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6 23:12: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化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數字化實訓總結

篇1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印發的通知》(教技〔2012〕5號)精神,提升我省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將“三通兩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切實落實到課程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上,提高信息技術在我省中等職業學校的應用水平和助推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我省于2014―2016連續三年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項目(簡稱“中職信息化建設項目”,含數字化課程教學資源和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工作,推動了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

總結和交流項目建設經驗,推廣建設成果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發揮輻射、示范、引領作用,10月13日上午,2016年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現場會在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綜藝廳舉行,全省各所承擔2014年至2016年省中職信息化建設項目的學校及未承擔該項目的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的相關領導出席會議。本次會議由省教育廳高中與中職教育處副主任科員詹宗超主持。省教育廳高中與中職教育處調研員吳艷玲、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黎國喜、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計算機網絡中心主任羅俊、廣東技術師范學院信息化專家王強、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教研員陳建國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

此次議旨在總結和交流項目建設經驗,推廣建設成果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校長陳仕楷在大會上介紹了學校教學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他說,沙溪理工學校作為國家第一批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狠抓課堂教學質量,推出了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信息化條件下的工作室課堂教學模式。他表示,學校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學校將一如既往繼續努力。沙溪理工學校副校長馮子川作了題為《信息化條件下的工作室課堂模式――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的推廣使用》的發言,肇慶市農業學校副校長曹希培作了題為《立足課堂教學,扎實有效推進信息化建設》的發言,與大家分享了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試點項目建設及使用的相關經驗。

在當天下午的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會議上,羅俊主任介紹了全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項目建設的情況,展示了相關成果。吳艷玲調研員總結了廣東省教學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成績,布置了下一階段的任務。

回顧展望,中職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全省概況

隨著信息社會的高速發展,通過信息化建設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我省從2014年起開始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試點項目,旨在提高信息技術在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的應用水平,將“三通兩平臺”建設的成果真正落到教學實處,讓信息化成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抓手。

“中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課程教學資源”和“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是我省中職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兩大任務,為此,省財政投入專項資金資助這兩個項目立項,以實現讓學生在實訓室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技能學習任務,教師借助學習平臺開展教學,完成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輔導及實訓學習成果的評價。所有項目建成后將通過“廣東省中職教育教學資源平臺”與全省中職學校師生實現資源共享。

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從而適應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提出的新要求,對我省中等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我省順應這一潮流,《廣東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明確提出“推進信息化平臺體系建設”。要求將信息化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基礎,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加快數字化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在專業課程中廣泛使用計算機仿真教學、數字化實訓、遠程實時教育等技術。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基本建成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加強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平臺建設,到2020年數字化資源覆蓋所有專業。建立全省職業教育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聯盟,推動建設面向全社會的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加強職業院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學生學籍、資助和教師管理等信息系統,促進學校管理信息化和規范化。建立政府、行業企業與職業教育機構共享的勞動力市場信息平臺,及時就業和人才培養信息。建立職業院校師生、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人員共享的網絡學習平臺、信息化考試平臺,支持遠程教育和自主學習。到2020年,形成系統完善的省級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網絡。

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試點項目建設是廣東省創建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省的重要工作,據介紹,經過兩年多的實施,我省的教育教學信息化試點建設項目取得顯著成效。“三通兩平臺”建設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效提升了技能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水平,尤其是實訓教學模式在信息化的助力下不斷改進和創新,屏幕上教師一對多的直觀教學模式得以實現。另外,學生的差異化學習、自主學習、拓展學習有了新的平臺與途徑。數字化還使教學資源的集約利用、校內共享、區域共享、全省共享變成現實,有效緩解欠發達地區師資力量薄弱、實訓設備不足的難題。這一做法及推廣為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內涵發展、提升質量做出了很好的實踐探索。

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這是學校改革發展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我省對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試點建設提出兩個引導性原則,一是引領性。要建設代表國家水平,引領產業發展方向,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標志性、共享型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和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二是實踐性,要建設突出職教特色,對接崗位技術技能培養,支撐職業教育課程教學的核心課程,建設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和實訓室學習系統。在“引領性”與“實踐性”的導向下,我省各中等職業學校積極參與,進行項目申報,涌現出沙溪理工學校、肇慶市農業學校等一批信息化建設試點項目的先進學校。

沙溪理工學校作為項目建設學校之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信息化條件下的工作室課堂模式”,項目建設促進了學校教學信息化的全面應用和推廣,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2014年7月,沙溪理工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申報《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建設》項目,成為當年廣東省第一批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資源“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建設立項項目,項目建設歷經公開招標、校企共建、中期檢查、運行使用、結題驗收等環節,于2016年9月通過省教育廳驗收。目前,系統使用效果良好。2015-2016年,工藝美術專業申報的《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建設》項目和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申報的院 《一體化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建設》項目、會計專業申報的《移動教學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建設》項目再獲批準立項。

沙溪理工這四個專業的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建設項目均以原有的實訓室(工作室)為基礎進行改造,建設和強化數字化課程學習功能,除配備學生學習用電腦、教學服務器或教師電腦、智能會議通教學投影設備、視頻音頻錄播系統以及接入校園網外,重點是校企合作開發了各專業的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和教學資源包。其功能主要涵蓋教學資源管理、教學視頻錄播與存儲、虛擬仿真、課堂交流討論、教師答疑、作業提交、在線測試、學習評價、校企連線等,師生可根據課堂教學需要進行使用。

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在工作室課堂中的使用,效果非常明顯,以“《汽車維護與保養》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建設”項目為例,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在工作室課堂使用時,首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用各自的賬號登錄學習系統,打開《汽車維護與保養》相應的教學資源包,查閱和觀看本課程的教學設計、PPT課件、微課、教學視頻等進行自主學習;其次在上課過程中,利用教學視頻錄播系統,將教師或企業師傅進行汽車維修時的示范操作實時高清轉播到每個學生的電腦上,無死角觀看,同時將教師的示范操作視頻錄制存儲起來,供學生反復觀看和學習,然后學生在小組實操時又可將自己的實操過程錄下來作為作業提交給教師檢查和評價;課后學生還可隨時隨地通過電腦或手機等終端設備進行在線學習,與同學、老師或企業師傅進行在線交流。

篇2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數控加工 實訓教學場所

一、傳統數控加工實訓教學場所設計的不足

(一)學生觀看不到演示操作的具體過程

數控加工類實訓具有較高的技能水平要求,對學生人身安全、設備安全等各方面要求比較多,故大多數教師采用教師理論講解—學生觀看操作—學生動手實踐—教師指導講解之類的項目化教學方法。由于學校教學無法達到工廠中師徒一對一的模式,教師演示的時候,學生圍在設備周邊,不利于安全的保障,且站在后面的大多數學生也無法觀看到演示操作的具體過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不利于收集教學資源

數控加工類的實訓課由于技能過程的重復性對時間、資金等方面要求較高,不可能對同一個訓練項目重復多次訓練。傳統的實訓教學又不能對以往的教學過程進行錄制與保存,所謂的糾錯只能在項目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當場完成。多年教學之后,能讓后期學生借鑒的教學實際影像內容很不完善。

