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科學理論的優缺點范文

時間:2024-01-03 18:09: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行為科學理論的優缺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行為科學理論的優缺點

篇1

關鍵詞:目標管理;管理理論;研究現狀

一、 理論概述

目標管理理論是由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根據目標設置理論提出的目標激勵方案。其基礎是目標理論中的目標設置理論。目標管理強調組織群體共同參與指定具體的可行的能夠客觀衡量的1。目標管理的研究方法有兩種:1、宏觀定性研究法。即是從目標管理理論的內涵、基本思想、理論淵源、發展背景、現實意義等方面論述,從所查文獻整體上把握目標管理理論,針對性不強,但是能讓人們對目標管理理論形成比較系統理論。2、對比研究法。對比研究法即是將目標管理理論同其他理論相對比進行論述,從其對立面把握目標管理理論,針對性較強,能夠比較明顯的發現目標管理理論的優越性。

二、目標管理的特點

1、目標管理運用了行為科學理論,這是目標管理中的一個鮮明特點。目標管理運用的行為科學理論具體有兩個方面:自我控制(self-control)和參與式管理(participative management)[2]。自我控制在目標管理中提倡員工的自我管理,能夠有效評估自己的績效,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了上下級的關系。參與式管理就是給出工作標準,由員工自覺的按照標準完成工作,改變由上級監督下級的管理機制。目標管理的特點是重視人的因素,崇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一種模式,上下級關系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嚴格的等級關系在目標管理中并不提倡,目標管理的目的就是下級在承諾自己的任務目標的時候,實現自我督促,自覺主動的完成本職工作,是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相結合,提高員工的積極主動性。

2、 目標管理權力責任明確,強調各層管理者職責不同。目標管理強調各管理層目標不同,但權責清晰。以企業整體目標為導向,各部門制定分目標,明確各部門權限與責任,可消除部門間摩擦及資源浪費,在企業總目標確定后,對企業目標進行逐級分解,分解到經營單位目標,各業務部門目標,最后到個人目標。目標分解后,要讓企業管理層及各業務單位清晰的了解本單位、本部門的最終目標,各部門要讓每個員工知道為了完成部門目標自己的工作內容,也就是目標必須分解到個人。目標分解后,要對各單位及部門進行明確的權、責、利的劃分。個人目標的完成才能實現企業的總目標。

三、目標管理的應用

1、設定合理的目標。目標管理應用的前提就是要設定一個科學合理的企業目標,通過企業的目標逐級分解,各層級單位部門的分目標必須可完成、可評估、可考核。在設定目標前要進行調研分析,設定的目標不能過高,讓企業員工失去拼搏的動力。目標也不能過低,過低的目標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合理可達到的目標才是目標管理的關鍵,才能達到激勵效果,實現員工的自我控制。同時,企業要有一套考核標準,對目標完成效果能夠進行準確評估。

2、強調控制手段。在目標管理過程中,個人目標的完成才能達到企業的目標。所以對個人的監督工作至關重要。員工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疏忽,這個時候就需要企業進行控制工作,全程監督個人目標實現過程,雖然目標管理崇尚自我控制,但是為了達到企業目標,也要輔以他人控制。同時在控制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協商解決,確保企業戰略的正確實施。

3、按照標準進行考核。當個人目標完成后,企業要有科學的考評方法對完成效果進行測評,要有具體的標準來衡量個人完成目標的效果,必須嚴格按照考核方案與標準進行考核,對于目標完成出色或超額完成目標的團隊和個人要進行額外獎勵,對于沒有完成目標或者完成目標的成本超出預算要給予懲罰。要以績效論英雄,實現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企業一般不關心員工在完成目標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與方法,只關注于目標完成的效果。

四、目標管理的優缺點

目標管理可能是到目前為止運用到實務上最有力的管理工具,其簡單而容易被人接受的邏輯,足以反映管理的目的何在。對組織內的成員,如缺乏明晰的目標,不僅呈現出混亂的局面,且不能期望任何團體或個人會有好的成效。

