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12-06 17:52: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早產兒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14-0057-03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premature infants care
LIAO Qinghui, ZHONG Lin, FU Siyong
(Nursing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Center, Xinyu 3380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October 2016 100 cases of newborn infa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premature infants were all nursed by nurses, and the parents did not take part i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hen leaving hospital, the nurses made discharge instruction to the par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family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Th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basic nursing knowledge of premature infants, par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incidence of nursing problems in preterm infants after discharge and success rate of breast fee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the nursing knowledg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the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 nursing; parents participating nursing mode; effect
我??的早產兒發生率居高不下,不同齡的早產兒其成熟度亦不同,胎齡越小,成熟度越差,并且成為了新生兒死亡的常見原因[1]。有研究報道,出院后的家庭護理也是早產兒護理的一部分,但生育早產兒的家長往往會有憂慮和罪惡感,接受早產兒需要的特殊照顧常需一段時間,而早產兒又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住院,這使家長無法確切了解孩子的生活[2]。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長對早產兒的護理知識缺乏,因此應在提供隔離措施的前提下鼓勵家長進入早產兒室參與護理,使他們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并樹立照顧早產兒的信心[3]。本次研究旨在評估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護理早產兒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新生兒科住院的100例早產兒。納入標準為體質量低于2 500 g;胎齡低于37周;Apgar評分高于8分。排除標準為先天性畸形患兒;合并重度缺氧缺血性腦部患兒;存在代謝性疾病的患兒。按住院時間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其中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胎齡在28~35周,平均胎齡為(31.2±1.1)周;體質量880~2 300g,平均為(1 650±150)g;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胎齡在27~35周,平均胎齡為(31.1±1.3)周;體質量880~2 200g,平均為(1 600±175)g。兩組上述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遵循的程序均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均獲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模式(早產兒住院期間,全部由護士護理,家長不參與,出院時護士向家長做出院宣教)。觀察組采用家庭參與式護理模式,其內容:
(1)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通過積極溝通,讓患兒家屬了解早產兒護理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并反復強調護理工作對于早產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性。為患兒家屬詳細講解各種護理措施實施的目的和意義,提高患兒家屬的認知程度和責任感,并能夠積極地融入到護理工作當中,定期反饋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疑惑,確保患兒得到正確的護理和照顧。
(2)定期培訓
培訓由早產兒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負責,指導患兒家屬掌握必要的護理技能,并使其能夠明確患兒身體發育過程中的不同基本特征。為患兒家屬示范早產兒洗澡、喂養等工作步驟,并指導其掌握和完成。此外,在培訓過程中還強調在對患兒進行護理前,須先做好消毒工作,并戴上帽子和口罩,避免出現感染影響患兒的康復。指導患兒家屬掌握一定的早產兒急救措施,保證患兒在發生意外情況時能夠得到妥善、合理的處置,從而降低早產兒護理中意外發生的風險。
(3)強化互動
在早產兒被從ICU病房轉入普通病房后,指導并鼓勵家屬給早產兒進行生活護理,同時鼓勵家屬與其進行積極互動,通過哼唱兒歌幫助患兒睡眠、擁抱、使用玩具吸引其注意力等方式使患兒能夠保持在活躍、開心、興奮狀態,從而有助于其健康發育。
(4)出院指導
若早產兒的各項生命體征平穩,由醫師評估后即可出院。護理人員應叮囑早產兒家屬定期復診,并在其出院后通過微信、QQ等聊天工具掌握患兒的最新動態、身心發育狀況,指導患兒家屬進行各項細節護理工作。
1.3 評價指標
將兩組家長對早產兒基本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和護理技能、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早產兒出院后護理問題發生率、母乳喂養成功率作為本次研究的評價指標。家長的認識水平和護理技能、滿意度均由本次研究自制的調查表進行評估,其中家長的護理知識和技能掌握評分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護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越好;滿意度滿分100分,90分以下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干預前,兩組家屬之間的認知水平和護理技能平均得分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家屬的認知水平和護理技能的平均得分均比對照組有顯著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4.562,P
干預后,觀察組的家長滿意率和母乳喂養成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早產兒由于呼吸功能較差,容易出現缺血缺氧等情形,因此需要進入重癥監護室幫助其度過危險期[4]。而在此過程中,患兒家屬只能通過觀察窗進行觀察,無法直接參與患兒的護理工作,再加上對患兒的關心、焦慮等不良心理的影響,很容易對整個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干擾,甚至引發醫患糾紛[5]。所以及時打破家屬對早產兒救治的神秘感,搭建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之間溝通平臺是關鍵[6]。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家長對早產兒基本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和護理技能、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早產兒出院后護理問題發生率、母乳喂養成功率均優于對照組,提示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應用于早產兒護理當中不僅可提高家長對早產兒基本護理知識的認知水平和護理技能,而且還提高了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減少了早產兒出院后護理問題,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使早產兒護理由院內順利延伸至家庭。
篇2
關鍵詞:新生兒;發展性照顧;護理;研究
發展性照顧是一種新生兒護理理念,其概念是減少不良刺激,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使早產兒能夠適應環境的刺激,并取得生理、肢體活動互動間的平衡。它把每個早產兒作為一個生命的個體,護理過程中考慮需要的個別性,注意早產兒行為上的呼喚以及環境對生長發育的影響。
1早產兒的發育護理依據
1.1胎兒各系統發育不成熟 早產后易發生顱內出血; 吸吮-吞咽- 呼吸協調能力差, 易發生呼吸暫停; 免疫能力不成熟易發生感染; 體溫控制能力不成熟, 對抗或適應外界刺激能力弱, 無體力維持某一。
1.2早產兒在子宮內外的環境變化 胎兒在于宮的環境較舒適, 聲音頻率低, 環境幽暗舒適, 母親作息有規律, 羊水彈性刺激肌肉發育, 溫暖; 無侵入性刺激而且在子宮包裹中具有安全感;而早產兒在宮外的環境有害因素多, 雜音分貝高, 光線明亮刺眼, 作息時間不規律, 缺乏規律的有益刺激, 疼痛無法預期, 非預期侵入性操作頻率高, 而且肢體活動無邊界。
