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經濟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06:54: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行為經濟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研究對象。
選取200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眩暈門診就診的BPPV患者30例及2015年1月就診的BPPV患者30例,分別納入2009年患者組及2015年患者組。納入本研究的標準:①短暫的眩暈病史;②Dix-Hallpike試驗及滾轉試驗可以觀察到典型的位置性眼震。③排除其他原因繼發的BPPV。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前庭疾病如梅尼埃病、突發性聾、前庭神經炎;②理解能力欠佳或不能配合者;③有嚴重頸椎病、心功能不全和運動障礙者。
1.2治療方法。
診斷明確的患者初次就診時給予手法 復位或復位椅復位。連續復位3次,具體方法參見2006年貴陽會議提出的BPPV診治指南。
1.3療效評價及隨訪。
患者初診時記錄其基本信息,初診時填寫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側別、發病誘因、病程、首次治療后好轉時間、殘留癥狀、復位次數、有無復發、眩暈持續時間、伴隨癥狀、有無基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首次就診的醫院、首次就診的科室、所做檢查、就診次數、治療方法(口服藥物、靜脈輸液、手法復位、物理治療)、既往治療費用等。復診前2天電話隨訪患者眩暈變化情況,并囑咐按時復診,復診行位置試驗檢查有無眼球震顫,第1次復診痊愈者則結束治療,第1次復診未痊愈者則預約1周后復診,直至痊愈。療效評價:①眩暈和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為痊愈;②有效:眩暈和(或)位置性眼震減輕,但未消失;③無效:眩暈和位置性眼震無變化,加劇或轉為其他類型的BPPV。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行列表資料χ2檢驗;療效評價為等級資料,采用列表資料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評估。
2009年患者組手法復位后首次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3.3%,2015年患者組手法復位后首次治療的有效率為90.0%。2009年患者組BPPV確診的平均就診次數為(7.8±2.5)次,平均治療花費5041.8元;2015年患者組BPPV確診的平均就診次數為(2.2±1.1)次,平均治療花費419.5元;患者就診科室為骨科、神經內科、急診科、中醫科、耳鼻咽喉科;所做檢查多為頭顱CT、頭部MRI、頸椎CT、頸椎MRI和頸部血管超聲等。
2.2治療相關費用。
復位費用2009年患者組平均為(220.5±27.2)元,2015年患者組平均(180.4±17.1)元;藥品費用2009年患者組(1380.5±48.3)元,明顯高于2015年患者組(43.2±3.3)元,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677,P<0.05);檢查費用2009年患者組(3162.3±489.6)元,明顯高于2015年患者組(162.4±22.5)元,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987,P<0.05);檢驗費用2009年患者組為(278.5±77.9)元,高于2015年患者組(33.5±9.4)元,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342,P<0.05)。就診次數2009年患者組為(7.8±2.5)次,明顯高于2015年患者組(2.2±1.1)次,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371,P<0.05)。
3討論
篇2
關鍵詞:自然壟斷需求價格彈性效率特許經營投標制
一、引言
2001年1月4日,鐵道部作為一個行業的管理者公布2001年春運火車票票價上浮方案:節前,廣州、上海、北京站始發的部分列車,節后上海、鄭州、成都、南昌站始發的部分列車,以及其他地區的少量運力緊張的列車、新型空調車票價上浮20%,其他列車上浮30%,兒童、學生、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票價不上浮。[1]
在經濟領域日漸開放的背景下,眼下還在實行資源和價格壟斷的行業已經是屈指可數了。但就是這么幾個屈指可數的行業,每次政策調整,都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龍年末的機票飆升議論聲剛過,春運期間火車票漲價一事又是引來眾人評說。現在,讓我們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一下“鐵老大”的漲價行為。
二、“鐵老大”自然壟斷及經營缺陷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哈爾·瓦里安的定義,“壟斷”一詞的原意是“排他性銷售的權利”[2]。現在它已被用來描述一個廠商或幾個廠商在一給定市場上對某一產品具有排他性的控制。這里,采用鮑莫爾的成本次加性(Subadditivity)定義“自然壟斷”(Baumol,Panzar,andWillig,1982)。“成本次加性”是指這樣一種情況:對某個既定產量,由一家企業進行生產的成本要小于由兩家或兩家以上的企業進行生產的成本。如果成本次加性成立,則該產業是一個自然壟斷產業。這時,一家企業的生產可能處于規模經濟階段,也可能處于規模不經濟階段。
“鐵老大”就是個典型的自然壟斷企業。它的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長,且很難轉用于其他用途,具有很大的沉淀性。這種經濟特征使得在同一地區重復設置鐵軌展開競爭的做法非常不經濟。因此,鐵路行業的基本特征是區域型自然壟斷。更確切的講,它屬于那種有進入障礙的自然壟斷,因為大量沉淀的固定成本已構成了很高的進入壁壘。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際上講,中國的“鐵老大”作為一個自然壟斷部門,都有以下幾點缺陷。[3]
1、管理松懈
每一個廠商都想使其成本最小,而且任何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廠商(不論是競爭行業或是壟斷行業),都會在其成本盡可能低的情況下,獲取盡可能高的利潤。然而,現實中,中國的“鐵老大”不必經過激烈競爭就能賺很多錢,它缺乏盡可能降低成本的動力,進而表現為低效率,這被稱為管理松懈。
根據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日前[4]在北京、武漢,西安三城市900位常駐居民進行的問卷抽樣調查來看,群眾普遍表示:盡管近年來鐵路部門服務質量有了明顯提高,但鐵路部門管理松懈問題依然很嚴重——29.3%的人認為購票難,36.3%的人認為鐵路設施落后,服務不盡如人意,27.3%的人認為某些路線乘車環境差強人意……
自古以來,“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是政府部門的一大特征,“鐵老大”也沒能避免,面對即將入世的形勢,可以預計管理松懈這一“硬傷”,可能將會是“鐵老大”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
2、不大關心研究與開發
“鐵老大”是一個國有企業,享有政府的補貼。就算其不進行體制改革、降低成本的努力,也不會有明顯的損失。換言之,它常常缺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動力和壓力。除非出現以下二種情況之一:一是公路,航空等的競爭迫使火車行業做出反應;二是“鐵老大”的行為極大的損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使整體福利這塊蛋糕變小,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周圍壓力使其改革創新成為必然。在中國,人口眾多是一大特征,而且目前的公路、航空網還遠沒有鐵路網那樣發達,所以情況一在短期內難以達到。
3、人為夸大價格,提供的服務量受限制。
在自然壟斷的情況下,成本遞減的技術特點排除了完全競爭。對“鐵老大”來說,平均成本是遞減的,而邊際成本又低于平均成本。于是,當價格等于邊際成本時,價格就會低于平均成本,而這樣“鐵老大”就會蒙受虧損,利潤成為負數。如圖1所示:
圖中陰影即為損失。所以“鐵老大”不會在價格等于邊際成本的那一點上生產,而是會按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的原則,在Pm價格下提供Qm量的服務。這已然造成了全民福利的損失。因為QC才是社會有效率的產量,Qm<QC,在Qm的產量上,對消費者的價值大于鐵路部門提供服務的邊際成本,增加服務量將增加總剩余。
從理論上講,對于這樣的自然壟斷,政府應按邊際成本定價原則(marginalcostpricing)或平均成本定價原則(averagecostpricing)實施價格管制,并適當的給予其補貼,以減少自然壟斷造成的全民福利損失。然而就價格管制而言,在未漲價前,火車票價格基本上是未加修訂的根據我國鐵道部部門提供的成本數據確定的。顯然,這種價格制定方式使得不存在競爭壓力的鐵路部門,很容易將自身低效率經營的高額成本或為獲取壟斷租金(Monopolyrent)人為夸大的那部分成本計入車票價格,從而導致車票價格以較大的幅度超過了正常的成本。正如《經濟學的世界》一書中描述的,這造成了生產無效率(productioninefficiency)和資源的錯誤配置(resourcemisallocation)。另一方面,如果政府想通過補貼來降低價格,使得社會穩定(實際上也一直如此),那么主要途徑只有稅收。而稅負的增加又明顯地會導致其他經濟成本,使得社會福利減少。
綜合起來,在“春運”漲價之前,“鐵老大”的壟斷地位和缺乏競爭的狀況,已經使消費者處于一種不利的境地,同時也造成了一部分的無謂損失。
三、“鐵老大”漲價行為分析
鐵道部作為一個行業的管理者利用自身行業壟斷的優勢提升車票價格的行為,不是按照市場規律來操作的,不屬于市場行為。本來在運力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鐵路車票漲價本無可厚非,但票價只漲不跌自然不合理。另外,春運漲價本身就不合法,因為屬于公共服務的鐵路調價,應按《價格法》舉行聽證會,征求消費者、經營者和有關方面的意見,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果漲價是按市場規律操作,那么面對正月初一、初二的一些空蕩蕩的列車,“鐵老大”沒理由不降價。
根據壟斷的邊際收益與價格之間的關系來分析(孫亞峰,1998),有圖2
其中,假設需求曲線AB為線性,AC為邊際收益曲線。AC在AB之下,所以圖2反映的是一個壟斷行業,也就是上文分析的鐵路行業。設價格為P時,需求價格彈性為Ed:
根據各線段所代表的經濟含義,OP=P,FQ=MR:
換言之,當彈性有區別時,“鐵老大”可以在絲毫不作任何改進的情況下,在需求彈性比較小的市場(A)索要比較高的價格,以增加其壟斷利潤(此時的價格稱為“差別價格”)。
在春節這一特定期間,會有大量流動人口涌向各類運輸中心。此時,回家感受親情的收益會非常大。一般來說,安全,迅速而又較便宜的仍屬火車。所以,春節時期,中國大量流動人口乘坐火車的需求彈性很小,可以說具有剛性,且需求量非常大,符合A市場特征。
在未調價前,鐵道部這一國有企業作為壟斷部門,通過壟斷價格已經增加了它的生產者剩余,且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無謂損失。為了簡化分析,假設MC為一常數,如圖(3)SNBCM為損失的消費者剩余,SMAN為無謂損失,壟斷部門利潤增加。
圖3壟斷的無效率
在中國,春節期間,學生客流、民工客流、職工探親等幾股客流完全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持續不斷的客流高峰,且它的需求彈性很小。“鐵老大”應用“差別價格”將因其自身低效率經營的高額成本得來的原票價再次上漲,使廣大旅客的境況更為不利——
上圖(3)因此發生變化。需求曲線DD向右上方移動且變陡峭。此處,以J點為軸,向右上方移動需求曲線。設它與價格軸相交于E點。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最基本的模型。又因為:壟斷行業在需求曲線是直線的情況下,MR曲線的斜率總是需求曲線的斜率的2倍。所以,可畫出漲價后的邊際收益曲線MR2。邊際成本曲線MC相對于需求曲線DD變化不明顯,此處令其不變。面對類似A市場的現狀,“鐵老大”將原本就不合理的票價上調:價格由P1漲到P2,需求曲線由D1變為D2。為簡化分析令供應量Q不變,則變化如下圖4所示:
由于彈性很小,火車票漲價,并不能有效的達到預期的“削峰平谷”的效果,但卻實在能使“鐵老大”再狠賺一筆。消費者剩余的損失量又在原來的損失上增加了SABCD+SBCJ,無謂損失又增加了SBCJ。其中,面積為FGCD的消費者損失,并不構成整個社會的損失,它只不過是種收入轉移。但是它助長了鐵路行業維持低效率經營現狀并獲取超額利潤的欲望,不利于中國的經濟發展。而增加的BCJ部分的無謂損失,卻實在是整個社會的福利損失。另外,壟斷造成所得配置不均及資源運用低效率(x-inefficiency)。也就是說,“鐵老大”通過“春運”漲價多獲得的那部分收入,很大程度上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從旅客們的角度講,他們接受高價票的選擇是無奈的。從社會角度看,“鐵老大”的這種不合法,貌似符合市場機制的行為,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鐵老大”的自身問題,而且給整個社會的福利造成損失,影響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在車票上漲的同時,服務和管理并沒有明顯改善,其原因仍是缺乏壓力與動力:“鐵老大”本來就已將其自身低效率經營的高額成本或為獲取壟斷租金人為夸大的那部分成本計入車票價格,現在又漲價,使其轉嫁了成本,獲得了更高的壟斷利潤,更沒有提高效率的動力了。
