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鄉村建設策略范文
時間:2023-12-16 16:32: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鄉村建設策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數字化學習概述
數字化學習可以實現資源的全球共享,它的出現使得學習不再是僅僅在學校完成的事情,人們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隨時隨地進入學習環境。
1.數字化學習的概念。所謂數字化學習,是指學習者使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手段,自主獲取和學習數字化資源、進行互動和交流的過程。
2.數字化學習的特點。首先,數字化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習者自主自發的獲取學習資源,根據個人需要有選擇的獲取知識。其次,數字化學習能夠實現學習者之間的協作和交流。學習者能夠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與其他學習者交流與協作,創設網絡學習共同體。再次,數字化學習能夠突破時空限制,學習者隨時隨地可進入學習環境。最后,數字化學習有利于學習者終身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的提升。
3.數字化學習的要素。數字化學習包含三個要素:數字化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和數字化學習手段[1]。其中,數字化學習環境是指學習者進行數字化學習所需要的硬件和軟件環境,包括設施、工具、平臺等;數字化學習資源是指經過信息技術手段加工而成的供學習者使用的學習資料,如視頻、音頻等數據;數字化學習手段是指學習者通過學習環境獲取學習資源所使用的方式或方法,如自主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等。
(二)學習型城市概述
學習型城市的理念具有悠久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但它在1992年哥德堡會議被OECD賦予了新的內涵。OECD認為,城市在促進學習方面處在一個特別的強勢地位,人們的學習與他們所處的直接環境相關,60%的OECD國家的人們生活在城市;城市提供了一個框架,為支離破碎的和多樣化的教育和培訓活動提供了連貫性;城市為社區主導的學習和社會行動提供了一個焦點。
1.學習型城市的內涵。它以市民自我完善、自我素質提升為目的,以城市居民為中心,以城市整體發展目標作為每位居民的奮斗目標,幫助市民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行為,建立開放的終身教育系統和網絡,加快知識更新速度,培養和造就大批高質量的各級各類人才[2]。雖然在每個地方的特定的模式是不同的,但學習型城市有一個共同的議程:成人與學習機構的協調;為提高學習的訪問的策略;對當地經濟的相關教育和培訓戰略;教育部門之間的聯系;學習和社會參與之間的聯系[3]。
2.學習型城市的特征。綜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學習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首先,公民學習意識普遍增強,即每位市民、每個組織或單位都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都具有強烈的學習愿望和興趣;學習行為的持續性,即每位公民形成了持續學習的生活方式,延續了在校學習,充分利用城市為其提供的學習機會;其次,學習內容全面化和多樣化,學習內容不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學習,而是開始注重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同生活及學會發展等能力的培養;再次,學習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學化,即城市中的公民逐漸采取高效率的學習手段及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最后,學習體系的全面化和社會化,即公民的學習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學校系統,而是充分整合社會中各種教育資源,構建社會化的學習體系[4]。
二、數字化學習服務于學習型城市建設案例分析
數字化學習方式的引入和推廣,是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必然產物,它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學習型城市的建設進程,有助于將遠程教育延伸到社區和居民身邊,有助于探索一種更加開放的、適宜學習型城市建設需要的社區遠程開放教育模式[5]。下面以對國內外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政策和經驗進行分析和總結,特別是利用數字化學習開展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成功案例。
(一)英國數字化學習服務于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策略與經驗
英國的許多城市和地區,受“學習型城市”這一概念的啟發,將終身學習的發展作為地區發展策略的關鍵部分。學習型城市建設比較突出的城市有:利物浦、謝菲爾德、赫爾斯旺西、諾維奇和雷特福德,盡管這些城市在規模與性質上差別很大,但均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鑒的實踐經驗。在許多地區和城市,終身學習的規劃往往成為該地區經濟發展規劃的必需部分。這些城市開辦了大量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項目和活動,以此來促進和鼓勵學習的參與程度,如諾里奇的“學習商店和學習活動周”,利物浦、南安普敦和紐瓦克的“IT計劃”等。在英國學習型城市建設中,基于數字化學習(信息與通信技術)的項目工程有謝菲爾德-“城訊通”項目、斯旺西-“城市及鄉村學習網絡”項目、西伯克希爾-“電子社區網絡”項目等。下面通過以上三個項目來闡述英國數字化學習服務于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策略與經驗。
1.謝菲爾德-“城訊通”項目
該項目的目標是發展和延伸以私營部門、公共部門和社區為基礎的學習電子網絡,建立城市合作伙伴關系,即該城市所有大型和小型組織,均參與城市學習中心的運行。首先,該項目所采取的策略是擴大和統籌學習中心活動,即建立一個學習中心分層的動態結構,確立各個等級和層次學習中心的學習支持服務范圍。當然,所有學習中心都必須符合項目規定標準。其次,“城訊通”項目的評價涉及到大量關系鏈,項目評價沿著“實踐,進展與評估”的路線,將“城訊通章程和評估問卷”作為工具,由“城訊通”督導小組進行二次評估。最后,“城訊通”項目通過了關鍵參與者都同意的協議,以此來約束參與者行為,確保參與者共同遵守章程,切實保證項目落到實處[6]。由上可知,“誠訊通”項目為我國提供的可借鑒的經驗包括:各級各類組織和個人的參與是關鍵點;通過建立分層次的學習中心,確保各類人群的參與;通過制定章程和協議約束組織行為,確保項目效果。
2.斯旺西-“城市及鄉村學習網絡”項目
該項目的目標是確保貧困地區也能通過使用新技術而受益,使得數字化學習覆蓋更多的地區和市民。首先,該項目致力于建立社會合作關系,將數字化學習技術應用到社區學習策略發展中,建立城市和鄉村的合作關系,將專業的學習支持服務團隊作為本項目的基礎。另外,社區教育在該項目中起到表率作用,但其他組織也非常積極。由此可見,“城市及鄉村學習網絡”項目經驗可總結如下:以社區教育發展為抓手,建立城市和鄉村的合作關系;以專業的學習支持服務團隊為基礎,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支持服務來吸引更多的市民;促進城市及鄉村數字化學習的共同發展,擴大數字化學習的覆蓋面,以此來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進程。
3.西伯克希爾-“電子社區網絡”項目
該項目的目標是通過規劃和審查,促進電子社區網絡的發展,它僅僅著眼于通過新技術的使用提高社區學習參與程度。首先,該項目已經開展了合作伙伴關系網站(EezEE網站),該網站對學習內容、鏈接到其他網站的內容、學習支持服務的咨詢和指導都承擔著巨大的責任。其次,該小組制定了一項實施性較強的行動計劃,以解決共同關心的問題,即通過技術的運用解決學習機會和學習資源分配不均衡問題。最后,該小組已經開始討論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在提供信息方面所起的作用,即,技術不僅僅是純粹作為一個接入點,更重要的是提供和鼓勵反饋。然而,該項目認為,數字化技術主要是社區網絡內部的“社交工具”[7]。到目前為止,該項目仍未解決參與人數量的擴大和參與質量的深化問題,但該項目所采取的一些舉措仍是值得借鑒和參考的:建立城市學習網站,并對學習內容及鏈接、學習支持服務質量負責;制定行動計劃,解決學習機會不均等問題;將信息通信技術作為反饋和監督的重要渠道,以此來監督學習型城市建設的舉措是否合理。
(二)國內城市數字化學習服務于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策略與經驗
1.北京的策略與經驗。自1999年將建立終身學習制度和進入學習化社會為主要標志的教育現代化作為北京市城市發展目標之一開始,北京市在創建學習型城市和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服務市民、促進學習、交流信息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在此過程中,電大系統作為學習型北京建設的主力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北京開放大學(北京電大)專業的開辦密切結合北京市的人才培養需求。北京開放大學開設的計算機類、電子類、軟件開發類等課程,是針對首都信息化建設對工程類人才的強烈需求;而金融經貿類課程又有效適應了北京市經濟貿易發展的需求;另外,法律、會計等專業為北京市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的學歷層次提高和業務能力提升提供了渠道;各學科教育專業為北京市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8]。(2)堅持遠程開放教育辦學特色,充分發揮電大系統集成優勢,成為創建學習型北京的重要基地。各區縣分校立足本地實際,培養適應本地特色應用性人才,將構建學習型地區納入當地發展規劃,立足社區,統籌資源,為學習型城市建設奠定基礎。(3)建設北京市學習型城市網站,免費向市民開放。學習型城市網站可以向市民提供綜合教育服務,滿足市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整合各種優質資源,提高市民整體文化素質,促進學習型北京的建設和發展。
2.上海的策略與經驗。上海市自1999年便提出要創建學習型城市的概念,經過多年發展,已初步形成了終身教育體系框架[9]。(1)架構覆蓋全市的終身教育系統,形成三網合一的虛擬校園。上海開放大學(上海電大)充分發揮電大系統優勢,將電大系統與社區教育機構有機整合,形成了覆蓋多個社區學院和學習點的終身教育體系。終身教育體系有機整合了學歷教育、非學歷培訓和社區教育等,有力推動了學習型上海的建設。另外,上海市將通訊網、電信網和辦學網有機結合,三網合一,市民可自由選擇到校學習或者上網學習[10]。(2)集成數字化的終身學習網。上海市自2004年開始建設教育資源庫,經過3期,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省級資源庫,覆蓋8大類數字化資源。以資源庫為中心,上海市將上海教師教育網、黨員干部在線教育網等9個學習網集成為數字化學習公共平臺[11]。
3.天津的實踐探索。“十一五”期間,天津教育現代化步伐明顯加快,數字化學習、學習型城市建設,是天津實現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與手段。為了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的工作原則,天津市政府又提出市民素質提升工程,這項工程與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目標不謀而合,因此市民素質提升工程將成為天津市政府構建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天津的重要舉措,建設市民時時可學、處處能學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和學習資源庫,建設示范性社區,形成終身學習網絡[12]。(1)構建起完備的學習支持服務模式。2006年6月教育部啟動了“數字化學習港與終身學習社會建設與示范”教改項目,天津電大承擔“數字化學習型社區學習中心”建設任務,以天津市欣苑社區為試點[13]。通過構建社區型數字化學習中心學習支持服務模式,天津市數字化學習中心向天津市市民提供四種支持服務,即技術平臺支持服務、數字化學習資源支持服務、學習管理支持服務和后勤管理支持服務。通過多項支持服務工作,滿足天津市市民多樣化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保障社區居民學習活動充分開展,為學習型城市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2)依托天津市政府和天津市教委開展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非學歷培訓項目。截止到2013年,天津電大承擔了包括紅十字救護師培訓、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黨員網校、普通高中空中課堂和大學生創業培訓等多個促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重要培訓項目,天津市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注冊學員33萬余人,累計訪問600萬人次,積極發揮電大數字化學習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的作用,不斷深化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內涵。由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地電大的實踐經驗可知,城市電大要立足自身系統辦學優勢,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要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建立城市市民終身學習網站,整合城市優質資源,解決資源分布不均等的問題;向城市市民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支持服務,切實滿足市民需要,吸引更多的市民參與終身學習,建立城市終身學習體系框架。
(三)案例總結
綜合分析以上城市案例可以看出,數字化學習在服務于學習型城市建設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1)數字化學習使得學習資料和信息的獲取更加容易,人們更容易參與學習。在以上案例中,均通過建立城市學習網站,市民足不出戶即可輕松獲取學習資料,由于可以更經濟有效地獲取更多的信息,使得人們更容易參與學習。(2)數字化學習技術能夠促進和激發各個年齡階段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案例中的城市通過建立城市終身學習平臺,整合多種優質資源,開展各級各類學歷、非學歷項目,充分滿足和激發了各個年齡階段學習者的學習欲望。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育公平以及學習資源共享程度的極大提高,使信息技術手段、數字化學習更好地服務于學習型城市建設。(3)數字化學習能夠加快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進程。從案例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學歷教育還是非學歷教育領域,數字化學習都有著傳統學習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它促進了學習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得市民學習更有效率,進而可加快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進程。
