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4-01-10 17:59: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信息化教學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專業;信息化教學;應用方法;技巧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創新,計算機越來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同時也逐漸影響了教學方式。計算機技術的更新比較快,可能會使學生學習的知識不能跟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以后工作帶來新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網絡教學,不僅可以向學生傳輸知識,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對不同類型計算機軟件的應用能力,培養綜合型人才。
1.高職計算機專業
高職教育與普通高校的教育有很大的區別,高職教育更加注重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從而為社會提供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于一體的專業技術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學生必須要有很寬的知識面,而且還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高職教育要求在教學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與發展。在高職教育中,教學必須加強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培養綜合型人才,促進社會生產力更快更好的發展。近些年來,計算機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往往知識的更新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所以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要根據時展的要求,采用網絡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開展,在學科知識學習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2.高職計算機專業信息化教學的應用
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主要有教學功能、指導性功能、監控功能、娛樂功能和管理功能。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的功能,可以幫助教學更好的進行,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一個高效的課堂,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1教學功能
教學功能主要包括語言教學功能、廣播教學功能、屏幕的錄制功能、電子白板功能、鎖定學生功能、屏幕肅靜功能和全體恢復功能。在教學過程中,信息化技術可以將老師的聲音給學生進行實時傳達,有效的達到語言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將本機的聲音與屏幕文件傳遞給學生,利用相關信息化技術,通過廣播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擴展;教師利用先進的技術可以將課堂內容進行錄制,然后在課后以視頻的方式傳給學生,使學生可以進行知識的補充,學生還可以反復學習,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習的更好進行;白板主要用于課上老師對重點知識勾畫,顏色對比鮮明,可以更好的引起學生的關注,幫助學生有效的進行重點學習,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的屏幕鎖定,方便教師的教學交流;教師利用屏幕肅靜功能,在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時,使得學生的屏幕變黑,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確保課堂的高效進行;而全體恢復功能可以幫助教師更加方便的將學生的計算機恢復為正常使用狀態,以便更好的進行實踐課程的教學。
2.2指導性功能
教師可以利用指導性功能將某個學生的聲音以及內容傳遞給其他同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用麥克風與學生進行學習交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學習,有效的幫助學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計算機進行遠程控制,教師與學生不僅可以進行學習的交流,而且還可以實現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計算機的共同操作。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還有語言對講功能,有利于教師與學生進行實時的交流,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避免了問題的遺留。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不僅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好的交流,而且教師也可以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提供有效幫助。教師借助作業下發功能,給學生布置一些作業,進行知識的理解與鞏固,讓學生自主完成,提高學習效果。
2.3監控功能
監控功能主要是指教師可以進行學生課件和應用程序的遠程啟動,對學生的電腦進行遠程監控,及時發現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錯誤,指出學生的問題所在,幫助教學更好的進行。并且遠程監控功能也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控,避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偷懶的現象,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4娛樂功能
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來給學生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與視頻,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穿插一些有趣的知識競答環節,使學生參與其中,真正的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而且教師也可以用先前錄制好的視頻進行教學,節約了課堂的時間。
2.5管理功能
信息化技術的管理功能主要是使教師方便對學生的姓名、學號等進行管理,教師可以方便的查詢學生的信息,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使得教學過程可以有序的進行,提高教學的效率與教學質量。
3.高職計算機專業信息化教學的技巧
3.1利用微信平臺搭建“在線交流”課堂
微信是目前最常見的交流工具,有很多的優勢,交流便捷快速,教師可以構建有效交流課堂,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教師可以將微信引入課堂,利用微信平臺構建“在線交流”課堂,可以建立課堂學習賬號,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使用手機。教師在教學平臺上定期問題,學生通過平臺進行問題的答復,教師可以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在微信上可以快捷、有效的進行指導。微信平臺避免了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的現象,極大的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3.2利用網絡技術搭建“數字視頻”課堂
在一個互聯網的時代,網絡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網絡也為教學提供了一個高效的教學平臺。利用網絡技術搭建“數字視頻”課堂,通過遠程教育教學系統實現在線學習與討論、作業的提交,方便的進行學習與檢測。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構建網絡教學資源庫、網絡視頻交互平臺的方式,實現學習的高效進行。
3.3利用數信技術搭建“數字錄播”課堂
數信技術是數字化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新興技術,該技術主要是構建視覺、聽覺為一體的多方面的技術體系。數字錄播是指在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下,錄像和錄音技術的完美結合。教師可以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錄下來,可以檢驗課堂效果,也可以讓學生重復學習,使得知識點得到鞏固,幫助學生高效的學習,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篇2
關鍵詞 信息化 成人高等教育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24 文獻標識碼:A
1 成人高等教育的特點
在當今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化進程的迅猛加快,國際通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增,這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及能力都是一個新的挑戰;終身教育的提出對成人高等教育的辦學提出了新的任務和挑戰。與當今世界成人高等教育呈現出國際化、終身化、社會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成人高等教育中實施有效、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勢在必行,這是由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決定的。
1.1 教學內容側重實踐性
由于招生范圍廣泛,學生的文化基礎是不同步的,招生對象的年齡、學歷、個人經歷都是參差不齊的。對此,在教學內容上,成人高等教育呈現出于普通高等教育與眾不同的特征。普通高等教育非常強調理論的基礎性,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學好基礎知識,側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層次性。①而成人高等教育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的特殊性,所以它的教學內容側重實踐性,教學內容的選取應與時代密切結合,符合國家和市場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為國家輸送大批人才,故此,選取以實用的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教學內容為主。
1.2 學習方式靈活
成人高考主要有函授、夜大學、視聽學習、脫產學習和業余學習等學習方式。
(1)函授。函授一般以自學為主,并組織集中面授,面授時間一般在寒暑假和節假日。函授教學的招生范圍可遍布全省甚至全國各地。(2)夜大學。夜大學一般在大專院校招收學生,一般選擇晚上或雙休日上課。(3)視聽學習。視聽學習,教學點直接滲透到各個市縣,方便學生就近學習。(4)業余學習。業余學習上課時間一般也選擇在晚上或雙休日上課,不過辦學范圍一般局限在學校周邊地區。(5)脫產學習。脫產學習就是參加工作后在校內進行全日制學習的方式,管理方式與普通高校一樣,對學生有常規的、相對固定的授課教室和管理要求,有穩定的寒暑假期安排。②不再占用周末和節假日的時間。
2 基于信息化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方法的革新
2.1 教學方式的轉變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要求我們突破傳統的以單向灌輸式的信息傳遞,改變僅僅圍繞教材為中心展開教學的教學方式,實現集體教學與個性化學習相結合,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循循誘導,根據每位學員的年齡特征,工作閱歷等制定符合學員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需求的教學內容,相應地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學習方式的靈活可變性,我們可以借助現代計算機技術,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遠程教學,滿足學員對知識的渴望,同時教師在這方面應加以正確引導,因為網絡上的信息豐富多彩,指導學員增強分辨信息的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效借助計算機以適應現代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需求和生活節奏日益加速的需要。借助多媒體,學生隨時隨地能從網絡中查找自己所要學的內容。實現由封閉式教學和“壟斷式”的信息傳遞向開放式教學和跨時空的信息共享的轉變。單純的書本教育將被開放式、多元化的教育所取代,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制作與教學相關的教學課件,利用網絡平臺,構建立體式的教學模式,增加獲取信息量的途徑,把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的教學過程變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性學習的學習過程。③改進教學方法,改變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課堂教學同時要結合成人特點和需要進行教學,打破單一的課堂傳授,運用成人喜聞樂見的方法進行教學。
2.2 教學手段的革新
教學方式的轉變要求教學手段也要進行與之相適應的革新。積極倡導和鼓勵教師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用圖像、文字、影音、音像等方式在向學員傳遞教學內容的同時還可以增強教學過程的直觀生動性,提高學員的學習的積極性,給教學增添新的活力和生機。近幾年來,教師使用多媒體授課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依托,更新多媒體課件,改變傳統的以書寫教案為唯一備課方式的習慣,這樣能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 小結
作為一名教師,應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學習現代信息化技術,懂得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法,及時有效地提高學員的文化素養和實踐能力,指導他們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輔導他們運用多途徑、多種工具輔助學習,從而更快、更全面地提升自己。
注釋
① 蔣鼎國.成人高等教育的本質特征和教育教學方法改革[J].成都電子機械專科學校學報,2003(6):57.
