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口腔護理范文
時間:2023-09-22 17:58: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早產兒口腔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評定標準
(1)滿意:患兒在住院期間,未發現并發癥,機體發育良好,院外隨訪中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發育良好,生長發育指標正常;(2)較滿意:患兒在住院期間,未發現并發癥,機體發育良好,院外隨訪中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發育正常,生長發育指標偏低;(3)不滿意:患兒在住院期間,出現并發癥,機體發育緩慢,院外隨訪中,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發育緩慢,生長發育指標偏低。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討論
早產兒作為特殊的護理群體,如果管理不科學、稍有不慎就會容易發生早產兒并發癥,給患兒造成終身遺憾。在管理中,尤其要注重呼吸管理和喂養管理,以及預防并發癥。早產兒呼吸中樞未發育成熟,對呼吸調節能力差,易導致呼吸淺快,伴有不規則呼吸或呼吸暫停。由于早產緣故,患兒咳嗽反射弱,對呼吸道的黏液無力排除,容易造成呼吸窘迫綜合征或肺不張[1]。所以在管理中,要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對有呼吸窘迫患兒要進行吸氧。在喂養中,由于患兒消化功能弱,要多次、微量喂養,如果患兒吮吸能力差,可使用鼻飼,在喂養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兒生命體征,有無發紺、有無腹脹、吐奶現象。此外,一天一次測重,當體重過低時,給予腸道外營養支持。在基本管理的基礎上,合理加用中醫的護理方法。祖國醫學認為:艾葉有溫經通絡、驅寒散瘀的作用。用艾葉煎水浸浴,可使早產兒盡快復溫;金銀花清熱解毒,對多種病原菌有殺滅和抑制的功效。用金銀花水進行口腔護理,可有效地預防和治療口腔炎;茶籽油有消炎、生肌、潤膚的作用,用茶籽油涂擦皮膚可預防早產兒皮膚炎及濕疹;甘草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去胎毒[2]?,F代醫學認為:甘草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可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早產兒對毒素的耐受能力,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
篇2
本院ICU新生兒病房于200406~200706,共收治多胞胎、雙胞胎早產兒62例,其中56例發生呼吸暫停。對呼吸暫停患兒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62例多胞胎和雙胞胎早產兒中,3胞胎12例,雙胞胎50例。出生體重最低670 g,平均體重1 660.3 g,胎齡最小24周,平均胎齡33.1周。62例早產兒中,43例發生不同程度的呼吸暫停,13例RDS,而且出生體重愈少、胎齡愈小,呼吸暫停出現的越早,持續時間也越長,有6例為此應用呼吸機。發生呼吸暫停最少1~2次/d,最高達15~20次/d,且多發生在出生后的最初3~5 d內。
1.2 呼吸暫停和RDS發生的原因
①環境溫度或體溫過高、過低3例;②血糖高低4例;③血氣值波動過大17例;④胃食管反流8例;⑤感染19例;⑥頸部過度伸、屈5例。
2 護理措施
2.1 有效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
給予患兒不同,奶前給于仰臥位時在肩下置軟墊,用兩個小沙袋固定頭部,避免頸部過度伸屈,頭部可偏向一側,奶后給予右側臥位,頭部偏向一側。俯臥位可使肺部的氣血比例趨于合理,血氧分壓增加,而且俯臥位可防止胃食管反流吸入,安全性高[1]。本組15例采用俯臥位,患兒哭鬧減輕,有安全感。喂養時床頭抬高15~30°,防止胃食管反流。根據患兒的病情采用不同的喂養方式:①胃管喂養23例;②泵奶22例;③十二指腸喂養11例。
2.2 恢復自主呼吸
患兒一旦發生呼吸暫停,立即給予物理刺激:彈足底、托背呼吸、放置自制小水床等方法,以患兒出現呼吸動作、膚色轉紅為度。加大吸氧流量,清理呼吸道,通過刺激緩解呼吸暫停。上述方法無效時用呼吸囊面罩加壓給氧,常很快好轉。對頻發的或原因不能去除的則盡早氣管插管,本組上呼吸機治療6例。
轉貼于
2.3 合理用氧
給予血氧飽和度監測和血氣分析監測,根據臨床表現及監測結果調整給氧方式及氧流量,主張低流量間斷吸氧,使血氧飽和度維持在85 %~95 %,這樣即避免了低氧狀態又預防了氧中毒,有43例根據病情采用不同的吸氧方式:①鼻導管吸氧30例;②頭涵吸氧8例;③開放式面罩吸氧5例。患兒吸氧前血氧飽和度在80 %~90 %,吸氧后血氧飽和度在90 %~95 %。
2.4 建立靜脈通路
本組有42例應用氨茶堿靜脈泵入,嚴格按照醫囑執行輸液速度,不得隨意調節輸液速度,特別是24 h維持輸液,不能中途停止輸液。
2.5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給予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監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根據監護儀報警及時發現呼吸暫停的先兆,給予及時急救護理。
2.6 加強基礎護理,防止并發癥
①注意保暖:給予體溫監測,每2 h測1次體溫。并根據早產兒的體重、成熟度及病情,給予不同的保溫措施,保持適宜的溫度,使體溫波動值不超過±0.5 ℃。體重<2 000 g的患兒入保溫箱,體重在1 501~2 000 g者,暖箱溫度在32~33 ℃;體重在1 001~1 500 g者,暖箱溫度在33~34 ℃;體重<1 000 g,暖箱溫度在34~35 ℃。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搶救的患兒,放在輻射臺上,溫度設在34~36 ℃,并加蓋保溫膜,防止空氣對流,避免患兒體溫下降。病情較輕,體重>2 000 g患兒,可以放在小床內,頭部應帶小絨帽。在保溫箱,輻射臺內患兒,注意溫度探頭的放置,防止被遮蓋。②加強口腔護理:用2.5 %碳酸氫鈉擦試口腔,2次/d,動作輕柔,發現口腔內變化,及時報告醫生。③加強臍部護理:用碘伏消毒液2次/d擦試臍部,保持臍部清潔干燥無滲出,避免尿液浸濕臍部。④皮膚護理:保持床單元清潔、平整、干燥,溫水擦試皮膚1次/d,及時更換尿布,做好臀部護理,防止臀紅發生。⑤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及消毒隔離制度:接觸患兒及處置前后必須洗手,為防止反復靜脈穿刺造成血管的損傷和增加感染的機會,主張用腋靜脈留置針,體重<1 500 g者應用PICC導管[2]。本組患兒有5例出現鵝口瘡,2例發生臀紅,經過細心護理,均痊愈。
本組呼吸暫停的56例早產兒,經過護士的精心護理、密切觀察,采取相應護理措施,治愈49例,放棄治療7例(因經濟條件),護理效果滿意。
【參考文獻】
[1]張躍娟. 不同臥位對早產兒胃腸蠕動功能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01,36(2):9091.