1、目標管理的優點

(1)具有激勵作用,明確了個人和團隊的奮斗目標。為個人和團隊設定了目標,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如果當員工沒有明確的目標,也就沒有了奮發向上的力量,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就不會有工作的激情。所以說目標管理調動的員工的主動性、創造性與積極性,促使員工進行自我控制,這種自我控制可以成為更為強烈的動力,促使人們盡力把工作做好,而不僅僅是“過得去”就行了。

(2)促進組織結構完善。目標管理要把組織目標逐級分解到各部門目標,并明確各部門的責、權、利,能夠進一步了解各部門組織框架,發現一些部門權責不等的現象,及時對部門結構進行調整,促使組織結構趨于完善。

(3)提高了組織整體效率。目標管理崇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通過員工參與目標的制定,自覺主動的完成既定目標,在實行目標管理的企業中,上下級關系融洽,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促使各部門及員工之間相互交流,提高企業整體工作效率。

(4)控制實施的有效前提。長久以來,經理人員由于不太清楚要注意什么,以致未能有效控制并取得所需的情報。大部分的控制制度由于缺乏具體的控制要點與進行中的情報而未能產生效果。有了目標管理,經理人員就知道應該注意什么,同時也有了衡量績效之基準。

2、目標管理的缺點

(1)目標難以確定。目標管理的關鍵在于目標的確定,目標是企業未來的行動結果,所以屬于不確定事物,對于未來目標的實現具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譬如外部宏觀環境的變化等都會導致目標的變化。而且未來的目標設定要合理,屬于可達到目標,但是未來的事物可以由于科技的發展等因素導致目標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影響組織的整體戰略,所以制定企業科學合理的目標比較困難。

(2)衡量標準難以確定。目標管理要對完成目標的效果進行標準化的考核,但是很多工作無法運用具體的標準進行考量,所以難以對完成的效果進行評估,也就無法進行獎懲,沒有激勵效果的行為難以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

(3)人為因素的影響。目標管理通過員工參與制定目標實現自我管理與控制,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員工都因為具有目標而具有工作激情,很多員工缺乏自覺性與上進心,不能很好的實現自我控制,所以導致目標難以實現。

五、研究展望

目前,由于行業之間的差異性,很難將目標給予定量,使得目標管理理論的研究以文獻研究為主,目標管理理論的案例研究質量不高,僅有目標管理在政府機關及在高校層面的運用研究,且只是停留在理論定性方面的研究,定量研究較少。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從其他方面取材進行總結分析。

總的來說,目標管理對企業的管理績效的提高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在運用目標管理理論對企業進行管理的時,首先要考慮目標管理方法是否適合該企業的需要,以及企業內部員工的實際情況,另外還要不斷的將目標進行細分,并不斷進行完善,將目標管理的缺點降到最低。發揮目標管理應有的作用,促進組織又好又快發展。(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參考文獻:

[1]彼德?德魯克.管理的實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邁克爾?波特著,高登第,李明軒譯.競爭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張遠鳳.管理者的德魯克[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4]克?貝蒂.管理大師德魯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

[5]周三多.管理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彼德?德魯克,管理:任務、責任、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7]秋禾.11天讀懂管理史[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8]中國企業管理百科全書[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1984,(2).

篇2

所謂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種在整個企業管理過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開掘人的潛能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體內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對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給人提供各種成長與發展機會,注重企業與個人的雙贏戰略,制訂員工的生涯規劃,等等。

一、現代企業人性化管理理念的確立

1.注重人的潛能開發是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基點

注重人的潛能開發,是提高員工素質的一個根本途徑。企業的管理者好比是一個建筑師,他善于因材施用,將各不相同且不完美的人像石頭似的精心安排,砌成堅固的房子,既將各自的優缺點相互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又能因此組合出萬千風景的圖案,管理者的才能在這里便是珍貴的凝聚劑。

