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教法范文

時間:2023-04-03 02:33: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語文教材教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語文教材教法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改革

對于形式化的語文教學課堂,在筆者看來,教師無法把握其中心思想的原因有三點:(1)沒有把課程標準參透到位。(2)沒有對教材進行深度探究。(3)教學過程中只追求了表面形式。就以上幾個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下自己的體驗。

一、課程教學目標的把握

新課程所提出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以全新的面貌呈現于我們面前的教學體系,相比以前的課程標準而言,新課程教學體系的建立使得小學語文課程目標顯得更加現代化并具備了選擇性和基礎性:將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和性質給予了確定;科學地制定了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為語文課程改革的實施指明了方向。由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新課程的宣傳不是十分到位,使得教師對其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甚至出現了全盤否定傳統的教學方式的現象,課堂效率也沒有得到提高。

教師應該將新課程的深層理念進行發掘,并在教學中貫徹實施,在實踐中慢慢體會新課程的指引性,掌握教學標準,認清課程性質,充分認知新課程所傳達的精神,保證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完成階段性的教學任務。筆者曾經參與過教學旁觀,參與了多次以后,發現教師上課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學結構不夠嚴謹以及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只在乎教師的“自我教學”。這是因為教師沒有把新課程所傳達的教學精神參悟透徹,導致不能完成教學階段任務。例如,敘事文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學會通過上下文的聯系推斷某些詞句的意思,在自主學習中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核心思想。

二、課堂教學的優化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將情感意識融入其中,要使課堂呈現出真實感,融情于景。教師要在課程教學中拉近學生和教學課文之間的距離,充分利用課件,實現人文教育。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我學習時間,遵循“讀—思—議”的基本組織原則,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明確階段性教學的目標,注意教學方式方面的繼承和轉變,將“探究、合作、自主”的現代學習法與傳統教學中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明確教學階段任務的環節中,筆者想通過簡單的舉例說明。例如,在學生對課文進行第一次閱讀時,基本要求就是抓準生字的讀音,流利朗讀課文,從中大概感知課文的基本內容;對課文進行二次閱讀時,能夠找到課文的切入口,發掘自我的知識疑問點。在這個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學習,從而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文言文課程的學習中,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建立自己的學習體系。同時,教師也要尊重學生學習中的個性,引導學生趨向正確的學習方向,并充分地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以及主導作用。

本論文就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目標把握以及課堂優化兩個方面做了簡短的介紹,通過筆者在小學教育中的所見所感以及自我的教學經驗,進行了綜合總結。相信,因新課程的實施而進行的教育改革,將會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新生力量,為今后教育的發展起到指明道路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鄭淑娟.情感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科教文匯,2011(08).

篇2

為了更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小學語文教師要大膽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孩子們能夠在興趣的驅使下更高效的學習語文知識。文章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為著眼點,主要分析了“如何運用科學方法,激活小學語文課堂”這一問題。

【關鍵詞】

多種方法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自主性 教學策略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必修課程之一,也是至關重要的課程之一。就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況來看,教學氛圍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興趣比較低,教學質量和效率不是很樂觀。

一、師生互換角色,提高學生自主性

就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仍舊習慣于做課堂的主導者,總是高高在上,強制性的要求學生學習相關知識,讓學生接受他認為是正確的觀點,很少顧及學生的感受和思想,很少尊重學生的自主地位,一刀切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忽略學生的差異性。這種教學方式導致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思維受到束縛,教學效率較低。鑒于此,教師要按照新課改要求,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導,自己做好課堂組織者、學生學習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思想,善于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等等,信任學生,要意識到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與學生建立深厚的友誼,充分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及時疏導學生遇到的困惑,讓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比如,教師在講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小動物過冬》這節課的時候,在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之后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的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四個人分別扮演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和旁白的角色,然后由學生自己根據課文故事內容編排一個表演形式的節目。孩子們可以自己動手制作一些道具,臺詞也可以做一些改變。然后讓每個小組上講臺表演。表演的方式正符合二年級學生愛玩、愛表現的心理特征,可以讓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豐富有趣,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的興趣,讓孩子們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學活動,并能夠對相關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

二、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階段的孩子注意力不穩定、自控能力較差,但對感興趣的東西比較專注。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從學生興趣入手,能夠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它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借助視頻、音樂、文字和符號等來營造一種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場景,讓學生的情緒飽滿起來,并對老師即將要講的東西充滿興趣。由此可見,情景教學法很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將這種教學方法恰當的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去。

