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患溝通的案例及技巧范文

時間:2024-01-05 17:45: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患溝通的案例及技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護患溝通的案例及技巧

篇1

(一)設置依據

護理禮儀是護理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護理是一種“以人為中心”、服務于人的職業。在整體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需要用70%的時間與他人溝通和交流。近年來護患沖突明顯增多。據調查,臨床上80%的護患沖突是由溝通不良造成的。因此,我們很有必要設置這門課程。

(二)課程性質與地位

“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是護士職業考試科目之一,是一門人文修養課程,屬于專業課同時也是一門主干課。在接受了學校護理教育的學生要打開社會的大門,進入護理行業,并成為一個高端技能型護理人才,需要一把寶貴的鑰匙,這就是“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它是護士學生社會化、職業化的基礎,同時也是其他課程發揮實踐作用的橋梁。

(三)教學內容和目標

根據高端技能型護理人才培養目標要求設計情境,整合教學內容。把“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設計成以項目任務為中心的以下五個情境:禮儀與溝通認知、交往禮儀、儀表禮儀、護際溝通、應聘禮儀。

通過教學,要求學生掌握護理禮儀及護際溝通的基本知識及規范,要求學生具備從事護理專業所必需的職業禮儀修養及與醫護人員、患者、家屬有效溝通的能力。

二、教學分析

教學是一個有機整體,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師對學情的了解以及學法的指導、教法的應用,都對順利實施教學活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學情分析

本課程開課對象是普通大專護理一年級學生,這個學生群體的特點是:高中畢業跨入大學校門,對護理專業及職業形象缺乏基本認識;但他們精力充沛,學習態度端正,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樂于動手,對實踐教學環節興趣濃厚。學習特點:以前課堂學習時間較多,以文化理論知識為主,較少涉及禮儀與溝通方面的知識;而高職高專的學習更強調學習方法的多樣性。

(二)教學設計

1.教學方法。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法、理論講授法、示范練習法、案例分析法等,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輕松掌握知識。

2.教學重難點。重點內容為常用護理禮儀及人際溝通的運用。難點是常用護理禮儀及人際溝通內涵的內化及提升,是因為內在。難點突破主要是專業文化“德馨技精博學篤行”所營造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潛移默化以及教師本身人格的影響。

三、教學互動單元舉例

實訓課的展示:規范學生的著裝,基本姿勢的訓練,工作中的行為訓練。

(一)教學要求

通過教學,要求學生掌握護理工作中溝通的技巧,很好地運用溝通禮儀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重點是溝通禮儀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難點是運用所學溝通知識,在護理工作中充分發揮。

(二)教學過程

1.小組集體備課。讓學生通過教材、互聯網等作臨床護際溝通的調查,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了解社會、參與社會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分組提交報告。

2.分小組匯報搜集到的護際溝通案例,根據實踐報告簡單交流感受。課堂導入:請同學們想一想,導致護患沖突原因是什么,有效溝通的技巧有哪些?由此引入新課。

3.接下來教師精講護理工作中能促進有效溝通的方法。如采用案例分析,讓學生在案例中得到啟發。案例:護士小王遇到一個脾氣不好、蠻不講理、要求苛刻的老爺爺,為了能和他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小王沒有過多安慰的語言,沒有過多照顧的行為,而是默默聽他在表達,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對于這一案例,教師先啟發,再讓學生分析討論,最后得出學會聆聽在臨床工作中可以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的結論。

4.通過匯報交流和教師講解后,最后用5分鐘的時間安排課后的任務:每組同學自設情境進行角色扮演,圍繞溝通禮儀及技巧在臨床工作中的運用進行精心的準備。

5.用2學時的時間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展示完畢后學生進行分析:在這個情境中用到了哪些溝通禮儀與技巧?運用是否恰當?具體材料的呈現,觸及學生的內心深處,使學生充分感受正確使用溝通禮儀而產生的和諧人的際關系及不正確的溝通方式所帶來的結果。例證法將本課重難點分析到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

6.最后用2學時的時間進行溝通考核。采用兩個同學一組,一個扮演護士,一個扮演患者,抽簽選取情境,進行護患溝通。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的同時也加強了溝通禮儀的運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常建坤.現代禮儀教程[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2]何浩然.中外禮儀[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篇2

關鍵詞:護理實驗教學,護生,溝通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學科學的發展,醫學模式和護理觀念也隨之轉變和更新,護理人員的工作目的已從單一的恢復患者生理功能擴展到滿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護理的實踐活動,不僅是提供護理技術的過程,也是一個人際互動的過程[1],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做好護理工作的基礎,而良好護患關系的基礎是溝通能力。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于1998年1月修訂了“護理專業高等教育標準”中界定了護士應具備4種核心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評估能力、溝通能力和技術能力[2]。由此可見培養護生的溝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強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的重要性

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指一個人與他人有效地進行溝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內在動因。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是指在護士護理患者中的信息傳遞、交流和理解的過程,是護士做好心里護理的主要表現形式和手段,是完成護理任務的重要保證。臨床上護士和患者接觸十分頻繁,長期以來受傳統“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影響,護理工作中普遍存在著護士就是發藥、打針、測量體溫的工作,忽略了與患者之間的互動,缺乏了有效的交流與溝通,使護患關系被動僵持[3],引起醫療糾紛,影響醫院和醫務人員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校期間開始有意識的對護生進行溝通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使護生進入臨床后能及時營造良好的護患溝通氛圍,要求護士轉變護理觀念,樹立“以健康為中心”的人文關懷模式,充分調動護士主動性,加強責任心,為患者創造和諧、舒心的治療環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并盡快恢復健康。

2護理實驗教學中影響護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的因素

護理學基礎是研究有關預防、疾病治療及康復過程中護理理論知識、技能及發展規律的綜合性應用學科[4],是護理專業的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實驗科學。近年來,隨著護理理論及技能的不斷完善,護生的臨床應用能力及操作能力逐漸增強,但是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現狀卻不容樂觀,與以下因素有關:

2.1護生方面的因素

2.1.1目前護生獨生子女占多數,缺乏社會經驗,與人溝通較少,導致護生在溝通交流方面比較薄弱。

2.1.2 護生在實驗室學習操作,扮演病人角色的基本都是模型,接觸的物品是實驗用物,缺乏逼真感,往往機械的進行操作,忘記了與患者進行交流。即使扮演病人角色的是同學,也經常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對自己不信任,不愿意開口解釋或交流,怕說錯被學生笑話,從而缺乏交流的主動性。

2.1.3 通過與護生的交流,發現護生在思想上并未真正充分認識到操作過程中溝通的重要性,普遍重專業輕人文,重護理技能操作輕溝通交流.

