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服務專業培養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10 17:59: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航空服務專業培養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當前我國航空事業迅猛發展,航空服務隊伍不斷擴大,航空服務專業具備有行業性質,越來越多高校將其設置在學科體系中,在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形式方面不斷優化和完善,積累了大量經驗。但是中職學校航空服務專業開設時間較短,在人才培養方案方面,與高等院校相比還存在有非常大差距,人才的職業技能和實踐性相對較為落后,因此,必須要針對中職學校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提高人才培養有效性,本文就此展開了研究分析。
1.中職學校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與高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校相比中職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方面存在有明顯區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對教育目標差異性有充分考慮。但是中職院校并未對自身教育定位有清楚認識,受到片面認識因素影響,人才培養方案還存在有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中職學校航空服務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對實踐操作課程有足夠重視,將實踐操作與理論知識并重,但是當前很多中職院校受到普通教育理念等因素影響,專業課程的設置以文化課和理論課為主,很少有實踐方面課程教學,同時課堂教學與實際生產存在嚴重脫節,無法取得理想教學效果。
1.2 在師資投入方面。當前中職學校航空服務專業師資投入相對較少,很少有針對中職階段航空服務專業的教材,很多中職學校航空服務專業都是自編教材,或者使用高等學校教材,高等學校教材并不適用于中職院校教學。想要保證中職學校編制教材的合理性,能夠滿足學生學習情況,就急需要花費大量的師資力量在針對專業教學展開深層次研究,受到航空服務專業師資投入不足等因素影響,這一策略無法得到落實。
1.3 在教師水平方面。很多中職學校航空服務專業開設時間短,為了節約師資成本,僅在航空核心專業方面聘用專業教師,航空服務專業的老師多為其他任課教師轉崗,這些老師沒有足夠的航空服務專業基礎,整體教學質量很難得到提高。
1.4 在人才培養方式方面。當前中職學校航空服務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更多的集中在校內實驗室培養,未能結合實際生產展開實踐教育。航空服務專業實驗室模擬服務與高空環境下服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受到行業特殊性限制,雖然很多中職學校積極尋找企業之間的校企合作,但是實際上合作關系的建立還存在有非常大難度。
2.中職學校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
2.1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展開人才的培養。中職學校想要培養出滿足市場需要的航空服務人才,必須要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中職學校航空服務專業主要是為航空服務事業輸送生產、技術和服務方面的基礎性人才,在人才培養方法方面需要結合專業基本要求,在滿足人才培養目標后,展開針對性的拔高培養。如果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過高,不僅無法得到教學水平方面支撐,甚至還會適得其反。在知識培養方面,需要掌握外語知識、法律知識、禮儀知識、航空知識等;在態度培養方面,需要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團隊合作意識等;在技能培養方面,掌握崗位服務技巧以及溝通技巧等。
2.2 合理構建課程體系。一方面,中職學校需要積極簡潔高等院校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中職學校需要提高在市場調查方面重視度,準確定位中職教育人才培養方向。因為航空企業本身特殊性特點,在課程設置方面需要與當地航空企業加強溝通和交流,在教學方式方面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和看法。因此為基礎,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標準,做好各課程時間的設定。另外,適當增加學生畢業難度,通過職業資格考試等制度,畢業的學生不僅能夠通過學校方面考核,同時還需要得到市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場的認可和肯定,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3 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對教師結構進行調整,一方面,提升航空服務專業教師招聘條件,合理設置薪酬待遇,聘請更高素質教師,同時注意航空服務專業工作經驗人才的引進;另一方面,學校定期做好對老師的培訓,為老師提供深入企業機會,感受到教學與實踐之間的區別。航空服務專業任課老師還需要在工作的同時不斷學習,豐富自身教學技巧,完善自己知識體系。
結束語
通過對中職學校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能夠在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市場競爭力。中職學校航空服務專業日常教學中首先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展開人才的培養,其次要合理構建課程體系,最后要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為航空服務專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鳳,司首婧.航空服務專業的形體訓練課程現狀分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8,(3):34-37.
篇2
關鍵詞 航空產業 電子商務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1.027
0 引言
2013年,中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達到671.72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35397萬人次,貨郵運輸量561萬噸,已躍居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成為全球增長最快和發展潛力最大的航空市場。根據《中國民用航空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到2015年,旅客運輸量達到4.5億人,民航院校在校生達到6.3萬人,規劃要求深入實施人才戰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按照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不同要求,民航院校要合理確定發展定位,集中力量辦好民航特色專業,培養符合行業標準的不同層次的高素質人才。
規劃強調全面提升民航信息化水平,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這無疑需要航空電子商務人才的支持。從目前的文獻來看,鮮有關于航空電子商務相關的文獻,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尚處于摸索階段。如果不能盡早明確航空商務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本文從已有電子商務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文獻中入手,通過調研與分析,結合航空產業背景,探索與研究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具有航空特色的電子商務專業發展的新思路。
1 航空電子商務專業分析
國際航協IATA認為航空電子商務,就是利用互聯網、自助在線服務設施等在個人、公司之間從事客票、貨運銷售業務的行為。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改變了傳統模式,轉向由顧客驅動的經營模式,未來航空電子商務的趨勢是在各個接觸點上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接觸點包括尋找信息、接觸客戶、形成交易、提供服務和持續關懷等五個層面。通過搜索引擎、門戶網站、社交網站、郵件營銷以及RSS新聞訂制服務吸引用戶,并通過對用戶的偏好、個性、職業、國別等方面的分析提供定制化服務,如身份識別、手機值機、行李托運等方面的服務。通過意見反饋、終身關懷、滿意度調查等措施來保有忠誠客戶并吸引新客戶。
從以上描述可以得出航空電子商務細分的崗位包括:民航網絡營銷、客戶服務與管理、民航網站設計與建設。經過崗位分析結合本院及專業優勢資源,我們重新制定了我院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面向航空公司、機場、民航呼叫中心、航空旅游網站和其他電子商務公司的生產、服務與管理第一線,培養具有電子商務專業領域方向的理論知識和相應的實踐技能,具備將計算機和信息技術與民航商務和管理融會貫通的應用能力、電子商務運作與管理能力,從事航空客戶服務、航空營銷管理、航空旅游產品在線營銷、民航服務網站建設與維護等工作,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優良專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2 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既是高職教育的基本問題,也是高職教育改革的關鍵問題,因此相關的研究文獻較多;研究的主要內容不僅包括: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與內涵、外延及構成要素研究、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特點等,同時也研究人才培養的具體模式,如產學研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等等。而我校總結提煉的“工學六合”人才培養模式為我校的專業建設和改革提供了方向。確定了人才培養目標之后 ,我們分別從課程體系、人才教育教學方法、人才培養評價,師資隊伍建設等對航空產業背景下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闡述。
2.1 突出航空特色,優化課程體系
學校人才培養內容是以課程的形式體現出來的。根據“工學六合” 的要求:課程體系與職業能力相結合,課程內容與崗位要求相結合,經過市場調查與崗位研究,結合本校資源我們得到了航空電子商務的主要就業崗位和崗位要求,對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進行設計和優化,構建了航空電子商務課程體系能力素質模型。課程體系中加入了航空特色課程,如民航概論、航空服務與管理等課程。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綜合運用課程組成。專業基礎課構建學生電子商務整體的知識體系,保證知識的廣度;專業核心課程要求掌握專業的核心技能;專業拓展技能是對電子商務某方面技能的繼續深化,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部分課程以選修課的形式體現,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的需求,保證課程結構的多樣化;綜合課程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實際工作情境為依據,為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做準備。
2.2 重視培養手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人才培養手段是指人才培養活動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不貶低傳統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演示法等,也不過分抬高新方法的運用,要以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作為衡量教學方法的依據。根據以往的教學實踐和經驗,采取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現場教學等方法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
(1)案例教學:根據部分專業課程的特點,可以將同學們熟悉和喜愛的電子商務公司的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之中,獲取學生的關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多與學生分享電子商務的成功案例,激發學生行業憧憬,轉化學生內在學習動力。
(2)項目教學:項目教學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例如:《電子商務網頁設計與制作》,將課程任務分為幾個相互關聯的小項目,從具體的電子商務網站策劃、網頁布局與效果圖制作、頁面的設計與制作、動態頁面的制作到最終網站的測試與,重視中間產物,杜絕學生搭便車與抄襲行為;另一方面得到有形的最終成果,也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
(3)現場教學:在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中,可以依托免費的成熟電子商務平臺(如淘寶網),進行現場教學。如《網店經營與管理》課程,教師或學生自己尋找貨源,創建淘寶網店,以原有課程為基礎,利用學校機房,分階段集中教授商品圖片處理、網店裝修、商品推廣、店鋪營銷、數據分析的方法,在課外學生獨立經營網店,鼓勵學生相互交流與學習,課內集中處理學生遇到的經營與管理方面的問題。課程結束后,以網店裝修、店鋪經營狀況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考評。