三、數字化學習服務于學習型城市建設對策
1.以更新市民觀念為關鍵點,增強市民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傳統學習觀念根深蒂固,人們普遍認為學習僅僅局限于傳統學校教育,人們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方式、學習手段的認識更多地停留于傳統的學校知識傳授、課堂學習,終身教育理念和學習型城市建設所提倡的能力培養、終身學習、數字化學習等概念,對于很多國民來說,尚屬于新鮮事物。數字化學習要服務于學習型城市建設,必須使得更多國民接受這種學習方式。要以市民觀念的更新和學習意識的增強為關鍵點,突破傳統思維,培養市民自主、自發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市民自動自發的使用數字化學習手段,促進自身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是數字化學習服務于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
2.以政府為主導,有機整合和統籌各種資源。學習型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觀念更新、基礎設施建設、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建設、學習資源的有機整合和統籌規劃等多方面,需要政府協調好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使得各個方面有機結合,才能更快更好的建設學習型城市。因此,各城市必須以政府統籌規劃為主導,通過政府組織各項惠民工程和項目、政府出臺文件等行政手段,確保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各種支持服務體系建設和學習資源的整合與分配等措施落實到位,形成各種資源統籌規劃的整體機制,為學習型城市建設提供機制保證。
3.以學習型組織為載體和抓手,多方面組織和團體參與。學習型城市建設應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通過小型的學習型組織建立、聯合,逐漸形成學習型城市關系鏈,進而形成整個學習型城市建設體系。因此,各個城市應該建立基層學習型組織,如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事業單位、學習型政府機關、學習型民間組織,并以此作為載體和抓手,相互交流,溝通合作,形成各級學習型關系鏈和關系網,進而促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實現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終極目標。
4.以平臺建設和項目開展為動力,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進程。在學習型城市建設進程中,通過開展項目來加快這一進程,是許多成功地區采取的路線之一。各個城市可以通過建設城市學習網站、開展學歷和非學歷培訓項目,面向不同組織和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項目,如教師培訓、公務員培訓、企業經理培訓等,擴大學習型組織的覆蓋面,提高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居民受益率,能夠激發社會各方積極性,包括學習機會提供者及學習參與者等,加快學習型城市建設進程。
5.以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為手段,大力推動數字化學習。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及“云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中具有傳統教育手段無法比擬和替代的作用。各城市應充分發揮信息通信技術和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優勢,深入開展信息通信技術與居民學習行為的深度整合,將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充分融入教學設計,積極整合各種數字化學習資源和學習手段,建設好終身學習公共服務系統,為市民提供完備的終身學習支持服務,不斷完善現代開放與遠程教育服務體系,為市民終身學習做好服務。
四、小結
篇2
關鍵詞:新時期;互聯網經濟;發展環境;發展策略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在步入二十一世紀之后,我國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計算機及其它信息化時代產物的普及促使著整個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不得不說的是,信息化時代大背景之下,人們生活及學習方式正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而互聯網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正在煥發著強烈的生命活力。并且在不斷的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升級轉型。因此,我們對互聯網經濟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所以,對新時期如何營造更好的互聯網經濟發展環境研究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互聯網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將會從政府、企業兩個方面對現階段互聯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和總結,并且將會從沿海各個發達省份的成功案例中總結經驗,以發現發展過程中的不足。經過研究、分析、比對將互聯網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如下:
1.政府監管
首先我們將從政府調控機制、財政稅收和電子政務三個方面對互聯網經濟發展情況做出總結。其主要發展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因為我國的人口眾多,各個企業眾多,行業類型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這就使得互聯網經濟協調機制的建立、面臨著眾多的困難,機制建立進程緩慢,機制建立不夠完善。因此在這一方面,政府應該通過宏觀調控以及具體政策的制定建立政府主導地位,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通過分析現階段的互聯網經濟建設現狀可以發現,現階段的互聯網經濟建設存在著發展明顯不均衡的問題,尤其在我國西部地區。這一部分的互聯網經濟建設相比于沿海互聯網經濟發的展,用“空白”形容也不為過。因此對于這一部分的互聯網經濟發展更需要統籌協調、推進發展。由于互聯網經濟對于不同行業所產生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需要進行分類發展、協調推進?,F階段,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已經完成了一批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但截止目前,這一批公共平臺并沒有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因而,對于這類公共平臺的建設應該主要以滿足市場需求為主。在市場有相應的需求之后才對市場提供相應的服務,而并不是由政府全盤包辦??偠灾枰M一步完善在政府的支持下發展建設互聯網經濟。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互聯網經濟發展中的審批項目較多,政府在這一方面的工作程序和效率還有待革新。一方面,整體的互聯網經濟發展中的財稅政策激勵創新效果還需要不斷的檢驗。不僅要為行業中發展較好的企業錦上添花,更要為中小型企業及互聯網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企業“雪中送炭”。國家和各個地方政府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為中小型企業的互聯網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時政府還應該積極的面向大學生和社區,宣傳已經出臺的創業扶持政策。讓更多的青年才俊可以加入到創業當中,并最大程度的享受政府支持。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在相關政策的支撐下,便可以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另一方面,電子政務網站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好很好的滿足政府網站的辦公。但是針對企業和公民個人的電子政務并沒有真正實現“一站式”業務的在線受理辦理。民眾仍然感覺辦事效率低不方便。
2.產業集聚
一方面,我國的互聯網經濟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互聯網產業缺乏國際領軍企業,并且互聯網經濟的國際領軍企業大多集中北京等一線城市。雖然我們有了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概念,有了互聯網經濟發展的產業。但是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互聯網經濟產業鏈。也沒有結合傳統工業發展出具有傳統工業個性、優勢的互聯網經濟。另一方面,我國的傳統工業正在由線下逐漸轉變為線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傳統工業正在進行著兩極化的融合。但是卻缺乏有鮮明時代意義、社會意義、代表價值的商品及在線品牌。在全國范圍中小微電商眾多,而中小企業與農村電子商務意識不強。
二、新時期如何營造更好的互聯網經濟發展環境
1.營造環境的總體思路
我們將會按照一帶一部的戰略定位和兩極化融合的總體要求,來提升網絡寬帶化及應用智能化水平。并且將會以此為基礎,加強政府的政務公開、政務完善、市場監控等工作。保證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加強互聯網經濟發展環境下的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在電子政務、互聯網產業和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之下,大力推進全國的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讓社會大眾共享互聯網經濟發展成果。
(1)智慧中國
新時期背景下,我國首先應該樹立數字化中國的發展目標,以此為基礎為企業的互聯網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技術平臺。那么我們需要做到信息基礎設施完備升級,大幅提高互聯網網速,推進三網融合,建設云計算服務平臺等工作。實現智慧中國下的智慧城市信息共享及應用普及,政府服務民生和社會事業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大幅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動鄉村信息化建設。加強政府企業公民大數據信息共享應用,推進物聯網應用與智慧城市建設。
(2)產業聚集
為營造更好的互聯網經濟發展環境,我們需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建立一個良好的互聯網經濟產業鏈。打造一個新的千億互聯網集群,建立國際化的數字制造與服務產業。要在電子信息行業、汽車生產等行業尋求發展機遇。并且大力的發展衛星定位與直播等集成芯片產業、機器人制造新產業。積極培育智能硬件、物聯網制造與服務業,鼓勵創業創新。
(3)國商在線
鼓勵中小企業積極的進行轉型升級,增強國有商品的在線傳播與銷售,建設全國性質的專業型性商品批發市場。并且在發展中要不斷的推進線上線下的資源整合,為實體經濟拓展銷售渠道。鼓勵農民進入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培育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2.戰略重點
(1)智慧城市公民服務工程
加快發展新的第四代移動通信,大力提高互聯網的網速,推動三網融合,提高網絡間的信息交互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利用率。促進第三方移動支付在公共交通、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廣泛。保證政府數據在風險可控原則下最大限度公開人口、地理信息、交通、環境、醫療等城市的各項數據,明確公開數據的條件、規范和保障。
(2)移動互聯文化產業跨融建設工程
推動互聯網技術與社會文化的融合發展,鼓勵數字出版、數字教育、數字視聽、數字游戲、數字動漫等數字內容的原始創新,積極培育數字內容產業骨干企業。加快培育網絡傳媒內容和手機傳媒內容新業態,加快培育數字內容品牌,重點建設數字出版基地。
三、結論
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已經讓我們告別“舊時代”走向新時代。而無論我們處于哪一個時代,我們都不能忽略了經濟建設。經濟是發展的命脈,也是解決民生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一個時代擁有著一個時展的特色。我們應該結合時代特征進行經濟的發展,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并且可以在復雜的經濟市場中長期保持有高強的行業競爭力。雖然現階段的互聯網經濟建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但是發展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互聯網經濟繁榮發展的今天,政府和企業應從不同角度發揮本職優勢,在此基礎上積極溝通配合,為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共建一個良好的大環境。
參考文獻:
[1]張影強.“十三五”時期我國由互聯網大國~向強國的戰略選擇[A].中國經濟分析與展望(2015~2016)[C].2016:6.
[2]黃志軍,曹東坡,劉丹鷺.互聯網經濟、制度與創新價值鏈--基于人力資本與制度發展指數的測度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5,09:26-39.
[3]孫曉.中、美、日、韓互聯網與通信產業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5.
[4]周柱.互聯網Web2.0時期區域媒體網站的運營策略思考[D].湘潭大學,2008.
[5]羅文.互聯網產業創新系統及其效率評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
[6]孫中偉,張兵,王楊,牛建強.互聯網資源與我國省域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0,03:44-48.
