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技巧培訓范文
時間:2023-12-18 17:48: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際交往技巧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觀念上的誤差,忽視人際技能提升
調查中,盡管許多學生意識到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并沒有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對人際技能進行有意識的提升。他們認為人際技能無需進行專門的學習與訓練,它是一種能夠自然而然掌握的東西。這種錯誤的觀念從根本上抑制了個人人際技能的提高。人際技能有利于信息的獲取、思想的交流、個人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良好的人際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良好的人際技能是順利進入社會的保障,也是社會對該專業學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學,缺乏交流技巧
科學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談技巧是人際技能的兩項重要指標。在我們的調查對象中,很多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學性。調查結果顯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越來越多地傾向于利用網絡和手機來進行交流,而面對面的交流卻越來越少。他們認為面對面的交流會讓人產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給人不自然或者尷尬的感覺。但是網絡和手機這樣的交流方式很多時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對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極大的阻礙。除了方式的不科學,缺乏合理的交談技巧也是一個突出問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39.6%的學生覺得自己不知道如何與人交流。很多學生在不同的場合與不同的人交流時總是顯得不知所措,不懂得靈活變通。
(三)以自我為中心,存在交流障礙
當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絕大部分屬于90后獨生子女,因此他們也有著90后的鮮明個性——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從小在父輩的呵護中成長,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缺乏對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慮自己,總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為出發點。他們總是認為別人應該按自己的意愿來行事,喜歡把他們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缺乏與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換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由于這種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學生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喜歡被動地等待別人來與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過程中表現出對別人的不尊重。這些都構成了他們人際交往的重要障礙,非常不利于人際技能的提高和人際技能素養的養成。
(四)交流經驗不足,缺乏鍛煉平臺
人際交往技能同樣需要在實踐中去獲得,并在實踐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不僅在課程安排上沒有給予學生足夠多的人際交往指導,學生無法系統地學習人際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互動式的人際交往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與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學生一旦沒有正確的引導和合適的平臺,他們的人際交往會成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動,甚至有些學生會由于性格的原因放棄本可以交流的機會。總之,由于沒有足夠多的鍛煉機會,導致學生交流經驗的缺乏,使學生無法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巧,以及養成良好的人際技能素養,所以在交往過程中容易出現不當的行為而影響人際關系,或是語言表達能力欠佳、表達不妥或是詞不達意而讓人誤解,給人際交往造成不好的影響。[3]
二、工商管理應用人才人際技能素養的影響因素
(一)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大學生的人際技能素養的高低。生活在相對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長輩們的溺愛,性格高傲,自認為高人一等,在人際交往中根本不屑于與其他人交流。而處于相對貧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條件的影響,在人際交往時則會表現出自卑心理,獨來獨往,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和人際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圍造就不同的人際交往的性格與偏好。
(二)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也是影響大學生人際技能素養養成的重要因素。學校能否為學生創造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交流平臺、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交流的無障礙性與和諧度、學校對學生人際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會影響學生參與人際交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一個良好的校園人際環境下,學生不僅樂意與人交流,獲得交往的滿足感,而且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斷提高人際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類型
在正常情況下,人的性格類型包括外傾型、內傾型和介于兩者中間的混合型。外傾型的學生開朗積極,喜歡各種社交活動,善于與人打交道,擁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內傾型的人害怕與人交流,不善言談,不愿參加各種活動。混合型的學生,在熟悉的人面前開朗活潑,但在陌生人或與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則表現得比較沉悶。不同性格類型的人的人際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異性也讓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呈現出繽紛的色彩。調查發現,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屬于外向型性格,這也是專業的需要。
(四)溝通方式
溝通方式在人際交往中也是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溝通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每種溝通方式都有優缺點,比如面對面的交流可以傳達及時的信息,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缺點是無法表達更加詳細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讓人產生畏懼感和不自然感;而網絡交流方式雖然可以避免畏懼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是因為溝通方式的差異性與局限性,在不同的場合和時期,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要想與人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需要我們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將來從事的是在不同場合與不同類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夠靈活地選擇溝通方式,才會獲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應用人才人際交往素養的強化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際交往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趨向物質性和實用性。很多學生在與人交往時,都抱著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輕義,真實的情感和友誼不被重視。這種唯利是圖、一切以自身利益為中心的價值觀直接影響了其人際交往觀,造成了一切以利益為紐帶、缺乏真正溫暖的人際關系的局面。所以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際交往觀。人際交往中不僅是利益的交換,更是情感的交換,我們要教導學生尊重人性、關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誠交友,享受人際交往中的快樂,讓別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也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
積極樂觀的性格會促進人際關系的發展,豁達的生活態度會產生無限的魅力,吸引別人與自己交友。積極樂觀的性格和態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過后天培養。學校要經常督促學生閱讀一些相關書籍,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幫助學生消除自卑感,增強信心,敞開心扉,開心地去與別人交流。要引導他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和朋友,鼓勵學生有意識地在人際交往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際技能。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消除其心理障礙,改善他們的羞怯和交流恐懼心理,提高他們的交友信心、樂觀心態和開放程度。
(三)培育人際交往知識和技巧
人際交往技能是一種包含言語交流、非言語性表達、傾聽、識別團體特征、情緒協調等多種技能的規則復雜、特征顯著的社會技能。與人交往是一門很有藝術性的學問。學校可開設一些有關人際交往的課程,給學生系統地傳授人際交往的知識和技巧。有針對性地定期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知識和技巧的培訓,開展一些素質拓展活動和知識講座。另外,督促學生去學習社交禮儀的基本知識和規范。
(四)加強實踐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際交往的各種技巧,并通過不斷總結經驗,增強在人際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氣。學校可以多開展一些知識、技能競賽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運用所學,促進其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在活動中,對于人際交往能力較弱的學生,可進行一些有效的指導。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外的實踐活動,接觸社會,和不同社會地位、生活在不同社會環境中的人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優點,掌握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更適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五)完善學校和家庭教育
從小學到高中,學生接受的學校教育都是應試教育,這也造成了很多學生智商高、分數高,但情商和人際技能卻較低。人際技能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即從幼兒園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評價一個學生不僅要看其成績,更要看其綜合素質。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促進學生之間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開展人際交往的系列活動,在期末的學生測評中加以適量的人際交往知識,把學生的綜合人際交往能力作為期末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關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讓父母選擇科學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讓子女讀死書刷高分數,要注重子女的素質教育。父母還要加強和子女的溝通,要主動與孩子進行交流探討,增進彼此的了解。只有通過相互溝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間的和諧關系,讓子女享受到和諧人際關系的樂趣和必要性,促進其加強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
四、結語
篇2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2010年~2011年在本科實習的62名護生為調查對象,女生54名,男生8名,年齡19~23歲。其中本科生27名,大專生35名;獨生子女36名,非獨生子女26名。均已完成基礎醫學及專業課程學習,進入臨床實習。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人際吸引力和溝通技巧,人際吸引力主要包括儀表、個性品質、相悅、接近、互補、相似吸引;交往技巧主要包括優化形象、展示才智、涵養個性、主動交往、由衷贊美、善于傾聽、關心所需。問卷由教師發放,護生匿名填寫,當場回收。1.3統計學方法將所得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反映護生對該項內容的認同度。
2討論
2.1提高人際吸引力是職業的需要
表1表明:儀表吸引是護生自認為最缺的人際吸引力,以下依次是個性品質吸引、相悅吸引、接近吸引、互補吸引、相似吸引,這些人際吸引力的不足是導致人格魅力下降,影響人際交往效果的主要原因。表2結果顯示:91.6%的高護生認為良好的“第一印象”是相互間進一步交往的基礎。因此,培養和完善人際吸引力十分必要。人際吸引的第一階段是“好感”,人們偏愛擁有美麗外表的人,即交往過程中意味著一種心理現象,對于那些與自己外表、風度相類似的人,比較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以,要教育護生在職業規范的范圍內注意自己的儀表、舉止和言談,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好感”是一種暫時的肯定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只外在美的吸引作用由內在美替代。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最能夠長久地被人們喜愛的還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和才能。所謂“寧為賢者仆,不為愚者師”是人們相信才華出眾的人會對自己更有裨益[2]。有人曾提出職業護理人員具備的5個“C”,其中之一是能力(Competence)[3]。護理人員在護理事業中,如果真想正確認識、理解和幫助他人,不僅要有良好的自然科學知識,還要擁有判斷力、技術、精力、經驗,以及對職業責任的要求做出敏銳反應的技能,從而應對職業需要。