1.3 NICU 環境對早產兒的影響①光線和聲音: NICU 的環境中光線和聲音的刺激最多最隨意, 而早產兒的視覺和聽覺的發育最不成熟, 尤其容易受傷害。受光線的刺激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機會上升, 深睡期時間短, 無法建立日夜作息規律, 體重增加緩慢, 互動時無法睜開雙眼。噪音干擾嬰兒的睡眠, 增加其心率導致其周圍血管收縮; 突發的噪音可導致嬰兒血氧飽和度降低、哭泣、煩躁、顱內壓升高、生長激素水平降低;②檢查、操作和護理: 在NICU 中的嬰兒接受的多種檢查、操作和護理對早產兒多為不良刺激甚至有侵入性, 無告知性。這些刺激導致早產兒氧飽和度和生理狀態嚴重不穩定, 長期發生會對早產兒的神經系統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2 對發育護理措施
發育支持護理是較為人性化和個體化的護理措施, 體現在它要求工作人員改變工作形態, 觀察嬰兒行為, 了解嬰兒, 思考自身行為對嬰兒可能有的影響后給以適當照顧, 視嬰兒為主動參與的合作者, 用嬰兒的行為做照顧上的指標, 由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與嬰兒的父母一起組成團隊, 根據嬰兒的表現及需求來調整步伐, 提供適當的個人化的擺位, 個人化的喂養計劃和皮膚接觸的機會。針對發育支持護理采取的護理措施。
2.1減少光線對早產兒的影響 充足的光線有利于對患兒的觀察及診療工作的開展, 但對新生兒來講, 不是光線越充足越好, 當光源大于60 燭光時, 就會對視網膜產生影響, 突然開燈( 50~ 100 燭光) 時, 發現患兒血氧飽和度下降。應在有監護儀保證的前提下, 用包被遮蓋暖箱; 需要時開燈。避免燈光對嬰兒眼睛的直射, 人為調節室內燈光亮度建立24 h 晝夜循環, 調整光線亮度, 暖箱內為25 燭光英尺( foot candles ftc) , 室內為60 ftc。特殊治療時可調整為100 ftc。
2.2 減少噪音對早產兒的影響 早產兒由于多呈嗜睡狀態,而且自己不能主動地調節入耳音量,總是被動受各種雜亂無章的音響干擾,因此保持早產兒病室的安靜更顯重要。控制醫護的聲音查房,拿病歷,及報告時,盡量小心,要求護士及時發現病情變化, 3 s 內關注報警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吸痰時關掉呼吸機的報警;治療、護理等集中操作,操作時動作輕柔嫻熟。避免在患兒暖箱頂上記錄,選擇機內噪音最小的暖箱和輻射床。新生兒音響: 小于60 dB 最好。一般為20~ 40 dB, 70~ 90 dB 對NS 有損害、100 dB對聽力有影響。
2.3提供非營養性吸吮 向暖箱輸送音樂或在病房內播放輕柔的音樂: 對靜脈營養的嬰兒和低出生體重兒,非哺乳目的給與奶嘴使其產生吸吮動作。給予合適的安慰奶嘴, 使患兒盡快掌握復雜的吸吮動作,獲得吸吮經驗,而且吸吮動作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 促進消化功能, 優點表現在體重增長加快。資料表明,安慰奶嘴有止痛作用, 在穿刺、治療時由有經驗護士操作,動作輕、穩、準、快,結合安慰奶嘴應用,減少哭聲,明顯提高穿刺成功率。
2.4嬰兒撫觸療法 孕周小于34 w的早產兒讓其睡水床, 以減少呼吸暫停。孕周較大, 耐受性較好的早產兒可進行扶觸。撫觸前和撫觸中與嬰兒輕聲交談, 通過與患兒皮膚的刺激和語言的交流,密切了親情,通過腹部按摩和撫觸,增加嬰兒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從而增加嬰兒的食欲,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1]。對硬腫癥的患兒外加維生素E 局部按摩, 2次/d, 3~ 5 d 硬腫面積縮小, 漸吸收, 效果明顯。
3結論
發展性照顧已經從最初保證早產兒的生存發展到現在要使早產兒的發育過程和預后最優化。將發展性照顧理念運用于早產兒的護理中, 有利于早產兒的生長發育[2]。護士要詳細向早產兒父母介紹發展性照顧的理念,使其能真正認識其重要性,使發展性照顧理念延伸到早產兒出院后的家庭護理中,提高早產兒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篇3
【摘要】目的 探討早產兒的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選擇本院62例早產兒臨床資料,結合文獻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護理經驗。結果 通過完善護理觀察,加強預防感染、呼吸道管理等措施,配合母乳喂養以及靜脈營養,早產兒全部健康出院,無并發癥,無營養缺乏性疾病。結論 及時正確的護理方法,可保證早產兒治療,降低死亡率,并為提高其日后生存和成長適應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早產;母嬰觀察;護理;
胎齡28周以上而不足37周的活產嬰兒為早產兒[1],早產兒由于出生體重在2500g以下,全身各個器官都未發育成熟,調節中樞以及呼吸消化功能不穩定,抵抗力低等因素,其存活率和生存質量都較足月兒差,護理難度亦較大,故加強對早產兒的護理支持,至關重要。本文將系統分析早產兒護理工作中不容忽視的問題,旨在為今后提高早產兒護理水平提供依據,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62例中,男37例,女25例,胎齡在28~36周,體重在1300~2350g,身長47cm以下,臨床表現為吸吮力及適應能力差、自主呼吸困難等,均符合早產兒診斷標準[2]。其中腦損傷29例,窒息伴多器官衰竭10例,吸入性肺炎8例,單純性早產兒15例,排除先天合并癥。住院日最短7d,最長39d,平均19d。
1.2 方法
以上62例早產兒均入早產室(室溫24°C-26°C,相對濕度55-56%)24h全程護理,置入暖箱,暖箱上使用遮光罩,吸氧或CPAP輔助通氣,定時測體溫,根據體溫變化隨時調節箱內溫度,做好清潔、消毒工作,積極預防感染,加強呼吸道管理,鼻飼喂養早產兒配方奶粉,為親子情感建立提供支持。
2 護理干預措施
2.1 營養護理
科學喂養是提高早產兒存活率的關鍵,早產兒由于各種消化酶不足,消化功能較弱,導致營養需求比正常足月產嬰兒更多,所以應合理安排以滿足離開母體后各種營養成分的需求。首先要提倡和鼓勵母乳喂養是早產兒最合理的喂養方法,一般在出生后4h即可喂少量糖水,待乳汁分泌后應及早抱哺母乳,以后應每2h喂乳一次。為及時提供營養支持,對母乳不足者還需要增加一定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我院采用特殊加工的人奶(按比例配制的三大營養素)來滿足母乳喂養的不足,應取側臥位,注意奶液溫度及吞咽反應,以防誤入氣管而引起嗆咳甚至窒息,對完全無吞咽能力者以胃管法喂養。對那些體重過輕,體弱的早產兒或無母乳者,采用靜脈補給熱量,水分及其他營養成素,靜脈內營養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安全的特點[2],可作為一種理想的營養途徑,但應用過程中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及無菌操作[3],配制營養液應認真查對醫囑和相溶穩定性,按順序混合配置,配制好的營養液應當日24h勻速輸完,絕不可隔日使用。輸注過程中密切加強病情觀察以及內環境的監測。
2.2 呼吸道管理
早產兒由于呼吸中樞及呼吸器官未發育成熟,常會出現原發性呼吸暫停現象。應采取頭偏向一側臥位,肩下放置軟枕以避免頸部彎曲。如果出現呼吸暫停立即給予彈足底、托背處理,或放置水囊床墊,利用水振動減少呼吸暫停發生[4]。對有紫紺和呼吸困難的早產兒應給予導管吸出黏液及羊水或氣管插管、持續正壓通氣,并根據其癥狀采取不同給氧方法。如缺氧不嚴重最好采取間斷給氧,濃度在30-40%,血氧分壓維持在50-80mmHg為宜,如長時間高濃度給氧可造成早產兒視網膜血管收縮及視網膜周圍神經纖維層的內皮細胞繼發增生。
2.3 預防感染
早產兒由于從母體中獲得的免疫球蛋白G較少,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比足月兒抗感染力差,應嚴格執行隔離制度及無菌操作,進室護理人員必須是身體健康而無感染者,產婦在每次給新生兒喂乳前須用肥皂及清水清洗雙手并用消毒濕紗布擦拭肉頭,對有產褥感染、皮膚感染、腹瀉、感冒或發熱38°C以上的產婦應禁止其喂乳,認真做好奶瓶及奶嘴的消毒,以防發生交叉感染。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應每天至少給患兒沐浴1次[3],嚴格避免大小便等污物引起感染。由于早產兒維生素K依賴因子的合成比足月產兒少,凝血因子量少,微血管脆性增加而易發生胃腸道、肺及顱內出血。在進行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以防誤傷局部而引起出血,必要時應在出生后肌注VK3,口服VE和VC。
2.4 情感支持
進行撫觸和語言溝通,有利于早產兒大腦發育,可以增進親子感情,使其獲得愛的傳遞。早產兒待體征平穩后即可開始撫觸療法,以刺激觸覺神經、運動神經等的發育,經過一定時間撫觸按摩,嬰兒的攝入奶量會明顯增加,體質量會明顯增高,適應環境能力增強。
2.5 健康教育
做好相應的心理護理,增加父母對育兒知識的掌握,解除不良因素,要及時護患溝通,增強父母育兒信心,指導母親正確喂哺姿勢和衛生常識,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做好出院指導,要求患兒家屬出院后繼續保暖,室內溫度保持在26~28℃,不能過冷或過熱,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相對濕度在65%~75%,要科學調理按需哺乳,彌補先天不足,防止電解質紊亂,從4個月開始逐漸添加輔食,必要時補鈣、補鋅,多曬太陽。關注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定期進行各項生長發育指標監測,按時預防接種。
3 結果
本組62例早產兒均健康出院,無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日19d,體重較出生時平均增長45%, 無貧血及其他營養缺乏性疾病。
4 小結
資料顯示:早產兒是新生兒死亡的常見原因,胎齡越小,體重越輕,死亡率越高。早產兒由于體征復雜、病情變化快,為護理行為的實施增加了難度,本組以提高早產兒存活率及生命質量為目標,通過密切臨床觀察,迅速采取治療措施,實施有計劃的整體護理及早期預防并發癥,收到了較為滿意的效果,也進一步提示我們:對早產兒的護理應精心、細致、規范,不僅需要護理人員具備熟練地操作技術和豐富的醫學知識,而且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人文情懷[5]。
參考文獻
[1] 宋君如.早產兒護理研究綜述[J].中華護理雜志,2009,l0(44):85~86.
[2] 張群英,張紅霞.危重新生兒周圍靜脈全胃腸外營養的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09,10(6):32-33.
[3] 張春梅,吳育萍,郭建青.兒科病房護理糾紛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護理研究,2006,20(10B):263.