二、初級改革方案設計

2010年,我校建設新實訓基地,針對之前數控加工類實訓的傳統教學場所存在的不足,我校提出了建設多媒體輔助教學島的方案。

(一)基礎設施

方案中的基礎設施有3個攝像頭、2臺投影儀、1臺電視機。在實訓場所選擇一臺數控加工設備確定為教學機,在設備自身密閉加工區域的內側安裝2個攝像頭,再在數控操作面板前安裝1個攝像頭。這3個攝像頭分別監控加工區域內部和數控操作面板的加工及操作過程。教學島前方由2臺投影儀與1臺電視機通過視頻分配器由教師控制,分別顯示3個攝像頭采集的視頻信息,同時利用電視機與投影儀不同的表現效果選擇展示的主次。3路視頻信息可以通過配備監控設備或計算機進行控制和保存。

(二)實訓班級分配

由于班容量相對數控加工實訓設備較多,可以考慮將班級分成數控車工與數控銑工或加工中心兩大組,分別進行數控加工的技能實訓,以保證每臺機床上不多于3名學生。這樣不僅能保證學生的實踐操作時間,還能更有效地安排每個學生的工作任務,同時還能保證學生更安全地進行實訓。

三、簡易升級方案

(一)攝像頭配備云臺

如果資金許可,可考慮為加工區域內的攝像頭配備云臺,這樣可隨時調整觀察的角度和方位,以便于觀察。

(二)教學島計算機與數控加工設備聯網

聯網后,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將設計的數控程序直接上傳到數控加工設備的數控系統中,從而驗證程序的正確與否。設計的過程可以由教師進行,也可以由學生代表根據教師備課的安排來進行。

四、綜合型改革方案設計

隨著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很多公司都針對職業院校的數控加工實訓開發了大量的軟件,其中有一類基于網絡的“數字化實訓工廠”方案。該方案將實訓場所的所有數控設備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技術連接在一起,并規劃有場地的監控、設備狀態的監控、數據傳輸、教學資料整理等多個模塊。

我校在規劃新實訓基地建設時,確定了數字化實訓工廠的建設,同時將數控加工實訓場地的教學島概念與其進行整合,提出了綜合性方案。

(一)整合監控資源

利用數字化實訓工廠的監控系統,再加裝所需數控加工設備內部的攝像頭。教學過程中的觀察點較多,甚至可以達到多臺數控設備作為教學機使用。監控系統本身就帶有錄像保存功能,每節課上完都可以將教學過程的資料備份。數字化實訓工廠方案中可視化項目的觸摸屏,大大提升了教學過程的便利性。

(二)整合網絡資源

利用數字化實訓工廠的網絡系統和體驗中心的計算機資料,所有的計算機與數控設備都可以進行通訊、傳輸。學生編程的上機操作可以在體驗中心內的計算機上完成,并傳輸到指定的數控加工設備中,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單機實訓過程中,計算機可另配并單獨與數控加工設備連接,也可以選擇像技能大賽那樣的單機運行模式,學生在設備邊完成實訓課項目的完整操作內容。

(三)整合配件管理

數控加工實訓中學生不僅要學會操作機床進行加工,還要學會例如刀具選用、量具選用、夾具選用與制作等一系列配件的選擇與管理。利用數字化實訓工廠的庫房管理模塊,可以在實訓安排的前期環節上,針對這些方面的內容讓學生親身體驗,以豐富他們的經驗。

(四)整合多元化評價體系

利用網絡資源和教學資源管理、學生成長過程管理,每個實訓項目完成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包括學生自己都可以對項目的最終結果進行評判,在不斷地積累經驗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個別實訓項目中空閑的學生還可以對以前班級實訓同學的作品進行研究,以增加自己的工作經驗。

五、使用過程中的注意點

數控加工實訓教學場所重新設計改造后,實訓教學的過程也在逐步發生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提高,實訓的教學效果進一步得到保證。實際教學過程中使用整個系統時有三個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安裝在加工區域內部的攝像頭要注意保護和保持清潔。由于加工環境下使用切削液等因素,加工區域內應選用防水防爆型的攝像頭,不用的時候盡量將其轉向加工位置的后方。日常機床保養時要清潔攝像頭及鏡頭,不得使用擦機床的布去擦拭鏡頭前的防爆玻璃,以免弄臟鏡頭。

第二,教學過程設計時,每個學生要有具體的任務,多人一組時分工要明確。

第三,加強實訓基地的6S管理,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設施設備要安排專人專管。

六、反思

教學資源處于數字化實訓工廠的平臺當中,將其并入學校校園網也是一個可實施的工程。這樣相關專業的學生在學校的任何一個校園網終端都可以對實訓項目進行預習、復習等學習任務。

由于班級分散進行實訓,為不加重學生學業負擔和家長的支出,學生應該在完成實訓項目并取得職業技能鑒定后交換一次實訓的設備,了解另一類設備的操作基礎。

數控加工實訓教學場所的硬件建設是一個相對容易實施的項目,如何用好這些資源,開發出更能挖掘硬件和軟件利用率的設計方案,是現代職業教育要研究的內容。各校對數控加工實訓的教學投入較大,作為職業教育的實施部門,各校的相關系部都應該群策群力,努力研究如何使這些投入獲得更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1]羅平爾.數控車工實訓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11(12)

篇3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數字校園;內容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13-0063-03

引言

近些年,部分高職院校率先投入巨資,啟動數字校園(或數字化校園)建設項目。2012年,教育部為推進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關于教育信息化的總體部署,組織編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其中明確指出“大力推進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全面提升教學、實訓、科研、管理、服務方面的信息化應用水平。”數字校園建設已經成為各高職院校提升、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作為高職數字校園建設的成果之一,關于高職數字校園研究的文章也在各類期刊雜志中發表。因此,對高職數字校園研究文獻進行系統分析,研究目前各職業院校建設數字校園的主題與內容,將其作為反映高職數字校園建設實踐與理論研究的一面鏡子,為建設者和研究者提供合理的導向和建議,促進高職數字校園建設實踐和理論研究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目的

在對高職數字校園的文獻進行內容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力求回答以下問題:(1)高職數字校園研究的主題與內容主要有哪些;(2)高職數字校園的研究是如何進行的;(3)高職數字校園未來將如何發展。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樣本

在CNKI中國期刊數據庫中以如圖1所示方式檢索,返回248條記錄(檢索時間為2013年11月30日,2013年尚不完整)。

研究樣本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2.研究方法

(1)研究主題與內容分析部分:采用文獻調研的方法,通過閱讀文獻,進行各年份發文統計,分析高頻關鍵詞、研究主題、引入的新概念及新理論。

(2)研究方法分析部分:采用文獻調研的方法,通過閱讀文獻,分析研究所用方法、核心期刊發文分析、基金資助論文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研究的主題與內容分析

(1)各年份發文數統計分析

如圖2所示,按照檢索條件,2004年起高職數字校園的文章才陸續在期刊上發表,以后逐年上升;2011年發文量稍有回落,2012年又大幅躍升。我們注意到《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正是2012年的。

(2)文獻中高頻關鍵詞分析

一個領域的核心術語一般會被人們反復使用,故可依據關鍵詞的出現頻次統計與排名來發現高職數字校園研究領域的重點研究內容。

作者通過拆分論文信息中的關鍵詞部分,依據普通詞匯表清除關鍵詞中普通詞匯的部分(如“設計”、“現狀”、“應用”等內涵不明確的普通詞匯所表達的關鍵詞),并對關鍵詞的文獻頻次進行統計,按文獻頻次逆序排列,選取文獻頻次不低于3次的關鍵詞,共計120個。這些關鍵詞特別是約前10位關鍵詞(頻次大于10),如數字化校園(118)、高職院校(78)、數字校園(22)、信息化(22)、校園網(20)、信息化建設(18)、建設(18)、數字化(18)、高職(14)、教育信息化(13)等可直觀反映出高職數字校園研究的研究重點。通過分析前10大關鍵詞發現,它們其實就是三組同義詞:其一是高職院校、高職;其二是數字化校園、數字校園、信息化、校園網、數字化、教育信息化;最后是信息化建設、建設。組合起來正好體現了當前實踐及理論研究的主題:高職數字校園建設。