總之,春運漲價的行為:(1)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調整春運中客流,但不能有效的削峰平谷”;(2)使“鐵老大”短期內又獲得更多超額利潤,卻損害了大多數旅客的利益,使全民福利降低;(3)“漲價”無法促使“鐵老大”擺脫其三個缺陷,且使其更滿足于目前低效率的狀況,減弱了改革創新的動力,使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受到阻礙。
四、政策建議
對于公益性、自然壟斷性的國有企業,如鐵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必須兼顧其社會目標,而非單純盈利目標。“漲價”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且有可能加重社會不穩定因素。
在這方面,香港對公用事業的管理可資借鑒。香港公用事業的體制有三種基本形式:1)政府直接控制和經營的公用事業。2)政府管制下的私人特許經營公司,它需要經過投標才能獲得政府的特許經營。政府對特許公用事業的管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規定企業必須達到的服務標準;二是管理批準企業服務價格。3)不受政府管制,由私商經營的公用事業,主要是燃氣供應與集裝箱碼頭。在香港公用事業的三種體制中,占主體的體制是政府管制下的私人特許經營。
綜合前文分析和我國的經濟現狀,在此提出以下建議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1)實行特許經營投標制,建立內部競爭性機制。
從邏輯上講,對壟斷行業實行價格管制、補貼等手段,使其得以按邊際成本定價(marginalcostpricing),可以提高各項資源的配置效率。然而在我國,由于信息不對稱廣泛存在,而且鐵路部門又嚴重缺乏提高效率的激勵機制,所以此種方法不一定總能達到帕累托改進的目的。
實行特許經營投標制(Franchisebidding)(Demsetz,1968),由政府通過拍賣的形式,讓多家企業競爭一個或數個地區某一時期(幾年)的經營權,由提供最低報價的那家企業取得經營特許權。顯然,這種方法既可以避免由價格管制引出的諸多弊端,又可以以此建立激勵機制,有效而經濟的約束鐵路壟斷行為,從而,車票價格也可以降至有效率的平均成本水平,最終實現帕累托改進。
這一建議有其可行性。第一,投標的企業僅有經營權,不存在資產轉讓問題。第二,特許合同的款項較簡單,包括1、鐵路設備的維護,2、企業服務價格,3、企業必須達到的服務標準。這樣,政府監督、管理較為方便,且可以保證固定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2)發展公路,航空運輸系統,引入外部競爭機制。
大力發展公路、航空系統,使之降低成本,分流旅客。既可緩解各站點的旅客流量,又可以給整個鐵路行業以壓力,提高整體效率。
結束語:春運漲價,沒能使“鐵老大”的旅客分流多少,卻使其在未改變自身低效率經營的高額成本下又獲得更高的超額利潤,客觀上再一次降低了其改革創新的動力,降低了全民福利,阻礙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以上分析是立足于中國,對擁有自然壟斷的地位的“鐵老大”春運漲價行為的分析。僅分析了短期的情況,對長期沒有涉及。本文否定現有的漲價行為,提出新的解決方法,亦旨在引起更多人的思索與探求。
參考資料:
哈爾·瓦里安(美),1997,《微觀經濟學》(高級教程),經濟科學出版社。
斯蒂格勒茨(美),1997,《經濟學》,中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姜廣東,孫亞峰主編,1998,《現代西方經濟學原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張帆,1993,《對自然壟斷的管制》,商務印書館。
李夢梅等,2000,《區域經濟前沿》,經濟管理出版社。
羅杰·弗朗茨(美),1993,《X效率:理論、論據和應用》,上海譯文出版社。
周弘,1998,《福利的解析—來自歐美的啟示》,上海遠東出版社。
Baumol,W.j.,Panzar,J.C.,andWillig,R.D.,1982:ContestableMarketsandTheoryofIndustrialStructure,NewYork:HarcoutBraceJovanovich,Ltd.
Demsetz,H.,1968,“WhyRegulateUtilities?”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1:55-65
[1]以上數據參見南方網(2001年3月13日)。
[2]哈爾·瓦里安(美),1997,《微觀經濟學》(高級教程),經濟科學出版社,第248頁。
篇3
摘要: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實證化和專門化、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證偽主義的普遍化、案例使用的經典化、學科發展的邊緣化、古典的均衡分析和現實的非均衡分析相互補充、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問題等趨勢強化,博弈論的應用范圍擴大,以及政府作為經濟學研究對象和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聯系得到共同重視。
20世紀經濟學之所以產生諸多“革命”和理論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講,研究方法的演變體現經濟學的發展脈絡。舉其要者,研究方法的變化可歸納為以下十大趨勢。
一、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
經濟學應用數學研究的專門化、技術化、職業化甚至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使經濟學更嚴密,表達更準確,思維更成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宏觀計量分析法是最大貢獻之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克萊因從上世紀50年代最早提出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為宏觀經濟研究開辟新的視野。此后,隨著大型計算機的誕生和使用,經濟結構的各種參數得以推算出來,為制定政策提供依據。第一代計量經濟學家的數理貢獻在經濟學方法論體系的整體性、嚴密性和形式化等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主要體現在宏觀經濟研究方面。中國經濟學深受其影響。經濟學理論與計量方法、計量模型,以及國民收入的核算體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宏觀經濟理論從未像現在這樣更貼近現實、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對比中國《經濟研究》和《美國經濟評論》,可以看到,自2002年開始,《美國經濟評論》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論文3比重下降,而自2003年開始,《經濟研究》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的論文3比重上升,開始超過《美國經濟評論》。①
第二,計量經濟學長足發展并成為經濟學中一個極富魅力的分支,首先得益于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廣泛使用,并最終成為構建計量經濟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基礎。《1867-1960年美國貨幣史》是弗里德曼成功運用統計分析的一部經典性著作②,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統計分析,得出貨幣數量的長期變化和實際收入的長期變化之間具有一種密切的相關性的結論,從而構建弗氏貨幣數量說。統計分析的運用不但支持計量經濟學的發展,還大大推動諸如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等新的理論分野和發展。
但是,許多經濟學家都激烈抨擊濫用數學的現象。里昂惕夫在分析1972-1981年間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上各種文章的類型之后,指出“專業經濟學雜志中數學公式連篇累牘,引導讀者從一系列多少有點道理但卻完全武斷的假設走向陳述精確而卻又不切實際的結論”。
二、越來越呈現出實證化和專門化趨勢
實證化,是經濟學研究和表述中,越來越注重對經濟現象的因果聯系進行客觀的、不帶有主觀選擇意味的研究。這是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迫切要求。這種趨勢注重具體經濟而非一般性經濟問題的研究,注重經濟政策而非經濟理論研究。表現為經濟學研究目的的實用性,也表現為現實經濟問題對經濟理論研究的實證要求。與這種趨勢相關,整個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也發生兩次轉換,即先是由重視對經濟波動、就業和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轉換到重視對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匯率變動和國際收支逆差問題的研究之后,又轉換到重視對經濟周期、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
專門化傾向,是實證化研究深入發展的結果,也是借助日益豐富的分析工具而產生的結果。專門化傾向,是指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和表述方法方面,越來越多地使用一些特有的、非經濟學家一般不使用的方法、分析工具和專業術語,以至于出現只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能進行經濟學研究和分析、才能夠看懂經濟學論文3。于是,由實證化傾向而來的專門化傾向,通過分析手段的發展和豐富,在加強實證研究技術化傾向的同時,又逐漸脫離實證化。這一特征從凱恩斯主義宏觀計量模型到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的動態模型,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從長期來看,實證化和專門化的傾向仍然在加強,但二者之間的距離卻有加大的跡象。如非線性分析這類跨學科分析方法的引進,也許會引起經濟學的較大變化。
三、均衡分析方法與非均衡分析方法并存的趨勢
“新古典綜合派”在召回凱恩斯以前傳統的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同時,也在宏觀分析方面大膽地恢復均衡分析方法。因為“凱恩斯革命”打破的主要是自由放任經濟政策下市場自動均衡的實現和保持機制,而不是均衡分析方法本身。因此,新自由主義各派的經濟理論,始終堅持均衡分析的方法。在宏觀非均衡分析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法國經濟學家讓-帕斯卡爾貝納西、馬林沃德,美國的霍瓦德和英國的波茨、溫特等人,他們不僅提出一套和凱恩斯理論體系完全相容的宏觀非均衡學說,而且運用這套理論對中央集權決策經濟的非均衡問題進行分析。正是這些人的努力,使得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盡管宏觀非均衡分析方法不如均衡分析方法的影響普遍,但它無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影響也在逐步擴大。
從廣義上看,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其不同點僅在于各自所涉及的均衡條件和水平的差異。值得注意的是,非均衡分析的研究對象更為現實一些,也更強調動態性。客觀上,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都是對經濟現象某些方面的適當反映,二者雖有差別,但不是根本性的相互排斥,而是相互統一、相互補充的關系。
篇4
關于房地產經濟學論文范文一:房地產經濟與建筑經濟問題探析
一、建筑經濟
建筑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包括:建筑經濟學的性質、理論、方法,建筑業的宏觀經濟問題,建筑企業的經濟問題,建筑市場的建立與發展問題等。中國的建筑經濟學已初步建立起學科基礎,取得了一批比較好的研究成果,但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研究方法上,都需要進一步發展提高。研究建筑經濟的目的在于探索建筑行業發展規律,在此基礎上改善生產關系,最終為促進建筑生產技術的發展,更好地提升建筑行業活動的經濟效果。
二、提出房地產經濟和建筑經濟的鏡像關系
廣義的房地產經濟是指房地產相關經濟范疇,其可以是獨立的經濟體,也可以與其他任何產業相互交叉和關聯。建筑經濟則是指在建筑領域,對建設項目經濟方面做出的預測、分析、實施、決策、評估等各項活動。對房地產經濟進行評價時,多從可建設用地面積、規劃用地面積、地上或地下建筑面積、建筑密度、建筑層數、建筑高度、容積率、綠化率、停車位等主要建筑技術經濟指標入手。為了方便講房地產經濟和建筑經濟對比論述,把它們分別看做相對獨立的整體。房地產經濟與建筑經濟之間的關系可以用鏡像關系來形容。通俗一點講,照鏡子時,鏡子內外的像很相似,但實際上,二者卻截然不同,鏡子外面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實物,鏡子里面是通過照鏡子產生的影像。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建筑經濟是實在的、活動的人和物,而房地產經濟則是產生的影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具體論述二者之間的鏡像關系。
(一)房地產企業和建筑企業的關系
建筑企業是建筑產品生產環節的主體,而產品流通環節的主體則是房地產企業。一個完整的過程應該是,首先,房地產企業項目立項、批準,之后,建筑企業進行生產,接下來,轉化為建筑產品乃至房地產產品,最終,房地產企業對建筑產品進行銷售活動。
(二)房地產經營活動和建筑生產活動的特點
房地產企業的角色比較復雜,更像是一個整合商,將各種資源或者與資源相關的經濟活動進行整合,房地產企業更多地是從事高端經營管理,通過前期業務人員、工程現場管理人員、銷售人員以及會計人員共同完成房地產的開發經營活動。建筑企業卻與之不同,建筑企業提供建筑生產活動,包括實實在在的勞動、架子工、瓦工以及木工等,最終將物資轉化成建筑產品,成型的建筑產品再配上建筑企業的組織經營管理,最終構成建筑企業的日常生產活動。