篇3
關鍵詞:早產;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護理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最常見的胃腸道急癥,嚴重威脅著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的生命,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為腹脹、嘔吐、便血。本文分析了針對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臨床特征予以相應的護理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們選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經我院確診的51例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患兒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所選病例患兒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NEC診斷標準。其中男患兒29例,女患兒22例;胎齡
1.2護理方法
1.2.1早產兒基礎護理 本組均為早產患兒,病情變化快,易發生各種并發癥,死亡率高。早產兒層流監護病房維持室溫25℃~27℃,濕度55%~65%,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確?;純浩つw黏膜的清潔和完整性,每日用溫水清洗患兒皮膚,尤其是頸部、腋窩、會陰等皮膚褶皺處,大便后及時清潔臀部,預防臀紅的發生。加強口腔清潔護理,口腔護理2~3次/d,可用生理鹽水或5%碳酸氫鈉清潔口腔,口唇干燥的患兒給予涂石蠟油。嘔吐的患兒取側臥位,上身抬高30°~40°,以防止嘔吐物進入氣道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加強室內空氣、地面消毒,保持周圍環境清潔。定期進行暖箱、輻射臺的清潔、消毒。
1.2.2病情觀察 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尤其是呼吸以及外周循環的變化,如出現皮膚花紋、肢端冰冷、體溫不升、呼吸暫停、反應差、心率減慢等情況隨時準備心肺復蘇,必要時機械通氣。同時應密切觀察皮膚彈性、前囟凹陷的程度以及尿量的改變等脫水表現。每日定時測量腹圍,觀察腹脹的動態變化,注意有無腹肌緊張、腹壁紅斑、板狀腹、腹壁菲薄等腹膜炎、腸穿孔的早期表現。注意觀察嘔吐物的顏色、量、性質,排泄物的顏色、粘稠度并及時留取標本送檢。
1.2.3早產兒喂養 研究表明,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的差異,使早產兒易患NEC。目前認為,腸黏膜損傷、腸道內細菌作用、腸道喂養是發生NEC的基本條件[3]。選擇早產兒配方奶和母乳、嚴格遵從醫囑標準計量喂哺嬰兒是護理工作的首要問題,也是預防NEC的關鍵一步。多數早產低出生體重兒不能耐受經口喂養而需要鼻飼,鼻飼的推注過程應緩慢。喂養期間密切觀察患兒喂養耐受情況:有無腹脹、嘔吐、潴留。早產兒喂養前后的護理觀察與醫生的及時溝通、靈活處理對NEC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至關重要。
1.2.4胃腸減壓 絕對禁食、胃腸減壓是治療NEC的首要方法,胃腸減壓的效果好壞直接影響患兒預后。根據腹脹情況,放置胃管行間斷胃腸減壓,注意控制壓力,一般用5 ml注射器抽吸胃內容物。每班更換注射器,隔天更換胃管。嚴重者采用持續胃腸減壓,要特別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每班認真記錄引流液的顏色、量、性質,準確記錄出入量。勤觀察、勤巡視患兒腹脹情況。如胃腸減壓效果不理想,須及時通知醫生并尋找原因。禁食時間根據病情變化而定,一般禁食8~12 d,輕癥者禁食5~6 d,重癥者禁食10~15 d。應根據臨床體征,結合腹部X線表現和實驗室指標,慎重判斷。通常是待腹脹消失,腸鳴音恢復,大便潛血轉陰性,出現覓食反射,全身情況明顯好轉,開始恢復喂養。本組NEC痊愈者平均禁食、胃腸減壓時間(11.51±3.65)d。先試喂開水,再試喂5%糖水,根據體重1~5 ml/次,無異常時改喂母乳或1∶1稀釋的牛奶。增加奶量需謹慎,如進食后出現嘔吐、腹脹或潴留應再行禁食至癥狀消失,再重新開始。開奶時間過早或增奶過快容易使病情惡化、反復。
1.2.5靜脈營養 由于NEC患兒禁食時間較長,因而需通過靜脈輸送必要的營養物質,而輸入的營養液成分需根據患兒病情以及生長發育的需要進行配制。根據患兒的體重計算液體量,對于補液的速度和順序需根據補液總量進行合理安排,另外可在補液中加入抗生素。在輸液過程中要定時巡視以保持通暢?;純狠斠罕M量24 h維持,輸注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輸液管道應1次/d更換,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皮膚有無紅腫、液體外滲,以便及時更換穿刺部位。在此期間需要注意觀察患患兒四肢肌張力是否降低,是否有腹脹、抽搐等低血鎂、低血鈣、低血鉀的臨床癥狀。
1.2.6感染因素 感染是發生NEC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并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表現為全身狀況差,病程進展快,易發生敗血癥、休克、腸穿孔、腹膜炎等并發癥,預后差。因此應密切監測和預防早產兒腸道內外的感染,及時有效的選用敏感抗生素,做好日常消毒隔離措施??刂迫藛T流動,病房層流消毒,暖箱消毒擦拭1次/d,更換1次/w,嚴格手衛生,洗手是預防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醫護人員在接觸患兒前后要嚴格洗手,杜絕早產兒NEC腸道內外的外源性感染。
2 結果
在醫護人員的及時救治和精心護理下,51例患兒除2例放棄治療自動出院外,43例患兒治愈,6例好轉,臨床治愈率高達84.31%。
3 討論
臨床上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屬于一種嚴重威脅患兒生命的急危重癥,加強基礎護理質量對本病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提高患兒存活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467-473.