篇3
【關鍵詞】數字經濟;經濟學;高質量發展
1引言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基于5G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實踐證明,數字經濟的崛起與發展對社會經濟產生諸多影響,因此,立足于經濟學視角詳細分析我國數字經濟的崛起與發展,以此為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而提供支撐。
2數字經濟的概述
2.1數字經濟的模式
數字經濟,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其中網紅經濟是數字經濟的一種類型。根據調查,我國網絡經濟發展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其主要是以網絡為主。按照數字經濟的變現方式,數字經濟可以分為:一是線上數字經濟,其主要是通過線上交易完成商品流通;二是線下經濟,其主要是利用網紅效應實施的系列經濟活動。
2.2數字經濟的發展優勢
發展數字經濟具有較高的優勢:首先,數字經濟是帶動經濟產業結構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推動產業結構性轉型升級成為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而數字經濟的發展可以帶動產業結構的快速轉型,帶動一批新興產業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推動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其次,數字經濟成為鞏固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以陜西省為例,陜西省通過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電商扶貧和消費扶貧成效明顯,通過組織系列扶貧活動及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產業,有效帶動4萬多個貧困戶增加收入。積極推廣“名校+”“名師+”遠程教育幫扶模式和“互聯網+健康扶貧”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促進優質服務資源下沉,向農村地區延伸覆蓋。推進網絡扶貧與數字鄉村發展有機銜接,積極實施數字鄉村發展“六大行動”,促進鄉村全面發展。河南省大荔、柞水、佛坪和楊凌4縣區被確定為國家首批數字鄉村建設試點縣。
2.3數字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
任何經濟發展模式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結合調查,數字經濟發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是技術快速革新導致部分人群摩擦性失業。技術帶動產業升級,數字經濟依托于互聯網技術而發展,技術的進步創造一些新的崗位,同時數字化推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有可能導致大面積“技術性失業”,對就業市場、民眾生活與廣大社會造成的影響是痛苦的。數字經濟對勞動者的數字技能和數字素養提出很高的要求,不具有數字素養的人將面臨失業和邊緣化危險。二是線上平臺強勢壓低線下實體收入。線上平臺經濟是數字經濟的典型模式。線上經濟的便捷性塑造了一批具有極高粘性的消費者,加之沒有店租等實體成本的負擔,線上平臺相較于線下從業者往往有更強的競爭力。在線上平臺的競爭壓力下,大量線下實體從業者被迫降低利潤目標,甚至面臨破產。三是巨頭壟斷擠壓中小企業生存空間。數據是一種邊際成本遞減的生產資料,數據一旦形成規模就具有天然的擴張性,不受規制的擴張必將走向壟斷,壟斷的后果是行業資源集中與行業內部分化加劇。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行業資源高度集中,互聯網巨頭與小微企業差距懸殊,并且差距還在漸漸擴大。
3數字經濟崛起的原因
數字經濟是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手段。根據調查,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例如,2016-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呈現增長態勢,從623億元增長至3419億元,增長了2796億元,如圖1所示。其中,直播帶貨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尤其是2020年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國直播帶貨成為拉動國民消費的重要方式。2020年直播電商占GDP比重達27.8%,年增速高達227.7%。通過深入分析,我國數字經濟之所以取得巨大成效,主要決定因素有以下方面。
3.1數字經濟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
我國進入數字化經濟時代,數字經濟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基于5G技術的發展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穩定的發展動力。5G技術能夠為網絡直播提供穩定的信號,為直播帶貨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例如,基于5G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的平臺形式更加豐富,為市場消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觀看平臺,有效地刺激了粉絲的消費欲望。尤其是2020年肺炎疫情發生后,基于“居家隔離”政策的實施,網絡購物成為滿足人們消費的重要方式,提高了人們對網絡的依賴性,進而擴大了數字經濟的粉絲量。據統計,2020年我國移動用戶占比達互聯網用戶數量整體的99%,手機流量時代全面來臨??梢哉f龐大的網絡群體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大力的潛在客戶。網紅利用營銷手段,獵取消費者心理,通過高粘度、高互動的方式拉近與粉絲的距離,并且通過精準的營銷手段引導粉絲消費,形成價值回報。
3.2國家高質量發展政策的支持
基于“雙創”戰略的實施,推動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拉動國內消費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數字經濟的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政策,例如,在全國經濟發展會議中多次強調要大力發展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是民營經濟、“雙創”戰略實施的具體體現。為支持數字經濟的發展,國家層面、地方省市出臺了諸多優惠政策,如表1所示。陜西省加強數字領域標準制定,探索推進數字經濟領域地方立法,完善數字經濟政策體系。圍繞“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2條路線,打造“一帶一路”數字經濟核心區。目前陜西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發展水平位列全國第12位,數字經濟產業蓬勃發展的西安,助力陜西加速步入“數字時代”。
3.3人們生活方式與消費觀念的轉變
我國進入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主要目標。2020年我國實現絕對全面脫貧攻堅戰役的勝利,我國進入全面小康社會,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個性化消費成為當前90后、00后消費的主要方式。相比80后消費群體而言,新一代消費群體具有更強的包容性與創意性。所以數字經濟的發展迎合了當下消費主體的個性化消費理念:一是基于數字化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線支付方式的轉變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契機。例如,消費者在消費的過程中,由于支付方式實現了自動化操作,因此一定程度會刺激消費者消費欲望,產生諸多“不必要消費”。二是新一代消費群體的“懶惰性”催生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經濟實現了居家消費的方式,大大節省了新一代消費群體的時間。
3.4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持續夯實
數字經濟發展依賴于完善的基礎配套體系。一是我國物流產業快速發展。根據調查,目前我國物流產業體系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尤其是近些年我國物流產業技術不斷創新。冷供應鏈物流技術不斷發展,有效地保護了新鮮食品的質量。例如,根據調查,基于冷供應鏈技術的發展,生鮮農副產品的網絡銷售額不斷擴大。大力發展物流產業成為國家政策,道路、網絡成為物流發展的重要支撐。近些年國家加大了對上述產業的支持。二是網絡建設力度不斷增加。在5G通訊方面,截至2020年5月底,陜西5G基站已累計開通7621個,力爭打造中西部地區5G網絡建設先行區,為后續5G產業發展與應用奠定基礎。
4數字經濟的經濟學效用分析
4.1經濟增長效用分析
經濟模式存在的本質就是促進經濟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大的消費滿意感。數字經濟是一種新型經濟模式,是數字化經濟發展的產物。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帶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一是數字經濟帶動了經濟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數字經濟的發展可以改變傳統的粗放型、高能源消耗型產業的發展,從而引導地方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例如,陜西省是全國有名的網紅城市,通過互聯網傳播有效帶動了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二是數字經濟催生了諸多新職業,助力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數字經濟有效帶動了農業的高質量發展,例如,通過助農直播帶貨可以將諸多農副產品推廣到全國,以此提升農副產品的市場價值,形成品牌效應。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也有效地豐富了就業崗位,拓寬了就業渠道。以網絡直播為例,網紅直播帶貨不僅需要大量的后臺客服崗位,而且還需要大量的物流配送人員,因此,數字經濟的發展有效提高了我國的就業率。
4.2營銷效用分析
數字經濟不僅帶動了產業轉型升級,而且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線上購物模式的發展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方式。一是數字經濟模式下的營銷方式實現了全員營銷模式,營銷人員面對的是所有的受眾,需要了解消費者在態度與行為上的改變,因此迫使電商企業要從過去的營銷局部視角升華為用戶、文化、生意、經濟、民生的大局觀。二是細化市場。市場細分和目標定位都是確定品牌營銷策略的關鍵要素。在數字經濟中,人與人之間的互通互聯性不斷提高。因此,企業通過大數據洞察了解目標用戶,以精品內容與品牌用戶創造共鳴,以優質產品和資源矩陣搭建更貼近用戶的營銷場景,全面助力品牌實現營銷突圍。
4.3數字經濟文化效用分析
文化效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數字經濟發展背后是當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陜西是網紅城市,例如,基于數字經濟的發展,西安加入GDP萬億俱樂部,2020年西安市GDP增速5.2%,總量10020億元左右。根據調查,當前我國網紅更多采取的MCN批量生產的模式,導致缺乏內涵文化。而依托區域獨特文化可以有效帶動經濟的發展。例如,陜西老喬是一名美食博主,在抖音上的粉絲為1200萬,其認為自己走紅的原因歸功于陜西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梢?,數字經濟的發展有效地宣傳了當地的特色文化,弘揚了當地傳統文化。另外,數字經濟變現速度快,網紅一夜成名現象助長了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加劇了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的傳播,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產生沖擊。
5結語
總之,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是時代變遷和市場變化共同作用下的產物。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更加符合當代社會心態與社會價值的變化,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也發揮了其經濟學的本質,促進了“雙創”發展及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但是同時數字經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覷,其歸根結底是缺乏正確引導和有力監管以及其自身缺陷的產物,我國應積極消除數字經濟的負面影響,通過政府完善數字經濟相關管理制度、數字經濟主體自覺維護數字經濟生態環境、社會公眾共同監督等方式引導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以放大數字經濟對經濟的積極貢獻,規避克服其負面影響,促進其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婧怡,楊秀麗.網紅經濟的經濟學效用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9(23):59-61.
【2】韓雪.我國“網紅經濟”的崛起與發展———基于政治經濟學視角[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08):15-17.
【3】彭妍,李星星.淺析數字經濟及其影響[J].商業經濟,2019(08):109-110.
【4】吳曉輝.淺談疫情之下的“宅文化”傳播[J].新聞傳播,2020(07):16-17.
【5】姜佳奇.數字經濟下直播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9.
篇4
關鍵詞:辦公自動化 效益 醫院管理 提高效率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也改變了辦公方式。隨著醫院現代化設備日益普及,醫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成為提高醫院人員素質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各大醫院在努力打造具有自身優勢和特點的“數字化醫院”,以適應未來醫院的醫療管理發展需要。
醫院辦公自動化是醫院實現信息化的基礎,沒有醫院辦公自動化也無法實現醫院的信息化、數字化建設。辦公自動化是醫院醫療過程中內科、外科、前臺、病房及教學和科研等各個行政管理部門、科室間信息傳遞和共享的平臺,使原來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個工作日才能完成的事情,變得簡單化、數字化、標準化、規范化了,不僅節約了人力資源更省去了對傳統紙張的依賴,使“無紙化”辦公成為可能。
1 概述
辦公自動化,是指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充分地利用信息資源,提高生產、工作效率和質量使人的各種辦公業務活動逐步由各種設備各種人機信息系統來協助完成,達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辦公自動化在我國起于20世紀70年代,迄今已有30多年的發展歷程。辦公自動化一出現就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隨著辦公自動化的發展和自動化產品的不斷出現和更新,辦公自動化的內涵也得到了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適應了人們的普遍需求成為業界追求的目標。
辦公自動化系統的組成,從硬件上可分為下列幾類: 辦公信息的輸入、輸出設備;信息處理設備(個人計算機、工作站或服務器等);信息復制設備(復印機、磁盤、磁帶、光盤刻錄等);信息傳輸設備;信息存儲設備(硬盤、光盤存貯系統等);以及其他一些輔助設備。典型的辦公自動化應用包括公文管理、督察管理、信息采集與、內部請示報告管理、檔案管理、會議管理、領導活動管理、政策法規庫、內部論壇應用等。
2 辦公自動化是醫院整體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醫院信息化建設是現代化醫院的重要標志,是衡量醫院服務水平的重要參考,是醫院硬件建設的首要任務。只有通過信息化建設才能使醫院行政管理工作人員從繁瑣的傳統工作中解放出來,把時間用于病人的護理和服務上,提高了醫院各科室的工作效率,從而達到提升醫院管理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目的。
醫院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極其繁雜、涉及面廣、龐大、持續時間較長的系統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完成的,信息化建設主要涵蓋醫院的醫療、護理、掛號、藥品、行政、庫房、財務等各方面的管理。辦公自動化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辦公自動化建設就成為整個醫院信息化系統的核心。
首先辦公自動化是信息化建設的起點,對整個信息化系統建設和使用都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必須對辦公自動化進行有目的的設計、開發,這對信息化系統的安全運行和系統內數據的轉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大醫院都為辦公自動化建設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
其次,辦公自動建設對醫院信息化系統整體范圍有很好的延伸作用。通過對辦公自動化的建設、完善使醫院現有的信息化系統更具區域性,這對于提高醫院的整體工作效率和醫療服務水平及工作質量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實現了醫院的科室、病房、科研等各部門的信息共享;宏觀上可以為各大醫院的會診信息及專家坐診時間等等向全市區、疾控中心和鄉村醫療室各衛生管理部門及醫院領域延伸。使遠程會診、遠程鄉村醫生培訓、追訪調查等成為可能,有效提升了農村醫療服務水平和鄉村醫生技術培訓能力。降低了患者的就診費用,避免了醫院因重復檢查而造成的資源浪費,使醫療服務范圍得到了拓展。根據我院就診情況,我院網上掛號的患者數量是電話預約的4倍,為醫院醫療服務開辟了新的市場。