(三)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緊密聯系,息息相關
房地產業和建筑業二者既有獨立生產活動部分,又有穿插交叉環節,其中,建筑業施工與房地產業開發是兩大產業的交叉點。可以這樣說,沒有建筑業的生產活動就沒有房地產業的經營活動,同時,沒有房地產業立項,也就沒有建筑業的生產,兩者關系密切,共同承擔起了國民經濟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房地產經濟和建筑經濟汲水理論分析
房地產經濟與建筑經濟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鏡像關系,還可以用汲水理論引出二者的關系。經濟學中有個名詞叫做汲水政策,是指經濟蕭條時,通過拿出一定的公共投資促使經濟回復正常的一種活動政策,其是應對經濟波動的一種財政政策。這里則引用汲水理論類比房地產經濟和建筑經濟。建筑經濟好像是打井,而房地產經濟及其產品好像是井中的水。下面可以運用汲水理論闡述一下二者之間的關系。
(一)優質資源有限,循環資源無限
一般情況下,不同城市的水,品質不同。同樣的,不同城市房地產資源,表現價值不同。地段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房價,同樣一套房子放在黃金地段可能3萬,而放在郊區只值3千;水資源是循環的,雖然不停地汲取水資源可能會造成井中的地下水暫時性地枯竭,但通過人工回灌或者雨水滲透,同樣是可以實現循環。與水資源類似,房地產產品類同。大規模開發銷售可能會導致某個區域階段性的飽和,但通過舊城拆遷改造、產品壽命到期再生產,同樣可以達到循環;水被使用的時候才具有使用價值,而水的價值則是通過市場最終確定的,資本論中,價值規律指出,使用價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在相對時間單位內表現平穩。這個經濟規律放在房地產方面來說,這個相對時間可能會比較長,而這個時間段內則表現出單邊平穩上升,上漲。
(二)打井活動是實實在在的生產活動必然具有實實在在的內在價值
打井是人體力付出,是一種是實實在在的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同樣的,建筑企業生產活動也具有同樣的性質,建筑企業通過勞動創造了建筑產品,創造了價值,同時這種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在后期的房地產銷售中,建筑企業生產產品的價值就附加在房地產經濟之中,通過銷售得以實現;通貨膨脹年復一年的積累也同樣將累計價值附加到了房地產產品之中,表象為房地產價值在逐年升高。房地產經濟和建筑經濟存在的汲水理論具有其實際的應用意義。這個看似簡單的打井取水的理論,來描繪相對復雜的房地產經濟和建筑經濟,會把繁瑣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如果有人提出疑問:房價會不會出現暴跌現象呢?可以這樣說,雖然優質水資源稀缺,但即使發洪水,帶來的也只是短暫的波動,波動之后,還是會遵循物質守恒理論。水自身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而打井這一活動又具有勞動的價值,那么,這一現象就必定會遵循價值規律。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房地產經濟和建筑經濟一定遵循市場規律,并受到價值規律的支配和調節。中國是一個很大的房地產市場,在市場經濟和農村人口城市化的背景下,取二十年不算太長也不算太短的相對周期,中國房地產市場表現為穩中有升,而投機者等待的逆轉大調不會出現。盡管有時在人為的調控下會表現出一些假象,但真正尊重的還應是市場和價值規律這兩只無形的手。
關于房地產經濟學論文范文二:小議房地產經濟與國民經濟的作用因素
在經濟運行的過程中,由于市場消費的需求而需要生產出大量的產品,那么生產量的提高就需要資金的投入,擴展到了投資的擴張,那么產品增加了,市場的銷路好了產品所產生的效益就高了,這就擴張到了收入環節,收入的增加必將導致支出的增加,有擴張到了支出環節,這期間可能又會擴展到擴大再生產的環節,購進新的設備擴展生產規模等。所以說在整個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各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每一個環節的發展變動都會引起其他環節的變動,通過因果鏈的運行不斷的累積,是對自身的擴張。
當因果鏈在運行中,通過不斷的自我累積而形成的一系列的擴張行為的過程中,會受到一定因素的阻礙。因為當這些因素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展到一個瓶頸期,最終阻礙到這種擴張行為的繼續。其中阻礙擴張發展的因素有來自外界的也有來自擴張行為本身的,當運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自然的產生一種阻力,使得這種擴張不得不停止而發生了轉折。那么對擴張行為產生阻礙的因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核心因果鏈自身結構的變化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發展擴張共同組成了因果鏈,各個環節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每個環節的發展都會其他環節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這是一個有序的合理的連接過程。在因果鏈發展的過程中,發生在各個環節上的作用力應該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均勻分配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其自身的承受能力,當這種承受力超出了自身的承載范圍的時候,就會發生逆反現象。所以說在因果鏈發展的過程中,如果作用在一個環節上的比例超出范圍的時候,就會使這種比例嚴重失調,打破了因果鏈中的平衡協調的關系,從而使整個的因果鏈也就無從繼續發展擴張,這就是來自因果鏈自身結構的阻礙因素。
2因果鏈的擴張運行中.會產生惡性循環
在國民經濟周期波動的初期和中期,資源供給狀況以及生產結構各狀況都有序地發展,然而在波動的后期,隨著資源供給的持續惡化,生產結構也逐步失調,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各部門對資源的競爭,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資源供給的惡化程度,各個環節在波動后期惡性競爭現象出現。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因果鏈的運行可以形成經濟周期內在和基本的核心波動,最終導致擴張和收縮的重復交替進行。每一次經濟周期波動又有其各自的特點,通過需求、生產、投入以及支出這叫個環節影響因果鏈的基本波動。
在總結房地產經濟與國民經濟波動時,可以看出政策的傾向對經濟波動的重大影響。政府的各項政策對房地產經濟增長和波動都產生著加強、阻礙的作用。因此,政府的各項政策都帶有抑制波動和加強波動兩個方面的作用。下面是本人總結的政策影響以及具體實施:
1政策波動的影響
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國家政策會做出相應的調整,那么在政策調整的過程中,具有不規則調整的特性,而經濟發展是具有一定的規則性的,所以國民經濟和房地產經濟的波動容易受到政策變化的影響。
篇5
有關發展經濟學論文范文一:城鄉統籌發展經濟學理念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化解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就是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抓手,務必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繼續加大推進力度,力求收到實際效果。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劉易斯認為,在發展中國家存在著突出的二元經濟結構問題,即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如果城鄉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并帶來諸多方面的矛盾和問題。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城鄉差別突出。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不平衡規律的作用還可能更加凸現。逐步消除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對于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顯得尤為重要而緊迫。當前,全國上下正在積極進行體制機制的探索、創新,特別是我們重慶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應該大膽探索、大膽創新,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為全國統籌城鄉發展闖出一條新路子。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統籌城鄉發展,理論的創新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只有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分析研究實踐中的矛盾和問題,才有可能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城鄉統籌才有可能按照正確的軌道前進,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在一些地方還存在著只注重分析研究城鄉二元結構的表象,操作上也習慣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工作措施和思路不得要領的現象,其結果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切實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就需要加強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并切實運用理性思維解決城鄉二元結構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發展經濟學作為二戰后新興的一門綜合性、應用性經濟學科,具體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如何從不發達狀態演進到發達狀態。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實際上是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是工業化、城市化與三農的矛盾,是發展中的矛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正確認識和運用發展經濟學理論,對于結合國情、市情及縣情、鄉情,制定城鄉統籌發展的政策措施,理清發展思路,明確工作目標,突出工作重點,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從發展經濟學來看,改變或者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公平與效率的兼顧,國際上主要有兩種理論可資借鑒和研究。
一種是通過勞動力流動,以城市發展帶動鄉村發展。這種理論認為,起初,在鄉村傳統農業部門中存在大量過剩勞動力,其邊際生產力趨近于零。只要農業部門與工業部門的勞動收益存在差距,鄉村農業部門的過剩勞動力自然會流向城市工業部門,形成勞動力的無限供給。雇用鄉村農業部門過剩勞動力所形成的積累不斷轉為投資,生產日益擴大,從而吸引更多的農業過剩勞動力。隨著農業部門的生產率逐步提高,收入不斷增加,鄉村過剩勞動力的逐步減少乃至消失,城鄉二元結構才會轉為現代化的一元經濟結構。另一種是通過增加農業投入,確保城鄉平衡發展。這種理論認為,鄉村過剩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并不會自然而然地實現農業部門與工業部門收入相等,二元結構也不會自然消失,相反,隨著城市人口不斷膨脹,城市失業日益嚴重,并出現眾多城市病。這種理論假設:城鄉之間勞動力的轉移是由城鄉之間預期收入的差異引起的,只要城市的就業機會和預期收入大于留在鄉村的預期收入,即使城市存在大量失業,鄉村勞動力還是會源源不斷地向城市轉移。如果城市就業機會的增長速度趕不上鄉村勞動力的轉移速度,不僅使城市發展產生嚴重經濟社會問題,也會使農業生產萎縮,糧食等農產品供應缺乏,最終影響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為此,這種理論提出,政府要縮小城鄉之間就業和收入差距,關鍵是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改善鄉村公共設施和醫療衛生、社會福利事業,就地就近解決農村過剩勞動力的轉移就業等問題。以上兩種理論,在我們現實工作中都有所體現和反映,并經實踐放大,顯示出各有其利弊。前一種理論在部分黨政領導層面有較大市場,并付諸實踐的比較多,因為發展城市經濟見效快,在領導頻繁調整的情況下,容易在短期內出政績,其弊端在于不能從根本上建立解決三農問題、化解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的長效機制。后一種理論在理論界和黨政領導的施政報告中有較多的體現,由于其投入大、工作周期長等現實問題,理論往往落后于實踐,說的多落實的少,有的甚至根本不重視研究三農問題,其投入也是毛多肉少。
