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的現狀范文
時間:2023-12-06 18:02: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目前新能源的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新能源 投資 技術
一、新能源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新能源是一個相對于傳統化石類能源的概念,泛指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核能等,涉及到生物、新材料、電子等多個領域。具體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地熱能、燃料電池等。
1.投資現狀分析
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立體式的新能源項目投資建設體系。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新能源項目資金來源渠道廣。目前投資新能源的,既有屬于國有性質的資金,也有民間投資;既有國外風險資金,也有國內民間資本。而國有資金雖然投資項目少,但單項投資額度大,是目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2)投資方式靈活、領域廣泛。國有大中型企業或各級政府的財政投資都以大中型風能、核能、太陽能項目為主;風險投資機構則以生物質能、太陽能和風能相關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為主;民營資本的創業投資則以太陽能、風能等節能輔助類項目為主。
2.經營現狀分析
從整體上看,目前新能源企業的經營現狀不佳,不同企業的贏利能力差異大。
(1)大型新能源項目虧損較多,少數中小型項目有高額投資回報,但整體堪憂。大中型新能源項目的投資目的主要是為了“節能減排”,其社會作用遠高于經濟價值,投資初期出現普遍虧損實屬正常。中小型新能源項目因缺乏規模效應,使得新能源在價格上很難替代傳統能源,盈利能力差。僅有采用成熟技術,針對特定細分市場開發或提供實用性強的產品或服務的新能源項目,才能獲得超額利潤和快速發展。
(2)不同能源類型的項目運營情況相差甚遠。光熱類太陽能項目的盈利狀況最好。其次是中小型風能項目,尤其是提供中小型風力發電設備和工程服務類的企業盈利能力強,成長迅速。部分實用性強的光伏類項目、大型風力發電項目、生物能項目在相應的優惠政策下,具有發展潛力。而海洋能、地熱能等項目還處于概念炒作階段,能真正獲得投資回報的項目少。
二、新能源經濟發展存在的障礙
雖然新能源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宏觀環境和資源優勢,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充足的項目資金,但從新能源項目的運營現狀看,卻不容樂觀,因為新能源發展面臨著以下不足和障礙:
1.信息障礙
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約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與其他產業發展不同的是,新能源產業人才的不足不僅是尖端科技人才的緊缺,更重要的是復合型人才不足,使得技術、資本、市場三者之間存在信息障礙。
絕大部分新能源項目的技術關鍵并非是重大技術創新,而是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即把成熟的技術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根據各地資源和環境特點開發出實用的新能源產品與服務。因此,項目成功的關鍵便是技術、資本、市場三方面的有效溝通。但新能源發展時間短,懂技術者不懂投資、懂投資者不懂市場、懂市場者不懂技術,使得原本需要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技術、資本和市場三者間的關系斷裂,導致項目效率低、盲目投資多。
2.技術障礙
從長期看,新能源項目發展必須依賴于重大技術突破。目前最大的技術障礙卻并非技術成果少,而是現有技術難以轉化成產品,基本技術的普及程度太低。主要表現在:
(1)項目系統內存在技術匹配障礙,降低研發效率、不利于系統優化。新能源項目主要是將成熟的新能源技術轉化為實用新型產品,這一轉化過程涉及到多個領域、需要多門學科知識,只有各項技術緊密結合,才能研發高效實用的新能源產品。而新能源學科領域跨度廣,技術溝通難度大,系統匹配性能差。
(2)新能源項目的基本技術普及程度低,項目的投資、推廣等存在技術障礙。如前幾年各地一哄而上“水變油”、“乳化柴油”等名目繁多的新能源項目騙局,都能吸引了不少風險資本盲目加盟。這些華而不實的新能源項目的失敗卻使得許多風險資本對新能源抱懷疑態度,甚至于敬而遠之。技術障礙已經嚴重制約了風險資本進入新能源領域,使得風險資本對新能源項目的態度走向兩種極端:要么盲目迷信、要么徹底排斥。
3.資源障礙
新能源項目所利用的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資源雖然具有可再生性,但開發這些能源,卻要受到相應的資源和條件限制,如自然氣候條件、礦產資源條件、國土資源條件等。如風力發電項目必須選擇在風力資源豐富的沿?;蛭鞑康貐^,太陽能發電項目投資在日照時間長、晴天多的區域效率更高,潮汐能則必須建立在潮汐落差大的海灣。另外,在目前新能源利用和轉化率低的情況下,規模大的新能源項目都需要大量用地。如太陽能發電需要大面積場地獲得太陽光能;風力發電場的占地規模動輒千畝以上;生物能則需要有大面積適應作物生長的土地;核能的選址則更加復雜。
三、結論
從新能源經濟發展現狀和面臨障礙不難看出,我國新能源經濟發展的關鍵并非是項目資金的不足和存在重大技術難題,而是要提高新能源基本知識和技術的普及程度,培養新能源行業的復合型人才。政府在新能源經濟發展上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有在對新能源項目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進行新能源項目建設,才能真正的促進新能源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辜勝阻:新能源產業的特征和發展思路[J].經濟管理,2006,(11)
篇2
如今,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已經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國內外目前都在潛心致力于環境問題的解決,倡導發展低碳經濟,開拓新能源產業,打造一個綠色的低碳生態環境。接下來,本文將結合我國新能源發展的現狀,探討低碳環境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策略以及措施。
關鍵詞:
低碳經濟;中國新能源;發展;現狀;策略
一、引言
環境問題日益成為新時期的重要問題,成為國際國內重點研究的話題。伴隨著全球變暖趨勢的加快,大家越來越關注新能源的發展問題,進而改善環境問題。而如今在低碳經濟環境下,為了實現低損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態環保社會的構建,大家紛紛開始尋找開發新能源的方法以及措施,但是子啊實際開發的過程中,卻存在很多的問題,倘若這些問題不能夠被有效地改善以及解決,將嚴重影響新能源的開發以及發展。由此可見,探討低碳經濟下中國新能源發展措施的重要意義。
二、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中的問題
1、缺乏自主研究與創新能力
新能源的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需要的是堅持不懈的毅力與不斷探索的精神,但是就目前我國新能源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大都是采用一些國際的案例或者是借助于一些已經相當成熟的技術來實現的,缺乏自主研究能力以及不斷進行創新的能力,只是一味的沿用已經成熟的科技和手段,這對于新能源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嚴重的抑制作用,這會導致新能源的發展抑制停留在現在的基礎上,抑制不前,發展速度更是會逐漸減慢。
2、缺少健全的制度
環境新能源作為一項新的低碳經濟發展計劃,已經作為一項全新的發展戰略被部署給各個行業,但是就目前相關的法律機制來看,針對于這一方面的法律機制卻很少,沒有健全的法律環境的維護,會導致很多的政策或者是發展措施受到嚴重的阻礙作用,進而抑制我國新能源的發展。另外,由于相關的法律機制不是很完善,也給了很多人“鉆空子”的機會,打著新能源的旗號“招搖撞騙”,卻并沒有實質性的行為。
3、新能源產業發展資金欠缺
新能源產業作為一項新興的朝陽產業,在其發展的股喲城中必定需要大量的資金的投入,但是就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我國新能源的發展存在嚴重的資金投入不足的現象。且由于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因此,政府針對于資金的投入量也是各不相同,進而導致各個地區針對于新能源的發展存在很嚴重的差異性。我們都知道,我國南方地區的經濟較北方地區經濟而燕妮要更發達一些,因此南方地區政府針對于新能源發展的資金的投入也肯定要比北方地區更多一些,這樣一來,南方地區新能源的發展便遠遠超過北方地區,導致發展存在不均衡性,抑制了整體的發展水平的提升。
三、低碳環境下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策略
常言道“有問題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尋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對策”,針對于上文所闡述的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采用如下幾種解決措施:一,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二,完善相對應的法律法規;三,拓展融資渠道,加大資金的投入。