3 辦公自動化是醫院醫療技術提高的重要保障
目前各大醫院的信息化建設還處在起步、完善階段,大多都將醫院的數字化信息系統應用于醫院的財務管理、藥品出售、計費掛號等領域,用于醫院臨床和就診的還很少。醫院辦公自動化是現階段各管理系統的核心部分,也只有醫院實現了辦公自動化,才能將醫院的信息系統在功能上延伸到臨床科室應用領域,并開發出與之相關的各種應用系統。這將極大地縮減病人的等待時間、提高醫生的責任意識和治療效率,體現了醫院為患者服務的責任意識、更使患者得到了最快、最佳的醫療服務。
4 辦公自動化使醫院行政工作人員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
醫院辦公自動化系統是由眾多板塊構成的,其中包括日常的文件管理、會議日程、檔案管理、信息、遠程授課等多種管理模式,通過信息轉換功能使得醫院各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共享和利用,節約了人力、物力實現了無紙化辦公模式,對醫院日常的行政管理起到了輔助作用,提高了醫院各科室的工作效率。
比如在辦公自動化之前,我們醫院下發黨委文件或通告等都必須打印大量的紙張材料,而且還要專門的人員下發給各個科室,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后各部門只要在自己的辦公室電腦上就可以查到醫院的最新通知和文件。還可以使醫院不同部門協調工作時間和日常工作安排。對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產生了巨大影響,更促進了醫院的日常管理方式和綜合管理水平。
5 辦公自動化對提高醫院整體人員自身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醫院辦公自動化是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和網絡通訊工具構建的符合現代醫院發展要求的信息管理平臺。最大限度地實現醫院信息資源共享,有效挖掘和利用醫院現有人才、技術和設備資源能效,不斷提升醫院科學管理水平,這已成為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根本目標。現在各大醫院對學習和運用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科技都投入了大量時間和人力,加強醫院領域中辦公自動化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成為醫院信息化整體建設與發展的必要手段。因此醫院辦公自動化已成為醫院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醫院辦公自動化對全體醫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工作人員不但要掌握一般的工作流程、懂得怎樣用,還要學習和提高計算機基礎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適應現代化醫院的發展要求。辦公自動化促使機關工作人員不斷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綜合素質,在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實施過程中,機關工作人員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范圍,從而保障了醫院日常工作辦公的順利進行,這無形中促進了全體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使全院的服務質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對促進醫院現代化起到了輔助作用。
6 辦公自動化使醫院領導的管理決策更具科學性
現代化醫院離不開信息管理系統,醫院的行政管理必須與信息管理密切結合,沒有全面的、準確的信息做基礎,也不可能做出正確的、具有科學性的、有效的、可執行性的決策。辦公自動化又是醫院信息化中最重要的一環,沒有辦公自動化也就無法實現醫院信息化、數字化。所以只有加強醫院辦公自動化建設才能有效提高醫院信息管理的能力,才能提高醫院整體危機公關能力,減少錯診和誤診,才能提高管理層的科學決策能力。
醫院辦公自動化建設可以顯著提高醫院綜合管理水平,使醫院領導的決策更科學。通過醫院自身的辦公自動化系統,醫院領導可以快速地提取全院各科信息。如財務收支狀況、緊急手術進行狀況、各科室病人人數、后勤管理、教研課題與成果等信息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全面反映出醫院經營管理的現狀和問題所在,通過系統功能板塊產生各科室的相關月統計報表,使醫院領導能及時準確地掌握醫院工作效益和狀況,為醫院管理決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學詳實的依據。醫院領導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制定出進一步的調整經營策略和經營管理方法。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學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醫院管理走向現代化、規范化、制度化的發展道路,為更多的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和效益是各級企事業單位的最終目標。辦公自動化系統可顯著節約事業單位的辦公經費,同時提高了單位的辦公效率和決策的科學性、準確性及綜合管理水平。
篇5
關鍵詞:數字化;農業裝備;現狀;發展思考;措施;建議
“數字農業”是由美國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在1997年正式提出,它是將信息作為農業生產要素,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對象、環境和全過程進行可視化表達、數字化設計、信息化管理的現代農業。數字農業主要包括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精準農業和智慧農業四個方面。我國于2019年在《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中就提出“推動農業裝備智能化”,要求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裝備制造業結合,研制推廣農業智能裝備;鼓勵農機裝備行業發展工業互聯網,提升農業裝備智能化水平;推動信息化與農業裝備、農機作業服務和農機管理融合應用。數字化農業裝備的發展對改造傳統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1發展情況
蘭溪市和東陽市是金華市探索和推進數字化農業裝備應用的先行者。蘭溪市農機管理站于2017年在“蘭溪市農業信息中心數字農機信息系統”開設了“北斗農機作業精細化管理平臺”子系統,分別在46臺拖拉機、13臺插秧機、34臺收割機共計93臺大型農機具上安裝北斗數字終端,實現農機作業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和精細化管理等功能。扶持政策明確規定,以“北斗農機作業精細化管理平臺”收集的數據為依據,推行農機作業環節補貼,按作業服務面積,水稻機插補貼750元/hm2,油菜機收補貼600元/hm2。東陽市農機管理站也于2017年應用“北斗終端”解決農機作業服務監管問題,實現對所有132臺水稻插秧機機插服務的作業軌跡、作業面積、作業地塊、作業時間、作業圖片等信息的監管,農戶、鄉鎮和市級農業管理部門都可以在手機微信端或電腦端點擊查看所有的情況。除了上述先行者外,全市各地都在努力嘗試農機化和數字化、信息化的結合。如金東區金華綠盛源果蔬專業合作社于2019年安裝了一套智能物聯網管理系統,配置了光照度傳感器、土壤溫濕度傳感器、土壤養分含量傳感器和環境溫濕度傳感器,主要用于設施大棚內的環境控制和作物生長管理。
2發展思考
2.1推進種植業信息化
發展數字農情,建設數字田園,推動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術與裝備在大田種植和設施園藝上的集成應用,建設環境控制、水肥藥精準施用、精準種植、農機智能作業與調度監控、智能分等分級決策系統,推進種植業生產經營智能管理。
2.2推進畜牧業智能化
推進畜禽圈舍通風溫控、空氣過濾、環境感知等設備智能化改造,集成應用電子識別、精準上料、畜禽糞污處理等數字化設備。
2.3推進漁業智慧化
推進水體環境實時監控、餌料精準投喂、病害監測預警、循環水裝備控制、網箱自動升降控制、無人機巡航等數字技術裝備的普及應用,發展數字漁場。
3問題分析
3.1投入成本大
數字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智能控制設備、傳感設備和軟件系統的支撐,設備一次性投入成本相對較高,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還不包括運行成本,對于一般中小規模的農業經營者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投入。而作為農業經營者首先考慮的是成本核算,投入和產出的快速對比,使得經營者在經營規模不足和經營能力較弱的情況下,就不愿意考慮對這些設備的投入,只有在政策扶持和生產現實需要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投入。如金東區金華綠盛源果蔬專業合作社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于2019年底一次性投入49萬元安裝了這套環境控制和作物生長管理的智能物聯網管理系統。
3.2應用要求高
數字農業裝備的應用離不開操作分析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素質,真正要達到數字農業裝備應用的良好效果,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和數字農業裝備的應用能力。而目前大部分農業經營者缺乏此方面的專業背景,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絕對數量還不多,一些農二代也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等。如在調研金華綠盛源果蔬專業合作社時,合作社負責人就表示應用還不熟練,雖然操作還容易,但對于數據結果應用還有一定難度。
4措施與建議
4.1政策推動
以全市各地出臺的農機化扶持政策為基礎,加大數字農業裝備應用和示范的政策及資金扶持力度,提高資金扶持比例,降低農業經營者的投入成本,提高應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以結合全市“機器換人”示范基地創建工作,推動數字農業裝備及技術的示范與應用,實現以點帶面,擴大影響力。
4.2合理布局
依據金華市主導產業發展要求,根據全市各地現代農業及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可以對數字農業裝備發展進行合理布局,以實現有效推動數字農業及裝備技術的快速發展。具體建議如下。(1)糧食:全市地域,重點推廣水稻生產智能農機裝備(北斗數字終端應用系統、無人駕駛高速插秧機、自動控制的耕整地機械裝備、可控施肥裝備等)、無人機智能控制技術(無人機播種、施肥、噴藥裝備)等。(2)茶葉:武義縣、磐安縣、東陽市等區域,重點推廣茶葉智能生產與加工裝備(如智能耕整地機械裝備等)、無人機植保技術與裝備、水肥藥精準施用數字化控制裝備等。(3)蔬果:浦江葡萄、金東草毒、蘭溪楊梅、永康方山柿等特色產業,重點推廣水肥藥精準施用數字化控制裝備、設施農業環境數字化控制裝備、智能控制栽植與收獲機械等。(4)食用菌/中藥材:磐安縣、武義縣、東陽市等區域,重點推廣食用菌/中藥材智能生產與加工裝備、設施農業環境數字化控制裝備等。(5)畜禽水產:金東區、蘭溪市、婺城區、武義縣等區域,重點推廣畜禽養殖環境智能裝備,精準上料、畜禽糞污處理等數字化設備;推廣水產養殖水體環境實時監控、智能控制餌料精準投喂、病害監測預警、循環水裝備控制等數字技術裝備。
篇6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 中學 學科教師 教育技術能力
[作者簡介]冉懷敏(1977- ),男,貴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教師教育與培訓。(貴州 貴陽 55000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貴州省農村緊缺薄弱學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模式探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黔科合J字LKS[2011]46號)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11-0100-02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十多年里,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西部欠發達地區作為信息化進程中的后進區域,其教育信息化水平整體偏低,且呈現顯著的區域性、民族性和城鄉性差異等特點。基礎教育是我國國民素質教育的核心模式,是受惠民眾最為廣泛的基本教育形式,基礎教育師資的教育技術能力水平是教育信息化最為有力的推動力,了解西部欠發達地區城鄉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對我國教育信息化整體戰略與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貴州省是多民族地區,僅世居民族就達18個,而9個市州地行政區在經濟、文化、教育上與差異較大,尤其在城鄉地緣上體現出明顯的差異性,這恰恰是西部欠發達地區省份的共性。毋庸置疑,城鄉中學教師教學水平、教育技術能力具有顯著性差異,但其差異具體體現在哪些地方、差異有多大、各自的優勢與不足是什么等并沒有相對具體的呈現。本文通過3年來的調查統計數據,結合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給出貴州省城鄉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對比數據,提出不同地緣學科教師信息化專業發展路徑。
二、調查結果對比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遍及貴州省的2個地區,4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83個縣級行政區,對總計16個不同科目的學科教師進行了調研??傆嫲l出問卷855份,回收問卷805份,有效問卷749份,其中來自城市的教師有354人,占47.3%,來自鄉村的教師有395人,占52.7%。
(一)教師基本情況描述
調查對象中來自獨立高中的有83人(11.1%),來自初級中學(包括九年制學校)的有485人(64.8%),來自完全中學的有181人(24.1%)。調研對象主要是中青年教師,其中35歲以下的教師有429人(57.3%),36~50歲的206人(40.8%)。調研的教師來自16個不同的學科,其中以美術、體育、音樂、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科目的老師居多。
從調查對象相關基本信息可以看出,本次調研的中學學科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教師比例是70.4%,獨立高中和完全高中本科以上學歷的城市教師占城市高中教師的93.2%,基本接近2010年全國平均水平94.8%;本科以上學歷鄉村高中教師僅占鄉村高中教師的65.5%。初級中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城市教師占城市初級中學教師的87.4%,高于2010年全國平均水平64.1%;本科以上學歷鄉村教師僅占鄉村初級中學教師的50.8%。從相關數據看出,貴州省中學學科教師學歷水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自身存在十分明顯的城鄉差異。貴州省的中學學科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同時教授幾門不同課程的現象較為突出,有25.1%的農村中學教師教授兩門以上不同課程,這與貴州省農村中學師資短缺、教育經費緊缺密不可分。
(二)城鄉教育技術環境對比
1.個人教育技術環境。調查中對教師個人、家庭是否擁有計算機的情況進行了統計,在總計749名調查對象中,個人、家庭有計算機的有592人,占79.0%。以教師的地域作為觀測值發現,教師個人計算機擁有率城鄉地域差異較大,城市教師計算機擁有率高達96.9%,農村僅有63%。
2.學校教育技術環境。教育技術環境已具備初步規模,不能完全滿足教師需求。通過訪談及統計數據分析發現,貴州省中學教師學校及社會教育技術環境并不樂觀,雖然城市相對于農村有明顯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優勢,但城鄉教師均表示出對教育技術環境的不滿意及無奈,整體上體現出貴州省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與信息化進程的艱辛。
3.教育技術技能對比分析。從調查分析發現,貴州省中學學科教師對教育技術的一些最常規的軟硬件技術有一定掌握與了解,但還停留在低水平的“會”的層面,能熟練掌握及高效應用的教師不多;對一些專業性強、功能強大的學科軟件掌握不夠;自主或合作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欠缺,還需大幅度提升。同時發現,在教育技術軟硬件技能方面,城市中學教師明顯優于農村中學教師。
(三)應用與創新對比分析
1.教育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率低,應用形式單一。通過調查發現,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支持教學的幾率很低,且多限于多媒體教室等比較單一的應用形式。教師不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主要原因應該有三:一是學校教學設施不配套,缺乏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二是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不足,不能正常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三是學科教師認為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具備任何教學優勢。
2.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欠缺、信息化軟硬件資源的薄弱是教育技術應用的瓶頸。在調查“實施信息化教學時,遇到的主要困難”時,城市學科教師的選擇是:缺少信息化教學知識及技能(52.7%)、缺少準備時間(42.9%)、缺少信息化教學軟件(平臺和資源)(42.6%)、缺少信息化教學硬件設施(25.1%)。農村學科教師的選擇是:缺少信息化教學知識及技能(71.8%)、缺少信息化教學硬件設施(43.4)、缺少信息化教學軟件(平臺和資源)(38.9%)、缺少準備時間(27.6%)??梢娭萍s中學學科教師教育技術應用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軟硬件環境建設的不足也是其重要原因。城鄉教師面對的困難有明顯不同,農村更需要在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予以支持。
(四)學習培訓對比
