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與社會科學課題研究范文
時間:2023-11-16 17:51: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行為與社會科學課題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行業英語教學;職場化能力;效果研究
如何建立一個既能提高高職經管類學生的行業英語能力,同時又能夠通過行業英語教學培植專業特色提升高職經管類學生的職場化能力,提升其社會競爭力滿足社會對于高職經管類人才的需求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做了一些探索。
一、高職經管類行業英語的教學現狀
(一)對行業英語教學重視不夠。在目前的高職英語教學中,從學校開始自上而下的對行業英語這門課程重視不夠,有些學校不開,有些學校也僅僅是把它作為一門選修課,導致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得課程教學質量難以達到要求。
(二)學生對行業英語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這主要在于現在大部分用人單位除了面試以外就是特別看重英語等級證書,導致學生、教師只注重考級過關拿到證書,而把行業英語課程的學習拋之腦后。
(三)以行業英語為基礎的學生職場化能力提升的措施不夠。高職經管類行業英語課程相較于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來講更注重實用性、實踐和互動性。但目前高職畢業生行業英語知識匱乏,又缺少實踐層面的練習,并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四)高職經管類行業英語教師的師資還不能適應現在行業英語教學的要求。目前高職院校教師中精通英語又精通專業的教師比較少,另外年輕教師缺乏相應的行業英語教學經驗。
二、對高職經管類行業英語的內涵、學生要具備的職場化能力以及行業英語背景下,高職經管類學生所應具備的職場化能力的探討
(一)高職經管類行業英語的真正內涵及經管類人才所應具備的職場能力。高職行業英語課程是高職院校英語系列教學中的末端環節,是基于基礎英語和行業知識之上的一門較為綜合的課程。它不僅僅是對基礎英語學習的重復,而是利用英語語言對專業知識在一定層面上的再現,是兩門課程在一定程度上的交集。另外在行業英語的學習中,起到了對基礎英語知識的補充作用。從就業方面考慮,高職經管類行業英語課程有助于學生職場化能力的提升。
理解了行業英語真正的內涵之后,我們再來看一下經管類人才應該具備的職場化能力。在這里從三個方面分析其所要具備的職場化能力。1、崗位工作所需具備的全部知識與技能,既包含處理具體業務的能力,也包含整個項目的總體管理能力,行為方式和思維邏輯習慣。2、方法或普遍能力,即從事任何職業、行業都具有廣泛的適用能力,如商務管理專業應具備一定的財會,信息收集及處理以及外語交際力等能力。會計和物流崗位應具備對其崗位的具體工作過程、程序、方法和操作規范、標準熟練掌握的能力。3、社會能力即有從事相近專業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它使勞動者能夠迅速適應崗位的變化,創造自我提升的空間。
(二)行業英語背景下,高職經管類學生所應具備的職場化能力。將以上兩者結合起來我們總結出高職經管類學生所應具備的以行業英語學習為依托的職場化能力,主要是五個方面:1、聽力理解力。經管類行業英語聽力理解的作用是使學生在各種工作環境下熟練的以英語語言為載體,正確理解、分析、加工處理吸收的信息,進行有效的交流活動。2、行業英語詞匯記憶與閱讀理解能力。經管類的專業人才需要處理的閱讀材料包含大量的經管類專業英語詞匯和英文縮略語。因此與之匹配的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從業者具備一定的背景知識,了解不同民族之間的價值觀念和風俗差異。3、寫作能力。經管類崗位不可避免的會處理一些英文的電子郵件,傳真等,這就要考驗員工的英文書面表達能力了,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經管類學生應掌握物流法規,熟悉常見商務公文語言的特點及寫作格式。4、翻譯能力。這主要是指學生應掌握外事生活起居、餐飲、辦公、營銷、廣告等常用英語翻譯能力,并且具備郵件、合同、產品說明書、企劃書等的翻譯能力。5、英語交際能力。經管類學生除了掌握專業知識外,還應掌握基本的英語交際能力。這主要包括基本的商務活動基礎知識和基本的商務情景會話,外貿流程中各環節的簡單表達。
三、對高職經管類行業英語教學創新的措施
(一)創新教學環境與教學條件。主要包括“規劃與建設”和“運行與執行”兩大部分,要由經管系各專業和基礎部共同合作,從軟硬件兩方面來建設和實施。
(二)對高職經管類行業英語教材的創新。我們在經管類行業英語教學中分別設計了八個主題單元的內容,這八個主題單元組成了一次完整的涉外貿易的過程,分別是建立貿易關系、檢查貿易背景、貿易談判、合同的達成、付款、包裝、交貨、投訴和建議。而且每一個主題的內容力求與真實的貿易過程相貼近。
(三)改進、創新高職經管類行業英語的教學方式。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我們注重的方法是必須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潛能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助于發揮學習團隊的作用。如:探究式教學、STEP教學法等。
(四)對學生學習評價機制的創新。首先從教學管理入手,把教學管理從以教師管理為主,轉向以學生在一個團隊中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為主與教師監督管理相結合。加大學生平時學習過程考核的比例。把只重視學生期末考試成績轉變為更加重視學生平時學習任務的完成效果。
通過分析和相應的改革措施,同學們普遍反映,在針對經管類學生開設的行業英語課程中既豐富了行業英語知識又對平時所學的專業知識用另外一種語言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強化,這樣就使得他們的學習面拓寬了許多,同時通過對這門課程的改革探索,教師的業務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廣東;教育科學規劃;研究特點;問題;展望
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6年-2010年),是廣東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服務于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又要適當超前于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在省教育廳、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全省的教育科學研究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本文對“十一五”規劃中已立項的項目進行了分析,對過去五年以來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的特點、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以及對今后一段時期全省教育科學事業的展望。
一、研究特點分析