篇4
1早產兒特點
1.1外表早產兒體重大多在2.5kg以下,身長不到47cm,頭圍在33cm以下,哭聲輕,頸肌軟弱,四肢肌張力低下,皮膚紅嫩,胎毛多,耳殼軟,乳暈不清,足底紋少,男嬰未降或未全降,女嬰大不能蓋住小。1.2呼吸早產兒呼吸中樞相對更不成熟,呼吸不規則,常發生呼吸暫停。早產兒的肺發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質少,易發生肺透明膜病。有宮內窘迫史的早產兒,易發生吸入性肺炎。1.3消化早產兒吞咽反射弱,容易嗆乳而發生乳汁吸入。胃賁門括約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產兒以母乳喂養為宜,但需及時增加蛋白質。1.4神經神經系統的功能和胎齡有密切關系,胎齡越小,反射越差。早產兒易發生缺氧,導致缺氧缺血性腦病。此外,由于早產兒腦室管膜下存在發達的胚胎生發層組織,因而易導致顱內出血。1.5體溫體溫調節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礎代謝低,產熱少,而體表面積相對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熱,汗腺發育不成熟和出現寒冷發抖反應。體溫調節困難且不穩定,因此,早產兒的體溫易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
2常見護理診斷
體溫過低與體溫調節功能差,與產熱貯備力不足有關。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攝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有關。有感染危險,與免疫功能不足有關。不能維持自主呼吸,與呼吸器官發育不成熟有關。
3護理
3.1早產兒室配備與足月兒分開,除滿足足月兒室條件外,還應配備嬰兒培養箱、遠紅外保暖床、微量輸液泵、吸引器和復蘇囊等設備。工作人員相對固定,為加強早產兒的護理管理,最好開展系統化整體護理。3.2維持體溫穩定早產兒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體溫升降不定,多為體溫低下,因此早產兒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4℃~26℃,晨間護理時提高到27℃~28℃,相對濕度55%~65%。應根據早產兒的體重、成熟度及病情,給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強體溫監測,每日2次~4次。一般體重小于2.0kg者,應盡早置嬰兒培養箱保暖。體重大于2.0kg在箱外保暖者,還應戴絨面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熱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溝采血等須解包時,應在遠紅外輻射床保暖下進行,沒有條件者,則因地制宜,采取簡易保暖方法,并盡量縮短操作時間。3.3合理喂養按照早產兒的體重、月齡,參考其活動、哭鬧、大小便及有無病,給予5%糖水或奶喂養。奶喂養以母乳喂養為主,牛奶喂養時,牛奶與水按1∶1或2∶1的比例稀釋,奶量計算方法較多,臨床常以熱量需要計算。喂養方法可視早產兒病情而定,生活能力即吸吮能力較強者可直接哺喂或奶瓶喂養;能力弱者予滴管喂養。早產兒易缺乏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出生后應補充維生素K,預防出血癥。3.4預防感染早產兒抵抗力比足月兒更低,消毒隔離要求更高。更應加強口腔、皮膚及臍部的護理,發現微小病灶都應及時處理。經常更換以防發生肺炎。制定嚴密的消毒隔離制度,嚴禁非專室人員入內,嚴格控制參留學觀和示教人數,超常人流量后應及時進行空氣及有關用品消毒,確保空氣及儀器物品潔凈,防止交叉感染。3.5維持有效呼吸早產兒易發生缺氧和呼吸暫停。有缺氧癥狀者給予氧氣吸入,吸入氧濃度及時間根據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續吸氧最好不超過3d,或在血氣監測下指導用氧,預防氧療并發癥。呼吸暫停者給予彈足底、托背、吸氧處理,條件允許放置水囊床墊,利用水振動減少呼吸暫停發生。3.6密切觀察病情由于早產兒各系統器官發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護理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感與嫻熟的業務技能,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發生以下情況,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查找原因,迅速處理:①體溫不正常;②呼吸不規則或;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蒼白);④煩躁不安或反應低下;⑤驚厥:早期或重度黃疸;食欲差、嘔吐、腹瀉、腹脹、出生3d后仍有黑便;硬腫癥;出血癥狀;24h仍無大小便。3.7復查時間及指證早產兒一般情況好、吸乳好,體重已達到2.0kg以上,可給予出院,出院后一般不需回院復查,如出現發熱、拒奶、體重下降應送往醫院就診。
4急救護理
早產兒由于各系統器官發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極易出現肺透明膜病、呼吸暫停、窒息及感染等。我科2007年1月—2007年8月收治早產兒合并肺透明膜病共5例,接受呼吸機輔助換氣治療的患兒有2例,經搶救及護理痊愈出院,護理體會如下。4.1呼吸道管理當早產兒接受呼吸機輔助換氣治療時,正確的翻身、叩背、吸痰方法是維持有效機械呼吸的關鍵。在病情危重期,各種管道、監護儀較多,翻身時動作要輕柔,細心觀察各種管道的位置放置是否合適,勿出現折疊、管道脫開等情況。30min~60min翻身1次,方法是一手扶患兒側臥,另一手示指、中指緊挾拍背器,有節奏地輕拍背部。拍背后,將吸痰管輕輕插入氣管導管內,一邊捻轉吸痰管,一邊退出,將痰液吸出,必要時重復吸痰。但2次吸痰間應給氧,以緩解發紺。痰液黏稠時,吸痰前予氣管導管內注入生理鹽水0.3mL~0.6mL。注意清潔患兒的口鼻部位,確保氣道通暢。經常檢查氣管導管的位置,以防脫管。4.2靜脈通道護理選擇、保護并且有計劃地使用每條靜脈極為重要。我們根據用藥選擇穿刺血管,根據情況選用靜脈套管針或頭皮針,保證一次穿刺成功。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患兒的各項治療。定時用肝素鹽水沖管,或使用注射器輸液泵小流量持續泵入肝素鹽水,防止血管堵塞,保證各管道通暢。4.3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患兒病情危重,且變化快,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我們應安排責任心強的護士三班特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呼吸機各項指標及機器運轉情況及病情變化,及時準確地為治療提供可靠的資料。4.4喂養護理患兒吸吮、吞咽功能較差,入院后禁食1d~2d,病情平穩后開始鼻飼喂奶,每次2mL~3mL,每3h喂1次。每次喂奶前用5mL注射器接胃管回抽,觀察胃內有無殘余奶,以了解胃腸消化功能。隨著體重的增長每隔2d~3d增加奶量2mL~3mL,喂奶次數減少。4.5預防交叉感染患兒免疫功能低下,極易發生交叉感染。患有皮膚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的人員,應盡量避免與早產兒接觸,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嚴格探視管理,加強基礎護理,尤其是皮膚及口腔護理,注意病床單位清潔及所用物品、儀器的清潔與消毒。新晨
5小結
由于早產兒各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發各種疾病,故對早產兒護理非常重要,早產兒室實行24h專人護理,并利用各種儀器監護,及時了解病情變化,及時評估病情,并制定和實施各種護理計劃、護理措施終止病情進一步發展,減輕機體的損害程度,保證高水平的護理質量。根據早產兒的特點,通過一系列的護理措施以及先進儀器設備和精湛的技術,提高了早產兒的存活率。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早產兒;皮膚溫濕度;皮膚感染;護理干預
早產兒感染以及并發癥是引起50%以上新生兒死亡的原因,其中主要包括低出生體重這一重要的危險因素,尤其是體重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早產兒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9例,女51例,按照隨機數字表將患兒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之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將初生72h之內孕周≥34w,1.5kg的早產兒納入研究范圍之內;將預計入院后48h內死亡的早產兒、先天畸形或胎兒水腫、極易發生院內感染的早產兒、因皮膚問題住院治療的早產兒排出研究范圍之內。
1.3方法 對照組:給與患兒常規擦澡方法處理。研究組:晨間沐浴時,純棉毛巾拭去患兒身上多余水漬,選取分貝在40~50下,250W功率的普通吹風機,調整適宜溫度(24℃~26℃),距患兒皮膚15~20cm褶皺處,特別是頸部、腋下、大腿根部等皮膚感染好發處進行15~20s左右的快速吹干,使用完后用酒精擦拭吹風機外表,再次備用。
1.4皮膚狀況評估 兩組患兒由專業的護理人員根據患兒的皮膚狀況進行評估和記錄,將皮膚正常,沒有皮膚干燥和皮屑計1分,皮膚干燥沒有脫屑記2分,皮膚干燥有少量脫屑記3分,皮膚干燥,同時有裂開,沒有紅斑記4分,皮膚干燥有脫屑、裂開、紅斑記5分,皮膚干燥有脫屑、裂開、紅斑、局部有滲出及結痂記6分,皮膚干燥有脫屑、裂開、身體表面>10%面積有紅斑滲出及結痂記7分,幾乎全身皮膚有紅斑和滲出記8分,皮膚上有水皰或膿皰存在記9分。
1.5評價指標 評價兩組早產兒出生后皮膚評分情況和皮膚發生感染的情況。
1.6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使用t檢驗,組間比較使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兩組早產兒皮膚狀況基線均為正常,研究組新生兒經過護理措施干預后在第1w、第2w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效果,相對于對照組來說差異不顯著(P>0.05),從第3w開始到第4w研究組早產兒的皮膚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3討論
早產兒皮膚中具有屏障功能的角質層尚未發育完全,大部分早產兒在出生后2w皮膚角質層的功能才能逐漸成熟,對于孕周過小的早產兒,其皮膚功能不成熟,導致水分從皮膚丟失,因此會增加電解質失衡、脫水、體溫不穩定的危險,其皮膚也容易發生干燥、裂開、紅斑等,正確使用護膚品可以保護其皮膚的屏障功能[3]。因早產兒免疫力低下,皮膚黏膜的防御功能不全,易受病菌侵襲,出生時皮膚、毛發沾有的血液、羊水、粘液是細菌繁殖的培養基,也是早產兒皮膚感染的易發因素,加之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體表面積相對較大,體溫調節功能差,產熱不足而散熱機會增加,體溫升降不穩定,可過高過低,給細菌生長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要保護好早產兒的皮膚,最重要的就是減少皮膚感染的機率。皮膚皺褶處,特別是耳后、頸下、腋下、大腿根部更應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溫濕度差異過大,易滋生細菌,致使皮膚出現糜爛、感染。因此,做好早產兒皮膚護理是預防皮膚感染的重要環節。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干預早產兒皮膚溫濕度的60例患兒中,發生皮膚感染的僅有4例,主要是由于通過使用吹風機人為改變其皮膚溫濕度,減少細菌滋生,減低皮膚感染機率,也避免了毛巾反復擦拭皮膚褶皺處可能導致的皮膚破損。其次,吹風機利用干熱空氣粒子的強制流動來傳導熱能和按摩肌膚,通過人體的經絡調節氣血運行,并改變人體局部的微氣候環境,一定程度上可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再者,使用電吹風機直接吹拂患兒皮膚,縮短患兒暴露的時間,避免受涼。
綜上所述,使用吹風新技術護理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早產兒皮膚的溫濕度,增加皮膚屏障功能完善,減少經皮膚感染發生的幾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思蓮,趙慧,張淑靜.護理干預對預防早產兒皮膚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7): 2343-2344.
