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的理論范文
時間:2024-01-19 17:51: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自主學習的理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研究背景及意義
自主學習理論做為當前最為熱門的教育學理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許多內外部因素造就并加速了這一過程,這一部分涉及到自主學習理論的發展及前人通過不懈努力取得的優秀成果。
1.1“自主學習”的價值受到重視
20 世紀是世界上教育理論迅速發展并取得璀璨成果的一個世紀,隨著心理學、管理學、行為學等相關人文社會學科的飛速發展及高度成熟,人們將其中的重要理論成果及研究方法運用到教育學的研究中,以此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涌現出了 John Dewey(1859-1952)、Lewis Terman(1877-1956)等許多成就非凡的教育學家。到了 20世紀后半葉,隨著人們對于“智商”測量理論的狂熱逐漸退去,Lewis Terman 的這一重要理論成果在獲得充分認可的同時也被逐漸認清——智力因素固然重要,卻并不是決定教育成果的最主要因素,智力潛力的開發似乎更為重要,而這一過程的完善才是教育者更應關心的部分。
20 世紀 70 年代,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影響,教育理論界提出學習者與教育者分
享控制權的教育哲學。理論上,強調受教育者的情感和需要,重視學習者的中心地位。主張以師生協商、共同承擔的學習形式,使學習內容更加符合學習者本身情感和需要;實踐中,強調學習者要為他們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結果負責,比如:表露自己的需要和偏愛;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自我決策、自我選擇;并實施學習活動的能力等。在這種教育哲學影響下,人們發現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創造性高的學生也往往是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概念作為一種教育學理論被提出并逐漸得到重視,“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教育的核心和關鍵。
篇2
關鍵詞:二語習得 大學英語 自主學習
上個世紀80年代初, 著名學者Holec首先在外語教學中引入了“能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即“自主學習”這一概念。隨后我國學者也開始對“自主學習”這一新興理念展開探討,“自主學習”在外語教學中也不斷被提及,“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自主學習觀點也越來越為專家與學者們所接收,關于自主學習的探討和研究也逐漸成為我國外語教學及研究中的熱點。
一、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
1.社會發展和英語教育目標要求學生培養和提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自從中國加入WTO之后,現代化的中國和國際社會交流越來越頻繁,使用英語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英語成為了一個每人都應該掌握的技能。作為肩負著信息交流使命的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是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同時,《高等學校英語教學大綱》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分別對大學生獲取英語知識、運用英語技能、轉變英語思維和分析英語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上述能力的獲得和發展不是憑空獲得,需要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進行多次實踐。學生只有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實踐并掌握《高等學校英語教學大綱》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所要求的能力、完成現代英語教育提出的目標。
2.傳統教學法的弊端和不足要求學生培養和提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中的英語語言教學仍然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課堂上采取滿堂灌式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被動接受,機械的完成作業,盡管在教授知識和培養人才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績,但也顯現出來巨大的不足,主要體現在教學理念陳舊、教學內容老化、教學手段和教學考評方式單一等多個方面,嚴重缺乏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對學生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關注不夠,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抹殺了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興趣。另外,學生英語學習壓力大、內容多,知識點零碎,學生沒有時間反思學習過程,系統的分析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系,導致學生英語語言學習就是死記硬背。加之學生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英語語言學習效果較差。
要想有效改變高校英語語言教育現狀,提升學生英語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較好的英語表達能力和英語交流溝通能力,就必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英語語言學習的特殊性和英語學習者個體差異要求學生培養和提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英語語言學習既是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又是了解其所承載的社會文化的過程。進行英語語言學習時,內容和材料也不應僅僅局限于書本,可從現實中各種原版素材中入手,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歐美社會文化,而不應將學習的提高寄希望于靠課堂上短短的幾個小時。學生只有根據自身情況自主的選擇英語學習內容,有效地計劃、監控、評估英語的學習過程,不斷進行英語的自主學習,才能夠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英語學習者語言習得的能力受到學習者年齡、性別、態度、認知風格等很多因素的制約。在英語語言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習者個體差異對于其英語語言學習的影響,對待學生應注重個性化教學,允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內容、進度等,這也就意味著學習者必須首先要掌握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二、克拉申的二語習得理論
二語習得理論由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提出,立刻吸引了各界的關注,也成了教育界和外語理論界爭論的中心。該理論包括以下三項主要內容。
1.語言輸入理論
按照克拉申的理論,人類對語言輸入的理解是人類習得語言最基本的途徑,持續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一項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學習者學習時,其學習的語言材料的難度應該比學習者當下的語言實際水平略高。假設學習者當下的語言實際水平為“i”,則學習者語言學習材料難度的合理設置應該為“i+1"。即外界語言輸入的難度不能大幅度超出語言學習者掌握的現有語言水平,如 ”i+2",也不能等同于學習者掌握的現有語言水平,如“i+0 "。只有語言輸入難度稍高于學習者現有的語言水平“i”即“i+1 ",才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產生積極作用。
2.情感過濾理論
按照克拉申的理論,可理解性輸入對語言習得來說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全部條件,語言輸入并不等于語言吸收和語言掌握。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還包括學習者的動機、焦慮、自信心等心理因素以及情感變量等。情感可以對語言的輸入起過濾作用,能對語言習得者輸入和吸收的語言量起控制作用。克拉申情感過濾理論認為:可理解性入和情感過濾起反作用,情感過濾強時,語言可吸收的就小;情感過濾弱時,語言可吸收的就大。
3.語言輸出理論
按照克拉申的理論和swain在1986年提出的語言輸出理論,語言輸出指的是語言學習者在己習得掌握的語言基礎上進行練習,不斷產出可理解輸出,使語言學習者口語和寫作水平不斷提高,最終達到流暢溝通的目的。因此,在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調整所接受的語言輸入、主動運用語言技能進行交際并抓住盡可能的機會主動進行有效的可理解語言輸出。
三、英語語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按照英語自主學習的要求,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克拉申的情感過濾理論認為,英語學習中興趣是十分重要的條件。學生對英語學習是否有堅定的信念,學生對英語學習是否有必勝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很多學生都存在著考上大學之后英語就沒有用處的觀點,缺乏明確的英語學習意識和學習目的。因而,教師應有意識地向學生宣傳英語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積極創造強調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氛圍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具體的英語語言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四種基本途徑加以實踐。
1.轉變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
打破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踐行“以學生為中心”參與式教學方法。教師的責任不僅在于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滿堂灌”的做法,充當組織者、引導者及幫助者,適時點撥,多啟善導。根據克拉申的語言輸入理論的假設,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現有的英語語言水平并將其作為語言輸入的依據,教學內容應超出學生現有的英語語言水平并保證大部分能被學生理解。不懂的教學內容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前或課后加以理解,必要時可通過翻轉課堂加以實現;課堂要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教師可以為學生擬定一些分組討論的課題,鼓勵學生通過主動研究,分組討論、歸納總結的方法進行知我授課,培養其獨立思考、邏輯思維、團隊合作、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注重情感教育,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克拉申的情感過濾理論的假設,情感可以對語言的輸入起過濾作用。消極的學習者對語言的輸入起很強的過濾作用,積極的學習者能獲得更多的有效輸入。教師應重視發揮學生的情感因素作用,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幫助學生減少焦慮,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提高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3.注重信息反饋,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需要學生在實踐中逐漸積累經驗,要求教師對學生所取得的階段性成績進行適當的鼓勵和中肯的評價。課堂活動設計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建立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重的原則,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
4.注重新型在線學習方式,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
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僅局限于課堂,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慕課、翻轉課堂層出不窮,傳統意義上的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課堂授課模式已經被顛覆。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網絡在線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教師要著手開發課外英語活動環境,聯合學校團委和各個社團組織,建立課外學習活動場所,開展各種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演講大賽、英語歌唱比賽、英語語音大賽、英語讀書報告會、英語話劇表演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 昆,俞理明.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和歸因與自主學習行為的關系研究[J].外語教學理與實踐, 2012(2): 1.