篇3
關鍵詞:大學物理實驗;信息化教學;多元化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一、信息化教學在大學物理實驗中的作用和意義
20世紀末以數字化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預示人類在本世紀又將經歷一次重大變革。如果說19世紀的工業革命使人類從依靠體力的勞動中擺脫出來,那么今天的信息革命將使人類社會從繁雜的形式化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大規模的記憶容量,億次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互聯網的交互管理能力,各種智能數據庫、CAD等應用軟件的功能,以及它們的準確性都是人腦所不能比擬的。21世紀人類對待這類腦力勞動將如同操縱機器完成體力勞動一樣簡單。也就是說在信息化時代,腦力勞動性質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站在這個角度來思考,對未來科技人才的培養應著重探索、創新和開發方面能力的培養。信息時代需要大批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同時信息技術將人類從形式化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引發了信息化教育,為培養創新人才提供了任何時代都無可比擬的優越條件,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利用時代給予我們的優越條件,出色地完成時代賦予我們培養創新人才的歷史使命。
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大學物理實驗反映了理工科及各個學科科學實驗的共性和普遍性的問題。在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思維、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特別是與科學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綜合能力,以適應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對人才需求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10 多年來,圍繞著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我校以教育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創建國家名牌課程、“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理工科基地建設、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項目為依托,全面進行了實驗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產生了教學理念先進,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條件優良的優秀教學成果。學校實驗教學硬件設備、實驗室條件也發生了大幅度、跨世紀的改觀,由過去的教學弱點轉變為教學改革中的亮點。
當前如何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進行教學改革;如何進一步鞏固和用好已取得的成果,是目前我們面臨的又一課題。尤其在實驗教學師資隊伍正在進行新老交替的今天,該課題顯得更加重要。
我們認為實驗教學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如何真正在教學實踐中實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研究是鞏固十多年來的教學改革成果、進一步深入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和舉措,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長期以來,我們的理工科教學,特別是物理實驗教學長期受到教學環境和師資水平的限制,因襲多年的傳統教學模式,客觀上引導學生向形式化、記憶型方式學習,制約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及科學素質的形成;近幾年來我國面臨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學校擴大招生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目標都需要大量優秀的教育資源。優秀教育資源的缺乏成為嚴重困擾教學質量的難題,成為教學改革發展的瓶頸。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在大學物理實驗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此基礎上,近幾年來,我們以大學物理實驗國家級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為平臺,運用信息化教育思想和技術進一步研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改革實驗中的“模仿型”教學,建設豐富的優秀的網絡教學資源,創造培養創新人才的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環境,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1、注重實驗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
實驗教學中獲得實驗數據,是實驗課的必然結果,也是在實驗課教學中師生都十分重視的重要環節,相對而言,對實驗教學過程重視不夠。從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角度來看,實驗的教學過程非常重要。實驗課的教學過程是提高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過程,也是正確獲得實驗科學數據的重要保證。
實驗教學過程中的第一步,是引導學生讀懂實驗的原理、設計思想、實驗方法及實驗儀器的結構和運行機理等基本知識,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實驗教學課堂中積極思考,主動投入,發揮他們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這也是實驗課成敗的關鍵。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的知識密切相關,但是它們之間往往又沒有直接一一對應的關系。在實驗教學中,往往一個實驗要用到幾個學科領域的知識點,并且更加強調實驗的方法和知識的綜合應用,如何引導學生學會綜合應用已學過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學會新知識、新方法,這是實驗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物理實驗課教學中的難點。
我們在實驗教學中,以實驗方法為主線,應用精品課程豐富的網絡資源,將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作為切入點,采用研討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讀懂物理實驗的原理,理解物理實驗設計思想、實驗方法,掌握物理實驗的實驗技能,有效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實驗教學實踐中出現了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勇于創新的熱烈場面。
2、注重實驗的設計性、研究性、開放性
實驗的設計性、研究性、開放性是實驗的教學方法的重要表現形式,同一個實驗,同樣的教學設備會因為教學方法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傳統教學模式常常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照葫蘆畫瓢,抑制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使得本來就有限的教學資源沒有發揮出最好的教學效果。注重實驗的設計性、開放性、研究性是在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的具體體現,并能充分用好已有的硬件和軟件教學資源。
開設設計性實驗時,由教師給定的實驗題目、實驗要求及可供學生選擇的實驗條件,由學生自己提出設計思想、擬定實驗方案,選擇測量儀器、確定實驗條件、實驗參數,并基本獨立完成實驗的全過程。
開設研究性實驗時,教師組織若干個基礎物理實驗涉及領域的課題,以科研方式組織教學 。學生在通過查閱資料理解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及其應用的基礎上,在教師指導下確定研究課題或研究內容、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最后寫出研究性小論文等。 研究性實驗可以學生個體或團隊的形式進行。
實驗的開放性,是指實驗的內容、時間和空間對學生開放。上述設計性、研究性實驗內容和題目由學生自命題或部分自命題,由教師審核命題,并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我校注重實驗的設計性、研究性、開放性。在每一
學期物理實驗中都安排有設計性或研究性實驗內容。設計性、研究性、開放性實驗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創新學習的平臺。學生在設計性、研究性、開放性實驗中,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找到了自己在實驗教學中應有的主置,并從實驗教學中獲得了成就感、滿足感。設計性、研究性、開放性實驗在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三、建設精品課程豐富的網絡資源系統
營造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信息化物理實驗教學環境
1、建立精品課程豐富的網絡資源,營造教學互動的信息化平臺
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國家級精品課程,應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應建立一個優質的課程資源體系和網絡共享平臺。