對上述兩種理論,我們不能盲從,要結合我們的特殊國情、市情、區情、縣情,借鑒、吸取發展經濟學中的合理因素,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因為城市與農村有著天然的聯系,城市與農村相互促進,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從建立消除城鄉二元結構長效機制、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角度,筆者傾向于用后一種理論指導統籌城鄉實踐,同時兼顧前一種理論,實現城鄉結合、城鄉互動,不斷增強農村發展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在目前的改革發展中,有一種傾向值得注意。這就是盲目發展大城市,企圖通過城市擴張和發展,吸引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定居,也就是通過所謂農民變市民的途徑,一勞永逸地解決三農問題。實際上,這是一種帶有理想色彩的思維方式,容易被一些干部急功近利化。況且,城市的就業壓力本身就比較大,大量農民工進入城市,將使就業問題的矛盾更加激化,使城市交通、醫療、教育等問題更加突出。同時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城市與農村、農業、農民職能的錯位,導致資源的浪費,大量的城市居民因農民工的涌入,就業更加艱難,而農村大量的土地撂荒或者不能精耕細作,農產品產量下降、質量下滑,市場物價也會因糧油、生豬、蔬菜等農產品供給不足而大幅上漲,城鄉的發展和人民生活都會受到嚴重影響。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在適度發展城市的同時,更加關注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切實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增強農業的造血功能。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規時,要胸懷大局,統籌考慮城鄉規劃,統籌推進城鄉交通、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事業發展,使農民與城市居民享有同質的公共服務和同等的民主政治權利,不斷增強農村經濟發展能力,在發展中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矛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有關發展經濟學論文范文二:創新發展經濟管理論文
一、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弱化。一些企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對人力資源管理比較弱化。企業領導對于員工的管理主要依據個人經驗,有的領導對員工缺乏人性化關懷,這種隨意性的管理讓員工無所適從,不適應企業長期發展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要求,對員工缺乏崗位職業培訓。有的企業對員工沒有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對員工的獎勵還依靠領導對其評價,這樣就造成了員工與業績的偏離,員工薪酬與福利偏低,就不能有效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使得企業失去了經營活力。因此,企業經濟管理中對人力資源觀念滯后,缺乏合理開發人力資源,這樣在動態發展的市場環境中,人力資源管理就變得遲緩。
2.企業的網絡技術應用水平還比較低。在互聯網信息時代,企業的經濟管理必須跟上時展的變化。然而,有的企業在經濟管理模式上還是生產工藝或服務上,都沒有結合互聯網的特征進行改善。這樣對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低,就脫離了社會發展的方向。互聯網能夠加快信息傳遞速度,也能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水平,企業忽視了對信息技術的提升,就難以實現信息化的辦公。還有的企業不能很好地利用網絡進行宣傳與公關,這樣就失去了低投入和高產出的效果。還有的企業沒有重視網絡計算機人才的培養與招聘,就難以提升企業員工整體的網絡技術應用水平,不能提高工作效率,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還比較低,這樣就不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3.企業還沒構建知識經濟的經濟管理模式。在知識經濟的環境下,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要進行調整,構建健全的知識特征的管理體系,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但是,一些企業沒有認識到社會這樣的變化趨勢,仍然堅持原有的管理模式,這樣就不行滿足復雜經濟環境的管理新要求。對于缺乏知識特征的企業組織來說,就不能進行動態與開放式的經濟活動,缺乏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發展方向不能依據規模效益來獲得競爭優勢,而是要考慮到消費需求的變化,要以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這樣就要使企業重視生產工藝流程,精準把握終端市場的消費者的消費動向。但是,缺乏對知識經濟環境的分析的企業,其生產決策與終端市場的消費者消費訴求相分離的格局。此外,知識經濟也要求企業員工具有較強的創新力,要求企業技術與員工知識不斷更新,但是,一些企業做不到這樣的主動變革,就被市場所淘汰。
二、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1.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能力。企業的發展需要人力資源作為支撐,因此,企業就必須建立和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采取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構建良好的勞資關系。企業要為員工進行職業規劃和職業培訓,構建學習型的組織,企業要保障員工的各項福利和權益。企業要發揮激勵機制作用,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企業還應建立獎懲制度,這樣才能在企業內部創造公平公正和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更好地發揮員工的潛在能力,也促使企業更好地發展。企業應該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通過這樣無形的文化來規范員工的行為,實現以人為本和柔性管理,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2.增強網絡環境下的企業經濟管理能力。在信息時代,企業應加強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增強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與管理能力,為企業的發展中創建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各部門的網絡信息管理。企業應培養和引進具有較強信息技術的人才,提升企業的網絡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企業管理組織執行力,優化企業的組織管理結構。網絡信息化還能為企業開拓新的市場業務,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構建知識型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當前,信息化加快了知識與技術的傳遞,使產業發展迅速。這樣就必須促使企業構建知識型企業,采取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管理模式。企業要采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要給予員工尊重,通過提升組織團隊的知識能力,來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以知識經濟為導向來改善企業的經濟管理效率,改進產品生產工藝和優化企業運營流程的方式來提升企業對終端市場需求的響應速度,增加用戶對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感知價值,企業應當通過建立終生學習式企業的方法來穩步提升員工的綜合職業素養和業務技能水平。
篇6
有關國民經濟學論文范文一:現代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探析
摘要: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國民經濟的增長對于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現代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對現代服務業充分認識,并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強化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項長期伴隨國民經濟發展的任務,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現代服務業。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國民經濟
前言:
在經濟全球化、全球一體化逐漸深化的過程中,國家要想在國際上占有優勢,必須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身的經濟水平,而生產過程的同化導致服務水平的差異直接決定其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占有份額,所以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增長具有不可忽視的貢獻。
一、現代服務業分析
現代服務業是在信息技術、知識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新型服務業,其利用現代化新技術、新服務方式和管理理念,使傳統服務業的業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能夠向其他行業釋放較強外溢效應,是對整體經濟競爭力具有提升作用的服務行業的集合體,其需要去引導消費、向社會提供高附加值、高層次、知識型的生產及生活服務,由此可見其具有現代性、高新技術性、知識密集性、動態性、生產性等特點,其是信息化、現代化經營理念的發展成果,公共服務職能愈加突出,所以現代服務業不同于第三產業,其廣泛分布于三大產業之中[1]。
二、現代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一)現代服務業的產業波及效應
首先市場上對現代服務業產品需求量的增加,將直接推動其產品生產中所需要的相關產品行業的發展,形成相互消耗式的波及效應,例如現代服務業中的物流業發展會帶動汽車生產企業的壯大,現代服務業中的房地產業發展會帶動鋼筋、水泥等企業的生產等,由此可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因消耗會波及相關產業,而相關產業的消耗又會形成現代服務業的間接消耗波及,以此推動國民經濟整體的增長;其次,受消費者以此購齊消費心理的影響,現代服務業會形成配套需求式波及效應,例如消費者最初購買智能手機的目的是觀看直播球賽,但其在業余時間可能會利用智能手機撥打電話、觀看付費電子小說、付費視頻,玩付費游戲等,為滿足這種配套消費需求,現代服務業的產品會自覺與相關產品形成互補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除此之外,由于現代服務業是在信息科技和現代管理理念的基礎上產生的,屬于新興產物,所以其具有示范作用,形成示范波及效應,例如其自身的特色決定會出現咨詢、管理等新的行業形式,會在信息傳播交流速度逐漸加快中影響人的消費觀念,以此引領居民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二)現代服務業激發生產者新的投資需求
首先,隨著現代物流業、信息傳輸服務、管理咨詢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出現和發展,生產者舍去了建造倉庫、配置車隊、信息交流、尋找市場等環節的成本開支,使其生產成本相比過去得到明顯的提升,為生產者隊伍壯大和生產規模的擴大提供了可能;其次,金融業的發展、技術服務、管理咨詢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使生產者的融資渠道擴寬,例如民間小額貸款,為中小型生產者的發展提供經濟支持,使生產者產品升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等方面更有保證,這不僅有利于生產者開拓產品相關產業,也有利于其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結合市場需求擴大規模,以此拉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再次,現代服務業中的市場調查服務、會展服務、媒體宣傳服務等可以使生產者及時、全面的了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從而針對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的開發和改進,為生產者提供展示自身產品、服務優勢的平臺,使其在市場中的影響力得到加強,從而為生產者創造更多的經濟利潤;除此之外,現代服務業中的調研、策劃、咨詢服務及保險業使生產者的投資風險在事前事后都得到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見現代服務業可以使生產者的生產難度降低,而生產利潤增加,由此推動生產規模的擴大,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
(三)現代服務業激發消費者消費需求