2.2加強護生內在素質及能力的培養
表2結果顯示:72.6%的護生認為外貌、儀表是人的外在素質,它一般在人際交往的初期對人際交往作用明顯。個性品質、能力是人的內在素質,它們對人際交往的影響持久、穩定、深刻。66.1%的高護生認為個性品質是人們選擇朋友的首要因素,吸引朋友的個性品質有:真誠、寬容、自信、幽默等[4]。而部分護生才能缺乏、品質欠佳。才能不但直接決定人際關系的和諧與否,也決定人際吸引的強弱。才華、能力出眾的人總比一般人更有見解、更有辦法、更有力量,有可能給他人更多建議、更多啟迪、更多幫助。在其它條件相當時,一個人越有能力、才華,人們就越尊重、欽佩、仰慕他。護生尤其崇拜和羨慕有真才實學的人,“名人效應”“追星現象”便是這一心理的直接反映。“腹有詩書氣自華”,充分挖潛、培養特長,使自己在學業、才藝、組織協調能力等方面出類拔萃、卓爾不群,是提高自身人際吸引力的重要方法。
2.3提高護生溝通技巧
表2結果顯示:40.3%的護生缺乏主動交往的能力,38.7%的護生缺乏相互贊美等情感交流,24.2%的護生不善于傾聽。所謂溝通能力是一種后天培養的能力,親密的人際關系形成以后,相互之間如果不再溝通交往,也會產生陌生感、疏離感,密切的人際關系也會趨向淡化,即“日親日近,日疏日遠”。而護理工作離不開人際間的交往與溝通,護生在實習過程中與患者、家屬、帶教老師、醫生及一同實習的同學接觸最多。護患間幫人際關系的建立、健康資料的收集及實施、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互幫互助的同學友誼、醫護間默契的配合等無一不需通過良好的溝通。有研究表明,醫院實習中的人際沖突已成為護生的主要心理應激源之一,嚴重影響護生群體身心健康及護理工作質量。本次調查結果提示,護生人際溝通能力有待改善。臨床教學應重視提高對實習期間高護生人際溝通知識、技能的學習,加強教育,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溝通技巧的提高需要在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學習、培養、訓練,相關知識、技巧的掌握是良好溝通能力的基礎。
2.4提高護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人們運用語言符號系統或者非語言系統相互之間溝通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協調行為的互動過程。它是人類的生存方式,是人類本質屬性的表現。人需要與其他人在一起[5]。人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6]。學習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增強人際吸引力,是每個人生命成長中的必修課。現代社會最鮮明的特征是開放性,擴大開放、增進交往已經成為歷史潮流,較強的人際能力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人際交往困惑與矛盾恰恰是護生在臨床實習時反映較多的問題,目前,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困惑、障礙是影響護生心理與行為健康的三大問題之一,僅次于學業問題。幫助護生減少人際困惑、障礙,積累人際經驗,提高交往技能,增強人際吸引力,是當前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當務之急。而人際溝通能力作為一種職業實現手段,在護理工作中的要求將會愈來愈高,國內調查顯示,臨床護理對護理本科生素質需求前4位中人際溝通能力位居其一[5]。
3小結
篇3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人際交往能力;大學生
1研究背景
有研究表明,79%的大學生認為,進入高校后感覺最煩惱的問題是“人際交往能力差”,并常常會因這些事情而煩惱,國內外學者也一直關注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知網搜索“大學生人際交往”,每年均有700篇左右的研究論文,可見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筆者在長期的心理咨詢工作中也發現,大學生心理問題中最多、最常見的正是人際交往問題,據統計,最近兩年,我校心理咨詢中心所接待的來訪者中,大約50%的來訪者受人際交往問題困擾。可見大學生人際關系不良,已成為影響大學生活的主要因素。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是實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對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心理健康課程內容中,人際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這一章內容往往采用傳統理論教學方式,教師在前面講,學生在臺下聽,學時為2學時左右,學生們在短時間內很難真正學會如何進行人際交往,他們的煩惱仍然存在。因此,我們要改革教學方法,采用參與式教學方式,通過8學時的體驗和實踐,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理解和驗證,實踐證明,這樣可以切實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有助于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2參與式教學設計
參與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其心理學依據是瑞士學者讓·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美國學者弗洛姆的學習期望理論。本研究認為,比較適合國內心理課現狀的參與式教學模式應該是,課堂內容的70%~80%左右為參與式教學活動,其余20%~30%的課堂內容為本節課主講內容及活動介紹、總結和分享。要求全體聽課學生都參與到我們設計的參與式活動中來。我們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的學生們認為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的問題,總結整理出針對學生實際問題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分為4部分,每部分需要2學時,教學方法采用情景劇表演、團體訓練、小組討論、理論講授以及互動分享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其中部分設計如下。
2.11~2學時
2.1.1將全班同學分組,8~10人一組,選出小組長,大家一起為小組起名字,確定本小組的口號。小組內部成員通過團體心理訓練的小練習快速熟悉彼此。(課后要對所有小組長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工作方法、工作內容等。)
2.1.2理論講授人際交往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人性的特點,人際交往究竟難在哪里。
2.1.3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經歷過的、聽說過的或者懷疑過的人際矛盾事件,通過心理情景劇的形式表現出來,小組長負責組織,現場分工,保證每個組員都有自己負責的工作。教師要給班級同學現場示范心理情景劇的表演模式,所有小組課后自行排練,下節課全班展示。對于無法通過心理劇展示的問題,請學生為教師留言,網上解答。
2.23~4學時
2.2.1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心理情景劇。教師要現場講解應該如何處理該矛盾(付出與回報)。其他小組要為表演的小組現場打分。
2.2.2理論講授人際交往的技巧,法寶之一,微笑和贊揚。
2.2.3作業,搭訕陌生異性,目的是認識彼此,找到共同話題。搭訕過后寫出整個過程及自己的感受。下節課展現整個搭訕過程,學生可以邀請搭訕對象來到下次課的課堂,也可以找本組成員代替表演。
2.35~6學時
2.3.1表演搭訕過程,心理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使其熟練應用微笑與贊揚,以及如何應對尷尬等情況。其他小組要為表演的小組現場打分。
2.3.2理論講授,人際交往技巧,法寶之二,自嘲(示弱)。對于如何自嘲或示弱,心理教師要與學生搭檔進行示范教學,示范要注意,盡量使用學生語言,讓學生產生共鳴,提高課后練習的效率。
2.3.3作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后練習,每位組員都要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對自己進行自嘲,其他成員配合。下節課展現自嘲過程。
2.47~8學時
2.4.1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自嘲過程,教師要在其表演過程中及時指導并給予當事人鼓勵,其他小組要為表演的小組現場打分。
2.4.2心理教師現場組織全班同學,開展提高自信心的小練習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與分享,最后,小組長帶領本小組開展團體訓練活動——“優點轟炸”。
3研究過程與方法
3.1被試
隨機選取在校大一學生380名,男女各半。采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調查問卷》在班級的教室團體施測,發放問卷380份,回收372份,剔除廢卷7份,最終有效問卷365份,有效回收率為98%。在選取有效的365個學生被試中,選擇人際交往能力較差的、得分處于低分段的146名大學生,隨機分成兩組,每組73人,一組為實驗組,使用參與式教學,另一組為控制組,使用普通式教學,學習內容為“大學生人際交往”課程。
3.2研究工具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包含了軀體化、焦慮、抑郁、自卑、社交退縮、社交攻擊、偏執、強迫、依賴、沖動、性心理障礙、精神病傾向等12個因子,信度為0.837。
《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調查問卷》為自編問卷。該問卷由28題組成,包括影響力、情緒控制、開放性、包容度、沖突化解、樂群性、友誼表達、異性關系處理、交往風度及語言表達10個小維度。通過對10個小維度的進一步因素分析,又可為4個大維度,即人際結交能力、人際融合能力、人際表達能力和人際理解能力。該問卷的克倫巴赫系數在0.725~0.946之間,總量表重測信度為0.876。平均得分在2分以下的為交往能力差,得分在2~3分的為交往能力較差,得分在3~4分的為交往能力較好,得分在4~5分的為交往能力好。
3.3研究方法
大學生被試體驗不同的教學方式,課程共8學時,一周一次2學時課程,課程結束后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調查問卷》的調查,再利用spss軟件比較實驗組(參與式教學)與控制組(普通式教學)的結果差異。
3.4數據處理
采用MicrosoftExcel2004和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4結果
4.1實驗組與控制組前后測組間對比
對兩組成員在授課前和結束后進行前測與后測,現將兩組統計結果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1所示。
結果表明,授課前,實驗組與控制組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授課后,實驗組得分明顯高于控制組,且差異顯著。
4.2實驗組與控制組前后測組內對比
為進一步了解成員的差異是否由授課內容導致,現對實驗組與控制組成績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的方式進行前后測組內對比,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結果可知,實驗組人際交往四個維度成績在授課前后呈現顯著性差異,而控制組授課前后分數雖有提高,但各維度分數均無顯著性差異。
5分析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經過實驗組被試在人際交往四維度上呈現顯著性差異,說明參與式教學有助于調節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可有效促進大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
通過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和控制組在授課前并無顯著性差異,說明這兩組學生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始前兩組的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處于同一水平。隨后實驗組采用參與式教學方式,而控制組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授課后兩組出現顯著性差異,說明參與式教學方法可有效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
通過表2可以看出,實驗組被試在人際交往四維度上呈現顯著性差異,而控制組在人際交往四個維度上并未呈現顯著性差異。說明,參與式教學有助于調節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可有效促進大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這與其他研究者(如:王月琴、李海燕等)關于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的實驗結果是一致的。
原因分析:首先,參與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教學氛圍十分融洽,小組活動提高歸屬感,降低孤獨感,摒棄傳統課堂中出現的事不關己的“低頭族”現象。在團隊中提倡每位小組成員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其他成員,在團隊互動過程中通過觀察、分析來體驗自己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從而認識自我,調整自我。隨著團體活動的深入,成員體會到了真誠、溫暖的團體氛圍,逐漸放松自己,消除心理防衛,更加積極主動與小組其他成員進行交談,在積極參與團體的過程中進行深層次的經驗分享與自我反思。
其次,在課程進行中采用心理劇的方式進行,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設身處地的理解在人際交往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心理劇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找到合理的處理辦法,使我們心理健康教育課成為能夠真真正正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一門有價值的課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引導作用,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最后,參與式教學設計有較強的針對性,方案的制定是根據學生實際的需求,除了教授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方法還協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共性發展問題,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尋求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
另外,授課后無論是實驗組還是控制組,都比授課前的要有所提高,控制組在授課前后并在人際關系四個維度并無顯著性差異,但其人際關系能力也有所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實驗中被試為大一學生,剛來到大學新環境接觸新同學難免會在人際交往中出現較多困擾。隨著成員在新的教學方法逐中漸學習了人際交往技能,適應了新的環境,其人際交往水平都有所提高,前后測出現了顯著性差異。控制組進行的是傳統的授課方式,其人際交往水平略有提升,但后測與前測相比無顯著性差異,分析原因主要是大一學生一直處在一個需不斷摸索和學習人際交往的新環境中,隨著課程的進行這段時間他們所經歷的日常生活事件、自身成長等因素導致其水平的變化。
參考文獻:
[1]郭俊汝范成博.體驗式教學在獨立學院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
[2]朱偉管曉琴.少課時、大課堂背景下參與式心理健康課程設計[J].課程與教材,2014.
