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基礎課程教學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2: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腦基礎課程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腦基礎課程教學

篇1

論文摘要:電腦美術設計專業是順應市場需求而產生的一個新興專業,是藝術設計理論、技藝與電腦操作技術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勢必成為設計教育之舉足輕重的專業。在中等職業學校相關的專業,電腦美術設計已逐步成熟發展起來。但在課程設置上,電腦美術設計教學往往是把繪圖軟件(如Photoshop, Coredraw)作為單獨的課程來教學,沒有與傳統的基礎設計課程(如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有機的結合起來,各自為政,不能進行有效的互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的時效性,教學效果的潛力還沒有被完全得到開發。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結合對電腦美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實踐,對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作一些探討。

關于傳統基礎設計教學課程

中職學校美術專業一般開設圖案、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工藝美術等基礎設計課程。

在一定程度上,職高生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學生自身藝術修養落差較大。面對一門新的設計課程,存在著很大的思維轉換適應性。從一般常態思維轉換到設討一所需要的抽象思維學需要較長時間的訓練。有的學生能較快領會適應月、思路正確,有的則反應相對遲鈍,跟不上教學進度。加上整個設計課程需要設計平面,色彩,立構三個方向的初步認識作為基礎。有些學生直至課程結束,仍然不清楚自己學習這門課程到底有什么用,今后將如何與社會工作接軌。由于這樣的心態,教學效果很難達到,由此學生在學習上多了一些阻礙。

關于電腦美術教學課程

中職學校美術專業一般開設Photoshop, Coreldraw,3Dmax等常有設計軟件。可廣泛應用于建筑室內外裝飾、廣告專業、印刷業及各種商業宣傳、社會宣傳等行業的專業需要。比起傳統的手工制作,又節省時間,且能制作制作精良,以及手工根本無法達到的設計效果。

在這些軟件教學中,主要是講解繪圖軟件的操作技能,每一個菜單每一樣工具的用途和用法。而其中很多都涉及到基礎設計知識,如photoshop里的色相、明度、飽和度等,而更多的是學生在沒有學習過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這些基礎設計專業知識的前提下,很難想象能設計出像樣的作品來。而要等到這些基礎設計課程開完,大約要兩年的課程安排,再開設電腦美術課程,恐怕為時已晚,那里還有充足的時間來學電腦設計軟件課程。這就造成現在的基礎設計課程與電腦設計課程排課時同時展開,配有各自的專業教師,你講你的基礎設計,我教我的電腦設計軟件,老死不相往來。而兩者之間的融會貫通,就要靠學生自己去領會了。

“電腦美術設計”與“基礎設計”課程的融匯作為專業教師首先應具備較強的電腦輔助設計和基礎設計理論和實踐教學能力。講授圖案、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平面設計還應對photoshop. coredraw等平面設計軟件應用自如;講授立體構成、包裝等還應掌握3dmax軟件。 一、電腦美術輔助平面構成教學模式

在平面構成中,將不同或相同的基木形,在二度空間內構筑豐富的新視覺形象,基本形在畫面骨骼框架內方向不同,正負的轉換上存在著極大的靈活性,即使是同一個基本形由于不用方式的排列組合,也會出現多個迥然不同的畫面效果,這也正是平面構成的魅力所在,學生只能針對某一個畫面效果可能性的探求,對活躍學生思維極為不利。Photoshop, Coredraw作為設計專業學生必須學的繪圖軟件,具有強大的繪圖功能,不僅快捷準確,而且可以繪制出手工繪制時難以得到的圖形,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在機上通過復制、鏡像、旋轉等命令反復尋求變化和組合方式,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眾中挑一的教學效果。

二、電腦美術輔助色彩構成教學摸式

色彩對于人們的重要性,猶如陽光、空氣和水一樣必不可少,作為美術設計者,更應該自覺地認識色彩、創造色彩、一件設計作品的美感是綜合了形態、色彩、質感而產生的。然而,看到作品的瞬間。首先訴諸于觀者眼睛的是色彩的組合效果,也就是色彩美的問題。在設計中,不同的色彩搭配組合會給人的視覺和心理上形成諸如溫暖、寒冷、華麗、樸素、強烈、柔弱、明亮、陰暗等不同的環境氣氛,表現各種不同的感情效果。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講授色彩原理時,教師往往以字代色,兩種或多種色彩的對比及調和效果,學生只能通過聯想加以比較,直觀性價差,尤其對一些色彩感覺較弱、對色彩知識了解也較少的學生,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學生在后期的實際應用中,很難把構成中的色彩知識自覺地應用于創作中,出現了臨摹不成問題,創作卻難上加難的情況,有的學生甚至要求在重新講解相關的色彩知識,這些都說明前期的教學模式存在著一些問題。

三、電腦美術輔助立體構成教學摸式

立體構成的原理對形體基本的構成要素;點、線、面、體,即從幾何體的角度建立科學的概念,又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對人的感覺作用,把科學地認識和感性的印象結合在一起。計算機三維建模及渲染技術使學生在觀察物體時,試點具有流動性,能表現出物體的各個側面及細部,同時也能在空間的試點中對形體進行構筑和修改。

電腦美術教學中教師、學生、電腦三者的重新定位

篇2

【關鍵詞】高校 計算機應用 基礎課程 教學改革 策略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對計算機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各大高校課程設置中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希望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給學生打下堅實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能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中利用計算機來提高效率。但就目前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為了提高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我們必須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本文筆者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探討。

一、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城市的中學已普遍開設了電腦課,來自山區的學生對計算機基礎只有了初步的認識。這樣,來自城市的學生,計算機基礎就普遍高于來自農村或者山區的學生,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給計算機教師教學的實施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且不同的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差異。如果對所有學生使用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想尋求一個適合大部分學生學習本課程的教學模式是很難實現的,也就無法完成教學計劃,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不夠重視