(3)文獻研讀與分析

通過閱讀文獻,筆者們發現,高職數字化校園研究的論文主要分為三類:綜合論述型、建設案例分析及總結型、基于數字化校園的其他研究型。

其中,以綜合論述型文章為主,占總數的74.4%。這類文章主要討論“什么是數字校園”(如數字校園概念、內涵、建設現狀、存在問題等);“為什么要建設數字校園”(如建設數字校園的意義、目標、宗旨等);“如何建設數字校園”(如規劃設計、頂層設計、建設方案、建設內容、建設架構、建設原則、建設策略、建設途徑、建設方法、建設難點及解決辦法、需求分析、建設模式、數據流、保障措施等)。[1][2][3] 筆者們采用社會網絡分析工具UCINET,基于上文高頻關鍵詞間的共篇關系,繪制以“數字化校園”為中心的知識網絡圖,如圖3所示。從圖3中我們可以直觀看到圍繞數字化校園的各種研究內容,從區域1、區域2、區域3依次為“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類話題,而區域4則是一些最新技術。

第二類文章是作者基于所在院校的數字校園建設實踐所做的分析與總結,占總數14%。這類文章大多結合各院校自身的建設經驗,描述數字校園建設的背景,總結建設的過程以及具體建設內容,并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提出可行性建議。[4][5]

第三類文章是作者基于數字校園所做的其他研究,如安全防范、學習模式、教學與科研工作、教學資源庫建設、檔案信息化建設、學生信息素養、高職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德育新模式、英語教學設計等。這類文章最少,只占總數的11.6%,說明高職數字校園現階段以建設為主,推廣、應用并對其它領域產生明顯影響仍有待時日。[6][7]

(4)引入新概念、新理論分析

部分研究者在研究高職數字校園時,引入了新理論,使高職數字校園理論的研究更加豐富、深入。

2.研究方法分析

(1)研究所用方法分析

通過分析文獻,我們發現目前高職數字校園的文章多為綜述類文章及建設經驗總結的文章,這兩類的文章占總數的88%以上,所采用的方法均為基于文獻資料分析或實踐經驗總結的方法。

(2)核心期刊發文分析

表中核心期刊、CSSCI、SCI來源期刊、EI來源期刊等分類是采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的分類方法;其他期刊指的是這四類期刊之外的普通期刊。如表4所示,前四類期刊計50篇,約占總數的20%,比重偏低。而且我們注意到在核心期刊、CSSCI中發表的文章是在2008年之后才有刊登。

(3)基金資助論文分析

如表1所示,獲得資金資助的論文計44篇,占總數的18%,基金資助水平也較低。

四、結論與預測

1.通過對文獻的內容進行分析

通過對文獻的內容進行分析發現:目前高職數字校園的研究主題集中在高職數字校園建設上,研究者們主要回答什么是數字校園、為什么要建設數字校園、如何建設數字校園等三方面的問題。這說明,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數字化校園工作主要在建設階段,主要內容包括統一身份認證平臺、統一信息門戶平臺、數據中心平臺、各類應用系統、數字教學資源以及相應組織機構及規章制度的建設。

未來,隨著新技術(如云計算、物聯網、移動通信等)的應用以及各高職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工作的完成,隨著數字校園工程的推廣應用,對教學、實訓、科研、管理、服務等各方面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會有更多的新概念、新理論被引進,基于數字校園應用的研究主題會越來越豐富。

2.研究發現

研究發現高職數字校園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文獻資料分析或實踐經驗總結的方法,核心期刊中發文較少,資金資助水平較低,說明當前高職數字校園的理論研究整體水平不高,仍有待加強。

我們也發現國家政策導向對此項研究影響很大,這從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出臺后,當年的數就達到統計的峰值(如圖2所示)。未來,隨著國家相應文件的出臺,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始數字校園建設,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將越來越豐富。

3.未來高職數字校園建設將越來越規范化

首先,部分高職院校的數字校園工程率先實施,有些還獲得教育部的認可,這些高職院校的示范作用明顯。其次,2013年9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職業教育數字校園建設規范(征求意見稿)》,該規范的實施,必將“規范職業院校數字校園的實施,推動職業教育信息化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頌.高職院校信息化與數字化校園建設難點初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1):143-144.

[2]史玉琢.高職數字化校園建設探析[J].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1):86-87.

[3]董菲,謝樹曉.數字化校園環境下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方向探討[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9):11-13.

[4]趙喜林.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7):65-66.

[5]李志奎,姚爭兒.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機制探討和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1):62-65.

篇4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創業教育

0引言

據統計2011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為660萬人,2012年680萬,2013年699萬,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727萬人。相比2013年699萬畢業生增長28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被冠以“更難就業季”稱號,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49萬人,比2014年再增加22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面臨新的挑戰,大學就業越來越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高職的人才培養模式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大學畢業生應選擇多條出路,為自己制造就業機會。多條出路中自己創業便是一種很好選擇。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模式中是高職院校各專業普遍想解決的問題。鄭州城市職業學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1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相對模糊交叉性較強的概念。高曉杰等人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種教育觀念和教育形式”,其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能力和創新創業人格的高素質的新型人才”。中南大學學生創新創業指導中心主任楊芳在《創新創業教育方法》一文中認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創造性和創新性為基本內涵,以課程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為主要載體,以開發、提高受教育者綜合素質為目標,培養其未來從事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所必備的意識、人格、知識、思維、能力等的素質教育。這是對素質教育的新指認,而且是具體的、真實的、有針對性的、可操作實施的新指認。從廣義上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關于創造新的偉大事業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從狹義上講,它是關于創造新的職業工作崗位的一種教學實踐活動,是當代大學生走上主動就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之路的教育改革活動。曹勝利、雷家騎在《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報告》中指出:創新創業教育與傳統教育相比,根本區別是突出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體現了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知識、素質、能力結構的根本性要求。它把成才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將成為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教育理念。在這個理念中,創新是靈魂,創業是載體,創新創業是一種實踐行為。它強調了事業心與開拓能力的培養。

2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多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深入市場調研使專業建設主動適應社會需求,準確定位專業。長期致力于調研分析并調校本專業的人才定位,建立基于人才市場需求規格、區域經濟規劃、用人單位反饋、畢業生反饋、專業委員會專家建議、國家職業崗位標準和生源素質的多要素專業定位。定期監測與本專業相對應領域的人才市場需求量及規格,抽取崗位任職條件的重要指標,并結合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建議、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反饋建議匯總提煉,形成本專業可能匹配崗位群,然后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淘汰未來幾年需求萎縮的崗位和不符合區域經濟規劃方向的崗位,最后結合往屆生源的學習能力實際,準確遴選本專業對應職業崗位群。目前我們定位為多媒體應用設計員。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從事多媒體行業所必須的理論水平、專業技能和藝術素養,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具備從事多媒體素材采集、素材處理、多媒體集成開發、多媒體應用設計等工作,具有多媒體技術應用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本專業面向的崗位為多媒體應用設計員。學生畢業后面向廣告企業、傳媒企業、多媒體設計制作公司、信息服務企業等從事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多媒體開發、網站建設、動畫制作、平面設計、廣告制作,以及策劃和管理工作。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專業實踐課程的改革、教學模式的改革。