篇4
【關鍵詞】網絡交往;大學生;人際關系;影響;
一、引言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互聯網開始迅速發展,網絡媒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在最近幾年當中隨著移動互聯技術與無線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網絡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在社會的傳播也更加的廣泛,尤其是在社交媒體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以及在線通訊工具等不斷出現,從而給人們生活帶來了較大的改變,并促進了人們網絡交往的發展,網絡交往為人們的交往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也對人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當前階段大部分大學生的接受能力都較快,因此在大學生群體當中互聯網具有較為廣泛的使用基礎,尤其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學多大學生在校期間都隨時隨地的使用手機上網。大學生在充分享受網絡給人們的溝通帶來一定的便捷性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部分高校學生由于過度沉迷于網絡當中從而對真實生活當中的社會交往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這對學生的發展來說具有較為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對當前大學生的網絡交往進行必要的研究,從而指導大學生合理的利用網絡,從而使得大學生在真實的社會當中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1]。
二、高校學生網絡人際交往過程當中的特征研究
大學生的網絡人際交往是指大學生利用各種網絡工具與網絡技術在互聯網當中與他人進行人際交往的一種過程,網絡人際交往是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發展而來的一種交往方式。在當前的大學生群體當中,網絡人際交往已經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網絡人際交往的形式上來看,高校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呈現出豐富程度不斷提升的狀態,現階段大學生常用的網絡交往方式有微博、微信、QQ、電子郵件、網絡論壇等多種方式。從本質上來說,大學生的網絡人際交往不僅具有傳統的人際交往的一些特征,同時還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在網絡人際交往當中傾向于采用文字進行交往
在網絡社會當中,信息的傳輸具有多種形式,如文字、聲音、視頻等內容,當前階段大部分的高校學生在網絡交往的過程當中傾向于采用文字的方式進行交往活動的展開。在網絡當中只有部分軟件與社區支持視頻以及聲音通訊,大多數的互聯網都僅僅只能采用文字以及圖片等作為溝通的主要方式,此外,聲音與視頻交往還需要對應的設備,如視頻通話必須要使用攝像頭,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的學生在網絡交往的過程當中往往采用的是文字交往的方式,至少大部分的學生在與網絡當中的陌生人進行初次交往的過程當中是不會采用這種方式進行交往的[2]。由于這種文字性的交往方式往往使得交往過程不會受到彼此之間的手勢、身體動作、面部表情以及談話語氣的影響,同時也不會受到地點、天氣等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雖然在網絡的人際交往過程當中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表達情緒的符號與數字等進行自我情緒的表達,例如在QQ與微信當中設計了多種表達情感的面部表情,許多人用520來表示“我愛你”等。但是一般情況下這種情緒與情感的表達存在著較高的虛擬性,在這種交流方式當中只能包含一些不法考證的表面信息,對交往對象的肢體動作、說話口吻等內容都無法進行判斷,而在真是的交往過程當中,人們可以通過多種途經對談話對象所傳遞的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必要的判斷,但是在網絡當中這種文字性的交際卻并不具有這樣的功能,因此網絡交往過程當中的文字性使得網絡人際交往充滿較大的不確定性。
(二)網絡交往具有較強的匿名性
匿名性是網絡較為鮮明的特征,任何人在網絡當中都不需要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大部分的人都只會采用虛假的網名作為自己在網絡交際當中的身份與姓名,這種匿名性往往導致人們在進行網絡交際的過程當中往往不會受到道德的約束,這也是導致學多人認為網絡交際是不真實可靠的最主要原因,在網絡交際的過程當中,一般人對于陌生人都抱有一種高度的不信任感,許多人甚至對陌生人往往都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懷疑心理,認為其極有可能是出于某種不良目的而接近自己,從而在心理上很難接受陌生人,并有可能產生各種不良的心理狀態,如欺騙、懷疑、攻擊以及逃避等[3]。另一方面網絡交際的匿名性也導致了“完全網絡化人際關系”的形成,所謂“完全網絡化人際關系”是指交際的雙方僅僅只會在網絡上進行溝通與交往,而在真實的社會生活當中并沒有交集。另一方面,由于長期的接觸網絡,許多學生在逐漸與現實生活脫離開來,根據最新的調查研究表明,相對于非上網愛好者,上網愛好者的人際交往信任水平相對較低。還有部分整天沉迷在網絡當中的大學生,雖然在網絡上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但是往往在現實生活當中的交際能力相對較差,并對實際交際具有一定的畏懼心理。
(三)網絡交往具有一定的表達性
在實際的人際交往當中,第一印象影響對于交往的雙方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般情況下,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第一影響往往是來自于對方的外貌,但是在網絡交往當中,交往的雙方往往會將注意力放在彼此的語言表達當中,因為,在網絡當中,人們在進行第一次接觸的過程當中彼此雙方是并沒有見過面的,也就無法從對方的外貌當中獲取對方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由于網絡交際注重語言的表達,當交往的一方所受到的質疑相對較少時,往往會將理想的自我表現出來,因此,相對于傳統的交際活動,在網絡交際當中人的理想形象往往很容易就表現出來,這種交往方式相比于傳統的交際活動,人們往往更容易彼此之間相互吸引,并引起各自的好感[4]。
三、網絡人際交往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分析
網絡人際交往是一把雙刃劍,即會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帶來一定的積極的影響,又會為大學生的人機交往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在下文當中筆者將逐一展開論述。
(一)網絡交往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積極影響
網絡交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范圍,通過網絡媒介,大學生可以了解到各種校園以外的相關信息,此外由于網絡世界當中并不存在著地域限制,從而使得大學生所了解到的信息范圍也不手地域的限制,例如在一些社交媒體當中,如MSN、QQ等軟件當中的網友往往都遍布世界各地,@不僅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的思維,并促進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的交際能力的提高[5]。
網絡交際的另外一大優勢在于培養了學生平等的觀念與意識,在現實的社會交往當中,由于人的不同社會地位以及角色的影響,在實際的交往過程當中交往雙方往往會在心里產生有一一定的不平等的心態。但是在網絡交際當中,人在現實生活當中所擁有的財富與社會地位往往都被掩蓋住,在現實社會當中無論你是哪個階層的人你都只能是信息的接受與發送者,交際雙方只能從對方所反饋的相關信息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進行猜測,猜測對方有可能來自于哪個社會階層[6]。因此,在網絡交際當中體現出了一種與實際交往完全不同的虛擬性的“平等”。這種平等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對于一些具有一定自卑心理的大學生來說,網絡交際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自我表達的平臺。而對于一些具有心理優越感的學生,網絡交際往往會使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具有的優越感完全去除,培養其平等心態的養成。
(二)網絡交往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消極影響
網絡交往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負面影響是多方面的,負面影響首先在于網絡交際往往會使得部分大學生網絡成癮。網絡成癮是指由于經常使用網絡從而導致對網絡存在著一定的癡迷心理,并往往很難抗拒再次使用網絡的強烈欲望,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網絡成癮不僅具有一定的心理依賴,同時還存在著一定的生理依賴,因此,對于大學生的身體健康而言,網絡交往也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網絡成癮有三種不同的類型:游戲成癮、信息成癮已經交際成癮。根據最新的有關網絡成癮的研究表明,往往在現實生活當中受到過較大的挫折或者受到過一定刺激的人往往更容易網絡成癮[7]。
網絡的開放性,是使得學生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對學生的價值觀念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首先由于網絡是一種較為開放的環境,在這環境當中雖然存在著一定的監管機制,但是卻無法實現網絡的全面管理,從而導致許多地方都存在著管理的空白,這就必然導致許多不良信息可以在網絡當中自由的傳播,從而使得一部分學生的價值觀與傳統的價值觀逐漸產生一定的背離。例如,根據上海市2014年所做的一項針對網絡黑客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市的大學生其中26.3%的學生認為黑客具有較強的技術是其欽佩的對象,16.7%的學生認為黑客對促進網絡技術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只有24%的學生認為網絡黑客對網絡安全具有一定的危害,應該嚴厲打擊[8]。
四、大學生網絡人際交往策略總結
(一)建立健全網絡人際交往基本規范
在現實社會當中的人際交往往往需要遵守一定的交際規則,同時還會受到道德與法律的約束,但是在網絡交際當中,虛擬化的特征使得得到與社會輿論基本失效。但是當前階段適用于網絡世界的社交準則還沒有建立起來,一些大學生在這種不受任何約束的網絡世界當中隨心所欲,放縱自己,完全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角色本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同時對于自己行為的后果也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由此可見建立健全網絡人際交往的基本規范對于促進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9]。具體來說,首先,由于在網絡交際的虛擬社會當中學生的道德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基于此種情況,在加大大學生法治教育與文明教育的同時,應該注重培養大學生的道德與素質,同時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同時,為了規范大學生網絡交往的具體行為,高校也應該從實際出發制定出適合大學生的網絡交往規范,同時社會也應該制定出適合的網絡交往規范,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營造出良好的網絡環境,從而為大學生的網絡交際提供適當的條件,并促進大學生人格的發展與完善。
(二)強化人際交往的技能培訓
對于部分存在網絡成癮的大學生,在進行人際交往技能的培訓過程當中,要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并需要選擇恰當的方式給予其必要的表揚,從而使得這部分學生可以獲取更多的成功體驗,通過這種方式這部分的學生可以有效地增強自己的自信心。此外高校也有必要為學生提供關于人際交往技能的培訓,雖然并沒有實踐可以證明人際交往技巧可以促進人們交際關系的形成,但是人際交往的技能確實可以改善人們之間的關系。高校在進行人際交往技能的培訓過程當中應該注重培訓的針對性,即從實際交際與網絡交際兩個方面為學生提供對應的人際交往技能。人際交往技能培訓也不能僅僅從理論的角度出發,還應該積極的從實踐的角度出發,例如,可以對學生的人際交往進行追蹤,找到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學生改進這些問題,從而使得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客服自己的心理障礙[10]。
(三)重視社會實踐活動
由于人是一種社會化的產物,因此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如果脫離了社會實踐而單獨存在是完全不切實際的,交際關系只有在交往的過程當中才可以形成,雖然在校園當中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及學生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人際交往,并在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獲取一定的知識,同時培養自己的價值觀念,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校園內的人際交往關系往往都是較為簡單的,學生與教師以及同學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利益關系,真是由于這樣的原因,大部分的學生對于人際交往的復雜性缺乏一定的認識,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欺騙與蒙蔽,而在網絡當中也存在著大量的不安全因素。同時交往的對象、方式以及層次對大學生的交際能力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進行指導的過程當中應該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促進大學生與社會的有效融合,并在融合的過程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人際交際能力,同時還可以防止學生沉迷在網絡當中。另一方面,大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還需要重視人際交往的擴展能力,同時采用實踐中學習到的人際交往技能,擴大自己的交際圈。
五、結語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受到網絡的影響會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最近幾年當中,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難免需要進行各種網絡交際活動。由于網絡交際的獨有特性,對學生的交往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本文當中筆者首先對網絡交際當中的一些特征進行了必要的研究,隨后總結了網絡交際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最后總結了相關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對現階段大學生的網絡交際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參考文獻:
[1]茍天來,左停. 從熟人社會到弱熟人社會 來自皖西山區村落人際交往關系的社會網絡分析[J]. 社會,2009,01:142-161+227.