我們認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的優質網絡資源體系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方面。精品課程的網絡資源系統必須能反映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建設的先進理念、課程的體系、內容和教學方法;提煉物理實驗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體現先進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成果;提供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的平臺和師生交互的平臺。
我校大學物理實驗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系統綜合了幾十年來我校物理實驗課程的優秀教學資源;融合了10多年來實驗教學改革的新思想、新成果;反映了與實驗教學相關聯的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思想、新方法;并不斷提高實驗的開放性、教學的交互性,滿足了各層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我校大學物理實驗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系統按照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新體系提煉了實驗課的教學大綱、實驗的教案、實驗的重點、難點、儀器的原理、結構、運行機理,使用方法和常見故障分析等指導信息;圍繞學生實驗課程的知識點提供了系統的網上講座,以便學生從看起來零散的各個實驗中,系統地領悟實驗的思想、方法、技術和應用;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圍繞現代物理技術類實驗和研究型實驗提供了系統的網上現代物理技術講座。目前我校大學物理實驗國家級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系統已包括4個學期,224學時,78個實驗的授課教案和100多個實驗的習題;由物理學史,物理實驗方法,不確定度和數據處理方法,力、熱、電、光學量的測量方法與應用,現代物理技術講座等內容組成的28 講物理實驗系列講座;力、熱、電、光、近代物理實驗等各類常用儀器的儀器庫,其中包括儀器的實物照片、內部結構、運行機理及使用指導等。為便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資源庫系統具有很強的交互功能和擴充功能。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在資源庫系統中動態更新自己的教案,引導學生學會讀懂實驗,指導學生建立實驗教科書與實驗室實物儀器之間的聯系,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批學生的優秀教學實踐論文脫穎而出。目前在我校大學物理實驗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系統中精選了40篇學生的代表作。
2、建設基于web的遠程仿真實驗系統,營造多元化教學模式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以及對物理理論的理解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有限的學時內,要學生完全理解實驗原理和儀器的運行機理,滿足學生自己選擇參數設計實驗,或進一步做研究性實驗內容的強烈欲望,有一定困難。學生往往在教師設定好的參數和步驟中完成實驗的內容,這個過程中學生缺乏思考,很多是盲目操作走了過場,這樣實際上把物理實驗教學變成了一種呆板式的模仿型教學。要改變這種狀態,就要發揮信息化教育的優勢與實際實驗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創新教學模式來解決。
由我校研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大學物理仿真實驗》就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創新媒體,是國際上第一套實驗教學軟件。它利用軟件建模設計虛擬儀器,建立虛擬實驗環境,學生可在這個環境中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擬定實驗參數、操作儀器,模擬真實的實驗過程,深化理解物理知識。《大學物理仿真實驗》可用于學生預習、復習以及自學物理實驗,營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和與真實實驗相結合的二段式、三段式教學模式,并使實驗教學在空間和時間上得到延伸。在此基礎上,1999年以來建設在校園網上的虛擬實驗遠程教學系統進一步營造了多元化的物理實驗教學環境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目前虛擬實驗遠程教學系統已包括力、熱、電、光、近代物理實驗在內的56個大學物理仿真實驗,多年來在開設網上實驗選修課、網上實驗輔導課、強化師生間的交互,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水平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大學物理仿真實驗軟件是不斷發展的教學媒體,它的動態更新、動態和維護是教學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傳統的教學軟件方式是用光盤等硬拷貝模式,常常存在著升級和維護困難等問題。為此,近年來我們研究了基于web的大學物理仿真實驗系統,用戶無須手動安裝仿真實驗軟件程序,只需通過瀏覽器就可實現仿真實驗等各種類型教學軟件的自動下載、更新、運行。基于web的大學物理仿真實驗系統更方便更廣泛地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不斷更新的優秀教學資源。同時也為解決由于擴大招生、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需要增加的教學資源的問題提供了解決的途徑。
3、建立網絡選課系統,教學交互系統,管理系統,實現全方位開放的教學模式
開放性教學模式是滿足學生個性化教學的模式。在開放實驗室,學生可利用實驗室提供的設備,在教師指導下,自己設立實驗題目、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因此它能有效地滿足學生求知、探索和創新的欲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因此我們非常注重實驗教學的開放模式。
為了對大面積學生實現在時間、空間、內容上的開放教學,我們建立了網絡選課系統、教學交互系統和教學管理系統,并在2個學期內,對2800名學生開設的開放性實驗教學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4、建設《大學物理實驗》(第二版)和立體化教材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它反映了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由我校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陸續出版的面向21世紀教材,《大學物理實驗》(一、二、三、四冊)(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融進了我校近幾年來在教學、科研中積累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教學思想和教學成果。在反映我校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新體系、新內容的基礎上,對教材中的大多數實驗增加了設計性內容或研究性內容、研究型課題;并配有基于web的大學物理仿真實驗系統、大學物理實驗資源系統等。應用信息技術建設了體系新穎、內容豐富、適應于各專業、各層次學生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立體化教材。
篇4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方法;教學改革;數學試驗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8-0105-02
為適應新形勢下軍隊建設發展對院校人才培養的新要求,軍校面臨的任務是不僅為學員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更要培養學員應用理論的意識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實驗》是一門以數學知識為基礎、數學軟件為平臺,培養學員分析和解決經過簡化的實際問題的綜合性實踐課程,在培養學員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員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計算機技術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該課程是數學教學改革與研究的嘗試,人們對該課程的內容體系并沒有達成統一的理解與認識,并且國內外現有的教材為數很少,內容和形式差別很大。國內開設本課程的院校為數不多,因此國內外可借鑒的經驗很少。我院早在2000年就開設了數學實驗課程,經過近十年的摸索與實踐,我們的教學效果初見成效,在每年的“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我們都能夠取得優異成績。
一、教學改革的背景
結合我院學員的實際情況以及培養目標,筆者認為開設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員的應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經過多年的摸索與實踐,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探索和研究:
(一)教學內容體系的安排側重于理論
本課程設置40學時,主要講9個實驗,每個實驗安排2學時的理論課,配套2學時的上機實驗課,選用的是清華大學的《數學實驗》教材,在這9個實驗中,其中有6個是有關數學方法的專題實驗。在專題實驗的學習中,個別實驗存在著對理論的講解過難、過深的問題,并且這種講解對運用MATLAB實現理論方法并未起到良好的效果。
再者,由于學時緊張,通常一個實驗講下來,學員普遍反映理論內容掌握不牢,命令應用不熟,最終影響到學員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實施比較單一
由于該課程學時設置較少,我們只是選擇性的講9個實驗,每個實驗都是一次理論課配套一次上機課。在2個學時的理論課上,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教員在講,學員被動的接受,一些本應通過上機操作就能理解的問題,卻要在理論課上耗費大量時間,而且學員沒有經過自己動手嘗試,碰到同類型的問題又會不知所措。現在的上機實驗課以學員自行練習為主,這樣,有些自我約束能力差的學員就會上網、玩游戲或干其它事情,浪費掉寶貴的上機時間,不能保證上機的效果。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將圍繞著新形勢下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我院學員的實際情況,提出關于信息化條件下本科《數學實驗》課程內容體系和實施方法改革的一些構想,突出這門課程的應用性。
