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范文
時間:2023-12-04 18:01: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大學影視藝術普及教育目的使大學生提升審美期待、提高審美趣味、提高審美能力、激發審美感情、強化人文素質,實現目的最優化教學方法有課堂講授、現場觀摩、實驗實踐、考試檢驗,以及問題式教學法、作業式教學法、話題教學法、綜合方法論教學法、學術研究法。最有效教學手段有影視欣賞室、影視欣賞課件。
影視藝術教育是以電影、電視藝術品為教育媒介,面向普通觀眾和受教者,以區別于影視的制作教育而納入素質教育的一種教學定位。影視藝術教育包括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兩種方式,學校教育又分為大學影視藝術教育、中小學影視教育兩個層次和培養影視藝術制作者(專業教育)、影視藝術欣賞者(普及教育)兩個目標。
我國影視藝術教育歷史發展形態和我國影視藝術發展形態基本吻合,目前的現狀是:影視藝術教育的社會教育弱于學校影視藝術教育,而學校影視藝術教育中的大學影視藝術教育又弱于中、小學影視藝術教育。大學影視藝術教育中的普及教育又弱于專業教育。針對這些急需解決的難題。重中之重是要構建好大學影視藝術普及教育課程體系的前提下.對大學影視藝術普及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研究,以期實現大學影視藝術普及教育的課程目標。
一、大學影視藝術普及教育課程的主要特點和教學目標
對大學影視藝術普及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研究,首先要分析、明確大學影視藝術普及教育的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
大學影視藝術普及教育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影視藝術中的教育,這主要是指影視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審美教育功能一是通過影視藝術作品內容來進行教育。主要指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審美教育功能。大學影視藝術普及教育課程最突出的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影視作為工業制作藝術、大眾消費藝術,從創作到制作都體現了集體的智慧,其中包含有成百上千個程序,包含有數百個職業和各種藝術門類。培養大學影視藝術制作者、創作者的影視藝術專業教育,要注重教育的實踐性,強化教育的實踐環節。大學影視藝術普及教育則承繼了影視藝術專業教育的綜合性,弱化了其實踐性,并突出地顯現出:既不同于娛樂性、游戲性,也不同于審美性的愉悅性;課程目標不重求深而重求廣,教學內容、教材結構具有綜合性;超越了所屬“美育”學科范疇,成為“文化教育”學科,具有人文性由于其文本的經典性,體現出課程的經典性:和其他課程相比,更注重教育過程等特點??梢哉f,大學影視普及教育課程是大學教育中重要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它是愉悅性和審美性的統一,是科學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經典性和現代性的統一,是信息性和教育性的統一,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教育課程。[1]
根據大學影視藝術普及教育的基本特點,結合當代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形勢。影視藝術普及教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可以概括如下:使大學生在欣賞解讀影視作品的同時。去了解、理解影視藝術的特性、影視語言的特性;在趣味盎然的影視作品觀賞過程中,提升審美期待,提高審美趣味,豐富審美知識,提高審美能力,陶冶審美情操,激發審美感情。
要實現這個課程目標,教學改革是關鍵因素之一。它包括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諸方面。而教學方法的改革對于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培養最為重要。
二、大學影視藝術普及教育最優化教學方法最有效教學手段的基本標準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以達到教學目的的、由一整套教學方式組成的操作策略,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是聯結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紐帶,實現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也是影響教師威信、師生關系的、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重要原因。它具有實踐性、雙向性、多樣性、整體性、繼承性的基本特點。
任何教學方法都是為一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服務的。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不同,就應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對象的年齡、性別、經歷、氣質、性格、思維類型、審美情趣等的不同,也對教學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選用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相符合,與教學對象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學對象的知識能力和思想水平,促進其健康向上的發展。教學方法的選擇與使用,體現著教師的智慧,標志著其教學藝術水平的高低。
一般說來,最優化的教學方法應具備如下條件:一是能否被接受者在理智方面、情感方面認同。二是教師與學生的參與程度、師生關系的融洽程度,較好地體現出教學的民主性。三是克服了每種類型方法的局限性,在功能、效果、手段等方面呈現出經過優化組合后的綜合性。四是高效果與高效率的統一。五是符合美的規律和原則,能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注意寓教于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具有審美價值。
教學手段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傳遞教學信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為感知、理解、記憶知識創造條件的物質載體。它主要包括語言(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和教學工具(普通教具和現代化教具)兩大類載體。教育手段與人類文明的演繹歷程亦步亦趨,從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科書傳統的面授到今天現代化技術投影[幻燈]、錄音、錄象、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等的開放型、超時空教育,教學手段已經邁向現代化,處于傳統的教學手段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共同為教育教學服務的狀態。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必須服務于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應當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給課堂教學帶來勃勃生機。
三、大學影視藝術普及教育最優化教學方法最有效教學手段