[2]賈淑芳. 大學生網絡交往對現實交往中的人際關系、人際信任、人格的影響研究[J].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2:69-75.
[3]孫曉軍,牛更楓,周宗奎,魏華,劉勤學. 大學生的人際歸因傾向、網絡交往動機與網絡人際關系成癮的關系研究[J]. 心理科學,2014,06:1397-1403.
[4]肖斌. 微信朋友圈Υ笱生人際交往的影響研究――基于強弱關系理論的視角[J]. 教育學術月刊,2015,10:93-98.
[5]王依玲. 網絡人際交往與網絡社區歸屬感――對沿海發達城市網民的實證研究[J]. 新聞大學,2011,01:82-92.
[6]沈曉梅,謝瑩. 試論地方工科院校大學生網絡成癮與人際交往效能感的關系――以鹽城工學院為例[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07:134-136.
[7]劉靜,楊伯溆. 校內網使用與大學生的互聯網社會資本――以北京大學在校生的抽樣調查為例[J]. 青年研究,2010,04:57-69+95.
[8]陳海英,崔文波. 大學生虛擬交往對現實交往中的人際信任、情感平衡的影響研究[J].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3:87-90.
篇5
關鍵詞: 大學生人際交往 同伴教育 同伴關系
大學生人際交往是大學生以高校為交往環境的一種特殊的社會交往。內容包括同學之間的交往,師生之間的交往,班級社團等方面的工作交往和課外生活中的情感交往,等等。人際交往是大學生認知自我、適應社會、滿足精神需求、形成健康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徑。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增強自我價值感和力量感,有助于降低他們的挫折感和孤獨感,緩解內心的沖突和苦悶,宣泄消極情緒,對個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認知偏差、動機錯誤、情緒障礙、缺乏技巧等多種原因,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面臨重重危機和考驗。國內學者研究發現,人際交往障礙已經超過擇業壓力、學業壓力,成為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首要因素,占40%以上。
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學生之間產生矛盾的案例。尤其是女生之間的宿舍關系更是微妙和難以捉摸。曾經有個四人的宿舍矛盾特別大,三個女生與另一個女生關系相當糟糕。矛盾的源頭就是,這個女生一貫以來的生活習慣獨特,加上不擅于與其他人溝通,造成雙方互不理解,關系也越來越緊張。從冷戰到互相謾罵,后來竟然在宿舍大打出手。從剛開始出現矛盾的時候,我就及時介入其中,跟雙方學生進行談話并調節,并聯系了那個女生的家長,希望家長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和人際交往方面進行疏導和教育。雖然一直關注該宿舍的關系,而且一直試圖化解雙方的矛盾,但是效果甚微。直到最后出現了動手事件,讓我感到一直以來的努力全部白費。
一、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矛盾重重
當代大學生,尤其是“90后”的學生,自我意識比較強,凡事多以自我為中心,遇到事情后不愿讓步,因此,在集體生活中,容易和同伴產生矛盾。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轉變,對自身的自覺性和獨立性要求很高。“90后”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一旦進入集體生活,這種獨立空間被打破,對于一些適應能力較弱和不善于人際交往的學生來說,沖突就在所難免了。
正如文章開頭的案例所示,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呵護,即使有一些過錯,也會得到父輩們的包涵。但是,如果和同齡人交往過程中,如果還期望別人也會像父母一樣寵愛自己的話,沖突就在所難免了。案例中的女生所面對的人際障礙主要是由于過度以自我為中心。這也是目前大學生人際交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以自我為中心也就是僅僅從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是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通常表現為自私和自負,為人處事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出發點,而不去考慮他人的感覺和利益。
總的來說,造成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客觀原因
學校教育方面,主要表現在大學教育過于注重智力素質的培養,而忽視了非智力素質的培養;注重指示燈灌輸,忽視能力的培養;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忽視心理的溝通疏導。①家庭教育方面,由于現在的大學生獨生子女較多,優良的家庭環境使得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單一,只要求獲得好的成績,而忽略了對孩子全面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有些家長甚至向孩子灌輸不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念和交往方式,從而造成子女在大學期間的人際交往障礙。
2.個人主觀原因
雖然大學生個體發育上已經具備成年人的體格和生理功能,但是在心理上和閱歷上還遠遠不能夠成熟地面對和處理人際交往中所遇到的問題,表現為沖動、片面、情緒易變。這極易產生自我中心、功利意識等傾向,從而導致人際關系緊張。有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比較缺乏交往的知識、策略和技巧。在言語表達方面,有的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詞不達意,話不得體。有些大學生人際交往經驗不足,不知道怎樣與不同性格類型的人交往,不知道如何關心他人,也不知如何表達自我,更不會協調復雜的人際關系。
二、大學生之間的同伴教育效果顯著
人們通常愿意聽取年齡相仿、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見和建議。學生問題經常會出現反復,他們的思想容易發生波動,當時可能接受了你的觀點,回去后可能立刻就否定了。這就要求輔導員要有耐心,定期不定期地找學生再次談話,不斷鞏固思想教育成果。除此之外,還要借助周圍朋友或者同學的建議,因為他們可能更加容易接受同齡人的觀念和想法。
還是開頭的那個例子。同學關系嚴重激化后,作為輔導員,我和雙方家長、雙方當事人、同宿舍的其他學生、宿管站人員分別談話,試圖能夠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嚴厲批評了動手的雙方當事人,并對她們進行了多次深入的談話,但是我明顯感覺到其中一位雖然沒有反駁的意思,但是認為自己的過錯小于對方。過了幾天,這位學生突然主動找我來談話,并對打架事件進行了深刻的反省,也主動承認了自己在這件事情上的過錯和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的不成熟。仔細詢問之后得知,原來前一天,她與一位朋友分享了這個事件。那位朋友對她進行了深談,讓她豁然開朗,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真正知道了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成熟的表現。
大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群體成員間相互影響很大,同時由于社會競爭激烈和生存環境不斷變化,大學生對同伴和同齡團體的依賴心理也較為突出。大學生之間的同伴教育有時候效果會比師生之間的教育效果更好。
三、輔導員重視同伴教育,建立同伴關系
根據行為科學的研究,如果信息的傳達者和接受者經歷相似并且關切相同,面臨共同的問題,接受者就更容易接受信息,從而引起相關態度、信念和行為的改變。同伴教育,正是利用這種關系,從學生的角度去溝通,找到師生之間的共性和相似性,使學生更好地接受信息,對學生施加影響,從而達到期望的教育效果。
1.同伴教育是大學生教育的重要形式
優越的成長環境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基本上形成了獨立的人格特征和人生觀、價值觀,對傳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逐漸帶有抵觸情緒,而他們生活環境中同學、朋友等亞文化群體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提高。從高中的集約式管理模式解脫出來的學生們渴望民主與自由。通過發揮同伴作用引導學生自我認識、自我管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的發展。
2.同伴教育是輔導員工作的必然要求
正因為同伴教育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作用很明顯,所以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接受自己的觀點的同時,力圖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②盡可能與學生展開一對一的談心,建立師生之間的信任和溝通。實踐證明,師生間的信任與溝通是化解危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輔導員在與問題學生談話的時候,要以平等的態度去對待他們,而不是以老師的姿態去訓斥和教育他們。同時,輔導員可以把有人際交往問題的學生集合起來,進行團體輔導,形成一個臨時的團體,使他們產生一種集體感,減輕孤獨感,共同面對人際交往的困擾并解決問題,互相分享自身的經驗,從而改善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另外,輔導員應通過培訓學生同伴教育骨干,建立同伴教育激勵機制,通過同伴間的互助,以起到相互教育、培養、矯正的作用。同時,以宿舍為同伴教育的陣地,以同伴引導教育同伴。
《禮記?學記》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當今大學生主體意識和知識水平不斷提高的現實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僅僅靠權力影響和思想灌輸,必須充分利用同伴教育的作用,解決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種種障礙,為學生的發展搭建一個有利的平臺。
注釋:
①王志玲.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探析.[J].中州學刊,2010.9,(5)(總179):271.