2.3 以人為本,能力為重,構建考評體系
在人才培養評價上,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充分考查學生知識理論、實踐經驗、綜合素質、職業能力等各個方面,每個指標設計合理的權重;采取多人參與考評的方式,營造公平合理、公開公正的考評。在各門課程的考評上,我們可以利用課程特點,以上機考試代替紙質考試,以實踐替代考試。對于網站建設、網頁設計方面的課程可以以學生成果作為考核依據;對于網店經營課程,可以將網店經營狀況作為打分依據;對于頂崗實踐,可以讓企業參與打分。
2.4 夯實基礎,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與教學質量息息相關,是辦好專業的基礎。引進高水平中青年教師,重視師資隊伍的專業特色、學術水平,實現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保證教學質量;鼓勵教師參加師資培訓,提高理論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要求教師參加企業頂崗實踐,深入企業第一線,了解行業動態和發展方向,提高實踐水平。
2.5 成立專家委員會,為人才培養保駕護航
專任教師承擔了專業95%以上的教學任務,但是80%的教師是直接從學校畢業之后進入教學崗位,企業實踐經驗較少或者基本沒有,對于行業的發展方向和行業規律很難準確把握。而企業專家,實踐經驗豐富,專注電子商務某一方向(如網絡營銷、網站建設、網絡客服等),能夠較好地分析和把握發展行業方向。所以成立由專任教師和校外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共同確定專業培養方案,每學年舉行一到兩次專業委員會議,分析行業前沿、市場動向,就業熱點,共同制定和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另一方面要求企業專家在校內舉辦講座,鼓勵學生與專家溝通互動;加強企業專家與學校及學生之間的聯系,為企業舉辦宣講會和招聘會牽線搭橋。
3 結論
電子商務專業普遍面臨“需求旺、就業難”的矛盾,而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專業定位不清晰,專業特色不明顯是制約專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作為以航空為特色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航空產業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加快專業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才能迎來更大的發展契機。本文以學院提出的“工學六合”人才培養模式為指導思想,制定了專業培養目標,并從課程體系、教學方式、考評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和專業保障等幾個方面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闡述。
本文系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航空產業航空產業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中國民用航空局. 2013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OL].2014年6月23日,http:///I1/K3/201406/P020140623612275082363.pdf
[2] 中國民用航空局. 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OL].2011年5月10日,http://.cn/newsshow.aspx?idnews=169135
篇3
關鍵詞:釬焊;卓越工程師;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楊成剛(1976-),男,湖北荊州人,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制造工程學院焊接工程系,副教授。(江西 南昌 330063)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項目“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項目編號:2010-169)、南昌航空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編號:JY101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2-0117-02
釬焊是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釬焊基本理論和基本工藝方法,為學生今后在實際生產中合理選擇釬焊方法和釬焊材料、制定正確的釬焊工藝奠定扎實的基礎。南昌航空大學以民族振興和中國航空航天事業不斷進步為己任,堅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國,服務地方、服務國防”的服務面向,而南昌航空大學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是目前江西省內和航空院校唯一的本科焊接專業,學生畢業后大部分服務于航空企業。釬焊是先進飛機及發動機的一種關鍵連接技術,特別是隨著航空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未來航空裝備中將越來越多地采用新材料、新結構和新的制造技術。對于材料的連接及復雜精細結構件的制造,釬焊技術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和靈活性,甚至對于某些新材料與復雜構件,釬焊是其唯一可行的連接技術,[1]故學生釬焊課程學習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其解決航空企業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結合釬焊課程組在最近幾年的教學工作經驗,圍繞提高教學質量這一核心工作,根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基本要求,對釬焊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與實踐。
一、釬焊課程現狀
傳統釬焊課程內容包括釬焊的基本原理、釬焊方法及設備、釬料、釬焊去膜過程、釬焊工藝、釬焊接頭設計、典型材料的釬焊、釬焊缺陷及檢驗、釬焊質量控制等內容[2,3],涉及電工電子技術、材料、機械、力學、化學、冶金、無損檢測等多門學科的基礎知識,教學內容繁雜,課程內容各章節關聯性差,各知識點自成體系,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和掌握課程困難。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專業學生畢業后大部分服務于航空企業,學生非常渴望了解我國航空工業釬焊的發展現狀,航空材料常用釬焊方法焊接時的接頭形成過程、接頭容易出現什么質量問題等,而這些都無法從教材上獲得。另外,釬焊課程面臨著教學內容基本不變而教學課時數大幅減少的矛盾,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提高教學質量是釬焊教學面臨的一大難題。基于上述情況,結合南昌航空大學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基本要求,必須對現有釬焊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進行改革。
二、釬焊課程教學改革
1.“國際焊接工程師”釬焊培訓內容與課程培養方案融合,強化案例教學及問題教學,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南昌航空大學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思想素質好、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能力強,能在焊接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開發、設備研制與維修、生產和經營管理,熟悉國際焊接標準和焊接施工的卓越焊接工程師。
根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培養目標,結合航空需求、凸現航空特色,對釬焊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及優化,將“國際焊接工程師”釬焊培訓內容與課程培養方案融合,在教學內容補充釬焊國際標準、航空工業中廣泛應用的真空釬焊、瞬態液相擴散焊等釬焊方法;在課程教學中,加強案例教學,大量使用來自于航空典型產品焊接的實際問題作為教學素材,如高溫合金、鋁合金、鈦合金及金屬基復合材料的釬焊;通過多提出綜合性的問題,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述鋁合金釬焊時,以某航空企業異種鋁合金導氣流罩釬焊為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零件現有火焰釬焊存在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為了提高零件釬焊質量,可以選擇哪些釬焊方法,對接頭設計可以進行哪些改進,以及根據母材成分、熔點等因素選擇合適的釬料、釬劑等。通過案例教學及問題教學,把課程各知識點串聯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改革教學手段,強化工程意識
釬焊課程是涉及綜合性及工程背景強的課程,其授課內容涉及多門學科的基礎知識,還涉及到相關學科的最新成果及其應用。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緩解目前課程的教學所面臨的諸如課時不斷被縮減、教學內容基本不變、相關領域新技術和新工藝不斷涌現等矛盾。盡管多媒體教學具有授課內容生動、信息量大等優勢,但實踐也表明,單純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學效果不會提高,反而會下降,不利于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授課時對于基礎理論等相關知識,采用板書教學,以便對相關問題進行詳細、充分的說明,使學生更多地關注事物的發展過程,而非事物發展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安排學生講解課程部分章節,其他同學提問,這不僅能使學生的角色發生變化,由學的過程參與到教的過程中,學生可在教的過程中鍛煉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提高自信心等,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不僅能顯著地提高教學效果,而且還可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思維開創性能力和創新性能力。
3.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將強化實踐能力作為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核心,而創新能力是一個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卓越工程師之所以“卓越”的重要標志。[4,5]傳統的釬焊課程實踐教學主要為課程內的實驗,與工程實際結合不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略顯不足,特別是創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養和鍛煉。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工程實踐能力,除了開展釬焊課程內的實驗外,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多渠道、多形式開辟實踐培養途徑,如通過專業技能訓練、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認證實訓環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釬焊操作能力,通過到航空企業進行實習,使學生了解航空企業的釬焊現狀、存在問題、與國外釬焊技術的差距,以及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樹立學生學習目標及方向;設置焊接創新實踐訓練環節,鼓勵學生參加全國“挑戰杯”科技制作大賽、全國大學生焊接創新大賽和南昌航空大學的“創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等課外科技創新活動,讓學生參與釬焊技術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意識、創新思維、釬焊操作能力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研素養;鼓勵學生參加教師在研科研項目,學生畢業論文工作和教師的科研課題相結合,通過實際研究項目的鍛煉使得學生增強了運用理論知識分析研究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獨立研究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一定的科研開發能力等。
三、結束語
根據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對釬焊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將“國際焊接工程師”釬焊培訓內容與課程培養方案相融合,在教學內容補充釬焊國際標準,強化案例教學及問題教學;探索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實驗、實習及實訓等實踐環節,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為我國的航空事業培養更多的釬焊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曉紅.先進航空材料和復雜構件的釬焊與擴散焊技術[J].電焊機,2008,38(9):1-13.