許多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重視度不夠。大多數學生認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就是告訴我們如何上網聊天,用視頻看電影,或者打游戲等等,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應用在認識上還不太深刻。認為在高中學習了信息技術知識,在大學里就不用再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知識了,還有的學生認為專業課程學好了比什么都強,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是無聊人做的事,尤其是對于那些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言,此課程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教師在講解時也是一筆帶過,學生也就隨便應付一下,久而久之,此課課程就越來越不被重視,慢慢地談出學生的視線。

(三)教學模式陳舊,學生無法進行主動學習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我們一直以來采用的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教學效果。特別是像計算機這樣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技術課程,一旦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在教學中,學生只會按部就班的照搬老師講授的做法,自己無法去開動大腦去進行思考和操作,學生就無法積極主動地去進行學習,那么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也是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

(四)計算機教學軟、硬件設施不配套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是屬于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最大的缺點就是班級多,學生人數也多,如果在教學中沒有配備擴音設備,后排的學生是很難聽到教師的講話。還有很多高校中機房所使用的電腦配置低下,很容易產生故障,很難適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材里講的windows xp操作系統和office2003辦公軟件,因此使得教學軟、硬件不配套,直接影響課程教學效果。

二、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分析

(一)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次教學

由于城鄉學生的差異性,使用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標準,顯然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際課堂教學時,就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采用分層教學,以求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二)在教學中多采用探究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我們需要借鑒最新的現代教育理論研究來指導教學。在具體的教學中多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就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起引導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中獲取知識、學會方法,在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并完善認知結構。

(三)在教學中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而上機實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知識去解決其專業領域中遇到的相關問題,計算機教學的目的是服務于實踐應用,提高學生對計算機課程興趣的一個重要方式也是實踐應用。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應以實踐應用來帶動整個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根據課堂中的教學內容來確定具體的實踐任務,使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相輔相承。學生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可以創新來完成相應的上機實踐任務,這樣即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改善教學環境,完善教學軟硬件設施

好的環境能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環境對于學習本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在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文法改革的同時,我們也要對教學環境及時進行變革,只有這樣才能與教學質量相匹配。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要不斷改善教學條件,無論是從教學軟硬件上都要同時進行,特別是合班上大課時,機房應配置擴音設備,解決教師難講學生聽不見的問題,同時,還應安裝相關教學軟件,確保學生在每一臺計算機上都能進行實踐操作。

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過程是以計算機為輔助工具,來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計算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就一定要在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究,不斷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更利用于學生學習的方法來,以此來推動整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李慧,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2006年02期

篇3

計算機基礎優化分層理論實踐根據本人多年從事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實踐,認為高職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對計算機的認知、掌握及學習能力的良莠不齊,加之沒有良好的對計算機的興趣導向,從而直接導致了高職計算機教學效果不佳,下面通過本人這幾年對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經驗及理解對現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學生計算機水平差異較大,應進行分層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高職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城市落后地區的學生接觸電腦較少,甚至沒有接觸過電腦,即使初、高中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也只是一些理論,從未實際接觸過電腦,而城市繁華的地區,學生接觸電腦的機會較多,有些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容已經在初、高中就學過了,并且家中已經配備了電腦,由此情況就導致了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差異較大。

所以應該將計算機基礎課程分為計算機基礎班、計算機提高班和計算機考證班。為計算機水平較差的學生提供計算機基礎班,為計算機水平較高的學生提供計算機提高班和計算機考證班,這兩個班的不同就在于計算機考證班在計算機提高班的基礎上添加了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內容,只有通過了計算機等級考試,本課程才可以取得學分。在開課之前先對學生進行分層,通過考試的摸底并結合學生的重視和興趣程度讓學生進行選課。

二、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比例的分配

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問題是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重要問題之一,高職院校的根本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應該將實踐課程作為教學重點。

將理論課時占總課時的30%,實踐課時占總課時的70%,這樣就會大大增加了學生的上機時間,為將來的計算機應用打好了扎實的基礎。為將來更好的就業提供良好的條件。

三、理論課程教學的網絡平臺應用

計算機基礎理論教學相對比較枯燥,學生容易反感,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與CAD相結合,每講一個新的內容,先給出一個目標和任務,帶著目標和任務去教學、演示,內容講完的時候,任務就應該完成了,這樣學生感覺不會太枯燥。對比高校學生,高職學生接受教育的能力相對較差,在認為學生有點厭倦的時候播放與計算機相關的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利用這樣教師講授、操作、演示、學生模仿練習的傳授方式時,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網絡平臺來上傳一些有關計算機基礎的知識、教學案例和在就業中遇到的和計算機基礎相關的實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掌握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網絡平臺,通過實時網上答疑、網上在線測試、網上在線討論來實現師生互動,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在教授PowerPoint 2007這一章內容時,先前已經教授了Word 2007和Excel 2007這兩個軟件,故可選用網絡平臺在其上傳相關課件,提供學習資料,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和學習,在正式授課時由學生自己給自己上課,來加深學生印象。

四、強化計算機實踐課程教學

強化計算機實踐課程教學,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必要路徑,可以為就業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滿足社會越來越高的計算機知識起點的要求。具體思路如下:

1.大班授課,小班實踐

老師授課的內容學生是否掌握主要要看學生的實踐情況,有些學生理論雖然聽懂了,可是實際上機操作卻無從下手,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進行輔導,因此建議在實踐環節進行小班授課,每個實踐課20人左右,由兩個老師共同輔導為宜。

2.學生分組學習

每個實踐課程都可以有多個實踐題目供學生選擇,根據不同的興趣選擇不同的題目,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選出學習好的同學作為組長,進行分組學習,每組5~10人為佳。讓組長組織學習,并相互研究,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的記憶,減少老師的工作量。

3.增加網絡知識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計算機的網絡知識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在網絡知識方面多增加一些應用題目,以便學生可以在網上學習得更加輕松,并且搜索到更多的知識,了解更廣闊的專業知識前景。

