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知識范文

時間:2023-12-19 18:03: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境科學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環境科學知識

篇1

【關鍵詞】環境教育 生物 物理 化學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11-0053-02

一、引 言

自從在197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蘇俄的西伯利亞國際環境教育會議中環境教育被鄭重討論后,環境教育的貫徹執行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普遍的重視。環境教育是指在教和學的過程中理解人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以實現人類在地球上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對環境進行明智和負責任的管理。這就需要進行環境教育以提高環境意識、環境知識和對自然管理的理解,此過程也可以說成關于環境的、通過環境進行的和為了環境的教育。

中國教育部在1992年頒布的新大綱中明確提出在相關學科教學內容中要講授環境保護知識;1996年以后,“綠色學?!钡膭摻ㄊ怪袊h境教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F在,環境教育已與各學科的課程內容相互滲透。這些努力都體現了要想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提高學生的環境素養至關重要。然而,根據目前的研究表明,學生的環境知識水平仍不令人滿意。學生的環境知識水平目前已有較大提高,但還不足以改變他們的態度和行為。

二、環境知識

向學生提供環境知識是進行環境教育的一個客觀的成分,而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環境態度、環境技能和環境行為不具有這種客觀性。根據Tanaka所說,環境知識被定義為個人對環境如何運作的理解;人類與環境的互動;環境問題是如何出現的;如何解決環境問題。Rohiza認為,環境可用關于環境可持續發展及其對人類生命的影響這個問題的知識進行解釋。Rowe認為,環境素養是對健康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相關問題和信息的概念和知識的理解的基礎。這包括與人類健康相關的環境問題。

Hungerford等曾列出了學校進行環境教育時應涵蓋的范圍,主要包括三方面:生態基礎和作為一個生態因子的人類;環境科學和環境健康;問題的調查和公民行動的培訓。而Erdogan等將環境知識分成三個主題:自然歷史和生態的知識;環境議題和問題的知識;社會政治經濟知識。

三、環境教育在科學中的滲透

課程的方法是指將內容和技能整合到現有的課程,這樣既能以其為重點又不影響課程的完整性。由于科學就其內容本身和環境有相互依存的關系,所以科學是能夠與環境相結合的相關性最強的學科。通過與科學教育的相結合,主要實現四個目標:將要學習的科學技術知識與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相結合;理解與發展科學和技術領域,自然資源管理及來源相關的科學知識;充分認識野生動物管理和為延續全球人類生命的大自然間的相互關系的重要性;認識到科學研究發現是根據人腦認識自然現象并實現人類幸福的努力和能力。While White認為,科學的概念是一個通過科學手段認識現象強調環境科學的科學領域。這里手段被定義為觀察、檢測和科學實驗。

現在學科內容與環境知識結合最多的幾類課程是生物學類、化學類和物理類課程。其中生物類課程是在課程內容上與環境知識相互滲透最廣的課程;幾乎所有的環境議題如環境資源、空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都可整合到這類課程中。例如在動態生態系統和瀕危生態系統等章節的內容可與“生物和環境的關系研究”這個主題緊密結合;在講述營養類內容的章節也可與環境知識緊密結合,這部分主要是在全球食品供應、世界食品問題、綠色革命、可持續發展農業和個人的責任方面討論與食物和饑餓相關的環境知識。另外,在講述科技對人類繁衍的貢獻時也緊密結合了環境知識,這個主題與人口增長和控制密切相關,包括人類種群動態、經濟增長與人口變化以及計劃生育和人口動態。

化學類課程是僅次于生物學類課程與環境結合最緊密的課程。能源和生態系統,食品生產和饑餓、空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方面的環境知識都可結合到化學課程中,其中林業資源、動植物資源、土壤及相關問題、水及相關問題和固體廢物處理等與化學的結合相對較少。例如在講述有害廢物有關的內容時,可結合“珍惜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使用電化學工業使用的化學品時要立足長遠發展的目標”和“節約使用各種工業合成材料”等方面的知識。

物理類課程是與環境知識結合較少的一門課程。只有少部分環境知識結合到了物理類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如在學習“力與運動”中的做功、能量、功率和效率時,可與能源和生態系統的環境知識相結合。通過這種專題,學生可學習到能源廣泛需求方面的知識。

調查研究表明,在這三個學科的課程內容中還沒有直接和固體廢物處理這個主題相結合的。這多少讓人有些沮喪,因為現在固體廢物處理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這個問題必須引起全體教育工作者的警惕,因為這將給環境造成極惡劣的影響。

四、小 結

現在在科學課程中僅提供了有限較膚淺的環境知識,仍有很多重要的環境問題亟需更深層次的融入科學課堂。需將盡可能多的環境議題融入自己的課堂教學并和學生討論是作為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為實現這個目標,教師必須率先了解更多的環境知識。教師實施環境教育的程度依賴于他們對環境知識的掌握水平。我們希望將來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能涵蓋全部環境問題,這樣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環境知識。這也是發展學生環境態度、環境敏感性和環境行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Tanaka, H.(2000).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Indian Chemical Society. 77:531~538

2 Rohiza Jamaluddin.(2004). Pencapaian guru sains sekolah menengah dalam pernyataan tentang isu alams sekitar.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Malaya

3 Erdogan, M., Kostova, Z. & marcinkowski, T.(2009). Components of Environmental Litercy in Elementary Science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Bulgaria and Turkey. 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5(1):15~26

篇2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09-0070-02

談及蘇式數學教學,在我看來,是對姑蘇數學教師群體在教學特征上的高度概括,似乎有些居高臨下的意味,并不是可以輕易表達的。但細細思考,這種凝練也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在蘇州歷史文化的長期熏陶下,廣大一線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追求與實踐的產物。透過他們幾經汗水和智慧打磨的課堂教學,精致、靈動、簡約、扎實等特質已然成為當下數學教學亮麗的名片,正逐漸催生蘇式教學的風格印記。