[2]張學軍.航空釬焊技術[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8.
[3]鄒僖.釬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
篇4
關鍵詞:民用航空產業;人才;地方高校;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4-0101-02
1 引言
一國民用航空事業的繁榮,離不開獨立、完整的民用航空產業的支撐,而前景廣闊的民用航空產業又將帶來對各類型人才的巨大需求。肩負民用航空產業人才培養重任的除了航空航天院校,還包括眾多常規的本專科高校乃至職業技術類院校,分布于各地市、為區域內教育部門所直屬的地方高校正是其中的主力軍。一部分地方高校雖然在辦學水平上無法比擬專業色彩濃厚的航空航天院校,但仍有可能憑借現有資源和外部有利條件,培養出合格的航空產業應用型人才。
2 地方高校航空類人才培養定位的SWOT分析
民用航空產業的門類、領域多種多樣,產業鏈延伸甚廣,所以相應人才的需求結構必然也是復雜、多元的,地方高校通常無法選擇“大而全”的人才培養定位,而是應根據內部資源、外部條件,選擇適合自身的定位,滿足特定方向的人才需求。SWOT分析正是進行上述目標定位分析的有效工具,所以本文將根據SWOT模型展開本部分研究。
2.1 優勢與劣勢(SW)分析
地方高校,尤其是公辦院校在教學的關鍵資源,例如場地、技術裝備、圖書、師資等方面,通常都已有一定程度積累,而且航空類專業雖非每所院校都有開辦,但大多數理工科或綜合類院校往往已開設了機械、電子、汽車等與航空存在關聯性的專業,而且很多院校在實習、實訓教學與課外科技實踐活動中已開始推出具有鮮明航空色彩的項目,如基于航空電子設備的學生自主技術創新實驗、基于航空公司業務的電子商務實驗,等等。
但是,大多數地方高校(尤其是數量眾多的職業技術類院校、專科院校與新升格本科院校)在資源條件、辦學成效上都無法與專業人才培養經驗豐富的航空航天院校匹敵;更何況,由于民用航空產業的技術密集性特點,其對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例較其他行業要大得多,而且民航法規又對部分從業人員制定了嚴格的準入條件(學歷、技能、經驗等),導致在研究、開發、生產、維修、空管等領域,其人才的成才周期長、培養成本高。可以說,對于缺少航空類專業辦學經驗、相關軟硬件資源條件不足的地方高校來說,僅憑自身的資源條件,要獨立完成高素質航空產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往往是相當困難的。
2.2 機會與威脅(OT)分析
根據我國民用航空產業的地理分布特點可知,許多地方高校可以依托區域內的民用航空產業,形成有利于自身航空類專業辦學的外部條件――以本文作者所在的景德鎮學院為例,景德鎮市擁有一個較為完整、以直升機為特色的航空產業體系,由于直升機是通用航空的主要航空器類型之一,隨著我國未來我國逐步推進低空空域開放、通用航空發展的空前契機來臨,景德鎮航空產業的直升機、無人機等產品的市場需求將會進一步擴張,并有希望進一步打造包括融資、研發、制造、維修、培訓、管理與租賃、物流、觀光旅游等環節在內的完整通航產業鏈,伴隨而來的自然是通用航空技術類與管理類人才需求的增長空間的擴大,區域內的景德鎮學院等地方高校自然可以獲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地緣優勢,使人才需求的擴張轉變為促進校內專業建設工作的良機。另一個有利條件則在于,我國航空工業相關部委、企業所屬的航空航天院校對通航人才的培養尚較薄弱和滯后,其畢業生也往往不愿意去待遇和發展空間相對不足的通航領域就業,這種人才供給缺口同樣會給地方高校的相關專業建設帶來很大的機遇。
此外,近年我國民用航空場站的飛躍式發展也給地方高校帶來了另一角度的機遇。我國不少省份的地級市已經建立起了民用航空機場,部分地區還正在規劃、建設通用航空機場,鄰近地市的民航機場往往能共同組成龐大的機場群。雖然民航機場所需要的商業航空機務、空勤、空管等技術人才目前主要依賴航空航天院校的供給,但區域內機場管理部門與商業航空公司依然會對管理、服務類人才(例如行政管理、機場地服、客票銷售、通航服務運營、航空旅游運營、航空物流管理等類別人才)存在較大需求,同樣可能成為地方高校民航產業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
不過,地方高校往往不能忽視來自區域內或周邊地區的專業化航空航天院校的競爭壓力。仍以作者所在的景德鎮學院為例:景德鎮市地處江西省,該省已設有南昌航空大學、江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航空航天院校,且部分普通高校也已開設航空物流、空乘服務等專業,這都將是人才培養的競爭壓力的主要來源。地方高校興辦航空類專業、培養相關人才的另一威脅來源則是我國民用航空產業自身的發展水平限制。同樣以景德鎮學院與景德鎮市的航空產業為例:與國內外同行相比,以昌河飛機工業公司為主的景德鎮航空制造企業在民用航空器領域并不具有比較優勢,型號研發能力有限、產能擴張不足(昌飛公司在2007-2011年僅交付7架民用直升機,而且全都是引進自外國的型號),核心企業的產能與市場空間尚且如此,依附其上的通用航空產業鏈的構建、完善就更有待時日了,這使得景德鎮學院的航空類專業所面對的社會人才需求將不會出現短期內的迅猛增長,而是將經歷一個較長的漸進式增長階段,給相關專業的建設、相關人才的培養成效帶來了挑戰。
3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選擇
將上述SWOT分析綜合在一起不難發現,地方高校面對的往往是機會與威脅并存的環境,處在優勢不足、劣勢明顯的資源狀態下,而它們所面對的外部機遇實質上又是千載難逢、不應錯失的。所以,典型的地方高校航空產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往往可以選擇劣勢―機會(WO)戰略,也就是說,要利用外部機會來彌補內部弱點,克服劣勢、獲取更多優勢。在這種戰略下,高校必須確立揚長避短、因勢利導的思路,選擇可行且有潛力的民航產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景德鎮學院為例,根據前述景德鎮市航空產業的產品結構特點,以及通用航空領域人才供給相對短缺、準入條件通常低于商業航空的現實,學院可以將民用航空技術類人才的培養定位于:以培養通用航空器制造、維修、地勤維護所需的應用型人才為主,此類人才應是具備扎實理論基礎、掌握通用航空器運行、維修技術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能在通用航空的制造、維修、運營企業中從事機身結構維修養護、機械部件修理、電子系統維護、通用航空器整機裝配調試、地勤支援,以及生產技術管理、通航作業管理等工作;同時,考慮到管理部門對此類人才的存在準入門檻限制,其學歷起點應為本科(可以先申報并設立小規模的專科專業,同時通過校際合作實現學生的專本銜接與行業從業資質獲取,而后再力爭申報本科專業、擴大招生辦學規模)。而根據景德鎮市周邊民航場站設施較為完備(景德鎮市及周邊多個地市均擁有民航機場)、將逐步構建較完整的通航產業鏈等有利條件,民用航空管理與服務類人才的培養則可定位于:面向航空運輸企業、機場和客票企業、航空物流服務企業,培養掌握商業航空、通用航空等多領域的運營管理工作技能的第一線工作人員,具體可分為航空旅游管理、航空客票營銷、機場地面服務、航空物流管理、通航業務管理等方向,其學歷起點可以稍低于技術類人才,設定為專科或專本結合。
在確定了上述人才培養定位后,景德鎮學院便可有的放矢地與區域內航空企業、研究機構、產業園區等主體開展資源共享、合作辦學,克服自身實訓設施、師資條件等方面的資源劣勢,令專業建設措施與區域內民航產業的發展水平更加匹配吻合。總而言之,如果上述目標定位能夠與合理的培養方案、辦學措施相配套,就能充分實現WO戰略的意義,推進民用航空產業應用型人才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篇5
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由人才培養方的高職院校與用人方的企業單位共同制定的一種半工半讀人才培養方案,其基本內涵是以適應現代經濟建設、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需求為原則,充分遵循職業教育的基本規律,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根本目標,建立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密切協作、相互促進、互利共贏的運行機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建設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特色辦學,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必須努力實踐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1高職院校“工學結合”存在的普遍問
對“工學結合”內涵認識不足“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公認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向,但高職院校和企業對于工學結合內涵的科學認知和理解上還存在爭議。大部分高職院校,基本上是套用“工學結合”這一概念,未能全面、科學地認識其內涵,認為學生只要利用一定時間到企業實習就是工學結合。特別是,由于實施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必然會帶來學校管理模式、教學體系的全面變革,對專職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工作量加大,教學成本提高,所以,管理部門和教師或多或少也存在著抵觸情緒,多于敷衍。多數企業則不把頂崗實習看作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的平臺,而是把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利用學生頂崗實習來牟取利益。實踐“工學結合”過程簡單化由于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內涵缺乏科學認識,導致在工學結合人才模式的實踐操作中存在簡單化、機械化和隨意化傾向,最終難以實現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目標。當前,多數高職院校推行的工學結合人才養模式還處于初級階段,校方簡單地根據教學計劃把學生推向企業,企業被動地接受。具體表現為,學校在與企業合作中,對于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材建設等不能設計出符合教學需求的合作項目,只是一味的迎合企業的需求,這樣的合作為教學為學生帶來的收益微乎其微,而企業則只考慮給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對于這些崗位是否符合學校教學計劃,是否符合學生發展要求,卻并沒有經過仔細衡量,使學生的實習成為企業流水線上的“廉價工人”。這種簡單的僅為“合作”而合作的方式,不能夠實現利用企業優勢資源培養、提升學生技能水平的目標。校企合作雙方地位不對等高職院校作為“工學結合”模式的實施者以教書育人為目的,以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為目標,體現的是教育性和公益性,企業是一種以追求市場效益與利潤為目的的經濟實體,追求的是生產和經營利潤的最大化,所以企業在合作動機上和合作過程中都以贏利作為根本出發點,體現的是功利性,可見校企雙方的追求目標不同。另外,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離頂崗工作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企業必須花費一段時間來進行培養,加之,由于教學的要求,培訓合格后的學生在下次交替時或者畢業時都有可能不再為其服務,這將直接給企業帶來損失。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在以校企合作為主的工學結合過程中,學校總是處于被動狀態,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缺乏談判籌碼,難以使企業接受或履行學校提出的相關合作要求,致使校企合作中的諸多目標不能夠實現。