4.任務訓練,培養創新與學習能力

主要任務是學習一門計算機的應用軟件,并完成相應的任務。要求學生進行選題和分組后,通過相關的課程或自學方式,掌握實驗所涉及的知識,通過這些知識來設計、開發并最終完成任務實驗項目,學生通過學習、思考、討論來掌握該軟件,并明白其重點和難點。

篇4

一、教材分析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中職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該課程在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計劃中與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具有文化基礎課的性質。

當今社會,以計算機技術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各種生產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為主要目標的中等職業學校,必須高質量地完成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每一個學生必須認真學好這門課程。

二、教學對象分析

本校的中職學生,遍及大西南北,有來自偏遠山區的貴州,那里比較落后,電腦沒有普及,學生電腦知識缺乏,也有來自繁華的大都市,電腦玩得很熟,因而基礎參差不齊,難以統一要求,再加上大多數職業學生成績較差,學習態度不端正,因而為教學增加了難度。再加上《計算機應用基礎》模塊式內容,很多模塊都以實作為主,如果采用傳統的黑板講述,老師可能講得口干舌燥也無法講清其來本文由收集整理龍去脈,學生聽得云里霧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如何教好《計算機應用基礎》,是每一個計算機教師面臨的難題。

三、教學方法探討

針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特點、難點和傳統教學的缺陷,我經過多年的計算機教學實踐,建議《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應采用以下方案:

1.在多媒體電子教室環境下進行教學

由于《計算機應用基礎》主要以office辦公軟件為主,以實際操作為主,所以,最好應在多媒體電子環境下進行教學,由于多媒體網絡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圖、文、聲、像并茂的環境,教師在教師機上一邊講解一邊操作,學生在自己面前的學生機上可同步看到教師的操作過程,能直觀地理解操作方法和操作結果,使學生在相同課時下可以輕松地學到更多、更實用的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用例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過程中,以實際例子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如,在“文字處理軟件word2003應用”這個章節中,我就以“數據類型”為例演示講解,其中囊括了word的各種操作技巧,編輯排版;在“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2003應用”中,以“我

轉貼于

的作業”為主題,讓學生把每個章節的作業以幻燈片的形式再一次展示出來,不僅應用到了powerpoint的各種功能,同時又把所學的內容復習了一遍。

3.任務驅動,促進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改革

篇5

一、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電腦教學狀況

電腦藝術設計是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的重要課程。電腦設計既能作出手繪作品又能創作出比手繪更豐富、更具體的藝術形象。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藝術研究、美術繪畫、藝術品制作與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教育、影視媒體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的品質和審美要求不斷提高,對電腦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提高。由于經濟及人才培養方式等許多因素,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水平與現實需要還有一定的差距,在設計人才的培養以及如何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方面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當前在教學中對電腦藝術設計的認識上還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看法,如有的認為電腦只是一種在藝術設計過程中起著輔助設計手段的工具,因此對電腦藝術教學重視不夠。還有的認為電腦藝術有自己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藝術語言,只要學會電腦就會設計,單純注意電腦藝術的表現能力和形式,忽視了對藝術的理解,不能有效的發揮電腦藝術設計的作用。近年來藝術設計專業電腦教學的改革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距形勢的發展現實的需要依然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還需進一步加強改革的探索與力度。

二、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電腦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

(一)基礎薄弱課時相對較少

高職高專課程較多,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相對較短,因此專業基礎課程課時量也相應較少,兩三個學期未必能學好的專業,只能用一個學期的時間匆匆學過。美術基礎、計算機技術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動手實踐才能獲得。由于實作條件限制,學生動手練習的機會相對不足,這對于美術基礎相對薄弱計算機課程安排較少的高職高專學生來說,教學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二)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夠強

藝術設計專業所學的知識內容較多,目前開設的相關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都是面向所有學習藝術專業學生的,這樣就有一些軟件課程與學生所學專業聯系不夠密切,導致學生抓不住學習重點分散了精力。大量的計算機技術的邏輯內容,使以文科和感性思維見長的藝術專業學生難以消化,降低了學生對電腦學習的興趣,影響了電腦教學的效果。

(三)課程實訓跟不上要求

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和技術性,要求學生既要具備一定的繪畫、造型、色彩等能力,還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踐機會相對不足,由于上機教學學時、專業指導教師、實踐設施等方面跟不上要求,實際操作條件受到限制,使課程理論與實際操作脫節,影響了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四)師資力量急需加強

電腦藝術設計課程要求授課教師要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實作能力。目前擔負藝術設計電腦教學的教師,有的對電腦軟件的使用非常熟悉,但對藝術設計理論知識和對藝術設計作品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還有欠缺。有的雖然具有豐富的藝術設計專業知識,但計算機技術跟不上課程的要求。這樣在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以及在藝術設計的表現和表達上,還是會受到這兩種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

(五)學習存在偏差缺少創意

一些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電腦設計課的過程中,誤以為單純突出電腦畫面效果就能吸引人,就能體現設計美感和水平,就能實現設計效果。實際上電腦技術只是眾多的設計工具之一,并不能代替設計者的基本技能和創作意識。部分學生過于依賴網上的圖片和設計素材,把電腦設計作為單一的手段,在設計中只會借鑒模仿,無法表現作品個性,在藝術設計上出現缺少創意的情況。

(六)硬件設備相對不足

搞好電腦藝術設計的教學要有一定的教學設備作保證。由于現有電腦配置、教學設施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加上教育經費相對緊張,招生人數年年增加等因素的影響,硬件設備一時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使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計算機教學質量與新形勢的要求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三、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電腦教學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一)抓好專業課程的教學