1.“序”之精致。

研究蘇式數學課堂,不離“精致”二字。蘇州園林“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是曲折多變、移步換景之精致;蘇州刺繡千絲萬縷、飛針走線,是慢工出細活之精致。教師雖然與民間的能工巧匠工作的領域有所不同,但不難體察到在這種相同地域文化影響之下彼此行為方式的共同特征――運籌帷幄,精耕細作。其一致的前提,是對于“序”的精致建立。數學教學尤其講究“序”,“序”可以理解為順序、秩序、工序、程序。毋庸置疑,教學與做工一樣,特別講究遵循規律、循序漸進。數學教師首先倡導的是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大至合作交流、課堂展示,小至握筆書寫、尺規作圖,教師與學生的行為方式有著共同的約定,這種相對統一、嚴格有序的氛圍為形成積極向上的蘇式課堂文化奠定了基礎。外部課堂秩序的建立,從表面上看是要求學生“靜下來”,其實是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當這種秩序內化為學生下意識的自我約束從而達成積極學習的心向時,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層次參與便有了可能;其次,從內部學習秩序來講,蘇式教學十分強調理清知識序、認知序、教學序三者之間的關系,立足學科本質和兒童立場的雙重視角,特別關注將教學目標轉化為數學問題以及將數學問題轉化為學習活動的聯結過程,精心安排教學環節,精巧打磨教學細節,精準琢磨教學語言,精美設計教學板書,使課堂整體清晰流暢、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第三是精簡教學程序,簡約是數學的特質,圍繞核心明晰思路,既不旁逸斜出,也不粉飾堆砌,在清簡質樸中幫助學生體會抽象、推理、模型三大核心思想背后豐富的內涵。

2.“度”之適宜。

江南水鄉的溫潤,孕育了相生相宜的文化氣象。一如蘇州的園林,既講究布局又講究配合,更講究層次,既不讓人感到突兀又不讓人感到造作,力求實現“人在畫中游”的自然意境。經典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對“度”的準確駕馭和把握。所謂“度”,我們可以理解為程度和狀態,也可以理解為事物所能達到的一種境界。蘇式數學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在收與放、深與淺、動與靜、虛與實、進與退的連續與流動中把握其分寸嗎?首先,蘇式數學課堂堅持張弛有度。在“以生為本”理念的關照之下,我們既強調課堂教學的開放又重視教師的引導,積極探索對話與生成的課堂導學藝術,以期實現師生同頻共振、教學相長。其次,蘇式數學課堂追求進退有度。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成長和進步,這種進步往往是建立在教師能確立合適的教學切入點的基礎之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以“溫婉地示弱”和“智慧地后退”來激發學生更好的學習狀態,但這絲毫不影響教師在關鍵之處敏銳捕捉、適時進攻和果斷介入。第三,蘇式數學課堂講究深淺有度。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維”是數學教學的終極追求。我們以“不應求全,但應求聯;不應求全,但應求變”的策略來辯證地看待傳統的“雙基”教學,重視深入淺出,倡導舉一反三,在聯系中促進生長,在變化中催生深刻,幫助學生優化認知結構。

3.“意”之從容。

數學課應該有數學的味道,但又不能僅僅只有數學的味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數學課應該循著兒童生命成長的方向進行一種意境的營造和意義的追尋??梢哉f,“從容”已經植入了蘇州人的文化基因之中,也自然成為了蘇式數學教師特有的一種心境,從容的心境同樣也孕育了蘇式數學教師特有的育人情懷。“為學生的智慧生長而教”是數學課的使命,而開啟智慧的前提是教師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只有在師愛的關照下,教學的精致和靈動才有可能充分地體現,教學所營造的美的意境才能被更好地感悟,教室才有可能變成真正的“學堂”。從容的教育更體現在蘇式數學教師的智慧和堅守上,“寧樸勿華”是蘇式數學教師最大的特點。首先,教師普遍能立足于數學的特點來教數學,以落實“四基”為課程目標,關注以文化的方式親近兒童的生活,力求優化兒童的思維品質;其次,教師重視立足于扎實的訓練來教數學。知識的積累、技能與方法的形成離不開扎實的訓練,如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李新的四個“起來”――“小黑板掛起來,投影儀亮起來,教學具用起來,作業本收起來”,這個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好的方法必須是簡單實用的。

篇3

【關鍵詞】環境科學 民辦 實踐教學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0)07-0047-02

【Abstract】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high-skilled talents who are oriented to front-line positions such as manufacture,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ngs, they carry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ask. In this paper combined Xiamen Donghai College to carry out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actice, from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ed and building a new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etc, explored and reflected i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on the private vocatio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Key words】Environmental science Private Ecperiment teaching Exploration

環境科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近二三十年來發展極為迅速,它幾乎與自然、社會的一切學科都有聯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更加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大批具有環境科學專業知識的人才。民辦高等職業院校不但是我國民辦高校的主體,而且是我國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1]民辦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環境科學專業實驗教學針對民辦學生的特色,以強化能力為主,開展具有開闊視野、提高認知能力的實踐教學,關注學生可持續發展觀教育,以適應海峽西岸在人才需求上層次多樣化、專業多樣化、能力綜合化等特點。

一、轉變環境科學專業實驗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大多數民辦高職院校受師資、教學場地及其它教學資源的限制,在課程和教學安排上往往忽視了以生為本的原則,沒有根據學生入學時的基礎加以區別對待,而是將他們看作同一起點,按照同樣的目標和方式實施教學。[2]再加上我國大部分高校所設立的環境科學專業的理論知識一般讓學生感覺比較抽象,而實踐課一直作為理論課的輔助課程,實踐內容基本上是對理論課的內容進行驗證,起加強理論學習的作用。通常課本中已有的驗證性實驗教學很難讓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觀念,結合民辦學生的心理特征,將這種驗證性實驗轉變為創新型和研究型實驗。

我院在實踐課程中讓學生接觸實際、掌握知識的前提下,不斷的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對專業課學習的興趣和理論知識的強化。例如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堂課就由專業教師做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專業介紹講座,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環境專業的作用和就業前景,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本專業必須理論結合實踐。有了這次學前教育,我院環境專業學生就會自主地開展各種環保主題活動。學生首先建立了綠心環保協會,該協會的宗旨是:“環保每一天,行動在身邊”;并在大家的努力下創辦了“綠心會刊”,該會刊的全部內容從設計到定稿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在不斷學習和宣傳過程中讓本學院更多的教師和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加強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由于我國政府基本上沒有向任何形式的民辦高校提供財政性資助,民辦高校主要依靠向學生收取的學費運行和發展。由于資金不足,這就使環境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存在很大的困難。[3]

1.建立環境專業實驗室

我院自建校以來以文科教育為主,理科教育基礎薄弱,存在經費不足、實驗室建設滯后等情況。自2008年環境監測與評價專業建立以來,學校加大了實驗室建設和學生實踐教學的力度。學院對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為宗旨,增加經費的投入,改善教學環境,提高辦學能力,并盡量提高實驗教學水平。隨著學校的教學水平的提高,學院領導認識到要提升學院的綜合水平,以實驗為支撐的教學顯的尤為重要。因此,2009年學院又成功申請了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為促進我院環境科學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目前我院環境實驗室建有多媒體教學、基礎化學實驗設備、監測分析儀器、專業實踐所需精密儀器等。