可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能夠充分利用學校、企業兩種緊密聯系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學生參加實際工作和學校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育人模式,然而,目前我國工學結合普遍存在著對工學結合內涵認識不足、工學結合實踐過程簡單化和校企合作地位不對等等種種問題,那么如何進一步完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彰顯示范高職院校特色呢,下面以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闡釋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多年來,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大力推進工學結合,積極探索示范高職院校又好又快發展的新思路。加強學習,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加強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學習和研究,提高對工學結合內涵的理解和認識,轉變政府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企業和學生的觀念,樹立與市場驅動和企業人才需求相適應的為經濟社會服務的思想。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總結了多年的辦學經驗,認清發展形勢,轉變辦學思想,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推動職業教育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從傳統的升學導向轉向就業導向,從學科本位轉變為職業能力本位,面向市場、面向社會,走出一條適合學院發展的工學結合之路。同時,企業也必須充分認識到人力資本己成為當今決定其生死存亡的核心要素,只有強化工學結合意
2高職院校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
2.1識,并積極參與之,才能吸引優秀人才,獲取新技術,建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提高核心競爭力。構建“工學四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更好地探索和實踐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符合航空工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結合自身發展歷史和地區優勢,確立了“工學四合”人才培養模式,即,“教育與產業結合、學校與企業結合、教學與生產結合和學習與就業結合”,其中,“教育與產業結合”是先導和前提,“學校與企業結合”是關鍵,“教學與生產結合”是核心,“學習與就業結合”是根本。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堅持與企業結合,積極尋找與專業對口的航空企業,建立面向市場的新型校企關系,實現校企良性互動,通過開放辦學來提升學院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先后與西安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貴州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等多家軍工航修企業保持穩定、緊密的合作關系,為開展工學結合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堅實的基礎。不僅如此,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也積極走出去,拓展學校與企業的結合范圍,創新合作形式。例如,年月日下午,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與陜西金宇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實訓基地在金宇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了實訓基地揭牌儀式,為進一步加強學生民用航空器件維修的基本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奠定基礎;同時,在年月日至日,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高副院長和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等一行走訪了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和成都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并與各單位人力資源部領導進行了交流,介紹了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思路,積極開發就業市場。可見,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把教學與生產結合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不斷地系統推動教學與生產的結合。為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制定了符合時代要求,符合航空工業發展的“工學四合”人才培養標準和方案,以此統領育人工作,不但提升了學院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也促進了航空工業的發展。通過頂崗實習深化校企合作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致命弱點是——弱在校企合作。可見,目前校企合作依然是我們必須努力去探索和解決的難點,必須再進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高職院校企合作理念雖然已提出了一段時間,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做的還遠遠不夠。那么如何解決校企合作繼續深化的問題呢?經過實踐證明發現,進行頂崗實習是解決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瓶頸的重要途徑。頂崗實習是學生畢業前在真實工作崗位上進行的實習,是體現“工學結合”、“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積累工作經驗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年第二學期,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級自動化系、航空制造工程系、航空維修系工程系和電子工程系四個大系的不同工種分別派學生到太原富士康進行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是對學校實習的有效補充和提升,為解決學生操作實踐能力問題提出了有效的方案:通過制訂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使人才培養模式與頂崗實習的聯系更加密切,使學生的實習質量得到基礎性的保證;通過頂崗的實踐與鍛煉,可以豐富學校實習內容,使學生能夠學到在學校實習基地學不到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進一步提高實習生的實踐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通過頂崗實習,大力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促進校企優勢互補,達到雙贏。頂崗實習的校企合作模式彌補了學校教學資源的不足,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但為學生的就業與發展提供了保證,也帶動了頂崗實習企業的發展。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作為新形勢下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既是社會經濟發展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高職院校生存、發展和彰顯特色的內在需要,更是加快示范院校高職教育發展的根本出路。實踐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就應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育人環境,兩種育人資源來進行人才培養,堅持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專業知識、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核心,在師資、技術、裝備、辦學條件等方面與企業緊密合作,通過采取靈活的教學形式和工學交替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利用一部分時間來學習基礎知識和
篇6
(長春市公共關系學校,吉林長春130052)
摘要:航空服務專業的形體訓練是提升學生形象、氣質,加強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內容和渠道。但在形體與體能訓練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達到航空服務人員的形體與體能標準,并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是急需探討的問題。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航空服務專業;形體與體能訓練;教學方法;情景導入
DOI:10.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 08. 052
中圖分類號:F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 2015) 08-0111-02
伴隨著中國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乘坐飛機的人日益增多,對航空服務人員的需求量及職業素質的要求也有了較大的增加和提高。許多航空公司在招聘時不僅對身高、視力、形體有嚴格的要求,對形體美、心靈美的內外統一及體能素質方面也有了更嚴格的要求。形體與體能訓練就是從外練形體、內修氣質出發,使內在美與外在美達到和諧統一,有助于學生提升氣質、養成美的意識以及培養能夠承擔職業能力需求的良好體能素質。
形體與體能訓練是以人體科學理論為基礎,通過各種訓練方法來改變形體的原始狀態,以提高靈活性、增強可塑性為目的的素質練習,是外塑人體與組織形象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航空服務員,必須具備優良的體態和身體素質、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服務意識及吃苦耐勞的精神,而這些是可以通過后天訓練完善的。形體與體能訓練是一門實踐性與應用性很強的提高素養的重要課程。目前,我國中職院校航空服務專業的形體與體能訓練課程還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就課程內容的設置來看,沒有體現航空服務專業的教學內容,沒有開發出能達到民航乘務員崗位初級職業標準的工作任務:教師還在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沒有充分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沒有將情景導人,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運用自如,從而使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那么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形體訓練呢?這是急需探討的問題。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將情景導入作為先進的教學模式