首先,現代服務業重視產品的研究開發,而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個性化、品牌化的追求愈加旺盛,生產者為追求經濟利潤,積極與現代服務業相關服務相結合,使其產品供應相比過去更加具有吸引力,以此激發消費者消費;其次,隨著現代服務業分期付款等服務形式的出現,使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由傳統的先賺錢后消費向先消費,后付款轉變,而且使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更加旺盛,使房地產、汽車行業等一次性消費成本較多的產業在消費模式發生變化后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以此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再次,隨著現代服務業中的各種保險服務的出現,使消費者對工作、健康等方面有可能出現的風險的恐懼心理得到緩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消費者的消費熱情;最后,現代服務業中為消費者提供的多種支付方式,如信用卡、網上交易等,使消費過程的安全性、便利性等更有保證,也激發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而消費需求的增加將直接推動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推動國名經濟增長。
(四)現代服務業的就業機制
現代服務業的顯性就業機制和隱形就業機制都非常明顯,顯性就業機制是現代服務業自身發展中創造了龐大數量的就業機會,例如淘寶行業作為現代服務業中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截止2014年向社會提供近20萬的就業崗位,而且仍以每月5000個新店鋪開張的速度持續增長,而隱形就業機制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對其相關產業就業機制的影響,其主要表現在對就業收入產生的乘數效應、因推動技術進步而創造就業機會、對供需結構的調整,從而使就業結構發生變化等方面,例如人才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勞動力市場運行不穩定等,以此擴大就業的空間,在現代服務業刺激消費者需求,推動產業規模擴大,的同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由此推動國民經濟增長。
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國民經濟的增長對于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現代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對現代服務業充分認識,并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強化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項長期伴隨國民經濟發展的任務,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現代服務業。
參考文獻
1、論經濟學視角下我國農民的國民待遇問題張術環;學術論壇2006-04-10
2、堅持教育創新 努力提高國民經濟學專業博士生培養質量林木西;張今聲;馬樹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05-15
有關國民經濟學論文范文二: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研究
摘要:通過研究2004-2013年黑龍江省旅游增加值與GDP的比重以及旅游產業的貢獻率等指標,分析出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直接影響,發現旅游產業在我省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
關鍵詞:旅游產業;國民經濟
一、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貢獻分析
(一)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概況
黑龍江省位于中國的東北部,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旅游產業作為朝陽產業迅猛發展。1996年9月,黑龍江省召開旅游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把旅游業作為全省新興經濟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出將黑龍江省打造成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的目標,要求充分利用黑龍江省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整合旅游資源,把哈爾濱、五大連池、鏡泊湖、扎龍濕地、神州北極、興凱湖、小興安嶺、撫遠華夏東極、大慶溫泉、鶴崗黑龍江界江等十大旅游地作為黑龍江省旅游業發展重點,輻射全省。目前我省有旅行社613家(其中5家入選全國百強旅行社,位居東北三省之首)、星級飯店309家、家庭旅館230家、景區景點1000余個(其中包括國家A級景點175家)、中國優秀旅游城市9個、S級滑雪場29家。黑龍江省20082013年度旅游產業發展良好,旅游收入穩步增長,平均增長率達到18%左右。
(二)研究方法
采用旅游增加值進行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直接影響分析。然后,使用貢獻率指標并加以修訂,采用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研究其間接影響。
(三)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GDP的影響
1.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GDP的直接影響。以往對于黑龍江省旅游產業與國民經濟的比較,采用旅游總收入和GDP直接比較的方法。旅游總收入是一段時間內黑龍江省旅游業的全部旅游收入,而黑龍江省GDP則是這段時間的生產總值,是所有產業的增加值之和,其與旅游收入屬于不同的統計口徑,如果將兩者進行比較,會夸大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因此,本文借鑒李江帆、李美云在1999年發表的《旅游產業與旅游增加值的測算》中提出的旅游增加值概念,將旅游增加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相比較,從而得出結論。黑龍江省旅游總收入除2005年增長緩慢外,2006-2013年均穩步上升。旅游增加值也呈逐步遞增趨勢,其中,雖然2004、2005年受到非典影響、2011年全球經濟復蘇導致升幅略有下降,但總體發展情況較好,絕對數值穩步提升。旅游增加值絕對數值的增加并不能完全說明旅游產業的發展情況,只有旅游增加值占黑龍江省GDP的比值增大才能充分說明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通過計算得出,旅游增加值占黑龍江省GDP的比例基本呈上升趨勢,其占第三產業GDP的比例達到支柱產業標準,說明黑龍江省旅游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貢獻較大。雖然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趨勢較好,但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尚有差距,這與地理位置、環境、資源等因素相關。因此在制定旅游產業發展戰略時應有針對性地進行部署規劃。除了從旅游增加值的角度研究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外,通常還需運用貢獻率指標分析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貢獻率是指某產業的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借此了解這一產業生產的產值利用中間消耗的比例。2004-2013年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的貢獻率在1.4%~11.6%之間上下浮動。受2003年非典影響,2004年黑龍江省旅游收入下降,2005年開始回升,又由于2008年全球發生經濟危機,導致2008-2011年旅游經濟再次陷入低潮,直到2012年有所好轉。這是由于旅游產業的特殊性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2004-2013年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的貢獻率有所波動。總的來說,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的貢獻率水平逐步上升,說明旅游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2.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GDP的間接影響。旅游產業自身收入是對黑龍江省GDP的直接貢獻,而其通過間接消費和誘導消費又為旅游目的地做出進一步的經濟貢獻,即旅游產業對GDP的間接影響。本文采用回歸分析方法,研究旅游收入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間接影響。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y=a+bx,設黑龍江省GDP為y,歷年的旅游收入為x。回歸系數的標準誤差顯著性水平小于0.05,可以認為所建回歸方程有效。R方的值是0.993,R方的值越接近1,說明回歸方程對樣本數據點擬合得越好,表明旅游總收入與黑龍江省的GDP關系密切。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回歸平方和為111400000,殘差平方和為799502.325,總平方和為112200000,F統計量的值為1114.759。F值檢驗目的是檢驗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是否顯著,是否可用線性模型來表示。F值越大,說明自變量造成的因變量的線性變動越大于隨機因素對因變量的影響,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越顯著。這里F值較大,說明旅游總收入造成的黑龍江省GDP的線性變動遠大于隨機因素對黑龍江省GDP的影響,二者之間的線性關系較顯著。根據回歸方程計算結果,每產生1個單位旅游收入,黑龍江省GDP增加8.326個單位,說明旅游收入對黑龍江省GDP的間接影響顯著。
二、結論
通過研究20042013年黑龍江省旅游增加值與GDP的比重以及旅游產業的貢獻率等指標,分析出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直接影響,發現旅游產業在我省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選用旅游增加值這一指標與全省GDP相比較,避免了用旅游收入與GDP相比較帶來的數據夸大。貢獻率彌補了旅游增加值的不足,體現了旅游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運用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旅游產業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間接影響,得出每產生1個單位旅游收入,會使黑龍江省GDP增加8.326個單位的結果。基于上述分析結果,總體來說,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趨勢良好,但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餐飲業、住宿業、零售業等旅游關聯產業的支撐能力不足。因此,必須提高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程度,才能提高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此外,還應逐步完善旅游產業的統計數據,建立健全旅游業的法律法規,針對黑龍江省特點制定旅游發展戰略規劃,整合旅游資源,創新旅游商品,保持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論文摘要:中國的經濟改革是前無古人的波瀾壯闊的社會經濟實踐,于是中國經濟學向何處去就成為經濟學界關心的重要課題。通過梳理中國經濟學在內容、體系、方法論上的研究成果,明確中國經濟學的目標,分析中國經濟學面臨的主要困境,并結合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耦合研究成果構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學,探討中國經濟學的發展趨勢。
1中國經濟學的目標
中國雖然已經初步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還存在兩個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計劃經濟體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徹底觸動,深層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穩固,在具體實施中還有不少漏洞。因此,建設一門能反映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特點和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特色的中國經濟學是有必要的。這也是中國經濟學的根本目標所在,而中國經濟學的具體目標可分為體制結構、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三個部分。