影視藝術普及教育最優化的基本的教學方法有:(1)課堂講授法。這種方法也可以說是萬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學校教育的“大眾法”。這種方法以教師為主體,同時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采用啟發教學、談話式教學等促進雙邊活動。(2)現場觀摩法。這種方法是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由理性思維轉向對感性形象的認識,也可以說由以教師為主體逐漸轉向以學生為主體,主要有:一是和屬地的影視制作機構聯合,酌情組織學生代表到拍攝現場觀摩二是組織學生觀看一些影視劇制作現場花絮的記錄片。(3)實驗實踐法。這是由以教師為主體真正轉向以學生為主體,主要有:一是根據課堂講授內容,有選擇地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主要是節假日)拍攝DV劇;二是組織學生到影視拍攝基地參觀考察三是查閱相關資料,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撰寫影視鑒賞文章,提高學生查閱資料、分析問題和論文寫作能力。(4)考試檢驗方法。這也是常見的傳統的方法,主要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核,采用平時測驗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理論測試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法,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影視藝術普及教育最優化的綜合的教學方法主要有:(1)問題式教學法。強化求疑意識,注重知識的科學性。主要內容包括5個方面:教師課前將教學內容提升為問題把應解決的問題交給學生;學生拿到問題后則明確本次教學的目標、學習目的,教師根據問題類型、難易程度等決定如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簡單、清晰、明了的總結,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實踐證明,問題式教學法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和建立,使學生能自主、充分和有效地學習。(2)作業式教學法。強化參與意識,實行師生互動,注重知識的深刻性。其做法是:教師將下一個階段的教學內容進行分解,通過師生雙方協商,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就某部影視劇申報發言主題,然后,學生進行廣泛的觀賞。組織好書面分析材料,屆時在課堂上作專題發言,課堂中60%以上的時間由學生主導。師生角色互補互換,學生報告,教師和學生點評,及時展開討論,將學習引向深入。(3)話題教學法。強化創新意識,注重知識的建構性。“話題”指的是影視藝術教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問題等。具體做法是,先由教師主講。然后提問,就某一話題讓學生談見解,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激發學生的思考。如對當下影視界熱點話題的討論,比如影視制作的特技;港臺影視和大陸影視以及其他地區華語影視作品之間的差異等等。(4)綜合方法論教學法。教學方法的綜合性,強化學生學習方法的多樣性和綜合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其做法是,對于影視發展史中的現象和影視作品,運用多種角度和多種方法。如文化學、社會學、符號學和比較法、還原法等進行闡釋。(5)學術研究法。由學習到實踐,強化大學生知識學習的實踐性。主要體現在課外興趣課題活動中,比如。影視劇欣賞寫作,DV拍攝,撰寫帶有學術研究性質的論文,支持學生組合申報校、院級課題,甚至吸收學生參加本課程教師主持的國家級、省級的規劃課題研究或教改課題等。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影視藝術普及教育最有效的教學手段主要有:(1)影視欣賞室。這是一種新型的、多功能教室。它的基本配備是:有一間能容納一個大班的學生上課的專用室,有陳列櫥窗,有投影儀、收錄機、放像機、電視機、電腦,并配有相應的教學資料軟件;影視欣賞室大體可歸納為幾種類型:影視劇歷史圖片、資料展示室(復制的即可)影視音像及文字資料、教具陳列室;影視多媒體專用室等。影視欣賞室的出現對教學現代化的推進有著功不可抹的作用,特點是:它的整體環境能夠給大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創造良好的條件;能夠方便大學生對影視藝術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讓有限的資源發揮它最大的效能,不僅影視藝術普及教育能利用,中文專業的文學課、歷史專業的文獻課,甚至思想政治課等都可以利用,既能成為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場所,也能成為本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影視欣賞課件。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節,而加以制作的課程軟件。課件是從教學活動出發,與課程內容有著直接聯系,能夠使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發生一定的改變,它能把課程中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用軟件的方式實現出來,但缺失了很多課程的內涵?,F在常用的影視欣賞課件有多媒體影視欣賞課件和網絡影視欣賞課件:多媒體影視欣賞課件是以多種媒體的表現方式和超文本結構制作而成的課程軟件,是一種運用課件制作軟件制作的可以在電腦上演示的能配上一些圖像、聲音、動畫等,它可以在電腦上操作,圖文并茂,既生動又形象,又可以免去上課時的粉筆書寫的麻煩;網絡影視欣賞課件,就是應用于網絡環境的課件,主要通過網絡表現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等。此外,現在不少電視臺的影視藝術專題、專欄節目,比如中央電視臺的“影視同期聲”等,可以作為特殊的影視欣賞課件,復制下來,供大學生學習用,這種課件可稱之謂“影視欣賞電視課件”。
篇2
關鍵詞:傳統;現代;古代文學史;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1-0230-01
提高教學效果,就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古代文學作品的文言形式早已停用,學生閱讀存在語法、文字障礙;古代社會形態、古人生活方式與當代社會也存在巨大差異,古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表達方式與今人也大相徑庭;甚至古代作品中的很多名物今人也是十分陌生的,等等。所有的差異帶來的隔閡是學生在學習時都會產生畏難、不解、厭倦直至放棄心理的主要原因,即使為了完成課業任務和學分努力學下來,也會不同程度的有霧里看花之感。如何拉近與古人的距離,真切體會古代文學的真善美,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傳統治學方法相結合進行古代文學史課的教學,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值得一試。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增強形象性,事半功倍有效地縮小與古人的時空距離
多媒體中利用視頻、聲頻、圖片、文字解說等形式可將抽象、罕見甚至已消失的人、事、物形象還原,最節約有效的利用授課時間。如在講授原始神話時,講解原始神話所體現的古代先民的思維特征是感性具體、缺乏抽象能力;以己觀物以己感物的擬人化的自然觀和具有象征性與隱喻性的特證。用語言講解需占用較多教學時間,且需進行由概念到概念的邏輯推演,仍難免抽象。但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具體文選,用假日現象的圖片、極晝極夜的視頻等解釋原始思維模式在《后羿射日》中的具體體現,既直觀又貼近學生的生活,使他們覺得一下靠近了遠古先人的生活環境,體會了遠古蠻荒時代人們面對自然時由于無知而產生的憂慮與驚懼。再如青銅器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器是當時禮樂文化的標本,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使學生對古奧、繁難的青銅器名稱、用途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內涵有直觀的認識。