1.專業學習經歷不系統,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專業培訓力度不夠,教師參與高水平、高級別培訓的機會較少。經統計分析,城市有85.8%、鄉村有93.3%的學科教師沒有經過教育技術專業學習與培訓。教師參加省級以上培訓的比例城市有26.0%,農村教師僅有14.0%;城市教師參加最多的培訓類型是“校內培訓”(54.8%);農村教師參加最多的培訓類型是“縣或區組織的培訓”(45.1%)。城鄉教師參與高級別培訓的機會整體偏少。
2.教師受訓機會不均等,學習機會不公平。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存在明顯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學科的不均等、城鄉的不均等、個體的不均等方面。教師參與培訓在學科上主要集中在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幾個學科中,其他學科教師較少有參加培訓學習的機會;在城鄉分布上出現城市顯著高于農村;在個體分布上尤其明顯,有相當比例的教師從未參與過培訓,而同時也有相當比例的教師參與了多種類型、多種級別的培訓,學習機會顯著不平等。
三、建議
(一)加大信息化經費投入,科學化經費配置
1.加大經費投入,整體提升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西部欠發達地區整體呈現出來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需要國家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學校聯動,加大資金投入,整體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學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展的基本環境保障。
2.科學分配經費,保障城鄉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齊頭并進。經費的分配不能再以平均分配為主,也不能一味保持城市優先原則,應該以地區教育整體戰略部署為基準,有先有后、有急有緩、有重有輕地開展信息化基礎建設,充分考慮區域性均衡良性發展。建設經費的具體投入分配必須經過科學論證,不能“重硬輕軟”與“重軟輕硬”。根據調研現狀,筆者初步給出城鄉信息化經費分配的粗略比例,信息化硬件建設、軟件及教學資源建設、教師培訓投入的比例,城市為343,農村為523 ,這樣比較符合貴州省的實際。
(二)完善資源共享機制,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教育信息化的不均衡發展會加劇教育的不平等,信息資源、信息途徑的不對稱更會拉大城鄉數字鴻溝,使教育趨于兩極發展。教學資源真正的全面共享是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的一個有效途徑,所謂全面共享是指可以隨時隨地免費獲得完全資源。其中“隨時隨地”指基于互聯網絡,不受網絡物理類型、網絡運營模式的限制;“免費”指可以完全無成本獲取,包括不用資源交換、積分獲取等;“完全資源”指在保障開發者版權的前提下的全面開放及二次開發可能。盡管當下極力提倡開放、共享,但信息化先行地區并沒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享,仍然停留在資源為我獨享的狹隘自我保護主義層面,為保障其信息化優勢給己有資源壘上銅墻鐵壁。
(三)開展專項培訓項目,促進教師職業教育均衡發展
1.為欠發達地區教師開展高質量專項培訓項目。本次調研是在學科教師經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初級)”等培訓的背景下進行的,但發現貴州省學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仍不容樂觀,基于國家層面的專項培訓力度及質量還需進一步提升。
2.結合教育技術能力現狀,重視培訓對象選拔,促進教師職業均衡發展。根據本次調查分析,貴州省中學學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基本現狀是城市高于農村;年輕教師高于年長教師;主干學科教師(語、數、外等)高于非中高考學科教師(音、體、美等);理科教師高于文科教師;男教師高于女教師等。而現有的各種培訓正在加劇這一普遍現象。學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的基本素養,關乎教師個人成長,要求全體教師均參與并得以提升。我們不能再以傳統選拔方式選擇培訓對象。在進行培訓對象選擇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科均衡、性別均衡、年齡均衡等方面的因素,不能讓培訓始終集中在某幾個學科、某幾個人身上。如果參加培訓的教師要回學校做二級培訓,那應該挑選那些接受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強的教師參與培訓,保障二級培訓的效果;而如果僅僅是教師個人專業能力提升的培訓,則應該挑選那些最需要提升的教師參與培訓。
(四)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價值
經過十余年的信息化建設,欠發達地區基礎建設雖然還不完善,但終究是具備了一些基本條件,城市中學基本實現校園網全面覆蓋,生機比在不斷提升,農村中學多數已依托“農遠工程”“村村通工程”實現聯網,部分學校已配置了相應的教育技術軟硬件。在追求進一步建設的同時,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科學高效應用現有的設施與資源,杜絕信息化設施閑置及挪為他用,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創造性地發揮現有資源的價值。
[參考文獻]
篇7
[論文摘要]文章以貴州省為例,對貴州省83個縣級行政區,16個不同科目的城鄉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進行全面調研,在教師基本情況、教育技術環境、應用與創新、學習培訓四個方面進行城鄉對比研究并得出結論,并提出優化策略:加大信息化經費投入,完善資源共享機制,開展專項培訓項目等,以期為西部欠發達地區城鄉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論文關鍵詞]欠發達地區 中學 學科教師 教育技術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十多年里,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西部欠發達地區作為信息化進程中的后進區域,其教育信息化水平整體偏低,且呈現顯著的區域性、民族性和城鄉性差異等特點。基礎教育是我國國民素質教育的核心模式,是受惠民眾最為廣泛的基本教育形式,基礎教育師資的教育技術能力水平是教育信息化最為有力的推動力,了解西部欠發達地區城鄉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對我國教育信息化整體戰略與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貴州省是多民族地區,僅世居民族就達18個,而9個市州地行政區在經濟、文化、教育上與差異較大,尤其在城鄉地緣上體現出明顯的差異性,這恰恰是西部欠發達地區省份的共性。毋庸置疑,城鄉中學教師教學水平、教育技術能力具有顯著性差異,但其差異具體體現在哪些地方、差異有多大、各自的優勢與不足是什么等并沒有相對具體的呈現。本文通過3年來的調查統計數據,結合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給出貴州省城鄉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對比數據,提出不同地緣學科教師信息化專業發展路徑。
二、調查結果對比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遍及貴州省的2個地區,4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83個縣級行政區,對總計16個不同科目的學科教師進行了調研。總計發出問卷855份,回收問卷805份,有效問卷749份,其中來自城市的教師有354人,占47.3%,來自鄉村的教師有395人,占52.7%。
(一)教師基本情況描述
調查對象中來自獨立高中的有83人(11.1%),來自初級中學(包括九年制學校)的有485人(64.8%),來自完全中學的有181人(24.1%)。調研對象主要是中青年教師,其中35歲以下的教師有429人(57.3%),36~50歲的206人(40.8%)。調研的教師來自16個不同的學科,其中以美術、體育、音樂、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科目的老師居多。
從調查對象相關基本信息可以看出,本次調研的中學學科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教師比例是70.4%,獨立高中和完全高中本科以上學歷的城市教師占城市高中教師的93.2%,基本接近2010年全國平均水平94.8%;本科以上學歷鄉村高中教師僅占鄉村高中教師的65.5%。初級中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城市教師占城市初級中學教師的87.4%,高于2010年全國平均水平64.1%;本科以上學歷鄉村教師僅占鄉村初級中學教師的50.8%。從相關數據看出,貴州省中學學科教師學歷水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自身存在十分明顯的城鄉差異。貴州省的中學學科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同時教授幾門不同課程的現象較為突出,有25.1%的農村中學教師教授兩門以上不同課程,這與貴州省農村中學師資短缺、教育經費緊缺密不可分。
(二)城鄉教育技術環境對比
1.個人教育技術環境。調查中對教師個人、家庭是否擁有計算機的情況進行了統計,在總計749名調查對象中,個人、家庭有計算機的有592人,占79.0%。以教師的地域作為觀測值發現,教師個人計算機擁有率城鄉地域差異較大,城市教師計算機擁有率高達96.9%,農村僅有63%。
2.學校教育技術環境。教育技術環境已具備初步規模,不能完全滿足教師需求。通過訪談及統計數據分析發現,貴州省中學教師學校及社會教育技術環境并不樂觀,雖然城市相對于農村有明顯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優勢,但城鄉教師均表示出對教育技術環境的不滿意及無奈,整體上體現出貴州省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與信息化進程的艱辛。
3.教育技術技能對比分析。從調查分析發現,貴州省中學學科教師對教育技術的一些最常規的軟硬件技術有一定掌握與了解,但還停留在低水平的“會”的層面,能熟練掌握及高效應用的教師不多;對一些專業性強、功能強大的學科軟件掌握不夠;自主或合作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欠缺,還需大幅度提升。同時發現,在教育技術軟硬件技能方面,城市中學教師明顯優于農村中學教師。
(三)應用與創新對比分析
1.教育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率低,應用形式單一。通過調查發現,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支持教學的幾率很低,且多限于多媒體教室等比較單一的應用形式。教師不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主要原因應該有三:一是學校教學設施不配套,缺乏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二是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不足,不能正常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三是學科教師認為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具備任何教學優勢。
2.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欠缺、信息化軟硬件資源的薄弱是教育技術應用的瓶頸。在調查“實施信息化教學時,遇到的主要困難”時,城市學科教師的選擇是:缺少信息化教學知識及技能(52.7%)、缺少準備時間(42.9%)、缺少信息化教學軟件(平臺和資源)(42.6%)、缺少信息化教學硬件設施(25.1%)。農村學科教師的選擇是:缺少信息化教學知識及技能(71.8%)、缺少信息化教學硬件設施(43.4)、缺少信息化教學軟件(平臺和資源)(38.9%)、缺少準備時間(27.6%)??梢娭萍s中學學科教師教育技術應用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軟硬件環境建設的不足也是其重要原因。城鄉教師面對的困難有明顯不同,農村更需要在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予以支持。
(四)學習培訓對比
1.專業學習經歷不系統,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專業培訓力度不夠,教師參與高水平、高級別培訓的機會較少。經統計分析,城市有85.8%、鄉村有93.3%的學科教師沒有經過教育技術專業學習與培訓。教師參加省級以上培訓的比例城市有26.0%,農村教師僅有14.0%;城市教師參加最多的培訓類型是“校內培訓”(54.8%);農村教師參加最多的培訓類型是“縣或區組織的培訓”(45.1%)。城鄉教師參與高級別培訓的機會整體偏少。
2.教師受訓機會不均等,學習機會不公平。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存在明顯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學科的不均等、城鄉的不均等、個體的不均等方面。教師參與培訓在學科上主要集中在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幾個學科中,其他學科教師較少有參加培訓學習的機會;在城鄉分布上出現城市顯著高于農村;在個體分布上尤其明顯,有相當比例的教師從未參與過培訓,而同時也有相當比例的教師參與了多種類型、多種級別的培訓,學習機會顯著不平等。
三、建議
(一)加大信息化經費投入,科學化經費配置
1.加大經費投入,整體提升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西部欠發達地區整體呈現出來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需要國家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學校聯動,加大資金投入,整體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學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展的基本環境保障。
2.科學分配經費,保障城鄉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齊頭并進。經費的分配不能再以平均分配為主,也不能一味保持城市優先原則,應該以地區教育整體戰略部署為基準,有先有后、有急有緩、有重有輕地開展信息化基礎建設,充分考慮區域性均衡良性發展。建設經費的具體投入分配必須經過科學論證,不能“重硬輕軟”與“重軟輕硬”。根據調研現狀,筆者初步給出城鄉信息化經費分配的粗略比例,信息化硬件建設、軟件及教學資源建設、教師培訓投入的比例,城市為3︰4︰3,農村為5︰2︰3 ,這樣比較符合貴州省的實際。
(二)完善資源共享機制,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教育信息化的不均衡發展會加劇教育的不平等,信息資源、信息途徑的不對稱更會拉大城鄉數字鴻溝,使教育趨于兩極發展。教學資源真正的全面共享是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的一個有效途徑,所謂全面共享是指可以隨時隨地免費獲得完全資源。其中“隨時隨地”指基于互聯網絡,不受網絡物理類型、網絡運營模式的限制;“免費”指可以完全無成本獲取,包括不用資源交換、積分獲取等;“完全資源”指在保障開發者版權的前提下的全面開放及二次開發可能。盡管當下極力提倡開放、共享,但信息化先行地區并沒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享,仍然停留在資源為我獨享的狹隘自我保護主義層面,為保障其信息化優勢給己有資源壘上銅墻鐵壁。
(三)開展專項培訓項目,促進教師職業教育均衡發展
1.為欠發達地區教師開展高質量專項培訓項目。本次調研是在學科教師經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初級)”等培訓的背景下進行的,但發現貴州省學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仍不容樂觀,基于國家層面的專項培訓力度及質量還需進一步提升。
2.結合教育技術能力現狀,重視培訓對象選拔,促進教師職業均衡發展。根據本次調查分析,貴州省中學學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基本現狀是城市高于農村;年輕教師高于年長教師;主干學科教師(語、數、外等)高于非中高考學科教師(音、體、美等);理科教師高于文科教師;男教師高于女教師等。而現有的各種培訓正在加劇這一普遍現象。學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的基本素養,關乎教師個人成長,要求全體教師均參與并得以提升。我們不能再以傳統選拔方式選擇培訓對象。在進行培訓對象選擇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科均衡、性別均衡、年齡均衡等方面的因素,不能讓培訓始終集中在某幾個學科、某幾個人身上。如果參加培訓的教師要回學校做二級培訓,那應該挑選那些接受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強的教師參與培訓,保障二級培訓的效果;而如果僅僅是教師個人專業能力提升的培訓,則應該挑選那些最需要提升的教師參與培訓。
(四)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價值
篇8
一、蘇科版物理實驗教學研究現狀
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在江蘇省內實驗區已使用近15年.該教材的特色之一為:以觀察實驗為基礎,關注探究的本質內涵.雖然經過多年的教改實踐,蘇科版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由于缺乏理論指導和資源支撐,教學情況并不容樂觀,“應試”的痕跡仍較深,“重講授輕引導”、“重知識輕應用”、“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較為普遍.分析已有的物理類研究課題發現,研究目標主要圍繞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目標、內容、教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但是對信息技術應用及資源開發等方面的研究很少,更沒有專門針對于蘇科版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課題研究,造成物理實驗課堂效率較低.在這種背景下,需要新型的教學模式及豐富的實驗資源來改變現狀.