篇4
【關鍵詞】 新生兒;體重兒;護理;患兒;早產;重癥;體溫;出血
1臨床資料
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新生兒硬腫癥患兒10例。 10例中有8例為早產兒,2例足月低體重兒,2例合并窒息的患兒,住院天數在1020天,治愈9例,死亡1例。
2 護理觀察和分析
2.1恢復體溫的護理:復溫是護理低體重兒的關鍵措施,低體溫持續時間過長,病情易于惡化。入院后先用低溫計正確測量肛溫,做好記錄,然后根據不同體溫給予處理。體溫>30 ℃,腋-肛溫差為正值的輕中度硬腫的足月兒可置入22 ℃至25℃室溫環境中加熱水袋復溫,早產兒可放入32 ℃溫箱中,根據體溫恢復情況,逐漸調整到32 ℃至40 ℃的范圍內,5至10 h恢復正常體溫。如體溫<30 ℃,腋-肛溫差為負值的重度患兒先將患兒置入比體溫高1 ℃至2 ℃暖箱中開始復溫,并逐漸提高箱溫,每小時升高1 ℃,于12至24 h體溫達到正常,觀察暖箱及室內溫度、濕度的變化并及時調整監測肛、腋溫變化,每1h測體溫一次,體溫正常12 h后改為4 h一次。
2.2合理喂養的護理提供足夠的能量與水分可保證充分營養的供給,是促進硬腫癥患兒恢復的重要環節。供給充足的熱量有助于復溫和維持正常體溫。發生硬腫癥的患兒多為早產兒,吸吮無力,能量攝入不足,提供足夠能量和水分,保證供給。吸吮無力者可用滴管、鼻飼或靜脈高營養供給能量。
能吸吮者可直接哺乳,指導其喂養姿勢,多給予吸乳刺激,給患兒撫觸。喂養時,工作人員應耐心、細致,少量多次,間歇喂養,保證患兒營養、熱量攝入需要,遵醫囑給予液體供給,嚴格控制補液速度。有條件時最好應用輸液泵控制,無條件者應加強手控滴速,建立輸液記錄卡,每小時檢查輸入液體量及速度,根據病情加以調節,防止由于輸液速度過快而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出血。
2.3預防感染的護理:采用保護隔離保持病室空氣清潔每日紫外線照射2次每次1h,每日空氣培養次加強消毒管理嚴格無菌操作接觸患兒前后均應洗,加強口腔、皮膚、臍部護理每日口腔護理2次臍帶未脫落者可用2.5%碘酊消毒局部皮膚保持臍部皮膚清潔干燥遵醫囑用抗生素暖箱每日用鍵子素抹洗次水箱內水要每日更換防止細菌其中繁殖使用后再用消毒液抹洗,紫外線照射1 h防止相互感染發生。
2.4觀察病情:詳細記錄護理單,監測體溫,監測心率、呼吸、血液的變化,。觀察室內溫度、濕度的變化并及時調整。觀察尿量,硬腫癥患兒尿量極少甚至無尿,尿量有無或多少是估計預后的重要指標,應仔細記錄量與次數,每小時小于1 ml/kg,應立即報告,及時發現,防止腎衰竭。觀察有無出血癥狀出血是硬腫患兒死亡重要原因如面色突然變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濕啰音增多提示有肺出血傾向,遵醫囑靜脈滴入維生素K1、止血敏等有肺出血者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合并DIC者應實驗室監測下早期高凝狀態下慎用肝素治療。備好搶救藥物和設備(如多巴胺、納洛酮、止血敏、呋塞米等藥物及氧氣、吸引器、復蘇囊、呼吸機等),一旦病情突變,能分秒必爭進行有效地搶救。
2.5健康教育:向家長解答病情,介紹有關硬腫癥的知識; 做好孕期保健,避免早產、窒息。寒冷季節加強保暖,盡早合理喂養,積極防治感染,降低發病率或使硬腫控制在較小范圍,提高治愈率。
篇5
【關鍵詞】新生兒科 醫院感染 交叉感染
新生兒科患兒病情危重,變化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病房內儀器復雜,護理操作繁多,存在很多不確定的易感因素。同時由于新生兒免疫功能缺陷,血腦屏障功能不健全,器官功能發育未完善,尤其是低體重兒、早產兒是醫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新生兒科病房由于以上所述的自身特點,防止醫院感染是一個重要課題,護理人員在新生兒科病房防治醫院感染中的作用更顯突出。
一、新生兒科病房醫院感染的常見類型和原因
1.皮膚感染:新生兒皮膚粘膜薄嫩,易于破損,本身處于不通風的房間,皮膚排汗不暢,容易發生新生兒膿皰瘡、新生兒尿布皮炎、紅斑等,常發生在頸部、耳后、腋下、腹股溝等皮膚皺褶處。醫護人員和探視者常為傳染源。
2.臍部感染:臍部是新生兒與外界接觸的主要創面,由于尿墊長期包裹極易導致大小便污染而發生感染。
3.口腔感染:鵝口瘡是新生兒的常見疾病,尤其是以出生一周以后及早產兒多見,它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主要來自產婦陰道及帶菌的醫護人員及沒有經過嚴格消毒的奶瓶、尿布。如果口腔護理不當,容易引起白色念珠菌入侵,并大量繁殖。
4.肺部感染:由于新生兒抵抗力低,長期使用抗生素或皮質激素導致免疫能力降低,尤其早產兒吸吮力低,如喂養不當,極易發生誤吸嗆咳從而引發肺部感染。
二、新生兒病房制度規范化是防治醫院感染的保障
1.工作人員是防止交叉感染最重要的一環,因此工作人員應至少半年健康檢查一次,凡有呼吸道、皮膚粘膜、肝臟、胃腸道或其它可傳染的感染性疾病者,均不能在新生兒科病房工作。
2.堅持對陪人、探視、參觀人員的管理制度,嚴格控制入室人員,定時探視。限制人員出入,入室應更衣、換鞋、戴帽子和口罩,與患兒接觸前要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進入。
3.堅持手消毒制度,醫護人員在進入新生兒病室之前,應先在洗手間用肥皂、刷子在腳踏式自來水下洗刷雙手直至肘關節以上,在接觸下一個患兒前常規床邊手消毒。
4.堅持新生兒病房分區制度,新生兒住院期間感染患兒與非感染患兒分開,特殊感染與普通感染患兒分開。
5.堅持新生兒科病房每日的清潔工作分區進行,新生兒科病房分為清潔區和污染區,清潔區和污染區的清潔衛生工具要分開,進出清潔區必須更衣換鞋。
6.堅持清潔衛生消毒制度,新生兒科病房每日通風,冬季2次,夏季4次,每次15~20min,不具備生物凈化條件病房可采用紫外線、化學消毒劑噴霧、乳酸煙熏、臭氧、空氣凈化機等方法消滅空氣中的致病菌,每天用清水洗凈的拖把拖洗地面4次,若有體液或血液污染地面需及時用消毒液拖洗。門、窗、窗臺、墻壁、桌椅、臺面用清水抹布擦洗,每日1次。新生兒床、暖箱、開放暖床、新生兒推車、治療車、輸液架等每日用清水擦拭1次。
7.新生兒病室內各種儀器由專人負責清潔消毒,嬰兒用的粉撲、油膏、沐浴液應一嬰一用,避免交叉感染。奶瓶奶具一嬰一用一消毒,隔離嬰兒用具應單獨使用,雙消毒,定期進行細菌培養,特別注重細節檢查,如藍光箱排風口、燈管無灰塵,暖箱各窗戶、濕化器、空氣過濾材料、各銜接處嚴格清洗消毒,無污跡。光照療法用眼罩、紗布、手套,每日消毒滅菌,紗布用后棄去?;純撼鲈汉髮κ褂玫臏叵洹⒂镁哌M行終末消毒。
三、提高護理人員素質是防止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的關鍵
良好的護士素質是安全護理的基礎,當護士的素質不符合護理工作的要求,就會出現一系列安全問題。作為護理人員,尤其要關注如下工作:
1.加強護士職業道德培訓,注重培養護士的責任心和愛心,如喂奶后必須為患兒拍背,并保持患兒頭偏向一側,多給患兒以。
2.強化無菌觀念,嚴格無菌操作,加強基礎護理,保持患兒皮膚、口腔清潔、粘膜完整,感染性疾病應床旁隔離,自覺履行嚴格消毒措施。
3.強化新生兒科??谱o理知識、護理技能、護理操作的訓練,如新生兒沐浴、臍部護理、新生兒心肺復蘇、鼻飼管置管、留置針靜脈穿刺、頭皮靜脈穿刺、光照療法等。
4.新生兒科病房的護士要做到眼勤、腿勤、手勤,對有靜脈留置針的患兒加強巡視,每30~60min觀察1次,每班床邊交班時查看留置針情況,發現局部有滲出、留置針脫落等情況應及時拔除,氣管插管患兒應及時觀察插管位置,通氣是否有效,每日進行口腔護理1次,防止口腔感染。
篇6
關鍵詞:新生兒;早產兒;鳥巢式護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bird nest nurs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44 premature infants born in June 2012 in Septemb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22 peopl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neonatal baseline, using conventional towel folding package of newborn.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baseline nursing and routine neonatal care, to the bird nest type nursing metho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onatal bath towel wrapped. The 24h sleep duration,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the change of body position and the time of the warm box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of neonatal warm box during the period of breathing and apnea occurred. Results 24h sleep duration,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rang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warm box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he absence of the warm box, the study group of 1 cases of respiratory apnea, the incidence was 8; the control group of 4.55% people occurred apnea, the occurrence rate was 36.36%. The incidence of apne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rd nest in premature infants can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body temperature, and it can provide a good metabolic and growth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the vital signs.