②同伴關系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活動并相互協作的關系,或者主要指同齡人之間或心理發展水平相當的個體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王方暉.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教育應對措施[J].科技信息.
[2]孔治國.大學生常見人際交往障礙及其調適[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0.3.VOL24,(1).
[3]陳亞青.同伴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價值探究及實施[J].文教資料,2009.9(下旬刊):199-201.
[4]尹萌.李朦.綜述同伴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與意義[J].中國高教探討雜志,2010,VOL22,(4)(總174):73-75.
[5]孔素容.何嬌.同伴關系影響因素的概述及教育實踐啟示[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7,VOL31,(4).
[6]趙吉云.發揮同伴作用,促進大學新生入學教育[J].科技信息,2010,(33).
[7]周榮甲.同伴教育在增強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收實效性的運作[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7,
篇6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196-02
一、問題的提出
2011年3月10日,教育部下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硬指標”。標準下發后,記者對四川部分高校進行調查了解到,絕大部分高校都很看重心理健康教育,但受制于師資力量、課程結構安排等原因,要讓心理學課走上“必修”之路,尚有一定難度。【1】但無論怎樣,這至少在政策層面上為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調查發現,人際、情感、就業已成為大學生的三大“心理殺手”。其中因人際關系煩惱的占四成,居首位。
筆者長期從事小學教師的培訓工作,在培訓工作中發現在家庭里是獨生子女,在學校里接受應試教育的新一代的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在其以教師身份步入校園后,因角色的轉換和角色的多重性,在在校人際關系方面存在困惑。筆者曾對新任小學教師做過一些小型的調查,以了解造成新教師人際交往困惑的原因。本文試圖對這些困惑展開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提高培訓的策略。
二、困惑及原因分析
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相互影響的直接交往的關系。人際關系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三方面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因素起主導作用。
學校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涉及到教師的,大致可分為四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與同事的關系、教師與學校領導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調查顯示,新教師反映最多的,是與學生家長的關系,學生家長的來源最復雜,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一樣,對“教育”的理解也千差萬別,因此新教師在與其交往中,最難應對。其次是與同事的關系,同事之間受教育的程度比較一致,但在女教師居多的小學,各種交往困惑還是影響著新教師的情緒。與領導的交往問題最少,這可能跟新教師在工作中與領導直接接觸比較少有關。下面就以面臨的困惑為依據,展開分析。
1.因年輕而不被尊重引起的困惑。新教師反映,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的老教師,或者學生,都存在因新教師年紀輕而不把新教師放在眼里的事情,比如家長對新教師的合理規定置若罔聞,老教師挖苦、取笑新教師,學生對新教師的要求敢于違抗,等等,但這些人對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教師卻表現出相當的尊重。面對這些情況,新教師覺得很無奈,不知如何去處理。
2.因缺乏交往技巧引起的交往困惑。比如剛接一個班,家長就來反映自己的兒子學習成績上學期下降了,新教師不知道怎樣回答才得體,一方面覺得自己剛接班,成績下降與己無關,另一方面怕講得不好得罪了前面的老師。又如選了一位學生當副班長,但該生家長卻帶學生到辦公室,要求老師對他兒子不要太嚴格,說那樣會嚇壞他兒子,新教師不懂得如何應對此類家長,感覺難堪。再如同事拉上新教師打撲克、喝酒,但新教師不喜歡,直接拒絕又不好,很為難。
3.因自身不合適行為引起的交往問題。比如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采用了不合適的方法,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抗,或為了迎合學生,過于放任學生,不敢嚴格要求學生,造成在學生心目中缺乏威信。這樣的一些師生關系,對新教師來說,都會引起新教師心理上的不舒適感。
4.因自身氣質特點引發的交往困惑。人生而有不同的氣質類型,具有易羞怯、內傾、主動性不強、不夠活潑、易沖動等氣質特點的新教師,在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方面有更多的困惑和問題。
5.因相互缺乏溝通了解引起的人際關系困惑。新教師反映,留學生個別補課,家長說,你也夠狠的,把我的孩子留得那么晚,隨后領著孩子怒氣沖沖地走了,令新教師覺得很委屈。也有學生回家要做家務,影響了作業的完成,老師留學生在校內完成作業,家長在門外大聲教育子女放學后就回家,令新教師難堪。
6.因對方的人品問題引發的人際關系問題。新教師覺得那些“特別好”的人、專門在背后說人壞話的人、拉幫結派的人、對自己存著嫉妒心和競爭心理的人,不知道怎樣處理與他們的關系。
人是社會的動物。新教師初涉社會,一方面要完成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新手上路,壓力本來就比較重,另一方面又要在教師、同事、學生等多種角色間轉換,卻發現很多關系處理不好,影響到心情,也影響教育教學的效果。人際關系困惑,有什么危害? 在青少年心理咨詢的實踐中,發現絕大多數青少年的心理危機,都與缺乏正常的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系相聯系,我國著名醫學心理學家丁瓚教授說:“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變態,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臨床資料也表明,孤獨者罹患疾病的比率高于正常人兩倍;孤獨者自殺、自殘、酗酒、生活散漫、缺乏朝氣和缺乏對生活熱愛的比例大大超過正常人。因此,幫助新教師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非常必要。【2】
三、培訓對策
(一)內容
1.了解人際關系形成的心理構成因素。人際關系的形成過程,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彼此的認知、情感和行為這三種相互聯系的心理方面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人際吸引或人際排斥的過程。【3】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會因人際認知偏差影響良好人際關系的確立,如“第一印象”作用、暈輪效應、社會刻板印象等。憤怒、悲哀、恐懼、厭惡、嫉妒、自卑、羞怯等負性情緒,也會影響交往的順利進行。
2.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德”向來是一個人能否贏得他人的尊重、能否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首要條件。 “八交九不交”的交友法則里,就把“盛德者”、“肯吃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當作值得交的朋友,而認為“諛人者”、“恩怨顛倒者”、“好占便宜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不可交。研究也表明,“嫌棄兒” 往往具有不尊重別人的人格、自我中心、不真誠、嫉妒心強等特點。【4】一個擁有善良、寬容、謙虛、有責任心等優良品質的人,必定也擁有眾多的朋友。培養良好的品德,這是人一生都要為之努力的事情。
3.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1)訓練思維。言語是人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因此在交際能力的訓練中,提高言語水平是關鍵,而言語又是思維的物質外衣,因此,提高言語水平的關鍵又是思維的訓練。
(2)學習如何引入話題。如何引入話題的訓練,可以令交往更愉快、更順暢,避免一時無語的尷尬。
(3)學會贊美。贊美遠非說好聽的話那么簡單,贊美要真誠發自內心,贊美要言之有物,贊美要恰如其分,贊美還要符合各自的身份。
(4)學習幽默、委婉等談話技巧。曾經有一位女讀者讀了錢鐘書的《圍城》,非常崇拜,希望能見一見錢鐘書,錢鐘書說:“如果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何必一定要見那下蛋的母雞呢?”幽默、委婉的談話,是以一定的品德涵養為基礎的,這樣的談吐有助于烘托氣氛,平添情趣,避開激烈的沖突矛盾,令人回味,增加交往的活力。
4.體態語(非言語)訓練。體態語包括一個人的面部表情、身體語言、及空間語言等。體態語豐富而微妙,是人們心際的顯露、情感的外化,在人們的日常交際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研究表明,當言語信號和非言語信號所代表的意義不一致時,人們相信的是非語言所代表的意義。非言語交際對交際的影響是言語的4.3倍。另外,有心理學家發現,表情所傳遞的信息在一次交往中所傳遞的信息中占55%,而語言僅占7%。
(二)途徑和方法
1.平時生活中學習。平時生活中的學習主要針對需要通過長期努力逐漸積累的品德和思維來說的。通過推薦閱讀有代表性的書籍以及做讀書筆記來進行。
2.集中短期培訓。短期培訓重點在交往技能的訓練,力求培訓目標明確、可操作,訓練內容具體、有趣味性。比如“人際交往點子互動”、“話題引入訓練”、“思維與說話”、“交往情境大模仿”等。
新教師年紀輕,經驗不足,但可塑性強。他們遇到的在校人際交往的困惑很多其實并不是非常難以解決的大問題,經過參加培訓和不斷的自我反思,新教師將以更加自信的面貌,處理好在校的各種人際關系,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孫琪.省內高校開設心理學必修課.中國網絡電視臺.2011年03月31日http:///20110331/102181.shtml
[2][3]張承芬,孫維勝.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151-153.148
[4]黃仁發,湯建南.人際關系心理[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5:62
篇7
關鍵詞: 案例 中職生 人際交往能力
一、案例基本情況
李同學是我班的一名很內向的女生,雖然個子高高的,但有點駝背,整個人看起來很沉悶,與別人說話時不敢正視對方的眼睛,一般是低頭,言語也很簡潔,而且有時言行和打扮有點像男孩子。據同宿舍同學講,新生入校軍訓期間,她從不主動找同學搭訕說話,要是沒人主動找她說話,她就一個人默默地低頭坐在床邊,可以一整天不說一句話。開學后不久的一次考試,她的成績不佳,對照她的新生入學成績下降很多。我先是找她談話,盡量啟發她,鼓勵她,幫助她找原因,可是她依然低著頭,話語很少,可以說這次談話很不成功。我想:每個孩子都是自己家庭的希望,每個孩子都應該是陽光下盛開的美麗的花朵,“沒有人應該孤單”。我很想幫助這個內向的孩子,讓她不再封閉自己,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健康快樂地生活和學習。
二、幫教過程
(一)從各方面了解到的情況。
1.從母親那了解到的信息。她母親說她在家也很少與她主動交談,基本上是媽媽問一句,她回答一句,不廢話。從小學到中學,她朋友不多,而且交往不深。從小到大,家里人對她都很寵愛,她也比較聽話,有時比較任性。