還可利用多媒體資源再現古代文人的生活的地理與人文環境?,F在各種教學視頻資源很豐富,有效利用之,可大大提高教授的形象性,彌補學生知識與閱歷的不足。
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今天古代文學式教學中可重放異彩
司馬遷之所以絕世獨立,成為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與他早年受教于名師、遍讀古圣先賢之書及三次壯游天下關系極為密切,讀書為他打下理論的基礎,博采眾長,不囿于統治集團所允許的意識形態的約束;壯游使他真正接觸民眾,開闊眼界,印證歷史,掌握第一手資料。使他能站在時代和歷史的制高點對古往今來的人事做出符合歷史規律的判斷與評價。后世文學家、讀書人始終堅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治學方法,成就了李白、杜甫、蘇軾等一個個文壇巨匠。今天重新提倡這一方法,可使學生在讀書和深入社會中真正獲得讀書的樂趣,真正理解古人在他們的文字中所記錄的人、事、物和情感。
在做法上讀書可采用精讀與泛讀結合。精讀篇目在課堂教學中講解,大量的閱讀可由教師給出閱讀目錄、計劃并布置相應的思考題目,適時抽查閱讀情況。與讀書相結合進行社會調查,可以課堂內外相結合: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感受作為引導,課堂外學生可利用假日有組織或自發的進行有目的的旅游、社會調查實踐活動。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提供活動的目的地與路線。如圍繞節日安排、圍繞一位作家的生平足跡安排、圍繞某一文學流派的活動區域安排等等。
三、格物致知,提升閱讀理解的效果
通過對某一事物的辨識,給予準確地解說,真正弄通文意,便于閱讀中消除心理隔閡。如古今名物、地理方位、行為等。最典型的是屈原的楚辭,因其大量的古代楚方言的運用,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大的障礙。其中大量香草名,一般文選的注釋和教師的講解,多停留在只解釋為香草,屬于某科,有何用。學生仍感覺抽象而模糊。如能結合多媒體,用圖片、視頻將文中名物與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相對應,學生就會有豁然開朗之感。不自覺地拉近了與古人的心理距離。
這一方法的運用可不必如古人做學問時嚴謹的一步步考證,借助多媒體手段只需將古今事物的共通結果直接告知學生即可。地理方位的說明只需指出古今之變即可。
四、將吟誦引入古詩文的教學中
篇3
關鍵詞:反思實踐法,教與學
Abstract:In education, reflective practic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eaching level and the teacher's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flective practi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Using reflective practice to enha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
Ⅰ.Introduction
In education, reflective practice is a kind of teacher research, but the journaling and discussion of your own teaching practices is not the same as doing traditional research. Pennington (1992) says that "reflection is viewed as the input for development while also reflection is viewed as the output of development." As Sch?n introduced, in his book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in 1983, reflective practice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that involves the practitioners considering their practice in his or her life's experiences and developing their self-awareness. By reflecting and learning to do their reflection reflexively, we can gain a sense of awareness of ourselves or our actions can be improved upon when a similar situation arises. By making action plan,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could look at their practice in depth and what they could do differently next time and how they could prepare for this.
Ⅱ.Why teachers need to b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Teacher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decide that teacher's occupation makes the educators and the students to become more perfect career. And only when educators conscientiously improve themselves that can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
Teaching reflection is a beneficial thinking activity and study way, every good teacher's growth cannot leave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If a teacher just content to gain experience without in-depth thinking, even if there is a 20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perhaps just a year work 20 repetitions. Unless, he or she is good at drawing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reflection, otherwise there is no any improvement. He or she may never only stay in a new type of teacher's level. Teaching reflection can activate the teachers' teaching wisdom, and explore the new presentation about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It is a new way to build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tudents learning. Besides, it is catalyst of teacher's growth and an important fundamental for the teacher's development.