進一步說,企業的經營者又好比是一個球隊的教練。他必須具備:合理觀念,知已知彼,甚至要知道整個戰局的發展;合理調配使用本組織的資源,讓每個成員都在合適的崗位上得到表現的機會;善于對各成員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員工的素質對于企業來講至關重要,因此,現今不少企業便將人事部改為“人事培訓部”,一改過去忙于員工的調進調出的作法,將各層次員工的培訓作為人事部的主要工作。

一些公司認為,提高員工的能力便是最好的善待員工,他們將目標確定為讓每個員工在本企業工作三、五年之后,能力和實力都能躍上一個臺階。員工在這里感受到的是不努力就會落伍的壓力,而不是感受到企業搖搖欲墜即將破產的恐懼。員工的成長是企業成長最好的推動力。企業對有一定才干的員工因才施用,讓員工在企業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和成就感,也就增強了企業的穩定性,從而降低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營盤建在穩固的基礎上總比建在流沙上強。還有的企業對招聘人員動則就是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卻不顧企業所提供的崗位是否需要這么高的學歷,一來造成人才的浪費,二來“大材小用”,也難以留住人才,其結果是人事部瀕于刊登招聘廣告,人員依然是來了一撥又走了一撥。因此,要真正實行人性化管理就必須花大力氣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夯實企業的人力資源基礎。

2.“員工也是上帝”是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本質體現

現代西方企業管理學家近期提出了一個頗具新意的觀點,認為企業有兩個“上帝”:一個是顧客,另一個是員工。美國羅森布魯斯旅游公司更是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大膽提出了“員工第一,顧客第二”的口號,并將其確定為企業的宗旨付諸實踐,使該公司在短短的十余年時間便躋身于世界三大旅游公司的行列。通常我們就想著顧客是產品的購買者,能幫助企業實現利潤,所以只承認顧客是上帝。在很多企業看來,員工算什么?不就是一個雇傭者嗎?我出錢,你干活,天經地義,互不相關。可是,西方人卻已經意識到了員工的重要性,意識到了員工隊伍的穩定、創造性的大小、素質的高低、凝聚力的強弱深刻影響著企業的效益和發展。對于企業來說,員工隊伍的穩定可以說是效益穩定的一塊基石。頻繁的進進出出,實際上付出最大機會成本的,還是企業,或者說,員工有可能找到一家適合自己發展的企業,而企業要是不內在地包蘊著重視員工的理念,那它就永遠也不會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員工。員工需要激勵,這種激勵一方面當然是精神上的,但物質激勵在現實工作中往往能發揮更直接的作用。企業有時候過高地估計了員工的思想境界,認為員工提出福利待遇方面的要求是過分的,這無疑是戴著“老眼鏡”在看新問題。

調查表明,員工跳槽的原因中“工資待遇低”仍屬第一。一個人放棄行政機關穩定的生存方式來到企業,說是因為淡泊金錢,那是自欺欺人。人要實現自己的價值,要開掘自己的潛能,所有的這些都必須以物質需要的滿足為基礎。況且,給員工的福利待遇不是企業的施舍,而是員工的應得,或者說,是員工付出勞動的報酬。

擺正了企業與員工的位置,才有人性化管理可言。人性化管理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要將人當人看。先有將員工當人看,才有將員工當上帝看。管理者如果在一般員工面前缺乏平等意識,不給予員工關懷、理解,讓員工參與企業的管理,而是對員工不屑一顧,這種企業就會缺乏凝聚力,缺少形成合力的基礎。當然,說管理者與一般員工的平等并非要求二者什么都一樣,重要的是要有平等意識,要尊重員工,將員工當回事。比方說,時下不少企業采取的“重管理干部,輕一般員工”的策略,就應把握好“度”。如果員工深感企業將他們不當回事,人心就渙散,組織就會解體。