2.建立嚴格的實驗教學管理體系

實驗教學質量是環境科學專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實驗教學質量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其中包括教材、教學大綱、教案、實驗方法操作手冊、實驗員培訓、儀器、試劑、試樣、樣品、實驗記錄以及實驗報告等。因為資源有限,現有實驗藥品和儀器不一定能進行所有的實驗教學要求。因此,每學期初按照教學大綱,制定本學期實驗項目,然后根據擬定的實驗項目購買所需實驗耗材。系主任作為教學正常運行的負責人,每學期定期組織質量檢查和評審,并根據發現的問題及時組織整改。教研室主任應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各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質量檢查工作,定期將實驗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匯報給系主任。任課老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相關教學課件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活動。

為了確保實踐教學的正常進行,還必須針對實驗室人員、儀器設備、各類耗材、檢測方法和校準方法的確認、采樣、樣品前處理、實驗室環境及安全等建立完善的文檔。

三、構建新的環境專業實驗教學模式

高職階段傳統的環境專業的實驗課是由基礎性、綜合性實驗構成,導致一些實驗內容重復、陳舊,學生從實驗中獲得的技能和知識很難滿足目前科技日新變化的需要。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實驗教學模式,開展多層次的實驗教學,幫助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充分展現學生的創造性。

1.開設自主性和研究型實驗課程,提高學生研究興趣。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環境專業實驗課程設置以驗證性實驗為主,主要是要求學生通過實驗觀察預期的現象和結果。但是在這種方法下的學習缺乏主動性,[4]機械地按照老師要求步驟進行操作,不能積極地去思考和改進。因此在民辦高職環境專業實驗課程中,應增加自主性實驗和研究型實驗。例如在分析化學提純實驗中,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提純對象,在老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資料,設計相應實驗步驟,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思考發現問題,并找出最佳實驗方案。

環境監測實驗是整個環境專業最重要的實驗課程之一,教材中給我們提供的實驗基本是按照國標的要求設定的常規檢測。雖然準確度高,但也存在效率低、操作繁瑣、監測項目有限等缺點。為了適應現代科技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新的環境問題的不斷出現,在教學過程中應增加一些研究型實驗課程,由學生收集資料,找出目前環境中出現的新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研究出新型的檢測方法。雖然這些方法不一定真正實用,但能提高學生的研究興趣。

2.結合學校條件,設置實地監測,開展多種形式的實驗教學。

由于學校資源有限,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教學資源開展實地監測實驗。每學期都開展一次實驗技能競賽,不僅訓練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和解決環境問題的急迫性。通過親自對身邊一些環境污染指標進行監測,學生會留下有關環境問題的直觀印象,同時,多次動手實地操作監測儀器,熟悉儀器使用,觀察和記錄實驗數據,可以讓學生在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后能更快的適應崗位要求。

除了現場監測外,我校學生還利用自創的環保協會組織全校學生一起感受環境污染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提高環保意識。邀請專業教師做節能減排的講座、觀看例如《后天》等關于環境問題的影片。

此外,《環境學概論》、《環境監測》、《生態學》、《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處理工程》和《環境化學》等課程均設置了課程實踐內容,安排學生到污水處理廠、食品加工廠、垃圾填埋廠、化工廠和海峽西岸環東海域等地進行實地參觀,認知內容緊密聯系實際、應用性強,學生興趣濃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建立定點實習基地

民辦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具有明確的針對性。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綜合發展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意義。

畢業實習是學生走向工作單位的第一步,關系到學生日后的就業和發展,所以畢業實習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雖然學校剛剛起步,但校領導一直在積極尋找實訓基地,例如與污水處理廠、環評公司、環保企業等單位進行合作,力求妥善安排學生掛靠實習的單位。

我校學生80%畢業后將留在廈門工作,其中一部分會在不同行業或部門中成為不同層次的技術員、管理者或執行者。因此,民辦高等職業教育正面臨更高的要求。在教學方面,需要加快實驗教學改革,突出創新教育,加強實驗教學的創新和實驗教學手段的創新,在實驗室管理水平方面要求更高,要高度開放,體現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室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1 宋愛平.民辦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8(9):19~20

2 劉自團、楊旭輝.淺析民辦高職院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8.17(1):19~21

篇4

【關鍵詞】協同教學模式;支撐環境;整合

引言

協同是基于共同目標協調多個不同資源或者個體,協調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標的過程。協同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由二個或二個以上的老師共同組成一個教學團,彼此分工合作,共同策劃和執行某一單元、某一領域或主題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形態。協同教學模式以其“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目標調控、效果反饋”等特點而在美國、臺灣等地得到廣泛應用,在國內迅速興起。協同教學模式課堂教學過程中涵蓋大量信息交換,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交流的靈活性、教育資源調用的高效性,教師對協同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方式的理解程度等支撐環境直接影響協同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效果,會因支撐環境搭建水平低下而影響互動交流效果、學生學習效果、家校交流效果。因此,開展對支撐環境研究整合,建立合理的協同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撐環境,進而減少因支撐環境不當而浪費時間及精力的現象發生,充分發揮協同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協同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特征與實施的三個階段

實施協同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目標是發揮教師的個別能力,協力共同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個性發展,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一種從單一教師傳授學生知識向團隊合作優勢互補傳授知識轉變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從單一的教學任務向將學生的學習內容整合成為一個主題或一個學習領域的互動的教學過程。它體現出如下幾個特征:一是協同性,它是協同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征,根據教學需要組合同領域、同學校、跨領域、跨學校教師協同備課,互相合作,通過不同的教師多角度思維發揮優勢互補,優化解決學生問題方案。根據學習需要組成學習小組,協同討論,相互促進,優化學生自主學習方法;二是系統性,教師團隊發揮跨學科優勢,將相關知識概念予以系統整合,形成系統性強的教學內容,使教學活動達到最好效果;三是個別性,教學活動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為各層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和訓練機會,促進教育公平。協同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實施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含有確定教學對象、組成教學團隊、擬定教學目標、確定整合課程及教學策略、編寫教學活動計劃等環節。實施階段含有實施協同教學、學習評價等環節??偨Y階段含有討論與建議-教學反思、成果匯編與推廣等環節。

二、協同教學模式課堂教育的支撐環境條件分析

協同教育模式實施的核心是協同,體現為四個方面的協同。一是教師間協同。教學團隊實行備課協同、課堂教學協同、教研協同、評價與教學反思協同。二是師生間協同。主要是教學實踐活動互動協同、遠程教學互動協同、設惑解惑協同。三是學生間協同。學習小組間學生問疑協同、討論協同、心得分享協同。四是家校協同。是學校、教師、家長為對象的遠程交流協同,活動分享與建議協同,形成家校合一的協同教育?;趯ι鲜鏊膫€方面協同分析,協同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支撐環境應具備下表功能。