Key words:Neonate; Premature infant; Bird nest type nursing
在臨床上,胎兒一旦在37足w之前即被產婦以各種方式娩出,即被定性為早產兒[1-3]。早產兒的首要特點就是體質量顯著偏低,而且合并有多臟器功能發育不全、免疫力低下,因而其出生后很容易繼發一系列嚴重并發癥,體現在呼吸系統最常見的疾病為吸入性肺炎[4],而體現在消化系統則主要為喂食耐受性不良或壞死性腸炎等[5]。因此,臨床新生兒科領域必須對其實施相應的臨床干預,以完善其生存環境,給予其器官功能代償性治療。而對于早產兒的臨床護理而言,最主要的一點是為新生兒提供有利于其生長發育的早期生存環境。為此,我院近年來開展了早產兒鳥巢式護理的臨床專項研究,以期模擬早產兒的子宮內環境而促進其生長發育,效果確切,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授權實施,甄選病例均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降生的44例早產兒。所有患兒其生母孕齡在32~36w?;純后w質量在1500~2000g之間。同時排除產傷、肺透明膜病、腦出血,壞死性腸炎、先天性臟器功能缺陷、生母有嚴重妊娠期并發癥等不適宜納入研究的情況。所有患兒家屬均表示同意參加受試,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22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而言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護理方法
1.2.1基線護理 所有新生兒給予24h生命體征監護,將床板搖高30°,給予其經鼻胃管鼻飼配方奶或母乳,12次/d,即2h哺乳1次。
1.2.1對照組 本組應用基線護理的同時給予常規護理:將新生兒置入暖箱為其實施常規保暖,為其科學優化光線強度,且嚴格避免燈光對新生兒雙目的直射。常規遵醫囑給予其抗感染治療。新生兒相關的毛巾、衣服、尿布、繃帶等物品定期更換清洗,并嚴格無菌化處理。新生兒每日需實施沐浴護理,澡畢為其皮膚皺褶處涂抹爽身粉,務必使其皮膚干燥。而后每日以醫用酒精消毒器臍窩及臍帶殘端,避免感染。每日以棉簽蘸取生理鹽水擦拭其眼睛,并定期對其鼻腔及耳內進行清潔。每次喂奶后為其實施常規口腔護理。新生兒出生6h后可讓其吸吮母親,并指導產婦實施母乳喂養。本組新生兒的包裹上,進行常規的浴巾折疊法,也就是連續對折兩次浴巾、而后將新生兒平放其上,而后將浴巾兩邊向下卷至軀干的兩個對側。
1.2.2研究組 本組應用護理方案與對照組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新生兒的包組實施鳥巢式護理。將新生兒浴巾實施對角折疊,而后卷曲成長條,圍成鳥巢狀的橢圓形浴巾圍欄,圍欄長度略等同于枕骨-下肢,寬度等同于新生兒左右肩寬,而后將新生兒放置在暖箱內,在其頭肩部放置浴巾尾部,在其下肢處放置浴巾中部,使其四肢自然屈曲。
1.3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新生兒24h睡眠時間、血氧飽和度、變化幅度及出暖箱時間。出暖箱需滿足以下幾點[6]:①體重2kg以上,狀況良好;②箱溫29 ℃以下時,體溫仍然在正常范圍內。同時觀察和統計兩組新生兒暖箱保溫期間的的呼吸暫停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臨床數據以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給予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早產兒護理整體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兒24h睡眠時間,血氧飽和度、體溫波動幅度及出暖箱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
2.2兩組早產兒呼吸暫停發生情況對比 在未出暖箱期間,研究組1例發生呼吸暫停,發生率為4.55%;對照組8例發生呼吸暫停,發生率為36.36%。研究組呼吸暫停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字2=5.03,P
3討論
在臨床上,早產兒優于胎齡孕周均未達標,故新生兒各器官發育并不健全,很容易誘發各種疾病。而新生兒器官發育不健全,廣義上來講也反映出新生兒的新陳代謝調節能力不健全。而這與新生兒護理最相關的是,早產兒其體溫調節能力較差,早產兒需要比足月兒更苛刻的溫度和濕度要求[7],因而,必須將早產兒至于暖箱內,以提供近似于子宮內的溫度和濕度環境,使早產兒在生理環境盡可能符合其胎齡的正常前提下進行生長發育。
鳥巢式護理是高度模擬胎兒在子宮內的體態,即:胎頭俯屈,使其頜部向胸壁貼合,屈曲肘關節,上臂與胸部靠近,前臂交叉或平行于胸前,膝、髖關節重度屈曲,大腿與腹壁貼合,小叉或平行蜷縮。在保持該的前提下,將新生兒浴巾包裹成類似子宮的形狀,使其娩出并置于暖箱的體態及環境盡量接近子宮內部結構,為胎齡不足的新生兒在發育不健全的早期提供相對舒適的生存環境。
相比之下,早產兒常規護理并未顧及新生兒提早脫離子宮適應性落差的問題,單純注重監測早產兒各項指標及調節其周圍溫度,在考慮早產兒周圍環境上存在著巨大的漏洞[8]。由于早產兒體溫調節能力差,散熱快且產熱能力不足,常規護理模式下,新生兒體溫波動明顯,尤其是醫護人員在實施操作開關暖箱時,更會使暖箱內熱量大幅度流失[9],這對早產兒的生理發育產生很顯著的負面影響,尤其可導致新生兒呼吸暫停[10],且新生兒的生長發育速度也會受到顯著的干擾。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兒24h睡眠時間,血氧飽和度、體溫波動幅度及出暖箱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這說明研究組患兒的體溫環境得到了顯著的保障,生長發育狀態也好于常規護理,新生兒能夠盡早地達到安全體重、完成適應子宮外環境的器官發育,脫離暖箱。同時,研究組呼吸暫停的發生率更低,也提示了鳥巢式護理能夠更好地保障了早產兒的適應性生存環境。綜上所述,早產兒實施鳥巢式護理對早產兒的早期生長發育及生命安全極為有利,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趙艷紅.早產兒使用水囊鳥巢護理模式30例護理體會[J].河北醫學,2012,18(8):1130?鄄1161.