[2]劉瑞玲.Kra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J].中國教學發展研究雜志,2010(2).
[3]張娜.英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語言與文化研究, 2011(7).
[4]劉煒.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J].基礎英語教學,2006(8): 52.
篇3
關鍵詞:X—Y理論;成人自主學習;管理方式;應用研究
一、管理學中的X—Y理論和成人自主學習管理
X理論和Y理論(Theoryx andTheoryY)是美國心理學家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出s McGregor)1960年在其所著《企業中人的方面》一書中提出來的,是管理學中的重要理論。作為一對完全相反假設的理論之一的x理論認為,人們有消極的工作原動力。麥格雷戈把傳統的管理觀點叫做“x理論”,其要點是:人生來就是懶惰的,如果情況允許,誰都不愿工作;人們需要指揮和控制,并且要用害怕懲罰和革職的心理去激發他們工作;一般人都希望受命而為,因為受命而為不負責任、比較單純和安全。有這種管理思想的管理者,易于采取“命令系統統一”、“權威與服從”的管理方式。
而理論則認為人們有積極的工作原動力。麥格雷戈把“Y理論”叫做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的結合。其要點是:多數人把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看得如同游戲和休息一樣,進行起來毫無困難,人們從工作中能夠取得滿足感;人們為自己心目中的目標工作,知道自我控制;在適當的條件下,普通人不但知道負責任,而且會爭取更大的責任;一般人都有想象、發明和創造的能力。
從x—Y理論的基本原理出發,我們不難發現,現在通行的對于成人學生自主學習的管理措施,大多是以x理論為指導的。基于x理論,從事成人教育的管理者們認為,成人學生注重學習結果,輕視學習過程,只要有可能就會逃避責任,甚至考試時采取作弊行為蒙混過關,所以只有采取強制措施或懲罰辦法,才能迫使他們實現組織目標。根據Y理論,絕大部分參加成人教育的學生的本性并不是厭惡學習的,如果給予適當機會,學生們就會喜愛學習,并渴望發揮其才能,獲得良好的成績;多數學生愿意對學習負責,尋求發揮能力的機會;能力的限制和懲罰不是使學生去為目標即成績而努力的唯一辦法;激勵在需要的各個層次上都起作用;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學生所廣泛具有的。因此,應當把學生看作“自動人”,其學習是為了滿足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學生能夠達到自我激勵。只要啟發內因,實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導,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就能實現組織目標與個人需要統一起來的最佳理想狀態。從現代管理發展的趨勢來看,Y理論被大多數人接受,但這并不代表Y理論在任何情況都適用;也不等于說x理論就完全錯誤,毫無用處。在應對成人學生自主學習管理的問題上,要將兩者結合起來,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積極地實現由x理論向Y理論的轉變。
二、成人學生自主學習與管理現狀
1.成人學生自主學習現狀己而學習、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而學習,可以使學生持久地專注于學習而不會產生厭倦心理;而出于消極目的而學習的學生,在心理和態度上處于非常被動的狀態,學習效果常常不理想。由于成人學生一般都是在職人員,其人生觀和價值觀固化程度高,平時工作壓力大,學習時間有限,因此,大部分成人學生的學習目的在價值取向上存在功利傾向,他們或是為了目前或將來的個人發展,更好地適應社會,提高自身競爭能力;或是為了追求短期目標,保住現有工作崗位;或是被要求提高學歷等。在他們看來,只要通過課程考試,獲取學分,拿到文憑,就是達到了目的,完成了學習任務。這種簡單的外在需要所產生的學習動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習,但只是表層動力,功利性較強,缺乏深層的維持力和主動積極的進取精神,不利于自主學習。
(2)自主學習意識薄弱。自主學習要求成人學生必須有高度的自主性、自覺性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6自主學習的效果同時取決于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兩個因素。自主學習意識包括對學習的意愿和對學習的態度。由于成人學生的學習目的過于功利,導致自主學習意識薄弱,對自主學習的態度十分消極,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鞏固。而成人學生又由于間斷了系統學習、疏離了合作學習,漸漸失卻了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調查表明,大多數成人學生文化基礎偏差,學習主要依賴于課本,依賴于教師,不適應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模式,不善于利用網絡資源主動去學,不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自主支配學習時間,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媒體,采取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怎樣評價自己的學習效率,測試自己的學習效果,不知道在學習中遇到疑難問題如何尋求幫助等。成人學生為達到學習目標而付出的努力程度,尤其是在面臨困難任務時愿意付出的自主努力遠遠不夠,其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差。
2.成人學生自主學習管理現狀
(1)教學計劃死板。目前所用的成人高校制訂和實施的教學計劃,對修業年限進行了規定,要求學生必須在規定的年限內修完規定的課程并通過各種考核。每學期開設的課程,由教學計劃中的教學進程表規定。課程教學內容一刀切,沒有針對成人學生的個別需求,因人而異地進行個別化教學,影響了成人學生自主學習的獨立性。課程所用的教材通常是根據課程教學大綱指定或任課教師選定,大多借用普通高校的教材,缺乏適合成人學生特點的教材。在面授過程中,教師一般是按照選用教材的內容結構體系進行講授,忽視了成人學生的真正需要。而且,由于成人學生層次參差不齊,入學時又沒有完善的考核機制,導致學生水平差異較大。而死板的教材、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和不能因人而異調整的教學計劃,制約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也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或是無法理解,或是由于學習已知的知識而備感枯燥。甚至有著強烈求知欲的學生,也會因為教學計劃死板而無從發揮,最終失去學習興趣。
(2)評價方式單一。考試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一項重要措施,通常分為筆試和面試兩種。對成人學生的學業評價,比較注重總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形同虛設。考試形式以筆試為主,試卷多采用紙筆問卷的考試量化評價方法,考查成人學生對定義、常識、原理等能夠外顯的、量化的目標內容的掌握。然而,這些并不能反映成人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態度、行為習慣、心理素質、道德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還會導致教師固守陳舊教學觀念,采用灌輸式教學,片面追求及格率,忽視對隱性目標內容的學習與培養,依
賴單一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簡單地對成人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限制了成人學生自主學習的創造性。單純的筆試評價,不利于考核成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同時也容易導致成人學生平時不重視學習,出現考前的臨時突擊和考時的不誠信行為,違背成人教育的初衷。
三、管理學中的X—Y理論應用于成人自主學習管理
1.基于X—Y理論,辯證管理
基于X理論,通常認為成人學生的本性是懶惰的,相當一部分人關心的是獲得文憑,對學習過程興趣不大,希望用在學習上的時間越少越好。對這樣的成人學生,要適當施以壓力,通過批評、處罰等方式激發他們學習的原動力,讓他們為實現組織目標而自主地去學習。基于Y理論,可以認為成人學生是愿意學習的,在學習中能夠自我指導和自我控制,通過努力,認真學習就跟在娛樂和休閑上的投人一樣,是很自然的事,大部分人不會有抵觸情緒,即使沒有外界的壓力和處罰的威脅,成人學生也會努力學習以期達到目的。許多成人學生具有潛在的創新能力,具有自我調節和自我監督的能力。然而,在實際案例中,多數情況是沒有絕對的x或Y,成人學生都是X+Y的情況,需要成人教育工作者們創造條件和機會,尊重和相信他們,想方設法激勵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人的潛力,在滿足個人需求和目標的同時完成組織目標。做好管理者、指導者和訓練者的角色,采用激勵的方式,給成人學生更多的信任、更多的職責和自主權,實行學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分享成功。幫助成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讓學生重視并及時調整自主學習的理念和指導思想,激發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學習動機,并將這方面的激勵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加強學生對成就動機的自我認識和了解,明確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系,做自主學習的主人。
Y理論較x理論而言更有利于調動成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促進成人學生自主自覺地學習。從Y理論出發,管理者要根據成人學生不同的個體情況,對于其學習對象與任務、學習手段、學習環境以及學習條件提供學習方法的建議。比如,根據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指導學生如何看書,如何找出要點,提煉重點;如何做讀書筆記;如何進行知識系統化整理,記錄難點,化解疑點等;指導學生如何運用理論方法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利用手中工具查尋所需資料;如何帶著問題參加小組討論,提問和參加面授輔導;如何復習迎考等。從而使學生了解并能夠靈活運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2.一切從學生出發,科學管理