有人指出,中國的企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在對待員工方面有兩點明顯不一樣:一是西方企業將員工視作企業不可或缺的內在要素,為了企業發展而想方設法攏絡人心。中國企業則總將員工看作是外在于企業的要素,認為企業是企業,員工是員工;二是在西方企業的決策者、管理者、執行者結構中,管理者與執行者是一體化的,也就是說,管理層員工與一般員工一樣得干具體活,都是決策所發指令的操作者。而中國企業的管理層員工則想方設法讓自己充當“次決策者”,不著力于貫徹指令,而是將指令放在手心翻來覆去“搓揉”,再交給基層員工,致使指令走樣變形。這兩種不同的傳統,反映出員工在企業中有著不同的地位。

對員工最好的獎賞莫過于重用員工。員工通常具備多種潛能,這些能量能否全部釋放出來,就看你給不給機會。獨具慧眼的領導往往不是等到員工具備各種能力時才去用他,而是只要他具備基本素質,就給他職位、責任、壓力,讓他在管理實踐中磨煉,在磨煉中展示各種潛能,提高管理技能。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事實:在人才們干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之前,他們多與常人相差無幾,但只要一有合適的機會,他們就會一鳴驚人。所以,領導如何發現人才、使用人才、不光影響到個人成長,更會關系到組織的發展。不能否認,錯用一個員工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在員工眼中,如果該用的沒用,不該用的用了,那就是用人的機制有問題,大家所懷疑的就不是所用的員工,而是所在的企業。對于企業,如果員工感受不到管理機制的規范性與合理性,看不到自己的發展前途,那這個企業也就毫無發展前景而言。這種企業如果不加以全面改造或徹底修整,就會陷入深重的危機而難以自拔。

退一萬步說,該用的人沒用,讓他跑到競爭對手那邊去了,甚至在那里成了一名骨干,豈不就等于多樹了一個“敵人”。比方說,如果當年小比爾·蓋茨第一次到IBM公司時,IBM不是只答應使用這位年輕人的知識產權,而是趁其羽翼未豐,及時收編到自己的旗下,那么,相信IBM的歷史與世界電腦市場的競爭將會是另外一種格局。如果那樣的話,IBM還會像今天這樣每況愈下嗎?還會有一個咄咄逼人的微軟公司攪得IBM寢室難安嗎?事實往往就是這樣無情:你放走了一個人才,你的歷史或許就會被這個人來改寫,至少可以說你就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不輕易放走員工不等于說強制性地將員工“釘”于自己旗下,連合理的流動都不允許。到了員工覺得企業對他來說已經缺少吸引力的時候,苦苦地挽留通常也無濟于事。開明的企業對員工的去留應當采取一種理性的態度:在時充分重視,決意要走時則網開一面。這可以說是視員工為上帝這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任舍其一都不完整。時下甚為流行的動機管理理論就認為,企業應當知道員工為何而來,奔何而去。如果你能幫他實現目標,就將他留下來,并一步一步助他圓夢;如果你不能幫他實現目標,就讓他去,讓他到其他地方去圓夢。

不可忽視的是,雖然員工多能默默奉獻,但企業卻不能只將員工當“奶牛”。只有企業視員工為上帝,員工才會視企業為家園。

二、現代企業管理的人性化走向

人性化管理在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企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成為在世界上有廣泛影響的管理文化理論。可以說,人性化管理的出現,代表著企業管理文化發展的新方面,它正在悄悄地揭開人類企業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的新紀元。

大體上說,人性化管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情感化管理。情感化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內心世界,根據情感的可塑性、傾向性和穩定性等特征去進行管理,其核心是激發職工的積極性,消除職工的消極情感。

這里不妨引用一個例子。瑪麗·凱·阿什是美國的一位富于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她的公司開辦時雇員僅9人,但經過20年的經營,該公司發展成為擁有5000多人,年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的大公司,有20多萬美容顧客使用該公司提供的產品而建立了獨自經營的銷售機構。她的情感管理的金科玉律就是:“你們愿意別人怎樣對待你們,你們也應該那樣去對待別人”。