二、教學改革的內容
我們的改革目標是,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優化教學內容,靈活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突出本課程的應用性,提高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是:
(一)靈活講解理論內容,協調理論與MATLAB命令之間的關系
本課程的目的是用數學方法借助于計算機軟件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學思路應該是從問題出發,然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解決問題。按照這種教學思路,我們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嘗試把重點放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兩個環節,對于方法的理論性適當降低要求,協調好理論與MATLAB命令之間的關系。若MATLAB工具箱中有現成的命令,可以弱化理論,重點放在如何應用命令上;如果MATLAB中沒有現成的命令可用,那我們就要以理論為基礎進行編程,這時理論內容一定要分析透徹,也就是要靈活處理理論知識講解的詳略。
比如:“常微分方程數值解”中,求解常微分方程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能求出精確解固然好,但在許多具體問題中難以實現,所以求數值解便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思想,從而對求數值解的歐拉方法和龍格——庫塔方法先從理論上進行了講解,然后給出MATLAB的實現方法。由于在MATLAB中沒有歐拉方法的現成命令,所以要精講理論,為學員編程打好基礎,但是龍格——庫塔方法,在MATLAB工具箱中有現成的調用命令,從而對該方法的理論介紹可以弱化,而且龍格——庫塔方法的理論內容更為晦澀,在此不應使理論沖淡應用這一主題,重點應放在如何運用命令上。但在清華大學的這本教材上,注重方法的原理、推導以及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對理論部分的講解比較繁雜,這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未必好。
通過對教學內容的適當調整,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理解方法的主要思想,培養學員運用所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根據不同實驗的難易程度合理安排課時,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學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第一個實驗是Matlab基礎,學員已經有了C語言基礎,授課時我們只需要把Matlab自身的應用環境和特點講解清楚,對于基礎性語句可以嘗試讓學員上機時自己練習,這樣就可以適當減少教員課上講解的時間,給學員提供更多的動手練習的機會。為了保證上機的效果,我們可以借鑒數學建模的思路,把學員分組,提前布置上機的任務,然后以組為單位進行作業和練習的評比,充分調動每個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員的動手能力。
三、教學改革的意義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知識的急劇膨脹使其有效時限大大縮短。在高新技術領域,知識衰減的速度為每年15%-20%,知識的半衰期已縮短至5年。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曾說過:“未來的文盲將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的人”。信息化條件下,部隊人才的培養越來越強調一個新的理念,即畢業學員能夠快速適應部隊工作發展的需要,適應不斷改進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條件。部隊所需要的軍事人才必須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在“干中學”,通過崗位自學來更新知識,提高能力,勝任工作,這對學員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實現上述培養目標,進行實踐鍛煉固然重要,然而良好的基礎知識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點。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因此,為適應新形勢下軍隊建設發展對院校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部隊院校面臨的任務不僅要為學員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要在大學基礎課程中注重學員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縮短畢業學員與新的工作崗位的磨合期,加快理論性知識向實用能力的轉化速度,為提高學員日后的實際工作能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蕭樹鐵.數學實驗(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5
【關鍵詞】化學教學;初三化學;創新性教學方法;化學知識點
初三是中學化學學習的初始階段,是學生打基礎、長知識的重要開端,也是化學素養和化學理論培養的關鍵時期,應該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點時段。因此,對于初三的化學教學,教師應該具備充分的思想準備,進行完善的教學準備,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充分的傳授給學生。當前,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伴隨著學生能力的提升和課業要求的升級,有必要探索更為人性化、時代化和創新性的初三化學教學方法,這既是化學課的本質訴求,也是化學教學的終極目的。
一、巧設創新化的化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探索意識
初三化學教學方法之所以需要創新的緣由,是因為初三化學知識是較為零碎、繁復和龐雜的,所以,這時期的教學不能單純依靠課堂授課和“干巴巴”的理論講述來進行,應該更多采用靈活、開放的課堂教學方法,將學生引入到化學的美妙世界中去。設置合理、巧妙的化學情境,將理論知識點融入到情境中來,進行意象化、生動化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到化學的學習中去,而且對教學效率的提升有極大的幫助。同時,這樣也可以挖掘和開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幫助學生提升主動思考、實驗和操作的能力。因此,采取上述的教學方法,是顛覆傳統的授課模式,是一種創新性的初三化學教學方式,值得借鑒思考。
如,滬教版初三化學教材第六章第一節中,主要教授“溶解現象”,其中包含“物質的溶解”、“物質的溶解性”等知識點。教師在進行本章、本節備課和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考慮使用情境設置、模擬或實驗的方法。首先,教師可以和同學們一起選取一些食用鹽和水,然后在容器杯中進行實驗和情景模擬,通過把食鹽放入水中,可以觀察到食鹽的溶解,這說明食鹽是可以溶于水的;尤其是通過味道的改變,學生會很容易懂得原來的食鹽和水就變成了鹽水混合物,不再是單純某一種物質。由此,可以引申到其他的事例,如高錳酸鉀溶于水顏色的變化、蔗糖溶于水味道的變化等,說明它們都是可溶于水的,都發生了溶解現象,學生就能較好的理解“溶解”這個知識點,再通過類比,將食用油和泥土放入水中,觀察現象,就能得出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溶解性等等。
通過類似的情景化,并經由學生們親眼觀察,他們對于這個知識點的掌握就會更加牢靠。再如,在滬教版初三化學第一章中,內容核心是圍繞“開啟化學之門”進行的,這時教師其實可以通過巧設教室情境,布置化學物質,裝點教學氛圍,來說明化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無時無刻存在著。要通過意境化的教學方法,讓初三的學生們明白,學好化學,應用化學知識,是對個人能力的提升,也對以后的生活有所幫助。總之,通過類似的情境模擬、創設和再現,可以創新過往單純的授課模式,生動展示教材中的化學知識點,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化學學習中。
二、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保持化學教學的獨特性和個性化
初三階段的化學教學,不應該陷入應試教育的泥淖,也不應該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應該本著創新的原則,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活動性和參與度。事實證明,化學實驗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好方法。所以,要注意保持初三化學教學的獨特性和個性化特征,要引導學生從單純的理論學習到理論結合實踐的轉變,要把提高實踐動手操作能力作為技能培養的重點,要加強對學生的“主人公”式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化學課的中心。例如,可以對班級進行分組,然后進行趣味小組的化學實驗比賽,可以進行化學競賽比拼,然后對優勝者進行適當的鼓勵。再如,教師在進行知識點講授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參與搶答,這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是很有好處的。
如,在滬教版初三化學第一章中,有一個重點內容是認識物質的變化有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之分,教師在“化學變化”概念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尋找化學變化、化學反應的現象。例如食物儲放久了會腐敗變質,銅器生銹會變成綠色,蠟燭的燃燒、酒的釀造過程、動植物的呼吸作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要注意對學生們進行正確引導,正是因為這些物質發生了變化,產生了某種新物質,才是真正的化學變化。