成人自主學習的管理應靈活采用x理論、Y理論,積極地實現由x理論向Y理論轉變,充分發揮成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控制他們的消極面,創造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教學計劃的制訂、教學內容及教材的選擇、學業評價方式的確定,都要與成人自主學習模式的基本特征相適應,充分考慮成人學生的特點,充分了解成人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理解成人學生的困難,加強個性和針對性教育,力求滿足學生的多樣性需求和發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嘗試實行彈性學制,即成人學生在學習期間,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整學習計劃和學習進程,適當縮短和延長修業年限。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年限、學習內容、上課時間和安排學習計劃。制訂教學計劃時,要考慮根據社會需要和學生興趣愛好,構建課程結構體系。選用適合成人學生特點的教材,教材內容要注重解決“是什么”或“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突出實用性,減少“為什么”的理論闡述,減少不必要的、煩瑣的定理論證和公式推導,體現因材施教。學業評價應與自主學習模式的基本特征相適應,實行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Y理論同時也揭示了引導的重要性。成人學生學習不主動不積極,并不僅僅是由于自身的懶惰,更多的是由于外界因素造成的。成人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獲取相關知識的渠道,而現今豐富的多媒體和網絡資源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從而促進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資源,比如將作業和答案放在網上,供學生練習和檢測,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不足;通過E—mail、群內討論、論壇等方式共同探討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既能用成人學生比較熟悉的渠道促進其輕松、自主地學習,也有利于教學管理人員由此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便于指導和監督,進行立體管理。這同時也符合x理論思想,做到x理論和Y理論兼顧,更好地促進成人學生的自主學習。
3.加強教與學的反饋,合理管理
根據Y理論,成人教育管理者的主要任務是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使學習者在這個適宜的環境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個人的特長和創造力,排除在自我實現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和困難。學校應經常采用各種方法跟蹤成人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教師的教學質量,發現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反饋信息,不斷調整教學實施方案、學習支持服務手段,采用各種方法解決成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對成人學生盡可能地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幫助,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支持服務,滿足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的需求。同時,加強對學生自我評價的指導,使學生能夠自主地依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對自主學習的各個環節、各個階段作出分析和判斷,并進行反饋和自我調節。學校應及時提供有關學習調控與評價的信息,培養學生對自主學習的自我診斷、自我反饋、自我調整和自我激勵的自控能力。經常了解成人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進程,加強管理和指導,把無序的個別化學習活動納入有序的管理之中,創造一切有利的條件,推動成人學生自主學習的健康發展,促進成人學生自主學習管理。此外,實行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采取筆試、答辯、論文、機考、報告等綜合方式對成人學生進行考核評價。這樣一方面能夠有效地反映出成人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夠讓成人學生將自己已有的經驗和能力與所學習的新知識相結合,消除其對于考試的恐懼心理,減輕心理壓力。在考核內容上,命題應該以能力考核為核心,具有開放性,充分發揮成人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讓每一位成人學生都有話可說。這樣才能對成人學生的學習成果有所反饋,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篇4
一、建構主義理論框架下自主學習能力的界定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學習者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主動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建構知識的意義(或知識表征)的過程。Holec(1981)首次提出自主性(autonomy)這一概念,進而從學習者角度對自主學習能力加以界定。他認為:“具備自主性學習能力意味著獲得了確定學習的目標、內容、材料和方法,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和進度,以及對學習進行評估的能力。”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定義的理解,筆者認為:建構主義理論下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即要求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依靠自身經驗、知識等主動進行信息加工和意義建構的過程。由此可見,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讓他們學會學習,必須在學習策略等方面給予他們有效的引導。
二、建構主義理論框架下的小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1.小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激發
筆者在課堂學習中,經常采用“任務型”教學方式:教師圍繞語言學習內容,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達到了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而且逐漸學會了如何自我調控、自我激勵。
2.幫助小學生制定自主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
以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英語(譯林版)為例,新教材的體例結構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編排的,其中每個單元包含七個板塊,每個板塊都有相應的功能。因此,在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時,可以根據教材進度把每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制訂為一周或者二周的學習計劃。在學習內容方面,應考慮由易到難的學習順序。依據個人的學習特點,制訂出能發揮自身學習潛能的、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
3.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指導
教師對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指導包括總體規劃和具體指導兩個方面。總體規劃是指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整體設計,具體指導是在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選擇性的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自我構建起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另外,教師還可依據具體的學習任務為學生設置一些基于生活實際的作業。
4.英語學習中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應是學習問題的自主解決者。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自主解決、合作解決、注重解決問題的過程、師生共同評議解決過程、質疑答案、探究學習內容、巧妙利用錯題等。筆者多年的高年級教學都堅持一個習慣:每位學生都準備一個本子,每學完一個話題單元,都會讓學生自己先整理練習冊并補充習題上自己出現的錯題,然后本子上呈現的是每個人根據自己容易出現的錯誤情況擬定的一份錯題練習題集。在課堂上利用投影展示,師生共同“精講精煉”。
5.指導學生總結歸納的方法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將自己總結出的重點直接教給學生,表面上看避免了學生走彎路,減少了不必要的盲目嘗試。但實際上,學生不但易忘,更易混淆概念。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應通過提示點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學生自己創編的知識點記憶口訣,既便于記憶,又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6.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
為了更好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進程,學生需要不斷地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在今后的英語學習中不斷地自我完善,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在自我評價的內容上應該以所學的內容為主。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重視自己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同時也要關注自己情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可采用師生交談、課堂小測驗、學習成果展示、同伴互評等多種方式來實現。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專業寫作畢業論文和教育教育職稱論文,歡迎光臨DYlw.neT]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掌握多種學習技能和方法,從而改變盲目的英語學習狀況,對自己做出客觀正確的自我評價,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為學生終生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大學英語 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著力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良好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是大學生掌握新科技的首要工具,而較強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英語水平的重要途徑。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以教師為中心的大學英語教學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有效的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并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自主學習。