[2]蘭藍.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5):700?鄄702.
[3]謝翠蓮.鳥巢應用于早產兒護理的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3):497-499.
[4]張梅.撫觸聯合鳥巢式護理對早產兒體重增長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3):574-575.
[5]朱琦.解析鳥巢式護理對新生兒疼痛感知的影響[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2):175-176.
[6]薛菁.鳥巢式護理在早產兒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2):44-45.
[7]李云婷.鳥巢式護理對早產兒胃腸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8):1120-1122.
[8]李桂花,余勇妙,梁建紅,等.鳥巢式護理結合非營養性吸吮對低出生體質量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0):1124-1126.
篇7
新生兒硬腫癥是指新生兒時期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皮膚和皮下脂肪變硬,常伴有水腫和低體溫的疾病,重癥可出現器官功能損害。新生兒硬腫癥(scleredema)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皮膚和皮下脂肪變硬與水腫,早產兒發病率高。
一 病因和發病機制
寒冷、早產、感染和窒息為主要原因。 發病機制主要有:①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②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大,皮下脂肪層薄,易散熱,早產兒尤甚;③新生兒在受寒時主要靠棕色脂肪產熱,而早產兒棕色脂肪貯存量少,在感染、窒息和缺氧時棕色脂肪產熱不足,致體溫過低;④新生兒皮下脂肪中飽和脂肪含量大,其熔點高,寒冷時易凝固。水腫與毛細血管壁在寒冷、缺氧下通透性增高有關。
臨床表現
一般在出生后1周內發生,以寒冷季節多見,夏季發病大多以嚴重感染、重度窒息引起。表現為納差或拒乳,反應差、哭聲低、心率減慢、尿少,體溫常低于35oC、重者常低于30C。肢體涼,皮膚硬腫,顏色暗紅,按之如橡皮樣。硬腫發生順序為:小腿大腿外側下肢臀部面頰上肢全身。嚴重者可導致心、肺、腎多臟器損害,甚至出現DIC。
治療原則
l 復溫:是低體溫患兒治療的關鍵。復溫原則是逐步復溫,循序漸進。
2 支持療法:足夠的熱量有利于體溫恢復,根據患兒情況選擇經口喂養或靜脈營養。但應注意嚴格控制輸液量及速度。
3 合理用藥:有感染者選用抗生素,糾正代謝紊亂。有出血傾向者用止血藥。高凝狀態時考慮用肝素,但DIC已發生出血時不宜用肝素。休克時除擴容糾酸外,可用多巴胺。
二 護理評估
1 病史評估:患兒胎齡、日齡、體重、分娩史及APgar評分情況,及患兒有無感染史,還要了解患兒分娩時環境溫度及出生后保暖措施。
2 身心狀況評估:患兒吸吮和吞咽能力,體溫、脈搏、呼吸、硬腫的部位、面積及程度、哭聲、肌張力、尿量及四肢末梢循環。
3 輔助檢查:分析血氣、血電解質、血糖及尿素氮等檢查。
三 常見護理診斷
1 體溫過低與早產、寒冷等因素有關。
2 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吸吮無力、熱量攝入不足有關。
3 有感染的危險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
4 潛在并發癥,肺出血與嚴重微循環障礙有關。
5 知識缺乏與家長缺乏育兒知識有關。
四 預期目標
1 患兒體溫在12~24小時內恢復正常。
2 患兒能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況,體重開始增長。
3 患兒住院期間沒有發生交叉感染。
4 患兒不發生肺出血。
5 家長了解疾病發展過程及育兒知識。
五 護理措施
1 復溫:測量體溫:①如肛溫在30~34oC,腋-肛溫差為正值的輕、中度患兒,足月兒一般用溫暖的鏹褓,包裹置于25~26oC室溫環境中,并用熱水袋保暖,早產兒置于30oC的溫箱中,體溫往往較快升至正常,如體溫低于正常,則調高溫箱溫度。②如肛溫<30C,腋-肛溫差為負值的重度患兒,先將患兒置于比體溫高1~2oC的溫箱中開始復溫,每小時監測肛溫、腋溫1次,并提高溫箱溫度1oC,根據患兒胎齡和體溫恢復情況,將箱溫調至適中溫度。輕、重度患兒體溫于6~12小時恢復正常;重度患兒體溫于12~24小時恢復正常;如無條件者可采用母體懷抱復溫或熱水袋保暖。
2 合理喂養,保證熱量供給:①輕者能吸吮者可經口喂養;吸吮無力者用滴管、鼻飼或靜脈營養。②保證液體供給,嚴格控制補液速度。最好應用輸液泵控制,無條件者應加強手控滴速,建立輸液記錄卡,每小時記錄輸入量及速度,根據病情加以調節,以防止輸液速度過快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出血。
3 預防感染:加強消毒管理,做好室內、暖箱、患兒及醫護人員衛生工作,嚴格遵守操作規范,保持患兒皮膚的完整性。
4 觀察病情,詳細記錄護理單: ①不斷對患者進行評估,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②備醫好必要的搶救藥物和設備。
5 接待家屬,解答病情:介紹有關硬腫癥的疾病知識、囑母親堅持排乳、保持母乳通暢,避免因患兒住院而造成斷奶。
5.1恢復體溫的護理 復溫是護理低體重兒的關鍵措施,低體溫持續時間過長,病情易于惡化。
5.2營養不足的護理 發生硬腫癥的患兒多為早產兒,吸吮無力,能量攝入不足,提供足夠能量和水分,保證供給。能吸吮者可直接哺乳,指導其喂養姿勢,多給予吸乳刺激,給患兒撫觸。吸吮無力者可用滴管、鼻飼或靜脈高營養供給能量。
5.3預防感染的護理 保護性隔離,保持病室空氣清潔,每日紫外線照射1~2次,每次30 min,每日空氣培養一次,加強消毒管理,嚴格無菌操作,接觸患兒前后均應洗手,每日沐浴一次,加強口腔、皮膚、臍部護理。每日口腔護理1~2次,臍帶未脫落者可用2。5%碘酊和75%乙醇消毒局部皮膚,保持臍部皮膚清潔干燥,遵醫囑用抗生素,給柔軟床墊,勤翻身,按摩受壓部位皮膚,確保儀器物品潔凈。暖箱每日用84消毒液抹洗一次,水箱內的水要每日更換,防止細菌在其中繁殖,使用后再用消毒液抹洗,紫外線照射30 min,防止相互感染發生。
5.4預防呼吸暫停的護理 硬腫癥患兒多為早產兒,呼吸中樞不健全,易發生缺氧和呼吸暫停。合并窒息、嚴重感染、休克的患兒應充分給氧,利于棕色脂肪分解產熱。吸入氧濃度及時間應根據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