在形體與體能訓練課程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形體訓練,從而達到民航乘務員崗位初級職業標準呢?首先要先從學生的心理出發。航空服務專業的學生大多數形象比普通專業學生好,因此,他們有了職業優越性,充滿了幻想,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優秀的航空服務人員應具備哪些素質。這時可請航空公司乘務員走入課堂,講述他們的親身經歷,將別是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及辛苦。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采用情景導入的教學模式,以模擬實際工作過程為基點,充分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針對航空服務人員的職業特點,把課程設置成一次主題活動,模擬職業場景。先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如基本姿態的練習(站、坐、走等)。在練習完畢后,開始進入模擬客艙演練,模擬實際工作過程。
二、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學習環境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采用單一訓練形式,教師教,學生學,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一節形體課(舞蹈)是這樣上的:
目標:學生能創造性地完成藏族舞蹈組合。
方案:首先由教師對藏族舞蹈的基本步法進行示范及講解,將學生分成8人一組,每組設有組長并自創隊名。由組長帶領,對舞蹈步伐進行鞏固學習,然后對步伐順序的排列及隊形進行自由創編,創編成有自己風格的舞蹈組合,并評選出優秀組。
過程:首先,由教師介紹本次教學活動的方案。其次,讓學生清楚本次教學活動的目的,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更好。再次,選組長,定隊名,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最后,組長帶領團隊鞏固知識并進行隊形及順序的編排,組合編排要有自己的風格,同時要求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這也是課堂教學的難點,學生在沒有學習舞蹈創編的情況下,自己進行創作。教師邊觀察邊解決問題,對進展慢的小組給予意見。在榮譽感的驅動下,學生會更加團結努力,完成教學任務。
結果:在任務驅動下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認真程度和學習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自由練習時間結束后,每小組分別進行表演,其他同學進行觀摩并邀請班主任及同學當評委,對每組的表現進行點評。通過小組學習,形成良性競爭,有利于學生提高團隊合作意識,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學習興趣也有了提高。
三、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我校每學期都組織學生進行校外教學和實踐活動,根據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課外的教學活動及實踐,可以使學生學到更多關于形體與體能訓練方面的知識。很多學生對健身舞蹈、現代舞蹈、體育舞蹈及器械健身等很感興趣,按興趣把他們分成小組,讓他們進行學習,定期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不能滿足他們的興趣時,通過實踐活動讓他們的特長得到發展,個性得到張揚。
四、通過期末自創式匯報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成就感
期末自刨式匯報是前面三項的融合。有了前面的基礎,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任務。把每學期期末的測試變為匯報演出,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表現為:
(一)在榮譽感的驅動下學生都想在舞臺上展現最好的自己,因此,課上課下都會更加努力地進行練習。
(二)教學內容經過學生的二次創作,在動作編排及表現形式上更加細膩。
(三)每組都有自己的作品,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練習中遇到問題時,學生學會了如何協調同學之間的關系,這些對他們日后在乘務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篇7
摘 要: 空港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空港人才的支撐,獨立學院人才培養需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文章通過分析珠三角地區空港經濟、獨立學院空港人才培養現狀,指出空港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課程設置脫節社會、空港師資力量缺乏等問題,提出應采取準確定位培養目標、打造空港特色品牌、重視社會實踐教學等措施加以應對。
關鍵詞: 珠三角 獨立學院 空港經濟 人才培養
1.珠三角空港經濟發展現狀
珠三角地區有廣州白云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珠海三灶機場等五個民用運輸機場,機場分布較為密集。珠三角機場群是我國“十三五”期間著力打造的世界級機場群。以廣州為例,白云機場定位中國三大國際樞紐機場。2016年白云機場年客流量近6000萬人次,廣州獲批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目前,在白云機場運營的航空公司達72家,共開通航線270多條,其中國際航線100多條。2013年,深圳政府出臺《大空港地區綜合規劃》。2016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全年運送旅客達4197.5萬人次,與2013年相比,客流量增加了1000萬人次,實現歐美澳直飛全覆蓋。近年來,深圳機場國際航線逐步增加,日均計劃航班量突破1000班。2016年,珠海機場金灣機場客流量達612萬人次,較10年前翻兩番,主要局限于國內航線。珠海擁有國家級航空產業基地,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通用航空產業在全國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佛山沙堤機場、惠州平潭機場客流量較少,主要定位于支線機場,空港相關產業發展潛力較大。
2.珠三角獨立學院空港經濟人才培養現狀
目前,珠三角地區有15所獨立學院,在校學生25萬人左右,每年畢業生有6萬多人,開設與空港經濟相關的專業有70多個。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開設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航空機械工程、航空電子工程、民用無人機工程)、交通運輸(航空服務與管理)、飛行技術專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開設商務英語(空乘)、物流管理(空港物流)專業;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開設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開設車輛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物流工程(物流系統規劃設計)專業等。珠三角地區獨立學院空港經濟人才培養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是專、本科層次的教育,每年的空港經濟相關專業大約1萬人畢業。其中,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是華南地區第一所設立航空學院的二本院校,該校航空相P專業人才培養走在全國同等院校的前列,特色優勢凸顯。
3.珠三角獨立學院空港經濟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
3.1人才培養目標含糊,課程設置脫節社會。
珠三角地區部分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含糊不清,較少有獨立學院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空港經濟人才。如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如廣州大學華軟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能從事貨代、國際貨物運輸、報關報檢、保險、保稅倉儲等方面的操作和基層管理工作,并能初步設計、分析優化和組織實施國際物流方案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如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物流管理專業開設《物流系統管理》、《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關于物流系統方面的課程開課重復,與社會需求聯系不夠緊密。
3.2專業建設盲目照搬,人才培養模式落后。
珠三角獨立學院專業設置盲目照搬母體學校、公辦學校,專業同質化現象突出,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專業特色。珠三角地區15所獨立學院全都開設市場營銷、會計學、金融學或金融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14所開設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專業,專業課程設置也大同小異。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課程設置也照搬母體學校,一般獨立學院下屬系部負責人由母體學校委派,繼續沿用公辦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由于獨立學院的師資力量、學生生源、教學設施條件與公辦高校相比有差異,人才培養模式應有所不同。珠三角獨立學院空港經濟人才關聯性較強的專業設置較少,空港經濟人才培養模式較為傳統。
3.3空港師資力量缺乏,相關科研成果較少。
珠三角地區獨立學院師資年齡、職稱結構呈現“兩端大,中間小”的特點,退休教授和碩士畢業生多,具有博士學歷的中青年骨干教師、未到退休年齡的副高以上職稱教師少,“雙師型”教師較為缺乏,未能形成結構合理的師資梯隊。空港經濟相關專業的專業性強、技術性高,空港師資更緊缺。一些空港經濟相關專業屬于新興專業,如物流管理、飛行器制造工程等,某些老師非科班出身,專業結構不合理。由于獨立學院教師基本課時比公辦高校多,一學期需要教2門―4門專業課程,教學任務繁重,用于科研的時間較少。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為例,該校于2015年3月設立空港經濟協同創新中心。到目前為止,空港經濟相關的國家級課題立項、核心期刊還比較少。
3.4教學設施不夠完備,空港實踐環節薄弱。
與公辦高校相比,獨立學院的辦學經費、硬件設施、實驗室設施參差不齊,還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廣州大學松田學院,校園占地面積540畝,在校學生近9000人,生均占地面積不足,建立大型的空港經濟相關專業的實驗室、實訓基地會受場所的制約。珠三角地區部分獨立學院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僅局限于常規的畢業實習、實訓、企業參觀,存在校內實訓多、校外實踐少的現象。部分獨立學院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由于教學設施不夠完備,實踐師資、教學經費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空乘、飛行器制造工程、機場服務與管理等空港專業應用性較強,缺乏機場、航空企業現場實地的實踐環節,教學效果會受一定的影響。廣州白云機場周邊50公里范圍內有幾所獨立學院,去白云機場現場開展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活動的院校較少。