1、加大技術創新力度
從目前來看,技術限制仍然是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瓶頸,我國在新能源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在沿用先人的經驗以及一些相對來講已經比較純熟的技術,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因此,若想實現我國新能源的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實現技術力度的創新與提升,針對于這一點,其實也需要相關的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建立對應的激勵措施,針對于研究出新的技術的相關人員或者是單位要給予一定的獎勵,進而提升大家的積極性,同時針對于實現新技術的創新的企業也要給予一定的經濟方面的支持以及相關的政策的支持,例如,降低稅收等等,這樣也可以提升企業針對于技術的開發以及創新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創新技術的探索以及提升。
2、完善相對應的法律法規
若想實現新能源的發展,除了要創建新的技術以外,還應該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而實現規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市場發展的規范性,針對于低碳產品的設計,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設計標準來執行,針對于新能源產品的售賣,也必須有正規的渠道且必須保證產品一定是滿足相關的售賣標準的,同時,還要加強對綠色產品與環保系統的科學認證,利用這種方法就可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設立,同時也可以控制一些低等水平能源生產企業的介入,進而實現市場的規范性,促進新能源的發展以及提升。
3、拓展融資渠道,加大資金的投入
光依靠政府的資金的投入與并不能滿足新能源發展對于資金的需求,因此,我們應該設法拓寬融資渠道,實現資金的融入以及提升。例如,可以選擇企業合作的方式來實現資金的融入,針對于新能源的開發,不是單單依靠企業肚子大額力量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相關的科研機構的配合以及幫助,因此,企業可以尋找一些這樣的科研機構進行合作,進而實現資金的融集,同時也可以促進新能源的開發。除此之外,還可以發動社會的力量,實現資金的融集,或者是利用公益廣告的力量來實現資金的融集,進而促進我國新能源的發展以及提升。四、結語新能源產業作為一種低碳型經濟,其發展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然而,就目前我過新能源的發展現狀來看,確實存在很多的問題,當相信在一系列的解決措施的幫助下,這些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進而促進我國低碳環境下新能源的發展以及提升。
參考文獻:
[1]閆世剛.低碳經濟視角下的中國新能源國際合作[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2,05:82-94.
[2]甄曉非,孟凡生.低碳經濟驅動下的中國新能源產業戰略發展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2:115-119.
[3]馬明娟,趙曉麗.低碳經濟下中國的新能源之路[J].改革與戰略,2010,08:30-32.
篇3
【關鍵詞】生物柴油 發展現狀 發展前景
生物柴油行業作為我國的新能源發展行業,是我國新能源發展的重點研究對象,生物柴油行業的興起和發展對我國新能源建設有著極大的深遠影響。一旦具備了經濟可行的生產能力,就會為我國的新能源建設帶來十分可觀的發展前景,同時也給生物柴油行業的發展也會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生物柴油泛指可供柴油機使用的可再生的原料主要源于生物液體燃料并且十分環保的新能源,是非常優質且理想的新能源,各國都在積極研究和發展新能源的開發生產技術。
1 我國生物柴油發展現狀
1.1 我國生物柴油制備技術研究現狀
我國生物柴油研究和發展起步較國際整體來說較晚,但是卻將其作為我國新能源發展的重點研究對象,在生物柴油植被技術研究方面也有較大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生物柴油的制取大致分為物理法和化學法兩種,物理法生產的生物柴油都屬于直接法,與生產技術的同時進行的,性能指標難以控制,穩定性存在很大問題,所以在生物柴油產業使用物理法進行生產的比重較低?;瘜W法的原理則是對動植物油進行相應的化學轉換,運用化學原理改變物質內部分子結構,改變動植物油脂的根本性質,從根本上改善其粘度和流動性,成為完全均勻的液態產品,酯交換法是最常見的化學法,通過不同的催化劑實現符合不同柴油內燃機的燃料。目前國內主要生產生物柴油的方法是采用無機酸和無機堿作為催化劑的均相催化法,容易在催化過程中產生廢酸或廢堿,造成空氣的二期污染,這也是目前生物柴油制備存在的問題,新的制備技術和方法也在不斷研發和完善,希望能夠進一步實現節能減排的制備技術,實現生物柴油的制作。1.2 我國生物柴油原料來源現狀
原料來源的充足保證是生物柴油能否產業化擴張的重要指標之一。原料來源是否充足也是影響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的原料來源主要是油料作物、木本油料植物、廢棄油脂以及水生植物和動物油脂等等,油脂成分組成會直接影響到產品性能,并且占生產成本的75%左右。研究表明,工程微藻比陸生植物的產油脂量高出幾十倍,并且原料成分穩定,產出柴油油品好,是目前普遍關注和推廣的原料來源研發項目。
1.3 我國生物柴油生產現狀
生物柴油由于其技術上的難關,造成較高的生產成本,產業化的生產發展受到很大限制。我國生物柴油的研發和開發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還是較為迅速的。目前已經有了自己的自主產權、生產技術以及實驗工廠。大型相關生物柴油產業生產廠家也于2001年在國內建成,標志著我國生物柴油產業化發展的全面展開,并且,相關性能指標達到了一定的國際標準,具有本國自己的生物柴油的生產技術和產業化能力,并且,目前仍然有很多生物柴油生產工廠正在籌劃和建設過程中,都是頗具規模的現代化高科技生物柴油生產廠家,也有部分國外生產廠家在國內建廠,與我國合作??傮w來說,目前我國生物柴油產業化道路還屬于初始階段,在產業策略、技術指標、技術方案選擇以及銷售方式和環境評估等等很多方面還沒有形成配套的產業化鏈接,作為新興產業,生物柴油行業將在更多的政策扶持和經濟刺激下不斷規范和完善。
2 我國生物柴油的產業化發展及對策2.1 我國生物柴油產業化發展趨勢
生物柴油的產業化發展是我國生物柴油發展的必然趨勢。生物柴油作為一種先進的可再生的能源,得到產業化的發展并取代舊的化工能源的使用,勢必為一個國家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一國不斷向前發展。加強我國生物柴油的產業化發展,實現生物柴油產業從產業策略、技術指標、技術制備方案到銷售方式和環境評估方式的全面的完善規范化生產,堅持可持續經濟發展是我國生物柴油產業化發展的目標和核心思路,對我國整體經濟發展都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2.2 我國生物柴油產業化發展對策
要實現我國生物柴油的產業化發展,有幾點值得注意的方面,以下進行簡單的論述:首先,在來源選擇和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閑田進行油菜套中,通過基因工程改善作物產油量,運用更多的空閑資源和生物工程技術創造價值,提高產量,在保證農業用地的基礎上實現生物柴油生產來源的可靠保證。其次,生物柴油產業化生產受到阻礙的主要原因是生產成本過高,無法得到普及,針對這種現象,可以針對油脂自身結構特點,走一條經濟可行的合成和多元化產品開發的路線,實現生產成本的降低。并且生物柴油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受到技術、原料和產業化配套產業發展的限制,生物柴油建廠要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堅持與時俱進,循序漸進的過程。當然制定完善的生物柴油產品質量標準和相關技術指標并完善流通和銷售體系等等也是十分重要的,是生物柴油產業化生產能夠持續擴張的重要保證。
3 結語
生物柴油產業作為全球矚目的重要新能源開發產業,對于我國未來的發展和新能源取代舊能源實現全面的現代化建設具有特別的意義。生物柴油生產作為新興行業在我國還屬于剛起步,在制備技術和產業化生產道路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生物柴油是可再生的環保型新能源,是未來的能源發展趨勢,生物柴油產業化發展是提高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實力的重要推動力量,在未來的發展中,結合國家政策扶持和相關能源調控等措施,實現我國生物柴油能源產業化發展是總體發展戰略思想也是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魯厚芳,史國強,劉穎穎,梁斌.生物柴油生產及性質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1(1)
[2] 常新林.生物柴油研究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科技信息,2011(9)
[3] 趙檀,張全國,孫生波.生物柴油的最新研究進展[J].化工技術與開發,2011(4)
[4] 謝玉強,黃昭月.生物柴油的應用和研究現狀及進展[J].科技信息,2011(7)