一、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現狀
研究顯示,我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低,多數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但不能有效地運用自主學習策略,尤其缺乏英語學習的元認知策略知識,沒有養成有效的自主學習習慣。具體表現為:學習目標不清;計劃性不強;計劃不切實際;自我評價、監控不足;學習策略使用較少,且不能根據任務及時自我調整;很少與他人合作學習,不能多渠道學習、運用英語。
導致該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學生自主學習經驗匱乏。中學階段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詞匯、語法知識,并主要通過記憶、模仿掌握知識;通過練習和定期測驗檢查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學生的時間被占滿,缺少自主掌握的時間;自主學習策略的培養更無從談起。另一主要原因是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策略訓練和監控不足。策略的掌握需要反復操練,但大學英語課堂時間緊,課內傳授的自主學習策略只能在課外實踐。而在實際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學普遍班級大,教師無法及時準確地監控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實踐和使用。
二、自主學習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一)自主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即 “一種擔負起自己學習任務的能力”“一種獨立的、進行批判性思考、做出決定并能實施獨立行為的能力”“能夠管理自己的學習行為,根據自己的情況確立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監控學習計劃的實施以及學習技能的運用和發展,自我檢查評估,逐步發展”。由此,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者能積極自覺地承擔學習英語的責任、能夠基于自身英語水平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選擇得當的內容、制訂可行的學習計劃、選定恰當的學習途徑、自我監控學習過程、并合理地評價學習效果、及時調整計劃,在獲得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形成了個性化的學習模式。
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受到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策略等的影響。即學習動機是自主學習的首要條件;學習態度影響自主學習的持續性;學習策略的使用與英語學習效率密切相關。因而,英語學習策略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起到關鍵作用。張殿玉(2005)通過實驗證明,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習策略的訓練。O’Malley和Chamot (1990)將英語學習策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其中,認知策略指在英語學習中采用的聽、說、讀、寫、譯等具體的方式和技巧;元認知策略指學習者根據自身情況制訂、實施和調整學習計劃時采用的策略;社會/情感策略主要指合作性策略,用于人際交往或對情感的控制,其中元認知策略制約著其他策略的使用成效。可見,培養元認知策略的意識和使用能力是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是前提;運用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是實施元認知策略的方法。
(二)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是發生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中,以意義的交流為最終目的。學習者可以通過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和必要的學習資料,主動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建構知識的自身意義。理想的學習環境包含 “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其中,“情境”是教師“為善于從自己的經驗中建構自己的意義的學習者創設的”學習環境。情境創設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它涵蓋了教學目標內容分析和有利于啟動學生自身意義建構的豐富信息資源;“協作”“會話”是學習者意義建構的關鍵,學習者通過“協作”“會話”與環境進行互動以建構具有個人意義的“學習環境的創設”。“意義建構”的過程即學習的過程,建構知識的自我意義是學習的最終目標。建構主義的教學原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應注重對學習環境的設計,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引導學生在“協作”學習、“會話”交流中進行學習環境自我意義的創設和知識的意義建構,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并實現自我反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理論基礎。
該理論下培養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背景知識和體驗,設計有利于學生建構新知識的任務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通過語言協作、會話,發現新知識對于自我的意義,并在學習過程中檢視、反思和評價,根據學習結果積極調整學習計劃,學會如何獲取英語信息以及有效地利用該資源,幫助學生成為英語學習的“自我成長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構筑有利于學生探究性英語學習的環境,可通過提問、表演等方式創設情境,使學生有意識地回顧舊知識、了解新任務,在知識的同化或順應中建構新知識的自身意義,再通過學習策略訓練進一步幫助其感知意義,完善意義建構,引導其自我監控、評價和調控學習,使其學會利用舊知識理解、探索新知識,培養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篇6
關鍵詞:職業教育;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中職學生;自主學習
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概念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斯洛(A.Maslow)和羅杰斯(C.R.Rogers)。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張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注重啟發學習者的經驗和創造潛能,引導其結合認知和經驗,肯定自我,進而實現自我。羅杰斯認為,學生學習方式主要有兩種:無意義學習和有意義學習。在這里,重點討論有意義學習。其特征有:全神貫注(整個人的認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自主自發(學習者由內在的愿望主動去探索、發現和了解事件的意義);全面發展(學習者的行為、態度、人格等獲得全面發展);自我評估(學習者自己評估自己的學習需求、學習目標是否完成等)。
二、汽車類中職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1.基礎知識薄弱,不喜歡理論學習。汽車類中職學生多數以男生為主,入學年齡一般在十四五歲,他們大部分是從“中考大部隊”中掉下來的。理論基礎知識薄弱、不喜歡看書是他們的明顯特征。他們也渴望接受新知識和新思想,但是看到教師在講臺上授課就犯困,翻開書本就瞌睡。面對這N現狀,學校、教師和家長都焦急萬分,如何解決成了難題。職業教育是大部分中職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最后一站,他們畢業后將直接走進社會。這要求教師能給他們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和氣氛,充分發揮中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
2.學習積極主動性欠缺,被動學習。中職學校的教師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保留著“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即使教案上有自主學習過程,但是沒有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去;又因為中職學校沒有升學壓力,學校管理較輕松,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及積極主動性,再加上自控力差就會形成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生成績不理想不代表他們沒有想法,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并且能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善于引導,而不是一味追求講解,要有效地咨詢和輔導。教師要創造一切條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其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觀,為將來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做鋪墊。