4.珠三角獨立學院空港經濟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4.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準確定位培養目標。
珠三角地區獨立學院可以結合自身的辦學條件,以空港經濟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培養空港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目前,珠三角地區對飛機融資租賃、通用航空器研發、機場運營管理、航空服務的人才需求較大。珠三角獨立學院可以設立空港經濟訂單班,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空港人才。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可以培養空港經濟相關的小語種人才,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可以培養空港車輛工程人才,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可以培養通用航空器研發和駕駛人才。
4.2加強空港師資建設,推進校企合作共贏。
建立企業年金制度,進一步改善教師福利待遇,加大空港相關專業人才引進力度,吸引一些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加盟。完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定期選派中青年骨干教師赴國內外知名高校訪學、知名企業進修,安排教師赴航空企業頂崗實習。建立珠三角地區獨立學院空港經濟師資聯盟,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取長補短。珠三角獨立學院可以與廣東機場集團、南方航空、廣東通用航空等知名企業開展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空港經濟人才。邀請空港企業高管人員、高級技師等專業人士擔任珠三角獨立學院的客座教授、企業導師,舉辦講座、共同制訂空港經濟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4.3適時調整專業方向,打造空港特色品牌。
由于珠三角獨立學院辦學機制較為靈活,可以根據市場對空港人才的需求,適時調整專業方向,適時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程。鼓勵設置能夠支撐珠三角地區空港經濟發展和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業,對于連續5年不招生、報考率較低、就業率較低的專業,予以撤銷。重點打造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飛行器制造工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商務英語(空乘)、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車輛工程、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物流工程、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電子商務、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會展經濟與管理等空港特色專業品牌。
4.4重視社會實踐教學,構建產學研合作體系。
珠三角地區獨立學院應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實踐教學規章管理制度,完善社會實踐質量保障體系。通過第二課堂、實驗實訓、企業參觀、畢業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方式開展實踐教學,與空港企業聯合設立校外實踐基地。如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與珠海航展公司合作,定期安排學生去珠海航展公司實習,取得較好的效果。珠三角地區獨立學院應積極與企業、政府合作,構建產學研空港經濟創新體系,將理論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聯合廣州市社科聯、白云國際物流、翼通商務航空和韓國湖西大學等5家單位,共同構建政、校、企、研協同合作平臺――空港經濟協同創新中心,為學生拓寬實習和就業渠道。
4.5加大設施設備投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珠三角地區獨立學院需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完善校園設施設備,增加招生計劃,改善辦學條件。如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系建設了6000余平方米的實驗與實訓大樓,建成汽車構造、汽車檢測、部件拆裝等多個實驗室,儀器設備總資產及應用軟件6000多萬美元,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實踐教學需求。
獨立學院考慮與空港企業設立空港經濟人才培養基金,建立校友基金會,接受校友捐贈,設立校友獎學金、助學金。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可以與廣東機場機場集團合作,設立“廣州空港”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如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舉辦珠海航空沙龍和深圳航空沙龍合作交流研討會,與參會的航空企業在航空文化節、航空人才培養及認定標準等方面展開交流合作。
參考文獻:
[1]李妍.廣州直飛赫爾辛基航線開通[N].廣州日報,2016-5-8(A4).
[2]李俊霞,劉偉.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黑江高教研究,2014(11):131-133.
[3]袁劍波.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18-122.
[4]徐霞,范麗君.獨立學院辦學定位及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以華銳學院為例[J].人力資源開發,2016(2):54-56.
篇8
緊貼市場需求 加快專業建設
學院在專業建設上,始終堅持以深入市場調研、把握產業發展脈搏為邏輯起點,以產業群和企業行業的具體崗位對人才的需求為支點,以實現學生的理想就業和長遠發展為終點,有效確保了專業設置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動”,培養目標跟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走”,人才培養方案與核心課程設計圍繞企業人才需要“轉”。
“十二五”期間順義區將要打造汽車和航空兩個千億元產業集群,學院及時調研開發了模具設計與制造和民航商務兩個新專業,同時將原有的9個專業調整為18個專業方向,汽車電子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報關與國際貨運3個新專業正在論證申報中。2012年,民航商務專業和汽車制造專業實行了自主招生,通過實行“筆試+面試”“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測試”“知識+技能”的選拔模式,進一步選拔出綜合素質過硬、動手能力較強、具有培養潛質的優質學生,從而更好地確保為航空產業和制造業培養輸送優質技能人才。全力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打造雙師隊伍 確保教學質量
學院在專任教師中實施了“124”工程,即每名教師在了解企業需求的前提下,至少負責或參與一門專業核心課程的建設與改革;與本專業的兩家企業建立長期的聯系,了解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調研和分析職業崗位核心能力,改革教學方式;與四名工程技術人員交朋友,了解新技術、新工藝,在教學實施層面推進校企合作。對于新教師,學校采取“拜師結對”方式,促教師專業成長。新教師要與1名本專業老教師進行結對,每個教研室的年輕教師要與1名實訓車間指導教師或企業兼課技術人員進行結對,通過拜師的方式發揮老教師的骨干作用,提高新教師專業教學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通過企業技術人員來學院進行技術指導,推進專業教師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一體化的進程。
創設科研環境,讓教育科研成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科研活動,提高學院教職工的學術水平和工作能力,推動教學改革向更深層次發展。同時,在現有的精品課程的基礎上,深入推進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21門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每個專業教研室至少保證建設3門項目化教學課程,每個教研室保證有1門院級以上精品課程,在精品課程的建設中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學院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常年聘請50名左右具備高級職稱和企業一線工作經歷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客座教授與實習實訓指導教師,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學校的內涵發展打下最堅實的師資基礎。
推行“四證書”教育 打造高職特色品牌
學院結合人才市場需求,推行“四證書”培養,即每名畢業生都要取得“現代職業教育學歷證書、現代職業技能高級資格證書、現代職業道德素養達標證書、現代職業體能素質達標證書”。“四證書”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知識、技能、素質、健康的外在體現和客觀證明。
學校將“四證書”培養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職業道德素養” 和“職業體能素質”設置為專業基本素質學習領域課程,學分在第六學期累計。“職業資格證書”則采取“課證合一雙軌制”,使100%的畢業生達到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的技能水平,80%以上的畢業生達到高級工水平。學生“學歷證書”的獲得將依據道德證書、技能證書、體能證書、學業成績、榮譽證書、獎勵證書、就業崗位、薪級工資、工作業績、企業滿意度等進行綜合評價。“四證書培養”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高職培養目標的有力保證。
搭建三大平臺 確保內涵發展
學院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積極搭建三大平臺,促進學院的規范化、科學化發展。一是實施問題管理制度,搭建問題管理平臺,調動每一位師生參與學院發展的積極性,確保將主人翁意識落實到具體工作的推動中。二是實施創新項目評比,搭建工作創新平臺,為每個崗位的每一位教職工提供展示機會,形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在提升中發展的學院文化。三是建立系統的考核評價體系,搭建發展平臺,將過程評價、結果評價、學生評價、市場評價納入統一的評價體系,實行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形成激勵為主,正向評價、績效推動的考核評價文化,為干部、教職工發展創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和諧環境。
校企深度合作 培養德技雙馨人才
