小學英語教育讀書筆記范文
時間:2024-01-25 17:22: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英語教育讀書筆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創設活動任務 集知識、能力于一體
《英語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Task-based Approach),它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技能融為一體,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自然地學會使用語言,發展和完善自己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簡單地說就是: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
其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A、板書出示并講解本堂課活動任務的主題與目標,與學生一起回憶學過的文具類詞匯與短語,將學生分組并簡單說明活動步驟。給學生五分鐘時間思考在任務中要表達的內容,以便在實施任務時能較好的運用語言。
B、學生小組活動,老師巡回指導,給予必要的幫助,但不糾錯。
C、小組對任務活動進行再思考,把用過的語言進行梳理演練,為向全班匯報做準備。
D、各小組匯報活動成果。全班對匯報作評價、補充,老師進行最后歸納總結。
通過實踐,我發現任務型教學途徑有利于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習動機,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合作精神,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展與提高。
二、以游戲為主導 注重動靜結合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受到一定的英語熏陶,從小打下良好的語音和書寫基礎,形成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智力和能力的發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適時采用游戲教學不失為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
目前,小學英語課堂常用的游戲方法主要有:Bingo、Guessing game、Golden touch、Which is missing、Polly says、Look at my mouth、等。如在單詞記憶教學中,教師可采用Woody man的游戲。老師指著黑板上的單詞,讓學生反復讀。當老師發令說stop時,學生必須立即停止,變成Woody man(口型和動作都不變);當老師發令說start時,游戲繼續進行。單詞對小學生來說是難以攻克的“堡壘”,而在游戲中,學生沒有負擔,可以快樂、自信地背誦記憶單詞。同時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注意游戲的設定一定要為教學目的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正確把握動靜結合,優化教學過程。一般來說,低年級學生以動為主。隨著年級的增高,動的量呈下降趨勢。沉悶的課堂一定不是好課堂,但熱鬧的課堂也不一定是好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切忌“唯游戲是瞻”、“為游戲而游戲”的課堂。
三、運用多種媒體 創設合理情境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結合傳統的教育技術,創設一個真實的語言情境,培養學生用外語思維以及運用英語的能力,對小學英語教學來說尤為重要。
英語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就是將課堂主要時間用在做事情上。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的時候要盡最大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避免去做那些“我為你們安排好的”單純的語言練習。例如,在教“I like football/basketball…”,“I don’t like football/basketball…”句型時,教師可設計成這樣:運動會開始啦,請同學們快快來報名吧!并且設計好表格。當他們說“I like football.”時,則在Football一欄里打√。當他們說“I don’t like football.”時,則打×。這樣學生就在很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和鞏固并運用了本課的句型。在逼真的情境中學習英語,將英語用于實際情境中,這種知識——技能——能力的轉化過程,是做中學的實踐過程,是學生參與、體驗、互動、合作、探究、創新的過程。
四、過程評價為導向 師生和諧發展
《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于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英語學科的教育評價包括對英語教育全過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狀況與成就、教師教學能力以及對教學質量的評價等。關注過程評價就是關注教和學的發生過程,發現教師和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及時調整教與學的策略,不斷提升師生素質。
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提出小學階段對教學的評價應當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同時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主要依據,通過多種評價手段與方法,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興趣、態度、參與活動情況,對他們的語言發展狀況作出判斷,對他們的學習嘗試作出肯定,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教師改進教學。
形成性評價的評價手段主要有:教師觀察、訪談、座談、自我評價表、相互評價表、讀書筆記、多媒體項目展示、學生檔案等。
篇2
誤區之一 被指導讀書
教師喜歡讀什么書、讀誰的書、名著也好、雜文也罷,完全是一種個人偏好,這得由他們自己決定。只要是對教師自身發展、提高有益的書籍都是應該值得提倡和鼓勵的。而有關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非要給教師指定某某書、某某人的書,并要求寫出一定字數的讀書筆記作為考核的佐證材料,這多少有些“強按牛頭不喝水”的意味,最終也傷害了教師讀書的積極性。雖然大多數教師也都能按時完成,但這里面肯定有“敷衍”的成份,讀書讀到這個程度,還有多少“質量”可言呢?