藝術設計專業電腦教學的改革,重要的一點是抓好課程的設置及教學這個環節。在實踐中可選擇合適的教學軟件結合手繪進行教學。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學中還要將不同軟件中能夠體現創意的部分作為重點,抓好計算機軟件和教學內容的整合,發揮計算機輔助創意表現的優勢,使學生真正了解掌握軟件的目的不僅僅是達到逼真的效果,同時是為了創意更好地實現。通過運用所學的設計知識更好地完成教學中的具體要求和練習,利用電腦軟件嘗試不同的創作表現,活躍學生的設計思維,增強學生專業基礎課程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加強學生專業基礎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美術基礎差異較大,給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帶來一定影響。一件好的藝術設計作品,外在和內涵都十分豐富,要想設計好的作品,無論是知識面還是專業技法都離不開基礎課的學習。專業設計教學應多以實際課題進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電腦設計軟件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密切結合,既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識程度,也間接地引導著學生的設計思維方式,讓藝術設計工作更加科學更加適應實際需要。專業教學既要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動手能力的提高。軟件的應用不能完全替代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因此必須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上下大功夫,要把美術基礎同電腦設計手段結合起來,互取所長相輔相成,這樣就能增強學生的設計興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在實際操作中學到設計的精髓。

(三)注重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主要目的。計算機技術革新與發展使得教材和教師的知識也要不斷的更新,學生知識的獲得不再僅僅依靠課本和老師,他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對有關知識進行學習和選擇,從而不斷增強自身的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電腦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綜合類學科,涉及面較廣,在教學上我們需采用引導、討論、講評等多種方式去鼓勵學生,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創造能力。在指導學生設計實踐、動手制作的過程中,不斷消除在創新方面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環節,使同學們通過勤學苦練達到熟則生巧,從而激發靈感增強創新能力。

(四)改革電腦藝術設計教學方法

在電腦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上,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新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讓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和解釋者又是技術助理和合作者。使學生不僅要接受知識的灌輸,還要主動參與教學、參與操作、參與改革。在具體教學上,采用啟發式、引導式等素質培養為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在學習中更好地掌握各種應用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知識結構水平和能力結構水平。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在教學方式上將單向傳授與雙向互動教學有機結合,在檢驗考核上,既考查知識掌握情況、創意表現、藝術效果又注意檢驗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情況。利用各種時機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將電腦藝術設計的新知識與同學們分享交流,加強輔導重點培養學生獨自完成設計任務或課題的能力。日常組織學生利用計算機或其他數碼產品進行藝術設計創作,開拓學生的思維,豐富他們的造型語言。教師要主動收集藝術設計信息,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倡進行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增強對網絡信息的選擇能力和辨別能力,以便擇優去劣少走彎路。

(五)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建設一支具有一定文化修養、精通專業知識和技能,且有較高教學水平和專業實作能力的師資隊伍是教改的重要保證,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電腦藝術設計知識更新較快,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設計專業知識、文化底蘊,熟悉各種設計軟件,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為此教學改革要適應形勢的發展和需求,多給專業教師提供外出學習考察的機會和條件,讓教師通過貼身體驗,更多更快的了解電腦藝術設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并獲得大量的校內環境暫不具備的實踐教育信息。同時將現有的專業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學習重點、實踐活動等情況與兄弟院校或企事業單位進行交流,取長補短,為進一步順應畢業生市場需要,全面進行教學改革創造條件。

(六)完善教學設施

良好的教學條件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基礎。注重和加強專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教學設備資金投入,改造和優化現有設施設備,健全和完善校內實踐教學場所和校外有關實踐實習基地,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工作技能提供新的教學平臺。

(七)面向社會適應市場需求

社會發展和市場的需求為培養人才提供了方向,而人才培養又必須適應市場的需求。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要以市場為依托,教育與市場密切互動,在注重動手能力培養的同時,抓好對學生必須的文化科學知識、專業技能以及社會實踐知識的培養。為使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市場實際需要,電腦藝術設計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要根據學校自身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改變原來脫離實際需求的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適應行業崗位需要,可持續發展,并能體現高職高專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四、結語

篇6

一、從數據庫應用看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

數據庫技術是信息化社會的重要基礎技術之一,是計算機科學領域中發展最為迅速、應用最為廣泛的重要分支;《數據庫系統應用》也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必修科目。

(一)數據庫系統應用的背景:概念、市場及其發展

數據庫可以理解為在一個或多個企業組織中,為多個用戶服務的、在計算機上可運行的、有結構的數據集合。與文件相比,文件是面向單個程序的,而數據庫則是面向整個需求的;數據庫中的數據是有結構的,而文件中各記錄之間是沒有聯系的。傳統意義上,數據庫系統是把有關的硬件、軟件、數據和人員組合起來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系統。

數據表示可以有不同的抽象層次。在數據庫結構的描述中至少需要有三級抽象層:概念觀點、邏輯觀點和物理觀點。數據模型(DataModel)是數據及其相互關系的代表,而數據及其關系又是關于現實世界的抽象。數據模型既代表了數據的邏輯觀點,同時也代表了數據的概念觀點。三種最流行的數據模型是層次模型、網狀模型和關系模型。在最常用的關系模型中,包含有關系(Relation)、元組(Tuple)、屬性(Attribute)等成分,其中,關系與邏輯記錄值的集合相對應,元組與邏輯記錄值相對應,屬性與數據項、記錄之間的聯系也用關系來表示。那么,什么是好的關系模式?起碼它不該有數據冗余、更新異常、插入異常和刪除異常。這取決于數據依賴的概念,但在許多數據依賴的類型中,最重要的是函數依賴和多值依賴。

數據庫技術的發展,曾使其產品分為文件系統、關系數據庫、對象數據庫以及關系-對象數據庫等四大類,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系統軟件市場依然是關系數據庫,雖然它能解決的問題與對象數據庫并不相同,但它們之間大有兼容、融合之勢。未來最大的數據庫市場是支持通用的應用(UniversalApplications),并支持簡單和復雜的數據;同時,一些新的應用將驅動市場,如Web、DigitalFilm、DigitalKiosks和GPS等等。