也就是說,化學課的教學應該盡可能的生活化,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用人性化的思維重新整合教學模式,堅持“以人為本”。在學生的操作和動手過程中,教師應該保持指導者和引領人的角色,首先要保證學生的安全和實驗器材、用具的完好無損,其次要保證化學實驗、操作的正常、正確進行,要點撥疑難,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步驟進行操作,要適時解除學生的疑問,幫助學生實現對化學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
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化學知識走進生活,做到理論結合實踐
初三的化學教學,不是單純的應付考試,更不是為了課本的理論記憶,而是為了增加學生的見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這一點來看,要創新初三化學的教學方法,應該充分運用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指導,讓化學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實踐。我國著名的教育家、社會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指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學做三者的結合,社會即學校,教育即實踐。根據陶行知的理論精神,我們可以對創新性的初三化學教學方法進行如下總結,首先要把化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其次要在實踐動手中更好的理解化學現象,并為人們所用,最后要師生互動,培養獨立思考、探索和堅持真理的優秀品質。
化學是應用性的學科,在生活生產中存在著大量的化學現象,如何把生活中遇到的化學現象進行總結,得出理論知識點,并加以理解和記憶,是創新性教學方法的關鍵。例如,CH4+2O2 =CO2+2H20(甲烷燃燒),4P+5O2 =2P2O5(紅磷燃燒),C2H5OH+3O2 =2CO2+3H20(清潔燃料),這三個初三教材中出現的化學方程式,是化學知識的理論表述,但是透過化學分析和實踐解讀,其中的科學道理是可以用以指導實踐的。如上述的三個方程式,分別可以應用于天然氣做燃料的原理,煙霧彈的制造原理和清潔燃料的制作、使用等。這些化學知識不僅存在于工業生產、社會生活中,而且是具體可操作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綜上所述,運用創新性的化學教學方法,不是書面的空話,而是要在實踐中探尋化學現象,總結化學知識;在理論教學中探索生活印記,找出化學規律,最后理論指導實踐,實踐產生理論,才是二者的最高境界。總之,要進行生活化的初三化學教學,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和學習最真實的“大化學”,這或許才是教學的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彭大萍.為化學課堂注入“源頭活水”——淺談化學探究性教學[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3).
[2]景成文.論化學探究性教學中問題情景的創設途徑[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S1).
[3]方保中.乍看異常,其實尋常——例談高中化學實驗現象“異常”的成因及反思[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6).
[4]鄭喜煥.淺析初中化學探究式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4).
[5]那旭,廖志剛.中學生化學實驗信息整合能力實踐方法分析——以假設法檢驗溶液中硫酸根離子的存在[J].現代交際,2012(7).
篇6
關鍵詞:化學教學;信息技術;整合; 優化;學科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3-265-01
為了提高化學教學的課堂效率,應把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教學科學整合,把豐富的化學教學資源和教學要素有機地集合起來,運用系統方法,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學等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協調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教育內容和教學媒體等教學諸元素的作用聯系和相互之間的影響,使整個教學系統保持協調一致,維持整體的過程和結果,產生聚集效應。
一、信息技術與因材施教
信息技術作為最先進的教學媒體,優于任何其他教學媒體的最顯著的特點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時地反饋信息,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個別化的實時指導,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多媒體技術能將抽象問題直觀化、靜止問題動態化、動態問題過程化、歸納總結對比化、知識查詢快速化、解答問題現場化、實驗過程模擬化,這樣就使學生學得既輕松又扎實。利用信息技術,既可以構建個別化學習環境,也可以營造協作式學習氛圍,因而既可以滿足不同認知水平和認識風格的學習者,也可以實施協作式學習策略,為學習者提供對相同問題多種不同觀點的比較、分析和思考的條件,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深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信息技術與教材重、難點的突破
“學習障礙”的存在是教學難點的成因之一。如何解決呢?按照巴浦洛夫的說法,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手腦并用”,利用多媒體教學正符合這個理論。如硫酸在工農業生產、科學實驗和國防建設上都有廣泛的用途,教材以接觸法制硫酸的基本化學原理和生產流程、典型設備等,第一次向學生介紹了有關化工生產知識,使學生學習化學理論跟化工生產實際聯系起來。
傳統的教學方法,盡管采取了實物、標本、模型或圖表措施,學生還是覺得比較空洞。我們采用的計算機教學軟件,以優美動聽的音樂和形象逼真的畫面,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它設計動感強,易引起學生注意,講解步驟清楚,層次分明,板面清晰,提示、過程、結論完整,圖像形象、生動、直觀。哇!沸騰爐真的沸騰起來了,生成的二氧化硫經過熱交換器,直奔接觸室,搖身一變,變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進入吸收室洗了一個濃濃的“硫酸浴”,出來一缸熱氣騰騰的發煙硫酸……與此同時,富有啟發性的思考題和典型的練習,更是畫龍點睛,錯對一目了然,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了解掌握了工業制硫酸的全過程。
三、信息技術與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
1、運用信息技術,培養思維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對一些較復雜的抽象概念和理論,在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反復認識過程中,形象思維始終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介紹晶體類型時,將各種晶體的典型結構通過計算機三維動畫展示:NaCl型晶體,每個Na+同時吸引6個Cl-,每個Cl-同時吸引6個Na+,Na+與Cl-以離子鍵結合,個數比為1:1;金剛石,最小的環為非平面6元環,每個C被相鄰4個碳包圍,處于4個C原子的中心……配以適當的講解,這比直接講要形象,并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2、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可展示傳統課堂上無法演示的宏觀的、微觀的、很快或很慢的化學進程,如硫酸的工業生產流程、合成氨、布朗運動等,各種分子的空間結構、金屬的電化腐蝕等。所有這些在常規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時間、空間和實驗條件的限制,難以通過實驗向學生直觀展示,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印象不深。但是,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進行模擬實驗,可靈活地放大或減慢化學情景,從而將這些化學過程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同時又能使學生加深認識、深化理解、提高學習能力。
3、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化學審美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巧妙地塑造出充滿激情與活力、具體可感的化學審美形象,把化學美表現出來,可使學生對化學美產生新奇、愉快、向往的審美感受,并在探索化學美的過程中獲得進一步的審美體驗,創造化學美的沖動,與教師的審美創造發生共振、產生共鳴,從而實現在美的情境中獲取知識技能、發展智能、塑造人格,并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和高尚的審美情趣。
四、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的優化
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是實施現代化素質教育關鍵的一環。如在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誘思探究”的教學模式:“誘思探究”,即“誘導思維,探索研究”。教學過程要經歷“探索”和“研究”,即“觀察”和“思維”兩大基本層次,實現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陶冶品德 ”的三維教學目標。
五、信息技術與復習備考
篇7
【關鍵詞】高中教育 高中心理學 心理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43-01
前言: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我國大多數地區的高中院校都開設了與高中心理健康相關的課程。由于教育教學環境不同的影響,因此在高中心理教學方面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相關的教學策略還不夠完善,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基礎,也是滿足學生學習需要而采取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因此,在教學策略的不夠完善是影響我國高中心理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使高中心理教學能夠順利的實施,就要對傳統的教學環境及教學策略進行不斷的革新。