3.教師沒有因人施教,忽視個體差異。教師制訂教學目標時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沒有因人施教,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和興趣自主學習,比如同樣是拆裝發動機項目,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示范一遍就讓學生操作,最后的學習效果是不理想的,也不能有效地實現自主學習。人是具有差異的,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性格都是不同的,接受知識也是有快有慢。教師在傳授知識時,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對不同學生的要求應不同,布置作業的難易程度也應不同,要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和興趣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只有當個體需求、身心發展狀態、學習風格與學習目標相互一致時,學習才會有效,教師起到的是促進的作用,為學生創造自由的學習氣氛和情境。
三、汽車類中職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及意義
1.自主學習能力是中職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當前汽車技術更新非常迅速,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已遠遠不夠,所以中職學生走出學校進入工作崗位時,還需要繼續學習專業知識。邊工作邊學習,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如果中職學生在校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僅靠教師的逼迫學習,那么他們走入社會后就會失去競爭力,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自主學習能力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21世紀是信息時代,也是創新型時代,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特別重視。要想成為創新型人才,具有創新型理念,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獲得。根據相關調查,在中國大學生實用科技發明大賽中的獲獎者都具有很強的學習獨立性、自主性和自律性,這表明學生的創造性和他們的自主學習是密切相關的。
3.自主學習能力是中職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自主學習能力是每個人終身發展的需要。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社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所講的:“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么學習的人”。社會快速進步,科技飛快發展,中職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已不全面或過時,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具有競爭力,進而實現自我價值,必須具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多媒體認知理論;CET網考聽力測試;英語聽力自主學習
[基金項目] 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唯一資助項目(12512192)。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1-088-2
引言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對人類的學習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已經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也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網考)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尤其是其中的英語聽力測試部分,更是緊密結合了當今最新的多媒體認知學習理論。對于廣大英語學習者來說,這種考試模式無疑是全新的,也是充滿挑戰的。無論從應試角度還是從英語能力提高角度來看,對于這種考試模式和其背后所依靠的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的了解和研究都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對于大學生英語聽力自主學習而言,CET網考的聽力測試模式給予我們很多的借鑒和啟發。
一、多媒體認知理論與CET網考聽力測試
(一)CET網考聽力測試中所體現的多媒體認知理論
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是由美國當代教育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理查德?E?邁耶(Richard?E?Mayer)在其書《多媒體學習》中提出的。Mayer認為“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設計的多媒體信息比沒有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設計的多媒體信息更可能產生有意義學習”,Mayer結合之前的一些學者關于多媒體認知的理論和自己的多媒體學習的相關實驗結果提出了多媒體學習認知模型和多媒體設計的七個原則。多媒體學習認知模型也是一種信息加工的系統,通過該模型我們可以形象的了解人類多媒體學習的心理過程;在該模型中,以語詞和畫面呈現的多媒體材料,分別通過聽覺通道和視覺通道進入到人的感覺記憶中,在完成相應通道中信息的模型建構后,把關聯的聽覺表象和視覺表象進行轉換,最后通過提取長時記憶中的先前知識,將經過加工后的信息與先前知識進行整合,存儲到長時記憶中去。
(圖1)Mayer的多媒體學習認知模型
Mayer根據對其一系列的多媒體學習實驗結果的觀察,總結出了多媒體設計的七個原則:
1.多媒體認知原則:學生學習詞語和畫面組成的呈現比學習只有詞語的呈現學習效果好。
2.空間接近原則:書頁或屏幕上對應的詞語與畫面臨近呈現比隔開呈現能使學生學得更好。
3.時間接近原則:對應的詞語與畫面同時呈現比繼時呈現能使學生學得更好。
4.一致性原則:當無關的材料(詞語、畫面和聲音)被排除而不是被包括時,學生學得更好。
5.形態原則:學生學習由動畫和解說組成的多媒體呈現比學習由動畫和屏幕文本組成的多媒體呈現的學習效果好。
6.冗余原則:學生學習由動畫加解說的呈現材料要比學習由動畫加解說再加屏幕文本組成的呈現材料能取得更好效果。
7.個體差異原則:設計效果對知識水平低的學習者要強于對知識水平高的學習者,對空間能力高的學習者要好于對空間能力低的學習者。
Mayer所總結的這些多媒體設計原則,成為了以后很多多媒體學習材料設計的規范,我們通過對CET網考聽力測試的題型進行研究也可以發現這些試題和考試方式的設計也同樣遵循了這些原則。
(二)CET網考聽力測試的題型分析
CET網考試卷的聽力測試部分包括視聽理解、視聽綜合兩大模塊,相對于傳統的CET筆試部分的聽力測試在題型上很大的變化。第一部分為視聽理解測試,包括兩個新聞報道和三個長對話,題型為多項選擇題。考生在答題時,屏幕上分別呈現單詞提示(glossary)、預覽問題(preview questions)以及問題的四個選項。第二部分為視聽綜合測試,考生需預先看一段4到5分鐘左右的視頻資料,然后完成若干任務。第一個是從視頻中摘出一段文字,空出10個空,按正常語速播放兩遍后,要求考生填入所缺單詞或短語的正確形式;第二個是跟讀,內容就是之前的視頻材料中的8個短句,系統重復讀兩遍,然后讓考生在12秒內跟讀復述出來;最后是作文,這是一個典型的綜合語言能力測試,即把先前看的視頻截取一段播一遍,要求考生轉述視頻,提煉論點并表達觀點。
(三)CET網考聽力測試的特點
通過對CET網考聽力測試題型的了解,我們不難發現CET網考的聽力測試不僅僅體現了Mayer所總結的多媒體設計原則,也處處體現了交際語言測試原則,特別強調了測試任務的真實性。語言交際活動不僅僅是聽、說、讀和寫、也包括視聽活動,即語言使用者同時接受覺和視覺信息進行語言交際。
CET網考聽力測試的的所有命題都選用原聲語料,既有音頻又有視頻,既有單人陳述又有雙人或多人的交互討論,最大限度地體現綜合性和互動性。其中基于聽力的寫作、句子跟讀等綜合性測試題型不僅考核了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而且也最大限度的使聽力測試更接近于真實的語言運用。而且這種結合多媒體的英語聽力測試模式本身強調了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的結合,教師授課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在這種模式的引導下,學生的聽力學習可以不局限于課堂和老師的講授,而可以完全通過自主的多媒體學習模式進行。
二、CET網考聽力測試對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的啟示
(一)大學生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的現狀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不斷應用,我們的英語聽力教學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英語聽力的教學效果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伴隨而來的是學生們不知道在課堂外該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聽力自主學習,學生們更多的還是選擇傳統的方法進行聽力練習,很多學生對于這種枯燥的聽力練習過程興趣索然,聽力提高的效率自然也不高,這是很多大學生在聽力自主學習過程中所面對的共性問題。
(二)CET網考模式下的聽力自主學習方法探討
CET網考聽力測試部分在設計上就是參考了最新的多媒體認知學習理論體系的,所以其科學性和先進性不言而喻,這種考試模式不僅對英語測試的信度和效度的提高意義巨大,對于英語聽力學習者自主學習方法的改進也是很有借鑒意義的。如何對這種考試模式加以改進,并用到我們的聽力自主學習過程中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聽力自主學習語料的選擇
多媒體認知理論認為學生學習詞語和畫面組成的呈現比學習只有詞語的呈現學習效果好。學生學習由動畫和解說組成的多媒體呈現比學習由動畫和屏幕文本組成的多媒體呈現的學習效果好。
根據CET網考聽力測試的語料選擇來看,我們的自主學習語料的選擇最好是原版的,原汁原味的多媒體視聽材料,互聯網的進步和普及使我們的材料搜集變得十分便捷,新聞體裁方面我們可以選擇CNN,BBC等西方主流媒體的新聞和訪談節目,在生活體裁方面我們可以選擇各種美劇和英劇,尤其一些適合各年齡段觀看的,內容貼近生活,發音清晰的劇目都適合做自主聽力學習的語料。
在語料內容選擇上則要強調圖像動畫和解說的結合度,如果圖畫內容與解說脫節或者聯系不是很緊密,聽者無法把聲音和畫面建立起有機的聯系,那這種聽力素材就不是很好的聽力學習語料。
2.聽力自主學習語料的使用
多媒體認知理論強調詞語與畫面同時呈現比繼時呈現能使學生學得更好。當無關的材料(詞語、畫面和聲音)被排除而不是被包括時,學生學得更好。