[5] 羅光碧,涂勇,林朝陽,劉明剛,吳勇.生物柴油的現狀及前景展望[J].瀘天化科技,2011(2)
[6] 趙檀,張麗,馮成江,張國甲.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現代化工,2011(5)
[7] 佟華芳,邴淑秋,趙光輝.生物柴油的制備技術及發展方向[J].化工中間體,2011(8)
[8] 譚冬霞,徐麗萍.我國生物柴油研究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1(18)
篇4
關鍵詞:北京市;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政策支持
現今,隨著國際能源供應的持續緊張、原油價格的不斷上漲以及全球環境保護呼聲的日益高漲,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就北京的汽車產業而言,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當今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開源節流,對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環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作為牽涉40多個行業、關乎數百萬甚至數千萬就業機會的產業,新能源汽車是最能反映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新能源汽車推進我國交通能源轉型,通過能源多元化、動力電氣化、排放潔凈化,實現我國從汽車生產大國到汽車技術強國的跨越。發展新能源汽車既代表了世界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同時又符合我國基本國情。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新能源汽車包括四大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汽車等。非常規的車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氣(NG)、液化石油氣(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其廢氣排放量比較低。新能源汽車屬于高新技術,一次性投入較大,研發風險和市場風險較高。
一、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
1.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已初具規模
目前北京公交的三種主要車型為國IV標準柴油車、天然氣車和雙源無軌電車。新能源公交車主要可分為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三種類型。據北京公交集團統計,2005年以來北京已陸續淘汰11000輛老舊公交車,購置13000輛新型環保公交車。截止到2013年,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公交車超過2.2萬輛,8000多輛是新能源車,其中有1000多輛是純電動車。北京市交通委負責人也曾表示,希望今后能夠把所有的公交車都變為新能源車。
2.政府大力扶持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
北京市委、市政府一貫高度重視汽車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北京市汽車制造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北京市的重要產業,成為現代制造業的重要支柱,為落實區域功能定位、促進就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北京市政府連續幾年為北京汽車注入資本金支持北京汽車產業的發展。在《北京市國有經濟“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將汽車產業作為“十二五”期間重點支持的產業,“規劃”中提出:根據國務院在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批復中適度發展現代制造業的精神,結合北京市國有經濟的現狀,“十二五”期間重點支持汽車、電子信息、鋼鐵、裝備制造業、新型建材和醫藥產業的發展,在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力爭在重點領域實現技術突破、產業升級。
2014年2月26日,北京首次舉行新能源汽車車牌搖號,憑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可以購買列入《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目錄》中的純電動小客車。在搖號買車愈加困難的情況下,北京市政府這一政策的出臺是對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政策扶持。2014年北京市配置了2萬個指標,個人和單位各占50%。首期共收到1960個搖號申請,其中個人申請655個,單位申請1305個。首期新能源汽車搖號申請數量就已經超過供應指標。這也意味著,我國新能源汽車正式進入私人消費領域。
3.成立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遵循自主創新,充分發揮、利用、整合北京優勢資源的思路,2009年3月13日,中國第一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正式開始運行。聯盟依托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公交集團等單位聯合成立。整合了國內新能源領域的優勢資源,包括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科研院所以及終端用戶等。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將在技術合作、信息共享、科研攻關、政策爭取等多個方面為聯盟企業創造機會。通過合作創新改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不足的現狀,拉近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國際頂尖水平的距離。
4.北京市遠郊區縣推廣純電動出租車
北京市電動車租車示范運營目前主要集中在昌平、延慶、順義、平谷、懷柔、密云、通州、房山、大興等9個遠郊區縣。北京電動出租車是北汽集團積極參與2011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工作,率先啟動的純電動車產品投放北京市出租車市場示范運營項目。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車基本實現“全覆蓋、上規模、可持續”。截止到2013年底,北京的區域電動出租車達到1600輛,電動出租車運營總里程超2000萬公里,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電動出租車示范運營城市。它的推廣解決了北京遠郊區縣無出租車或少出租車的現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阻礙其發展的因素還很多。概括來說,北京市新能源汽車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資金總量相對不足
財政補貼速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缺乏足夠的經濟鼓勵政策和激勵機制,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差,沒有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穩定的市場需求,影響投資者的積極性。沒有行之有效的投融資機制,使新能源技術的推廣應用受到很大限制。新能源技術運行成本低,但初始投資高,需要建立穩定有效的投融資渠道予以支持,并實行優惠政策降低成本。
2.配套設施發展不完善
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標準未統一。電動汽車充電站是指為電動汽車充電的站點,與現在的加油站相似。目前,因為電動汽車各項標準有待完善,充電站建設技術接口等各項標準也未能全部統一,各電網公司按照各自的標準進行建設,一旦國家標準出臺,可能造成部分設施的資源浪費,甚至會出現重復建設問題。
充電站商業運營模式未規范化。目前建成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和在建的充電站各有不同,由電網公司牽頭建設的充電站主要提供充電服務,部分充電站還提供換電服務。而石油巨頭公司則打算把現有的加油站改造成為充電、換電、加油于一體的綜合服務站,然而這兩種充電站都存在問題。充電站主要解決充電接口問題,但電動汽車的充電比較費時,快充有損電池使用壽命,而換電池方式則因為目前電動汽車電池標準未統一,無法建立完善的換電池體系。加油站改造為充換電池、加油一體站也并不容易,加油站用的電壓較小,給電動汽車充電需要更大的電壓,石油巨頭公司必須對現有的加油站進行改造,改建成更高的工業用電,這就需要電網公司的支持。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不夠健全。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建設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密不可分,若不建設充電站,將會使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工作舉步維艱,而建設充電站則存在使用率過低的問題。所以,只能等到產業鏈發展健全,各項基礎設施完備之后,這些問題才能逐步得到解決。