瑪麗·凱痛述她過去所受的不公正對待,如移居另一個地方,就得不到原來長期苦心經營而建成的銷售單位的傭金;往返10天去公司總經理家做客,卻沒有機會同總經理見上一面;排隊等了3個小時去同部門經理見面,而部門經理握住她的手連瞧也不瞧她一眼。在她當上經理后,全部反其道而行之,力求公正、平等地待人,從下屬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她也要求成員從顧客的角度來考慮公司業務。她向公司成員說,在展銷公司化妝品時,不要想“我能夠向這些買主賣出多少化妝品?”而是要考慮“我怎樣才能使這些買主滿意而歸?我怎樣幫助她們把自己打扮得更好看一些?”在她看來,情感管理,就應該誠心誠意地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一個經理怎樣才能使人們感到自己重要?首先是要傾聽他的意見,讓他們知道你尊重他們的想法,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還有就是,既然要別人承擔責任,就要向他們授權,不授權會毀掉人的自尊心,應該用語言和行動明確告訴人們你贊賞他們。

所以,有管理文化研究的專家認為,在作情感管理時,要經常地鼓勵人們去取得成功。作為一個企業家,你應當意識到人人需要表揚,而且必須誠心誠意地去表揚人家。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這種機會。

第二,民主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就是讓員工參與決策。企業家在作出涉及部屬的決定時,如果不讓經理以外的其他人來參與,就會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引起他們的激烈反對,如果你能讓其他人參與決策,即聽取他們的意見,那你非但不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反而還會提高他們的士氣,被征求意見的人多一些,人們的士氣就會更高一些。如果員工感到自己對與已有關的事沒出一份力,就會覺得自己被別人瞧不起,由別人擺布。

民主化管理就是要求企業家集思廣益。辦企業必須集中多數人的智慧,全員經營,否則不會取得真正的成功。這是因為,不論多么優秀的人,只要他是人,就不能像神一樣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只憑個別人的智慧去工作,就會發生各種自己想不到的問題,甚至會出現看問題片面等現象,這些往往是企業失敗的內在誘因。

要真正做到管理的民主化,還需要建立一種企業與員工的關聯機制,如讓員工持有一定的股份便是較好的方法之一。

第三,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可以說是民主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其大意是職工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目標,自主制訂計劃、實施控制、實現目標,即“自己管理自己”。它可以把個人意志和企業的統一意志結合起來,從而使每個人心情舒暢地為企業作奉獻。

自我管理可以分為“信任型”管理和“彈性工作時間制”兩種方式。它是以廣大職工的良好素質為基礎的,企業主管不單憑職務權力和形式上的尊嚴去領導下級,而且還讓職工自己制訂實施與上級目標緊密聯系的個人目標、計劃。

自我管理的根本點在于對人要有正確的看法。因為經營是靠人來進行的,身負重任的經營者是人,職工也是人,顧客以及各個方面的關系戶也都是人。企業家要信任人,不要隨意解雇人,而要實踐“新的人道”,即要在承認人的自主性的基礎上,看清萬物的天賦使命和本質,按照自然規律進行恰當的處理和對待,充分發揮每個員工的積極性,這就是人性化管理的本義

自我管理的人性化管理理論告訴我們,企業管理不能見物不見人。以泰勒為代表的西方科學管理,見物不見人,繼以梅奧為代表的“人際關系”階段之后,企業管理并沒有進入所謂以決策理論、系統科學和定量分析為中心的現代階段,而是更重視人的因素,強調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企業的主體是人,只有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開發他們的智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因為只有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才具有能動的創造性。一切物質因素都是死的因素,只有通過人的能動性,才能加以開發利用,才能轉化為商品。企業或唯一的真正的資源是人。“企業即人”。人是企業的主體、根本,人是企業管理的核心。