2.2 教師方面的因素

護理教師或實驗指導教師有很大一部分為專職教師,大學畢業后就直接留校當老師,他們與病人接觸少,缺乏臨床經驗,對真實的臨床病房環境不夠熟悉,相對注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在實驗操作時重操作步驟和操作方法而忽略了與病人溝通。

2.3護理教育理念的因素

傳統的護理教育理念是“以疾病為中心”,重操作輕人文的護理實驗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護生動手能力強,但是缺乏護士必備的人文科學知識及修養,缺乏護患溝通能力和技巧,在臨床上屬于單純的技術型護理人員。

1.護生人際溝通能力在護理實驗中的培養

3.1改變護理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實驗教學指導思想

護理學科發展日新月異,新理論、新觀點、新技術層出不窮,臨床上對護理人員的素質要求已從原來的單純技術型轉變為全面綜合型,這要求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都發生相應轉變。護理教學的課程設置應增加職業道德教育、護理心理學、護理美學、護理禮儀等,增加護生人文素質,適應21世紀“以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的需求。在護理實驗中,除了對學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外,還要強調加強人際溝通的重要性,激發護生學習的積極性。

3.2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確保教學過程中言傳身教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教師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將是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隱形課程的內容體現,這就是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做新時代的終身學習型教師,學習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教育能力,轉變教育觀念,積極創新,在樹立注重專業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同時注重護生職業素質和人文素質培養的教學觀。在實驗帶教過程中應努力做到語言清晰、準確、規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據不同病人不同操作使用恰當準確的語言與患者進行解釋溝通工作,確保做到言傳身教。

3.3 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穩定學生專業思想

部分學生對護理專業了解不夠,就誤打誤撞的進入了護理專業學習,再者聽聞部分臨床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抱怨,使得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甚至排斥。因此在護生剛進入學校時,就注重加強人文理念的引導、職業道德的熏陶、學習興趣的培養。開展一系列講座,請優秀護士前輩通過親身經歷對護生進行正確的職業引導,弘揚南丁格爾精神。結合國內外不斷提升的護理專業地位與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現狀分析,表明護理專業良好的就業形式和發展前景,激發護生的專業興趣,穩定專業思想,主動學習。

3.4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全面貫穿教學過程

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提高溝通能力培養的教學效果[5]。

3.4.1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授一項操作時,先分段講解此項操作的基本步驟和注意事項,然后連起來全程操作一遍,再請護生回示,此時學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可以啟發其他護生進行思考、討論,并且用學過的理論解釋錯在哪里,該怎么做,以后自己會不會發生類似的錯誤等等,可以加深護生的印象。同樣整個過程中,教師在示教時,強調了跟病人的溝通和解釋工作,學生也相應對溝通工作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啟發式教學法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激發了學生臨床思維意向,培養其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6]。

3.4.2 案例教學法 臨床護理服務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患關系的好壞,而護患關系的基礎是良好的護患溝通。為了更形象逼真地讓學生了解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性,進一步向護生傳授“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教師會收集臨床醫療護理工作中發生的一些真實案例,要求護生理論聯系實際,分組討論,找出案例中哪些是不良溝通引起的醫療糾紛,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護患溝通。經過討論,學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不僅學生之間進行了溝通,還與老師進行了溝通,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既生動了解了護患溝通的重要性,又在討論過程中培養了自身的溝通能力。

3.4.3 情景模擬教學法 情景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輔相成的具體場景,將理論知識演化成直觀內容,激發護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引導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追求與探索[7]。在課程基本結束學生能基本掌握各項操作時,把護生以寢室為單位分成幾個組,讓護生自行設計病例,根據病情需要預習操作流程。根據不同的病例情景,進行角色扮演,有護生扮演病人,有護生扮演醫生,有護生扮演護士,有護生扮演病人家屬等,在實驗室模擬病房里進行情景模擬演練。護生本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注重創新的原則,要求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扮演家屬和病人的護生要給醫護人員設置障礙,扮演醫護人員的護生要解決問題。也可以進行角色互換,讓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之間能設身處地的考慮問題,最后請本組學生指出劇情中運用的醫患溝通情況。論文參考。其余護生觀看完模擬演練后,可以提出問題,指出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改進,如何改進才更好,最后老師總結評價。情景模擬演練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所謂“旁觀者清”,使其余護生以后能避免犯相同的錯誤,提升了護患之間的溝通能力。

3.5 提高溝通能力分數的比重,改進實驗評分標準

修改操作考核評分標準,使學生的儀表、態度、溝通意識和能力在實驗成績中所占比例提高5%。操作考核項目不單純是考核一項操作的熟練程度、操作方法準確程度,而是一個綜合能力的考核,包括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和人文關懷。實驗操作考核標準引導學生從主觀上重視溝通能力的學習和鍛煉,樹立關愛病人的服務理念,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論文參考。

4. 小結

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人們更加關注護理實踐中的人文精神。論文參考。如何加強護患關系的溝通已成為一個新的要求,對于每一位護生來講,必須掌握服務患者、指導患者、尊重患者的技能和技巧,才能勝任神圣的護理工作。因此通過在護理實驗教學中對護生溝通能力的培養,使護生認識到了與患者溝通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溝通技巧,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外學校還應加強對護生職業態度、職業情感、職業責任感、臨床思維、判斷能力、專業修養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以適應護理學專業特點及護理模式的轉變 。

參考文獻:

[1]趙莉,龍霖,雷蓉.《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對護理本科生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7(27):759-761.

[2]shearR,Davidhizar R.Using role play to develop cultural compcompetence[J].NursEduc,2003,42(6):38-40.

[3]駱鳳英.觀《亮劍》談護患溝通技巧的“五性”[J].光明中醫,2009,12(24):2372-2373.

[4]馮先瓊.護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

[5]王蓓,俞群亞,于冬梅,等.臨床護理教學中加強護生溝通能力培養的做法與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1A):70-71.

[6]杜維星,李啟培.啟發式教學在《護理學基礎》技能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護理,2006,12(17):1659-1660.

[7]陳麗霞.情景教學法在社區健康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5,19(6B):1125-1126.

篇3

【關鍵詞】交流不當;糾紛;成因;對策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工具。在護理實踐中,語言的反應能力、表達方式、水平及運用技巧是護士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護士與患者或家屬交流是否順利,一是要看其綜合素質,二是要看其語言交流技巧。筆者在護理管理工作五年中,共接受投訴護士案例有5人次,其中因語言交流引起護患糾紛的就有3例,占60%,可見語言交流在構建和諧護患關系中顯得尤為重要。

1原因

1.1護士方面

1.1.1護士與患者交流時語言表達不清或語速較快,患者聽不明白,護士又未作詳細解釋或置之不理引起護患糾紛。如:一化膿性闌尾炎患者,要求醫院采取包干限價手術治療,按醫保政策規定只對單純性闌尾炎實行限價治療,所以,醫院不能滿足病人的要求,但護士卻沒有與患者或家屬解釋清楚醫保政策,沒有講明化膿性闌尾炎與單純性闌尾炎在治療上的區別和醫療費用的差異,患者就誤認為醫院不講信譽,不履行承諾而引起糾紛。

1.1.2護士與患者交流時缺乏情感,面無表情,語氣生硬,態度冷漠,可能是因為長期從事煩瑣的護理工作,已經沒有熱情,與病人交待事項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已。