3.技術研發不成熟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汽車生產大國,但絕不是強國。我們沿著傳統技術路線追趕,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技術差距依然很大。我國新能源汽車從“組裝”開始起步,在核心關鍵部件與技術等方面相當匱乏。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在電池系統集成技術、大規模生產工藝設計、生產過程質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的缺失,致使國產關鍵零部件與進口產品的性能差距較大。即使國內相對比較成熟的混合動力車,與歐美日車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如: 整車控制技術、電機驅動系統技術、電系統技術、動力耦合技術、發動機及變速器控制技術等,國內仍未取得產業化的實質性突破,部分國產零部件與進口產品的性能差距較大,電機驅動系統效率低下,電池充電時間長,使用壽命較短。
三、促進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對策
1.搭建技術研發平臺
增強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實力是產業發展的首選行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應當從自身發展的實際出發,考慮自身技術能力,可以從選擇合作伙伴入手,利用開放的組織形式發展自身,尋求技術創新。就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創新來說,包括了兩方面的內容,激進技術和增量技術的創新。把握好兩者的區別,既要重視激進技術的突破,又要重視增量技術帶來的實際效益,選擇適合產業未來的技術發展路線。
2.完善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
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缺失。沒有出臺國家統一的技術標準,明確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形成規范的行業標準。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發展的必然,證明了我國已經具備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發展的實力,新能源汽車從技術研發到產品生產都需要一系列的企業組織配套完成,因此形成產業體系發展模式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3.國家補貼政策繼續支持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無論是財政補貼還是市場統一規范化政策的支持。國務院已經正式批復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方案,2013至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已于2013年9月啟動。新一輪的國家支持政策在總結第一階段推廣的經驗和不足之處的基礎上,確立了激發企業技術創新和地方推動市場的積極性,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順利走向成熟的目標。主要內容有以新能源汽車為主開展示范,以試點城市為核心建立區域,擴大輻射范圍,加速區域電動汽車的推廣,改變原有的財政資金補貼方式,加快補貼資金的落實力度,混合動力客車向全國進行推廣,對充電站建設等進行財政支持等一系列政策。國家補貼政策應該在補貼范圍擴大的同時維持補貼力度,以保證能跟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使新能源汽車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4.推動完善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商業運營模式將成為除電動汽車本身的技術限制之外的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在新一輪的推廣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充電設施建設布局和網絡化的建設,明確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運營主體的商業模式,電動汽車用電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化運營的模式創新等問題。要深入研究充電設施的商業模式,積極調動多方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積極性,盡快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和開放的、可持續的基礎設施運營機制。
5.企業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新能源汽車前期研發一般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但以當前的市場推廣情況看,回報周期會很長。雖然,很多企業紛紛投巨資開發新能源汽車,甚至想對新能源汽車的整條產業鏈進行整合,以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但此類產品的銷售情況卻不容樂觀,導致企業后期研發跟進及市場推廣遭遇資金困難,故需要持續的資金供應為企業渡過難關做保障。另外,從目前的政策來看,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支持還停留在整車生產企業層面,享受減免稅、補貼等政策優惠的企業大部分為整車生產企業;對于電控、電池、電機及其他零部件的生產研發企業,現有政策的支持力度明顯不夠。因此,需要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整個產業鏈上的企業進行支持,以增強新能源汽車的配套生產能力。
6.推動公眾接受新能源汽車
現今的政策引導主要以市場私人購置為主,但在如今新能源汽車產業并不成熟的情況下,這幾年的數據已經充分表明了市場并不買單。有關部門在政策上應該做出調整和轉變,讓以私人購車為主轉變為政府購置為主。大量的地方政府購單將會刺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成熟與發展,政府先行的方式同時也可以減少當地的三公支出。新能源汽車的成本雖然高,但是在補貼政策影響下,平均一輛車的價格在20萬元左右,與傳統政府用車如奧迪、大眾、別克、豐田、本田等價格相當,但是后期的油耗成本將會大幅度的降低。除政府外,集團、企業就是接下來的消費主體。對于購置不同數量或者價格的企業可以專門制定出一個相關標準,在稅收和政策傾斜下刺激企業的購車熱情。對于國企可以實行強制標準,每年的購車金額中新能源汽車必須占一定比例。外企和私企則在自愿的前提下選擇政策紅利而購買。雖然私人購車才是現如今汽車市場的最大消費者,但是在相關設施不全、且后續保養等問題未得到解決的情況下,政府和企業的率先使用也會促進當地配套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流入市場的資金又會反過來造就良好的產業循環。最終才是最廣大的受眾――私人客戶對新能源車的青睞和買單。
篇5
關鍵詞:新能源經濟;人力資源;調研報告;人才培養
一、調研目的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支撐經濟發展的能源需求也日趨緊張,能源供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常規能源的開發利用所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也日益明顯,如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溫室效應等,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1]。這些問題制約著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新形勢下,要解決中國的能源短缺問題,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大規模地開發利用新型能源。
近年來,中國對于新能源的開發給予了高度重視,陸續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等文件,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增長迅速。2008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1217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使用量超過1.25億平方米,光伏電池產量達200多萬千瓦,核電年發電量約683.94億千瓦時[2]。山東省德州市的新能源經濟發展比較突出,被稱為“中國太陽谷”,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該市培植了皇明集團、億家能、國強集團、中立集團、通裕集團、世紀威能、中大貝萊特集團等幾十家新能源相關企業,涉及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多種新能源形式,包括太陽能光熱利用、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地源熱泵、新能源汽車、生物質直燃發電等諸多領域,為當地經濟發展與就業作出了突出貢獻。據調查,2010年該市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產業完成銷售收入326億元,其中127戶規模以上企業(包括節能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12億元,同比增長30.7%,利稅38.6億元,同比增長42%。