[2] 楊菊香,鄧宗華.新生兒醫院感染分析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2,12(10): 752-753.
篇6
早產兒是指胎齡大于28周而未滿37周的活產新生兒。由于提前出生,過早中斷在母體子宮內的正常發育,各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早產兒往往容易發生多種合并癥,死亡率較高。因此,認真仔細地進行護理和治療是降低早產兒死亡率、減少并發癥及改善預后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其生存質量的關鍵。現將早產兒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1 早產兒的基礎護理
對于病情相對穩定的患兒,提倡母嬰同室,在滿足母嬰依戀需要的同時,有利于新生兒神經精神發育及提高母乳喂養率,減少院內交叉感染;此外,可采用袋鼠式護理,允許父母進入NICU短時間護理自己的嬰兒。
2 早產兒的體溫護理
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維持體溫恒定的重要性已引起臨床的重視。喬萍等[1]對28例低出生體重兒觀察后認為,對于低體重的患兒應在4h~12h內將其體溫升至正常。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4℃~26℃,相對濕度保持在55%~65%。根據早產兒的體重及病情,給予不同的保暖措施。
3 早產兒護理及環境
舒適的能促進早產兒自我安撫和自我行為控制,有利于早產兒神經行為的發育。俯臥位時早產兒的腹部、四肢緊貼床面,四肢呈蛙狀,類似在母親宮內的姿勢,增加了安全感。研究發現,俯臥位不僅可改善早產兒的呼吸功能,減少呼吸暫停的發生,同時可加快胃排空,減少胃食管返流,改善胃腸功能,此外還能促進體重的增長,有利于早產兒的生長發育,降低病死率[2、3]。鳥巢式護理是目前國內外認可的照顧性護理方式,即予患兒側臥位或用疊圓的毛巾環繞患兒,讓其舒適地躺臥,猶如在母親的子宮,安全而舒適,利于早產兒的生長發育,使早產兒體重增加快,體溫波動少,促進胃腸消化,降低膽紅素腦病的發生率[4]。有研究報道,鳥巢式護理患兒在精神狀態、維持正常膚色、經皮血氧飽和度測定等方面明顯好于對照組,并可避免因長時間缺乏支持及身體過度外展導致的并發癥[5]。
一切治療護理盡量集中進行,動作輕柔,把燈光調暗或遮蓋暖箱,減少噪音、光線、疼痛的刺激。近來研究顯示,音樂療法可調節早產兒心率、呼吸、氧飽和度和平均動脈壓,并顯著降低早產兒的哭鬧頻率,縮短哭鬧的持續時間[6]。
4 早產兒的早期喂養
喂養對促進早產兒的發育、增強免疫力、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喂乳量應根據消化道的消化及吸收能力而定,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低,每次喂乳量越少,喂奶間隔時間越短,并根據喂奶后有無腹脹、嘔吐、胃內殘留及體重增長情況及時調整[7]。首先提倡母乳喂養,奶汁首選母乳,其次是早產兒配方奶,其滲透壓不超過460mOsm/L[8]。吸吮力差的患兒可微量喂養,早期微量喂養有助于促進腸蠕動和膽紅素在糞便中排泄,減少生理性體重下降的機會;對于有一定吸吮力,但又不能滿足營養需要的患兒,可間歇胃管喂養;體重
在患兒尚未耐受經口喂養、實施侵入性操作前或哭吵時,可進行非營養性吸吮。早產兒在鼻胃管喂養期間給予其吸空的橡皮,每日吸吮8次~10次,每次吸吮5min~10min;經口喂養的早產兒在每次喂奶前30min給予非營養性吸吮5min[9]。元冬梅[10]報道采用非營養性吸吮給早產兒造成視覺、感覺的刺激,使迷走神經興奮,刺激胃腸激素的分泌,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胃排空,促進胎糞排泄,減少食管返流等并發癥。
5 早產兒的呼吸護理
早產兒易出現呼吸不規則、呼吸暫停及青紫;同時呼吸中樞發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穩定,黏液不易咳出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呼吸道梗阻;肺和支氣管發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容易并發肺透明膜病,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和頻發的呼吸暫停。故應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用1%碳酸氫鈉液洗胃,防止羊水吸入胃內,刺激胃黏膜引起反射性嘔吐造成吸入;經常更換臥位,俯臥位可改善早產兒的肺功能,增加動脈血氧分壓,胃腸功能也隨之改善;每天濕化呼吸道,翻身拍背,使其分泌物稀釋有利于排出。早產兒生后6h內必須嚴密觀察患兒呼吸頻率、節律和深度。如需氧療,應在嚴密血氧飽和度監測下進行,吸氧時間一般不超過3天,臨床資料證實長時間吸入60%的氧可帶來新生兒肺損傷,導致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肺水腫及視網膜病變。
6 預防感染
早產兒免疫力低,抵抗力差,易繼發感染,因而對早產兒實行保護性隔離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做好早產兒室的日常清潔工作,早產兒用品一律消毒和高壓滅菌后使用,工作人員盡量減少侵入性操作,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做好皮膚黏膜、眼部、口腔及臍部護理。
7 早產兒的發展性照顧與發育支持
發展性照顧是以病人為中心,在護理中盡可能地排除外界環境中妨礙其生長發育的因素,如溫度、聲、光、等,較常規的護理更人性化和個體化[11]。發展性照顧可使早產兒能夠適應環境的刺激,體重增長明顯、生存能力增強、并發癥減少,提高早產兒的存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有利于早產兒的生長發育[12]。
撫觸對早產兒的生長發育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早產兒要在清醒的狀態下進行撫觸,且保證其不疲倦、不饑餓、不煩躁。在兩次喂奶之間、沐浴前后、睡覺之前進行撫觸。新生兒撫觸能使迷走神經興奮性增加,胃泌素和胰島素分泌隨之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促進胎便的盡早排盡,更利于早產兒吸收更多的營養。近來研究發現,將撫觸及音樂療法結合能使早產兒的體重、吃奶量、睡眠時間增加,住院時間縮短,有利于早產兒的生長發育,進一步提高早產兒的生存質量,并對早產兒日后的生理、心理上的成長有積極影響[13]。
8 促進親子關系的建立
嬰兒在撫育過程中有被觸摸,擁抱及關注的需要,親子之間親密的接觸,尤其是生后數周內親子間互動,對于日后親子關系有深遠的影響。母子間的親密感主要通過親密行為表現出來,包括觸摸、親吻、擁抱和面對面注視。我們鼓勵父母對新生兒采用“袋鼠式喂養”。袋鼠式護理指當患兒達到2000g、生命體征穩定時,將患兒抱出暖箱,父母采取仰臥位或坐位,前胸,患兒趴在其胸腹部進行皮膚接觸。患兒清醒時讓其與父母進行目光交流,每天1次~2次,每次5min~10min。袋鼠式護理提供了親子間皮膚接觸的機會,使早產兒的身高、頭圍較快增長,培養母子感情,對早產兒及產婦均有很大益處[16]。此外,應對產婦和陪護人員宣傳指導喂養知識,強化指導正確的護理方法和一般消毒知識,讓母親參與到早產兒的診治、護理中來,增強其護理嬰兒的信心[17]。
9 做好隨訪,發現問題早期干預
患兒出院后的家庭護理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18]。發放隨訪卡,通過電話進行隨訪,告知家長定期來院檢查小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并接受醫護人員的指導。生長發育是連續的過程,應教會家長正確的喂養方法,按時添加輔助食品,指導家長從早產兒出院后1周~2周開始進行視聽、感知、語言等綜合感覺刺激的訓練;患兒體質量達到2500g時,可讓患兒進行新生兒游泳,每日1次~2次,每次5min~10min[19];學會新生兒撫觸,按時進行預防接種,發現問題及時矯治 [20]。