1.1.3護士帶著情緒與患者交流,人到崗,心未到崗,不能很快的轉變角色,沒有以一個護士的身份出現在病人面前,而是還沉浸在繁重的家務、玩樂或與他人生氣的氛圍中,帶著同樣的負面情緒與病人交流,導致患者或家屬不滿而引起糾紛。

1.1.4護理人員編制不足,只忙于日常的治療工作,沒有時間與病人作詳細的交流。還有些護理人員害怕言多必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干脆避免與患者進行過多的溝通與交流,這樣會增加患者與醫務人員的距離感,加重患者陌生、恐懼、疑慮的心理,從而無法有效地配合治療護理,埋下護患糾紛的隱患。

1.1.5護理人員素質偏低,專科理論知識不豐富,社會閱歷不足,對病人提出的病情疑問解答不清或答非所問,言語表達缺乏技巧,病人難以接受或理解不全面,導致病人對治療產生懷疑而引起糾紛。

1.2病人方面

1.2.1患者素質低下,聽不懂護士告知的內容或理解偏離了護士告知的意思或雙方發生了誤會。

1.2.2患者或家屬故意挑起是非,用刺激性的語言激怒護士。如極個別病人住院不愿意交納醫療費用而討價還價或者交費后心理不平衡,特別是病情不能迅速好轉或康復的家屬,覺得花錢冤枉,故意找茬尋事。

1.2.3病友間聊天中,憑借自身理解相互比對治療效果和醫療費用,帶感彩評價責任護士,導致護患交流和溝通障礙。

1.2.4個別患者或家屬住院期間忽視了自身的病人身份,時時處處以上流社會人的身份要求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不能滿足時產生矛盾。

2對策

2.1護士與病人交流時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簡潔性。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用肯定確切通俗易懂的語言準確無誤的表達,做到言簡意賅,一聽就懂。在病人面前過于羅嗦,不僅得不到要領,反而會加重病人的猜疑。

2.2加強護士語言情感的培養。語言是溝通護患之間感情的“橋梁”,語言能折射出心聲,護士與病人接觸時,態度要誠懇,面帶微笑,樸實大方,耐心傾聽,解釋到位,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對性格急躁、情緒不佳的患者言語要謙和委婉,語調要親熱,語氣宜親善,注意一言一行一笑的友好趨向,用自己親切的語言去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古代醫書說:“治一切心病,藥所不及者,應以設法以心治心”。將對病人的愛心、真誠心、同情心與真誠相助的情感融會在語言中,只有心與心相通,話與話投機,讓病人產生一種親切感,才能減輕病人的負面情緒,以利身心健康。

2.3增強護士迅速轉變角色的能力。護士進入護理工作崗位,必須很快進入角色,要滿腔熱情地對待每一個病人。

2.4掌握溝通技巧,常言道:“良語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得體而又發自內心的語言會讓人倍感溫暖,以人為本的護理體現在點點滴滴上。如:對病人稱呼要有區別,有分寸,可視職業、年齡而選擇不同的稱呼,不可用床號稱呼;使用介紹性語言如:您好,我就是負責您的護士,我叫XXX有事請找我;病人表現恐懼、絕望時,要使用安慰性用語,聲音要溫和,表現真誠地關懷;病人入院有迎聲,巡視病房有問聲,病人合作有謝聲,工作失誤有歉聲,病人出院有送聲。總之讓病人在醫院處處感受到護理人員體貼、關心的語言和熱情周到的服務,時時感受到精神上的安慰。

2.5正確處理患者和家屬的關系,遇到患者出口不遜或無理取鬧時,護士采取低調處理的原則,應寬容忍讓,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無論何種原因都不能與家屬特別是患者發生爭執,以防發生意外。

2.6語言行為要講原則,注意場合。工作時,不講與工作無關的話,切忌當著患者面聊天,特別是對下級醫院送來的急危重患者或在患者搶救時,要謹言慎行,掌握分寸,避免信口開河、口無遮攔,如果說話不負責任、不謹慎會造成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埋下糾紛隱患。

2.7加強在職護士繼續教育,特別要強化專科理論知識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和提高護士綜合素質。各護理單元結合本科室的工作特點制定學習計劃,全院每月組織1-2次業務學習,每周五下午為科內護理業務學習日。

3小結

通過多項措施的落實,不僅提高了護士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學會換位思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順應性和信任度,更重的是構建了和諧的護患關系,近兩年來未出現護理投訴案例,深受社會好評。

參考文獻

[1]王瑩,吳華麗.護患糾紛的成因與防范對策.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年第9卷第7期(上半月版).

篇4

【關鍵詞】 儀表;護患溝通

隨著醫院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系統化模式的普遍實施,傳統的護患關系正悄然地發生改變。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以便更好地實施護理計劃[1-2],所以,溝通技巧在護理工作中越來越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現就護士儀表、語言姿態等方面及與患者的溝通關系談幾點體會。

1 外表

儀容、儀表、服飾、精神狀態可以展示護士嚴謹自信、幽雅莊嚴、誠信大方的職業風采,同時也給患者帶來信心、安慰、溫暖、希望和生命的寄托。護士的服裝是一種非語言的信息傳遞媒體,通過視覺向患者傳達體態語言,這種信息在與患者溝通時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護士要注意儀表美,著裝要正確,服飾搭配協調,適當的淡妝、莊重的儀表,給人以精神、清爽、平和、穩重的感覺,給患者帶來美好的印象,取得患者的信任[3]。相反,護士著裝不整、濃妝艷抹,使患者對護士產生輕浮的心理反應,對護士失去信心和不安全感,患者與護士產生距離,有話不跟護士說,有事不找護士辦,不利于溝通。儀表是一種行為表現,是贏得患者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開端[4]。

2 語言

患者與護士的溝通主要通過語言來完成,良好的語言對大腦皮層起保護性作用,以獲得理想的效果。語言可引起患者的情緒和情感反應,從而產生治病或致病作用。語言應合乎科學性,表達要清楚貼切,以準確傳遞信息,充分發揮語言的治療作用[4]。語言的措辭、用語、詞語等方面應注意講究藝術效果,才能恰當地表達善良的愿望與深切的同情。護士的每一句話都會作用于患者,良言會使患者心情舒暢,惡語會把病人傷害,即使一字之差,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對一個多次住院患者說:“您又來了”,話雖然禮貌,但這個“又”字往往激發患者的煩惱。如果把“又”字去掉,改為“您來了”或“您好嗎”,則顯得和藹而又熟悉,可使交流出現一個良好的開端[5]。

3 面部表情

有一位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研究得出了一個公式:信息的總效率=7 %的語句+38 %的音調+55 %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見,表情在信息的傳遞及人的情緒表達中的重要性。