“十一五”期間,我省共有1081項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立項規模與數量較“十五”規劃有較大增長。課題申報情況分布在基礎教育研究426項、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232項,高等教育研究226項,思想政治與德育教育研究55項,教育技術學研究46項,體衛文化研究50項;申報單位分布在本科高職院校659項,中小學312項,省市教科研類單位110項??v觀這五年來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的實施情況,我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的研究特點主要呈現出如下幾個方面:
(一)選題的規模擴大,研究的視野進一步拓展。
從2006年—2010年的立項情況來看,各市縣和學校的研究呈現出研究多向性發展的趨勢,研究領域由微觀向宏觀發展,由過去只注重教育內部問題的研究向同時關注與教育密切相關的外部問題的研究發展,涵蓋各級各類教育,大大拓展了研究者的學術視野(如表1)?;A教育領域方面,主要圍繞基礎教育改革中急需研究和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研究。如教學教法、課程開發、家校合作、品德教育、中學教師發展以及留守孩子的教育等方面。本科高職教育領域集中在學生創業能力研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農民工繼續教育研究、建設和諧校園、產學研實現途徑研究、實驗教學研究等方面。此外,教育技術、農村教育、體衛教育、協同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同程度地進入科研工作者的視野。
(二)研究內容不斷創新,研究方法逐漸科學化。
隨著教育科研的不斷發展,課題研究的領域越來越寬廣,同時,研究的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教育管理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協同發展理論、教育經濟學理論、教育社會學、教育行為組織學等這些新的理論的引入和運用,對提高我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理論水平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此外,對課題的研究也不再局限在理論性研究上,眾多的課題引入了比較性研究、構建模型研究、實驗研究、應用性研究、互動式研究等方式,逐漸擺脫了純理論性研究,延伸至實踐性研究上,重視其研究的實效性與價值性,大大增強了科研成果的信度與效度。
(三)研究的方向越來越注重現實問題的應用性。
五年來,我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一直致力于為加強廣東省教育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的研究,把珠江三角洲教育現代化問題;農村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教育改革和發展問題;教育信息化與國際化問題;高校科技發展問題列入研究范圍內。重點研究教育結構問題,改善和完善教育體制和運行機制問題,并且強調課題研究的實效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這些課題,一方面加強對教育宏觀決策有直接影響的實證性研究和對策性研究,增強教育科研為宏觀決策服務的功能,重視把研究成果及時轉化為可操作的方案,直接作用于教育改革與實踐;另一方面則是重視開展對教育教學改革實際過程中的指導性研究。圍繞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推進新課程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等方面出現的各種實際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規律。
二、取得的經驗
(一)必須創新科研管理方式,提高科研信息服務水平。
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申報、評審工作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大工程,如果單靠紙面上的操作,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評審工作實現信息化大大減少了項目管理過程中資源浪費的現象,提升了工作的效率。近年來,我省建立廣東省社科規劃辦網、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申報系統、廣東省教育科研管理系統、廣東省教育廳科研處數字科研服務平臺,同時還鏈接廣東省各高??蒲泄芾聿块T、廣東省各地市教育局以及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等國家科研機構。各科研單位以及各級各類學校的申報人員可以從平臺上獲取項目申報信息,接著確定申報項目,上報項目申報書。隨之而來的印刷、用紙等辦公費用以及傳遞過程中的大量郵資、路費相應縮減,信息傳遞與交流的周期更加快捷。
(二)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實行分類指導,統籌管理。
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面向地方高校、職業院校、中小學幼兒園和其他各地市教育科研機構。不同層次的學校與科研機構,不同學科的課題,以及課題承擔人的學歷背景、工作性質和自身的條件存在差異性,因此,在進行課題管理時不能用相同的標準去衡量。在“十一五”規劃中,各級各類學校以及教研單位非常重視科學研究,積極申報。如圖1所示,其中中小學申報項目達312項,占總項目的28.86%,高職院校項目數達659項,占總項目數的60.96%,省以及各地級市教研單位110項,占總項目數10.18%。在研究的內容中,高校以及教科研機構的課題重點在于推動學科建設、教學模式、教學實踐問題方面的研究;而中小學、幼兒園的研究普遍圍繞著課堂教學、學生的行為習慣、家校合作教育等能解決當前實際問題的研究,一般具有探索性、普及性、應用性和經驗性。因此,在評審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學科的課題實施分類指導,要考慮到課題的共同性和差異性,在課題評審、成果評價和項目指導上,要統籌管理,注意普通性與特殊性。
(三)必須以專業性為基礎,建設素質精,業務強的科研隊伍。
建設科研能力較強,業務素質較高的一批科研隊伍,是做好科學研究的重要保障,此外,具有勇于創新的精神,既是科研追求的最高目標,又是科研素質的最高境界。五年來,我省十分注重科研隊伍的建設。項目管理專家庫每年定期更新,目前,全省各級各類項目評審專家庫里共有4092名專家登記在冊,其中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有600余多專家,分布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14個學科中。
三、在發展中需要不斷解決的問題
(一)科研興教, 科研強校的戰略意識仍然薄弱。