2.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結合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形成“一個崗位群、兩大能力、三步遞進、四大模塊、五個突出、六種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的講就是形成了多媒體應用設計制作員這樣一個崗位群;具備多媒體應用能力和藝術設計能力兩大能力;課程教學采用“案例引入項目模仿課程置換三步遞進”;課程模塊采用“綜合素質教育課程模塊、職業基礎課程模塊、職業主干課程模塊、職業方向課程模塊”四大模塊;突出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崗位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工學結合為途徑的五個突出;以校內工作室頂崗、校內實訓、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為主體,定向培養和職業技能比賽為補充的六種實踐形式。2.2以創新創業教育引領高職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實踐課程構建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引領構建的高職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實踐課程體現了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通過調研社會職位需求,訪談企業專家,優化整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程,該專業實踐課程共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美學基礎類課程,強調基礎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計算機技術類課程,強調實用性,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意設計類課程,強化實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創新意識;綜合實訓類課程,體現職業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結合創新創業教育構建的“四層次”立體型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基本技能實訓、專業專項技能實訓、專業綜合技能實訓和頂崗實習,這樣“四層次”的立體型實踐教學體系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單調、盲目、隨意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自信。

2.2建立基于工作室的工學結合模式

我系由于建系早,實驗室條件相對完善,目前已有定格工作室、動畫工作室和Web工作室。讓工作室按公司經營運作模式,集“產教學賽”一體,讓學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開展職業技能訓練。產,工作室提供設計制作服務,為學生提供職業技能訓練,為教師提供實踐教學環境和項目,為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提供培訓指導。教,工作室在總經理的指導和管理下完成客戶訂單(項目),實現產品設計制作。面向企業、行業和個人提供商業化的設計制作服務,主要業務領域有:多媒體制作、多媒體演示制作、動畫制作、互動演示、課件、攝影、攝像、圖像處理、視音頻制作、網站制作;學,將專業核心課程的實踐教學部分安排到工作室完成,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教學進度和產品設計制作并行。以工作室客戶訂單(項目)為載體,訓練學生職業技能。學生在工作室工作,可以獲得專業技能訓練和工資,兼備學生和設計師兩重身份。對設計能力強,工作表現突出的,可將項目成果轉化為課程成績,實現工作現場考核。專業教師可以安排工作室成員與其他同學結成一幫一或一幫多,分配傳幫帶指標,協助任課教師開展教學。賽,通過工作室的經驗積累和專業教師的指導,選擇工作室表現優秀和設計經驗豐富的師生參加各級各類設計大賽,提供設計創意理念,提升學生個人聲譽和工作室品牌。我們力將把工作室打造成“學子的樂園,多媒體設計師的搖籃”,讓學生在工作室中學到實用的專業技能,縮短專業技能與企業技能的差距,獲得工作經驗我國很多地方已經開始了檔案數字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具體來說,地方各級檔案部門不斷探索,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豐富的館藏珍貴歷史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對新產生的電子文件及時歸檔保存,直接建立全文數據庫,以提高檔案管理和利用的現代化水平,逐步開展對檔案信息資源的科學管理,使檔案信息逐步實現數字化、標準化、網絡化,從而更有效地實現檔案的資源共享,以滿足社會各個領域對檔案信息的需求目前,國內檔案數字化工作還剛起步,正處在探索與論證階段,對檔案數字化建設的研究也剛剛興起,且主要集中在數字檔案館建設的研究,以及一些專門檔案數字化建設的研究。

2.3我國檔案數字化建設的發展方向與趨勢

在當前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專業化程度口益增強、數字化技術更新快速的大背景下,檔案部門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完成館藏檔案的數字化工作已愈發撤得效率低下,且力不從心。鑒于此,國內的一些檔案館開始嘗試將自身力量同社會力量相結合,實行檔案數字化業務外包,選擇有一定經驗和能力的專業公司來進行檔案的數字化建設。這樣既可以省時省力,又可以保證檔案數字化的質量與成效。雖然目前來說,檔案數字化的業務外包工作基木上還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但是它已然成為我國檔案數字化建設的發展方向與趨勢。(1)檔案數字化業務外包的內容業務外包是源于工業企業的一種創新經營管理方式它是將一些傳統上由組織內部人員負責的非核心業務以外加工方式包給專業、高效的服務提供商,以充分利用組織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資源,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自身競爭力的一種管理策略。具體來說,檔案數字化的業務外包內容應包括檔案資源的數字化整理、檔案數據庫的建設與管理,檔案信息網絡、網站的建設與維護,檔案管理軟件的開發與設計,計算機、網絡硬件設備的管理與維護等內容。在數字化過程中,檔案館要積極做好數字化的前期準備工作,并不定期進行數字化業務的監督與驗收。(2)實施檔案數字化外包的策略要選擇專業、可靠的檔案數字化業務外包公司。檔案部門在選擇外包服務提供商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在認真聽取內外部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對外包商的技術能力、業務處理能力、財務狀況、對新技術的研制與開發能力等進行全而的評估與審核,選擇業務能力強、信譽好的服務商。具體來說,一是要對外包商的專業實力進行資格審查,審查其是否持有相關的資質證書或證明,如信息產業部頒發的系統集成商證書,認定的軟件廠商證書等,資質證書與證明是否與外包項目的要求一致,證書的種類、級別、允許承接的業務范圍要作為資格審查的主要內容;二是要對外包商的能力進行審查,通常判斷專業公司是否具備外包的能力,就要審查其所擁有的技術設備和所開發的軟件或其他信息技術產品能否滿足要求;三是要對外包商的經驗、品牌和信譽進行審查,通過該公司在近幾年完成的項目表,評定其在軟件工程工具、配置管理方法、管理技術人員、控制項目成本和質量的能力及水平,并針對其他客戶對該外包商的滿意程度,進行外包商的選擇。

總之,檔案數字化建設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仃務。在數字化進程中采取檔案館與檔案數字化專業外包公司合作的模式是一種大膽的嘗試,不僅有利于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更能夠提高檔案館的工作效率、降低業務運行成本。對于這一模式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使之不斷在推廣中走向規范與完善。

作者:馬士玲 秦曉峰 單位:鄭州城市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篇5

(一)推行數字化教學方式是提高職教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在國家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作為高等教育補充的職業教育不僅肩負著培養大批專業技術人才的任務,更關系到地方經濟乃至全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地方性與行業性、技術技能性、市場導向性等特色。然而職校的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成績較差,普遍不適應‘書本—課堂’這一教育模式,我們無法短期內解決職校的生源素質問題,但我們可以去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去適應學生,讓他們更有興趣參與到學習中來。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數字化教學因其利用數字化幻燈、投影、音頻、視頻、網上教學資源等多媒體教學材料開展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知識的形成過程更具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符合職校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習興趣;同時,數字化教學在擴大課堂容量、彌補職校實訓實習基地不足、教學模式改進、師資培養及教學管理等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數字化教學在職校教學中的應用