面部表情是人身體上最引起注意的部位,一個人的面部表情往往會反映出他內在的情緒與感受,從而影響著他與別人溝通的狀況。與患者交流時,要根據說話的內容,突出面部的表現力來吸引患者。笑容是面部表情不可缺少的一環,俗話說微笑是最美的語言,一個友善的笑容,折射出了你愿意與人交流的一面,別人接受了這個友善的信息后愿意接近及與你溝通[6]。交談中適當應用沉默會給對方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并能調節溝通的氣氛,但要注意沉默的時機及時間的選擇要恰到好處,否則會使患者認為是不耐煩的表現。

4 目光接觸

目光接觸是非語言溝通的重要信息通道。“眉目傳情”、“暗送秋波”等成語形象地說明了目光在情感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目光可顯示個性的某些特征,也可影響對方的行為。人們在交談、傾聽或沉默的同時常采用目光接觸輔助溝通,目光接觸可幫助談話的雙方話語協調,思路保持一致。與患者交談時目光接觸要自然,不要過頻,目光接觸的多少可反映聽者的注意程度,但也不要長時間看著對方,這樣患者往往會感覺自然些。有時用短促的目光接觸可檢驗信息是否被患者所接受,并判斷患者的心理狀態[6]。

5 身體姿勢

交談的姿勢是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手段,一定的姿勢常常表示一定的態度,傳達一定的信息。良好的交談姿勢是護患溝通成功的關鍵,護士所處的位置應使患者保持舒適的,不能讓患者出現任何緊張的姿態。護士可坐或站在患者床邊,身體稍向前傾斜,顯示出你的敬意和投入;雙手交叉,或雙疊的太緊,會顯示出你緊張的情緒或沒有興趣和患者交談;雙手不交叉,雙腿不交疊或交疊稍微張開,給患者一種精神放松,容易接近,愿意和人交談的感覺[7]。

6 手勢及其動作

說話時適當地配合手勢,既能吸引對方,又能增強談話的感染力。手勢的運用要適宜且自然,不要太夸張。交談過程中適當的點頭,輕聲說“嗯”、“是”、“對的”等,可表示你正在聆聽,并且接受對方所談的內容,鼓勵對方繼續交談。不經意的摳指甲、手里玩筆,表示出坐立不安的情緒;交談時如果握拳、扳手指關節,會給患者一種緊張的感覺;交談時不斷的看表,患者會認為你心不在焉。觸摸是人際溝通最親密的動作,不同的觸摸形式傳遞不同的信息,如患者經受痛苦時,護士輕輕撫摸她的手或拍拍他的肩部,為嘔吐患者輕拍背部,攙扶虛弱患者下床活動,可表示出職業的關注,使患者感到護士的關懷與安慰,可穩定患者的情緒,消除恐懼感[8]。采用觸摸技巧時,一定要考慮患者性別、年齡、社會文化、風俗習慣等因素,避免發生不適反應,這樣才能取得積極效果。

【摘要】 近年來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法制建設的逐步完善,患者越來越關注自己在醫療活動中的權利,各種各樣的醫療糾紛不斷涌現。在醫療糾紛中,患者不僅對身體的損失提出賠償,對精神損失提出高額賠償的案例也屢見不鮮。分析醫療糾紛的成因,有不少情況與護士語言不慎、不善于與患者溝通有關,良好的護患溝通在防范醫療糾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維權意識增強,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關鍵詞】 儀表;護患溝通

隨著醫院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系統化模式的普遍實施,傳統的護患關系正悄然地發生改變。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以便更好地實施護理計劃[1-2],所以,溝通技巧在護理工作中越來越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現就護士儀表、語言姿態等方面及與患者的溝通關系談幾點體會。

1 外表

儀容、儀表、服飾、精神狀態可以展示護士嚴謹自信、幽雅莊嚴、誠信大方的職業風采,同時也給患者帶來信心、安慰、溫暖、希望和生命的寄托。護士的服裝是一種非語言的信息傳遞媒體,通過視覺向患者傳達體態語言,這種信息在與患者溝通時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護士要注意儀表美,著裝要正確,服飾搭配協調,適當的淡妝、莊重的儀表,給人以精神、清爽、平和、穩重的感覺,給患者帶來美好的印象,取得患者的信任[3]。相反,護士著裝不整、濃妝艷抹,使患者對護士產生輕浮的心理反應,對護士失去信心和不安全感,患者與護士產生距離,有話不跟護士說,有事不找護士辦,不利于溝通。儀表是一種行為表現,是贏得患者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開端[4]。

2 語言

患者與護士的溝通主要通過語言來完成,良好的語言對大腦皮層起保護性作用,以獲得理想的效果。語言可引起患者的情緒和情感反應,從而產生治病或致病作用。語言應合乎科學性,表達要清楚貼切,以準確傳遞信息,充分發揮語言的治療作用[4]。語言的措辭、用語、詞語等方面應注意講究藝術效果,才能恰當地表達善良的愿望與深切的同情。護士的每一句話都會作用于患者,良言會使患者心情舒暢,惡語會把病人傷害,即使一字之差,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對一個多次住院患者說:“您又來了”,話雖然禮貌,但這個“又”字往往激發患者的煩惱。如果把“又”字去掉,改為“您來了”或“您好嗎”,則顯得和藹而又熟悉,可使交流出現一個良好的開端[5]。

3 面部表情

有一位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研究得出了一個公式:信息的總效率=7 %的語句+38 %的音調+55 %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見,表情在信息的傳遞及人的情緒表達中的重要性。

面部表情是人身體上最引起注意的部位,一個人的面部表情往往會反映出他內在的情緒與感受,從而影響著他與別人溝通的狀況。與患者交流時,要根據說話的內容,突出面部的表現力來吸引患者。笑容是面部表情不可缺少的一環,俗話說微笑是最美的語言,一個友善的笑容,折射出了你愿意與人交流的一面,別人接受了這個友善的信息后愿意接近及與你溝通[6]。交談中適當應用沉默會給對方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并能調節溝通的氣氛,但要注意沉默的時機及時間的選擇要恰到好處,否則會使患者認為是不耐煩的表現。

4 目光接觸

目光接觸是非語言溝通的重要信息通道。“眉目傳情”、“暗送秋波”等成語形象地說明了目光在情感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目光可顯示個性的某些特征,也可影響對方的行為。人們在交談、傾聽或沉默的同時常采用目光接觸輔助溝通,目光接觸可幫助談話的雙方話語協調,思路保持一致。與患者交談時目光接觸要自然,不要過頻,目光接觸的多少可反映聽者的注意程度,但也不要長時間看著對方,這樣患者往往會感覺自然些。有時用短促的目光接觸可檢驗信息是否被患者所接受,并判斷患者的心理狀態[6]。

5 身體姿勢

交談的姿勢是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手段,一定的姿勢常常表示一定的態度,傳達一定的信息。良好的交談姿勢是護患溝通成功的關鍵,護士所處的位置應使患者保持舒適的,不能讓患者出現任何緊張的姿態。護士可坐或站在患者床邊,身體稍向前傾斜,顯示出你的敬意和投入;雙手交叉,或雙疊的太緊,會顯示出你緊張的情緒或沒有興趣和患者交談;雙手不交叉,雙腿不交疊或交疊稍微張開,給患者一種精神放松,容易接近,愿意和人交談的感覺[7]。