Ⅲ.The basic process of reflective practice
The starting point of reflective practice is investigation and summary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in the implementation to do the evaluation and reflective adjustment, then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theory and scheme and make further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The whole research is a circulating spiral process. Each cycle including four restraining links: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Gibbs (1988) reflective cycle is fairly straightforward and encourages a clear description of the situation, analysis of feelings, evaluation of the experience, analysis to make sense of the experience, conclusion where other options are considered and reflection upon experience to examine what you would do if the situation arose again. (Wu Jinbiao, 2000, pp.27-28)
Ⅳ.How to make reflection as a teacher
How to make reflection as a teacher, especially as a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
a) Writing teaching reflection diary
After a whole day's work, teachers can take time to write dow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s, summarize successe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arry on 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se successes and shortcomings. Teachers can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communicate their teaching diaries with each other to learn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from others and to get inspired.
b) Listen to other teachers' course
Listening to other teachers' course is especially effective teaching reflection. Through listening to lectures, teachers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in mutual emula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as the reflective type teacher, they should invite other teachers to listen to their own course, let others to assess their classroom teaching,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on teaching after class, and discuss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teaching details.
c) Record and think students' confusion and problems
The details determine success or failure. Teachers should timely record and think for some teaching details. Classroom teaching feedback, after-school practice, periodic test can expose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arefully analyze the reasons of existing problem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of teaching reflection is to find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then take measures to adjust teaching methods.
Ⅴ.Conclusion
In a word, reflective practice is a beneficial thinking and learning activity for promoting teacher's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 reviews teaching, analyzes success or failure, finds reasons and seeks a countermeasure which is good for future teaching. An excellent teacher's growth cannot leave an important link that continuously refl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eaching reflection can stimulate teachers' consciousness and impulse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constantly reflection will continue to find confusion, prompting them to find the answers and then raise their teaching level, etc.
References:
[1]Gibbs, G.Learning by Doing: a guide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M].London:Further Education Unit,1988.
[2]Pennington, M. C.Reflecting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Developmental focus for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M].Kowloon:City Polytechnic of Hong Kong,1992: 47-65
[3]Sch?n, D. 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篇4
1、完成課堂案例論文集。
2、完成以下論題的創作與報告。
①關于目前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的調查報告與改進、完善教學方式的若干建議。
②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不斷探索、創新“教與學”的最佳互動交往方式的對策。
③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研究實驗報告。
④在語文互動交往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之研究。
⑤關于將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的研究報告。
二、課題研究進度安排
(一)2011年12月22日——2011年3月31日
1、確定課題組成員,明確各自職責。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陳紹平 沈志飛 石禮義 張胤 徐美香 朱習文 胡畔
全體成員 完成?《高中語文課堂互動交往教學方式案例論文集》。
陳紹平 完成?《關于目前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的調查報告與改進教學方式的若干建議的報告》?《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研究實驗報告》。
沈志飛 完成?關于將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的研究報告。
石禮義 完成?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中的師生關系的研究。
張胤 完成?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的策略研究。
朱習文 完成 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中問題和誤區的研究。
徐美香 (待定)
胡畔 (待定)
2、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調查目前我校語文課堂教學情況,完成?《關于目前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的調查報告與改進教學方式的若干建議的報告》。
3、具體進行中學語文師生互動交往教學案例研究,積累、分析研究材料,適時進行反思總結,完成下列子課題:
(1)中學課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①互動交往教學在必修課教學中的運用。
②互動交往教學在選修課教學中的運用。
③互動交往教學在各類文體課文教學中的運用。
④互動交往教學在課文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上的運用。
(2)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①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在作文指導課中的運用。
②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在作文評改課中的運用。
(3)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在聽說教學中的運用。
最終完成課堂案例論文集。
(二)2011年4月1日——2011年5月1日
收集、分類各種原始資料,進行經驗總結和理性提煉。
完成下列子課題:
①實行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②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的理論基礎。
③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的要素。
④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的過程。
⑤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的特點。