2.從同班同學那了解到的信息。該同學很內向,在與人交往方面不主動,比較壓抑自己,有時比較極端和沖動,而且內心很脆弱。假如周日回家,母親說了她不好的地方,她回到學校就會不開心,還會在宿舍偷偷哭。而且該同學因為小時候母親與她阿姨在聊天時說喜歡阿姨家的哥哥,所以她就模仿哥哥的言行,內心比較自卑,以為母親不喜歡自己,但從沒有與母親交流過這件事情。同桌等也反應她雖上課遵守紀律,不講話,不做小動作,但有時容易走神,學習興趣不高,所以成績不理想。
(二)幫教具體過程。
1.與家長聯系和溝通,了解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情況,爭取家長的配合,家校共同教育和幫助她。針對其與父母交流少的情況,希望其父母多抽出時間陪陪她,在家主動多與她交談,盡量讓她多說話,從而了解她的思想,多說鼓勵她的話。有時間多陪陪她,讓她多參加一些家庭活動,假如經濟條件允許還可以帶她外出旅游等,增加一些親子活動,爭取讓其對父母敞開心扉,讓父母做孩子的好朋友等。
針對以前父母無心說的喜歡阿姨家的哥哥的事情,希望她父母主動與她解釋當時的情況,解除誤會,讓她明白一個道理:父母是最喜歡和疼愛自己的,讓她知道父母希望她以后有什么想法能與他們交流。
2.爭取來自同齡人的力量與幫助。與同宿舍的同學談話,希望大家主動與她交往,在生活與學習方面多關心和幫助她,對于她的缺點與錯誤希望大家多寬容些,以適當的方式告訴她和教育她。教室里,我安排一名各方面比較進步的班干部與她坐,希望她各方面多幫助和關心她。我在各方面爭取同齡人的力量,讓她生活在一個開心和睦的集體環境當中,也讓她在大家的幫助與關心下,體會到友誼的力量,盡快敞開心扉,融入到集體生活當中。
3.我定期和不定期地找她聊天,談話,讓她打開心扉,幫助她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再幫助她制定一定的措施和方法。通過與她的多次談話和多方面了解情況,我基本確定她是因自卑引起的人際交往問題。我決定對她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糾正她的一些不合理想法,并讓她自己與自己的不合理想法進行辯論,教給她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方法。
(1)對她先進行合理自我分析,進行自我辯論,讓她對自己的優缺點有正確的認識。
如:我樣樣都不如別人好嗎?
不對,我比別人會打籃球,我能考上高職大專班……就比別人強。
我一無是處嗎?
不對,我性格溫柔善良,我父母關心、愛護我,我家庭生活幸福、溫馨……
(2)每天對自己進行積極心理暗示。
如:常對自己說:“我今天的心情很不錯。”“我的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出色。”“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大家都喜歡我,我的朋友會越來越多。”“我一定行,我要,我能,我一定會。”等。
(3)對她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
人生難免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我們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做堅強、勇敢的人,要敢擔當,要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所遇到的挫折。
(4)與她分享一些與人交往的技巧。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待人熱情誠懇,樂于助人,遇到問題要善于溝通,懂得謙讓等。
三、幫教結果
通過一段時間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該女生各方面進步很大,與人交往變得越來越自信、樂觀,經常微笑,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還通過了珠算技能鑒定。
四、案例思考
(一)要對剛升入中職學生進行人際交往能力的指導。
有關部門的心理調查表明,我國中小學生中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厭學障礙和人際關系問題相當突出。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家長和老師往往重視中學生的學習成績,不重視對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導致中學生整天鉆在書本里,與外界交往的機會少,這方面能力得不到鍛煉。剛升入中職的學生,面對新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往往不適應,不知所措,感到孤獨,無心學習,所以對剛升入中職的學生進行人際交往能力的指導,顯得很重要。
(二)要重視中職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人際交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說服能力、指揮能力和應變能力等。著名人際關系學家戴爾·卡耐基指出:“一個人的成功,15%是靠個人的專業知識,85%是靠人際關系和處事能力。”所以說人際交往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
(三)班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
中職生開始逐漸擺脫成人和權威的影響,出現采納同齡團體評價標準的傾向。這一時期,同伴對個體的影響遠遠大于父母和教師的影響。所以建立一個團結和睦的班集體顯得很重要,尤其在對后進生的轉化和幫助人際交往方面有問題的學生過程中,班主任要善于運用班集體的力量,這很重要。
生活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要,友誼是我們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友誼可以滿足一個人愛和尊重的需要。純真的友誼是學習和生活的調味劑。每個人都有歸屬的需要,你會將自己歸屬到某一個團體,如一個宿舍、一個班級或一所學校。當這種需要得到滿足時,你會覺得心情愉悅,情緒穩定,對自己、對他人都會充滿信心,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即使是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會很容易找到值得信任的人訴說。
五、結語
當今社會是一個開放型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有時要團結協作,而團結合作必然會交流,所以交流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倪嘉波.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8(2).
篇8
1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
人際關系是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伴隨著人際交往過程而發生變化,是人與人在相互接觸、交往的實踐活動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心理關系。人際關系是多種心理因素的復合體。任何人際關系的形成都是從人與人的相互認識開始,以不同的情緒情感體驗為關系好壞的評判標準,以不同的行為表現為關系好壞的重要標志。
1.1作息習慣不同作息習慣不同是大學生宿舍出現人際關系摩擦的最主要方面。有的同學習慣早睡早起,有的同學習慣晚睡晚起。深夜不睡的同學就聊天、上網、玩游戲、看電影或者開臺燈看書,有的同學晚上外出回來洗漱動靜太大,影響了早睡同學的睡眠,早睡的同學自然心里有怨氣。早起的同學起床后動靜太大,吵醒了晚起的同學,這些同學也不滿。中午的時候,有的同學要洗衣服,收拾東西,這些都影響了其他同學的正常休息。日積月累,矛盾就從這些生活小細節中產生。在工作中就經常碰到有學生要求調換宿舍,問起原因,就是作息習慣不同,沒有休息好,自然影響到精神狀態,影響了學習和生活的質量。
1.2性格差異不同性格的人對同一事物的理解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遇到同一件事為什么有的人可以一笑而過,有的人卻耿耿于懷。有的人天性樂觀開朗外向,有的人隨和寬容,有的人內向靦腆,有的人敏感多疑,有的人個性張揚、性格跋扈。正是因為這種性格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的存在,世界才是豐富多彩的,但也正是這種多樣性和差異性,導致了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緊張。有的同學不拘小節,從外面沖進來抓起別人的水杯就喝、不洗手就從別人碗里抓東西吃,或者沒經過舍友同意就隨便使用別人的東西,更如毛巾、指甲刀之類的私人用品,講究衛生的舍友遇到這種情況往往不能接受;有的同學心直口快,想到什么說什么,也不是針對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但是如果碰到敏感多疑的人往往會認為別人是對他有所針對的;有的同學自私自利,凡事只為自己考慮,從不關心他人,這樣的人同學自然無法和他人和諧相處。
1.3家庭背景不同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各高校應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紛紛擴招,使得更多的人能夠上大學、圓大學夢,這也正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家庭的同學聚在一起,成為舍友。這些同學中有的來自東部沿海城市,有的來自西北內陸地區,有的家庭富裕,有的家庭貧困。有的同學剛來上學就帶了電腦,甚至是筆記本電腦,對于城市的學生來說,這也許很平常,但對于來自西北內陸偏遠山區的學生來說,別說筆記本電腦了,可能普通的臺式電腦他們都只在教科書上見過。來自城市的學生因為有共同的生活背景、興趣愛好和話題,部分同學講吃講用講名牌,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往往比較節儉,在很多方面找不到共同話題,且因價值觀消費觀不同,在心理上也難以找到契合點,久而久之,宿舍就分了派別,要么互不理睬,要么針鋒相對。來自農村的學生更能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學習上更踏實、刻苦,往往基本功較為扎實,生活上自理能力強;來自城市的學生思維較為活躍,知識面更開闊,但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如果能彼此互為借鑒、互相幫助、互相看到對方的優點,就能和諧相處。
2推動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良性發展的對策
認為,人類社會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人們相互交往的產物。人際交往作為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社會活動,能夠促進個體的社會化進程,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與社會規范要求相適應;能夠促進個體間的信息溝通,通過廣泛的交往,彼此交流,互相學習,掌握更多的信息,從而開闊視野,增長學識;能夠促進個體的自我認識,從他人對自己的反應、態度和評價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找到自己恰當的社會位置,選擇更為恰當的行為方式;能夠促進個體身心健康,因為交往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在正常的交往關系中,人的需要得到滿足,從而產生了安全感,形成良好的心境,保持身心健康。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個性和生活習慣,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會經歷。只有大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加強道德素養、豐富社交知識、提高心理素質,才能促進宿舍人際關系的良性發展。
2.1學生角度
2.1.1提高自身素質,懂得尊重他人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都有明顯維護自己尊嚴的傾向,當自己成功時就說自己能力好,失敗時就解釋為運氣差,這就是為了維護尊嚴。在社會交往中,一個人的價值往往來自于別人的評價,別人的肯定讓人們覺得自己有價值、有尊嚴;別人的否定讓人們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逃避或遠離那些給予負面評價的人。根據這個原則,在交往中,肯定他人、接受他人,讓他人覺得有價值、有尊嚴,交往則能順利進行。反之,在交往中否定他人,讓他人產生自尊受損的感受,就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即使建立好的人際關系也會受到破壞。當然,在人際交往中,尊重他人并不意味著處處討好他人、曲意逢迎,而是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良好溝通,同樣也贏得他人的尊重。大學生宿舍由于空間小且長時間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知道一些彼此的隱私,切不可將他人的隱私隨意散布,在交往中要注意態度、說話方式,不亂拿他人的隱私開玩笑,不給同學取綽號,尊重他人的生活習慣,不損害他人名譽,尊重他人的選擇,維護他人的尊嚴,珍惜他人的給予。