6 手勢及其動作

說話時適當地配合手勢,既能吸引對方,又能增強談話的感染力。手勢的運用要適宜且自然,不要太夸張。交談過程中適當的點頭,輕聲說“嗯”、“是”、“對的”等,可表示你正在聆聽,并且接受對方所談的內容,鼓勵對方繼續交談。不經意的摳指甲、手里玩筆,表示出坐立不安的情緒;交談時如果握拳、扳手指關節,會給患者一種緊張的感覺;交談時不斷的看表,患者會認為你心不在焉。觸摸是人際溝通最親密的動作,不同的觸摸形式傳遞不同的信息,如患者經受痛苦時,護士輕輕撫摸她的手或拍拍他的肩部,為嘔吐患者輕拍背部,攙扶虛弱患者下床活動,可表示出職業的關注,使患者感到護士的關懷與安慰,可穩定患者的情緒,消除恐懼感[8]。采用觸摸技巧時,一定要考慮患者性別、年齡、社會文化、風俗習慣等因素,避免發生不適反應,這樣才能取得積極效果。

7 聲線

聲線包括聲調、清晰程度及流暢程度。談話時注意語氣,語調恰當,給人有親近感,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聲量要適中,不要過大聲或過細聲,大聲會有兇惡感,過細聲令人聽得困難。談話語言要通俗易懂,切忌使用深奧的專業術語。不要過于簡略或含糊,避免“命令性”、“宣判性”、“試驗性”等語氣術語。

8 距離

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距離標準。分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公共距離,根據交流的內容、交流時的相互影響選擇距離。

總之,護士的每一個溝通行為都會對患者產生一定的影響。有效的溝通能讓患者獲得積極的心理效應,并增強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能使患者更加坦率、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相反,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如不注意與患者溝通,會使患者產生負性心理效應,患者的不安全感增強,甚至產生懷疑及反感,而出現消極的,甚至對整個治療、護理過程產生不信任[9]。因此要求護理人員不但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而且要注意言談舉止及藝術修養。在護理工作中,靈活應用溝通技巧,發展良好的護患關系,對做好各項護理工作十分重要,同時還可以消除許多潛在的護患糾紛。

參考文獻

[1] 顏霞,張素,孟春英,等.溝通技巧對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6):366-367.

[2] 陳荷芳.治療性溝通在門診病人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4):44.

[3] 解穎,曹毓華.第一印象與首因效應在護患溝通中的作用[J].護理學雜志,1997,12(3):168.

[4] 倪利蓉,陳紅宇.護患溝通的實施體會[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5):92.

[5] 黃萱,胡景民.論護患溝通技巧[J].護理學雜志,2005,20(17):64-65.

[6] 趙長云,范宇瑩.談非語言性溝通在護患關系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6):73.

[7] 王暑紅,嚴其明,周建輝,等.住院病人對護患溝通的需求調查[J].理學雜志,2002,17(9):684-685.

篇5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帶教護理實習生50名,發生護理差錯、投訴各4例;具體原因見表1.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護理實習生60人,發生護理差錯、投訴各1例,差錯為護生發錯藥(未在帶教老師監管下操作),投訴主要原因為護患溝通不完善引起誤解。

1.2方法

(1)護生護理安全隱患原因:護生發生護理差錯、投訴的原因。

從以上案例分析,導致護理安全隱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①法律意識淡薄、風險意識不足:護生擅自獨立操作,未認真執行“三查七對”相關的差錯占37.5%.其中發錯口服藥、接錯液體、抽錯血各1例。護生進入臨床,對各種法律、法規了解不多、重視不夠,部分護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帶教老師忙于處理急診病人,此時護生容易脫離帶教老師的視線而擅自進行操作,導致護理差錯;在實習后期護生對各個班次的護理工作比較了解,帶教老師在許多方面已經放手,護生有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由此放松了防范護理差錯的警覺,也因帶教老師疏忽帶教意識而導致護理安全問題。

②基本功不扎實、護理技術操作不熟練:護生因操作失敗或反復操作而引起護理投訴占25%.其中反復靜脈穿刺輸液、抽血各1例。護理實習生來自十幾所不同的院校,學歷層次不一,部分帶教老師在因才施教方面做得不夠,讓操作生疏的護生單獨操作,當操作不順利時,病人及家屬常感覺把他們作為學習、練習的對象[1],因而產生不滿情緒,進而引起護理投訴。有時帶教老師憑主觀經驗帶教,想當然護生在某些專業知識方面已經掌握,從而忽視某些細節的帶教而出現護理安全隱患。

③護理操作流程不嚴謹:護生因操作流程不嚴謹而引起護理安全問題占12.5%.如給新生兒洗澡時,不注意水溫,造成新生兒皮膚燙傷。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可導致差錯的發生醫學|教育網整理搜集。護生僅憑自己習慣性思維認為溫度是合適的,不注意經常檢查室溫和水溫,忽略了“三查七對”這道程序,就易發生護理差錯。護理操作流程和查對制度是在長期護理實踐中形成的,正確執行才能有效預防醫療差錯事故。有些護生認識不足,嫌其繁瑣而不嚴格遵守,易導致醫療差的發生。

④護患溝通欠缺:良好的護患關系建立在有效的溝通基礎上。有些護生由于語言表達不嚴謹、服務態度不端正,引起病人和家屬的不滿而致醫療糾紛占25%.如一些癌癥病人,家屬要求對病情保密,但一些護生和病人交流時不注意語言表達方式,將病情透露,導致病人較大情緒波動;護生對病人提出的問題,隨意說不知道,而未及時與帶教老師溝通,幫助解決,引起病人和家屬的不滿,從而導致醫療糾紛。(2)防范措施:

①加強帶教老師安全帶教意識:在護生進入醫院實習前,科教科召開帶教骨干會議,明確帶教老師職責及帶教方法,在帶教過程中要求帶教老師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2],在給護生提供充分實踐鍛煉機會的同時,堅決不放松對護生的監督和指導,把好護理安全關。

②加強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護生的法律意識淡薄,護理過程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3]。通過學習《執業護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增強護生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安全意識,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確實明白在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責任問題,充分認識到護理行為時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約,嚴格按操作規程辦事。

③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護理技術操作常規:護理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范是防范護理差錯最基本的措施。要求護生嚴格查對制度,嚴格遵守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并規定每位帶教老師認真履行帶教職責,不允許護生單獨操作。

④注重三基訓練: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訓練貫穿整個臨床護理教學的全過程。要求帶教老師多講,通過護理操作示教和床邊指導對護生進行操作訓練;鼓勵護生多問,虛心求教,不斷完善護生的知識體系。

⑤加強護患溝通技巧培養:護理工作的全部內容都是圍繞著促使病人早日康復而進行的,這也是它的最終目的,如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護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環[4]。在護理教學查房中注重培養護生的溝通技巧和口頭表達能力。