⑥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的原則。
⑦?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的策略。
⑧?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中的師生關系。
⑨?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中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關系。
⑩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中問題和誤區。
11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與其他教學方式的關系。
12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對教師的要求。
13與中學語文互動交往教學方式有關的其他理論與實踐問題。
篇5
【關鍵詞】初中;數學;多媒體;教學;誤區;對策
前言: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和成果推動教學活動從目的、內容、形式上面改革,提升教學效果勢在必行。利用信息化多媒體教學可使教學活動更加形象、生動和直觀,深刻詮釋數學基本概念和思維過程,讓學生充分了解數學教學活動的內在實質,極大提升數學教學活動效率。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使師生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活動,糾正思維誤區已成為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一、初中數學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必要性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許多學生眼中,從小數學就是一門理論性和邏輯思維性較強,比較枯燥的學科,對數學學習很難提起興趣。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避免片面地講解知識本身的特點,而是要遵循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從生活實例入手,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探索。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是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多媒體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突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對數學教學至關重要,多媒體教學的利用,使數學教師在課余時間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要求進行多媒體數學課件的制作,這種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和興趣的多媒體課件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二、數學教學活動中師生對多媒體教學存在的認識誤區
(一)對多媒體教學適用情況定位不準,未明確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實際功效和目的。多媒體教學作為較為先進的教學手段,應該在教學活動中加以利用。但是,反過來講,并不是初中數學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該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要明確多媒體教學只是為了解決傳統教學方式中很難解決的問題而已??v觀我國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對多媒體教學的運用情況,幾乎每堂課都要做多媒體課件,全然不顧多媒體教學的采用是否適用于教授的數學內容,這種濫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情況不僅未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適得其反地引起學生的反感,使數學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片面地認為采用了先進多媒體技術教學,教學理念便足夠先進。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技術教學手段,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收到傳統教學方式很難獲得的教學效果。但是,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僅僅是一種輔助手段而已,它能有效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但起不到決定性作用。對數學教學活動起決定性影響的是教學思想和理念,只有實現教學思想的轉變和提升,才能長效解決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問題,以教學手段的先進程度衡量教學理念的先進性是極其錯誤的,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系。
(三)片面追求花哨的多媒體課件,忽略了課件質量的重要性。一些數學老師為了體現自己的信息技術含量,追求多媒體課件外在花哨和新穎,使學生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特別是在一些數學公開課中為了掙“面子”,對課件的制作絞盡腦汁,煞費苦心。若是注重課件的質量,又重視課件的美觀性當然是兩全其美的事,但是片面追求課件花哨、美觀,忽略課件本身的質量實不應該,它不僅不能幫助學生學習,還會適得其反地分散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四)多媒體教學代替了學生數學實踐。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用多媒體教學代替學生數學思維和實踐的現象較為普遍,這是對多媒體教學認識的巨大誤區。眾所周知,教學活動需要通過學生的具體實踐才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數學教學活動更是如此。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代輔助教學方式,但用它來代替學生的具體數學思維和實踐活動是不合理的。
三、初中數學多媒體教學走出誤區的可行性措施
(一)準確、科學定位多媒體教學的適用范圍,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媒體教學,使多媒體教學真正為數學教學服務。多媒體教學手段并不適用于數學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因此,要科學、合理定位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范圍,確保多媒體教學手段真正運用到傳統教學方式無法解決的問題上,突顯多媒體教學方式的特點和優勢。
(二)加快轉變教學思想,使多媒體教學收效更為顯著。教學效果好壞的決定因素不在教學手段,而是取決于教學思想的先進程度,把教學手段先進性與教學理念先進性混為一談是不正確的。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先進教學手段遠遠不夠,要加快提升和轉變教學思想,使先進教學思想與先進教學手段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水平和效果的提升。
(三)重多媒體教學的質量,輕多媒體數量和形式。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多媒體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同樣如此。具體來講,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運用上,要尤其注重課件的質量,忽視課件的數量,摒棄流于形式,無實質意義的花哨課件,使多媒體數學課件涵蓋的內容真正為解決數學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起到促進作用。
例如初中老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多考慮學生數學知識的特點和難點所在,深入挖掘此類信息并將其作為課件制作的重點要素,盡力避免制作一些花哨門面功夫課件,影響多媒體教學效果。
(四)多媒體教學應注重與傳統數學教學方式相結合。多媒體教學不是靈丹妙藥,運用多媒體進行數學教學并不能使全部數學教學難題迎刃而解,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并不能代替傳統數學教學方式。因此,初中數學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就必須使先進多媒體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二者互為補充,相互輔助,共同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水平的進步。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歷史教學課堂效率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的方式與教師教的方式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對立,缺乏必要的融合,并且始終存在著重教輕學和不同程度的學為教服務的狀況。這極大地影響了我國歷史教學的發展。歷史學科的過去性和不可重復性,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因此歷史知識的形象化、具體化是學生獲得理性認識的重要條件。信息化教學通過采用人機交互的形式,大量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1.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中學歷史教學的信息化。
(1)傳統教學方式解析及其評價。傳統教學方式,是指教師通過語言、板書、掛圖和模型等手段,向學生傳授知識。傳統的教學方式有三個中心,即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過程由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三個基本要素構成。
(2)高中歷史教學與信息化。信息化教學方式,主要是指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網絡教學,它可以用教師+學生+計算機(網絡)十課件來表示,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傮w而言,信息化教學方式具有如下的特點。節省板書時間,充實教學內容。由于計算機輔助教學主要是通過事先設i十好的多媒體課件進行的,經點擊、放映進行講解,不必板書,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書寫時間,用于充實教學內容,使之更加豐滿。增加了教學的連貫性。黑板是有限的,總結當堂所講的內容等情況而需要前面的內容時,由于前面所講已經擦掉,只能靠回憶來強調,其連貫性和效果都會受到影響,計算機輔助教學就克服了以上不足,通過循環播放進行總結、強調、解釋等,重點突出,會強化學生的記憶,增強教學的連貫性?;钴S教學氣氛。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其聲、光、圖像等功能,會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這些都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增進師生之間互動。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計劃、課件、關于一些重點問題的理解等教學資源借助互聯網等網絡資源公開給學生,學生可以將自己學習中的迷惑及時在網上與老師進行溝通,這樣不僅僅可以節省課堂時間,而且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是老師了解課堂教學的效果及不足。