體制結構目標主要從中國的漸進式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來分析,所有制結構和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保障體系較為完善。經濟運行目標主要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經濟運行目標和宏觀經濟運行目標。微觀經濟運行目標主要包括企業和企業制度的完善及國企改革的推進、社會主義市場機制、市場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秩序和規則較為完善。宏觀經濟運行目標是實現總供給與總需求及其相互關系的平衡、宏觀經濟調控目標順利實現、政府職能得到完善等。經濟發展的目標就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增長目標(包括經濟增長的目標和經濟增長方式等)和經濟發展目標(包括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與經濟結構、中國二元經濟結構、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關系、科學發展觀及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等)。
2中國經濟學面臨的困境
2.1經濟學被邊緣化,研究成果和研究團隊萎縮
在中國經濟學被邊緣化,甚至已無立身之地。目前,高校馬思主義經濟理論課程已被嚴重壓縮,中國經濟學界研究成果,主要是有關西方經濟學的內容,有關經濟學內容的不到十分之一;有的雖然打著經濟學的招牌如《勞動價值論》,卻在宣揚資產階級要素價值論的觀點。
其次,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對經濟學的學習不感興趣,更談不上研究。在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十七年招收的330名博士生中,他們在學期間發表的經濟學論文一千多篇,其中真正研究經濟學的不到10篇。經濟學專業的教學隊伍中從事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者也日益縮小。
2.2中國經濟學傳統教學體系與教學方式嚴重滯后于國際化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教學體系與教學方式改革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教學體系與教學方式仍嚴重滯后于國際上經濟學專業的新發展。首先,教學內容重復。以經濟學專業學生為例,大學本科階段學習的政治經濟學內容在高中就曾經完整的學習過,研究生階段則開設專題性課程,但在體系性、知識抽象性程度上基本沒有差異。其次,理論體系被人為割裂。一是將政治經濟學從體系中分割出來。二是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和社會主義部分在范疇與原理上沒有科學銜接,尚未建立整體的政治經濟學體系。再就是,教學方式的“封閉性”。當前中國經濟學教學缺少足夠的教學參觀或社會調查等課外活動。
2.3經濟理論脫離經濟現實,教學方式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
首先,理論脫離經濟現實,難以滿足本土化的要求。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理論來源于實踐,目前,中國經濟學的教學方法基本上都是教師選定一本教材,以教材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國內經濟學教材出版周期一般較長,教材內容與現實經濟問題極易產生距離與脫節;再者,由于國內教材大多直接照搬西方理論,西方理論與中國經濟現實本身也有距離。其次,“滿堂灌式”教學,忽視教學過程,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可能講清楚全部的經濟學理論,這就要求老師主要傳授學生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而偏重于死記硬背和機械化訓練,則缺乏課堂交流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2.4理論研究缺乏規范性,對兩個范式關系的認識上存在偏差
在過去幾十年間經濟學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相當數量的重大基礎理論問題還認識模糊。這一點在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問題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以什么作為切入點開始經濟學分析?用什么作為主線將這種理論體系貫穿起來?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征究竟有哪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市場經濟怎樣才能真正與社會主義、與公有制有機結合起來?對這些根本問題的認識尚缺乏基本規范,認識相當混亂。
在研究過程中,明顯地存在著對兩個范式關系的認識上的偏差問題。學術界存在兩種片面傾向:一是排斥和輕視西方經濟學理論,對于現代西方的經濟學理論采取一種簡單否定的態度;一是把西方經濟學特別是主流經濟學當作唯一科學的經濟學理論,忽視它所具有的意識形態的成分,否定經濟學的科學意義和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作用。總起來看,后一種傾向在當前呼聲甚高。此外,中國經濟學研究中也存在諸如選題過于寬泛、研究結論草率等其它問題。
3中國經濟學的構建
在這種背景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將西方經濟學中意識形態理論與市場經濟理論相分離,將市場經濟理論的科學成份嵌入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之中,實現兩種經濟學說的整合不僅必要而且可行。
3.1整合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和西方經濟學均衡分析理論
勞動價值論更多關注的是市場經濟運行的本源性問題,為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及其運動規律提供了理論依據。均衡分析理論更多描述的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外在表現,為揭示價格與供求的內在關系及其資源優化配置規律提供了分析工具。中國經濟學研究對象和任務已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資源優化配置,將均衡分析工具嵌入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可以克服馬克思經濟學說價格變動分析的不足,賦予勞動價值論以新的時代內涵。
3.2整合馬克思關于未來社會勞動者行為動機假設和西方經濟學經濟人假設
馬克思關于未來社會勞動者行為動機假設注重全社會成員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并認為勞動僅僅是謀生手段,這種分析框架揭示了社會主義勞動者之間生產關系及其行為動機的本質特征,但難免帶有計劃經濟的局限。西方經濟學中關于經濟人“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假設,反映了市場經濟主體行為動機的某些重要特征,但卻“往往具有非社會性和非歷史性的傾向”。將兩種行為動機理論整合為在全社會各階級各階層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經濟人“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假設。
3.3整合馬克思廣義政治經濟學思想和西方發展經濟學
馬克思晚年時期未能構建起以發展中國家為研究對象的廣義政治經濟學。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西方興起發展經濟學,先后經歷了從結構主義到新古典學派,再到以人為本的發展經濟理論;從宏觀模式的經濟增長理論到微觀分析的人類發展理論。這些理論均從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經濟落后國家擺脫貧窮落后、實現工業化、經濟市場化、社會化、現代化的發展規律。將西方發展經濟學的科學因素嵌入馬克思廣義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建立中國特色的發展經濟理論,是中國選擇適合國情的科學發展戰略的需要。
3.4整合馬克思階級分析理論和西方新制度經濟學
在馬克思的分析模型中,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遺漏的所有因素:制度、產權、國家和意識形態。然而他未能深入分析未來生產方式技術持久進步、經濟充滿活力的動力源及各勞動者階級之間以及階級成員內部潛在的利益矛盾對其的影響。而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制度經濟學則從供求關系、均衡價格的技術分析轉向了產權關系、交易費用的制度分析,從而揭示了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在私人成本和收益與社會成本和收益不一致條件下,產權界定、國家干預以及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制度創新和制度安排對技術持久進步、經濟充滿活力的重要作用。盡管新制度經濟學自身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但不妨礙我們將該學說中的科學因素嵌入經濟學階級分析理論框架中。
4中國經濟學的發展趨勢
4.1走向規范和實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的研究視野不斷開闊,方法不斷創新,比較成功地實現了傳統經濟學研究范式向現代經濟學研究范式的轉型,越來越走向規范化。但是,中國經濟學從總體上看還是不成熟的。基礎理論還比較薄弱,研究方法還比較落后,學科規范還不夠嚴格,中國經濟學作為一種科學體系還在形成,中國經濟學必須堅持走向規范。建立學術規范,發展學術評價,是中國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和提高的重要條件和必由之路。
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中國經濟學理論仍然落后于實踐,中國經濟學理論的發展仍受著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為此,中國經濟學必須堅持走向實際。對于中國經濟學來說,當務之急是要從實際出發,搞清楚中國所面臨的究竟是什么樣的經濟問題,仔細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和途徑并且揭示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
4.2走向開放和世界
經濟學的開放是不可避免的。既勇于肯定,又勇于否定,一切取決于是否經得住實踐的檢驗,而不論源于何時,出于何人,來自何方。經濟學走向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堅持引進來,將外來的理論綜合到中國經濟學理論和中國實踐中去;二是堅持走出去,要加強交流和不同學科間的聯系,進行多學科理論、多元研究方法與手段的綜合運用。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學也正在逐步走向世界。但中國經濟學走向世界,必須首先立足本土,其次必須立足經濟,關注技術,立足當代,面向未來,使中國經濟學的研究始終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參考文獻
[1]祝茂.轉型期中國經濟問題探索——第四屆中國經濟學年會觀點綜述[J].南開經濟研究,2005,(1):100-103.
[2]趙凌云.中國經濟學研究與教學存在的基本問題與解決思路[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6,(4):6-7.
[3]嚴飛.《西方經濟學》教學方式改革與實踐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181.
篇8
隨后的幾秒鐘,一定沒有人注意到我臉上掠過的一絲尷尬。那個平頭的“男生”,徑直走向了中間的空位,坐了下來。聽了幾秒,開始了他不容置疑的講演。我知道,那個“男生”,才是會議的主角,周鴻祎。
因為那一絲沒有人覺察的尷尬,才讓我對那次與奇虎公司會議記憶良久。翻看那一次的會議筆記,顯示信息量巨大,同時決策重要。正是那天的選擇決定了一個中國互聯網標志性案件的開始。這個案件也成為我律師生涯中或許最為戲劇化的案件之一。
2014年10月14日,那次會議三年后,最高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終審駁回奇虎360公司針對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指控。奇虎并沒有等到那個期待已久的勝訴判決。
吳曉波寫過《大敗局》,從失敗中可看到的教訓遠比研究成功來得醒目與深刻。作為這個案件的一審人及二審參與者,我僅從我的視角,分享下案件,聊做談資與回憶。
奇虎為什么會輸?
奇虎選擇了一流的律所、聘請了頂級的反壟斷法專家,還重金聘請了國際經濟學機構。這個腔調和檔次在國內的訴訟中已然是黃金戰隊。更重要的事,騰訊二選一事件的惡劣性質毋庸置疑。不僅工信部曾經下明文譴責,民間也是罵聲一片,近乎達到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程度。一審證據中,我們特地準備了組證據,搜集各地的電臺、廣播在事件當晚針對騰訊的“罵娘”,嬉笑怒罵,暢快淋漓,至今聽起來仍然過癮。然而,就是革命形勢這么大好的情況下,奇虎一審、二審卻怎么就是贏不下這個案子呢?
答案既簡單又復雜。第一,遇到了神級對手;第二,遇到了兩個世界級難題;第三,人策略局限。
騰訊以一種認真、死磕、膀大腰圓、財大氣粗的方式應訴,加上很高規格的奇幻裝備,確實戰斗力一流