5.5觀察病情,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1)觀察記錄體溫、脈搏、呼吸、硬腫范圍與程度的動態變化;(2)觀察尿量,硬腫癥患兒尿量極少甚至無尿,尿量有無或多少是估計預后的重要指標,應仔細記錄量與次數,每小時小于1 ml/kg,應立即報告,及時發現,防止腎衰竭。(3)觀察有無出血癥狀,出血是硬腫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如面色突然變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濕音增多,提示有肺出血傾向,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做好搶救準備。(4)合并DIC者,應在實驗室監測下于早期高凝狀態下慎用肝素治療,監測心率、血壓變化,備好搶救藥物及設備。
5.6健康指導 做好孕期保健,避免早產、窒息。寒冷季節加強保暖,盡早合理喂養,積極防治感染。
篇8
[關鍵詞]新生兒;肺炎;呼吸機相關性;病原菌;護理
所謂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指的是原無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行機械通氣治療48h或拔管48h以內發生的肺部感染,臨床上屬于難治性肺炎,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的生命安全。本文通過回顧性研究,從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診斷標準、發病率、病原學、高危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預防的護理措施。
1新生兒VAP的診斷
VAP的診斷至今尚未有統一的診斷標準,主要依靠臨床、實驗室數據、影像學與病原學資料[1]。目前,醫學界采用肺組織微生物學檢查聯合病理學診斷屬最為合理的診斷方法[1]。病原學檢查結合臨床和X線表現可以提高VAP診斷的準確性。隨著纖支鏡取樣技術的廣泛應用和較深入的研究,VAP診斷的準確性得到了提高。
國內外文獻報道VAP感染菌以G-桿菌為最多[2],且多為條件致病菌,以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白桿菌、不動桿菌、大腸桿菌為主,也有部分患者為多種病原微生物復合感染。隨著第三代頭胞菌素的廣泛使用,近年來產ESBLs菌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的感染日益受到重視。
2新生兒VAP護理進展
2.1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感染控制教育
據某醫院實驗研究發現,通過對ICU醫務人員進行有關VAP相關預防知識的教育后,VAP的發生率下降了五成多,可見強化醫護人員VAP相關知識的培訓在降低VAP發生率方面有著較大的空間。因此各級醫療機構必須高度對醫務人員感染控制教育,強化意識,以主動降低VAP的發生率。
2.2嚴格消毒洗手
洗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過程感染率,因此強調護理操作前后,尤其是機械通氣過程中,每次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必須嚴格消毒洗手。另外,進行呼吸道護理時可以佩戴一次性手套,但戴手套前后也必須認真洗手。
2.3加強環境管理
病房必須安裝空氣凈化系統,對地面要用潔消凈拖地。定期紫外線空氣消毒。嚴格限制探視,醫務人員和探視家屬必須戴口罩、帽子,穿隔離衣,必要時對高危人群采取保護性隔離。
2.4加強呼吸機相關護理
2.4.1定時更換呼吸機管道
定期更換呼吸機管道以減少細菌對管道的污染機會,這是降低VAP的重要步驟[3]。然而頻繁更換呼吸機管道又會增加細菌污染機會,因此最好以3-4d更換一次為宜。將集水瓶放在呼吸環路的最低位置,及時倒去集水瓶內冷凝水。霧化器、濕化瓶內應放無菌注射用水,并定期更換,濕化瓶每周消毒1次;吸痰器管路和廣口瓶內液體每班更換,每天清洗、消毒。
2.4.2呼吸道護理
氣管插管患者聲門與氣囊之間有一間隙,易滋生潴留口咽部分泌物,而該處含高濃度細菌的分泌物被誤吸進入下呼吸道,這往往是VAP病原菌的重要來源[4]。因此,充分引流氣管插管氣囊上下的積聚物可預防VAP,而解決原發內源性菌群所致VAP可通過應用聲門下吸引能,具體方法是先吸氣管內的分泌物,再吸口鼻部分泌物,嚴格無菌操作,每次吸痰時間少于15s,吸痰前后給予短暫時間的純氧吸入;此外人工物理療法也能幫助患者提高清理呼吸道的能力,如翻身、拍擊胸背等,一般要求1/2h次,動作同樣要保持輕柔,不過早產兒不宜采用拍背等劇烈的手法。
2.5口腔護理
呼吸道致VAP的原理是口腔作為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在氣管插管患兒后由于口咽部與下呼吸道的黏膜屏障作用受到損害,使口咽部致病菌下移進入下呼吸道而導致VAP的發生,對此加強口腔護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兒VAP的發生率。不同口腔護理方法會有不同的效果,根據某醫院實驗分析[5],對照組口腔護理后病原菌總株數比口腔護理前下降了16.7%,而試驗組則下降了47.5%。試驗組患者VAP發生率為21.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0.0%,表明口腔擦拭法加沖洗法相結合的口腔護理比常規擦拭法更能降低VAP的發生率。
2.6無創通氣代替有創通氣
新生兒可采用無創通氣如面罩CPAP、鼻塞CPAP、咽部SIMV等技術,這種技術避免了氣道插管伴生的感染,既可以治療原發疾病,又可以防止有創通氣所帶來的VAP。但對一些高危病情的病例,尤指那些大量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不能有效保護呼吸道而存在高度窒息危險的病例等不提倡應用無創通氣。
2.7增加機體免疫力
采用加強營養及支持療法以保證體內足夠的熱量來達到增加機體免疫力的目的,這是預防VAP治本之策。對早產兒及重癥感染者酌情使用丙種球蛋白、白蛋白及血漿來達到提高機體抵抗能力的目的。實驗研究[3]發現對重癥VAP加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感染率為42.1%;而為采用此類方法的部分患兒VAP感染率接近100%,說明丙種球蛋白對VAP具有預防和協同治療作用,這也是護理的主要著力點。
3小結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感染情況,其需要臨床加強護理人員的感染控制教育、加快呼吸機相關的管理、口腔護理、無創通氣技術應用,同時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增加。相信隨著醫療技術的日漸發展,VAP感染的幾率在技術的帶動下會逐漸降低,護理水平也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段泓宇,王華.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臨床分析[J].四川醫學2009,(3):11-14.