要求護生在工作中要充分體現對病人的人文關懷,經常深入病房與病人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如遇有病人拒絕護生操作時,不要勉強,如遇有技術操作不成功時,應及時表示歉意,避免因溝通不當引發醫療糾紛。

⑥定期檢查、嚴格管理:護士長每天巡視護理安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及時反饋給帶教老師和護生。在臨床護理教學過程中,對護生的護理安全教育要貫穿始終,帶教老師要善于發現安全的隱患,將各種醫療糾紛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對已發生的差錯行為,要與護生一起分析發生差錯的原因,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

2結果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50名護理實習生發生護理差錯、投訴各4例,發生率6%;實施防范措施后,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護理實習生60名,發生護理差錯、投訴各1例,發生率2.9%.取得滿意效果。

3討論

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尤其是婦產科,關系著兩個人的安危。而婦產科對護生來說不是一門重點學科,在校學的知識可能印象不深。老師應特別注意對護理實習生的能力培養,這就需要取得病人的諒解和配合。要達到這個目的,帶教老師和學生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務態度,多和病人及家屬溝通,言語親切溫柔,視患若親;其次,要嚴格遵守各項護理規章制度,不得有一絲一毫的疏忽;再次,要創造條件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帶教老師要精心指導,學生虛心細致地學習,盡可能減少病人的痛苦。“多致謝、早道歉”是 護理學生預防醫療糾紛發生的有效辦法;這樣才能確保臨床護理教學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劉振雄,黃裕新,聞勤生,等。臨床實習教學中醫療糾紛隱患及防范。西北醫學教育,2005,13(1):28~29.

2駱秀玉,黃宏坤。加強實習生醫療安全教育,防范醫療糾紛。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3,1:133~134.

篇6

(一)案例教學教師所準備的案例與相關課程是否合適是決定案例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為了收集到與課程合適的案例,確保案例的科學性,教師可通過在部分工作時間去臨床進修工作獲取,教師通過臨床工作從中選取具有典型代表的案例,充分體現了案例的實踐性。也可以與同院系其他教師進行交流,或者從一些醫學雜志和網絡上收集相關案例,針對教學目的和課堂教學大綱選擇合適的案例。在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提前將案例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查閱相關資料,并根據所學理論知識提出解決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最佳時機來展示已準備好的案例,比如在剛上課時,為了引入新章節內容,采取舉一案例,讓同學們帶著對案例的思考學習,明確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示案例也是作為運用案例進行教學的護理課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老師可通過文字形式、或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案例,直觀多樣的展示方式可提升課堂效率,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比如,在講到護患關系時,給出案例,患者,李某,女,63歲,大學老師,既往高血壓、冠心病史,近日因心絞痛頻繁發作而入院治療。護士李芳為她的責任護士。請問她們屬于哪一種護患關系模式?她們護患關系的建立會經歷怎樣的過程?你認為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李芳應注意哪些問題?因為護理學導論理論性強,那么在課堂上講解過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案例,向學生展示一些鮮活生動的臨床案例,使枯燥乏味的理論變的鮮活生動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情景教學情景式教學目前正在被廣泛的應用于各學科的教學中,情景性認知理論是情景式教學的主要理論基礎,其主張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著眼點進行學習,并在具體情景中進行和評估學習效果的建構主義學習模式。它引導學生借助情景中的各種資料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鼓勵學生將課堂中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其通過創設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景,使學生置身其中,產生學習的需要,并組織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和交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親身體驗從認識目標到達到目標的全過程。在此教學模式下,利用主體的課堂教學局面,向過程教學開放,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自身綜合素質得以提升在課堂上教師將準備好的案例在課堂中以演繹形式真實的展示病例情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討論如何解決和緩解矛盾關系,掌握溝通技巧,提高溝通能力。可以說情景教學也屬于互動式教學,老師在課堂上可以精心設計一個場景,比如一位女患者,一直在一所中學擔任教師,被確診鼻咽癌,此時患者患病后不能順利進入患者角色,放不下病前教師等角色所承擔的責任,表現很焦慮、茫然、甚至憤怒,設置以上情景讓學生分組展開想象與討論,商討具體的護理措施,引導學生學會采用親切婉轉的語言技巧,做好對患者的解釋、安慰工作。并且讓學生上臺將這樣的情景通過表演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自導自演的活動中,學習到了把握合適的時機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和交流,教學目標得以實現,也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情景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采取模擬教學方法,以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如在講授人際交往時,利用電視影像資料,選擇其中比較有典型代表的講述某一護患的場景的視頻進行播放,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讓其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生在扮演之前積極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扮演,扮演完成后進行討論。課堂結束前,做出合理的課堂評價,表揚創作力豐富的學生,并作為平時成績給予考試加分。這樣的設計安排,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主觀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通過情景教學,有利于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及護士的人生價值,改變傳統的護理工作只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和操作技能即可的觀點,應真正理解和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精神及文化的需要。

二、從課堂教學上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與患者之間保持良性的互動關系,有利于促進患者的順利康復。良好的溝通在護士與患者良性互動關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其實現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也是體現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而我們在調查研究中發現,部分學生由于口頭表達能力欠缺,導致在畢業參加就業招聘時沒有通過用人單位的面試。所以在教學方式上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加深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培養了學生愿意與人合作交往的態度。

篇7

1護患沖突產生的原因

1.1法律意識淡漠伴隨著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完善,新的醫療條例規定患者享有認知權、復印病歷資料的權利、隱私權、知情同意權、自主決定權、平等醫療權;而法律同時也規定護士有履行職責的義務、告知的義務、保守患者秘密的義務。如果護士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很好地將自己的工作與法律聯系在一起,不依法職業,不懂得既保護患者又保護自己,會引發護患沖突。

1.2責任心不強有些護士專科理論知識缺乏,對患者的病情觀察不及時、不仔細,未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醫囑核對制度,只是機械地執行醫囑。憑印象做事導致打錯針、發錯藥,亂執行口頭醫囑,超越護士權限和自主給藥,發生病情變化時不及時地反映,對生命體征觀察不認真、造假,記錄不及時、不準確、補寫、重抄或涂改,缺乏真實性讓患者家屬做~些看似簡單的護理操作如褥瘡護理、會陰擦洗、口腔護理等可引起患者及其家屬的不滿,引發護患沖突。

1.3缺乏溝通

1.3.1護患溝通在治療過程中,護士與患者的溝通少,健康知識的宣傳少,講解較少,表情淡漠,語言簡單生硬,對患者的溝通、疑問缺乏必要的解釋,不能耐心聽取患者的意見,以不屑一顧的態度對待,注意事項解釋不清,往往使患者感到不滿而引發糾紛。如胸、腰椎骨折患者不告知絕對臥硬板床的重要性,患者白行下床活動,肢體出現麻木,甚至導致癱瘓下肢骨折的患者未告知拐杖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患者過早下床或使用拐杖不當而出現傷肢的再次骨折等等。