(二)數據庫系統應用課程教學的回顧:dBase-FoxBASE-VisualFoxPro

微機數據庫管理系統dBaseⅢ曾是數據庫技術中的杰出代表。dBaseⅢ具有關系數據庫的基本特征,程序結構精巧,處理信息能力較強,運行效率較高;它的全屏幕編輯功能,操作簡便;它的人機會話方式,易學易懂;它提供運行的輔助手段,方便用戶,還有它的較強的適應環境的能力,使其應用極其廣泛,因此它獲得了“大眾數據庫”的美稱。自從dBaseⅢ引進我國并成功漢化后,計算機專業人員和經濟、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工作者,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使漢字dBaseⅢ廣泛應用于財務會計、物資、圖書資料、科研項目、學生成績、人事檔案、生產調度、經營計劃、財政稅收、銀行帳目等各個管理部門,建立了無數的小型信息系統,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管理現代化的工作,使它成了名副其實的大眾數據庫,也因此隨著IBM-PC淘汰AppleII,dBaseⅢ取代了dBaseII,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大專院校的課堂。

和dBaseⅢ相比,FoxBASE+更勝一籌:可在UNIX、XENIX等多用戶操作系統下運行;完全兼容dBaseⅢ;運行速度更快;可以使用數組來實現數組和數據庫文件之間的數據交換,以方便對數據庫文件中記錄的操作;可以自定義函數,簡化程序設計;可以保存和恢復屏幕圖像;可以將多個命令文件合并成一個過程文件,減少讀盤次數,提高運行速度;能自動調整內存分配,以便充分利用有效內存,提高速度;擴充了部分命令的功能,新增了若干命令;擴充了一些技術參數的范圍,方便了程序設計。于是伴隨著CPU的換代和DOS的升級,FoxBASE+理所當然地替代了dBaseⅢ。

FoxPro除了兼容性和擴大已有的命令、增加新的命令和函數、減少對用戶的限制外,采用90年代的先進技術,支持鼠標器,使整個系統更易使用和操作。尤其是可將程序偽編譯為非常接近機器語言的中間代碼程序,增快其執行的速度。如果程序經FoxDistributionKit編譯,生成exe文件,就可脫離FoxPro而直接執行。2.0以后的版本加入Rushmore優化技術,使速度顯著提高;面向對象技術的應用使數據庫的設計效果結構清晰、簡單,便于實現OOP;數據庫對象的獨立性、自治性使其便于維護,從而需求變更時程序與數據庫重用率高,修改少等等,也就高于同時期的其它產品。尤其是VisualFoxPro3.0作為第一個正式具有Windows95兼容標志的應用軟件,一個32位的數據庫開發系統,引進了可視編程和面向對象的概念,使用了真正的數據庫概念和多媒體數據,具有更快速開發應用程序、面向對象和客戶機/服務器的強大功能,曾被認為是多年來出現在關系數據庫方面最重要的產品,甚至是一個革命性的軟件產品。既具有Visual系列的功能強大、直觀易用、面向對象等優點又兼具Windows和FoxPro的長處;提供的向導、設計器、生成器等工具,加之從界面到內核的完全漢化,使數據庫的管理變得輕而易舉,跟著Windows淘汰DOS,VisualFoxProForWindows換代FoxBASE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是對于“摩爾規律”作用下的IT世界,發展尤其是永恒的。隨著微機的CPU從8086/8088到PentiumⅢ/Pentium4以及K7/K8……的發展,操作系統由Dos到Windows又到Windows95/98/2000/XP/2003……的升級,程序設計由面向問題到結構化又到面向對象再到可視化,內容由文字到圖文并貌又到多媒體,應用由單機到網絡又到全球互聯網,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由Dos-Wps-Lotus123向Windows-Word-Excel轉變,桌面數據庫的情形自然該有本質性的飛躍,尤其是這樣的數據庫技術已不只是被數據庫專家所擁有了。

(三)桌面數據庫系統應用的新概念:Access和Office97/2000/XP

隨著個人計算機的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采用數據庫的技術來管理數據、分析數據和獲取信息。所以,編程簡化把數據庫的用戶從傳統的專業編程人員擴大到了所有的計算機用戶。Access的問世和推廣,使它在短短幾年之間即取代了FoxPro在桌面數據庫市場上的統治地位。Access在國際桌面軟件中早已占有了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

Access在1993年問世,是一個完全基于Windows環境的桌面數據庫系統,它是與Windows同步成長起來的。在Access中,微軟加入了一種先進的數據庫機制,即JetEngine。這種機制取代了以前的文件格式的數據庫引擎,為數據庫的技術與應用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今天的用戶可以在VB、VC以及新版的FoxPro中發現這種數據庫機制。

在編程方面,Access從一開始就致力于把簡化的編程環境和復雜的關系數據庫理論巧妙結合;在市場銷售方面,把Access和Office這樣的提高企業工作效率的易用工具打包一同銷售。

在Access中,智能化的編程環境和高效率的工具實現了有機結合。比如Access97采用了VB5.0的智能編程環境,所以編程風格與VB完全一致。同時與最先進、“全面”的Office集成,使得Access可以直接操作Office中的上千個對象,大大縮短了開發周期和提高了代碼重用率。Access97同時具有較高的適應能力,可以把一個Access97的應用程序用簡單的操作提升到MicrosoftSQLServer等大型客戶/服務器數據庫系統。而且Access采用與MicrosoftSQLServer相同的數據庫引擎,使這種提升變得更為簡單和直接。Access與Office一致的包含Internet/Intranet功能和標準,使用戶數據庫與網絡的結合簡單易行。

早先版本的Access并未能夠完全漢化,所以在用戶編程實踐中,對漢字的操作始終是一個困難。從Access97開始進行了全面中文化,包括內核,所有界面,幫助體系(即Office助手),應用向導,甚至示例應用程序。所以,用戶的使用就更加得心應手。全面中文化的Access包含在Office97/2000/XP……中文專業版中。