當前,教育科學研究在學校的地位尚未確立,把科研作為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尚未達成共識。許多學校由于經費問題或科研隊伍的問題而沒有把科研擺在很好的位置。在邊遠地區或者地方性院校,課題立項很少,成果不多,既阻礙了學校教育科研本身的發展,也影響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深入推進,對教師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十分不利。據對“十一五”期間我省各高校承擔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的情況分析,明顯可以看出各校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高校方面,華南農業、華南師范大學、廣州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高校課題立項總數排在前列;職業院校方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立項數量稍多。一些高職院校的立項項目很少,有的還是空白,應該引起這些學校校長的重視。
(二)課題管理需進一步加強。
課題的管理直接涉及到科研事業的發展,關系到教育事業的發展。當前,重立項、輕管理;重結果、輕過程;重評獎、輕轉化的問題依然存在。譬如,一些課題申報人和單位只顧追求課題立項數量,忽視課題的質量,課題一旦立項就束之高閣,缺乏必要的跟蹤管理和檢查督促措施;課題不能按時開題,開題后也沒做進一步的調查研究;中期檢查敷衍了事,階段性成果就湊數僥幸過關,以此導致很多課題遲遲結不了項;結題時非常匆促,草草了事上交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課題的質量和效益。另外,在解決課題成果的推廣和轉化上,各級單位還沒有很好地重視,相關的渠道較為狹窄,這大大影響了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效率,同時也打擊了項目主持人的積極性。這種成果轉化邊緣化的問題應該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
(三)課題經費來源單一,科研資源短缺。
廣東正在建設教育強省,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資源也逐年增長,但經費用途還相當緊張?!笆濉焙汀笆晃濉币巹澥昶陂g,廣東共投入200萬專項經費用于支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這與我省教育的規模及發展的速度,特別是建設教育強省的要求仍有所欠缺。截止2011年,我省高等教育專任教師85751人,高中階段教育(包含中等職業教育、技工學校、普通高中)203383人,普通初中專任教師268008人,小學專任教師432451人,各級各類教師共計989593人。這樣一支數量龐大的教師隊伍,如果按人頭分攤計算,2000-2010年期間,全省教師人年均科研經費僅為2.02元。如果將這筆經費全部投入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的教育科研,149所高校每所占有年均科研經費僅為13422.8元。由于受經費限制,“十一五”期間,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和科研單位所申報的均為自籌經費項目,嚴重制約了科研事業的發展。
(四)科研水平呈現出嚴重的地區不平衡。
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盡管在組織申報過程中,在政策與經費支持上已向欠發達地區傾斜,但由于經費、科研水平、資源等各方面的因素,粵北、粵西地區的申報積極性或者項目的質量仍然不容樂觀。經統計,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中,各地區的申報情況如下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區對項目申報的積極性是遠遠高于粵北、粵西、粵西地區。珠三角地區中廣州、深圳、佛山(含順德)、中山是排在前列的,其中廣州的項目申報數占整個“十一五”規劃項目的1/2,這與廣州地區高校數量多,科研機構與研究資源相對集中的因素不無關系?;洷钡纳仃P、粵西的茂名、湛江以及粵東的潮汕地區相對較好,這與當地擁有本科院校以及職業院校的因素有關。從表中也可以看出,如清遠、河源、云浮、梅州、陽江等地的科研項目相對較少,與珠三角以及其他地區呈現出較大的不平衡性。
四、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深化對教育科學研究的認識,進一步明確教育科研的地位。
教育科研是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強大動力。廣東要建設教育強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打造我省南方教育高地的目標,實際上是要增強教育的競爭實力,這種實力應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增加教育投入,擴大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其次是更新教育觀念,創新發展機制,提高師資水平,優化教育管理。前一種為硬實力,后一種為軟實力,這兩者是互為前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二)加強學科隊伍建設,提升科研業務素質。
從目前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群體來看,高校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教師和各地市教研室專職教育科學研究人員是主要力量。從教育科學研究隊伍結構看,研究人員地區分布、學歷、職稱層次參差不齊,學科帶頭人少。因經費問題,科研資源相對不平衡,省市各地區缺少組織培訓、指導,導致學科隊伍呈現出越來越大的差異性。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要增加培訓預算,積極引導,有計劃、有組織地對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系統的教育理論培訓,特別是項目書的寫作與申報,項目的管理與結題等方面,重視發現和培養年輕的教育科研優秀人才;其次,依照有關規章制度,運用中期檢查手段,加強科研的過程管理、及時發現和總結好的科研成果,通過通報表揚、獎勵性追加科研經費予以正面積極鼓勵。同時對因研究進展緩慢、階段性成果低劣的課題及時加以中止和撤項,停撥或緩撥資助經費,從制度上防止科研劣品產生。
(三)繼續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增加對教育科研經費的投入。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教學科研是教育事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屬于政府公益性科研項目,當前,廣東省正致力創建教育強省,建設南方教育高地,在教師待遇、教學資源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已加大支持力度。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要正視教育科研在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對教育科研經費的投入,在保證正常的人頭經費和事業經費的前提下,設立教育科研專項經費來支持和扶植教育科學研究。此外,應拓寬科研經費來源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以課題所在單位給予相應配套支持、課題主持人爭取企業籌措為輔,努力為開展教育科研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規范教育科學課題的管理,為研究成果的轉化提供平臺。