比如,教師在講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拉薩的天空》這節課的時候,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制作一個有關拉薩天空的視頻或者是PPT,配上春雷或者是巴桑拉姆的《拉薩》的曲子,然后在課程一開始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為學生營造一種身臨拉薩的情境。學生陶醉在音樂中,陶醉在拉薩美麗的風景中,會對拉薩產生一種喜愛、向往的情感,會對拉薩非常感興趣。當播放結束,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學習的時候,就會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高,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又如,教師在講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誠實和信任》這節課的時候,可以先給學生講個事情:老師今天開車不小心把別人的車撞了,撞得還挺嚴重,那輛車停在了合理的位置,完全是老師的過錯,老師估摸著需要賠償一千塊左右。但老師發現車上沒有人,周圍也沒有人發現,老師想讓同學們幫著出出主意,老師接下來該怎么辦。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加上老師這樣尋求意見的口吻,以及是學生最尊敬的老師身上發生的事,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充分發動自己的腦筋和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來做出決定。這時候教師可以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習文章內容,讓學生學習文中人物正確的價值觀等。

三、教學聯系生活,提高學生興趣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通過生活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學會用語文知識更好地指導自己的生活。這樣做,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氛圍,也能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比如,當教師在講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微笑著承受一切》這節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逐個說說自己遇到的煩惱或者是自己遇到的很勵志的故事,或者是邀請一些勵志人物來為學生做一場演講等等,讓學生從生活中看到具有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等品質的人物。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更加感興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所傳達的精神品質并用學到的東西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四、善于發現學生亮點,多些肯定,少些批評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系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他們有時候不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他們會認為老師批評過的事就肯定是自己做錯了,但有時候老師的批評是對孩子的誤導和束縛。比如說,有的學生會在課上反駁老師提出的觀點,認為老師說的不對。而面對這種事情,有的老師會勃然大怒,會毫不留情的斥責學生,認為學生是對自己的挑釁。經過這樣的事情,學生們不敢再提出不一樣的觀點和想法,這抹殺了孩子的質疑精神,使孩子不敢發揮自己的想象,會嚴重束縛孩子的創造能力和個性發展,一味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也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鑒于此,教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觀念,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亮點,善于鼓勵學生,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批評,讓學生對自己多一分自信,讓學生自由學習,為學生創造個性發展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總之,教師要想追求高質量的課堂,就需要根據學生特征和教學需要不斷學習和創新教學方法,積極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讓課堂變得富有趣味,讓孩子們輕松快樂的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連忠友.小學語文課堂即時評價之有效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08)

篇3

關鍵詞:語文教材中的趣味發掘 聽障學校

興趣是學習的基礎,是促進學生智能發展的內驅力,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最活躍、最現實、最直接的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學習實踐中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培養與發展學生的興趣,也要在學習實踐中進行。因為學生學習的教材本身就含有豐富有趣的教學信息,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掘、善于利用教材中這些有趣味的信息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發掘文題板書的趣味性。

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眼睛,教師要教給學生通過文題來發掘全文的主要內容。教師可根據文章內容的需要用彩色粉筆加以突出或逐層分寫文題。適當運用色彩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喚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情感傾向,更易于揭示教學重點。例用白色和藍色粉筆書寫《有的人》。然后問學生:黑板上的兩個文題,哪個更醒目?學生會回答白的。老師解釋因為黑與白是對比色,放在一起,白色就更醒目,這就是對比的效果。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主要也是采用對比寫法,將兩種人進行對比。教師運用文題彩色的方法自然引出課文的重點。

二、發掘文題結構分析的趣味性。

文題的“措詞”以醒目為前提,以便引起讀者的有意注意。文題結構的分析,可啟發學生去理解課文內容,有利于學生掌握課文結構。有的用箭標符號,有的用語法符號,還有的用劃橫線分析文題。恰當地運用讓學生清楚了課文的結構。

三、發掘文題修辭分析的趣味性。

運用修辭來定題,使文題生動、形象、含蓄,吸引讀者,能更好地增強表達效果。老師借此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由此可以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和效果。有的文題用比喻,如《變色龍》,作者不僅把趨炎附勢、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奧楚蔑洛夫比作“變色龍”,暗示出作品的主要人物,而且一語道破其本質特征,收到形象生動的諷刺效果。有的文題運用了對偶,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這些文題或化抽象為形象,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相互映襯,或引人深思……分析文題修辭方法也容易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興趣。

四、發掘詞語教學的趣味性。

進行詞語教學,單純地講解音、義,顯得枯燥。為了增強詞語教學的趣味,教師可以口述詞源的情節內容,突出其故事性,發揮詞源的故事性優勢,幫助理解詞義;可以講清詞義發展的演變過程,講清詞義不常為學生所知的差異;可以從分析詞語結構出發,找出同一類詞語在表義方面的規律,然后教學生運用規律舉一反三,更好地掌握詞語;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由詞到物、由虛到實;可以講清詞義形成的根據,使學生產生啟示,也會收到好的效果。