三、協同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平臺支撐環境整合

(一)基礎應用支撐環境

協同教育模式課堂教學從理論、觀念、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有較大轉變,必須開展相應的理論、觀念、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培訓。特別是教師間協同能力的培訓,以有效促進教學團隊實行備課協同、課堂實施協同、教研協同、評價與教學反思協同。還要開展學生間協同培訓,讓學生掌握必備的協同理論及信息技術基本技能,確?;A應用支撐環境成熟。

(二)基礎硬件支撐環境

協同教育模式課堂教學應用過程涵蓋大量的信息傳遞、調用與儲存,實施協同教育模式課堂教學必須有較好的基礎硬件支撐環境。要建有機房支撐數據交換、軟件平臺運作;要建成高速的教育城域網并連接國際互聯網,要建有多媒體課室,班級電教平臺,建有校園網,實現“班班通”;要配備適量的計算機等終端設備。

(三)基礎軟件支撐環境

篇5

關鍵詞 : 環境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探討;

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具備從事建筑室內設計的基本技能與基本能力,創造出實用功能與美學功能完美結合的室內空間環境。室內設計藝術與設計策劃、施工實踐密切相關,學生必須掌握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則與規律,熟悉施工工藝與材料構造,因而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課程需要有大量的實踐性教學環節。

環境藝術設計(室內)不僅要求學生的設計作品功能完善、充滿藝術表現力,同時還要對室內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綜合考慮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比如:原建筑結構的特點,設計風格的定位,基本設施的配套,材料及工藝的限制,經濟性指標的要求等等因素。對于這些室內設計因素,不進行大量的實踐性教學,學生是不可能達到專業要求的。課程實踐性教學是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的精神,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際性的設計課題活動。從而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環境藝術科學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動手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就業后能在走出社會較短的時間內勝任所從事的環境藝術設計與科學研究工作。要想達到上述教學目的,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課程教育必須針對其特點,創新實踐教學方式方法。

一、滿足學生興趣需要

開展創新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根據學生興趣,改革實踐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一環。例如課程命題的改革,以往都由任課教師出題學生完成。但是每個學生具有不同的興趣傾向,教師應該針對他們的愛好,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發展方向來選擇題目。同一次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在教學大綱范圍內選擇設計方向、設計內容,主動地完成設計任務。如對某居住空間的設計,學生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完成。設計能力強的同學可以構思整套設計方案;對室內家具設計感興趣的學生可以設計一組家用家具;喜歡電腦繪圖的同學可以制作全套效果圖;精通施工工藝的學生可以制作全套施工圖,動手能力強的同學還可以做一個居室空間模型。在指導教師審核和輔導下逐步完成。設計命題由學生自主選擇,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與愛好來選擇工作主題,通過分工與合作,一方面可以發展每個學生的長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模仿社會環境中的團隊工作方式,鍛煉學生分工合作的協同能力。

二、在實際環境中學習

在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課程教學中,老師應帶領學生進行實踐環節的操作。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習了解設計過程及相關知識。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例如,我們在帶領學生以衛生間為例實的勘測課程教學時,很多同學開始很有興趣,但也很茫然。因為他們不知道實地勘測到底要了解什么東西?在勘測中,要為后續的設計工作做哪些準備?作為指導老師,就應該讓學生知道,在設計之前,要切實了解好衛生間的各部分尺寸、結構、功能設施、采光通風情況等等。這個過程要仔細,每個細節都要了解清楚,這樣才能確保設計和布置到位,才能為后續的設計奠定正確的基礎。引導學生領會實地勘測的要點和重要性。

首先了解衛生間的尺寸以及結構。在現場,先讓學生先用草圖把衛生間的形狀以及結構勾畫出來。手繪草圖使我們訓練學生的基礎之一。然后用尺把衛生間的長度、寬度、高度、以及門窗尺寸都測量好,然后在草圖上記錄下來。很多同學都以為看完了,可以回家了。但細心的同學就會發現,衛生間頂部還有梁,包括梁的位置和梁的高度、寬度,都要一一的記錄下來。為什么要這樣呢?因為梁的高度,決定了我們在設計當中吊頂的標高。另外衛生間沉降面和其它房間的高差是多少?這個也要仔細記錄,因為這個高差決定了我們購買蹲便式便池的高度。如果便池買高了,那么衛生間的地面,就會高出其它房間的地面,污水就會流到其它房間去。

測量完尺寸,要帶領學生觀察衛生間設備設施,在衛生間有很多粗管道和細管道,學生對這些管道很好奇。原來我們的衛生間底下,有這么多管子,它們都是做什么用的呢?這時,要教會學生認識這些管道的功能。墻面露出的灰色直徑25mmPPR管一般是給水管。衛生間洗手盆、淋浴、大便池的沖水、以及拖把池的進水,都是采用的這種PPR管。在施工中,要用PPR管把這個衛生間接口的進水,接到我們設計的各個出水口才能正常使用。粗的白色直徑110mmPVC管在衛生間,一般用于大便池的下水管。這個位置同學們要認真記錄下來,因為我們設計大便池的位置不能隨心所欲,最好不要離大便池下水管太遠,否則容易引起堵塞。細的白色直徑50mmPVC管在衛生間,一般用于地面的地漏,還有直徑50mmPVC管用于洗手盆下水和拖把池下水。這些管道的安裝要有一定的傾斜度,讓污水能迅速流走。有同學提出疑問,為什么每個下水管不論粗的細的都有一個彎弧呀?我順勢解釋,這個彎弧叫沉水彎,主要是防止臭氣溢出而設計的。同學們點點頭,若有所思的樣子。另外,還要學生注意,衛生間電線是從什么地方接入的,我們衛生間的用電器的電源,要從這個入口連接。

設施看完,是不是勘測結束呢?不是。我們要求同學觀察衛生間的環境和采光情況,并提出一系列問題還讓學生對整個設計布局進行思考。衛生間設計應綜合考慮清洗、浴室、廁所三種功能的使用,洗手盆、便池、沖涼房、拖把池怎樣布置才能合理?怎樣設計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間、節約空間?衛生間的電器包括開關、插座、熱水器、烘手器、鏡前燈、浴霸應該安裝在什么位置合適?衛生間的輔助設施包括浴巾架、毛巾架、洗發水沐浴露架子應如何安裝?衛生間窗戶大小多少,窗戶外有沒有遮擋物遮住光線?整個衛生間的光線是否充足明亮,如果光線不足,我們應該采用什么辦法來處理?讓同學帶著這些問題,回去進行具體設計。