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覆蓋了各級各類教育,涉及教育理論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教育實踐研究等領域。對廣東省教育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進行研究。為進一步增強為宏觀決策服務、為教育改革與發展實踐服務的意識。省市各級單位應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加強教育科研成果轉化與推廣。首先,應加強與國家教育科學規劃辦的聯系,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指導;其次,加強與廣東各高??蒲胁块T聯系,有效利用高??蒲匈Y源;第三,密切聯系課題承擔者,跟蹤服務,強化過程監督;最后,積極在廣東科研信息網,及時相關信息,在網上公布立項課題和結項的研究成果,共享研究資源。通過以上措施,在現有基礎上強化管理,抓住特色,推出精品。
(作者單位:莫玉音,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評估室;黃黎露,廣東省教育廳科研處)
篇3
新辦普通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是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學為生命線開展工作必須深思:是首先創辦特色學科呢,還是先創辦特色專業。我們認為作為一所新興的普通本科院校,應該首先考慮特設專業的建設問題,創辦特色學科要以特色專業的建設為基礎,特色專業真正辦出了特色,為特色學科的創辦奠定了師資結構、實驗室條件、學術帶頭人、社會人才評價需求等各種教育資源之后,特設學科的創辦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因為新辦普通本科院校創立之初,各院系最多只有一兩個本科專業,而且各省市在審批新興本科專業時總要綜合考慮該校、該院系申辦新本科專業的各種辦學條件和社會需求等各種變量。專業是學科的二級學科,以二級學科(專業)建設作為教學與科研的結合點,是形成特色學科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國授予學位的學科分為11大門類,64個一級學科,625個二級學科(專業)。新辦普通本科院校的本科專業配置大體上相當于二級學科(??茖I還不能算是二級學科專業),所以只能稱為為專業。而學科建設所需解決的基本問題是確定院、系專業的學科的寬度問題,即學校根據學科群體劃分的院(系、部)結構。確定學科既要考慮與國家教育層次的口徑,還要從自己的培養目標,即現在和將來人才培養的類型、層次及學位目標等,這樣才能有利于自身學科特色的形成。教育部明文規定:新辦普通本科院校至少要有兩屆本科(學士學位)畢業生才能申報碩士學位授權的二級學科,“專業設置要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學科內部門類要齊全和形成特色,并注意跨學科知識的引進”。由于本科大學課程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起步較晚,我國目前還沒有一本系統闡述大學本科課程設計的理論和方法的專門著作。對此,本課題組擬借鑒國外本科大學課程設置的一般模式提出新辦普通本科院校特設專業的課程設計的理念和方法。
一、國外著名大學本科課程設置簡介
(一)美國杜克大學本科課程設置
杜克大學是美國著名的大學之一,他的本科教育是通過知識分類要求,以達到學校對學生通識教育的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在六個知識領域中至少學習涉及到五個知識領域的知識:藝術與文學(AL)、文明社會(CZ)、外語(FL)、自然科學(NS)、定量推理(QR)、社會科學(SS);每個學生必須在這些知識領域中的4個領域修讀3門課程,另外兩個領域中必須修讀2門課程;本科專業主修課程分三類:系設主修課、特殊培養計劃的主修專業和跨系的主修課。
(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課程設置
通識教育是斯坦福大學本科教育一個完整的組成部分,為了完成通識教育的要求,從1996年開始,本科生必須在四個知識領域中修讀至少9門課程,這四個領域是:知識領域Ⅰ:1.文化、思想和價值的發展史;2.人文基礎課程;知識領域Ⅱ:自然科學、應用科學和技術、數學;知識領域Ⅲ: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領域Ⅳ:世界文化、美國文化和性別研究。
(三)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本科課程設置
學生在本科四年培養計劃中,必須從下列各類課程中獲得約124學分,才能從理工學部畢業并獲得學士學位,這些課程是:各類綜合學科的教育(16學分)、外語(12學分)、數學(6—12學分)、自然科學(4-8學分)、實驗課程(6-分)、專業課程(56-62學分)、其他課程(4學分)。
(四)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工程類本科專業課程設置
該校每學年分為兩個學期,要求學生每學期修讀5門課程;除工程學科專業外,其他9個工程專業的第一學年的教學計劃是相同的,共10門課,包括應用科學課程(3門)、數學課程(3門)、專業基礎課(4門中任選2門)、基礎課程(2門);第
二、
三、四學年主要是專業課,同時兼有選修課。
二、課程設計的內涵
“課程設計”(curriculumdesign,curriculumdevelopment),有人翻譯為課程開發、課程編制、課程編訂,其定義有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課程設計即為對學??偟恼n程計劃和教學安排的制訂活動,狹義的課程設計是指對一門課程的設計及教材編寫。這種編排或計劃活動需要一定的理論來指導,并需要一定的方法來實現預期的目標。課程設計是課程研究領域中的重要內容,最早的課程研究成果主要圍繞課程編制(狹義課程設計)展開的。而且自19世紀末課程理論誕生以來,主要圍繞中小學教育的課程問題進行研究。在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有影響的課程編制模式:(1)功效模式(efficiencymodel)。一些教育家主張從“功效”、“經濟”的角度重新審定學校課程,以剔除多余的學科,以及各門學科中多余的內容。最令人矚目的是博比特(F.Bobbit)和查特斯(w.w.Charters)提出的用“活動分析”、“職業分析”的方法來確定課程及內容。(2)目標模式(objective:model),這是一種以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為指導思想的課程編制模式,其代表人物有泰勒(R.w.Tyler)和布盧姆(B.s.Bloom)等人。
三、新辦普通本院校特色專業本科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原則
(一)特色地緣
所謂特色地緣,是指新辦普通本科院校的課程設計要圍繞所在區域的社會需求和地區經濟社會對人才需求來論證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和開發理念。我國目前新辦的普通本科院校絕大多數是“城市院?!薄ⅰ暗胤皆盒!保滢k學經費來源的主體是學院(或大學)所在城市或地區的地市級政府,從辦學定位上主要就是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培養人才;同時,由于各地區的經濟文化的地緣特色、民族特色,甚至還有文化特色,這自然決定地方對人才需求的規格和質量的特色,進而就要求這些新辦的普通本科院校的課程設計必須突出地緣特色,否則,畢業生的就業將是制約這類院校發展的瓶頸。人所共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方普通院校要在學生擇校的大環境中立足、發展,就只有走地域特色之路,而走地域特色之路的首要條件就是課程設計的凸顯地緣特色。