新能源企業持續、快速發展的關鍵是技術革新與人才培養,為了切實了解企業對新能源專業人才的需求和應用現狀,促進高等教育與新能源經濟的對接,筆者以德州市部分新能源企業為調研對象,對其人力資源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力求通過調查及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了解新能源專業技術人才的來源、應用狀況及發展要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推動新能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調研對象與方法
調研對象主要為德州市現有新能源骨干企業,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由于調查信息均為企業人力資源的宏觀狀況和人才需求,故主要以各新能源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為調研對象。設計了“新能源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狀況調查問卷”,通過對新能源企業的走訪調查,獲得各單位的人力資源信息,將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匯總歸納,根據調查結果提出相關改革建議。
三、調研過程及結果分析
本次調研的內容主要分三個方面:新能源企業發展狀況調查,企業現有人才狀況調查,企業對新能源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狀況調查。
1.新能源企業發展狀況。本次調查的新能源企業有德州市皇明太陽能集團、億家能公司、旭光太陽能光電公司、紅日太陽能公司等26家新能源企業,涉及太陽能開發利用、風電裝備制造、地源熱泵、新能源汽車、生物質能等五個新能源領域,調查結果如下。
(1)太陽能光熱產業已形成規模,光伏產業初步具備發展基礎。以皇明集團為首的光熱產業發展時間較長,技術比較成熟,在本市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太陽能熱水器年生產量200多萬平方米,基于“無機傳熱”技術的無機超導熱管是一種新型光熱利用元件,樂陵國強集團年產量在4000萬只左右。相比較而言,光伏發電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皇明公司2.5兆瓦菲涅爾發電示范項目、大唐集團1兆瓦太陽能電站在同時建設,中節能德州20兆瓦光伏電站一期10兆瓦項目已實現并網發電;慶云嘉豪恒泰公司的30萬盞大功率集成式LED路燈項目已經竣工。
(2)風電裝備制造業配套能力不斷增強。世紀威能公司年產1000套兆瓦級風電葉片項目竣工投產;雙一集團、華業復合材料公司葉片和機艙罩生產能力超過500臺套。
(3)地源熱泵產業發展迅速。以中大貝萊特公司、亞太公司、格瑞德公司、奇威特公司等為代表的中央空調地源熱泵機組生產企業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前列。
(4)新能源汽車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良好。齊魯客車公司正在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新能源客車;華輦公司已經研制出太陽能電池動力轎車樣車,續航里程超過150公里,在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期間推出了全球首臺曲面板太陽能樣車。
(5)生物質能開發項目陸續投產。新園熱電、武城昊源等重點企業建設了以木糖、糖醛廢渣代煤15兆瓦生物質直燃發電示范項目,其他生物質能發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目前,德州市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大力發展新能源及相關產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初步形成產業集群,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
2.新能源企業人力資源現狀。通過調查發現,目前新能源企業中有86%的技術人員并非新能源專業畢業,而是相近或相關的機械、電子、控制等傳統專業。由于專業不對口,在工作中表現出專業技能不足和對相關新能源事業的熱愛程度不一,給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造成極大的浪費。深入了解后得知,教育部專業目錄里面沒有對太陽能、風能等新興行業進行專門的科目教育;同時在對企業人事部門提供的數據進行總結分析的過程中發現,新進入企業工作的大學生人才流失問題比較嚴重,調查發現,3個月內流失率為23%,6個月內流失率為49.6%,3年內的流失率達到了89%,給企業的經營成本造成極大的損失。經過細致的分析和深入調研,發現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87.2%的流失學生在調研表上所填寫的離職原因里面選擇了“我不是學太陽能(或風能、生物質能)專業的,很多工作我做不了”;二是有90%以上的同學選擇了“我不適應這個團隊,不適應這個氛圍、環境等”。
可見,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相關專業的技術人才,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專業技術團隊,專業不對口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3.新能源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狀況。通過調查,有88.5%的新能源企業表示缺乏對口專業技術人才。近5年來,大部分被調查企業在新能源、新材料行業的勞動用工量呈上升趨勢,未來5年德州市的新能源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約2000人,對需求人才的學歷要求如表1所示,主要缺乏較高學歷的人才,對于既有較寬理論基礎,又能從事一線工作的本科生的需求量最大。不同企業對專業素質要求不完全相同,但主要集中在專業技術素質、創新能力和職業忠誠度三個方面,如表2所示。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對口人才是企業的首選,同時由于專業對口,跳槽率也會降低,職業忠誠度也會升高。96.1%的新能源企業希望國家的高等教育能盡快增加新能源專業,并且支持專業對口的校企合作辦學,或者在高職院校中加大對新能源人才的培養力度。
四、加強新能源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建議
通過對德州市26家新能源企業的人才狀況調查,可以看出目前新能源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不能滿足新能源經濟發展的需求,很多企業只能從相關的傳統專業畢業生中選拔人才,由于專業不對口,企業對新就業員工進行再培養的投資較大,而這部分人才進入企業以后,短時間內對行業和個人發展沒有全面深入的認識,工作技能掌握不足、企業文化認同不到位、團隊融入有障礙,工作中就會缺乏事業歸屬感、團隊歸屬感和專業歸屬感,工作過程中極易產生挫敗感、抱怨情緒、積極性降低,最終導致人才流失,對于企業與個人的發展均帶來不利影響[3]。因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增加新能源專業
在高等教育、高職教育、中職教育中增加與新能源開發、設計、應用有關的專業,培養各級各類新能源專業技術人才。學校的專業發展、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2.企校共建新能源專業,加快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由于當前高校新能源專業的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師資、實訓等教學資源難以符合專業教育要求,單憑學校一己之力,很難培養出合格的新能源專業人才,因此借助企業的專業技術力量和資源優勢,建立“企校聯合辦學”的教育機制,有目標地進行新能源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既能保證寬厚的基礎教育,又能結合企業實際需要,加強專業技能培養。而且學生在校期間就業目標明確,其事業歸屬感較強,將來企業的人才流失率將會有效降低。這是目前從根本上解決新能源企業的人才質量和人才儲備問題的有效途徑。
3.加大對企業現有技術人員的二次培養力度
目前,新能源企業現有員工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來自于相近或相關的傳統專業,沒有經過新能源技術的專業系統學習;二是來自于電大或函授教育,或與中專學校短期合作培養。這部分人才雖然能順利完成當前從事的工作,經過幾年的實際工作,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專業知識面較窄,理論基礎不扎實,在技術創新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與高等院校合作,對這部分技術人員進行再培養,夯實理論基礎,拓寬知識面,提升創造力。
參考文獻:
[1] 何莽.新能源經濟現狀及發展障礙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9,(1):264.