2.1.2平等交往,誠實守信交往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平等是指交往雙方在態度上的平等。交往過程中,如果有一方始終高高在上,對他人頤指氣使、發號施令,就會被孤立。大學生年輕氣盛富有個性,看待事物的觀點由于家庭背景、社會閱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遇到問題喜好爭論,但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并不是每個人的觀點都是正確的全面的,要懂得取別人所長補自己所短。堅持平等交往的原則,不因自己某些方面的優勢就趾高氣昂,對別人嗤之以鼻,也不因自己某些方面的劣勢就覺得低人一等,對別人曲意逢迎。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于個人而言,誠信是做人的根本;對于一個民族而言,誠信是繁榮昌盛的根本。一個人一旦失去信譽,就將被社會淘汰;一個民族一旦失去信譽,就將走向滅亡。因此,人際交往中無論如何講究技巧,誠實守信才是最持久最根本的做人處世之道,以誠待人、信任他人、不猜忌、不設防,才能和諧相處。
2.1.3寬容待人,主動溝通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不是與生俱來的,寬容需要博大的胸懷和氣度。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的棟梁之才,是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建設者,大學生的氣度就是國家的氣度,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發展水平。狹隘的人自以為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寬容則是一種自信、一種成熟,能夠正確看待和接受他人的錯誤、樂于接受他人的意見改正自己的錯誤。大學生宿舍交往中難免有所摩擦,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學會容忍別人犯錯誤,容許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容許不同自己的意見、觀點和看法。在希望別人接納和容納自己、承認自己個人價值的同時,也要學會接納和容忍別人、承認別人的價值,給別人留有余地,也是給自己選擇了退路。交往是從陌生開始的,主動表達了交往的愿望,也給交往創造了機會。在人際交往中,主動并不代表低人一等,而是一種自信的表現,交往中對他人主動示好、禮貌待人、低調處世,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尊重。尤其是在遇到人際沖突、矛盾摩擦時,能夠主動溝通、注意說話的方式技巧則更容易化解矛盾。大學生都是青年人,年輕氣盛,宿舍生活中難免會因為生活習慣、價值觀等不同有所摩擦,如果一味回避,只會讓隔閡越來越大,心平氣和、積極面對問題、及時主動地溝通,則更容易解決問題。
2.2學校角度
2.2.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構建和諧宿舍氛圍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必需調整好交際心態,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首先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詢體系,當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遇到困難,可以第一時間得到心理專業老師的幫助。其次,輔導員是學生的良師益友,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要耐心傾聽及時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包袱。輔導員與學生同吃同住,經常深入學生宿舍,與學生打成一片,更容易發現學生宿舍中存在的人際關系問題,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早處理。對有問題的學生,輔導員要對其深入了解,進行追蹤指導,在學生同意的情況下,可以請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專業心理咨詢師來給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多渠道多方式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陰影,使之能夠和舍友、同學和諧相處。再次,學校要開設相關課程,提高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針對一些學生由于交際能力有限而導致的問題和困惑,可開設社會心理學、人際交往、社交禮儀等方面的課程,也可邀請專家前來開展培訓講座,對大學生開展人際交往教育,提高大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2.2.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構建和諧宿舍氛圍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生通過活動,團結協作,加強同學間的聯系,增強友誼。現在很多高校每年都會舉辦宿舍文化藝術節,有宿舍裝飾大賽、舍歌大賽等內容。要通過宿舍裝飾大賽,使同學們把宿舍布置得溫馨舒適,既美化生活環境,又能在共同的榮譽感中使友情得到升華;舍歌大賽,宿舍同學在一起出謀劃策,有的當主唱,有的當伴舞。在這些活動中,之前的小矛盾往往能得到化解,全體宿舍成員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宿舍生活情境模擬表演大賽,要通過模擬宿舍生活,發生矛盾——及時溝通——解決矛盾,讓同學們身臨其境,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珍惜同學情誼。
3結束語
篇9
1.1社會因素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西方文化的涌入,一些不健康的價值觀念及生活方式侵蝕著大學生的思想,加上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風氣的影響,使得那些身在象牙塔里的大學生們,面臨著人際關系功利化和勢力化與處理人際關系經驗不足的矛盾,面臨著傳統人際關系的情感交融和追逐金錢名利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學生對人與社會的認識,從而導致不和諧的人際關系。
1.2 學校因素
(1)學校教育因素:學校是促進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最重要場所,然而目前的學校教育中,涉及人際交往方面的知識較少,加上現行的高考制度,使得一些中小學仍沿用著應試教育的模式,片面追求升學率,以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來評價學生,不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為人處事能力的培養,缺乏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知識的傳授,使得一些學生形成孤僻、封閉、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造成一些學生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會處理與宿舍同學的關系,沖突不斷。
(2)學校管理因素:在日常的宿舍管理中,由于宿舍人際關系中涉及到的事情往往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波及到的人員范圍較窄,而且宿舍成員的自由度較大,發生矛盾時主要由學生自我調節,學生內部自行解決,學生輔導員所管理的事情較多,對于宿舍內部發生的人際關系問題不易察覺,很難對這類問題作深入細致的工作,而學生管理部門也往往偏重于對學生進行違規違紀的處理。
1.3 家庭因素
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養尊處優的生活習慣讓他們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懂的分享,不知道關心和體諒他人,只知道索取不懂得感恩,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問題,這樣的人在與宿舍同學相處時極易因一些小事就產生矛盾,而影響宿舍關系。
1.4 大學生自身心理因素
目前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一、情緒不穩定,感情用事,容易受環境和情緒的影響,辦事、說話易沖動,說出一些既傷害別人又傷害自己的話,做出一些偏激的行為。二、敏感多疑,一個猜疑心很重的人,在與人交往時往往總是防著別人,戒備心很強,不夠真誠,這樣的人往往表現出對人的不信任,有了猜疑和不信任,交往也就不會和諧。三、缺乏自信,這樣的人往往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說話沒底氣,做事畏手畏腳,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失去很多與人交流的機會。四、心胸狹窄,嫉妒心理,這樣的人往往斤斤計較,容不下別人,一點小事都有可能讓他們耿耿于懷,這樣的人在宿舍關系中往往起著破壞作用。
2 構建和諧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對策
2.1 加強學校的教育和管理
(1)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課程以及舉辦人際關系知識專題講座。學校可以通過開設選修課的形式,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教學活動,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使他們學會尊重與寬容、理解與信任,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典型案例報告會及專題講座,以引起大學生對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視,并學會和室友和諧相處的方法和技巧,使宿舍成員共同構建和諧的宿舍氛圍。
(2)改善學校的管理,提高宿舍管理人員整體素質。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輔導員往往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工作,且主要職責范圍也往往體現在班風、學風以及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再加上輔導員平時工作非常繁瑣,所管理的事物較多,而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又極其微妙,發生沖突時不易察覺,這就給輔導員的工作帶來一定困難,要想及時解決大學生宿舍內部沖突,需要宿舍管理人管的密切配合,這就要求我們將宿舍管理人員納入到學生工作隊伍中來,定期為宿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宿舍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使他們有效地開展對大學生宿舍生活的教育與輔導。
(3)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大學生宿舍人際沖突多數是由宿舍成員自身的心理問題引起,要想解決此類沖突,需要成立心理咨詢機構,針對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心理,心理咨詢機構還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專門的服務,來幫助他們應對在人際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使他們及時、有效地解決宿舍人際關系問題。
2.2 充分利用家庭的輔助作用