(二)特色突變
所謂特色突變,是指新辦普通本科院校的課程設計在遵循國家有關本科院校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基礎之上,結合地方院校的地緣特色設計大量其他本科院校,甚至是本地其他老牌大學或學院沒有的課程。這種特色突變,一方面是培養特色教師、特色學科帶頭人的必要要件;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新辦普通院校的“新”字(學校新、領導新、教師新、教學資源新、地方政府支持新等)作動力源,設計特色課程,甚至是設置特色專業,例如,貴陽學院的軟件分院的課程設計,這在我國所有的本科院校中就是首創——與微軟公司共建培養IT人才、軟件架構師等人才,其課程的85%的內容是微軟公司專用課程。這種特色突變既培養了該課程施教的教師,也促進了全校其他老師的發展,更主要的是培養了一大批特色課程下的特色學生。
(三)特色規避
所謂特色規避,是指新辦普通本科院校的課程設計要規避學校所在地區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已有的課程設置,甚至是專業設置也要規避。因為這是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專業和課程體系所要考量的問題,而且由于新辦普通本科院校是“地方學?!焙汀靶略盒!钡鹊奶攸c,所有的教學資源將無法與老牌院校(或大學)相抗衡,尤其是學生生源與就業的文化限制更是要求新辦普通本科院校的課程和專業設置必須規避本地其他老牌高校。但是不是規避全國所有的其他高校,其他省高校有的專業及其課程設置是完全可以借鑒與競爭的;當然要盡可能地規避,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就基本規避了全同與雷同。
(四)特色提升
所謂特色提升,就是指新辦普通本科院??梢岳迷瓉韺?贫蔚哪承┨厣Y源,把原來的特色專科專業及其課程設置提升為特色本科專業并加以深化、提升其課程設計。尤其是許多老牌專科學校有許多省級示范專業、國家級示范專業或省級、國家級示范課程等是完全利用,并可以深化和提升的,而且許多示范??茖I或課程在新辦普通本科院校的前幾年還在繼續興辦著,這就需要學校盡快利用已有教育資源把這些??茖I或課程提升為本科專業,并深化其課程設計。比如貴陽學院原來的服裝設計專業和檔案管理專業都是省級或國家級示范??茖I,但是除了服裝設計??茖I還在繼續興辦外,檔案專業在學校合并和系部整合之初就停辦了,而且據課題組所知,目前整個貴州省都沒有檔案管理本科專業,檔案局的領導還多次問我們有沒有該專業的畢業生,他們急需該專業的人才,我們只好建議他們到四川大學去招聘,而且本校該專業的幾位專業課教師只好改行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有效教育資源的浪費。
四、新辦普通本科院校本科課程設計的建議性方案
新辦普通本科院校本科課程究竟怎么設計呢?我們認為在遵循國家本科課程設置一般原則的基礎上,建議采用下述方案:
(一)課程設置理念上可借鑒美國本科大學課程設置的基本理念——把通識教育課程引入新辦普通本科院校的課程設計之中
雖然新辦普通本科院校的畢業生主要是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但是,畢業生在未來的工作中是立足地方、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而工作、學習的;同時畢業生的就業不完全是本專業行業內的,再說,沒有通識教育的基礎,學生在校學習和未來就業發展都是狹隘的。
(二)課程設置形式上我們建議開發本科多元文化課程,相應淡化專業課程
因為新辦普通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是應用性的本科生,能成為研究型學術型的本科生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而且我們比較同意“普通本科層次不能培養專門化的人才,而只能培養人才的‘毛胚’,養成一個人的現代性價值取向?!摺哂卸鄻影l展可能性,具有廣泛的選擇性;這就需要給‘毛胚’多學科的基礎知識、多樣性的視覺和思維方式”的觀點。因此課程設計要具有多元文化性、寬廣性,而且這與實行通識教育課程的設計是一致的。當然,多元文化課程的開發設計不僅僅是提供幾十門選修課,更不可能提供幾千門選修課,因為僅新辦普通本科院校的師資數量就沒法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的師資數相比,例如,美國杜克大學雖然也只有在校生一萬余人,但學??梢詾閷W生提供三千多門選修課,可是其專任教師就有一千六百多人。多元文化課程設計也是要緊扣特色專業的特色來開發特色的多元文化課程。
(三)課程設計的主體必須是多元參與論證主體
特色專業要真正辦出特色,在課程設計的主體上必須實行多元參與論證主體,即必須符合課程論規定的課程設計主體的完整性,也就是說:課程設計的參與主體必須包括學科專家、任課教師、學生、社會人才需求行業的專業人士、家庭、學校等,只有這些主體對具體課程的需求達到了優化組合,這樣的課程才具有特色競爭力。據課題組調查,傳統本科課程的設計很多都是在某一專業申報之初,僅僅是各個教研室或某個學科院系的部分專業人員進行的編制,甚至于就是一兩個領導參考其它大學的課程設計初略調整一下就上報教育主管部門,一旦教育部門審批之后,該課程體系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忠實地執行著,這是嚴重不符合課程論的課程開發原理的,必然會導致這樣一些課程及其培養的學生根本不具備特色,必然導致學生學習與就業、家長、社會怨聲載道。特色專業的課程開發只能充分利用各個主體:充分考慮現在與未來社會人才需求與趨勢、借鑒學生及其家長的有效性建議、采納任課教師對具體課程的實踐經驗、遵循學科專家的前沿性建議、分析具體學校及其專業的教育資源等來進行課程設計。要辦特色專業,特色專業的課程設計就不能是閉門造車和行政大于一切的模式來開發課程。
(四)課程設計內容上凸現專業特色
特色課程是特色專業興辦和發展的支撐基礎。我們認為課程內容突出特色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很多種操作方法,例如:工程技術類特色專業的所有課程都可以借鑒德國工程技術類本科課程的設計方式——三分之一的課程內容完全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在具體工程技術公司完成,而且教師也就是公司的工程師;哲學、文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特色專業可以借鑒美國本科課程設計模式——學生一進大學就實行“導師制”,既實行通識課程教育,又使每個導師能為具體學生指導設計具有長遠發展的學習、科研計劃,并付諸實踐;理學、教育學、經濟學類的特色專業的課程要凸顯特色,我們認為,首先就要打破畢業前集中實習的課程設計模式,必須每個學期前兩周都要安排實習、見習,讓每個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專業學習與探索;美術、地理、史學、旅游等特色專業的課程設計,應在每個學期的最后兩三周里帶起學生走出學校到外地進行實地考察與實踐,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的課程開發模式,……也許有些領導會認為這將使教育成本增大,其實按照教學論的基本原理:學校課堂教學的時數完全可以大大減少,而且美國本科大學的課程計劃中三分之一的課時數完全是學生在進行自修;可是國內的本科課程設計的絕大部分還是教師的“一言堂”,這不僅浪費教育資源,而且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的發展。……
