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內傳播對高校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

時間:2022-08-04 02:42:37

導語:人內傳播對高校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內傳播對高校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

摘要:近年來,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空前豐富,然而,這種社會進步所帶來的“副作用”是現代人的脆弱情結。尤其是大學生這個相對懵懂的群體,學業上的壓力、生活上的困惑、就業上的迷茫都讓當代高校學生無所適從。很多學生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更有甚者甚至出現了傷害自己和傷害他人的現象。本文將通過“人內傳播”的角度來解釋開啟積極的人內傳播機制的學生與開啟消極的人內傳播機制的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以及自我調節方面的區別和影響,并為當代大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自我調節方法。

關鍵詞:人內傳播,人際傳播,高校學生,人際關系

一、積極的人內傳播機制對高校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

高校學生閱歷尚淺,初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有的人會很難融入,郁郁寡歡;而有的人卻可以迅速適應,游刃有余。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后者善于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對外界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樂觀對待,即開啟了積極的人內傳播機制——人內傳播也稱自我傳播,指的是個人接受了一定的外部信息,并按照自我的主觀意識對客觀信息進行分析處理。而善于開啟積極人內傳播機制的同學,絕大多數都擁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自我認知,正如著名學者米德所認為:“人的‘主我’指的是真實的那個自己,‘客我’指的是滿足社會期待的自我,作為感受者的‘主我’和作為社會者的‘客我’,二者之間不斷地互動形成新的自我?!倍朴陂_啟積極人內傳播機制的同學往往自我中的“主我”與“客我”重合部分較大,大部分都擁有相對自信的自我。之所以產生積極的人內傳播機制其主要原因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基因因素。人的氣質類型不同,有的人生性樂觀豁達,而有的人卻天生比較敏感憂郁。個體性格的發展過程中,遺傳因素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雖然后天的成長環境會使個體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改變,但刻在人骨子里的性格還是會在不經意間顯現出來[1]。(二)家庭因素。家庭對于孩子性格的影響是最為深刻的,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一個孩子如果長期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中,多數會形成積極向上的性格[2]。反之,若生活在一個充滿矛盾的家庭里,勢必會對孩子產生深遠持久的消極影響。(三)社會因素。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會環境往往也會對人產生一定的限制。每當我們想起中國人,會想到勤勞勇敢;想起德國人,會想到認真嚴謹;想起美國人,會想到奔放自由,這說明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對微觀的個體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生活在相對友愛溫暖環境下的人也會有更加平和的心理機制,會更加客觀地看待自我。

二、消極的人內傳播機制對高校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

高校相對于社會,是一個氛圍更加溫馨和諧的存在,是不少人心目中的“伊甸園”。然而,即便置身于這樣的“理想國”之中,依然存在著諸多令人費解的人際關系矛盾,更有甚者,甚至釀成人間悲劇。在此類事件中我們不難發現,事件的主角往往都是高自尊高敏感人群,多帶有憂郁的氣質,往往自我評價不高或自我評價甚高,性格多內向寡言,多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比較喜歡與自我進行互動,但這種自我互動卻很少給他們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在諸多高校學生人際關系的失敗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擁有人際關系困擾的個體大多數都是只會專心讀書的孤單少年,與同學們的溝通互動不多。盡管此類學生很想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但長期的自我封閉所形成的個性使得他們很難融入大學生活的氛圍中,和同學間的相處常常顯得很微妙,因此容易產生糟糕的人際關系。為什么部分同學會造成如此被動的局面?可以說,現實中的一切,與這類同學本人的自我認知是完全對立的,真實的“主我”與理想中的能夠被他人所接納的“客我”之間產生嚴重地撕裂,使他們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越來越深,漸漸采取越來越消極的人內傳播機制。誠然,大學生活與初高中生活截然不同,同學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習慣;師長都是各個領域的專家,在與師長交流時難免會產生緊張、尊重和欣賞等復雜的情緒。同時,高校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也會面臨著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壓力。例如:環境的轉變、學業的成就期待、對家人的思念以及新時代下的就業壓力等各種各樣的挑戰。在諸多壓力之下,不善于開啟積極人內傳播機制的個體,會對自身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系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因此,那些習慣性開啟悲觀的人內傳播機制的高校學生,應該做的并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嘗試著轉變個體消極的自我傳播模式。

三、高校學生開啟積極人內傳播機制的途徑

根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數據顯示,有18.5%的大學生存在抑郁傾向,4.2%有抑郁高風險傾向;存在焦慮傾向的大學生占比達到8.4%[3]。因此,如何能夠讓高校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并通過積極的人內傳播機制重塑一個健康的自我,是當前研究的重點。而構建積極的人內傳播機制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一)和睦的家庭氛圍。原生家庭對個體的影響尤為重要,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決定一個孩子性格的主要基調。家庭和睦的孩子多數擁有一個較為自洽的自我,很少會自我矛盾乃至自我攻擊。因此,家長首先要做到豁達樂觀,給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其次,父母之間也要相敬如賓,互相尊重。最后,要經常去鼓勵孩子,切記不要過分苛責孩子。(二)友善上進的社會環境?!伴偕茨蟿t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側面地告訴了我們,人是社會性產物,沒有人可以完全不受環境的影響。當一個人身邊所接觸的人都是積極者,這個人很容易也變為樂觀的人;反之,友人皆為悲觀主義者,這個人也容易陷入負面情緒,對自己有不正確的認識,對事物做出不理智的判斷。(三)學校的有效干預。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學生的壓力與日俱增,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懂得怎么處理自己的壓力,甚至有極端者會采取傷害自己乃至傷害他人的行為,此時,學校的干預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輔導員應該發揮重要作用,持續關注每個學生的動態,并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同時,各個高校的心理診所也不應該流于表面,要真切地為產生困惑的同學提供相應的心理疏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四)保持良好的心態。無論是家庭環境還是社會環境,亦或學校的管理機制,在某種程度上都具有被動性,是不以個體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無論是與自己進行積極的互動,還是與他人建立良性的互動,最重要的還是學生本人做出相應的改變。保持良好的心態,時常去包容和鼓勵自己,并通過良好的意念做出積極的行動改變。

四、結束語

當今社會,高校學生的人際關系已經成為一個很廣泛的議題,各種由人際關系所引發的慘案層出不窮,進入新時期,高校學生面臨著更多機遇和挑戰,這也是對其自我調節能力的重大考驗。而開啟積極的人內傳播機制,善于接納自我也將成為高校學生一種稀缺的美好品質,做好適當的人內傳播,才能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合作,為更深層次的傳播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只有這樣,全體高校才能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氛圍,培養出更具有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遼.影響性格的基因因素[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1):278-279.

[2]蔣霞.淺析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特點的影響[J].知識文庫,2018(23):224.

[3]搜狐.警惕!不少大學生被這個問題纏住,可能影響正常生活[EB/OL].

作者:張守偉 張晏蔚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