基本的人際關系知識一般都是一些做人的道理,家庭教育則是其主要來源之一,父母平日的言行舉止對子女的身心發展影響極大。一般情況下,子女在外求學,父母關心的往往是他們的學習情況、身體狀況等方面,對他們在人際關系方面的情況往往過問較少。許多大學生缺乏人際交往經驗卻又不會主動向自己的父母請教這方面的知識和技巧,這就要求做家長的要主動關心孩子的生活,密切關注孩子與其舍友的人際關系狀況,對孩子進行指導,提出合理建議,學會和他人和諧相處。
2.3 努力提升大學生自身素質
(1)加強自身修養,培養良好品德。要想建立和維持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離不開良好的個性,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應克服自私自利、心胸狹窄、敏感多疑、自卑閉鎖等心理,以誠待人,互幫互助,養成熱情、開朗、誠實、自信、豁達、謙讓的良好品質,能包容別人的缺點和小的錯誤,并從別人的過錯中審視自己,不斷提高和改善自己,為創造一個健康和諧的宿舍氛圍出一份力。
篇10
關鍵詞:大學新生 交往教育 必要性 內涵 途徑
大學新生來自全國各地,學習和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性格和習慣的差異,往往會讓他們出現交往上的困難與障礙。如何讓新生盡快融入大學群體,交往教育就成為了必修的第一堂課。但是根據對廣東省內外幾十所高校開展入學教育的調查,當前各高校的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種類繁多,但是卻沒有交往教育,只是在其他教育中偶有提及。當前大學生交往問題的日益增多,有些同學由于交往障礙產生了焦慮、不安、恐懼等負性情緒影響,嚴重影響了日常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在大學新生中開展交往教育意義重大。
一、高校新生交往教育的內涵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里指出:“人與人的交往是雙方(我與你)的對話和敞亮,這種我與你的關系是人類歷史文化的核心”。他還把教育定位為:“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并啟迪其自由天性”。
雅斯貝爾斯對交往和教育所作的獨到分析,對于我們進行新生入學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在他看來,教育的本質是通過交往來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的。教育活動本身就是交往活動,是人對人的主體間的靈肉交流活動。他還指出:“如果存在的交往成為現實的話,人就能通過教育既理解他人和歷史,也理解自己和現實,就不會成為別人意志的工具”。
新生入學,首先面對的就是一個陌生的環境,環境的變換必然帶給學生心理壓力。如果能夠對他們進行有效的交往教育,正確引導他們,就如雅斯貝爾斯所說的,新生們就能夠既理解他人和歷史,也理解自己和現實。也就是說,首先他們能夠理解他人、認識他人,在交往和交流的時候就可以更加融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其次,他們也能理解自己和實際狀況,發現自身在不足,分析自己和現實的差距,從而盡快作出調整。
綜合對交往教育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新生交往教育就是運用交往教育的理念,針對剛入學的大學新生而開展的,幫助新生樹立正確的交往觀,提高交往能力的一種教育方式,目的是為了幫助他們盡快地適應新的人際環境,為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
二、高校新生開展交往教育的必要性
要減少大學生中的交往問題,為將來的交往樹立良好開端,就有必要在新生中開展滿足新生需要、符合新生情感的交往教育。因為新生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大學的素質,正確的交往教育不僅能幫助新生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新生的成長,更能夠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學術交流,提高大學的質量。
1.交往教育能幫助新生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新生成長
學生的發展離不開交往,交往是人的存在和發展的方式,是影響人的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教育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就要有效地引導、組織教育過程中的交往關系。大學生特別是新生在心理上都有交往的渴望,但在行動上卻缺乏主動性,交往能力不適應新環境的要求,對交往存在畏懼心理,甚至自我封閉。
如果能通過交往教育正確引導新生,使他們充分意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從而樹立正確的交往觀,培養合理的交往動機,提高交往技巧和交往能力,這樣他們就能在新的人際環境中掌握、協調好交往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能幫助新生迅速消除對環境的不適應,而且對心理健康狀況起著任何因素都代替不了的作用。
2.交往教育能促進大學質量的提高
交往是大學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大學理想缺一不可的重要條件,交往教育對大學質量的提高也就起著關鍵的作用。而新生交往教育又是整個交往教育的重要開端,如果能通過交往教育來提高新生的交往素質乃至高層次的綜合素質,那么在提高大學的質量上就顯得舉足輕重了。
3.交往教育能克服精神墮落的表現,促進學術的交流
大學是個公開追求真理,進行學術交流的場所,在這個追求真理、弘揚學術的地方,“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去關注交往的方式”。作為大學新生就更要關注交往,學會追求真理的基本本領――彼此交談和討論,“不要簡單重復自己的意見,而要聽聽別人怎樣去進行哲思活動的”。要走進真理光照之源,在學術上有所成績,必須能在思想上、精神上進行交流。
三、新生交往教育的內容和實施途徑
1.交往教育的內容
(1)系統化、專業化的交往理論教育
新生只有一些過去在小學、中學和家庭生活中積累的人際交往經驗,但是這些都是零散的、不系統的,沒有在他們的思想上形成一個體系,他們也不會自覺認識到交往的重要性。系統和專業化的交往理論教育目的就是讓新生把在生活中掌握的零散的交往經驗進行系統總結,學會分析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系狀態,提高交往認知能力、溝通能力及控制能力。
(2)從觀念和意識出發培養他們的競爭與合作意識
因為“人是社會的人,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總是相互作用的。不同主體為實現自身利益而展開的競爭與為實現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進行的合作,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兩種基本形式,是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既交往的基本形式就是競爭與合作,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都需要這兩種意識。對新生進行競爭與合作意識的培養就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競爭動機、團隊協作精神等。
(3)交往語言的學習
“交往具有語言性的特點,交往和語言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具有意義的符號,是人的思想的物化表現,也是人們彼此間進行交往的媒介和工具,是表達自己生命活動的一種形式,語言不僅是交往成為可能的邏輯條件,而且是交往成為事實的現實條件”。哈貝馬斯也指出:人際交往中的“話語”、“言說”、“表達”、“參與”等,在相互之間的“溝通”、“理解”與“認同”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發生著具體而復雜的實質性聯系。任何交往行為都是以語言作為中介的,不管是體態語言、口頭語言,還是書面語言。而新生在語言上的欠缺往往阻礙了他們交往的進行。因此,對新生進行交往語言的培訓,讓他們掌握交往的語言藝術,則能讓他們在與人交往中更加和諧。
(4)交往禮儀知識的學習
交往禮儀體現了一個人的素養和涵養,擁有豐富的禮儀知識和交往技巧,往往在辦事和與人交往中如魚得水。不能只認為只有職業人士才要講究交往禮儀,作為大學新生同樣需要懂得和掌握,這不僅有助于學習和生活,更可以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2.交往教育的實施原則和途徑
有了交往教育內容,就要通過一定的形式和途徑把這些內容傳遞給新生,而在這一個過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1)實施原則
有交往就必須有交往的規則、理念和意識。否則,交往就會失去航向,無法進入和諧、有序、完美的理想的狀態。雅斯貝爾斯的交往教育觀啟示我們,教育活動應是在身心敞放、相互平等的氛圍中我與你的對話與敞亮。在這種對話關系中,交往教育要求雙方的地位是相互平等的,要共同參與,相互敞開胸懷,相互接納,達到精神的共鳴。因此,對新生進行交往教育必須遵循這一原則。
(2)實施途徑
新生交往教育要打破過去其他教育“滿堂灌”的形式,不能一味采用講座或者報告,而要采用體驗式的交往教育方式。這種方式能使新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培養交往中的主動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規則意識,提高他們的語言和交往技巧等,從而為交往的順利進行提供思想基礎和實踐基礎。所謂體驗式的新生交往教育就是以體驗式學習為理念,從新生的思想特點和情感依歸出發,以新生為教育主體,學校教育者和新生雙向互動,采用一系列有利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交往的教育方式。這種體驗式的活動是對新生進行人際交往能力訓練的良好措施。通過對各種活動的參與,新生對人際關系的處理、交往技巧的掌握會親身去體驗,認真的去學習,以達到自身的提高。
例如,“認識你真好”的游戲。其游戲規則是:第一,讓新生站成兩排,相隔1米距離,并且兩兩相對;第二,新生相互鞠躬,身體要彎腰成90°,高喊“××你好”;第三,向前邁一步,交會于隊伍中央,再相互鞠躬高喊一次“××你好”;第四,相互作自我介紹,要求每人四句;第五,請對方填寫“認識你真好”的卡片。要求:在20分鐘內,至少找到十位非本小組的同學簽名,看誰能簽得最多。找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以上規則。
在整個游戲活動過程中,十分重視學生的主動交往,指導老師只是負責把活動的內容和要求告訴新生,并且發給他們所用的材料,之后新生就要按游戲規則主動去認識身邊的新同學。他們用鞠躬和高喊對方名字(新生身上都掛有姓名牌)的方式打破彼此之間的陌生和拘束感。之后雙方做自我介紹,并填寫卡片。幾輪之后,新生都打破了被動感,主動積極地去認識了不少的同學,他們之間的陌生感消除了,從而為以后的進一步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只是體驗式交往教育實施的一個案例,此案例通過小小的體驗式游戲,以小見大,把交往教育的內容(主動意識、規則意識、合作意識、語言、禮儀等)詮釋的淋漓精致。新生們通過此游戲體會到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能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要積極主動地去多交朋友才能發現生活的樂趣,和更多的朋友交往,還能夠開拓視野,學到更多的知識。
作為學校應該重視新生的交往教育,創新教育的方式和途徑,真正發揮交往在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及校際之間的聯通作用,使精神和心靈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1][德]雅斯貝爾斯.鄒進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2][德]哈貝瑪斯著.張博樹譯.交往與社會進化[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3]萬光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學基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方煜東.大學新生人際交往特點及其針對性教育[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
[5]劉驚鐸.交往之教育價值的理論解讀與中國教育改革的重新定位[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