早產兒由于各個系統發育不成熟,其生活質量狀況低下,是一個極其脆弱的群體。降低早產兒死亡率與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是醫護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良好的醫療護理對提高早產兒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質量也有著重要意義。醫務人員應嚴密的觀察病情,精心的護理患兒,防止并發癥的發生,使患兒體重穩定增長,盡快出暖箱,減少家屬的經濟負擔,最終改善早產兒預后。
參考文獻
[1] 喬萍,嚴越秀,梁星群.極低出生體重兒28例臨床分析[J].新生兒科雜志,2001,16(6):262-264
[2] 楊春風,闕秋萍.俯臥位在早產兒護理中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1):39-40。
[3] 梁麗清,謝映梅.不同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7):1158。
[4] 張麗新,王愛蘭,李.鳥巢式護理對早產兒黃疸指數影響的觀察[J].臨床護理雜志,2008,29(2):246
[5] 黃鳳莉,李素香,李慶霞.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8):141
[6] Keith DR, Russell K, Weaver BS. The effects of music listening on inconsolable crying in premature infants[J]. J Music Ther. 2009;46(3):191-203
[7] 張洪.19例早產兒的護理體會[J].醫藥雜志,2009,30(2):65-66
[8] 黃景蓮.45例早產兒護理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6):729-730
[9] 余捷文,金偉.發展性照顧理念在NICU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08,15(2):64-65
[10] 元冬梅.早產兒的喂養方法[J].齊魯護理雜志,2008,8(15):50-51
[11] 錢穎波.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09,7(1C):241
[12] 毛苑蘭.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0,9(4):26-27
[13] 蘇海瑕,趙嬋.撫觸和音樂療法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廣西醫學,2010,32(6):742-743
[14] 邵美仙,梁建紅,陳金愛,梁婷.撫觸配合鳥巢改良早產兒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0,6(8):19-20
[15] 李晶,李飛.早產低體質量兒的體溫管理進展[J].護理學報,2007,14(6):28-30
[16] Ahn HY, Lee J, Shin HJ. Kangaroo care on premature infant growth and maternal attachment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South Korea [J]. J Trop Pediatr. 2010; 56(5):342-4
[17] 石安文.33例早產兒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09,15(21):123-124
[18] Cervasio K. The role of the pediatric home healthcare nurse [J]. Home Healthc Nurse. 2010; 28(7):424-31
篇7
關鍵詞:早產兒;色光療法;發熱;護理干預
由于缺乏葡萄糖醛酸轉移酶、膽紅素代謝不足、生理性黃疸持續時間較長等原因,早產兒往往患上高膽紅素血癥的風險將大大增加。因此,臨床上普遍會依據早產兒的具體狀況,在早期就進行預防性的藍光治療以降低早產兒患高膽紅素血癥的可能性[1-2]。因此,需要醫護人員積極展開系統而專業的護理干預,保護早產兒的生命。為此,我院進行了相關的試驗,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2月于我院婦產科就診后,產婦新誕生的早產兒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成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胎齡為28~37 w;體重900~2880 g;干預組男23例,女17例,胎齡同樣為28~37 w,體重自870~2880 g。
1.2方法 在實驗中使用某公司生產的YP-90A型帶單面藍光的嬰兒培養箱。對兩組早產兒均采用常規光療護理,對對照組直接進行光療治療,而對干預組的早產兒則在藍光治療前展開體溫測量,測量時間應在喂養后30 min為宜。體溫表可選用某知名公司的水銀體溫表,在測試之前應將所有的體溫計的水銀柱甩到35°C之下,并于同一時間將其放置人40°C以下的溫水里,等待3min后檢查,如果誤差在0.2°C紙上或者玻璃管出現裂痕,則應換用其他溫度計。在此基礎上測量新生兒的腋溫,在5 min之后取出并讀取數據。如果體溫在36.5°C~37.5°C,應當降低暖箱溫度1°C。等到光療結束后再講溫度恢復如常。而如果過放療之前所測體溫超過37.5°C,護理人員則應當待新生兒體溫正常后在進行光療[3]。治療過程中,出現早產兒哭鬧或煩躁狀況時,護理人員要沉著應對,盡量給予安撫,使早產兒盡快安靜下來。觀察并記錄兩組早產兒在藍光治療期間體溫的適時變化情況。
1.3統計學方法 對于所得數據采用χ2進行檢驗。
2結果
對照組的40例早產兒的發熱呂遠遠高于干預組內的40例早產兒的發熱率。具體數據如下:對照組40例早產兒:無發熱者10例,發熱者30例,發熱率75%;干預組40例早產兒:無發熱者36例,發熱者12例,發熱率為30%。30%
3討論
早產兒的肝酶系統和血腦屏障發育普遍不成熟,很容易引發高膽紅素血癥,而這種病癥對早產兒的危害比足月的新生兒更大,因此,預防早產兒的高膽紅素血癥是當務之急[4]。現今,臨床上普遍根據臨床所測的膽紅素來展開預防性的藍光治療,但是發熱確是其中的一大難題,影響著早產兒的康復。究其原因,無外乎是目前所使用的藍光燈管中有紅外線,進行光療時,熒光燈的熱能總量較強,達到了200~400 w,如此高的熱能會導致早產兒周圍的溫度快速升高,所以,在給早產兒進行治療時,護理人員應該在暖箱的中部適當的安放上溫濕度表,以實時監測暖箱的實際溫度。早產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汗腺發育差等會導致其(早產兒)體表溫度隨環境的變化而有所起伏[5]。此外,藍光治療背景下,原有的環境被改變,新生的胎兒因此而缺乏安全噶,會出現一定的煩躁癥狀和哭鬧現象,進而致使骨骼緊張,加劇發熱。而一旦出現這樣的發熱癥狀,就會誘發早產兒的體能消耗,心率和呼吸進程加快,更有甚者,會導致病情急轉直下,不利于早產兒的康復。為此,護理人員應采取相應措施將早產兒的體溫維持在36.7°C~37.3°C,以降低早產兒的機體耗氧、降低發熱率[6]。
在此次實驗中,護理人員嚴格依據光療前的體溫測量來調節暖箱溫度;對哭鬧煩躁的早產兒也及時地在滿足其生理需求的基礎之上盡可能給予其背部、頭部、手部皮膚的撫摸,增強他們的安全感,保證其安靜接受治療。
在這樣悉心的護理干預下,干預組的早產兒光療時體溫維持在36°C~37°C的有25例,37.2°C~37.3°C 的有8例,超過37.5°C的有4例。發熱的發生率為30%,遠遠低于對照組的75%。數據說明,對干預組的早產兒進行藍光治療前的體溫測量和治療過程中的生理護理和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減低早產兒哭鬧的癥狀,減輕早產兒的發熱率,因此,這類人性化的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上加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珊梅,陸雅琴,童素姣.新生兒重度黃疸藍光治療中的護理[J].中國鄉村醫藥,2010,(03).
[2]駱清霞,吳惠萍.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8,(02).
[3]許今花,姜英今,張玉蘭.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7,(08).
[4]石塔芹.新生兒黃疸光照療法的護理問題及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1,(07).