數字化教學在職校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輔助教學、技能訓練、教學模式、師資培養、教學管理等方面,下面就我校教師教學中的數字化應用情況做一簡單概括。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由文本、圖形、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組成的多媒體課件,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的特點,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計算機課程flash制作的教學中,在悠揚的音樂旋律中,幾片葉子飄飄晃晃的從樹上落下來……,在此過程教師不僅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闡釋“落葉歸根”的真諦,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自然而然的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運用“flash”軟件,制作優美的落葉畫面?2.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職業教育專業課教學中經常會有理論性較強的概念性知識需要學生掌握,而我們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薄弱,這又大大增加了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通過利用視頻、flash等動感較強的數字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功能,將抽象的概念或重難點形象、直觀的呈現給學生,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如“血管”這一教學內容是畜牧獸醫專業課《畜禽解剖生理》中非常重要且又非常抽象、學生難以掌握的部分,在講到及特色時,教師通過提問“我們肉眼可見的手上血管中流動是靜脈血還是靜脈血?”引導學生思考、談論,接著通過播放‘動脈血—心房心室—靜脈血’的小動畫,形象、直觀的總結出了動物體內血液流動的大途徑。由此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教學難點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3.數字化在實驗、實訓課中的應用利用傳統方式難以完成的可視性差的實驗通過數字化模擬或者其他手段再現場景,并形象的演示實驗過程或結果。縱觀全球置業教育發展我們發現:虛擬現實技術已經成為許多歐美國家職業教育的主流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國內職業教育中的虛擬現實技術雖遠未達到普及地步,但已經在數控機床、模具、汽修、機械制作、電子技術、機電一體化等專業中得到了應用,將抽象、難懂或看不見的東西通過模擬再現,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同時突破了難點,達成了教學目標,提高了教學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實訓費用。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是數字化教學的核心,直接關系著數字化教學方式能否在職校得到推廣應用及能否引領、推動職校的教學改革。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要以“突出職教、面向學生,突出專業、貼近教學”為宗旨,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并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以除此之外,個人認為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深化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認識

認識一: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不應僅局限于單一課件、視聽媒體,來自行業、企業的數字化專業使用手冊、工程案例、虛擬技能訓練的軟件等更應該成為我們職校實現培養企業合格技能人才的數字化資源。認識二:數字化教學資源主要是由專業人員開發建設的資源,但也可以是將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數字化改造或是師生創作的電子作品。因此資源建設不僅僅是開發部門的職責,教師不僅僅是資源的使用者,更應是資源開發建設的主角,可成立教師團隊集體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每個團隊再配以一定數量的企業專家與計算機教師提供技術與專業支持。由此,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與運用的過程,也是教師專業獲得發展的過程。認識三:在設計和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時既要考慮教學的需要,堅持實用原則,又要不斷創新,兼顧學生興趣,并強調學生的自主創新學習,讓學生獲得更大的學習空間和自由,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2.重視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體系化、標準化建設

目前,數字化教學方式在許多職業院校被逐漸采用,但學校各專業、各課程教師一般都是根據各自需求開發課程素材或講義,比較單一分散且缺乏專家層面的標準支持,不能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與教學理念,因而無法有效支撐教學和促進課改。因此,學校要根據教育部學科專業及資源建設規范,對學校教學資源進行統一規劃、規范開發和有效管理,以期實現學校課程教學資源的體系化和標準化。

3.科學開發與建設三維模擬教學資源

職業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和普教,它強調的是學生動手實踐及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但如果學生都是在固定的模式下,學習固定的設備故障,那么一旦進入實際工作崗位,還是不能學習如何發現和解決問題。因此,職業教育中的虛擬現實技術具備有容錯能力的交互性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衡量學校教學改革的核心要求。為培養出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要隨著相關領域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因此,學校教學使用的三維課件必須是可以編輯的,這樣教師可根據每個地區的實際用工情況和要求,進行個性化改造,使學生更符合企業用工需求。

4.加強教師信息化培訓是職校實施數字化教學可靠保證

篇6

當前,紡織產業處于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產品更新加快、技術落差逐漸縮小、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代。我國紡織產業鏈由原料到最終消費品,配套齊全且銜接緊密。紡織工業的細分對于信息化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只有融入信息化系統管理,以供應鏈為核心推動紡織業的信息化建設向縱深發展,才能保障紡織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紡織行業信息化的發展核心是人才,那么紡織服裝院校需要培養出適合紡織產業信息化發展的所需人才。

為了解決教育信息化和培養信息人才這一瓶頸,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全國紡織服裝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指委會主任陳桂林帶領團隊走訪了13個省市,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紡織服裝數字化教學研討會”,成為中國紡織服裝教育信息化重要的交流平臺。

陳桂林向《服裝時報》記者表示:“紡織服裝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發展全局中的關鍵環節,是謀求紡織服裝教育跨越發展不可或缺的支撐。大力推進紡織服裝教育信息化,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與新型教學方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開創“雙向”新紀元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傳統的紙質教材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陳桂林經過深入調研,提出了“雙向教材”的發展模式。“雙向教材”首先兼顧了紙質教材的不可替代優勢,又可以兼顧數字化出版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優勢。用項目化教學方式編寫紙質教材,并將紙質教材每個知識點用二維碼技術采用微課的形式制作數字化教學資源,在使用紙質教材時,只要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在線的數字化資源庫進行學習,實現紙質教材出版與在線數字化教材并舉的出版方式。

建網上“云教學”

為了解決在線網絡教育、實時互動課堂、個性化學習管理等應用逐步融入學習過程,陳桂林創建了“中國服裝教育網”和“中國服裝網絡學院”,將各種紡織服裝教育資源通過網絡跨越了空間距離的限制,使學校的教育成為可以超出校園,向更廣泛的地區輻射的開放式教育。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和教育資源優勢,把優秀教師、優秀教學成果通過網絡傳播并普及。通過應用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進行內容傳播和快速學習的方法。運用計算機網絡所特有的信息數據庫管理技術和雙向交互功能,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現實有效的實現途徑。

新“云課”新模式

篇7

關鍵詞: 工程職業能力 人才培養 教學改革 技術應用型人才

一、概述

我國高等教育已邁入大眾化階段,就業已經是學校、家長和政府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企業求賢若渴、高薪虛位和學生奔波面試、擇業無門的矛盾比較突出,其中固然有就業觀的主觀影響因素存在,但學生的工程職業能力不強、無法滿足企業需求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工程是人們綜合運用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工程職業能力是工科學生的工程能力,特指學生在工程實踐活動中的實際本領和能量,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現代工程師。

我國即將出臺方案,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即技術技能人才和學術型人才的分類。

技術應用型本科教育是“以需求為導向,以學科為基礎,以培養工程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全面提高職業素質為目標”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教育。“實踐性”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工程職業能力是人才培養的核心。

二、教學思考

構建了“就業為目標,能力為本位,任務為載體,項目為主導,學習為實踐”的培養模式。“堅持專業技術應用和綜合素質結合的工程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并重;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協同發展。

本教改方案的實施,廣泛調研,整體規劃,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側重應用實施,由機械學院宏觀指導協調,專業教學系、部具體管理、專業課程教師組織實施,采取試點、分析、比較,由點到面地逐步推廣的方式改革。

調研典型企業,總結專業卓越工程師的崗位職業能力需求;調研同類本科院校,吸收兄弟院校的經驗,構建學生工程能力和素質知識體系數學模型,完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人才培養工程職業能力,構建課程群體系,整合課程,結合企業工程實踐,更新教學內容,實施課程改革,加強教材建設,選用工程案例,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緊密結合企業生產實際的理論和實訓教材。改革教學方法,采用項目式、互動式、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應用和創新工程意識的培養。注重典型的工程軟件應用能力培養,將理論知識寓于工程軟件的使用中,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工程問題。