三、體驗型學習

設計構思的初步方案出來以后,我們并不是用老師的眼光去對作品進行表揚或批評。而是在課堂上模擬真實環境,以解說方案的方式與同學和教師展開討論和推敲,讓學生自己站在講臺上來講自己的設計理念,包括使用方家庭狀況、職業、性格特點及對設計的要求,自己設計的風格、理念、色彩搭配、結構處理等等各個方面;然后其他的同學認真聆聽完后,提出問題或自己的看法,或作為評委來提出問題來討論,經過必要的拓展和修正之后,教師根據問題來解決問題。這樣使學生之間互相促進和互相思考,即交流了設計方案,又提高學生的闡述設計思想的能力和相互溝通能力。

四、團隊協作的教與學模式

在室內設計實踐項目中,學生提出涉及建筑,文化、材料、燈光、家具等多專業、多學科的問題,一個教師往往難以深入解答,指導也不夠全面深入,只有多個師資力量,才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領域,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梢越M建以專業課程結構為劃分,由具備一定研究、設計、開發實力的師資組成專業課程教學團隊小組。教師根據各自的教學研究特長、優勢,分別承擔細化的教學任務。便于因材施教。 學生建立團隊設計學習單元,可以由3-5名學生按其特點組建,每人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承擔相應部分工作,同學間相互協作支持,在討論中相互提高。既有利于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又克服了設計任務工作量大、時間緊,一個人難以獨立完成的實際困難,共同完成整套設計項目,也能確保學習質量。

篇6

天津振興水泥公司坐落在天津市北辰經濟開發區,組建于1996年底,為國有股份制企業,總資產11.1億元,注冊資本5.58億元?,F有兩條日產2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年產優質低堿水泥170萬噸,目前是天津市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

公司采用國際先進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現場完全采用計算機自動控制,中央控制室操作,具有“環保、穩定、高效”的特點。公司根據市場情況,目前僅生產P042.5水泥。由于產品質量好,品質穩定,供應保障程度高等原因,產品多年來一直被廣泛用于各重點工程上。公司生產的P042.5水泥被市政府授予天津市名牌產品,“正通”商標被授予天津市著名商標稱號。

公司多年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確立了“以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作為企業立足之本的發展方向,堅持不懈地推進環保建設。一是公司現有120余個粉塵有組織排放點,均安裝了高效收塵設施。在對無組織排放源的控制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在石灰石卸車坑、石灰石和輔料及煤的預均化堆場加蓋罩棚。并為減少粉塵的排放還購置了底開門的自備列車用于石灰石的運輸,為減少揚塵在露天堆場還設有噴水裝置,料堆加苫蓋登,效果顯著。二是2008年公司投入了6600萬元建設了余熱發電站,正常運行每年可發電5900萬度,能夠滿足自用電量的25%,相當于節約標煤2萬噸,減少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另外利用余熱產生的蒸汽,替代了公司原有的1噸鍋爐向食堂和浴室供應熱蒸汽,同時可替代冬季取暖的6噸鍋爐。這樣每年可減少用煤量2000噸左右,實現SO2減排13噸,煙塵減排13噸。項目增設的余熱換熱器,對進入換熱器的廢氣所含的粉塵具有明顯的沉降作用,降低換熱器出口廢氣含塵濃度,提高尾部收塵設備的收塵效率,從而起到降低水泥燒成系統粉塵排放的效果,減少粉塵排放對環境的污染,每年可減少向大氣排放粉塵約30噸左右。三是公司在2008年進行了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確定了清潔生產的目標和技術進步方向,共計提出被選方案34項,已實施的無低費方案13項,正在實施的中,高費方案2項。通過審核在節能降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審核后噸熟料耗標煤比審核前消減2.31%,電耗消減4.3%。四是公司致力于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管理,先后通過了質量、環境、安全、計量四個體系認證,使公司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公司于2000年通過并有效運行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使污染排放嚴格受控、規范管理,保證有組織源和無組織源的排放達標,污染預防嚴密到位,得到環保部門的好評。

由于公司在環保方面的不懈努力,2003年公司被天津市環保局命名為“天津市首批環境友好企業――循環經濟示范單位”。2006年通過復評繼續保持此稱號。下一步公司將繼續嚴格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積極推進利用水泥窯處置固體廢棄物、城市污泥、電廠飛灰等循環經濟發展項目建設,積極開發多種廢渣在水泥生產中的應用,使公司的水泥生產進一步向節能、利廢、環保方向發展,為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的同時,推進公司取得又好又快的發展。

篇7

 

環境科學專業核心知識單元,代表環境科學各個知識領域的不同方向,知識點分核心和選修兩種,核心知識單元是所有環境科學專業學生要求具有的基礎知識內容。

 

其中,專業基礎類核心知識單元包括:①環境問題,核心知識點包括水環境問題、大氣環境問題、固體廢物污染、全球環境問題,選修知識點包括土壤污染、物理性污染和污染物生物效應。②環境科學基本原理,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生態基本規律、環境科學學科體系和可持續發展理念。③環境科學研究方法,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科學方法論體系、生態學方法論、環境體系解析方法論,選修知識點包括環境質量調控方法論、綜合/系統分析方法論。

 

專業原理類核心知識單元包括:①生態過程與效應,核心知識點包括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種群及其基本特征、生態系統特征及過程分析、生態學原理的應用。②環境生物過程與效應,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行為、污染物的生物學效應、生物監測原理與方法、環境污染的生物凈化、退化環境的生物修復。③環境化學過程與效應,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中典型化學污染物、污染物遷移、污染物轉化、大氣環境化學、水環境化學。④環境地學過程與效應,核心知識點包括地球環境系統的基本組成運動規律及演化過程、地球環境系統有機圈層的組成結構及其功能、各圈層的演變規律及在全球環境變化中的作用、地球環境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遷移轉化及循環過程。

 

專業技術類核心知識單元包括:①水污染控制,核心知識點包括廢污水的物理處理技術、廢污水化學和物理化學處理技術、廢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廢污水的自然處理技術、污泥處理處置。②大氣污染控制,核心知識點包括顆粒污染物控制技術原理、顆粒污染物的控制技術、氣態污染物控制技術原理、典型氣態污染物控制技術。③土壤污染控制,核心知識點包括土壤污染源與污染特征分析、土壤污染控制技術原理、典型土壤污染物控制技術。④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核心知識點包括固體廢物分類與特征、固體廢棄物無害化技術與方法、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⑤環境監測,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標準、水環境監測、環境空氣監測、固體廢物監測、土壤污染監測、物理性污染監測、環境監測質量保證。⑥環境影響評價,核心知識點包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戰略環境影響評價。⑦環境規劃,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規劃的技術方法、水環境規劃、大氣環境規劃、噪聲污染控制規劃、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

