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教育培養智障生人際交往能力
時間:2022-10-15 10:57:59
導語:禮儀教育培養智障生人際交往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智障學生在日常表現中與正常學生有一定的差異,他們的語言、動作以及行為往往不合乎正常的禮儀規范,因此教師要注重對智障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教師通過直觀示范、模擬場景、開展活動、參與實踐等方式可以積極有效地對智障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讓智障學生在為人處世上有章可循,逐漸養成正確的禮儀習慣,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關鍵詞:禮儀教育;智障生;人際交往能力;直觀示范;模擬場景;開展活動;參與實踐
智障學生由于自身的原因會表現出一定的語言障礙,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用封閉的方式保護自己,以致與他人交往時存在弱勢。這就需要教師對智障學生進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加強禮儀教育,培養智障學生的禮儀習慣,增強他們與人交往的信心,提升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現結合教學實踐,對加強禮儀教育,培養智障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策略進行探討。
一、直觀示范,釋放榜樣力量
智障學生的智力發育水平比同齡人滯后,教師單純進行語言教育往往達不到良好的效果。根據智障學生的發育特點,教師應該以最簡單的方式、學生能接受的方式開展禮儀教育。教師可以開展直觀示范教育,通過實際的行為舉止案例,給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讓學生學習榜樣,模仿榜樣的行為,逐漸產生交往意識,并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例如,小Y是一名女生,存在中度智力障礙。她平時在課堂上表現比較乖巧,但屬于半自閉,在通常情況下同學與她說話時,她都沒有回應,只有在少數情況下同學多次重復后,她才會有所反應,但也只是看看同學,并沒有任何語言交流。根據小Y的表現,可以看出她在語言方面存在溝通障礙。于是,教師對她及其他學生采取了如下教學策略。教師先是進行語言示范,模擬學生早晨上學時在校門口遇到老師打招呼,微笑著說道:“老師好!”然后讓學生們進行練習。接著,教師又示范了幾句話,繼續讓學生們練習。第二天早上,教師便站在校門口迎接學生們。看到每位學生時,教師都讓他與自己打招呼,尤其是看到小Y后,更加關注她的表現。小Y經過這種直觀的鍛煉,逐漸懂得了如何與別人打招呼,恐懼心理也得到了一定的消除。不僅是智障學生,即使很多智力發育正常的孩子在與他人交往時,也會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這種恐懼心理除了有心理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不知道如何與別人交往,不知道怎樣說話、說哪些話。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簡單直觀的示范,釋放榜樣的力量,讓學生真正掌握與他人交流溝通的方法,學會與他人交往。
二、模擬場景,糾正細節問題
模擬場景是指教師用比較生動形象的語言營造一種相應的場景,讓學生在場景中思考、感受、觀察和體驗,觀察別人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明白什么樣的行為舉止才是正確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模擬的場景一般分為五類:與家里人溝通,與客人溝通,與同學溝通,探望與被探望以及接受服務與服務他人。例如,小M是一名男生,存在中度智力障礙,他在同學中算是交往能力比較好的,見到家長時能夠主動打招呼,也能與同學進行交流。但是,小M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存在一些細節問題,如在與人說話時眼睛看著別處、手抓著衣服等,這些細節班里的其他學生或多或少也有。為了幫助學生們糾正這些細節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模擬“招待客人”的場景,讓學生們進行現場的鍛煉和表演。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進行現場的提醒和糾正,每當學生犯一些細節上的錯誤時,教師就會及時用語言提醒,或者用動作示范給學生看,并讓學生做出正確的行為。教師通過這樣反復的示范引導,使小M和同學們逐漸改正了錯誤,學會了如何與他人交往。教師在模擬場景的時候,應該設計不同的場景,并不斷變換交流的主題,讓學生在同一場景能夠鍛煉不同的語言,在不同的場景提升語言能力。在細節問題的糾正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讓學生不僅在細節上注意,還要學會舉一反三,進而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三、開展活動,打破心理壁壘
開展活動是指用活動向智障學生做出心理暗示,讓他們在活動中表達自我、釋放自我,學習正確的禮儀規范,這是一種活動引導。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再對學生進行語言的引導和行為的示范,及時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使學生自覺融入到活動中來。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些文明交往、友好溝通的禮儀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思考,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例如,小L是一名男生,存在中度智力障礙,平時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不聽老師和家長的勸說,一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同學中,他表現得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同學和他說話也不理睬。在這種情況下,對小L的一般性引導是沒有太大作用的,教師便決定采取活動的方式來幫助小L。教師先后開展了“我和小伙伴一起讀書”的合作讀書活動、“我們是好朋友”的小組合作表演活動等,用相互合作的方式來制造學生之間相互接觸的機會,同時用豐富的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動學生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教會他們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在各種活動的熏陶下,小L逐漸有了轉變,能夠傾聽同學的講話,也能夠與同學進行簡單的交流,朋友逐漸多了起來。開展活動的方式能夠積極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在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觀察。如果出現學生之間產生矛盾、學生沒有融入活動等問題,教師應該及時調節和調整,給學生們提供更多建議,讓活動開展得更加有意義。
四、參與實踐,形成良好習慣
用實踐鍛煉引導智障學生,能夠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將學到的禮儀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實踐鍛煉是學生接觸外界的一種有效方式,能夠有效提升智障生的整體素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參觀、聯誼等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與他人交往,用語言激發學生與他人溝通的愿望,促使學生逐漸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溝通習慣和交往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去醫院就診”實踐活動。教師事先要與指定的診所進行溝通,向醫生講明情況和需求。然后,教師將班級學生組織起來,共同來到診所,讓醫生、護士們與學生們進行溝通。醫生問道:“你哪里不舒服?”學生回答:“我頭疼。”……在這個過程中,醫生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幫助學生學會表達和溝通。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去銀行取款”“打掃衛生”“發放宣傳單”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們積極融入到活動中,通過實踐學會如何溝通,跨越交往的障礙,讓溝通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實踐性的交往通常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的自信,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內容,增加學生鍛煉的機會,不斷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對溝通有所向往,并逐漸進行正常的溝通。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老師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愛,尤其是智障學生,他們本身對外界就有一種恐懼、自卑的心理,教師在教育和引導的過程中,應該幫助他們克服這些不良心理,幫助他們逐漸從自我封閉的世界里走出來,學會與他人溝通、分享和交往,全面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躒.智障兒童的教育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03).
[2]刁慶俊.正確運用生活實際培養中度智障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4(02).
[3]金莉,趙族.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智障生養成教育活動略談[J].基礎教育參考,2016(05).
[4]張德軍.智障人群交往禮儀訓練指導方法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5(01).
[5]董朋杰.淺談對智障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
作者:李旭輝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特殊教育學校
- 上一篇:教育技術理論與教育技術實踐研究
- 下一篇:高校評教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