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寓于整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構建立體化的創新實踐體系,培養創新應用意識,營造創新應用環境,改革實踐教學方法,重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設備的應用,增強實踐環節的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踐的項目取自企業的實際產品。

構建創新實踐體系,自主開發實驗和實訓設備,建立數字化仿真實驗室和數字化實驗裝置,機電一體化實驗室,組建項目團隊、學生工作室和教師科研工作室,參與教師科研。側重學生自學和探索精神的培養,鼓勵學生業余時間自學。注重基于CDIO的綜合實踐項目開發。組織學生參加數字化職業技能大賽和技術資格證書獲得,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省和國家的數字化競賽項目。

建立基于企業案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貫徹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標準,注重工程軟件的使用資源建設。

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包括階段知識考核、課程群考核、畢業知識綜合考核和職業技能證書等級考核等。考核的原則是“以能力考核為主線,考核過程全程化,考核形式多樣化,考核內容全面化,考核參與全員化,考核結果公開化”,培養“比、學、趕、超”的優良學風,建立工程職業能力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考核的有效性。

三、結語

通過教學改革,學生工程職業能力得到提高,學以致用,用理論指導實踐,經過用人單位的反饋,學生的工作職業適應能力明顯增強,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耿建民.大學生工程能力培養之實踐教學改革及探索[J].教育理論與探索,2014,34(12):42-44.

篇8

(沈陽工程學院機械學院,遼寧沈陽110136)

摘要:數字化設計制造是技術應用型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我院在人才培養方案中以數字化設計制造工程能力培養為主線,首先以典型企業的崗位能力需求為基礎,構建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素質教育的三大課程群體系結構,提出了在教學中實施綜合課程改革的探索性實踐方法,通過改革使學生的工程能力得到了提高。

關鍵詞 :數字化設計制造;課程群;工程能力培養;課程改革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25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4—0054—02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以數字化設計制造為主線的卓越工程能力培養”(編號:JG14DB280)。

收稿日期:2014—11—19

作者簡介:李鐵鋼(1973— ),男,遼寧沈陽人。沈陽工程學院機械學院,高級工程師,副教授,在讀博士,研究方向:先進制造技術及教學。

當代機械工程領域邁進了數字化制造的時代,在產品制造活動的全生命過程中利用數字化的信息實現產品和制造活動的表達、組織和運行,數字化制造大大地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企業的數字化制造水平和應用能力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機電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是“工程教育,職業取向”,培養的學生是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研究型人才,也不同于高職高專院校的技能操作型人才,而是具有夠用的機械和電子專業理論知識,一定的人文、科技和藝術素質,較強創新精神的高等應用型機械工程領域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從就業反饋來看,企業認為學生的理論泛泛而實踐技能不足,理論與當代的企業技術脫軌,就業后工作適應能力差,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培訓和培養才能勝任崗位。因此,需要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以數字化設計制造的綜合工程能力為主線、基于企業實踐培養人才。

一、以數字化設計制造為主線的培養方案規劃

基于我校機械專業近幾年的就業和定向培育就業客戶群調研,我院總結形成了企業的崗位能力需求指標,并分解指標,形成知識體系,根據知識體系修改了培養方案。

沈陽工程學院為以工為主的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辦學戰略依托電力行業,服務先進裝備制造行業和現代服務業,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較系統地掌握機械制造及自動化、計算機應用、自動控制和電子技術應用等復合型的專業知識,以機床數控系統的應用與開發,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設計、調試和管理等能力為特色的機械電子工程領域高級應用型人才。

課程群規劃遵循“三面向、三服務”的理念,即面向學生就業、面向企業界、面向未來,課程改革要服務于職業能力需求、服務于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理論課程要服務于實踐課程。

我院綜合美國ABET工程專業認證的標準和企業需求確定了機電專業工程素質能力的培養包含自然人文能力、工程應用能力、機械產品設計能力、機械產品制造能力、機械設備控制能力和企業實踐能力等模塊。課程群體系要體現“理實交融、分為層遞進”的原則,分為基本技能層次、提高應用層次和綜合創新層次三大類。

二、課程群建設方法

(一)以課程群為基礎,結合教師科研,組建教學科研團隊,爭創精品課程。建立同典型企業的校企密切合作關系,按照典型企業的數字化生產流程規劃工程軟件,軟件分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對于必修課程,學生必須掌握;而選修課程,學生可課后自學。必修軟件有AUTOCAD、UG、ANSYS和Matlab,選修軟件有機械工程師、Amesim、VERICUT、CAXA工藝圖表、PC DMIS、VNUC、Autoform、Geomagic Qualify和Imageware等。在工程軟件課程體系中,AUTOCAD主要培養學生的機械和電子平面制圖能力,在機械制圖與CAD課程中學習,在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測繪、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和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中應用;UG主要培養三維設計和數控編程能力,在三維設計基礎、CAD/CAE技術與應用和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中按模塊講授,在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課程設計和機械裝備課程設計中應用;Matlab主要培養數學分析和控制系統分析能力,在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機電工程控制基礎中學習,在機電一體化系統課程設計、機械工程測試技術和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設計中應用;ANSYS主要培養有限元分析能力,在工程力學和CAD/CAE技術與應用中學習,在材料成形技術和CAD/CAE實訓中應用。

(二)貫徹工程軟件培養,注重對必修軟件的系統培訓,安排好自學選修軟件的知識點,規劃好各課程中軟件的知識點講授和知識的遞進,以使學生掌握數字化設計制造能力。比如:對于數字化制造能力的培養,重點培養數控機床的加工能力,在三維設計基礎課程中講授UG軟件的基本操作和三維實體造型;在模具設計和制造課程中講授模具的三維設計;在機械制造裝備設計課程中講授夾具的設計;在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中講授CAXA工藝圖表軟件編制數控加工工藝規程;在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課程中講授利用UG軟件編制數控程序;在先進制造技術課程中講授利用VERICUT軟件進行數控程序加工仿真,利用PC DMIS軟件生成數字化測量程序,利用Geomagic Qualify軟件進行檢測結果分析,最后這些技能在獨立實踐環節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課程設計中得到全面應用。學生利用前述這些工程軟件,從產品的圖紙出發,獨立分析并設計數控加工工藝規程,編寫數控加工程序,分組加工零件并檢測。

(三)為體現數字化設計和制造能力培養,對課程群的能力體系進行分解,得到詳細的能力和目標矩陣。設置40周的獨立實踐環節,包括課程設計、實訓、實習和畢業設計,側重綜合問題的解決,體現工程實踐性和創新性,培養學生的企業實踐技能,使其能夠綜合應用專業知識進行產品的數字化設計和制造,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實踐教學不僅僅是理論教學的演示、驗證和補充,還是工程能力培養的決定性環節,培養目標的實現應以能否從事生產實踐作為評判基準。加大專業化、數字化設計制造素質教育,對于

取得相關學科證書的學生將給予學分加分或課程減免的激勵,

包括數控車床和銑床的中級工和高級工操作等級證書、制圖員證書、三維設計證書、數控工藝員證書、各種省級以上相關比賽證書等。

此類課程也可以幫助學生考取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增加就業資本。

(四)加強數字化設計制造教學資源庫建設,選擇企業經典案例進行課件、圖片、動畫等教學資源的信息化建設;加強虛擬實驗室建設,建造虛擬材料成型實驗室、虛擬數控加工仿真實驗室和網絡化制造實驗室等。在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和虛擬實驗室建設中吸收學生參與,既激發了其學習的興趣,又鍛煉了其數字化設計和制造能力。

(五)加大教材建設,特別是綜合實踐類教材,編寫反映企業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的教材,對企業的典型零件和流程進行凝練,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案例。教材應言簡意賅,圖例形象,還要便于進行啟發性教學,便于課后思考和進一步的知識擴展。

(六)開放數字化設計制造相關實驗室。將數控機床實驗室、CAD/CAM實驗室開放,接受課外實驗和創新制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利用好教務網絡教學平臺,將數字化設計和制造的教學資源放到網絡上,開展網絡答疑,增加與學生間的互動,利用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獲取手段促進其學習興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冰.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數控專業中的實踐與應用[J].職教論壇,2007(6).