建議
⒈進行“菜單”式書目推薦
書目來自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由教師繼續教育部門召集各種專業人員根據現行教育教學理論結合新課改要求重點推薦理論前沿、課堂教學陣地必讀書目。另一層面來自一線教師的需求,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重點選出并推薦老師們最想看的、最想了解的、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書籍[2]。
廣泛涉獵當然有好處,但英語教師有繁重的教學任務,時間有限。所以,英語教師讀書要“泛”中求“精”,增強針對性。首先,學校可以考慮取消讀書名目限制的條條框框,讓教師讀自己喜歡的書刊,如《英語教學論》、《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英語教師》等。這樣,即使要求寫讀書筆記也是心甘情愿。并且教師不廣泛閱讀相關理論書籍、報刊,是不可能寫出高質量論文的。教育主管部門可以推薦一些書籍供教師自己選擇閱讀,以體現尊重。其次,應該擴充英語專業書刊,相對于語文、數學等學科而言,大多數農村學校現存英語專業書籍實在有限。因此英語學科的負責人應當向學校申請購買或訂閱相關專業書刊的類和數,擴大英語教師的選擇范圍。
2.優化教科研激勵手段
對那些積極讀書、能發表一定量的專業論文的教師可以給予一定數量的書刊獎勵,這比單純的經濟刺激有效得多。此外,支持、鼓勵教師學歷提升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式,這樣,讀書也自然會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誤區之二 公開課缺乏“生態”
上課原本是教師最常態的一種教學行為,大家也都知道課堂教學的價值,也都在努力地提高。但一旦冠上“公開”二字,上課就往往失去其原生態的風味。因為不同級別的公開課不但可以獲得相應的繼續教育學時,還是評優、職評的重要條件,不但有用,而且有利。圍繞一節公開課,往往要進行一系列的非常規的教學行為,通常稱之為“磨課”,有時甚至一個團隊出謀劃策。在正式登場之前,授課教師要事先在非相關班級試上,然后再改進,有時這個程序還要重復。級別越高的公開課,重復的可能性就越高。在這個過程之中,難免有學生成為試驗品,學生何辜之有?
此外,每學年的公開課機會相對于教師數量而言是極不相稱的。對農村地區教師來說,縣級公開課還勉強可以爭取,而省、市級公開課則如鳳毛麟角。這倒不是農村教師教學水平所至,而是因為教研體制問題。因為只有省、市級教研員親自到現場,這樣的公開課才被認可。而農村學校大多遠離都市,交通不便,下鄉一次,舟車勞頓,亦情有可原。
評價的誤導,導致職能的異化也是公開課缺乏“生態”的原因之一。公開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探索教學規律,是一項重要的教研活動[3],而許多參加教研活動的教師通常說好話,不愿指明課堂教學中的失誤或不足,上課教師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收獲。
建議
對于這種教研的城鄉差別,上級主管教研部門也并非沒有注意,事實上,他們也正試驗或采取一些方法來逐步解決這個問題。
1.區縣教研聯片,豐富教研組織方式
南京市于2010年初在相鄰區縣第一次舉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聯片活動,雖然市教研員沒有出席,但上課老師的市公開課性質得到承認。這種活動受到農村教師的歡迎,希望能繼續。
2.增加教研員數量
長期以來,南京市高中英語教研員只設一人,而全市共有60多所高中,再勤奮的教研員也不能解決教師的公開課機會問題。鑒于此,2012年秋,南京市在原有基礎上增設了專門負責高一、高二活動的教研員,農村教研活動頻率有所增強。
3.建立學校聯盟,加強教研活動的針對性
2012年12月初,由南京市教學研究室黨委書記牽頭成立了南京市星級學校聯盟,并邀請部分市教研員參與指導并努力爭取提升教研活動的級別。策劃同層次學校教師多開展教研活動,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和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都得到增強。
4.鼓勵“家常課”
教師給予公開課充分準備本是分內之事,但不論是否借班上課,其主體皆是學生。教師不應該為了達成公開課的理想結果進行“磨課”,拿學生“試誤”。相反,教師應該課前充分預設課堂可能出現的預料之外的情況,積極應對,以達到動態生成。其實,完美的英語課堂不必一定是一節完整的課,很多時候,成功的公開課往往留給人們思考空間,讓人回味無窮。所以,關于公開課的評價標準和方向也應與時俱進。
誤區之三 英語教研活動因卡而“卡”
繼續教育關于教研活動學時的認定包括兩方面:教師自己的公開課;教師自己參與市級教研活動的記錄(縣級沒有,也以公開課和講座為主)。南京市教學研究室每學年初下發每位教師一張教研卡,參與市級教研活動的老師在活動結束時,要到教研室負責驗證的老師處蓋章認可。出于教學需要和經費問題,農村學校只派出部分老師參與,因而參加教研活動老師的實際數和驗證數有出入,出現同一教師往往持數卡反復驗證的尷尬。
教研活動的時間安排、組織形式也值得商榷,大多市級教研活動安排半天,往往是聽兩節公開課,授課老師說課,然后驗證,缺少與與會老師的互動。這樣為驗證而進行的教研活動背離了“教”和“研”的初衷。
建議