一般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從95年開始已由Dos-Wps-Lotus123向Windows-Word-Excel轉變,數據庫的教學也從FoxBASE換成了FoxProforWindows。似乎總是跟不上技術發展和時代前進的步伐。加上學生已強烈要求學習多媒體制作和Internet技術,所以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開成Windows+Office(2000/XP)則不失為一種好策略。

二、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的新嘗試

計算機科技的最大特點是發展極快、應用更廣。鑒于此,《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就成為各大專院校學生的必修科目;而它的基本內容也就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而不斷更新著。從原來的BASIC語言、五筆字型、DOS、WordStar、WPS、Lotus1-2-3以及dBaseⅡ/Ⅲ到早期的Windows3.1/3.2、Word6.0、Excel5.0、FoxBASE/FoxPro又到Windows95/98/2000、Office97/2000……等等。時至今日,WindowsXP和OfficeXP已經風行全球并深入人心,WindowsServer2003……也似排山倒海之勢襲來!由此看來這門課的具體內容還要“進化”,而且似乎還要永無休止地“進化”下去。

(一)現行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的主要內容:Windows+Office

通常我們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開始,總要談論三個問題:計算機能干什么?我們學什么?怎么學?狹義的答案是:計算機無所不能;我們學Windows和Office;上機。接著是盡可能多地電腦演示,以此來升華學生對電腦知識的學習興趣。

因為Windows時代,計算機操作技術的學習早已不是那么困難,再也無須死記硬背那么多的命令和格式,只需用一個手指點擊鼠標,利用菜單就可以打開一個又一個窗口并在窗口中得到五彩斑斕的世界。可是,這個過程卻很難通過傳統的方法用粉筆在黑板上來講明白。

單就操作系統來說,從Windows3.2到Windows95的飛躍,從Windows95到Windows98的進化,從Windows98到Windows2000的換代,以及從Windows2000到WindowsXP的“體驗”,都使“黑板+粉筆”的教學方式陷于絕境。但總有必要盡可能地把最新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例如學了Windows95,還要講講InternetExplorer和Windows98、學了Office97還要談談FrontPage和Office2000,學了Word,不能不說我們的民族軟件WPS,學了Windows98,還要欣賞一下已成為PC操作系統主流的Windows2000和WindowsXP……等等,還要把各種最新的流行軟件及其應用介紹給學生,如此這般來全面激發學生學習和使用電腦的樂趣,教給學生學習電腦知識的方法,同時也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本領不至于那么快地“過時”和“淘汰”。

另一方面,過去曾經有不少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學了WPS并考試得了高分的大學生及研究生當畢業找工作打印簡歷時竟因電腦中裝的是Word而一籌莫展,類似的事情似乎比比皆是、無休無止,這說明了我們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中存在的一個更重要的桎梏和盲點:計算機文化素質問題。所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著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質和數字化生存的質量才是一項最根本的任務。

實踐證明,現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Windows和Office,尤其是今天的Windows95/98+Office97、或者Windows2000+Office2000或者WindowsXP+OfficeXP完全可以由學生自己通過學習軟件(如《開天辟地》、《萬事無憂》、《暢通無阻》、《得心應手》、《電腦總動員》……等等)甚至通過教學網絡更甚至Internet來自學掌握,而且這也是華山一條路了。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緊要課題:從技術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

鑒于計算機科技遵循“每18個月更換一代”飛速發展的事實以及全球互聯網時代日新月異的網絡文化的進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計算機文化素質的教育,著力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術的理解和自學的能力,以使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來大大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及工作效率,甚至用計算機來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力培養學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倫理精神以及信仰,構成了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根本目標。

為了實現計算機文化素質教育的目標,有必要盡可能及時地、全方位地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所以問題的解答就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書本里、甚至校園內。比如通過電子郵件,通過OICQ、QQ、MSN,通過多媒體網絡,甚至通過網站,本著實事求是,實學實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注意反映學科的前沿內容,將思想方法和操作技巧傳給學生。另外還需要鼓勵和幫助學生裝電腦、買電腦、租電腦甚至修電腦,營造電腦學習的環境。這無疑對教師自身的計算機文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等思想行為準則在這個時候才更充分地體現出來,真正地潛移默化進日常的計算機教學生活中,不斷學習,不斷充實,不斷進步,跟上時代的步伐,成了教師自己的“數字化生活”。此外,教師還需把諸如遠程教育、語音識別等尖端科技的知識和應用普及給學生,帶領學生,走向時代的前列。

可是,不得不提的是,用電腦來上電腦課,或者用“電腦+投影儀”,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是不可替代的,當然最好是在機房里上這些計算機課程。盡管如此,真正的計算機文化素質教育還是要回旋到傳統的模式上。

(三)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新嘗試:計算機文化概論

篇7

關鍵詞: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一體化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23.58 文獻標識碼: A

0 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計算機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備技能,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形勢,《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已經成為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也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增強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提高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是高校教學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因此,本校致力于加強課程教學改革,實行機房“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以促進教學培養與考試的有機結合[1]。

1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傳統教學模式

近十年來,我校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課程都是采用教師在多媒體教室演示+操作+講解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用計算機操作講解,學生可以通過大屏幕投影儀清晰的看見演示的全過程,比較形象、直觀[2]。但是,這種教學有其弊端:首先,信息量大,學生學習相對比較被動;其次,教師講課和學生實踐的過程是分離的,學生在老師講授完知識點后沒能及時進行上機練習,等到上機練習時,相當一部分知識都還給了老師;再次,教師課上講授完一個知識點后,往往會針對這個知識點提出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做,這樣一來,練習的內容不夠連貫,就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夠靈活,綜合運用能力差,不能將零散的知識整合起來,更不能做到對老師教授的知識融會貫通,難以完成一個復雜的項目[3]。