二、大數據視野下數字化物理實驗
在大數據視野下,能夠實現個性化學習.通過數字化技術輔助,初中物理實驗直觀鮮明地呈現實驗現象,及時反饋實驗數據,使學生適時、多次、多樣化地深度研究實驗數據,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探究意識、科學思維品質,從而培養未來的數據分析師和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三、大數據視野下利用數字化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1.培養學生在合理時間內挖掘、分析數據得出普遍意義的規律,進而發展科學思維是時代的要求.大數據的發展以及基于此的教育環境和教育空間的設計,將產業、社區和知識完整地連接每個學生,實現了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實用主義教育現實;社區和新鄉村運動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變化和信息化支持,則體現了教育未來的終極愿景:人和技術共同進步、混合發展,創新成為時代的主題.在大數據時代,服務于終身學習和學習個性化以及學習行為支持的各種柔性教育的信息系統將得到開發和應用,翻轉課堂、在家上學、社交網絡以及教育行為信息系統可視化的研究,將變教育學為實證科學.
2.初中是人的發展關鍵期.數字化物理實驗是學生深化探究、發展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人類的一切智力活動都是建立在思維活動基礎上的.人們的思維活動,又被思維方式所規范.所謂思維方式,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在思維活動之前既有的、把握客觀事物的相對穩定的思維結構.原有的歸納規律的方法與途徑,有時不具有普遍意義,而且耗費學生太多的學習時間.在數字信息爆炸的今天,已經不合時宜,要培養學生的大數據視角下的科學思維,就要在初中階段重點研究.初中學生的科學思維有近四分之一處于形式推理階段,大部分處于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能否過渡好很關鍵.因此,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發展挖掘數據能力、掌握高效分析數據方法,對于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至關重要.這有利于學生實現科學探究方式多樣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篇9
目前,世界各國電信公司普遍把發展接入網作為主要的經營策略之一,傾注了很大的力量。設備制造商也積極適應這方面的需要,開發了各種各樣的接入網設備產品。
接入網概念的出現,使電信運營者能夠綜合考慮用戶環路的設備配置問題,既著眼于現在的需求又放眼于網絡未來的發展。但由于發展的不平衡,服務水平都存在巨大差異。在現階段接入網發展建設過程中,普遍面臨著兩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一個是在電信欠發達地區缺乏配套的用戶線問題,另一個是電信發達地區用戶環路的數字化與寬帶化問題。在發展中國家,城市和鄉村普遍存在著因沒有用戶線而造成的大量待裝用戶無法及時裝機。
許多國家的電信運營公司認為,采用無線用戶環路解決電話網的機線矛盾是見效最快的方法,尤其在偏遠的農村和山區,效果更明顯。因為目前的農村電話用戶基本是固定用戶,不存在不同無線技術之間的互通問題,也基本不考慮漫游問題,所以原則上可以不對采用的技術加以限制。
另外,SDH/SONET已大規模推廣,ATM也已經從實驗室走向公用網,開始商用。因此用戶環路也需要相應寬帶化以支持各種寬帶業務?,F在,電信運營公司已經認識到用戶環路寬帶化刻不容緩,紛紛提出改造或重建用戶網絡的計劃。
用戶環路寬帶化的方案有很多,如FTTB、FTTC、FTTH、HFC、HDSL、ADSL、WLL等等,并且有可能不斷推出更新的接入技術。
對于新的各種接入技術,FTTB、FTTC、FTTZ將在近期內占有較大市場;國外電信界普遍認為FTTH是未來的發展方向;HFC是目前較看好的提供CATV等寬帶業務的方法;HDSL在利用現有用戶線對提供基群速率業務方面技術相對比較成熟;WLL還限于提供基本電話業務,與有線技術相比很具競爭力。但無論采用什么技術,運營公司最關心的是每線成本及商用的時間。
無線用戶環路(WLL)目前主要用于提供基本電信業務,所采用的主要技術是以數字/模擬蜂窩為基礎的技術、數字微波技術和毫米波(28GHz)技術、一點多址技術。
目前,無線用戶環路在發展中國家應用較多,想以此加快提高和發展電信業務。一些發達國家新的運營公司也用WLL作為競爭手段,在日本,已把發展無線接入技術作為今后通信發展的主要技術政策之一。日本NTT公司將從1998年開始在人口密度低的農村地區,采用光纖接入和固定無線接入方式或有線無線混合接入等方式正式商用PHS-WLL固定無線接入技術,并把這種技術推向國外。一些國家在局部高密度用戶區域也開始應用無線接入技術(PHS等)以擴大業務。
二、我國接入發展狀況
自“八五”、“九五”規劃期以來,我國電信網建設獲得了巨大成績,綜合通信能力明顯增強,通信網正向全數字化、綜合化方向發展。電話網網絡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交換機總容量達1.1億門)。全國縣城以上城市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交換機,程控化比重達到99.7%,長途話路中數字電路占99.2%以上,據ITU統計,1995年美國電信網數字化率達73%。應當說我國通信網路裝備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但從網絡整體看,我國處于網絡末端的用戶線路短缺問題在一些地區和農村地區十分突出,傳統的模擬銅纜為主要的用戶線傳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制約著通信新業務的發展,成為建設現代化電信網的瓶頸。隨著經濟發展,高速數據、高質量視頻業務等寬帶業務的需求日趨迫切,作為交換局與用戶終端間的連接紐帶,用戶接入網的數字化寬帶化也被提到重要日程。我國農村通信市場迅速啟動,將成為電信業務發展新的增長點。因此,農村用戶接入網的建設也十分迫切。農村用戶接入網建設受農村用戶分散、地形條件復雜,山區、水網、用戶線路超長,再加上農村經濟條件差,這些特點,使得農村地區的用戶接入網建設難度比城市用戶接入網建設的難度更大。
目前,接入網的許多技術仍不夠成熟,或成本太高,離大規模商用化還有一定距離。我國有關接入網的體制、標準正在抓緊制定中,相關的接入網試驗也在幾種交接上進行實用化試驗工作。因此,在確定各地區接入網發展途徑和建設中,一定要根據城市和農村地區具體情況,根據不同特點和條件,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發展接入網。
三、接入網的定義和定界
國際電信聯盟ITU-T已通過關于用戶接入網定義、定界和功能的G·902建議,以及接入網的接口建議G·904、G965,我國已制訂了接入網的相關標準。
接入網(AN)是由業務節點接口(SNI)和相關用戶網絡接口(UNI)之間的一系列傳送實體所組成的,為傳送電信業務提供所需傳送承載能力的實施系統,可經由Q3接口進行配置和管理,傳送實體提供必要的傳送承載能力,對用戶信令是透明的,不作處理。換言之,接入網是由網絡側V或Z參考點與用戶測T或Z參考點之間的所有機線設備所構成。
接入網所覆蓋的范圍由三個接口定界,即網絡側經由SNI與業務節點(SN)相連,用戶側經由UNI與用戶相連,管理方面則經Q3接口與電信管理網(TMN)相連。其中SN是提供業務的實體,是一種可以接入各種交換型和/或永久連接型電信業務的網元,而SNI即是AN與SN之間的接口??商峁┮幎I務的SN有本地交換機、租用線業務節點或特定配置情況下的點播電視和廣播電視業務節點等。
四、接入網的功能、位置及標準化接口
根據接入網的定義,接入網為本地交換機與用戶端設備之間的實施系統,它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傳統的用戶本地線路網,可含復用、交叉連接和傳輸功能。接入網可支持包括窄帶和寬帶多種業務的綜合接入。
為了支持不同的業務,接入網需要有不同的接口。交換側和用戶側的接口根據具體的應用情況配置,兩側的接口可以是不對稱的。目前ITU-T規范接口版本交換側采用的為V5.1和V5.2接口,將來接口類型還要向前發展,例如寬帶V接口,如VB5.1,VB5.2,SDH接口和租用線接口等。
V5接口的誕生對接入網的發展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
直到不久前,音頻(VF)接口仍是電話用戶與本地交換機之間的唯一接口。超過銅線用戶電纜的覆蓋范圍時,只有采用遠端模塊或音頻轉接的用戶環路載波設備(SLC)來實現接入。這兩種技術目前都存在嚴重的缺陷。SLC設備在交換機側需要進行一次A/D和D/A轉換,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技術上都極不合理,而且無法解決數據業務的接入問題,因為數據要求透明傳輸,不能轉換。遠端模塊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都比較合理,然而,交換機與遠端模塊之間的數字接口沒有統一規范,不同廠家的設備不能互通,給網絡的規劃和建設造成一定困難。交換機局間中繼的數字接口則由于不能支持用戶線信令而不能用于接入網。
V5.1和V5.2建立在2.048Mbit/s接口基礎上,除了幀同步時隙外,使用一個或多個時隙作為通信控制信道來傳送信令,其它時隙作為承載信道,可以傳送64Kbit/s數字話音信號或ISDN的B通道信號。V5·1支持1個2Mbit/s鏈路,1個位于TS16時隙的通信控制信道,其余各時隙固定分配給各承載信道。V5·2支持1~16個2Mbit/s鏈路,1個或多個通信控制信道,承載信道時隙動態分配,且具有集線功能。
V5鏈路接入協議定義了V5的所有功能,內容包括:電話網用戶信令信號的雙向傳遞、用戶端口的狀態和控制信息的雙向傳遞、ISDN的D通道信息的雙向傳遞、V5.2承載信道的動態分配和集線控制、V5.2的多個控制信道的倒換功能和承載信道連接功能、V5.2的多個2Mbit/s鏈路的管理功能等。
V5接口支持的接入類型包括:模擬電話、ISDN基本速率接口、ISDN基群速率接口(僅V5·2)及半永久連接租用線路。
V5接口的問世推動了接入網的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1)由于V5規范了數字化的用戶接口,從而使接入網的引入變得既經濟又有效,使得用戶環路中音頻轉換接技術SLC作為一種應用技術將被取代。
(2)由于V5支持多種業務以及它們的綜合接入,使得從此在接入網上能夠實現模擬和數字多種業務的綜合接入。
(3)由于V5接口將交換機的數字接口標準化,故為開放式接口,打破了交換機遠端模塊的專有性,交換機與接入網設備可由不同廠家提供。大批的廠家加入到接入網行業中競爭,大量的生產降低了設備的成本。各本地網所處地理位置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齊,對接入網的業務需求差異較大,廣大農村地區拉入網的發展相對滯后,但隨著交換機數字化,ISDN的引入,多種接入網組網方式的應用,遲早要在農村地區實現。
五、接入網的組網技術選用
1、有線接入技術
當前比較實用的有線接入方案中,除了傳統的銅線接入方式外,有以下四種接入技術:
(1)光纖接入(FTTB、FTTC、FTTZ、FTTH等)。FTTB、FTTC、FTTZ、FTTH等接入方案是按光纖敷設到那里來區分的,即以接入網主干系統與配線系統的交界點—光網絡單元(ONU)的位置進行劃分的。FTTB是指光纖敷設到辦公大樓,FTTC是指光纖敷設到路邊,FTTZ是指光纖敷設到用戶小區,FTTH是光纖直接到每個家庭。從技術的角度看,FTTB、FTTC、TFFZ基本相近,沒有實質性區別。