鑒于《牛津高中英語》教材特色和教研卡驗證的不足,可以取消教研卡驗證形式,代之以基于問題解決的專題公開課、研討和研討記錄。因為《牛津高中英語》每單元皆圍繞一個話題展開,主要包括Welcome、Reading、Wordpower、Grammar、Task、Project及Self-assessment等七大部分,圍繞每一部分的教材取舍、教學創新皆是一個難點,教師無論新老,皆困惑頗多。
1.要處理好“自己說”和“聽人說”的關系
“自己說”指的是教師自己對教學部分的理解、自己的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以及對上課教師的客觀教學評價,但要“能說、會說”,必須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否則說是“胡說”。“聽人說”指的是認真聽取其他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評價和其他教師自身的課堂教學活動。
2.要處理好“計劃性”和“臨時性”的關系
“計劃性”指的是每周、每月的研討內容,參與研討人員要提前安排,讓參與討論教師有所思考、有所準備,在體現計劃性的前提下保證有效性。同時研討的過程中,思想的交鋒必然會有新的視角、新的觀點出現,即“臨時性”。這些新視角、新觀點往往是解決教學困惑的極佳方案,所以,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3.增加衡量教研活動的參照
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甚至是與此相關的教學論文也都可以作為衡量教師教研活動的參照,取消教研卡驗證的“緊箍咒”。
誤區之四 課題研究“少數人研究,多數人看戲”
中學英語教師從事課題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應是提高英語教師的素質,解決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從而更好地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4]。作為教師繼續教育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課題研究的級別越高,賦予的分值越大,很多教師因為職稱評聘、評先進或純粹彌補繼續教育課時等各種原因往往熱衷于成為某一集體課題組的成員,而具體過程參與則不甚積極,甚至連常規的課題組例會也很少參加。一個集體課題往往需要數年的研究過程才能結題,課題研究是一個實實在在“做”的過程,在課題選準的前提下和科學嚴謹的科研計劃指導下,需要廣大課題組成員間的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互動,這個互動的過程就是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過程,也才能使課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課題研究的成果才會豐富而翔實。從本質上說,課題組成員參與課題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反映其課題研究的態度,這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課題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建議
1.化“整”為“零”
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于2006年在全國率先進行個人課題研究。在2006~2007學年中,南京市教科所會同區縣教科室、學校教科室組織各級各類“個人課題”成果展示、經驗交流、觀摩研討、科研對話等活動38次。通過培訓會議、報紙雜志、科研網絡等平臺進行了大量的“個人課題”研究指導工作。一些區縣相應設立了區縣級“個人課題”,部分學校也相應設立了校級“個人課題”[5]。研究時限也由最初的一年延長到二年,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結題時,不但要求主持者寫出結題報告,還要上交相關論文。由于級別較高并且主持人沒有職稱限制,青年教師參與積極性高,極大地促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真正回歸課題研究的本位。
2.強化過程性管理和考核
針對集體課題研究中協調難、統一難的問題,在課題研究之前,就應討論制定研究過程性規章,從制度上明確課題組成員的行為和責任。在科學、合理設計和調整過程性研究方向和內容的過程中,對課題組成員還應進行一定的過程性量化考核(如給公開課、講座、論文等都賦予一定的分值),完善評價機制,主要是激勵機制,讓課題研究向著正常、有序的方向發展,這樣不僅能培養務實的科研之風,更能讓教師體會到收獲的喜悅。
誤區之五 專題培訓理論與實踐脫節
專題培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現場培訓和網絡培訓。但有一個共性就是名額有限、理論多、實踐指導少、理論聯系實際的更少。我們不能說學理論不好,但一定要聯系當前的英語教學實際。