五、發掘趣味性可以讓學生扮演角色,變讀者為主人公。

教材中以對話為主的課文,僅靠講解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若能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把儲存信息的文字載體還原成作者想表達的真實愿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就能引起學生興趣。如《白毛女》選場,先讓學生鉆研劇本,分析角色,背誦臺詞,準備教具。再讓學生表演。學生進入作品意境,充分感受到楊倍受地主壓迫,但對生活、對獨女仍然滿懷希望和熱愛。這樣學生表演的過程就是欣賞的過程。整個欣賞過程中,隨著強烈的情感體驗,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受到了情感教育,又提高了鑒賞水平。

六、發掘課本插圖的趣味性。

課本中的插圖是根據教材的主要內容繪制的,它緊密配合教材,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師充分利用插圖可以使教學工作更順利地進行。教材中詩詞曲的插圖,讓學生有如身歷其境;新聞中的插圖,有利于學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時代背景及主體部分的特點;戲劇小說中的插圖有利于學生了解故事情節,加深對作品主人公的印象,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例如,《孔乙己》中孔最后一次進咸亨酒店的插圖,就清晰地辨出柜臺里掌柜的自私冷酷、毫無人性和面目猙獰,柜臺外孔乙己黑瘦、不成人樣、窮愁潦倒這兩個不同人物的不同形象。文章反科舉制度、反封建教育的主題也就躍然圖中。

總之,語文教學要從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挖掘教材的趣味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聾教育》 季佩玉、簡棟梁、程益基主編中國盲文出版社

篇4

一、從“傳統守舊”走向“便教利學”

語文教育的目的是面向生活,教會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但是,如果我們課堂所學的知識完全背離了生活大意,學習就成了一潭死水,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中國文化經歷了幾千年,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學習就是讀書、提高能力、會解決難題。對于傳授知識的語文教師而言,教學就是把教材上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對于學習的主體學生來說,讀書即讀課本,提高學習能力就是學會怎樣解決難題。從這兩方面可以看出,傳統教育觀念就是把學生綁定在書本中,把教育和日常生活分離開來,而教育的意義和價值也沒有完全的展現出來。

1.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應用不是對知識系統的建立,而是要形成學生的學習技能、學習習慣,蘇教版教材就是針對這一實踐需求而制定的。小學語文學習就是靠平時對基礎知識的積累,靠對課文思考方式和學習技巧的掌握,經常性地從事語文實踐活動,如語言說話技巧,看圖寫作等活動,并通過實踐而習得語文知識以及應用語文知識掌握語言技巧的。所以,蘇教版教材在對語文的學習規律性的表述中,特別強調要注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

2.同時,蘇教版語文教材擯棄了逐個單元安排一個體系知識點的傳統做法和教學方式。教學中以字詞句篇、綜合學習、因課設練、循環往復的學習方法所衍生的教學模式來授課,是符合現在應用型語文教育的規律的。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把重點放在“小”字上,遵循了“以淺持博,約而易知”的教學原則,在教材內容上主張簡單易懂,去除繁雜,把教學的內容、要求和訓練手段,直接地展示給教師和學生。教材追求小而實,從簡單實用,便于操作的角度出發,走“精兵簡政,便教利學”的學習道路,既減輕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又達到了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作用。

二、從“注重教師”走向“面向學生”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只要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有所改善,這種觀念是片面的。在整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是相對自由的,而學生“學”的過程是有限制的。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以教師為出發點,以“我講你聽,我寫你記,我問你答”的模式進行。長期以來,學生的主動性無法體現,語文教學也漸漸失去了對學生創造性和開發性能力的培養。

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根據這一缺陷,對教材的配套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才是語文課程教學的特點。在兩萬字的教材文本中,有明確的教學界定:語文教學過程要注重積累語言,感悟生活運用,注重訓練基本技能,目的是打好語文基礎。教材還提出了幾點教學要求:第一,教師對學生能力的訓練的重點是基本技能的訓練。第二,訓練的前提是教學過程中對語言基礎的積累教學,并根據書本擴展知識,再讓學生應用技能探索出自己的學習方式,訓練高度要合理控制,防止偏離教學目標。第三,在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注重學生創造力的形成和發展。

三、從“注重知識”走向“注重實踐”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很多教師眼里都是比較簡單的,這正是教材針對“培養語感、積累語言、基礎技能的歷練、陶冶情懷,個性發展”的學生培養目標而編選的。實踐證明,日積月累的基礎性訓練不但是必要的,而且對于兒童的發展來說也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因此,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把“訓練語文素養”這個理念放在了首要位置,拋棄了傳統的失去生機活力的語文教學,更貼近于對知識的擴展。