[2]宋小花,唐曉細,陳紅濤.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及護理研究現狀[J].齊魯護理雜志,2009,(23):23-24.
[3]李異明,黃輝文,汪偉山,等.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菌及藥敏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9,(17):17-19.
篇9
專家點評:
1.溫暖、濕潤的口腔,是培養致病細菌的溫床。如果這些細菌通過牙齦的傷口進入血液,到達心臟,就很容易引起心臟疾病。美國北卡羅來那大學的研究者從這一發病機制出發,對早產兒與口腔疾病的關系進行調查。他們在一些早產兒體內發現了與其母親口腔細菌相應對的抗體,初步證實孕婦口腔的病菌與一些早產有關。
2.懷孕期是女性一個特殊的生理時期。由于準媽媽的內分泌和飲食習慣發生變化、體耗增加等原因,往往容易引起牙齦腫脹、牙齦出血、蛀牙等口腔疾病,尤其是在懷孕的頭三個月及分娩前的三個月更加嚴重。
3.國內外的調查報告顯示:75%~100%的孕婦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再加上孕婦的一些口腔疾病會直接影響胎兒的發育,因此,準媽媽需要比平時更加注意口腔護理和保健。
孕婦應該如何護牙?
1.重視懷孕期口腔衛生,掌握口腔保健的方法,堅持每日2次有效刷牙,用軟毛牙刷刷牙。有證據表明,如果能完全保持口腔衛生,牙齦炎癥將很難產生。對于容易感染蛀牙的孕婦,可以適當局部使用一些氟化物,例如氟化物漱口液、氟化物涂膜等。
2.使用不含蔗糖的口香糖清潔牙齒,例如木糖醇口香糖。木糖醇是一種從白樺樹或橡樹中提取的甜味劑,不含蔗糖,因此不會引起蛀牙。這種口香糖具有促進唾液分泌、減輕口腔酸化、抑制細菌和清潔牙齒的作用,如果能在餐后和晚上睡前咀嚼一片,每次至少咀嚼5分鐘,可以使蛀牙的發生率減少70%左右。
3.定期做口腔檢查,適時進行口腔治療。孕期里口腔疾病會發展得比較快,定期檢查能保證早發現、早治療,使病灶限于小范圍之內。對于較嚴重的口腔疾病,應選擇妊娠中期(孕4~6個月)相對安全的時間治療。
4.增加營養攝入,保持營養平衡。除了充足的蛋白質外,維生素A、C、D和一些無機物(例如鈣、磷)的攝入也十分重要。懷孕期間增加攝入營養素,不僅可以使機體組織對損傷的修復能力增強,起到保護母親的作用,而且對胎兒牙齒的發育也很有幫助。
準媽媽去除口腔異味5大方法
不愛吃甜食的小玉,現在不管到哪里,包里一定隨身帶著糖果。原來自從小玉懷孕后,就常常覺得嘴里有一股怪味,只好用糖果的甜味來沖淡嘴里的怪味。其實,要去除孕期口腔異味,應該用下面這些方法:
清潔舌苔
當嘴巴出現怪味時,在刷牙后可以順便清潔一下舌苔,徹底清除殘留在舌頭上的食物。這樣有助于消除口腔內的異味,并可恢復舌頭味蕾對于味道的正確感覺,而不至于對食物的口味越吃越重。
時常漱口、喝水
孕婦可以時常漱口,將口中的壞氣味去除,也可以喝淡茶以除去口腔中的異味。同時,注意飲食前后的口腔衛生,讓難聞的口氣無處可躲。
避免食用辛辣、生冷食物
為了顧及孕婦口味的改變和愛好,各式酸、甜、苦、辣的食物,在孕期都可以酌量食用,但應避免食用過于辛辣的食物,以免令腸胃無法負荷。如果孕婦吃太多麻辣或過于生冷、不夠新鮮的食品,會導致劇烈腹瀉,嚴重者還會引發早產。
定期檢查牙齒
在懷孕之前檢查一下牙齒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基于對孕婦的舒適度和牙科治療的安全考慮,應盡量避免在孕初期和末期做牙科治療。在孕中期時,如果孕婦狀況穩定,可以進行一些牙科治療,以免口內的蛀牙或牙周病到孕后期發生更嚴重的病變,對母體和胎兒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追蹤特殊病史
很多疾病會引發味覺改變或口臭。上呼吸道、喉嚨、鼻孔、支氣管、肺部發生感染時都會有此現象;而糖尿病患者、肝或腎有問題者,也會有口味改變的問題。因此,孕婦若有特殊疾病史,或發生口氣及味覺顯著改變的情形,應由醫師診治,做鑒別診斷。
準媽媽口腔護理誤區
誤區1:用漱口水代替牙膏
專家點評:
我國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達97.6%,防治形勢十分嚴峻。日前,在北京舉辦的一次口腔健康宣傳活動上,牙科專家提醒:口腔疾病高發,與不恰當的牙齒護理清潔習慣有很大關系。
隨著漱口水的種類越來越多,不少人經常喜歡用漱口水代替牙膏來清潔口腔,認為漱口水既方便又有效,而且還能消除口氣。其實這樣很容易導致口腔內菌群失調,口腔里有許多個菌群群落,菌群平衡才能有效防止各類口腔疾病的發生。
現在的一些漱口水,尤其是醫院里醫生給患者開的漱口水中多含有消炎成分。消炎成分往往會抑制某一類口腔菌群,使另一種菌群相對增多,導致菌群失調,引發口腔疾病。例如,口腔內厭氧菌過多會誘發牙周炎,更容易形成牙石;而乳酸菌過多會引起齲齒。
所以,漱口水不提倡每天使用,醫院的藥用漱口水更要遵醫囑使用。最好的口腔護理還是堅持天天刷牙。
誤區2:刷牙方法不正確
專家點評:
刷牙的正確方法是:牙刷與牙齒呈45度角,上下輕刷;對于牙齒咬合面,用牙刷前后輕刷。
每次刷牙都要有耐心,每個位置至少輕刷10下,整個刷牙過程至少持續3分鐘。這樣,才能徹底有效地清除口腔細菌。
誤區3:習慣一支牙刷,不及時更換
專家點評:
有的準媽媽用慣了一支牙刷,擔心換牙刷之后不適應牙刷的形狀和刷毛硬度,導致刷牙時牙齦出血,于是,一支牙刷往往能用上一年半載。
其實,為了避免不適而不換牙刷,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牙刷內藏有大量細菌,最多使用3個月就需更換。如果準媽媽們害怕換牙刷之后產生不適,可以選擇購買自己用慣的、同一款式的牙刷,定期更換。
誤區4:難以清潔的部位,用牙簽解決
專家點評:
篇10