 

專業管理類核心知識單元包括:①環境管理,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管理學的理論基礎、環境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手段,選修知識點包括企業/產業環境管理實踐、區域一全球環境管理實踐。②環境法律,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法基本概念原則、環境法律制度及法律效力、環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資源保護法、國際環境法。

 

專業實踐類核心知識單元包括:①專業實習,核心知識點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綜合實習。②科研實踐,核心知識點包括觀察性實驗、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③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核心知識點包括文獻查閱、論文開題、論文研究、論文撰寫、論文答辯。

 

二、建立核心課程體系

 

圍繞環境科學專業各專業類別的核心知識單元,建立核心課程體系,承載核心知識點。各門核心課程圍繞核心知識點組織基本理論、研究前沿、基本方法、實踐案例等內容,形成系統。同時,設置先導課,為核心課程和核心知識點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儲備。例如,“環境化學”課程,就需要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及物理化學、環境科學概論、環境監測等課程作為先導課,提供環境化學課程各知識點學習所要求的基礎知識儲備。

 

專業基礎類核心知識由“環境學基礎”和“生態學基礎”課程為基本載體。“環境學基礎”課程堅持“起點高、容量大和觀點新”的教學宗旨,系統介紹環境科學的產生與發展、人口、各環境要素污染與防治、可持續發展等內容,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能力的培養,課程已經建設為國家精品課程,并積極探索慕課教學形式;“生態學基礎”全面介紹生態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應用方法,以及現代生態學的最新進展,該課程已經建設成為南開大學精品課程。

 

專業原理類核心知識由“環境生物學”“環境化學”“地學基礎”課程為基本載體?!碍h境生物學”介紹環境生物學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結合現實環境中污染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培養學生運用環境生物學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環境化學”介紹大氣、土壤、水及生物相諸介質中環境物質遷移轉化的基本原理,環境中主要污染物的來源及其在環境中的歸趨,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過程及綠色化學中污染減量及消除的化學原理,“環境化學”課程已經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地學基礎”課程介紹地殼的基本物質組成特征,氣象要素的基本概念和表征方法、大氣穩定度和逆溫等與環境有關的基本知識,城市氣候的基本特征,地球上水的循環過程,各種水體的基本特征,土壤的組成特征、形態特征、形成因素和成土過程,地圖的基本概念、特征、組成要素、我國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的基本方法,地形圖的應用,遙感的基本概念、原理、遙感解釋標志和方法,要求學生掌握地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形成原因,以及地學基本手段的應用,該課程被評為南開大學精品課程。 專業技術類核心知識由“環境工程學”“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與環境規劃”課程為基本載體。“環境工程學”介紹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工程以及噪聲防治與控制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該課程被評為南開大學精品課程;“環境監測”課程全面介紹根據監測的目的進行調查研究、設計監測方案、選擇監測方法、進行數據處理以及測試結果的分析評價,掌握環境樣品的采集、保存、制備、預處理、測定及質量控制等方法,培養學生實際環境監測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該課程被評為天津市精品課程;“環境影響評價與環境規劃”全面介紹環境評價和環境規劃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方法以及評價與規劃知識的實際應用。

 

專業管理類核心知識由“環境管理與環境法學”課程為基本載體,“環境管理與環境法學”課程介紹管理學基礎知識和主要原理、中國環境管理的原則與政策、中國環境管理的體制與制度、中國環境法體系及內涵、中國環境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以及部門環境管理、區域環境管理、工業企業環境管理等。

 

三、圍繞三條主線推動環境科學專業課程教學

 

1.環境問題識別和分析主線

 

環境科學是研究環境問題及其解決途徑的綜合性科學體系,其核心任務是揭示人與環境相互作用規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解決促進了環境科學的產生、形成和發展。圍繞著環境問題的識別和分析,形成環境科學基本原理、技術方法、管理工具以及具體實踐科學體系。圍繞具體環境問題識別和分析,組織核心知識單元、核心知識點和核心課程,課程之間科學邏輯關系緊密,便于學生認知和學習。

 

另一方面,在我國當前發展階段,資源環境限制與社會經濟發展矛盾空前突出,迫切需要環境科學培養專業人才,應對污染控制、生態修復與環境建設挑戰。圍繞我國面對的實際環境問題,針對性培養專業人才,建立起環境問題與人才培養之間的直接聯系,建立以環境問題識別和分析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搭建對應的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有利于為國家培養具備解決實際環境問題能力的急需人才。

 

2.實驗與實踐教學主線

 

堅持“注重基礎訓練、強化教學實習、突出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實驗教學理念,圍繞核心知識單元和核心知識點,搭建專業基礎實驗教學平臺,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群,嚴格畢業論文環節,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對理論教學的有效補充作用。

 

(1)專業課程實驗。課程實驗和課堂理論教學相輔相成。圍繞核心知識單元和核心課程,開設專業實驗課程,包括環境監測實驗、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環境化學實驗、生態學基礎實驗、環境生物學實驗、環境微生物學實驗。著重訓練實驗步驟、實驗操作、實驗安全、藥品管理等基礎實驗技能,培養環境科學分析基本方法和技術。

 

(2)專業教學實習。合理安排專業教學實習時間,既能促進核心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又能為后續畢業論文/設計提供經驗。圍繞核心知識點搭建專業教學實習平臺,建立教學實習基地體系,配合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環境管理等核心知識點和核心課程,建立環境監測中心、環保衛生管理中心、科學院、環??萍脊?、垃圾處理廠等實踐教學基地,形成實踐教學基地群,提供直觀認識環境科學專業知識在實踐中具體應用的機會,培養知識運用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畢業論文。設置畢業論文環節,通過學生參與論文選題、查閱文獻、開展實驗或設計、結果模擬與分析等畢業論文過程,系統鍛煉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實驗技能的綜合能力。

 

3.科研創新訓練主線

 

營造制度、平臺、師資環境,建立穩定的科研創新體系。通過國家級、省市級、校級、院級各級別科研立項機會,搭建“國家大學生創新計劃”“省市大學生創新立項”“學校大學本科創新立項”“學院創新立項”多層次立體化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創新平臺,為不同水平學生提供創新立項機會,逐步提高項目研究質量,嚴格過程管理,保障創新立項覆蓋面。通過團隊協作、教師交流、項目答辯等環節,鍛煉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提高團隊合作與交流能力,鼓勵學生科研成果報獎。