一是現場培訓。從2005年《牛津高中英語》試行之初,南京市教研所舉行了新教材培訓,期間我們聆聽了由錫山教師進修學校錢老師作的教科研報告和南京九中的張老師做的高考題體會,她們理論聯系實際、娓娓而談,讓人受益匪淺。期間雖然也安排了一節示范課,但明顯有“敷衍”的成份,一重點中學的一個老師帶領重點中學的十個學生上了一堂閱讀課,基本上就是按照教材練習走一個程式,這樣的課優也罷、劣也罷,沒有代表性和示范性。2009年9月在《牛津高中英語》教材實施三周年之后,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會暨教學觀摩研討會在江蘇省常州中學舉行,期間,與會者聽取了模塊五二單元一個完整單元的教學,授課教師皆是各大市賽課一等獎獲得者,皆是借班上課。執教者課堂活動設計之科學、課堂氛圍之活躍、教學手段之豐富都令人耳目一新,真正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理念,可惜的是參與者每區縣只有兩到三人,雖然最后活動視頻也上傳到江蘇省牛津英語教研網上,但點擊率并不高,這可能是視頻和現聲效果有差異所致,也可能是相關學校的考核方式制約了教師的學習動力。
二是網絡培訓。自從信息技術和英語教學整合以來,網絡培訓也成了教師培訓的一個重要手段,到現在幾乎每年暑假或開學初,英語老師都要參加一定量的網絡培訓。2012年9月11日至9月25日,江蘇省教育廳組織全省高中英語教師參加省級網絡培訓,按地區分班,每班安排了專門的輔導員進行管理督促。通過這次培訓,廣大高中英語教師突破了學校的范圍,從廣度上和深度上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教研活動,簡潔、省時、覆蓋面大。
但是,在培訓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在培訓時,有些學員抱著應付的態度,許多學員經過多次催促才上線學習,完成的作業質量有待提高,有相當一部分的作業經不起網絡檢測,所以,視頻學習的效果不佳。
另外,由于參加學習的都是一線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相對來說,15天的時間既要觀看視頻,又要完成作業,壓力與困難同在。并且,視頻內容高深、理論多于教學實踐,學員興趣點低。專家在線互動時間過短,只有9月24日上午9點到11點,區區兩個小時不可能滿足全省高中英語教師答疑解惑的要求。
建議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從培訓組織者來說,盡可能請一線名師,因為他們不但教學水平高,也具有相當的理論水平,無論是他們的專題講座內容還是課堂教學模式都更加“平民化”。14.7%的英語教師希望教育專家給他們授課,73%的教師希望優秀中學教師授課,6.8%的教師希望大學師范類教授授課,5.4%的教師希望非教育界知名人士授課。這說明參訓教師中大部分都希望優秀中學教師給他們授課,認為實踐更重要[6]。網絡培訓應該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應該克服時空限制,建立一個即時、互動的交流平臺,讓全省、全市、全縣的英語教師都能有一個互相交流的機會。
另一方面,從學校的角度說,方法和手段就更多樣化了,如在某些培訓之后,學校可以組織二次培訓,組織教師利用教研組活動例會進行集中視頻觀看、學習和討論。學校也可以以某些培訓的考核方式,進行培訓小結評比并量化或上模仿課等,教師不認真研習,就難有上乘表現。還可以以培訓為契機,讓大家進行校際、縣際、市際資源共享(包括論文、試卷、課件),不要為培訓而培訓,使培訓有更多有實際意義的內容,讓教師有更多收獲,學生最終受益。
高中英語教師繼續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有的已經得到解決,有的正在解決中。如江蘇省暑假進行的高中英語教師引智培訓中培訓教師素質問題及部分教師出國進修演變成出國游的問題等。隨著教育的發展,高中英語教師繼續教育的問題一定會不斷出現,對于問題我們不能回避,因為繼續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有些地區對某些問題已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如2005年,南京市建立“名師工作站”。“工作站”下設“教授級中學教師組”、“江蘇省特級教師組”、“南京市學科帶頭人組”、“南京市青優組”等四個組,充分發揮名師的輻射作用[7]。2005年,教育大市南通則由市委、市政府親自組織調研,在此基礎上提出著力構建服務型、開放型、終身型教育體系,努力建成教育發展水平領先、人才培養質量一流、創新體系更加健全、國際化程度較高的現代化教育強市,并將“名師打造工程”列入三大實施戰略之一[8]。凡是能創造性解決和優化高中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問題的地區一定會涌現更多有創造力的高中英語名師,這也是高中英語教師繼續教育的初衷。
參考文獻
[1] 李華.高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調查.基礎英語教育,2006(12).
[2] 崔益祥.指導讀書培訓模式價值與思考.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12).
[3] 徐國東.新課程下公開課中“秀”的剖析.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03(1).
[4] 劉忠保.中學英語教師教育科研中的問題與對策.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0(3).
[5] 劉永和.“個人課題”:教師專業成長的通途—記南京市教育科研“草根化”創新實驗.教育科學研究,2008(1).
[6] 程義,晏小琴.江西省農村中學骨干英語教師培訓效果探究.瘋狂英語教師,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