區域特有的優勢為學院提供了優越的成長機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在辦學過程中,學院采取“產教對接、校企聯合、訂單培養、定向輸送”的辦學模式, 依托政府的行政協調,發揮有關委辦局的職能作用,建立校企對接工作機制,先后組織了與汽車、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等100多家企業的對接會,獲得了學生、家長、企業的良好贊譽。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學院與企業共同制(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了與企業的合作育人、共同發展,及時為企業發展培養輸送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在與企業的合作交流中,學院了解到企業對學生“德”的渴求。因此,在育人過程中每年會在全體師生中分類、分層、分階段、系統化開展“讀寫經典,立德立行”教育活動,用《弟子規》《三字經》《增廣賢文》等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引導師生在注重技能訓練的同時,提升國學修養,規范言行舉止,塑造高尚品德,教學生先學做人再學做事、先立德再立業。這一做法得到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高度肯定,提前解決了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忠誠度、崗位穩定率和企業歸屬感的問題。
為強化專業技能,學院每年舉行技能大賽,并對接順義區和北京市大賽。2012年作為北京市、順義區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的初賽舉辦單位,學院共組織參加了汽車維修工、數控車工、倉管員、廣告設計、青年文明號服務創新等8個工種的比賽;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營銷、報關、物流、英語口語5個項目在北京市取得優異成績,其中的汽車營銷項目首次進入了國家級比賽。
發揮學院優勢 全力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學院為企業培養輸送優秀畢業生的同時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施了“服務社會工程”。
一是開通運行了“校企互動平臺”。該平臺涉及企業調研、成人學歷教育招生、技能培訓招生、畢業生服務等15個子系統,為校企雙方資源共享、師資培訓、學生求職就業、科研項目開發等搭建即時、互動的溝通交流空間。
二是利用學院的師資優勢、辦學條件,與首都知名高校聯合辦學,舉辦在職碩士、成人繼續教育、網絡課程等學歷提升培訓班,為企業員工提升學歷層次、提高綜合素質搭建平臺。2012年,學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開設了汽車服務工程、工商管理2個方向的“專升本”班,以及機械設計制造和自動化、工商管理2個方向的本科網絡課程班,共130人接受學歷教育。
三是利用學院的實訓基地、師資條件,結合企業技術人員的發展需求,組織開展職業資格培訓、技能水平提高等短期培訓班。為MPS肉類加工機械(北京)有限公司員工提供182學時的《機械制圖》培訓。選派10余名教師協助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完成《汽車電子》《汽車發動機》“學分銀行計劃”相關培訓工作;與順義區安監局合作,組織18名教師參加了維修電工、焊工、叉車等工種的安全師資培訓。
篇9
【關鍵詞】快遞;航空物流;人才培養方式
一、我國高職院校快遞人才培養中的問題分析
快遞業雖屬于物流業的一個分支,但其相對于上述以運輸和倉儲為主要內容的一般物流管理來說,在管理的內容、方式、理念及運營模式上又有很大的差別,專門針對快遞行業進行專業(方向)設置的高校和相關研究很少,更沒有針對航空快遞人才的專門培養,因此,目前我國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是不能滿足快遞業發展需要的。另一方面,從很多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反饋的信息來看,他們對高職畢業生的實踐技能并不滿意。畢業生到了企業后往往無所適從,還需要企業花費大量的精力對他們進行崗位技能培訓,但當這些畢業生掌握了這些技能后,他們又會另謀高就,這樣就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人力成本。這也是企業寧愿招有經驗的員工而不愿招收應屆畢業生的原因。因此,我們高職高專的快遞方向教學必須根據企業對高職人才的要求進行相應調整,加強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盡可能降低企業的重復培訓成本。為滿足快遞行業準入、持證上崗的要求,結合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及快遞業務員職業標準的“高級”等次要求。可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航空物流專業快遞方向人才培養目標界定為:主要面向快遞企業的一線崗位,培養具備快遞攬收、派發,快遞市場開發及維護,民航貨物運輸、空運板箱操作、航空快件清關處理、快遞信息匯總分類及統計分析,快遞跟蹤、查詢,快遞客戶服務與管理等技能,并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職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航空快遞行業高技能應用性專門人才。
二、航空物流專業快遞方向人才培養方式的具體實踐探索
1、創建符合航空物流專業快遞方向特有工種需要的“行業標準+工作任務+職業能力”的航空物流專業快遞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開展與聯邦快遞、南方航空公司等國內外知名航空物流企業的合作,創新了基于快遞與民航行業標準、符合航空物流快遞方向特有工種需要的 “行業標準+工作任務+職業能力”的高職航空物流專業航空快遞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了“8546”(8大職場文化素質+5項核心專業能力+4種專項拓展+6個崗位適任訓練)遞進式能力板塊化航空物流專業快遞方向課程體系,制訂了“課證一體、中外融通”的專業課程標準,開發了以民航快遞運輸對象、配送工具等為載體的航空物流專業快遞方向課程學習情境,開展了課內專業項目操作實訓、課外參加職業技能大賽等創新技能實訓和企業現場教學的頂崗實習三位一體的工學結合實訓教學新形式。
為了保證本專業培養的人才,確實達到行業標準、符合行業崗位任職資格、反映經濟與社會發展對該專業的人才實際需要,具有職業范圍覆蓋面廣、畢業生就業面寬、就業率高等特點。項目建設期間,項目組成員圍繞航空物流企業特有工種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需求,通過人才市場、報紙招聘廣告;網絡搜尋;行業協會――行業標準、職業資格要求、年鑒;企業、高職院校問卷調查;專業指導委員會;企業、學校調研等六個途徑(見圖1:六步調研循環圖所示),進行了廣泛而充分的調研分析,獲得了人才現狀與需求的第一手資料。
通過對國家、行業和地區有關政策分析;具體行業經營狀況、發展趨勢分析;就業、擇業崗位分析;有關行業標準、職業崗位任職資格分析和人力資源供給狀況分析以及教學對象分析等方面6方面影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因素分析,尤其是按《中國職業分類和代碼》和職業崗位任職資格能力要求,全面解析了本專業所涉及到的行業標準和職業崗位標準,主要對照明確齊全的IATA/FIATA國際貨運銷售人、民航國內/國際貨運上崗資格(CATA)、IATA/DGR、英國皇家(美國注冊)物流師等國內外行業標準和民航貨運員、助理物流師、報關員等國家職業標準,并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航空物流各環節的行業標準深度融合,專業學習過程與行業典型工作任務有效整合,學習能力培養與工作能力養成相一致,率先垂范了符合航空物流特有工種需要的 “行業標準+工作任務+職業能力”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實施 “8546”(8大職場文化素質+5項核心專業能力+4種專項拓展+6個崗位適任訓練)遞進式能力板塊化的航空物流專業快遞方向課程體系。
建設期間,項目建設團隊與行業企業專家、崗位能工巧匠共同分析了現代航空快遞行業對應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針對專業面向的航空快遞、民航貨物運輸、報關、物流配送和貨運營銷5個核心職業崗位構成的崗位群進行工作任務分析,解構工作過程,從職業情境中的工作過程確定專業課程內容的范圍――行動領域,再根據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遞進重構,使之成為具有普適性的課程――學習領域,最后轉換為“主題學習單元”的學習情境,并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職業成長規律,即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新手到專家的認知與職業成長規律合理序化學習領域。通過課內職場文化素質教育、增設課外創新活動課、社會調查實踐、技能大賽、聘請院士進校園、組織學術講座和報告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增強學生的各種適應能力。在培養既具國際視野、又有中國本土根基,道德高尚、責任感強、知識豐富、完整健康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專業核心能力是學生進入就業市場最具競爭力的能力,是進入職場的敲門磚,是其綜合素質的體現。為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實現本專業學生順利就業,依據航空物流專業快遞方向五項核心專業能力,開展了課證一體、中外融通的專業技能板塊課程體系。目前,中國航協的國際貨運上崗證和國內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快遞業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新興行業,是一個高增長的競爭性行業。但一個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快遞業,人才培養工作顯得非常重要。本文根據航空快遞企業人才需求的層次和特點,結合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探索。最終,真正航空快遞人才的培養,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各職業院校、快遞企業以及快遞主管部門以及社會界的不斷共同努力,才能越來越滿足我國航空快遞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平臺建設;實踐教學;創新能力
作者簡介:郭曉琴(1972-),女,河南南陽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王金鳳(1963-),女,河南祁縣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子通訊系主任,教授。(河南 鄭州 450015)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11JDGC018)、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19)、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2011年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zhjy11-2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5-0107-02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成為國家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國防科技創新、區域創新的重要基地”。[1]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現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建國以來,高校培養了大量理工類專業人才,為我國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上的不足仍是我國高等教育尚未解決好的關鍵問題。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很多高校都進行了創新實踐方面的研究與探索。[2-6]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探索一般性本科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