結合以上理論我們不難發現在聽力自主學習語料的使用上,我們要避免聽力的盲目練習,如果對所聽內容完全不理解,無法有效結合畫面進行自上而下(Top-down)的推測,那么這種多媒體的聽力練習的效果就變得十分有限了,正確的做法是要在聽之前對即將要聽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掌握,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單詞要提前預習,并且在聽的時候要預先設定明確的目標(可以預先看一些根據所聽材料內容設置的問題或者選項等),只有這樣的聽力自主練習才是有效的。也只有這樣的練習才能真正體現多媒體學習的優勢。
三、結語
CET網考的聽力測試部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使聽和說、聽和寫等能力的考核融為一體,從而使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測試,但通過對于考試內容和模式的研究,我們發現CET網考的聽力測試同樣是符合人類的多媒體學習認知規律的一種考試模式,或者也可以說是一種科學的多媒體環境下的聽力自主學習的一個范例。如果我們能按照CET網考聽力測試的方式和要求去設計我們自己的多媒體聽力自主學習,我們的聽力水平提高的效果一定會十分顯著,效率也會更高。
參考文獻:
[1]Mayer R E.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Multimedia Learning[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2]Mayer R E. Multimedia learning[M]. 2nd ed.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Stephen K.Reed. Cognitive Architectures for Multimedia Learning[J].張靜,譯.Open Education Research,2008,(14).
篇8
關鍵詞 電子信息工程 自主學習 大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6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new era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research of graduate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sel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proposed in th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on learner autonomy, the realiz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ability,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the teaching content.
Key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utonomous learning; college education
自主學習理論是目前教育研究領域比較熱點的研究內容,在大學本科教育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相對于中小學教育,大學教育更多的是強調培養大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自學能力,這也是未來社會競爭和國家競爭對大學生的要求。面對著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偉大歷史使命,大學教育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新一代大學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自主學習不但對大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幫助,而且是學生個體終身學習和提高的基礎,是學生完善自我性格和人格的一個有效的手段,是一種創新形式下的高級學習,學生有意識的通過自身調節來明確教學目的,組織教學內容,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提高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方法,改善知識結構,最終成長為擁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者。當然,目前的大學教育中,自主學習還沒有得到全面的應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還是主流。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不進行自主學習的教育實踐是不行的,盡管有種種認知和形式上的障礙,同時人們的意識還不是非常明確,所以大學的教育教學模式急需改革。當然傳統教學模式也有其優勢,我們進行大學教育教學改革是要立足于現有教學成果的基礎之上,吸收先進教學理念,為我所用。為了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我們必須對農業大學電子工程專業自主學習模式進行研究,這對提高農業高校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 自主學習理論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己來控制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進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完全通過自學來完成自己的學業,而是強調必須以學生本人為學習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地利用學校和社會的各種資源,以我為主,激發潛能,是與被動學習相對應的一種學習模式。自主學習模式并不是簡單的自學,它是更大的一個教育范疇。
它可以分為三點:一是對自己的學習任務進行預先規劃和安排,做好總體設計;二是自己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監督、考核和評價,做自己學習的主考官;三是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控制、調整和完善,不斷通過學習實踐來改進自己的學習。針對不同研究者的出發點不同,對自主學習的定義也不可能一致。
Zimmerman對自主學習的定義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歸納,提出自主學習應具有的三個特征:(1)強調在學習中的自我認知、自我指導和自我計劃等方面的自我調節策略的運用;(2)強調自主學習是能夠進行自我控制學習方向的反饋循環過程,認為自主學習者能夠完全根據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路徑進行學習,并且根據學習過程中的反饋不斷反復調節自己的學習路徑;(3)強調自主學習者應該明確如何使用學習方法和策略,并且根據具體的學習實踐做出正確的反應。①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們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能夠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和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綜合能力。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學精神,能夠運用比較科學的學習技術和方法,及時準確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于思考,積極主動,勇于攀登科學高峰,敢于解決困難,在學習中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進取精神。②
大學教育的改革,就是要發揮大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挖掘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未來的本科教學過程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考試方式的導向作用對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本科教學的課程不同于一般知識型課程,通過探討以自主學習模式的方法改革,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能力。③
2 自主學習理論在農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具體教學實踐
電子信息工程作為信息技術領域中的主干專業,主要研究信息產生、信息傳送、信息處理與信息應用等方面的理論、技術和工程問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一個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直接面向生產和技術實踐。因此需要我們非常重視專業培養當中的實驗和實踐教學,通過實驗和實踐教學使本專業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術開發和工程實踐能力,能夠獨立地完成與電子信息設備系統的生產、設計、開發、集成和運營有關的技術和管理工作。
農業大學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工作直接面向農業信息化和自動化的創新實踐的前沿工作,特別是對電子信息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圍繞安全可靠、整合先進的信息化理念、綜合利用信息技術、推進現代農業技術創新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教學模式上與一般工科院校有明顯的區別。