一、優化高中心理學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以及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斷發展,心理學已經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對象,并且在高中院校的教學工作中,心理學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最新的調查數據中顯示,目前我國有許多家高中院校在進行心理學教育時,只是對表面的知識進行講解,缺乏對學生進行深入的輔導和心理測試,從而導致學生在心理上障礙難以被發現和解決,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對高中心理學教育進行優化勢在必行[1]。
由于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階段,正確的心理學教學方法可以對高中生進行有效的疏導,并且能夠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學的理解解讀學生心理現象能夠讓高中生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使學生自己能夠正確的評價自己的個性品質的長處和短處,正確的發展積極的品質,克服自身的缺點,有助于學生在德、智、體、美等全方面發展。
二、優化高中心理學教學策略的方法
1.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優化教學內容與目標
在高中心理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的重點,且二者密不可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決定高中心理學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學教學的同時,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其中包括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2]。教師還要學會運用這些知識,按照自己的風格并結合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設計出形式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全新的教學方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把學生引人心理學知識的海洋中。
2.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強化理論指導與實踐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學教育的同時,要以心理學的理論為根本出發點,并且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在實施心理學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機會,以便于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發展情況,并且根據其心理特點制訂出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案,并且提出建設性的措施,有效的防止學生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保證。
3.采用發散性思維,優化學生的認知渠道
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習效果的好壞、能否通透理解知識,與學習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一個真實卻富有想象的學習環境,可以幫助學生更通透地理解知識點,所以教師要運用創新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模擬出真實具體的教學情境,并通過間接性知識舉一反三,讓學生從學習環境中認識和總結出心理學知識的規律[3]。
心理學與其他學科一樣,都有一個定理,但是這個定理來源與生活,它是通對實際生活的分析和總結而得出的,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善于抓住現實生活中的典型實例,并站在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此外,在多元化的信息時代里,新的教學設備有助于改善教學方法,所以重視教學方法,優化學生的認知渠道非常有必要。
三、結論
心理學這一門學科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因此在許多方面還不夠完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沒有得到有效合理的運用。為使高中心理學教育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對教師的綜合素質做出評定,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并且優化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目標。其次,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對應的實踐指導及理論教學。最后要采取發散性思維,使學生的認知渠道得以優化。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對我國高中心理教學策略的優化,促進我國高中心理學教育事業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熱依汗古麗?阿里木. 優化高中心理學教學的必要性及方法[J]. 知識窗(教師版),2015,07:53.
篇8
關鍵詞:高中體育;新課程改革;教學優化
一、教學手段的優化
1.因材施教
新課程強調的是教學目標統領教學的內容與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要講究實效性,學生自身體質各有不同,擅長的也不一樣,因此,針對不同的學生要因材施教使用正確的教學手段。例如,短跑是高中必修課,教師可以先將動作分解示范,讓學生掌握短跑的基本動作和規律,然后進行練習,從中選出優秀者。再為其他學生進行示范,使其他未取得名次的學生為想要獲得榮譽而更加努力,如此可以大大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2.激發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圖解觀察和練習等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被動接收為主動獲取,從只追求學會轉變成加強水平的提高。例如,先讓學生了解人體的基本規律和基本形態,引發學生對人體構造的好奇心,然后再為學生講解如何能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從而使學生找到跑步、彈跳最科學的姿勢和方法。
3.情感培養
要對學生進行體育情感的培養,以學生本身的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為前提,選擇自己喜歡、擅長的運動項目,在滿足學生對體育學習需求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使學生通過在高中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兩三項自己喜愛的運動技能,為以后進入大學或融入社會所需的體育活動奠定基礎。
二、課前做好合理的教學準備
首先是學生方面準備。要對班級整體人數以及學生個人狀況有大概的認知結構,對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課堂教學是否可以高效地進行。其次是教材準備。授課前教師要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系統的備課,避重就輕,這樣授課時會更加輕車熟路,行云流水。最后是準備學案,學案是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而編制的學習方案,通過學案指導學生領會知識要點、動作規律,為提高體育教學整體效果打下堅實的基礎。
要想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必須結合實際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教師應準確把握課程規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靈活處理教材中的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使學生在高亢的學習氣氛中主動探究獲取知識。
參考文獻:
篇9
一、現在教育技術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1.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多媒體集聲音、文字、圖像于一體,在能夠以直觀鮮明的圖像,精練的語言,富有感染力的音樂創設教學情境,深深吸引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接受教師潛移默化,激發學習興趣。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體會真實氛圍環境,感受知識的產生與應用。能夠較好地集中注意力和保持興趣。
2.借用多媒體分解教學重難點。課堂教學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講清重點,突破難點”,這也是教師在課堂中首要任務。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學工具來進行直觀教學,講解難點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幻燈片展示重難點內容,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激情,擺脫對難點問題的畏懼感。深刻領會和突破學習障礙。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通過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分散教學難點,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和形象化,從而讓學生很好地掌握重難點內容。