認真、死磕。一審中,奇虎提交了四次證據大約3500多頁。騰訊也不含糊,證據材料也有3000多頁。對每個問題也近乎錙銖必較,寸土必爭,爭得幾乎有些矯情和癡嗔。騰訊就奇虎專家證人是個局長還是副局長就在三次開庭中累計死磕了1個多小時。雖然其間也有些烏龍,但騰訊這種全方位的肉搏戰,可以確保氣勢和心理不輸。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可沒有請外部律師,全部是內部in-house完成一審(傳說中,這個團隊和微信團隊同列為騰訊2012年的優秀團隊,年底拿了40多個月的獎金,加深了仇恨)。
財大。除了發獎金,聘請經濟學家的費用也必不菲。本案涉及主要的是“雙邊市場的問題”。為了闡述清楚,團隊瘋狂惡補了多篇經濟學論文,正沾沾自喜,自以為意的時候,忽然聽到騰訊所找的經濟學家是芝加哥大學的David Evans,禁不住倒吸了幾口涼氣。這就像剛學會了太極拳,卻要聽到要和張三豐過招的感覺,找抽啊。剛剛讀懂的論文一多半是Evans寫的,他正是這個領域的開山鼻祖。那么,聘請David Evans需要多少錢呢?不得而知。但高通向發改委提交的經濟學報告就是David Evans、張昕竹和另一位專家完成的。可以搜一搜高通花了多少銀兩,牛逼閃閃的名字背后一定是金光燦燦。
氣粗。其實互聯網時代,雙方又都是不省油的公司。臺前幕后,吵吵嚷嚷的公關戰難免。奇虎的方式是準備了不少案件相關的搞笑段子發在微博。至多,有幾篇文章發在當地報紙。騰訊的腔調高得太多。一審庭審結束后3天,馬化騰和連線雜志主編凱文·凱利(就是寫《失控》的那么那位),談笑風生,暢談反壟斷與人生~~雖然Pony的觀點和庭審觀點差不多,可這逼格,真得是高攀不上啊。
裝備奇幻。騰訊的奇幻裝備也戰斗力驚人。第一,我們和某經濟學家簽訂了專家證人合同,專家已經帶領團隊工作了幾個月,可是開庭2個月前。該經濟學家突然肚子痛(是的,奇幻的肚子痛),尋死覓活就不愿意替奇虎作證了,逼得我們不得不臨時聘請國外機構救急。第二,奇虎和某數據調查公司已經商定,其會在我們提取的數據上蓋章以作為證據提交。可是,公司告訴我們,公章找不到了(是的,奇幻的公章找不到了)。不久,我們看到了那個紅色章印在騰訊的證據中熠熠生輝。第三,……
時代局限,反壟斷經濟學的進展落后于互聯網的發展,沒有經濟學的工具可用于互聯網相關市場的界定,導致兩審法院認定相關市場的反復
實際上,優秀的對手只能激發更為強大的斗志。兩審的敗訴不是因為騰訊太狡猾,而是沒有彈藥。反壟斷法所依賴的經濟學竟然沒有可行的論證方式適應性地應對互聯網這一新興領域,導致法院決定絕對難以捉摸。
眾所周知,論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有三部曲,相關市場的界定、支配地位的認定,以及濫用行為。第一個難點在于如何論證騰訊具有市場支配地位。而證明騰訊具有壟斷地位又落腳于于相關市場的界定。
反壟斷法發展了100多年,尤其是近30年,對于相關市場的界定,已經發展出了一套成熟的方式。主要利用經濟學的方法,考察交叉需求彈性,采取假定壟斷者測試等等,通過一系列的計算、比較確定相關市場成立與否。
然而,這些成熟的方式本案竟然沒法適用。經濟學最最基礎的是什么?價格。翻開任何一本經濟學書,最基本的定理就是價格定律。所有的反壟斷法經濟學工具,如需求彈性,壟斷者測試的前提就是依據市場既往的價格信息,建立模型,進行推論。可是,即時通訊,乃至互聯網的絕大多數服務面向客戶端是免費的。所有的成熟的方法就根本不能直接適用。實際上,本案涉及相關市場,即經營者降低一邊市場價格,甚至使一邊市場免費,吸引用戶,從另一邊市場收費取得收入。騰訊將即時通訊設為免費,從廣告端或者其他方式獲取收入。經濟學在近十年初步研究了雙邊市場的性質,這個問題逐漸成為顯學。甚至,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讓·梯若爾也曾經發表篇文章說明可以在雙邊市場的一邊將另一邊作為外部效應內部化。但是,就目前的經濟學發展而言,沒有可用的經濟學方法和工具可以確定雙邊市場該如何界定相關市場。換言之,沒有現成的經濟學工具可以界定即時通訊市場是否可以構成獨立的相關市場以及相關市場內支配地位的認定。
作為學術研究可以沒有答案,可作為案件,我們絕不可能把這樣的答案丟給法官。因為沒法算就落入了舉證責任解決的問題。原告必然敗訴。沒有工具怎么辦?在既有的資源和框架之類,我們與經濟學家設計了多種方案以應對本案殘酷的現實。
第一,否認即時通訊是雙邊市場。我們主張,即時通訊就是一個單邊普通市場。傳統領域用戶支付錢,而即時通訊用戶支付的是看廣告的時間而已。在此基礎上考慮,騰訊以獨特收購了用戶的看廣告時間。這樣方式的好處是簡單明了,只要將“錢”換算成“時間”就可以恢復經濟學的計算神功。剩下的就好辦了。
第二,我們強調原告不應承擔界定相關市場的舉證責任,法官應先釋明相關市場為何,原告再行舉證被告在該市場內是否有支配地位。沒有任何法律或者司法解釋規定“相關市場”是原告的舉證責任。“市場支配地位”是事實問題,原告應當承擔舉證責任,但“相關市場”只是一個法律假設與推定,故不應該原告舉證,而應由法庭釋明。
第三,我們主張,對于反競爭明顯的行為,不需要界定相關市場。美國確實有案件不需要正式完整界定相關市場(FTC v. Indiana Fed‘n of Dentists, 476 U.S.447,460-61)。美國2010年《橫向并購指南》也淡化了相關市場的認定,而著重在反競爭效果的分析上。由此我們認為,對于騰訊這種十惡不赦的行為,根本不需要界定相關市場,直接認定濫用行為就夠了。
一審法院,完全無視我們的三種方案,直接認定相關市場無法成立。二審中,最高院法院部分認可了第三種方案,認為相關市場只是工具,而非目的,并最終認定通過一系列的認知確定了相關市場的成立。雖然這個議題的解決上獲得了勝利,但毫無疑問是慘勝,耗費了大量的訴訟資源和精力,也導致其他問題的難于解決。
奇虎過于先烈,以肉身探尋互聯網領域認定市場支配地位和濫用行為捉摸不定的標準
《反壟斷法》傳統認定市場支配地位的方法主要是考察是否能超越競爭性水平定價以及市場進入是否容易兩個角度。
而互聯網的特點在于對用戶的免費,以及制作軟件低廉成本。因此,如果僅從定義看,沒有任何一個互聯網企業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實際上,只有考察雙邊市場的性質,從企業整體收支、盈利的角度考察,才能涉及到支配地位的根本。本案中,騰訊的支配地位主要體現在兩點:1.用戶側巨大的粘性。騰訊的支配地位體現在很強的網絡效應以及平臺效應所帶來的用戶粘性。騰訊可以利用QQ用戶強大的網絡效應從一個經營模式轉換為另一個經營模式。例如,微信的發展有重要一部分的因素即QQ的無縫對接。2.盈利側,攜巨大用戶數的強大變現能力,如在廣告市場、網絡游戲市場的變現能力。其他經營者進入了即時通訊市場,沒有辦法迅速盈利,實際上并不能說構成了有效進入。就好比說,你賣蘋果,雖然延街送了許多蘋果,但不代表真正能建立起銷售蘋果的網絡,真正盈利。
但這兩種能力如之前所述都不是傳統認知具有支配地位的方式所涵蓋,也缺乏具體的計算方法,可以感知卻無法言明。我們也真得只能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了。
策略的局限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人,也有值得檢討和反思的地方。
第一,對困難估計不足。雖然想到了案件會證明困難,但從未想到整個經濟學領域會發生結構性的斷檔,沒有工具可用。當我們再次面對另一個反壟斷案件,華為訴InterDigital案件時,我們充分注意了案件的理論困難,提起布局,避免再遇到無法解開的難題。
第二,沒有大膽去創新,沒有勇敢打破一個舊世界。在做這個案件時,我們總渴望在一個安全的邊際范圍內拿捏好此案,總渴望從國外的案例中尋找可以支撐的元素。尤其,我們想充分地借鑒01年美國訴微軟案件,將其案件思路整體移植,并期待相同的結果。然而,我們當時沒有充分意識到,微軟操作系統有雙邊市場因素,但其主要的市場交易行為仍可以在傳統框架下解決。而本案中,奇虎必須在理論上做重大的創新和突破才有可能取得勝訴。不敞開進攻,想打漂亮的防守反擊是難以取得勝算。
第三,沒有充分利用好法院第三方的調查程序。實際上,我們一直想向法院申請,由法院委托第三方進行問卷調查或者經濟學分析。此舉至少讓法院了解原告的難處,進而合理分配舉證責任。但是,因為對形勢判斷的過于謹慎以及對法院客觀中立性的不正確的懷疑,最終沒有申請,至為遺憾,至為遺憾。
當然克服了前述缺陷,恐怕本案也難言勝訴。但確實,前述遺憾實在如鯁在喉。
選擇、不敗與成就
案件敗了,遺憾而不意外。我想,或許就是奇虎求仁得仁的方式了,案件緣起、展開和結局都充分符合了360(250加110)的氣質和風格。其實專業人士明白,如果奇虎選擇“反不正當競爭”而不是“反壟斷“提起這個訴訟,案件幾乎可以100%勝訴。甚至廣東高院的一審判決,在毫不必須的情況下也把騰訊行為的不法性嚴肅申斥了一番。
反不正當競爭是個安全的選擇,是一個為了獲勝而獲勝的選擇,但,這不是個互聯網公司的選擇,不是互聯網精神的選擇。活著就為了改變世界,為了社會的微小但確實的可能的改變而勇敢嘗試,這才是選擇。
選擇有錯么?
我們看到,正義女神雖然又白貨了一把,但反壟斷這把達摩克里斯小刀的威懾力已經不言而喻。騰訊收起了“抄襲——搭售——限制“的三板斧,以投資人身份含情脈脈地關注起創業者的屌絲生活。
我們看到,高品質的司法造就了中國互聯網的繁榮,互聯網的繁榮又促進了司法的進步,兩者相伴相生,良性循環。
我們看到,互聯網大、小佬們的爭斗已經越來越文明,“用戶至上“已經奉為圭臬,不大可能再是做一個“艱難決定”的借口。
我們看到了3Q案所引發的反壟斷學術文章的鋪天蓋地,看到了互聯網投資生態的天翻地覆,看到了互聯網所代表的自由與熱情的深入人心。
弗朗西斯培根(我最愛引用的名人)說過,人,不是因為不敗,而是因為選擇,而成就其偉大。
尾聲
記憶有些模糊,但依稀記得三年前的會議是在一番溫暖而動情的演講中結束的:
“騰訊是個偉大的公司,多少中國人因為QQ而接觸了互聯網。騰訊開啟了一個時代,他為中國人打開了一扇通向互聯網的窗。我們感謝騰訊。但,不能因為騰訊的偉大,而扼殺下一個偉大的公司。同樣,下一個偉大公司也沒有理由扼殺下下一個的偉大公司。生生不息,這就是互聯網,這就是我們的選擇。”
篇9
【關鍵詞】新時期;數學思維;經濟學;應用
數學作為一門提高我們空間想象能力、計算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科,它的研究內容包括數量分析、空間結構分析、信息收集與分析等。它是一門抽象的學科,但是卻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我們日常的生產與生活過程之中。而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養成數學思維是至關重要的。擁有了數學思維就能很好地利用數學原理來為我們學習與研究、科學技術的提高提供理論基礎;并通過數學思維構架社會發展的趨勢更能理性地分析優勢與劣勢,從而對于我們整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經濟社會迅猛發展,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也逐漸增多,為經濟學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數學思維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數學思維讓我們用理性的頭腦看待經濟問題,避免了以我為主的感知觀念帶來的不隨機性,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歷史
1.早在17世紀末期,威廉配第發表的經濟學論文《政治算術》中就將算術引進經濟學,首次改進運用數學統計學中收集數據并分析數據的方法,以此來解決經濟學中的一系列問題。其文中深刻分析了英國、法國、荷蘭3個當時強國發展的經濟基礎,通過數學數據對這幾個國家的國情、國力的數量進行對比和分析,最后以此為依據,為英國的經濟發展出謀劃策。這就是早期數學思維在經濟學上的運用。
2.在19世紀之前,經濟學主要運用的是初等數學。從19世紀起,經濟學的研究引入了變量和函數的概念,數學方法的運用更為普遍。通過對變幻莫測的經濟發展趨勢研究轉化為函數變量,借此來提前預知經濟發展趨勢。19世紀多次經濟危機的出現使得世界人心惶惶,而這時數學思維在通過分析局勢的來龍去脈后,通過數學變量函數來分析金融危機,借此來盡量避免了大規模經濟危機的出現。
3.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發,有力地推動了數學和經濟學的結合。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博弈論和經濟行為》,這本書由數學家馮?諾依曼、摩根斯頓兩者合力寫成。書中很好地利用了初等數學中線性幾何和集合論的內容對經濟博弈現象進行分析解釋。
4. 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索洛和羅曼的經濟增長模型等等先后誕生。數學被系統地引入到了經濟學的研究當中,一大批運用數學方法研究經濟問題的論著紛紛問世,而數學思維在證券投資分析、公司投資理財、貨幣融通、保險精算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縱觀經濟學發展歷史,處處離不開數學思維的理性分析和數學計算的應用。因此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使得原有的經濟學煥發生機,數學語言的精確簡潔也極大促進了經濟學理論的發展。
二、近年來數學思維在經濟學中的簡單應用
近年來,數學思維理念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于經濟學發展之中。譬如,近年來十分流行的“滴滴打車”與“UBER”、“易道”等打車軟件的出現,大大地方便了我們的出行與日常生活。我們不必再為每次很久都打不到車而苦惱,而這兩個軟件也深刻體現出了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比如,針對于不同的出行距離,怎樣選擇不同的打車軟件達到省錢的目的,就是我們利用數學思維來解決的問題。
例:現有以下三種打車軟件,在起步價與每公里價錢如下:
因此,通過對比上面的計算過程,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以下結論,當出行距離在9公里以內時,用“UBER”更劃算;當出行距離在9-16公里時,用“滴滴”打車軟件更劃算;當出行距離大于16公里時,選擇“易道”打車最省錢。
由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在經濟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與各種手機軟件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也越來越多的應用于經濟學學科之中,彼此融合,彼此滲透。它們方便著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之中,也應該清楚地掌握他們的特點。由于數學已經融入于這些科學技術成果之中,因此我們更應該以數學的角度與數學的思維加以思考,選擇更加優越,性價比合理的科技成果為我們服務.