篇6
關鍵詞:新能源 發展規劃 核心技術 發展策略
一、中國新能源利用的重要性
我國能源需求的急劇增長打破了我國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格局,自1993年起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且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使得我國接入世界能源市場的競爭。由于我國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的相對不足,未來我國能源供給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高。
國際貿易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國際能源價格有可能隨著國際和平環境的改善而趨于穩定,但也有可能隨著國際局勢的動蕩而波動。今后國際石油市場的不穩定以及油價波動都將嚴重影響我國的石油供給,對經濟社會造成很大的沖擊。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可相對減少我國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程度,提高我國能源、經濟安全。
二、中國新能源利用現狀
近些年中國對于新能源的開發也給予了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 我國新能源發展規劃的制定工作即將推出。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 目前我國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電等均實現了高速增長。2008年, 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1217萬千瓦, 其中新增裝機容量超過600萬千瓦, 并且已連續三年實現“翻倍增長”, 現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預計2020年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 5億千瓦。
中國蘊藏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太陽能利用前景廣闊。目前,我國太陽能產業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陽能熱水器生產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國家和重要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國。我國比較成熟太陽能產品有兩項: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和太陽能熱水系統。
生物質能源原料的多樣性和對傳統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性,使其重要性無可替代。生物質能的原材料有動物、植物、有機廢棄物、秸稈、畜禽糞便等,可以固體、液體和氣體狀態存在,可全面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然而,“十一五”期間生物質能發展在可再生能源產業中唯一一個未能如期完成目標的能源。
核能在中國和世界的主要利用途徑就是用核能發電,自從日本福島核電站地震發生核能泄露后,各個國家對核電站的建設采取了謹慎和保守的態度。不可否認,核電是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的新能源,但是其弊端也顯而易見,其危險性是限制其發展的一個重大因素
三、中國新能源發展中存在的重大問題
1.新能源結構發展不均衡
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0年年底,火力發電在總裝機量中仍占主導地位。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合計占26.6%,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累計發電量7862億千瓦時,按發電煤耗折算約合2.63億噸標準煤。在這26.6個百分點中,水電占22.2%,風電占3.2%,核電1.1%,而太陽能發電只占0.1%。由以上數據可見,我國新能源結構發展相當不均衡,應該有重點的趨向均衡性發展。
2.各地爭相啟建新能源產業基地,產業盲目
近幾年,我國各地紛紛上馬以“新能源”為主題的產業基地,特別是風電迅速擴張,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圈風倒賣”現象,即企業以低于生產成本的電價投標以搶占項目,拿到項目后自己不開發,而是以高價倒賣牟利。
我國風電機組建成后“曬太陽”已不是稀罕事。內蒙古錫林浩特風電場一些風電機組曾經“曬太陽”3至4個月,有的長達1年之久;河北壩上風電場的幾家風電企業的機組曾經變相“曬太陽”,其出力可達30萬千瓦,往往只送出20萬千瓦。
生物質能源發展和太陽能光伏產業同樣均呈蜂擁之勢。2008年以來,打著發展“生物質能源”旗號的各類基地,僅湖北省就有數千家企業,但大都是以發展這一產業為旗號進行圈地。2007年之前,我國只有3家企業生產多晶硅,產量不過600噸,但2008年上半年卻有近20家企業生產多晶硅,產能高達5萬噸以上,幾乎占全世界90%以上的產能。
3.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仍是瓶頸
太陽能光伏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在于多晶硅和單晶硅的提純技術,但這一技術長期以來基本上依靠日本和德國。即使在日本和德國開始向中國輸出硅提純技術之后,中國還是面臨著“技術租借”這一瓶頸。因為德國和日本與中國太陽能光伏生產企業簽訂的協議是:只要采取類似的工藝設計和制造流程,就必須向出讓國交納技術轉讓費,在這一工藝流程下進行的任何改造創新,即使取得專利,其專利歸屬權仍然屬于出讓國。這相當于用太陽能光伏每發一度電,國外就會從中拿走0.1元錢。
風能領域的電機制造技術同樣受制于人。中國風能協會提供的資料表明,在風力發電市場快速發展過程中,一個突出的瓶頸就是缺乏高效率、質量可靠、低維護成本的國產風機。目前2.0至3.0兆瓦的風機已成為歐美發達國家的主流機型,但風電行業巨頭如Vestas、Enercon等國際著名風機生產企業為保持其技術的壟斷性,不愿意輸出2.5兆瓦以上級風機制造技術,也沒有在國內設立合資企業。因此,我國風機制造商多數都采取購買國外風機公司生產許可證的方式,引進的機型主要集中在1.0至1.5兆瓦。
四、中國新能源發展策略
分析造成我國新能源發展長期只能“喝湯”無法“吃肉”的原因,一方面是企業的整體科研實力特別是基礎理論領域長期滯后,另一方面則是國家相關政策過分強調應用領域研究,重點扶持產業轉化。這兩大因素已經成為我國新能源研發領域缺乏核心技術的關鍵環節。所以,盡快向基礎理論研發傾斜,向以零部件為核心的制造業傾斜,才能推動我國新能源領域在技術研發和產業轉化兩個方面實現“質的突變”。
參考文獻:
[1]宋成華.中國新能源的開發現狀、問題與對策[J]. 學術交流,2010,(3).
[2]田鋒.我國新能源展望[J]. 化學工業,2010,(1).
篇7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產品結構;精密程度;風險
一、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背景
由于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對能源的需求也高速增長,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呈持續上升趨勢。交通能耗在總能耗中的比重快速增加,這使得國家能源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汽車尾氣既是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也是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能源和環境這兩個硬約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的最重要背景。
二、萬得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及現狀
萬得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目前主要發展低速純電動汽車和高、低速相關總成(電動機、變速器),一期投資2億,規模2萬輛,開創了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涉足低速純電動汽車整車制造的先河。萬得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的低速純電動汽車最高時速不超過70公里,整車為四輪兩座,它一次充電續駛里程為100至150公里,除電池外整車裝備質量為450公斤,百公里耗電不超過7度,主要以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中老年人、年輕職員及摩托車主為潛在購買對象。此低速純電動汽車具有低速、近距離、低價位、售價不超過3萬元,更換電池完成續駛、集中充電使用。
此外萬得集團申請錦州市政府特許20輛5人坐電動出租汽車示范運營,整車性能良好,推廣效果顯著。
三、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過程中的風險分析
(一)技術選擇風險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鼓勵多種新能源汽車共同發展的策略,如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發展齊頭并進,這使得企業面臨技術選擇上風險。
混合動力汽車是日本發展新能源的方向,典型代表是豐田普銳斯?;旌蟿恿κ侵覆捎脗鹘y燃料的,同時配以電動機來改善低速動力輸出和燃油消耗的車型。其優點①是混合動力按平均需用的功率來確定內燃機的最大功率,此時處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優工況下工作。②是在繁華市區,可關停內燃機,由電池單獨驅動,實現“零”排放。③是有了內燃機可以十分方便地解決耗能大的空調、取暖、除霜等純電動汽車遇到的難題。其缺點①是長距離高速行駛基本不能省油。②是發動機與電動機共同工作技術難題多,維護成本也相當高。
純電動汽車是由電動機直接驅動汽車行駛。其優點是技術相對簡單、成熟,只要有電力供應的地方都能夠充電。缺點是目前蓄電池單位重量儲存的能量太少,并且電動車的電池較貴。
燃料電池汽車是指以氫氣、甲醇等為燃料,通過化學反應產生電流,依靠電機驅動的汽車。其電池的能量是通過氫氣和氧氣的化學作用,而不是經過燃燒。燃料電池的化學反應過程不會產生有害產物,因此燃料電池車輛是無污染汽車,燃料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比內燃機要高2~3倍,因此從能源的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燃料電池汽車是一種理想的車輛。
綜上所述,新能源發展三大方向各有利弊,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一旦方向選擇錯誤就會給國家和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二)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價格、偏好等因素使市場需求向不利于預期發展目標的變化。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成本風險。在技術成熟和規?;a之前,成本是一個難以克服的問題,目前國外上市的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都高于普通汽車;此外基礎配套設施的缺乏是新能源汽車普及的另一大障礙,要把新能源汽車推向市場就必須建設大量的充電站等配套設施,而這又會增加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成本。
2、消費者認知風險。認知風險可以理解為消費者對購買結果的“不確定性”和“后果的危害性”認識。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可能存在的認知風險主要包括:安全風險、性能風險、方便性風險等。這些風險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市場考驗才能被消費者所接受。
3、市場競爭風險。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需要面對很大的市場競爭風險,面臨的國外汽車巨頭的強有力競爭。國外汽車業巨頭有著雄厚的資金、技術基礎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并且擁有眾多世界知名品牌。我國企業要想創建自主品牌,贏得競爭,必將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三)資源風險
資源風險是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所需的資金、人才、燃料等各種資源的可獲得性。資源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所需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和企業,由于政府投資的分散性、國家和企業財力的限制,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資金短缺的風險。新能源汽車是否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在于人才的培養,我國尚未建立起專門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人才培養體系,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人才短缺的風險。燃料(動力)是新能源汽車商業化推廣的重要物質基礎,燃料成本的高低和可獲得性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面臨的資源風險之一。
四、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風險規避機制
(一)政府應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風險規避中起總體協調作用
1、利益上的保障
發達國家通過直接撥款和稅收優惠等措施來保障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如日本對電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汽車實行50%減稅,并給予與同級別傳統車差價1/2的優惠補貼。我國政府有必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使相關主體的經濟利益能夠得到保障。
2、方向上的引導
發達國家往往通過輿論宣傳、政策導向、標準制定等來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沿著正確方向發展。我國政府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細化有關政策,明晰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發展方向。
3、主體間的協調
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涉及到眾多的參與機構,涉及到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和企業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協調,如果沒有專門的機構從全局上予以協調,產業化過程很容易出現脫節的現象。
(二)建立合理的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
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過程涉及到技術、市場等風險,這些風險主要由汽車制造的相關企業承擔,而上游的燃料(動力)生產和供應企業、下游終端使用企業(如公交公司、出租汽車公司等)等單位所承擔的風險很小。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政府應從總體上協調各單位之間的關系,促進各單位協調一致的參與到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過程中。有必要在新能源汽車整個產業化的鏈條中建立合理的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使各單位都能夠積極和高效的參與到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中。使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昌曙.自然辯證法概論新編[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1.