1.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十分重視寫字,使識字、寫字教學得到了有機結合。教材借鑒傳統的寫字教學經驗,規范了楷體字作為“范字”,學生從描紅、仿影,最后到臨帖,一步一步地學習寫字,把對字體的練習水平作為一種美的追求。此外,從課本第一冊開始,課本的篇幅安排都會有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相關圖片,包括學生書寫習慣的圖片等,習慣的培養也是課本的實踐應用的體現。

2.在習作指導方面,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擺正了作文教學的地位。作文訓練和閱讀教學是一條平行線,兩者密不可分,需要同時進行。教材把作文訓練歸類到課文中,單立課型,獨立體系,和閱讀課文一并施教,作文訓練中有例文,使讀和寫緊密相連,但又相對的獨立,其中所要求掌握的要領以及規律與教學方針也都是相對應的。

篇5

(恭城瑤族自治縣民族職業教育中心542500)

【摘要】校本教材開發是中職學校課程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學前教育專業校本教材開發應體現“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服務為宗旨”的職教理念。本文以恭城瑤族自治縣民族職業教育中心為例,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校本教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中職校本教材開發問題思考

校本教材是圍繞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而編寫的一種教材,是校本課程物化的一種形式。它一般以學校為平臺,以教師和學生為參與主體,為了有效地實現校本課程目標,由課程專家、家長、社區人士等共同參與,對課程內容進行選擇、改編的過程,它是校本課程實施的媒介。隨著國家對校本課程的重視,校本教材的開發也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鼓勵和支持,許多學校也把它視為提高教學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也大力支持校本教材的開發。于是,校本教材大量涌現。但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校本教材的大量涌現并不意味著校本教材的開發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同,編撰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素養不同,業已存在在校本教材質量上的差異也很大。本文擬以恭城瑤族自治縣民族職業教育中心為例。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校本教材開發進行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校本教材開發現狀

恭城瑤族自治縣民族職業教育中心校本教材開發始于2007年,從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服務為宗旨”的理念出發,注重校本教材的“實用性”和“發展性”,做了以下一些方面的探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整體規劃,確定校本課程系列的框架,

課程的確定尤其是校本課程的確定主要應考慮學生潛在的發展需求,同時兼顧地域特點、學校辦學條件及教師在課程開發方面的能力。如在學前教育專業校本課程開發中,我中心遵循這樣的操作程序:

(1) 確定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2) 編制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指南》。

(3)教師依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的目錄申報選修課或活動課。要求對課程開設的意圖、教學目標、主要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及教材選用等作出整體規劃并作出文字說明。

(4)學校組成評審小組進行審議并最終確定所開的課程。

(5)教師按審定的科目編制所開課的課程綱要。包括課程設置意圖、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框架、教學形式、教學器材等。

2.合理規劃課程的基本要求,

恭城民族職業教育中心在課程規劃中,明確提出校本課程要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學生素質的基本訴求,充分考慮中等專業學校學生的專業需要;既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又能適應地方特點,還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同時,對校本課程的要求要與對專業學科課程的要求有所區別,以拓展知識面、培養興趣、陶冶情操為主,淡化對學科知識、技能的要求。

3.加強研討,及時調整方案,

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是紛繁復雜的,是一個多層次多結構的系統工程,且充滿未知的因素。恭城民族職業教育中心在教材的選編、器材的配置、評價方式的探索以及目標、要求的調整等方面不斷研討,及時調整方案,使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成為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

4.根據校本課程系列的框架,開發教材,

恭城瑤族自治縣民族職業教育中心在做了以上準備工作的基礎上,根據確定的校本課程系列的框架,僅學前教育專業目前開發的校本教材有《幼師生禮儀教程》、《瑤族健身舞》、《學前教育專業崗前特訓教程》、《珠心算》、《粵語》等。這些教材都是在教師結合自身特長,提出申請并經學校審議確定后開發的。一旦教師的專長和校本課程開發的實際需求相吻合,那么,教師所表現出來的獨創性是非常可觀的。作為校本教材開發的主體,教師不僅有權決定“怎么教”,而且有權決定“教什么”,這種課堂角色的轉換非常有利于教師或者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