[關鍵詞] 新生兒;腦缺氧;腦缺血;護理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是由各種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的胎兒及新生兒腦損傷[1]。HIE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是圍生期腦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新生兒致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由于HIE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還沒有一種肯定的特效療法,仍是以支持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法。護理是綜合治療的關鍵性環節。因此采用科學的方法加強對HIE患兒的護理就顯得更為重要。本科于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HIE患兒32例,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1.1 本組患兒共32例,男21例,女11例;出生后24 h以內發病20例,24~72 h 8例,72 h以上4例;早產兒3例,足月兒29例;出生時體質量4 000 g 1例;宮內缺氧7例,出生時輕度窒息10例,重度窒息15例。
1.2 臨床表現 興奮、易激惹、抽搐、淡漠、嗜睡、體溫不升、昏迷、肌張力增強或減弱,擁抱反射亢進或消失,呼吸不規則或暫停。合并吸入綜合征5例,顱內出血12例,新生兒硬腫病6例。
2 結果
本組患兒治愈30例,好轉1例,放棄治療1例,平均治療時間12 d。
3 護理體會
3.1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 腦組織對缺氧極為敏感,及早合理給氧是提高血氧濃度,減輕腦損傷的關鍵。動態監測血氣變化,及時給氧,保持血氧分壓(PaO2)在6.65~9.31 kPa(50~70 mm Hg)以上,二氧化碳分壓(PaCO2)在5.32 kPa(40 mm Hg)以下。一般足月兒氧流量為0.5~1.0 L/min,氧濃度30%~40%,對于早產兒(低體質量兒)氧流量以0.3~0.5L/min,氧濃度25%~30%為宜。患兒易發生嘔吐或痰堵而加重缺氧,故保持呼吸道通暢極為重要。必要時吸痰,動作切忌粗暴。新生兒反應低下,無力咳痰,有時表現為突然面色青紫,呼吸節律不整,即提示有痰堵,尤其是早產兒。護理上應加強巡視,及時發現,堅持高質量的氣道通氣護理。
3.2 嚴密觀察患兒病情變化 嚴密監護患兒的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注意觀察患兒的神志、瞳孔、前囟張力、肌張力、抽搐癥狀及藥物效果。
3.3 限制液體入量和控制腦水腫 新生兒心肺發育不完善,需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和量,特別是在應用血管活性藥時,要精確控制輸液量和速度。輸液過程中要密切觀察輸液血管是否通暢、有無局部液體外滲、輸液反應等。同時還應注意觀察患兒神志、呼吸、前囟張力、瞳孔的改變,出現顱內高壓癥狀時,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防止顱內壓進一步增高,盡可能減少神經系統后遺癥。
3.4 保暖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保暖,維持體溫在36℃~37℃,此點對早產兒尤其重要,急救時將患兒置于輻射熱源下進行,做好膚溫監測,病情平穩后置入暖箱保暖[2]。在暖箱中復溫時,注意不能操之過急,避免升溫過快過高導致肺出血,一般每小時提高箱溫1℃,復溫后腹部局部皮膚溫度維持在36℃~37℃即可達到保溫的效果。適度復溫可使機體耗氧及代謝率降低,蒸發熱量減少。一切治療及護理操作均在箱內集中進行,盡量減少打開箱門的次數,維持箱溫的穩定。經過正常復溫,6例硬腫病患兒硬腫消退,3例體溫不升患兒體溫恢復正常。
3.5 合理喂養 患兒出生后12 h內,無吸吮反射或有哺乳嗆咳者應禁食。由靜脈補充營養,病情好轉后喂奶;如有嗆吐,立即停止并拍背,吸出呼吸道內奶液。早產兒應少量多次喂養,對吸吮力弱或不能進食者給予滴管喂養或靜脈補充高營養。
3.6 及時發現控制驚厥 HIE常引起抽搐,抽搐可增加腦組織氧耗,加重腦缺氧及腦損傷,應密切注意有無抽搐先兆,如尖叫、興奮、易激惹、斜視、四肢肌張力增高等。本組先后20次發現抽搐先兆,及時給予抗驚厥處理,從而避免了抽搐發作?;純阂坏┌l生抽搐,除抗驚厥治療外,還應保持側臥位,避免聲光刺激,操作輕柔。
3.7 合并顱內出血的護理 患兒要絕對靜臥抬高頭部,減少噪音,盡量減少對患兒的移動和刺激,護理和治療集中進行,動作做到輕、穩、準。
3.8 合并吸入綜合征的護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每2 h翻身、拍背1次,痰多者給予霧化吸入、吸痰及引流。
3.9 基礎護理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無菌操作制度,預防交叉感染。每日定時開窗通風,定時進行紫外線照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擦拭保溫箱內外,工作人員接觸患兒前后要洗手。嚴禁探視,加強口腔護理,保持臍部、臀部等部位皮膚的清潔干燥,這些措施均有利于HIE患兒的恢復。
3.10 高壓氧治療的護理 本組病例有11例進行高壓氧治療,10 d為一療程,1次/d,50~80 min/次,治療壓力0.13~0.15 MPa。
3.10.1 進艙前護理 每次治療前對氧艙設備做全面、系統的檢查,如閥門、儀表、氧源入前了解患兒病情,有禁忌證者不宜進艙治療。在治療前30 min喂奶,進艙前更換純棉衣服及尿布,固定好,患兒頭側向一邊,應面向操作者。
3.10.2 治療過程的護理 升壓速度不宜過快,掌握好加壓速度;氧氣輸出壓力不得>0.15MPa,吸氧期間密切觀察患兒情況,發現異常緩慢減壓出艙,并報告醫生;減壓時間必須遵醫囑執行,減壓速度嚴格控制在0.002~0.005MPa/min。
3.11 安慰家屬 耐心細致解答病情,介紹有關醫學基礎知識,降低家屬的心理焦慮程度,使其為患兒提供更高的社會支持,促進患兒早日康復[3]。
在綜合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過程中,護理起著關鍵的作用,有效的護理措施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成功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崔焱.兒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9.
精品范文
10早產兒營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