 

四、核心課程質量保障

 

(1)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2010年,南開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獲批為國家第六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特色專業結合南開大學環境科學多年來的本科教學特色以及相關教育、教學理念,面向國際社會發展及現實中國社會大背景下的特征需求,同時考慮到學科本身的實踐特征、時代特征和應用特征,推動與現階段校內學習相補益的數個社會實踐與互動教學平臺建設。

 

(2)精品課程群建設。提出并實踐“精品課程群”建設的教改思路,逐步推動各門課程精品建設,形成“精品課程群”體系,有效保障環境科學專業課程教學的高質量。

 

(3)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2010年,南開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

 

(4)優質教材保證。作為知識的載體,教材是本科生質量的重要保障。為了提高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效果,自編出版環境科學專業系列優秀教材。包括1本國家級精品教材《環境化學》,4本“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環境學基礎》《生態學基礎》《環境化學》《地理信息系統及其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等。

 

(5)推動天津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積極推動實驗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建設天津市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實踐和創新平臺。提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現代化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實驗教學理念,搭建“專業基礎實驗、教學實踐、創新教育”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實驗教學平臺,探索“堅守教學神圣,轉變師生角色,強化開放綜合,學科建設與實驗教學相融合”的實驗教學模式,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改革與建設成果,學生教學效果突出。

 

(6)推行精細化教學管理。探索精細化教學管理模式并付諸實踐,制訂“教學效果的雙評議制度”“主講教師競聘上崗制度”“教學效果的雙評議制度(教學督導組評議和學生評議)”等規章機制,有效實現對教師“教”的目標導向和過程管理。

 

實行環境科學專業本科教學的課程小組負責制,實現了本科教學的優質師資資源配備,有效地促進了全體教師對本科教學的關注和重視。保證教授、副教授百分之百地參與本科教學,優化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和學緣結構,提高教學效果。

 

實行“本科生課程主講教師競聘上崗”。對列入核心課程群建設的課程實行主講教師競聘上崗辦法,結合學生評教結果,根據教學能力與教學效果優選課程主講教師。

篇8

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沖擊,當前的企業社會穩定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需要我們認真地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作為政法部門,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科學發展的觀,認清當前的發展形勢,抓住當前有利的發展機遇,根據本部門工作的特點、性質和要求,努力做好當前的每一項工作,為社會穩定穩定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治理企業周邊治安環境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政法部門責無旁貸的工作任務。政法部門要把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作為首要任務和重中之重抓緊抓好,打造穩定有序的治安環境,促使社會治安狀況明顯改善。把企業周邊地區治安環境整治列入到專項整治來抓,為企業的生產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切實維護企業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當前,一些企業周邊地區治安形勢不容樂觀,企業內部及周邊地區盜竊、破壞生產、阻擾施工,打、砸、搶、敲詐勒索,收取保護費等案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也給社會上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特別是給企業和投資者帶來極大影響和不利。治理企業周邊環境,整治企業周邊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必須開展專項整治聯合執法行動,集中整治企業及周邊地區治安秩序,一條重要的措施就是由公安機關組織多警聯動,成立專項整治行動隊,把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的治安熱點和突出問題作為護民護企、樹立政法機關形象的民心工程來抓,將整治城區企業及周邊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列為黨委、政府重的要工作任務,有關部門根據本部門的職能職責,組織力量,明確責任,加強協同配合。一是加大偵破力度,降低搶劫、搶奪、盜竊、敲詐勒索等刑侵財性刑事案件的發案率。二是偵破侵犯人身權利的刑事案。三是查處一批擾亂企業周邊秩序的治安案件。四是整治清理規范特種行業,特別是廢舊收購行業。五是收繳一批涉案贓物。六是協助指導企業內部建立健全相關的安全管理制度。通過聯合執法專項打擊行動偵破案件,查處違法人員,整治交通違法和特種行業等,有效地維護企業及周邊地區的社會治安穩定,使城區企業及周邊地區的治安環境有明顯的好轉。

治理企業和周邊地區的治安環境問題,不是一天兩天,一時一事的事,也不單是政法部門和企業之間的事,它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要搞好企業和周邊地區的治安環境,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是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政法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因此,要搞好企業和周邊地區的治安環境,必須實行綜合治理,部門聯動配合,動員群眾廣泛參與,突出重點、專項整治,才能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反之,就是走過場,打不到底,查不到位,震懾和懲處違法犯罪分子就無從談起。

要搞好企業和周邊地區的治安環境,首先,要按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要求和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企業內部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治安保衛工作責任制,從人防、物防、技防到內部治安管理,制定可行的規章制度,并落實責任制,做到有機構、有組織、有人員,落實必要的工作經費,配備必要的防范設施,同時還要強化內部的各種管理機制。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門,辦好自己的事。作為企業,還要加強與周邊基層組織和群眾的聯系,溝通和交流,經常派出企業的相關領導和人員,主動到企業周邊村屯走訪、座談、征求意見,聽取群眾對企業的生產車間排放出來的噪聲和“三廢”問題的反映,對周邊群眾生活和作息有什么影響;企業工人與外界的接觸是否有損群眾利益的行為等方面的問題。通過主動接觸群眾,走訪座談的形式,致于企業對群眾提出的一些有關配合工作的要求進行協商,這種做法既能使企業與周邊群眾之間融合感情,增進理解,又能使相互之間的工作得到了解,做到企業尊重群眾,把他們當著自家人來看。另外,作為企業,為了融洽感情,應與當地搞好群眾的關系,避免一些矛盾糾紛,同時在企業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可能幫助當地解決一些困難和問題,多做一些有益當地農民的好事實事,使群眾感到在本地辦企業得到的一點實惠,(比如:招工、引水、開路、辦學等),這樣群眾維護企業生產的自覺性才會自然地體現出來。

篇9

【基金項目】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編號:2013JGA120);廣西師范大學2013年校級教改立項項目(A類)“《環境學》‘三導三學’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234-01

一、學生創新意識培養機制的改革

環境類本科生是以環境保護為宗旨,學習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的尖端人才為培養目標。面對我國日益發達的經濟和社會,環境污染的惡劣引起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就要求培養環境類的專業人才的同時,強調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改革。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這在環境類專業的本科生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嘗試在環境專業基礎課程《環境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希望通過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改革,嘗試讓《環境學》課堂教學更積極有效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機制的改革

大學本科教育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相對于高職學生較為弱化,是亟待教育工作者去改善與彌補的缺項。教師教學重點均在理論知識與技術的講解,以往的實習活動僅限于參觀考察等基礎性實踐活動,不能有效的結合所學理論知識的運用,對今后的工作技能沒有幫助,學生時代與工作階段缺乏銜接。