從運營角度看,當前業務量最大,用戶需求最迫切的是FTTB。FTTB的特點是全數字化接入與傳輸,主干系統的傳輸媒介是光纖,各種業務以時分復用方式接入,傳輸速率為155Mb/s或140Mb/s;配線系統使用星型結構的銅絞線作為傳輸媒介,根據終端設備的種類,配線系統可以使用二線連接或四線連接結構;FTTB與交換局之間應使用V5接口。可實現多種業務的綜合服務(包括寬帶業務),容易向環型光纖網過渡。
目前發達地區農村接入網已廣泛采用了架空光纜,今后在地形條件適宜的農村地區,光纜到鄉、鎮、村是發展的方向,地、縣到鄉鎮之間地理環境允許的情況下應敷設光纜,接入技術仍可優選遠端模塊。模塊服務半徑7~10公里。光纜應備有傳送CATV信號的單獨光纖為實現共纜分纖綜合傳輸電話和CATV提供基礎裝備。雖然目前農村普及率水平很低,但近幾年農村電話發展速度持續高漲,農村通信水平將有大幅度增長,因此建設農村的光纜接入網應有長遠規劃來指導建設。
(2)光纖同軸混合接入(HFC)。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模擬傳輸方式,綜合接入多種業務信息。HFC的主干系統使用光纖,采取頻分復用方式傳輸多種信息;配線部分使用樹狀拓撲結構的同軸電纜系統,傳輸和分配用戶信息。在HFC網上傳輸數字語音和數字圖像信息時,必須經過寬帶調制器(64QAM)將數字信號調制到模擬信道中傳輸。
HFC可用于解決CATV、電話、數據等業務的綜合接入問題。
(3)高速數字用戶環路(HDSL)。為了充分發揮現有市話電纜的作用,解決用戶線不足和高速業務的需求的矛盾,國外研制開發了高速數字用戶環路HDSL技術。使用兩對用戶線傳輸2.048Mb/s信息的能力。HDSL可充當用戶接入網的主干傳輸系統。
HDSL的優點是充分利用現有銅纜實現擴容,也可以解決少量用戶傳輸384Kbps和2Mbps寬帶信號的需求;安裝HDSL設備時基本不改變原有設備,施工方便迅速;當更大容量用戶環路建成后,HDSL設備可以轉到異地使用。對于原來已鋪設有銅纜到鄉、鎮及村的農村地區,HDSL方式對迅速擴容和開放數據業務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案。
2、多種固定無線接入技術
在有線通信不斷發展的同時,無線通信技術以其靈活方便、建設速度快、維護費用低、受環境限制少、適合于遠距離分散用戶等功能特點,成為接入網建設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其中,固定無線接入是解決我國目前機線矛盾等問題的主要方式。地、縣到鄉鎮之間地理環境不允許敷設光纜,接入技術應優選多終端固定無線接入。服務半徑10~30公里。
在城、鄉用戶線緊張的地區,用戶的擴容也可采用無線技術接入手段,日本已大量采用無線接入手段、PHS-WLL。
無線接入大體上可分為:
(1)現有移動技術的固定應用,如蜂窩技術和無繩技術;
(2)專為固定無線接入設計的技術;
(3)微波技術(一點多址技術)。
從技術的角度上講,在城市和農村地區均適用。上海市區已應用一點多址無線接入系統開通電話、傳真、數據等業務,農村地區也有較多應用。
采用移動技術或專用固定無線接入技術的系統從應用的角度來說有兩種系統結構:與移動混合組網;單獨組網。
(1)基于蜂窩移動通信網的網絡結構,即固定無線終端接入到移動交換機MSC。此方式可使運營者以同一系統結構服務于移動和固定的不同用戶群;
(2)典型的固定無線接入系統結構,即直接接入到PSTN/ISDN,而不接入到移動交換機。
這種結構是由PSTN/ISDN本地交換機來進行呼叫處理、計費和編號識別等。
當固定無線接入系統與PSTN或ISDN連接時,固定無線接入系統應能透明地支持;
(1)PSTN的電話業務、電話新服務項目及非話業務。
(2)ISDN的用戶綜合(電信)業務、承載業務以及補充業務。
(3)微波一點多址技術是提供中低容量大范圍覆蓋(幾十公里到幾百公里)的用戶環路技術。它的技術特點決定了它適合在水網地區和山區,每到夏季汛期,通信緊張的矛盾極為突出,但受地理條件限制無法采用有線技術的農村使用,從目前的商用情況看,它的確是解決農村通信的一種主要手段。
農村的接入網在具體建設中應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業務需求、地形條件、用戶密度等因素統籌考慮、合理規劃,以建設經濟實用,可滿足目前電話和低速數據業務,同時又要兼顧到今后更多業務種類的需求。應防止出現農村通信建設中的短視行為。
篇10
關鍵詞:科技創新;旅游文化小鎮;大陽
進入新千年以來,以信息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與傳統文化產業逐步走向深度融合,成為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使得傳統文化產業的概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培根曾說:“在所有的能為人類造福的財富中,再沒有什么能比改善人類生活的新技術更加偉大的了?!薄奥糜闻c科技的緊密結合,是未來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趨勢”,[1]中國旅游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適應旅游業市場變化趨勢,才能謀求生存和持續發展?!奥糜蔚膭撔拢€需要依托一定的技術和手段,并應用到旅游開發之中,由此產生新的旅游業態和新型旅游產品”。[2]通過科技創新,推動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和發展,是促進我國旅游文化產業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未來旅游文化小鎮建設的支撐力量。未來旅游文化小鎮的建設必須依托科技創新,才能真正實現小鎮文化旅游特色的深度挖掘和充分展示??萍紕撔率菍⒖茖W發現和技術發明應用到生產體系,創造新價值的過程[3],它不僅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產業支撐,更為后者發展催生了文化新業態,拓展了新的文化產業內涵。隨著旅游市場由大眾旅游向小眾旅游的轉變,旅游消費的新趨勢逐漸變為以文化性和休閑性為主訴求。而旅游小鎮融合了文化、娛樂、休閑體驗等多重旅游功能,成為旅游的熱點產品。旅游小鎮的概念是在小鎮概念的基礎之上提出的,它擁有較為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能提供相應的旅游服務,是在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與城鎮化進程雙重因素推動下產生的。國家發改委于2016年4月強調,“結合國家‘十三五’規劃實施,在國家層面,引導扶持1000個小城鎮發展為特色鎮”[4]。因此,作為魅力小鎮的典型代表,旅游小鎮在國家推進“特色小鎮”的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旅游小鎮建設的重點在于彰顯其“特色化”;旅游小鎮的核心在于“泛旅游產業整合”。旅游產業的整合依托傳統的思路可能會是死路一條,而基于科技創新視角的旅游產品創新發展才是正途??萍紕撔氯绾闻c旅游文化小鎮建設結合起來成為旅游研究者關注的熱點問題。關于科技創新與旅游文化小鎮建設問題,國內許多學者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郭琳、李翠軍[5]認為科技進步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展示的手段,它使旅游景區產品開發、設計更趨合理、規范、科學。張捷[1]強調了信息技術、交通技術以及環境科學技術等對旅游發展的多重作用。劉艷[6]詳細分析了科技和旅游的內在關聯性,揭示了科技與旅游的互動關系。王玥[7]就網絡技術給旅游業帶來的挑戰、高科技對旅游資源的影響和沖擊進行了研究。但學者們更多的只是闡述了科技與旅游融合的互動問題,而在推進旅游文化小鎮建設過程中,如何運用高科技手段來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小鎮內涵,彰顯其個性特色并沒有太多涉足。因此,研究科技創新與旅游文化小鎮建設既具有理論意義也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一、大陽旅游文化小鎮概況
(一)大陽旅游文化小鎮地理區位
大陽旅游文化小鎮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晉城市位于晉東南地區,雄踞太行,俯瞰中原。在中國版圖上,晉城處于中心位置,是山西通往中原、走向全國的重要門戶,也是全國溝通東西、連接南北的重要通道。歷史上,大陽曾為全國的冶煉重地、九州針都,工商業發達,在明清時期盛極一時;如今,大陽鎮煤炭、冶鑄業發展迅速,經濟總量在澤州縣名列前茅,為大陽古鎮旅游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悠久的建制歷史和豐厚的文化遺存為大陽古鎮注入大筆文化財富。大陽古鎮因其歷史上的繁盛,被盛譽為“三晉第一鎮”,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錄;因其大規模的明清古建筑群,被譽為“中國古鎮活化石”;因其豐富活態的民俗文化,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按照車程計算,在大陽鎮三小時旅游經濟圈內,包括了北至長治,西至臨汾、運城、三門峽,南至濟源、洛陽、鄭州、開封,東至焦作、新鄉、鶴壁、安陽等諸多大中型城市。在這一范圍內,共有5A級景區13處,4A級景區82處以及眾多分散的旅游資源。在大陽古鎮所在的這一旅游區域內,旅游景點眾多,但都屬于觀光型景點,缺乏以休閑度假為主的旅游目的地。大陽古鎮擁有34萬㎡保存完整的古民居,體量巨大。大陽古鎮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民間節慶活動豐富,底蘊深厚。從區位、交通、體量、文化等各方面分析,大陽古鎮有條件成為“晉東南旅游集散地”,并在未來成為國內、國際知名的“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
(二)大陽旅游文化小鎮特色
大陽旅游文化小鎮區別于其他古鎮景區的特色在于其巨大的建筑體量以及鮮活的歷史呈現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大陽旅游文化小鎮旅游的競爭力和獨特性體現在于以下幾個方面:1.中國古代傳統社會風貌的百科全書大陽曾經是一個官商云集的古鎮,從內閣首輔到戶部尚書,從知府縣官到舉人秀才,大大小小的官員形成不同規制、不同體量的院落建筑,體現出中國古代社會核心階層的“仕官文化”。同時,大陽還是一個商賈云集的地方,冶鐵工業特別是制針貿易使大陽成為富庶之地,在官家大院之外,形成了體現商業階層文化的商家大院。不同階層的院落形成了古鎮特有的街巷機理,既體現了風水格局,又反映了人文秩序。大陽的珍貴在于容納各階層的龐大建筑群,全景式地展示了古代的風韻,大陽古鎮是一部再現古人風貌的百科全書。2.珍藏在古宅背后的仕官商賈故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陽古建筑群的價值不僅在于其歲月的久遠,更多的是能提供給當代人一個了解古人故事的載體,古建背后的歷史文化是其最核心的價值。大陽鮮活的大院、寺廟、祠堂、家廟、書院、牌匾、貢院等,向世人訴說著古代士人、氏族、仕官生活和商業沉浮,整個大陽古鎮是一部承載文化演變的史書。3.從宮廷到民間的文藝勝地大陽的民俗與其他古鎮不同之處既在于其綿延久遠的傳承,更在于上至宮廷、下達百姓的包容。既有并列于春秋的《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繁盛于春秋、秦漢的《陽阿》《薤露》;又有諸宮調、賣針歌、八音會等流傳于民間的音樂曲藝,還出現了趙飛燕等歷史名人。因此,大陽是古代中國傳統歌舞音樂的都會。4.中國傳統工藝匠人文化的聚集地文化的繁榮立足于經濟的繁榮,大陽的繁盛在于商業的發達,大陽曾是晉城周邊的商貿集散地,鐵器行、布藝號、染坊、銀樓、當鋪、酒坊、醋坊成千上萬。支撐繁華商貿的是多種傳統工藝的集聚,冶鐵工藝、制針工藝、傳統釀酒和制醋工藝、銀器工藝、竹器編制和染布工藝、制香工藝、皮革工藝等群技薈萃,形成了古代工藝文化的聚集地,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具有極大的價值。