二、校本教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校本教材的編寫往往就近取材,選取“學生最需要的知識,學生能學會的知識”為內容。如恭城瑤族自治縣民族職業教育中心學前教育專業開發的《瑤族健身舞》等校本教材,實用性強,操作難度低,學生容易掌握,為學生當下的學習和稍后的就業都提供了幫助。但這些教材在編寫和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1.教材多雷同少特色。由于校本教材缺少科學的校本課程標準的指導,在編寫時又大多因陋就簡,盲目跟風,一哄而上,為了保證完成編寫任務,不得不東拼西湊,或照搬地方鄉土素材,或抄襲他人研究成果,“依葫蘆畫瓢”,甚至是簡單地下載復制。這樣的校本教材也就偏離了“校本”的宗旨。盡管要完全避免和其他教材雷同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創造都是踩在別人肩膀之上進行的,關鍵是在參照他人經驗的基礎上,融入本校特色。

2.教材多經驗堆積少理論支撐。師資不能完全滿足開發優質校本教材的需要。表現在現有的青年教師大多是剛從高校畢業就直接分配到中職學校工作,工作過程中又較少有實踐鍛煉和繼續教育的機會,技能及實踐經驗比較欠缺,而多數中老年骨干教師也是從普教轉崗而來,既缺乏課程理論素養,又缺少教材編寫技能,要全面地開發某一專業的校本教材系列,確有一定的困難。為完成任務,他們只好把自己掌握的某方面知識和教學經驗進行梳理,編入教材。課程設計、教材編寫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沒有成熟的理論支撐,校本教材質量往往無法保證。

3.教材使用多限制少常規管理。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這三類課程在學校層面始終是以加法方式共存,而國家對中職學校課程設置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必須按照《教學標準》規定開足課程。那么,在校本課程不斷膨脹的過程中,不僅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爭課時的問題時有發生,而且師生負擔也在不知不覺中加重。其結果,有些校本教材便自覺地退避到圖書柜賦閑,有些校本教材使用時也疏于常態推進,只能應付了事,其效果大打折扣。

4.教材多開發少推陳出新。校本教材開發有其實效性和時效性,也應不斷推陳出新。如我們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多在廣東沿海發達地區幼兒園工作的需要,開設的粵語和珠心算課程曾受到各方面好評,教材也被周邊其它一些學校采用,但隨著形勢的發展,珠心算已在這些幼兒園不受歡迎了,可學校層面,它還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分析

1.強化科學民主決策,開發團隊齊心協力。劉延東副總理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專家工作委員會頒發聘書儀式上指出:“教材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政治性、政策性和專業性都很強。必須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加強科學民主決策,完善決策的智力支持系統,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和一線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形成推動改革的合力。”同時,教材開發過程僅憑一所學校的專業教師是有限的,何況校本教材的編寫和使用上也不是一人一校的事,那么在編寫校本教材時,就可以調動一切有利的因素,至少是某一個地域的領導、教師、教研員、學者及行業中的專業人士等各種因素齊心協力來承擔開發校本教材的重任,校本教材的開發才會更具有專業性、前瞻性和可借鑒性。

2.不斷提高教材的目的性和實用性。校本教材是以學校辦學宗旨和發展目標為價值取向,根據學生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開發的實用性教材。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材的內容組織應多樣、生動、有利于學生探索”,要“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因此,校本教材開發決不能濫竽充數,必須有實用價值。尤其要關注的是,為了適應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教材內容也應不斷調整。諸如,在開發學前教育專業校本教材時應根據國家最新的規定及時進行內容更新。此外,還應根據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及時地修訂教材內容,甚至淘汰過時的校本教材,讓校本教材更能適用于學生。

3.增強教材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材的開發應將知識性的材料化繁為簡,化深為淺,化難為易,注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著眼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校本教材在編寫形式上可引入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適合專業教材開發的模式,在內容安排上應有一定的彈性,還應考慮職校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動手能力不強的實際情況,在校本教材的開發中注意多設置一些動手操作,少設置一些理論講座,多一些實踐體驗,少一些課堂說教,變學生“厭學”為“樂學”。因為,就當前職校而言,讓學生學起來是第一位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教材的價值。

總之,校本教材深入發展的趨勢已不可逆轉,但開發和使用校本教材要慎重,要有必要的監管,并確保國家《課程標準》的實施,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唐仁斌,深刻領會評估內涵促進校本教材建設[J]陜西教育,2008(12)。

篇6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2-276-01

隨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影響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當前必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當前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因素

1、小學語文教學理念落后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理念的落后。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上仍然存在師生一問一答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及學生完全放任自由教學模式。如果小學語文教師長期用這樣的教學模式授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怎么能得到有效提高呢?