篇8
【摘要】早產兒即未成熟兒,指胎齡〉28周而未滿37周,出生體重〈2500g,身長47cm以下的活產新生兒。由于各器官組織發育不成熟,病死率較高,因此,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存活率,加強護理責任心,對早產兒實施細護理,使早產兒平穩、安全地渡過體溫關、呼吸關、喂養關、感染關等,才能提高早產兒的成活率。現將我們工作中的處理及治療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關鍵詞】早產兒護理措施
早產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子宮收縮,最初為不規則宮縮,并常伴有少許陰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以后可發展為規則宮縮,宮頸管先逐漸消退,后擴張,與足月臨產相似。胎膜早破的發生率較足月臨產者高。
若胎兒存活,無胎兒窘迫、胎膜未破,通過休息和藥物治療控制宮縮,盡量維持妊娠至足月;若胎膜已破,早產已不可避免時,則應盡可能地預防新生兒合并癥以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
一 如何預防早產
1 孕婦良好的身心狀況可減少早產的發生,突然的精神創傷亦可誘發早產,因此,應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指導孕婦加強營養,保持平靜的心情。避免誘發宮縮的活動,如抬舉重物、性生活等。高危孕婦必須多臥床休息,以左側臥位為宜,以減少宮縮并增加子宮血循環量,改善胎兒供氧,禁止性生活,慎做肛查和陰道檢查等,積極治療合并癥,宮頸內口松弛者應于孕14~16周或更早些時間作子宮內口縫合術,以防止早產的發生。
2 藥物治療的護理。先兆早產的主要治療為抑制宮縮,與此同時,還要積極治療合并癥和并發癥。護理人員應明確具體藥物的作用和用法,并能識別藥物的副作用,以避免毒性作用的發生,同時,應對病人做相應的健康教育。常用抑制宮縮的藥物有3類:①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其作用為降低子宮肌肉對刺激物的應激性,使子宮肌肉松弛,抑制子宮收縮。此類藥物的副作用為心跳加快、血壓下降、血糖增高、惡心、出汗、頭痛等。常用藥物有:利托君、沙丁胺醇等。②硫酸鎂。鎂離子直接作用于肌細胞,使平滑肌松弛,抑制子宮收縮。一般采用25%硫酸鎂16ml加于5%葡萄糖液100~250ml中,在30~60分鐘內緩慢靜脈滴注,直至宮縮停止。關于硫酸鎂的使用注意事項請參看第四節。③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前列腺素有刺激子宮收縮和軟化宮頸的作用,其抑制劑則有減少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從而抑制宮縮。常用藥物有吲哚美辛及阿司匹林等。但此類藥物可通過胎盤抑制胎兒前列腺素的合成與釋放,使胎兒體內前列腺素減少,而前列腺素有維持胎兒動脈導管開放的作用,缺乏時導管可能過早關閉而導致胎兒血循環障礙,因此,臨床已較少用,必要時僅能短期(不超過1周)服用。
二 早產兒護理措施
1 如早產已不可避免,應盡早決定合理分娩的方式,如臀位、橫位,估計胎兒成熟度低,而產程又需較長時間者,可選用剖宮產術結束分娩;經陰道分娩者,應考慮使用產鉗和會陰切開術以縮短產程,從而減少分娩過程中對胎頭的壓迫。同時,充分做好早產兒保暖和復蘇的準備,臨產后慎用鎮靜劑,避免發生新生兒呼吸抑制的情況;產程中應給孕婦吸氧;新生兒出生后,立即結扎臍帶,防止過多母血進入胎兒循環造成循環系統負荷過重的狀況。
2 為孕婦提供心理支持和保證安排時間與孕婦進行開放式的討論,讓病人了解早產的發生并非她的過錯,有時甚至是無緣由地,也要避免為減輕孕婦的負疚感而給予過于樂觀的保證。由于早產是出乎意料的,孕婦多沒有精神和物質的準備,對產程中的孤獨感、無助感尤為敏感,因此,丈夫、家人和護士在其身旁提供支持較足月分娩更顯重要,并能幫助孕婦重建自尊,以良好的心態承擔早產兒母親的角色。
3 早產兒大多需要保暖,早產兒室溫穩定,以24-26℃為宜。早產兒出生后迅速擦干,迅速保暖,升加強體溫監側。
4 維持呼吸要注意嚴密觀察早產兒的呼吸頻率、節律,特別注意吃奶后有無缺氧,必要時在哺乳前后給氧數分鐘。
呼吸暫停的預防及護理:保持側臥位,每30mln更換一次,注意頸部不要過度彎曲,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早產兒的呼吸形態,當其深睡時要觸動身體使其覺醒。發現呼吸暫停應立即清理呼吸道,刺激呼吸。
5 合理喂養
開始喂養時間:目前認為早產兒體內儲存的能源少,應及早喂奶。生后根據胎齡、出生時的體重及狀況決定是否可實行早吸吮,井于生后2-4h內開始正式喂奶。
早產兒更需要母乳喂養。因為早產母親的奶中所含各種營養物質和氨基酸較足月兒母乳多,能充分滿足早產兒的營養需求:而且早產母親的奶更利于早產兒的消化吸收,還能提高早產兒的免疫能力,對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媽媽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適合喂養孩子,要想辦法讓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辦法讓孩子出院后吃到母乳。母親要盡可能地與早產兒接觸,如孩子住院的醫院有母嬰同室病房,媽媽一定要陪伴孩子住入母嬰同室病房。對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媽媽要按時擠奶(至少每三小時擠一次),然后將擠出來的奶喂嬰兒。
合理喂養是提高早產兒成活率的手段之一,及時保證熱量的供給時十分重要的,出生后4小時可試喂糖水,如胎齡較大、吸吮力好可直接用奶瓶喂養。胎齡32周、咽反射不良、吸吮力弱或無吸吮力患兒,用管飼法。鼻飼可以鮮母乳為首選,如條件不允許可用早產兒奶粉,要求少量多次喂養,密切觀察患兒病情。病情穩定時,可把患兒的手放在嘴邊,以自我安慰,刺激胃腸激素的分泌。
6 預防感染
應加強口腔、皮膚及臍部的護理,臍部未脫落者,可采用分段沐浴,沐浴后用2.5%碘酒和75%酒精消毒局部皮膚,保持臍部皮膚清潔干燥。臍帶脫落后每日沐浴1~2次,每日口腔護理1~2次。制定嚴密的消毒隔離制度,工作人員接觸患兒前后均應洗手,嚴禁非本室人員人內。如人流量超過正常時,應及時進行空氣及有關用品消毒,確保空氣及儀器物品潔凈,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
總結:在護理早產兒時,千萬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觀察孩子變化,但不要過分緊張,要科學調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會健康成長的。實踐證明,2歲前是彌補先天不足的寶貴時間,只要科學地喂養,在兩周歲以前早產兒的體質趕上正常兒是完全可能的。胎齡越小,體重越輕的早產兒,其生命就愈加的脆弱,需要醫護人員耐心、細心地觀察病情,及早發現問題,預防為主,使早產兒平穩、安全地出院。
參考文獻
[1] 趙云紅,甘泉.早產治療新進展[J].大理學院學報,2004,(05):95-96.
篇9
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也有了大大的提高,隨之而來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也相應增加。據統計,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占兒童致盲原因的6%~18%[1]。本病是一種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其特征為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纖維增生以及由此產生的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最終導致視力嚴重損失甚至失明[2]。該病的發病機制未明,治療難度大,治療關鍵在于早期預防、早期治療,才能保存部分視力。本護理組通過對3例次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我科共收治3例(其中1例患兒雙眼先后病情進展,2次住院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患兒。
病例1,患者女,62天,孕29+1w,出生體重1 300 g,有吸氧史(時間及濃度不詳),專科檢查,雙眼后極部血管迂曲擴張,顳側視ⅱ區范圍內可見明顯嵴樣隆起,嵴后血管擴張,迂曲,診斷:雙眼ropⅱ區3期+。治療方法:在全麻下行雙眼底激光光凝術。
病例2,患者男,72天,孕28w,出生體重重1 300 g,有吸氧史(具體時間及濃度不詳),專科診斷:雙眼rop(右眼ⅱ區3期+,左眼ⅱ區2期+),治療方法:在全麻下行雙眼視網膜光凝。
病例3,患者女,45天,孕34w,出生時體重1 950 g,有吸氧史(具體時間及濃度不詳),專科診斷:雙眼rop為ⅱ區3期+,該患兒雙眼先后病情進展至3期+,雙眼分別住院在全麻下行雙眼底激光光凝術。
2 術前護理
2.1 rop篩查retcamⅱ檢查的配合 (1)檢查前詳細詢問病史,由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與低體重(<1 500 g)及出生胎齡(<32周)及吸氧史有密切關系[3]。(2)散瞳藥的使用,滴散瞳藥前應注意患兒有無哭鬧及其他不適,當哭鬧不止時應查找原因并及時處理,以免干擾眼底檢查。滴藥后應用無菌棉球壓迫淚囊,以免因經鼻黏膜吸收過多而產生并發癥,并確保瞳孔散大。(3)避免機械損傷,應使用兒童專用開瞼器。(4)正確固定頭部,固定時應順患兒頭部運動,力度適中,不要強力固定患兒的頭部及軀干,以免造成患兒頭頸部組織或頸椎損傷。(5)預防感染,檢查前檢查室內應行空氣消毒,溫度濕度適中。檢查時開瞼器及鞏膜頂壓器應嚴格消毒,檢查者也應注意手部消毒。檢查后常規于患兒結膜囊內點抗生素眼液。