1.3.2醫護之間缺少溝通醫護之間缺少溝通,使患者在長期醫囑靜脈點滴結束后,沒能及時輸注需靜點的查房醫囑而再次讓患者接受靜脈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醫生告知患者第2天手術而忘記下醫囑,當患者咨詢護士時,護士茫然表情,引起患者的不滿極易引及沖突。

1.4醫療費用問題由于公費醫療的改革,高新技術不斷引迸、新特藥的應用,使醫療費用同患者經濟承受能力之問產生矛盾。患者對醫療費用問題很是敏感。如果收費項目不具體或費用偏高,每日清單未能及時體現當日費用,骨科手術治療費用隔日才錄入,患者不能信服,故要求查帳,如忽視不予解釋或解釋不耐煩、不到位,易刺激患者情緒,當患者欠款停藥,護士向患者催款時,語言不當也極易引發沖突。

2防范措施

2.1加強法制教育,增強法律知識護理人員要積極學習法律知識,特別是醫療衛生法律法規,掌握其內容要求,熟悉患者的權利并結合報紙雜志上刊登的醫療糾紛案例進行分析,從中吸取教訓,從法律角度去規范護理行為。

2.2加強業務學習,增強職業責任心在工作中要嚴格遵守護理操作規范、常規、部門規章制度、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認真執行查對制度,并按要求做好查對記錄,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和各種規章制度,不斷學習新的護理專程理論知識及技能,練就精湛技術,牢固樹立“以患者為中心,患者至上的思想”。

2.3履行告知義務,掌握溝通技巧護理人員要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溝通技巧的培訓,提高與患者之間溝通的主動性。溝通時要肯花時間學會察言觀色多了解患者的心理,靈活掌握說話的分寸和藝術,避免信口開河。對有關患者病情、預后及詳細治療方案、手術方式、目的、醫療費用等由主管醫生進行詳細交代。靜點結束前,護士應詢問一下醫師是否繼續用藥以避免重復注射而增加痛苦。護士每天參與醫師的查房以便及時了解患者的最新治療信息。對疾病的護理問題應予加強指導,避免產生不利后果。新晨

2.4加強收費管理,完善收費制度向患者提供每日費用清單,及時提供查詢幫助。如有特殊的治療費用或數目比較大的費用時,主動向患者說明,如有多收費用,及時與出院處聯系,并向患者道歉,取得患者的配合與諒解,化解因費用誤會引發的糾紛嗍。對參加醫療保險的患者要告知醫保用藥和自費用藥及醫保住院預繳金的相關規定,如能及時按時完成患者的治療,可由責任護士督促患者繳納足夠的預繳金,以免影響治療計劃,并告知欠費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

[參考文獻]

[1]張引串.護患糾紛與信息不對稱的思考[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1):71—72.

篇8

【關鍵詞】

患兒;靜脈穿刺;心理護理

靜脈穿刺是兒科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如何建立有效的靜脈輸液溝通路是兒科護士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以往的護理工作中,由于忽視兒童的心理效應,由于患兒年齡太小不易合作,一般都在家長的配合下強行穿刺,家長情緒焦慮,心情急切,護士精神緊張,壓力過大導致穿刺失敗,處理不慎,極易引發護患糾紛,給患兒留下不良刺激的心理反應。因此加強兒科醫護人員與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護理,對提高護理質量、減輕患兒痛苦、減少護患糾紛具有重要意義。現將資料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患兒10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平均年齡、性別、體重及病種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實驗組采用在靜脈穿刺前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心理護理。

2 結果

見表1。

3 討論

3.1 心理護理的應用提高了患兒及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外表及語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動與患兒家長進行溝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 通過充分的溝通和過硬的技術來贏得家長的信任。對各種原因導致一次穿刺未成功的患兒,抱抱患兒,滿懷歉意的說一聲對不起,鼓勵孩子堅強和勇敢一點,給家長充分安慰和解釋后再進行2次穿刺,并根據情況請高年資護士幫忙。與患者缺乏交流是常見引起醫療糾紛的原因之一。大約75%決定的想法是被工作人員的態度和缺乏相應的交流而激發的[1]。應用心理護理后,要求護理人員充分理解患兒和家長的驚訝,減輕患兒對穿刺的恐懼心理,盡可能滿足患兒及家長的合理請求,融洽護患關系,從而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表1顯示,兩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2 心理護理的應用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心理護理的應用使疾病的健康教育更加規范化、具體化、程序化、常規化,為了使患兒和家長了解有關疾病的基本知識,護士在患兒和家長等候案例的時間內隨時進行指導,尤其對家長在平常可以做到的護理措施進行講解,如腹瀉患兒如何進行飲食護理等,使家長對所患疾病有所了解,并對自己可以為孩子所能做的事物有信心。因此,應激勵護士學習業務知識,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3.3 心理護理的應用使靜脈穿刺的成功率明顯提高。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心理特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誘導、干預,提高靜脈輸液的配合和成功率[2]。在靜脈穿刺時護士應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使用“請,謝謝”等問語,對家長態度和藹、親切、真誠,以真心換真情,減少患兒的恐懼感,操作時做到穩輕準,盡量減少穿刺時的痛感,使他們樂意配合護士的靜脈穿刺,這樣靜脈穿刺的成功率會大大提高。

參 考 文 獻

篇9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我校2008級護理專業全日制本科生83名,男7名,女76名;年齡19~22歲,平均(20.6±0.5)歲。授課教師3名,其中講師2名、助教1名。

1.2 方法

1.2.1 教學內容及方法 《護理倫理學》是我院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必修課程之一,共27學時。教學內容以尹梅主編的《護理倫理學》為主,并參考國內其他同類教材。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要求內容進行教學,采取講授法、小組討論、應用多媒體等多種方式教學。期末成立教學考核小組,對教學內容、方法及考核方法統一認識并按計劃實施。

1.2.2 考核方法 課程開始時即向學生介紹考試的具體措施和評分標準。“情景演示-辯論-總結”式考核方法主要是關于《護理倫理學》知識應用的考核:考核主要包括3個部分: 一是案例情景演示(40分):以宿舍為單位,4~6名學生組成1個小組。要求學生選擇目前教材上或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倫理問題,設計方案,充分拓展思維,將案例以小品或者情景劇演示出來,然后表明此案例中的倫理問題。②辯論環節(40分):該組同學針對案例中所呈現的倫理問題進行辯論,辯論過程中各自表明自己對此倫理問題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解決方法,時間不超過10 min。然后回答其他組的學生對本組情景演示以及倫理問題的意見或者看法。③總結:(20分):課程結束后,小組根據自己的表演和辯論以及回答問題情況等詳細地整理記錄下來,以作為書面作業。

1.2.3 評價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對創新式考核方法的滿意程度、對學習效果的自我評價等。全部考核完畢后,組織學生進行集體答卷, 共發放問卷83份, 收回83份, 有效率為100%。