3.運用網絡資源拓展政治教學。運用網絡化教學是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們都知道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和網絡資源等構成了課程的重要資源。傳統的教學中,學生都是坐在座位上聽課,師生之間的交往方式也都是單一的師生問答式,這種方式中教師容易成為課堂的主宰,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學生的參與度也不高。網絡化教學中通過構建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通過組內的互動,小組間的互動和師生間的互動進行知識探究,學習氛圍寬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強,學生的注意力也較為集中,非常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利用多媒體呈現習題。在初中政治課堂中,教師有必要將教材中的重難點和疑點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鞏固,而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在課堂中進行展示,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思考狀態,加快教學進程,增加習題容量,可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從獲得成功的喜悅,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二、現在信息技術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信息技術與政治學科整合深度不夠。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將大量的素材簡單地羅列在一起,使得學生通過網絡獲取的資源沒有繁雜,反而給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學習壓力。所以,我們更應該做好基礎工作。認真將教學內容與網絡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引導學生做好信息的甄別。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簡單地停留在課件教學上,不能只知道運用課件進行內容的呈現,教師更應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根據政治學科特點構建一個真正有效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這個環境中自主探索和交流,實現信息技術與政治學科的有機整合。
2.教學中過分地依賴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確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習的學習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不少教師和學生過度地依賴了信息技術而忽視了傳統的優秀教學手段,甚至出現為了用信息技術教學而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水平,避免形式主義,力求信息技術的選擇和使用要收到實效,課件的制作要精準求精,教學中要認真落實新課改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通過信息技術控制課堂教學活動,靈活運用,以使信息技術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充分發揮出積極作用。
總之,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可以節省教師的教學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時間進行練習鞏固,多媒體的圖文并茂、形象直觀的特點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切實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果,推動新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宋向東.張弛有度有的放矢——多媒體輔助政治課教學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建議[I].湖北教育(教學版),2008,(06).
篇10
[論文關鍵詞] 體驗教學理論; 信息化教學; 教學活動設計
為了培養師范生的信息技術技能與信息化教學能力,西北師范大學從2009年開始對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進行全新的改革,將其分解為“教師信息技術基礎”和“信息化教學”兩門必修課程。教學資源從單一的文本教材充實為以文本教材、光盤教材和網絡課程為資源的立體化教材;教學內容從單一的總結性理論闡述擴充為具有豐富案例支撐的技能體系與方法體系;教學方法從單一的傳統講授轉變為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的多樣的信息化教學方法;教學環境從傳統的普通教室改變為多媒體網絡教室;教學評價從單一的終結性期末筆試改進為客觀題和主觀題結合、過程性作品和終結性考評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經過兩年的實踐,從各方面的調研結果顯示教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在“信息化教學”這門課程的教學中,由于師范生沒有教學經歷,學生很難與教師達成共同經驗,難以真正領會信息化教學的各種方法及其應用。
對于即將成為教師的師范生而言,“信息化教學”課程不僅具有理論指導意義和實踐運用價值,還應具有信息化教學示范性的特點。那么如何使“信息化教學”的課堂體現信息化教學的理念?如何突顯信息化教學方法的實踐價值?如何使“信息化教學”的學習更易讓學生理解和應用?如何在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充分利用開發的立體化教材資源使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基于兩年的實踐,筆者認為體驗教學理論在“信息化教學”課堂教學中的恰當運用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一、體驗教學理論的內涵
體驗教學是在教學中教師積極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創造性地對教育情境進行體驗,并且在體驗中學會避免、戰勝和轉化消極的情感和錯誤認識,發展、享受和利用積極的情感與正確的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蘊藏于教學活動中的歡樂和愉悅,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目的。
體驗教學的教育哲學及理論架構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學”、社會心理學家大衛·庫伯的“體驗式學習圈”、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以及其他學者的理論而形成的學習框架。體驗教學注重為學生提供真實或模擬的情境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參與來獲得個人的經驗、感受并進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過反思、總結并提升為理論或成果,最后將理論或成果應用到實踐中。
在教學中,體驗是一個過程,是學生親身經歷某一活動或情境的過程,是形成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并產生新行動、新選擇的過程,是學生心靈與外部世界溝通的一種張力。在體驗中,學生主要通過感知、想象、移情、深思、感悟等多種心理活動的交融、撞擊,激活已有認知,產生新的認知并內化為自我的感悟,再使感悟上升為個性化的知識經驗。體驗既是一種活動的過程,也是活動的結果。
二、基于體驗教學理論的“信息化教學”教學活動的設計
體驗是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經驗和情感,是個體不可替代的意義建構的學習活動。“信息化教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學科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能力,即學生領會信息化教學方法并學會運用,涉及演播教學、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信息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信息技術支持的自主學習、基于概念圖的教學等常用的信息化教學方法與模式。將體驗教學理論的思想和理念滲透到“信息化教學”課堂教學中,可將教學過程設計為體驗感覺階段、體驗知覺階段、體驗內化階段和體驗應用階段。學生通過這四個階段的活動,對信息化教學方法的理解和應用逐步達到明晰。
(一)體驗感覺階段的活動設計——在角色中感知方法
體驗感覺階段是學生親身經歷情境或活動,親身感受扮演角色的過程。學習信息化教學方法時學生首先要在教師的引領下轉變自身角色,從學科教師的角度閱讀立體化教材資源中提供的案例與教學視頻錄像,比較這種信息化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的異同,思考這種信息化教學方法的特點。這樣的活動設計,學生不僅整體感知了信息化教學方法,而且在角色扮演中突顯了主體地位。
比如演播教學法的教學資源中提供了語文學科案例“看云識天氣”、歷史學科案例“青銅器和甲骨文”、生物學科案例“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等不同學科的文字教案、電子教案及教學視頻錄像。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所學專業的學科教學案例,如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選擇語文案例“看云識天氣”,然后進行角色扮演,以語文任課教師的身份閱讀“看云識天氣”課文原文,觀摩課堂視頻錄像并思考“這節課的教學環節、教學媒體的呈現形式及媒體作用”等問題,并將自己的見解與小組其他語文“教師”分享,初步整體感知演播教學法。
這一階段學生的核心任務是感知角色,教師的任務是創設情境。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學科教師、轉變身份——任課教師,帶著“這節課我來教學”的任務和思考去觀摩視頻錄像,否則學生會以學習者的角度去觀看案例。由于知識內容在中學已經學過,學生根本不會有興趣來觀看整堂課,教學目標很難達成,即便案例設計得再有典型代表性也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