[2]薛震.商業時代[J].北京:中國商業聯合會,2009
篇8
[關鍵詞]新型能源;電力行業;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TM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7-0322-01
一、新型能源種類分析
(一)風電
目前,我國風力發電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技術發展還不成熟,需要國家加大資金投入。當前風電基地規劃主要是在西北,規模比較小,傳輸距離遠,并且存在許多復雜的技術和經濟問題。所以風力發電技術有待進一步改進,促進節省成本,提高發電效率。同時風力發電由于投入成本高,市場競爭能力弱,大大抑制風力發電技術的推廣應用,需要國家在這一領域投入相關優惠政策,進一步促進風力發電的發展。
(二)太陽能光伏
太陽能是最常見的新能源,目前有待進一步開發。加強太陽能的利用效率,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起到一定的功率峰值。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壟斷,我國的核心技術知識產權較少,所以還需要加大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研發力度。
(三)核能
核能是一種清潔、高效的新能源,但是具有高風險,應重視對核反應堆技術的改進。當前使用的核反應堆技術還不成熟,核能源的使用范圍也過于狹窄,我國應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實現技術開發上的突破。核能的發展存在核泄漏的風險,由于技術不成熟會導致放射性危害極大,恢復也比較困難,因此在核能技術的利用過程中應加強監督使用。
二、電力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性
(一)發展新能源可以解決能源危機
我國能源的需求非常大,能源需求一直呈現上升的趨勢,電力新能源作為能源可以改善能源結構。新能源的使用可以極大地緩解用電壓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煤炭的緊張局面,解決能源危機。
(二)發展新能源有利于節能減排
新能源的使用直接結果就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將使人們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化石能源的需求,煤礦的開采將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將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有利于節能減排。使用新能源發電將使非法煤礦開采量大大降低,并促進空氣污染水平降低。
(三)發展新能源滿足生態環境保護要求
我國目前煤發電和北方冬季取暖是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的基礎上,加強新能源的使用可以有效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對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電力新能源發展不僅能滿足人們對電力的需求,而且還可以改善環境質量。因此,電力新能源發展已成為電力行業的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是實現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三、我國電力新能源發展的現狀
就風能發電而言,我國規劃的風電基地所在地區電網規模偏小,通常會帶來復雜的電力系統技術和經濟問題,對電力新能源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我國風電新能源發展數量多,但電網規模小,對電網的順利運行需要依靠更高電壓的支持,才能可以實現遠程傳輸。同時風力發電的大規模發展造成了系統調峰和頻率調制新問題。掌握核心技術不夠,關鍵部件所需的設備仍然依賴進口,同時無創新平臺開發新技術。同時,當前太陽能發電技術發展缺乏社會的支持。作為一種新的能源技術,太陽能發電的實施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深入使用。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發展過程缺乏社會支持導致其應用活性研究受到嚴重限制。管理制度不健全帶來了電網建設和新能源發電的發展不協調,加之新能源的開發成本增加導致新能源發電設備閑置。
四、加強我國電力新能源發展的戰略分析
(一)創新新能源發展制度,完善資金保障機制
我國產能過?,F象極為嚴重,所以國家應根據新能源,在充分調查和評估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電力行業中的新能源發展目標進行合理設定,加強對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能源產業發展進行合理規劃,明確發展的主要思路和階段性任務。對新能源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制度不斷進行創新,對新能源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建設。繼續完善投融資體制,鼓勵民間資本,商業銀行和國際資本進入新能源產業,并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種財政補貼,解決新能源產業投資成本高的問題。
(二)注重新技術的研發,突破技術發展的瓶頸
使用技術研究和發展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瓶頸。首先必須確保新能源技術研發投資穩定增長,支持新能源和工業產品發展,增加先進設備和技術的引進力度,在創新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先進技術。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加強技術合作,推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高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促進新能源科技成果產業化,推進新能源的發展和使用。
(三)規劃新能源基地建設,積極推廣新能源的使用
積極規劃未來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建設綜合能源基地的規劃建設工作,將來能更好的適應可持續發展。在電力行業中大力推進新能源使用,加強新能源基地建設,結合各地不同資源結構頭部,基于相關行業發展的規模,進一步解決新能源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進而推廣新能源的使用,有效改善電力行業發展中的能源結構。
五、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于能源的需要越來越大,能源發展形勢和面臨問題越來越嚴重,雖然我國在發展新能源和電力的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新能源開發和利用的實際效果還有待提高,還需要進一步關注和解決一系列問題。因此,新型能源在未來電力行業中所處地位及前景具有極為重要意義,電力行業的新能源開發利用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創新電力新能源開發利用策略,總之,新能源產業在我國的發展有很大的潛力,對我國未來的能源發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影響著我國新能源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蔣坤云.論電力新能源與生態環境的關系[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02).
[2] 陳月陽,朱冰,王聰.淺析新時期電力新能源與生態環境的關系[J].科技資訊,2014(01).
[3] 郭淑貞.新時期我國電力新能源產業發展對策分析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 2012(08).
[4] 連杰,王璐.新時期我國電力新能源產業發展對策分析研究[J].經營管理者, 2013(11).
篇9
關鍵詞:新能源車;交通工具;節能;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0-0265-02
一、交通工具的新能源時代即將來臨
2012年4月23 日,全球汽車業的盛會第十一屆北京國際車展成功舉行。而在匯集了全球所有的最頂尖的新車靚車中,95 輛新能源車的出現吸引了現場所有人的眼球。人們不禁開始揣測,傳統汽車工業是否已經走到了末路,未來的交通工具會向什么方向發展。
“節能減排”是近年來面對全球性的生態環境惡化、石油匱乏、溫室氣體等問題提出的議題?!肮澞堋笔侵腹澕s能源,“減排”指的是較少碳排放量。新能源則是可再生的綠色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等等。
全球的石油資源在急速消耗,而普通以汽油為燃料的輕型汽車內燃機的熱效率卻不足35%,這意味著傳統汽車將石油資源大部分能量都浪費了。同時,數目龐大的交通工具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新能源交通工具主要依靠各類電池提供動力,能夠節約石油資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因此給人們留下了“綠色、無污染的”的印象。但是,這樣的評價是否過高了呢?