在《環境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我們力求以“三導三學”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結合課前課中課后的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實踐,從基本環境問題與治理技能上尋求答案,加深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環境學》課程“三導三學”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三導三學”教學模式,源于基本的課堂講授方式,但又積極突破傳統方法,拓展課堂范圍與教學時間,不僅改善了枯燥的教學過程,又增長了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在《環境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叭龑龑W”主要內容為以下幾點:

課前“導”和“學”:采用任務驅動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教師根據課程內容采用不同方式導入相關問題或任務,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通過學生自主觀察或親身體驗、探索,達到激發學生對課程相關內容的學習興趣。

課中“導”和“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根據課程不同內容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教學,提高學習效果。課堂上將課前問題適當解答或總結,并結合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等方法導入課程主要內容,并適時地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課后“導”和“學”:知識拓展,能力培養。課后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關注與課堂所學某些重要內容相關的社會問題及某些重要問題的研究熱點和進展,通過自主涉獵相關文獻、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和科研活動等形式拓展學生的知識寬度和深度,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

四、《環境學》課程“三導三學”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效果

《環境學》是高校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入門課,也是專業核心課程之一,重在建立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體系,集中闡述環境學基本規律、環境學基本原理及應用,為深化和整合環境類專業課程體系、為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奠定理論基礎。通過該門課程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在學習環境學基本知識和理論的基礎上,對環境科學領域有較全面的認識,還要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激發他們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堅定他們維護環保的信心。

由于《環境學》課程教學內容涉及面廣、知識點較多,相對后續的專業課程來說知識內容比較淺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表現出不重視、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特點,從而很難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勢在必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沿用傳統的“講授-接受”式教學模式,而應采用更具有現代意識和提高學習效果的教學模式。

目前,國內高校的《環境學》課程教學普遍以課堂教學為主,相關教師已經認識到課堂教學應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以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此外,他們也已經關注到實踐活動的重要作用。有關該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也有不少報道,如福建師范大學蘇玉萍等對《環境學》類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廣州大學的張鴻郭等初步探討了參與式教學方法在“環境學導論”課程中的應用;華南師范大學的曾麗璇等對環境科學專業課《環境學導論》從教材選擇、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課外參與環境保護志愿活動方面提出了一些實踐心得,這些足以體現了任課教師對《環境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希望和需求。

“三導三學”是目前較為新穎和有效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通過課前、課堂、課后三個有機聯系的“導”、“學”環節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但不同學科、不同課程應該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學生對象來采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本項目旨在針對大學本科《環境學》課程的特點和定位,通過課前、課中、課后教師采用不同方式的“導”,讓學生在觀察、探究和參與實踐和科研活動中不僅“學”到理論知識,而且“學”會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進一步嘗試解決問題,同時也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的能力;期望通過“三導三學”教學模式的建構和實踐,調動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欲望,同時在課程三個有機聯動的教學環節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和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桂菊;肖才遠.基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機械類實驗教學研究;科技創新導報;2012(5)

[2]徐志兵;陳書琴;鈕志遠.環境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13(1)

[3]徐志兵;孫慧群.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 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8(1)

篇10

【關鍵詞】中職數學;現代信息技術;自主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在提倡終身教育的今天,如何讓信息技術更有效地服務學生的自主學習,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數學的空間,是當前課改實踐中需要認真思考研究的課題.為此,筆者也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大膽嘗試了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構建“自主型學習”的教學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現與各位同行共同探討如下:

一、課堂激趣導入,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初,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于一體的優勢,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高昂的情緒和振奮的內心狀態.這樣的課堂“暖場”效應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引導學生在優美的圖像、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中自主發現問題.

例如在教學中職數學第三冊第十四章“雙曲線的定義及主要參數”的第一課時,在課堂導入階段,筆者首先播放了一首由雷婷演唱的網絡流行歌曲《悲傷雙曲線》,“如果我是雙曲線,你就是那漸近線……能夠生在同一平面,然而我們又無緣,漫漫長路無交點……正如書中說的無限接近不能達到……”,緩緩的音樂配合著令人深思的歌詞一下子消除了學生的疲倦感.在細細品味歌詞的過程中,學生發現并主動提出疑問:到底雙曲線是一種怎樣的曲線?有什么特征?歌詞中的最后兩句話跟雙曲線有沒有關系呢?通過播放網絡歌曲導入新課,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材料,大大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雙曲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感覺到數學原來也很浪漫!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的導入環節即創設了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習興趣,愉悅的情緒調動高級思維,促進學生主動認知學習.

二、巧用幾何畫板,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問題

學習是一個充滿靈動的思維過程,教師不是要把課本上的現成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被動地去吸收,而是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實踐和創新的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去摸索、探究出結論.數學軟件的運用,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嘗試學習,在形象、具體的顯現中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問題,會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幾何畫板這一軟件,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如在立體幾何中講到柱、錐、臺的關系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幾何畫板去拖動幾何體的頂點,通過觀察其圖形的變化理解這一演變.再如解析幾何中有關三類圓錐曲線的統一時,教師可以在課前事先為學生制作一個動態的演示圖形,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分析,通過完整的變化過程去了解這一問題,從而理解教學重難點.

數學是一門很抽象的學科,一些枯燥的、乏味的較難理解的數學內容都可以通過數學軟件的演示功能得以有效突破,激起學生探究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在動態的圖形演示中自主分析問題,提高發散思維能力,久而久之,能夠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不斷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培養學生不斷探索的精神.

三、分段實現目標,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學生個體的不同要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模式,避免因為同一種模式、同一種標準而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產生自主學習的畏懼心理.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多臺階,小步走”的目標練習方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從易到難地為學生呈現練習題,引導學生分層解決問題,獲得內心的滿足感,從而產生更大的探究動力.

例如在“等差數列”的教學中,筆者在課前、課中、課后等不同教學環節分別呈現“試一試”“練一練”“考考你”的不同層次的練習課件,以配合教學進度,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在課后,筆者為學生提供了相關內容的基礎題、變式題和拓展題的課件,將這些習題課件上傳到QQ空間、微博,習題的設置由易到難,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生既可以從易到難按順序參與練習,也可以跳過某一部分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這樣一來,打破了傳統教學中練習“齊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增強自主學習的信心.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更大發展提供了可能,學生興趣盎然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既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又能拓展學習空間,讓學生分段實現目標,在感受反復成功的自信中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

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成為主要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之一,如何更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教師應重視對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學生自主探究,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