隨著自主學習理論的提出和興起,很多研究者發現自主學習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完善健全人格,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學習心理。本項目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對農業大學中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基于自主學習理論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進行了研究。自主學習模式的特征主要有內容的開放性、學生的平等性和過程的自監督性等。該模式下的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呈現出明顯的自我導向特征,要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構建自主學習的新模式,首先必須建立開放的課堂環境,使學生們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活動,自主地安排學習內容和進度,自主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次教師必須轉換角色,減少對學生們的干預,從一個主導者轉變為監督者、輔助者和引導者,相信學生。教學實踐證明采用自主學習模式進行學習的大學生比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大學生具有更高的學習熱情和更好的學習效果。本項目研究結果結果可以為農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3 自主學習應遵循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一是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也就是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前,必須要明確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必須要明確自己的學習和研究方向,否則就會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亂碰亂撞,浪費時間和精力,反而還一無所獲。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必須在自主學習前確定和規劃好選題,明確教學目的,規劃教學任務,一定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同時,教學內容應該有教育性,能讓同學們知道主要是解決什么問題,同時寓教于樂,讓同學們產生興趣,從而激發主動進行學習的欲望,達到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的認識。
二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新課程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正確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獨立性,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之所以和傳統的課堂填鴨式教育不同,在于它主要是激發學生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根據教學目的,自由地選擇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擬定個人的教學計劃,在老師的輔助幫助下,主要通過自己的能力進行學習和實踐,一定要通過個人的努力來完成教學計劃,不能還象過去那樣過分依賴于老師,要運用自己的頭腦,發揮主觀能動性,科學合理地規劃自己的學習,實現學習的目的。
三是要培養學生們的自控性。所謂自控性,實際上就是學生們自己控制自己進行相關學習的能力。傳統的課堂教育,對學生的自控性認識不足, 所以老師既是課堂的講授者,同時也是課堂的組織者,還是課堂的秩序維護者。所以,學生們只能日復一日地被動學習。新的教學模式賦予了學生學習的自,使他們成為了學習的主人,當然,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教師作為課程的組織者和監督者,一定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放任自流,但是也不能包辦代替,一定要取得平衡,關鍵是針對學生特點,預測在某個階段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前做好應對措施。應隨時把握學生思想的脈搏,根據典型問題,有針對性地確定課題內容,依靠學生發揮自控性,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四是要遵循客觀規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精神,但是也要估計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心理。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因為眼前的困難和挫折而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因此,教師一定要科學設計教學內容,諄諄善誘,步步深入。一定不要拔苗助長,或者撒手不管,否則,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挫折心理和畏難情緒,進而影響自主學習的進行。一定要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多做思想工作,善于引導,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并在學習實踐中注意解決這些問題。教學內容一定要由簡入難,學習內容不要過多,要漸入佳境,使學生樹立信心,激發他們的斗志,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將理論和實踐教學活動實現統一,使課堂教學將學習、實驗和實踐融為一體,把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緊密結合起來。
4 對未來教育教學的思考
要真正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教師的教學理論,改變教師的教學習慣。課堂教學并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和能力,使大學生實現從“讓我學”到“我要學”的學習思路的轉變。使大學生培養起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健全人格和優良的學習品格,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挑戰自我,完善自我,勇于攀登科學高峰,實現自身價值。在自主學習模式的建立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技巧,要不斷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和教學經驗,要幫助學生培養自學能力,糾正他們在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有溝通能力去解決自主學習模式實施過程中的一系列難題,實現學生的成長和能力的培養。
注釋
① 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則與策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
篇9
關鍵詞: 外語自主學習能力 制約因素 培養策略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的數量與質量成為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培養既懂英語又掌握專業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是當前教育所面臨的急迫任務。《大學英語課程教育要求》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以適應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的需要。語言學習是一個動態的、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而不是對知識的機械性消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不是從同一背景出發,而是從不同背景、不同角度出發;學習者是語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語義的被動接受者;英語教學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學習是在教師和他人的協助下,通過獨特的信息加工活動,建構自己意義的過程。因此,學習者是知識的主動發現者和探究者。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調控學習方法及策略等手段才能有效地習得外語。著名的語言學家Cohen(1990:3)指出:“語言學習的成功取決于學習者本人,取決于學習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的各種能力。”[1]因此,“自主”應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一方面,這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技能的重要條件和途徑;另一方面,自主學習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以個性特征為前提的學習需要,是彌補其學習的個體差異的最佳途徑。
二、自主性學習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語言教育學家開始對語言學習的自主性產生濃厚的興趣。到了20世紀80年代,語言學習自主性這一概念逐漸成為語言教學領域的熱門話題。自從Holec的著作《自主性與外語教學》于1981年出版后,許多著名的心理語言學家,如Dickinson、Little等,紛紛著書立說,闡述學習自主性的理論背景、社會文化及政治環境,并從不同角度界定學習自主性的定義,為語言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可以說,這是一場語言學習的革命,它意味著對傳統外語教學模式的巨大沖擊,自然也意味著教師和學生在外語教學中各自的重新定位。
關于“自主性學習(learner autonomy)”的定義,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概念。真正將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的Holec(1981:3)是這樣界定的:學習者自主就是學生自我負責管理語言學習的一種能力,具體地講,就是能夠自己決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監控習得過程及自我評估學習效果[2]。許多研究者認同Holec關于自主是一種能力的觀點。如Littlewood(1999:73)把自主性學習界定為“學習者不依靠老師而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3]。而有的研究者則認為自主是某種學習行為。“在學習時,能獨自地或在小組活動中計劃、監控并評估自己的學習的學習者才是完全自主的學習者”[4]。(Little,1991)
彭金定(2002:16)認為自主性學習概念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1.有學習責任心;2.明確學習目的;3.制定學習計劃;4.評估學習進步;5.調整學習策略[5]。這五點相互關聯,構成了我們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框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在外語教學中各自的地位也需要重新確定。
三、制約大學生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