2、教師對教材文本解讀不夠準確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參考依據,教材中的文章又是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重要載體。平時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聽、說、讀、 寫等語文基本功訓練都是通過閱讀和理解教材中的文本實現的。所以,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自身對教材文本理解就出現了偏差,甚至是錯誤,那么對學生的授課也只能是停留在表面了,更談不上對學生學習的正確引領和輔導了。

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不合理 現在的很多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設計不夠科學,比如喜歡教學內容全面,自己想什么都教,也想學生什么都學,根本沒有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進行合理取舍。這樣的教學設計聽起來好像是對學生負責,其實往往教學效果是相反的。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不能集中精力去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能給學生預留思考時間,是很難達到教學效果的。

4、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過程呆板,缺乏靈活性 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互動的課堂,應該是充滿童趣及激情的課堂。但是目前的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存在語言太過于成人化,教學方式也太單一,教學節奏過慢或過快,師生之間的交流貧乏,不注重激發學生課堂的主動權和主體性,課堂教學氛圍沉悶,教學課堂提問設計不合理,缺乏靈活性等等問題。都會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造成很大的影響。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有充分的認識。語文課堂的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從語文課堂教學的這個突出特點出發,然后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對教材文本要從整體上準確把握,然后再從小學生的實際需求考慮來選擇適合小學生理解和把握的教法和策略,使學生真正能掌握小學語文涉及的必備知識,并且對這些知識要消化好,使其成為學生日后學習和生活必備的工具。另外注意的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盡力體現出人文性,要把這種人文性全面滲透到平時的語言文字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領學生依靠自身掌握的知識和自己平時的閱歷來體味和感悟教材的文本,盡力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面來理解和鑒賞教材所涉及的優秀文本,從而不斷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語感及美感,這樣就可以慢慢實現語文課堂工具性與人文性完美融合的目的。

2、仔細分析和研究小學語文教材,形成明晰的教學思路。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載體,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要認真分析和研究語文教材,然后根據不同的課文類型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地教學方法。要想使小學課堂教學更有效就必須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形成明晰的教學思路和設計出科學的課堂教學結構,務必要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及難點,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

3、積極營造適合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氛圍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務必要建立平等和民主的師生關系,這樣可以使師生都能在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實現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這樣的和諧課堂氛圍中可以使小學生的天生個性得以張揚,也會使學生產生非常愉悅的心理,從而會有效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潛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激發出來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自然會得到提高。

4、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預設課堂練習及課堂思考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課堂練習及課堂提問,這也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可以將不同的問題貫穿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如果教師能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預設課堂練習及課堂思考題不但可以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且還能有效活躍課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預設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突出本課重點內容,真正達到訓練的目的。其次要盡力使題目新穎,形式要多樣活潑,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5、合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從心理學角度看,小學生都普遍存在好奇心,并且有好動的特點,他們在思維的時候也是喜歡借助聲音及色彩等。另外孩子的集中注意的時間一般持續最長也就是二十分鐘,所以教師要是能充分利用這個時間,并且采用計算機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就一定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為多媒體教學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聲像同步和能動能靜的教學情境,可以同時刺激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從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進行有效訓練,當然同時也就實現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化學教學多媒體解決辦法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為優化化學課堂教學、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提供了豐富的土壤。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集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信息傳輸手段為一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模擬微觀化學反應和現象,使教學更直觀,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具有傳統教學難以比擬的教學效果。

第一,豐富的表現力。它使一些在傳統教學手段下很難表現出來的教學內容,如化學實驗、物質微觀反應歷程等形象生動、直觀的表現出來。從而降低難度,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巨大的容量,它能增大課堂的信息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成為解決學識矛盾的途徑之一。多媒體不僅提高了課堂的含金量,而且使教學內容形聲化,表現手法多樣化,從而創設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聽課造成的疲勞,使學生在良好的情緒下,積極、自主的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效果。

然而多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自身也存在著問題。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正確的使用它,使之真正地為教學服務,是新的教學環境下及需解決的問題,結合教學實踐,多媒體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如下:

問題一:喧賓奪主,忽視其它教學手段的全面組合,把多媒體輔助的手段變成目的。

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確是一種先進的手段,但它主要是刺激學生的感觀,使他們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但如果刺激時間過長,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原子晶體”一課時,從開始到結束,連新課的導入、練習題的出示、作業的布置等,都采用多媒體的技術,使學生長時間處于被刺激的狀態,造成學習的疲勞,降低學習效果,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并不是越多越好。我覺得在教學中,至少應考慮“三適”使多媒體輔助教學恰到好處。

1.適時引入,突破教學難點

化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抓住認知時機,運用得適時、適度。例如,講授原子、分子等微粒結構元素化合物知識時,如果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展示它們的特點,從結構到性質、用途等,展示得更直觀、更逼真,使復雜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可感,那么,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就更容易了,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對圖形的處理能力高超,利用這一特有的功能可變抽象為具體,便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把宏大場景作縮微處理,對瞬變搞定格分析,化枯燥為生動。