一、圍繞專業培養目標,構建創新教育課程體系,突出實踐教學
正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是一個專業辦學的基本立足點。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具備材料成型及控制學科、機械學科及計算機學科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夠從事材料科學研究與材料成型應用領域工作,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培養方案堅持以創新教育為核心,建立適于創新教育的課程體系,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著力加強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并注重高新技術與工程創新教育相融合。在培養方案制訂中,應遵循“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教育理念,堅持突出“注重基礎,強化實踐,鼓勵創新”的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和拓展選修課等模塊。在課程體系中應注重文理滲透,拓寬基礎,淡化專業,力求打造更寬闊的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平臺。在課程設置方面,強化專業基礎教育,加強公共基礎、機械基礎、物理化學等基礎性教學,為培養創新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專業課程整合,加強了工程類課程,如“復合材料”、“功能材料”等;選修課也與機電類專業部分打通,開設了“自動控制原理”、“機械制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拓寬了專業面,體現了多學科交叉融合。
創新來源于實踐,實踐是創新的不竭動力。強調創新教育,必須突出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方面,建立了“三層次九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見表1),從“基礎-專業-綜合”三個層次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大學四年實踐教學不斷線。大一新生通過專業導論和認識實習進行專業認知教育。大二學生提前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項目;通過課程和實驗內容的整合,按照培養目標將原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實驗進行分類、歸納、刪減和更新,將部分實驗從專業課程中分離出來,設置成不同的實驗模塊,獨立設置實驗課程;在鞏固基礎實踐和專業實踐的基礎上,增設了為期2周的綜合實驗與制作,讓學生自己選擇實驗課題,題目一般來源于生產中的技術問題或是教師科研中的部分研究內容,制定實驗方案,完成對某材料從制備加工成型性能檢測數據分析的全過程實驗;開設創新設計實驗、大學生第二課堂和創新學分系列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大賽,調動學生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結合自己興趣,自主選擇指導教師,參與科研項目,結合畢業設計,在教師的指導下相對獨立地完成某個專題的研究。上述實踐課程的開設,其目的是使學生能早期進入科學研究,在材料設計、實驗方案制定、材料成型與加工、性能檢測、數據整理與分析、撰寫論文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實戰訓練,掌握正確的實驗設計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強化實驗技術和技能,突出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及工程素質的綜合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科研團隊和實驗室平臺建設
科研團隊建設是高校學科建設的核心,團隊的層次和數量代表著高校的學術地位、創新能力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與影響力,也直接代表著師資水準與教學質量。通過自然形成和有效整合,加強科研團隊建設,打造一支代表學科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以杰出或優秀人才為學術帶頭人的創新團隊或學術梯隊。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現有2個省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科技創新杰出人才計劃和2個鄭州市科技創新團隊,擁有以中青年專家、學者為主的高水平學科(學術)帶頭人隊伍,以博士、高級職稱人員組成的團隊骨干,形成了以相應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具有穩定研究方向、結構合理的學科梯隊,師資知識結構不僅包括金屬材料、粉末冶金、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材料加工、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還包括機械制造、機械電子、自動化等領域。強大的師資力量積極參與到教改及創新活動之中,為大學生創新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智力資源,能夠及時將科研、產業成果轉化為教學設施服務于教學,優化實驗項目,革新實驗內容,以高水平科學研究促進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時效性、前沿性和科學性。
實驗室是實踐教學的主要場地,加強實驗室建設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人才培養總體思路和方針的指導下,應注重創新實踐環境和條件的建設,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本科教學。為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與創新能力,設立了力學性能室、注塑成型實驗室、掃描電鏡室、X射線衍射室等16個實驗室,專門建設了大學生創新設計室、大學生創新制作室等一批能夠啟發創新思維、拓展創新空間和開展創新實踐的實驗室。以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為例,學院現有“材料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陶瓷材料界面”省級工程實驗室、“航空材料與先進工程技術”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航空復合材料”市重點實驗室,并擁有場發射掃描電鏡、熱分析儀、激光快速成型設備、ARAMIS應變測量系統等先進儀器設備,設備總值1800多萬元,實驗室面積2400多平方米,一次可容納600余名本科生參與科研和實踐。師生依托實驗室硬件平臺,以開放實驗項目、各類創新競賽活動、綜合性實驗、綜合性設計與制作、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為載體,推動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室除承擔本校學生實驗實踐教學之外,同時對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產學研聯合體開放,共同指導學生創新實驗和開放實驗,注重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努力打造全省高校及相關單位實驗大平臺。
三、取得的成效
自2005年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招生以來,經過7年的探索與實踐,進一步明確了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實踐教學體系逐步完善,在學生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8~2012年,大學生多篇,獲各種大學生科技活動獎20余項,其中包括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先進圖形技能與創新大賽一等獎、“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和大學生創業計劃等獎項。3年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達到95%以上,根據畢業生跟蹤調查的結果,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綜合素質良好,動手能力強,能較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大多數學生在較短時期內已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歷屆畢業生有25%以上考取了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大部分是重點大學,其中50%以上的學生反饋在研究生復試過程中學校的創新實踐教育使之受益匪淺,并且后續的研究生學習階段在實驗設備操作、科研思路和學科前沿了解等方面表現出色,受到導師的好評。
四、進一步發展思路
首先,進一步加大學術交流與合作辦學的力度。鼓勵和支持科技交流、合作研究和合作辦學等工作,加大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為創新教育搭建更大的平臺。
其次,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探索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在當前大部分教學過程中,以知識傳授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并未根本改變,以教師為主導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創新能力的發揮。因此改革教學方法,營造出以學生為主的實踐創新環境,探索符合國內一般院校實際情況的實踐性教學方法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EB/OL].[2012-07-22].[2012-11-18]..
[2]楊叔子.創新源于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7):1-4.
[3]李培根.主動實踐: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J].中國高等教育,2006,(11):19-21.
[4]余建星,徐斌,孫克俐.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成效[J].中國大學教學,2010,(1):75-78.
[5]王鴻懿.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思考與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
- 上一篇:多媒體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 下一篇:信息化教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