(三)大陽旅游文化小鎮資源特色
根據大陽鎮旅游資源類型普查統計可知,在全國旅游資源8大主類、31個亞類、155個基本類型中,大陽鎮旅游資源占6個主類、8個亞類和18個基本類型。其中主類占全國的87.5%,亞類占全國的35.5%,基本類型占全國的13.5%。對于一個旅游文化小鎮來說,旅游資源類型相對比較齊全,種類比較豐富多樣。
二、大陽旅游特色文化小鎮產品體系建設
大陽旅游特色文化小鎮的旅游開發,應深挖文化內涵,注重產品和服務創新,利用互聯網的傳播渠道,采用文化先導、旅游跟進、保護于內、發展在外的策略,打造“中國大陽,活著的古鎮”品牌。立足晉東南,面向國內、國際市場,圍繞“活”字做足文章,緊扣“煤鐵之鄉”“九州針都”“仕官之鄉”“飛燕故里”等主要文化脈絡,深挖文化內涵,以打造古鎮品牌為目標,以產品創新為驅動力,整合古鎮院落、傳統工藝、生態農業、民間節慶和民俗演藝五大資源,以“生態、生產、生活”全景LIVE體驗為模式,實施“產品破題、項目點睛、空間突圍、營銷出位、設施提升”五大突破路徑。
(一)大陽旅游文化小鎮發展理念
以旅游為引導發展新型旅游文化小鎮必須堅持“突出亮點、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的理念。大陽旅游文化小鎮在建設過程中應始終秉承這樣一種“保護為先,科學發展;文化興鎮,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1.保護開發理念秉承“保護中發展,傳承中創新”的理念,以建設“美麗鄉村”為指導,以再現千年古鎮的繁榮風貌為目標,以保護為前提,充分研究古鎮的歷史價值、人文特色、建筑格局,在保證古鎮“核心”特色與整體風貌的前提下,以景觀融入、空間敘事的手法,凸顯大陽的歷史人文和社會風貌等,使大陽旅游文化小鎮能夠借助旅游實現可持續性發展。2.文化興鎮理念文化是古鎮延續發展的根脈,也是古鎮吸引力的來源,弘揚大陽傳統文化,展示大陽珍貴的文化內核是留住大陽吸引力的保證。在傳承的同時,通過科技創新活化文化的載體、豐富文化的表現形式,在繼承中發展和創新大陽文化,使大陽成為文化的傳承區和示范區,保證古鎮持久的活力和生命力。3.產業惠民理念著眼于古鎮的長期發展,充分發揮旅游業強烈的產業帶動作用,通過產業融合發展,讓更多的本地居民參與到旅游產業當中,帶動特色飲食、老屋民宿、旅游商品產業,使旅游業成為支撐古鎮發展的主導產業,帶動本地就業,實現旅游富民。4.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實施旅游全產業鏈帶動戰略,以大陽古鎮為核心,聯動周邊鄉村、景區,推進大陽鎮全域旅游發展。大陽古鎮把旅游業作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大陽古鎮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大陽古鎮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大陽的經濟發展。
(二)大陽旅游文化小鎮特色旅游產品體系的構建
建立健全符合大陽旅游文化小鎮旅游發展新需求的產品體系,充分發揮優質資源,圍繞旅游市場新需求,打造休閑化、多元化、新業態的旅游產品體系,發展古鎮觀光旅游、文化休閑旅游、民俗度假旅游、農業鄉村旅游、專項旅游五大旅游產品。1.古鎮觀光旅游以古鎮古建筑為重點,修繕古建筑群落,復活古代生活場景,通過古建與現代影像技術的結合,開發古代生活4D展示、虛擬顯示互動等產品,通過文化博覽、生態觀光的方式,抓住文化休閑市場需求趨勢,將大陽古鎮建設成為產品豐富、業態多樣、功能完善的建筑景觀博覽、園林賞析、文化欣賞等一系列休閑旅游項目。通過“裴家十八院”“茹太素故居”“張都堂院”“常翰林院”“陽阿縣衙”“湯帝廟”“吳神廟”“鎮史館”等支撐項目來完成。2.文化休閑旅游以大陽古鎮的千年文化為吸引核,從古建、歷史、民俗、節慶等四個方面,展現“懷古、感嘆、欣賞、留戀”旅游情感,開發民俗體驗、演藝觀賞、節慶體驗等旅游產品。以創新工藝品制作體驗為重點,以文化創意為核心,以旅游商品為突破點,以節慶活動為吸引點,以商業貿易為經濟增長點,設計互動式、參與式的多元體驗方式,提升民俗文化、歌舞文化、仕官文化的感受度,打造文化休閑旅游名鎮。以“陽阿公主府”“飛燕宮”“古舞節”“祈雨節”“燈棚節”“采薇樂坊”“大陽曲藝中心”“陽阿古街”等項目支撐文化休閑旅游。3.民俗度假旅游充分利用民俗文化特色和古鎮空間,將民俗文化嵌入到古鎮的各個角落之中,開發高端旅游度假市場,緊抓深度旅游愛好者、藝術愛好者、家庭團體游客、企業商務團體游客等細分客源市場,開發旅居度假、藝術休閑、家庭親子、商務度假旅游產品,打造古鎮高端度假旅游目的地。以“大陽十五巷”“陽阿老街”“西集客棧”“漢樂府”“古商業街”“創意文化休閑街”“美食街”等支撐項目完成。4.專項旅游依托大陽古鎮歷史民俗、生態田園、文化景觀等資源,打造自駕野營、美食餐飲、研學教育、商貿購物等四大專項旅游產品。以自駕旅游和美食旅游為重點,建設自駕車營地、美食廣場、饌面館等項目,通過美食業態的引導,激發研學群體和購物群體。以自駕車營地、饌面館、三晉傳統手工藝博覽園、民俗展覽館等支撐項目實現。
三、以科技創新打造大陽旅游文化小鎮“智慧景區”
在文化旅游盛行的年代,游客的旅游體驗不僅僅是滿足“看”,更多的是追求過程“三性”、目標“三感”和動機“三求”[8]。過程“三性”即可感知性、可理解性以及可參與性,這是旅游體驗經營的關鍵所在。目標“三感”即新鮮感、親切感和滿足感,這是旅游體驗要達到的終極目標。動機“三求”即求補償、求解脫和求刺激,這是旅游體驗得以形成的核心動力[8]。特色小鎮旅游發展必須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關注個性化、特色化、差異化的旅游體驗和旅游產品塑造上來。旅游文化小鎮建設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9]。集文化、休閑和娛樂等為一體的旅游文化小鎮的旅游模式成為最受人們追崇的外出旅游的形式[10]。旅游文化小鎮建設將推動全域旅游的大發展??萍紕撔碌穆糜挝幕℃偨ㄔO將更有助于小鎮文化內涵的“活化”,有助于挖掘特色文化,以及有助于完善特色小鎮的旅游產品體系的和塑造特色化的旅游體驗產品。通過科技創新“活化”小鎮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小鎮特色旅游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以科技創新構建旅游文化小鎮支撐體系
旅游文化小鎮建設應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等科技創新手段為旅游者出游提供便利。信息化、智慧化的旅游文化小鎮建設必須打造“智慧景區”“智慧小鎮”。1.建設大陽旅游小鎮數據中心建設大陽古鎮景區多網互聯數據中心,既包括了IT基礎設施,即服務器、存儲、網絡及安全設備的部署,還包括為這些設施配套的機房設施建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構建以泛在的、寬帶的、高速的網絡基礎設施作為信息系統的信息傳輸載體,通過構建光纖數據網絡、無線WIFI網絡、移動通訊網絡、無線對講網絡、傳感器網絡等,在景區形成多層次的、全覆蓋的通訊網絡體系。2.建設大陽旅游小鎮軟件支撐系統和監控調度中心構成小鎮數據中心的基礎軟件主要包括數據庫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GIS)。監控調度中心主要包括集中設置視頻、GPS監控指揮、接處警等系統,并可利用大屏幕設備結合GIS地圖,放大和定位重要位置的視頻和監控電子地圖等。
(二)以科技創新構建旅游文化小鎮應用系統
旅游小鎮應用系統包括網絡協同辦公系統、視頻監控與分析系統、指揮調度系統、售檢票系統、導游管理與自助導覽系統、信息與互動查詢系統、移動應用系統、景區電子商務系統以及數字虛擬景區和虛擬旅游等九大方面。網絡協同辦公系統能夠實現景區部門之間以及員工之間的協同辦公,提供一個簡單、高效、快速的辦公平臺,完成工作人員的網上協同工作,實現網絡智能化辦公,以提高辦公效率,實現資源共享。視頻監控系統是“通過攝像頭采集重要景點、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發地段等地的實時場景視頻數據”[11],在有效整合的基礎上,“利用有線或無線網絡傳輸至指揮調度中心,供工作人員實時監視各類現場”[11],從而有效保障游客疏導、災害預防、應急預案等工作。指揮調度系統包括景區值守、智能處置、決策會商、遠程指揮、應急聯動等功能,協助景區指揮人員有效部署和調度景區隊伍、景區物資、景區裝備等資源,可實時或及時將相關任務指令、事件發展情況和景區處置狀況傳遞給相關人員,結合監控畫面和GIS地圖,實現可視化協調指揮、有序調度、有效監督。售檢票系統(電子門票、門禁)由售票、檢票、中心管理與結算系統、門閘機等構成。該系統配有“手持移動終端設備,能夠實現對門票的自動識別檢票。電子票的購買支持手機支付或者網上金融支付等方式”[12]。導游管理與自助導覽系統是與售檢票系統匹配的管理系統。通過導游管理系統的建設,實現導游級別、導游信息管理、導游評級、導游預約、導游排班、導游評價等功能,通過游客對導游的評價及管理,可實現對導游隊伍的監督和管理。大陽古鎮景區自助導覽系統以旅游數據中心為支撐,結合地理信息數據庫,打造數字旅游地圖和自助語音導游。自助導游硬件設備“能顯示景區導游圖,支持無線上網,支持全球定位系統,完成自助導游講解”;“能提供手機自助導游軟件下載,通過智能手機等設備完成景區地圖查詢搜索、游覽線路選擇、景點自助講解等功能”[12]。信息與互動查詢系統是與售檢票系統與導游服務系統緊密聯系的一個子系統。它包括游客互動及投訴聯動服務平臺、呼叫服務中心、建設多媒體展示系統,在游客服務中心、售票處、主要景點及游覽線路等位置放置可提供信息查詢、預訂終端(多媒體觸摸屏)服務。景區電子商務系統(門戶網站和電子商務)是大陽古鎮“旅游官網”。游客通過該網站可查詢旅游目的地及旅游各要素信息,查看景區旅游動態,購買、預訂門票、旅游商品、線路、酒店,進行在線咨詢問題等。景區管理單位可通過網站景區的信息,如旅游線路、折扣信息、新聞、門票、旅游商品網上銷售預訂、促銷信息、招商項目等。通過該四大系統能夠迅速實現旅游者入園、導覽與信息收集的目標。小鎮旅游移動應用系統。通過構建手機支付系統,聯合微信、支付寶等手機支付終端,推出大陽古鎮“旅游錢包”應用。通過大陽古鎮旅游數據中心,設計大陽古鎮“旅游通”智能手機app。數字虛擬景區和虛擬旅游?!斑\用三維全景實景混雜現實技術、360實景照片或視頻等技術”[13],完成旅游文化小鎮的數字虛擬景區,實現文化小鎮的虛擬旅游。數字虛擬景區和虛擬旅游平臺能在互聯網、景區門戶網站、景區觸摸屏導覽機、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上應用。
(三)以科技創新構筑旅游文化小鎮旅游保障體系
- 上一篇: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 下一篇:放射性污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