美國湯姆·彼得斯和南希·奧斯汀在所著的《贏得優勢——領導藝術的較量》中認為:管理問題從根本上講是人的問題,只有尊重每一個員工,尊重每一個員工的價值和貢獻,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企業要為職工提供從事創造性勞動、發展和提高自己的機會和條件。企業對職工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僅僅在于發給工資以維持其生存,還應該實施訓練以提高其技能。總之,他們的結論是:尊重職工,相信職工,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第四,能人管理。所謂能人管理,就是要發現大批有能力的人才,并且要讓能人管理好自己。企業的競爭利刃是人才——受過教育又有技能,渴望發揮自己的潛能,促進公司成長的人才。企業家應當懂得,人的創造性是可以通過學習造就的。多數企業家認為創造性領域與他們無關,但是,在信息豐富、分權制以及全球性的新社會中,創造性人才在工商界的重要性將日益顯著。企業主管要激勵和保護創造性人才和人的創造性精神。企業家在使用人才的過程中,應當建立人才信息管理系統,使人才的培養、使用、貯存、流動等工作科學化,真正實現人事工作科學化、合理化,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

權變理論認為,企業管理行為、管理方法是和其所處環境的特點密切相關的,在企業管理中根據企業所處的內外條件隨機應變,不存在什么一成不變的管理模式,不存在普遍適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論和方法。能人管理正是為了適應當今企業所處的環境而發展起來的。以人為核心,是因為在企業各項資源中,人力資源是最寶貴的,而且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人的重要性更為突出,企業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競爭。為了增強企業的適應能力,所以出現了組織機構、戰略決策、市場營銷、生產指揮等等柔性化的趨勢。權變思想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就是要重視人的因素,將職工培養成能耐人。人性化管理正是以人為核心的管理,它吸取了行為科學理論的精華,以此增強管理的柔性因素,注意做好有關人的各項工作,注意感情投資,重視倡導企業精神,重視民主管理,使企業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五,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層次,它通過企業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進,使員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行為規范。這一人性化管理形式,是行為科學的發展和繼續,但決不是行為科學的簡單重復。文化管理充分發揮文化覆蓋人的心理、生理、人的現狀與歷史,把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地顯示出來。文化是一整套由一定的集體共享的理想、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形成的,使個人行為能為集體所接受的共同標準、規范、模式的整合。用美國文化學者露絲·本尼迪克特的話來說,文化會形成一種并不必然是其他社會形態都有的獨特意圖。在順從這些意圖時,由于被整合得很好的文化接受了那些最不協調的行為,將這些行為融入、整合、遵從一定的價值觀和標準,這個價值觀和標準是在發展中逐漸顯露和確定的,它的顯露和確定是自然的和無意識的,但一旦形成,對于人的行為起著永久性的、巨大的影響作用。

現代企業的人性化管理甚至已經化為一種柔性管理,愈來愈引起企業管理文化專家的重視。企業柔性管理,強調感情投資、塑造企業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視人才培訓、人力資源開發;它強調組織的柔性化,如由集權向分權過渡,金字塔型向大森林組織過渡,組織機構的彈性權變設置等;強調戰略決策的柔性化,如增強戰略的靈活性、實行彈性預算、推行滾動計劃法等;強調營銷的柔性化,如用各種靈活多變的營銷方式,采取多種有效的營銷組合來吸引消費者,刺激購買,實現銷售;強調生產的柔性化,如制造業采用柔性生產線來組織靈活生產,突出多品種、小批量、適應市場變化的產品;強調利用高新技術進行管理,如信息技術帶來的管理信息系統、辦公室自動化等使用權管理具有更靈敏、快速的特點;強調視覺標識管理,如運用心理學原理,采用企業標識設計、顏色的情感效果、重視管理心理學的應用。

柔性管理要求企業能快速地、而且無附加費用地適應形勢變化,有強有力的應變能力。為了實現這種能力,企業需要有全面的生產柔性,它包括生產過程柔性、產品柔性和基礎結構柔性。生產過程柔性和產品柔性需要靠新的技術基礎來實現;基礎結構的柔性需要通過先進的管理理想和手段建立起適應新的技術基礎需要的支撐網絡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