2.適當配合,優化教學過程

現代教學方法的根本點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全面提高各種能力。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實踐,要從實際出發,把握一個原則:重視多樣化,力爭最優化。多媒體能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同時也存在著局限性,因此,我們要依據教材的不同內容,結合各種教學手段。當教學內容呈靜態時,可選用投影儀;當教學內容連續性較強時,可選用錄像;當教學內容需要復雜、抽象、變化及相互聯系的過程時,可選用計算機多媒體。例如,在《原電池》一課里,通過人人動手實驗已經令人信服的看到了利用化學反應產生電流的事實。在學生急切的渴求解決疑問――電流究竟是如何的產生時,計算機的屏幕上以鮮艷的彩色圖像展示了銅、鋅兩種金屬的自由電子的濃度的不平衡,又以生動的動畫效果模擬出自由電子在電位差作用下沿著導線從低電位的定向移動,畫面中H+的電子成為原子,兩個H原子結合為分子,H2氣泡在銅板上冉冉升起。逼真的動畫效果、聽覺效果與視覺效果的融洽,學生眼耳腦手的全部調動并聚焦于一點,達到了教學最優化。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效果。

3.適可而止,分清主次

使用多媒體教學時不能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過多的追求和利用多媒體的各種功能,致使學生感覺是教師演戲,對于多媒體輔助教學,我們應該努力尋求它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的結合點,真正發揮其現代性的特點,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加節制,往往會適得其反,把多媒體輔助手段變成了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使教學效果和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

問題二:華而不實,公開課、尤其是評優課必須用多媒體,有表演作秀之嫌。

公開課,尤其是評優課是否一定用多媒體呢?

不少地區,不少學校甚至形成“無多媒體不成公開課”的局面,而其中不少所用的所謂的多媒體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使用投影片完全能夠實現的,這樣的大材小用,只是為了“表演”的需要,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多媒體成了名副其實的花架子。實施多媒體教學不能華而不實,嘩眾取寵。其實有時用的不得體和過度,反而會成為教學的干擾源,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有目的的、有計劃地用好。一定要講究實用,不搞形式。能不用、可用可不用的聲、光、影“效果”一定不要用,一切以服務課堂教學為準,不搞“個體技術”的演示,杜絕表演作秀。

問題三:忽視系統性的板書。

篇8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說,人文教育的實施可有效地促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落實。人文教育包括以下三方面: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拓展課堂空間,促進學生對人文方法更好地掌握,進而涵養其人文精神。

關鍵詞:

人文教育;語文;教學;課堂

近幾年,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轉變,社會呼吁“以人為本”。在這種形勢下,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備受關注。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積累了很多經驗,在人文學科中,語文學科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也突出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語文教學要以人的進步與完善為根本,重視人的個性和尊嚴,以教材為中心,切合生活實際,對生活進行反思,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以實現學生人格的完善與思想的進步。

一、深入了解教材,挖掘人文內涵

實施人文教育,最基礎的就是了解教材,正確、深入地掌握教材知識,將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品格把握好。在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占有較大比例的是韻文、兒歌、童話,它們的特點是內容簡單,教師在講解、分析環節上不用浪費太多的時間。因此,對于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我們可以把焦點定在對教材蘊含的審美因素的挖掘上,使學生對美有所感受、有所認知,從而使其有創造美的意識。讓學生學會用美的心態去審視生活,這樣會促進他們快樂成長。而對于中高段的語文教材來說,其特點是內容深奧,涉及的面比較廣,語言復雜。這時的教學要區別于低年級語文教學,要以課本為中心,抓住課外練習的機會,讓學生汲取到歷史、文化的智慧,使其可以更好地領悟人生的哲理,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

二、注重人文情境的設置,促進學生情感和認知能力的提高

兒童對于社會的認知,主要是經過形象思維來實現的。然而,課文里面所描述的情節,很多都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遠,情節中的人和事也都很久遠。這樣學生要想真實感受到課文描寫的形象和事物就有一定的難度,此時就要進行情境教學。教師可結合形象,設置一個場景,給學生創造一個發問的環境,促進學生好奇心的形成,引領學生融入情境之中,進而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參與到認知活動之中。一般來說,情境設置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經常用到的有:投身現場展現情境,通過實物演示情境,借助圖畫再現情境,借助音樂熏陶情境,通過表演的形式感受情境,借助語言描繪情境等。