(二)體驗知覺階段的活動設計——在方法中感悟方法
體驗知覺階段是對感覺階段中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編碼、儲存、記憶、操作)和解釋(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教學理念的認知過程。這個階段是體驗教學理論應用于“信息化教學”的核心階段,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來感悟信息化教學方法,即學習哪種信息化教學方法,教師就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這樣的活動設計教師不僅示范了信息化教學方法的運用,而且體現了信息化教學理念的特色。
學習演播教學法時,教師可以運用演播教學法開展課堂教學。例如教學“演播教學的功能和應用方式”時,常見的演播教學方式有演播—講解、演播—討論、演播—操作及演播—設疑等,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演播方式講解相應的“演播方式教學內容”。學習“演播—講解”的方式時,教師用“演播—講解”的方式講解內容讓學生體會;學習“演播—討論”方式時,教師可以結合播放的案例,以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并讓學生體驗;學習演播教學的功能時,用“演播—設疑”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視頻案例中的不同功能,學生既可以體會演播教學的不同功能,又可以體驗到“演播—設疑”方式的具體應用。
學習協作學習時,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協作學習形式開展課堂教學。例如設計辯論活動“協作學習的利與弊”,既讓學生理解了協作學習的內涵,又體會了辯論這種協作學習的基本形式;設計分組討論“協作小組的基本結構”的活動,既讓學生理解了協作小組的不同結構,又體會了如何開展小組討論以及如何在協作活動中進行問題分解。
學習探究學習時,教師可以設計探究學習活動開展課堂教學。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webquest活動,學生通過活動的參與來體會信息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這種信息化教學方法。webquest一般都由引言、任務、資源、過程、評價和結論六個模塊組成。引言模塊可以設計成真實的問題情境,比如中學教師請求幫助的電子郵件,請求大家幫助設計信息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方案。任務模塊可以設計為分析型任務和設計型任務的綜合,具體任務是為了及時給中學教師回信,引導學生分析“信息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有哪些主要模式,各模式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有哪些,如何設計這些不同的探究學習模式”等問題,然后分組選題并選擇某一探究模式完成教學設計方案。資源主要是課程提供的立體化教材資源及因特網絡資源。過程設計為小組分工、收集資料、匯總資料、完成作品等活動。評價可以從資料的收集、內容的分析、方案的設計及團隊的協作等方面進行組內和組間的過程性評價。結論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分析這節課的教學方法,是webquest活動設計的點睛之筆,一定要引導學生感悟出活動設計的方法是webquest。另外,webquest活動的任務設計一定要結合學生所學專業,比如英語專業的學生設計任務的選題可以是廣告英語的特點、中西文化差異探討、圣誕節在中國、為什么“新概念”在英語教學中長盛不衰等,物理學專業的學生設計任務的選題可以是凸透鏡成像規律、衛星發射基地的選址、從“石油文明”到“核文明”等。
學習基于概念圖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回顧復習已學信息化教學方法”的活動來開展教學,學生既可以梳理已學信息化教學方法知識,又可以體會基于概念圖的教學方法。
這一階段教師的核心任務是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設計恰當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方法的感知中悟出方法的應用。“信息化教學”文本教材對所涉及的各種信息化教學方法的內涵、特征、功能、基本環節等相關內容都作了概述性的介紹,呈現形式多是文字性的描述,教學時如果教師采用ppt輔助講解的方式,學生很難領會信息化教學方法的真諦,在設計實踐活動時也難以靈活運用。
(三)體驗內化階段的活動設計——在評說中內化方法
體驗內化階段是將知覺階段認知的結果(概念、觀念)與個體原有的認知結構建立內在的聯系(同化、順應),內化為行為準則的建構過程。這個階段從三個方面完成信息化教學方法理念的內化。首先,學生通過研讀教學設計方案、分析設計環節來內化;其次,學生通過閱讀教師的說課稿、理解設計意圖來內化;最后,學生通過再次觀摩案例視頻錄像、依據評價量規評說教師對具體方法的運用情況來內化。這樣的活動設計不僅體現了學生分析、評價問題的綜合能力,而且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的評價觀。
比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演播教學方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研讀課程資源中提供的“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方案,分析教學環節的設計、演播教學的應用時機、媒體的應用形式、情境的創設與應用等,進一步理解演播教學方法;接下來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方案的設計者——任課教師的說課稿,分析具體知識點運用演播教學的設計意圖,更進一步內化演播教學方法;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觀摩這節課的視頻錄像,觀察任課教師運用演播教學的組織過程,之后借助課程資源中提供的演播教學評價量規,分小組評說這節課,深入內化演播教學方法。
(四)體驗應用階段的活動設計——在作品中應用方法
體驗應用階段是對已形成認知結構的結果進行檢索、提取和使用,并對內化的行為準則通過外在行為進行呈現的過程。這個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所學學科選擇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參閱案例設計一個信息化教學設計包件,并在小組或全班學生面前進行說課。這一過程既有學生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呈現,又有信息化教學方法的體現;既有學科知識的顯現,又有教學組織能力的表現,這是對信息化教學法知識、信息化學科知識及學科教學法知識的綜合運用與融合,是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最高要求。這樣的活動設計不僅體現了學生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的創新能力,而且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
在作品完成的過程中通過選題、設計、說課使學生親身體驗到信息化教學方法的應用過程,體會到方法的應用要領,體味到方法的應用優勢,也會提高學生主動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的積極性。
三、設計“信息化教學”教學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一)必須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教學有法
教學有法,在“信息化教學”的課堂教學中必須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因為“信息化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核心必修課,這門課程的核心目標是理解信息化教學方法及其應用,主要教學內容是各種信息化教學方法的介紹,那么課堂教學方法應該且必須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這樣的課堂教學對于職前師范生不僅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說服性,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并運用各種信息化教學方法。
(二)靈活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教無定法
教無定法,在“信息化教學”的課堂教學中要靈活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因為基于體驗教學理論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盡管有它的優勢,但未必對每位任課教師都適宜,也未必每種信息化教學方法的知識內容都適宜讓學生體驗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分析具體的教學內容,依據教學目標并結合教學對象的特點,靈活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
(三)綜合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貴在得法
貴在得法,在“信息化教學”的課堂教學中要綜合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因為任何一種信息化教學方法都有優勢與不足,任課教師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這樣可以彌補某種單一教學方法的不足。例如可以在信息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活動中設計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活動,只要教學設計的選題得當、活動得法、組織得體,也能很好地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滲透現代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對信息化教學方法知識的主動建構。
- 上一篇:航空服務專業培養方案
- 下一篇:公允價值與市場價值的區別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