2 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原因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顯現出其弊端,同時,由于近年來我校的新生在入學時計算機基本應用能力差異較大,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城市的學生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比較熟練,但來自偏遠地區的的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能相對較差,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式,因此,我們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針對這門傳統課程自身的特點,從教學目標和教課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這已經在教育界形成共識,同時也成為各高效計算機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議題[4-5]。

3 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課改革的具體措施

隨著我院辦學條件的逐步增強,我院機房條件逐步完善,組建了越來越多的新機房以滿足教學的需要。從2011年起,我院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課》開始實行新的改革方案,由以前的“多媒體上課+機房上機”傳統教學模式變成現在的“教-學-做” 一體化教學模式,即理論課與上機課全部在機房,教師通過網絡電子教室和多媒體教學廣播軟件,進行屏幕廣播,學生端即可接收到教師端屏幕廣播的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情境,對教學的步驟進行了設置,分為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兩部分,表1給出了教師教學的具體過程。

表1 《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一體化教學過程

一體化教學真正實現了教、學、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了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其中,圖1為網絡電子教室軟件的教師端。

圖1 網絡電子教室軟件教師端

4 機房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優缺點

4.1 機房一體化教學的優點

(1)機房一體化教學,使得教學過程更加直觀、生動,使得教學內容和操作步驟更加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簡單易懂。

(2)《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信息量大,教學內容抽象,更新快,本校機房安裝了極域電子教室軟件的教師端和學生端,教師在機房授課時結合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和屏幕廣播軟件,通過屏幕廣播,將抽象的理論和復雜的界面結合起來,直觀的在教授過程中顯示出來,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3)機房一體化教學模式真正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體現了教與學的統一,老師在講授知識點時列舉的例子,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可以馬上在自己的機器上練習,驗證自己的做題思路是否正確,如果正確,學生會很有成就感,從而,極大的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體[6]。

(4)機房一體化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能更好的組織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可以因人而異,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是課堂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5)在機房教學一體化模式下,學生上課可以在學生端自助簽到考勤,教師上課時也可以通過極域電子教室軟件的教室隨時掌握學生的上機練習情況,同時也可以控制學生端電腦,從而做到手把手教學[7]。

(6)機房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極域電子教室軟件帶有網絡監控功能,教師講課的時候,進入屏幕廣播模式,可以限制學生的操作,這樣一來,就可以防止學生做與上課無關的事情,如上網、打游戲、看電影等。

4.2 機房一體化教學模式的不足

機房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行,有很多優點,但也有它的不足,急需我們改進。如:

(1)機房人多,計算機和交換機也多,散發出大量熱量,同時,由于機房通風較差,因此,我們要加強機房的換氣通風。

(2)電腦對學生身體有輻射,容易使學生疲勞,同時,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對學生的眼睛和頸椎也有害,因此,我們要避免學生多節課連上。

(3)多媒體教師上課,都是教師面對學生,能隨時了解學生的聽課狀態。而機房上課有別于多媒體教室上課,教師在教師端講課時候,要多注意學生的聽課狀態,加強巡視[8]。

5 教學效果

機房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不但提高了我院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老師的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證明了這種新的教學措施是切實可行的,我院學生的省一級通過率均有所提高,其考試通過率如圖2所示。

圖2 三個年度的考試通過率

6 結論

我校僅是對《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課程進行了初步性的嘗試改革,隨著我院計算機學科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要利用充分發揮機房的作用,對《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教學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改革。

參考文獻:

[1]徐烈英. 《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中技能培養與等級考試的融合[J]. 職教論壇,2010(17):58-59,62.

[2]張慧如,尹強國. 合理利用機房打造高效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堂[J]. 山東紡織經濟,2010(8):88-89,106.

[3]王曉卉,孫玉林.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中國電子商務,2010(9):210.

[4]陳捷. 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 職教時空,2009,,5(4):57-58.

[5]周曉飛. 高職院校“教學做一體化”探索與實現[J]. 職教論壇,2012(9):137-138.

[6]李家兵. 高職院校“教、學、做”一體化的改革與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12(9):26-27.

[7]曹維祥,汪虹. 改革《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2):314-315.

篇8

計算機課程改革的措施:

1、課程內容需要進一步完善,體現高職特色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計算機課程是操作性很強的課程,我們在授課過程中,需要與學生的專業以及未來的就業崗位相結合,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充分體現“工學結合”,學以致用。

2、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采取易學多練的形式,因而采取項目式教學的模式,以任務來驅動,這樣易學易懂,學生也能學以致用。

3、因材施教,體現專業特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把握專業的特性來進行基礎教學,對學生未來的工作能有一定的幫助,比如針對會計專業的學生,在Office辦公軟件方面,應更加深入細致的去講解,確保學生都能掌握。

4、采取靈活考核方式,明確學習目標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最終的考核方式是學生需在最后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因而就忽略了有些學生在平時過程中的學習,導致有些學生自我感覺良好,缺少動手操作能力,所以我們需注重平時學生的過程考核,讓學生能真正學到實處,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提高師資水平,確保教學質量

篇9

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應重視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本文就如何提高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質量進行淺析。

關鍵詞:

電子技術;基礎;教學質量

教師在教學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時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掌握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根據教學內容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靈活的教學模式。筆者就如何提高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質量進行淺析。

一、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有些知識點比較抽象難懂,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由于技工院校學生理論基礎比較薄弱,學習時難度較大。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仍采用相對落后的教學方法、單一的教學手段和傳統的授課方式,以致教學質量不高。

二、提高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1)情境問題教學法。為避免灌輸式教學,可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輔助教學,例如教學半導體三極管時,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電腦主板、電視機主板和門鈴電路板中的三極管,讓學生了解三極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借此提出問題:三極管在電路中有什么作用,三極管在電路中與其他元件如何連接,三極管的三個電極如何排列?教師通過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學生在課堂中帶著問題主動學習,探究出三極管在電路中具有放大的作用,知道了三極管與其他元件怎樣連接以及三極管三個電極的排列規律。