(五)新辦普通本科院校特色專業課程設計一般步驟
篇4
關鍵詞:西部開發;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生態資本戰略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4161(2009)02-0097-04
1.甘肅實施生態資本戰略的現實依據
1.1甘肅選擇發展戰略的優劣勢分析
1.1.1發揮核心優勢,激發后發優勢,實現“富省“目標
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放思想,沖破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束縛,準確、科學地把握省情,找準最大優勢,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戰略思想。甘肅作為一個后發欠發達省份,所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與先進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亟待破解的難題越來越多。如果不能找準優勢,揚長避短,實現后發優勢,我們將錯失發展良機。甘肅所具有的區位優勢、能源原材料優勢、交通通信優勢、科技和人才優勢等,有些只是潛在的優勢,有些優勢隨著其他地區的快速發展已經喪失。生態是甘肅最核心、最獨特的優勢。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就要搞好生態建設,突出山水之秀,黃河之美,絲綢之路之奇。同時,生態又是甘肅最大的劣勢,生態十分脆弱;發展的資源條件和環境條件十分不利;環境污染加劇,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產業結構高能耗、原材料消耗大,初級產品多,產業鏈短;等等。扭住生態這個“牛鼻子”,就是抓住了甘肅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點。
1.1.2充分利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態勢和國家宏觀政策也為甘肅實施生態資本戰略帶來了新機遇。首先,“又好又快”是國家今后發展的導向,甘肅實施“生態資本”戰略,就從發展戰略的層面,解決了甘肅產業結構、經濟結構中的深層次的矛盾,在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又實現了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真正實現既好又快的發展模式。其次,實施“生態資本”戰略,就可以充分發揮甘肅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制約甘肅的劣勢,變劣勢為優勢,培育今后發展的基礎和資源。第三,實施“生態資本”戰略,能夠充分利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機遇、進一步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同時,實施這一戰略也順應了人民群眾對改善人居環境的新要求,據一項調查表明,蘭州市民對環境的關注度達97.6%,滿意度只有五級評分制的2.71。說明人們對優美環境、優良生態的需求與現實環境質量存在巨大矛盾,解決這一矛盾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1.2實施生態資本戰略對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作用
1.2.1實施“生態資本”戰略,可迅速變生態“原系統”無形化的存量資產為“有形化”資本,為甘肅的發展帶來豐厚利潤收益。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積累,甘肅各地的生態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生態的存量資產已相當可觀,但是這些生態的存量資產,僅僅處于生態的“原系統”狀態,并沒有成為“生態資本”,更沒有成為整合其他優勢資源的“生態資本”戰略資源。實施“生態資本”戰略,可以將生態的“原系統”,迅速變成生態“有形化”資本,產生不可估量的“附加值”。
1.2.2實施“生態資本”戰略,可以提升和優化甘肅的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甘肅存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接續性差、關聯度低、資源消耗型產業多、產品結構不合理、初級產品多、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實施“生態資本”提升戰略,既可以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又可以有效地發展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力地提升和優化甘肅的產業結構?!吧鷳B資本”戰略的內在要求,就是要走新興工業化的道路,甘肅早已把走新興工業化的道路作為自己的戰略選擇,但多年來受制于傳統發展模式的巨大慣性,缺乏有效的實施路徑,生態資本戰略應當是新興工業化的一個有效切入點。
1.2.3實施“生態資本”戰略,可以改變甘肅城市環境質量,樹立城市新形象。甘肅的許多城市由于特殊自然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加之工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生產生活能源結構以煤炭消耗為主,每年一進入冬季,大氣環境保護的任務非常艱巨。多年來,環境問題始終是各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了大量的財力、人力,但由于歷史的欠賬太多,特殊的地理條件,改善甘肅城市如蘭州、白銀、金昌、嘉峪關等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的任務仍然任重道遠?!吧鷳B資本”戰略的實施,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被動防治的局面。
1.2.4實施“生態資本”戰略,可以整合甘肅的旅游資源,大幅度地提高甘肅的旅游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輻射源”。甘肅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僅森林公園就有十多處,且都是非常著名的生態旅游景區。歷史文化資源更是隨處可見,但旅游業并沒有成為甘肅的支柱產業,運用“生態資本”戰略,就能整合甘肅的旅游資源,打造旅游品牌,增強旅游產業實力,成就“旅游旺省”的目標。到那時,旅游業必然成為甘肅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成為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主導產業,對GDP的拉動作用將十分明顯。