2.中學歷史教學在信息化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由于歷史教學的特點,很多中學在歷史教學中開始嘗試著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一定程度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中學歷史信息化教學機遇與挑戰并存。信息化不僅給中學歷史教學帶來了機遇,而且改變了歷史教學的傳統模式,使歷史課面目煥然一新。長期以來,特別是新教材的應用,初中歷史思辨化的傾向十分突出,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沉悶氣氛,教師頭頭是道地論證,學生被動地聽課,學生厭煩歷史課的情緒日益增加,課堂效率大大下降。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使歷史課堂面目大變,以學生為中心、生動的畫面、豐富的資料和圖片、充滿感染力的解說,深受學生喜歡。課堂效率大大提高,課后叉可通過網絡教學資源加深學習,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也大為增強。
3.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中學歷史教學。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文本功能,美化教學練習內容,完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時效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在教學中自我發現,自我評價,自我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信息化教學方式將抽象的文字,擴展為聲、像、文并茂,三維動畫等近乎跨越時空的全息模式,向人們展示全新、高速的超文本感受,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效率。近幾年來,中學歷史教學信息化發展迅速,一方面,它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對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歷史課件制作和網絡化教學中單純追求形象直觀、動感和色彩而忽視學科內容。歷史課件和網絡化教學的直觀、生動是其優點,但很多教師在制作課件和建設歷史網站的過程中,片面追求課件的形象性、生動性,而很少思考這個形象性、生動性會對課堂教學起什么樣的作用。實際上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動性,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從課堂中心轉移到畫面的生動形象、聲音的變化多端等方面,從而弱化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課堂教學目的,更談不到學生的全面發展。有的老師制作的課件和網站,色彩艷麗、動感十足,四通八達,確實能夠吸引學生,但易喧賓奪主,歷史課程本身的教學目的、知識體系和規律得不到充分體現,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和魅力也沒有體現出來,學生從中不能體會歷史思維的樂趣和感受歷史情感的熏陶。由于信息化教學手段存在著不可馬上解決的制約因素,即便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制約因素不存在了,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也是任何先進的機器替代不_r的。所以信息化教學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手段。它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既不能夸大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效應,也不能否定傳統教學手段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優化中學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篇7
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為公共藝術教學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傳統的公共藝術教學在新形勢背景之下學生的成長需求方面出現了一定的滯后性,借助信息化在教學中的引用有助于提高關于公共藝術課程的時效性。本文就信息化教學手段在公共藝術教學中的應用做了相關的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公共藝術教學;應用
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促使教育各領域中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的極大轉變,信息化教學手段為高校教學模式的轉變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基礎,較之傳統的教學方式具有課堂創新性、高效性的優勢,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逐漸被打破。時代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創新性,教育信息化手段是實現這一要求,進行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途徑。
1信息化教學手段在公共藝術教學中的作用
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較之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具有多方面的優勢。信息化教學手段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在公共藝術課堂中帶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網絡平臺中擁有數量龐大的藝術資源,包括圖像、視頻、音頻等為教學資源帶來豐富的藝術展現形式。在課堂中充分運用網絡平臺搜集信息資料,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開拓視野,培養增強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信息化教學手段下的學習方式靈活性更強,學生可以教師的引導帶動下利用網絡平臺獲取需要的學習資料,有利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并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積極性,對于學生在公共藝術音樂學科的創作性有一定的啟迪作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聯系,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再局限于課堂、學校甚至時間,為學生和教師之間搭建了良好的信息溝通交流橋梁。通過校園人人網、微博、QQ、微信以及電子郵箱等全方位的溝通交流,增強了師生間關于藝術的探討、學習。教師的身份在新教學方法的引用中得到轉換,除了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教育者之外,更是學習道路中的引導者,密切聯系了師生間的關系[1]。
2公共藝術教學發展的現狀
現階段關于公共藝術教學發展的現狀中,關于音樂學科的學習多注重于專業理論課程和公共課程的方式進行展開,未能形成系統性的音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未充分利用公共藝術課程信息化教學的資源優勢,教學模式單一化。在相關音樂教學中多以教材為主,有關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也僅限于影像、音頻資料的展示,并沒有充分發揮網絡教學資源的作用。信息化時代中,學生普遍掌握最新的網絡運用技術,關于一些手機軟件、網站等都能即時性地獲取新鮮的資訊和資源,傳統的藝術教學方式已不再滿足于學生獲取知識的需求,學校開設的音樂相關課程已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傳統的公共藝術教學模式在信息化的沖擊下已被逐漸淘汰,但是相關教師隊伍關于這一模式的轉變思想較為滯后性,絕大數學校對于信息化教學只是形式上的運用[2]。
3信息化教學手段在公共藝術教學中的運用
時代的發展要求學校在公共藝術教學模式中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打破傳統公共藝術教學單一化模式,實現公共藝術教學的創新。
3.1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
關于公共藝術音樂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在教學課件、影像資料、音頻、圖片利用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充分結合當下音樂領域最新的資訊,將音樂學習從枯燥的理論學習和單一歌曲教學模式中轉換為實時性的音樂教學。極大的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例如:最近熱播的《中國新生代》,自節目推出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主要面向14歲以下青少年兒童,關于中國孩子沒有合適的歌曲演唱困境,對一些經典曲目的改編,向社會倡導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音樂表達。節目以合唱、競唱等表演賽制,深度挖掘孩子的音樂才華,尋找最美童聲,通過這一節目向社會展現了中國音樂的未來。教師可以借鑒在節目中的演唱歌曲,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通過播放相關歌舞視頻,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豐富學生對音樂的進一步認識。
3.2積極引進信息化技術增強教學方式
教師可以積極建立起信息化教學資源庫,通過微信、QQ、微博等可以在手機移動端進行便捷獲取資訊的客戶端成立自己的“小組群”如:QQ群、微信群等,為教學資源的即時性溝通交流創立平臺。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主動通過網絡進行相關的教學科研活動,共享關于教材備案,教學體會、教學經驗等交流資料,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加快公共藝術的交流[3]。
4結論
關于公共藝術課程中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相關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技術,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發揮教師合作的優勢,推進公共藝術課程的改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志燕.淺談信息化資源與音樂教學的有效融合[J].音樂天地,2016(10):31-34.