2.2 預防感染 (1)針對早產兒抵抗能力低下的特點,我們進行了嚴格的預防感染措施,對病室進行嚴格的消毒,并盡量安排單間居住,接觸前后嚴格洗手,治療和護理時嚴格無菌操作,提醒家屬保持雙手的清潔,盡量避免接觸患兒眼部。(2)房間的溫度應保持在24 ℃~28 ℃,濕度50%~60%。
2.3 術前采血根據嬰幼兒的病情程度、年齡及個體發育特征選擇不同的采血部位 由于患兒多在0~1周歲內,一般采用頸靜脈采血,因為手術前常規檢查采血量較多(至少12 ml),而其他靜脈血管管徑小,不易一次采夠。方法:患兒取平臥位,頭偏后一側,肩部墊一小枕,操作者左手壓住患者頭面部固定,使頸靜脈暴露良好,然后右手操作,由助手將抽好的血注入試管。但應注意,當穿刺距頸靜脈竇較近時,易造成采血后按壓時用力過大,刺激迷走神經,致使嬰兒心率突然減慢,出現暫時意識喪失的危險[4],因此,穿刺點盡量遠離靜脈竇。
2.4 飲食的管理 兒童消化道發育不全,賁門括約肌發育不完善,在全麻中易造成誤吸,但小兒代謝旺盛,體液丟失快,禁食時間長,易造成脫水或代謝性酸中毒,因此合理進食水尤為重要。因此,1998年美國麻醉學會(asa)提出了小兒進食的新標準,母乳喂養嬰兒禁食為4 h,非母乳喂養嬰兒,禁食為6 h,術前2 h禁液,如清水、果汁等[5]。
2.5 放置靜脈留置針 為了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術前一天為患兒建立靜脈留置針,根據眼科手術的特點,一般采用四肢表淺靜脈作為穿刺點。為了減少患兒的痛苦及感染因素,穿刺一般由有經驗的護士操作,選擇24號留置針,一名護士操作,一名護士協助,距穿刺點5~10 cm外扎止血帶,長規消毒,繃緊皮膚,皮膚成5°進針,見回血后,再進0.5~1 cm,松止血帶,拔出針芯,固定封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24g留置針,是最小的,也是最軟的,所以在穿刺時,應確保外套管進入皮下達1/2以上長度,才能保證送管順利。送管手法很重要,左手在穿刺點下方繃緊皮膚,繃緊皮膚與穿刺點血管在一條直線上,其他部位均不可拉緊皮膚,繃皮用力方向與操作點進針方向相反,呈180°,右手持留置針手持針座,使軟管保持一直線,推送入血管內,然后固定留置針。
2.6 封管技巧 根據臨床研究,邊推邊退的封管方法仍存在弊病,由于肝素帽質密度極強,退針時容易將針頭一下退出留置針外,退針的均勻、速度難掌握,容易造成負壓封管,導致凝血堵管。而只將針頭的斜面進入留置針內,均勻推入封管液,則不會引起負壓封管,可使留置針的時間延長[6]。
2.7 心理護理 手術前,家長往往對麻醉有顧慮,擔心麻醉藥物對于孩子智力有影響,特別是選擇全身麻醉時,思想顧慮更大,此時應耐心向其做好解釋工作,全身的麻醉也就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麻醉,早產兒被麻醉后只是暫時失去對疼痛刺激的反應,仍保留某些神經系統反射,保持正常的生命體征,如呼吸、心搏、血壓、脈搏等,醫生會選擇合適的劑量,隨著手術時間的進行,麻醉的作用逐漸減退,手術結束后,麻醉的作用消失,機體又恢復正常的工作。同時家屬詳細說明手術的方法、方式、麻醉方法及術前準備的目的、意義等,消除家屬的緊張、恐懼心理,取得他們的配合。
3 術后護理
3.1 一般護理 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確保呼吸道暢通,特別是術后至安全清醒前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spo2,以及清醒后面色,哭聲反應,口唇的情況及指端是否發紺。告知家長注意觀察,不可讓患兒睡的太深,一般30 min叫醒患兒一次,直至安全清醒,患兒術后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以保持呼吸道暢通,頭偏向健側,及時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誤吸致呼吸道阻塞引起窒息。與麻醉師做好交接班,詳細了解術中情況,保持靜脈輸液暢通,聽到痰鳴音時將患兒側臥,輕拍背部,使痰液流出,盡量不要吸痰,因為吸痰會刺激加重患兒嗆咳,引起呼吸道痙攣,如果拍背后痰液排不出,則應及時吸痰,吸痰時動作應快、輕,以免損傷黏膜。
3.2 保暖 早產兒體溫調節能力差,在麻醉期間,機體功能受抑制,產熱功能隨之降低,加手術時體表裸露面積大,都可導致體溫下降,使麻醉藥物的代謝減慢,肌肉活動能力減弱,容易造成早產兒感冒和蘇醒遲緩,因此我們一定要給患兒做好保暖措施。
3.3 術眼的護理 術眼一般包24 h,囑患兒家長應看好患兒,不要讓用手抓眼部,不用不潔物品擦拭眼部,不應讓患兒長時間的哭鬧,交代患兒母親喂奶后,應立即抱起患兒,輕拍后背,預防吐奶時弄濕眼部敷料,24 h后護士點眼時,一定要注意手的衛生,一定要確保眼液順利滴入。因為術后常規為局部抗炎,患兒完全清醒后就拔出留置針。
4 出院指導
教會早產兒母親正確的點眼方法:用手指輕拉早產兒的下眼瞼,充分暴露下結膜囊,將藥液滴于結膜囊內,將上眼瞼提起,使整個結膜囊內充盈眼液。如使用散瞳藥液時,應按壓淚小點2~3 min,以免藥液經鼻淚管吸收進體內。講明各種眼藥的作用及使用次數,講解堅持為早產兒滴眼、保持眼部衛生的重要性,勿讓早產兒用手抓眼或揉眼。定期檢查眼底情況,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得到及時處理,所以應向早產兒母親強調定期復查的重要性,早產兒應在出院后1周即應回院復查,以后按病情定期回院復查,注意觀察早產兒眼部情況,如發現異常,及時隨診。
【參考文獻】
1 張國民.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手術治療進展.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2000,24(3):169-173.
2 諸福棠.吳瑞萍.胡亞美.實用兒科學:下冊,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1283.
3 王穎,周叢樂,姜艷榮,等.早產兒視網膜病等病情況及發病因素探討,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5,10(2):103-105.
4 朱美華.患有心臟病的嬰幼兒靜脈采血時的觀察與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2):3.
篇10
關鍵詞:早產低體重兒;全靜脈營養混合液;PICC
傳統的腸道外營養單一輸注葡萄糖,并發癥較多如血糖不穩等,早期的全靜脈營養液輸注可提供早產兒生長發育所需各種營養,不僅提供早產兒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而且能防止傳統的腸道外營養引起的并發癥[1]。由于輸注時間較長,需經PICC置管,對置管并發癥的護理也顯得尤為重要[2]。經過大量的閱讀文獻,現綜述如下:
1. 早產低體重兒喂養方式
1.1腸內營養
腸內營養是經胃腸道提供代謝需要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各種營養素營養支持方式。其決定于時間長短、精神狀態與胃腸道功能。 腸內營養的途徑有口服和經導管輸入兩種其中經導管輸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腸管,空腸管和胃空腸造瘺管。早產兒腸內營養支持最好選擇母乳喂養[3],給予最佳的喂養護理 ,預防感染,同時給予腹部按摩,改善胃腸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營養供給[4]。但是現在許多醫院NICU大都未開展母乳喂養,而且保存母乳所需要的護理技術要求較高,護士資源緊缺,所以單純的腸內營養在臨床較難普遍推廣。
1.2腸外營養
腸外營養(PN)是指完全由靜脈輸入各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來滿足機體代謝及生長發育需要。早產兒在出生后早期無吸允能力或吸允能力較弱,并且受各種疾病的影響導致喂養困難,而早產兒對熱量的需求又很高,腸道又不能耐受所需營養量,所以加強早產兒的胃腸道外營養支持非常重要[5]。腸外營養可明顯改善早產低體重兒營養狀況,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治愈率,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營養支持治療方法。
早產低體重兒的生活能力弱,體內貯備能量少,胃腸道功能不完善,吸吮能力差,經口喂養不能滿足其基礎熱卡需求,必需考慮其氮平衡的問題,而且由于早產低體重兒胃腸運動及胃腸功能均不成熟,同時在宮內營養存儲不足,對熱卡需求高,不能耐受腸內營養,常需部分或全部腸道外營養。所以早期應用腸外營養能更加充分滿足早產兒低體重兒生長發育所需,且無腸內營養所產生的并發癥如喂養不耐受、胃潴留、嘔吐腹脹甚至胃腸衰竭導致腸麻痹及NEC(壞死性小腸炎)等[6]。
2全靜脈營養液在早產低體重兒中的應用
2.1全靜脈營養液的配置及適應癥
全靜脈營養液易于配置,營養全面,非常適合用于腸外營養,其配制成分和適應癥如下:
2.1.1配置:主要為糖類、氨基酸、脂肪乳、維生素、電解質及微量元素等,具體配置成分為:5%葡萄糖4-6mg/Kg.min,根據血糖水平調整輸注濃度和速度;同時加用氨基酸,選用8.5%樂凡命,以0.5g/Kg.d開始,每天遞增0.5g/Kg.d至3.5g/Kg.d,但濃度不能大于2.5-3%:;同時加用脂肪乳,選用20%中長鏈脂肪乳,以0.5g/Kg.d開始,每天遞增0.5g/Kg.d至3.5g/Kg.d,10%Nacl 2mmol/Kg.d ;10%kl 1.5mmol/Kg.d[6] .