(2)實驗探究法。在授課三極管的電流放大作用時,如果單純講解原理知識,學生難以接受,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測量流過三極管各個電極的電流,然后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流過三極管三個電極電流之間的關系。學生知道了三極管具有電流放大的作用以及電流放大的實質。實驗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了學生理論分析和實踐動手操作的能力。

(3)任務驅動法。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完成。例如:在教學單管放大電路及其應用時,用已準備好的教具演示,讓動聽的音樂從揚聲器中傳出,學生耳目一新,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礎上,筆者給學生布置任務:完成單管放大電路的裝配和調試。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分組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先根據原理圖找到需要的元器件自行設計裝配圖。學生完成裝配后,通電前筆者再讓學生用萬用表進行短路測量,無故障時可進行通電調試。學生自己動手將MP3播放器的輸出與裝配好的電路板連接進行調試,對比電路調試前后放大音樂的效果,這樣可以使學生懂得電路裝好后需要經過調試才能正常工作。任務驅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

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有些元器件的結構比較抽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內容變得形象生動。例如講授半導體三極管的結構時,內容比較抽象,這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極管的結構,其結構變得形象具體了,然后再結合課件讓學生思考討論三極管的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三極管的結構由三個區、兩個PN結和三個電極組成。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原本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不僅內容容易理解,還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教學效果。如直流穩壓電源的教學中,教師如果單純講解工作原理,這對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技工院校學生來說會有很大的難度。這時教師讓學生利用裝配好的直流穩壓電路,先用示波器觀察每一部分電路的輸出波形,再分析各部分電路的作用,最后講解工作原理,學生理解起來輕松自如。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理論知識,動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由于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強,學生學習難度大,在教學中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還應掌握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以有效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作者:來延苓 單位:鄒城市技工學校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計算機課程 教學現狀 教學改革

一、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與需求

隨著世界計算機技術的大發展,整個社會進入了信息化時代,要為信息化時代培養既能掌握計算機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能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新時代的大學生,就要對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工作進行相應的改革。各個院校應該從實際出發,結合課程特點,注重學生素質培養,強調以人為本,大力加強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本文結合我院計算機課程教學現狀對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問題進行初步的探討和研究。

二、目前我院計算機教學現狀分析

(一)入校新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差異較大。由于中學計算機及信息科學的教育不平衡,造成了大一新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在一些中學,學生雖然上過計算機課,但也是為了應付會考,學得并不扎實。而有些條件比較好的學校,學生一般都受過較好的計算機教育,不少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操作非常熟練,有的還掌握了Photoshop、Flash等軟件的使用。這種情況給我們計算機基礎教學提出了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即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兼顧其基礎差異很大的學生。

(二)由于計算機專業的學員有理科生也有文科生,所以每個學員對計算機課程的興趣各不相同。尤其是文科生可能對計算機的基礎課程,比如: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操作系統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三)由于高考填報志愿時可以選擇服從分配,有一些學生是服從專業調劑才上的計算機相關專業,并非自己所愿,這就使得這部分學生對計算機毫無興趣,從而使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果受到一些影響。

三、我院計算機教學的改革方法

(一)根據課程特點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由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理論性比較強,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給同學們介紹一些計算機的基本知識。這些教學軟件,可以通過圖形、聲效,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加之優美動聽的音響效果,有較強的趣味性,使他們對所學的知識能更好地領悟和記憶。對于計算機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應注重實踐。比如:計算機網絡課程、計算機組裝與維修、Photoshop,Flash等,應組織學生到專業機房進行實際操作。

(二)充分利用學院的計算機網絡設施,通過網絡增強交流互動,從而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網絡規模不斷擴大,每個學校都建立了校園網,這樣使得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成為可能。網絡上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與傳統的黑板教學相比,利用互聯網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利用網絡教學的優點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通過計算機網絡,學生可以圖文并茂地學習知識,比傳統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從而使學生對計算機理論知識有更深的了解;2.在網絡上放置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習材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來安排學習計劃,也可以及時地復習以往的知識;3.網絡上儲存大量的學習內容,知識豐富,更新速度快捷,符合當今信息化時代的要求。

(三)加強實踐環節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計算機專業是實踐能力要求很強的一個專業,一定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實踐課程中,既要注重計算機基本概念和基礎操作能力的訓練,也要著重培養他們的操作能力,能夠熟練操作和應用各種專業軟件,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夠應用這些軟件進行設計和創作。

1.通過網絡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1)在計算機機房一個學生使用一臺電腦,老師可以利用投影儀或者教師機控制軟件對實踐具體環節和知識重點進行講解。;(2)每次上機練習時,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針對所學的內容制訂所要完成的任務,并且鼓勵學員快速準確地完成任務,并給以適當的獎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每次實踐課都有成就感;(3)老師也可以利用網絡通信軟件與學生及時交流,學生可以實時得到老師的指導。這樣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便利和快速,同時也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2.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上機實踐題目。目前,計算機實踐課程主要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為主。教師在設計實踐課程題目時,應根據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和興趣愛好的不同,設計不同難度、不同內容的課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防止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

(四)提高計算機課程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隨著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也與日俱增。同時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的淘汰更新中,這就要求教師思想敏銳、不斷學習、不斷掌握新技術,在學術上要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在事業上要有堅定的敬業精神。學院最好組織對計算機專業教師進行業務培訓,促使教師很快地學習新的專業知識,掌握新的應用軟件。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我院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質量,要根據不同的計算機課程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充分發揮網絡的教學作用,提高計算機課程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龔建鋒.高職計算機專業的網絡知識模塊探究.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15).

[2]杜向華.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6).

[3]劉荷花.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改革[J].太原大學學報, 2009, 10(1): 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