[2]張鏈.高校公共藝術課程信息化教學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9):72-73.
篇8
關鍵詞:初中生物 課堂教學 有效性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教育中新的教學手段層出不窮,順應現代教育改革的同時,生物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知識的宗旨是“學”而非“教”,因此提出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改變傳統的生物教學觀念。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加強科學過程和方法的訓練。
一、生物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學生要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能將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生物學發展到現在,與現實生活關聯性較強,如生物反應器、克隆技術、冷光燈的制作原理等。這些生活中的生物小知識涉及面廣,在生物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向學生展示這類型生物小知識,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興趣。生動的多媒體圖片教學,可增進課堂教學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氣氛中能夠充分感受到大自然以及生活的魅力,使學生的生活態度有了新的轉變。
二、生物教學觀念的改變
生物課堂的有效性,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對學科產生興趣等方面。判斷學生學習是否取得進步,應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考慮。不能僅限于課本知識的傳授與掌握,還要從學生的各種能力取得進展方面做出判斷。培訓學生的歸納、綜合、分析、觀察問題的能力,同時要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獲得知識技能、全面的價值觀,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精彩的有效情景導入在每節課僅占幾分鐘或幾句話,然而這幾分鐘或幾句話所起的作用卻很重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抓住學生的心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情景導入要有助于學生了解與掌握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明確學習本節知識的目的及對后續所起作用;有效情景導入要能夠起到銜接作用,把前后知識聯系起來;有效情景導入要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對學生提供刺激,使得刺激情景能夠被學生知覺到,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學習狀態;有效情景導入要做到引人入勝,具有一定的風趣,但又要注意思想性、科學性,雅而不俗。
三、手腦并用,化難為易
在生物課堂上,應注重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如模型、掛圖等,使生物教學課堂可展現生物不同的生命活動狀態,使學生能夠形象并直觀地學習到生物知識。多種教學方式的采用,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而且還能增強學生探究生物學的興趣。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還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更容易吸收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生物學科本身探究性較強,多將抽象知識進行具象化。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課堂學習的良好條件,探究教學中的每項教學任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探究能力。生物學知識在多數學生看來,抽象內容多,難以理解,但是只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就能很好地掌握生物知識。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習過程中,每位學生都希望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所在,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會發現學生會有許多生活和學習上的問題,需要老師指導。密切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可對實際的課堂教學做出正確的判斷,以此來調節教學計劃和教學時間的安排。與此同時,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以及學生個性發展,不冷落學生,亂加批評學生,對學生個體的獨特性、專長以及愛好多予以稱贊。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取得的細微成績。
五、營造生物課堂的學習氛圍
生活中會有許多生物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在生物的學習中,應將生活中常識性的知識積極應用到生物學習中,不僅可以提升生物學習經驗,而且還能使學生深刻地認識生物學的理論知識。學生可在生物學習中更好地接受并理解生物知識。而生活中很多問題與生物學息息相關,教師應將這些生活小知識穿插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運用生物知識解答生活問題。
六、積極反思,提升自我
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對課堂后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進行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試著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并強化有效的教學手段。如果在此過程中出現新問題,則應尋找問題實際且有效的解決方法,嘗試改進教學方式,并在課堂教學過后,與學生增進交流,將學生及時反饋的信息進行研究并處理,不斷完善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學質量。
七、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教育中新的教學手段層出不窮,順應現代教育改革的同時,也是現代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其顯著的特點,首先現代教學的直觀性較強,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靈活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增強課堂的學習氛圍。其次,現代教學方式能夠減輕教師在教學中的板書工作量,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使教學事半功倍,而且多媒體的形象直觀性,使教師更能深入剖析教學內容,提高講解效率。最后,現代教學方式還可以增大每堂課的教學內容量,并且有利于學生很好地總結和梳理知識小結。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應用,可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篇9
初中數學改革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但是效果還不是很明顯,文章從對當前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并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及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式三個方面的相關策略,并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究。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改革;教學模式
數學是初中三大主干課程之一,也是初中學生在學習時最容易感到困難的學科。為此,近些年來我們不斷地推進初中數學的教學改革,以期使廣大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一、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來,無論是教育部門、學校還是廣大奮斗在一線的數學教師都為進一步推進數學課堂改革,創新教學模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數學教學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進步,但是,當前初中的數學課堂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