目前,我國新能源交通工具遍地開花,今年7月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指出,爭取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到2020年超過500萬輛。面對如此火熱的發展形勢,新能源車究竟如何真正地做到節能減排,仍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二、新能源交通工具發展現狀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
插電式純電動車通過與電網連接直接從電網中獲取電能,并儲存在動力蓄電池組中。其動力全部來自車輛底盤電池組。插電式純電動汽車上有AC/DC充電機,可以直接將220V電壓轉換成充電電壓接入車身充電,也可以在公用充電設備上進行快速充電。由于目前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比較低,純電動汽車一般續航能力差,平均續航里程不到200公里,因此要求配套的充電設施完善。
混合動力車一般指的是插電式的混合動力車,車上有兩個及兩個以上動力來源,一個來自內燃機發動機,其余由電發動機提供。電池組可以包括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目前的混合動力車一般是由內燃機發動機和蓄電池共同提供動力。
燃料電池車是純電動汽車中的一種,以氫氣和氧氣進行化學反應產生電力直接驅動引擎行駛的車輛。
太陽能汽車是依靠太陽能光電板將太陽能轉變成電能提供動力的汽車。有蓄電池的太陽能車能夠在能量供給充足的情況下,將富余電能儲存在蓄電池中以后再用。
目前,插電式純電動汽車的技術相對成熟,電動汽車較內燃機汽車結構簡單,運轉和傳動部件少,維修保養工作量小,易操縱。在安全性方面,插電式純電動車相較氫動力燃料電池車更為可靠。另外,插電式純電動汽車只要有在有電力供應的地點就可以進行充電,使用起來相較其他類型的新能源車更方便,是我國政府扶持推廣的主要新能源車型。
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節能效果
(一)新能源車使用階段的節能效果分析
純電動車的底盤主要由電動機、電池組、驅動力傳動系統、電控系統等組成。電池技術是純電動車最難解決的關鍵技術。純電動車依靠蓄電池存儲電能,電池的能量密度決定了電池存儲電能能力大小。電池的能量密度太小意味著電池的體積將會過大,也就會造成電池質量太大而增加車輛的能源消耗。
插電式純電動車通過與國家電網連接直接從電網中獲取電能,并存在在蓄電池組中使用。在我國所有發電方式中,火力發電占78%左右,煤炭的燃燒會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僅從這一點來看,電動汽車并非是真正零排放的。但燃煤的能量轉換效率比內燃機高很多,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電動汽車相較傳統汽車的節能效果非常突出。
混合動力車是目前新能源汽車中技術較為成熟的一種,它是傳統汽車基礎上的創新和升級?;旌蟿恿ζ囋谌蚍秶鷥龋呀泴崿F了商業化運作。在傳統汽車底盤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動力系統使用的電動力系統中包括高效強化的電動機、發電機和蓄電池,既能保證足夠的動力,又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據預測,即使到2020年,混合動力車中汽油燃料所占比例仍無法低于50%。
燃料電池車底盤主要由燃料電池組、氫氣罐、蓄電池、動力輸出系統等構成。據戴克公司對NECAR4 型燃料電池轎車的測試, 燃料電池電反應堆的能量轉換效率為62%。如果除去燃料電池發動機輔助系統、電機及其驅動系統的能耗,從蓄電池組到車輪的效率為37.7%,是內燃機效率的兩倍以上。
太陽能汽車的技術仍未成熟,受到環境影響很大,如果沒有陽光,車輛將處于“癱瘓”狀態。另外,車身的造型也需要在電池板面積最大化與空氣動力學效果最優及乘坐空間三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目前太陽能電池中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是硅太陽能電池。以二氧化硅礦石為原料制取的硅太陽能電池板分為單晶硅和多晶硅。太陽照射的光線中蘊含著巨大的能量,但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率卻很低。單晶硅具電池的能量轉換率僅15%,而多晶硅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則大概在10%以內。
篇10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產業;財稅政策;財政補貼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態壞境日益惡化,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在這種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選擇和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新能源汽車的基本特征及發展現狀(一)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及特征按照國家發改委公告定義,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者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bev,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汽車等各類別產品。
新能源汽車使用非常規燃料作為動力來源,具有排放小甚至零排放的優點,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起到了保護環境的作用,對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我國在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車研發能力由弱變強,三類新能源汽車分別完成了功能樣車、性能樣車和產品樣車試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鏈。同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存在著諸多障礙,主要表現為產業化的不發較慢,傳統汽車關鍵技術落后的制約,持續開發投入不足,市場化扶植和激勵政策不到位等。
二、目前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財稅政策2010年6月1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根據通知中的標準,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最高補助5萬元/輛;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助6萬元/輛;中央財政還根據試點城市私人購買數量和規定的標準給予補助。
2010年工信部牽頭制定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此規劃清晰和具體的描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其中,在財政上要加大補貼力度,2011-2015年的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和以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的節能汽車推廣;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示范推廣試點城市應安排專項配套資金,主要用于支持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建設充電設施、開展電池回收,其中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財政資金的50%。在稅收上要加大減免力度,2011-2020年,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動力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消費稅和車船稅,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享受國家有關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2011-2020年,企業銷售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增值稅稅率調整為13%。新能源及其關鍵零部件企業按研究開發費用的100%加計扣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以上頒布的一系列有關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構建了一個有利的財稅政策環境,為促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以及提升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政策支持。
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財稅政策建議(一)以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的形式推動新能源汽車規?;?、產業化發展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還不成熟,未形成具有規模的產業鏈條。而且新能源汽車研發費用大,成本較高,單純依靠汽車生產企業的力量還比較薄弱,政府財政補貼就成為推動其規?;?、產業化發展的有力武器。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私人購買、登記注冊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車實施直接價格補貼,對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企業進行補貼。
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并適當考慮規模效應和技術等因素,依據新能源汽車與同類傳統汽車的基礎差價對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進行專項補貼,推動國內汽車企業積極參與新能源汽車的組織生產。
(二)加大政府公務車采購力度,發揮政府采購的導向作用我國目前約公務用車數目較多,每年消耗經費較大,政府汽車采購每年遞增的速度較慢,占政府采購總量的比例不高,而且采購的汽車多數為大排量汽車。因此,政府采購公務車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新購公務車應優先購買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出臺更有利的實施細則及標準,把新能源汽車列入政府采購清單中。不僅要采購新能源出租車和公交客車,而且要把新能源轎車納入公務用車的采購清單中。
(三)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以免稅、減稅帶動產業的發展首先,應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發展的所得稅稅收優惠,加大生產新能源汽車研發費用的稅前扣除比例,在一定額度內實行投資抵免企業當年新增所得稅優惠政策。其次,調整現行的消費稅政策,提高大排氣量汽車的稅率,降低小排氣量汽車稅率,對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地新能源汽車實施零稅率,幫助提高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和使用量。最后,完善車船稅、車輛購置稅等特定稅種,免征純電動汽車、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半征收普通混合動力汽車車輛購置稅和消費稅,對于新注冊純電動汽車和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免征車船稅,普通混合動力汽車減半征收車船稅等。
參考文獻:
[1]陳柳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中國市場,2010,2.
[2]徐麗紅.發揮政策功能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國財經報,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