三、數學思維對于經濟學發展的重要意義
1.為經濟學的發展建立模型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人類歷史幾千年來研究和建立的數學模型,如今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我們的生產與生活過程之中。而在經濟學的研究中,更加引用了大量的數學模型,正如上文提到的各個打車軟件的公里數與價格比較,此類例子不勝枚舉。大量數學模型的引用,使得經濟學的研究過程更加簡便與清晰。另外我們可以在經濟學研究過程中,引入新的變量,完善已有數學模型和建立新的數學模型,應用于經濟學的研究過程之中。從而加深數學思維在經濟學發展中的應用,促進經濟學的發展。
2.為經濟學的發展提供量化與基礎性工具
數學是經濟學發展的基礎性工具。數學思維要求我們具有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借助數學思維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理清經濟學中各研究變量的復雜關系,應用量化等方法解決經濟學匯總出現的各種問題。另外,借助已有的數學知識與數學公式,我們還可以通過已知條件推導出新的公式,作為經濟學問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并將新的公式應用于經濟學研究過程之中。經濟學的研究內容相當廣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考慮到經濟學研究中的各個變量,由于各變量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所以我們必須以嚴謹、簡潔的數學思維加以整理與分析。因此,數學為經濟學的研究與發展提供了量化與基礎性工具,并對于經濟學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今天,數學思維對于經濟學發展是十分有幫助的。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更應該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和提升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并廣泛地應用于生活之中。而高中時期是我們每個高中生人生中最重要的過渡時期,是我們高中生活與大學生活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段。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好各項課程的同時,心中有著明確的學習與奮斗目標,有明確的努力的方向,更應清楚的認清自己,挖掘出自己的興趣愛好,時刻保持一顆謙虛求學,刻苦求知的心。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與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我們更應該關注時事,多方面的了解各學科的知識,以科學武裝自己的頭腦,時刻以更高的標準與更嚴格的要求來約束自己。
數學思維讓我在學習上與生活中受益匪淺。它使我養成了解決問題嚴謹、冷靜、頭腦清晰的美好品格。數學思維使我懂得了舉一反三、由已知探求新知的道理;對待不懂的問題,積極地去刨根問底。我在此后的學習道路上也將不斷地開拓進取,努力學習學科知識,不斷探索地走向大學的道路。
參考文獻:
[1]王玉霞.經濟學數學化的發展綜述――一個方法論視角.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14.
篇10
論文關鍵詞:綠色物流,經濟,可持續發展
“物流熱”成為當前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個重要現象,對于泉州經濟領域也不例外。泉州“十二五”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中提出:泉州計劃構建三級物流網絡,將打造海西物流樞紐。泉州很多企業也希望通過改善物流來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獲得新的競爭優勢。但是,目前對物流的研究主要是圍繞“物流是第三利潤源”來進行的,注重物流能否帶來經濟效益。伴隨泉州經濟快速增長,資源、環境與經濟增長的矛盾將進一步凸顯,壓力日益增大。
綠色物流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可持續發展是指社會經濟發展必須同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相聯系,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以保證社會實現良性循環發展。根據泉州資源、環境、工業等特點,可持續發展對于泉州的發展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綠色物流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與綠色制造、綠色消費共同構成了一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綠色經濟循環系統。人們在關注物流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重點關注物流的社會效益,實現物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本文以泉州為例,闡述泉州發展綠色物流的可行性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為推進我國綠色物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一、泉州發展綠色物流的可行性
泉州現代物流市場起步較晚,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隨著近年來泉州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泉州已、已經具備了發展綠色物流的優勢和現實需求。
1、良好的區位優勢
泉州發展綠色物流方面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從地理位置來看,泉州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與臺灣隔海相望,與福州、廈門臨近,地理優勢明顯。從經濟區位來看,泉州北有長三角經濟區,南有珠三角經濟區,西有大京九經濟腹地,東有臺灣省經濟區,地處中國經濟最活躍地帶之中。
2、交通運輸設施較完善
近幾年泉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尤其是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目前,以公路、港口為主,鐵路、航空為輔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形成,綜合運輸能力不斷增強。更為突出的是泉州港擁有優良的港口資源,泉州海岸線長541公里,灣多水深,港闊浪小,可開發建港的岸線長112公里,可建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50個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以泉州灣為中心港區,大中小碼頭泊位優勢互補,配套設施較完善,功能較齊全的碼頭群體。
3、貨源充足,物流的市場需求旺盛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經濟迅速發展,經濟總量日益壯大,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3564.76億元,經濟總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在規模以上工業中,紡織鞋服、建筑建材、工藝制品、食品飲料、機械制造業等五大傳統產業共完成數以千億計的工業產值,為泉州現代物流發展帶來了巨大需求市場。據測算到2010年,在泉州生成的貨物運輸量將達15 000萬噸以上。
4、政府高度重視
國務院的《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建設福州、廈門、泉州等物流節電和一批現代物流中心”。按照泉州市政府的《泉州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泉州將發揮產業集聚比較優勢、經濟外向度較高等有利條件,爭取用5到15年時間,把泉州建設成為福建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近日的《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決定大力扶持現代物流業發展。
二、泉州發展綠色物流的限制因素
泉州雖然是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城市,發展綠色物流具有很好的區位優勢。但是綠色物流至今仍停留在思想上,離具體實施還有很大的距離,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
1、缺乏綠色物流的理念
政府和企業都能認識到物流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關于物流的社會效益關注不夠,還沒有確立綠色物流的思想。部分企業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物流綠色經營消費理念非常淡薄。甚至認為經濟學論文,綠色物流只是一種環保理念,并不能給企業帶來任何經濟效益,還會增加物流成本;也有企業認為,綠色物流是政府的事情,與企業無關論文格式。
2、缺乏完善的綠色物流體制政策
發展綠色物流不僅是企業的事情,還涉及政府和消費者。目前,我國在綠色物流產業政策方面還缺乏相應的扶持政策,各種法律法規對于綠色物流發展涉及內容較少。體制政策不完善導致綠色物流的發展嚴重滯后。
3、物流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近幾年泉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但低水平重復建設較多,尚未形成完整的綜合物流配送中心體系。運輸系統缺乏周密、科學的設計,倉儲設施落后,物流的經濟效益不高,造成資源大量浪,違背了綠色物流節能的原則。
4、物流技術落后
泉州現有的物流企業規模都比較小,實力不強,物流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不高,物流裝備水平較低,而且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臺和健全的經營網絡。
5、缺乏綠色物流人才
綠色物流產業需要專業人才。但是泉州從事物流研究的高端人才和機構較少,企業的短期培訓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訓的主要方式。而且福州、廈門等地都出臺相應優惠政策吸引優秀物流人才,這使泉州在發展綠色物流業時,面臨綠色物流人才稀缺嚴重問題。
三、泉州發展綠色物流的對策
1、政府方面
要發展綠色物流產業,需要政府部門進行有效的宏觀監管和相應的政策扶持。政府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1)宣傳綠色物流理念
政府應不斷加強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喚醒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危機意識,為綠色物流的實施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2)制定綠色物流產業發展措施
綠色物流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體制化管理,因此,政府必須制定相關措施來有效地規范、監督和激勵物流企業的行為。通過排污收費制度、建立綠色物流標準來約束、干預物流活動的外部不經濟性;通過制定綠色補貼政策、稅收扶持政策、貸款優惠政策等激勵和引導物流主體的行為,促進綠色物流健康發展。
(3)加快綠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物流信息系統發展
重視現有物流基礎設施的利用和改造。通過對其規模、布局、功能進行科學的整合,提高現有設施的使用效率,發揮現有設施的綜合效能。從整體戰略的高度協調物流相關規劃,理順各種規劃的關系,使物流規劃、不同運輸方式的場站建設規劃、工業及商貿流通行業的倉儲設施規劃能夠有機銜接和配合,防止重復建設,避免資源的浪費。同時政府應建立一個專業網絡的信息平臺,對物流業進行統一規劃,全面提高企業信息管理水平和高效創造能力,引導企業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
(4)重視物流人才培養科研工作
政府應大力支持和引導綠色物流科研工作,一方面要積極支持綠色物流基礎理論和技術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強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良性循環,加強應用性物流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2、企業方面
綠色物流的實施歸根到底要靠企業營運的綠色化實現。綠色物流對企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積極發展綠色物流,必將有利于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企業必須將其經營戰略與環境保護有機聯系起來,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樹立綠色物流理念
要打破“環保不經濟、綠色等于消費”的傳統觀念,著眼于企業和社會的長遠利益,既重視物流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要關注物流的社會效益。
(2)實施綠色物流管理
企業要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制定其綠色經營管理策略,推動綠色物流發展。選擇綠色運輸;提倡綠色包裝;開展綠色流通加工;搜集和管理綠色信息;實行綠色營銷策略;積極申請IS014000環境體系標準認證。
3、消費者方面
當前消費者綠色意識淡薄,對于綠色消費不重視,給開展綠色物流增加了難度。為了促進綠色物流的發展,要積極倡導綠色需求和綠色消費,通過綠色消費行為方式迫使企業實施綠色物流管理,通過綠色消費輿論促進政府強化綠色物流管理。因此,要加強綠色物流的宣傳,動員消費者參與進來,樹立全社會的綠色環保意識。
結語:泉州經濟已進入新的快速增長階段,而粗放式的增長方式使得資源、環境與經濟增長的矛盾進一步凸顯,壓力日益增大。可持續發展對于泉州來說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綠色物流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改善發展環境、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和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潛等.泉州物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探析.物流技術,2006(3)
[2]張沈青.論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物流戰略.當代經濟研究.2005
[3]袁中英,李大鋒.三峽庫區綠色物流發展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