2 結果

調查結果:對創新考核方法的滿意程度:滿意74.7%,一般14.5%,不滿意10.8%;是否贊成考試改革:贊成66.3%,一般24.1%,不贊成9.6%;對強化護理倫理理論知識的理解的幫助:有幫助72.3%,一般16.9%,沒幫助10.8%;對分析和解決護理工作中的倫理問題的幫助:有幫助68.7%,一般18.1%,沒幫助13.2%;對提高溝通交流能力的幫助:有幫助69.9%,一般21.7%,沒幫助8.4%;對提高團隊合作能力的幫助:有幫助67.5%,一般20.5%,沒幫助12.0%。

3 討論

3.1 《護理倫理學》考核方式改革是時展的必然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整體護理模式的深入開展,護士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與患者的交流也越來越多,護士的角色不再簡單的是“打針、發藥” [1]。 傳統的閉卷考試方式容易造成諸多弊端:考試題型中客觀性試題比例大,而綜合性思考題、分析論述題少,其鼓勵的是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不利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精神的形成。因此傳統的閉卷考試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發展。另外,課程結束時進行閉卷考試僅僅是一次性考試,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誤導,使其認為平時可以不認真參與學習,只要臨考前“抱抱佛腳”,考試60分過關就行。這些弊端若不克服,勢必影響護理人才的培養[2]。從改革實施的實際效果來看,《護理倫理學》課程的考核改革確實可以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考核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從而培養適應護理學發展的人才。

3.2 “教學互為一體”可促進《護理倫理學》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改革 傳統是采用在課程講授完成后,通過一次性的理論考核給護生記本門課程成績,根本無法考慮其教學的實際效果[3]。在新的考核方式中,教師從多方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能發現學生的優點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能從考核過程中發現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從而進一步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達到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成長、相互提升的效果。在考核評價過程中始終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改變了以往教師期末“一卷定分”的考核方法,全面提高《護理倫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3.3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 新的醫學模式將護患交流提到了重要日程[4],而以往的閉卷考核都是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掌握,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很少,幾乎是沒有的,因此使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而在新的考核方法中不論是情景演示還是辯論的環節過程中需要與同學進行溝通交流,這種模式正好提供給學生展示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提高其溝通交流能力,為將來更容易地面對臨床復雜的護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4 能較全面的評價學生掌握護理倫理知識 《護理倫理學》課程的考核方式,貫穿了護理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以及護患關系、護護關系的溝通及處理原則等,提高了學生在一門課程的學習中將多門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首先選擇案例環節,需要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分析案例,并思考如何才能將案例更好地展示出來;在情景演示過程中學生運用相關學科( 社會學、心理學、法學等) 知識的能力;在辯論環節可培養和提高學生對《護理倫理學》案例的綜合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

3.5 有助于學生將護理倫理知識和實踐相結合 《護理倫理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 通過情景演示和辯論把枯燥的理論考核變成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同時在考核前幫助學生選用或制作教材上以及現實發生過的案例,然后讓學生分析、判斷、解決護理案例中的倫理問題,在此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技巧, 加深學生對《護理倫理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做一名合格護士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觀[3]。

4 小結

經過實踐發現,“情景演示-辯論-總結”式考核方法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和應用《護理倫理學》知識,它的目的不單是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將來的護理工作中能很好地面對并解決護理倫理學問題。《護理倫理學》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順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是讓學生從應試型人才向應用型人才轉變的一個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 孫艷華.淺談護患之間的溝通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2009,6(4): 213-214.

[2] 周瑾,陳君英.護理管理學考核評價方法改革的嘗試[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7):1554-1555.

篇10

關鍵詞核心能力;崗位職責;規范化培訓

我科針對新進護士有計劃、分階段、可操作性地培訓,努力提高她們的臨床護理能力,每人發放培訓手冊1本,培訓持續12個月。

培訓課程分期

工作適從期(3個月):主要培訓兒科護理的基本理論和基礎技能,包括崗前培訓、專業培訓及專科培訓3部分。①由護理部進行崗前基本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醫院概況、規章制度、院訓院規、依法執業、護理安全、服務規范等。②專業培訓:專業培訓分3步:由兒科先培訓兒科護患溝通;由高年資護士培訓兒科護理理論知識、常見病的理論知識、急診急救知誤及臨床常見病,提高應對各種臨床突發狀況的能力;患護之間的溝通技巧、兒科心理護理、醫院感染防控知識、護理禮儀、護理美學、應急預案兒科護理知識。護士長講解兒科各系統的基本知識,傳授多種兒童常見病護理要點及護理過程中的觀察要點。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每天理論學習2課時,操作培訓及護理案例分析1課時。③專科培訓:進入臨床后開始專業培訓,按照每周的計劃進度表,熟悉各病房護理單元的環境、物資管理,以及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專科護理規范及操作流程。技能熟悉成熟期(9個月):①細化臨床專科知識,將兒科常見病例護理知識進行操作實訓及考核。②做好讀書筆記、護理案例分析、護理新理念的掌握。1年后撰寫個人總結,傳講搜索文獻、制作PPT課件的能力,以演講、朗誦等形式增強表達能力,為分層培養打好基礎。③完成定級考核后主要由臨床繼續進行專科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培訓管理:嚴格執行學習紀律,實行簽到和考核機制,保證學習質量;加強帶教老師的管理,執行帶教老師準入制,由臨床工作經驗豐富的高級職稱護師或優秀護師進行帶教,并對帶教老師統一標準化培訓,保證師資力量的專業性、規范性;按照標準考核,要求帶教老師至少考核6次,按照學習階段的不同,由科室統一組織3次理論考試和4次操作考試,便于新護士鞏固所學知識,掌握操作規范;進行夜班準入考核,達標后帶教3~4輪夜班,可獨立值班,新護士的考核水平與帶教老師績效工資、新護士的定級掛鉤[1]。

結果

通過規范化培訓,新進護士能夠增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并且具備一定的獨立應對臨床護理突發狀況的應急能力。與以往常規培訓的護士相比,其護患溝通能力增強,并且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能夠自如地應對患兒家長。另外,通過定期開展讀書報告會、授課大比武等活動,能夠為新護士提供展示個人才華的平臺和機會,提升其工作成就感與自豪感,同時也能夠提高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服務滿意度[2]。

討論

新護士剛進入臨床崗位,常規的培訓方式是針對特定工作需求的培訓,學員會采取選擇性記憶和選擇性學習,關注自己認為與實際工作關系密切的知識,而忽視與自己實際工作聯系小的課程,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為進一步規范化新護士培訓,應從院級常規培訓逐漸過渡到科室的專業培訓,樹立“人性關懷”的專業價值觀,將日常操作規范與服務禮儀和溝通技巧相結合。選拔理論知識扎實、經驗豐富的帶教老師,采用專人帶教的方式,使新進護士能夠獲得高素質導師的全面指導,有利于新護士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規范化培訓以及有意識的引導,幫助新護士確立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提高她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職業忠誠度[3]。

參考文獻

[1]高學農,楊蓉,劉紅菊,等.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多元化策略探討[J].護理學雜志,2010,25(15):8-9.

[2]吳菊芬,華皎,謝曉穎,等.多元化培訓路徑在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