影響和制約大學生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其中既包含學習者自身的因素(如學習者的智力、學習觀念、自學能力、動機水平、情緒狀態、個性特征、自我概念、身體狀況等),也包括學習環境方面的諸多因素(如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學觀念、教學能力、教學風格、教學態度、教學策略、班級環境、班級氣氛、學校風氣、師生關系、社會環境等),還包括教學媒體方面的因素(如學習任務、學習內容、學習手段、學習方法等),以及人們對語言和語言學習的觀念等因素。在實際的外語學習活動中,盡管這些因素對學習者影響的角度和程度因具體情況的不同而不同,但它們無疑都會影響到外語學習者的學習行為。也就是說,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和效果都是在以上所有因素的交互作用與共同影響下進行的,學習目標能否順利實現以及學習效果的好壞都直接取決于這些因素是否能合理、有效、協調地發揮作用。這就要求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某些可控因素不斷地進行積極、主動、科學、合理的調節和控制,而對于那些不可控因素則積極、主動地去適應,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并達到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的目的。
影響大學生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因素雖然很多,但最終還是取決于學習者能否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他們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經驗,對于語言以及語言的學習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如果遇到新的問題,他們也可以根據已有的相關經驗,依靠自己的推理判斷能力,形成對新問題的某種看法并予以解決。由于經驗背景的差異,學生對語言學習中的問題的理解往往不同,這個時候,就更應該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主學習,這樣才能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知識結構,并形成自己的語言技能。因此,培養大學生外語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習者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四、大學生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1.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首先應該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根據建構主義教學觀,當學生在自主語言學習過程中需要幫助時,教師應該起腳手架作用,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隨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可逐漸實現由“被引導的語言學習”逐步過渡到“半自主學習”,最后達到對學習者“完全自主學習”(Dickinson,1978)能力的培養[6]。因此,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應該有相應的轉換,也就是從施教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協助者、組織者、促進者,其根本的著眼點就在于教師要幫助學習者發展以下能力:掌握自主學習的策略,確定學習目標,選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監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效果。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認識到語言學習是一個積極、動態的過程,而不是對知識的機械消化,學生要意識到自主學習的作用和必要性,從意識和觀念上確立自主。
2.加強外語學習策略的培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培養大學生的外語自主學習能力,外語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認知策略意識,進行教學互動,提高策略水平。外語教師除了應了解語言教學領域的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方法,還應深刻領會學習策略的理論,了解各種學習策略的含義、理論依據、使用范圍及其對語言學習的作用、意義等。教師尤其應該培養和加強學生的元認知能力的提高,因為“元認知是學習策略的核心”,(黃旭,1990)[7]“它在人的智力活動中處于支配地位”。(董奇,1989)而思維是認知過程的核心,“在思維結構的各要素中,元認知起著整體控制和協調作用”[8]。(董奇,1989)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語言教師應根據學習者已有的經驗、個體差異、語言學習觀念及所處的語言學習階段來對學生進行元認知策略的指導,有意識地滲透元認知知識和學習方法等內容的教學,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策略意識。這樣,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并舉,才有可能使學生在持續的學習活動中,通過教與學的積極互動,逐步形成策略意識,提高策略水平。而元認知策略能力的改善將使學生學會管理自主學習,把具體的學習任務安排在宏觀過程框架中,使自主學習在確立目標、制定計劃、監控過程、評估得失和不斷調整中得以實現。
3.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等資源來自主學習。
隨著多媒體和互聯網的逐漸普及,教師應該重視并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等進行自主學習,因為它有著影音播放、圖文處理等功能,可以給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真實情景,可以使學生大量地閱讀,可以隨時聽到豐富的語言材料,并進行寫作練習,使課堂不斷地向外延伸,極大地開闊學生的視野。在上述過程中,可以較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可以利用新技術所提供的人文與語言環境,廣泛地開展各種交流,也可以自己選擇難度適中的學習內容,也可以積極主動地去解決所遇到的難題,主動地構建知識并掌握各種語言技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五、結語
現代教育的目標越來越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質的增強。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思潮的興起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沖擊。未來社會是一個繼續學習的社會,一個要求人們必須終身學習、不斷自我發展與提高才能適應生存的社會。因而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是通過教師角色與教學策略的改變,以及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和學生的不懈努力而獲得的。只有獲得了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使我們在任何形勢下,都不會被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所淘汰。
參考文獻:
[1]Cohen,A.Language Learning:Insights for Learners,Teachers,and Researchers[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3.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3.
[3]Littlewood,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Applied Linguistics,1999,(1):73.
[4]Little Davi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1991.4.
[5]彭金定.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者自主”問題研究[J].外語界,2002,(3):16.
[6]Dickinson,L.Autonomy,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Individualization[A].ELT Documents 103.London:The British Council,1978:14-15.
篇10
關鍵詞:情感互動;和諧氛圍;創設情境;積極評價調動學生學習情感,不僅可以促進自主化學習,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素質有著重要意義,而培養學生語文自主化學習能力,應著重從以下四種途徑展開:
一、把握教材情感因素,引發學生情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情感是一個抽象概念,但情感現象卻是客觀存在的。學生不可能在教師無緣無故的鼓動中產生積極情感。缺乏兒童應答的教學會扼殺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因素,把自己對教材感情的深刻體驗化為情感誘因,才能有效撥動學生的感情之弦。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從“讀”到“悟”的過程,實質是一個從已知領域探索發現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幫助學生尋找已知與未知的聯系,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現在有很多教師還是經常采取傳統的教師先設計好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這種方法。
二、營造和諧氛圍,溝通師生情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認知和情感,雙方交流的過程。教師在充分考慮到認知因素的同時,還要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為學生營造一個融洽和諧,充滿愛意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到學習也是一種享受,它們參與學習的興趣也就會更加濃厚。
三、合理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情感,吸引學生自主學習
情感總是與情境相伴隨。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創設適時、適度的自主情境,努力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枯燥的材料生動化。化靜為動,減少“滿堂灌”,增強學生的自我領悟能力。
四、運用積極評價,調節學生情感,激勵學生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