[2]陳文杰,任立軍,張林等.新加坡理工學院基于CDIO模式的項目教學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9(35).

[3]胡志剛,任勝兵,吳斌.構建基于CDIO理念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0(22).

篇9

【關鍵詞】智慧型校園;中職;數字化校園

2012年3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在此背景下,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任務確定為“數字學習和智慧校園建設”,涵蓋了智慧學習的新興技術、數字化內容的開發、智慧教室設計、電子教材、學習助手、學習分析、教育云服務等研討專題。

一、智慧型校園概述

2008 年,美國IBM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即通過新一代的信息技術來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提高實時交互、信息處理能力和誘導反應速度,提升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隨后,國內不少學者提出了“智慧校園”的概念和建設思路。

1.智慧型校園定義.

南京郵電大學做了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智慧校園”規劃,“智慧校園”的核心特征應當主要反映在三個層面:一是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基于角色的個性化定制服務;二是將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學校的各個應用于服務領域,實現互聯和協作;三是通過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學校與外部世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2.數字化校園與智慧型校園的比較。

數字化校園是以網絡為基礎,利用先進的信息手段和工具,將學校的各個方面,從環境(包括網絡、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活動(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數字化,逐步形成一個數字空間,從而使校園在時間和空間上獲得延伸,在現實校園基礎上形成一個虛擬校園。

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礎是前期數字校園的建設與發展,但相對于數字校園,智慧校園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整合度方面都有相當大的提升。“智慧校園”是數字化校園升級到一定階段的表現。“智慧校園”要有一個統一的基礎設施平臺,要擁有有線與無線雙網覆蓋的網絡環境,要有統一的數據共享平臺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3.智慧型校園的優勢.

智慧校園更多的是強調按需服務、快速反應、主動應對等,更多地體現智能、聰慧的特點。它相較于數字化校園的優勢在于進一步挖掘信息資源的價值,集中存儲,實現智能化的推送,促進知識的智慧傳播與分享,系統互聯互通。

二、我校數字化校園現狀

廣西交通運輸學校創辦于1959年,是廣西乃至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培養交通航運和港口管理等專業人才的綜合性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3000人。

1.學校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礎設施.

校園網已覆蓋辦公、教學、實訓場所及教職工宿舍等,并通過中國電信的10M光纖接入因特網,教學用計算機總數已達到895臺,建有16間計算機實訓室,行政辦公用計算機數量達97臺,專職行政人員全部配備辦公用計算機。

2.學校教師具有較好的信息化應用能力。

學校90%的教師都能使用多媒體設備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少部分課程已建立了電子教材,試題庫、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源庫,使用率低。

3.學校師生具備一定的信息化系統使用經驗.

校園網上運行有多個信息化系統,如網上辦公系統OA、招生報名系統、成績管理系統,由于缺乏統一技術標準,各子系統之間無法兼容,數據無法共享。

三、構建我校智慧校園建設的設想

現結合我校實際,提出構建未來具有我校特點的智慧型校園的設想。

1.校園網絡環境.

我校校園網總體采用星型以太網拓撲結構,骨干層采用三層萬兆以太網交換技術,光纖覆蓋校區所有骨干節點。校園網依托聯通、電信兩個ISP 供應商,擴展為100M 出口帶寬。通過雙鏈路上聯校園網雙核心,采用TCP/IP 技術根據目標進行有效負載分流,針對每個子網的應用特點采取相應安全管理措施,高效持續對每個功能子網提供高質量網絡服務,是兼具城域網性質的跨校區新型校園網絡。

作為園區有線局域網的補充和拓展,利用WLAN無線網絡技術,將校園網延伸到移動用戶多、不宜部署網線的公共區域。在部署上采用集中控制式的無線網絡架構,無線網絡控制器是整個無線網絡的核心,無線接入點AP分布在具體區域,無線網絡管理軟件對整個無線網絡進行圖形化管理。

網絡采用流控設備進行出口流量管理,認證計費設備用于內部上網認證和互聯網上網計費。

2.數據基礎.

(1)基礎數據庫。智慧校園要為教師、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建設各業務應用系統,必須要有基礎數據的支撐,如:教師、學生的基本信息,為保證數據同步并及時更新,保持數據一致,因此要建立統一的基礎信息數據庫。

(2)資源與業務數據庫。學校提供的教務管理、科研管理、協同辦公、一卡通等應用系統運行會產生業務數據,這些數據不僅記錄了業務辦理的結果,還記錄了業務辦理的流程即工作日志。學校開發的大量教學案例、精品課程、研究成果等也構成重要的資源數據庫。

(3)數據倉庫。應用系統長期運行積累大量的歷史數據,這些數據中蘊含著規律性的信息,并且由于各應用系統建設時間的不同,數據存儲有關系數據庫、數據文件、元數據等多種格式。利用ETL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有用信息抽取、格式編碼、臟數據清洗等操作,最終將應用數據裝載到數據倉庫中,為上層的商業智能服務提供數據基礎。

3.以服務總線為核心的服務支撐平臺

(1)能夠提供各類信息服務.

在原有的Internet訪問、Web瀏覽、文件傳輸、電子郵件系統的基礎上,建立校園教學管理平臺、校內BBS、博客、CHAT等師生交互平臺,借助ISP服務商設立主頁和虛擬空間(或主機托管),并保持更新維護等。

(2)具有以下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管理功能.

1)訪問控制:對學校重要的信息資源和設備建立訪問控制體系,防止非法入侵。

2)網絡管理系統:智能化,可以管理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設備,實現網絡管理的集成。合理劃分子網、虛擬網絡,并具有根據需要可靈活調整的功能。

3)防火墻:提升校園網內部網絡的安全性,防止非法用戶訪問內部網絡上的資源和非法向外傳遞內部信息。

(3)基于一卡通的校務管理信息平臺.

以一卡通為基礎建立校園網師生身份認證系統和資金結算系統,基本達到校園工作生活的數字化,實現以下功能的網絡化應用:

1)教務管理.

學籍管理:包括班級管理、學籍管理、學費管理、獎懲管理、統計查詢、報表打印等功能模塊;

教學管理:教師管理、教學計劃、排課、補課、調課、網上評教、各種統計報表查詢打印等;

考試管理:考試安排、補考安排、成績管理與分析等。

2)行政管理.

在原有校門戶網站基礎上,增加統一身份認證;增加校外入口,方便校外教師訪問校內資源。

辦公管理:包括會議管理、單位日程管理、公共信息、政務信息、政策法規查詢等;

公文管理:包括公文的起草、批閱、發送、接受、回復,公文的保存和查詢,通知的發送與接受功能;

人事管理:管理和維護單位的人事信息等;

財務管理:對于學校的財務工作實現計算機化管理;

招生管理:招生計劃、入學報到、學生資助管理、周班級綜合素質管理、綜合考評等。

3)后勤總務管理.