1.2.5實施“生態資本”戰略,可以實現“城市要素”集聚戰略,為甘肅城市今后的發展和建設開拓出新思路和新天地。甘肅城市的自然地理形態大多相同,由于地處黃土高原和多山的自然地理形態,使得甘肅的城市大多都不像東部平原地區的城市有充足的發展空間,給城市的發展設置了障礙。使城市的建設用地少,城市的發展空間受局限,目前蘭州城市建設量已過于擁擠。實施“生態資本”提升戰略,就是要實現“城市要素”集聚效應,打破地域局限,建設“綠色都市”和“緊湊城市”,實現多中心的、組團式城市群落。“緊湊城市”是一種能夠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形態。它是相對于“攤大餅”式的城市無序發展的形態而言的一種先進的城市建設理念,已經成為許多發達國家城市規劃政策中的核心要素。
2.甘肅實施生態資本發展理念的戰略架構
2.1發展循環經濟的先導戰略
生態資本戰略的實施,其內在要求就是要發展循環經濟,以清潔能源代替高污染的能源,加強技術更新,減少排放,降低污染,進行“清潔生產”。這是一種全新的發展戰略理念,它是以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為目標,通過良好的企業管理、合理的工藝改進實現這一目標。“生態資本”戰略的實施,可以有效地形成“微觀――中觀――宏觀”連續配套、協調發展的循環經濟體系,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從微觀的層面上,運用法規和政策的引導,規范和調整企業行為,使企業形成系統內部的小循環,刷新企業的目標系統、研發系統、生產系統、銷售系統和自處理系統。從中觀的層面上,加強企業間的產業關聯度,形成產業接續,特別是在產業園區的建設上,利用企業“出城入園”的機遇,鼓勵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企業的清潔生產、企業間副產品的交換、污染防治、合作培訓、共同參與以及技術創新,使園區內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形成企業之間的“閉鎖式循環”。從宏觀發展層面上,通過在全社會推廣循環經濟的政策、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實現整個社會層面生產與消費、企業與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大循環。對于甘肅的一些城市來說,首先改變城市垃圾簡單填埋的處理方式,對城市垃圾進行環保化的層層處理,有機回收,形成回流產業,對回流產業來說,垃圾沒有廢物。其次要樹立環保生活方式和綠色消費方式的觀念。
2.2發展新興產業的創新戰略
發展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的“總樞紐”就是實施生態資本戰略。生態資本提升戰略主導下的產業發展戰略,是“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戰略。有回流產業、生態旅游業、都市現代農業、白色農業、精致農業。還有其他生態產業、環保產業、生物工程產業等。發展這些產業,既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又可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蘭州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實現“工業強市”的目標。
2.2.1發展新型能源產業,開發新型能源。這符合國家的能源戰略,誰先發展,誰就占領了新能源的高地,就會享受到國家的有關政策優惠,就會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這些產業包括多方面的內容。有:風電、生物發電、太陽能利用、淺表地熱資源利用等。中國核能集團看好甘肅的風能資源,已在甘肅成立了西北風電公司。甘肅已在河西建設了風能發電廠,意欲打造全國的陸上“三峽”;全省農村正在大力推廣沼氣能源的應用;蘭州市也已建成一座牛糞發電廠,蘭州溫泉大酒店就是利用淺表地熱資源發展旅游經濟的范例。應該加強新能源的開發和建設力度,發揮甘肅光照資源豐富和發電機電裝備領先的優勢,積極發展新能源,爭取形成新的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
2.2.2打造“生態綠洲”品牌,在推進生態生產、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等生態建設的基礎上,以調整產業結構為契機,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以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為依托,把精致農業與文化、休閑結合在一起來做,著力打造“生態綠洲”品牌,使這一品牌成為甘肅的新“名片”。
2.3建設“森林城市”的新發展方向戰略
“森林城市”是指在城市地域范圍內,以改善和維護城市生態環境、保障城市居民健康為目的,以木本植物為主,包含草本植物及其所居環境共同構成的生物群落,使人工與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系統融為一體的復合生態系統。甘肅的天水、蘭州、隴南等城市最具備發展“森林城市”,建設“宜居生態城市”的基本條件,經過近五十年的綠化建設,蘭州南北兩山已滿山披綠,天水、隴南由于本身處在甘肅的南部,具備發展生態的天然優勢,森林覆蓋率本身就高于甘肅的其他城市。這些都是我們建設“森林城市”的重要基礎和寶貴資源,現在要做的就是以這些城市現有的城市森林為基礎,加快山體的綠化步伐,同時,有計劃地建造各類主題森林公園,將各山體和林區串聯起來,形成城市森林圈。
2.4“城市要素”集聚、城市內生性有機擴張戰略
“城市要素”集聚就是把“城市分散化的集中”,使城市成為組團式的緊湊,也就是發展相互之間既用生態化城市森林相區隔,又通過完善的公共有軌交通系統快速相連的、易通達的城市中心群。這種“緊湊城市”又叫“綠色都市”,它是一種為了加強宏觀調控,防止城市簡單的外緣型擴張,推動城市改造;減少交通流量及進而減少汽車尾氣污染,降低能源消耗,保護大氣質量;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群落,各中心的核心區內高密度、高強度的進行發展的城市空間組織形態。以蘭州為例來說,就是不能把蘭州的南北兩山看成是蘭州城市發展的限制和障礙,而應該看成是蘭州市區內的“城市森林”,跳出南北兩山對城市發展的局限,拓展城市的發展空間。如,發展什川城區、忠和城區、中川城區、龍泉城區、和平城區、定遠城區等等。這是實現甘肅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動“城市要素“集聚、實現城市內生性有機擴張的根本出路。
2.5建設生態龍頭工程,夯實生態“有形化”資本戰略
生態龍頭工程就是指對區域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大型生態工程。黑河流域的生態恢復工程、民勤的生態養護工程、敦煌月牙泉的生態恢復工程、蘭州市的“綠橋”工程等等,都屬于這類工程。不僅如此,還要有計劃地規劃一批對區域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和深遠影響的生態龍頭工程,積極地集聚生態資本,實現生態資本的有形化“溢出”,為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強勁的帶動作用。蘭州市的“綠橋”工程就屬于這類工程。蘭州城市南部的邊緣地帶幾乎全部被天然森林所覆蓋,林緣線長達100多公里,“綠橋”工程就是在天然林區與蘭州南山綠化圈之間的寬約5~15公里的森林斷帶上架設一座“綠橋“,把天然林引入城市,將對蘭州的發展產生重要意義。此斷帶區域橫跨榆中、城關、七里河和西固四個區(縣),涉及十個鄉(鎮),全長約50公里。由于自然、歷史、社會等多種原因,這一區域經濟發展緩慢,基礎設施落后,生態環境失衡,屬蘭州市較為集中的貧困區域。因此,在森林斷帶區內,因地制宜地規劃建設三條平均寬度為15公里的綠色“橋梁”,將蘭州南部的天然森林與環城的南山綠化圈連接起來,形成具有一定規模且連續不斷的綠色林帶,把天然森林環境引入城市,一是不僅能改變城市大氣環境,而且會使蘭州的森林覆蓋率極大地提高,真正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森林城市”。二是這項工程其中蘊含的巨大的生態資本效應是不可估量的,必將為蘭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顯性效益,為蘭州的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不僅使這一地區發展經濟林業、果品林業、特色農業、都市現代農業、休閑旅游業成為可能,而且在更大的產業區間、未來發展上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對未來蘭州經濟社會躍升到另一個發展空間,實現跨越式發展,將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