2.1.2適應癥:a.胃腸道攝入不能達到總熱量的70%,或預計不能腸道喂養3天以上。b.極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宮內發育遲緩等,胃腸道功能不成熟,特別是有呼吸衰竭等并發癥,不能耐受胃腸道喂養需從全胃腸道營養開始。
2.2全靜脈營養液輸入途徑及速度
2.2.1 外周靜脈 適用于連續兩周以內的短期靜脈營養應用,及靜脈營養需要量不很大的患兒。操作簡單,并發癥少,但是不能長期耐受高滲性液體輸入[7]。
2.2.2 中心靜脈 適用于周兩以上的長期靜脈營養且能耐受高滲性液體輸入。有3種形式:1.經外周靜脈進入上腔靜脈(PICC)2.經頸內、頸外、鎖骨下靜脈置管進入上腔靜脈3.臍靜脈插管。由于中心靜脈較粗大、血流快,故除置管時間長外,還可耐受高滲液體,輸糖濃度可達25%,甚至30-35%。PICC以其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時間長、血栓發生率低、節省時間、可防止藥物外滲等優點,越來越受青睞,可作為安全可靠的靜脈輸液通道[8]。早產低體重兒往往需要靜脈輸液時間較長,有時為防治低血糖需輸注高滲糖等,所以PICC可作為營養液輸入途徑的首選。
2.2.3 全靜脈營養液的輸入速度:微量泵控制速度不能小于4ml/h,并根據輸注計劃按時(18-24小時)、按量均勻輸入體內。
2.3全靜脈營養液在臨床應用中的優勢
傳統的腸外營養方式是早產兒出生后的2-3天才給予葡萄糖,之后漸進給予氨基酸和脂肪乳,其主要依據是認為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不能耐受足量的靜脈營養,并可導致代謝性酸中毒、腎功能損害等并發癥。然而近年的多項研究顯示,即使危重的超低體重早產兒在出生后也可立即耐受積極的氨基酸和脂肪乳的治療[9]。故出生24小時內即給予全靜脈營養液,可有效改善早產兒營養狀態,減少傳統腸外營養方式帶來的各種并發癥如高血糖、代謝性酸中毒等的發生,同時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和疾病恢復[10]。 常立文[12]認為全靜脈營養液可以及時補充機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其優點在于非蛋白熱量與氨基酸同時輸入,利于蛋白質的合成,從而達到增加節氮效果。在早產兒腸外營養方面,全靜脈營養液不僅能減少傳統的腸外營養所導致的并發癥發生,而且還能促進組織和器官蛋白質合成,促進生發育,較傳統腸外營養優勢明顯。
3 全靜脈營養液在輸注中的并發癥
3.1全靜脈營養液在輸注中的常見并發癥
3.1.1與PICC置管有關的并發癥:局部滲血水腫、導管相關性感染、靜脈炎、導管阻塞、導管脫出、敷貼過敏等。
3.1.2與代謝有關的并發癥:糖代謝紊亂、氨基酸代謝紊亂、脂肪乳代謝紊亂、電解質代謝紊亂、代謝性酸中毒、臟器并發癥,其它如代謝性骨病、佝僂病、微量元素缺乏等。與置管有關的并發癥可通過提高穿刺水平、避免粗暴送管、加強置管后護理等措施來減少甚至避免發生。而與代謝有關的并發癥則需加強相關生化指標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輸液量及成分[11]。
3.2 PICC置管常見并發癥的護理
PICC置管后加強護理,能有效減少患者反復性外周靜脈穿刺的痛苦,減少醫護人員工作負擔,已被臨床廣泛應用。但容易發生靜脈炎、導管阻塞、感染等并發癥。常見并發癥及其護理如下:
3.2.1.局部滲血水腫:是PICC置管后24-72小時常見的并發癥。表現為局部疼痛,穿刺點紅腫、滲血、皮膚青紫。其預防要點為穿刺前了解凝血功能,穿刺時選擇粗、直、彈性好的血管,盡量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后局部按壓穿刺點10-15分鐘。若出現滲血后給予局部冷敷并按壓。
3. 2.2.導管相關性感染:由靜脈插管引起的感染。表現為局部的
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及患者生命體征改變。對護理人員進行PICC插管與維護、并發癥預防及處理、導管感染相關內容的系統培訓可使導管相關性感染顯著降低。輕者給予局部照射,重者抗生素應用,拔出導管[12]。
3.3.3導管相關性靜脈炎:分為機械性、血栓性和化學性靜脈炎,為PICC最常見的并發癥。當穿刺點上方順著血管走行部位出現紅、腫、疼痛或伴有條索狀硬結,可確診為靜脈炎。穿刺前選擇與人體組織相容度好、型號適宜的導管。PICC置管后立即外涂喜療妥并輔助TDP燈照射,可大大降低靜脈炎的發生[13]。
3.2.4.導管阻塞:分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堵塞。預防及處理措施(1)采用正壓脈沖式沖管、封管(2)輸入分子量大、粘稠性高的藥品或血制品時加強巡視,結束時采用生理鹽水沖管、肝素封閉。(3)接肝素帽松緊適宜,對血粘度高或長期留置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鈉5000U,每日1次皮下注射,可減少血凝后堵管。若發生堵塞時給予常規沖洗、溶栓等治療。
3.2.5.導管脫出:導管固定方法不正確、輸液管長度不夠、導管插入過淺、患者缺乏自我保護知識等均是導管脫出的常見原因。勞永聰[17]認為防止導管脫出的主要措施是妥善固定,掌握正確的固定方法,呈S或C形固定外露導管,可避免導管受外力牽拉時意外拔出。做好相關知識宣教,指導患者較少穿刺肢體活動等均可有效減少導管脫出[14]。
4 全靜脈營養液經PICC在治療早產低體重兒中的趨勢
對早產低體重兒早期全靜脈營養,臨床療效顯著,能夠顯著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為提高其生活質量和下一步診治打下基礎[15]。近些年來,PICC應用于危重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的比例成逐年上升趨勢,已發展成為一種安全性高的血管通路,特別適用于長期實施靜脈治療的新生兒。
綜上所述,早期經PICC置管給予早產低體重兒全靜脈營養混合液的治療,減輕患兒反復周圍靜脈穿刺的痛苦,而且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成功率高、耐高滲,留置時間長,減少了輸液連接過程使污染的可能性減少,降低了并發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護士的工作量。但隨著臨床應用增多,并發癥已成為護理工作的問題,怎樣制定標準的,規范的導管維護以降低感染率。輸注全靜脈營養混液向患兒提供各種營養素,從而使患兒整個代謝過程更接近生理狀況,有利于患兒的生長和發育。
參考文獻:
[1] 王勉,蘇衛東,劉建珍,等. 發育支持護理在早產低出生體重兒中的應用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0):878-890.
[2] 李琴 . 全靜脈營養在早產兒營養支持中的臨床應用觀察[J]. 四川醫學,2011,32(5):677-679.
[3] 陳玉才. 經外周靜脈輸注全營養液治療低體重早產兒臨床分析[J]. 醫藥論壇雜志,2011,32(13):159-160.
[4] 劉秀霞.標準化腸外營養對于早產兒早期營養支持的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 23(2 ):174-175.
[5] 楊曉燕,陳超,唐軍,等. 我國早產兒營養研究現狀的可視化研究[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4,15(10):835-840.
[6] 王祁勇, 周景明,王慧敏,等. 早產低出生體重兒50例靜脈營養的臨床療效觀察[J]. 職業與健康,2010,26(14):1664-1665.
[7]熊婕蕓.早期外周靜脈營養聯合微量喂養治療低出生體重早產兒 84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 16) : 51-52.
[8]馬蘭.新生兒靜脈營養[J].中國臨床醫生, 2012 ,40(12):3-5.
[9] 李美萍,陳建明,李蓮.PICC置管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1,29(1):57-59.
[10] 張紅,劉聿秀,劉亞飛,等. PICC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47-49.
[11] 江敏,李曉芬,譚苗,等. PICC在早產極低體重兒中的應用及護理[J]. 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1):398-399.
[12]桂紅,孫瑞雪.標準化腸外營養支持低早產兒營養的作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 23(5):534-535.
[13] 湯雯倩.婦科腫瘤患者留置PICC導管的安全管理[J].中國實用醫學,2013 ,8(12):262-263.
精品范文
10早產兒營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