設備管理:對校公用設備的購置、入賬、借用、調度和報廢進行管理;

后勤管理:對食堂、宿舍、醫療、綠化、車輛等的管理。

4)其他服務.

實現學生身份認證上網、學生在校常規管理、學生安全信息管理、飯堂銷售管理、商店消費管理、教職工考勤管理。

(4)具有電子教學實施系統功能.

網絡備課與授課系統:建立以學校教學軟件和課件素材等構成的本地化特色資源庫,為教師通過網絡進行備課提供便利條件,并實現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

多媒體課件制作系統:提供網絡化平臺,讓教師能利用網絡的優勢,在網絡上制作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教學資源開發系統:包括開發工具和設備,可進行多媒體信息的加工制作。在學校資源庫的基礎上,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積累、優化機制,為學科整合提供平臺基礎;

建立基于網絡的實時、非實時師生交互和答疑平臺;建立重點學科試題庫和在線考試系統。

(5)基于網絡流媒體的應用.

建立無紙化考場、VOD 視頻點播系統、遠程視頻會議系統。

(7)遠程教學系統

網絡廣播教學系統、實時遠程教育系統、非實時遠程教育系統、課件點播系統。

4.存儲虛擬化平臺.

利用虛擬化手段(VMware vSphere 4)可以將離散的硬件資源統一起來以創建動態的共享平臺,最大限度的整合、利用資源,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設備,為將來的云計算做好平臺基礎,這也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

(1)服務器與存儲設置.

采用兩臺IBM System x3650 M3作為物理主機服務器,服務器通過SAN交換機與IBM System x3850 X5存儲連接,構成光纖存儲網絡。在x3850 X5上選用RAID5 劃分2T 的存儲空間給虛擬化使用。這樣在ESX server下的所有虛擬機及資源都可以存儲在該空間內。

(2)網絡實現方式.

本次架構的服務器和虛擬機采用Bridge(橋接)方式連接網絡。

在這種方式下,虛擬機就像一個新增加的、與真實主機有著同等地位的一臺電腦,是最簡易的從真實主機獲取資源的方法,虛擬機的網絡適配器通過虛擬交換機連接至真實的外部網絡,從而實現虛擬機之間以及與外網的連接。

四、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中職校園應抓住21世紀數字化、信息化發展的機遇,在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的基礎上,研究和應用數字化平臺,建設現代智慧型校園。

【參考文獻】

[1]黃榮懷,張進寶.胡永斌,等.智慧校園: 數字校園發展的必然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篇10

數字化管理系統

促教學管理提升效能

2016年5月18日,在北侖職高校園,校領導攜眾教師體驗“未來教室”所帶來的一場“新奇”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課程。

領導老師們在北侖職高了解了“未來教室”的10大核心理念“新穎”之處,了解這高科技的“未來教室”的自動迎賓燈、電子版排系統、智慧物聯網系統、電子白板系統、PAD系統、錄直播系統等幾個方向。北侖職高校園的未來教室之旅得到了校領導和各位老師的肯定和支持。

坐在北侖職高的O2O課堂里,學生只要通過電腦或移動終端就能進入課堂云平臺實現自助教學。在課前,學生可以通過登錄平成教師事先提交的課程內容包括預習提綱,而教師可通過學生檢測結果的反饋來了解其課前的學習情況,進一步根據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進行實際教學,最后通過課后作業的探索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和延伸;課堂上,學生還可以通過線下討論探究,實時提交作業,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及時對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作業的遞交量等作出反應。

該學校物流專業教師陳方園介紹,這與傳統的老師照著書本講課完全不同,它更多的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同時,教材也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了解理論知識。線上線下學習不僅可以把上課時間延續到課前、課后,還可以讓學生有效利用資源進行信息加工,有利于他們素質的培養和知識能力的提高。

“有了這個數字化管理系統,學校的教學教育工作得到了優化,大大簡化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該學校物流學部副主任王巖介紹道,北侖職高是2012年9月開始正式使用這個平臺,這是一個專注于數字化學習、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新型平臺,包括教育管理平臺、課程教學系統、課件資源管理系統、試題庫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以及辦公OA系統。

“在這個平臺上,教師可以實現辦公、管理、研修、家聯等;學生可以擁有自己的班級空間以及個人空間,寫作自己的班級日記、博客。”王巖說,學生的行為與安全管理是學校學生管理中的重點與難點,這個平臺還可以將學生的行為從主觀評價轉換成可量化的客觀評價,方便學校即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做到獎懲透明。同時,平臺還提供了學生請假放假、獎懲記錄、學生個人及班級評比、德育活動等管理措施來輔助學校對學生的行為和安全進行規范化管理。

數字化實踐平臺

培養技能型技術人才

在北侖職高的現代港口物流實訓室里,一臺橋吊模擬機和26臺安裝了3D港口模擬軟件的電腦終端吸引了不少學生的圍觀。

據王巖介紹,目前,這個現代港口物流實訓室是北侖區首個使用模擬機作為教學的中職教學實訓室。相比以往的書面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校里就可以練技術,熟悉先進設備,為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前,學校還在重點建設“未來教室”。屆時,在未來教室中,能實現現場及遠程互動教學,并能雙向反饋;能夠實時觀看學生的反應,通過四機位實現精品教室教學狀態的拍攝,支持通過互聯網實時直播課程;遠程學員可以通過筆記本、平板或手機單向觀看課程直播;教師、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終端接入主講課堂進行音視頻雙向互動。

今年,北侖職高被評為“寧波市智慧教育建設試點單位”。近年來,北侖職高按照寧波市智慧教育建設的戰略部署,結合“智慧校園”試點單位評選的契機,以教育信息化帶動學校教育現代化為宗旨,將信息化建設納入學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積極探索智慧校園環境、智慧教學課堂、智慧教育管理、智慧師生培養等模式和策略,為師生構建廣泛的教學環境,創新教學觀念、方式和方法,促進師生的智慧提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學校結合實際情況,學校功能室使用申報批復系統、家校聯動之家訪記錄提示系統、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等工作平臺,讓學校管理更科學、高效;開發依能系統,讓老師更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和跟蹤教學,逐步實現學生數量多情況下的個性化教學和指導。學校還重點建設O2O教學課堂300教師用戶和“未來教室”一間,這個項目已經在2015年底開始建設,于2016年上半年建設完成。

同時,學校還有計劃地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各類信息技術創新培訓與實踐活動,促進師生信息素養的提升。近期,開展了一次3D打印技術進校園現場展示會。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

通過云平臺建立的虛擬實驗室,學生可以在自習室,甚至是寢室等任意區域開展自主實驗學習,教師可以通過相關平臺充分了解學生的做題過程;教師能更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跟蹤教學,逐步實現學生數量多情況下的個性化教學和指導……

學校每學期分學科開展了微課、信息化技術等培訓;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教學模式,學校多名老師獲全國性大獎。

探索校園信息化技術

今后,北侖職高將結合寧波市的“互聯網+”教育工程,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與應用,總結、提煉典型經驗案例,創新機制,充分發揮示范學校的示范作用,建設成為全市有較大影響力的智慧校園示范學校。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北侖職高校長林綠洋這樣說。互聯網時代,北侖職高正走在教育信息化道路上。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開發網絡學習課程,建立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創新網絡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智慧校園的核心特征主要反映在三個層面:一是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基于角色的個性化定制服務;二是將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學校的各個應用與服務領域,實現互聯和協作;三是通過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學校與外部世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依據核心特征,我們在智慧校園建設中主要進行了以下內容的實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