(一)課堂改革進展緩慢
課堂改革進展緩慢是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改革的一大重要問題,主要表現在數學課堂改革進展的不平衡上。一方面是地區上的不平衡,發達地區的數學課堂改革推進較快,欠發達地區的課堂改革則推進較慢;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域不同學校之間的推進程度也不相同。一般來說,教學質量好的學校改革推進的比較快。造成這種不平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思想方面,在發達地區和質量較好的學校中,人們的思想往往更加開放,更容易接受新鮮的思想,所以數學課堂的改革更容易被廣大教學人員所接受,并更好地進行融會貫通;二是資源的傾斜,發達地區和優質的學校往往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這種教學改革方面的不平衡就導致許多欠發達地區的學校和普通學校在推進數學課堂改革時進度緩慢,不利于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
(二)教學方式不靈活
教學方式不夠靈活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另一問題。當前初中數學教學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最為普遍的,被大多數的初中數學教學所采用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的方式。在教學手段上也沒有采取一些比較新穎的手法,這就導致初中數學教學枯燥、艱澀,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種模式則是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手段,如小組學習法、“情景探疑”等方法,但是很多學校只學習到了表面,而沒有學習到其內在的精神,盲目地使用這些新模式,導致數學教學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上學生卻學不到什么知識。
(三)學生自主性不夠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當前我們進行數學課堂改革的重要目的。首先,我們發現在很多進行過課堂改革的學校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沒有提高,相反學生為了提高數學成績需要進行課外輔導或是做大量的練習題,成為了學生和家長的一個負擔。其次,很多學校在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方面并沒有用心,只是盲目地學習別人的模式,沒有針對自己學生的模式,這些都導致學生的自主性難以發揮。
二、創新初中數學教學的措施
(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自主學習是初中數學課堂改革的重點,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點。因此,我們在課堂改革的過程中仍應將其放在核心地位。首先,教師應發揮適當的指導作用,初中學生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習數學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引導學生學習,不僅要有通用的學習方法,還要有具體的針對每一個不同的知識點的學習方法。其次,也應加強對學生認識上的引導,初中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會對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產生困惑和不滿,進而產生逆反心理,這時教師應當告訴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和對他們的幫助,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感受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只有在學生的配合下,數學課堂改革和教學模式的創新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
(二)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是數學課堂改革的重要手段,我們在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時應當視情況而定,靈活地使用各種教學方法。例如,我們可以在教學中使用課件,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景,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講解平面幾何和函數圖象時,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來進行,既方便了教師,也節約了課堂時間,同時還能更好地調動課堂氣氛。靈活地使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初中數學課堂改革更加高效地進行和開展。
(三)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式
不同的教學方式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我們應當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每種方式的優點。例如,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比較適用于難度不高、學生可以自主進行的課堂;小組討論則適合應用于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能夠對其進行討論的情況。同時要明白不同的教學方式只有在運用得當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因此,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三、結語
篇10
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會遇到許多分類或分配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比較復雜或比較抽象,可采用圖表示意法,充分展示有關內容。這張圖十分直觀地說明了材料費根據用途(領用部門)的不同分別記入了基本生產成本、制造費用、輔助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賬戶,這樣學生在理解材料費用分配時就輕松了許多??傊?圖表是會計教學中最好最重要的教學手段,采用圖表示意法可使學生便于理解,加深記憶。
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現階段一般存在三種教學方式:一是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二是計算機輔助教學方式;三是多媒體網絡教學方式。如果采用由教師在黑板上板書講授的方法,則會帶來時間、空間上的矛盾。一方面,由于板書占用的時間較多,為了正常的教學進度,教師往往不得不加簡化或放棄板書而加快講授的速度,使有些問題無法細致地展現出來,學生一旦某個環節未能掌握,就往往失去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和信心。另一方面,由于黑板的空間有限,一般很難將每種成本計算方法的全過程呈現給學生,往往是展現最終結果而沒有過程演示,導致學生無法理解各種費用分配表、成本計算單等表格中各數據的來源,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學習的困難。多媒體技術及網絡技術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完美結合所形成的多媒體網絡教學方式,具有強大的多媒體信息處理能力和傳播能力,為教師生動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作為教師應適應這一新形勢,不僅要努力提高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具備嫻熟的多媒體技術,更要擅長多種媒體及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在成本會計的教學過程中,將新的媒體技術、新的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內容。這樣對教師來說,講解清晰、節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對學生來說,直觀簡單、通俗易懂、引發了興趣。
重視實踐環節
- 上一篇:普及初等義務教育
- 下一篇: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