2.6實施精品旅游區開發工程,實現“旅游旺省”戰略
以生態建設為先導,實施精品旅游區開發工程,增強旅游產業實力,成就“旅游旺省”的目標。如,“蘭州四十里黃河風情線”已在全國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要使之成為一個品牌,進而成為著名品牌,還要做很多工作。如果把大灘南河、城關南河納入黃河風情線的整體規劃中來建設,學習西安市曲江開發區的經驗,把整條南河及周圍區域規劃成旅游開發區來整體建設,對南河生活住宅區的定位進行重新審視,定位為旅游開發區,遷建沿河所有的市場及老舊居民區。在拆遷后的區域內布局符合黃河風情的歷史文化設施和景觀,按照旅游發展規律,把“南河旅游開發區”打造成黃河風情文化精華的濃縮版,使之成為蘭州旅游的主打品牌,樹立蘭州旅游新形象。通過精品旅游區開發,使旅游業成為蘭州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成為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主導產業,將強力拉動GDP的增長。
3.甘肅實施生態資本戰略的支撐體系
3.1建立保障生態資本戰略實施的法律支撐體系
3.1.1通過人大制定和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生態資本”戰略的實施?!吧鷳B資本”的實施是包括了發展循環經濟、進行清潔生產、建設森林城市、實現城市資源要素集聚等一系列系統工程,必須建立健全相關法律體系,為“生態資本”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使生態立市的觀念上升到法律的層面。
3.1.2政府制定和及時出臺一些法規和管理辦法,從中觀層面逐步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保障體系。
3.2提供相關政策支撐體系
3.2.1產業發展優先扶持政策。出臺對生態產業、環保產業、生物工程產業等符合生態創新經濟的產業,在土地、資金、稅收等方面進行優惠扶持的政策。
3.2.2項目發展生態標準限制政策。建立環境準入制,加強宏觀調控、優化產業結構。
3.2.3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獎勵政策。對綠化和環境保護的獎勵政策;對利廢(廢物再利用)企業和產品的稅收減免政策;對使用清潔能源的設備改造補貼政策;對繼續使用以煤炭為主的污染能源的高稅收政策。
3.3制訂規劃目標實施體系
3.3.1把生態資本戰略納入“十一五”規劃的中期調整規劃和2015年遠景規劃,納入甘肅的整體發展規劃,從宏觀的層面上使生態資本真正成為發展戰略的核心,實現生態立省的目標。
3.3.2制定各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和中觀層面的實施藍圖。“生態資本”戰略是全新的促進城市和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性戰略,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必須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和具體實施步驟,從中觀的層面上對“生態資本”戰略的實施提供保障。
3.3.3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的資金支撐體系
生態資本戰略的實施要有強有力的資金保障。一是要政府提供相應優惠政策和加大財政投入,建立財政支持“生態資本”戰略專項資金。二是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機制。三是要利用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建立生態保護發展基金;同時充分利用國際組織的環保資金、技術、人才資源。
4.與具體工作結合建立聯動開發工作機制體系
(1)從具體操作層面入手,全面整合原有資源,適時開發新的資源。“城市森林”抓山體;生態環境抓綠地;旅游產業抓品牌;“循環經濟”抓企業;“城市集聚”抓規劃;產業調整抓創新;新興產業抓農業;“清潔能源”抓“電”、“氣”;生態人居抓社區。
(2)從職能層面上入手。要求各地區、各職能部門按照全省的統一規劃和實施步驟,有重點、有計劃地全面實施“生態資本”戰略,按照各自的目標和任務,履行職能,落實到位。
(3)梳理區域內顯性和隱性的生態資本資源,確定重點項目,全面整體推進。
梳理全省顯性和隱性的生態資本資源,按照遠期、中期、近期建設目標,各篩選和確定100項重點生態建設工程項目,如,蘭州“綠橋”工程;河西森林生態場工程;甘肅城市生態人居工程;黃河風情精品旅游區開發工程;甘肅七一冰川保護工程;隴東林果產業工程;甘南黃河“三曲”保護工程;隴南旅游開發與保護工程,等等。認真做好規劃,集中和相對固定一批專項資金,分步長期實施,使甘肅的生態“原系統”,更早更快地變成生態“有形化”資本,使之產生出巨大的具有高“附加值”的資本效應。
(4)以生態資本戰略整合縣域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
各市縣制定相應的規劃,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條件,最大化地實現“生態資本”價值。如蘭州市安寧區已實施了生態農業工程,建設安寧桃花溪生態水景觀工程;榆中縣以建設“都市生態農業基地”為目標,精心打造以特色高原蔬菜、花卉種植為產業基礎、以“生態綠洲,黃河風貌”為特色旅游的都市休閑農業基地。永登縣以苦水玫瑰、豬馱山為核心,打造生態產業長廊。七里河區、城關區以南河改造為重點,學習成都府南河建設經驗,遷建所有市場、老舊住宅小區及周邊相應的建筑,使之綠化、美化、風情化,改造沿線污水管道不入南河。力爭把南河建成城市宜居品牌。
基金項目:該課題為2008年度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資助項目。
參考文獻:
[1]黃正夫.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經濟學[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0.
[2]李寧寧,明.江蘇生態省建設的重點與近中期對策[R].江蘇省軟科學課題研究報告.
[3]嚴立冬.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創新[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4]王壽兵,吳峰,劉晶茹.產業生態學[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