三、把重心放在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上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找出教材中的情感線索,通過這個線索發現情感的某種具體環境,協助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第一點,學生要有欣賞美的能力和意識。語文屬于語言藝術,感染力非常強,它借助語言文字將大自然和社會的美生動地描繪出來,凸顯了人類創造的藝術美,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這種藝術美。第二點,教師要讓學生對美的認知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感受美—接受美—認識美—創造美。

四、以學生個性發展為重心

學生的潛能可通過學習方法的調整得到激發,因此要注重學生的人格和情感,對學生的內心進行充分的把握。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情感內驅力得到提升,協助學生實現自我發展,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更體現了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五、結合實際生活,凸顯人文關懷

教師要注重生活化教學的開展,把握好課堂教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使其在生活中可以汲取文化營養,豐富自己的知識庫。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山水、氣象、昆蟲等自然現象展開觀察,可通過開展一些戶外活動,帶領他們對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文化動態、城鄉變遷等社會狀況進行了解,進而使其更牢固地掌握教材的知識。此外,對于一些遠離學生實際生活的課文內容,要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比較難。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借助情境,將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再現,讓學生去感知文章情景,吸引其注意力,促進其對課文內容更好地了解。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實際中,人文精神的培育很重要,它符合教學標準以人為本的要求,可以有效地提升人的潛能,使得語文課程的人文教化功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作者:王秋影 單位:海南師范大學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曹明海,潘慶玉.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J].課程•教材•教法,2012(6).

篇9

宜良縣竹山鎮中心小學

李發蝌

2019年8月21日我參加了五年級的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培訓。走在回家的路上,那精辟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學建議、激烈的教學討論不時地在腦海里浮現,那精彩的教學情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懷。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參加本次活動的體會,那就是受益匪淺。

1.在本次培訓中,主講老師從拼音與識字教學、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口語交際等幾方面的教學建議中,使我對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2.教材培訓建立了一個平臺,同行與同行交流的平臺,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單打獨斗”變成了齊心協力,把自己的閉門造車變成了資源共享,使教育資源得到優化,對新教師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對老教師是一個新的教學理念的學習與舊的教學理念碰撞與融合的機會。

3.講授新教材時應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材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材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教材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4.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老師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課堂才會充滿生機。

篇10

一、基本情況

(一)培訓時間、內容及管理人員安排

培訓時間

培訓班級

培訓內容

管理人員

教研室

縣進校

20-24/7

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數學課程標準及中小學教學銜接、中考命題與教材觀、學生數學學習心理、教改經驗介紹、教科研課題的選定申報與結題、有效開展學科競賽的策略、集體備課與交流

陽炳申

闕中優

小學數學

陽雙

謝啟萍

27-31/7

初中語文

初中語文教材編排體系及務年級知識點解讀、教學目標的制訂與中考復習、教科研課題的選定申報與結題、教改經驗介紹、對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如何進行系統的寫作教學交流課、集體備課與交流

羅新民

謝培選

小學語文

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教材觀、課堂教學設計策略、教科研課題的選定申報與結題、如何寫好教科研論文、教改經驗介紹、對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如何進行系統的寫作教學交流課、集體備課與交流

孫俊良

張玉春

3-7/8

初中英語

新課改理念下的備課與課堂教學有效設計的理論與實踐、中考命題策略與英語教材觀、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新課程理念下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與教學方式的變化、如何寫好英語教科研論文、教改經驗介紹、有效開展學科競賽的策略、教科研課題的選定申報與結題、集體備課與交流

成文輝

朱麗敏

小學英語

李春亭

 

幼兒園長

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淺談幼兒園(所)管理、幼兒園教材教法

李光紅

何世國張國民楊清萍

25-28/8

新教師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課改理念下的教材觀與課堂教學設計、教育政策法規、新教師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教師專業發展、如何當好班主任、教育教學常規

何世國

張國民謝培選

(二)到訓情況一覽表

 

初中數學

小學數學

初中語文

小學語文

初中英語

小學英語

指標

到訓

指標

到訓

指標

到訓

指標

到訓

指標

到訓

指標

到訓

蘆溪二中

3

3

 

 

3

3

 

2

3

3

 

 

蘆溪鎮中

3

4

 

 

3

3

 

 

3

3

 

 

宣風鎮中

3

3

 

 

3

3

 

 

3

3

 

 

銀河鎮中

3

3

 

 

3

3

 

 

3

3

 

 

銀河二中

3

3

 

 

3

3

 

 

3

3

 

 

上埠鎮中

3

3

 

 

3

3

 

 

3

3

 

 

上埠二中

3

3

 

 

3

3

 

 

3

3

 

 

南坑鎮中

3

3

 

 

3

3

 

 

3

3

 

 

妙泉學校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