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色彩基礎知識范文
時間:2023-12-04 18:01: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美術色彩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引言
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只是兒童不知道而已,我們應注重讓兒童用自己的經驗和對色彩的反應,去大膽的表現,經常鼓勵兒童內在的表現沖動,提高兒童色彩的表現力。
一、有效的課前引導
展開色彩教學,其前提仍舊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豐富色彩進行探索和學習。因此,做好有效的課前引導,仍舊是色彩教學方案的重點,也是成功的關鍵。
在教學《春天來了》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敘述自己春游的經歷,讓學生傾訴自己在春天看到的美麗景象。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分享自己的經歷,也在傾聽他人的經歷。
在敘述和傾聽的過程中,學生對春天的美景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和向往,對學習的內容自然有了足夠的興趣,這種興趣將是色彩教學的重要支撐點。
二、引導學生生活中注重對色彩的觀察
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充滿色彩的,只要善于觀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掌握色彩應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對色彩進行合理的觀察和分析。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色彩進行觀察,從而體會色彩背后所包含的不同情感。此外,教師還要教會學生使用一些科學的觀察方法,例如,將色彩與光源與環境結合起來。在不同的光源下,色彩會發生不同的明暗變化,色彩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內涵也會有所變化。對色彩的有效觀察是合理應用色彩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教師和學生都必須明確認識到色彩觀察在美術教學的重要性。
三、在聽覺中感受
欣賞樂曲,如民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邊聽邊指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讓學生隨著恬靜優美的旋律展開想象并交流獨特感受,教師此時可以提示:節奏舒緩旋律優美流暢的音樂呈現的是一幅協調色的畫面。第二遍聽賞過程伴隨圖片、配音解說一起進行,調動學生的視聽等各種感官去領悟音樂與協調色的關系。第二曲《金蛇狂舞》,重點讓學生感受鑼鼓聲所渲染的熱烈歡騰氣氛,教師促使學生跟隨音樂一起動起來,學生體驗著樂曲的旋律昂揚,熱情洋溢,感受此時的色彩搭配所體現的強烈對比,再如古詩“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指導讀出詩句的音律。提問:讀詩時聯想到怎樣的畫面?你能感覺到哪些顏色?學生感知出綠的蓮葉、清的碧水,紅的荷花相互映襯對比。領悟詩人用飽蘸生活的彩筆,創造出多姿多彩的詩篇,描繪出多彩的神韻。
四、加大對現代教學設施的應用力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類新型科學技術及其設備被運用到學校教育中,所以,在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教師應該對這些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而多媒體設備則是學校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學設施之一。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多媒體設備可以為教學提供很多便利之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利用多媒體設施,教師可以在短時間內為學生展示大量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充分感受色彩的變化以及色彩的實際作用,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對色彩的J知能力以及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施,向學生清晰展示色彩的對比效果,讓學生確切認識到色彩的變化,也可以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辨析能力。利用多媒體設備,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感受一些無法在生活中看見的色彩對比和變化,如觀看地球的全貌,觀看宇宙中的天體顏色,以此來對學生形成視覺沖擊,提升學生的色彩辨別能力。
五、合理指導小學生掌握和運用色彩
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開展內容的重要部分,通過美術教育這一方法,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色彩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教育,根據對具體美術作品的賞析,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完成對學生美育的塑造。因此,在對色彩進行觀察之后,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色彩。觀察色彩的最終目的就是運用色彩。運用色彩就是要促進學生和色彩的溝通,激發學生想象的靈感,運用得當的話,可以讓美術作品栩栩如生,所展現出來的內涵更加深刻。因此,教師要合理指導小學生掌握以及正確運用色彩。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學校美術館或者展覽館觀摩有內涵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分析這些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和色彩運用。之后,讓學生自己自由地搭配色彩,肯定學生大膽運用色彩的積極性,在練習中熟悉色彩的運用。
六、通過畫作賞析,讓學生感受到色彩的生命
小學生在進行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其畫作賞析是占據了很大的教學比例的。所以,教師們可以在可當中專門開設賞析課程,例如,國外著名畫家梵高、愛德華?蒙克的表現主義作品以及國內著名畫家齊白石、徐悲鴻的中國繪畫作品,都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賞析。由此,學生們也可以理解何為水墨,何為油畫。每一幅美術作品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真正切身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愫,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這些美術作品的思想內涵。
無論是任何一種科目的學習,其專業的基礎知識內容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如果想要學好美術教育,就必須牢固的掌握好美術基礎知識,也就是對于色彩的認知。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以及辨別、調色能力,努力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感到學習不僅沒有負擔,而且是一種享受。
參考文獻:
[1] 王安宇.淺議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的色彩教學[J].亞太教育,2015(09):32-33.
[2] 徐佳.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的分析和探討[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10).
篇2
關鍵詞:目標技能;課程設計;專業技能
眾所周知,隨著世紀之交的教育格局調整,中師教育從輝煌逐步走向彷徨,美術教育也日益邊緣化。無論是生源、教學目標,還是教材及培養模式,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五年制中職師范生相當一部分畢業后,都將走上特崗教師或各級小學、幼兒園的美術教育工作崗位,所以,有必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要求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教師職業道德以及求實創新精神,能為人師表;具有較為扎實系統的學科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可勝任小學美術和藝術課程教學;能承擔美術活動課教學,組織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并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本專業還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教師心理素質,身心健康,富有愛心、耐心和信心。情感豐富,有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課程計劃
本專業的主干學科是哲學原理、心理學、教育學、教師口語、語文、英語、音樂、素描、色彩、設計基礎、書法、電腦美術設計、教學課件設計與制作、中國寫意畫、中國工筆畫、兒童畫創作、簡筆畫、小學美術教學法、藝術概論、中外美術簡史等。
在上述課程中,應體現出專業特色,融入小學美術教育的元素。應圍繞小學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來合理、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充分體現出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其中,專業基礎課、兒童畫創作、簡筆畫、教學課件設計與制作、手工制作、小學美術教學法等課程能突出專業特色,在教學中應當著重研究、落實并見成效。
由于生源的變化,五年制師范生既不同于高校擴招前的三年制師范生,又不同于現階段師范院校的美術學科的學生。他(她)們的文化課起點普遍較低,分數線一般每年都在中考成績的300分左右。美術專業課水平多數學生基本從零開始。所以首先要了解學生,從內心里接納學生,千方百計地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美術專業一年級的課程為素描幾何形體、簡筆畫和美術基礎知識,使他們初步懂得造型的方法和繪畫的樂趣。萬事開頭難,老師應精選教材,研究教法,注重教學的實效性。素描以抓住結構、比例為主,簡筆畫重在用線,感悟線條的美感。二年級學習素描靜物,色彩及簡筆動物、人物,中國美術鑒賞常識等,注重造型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三年級學習石膏人像、白描花卉、圖案的制作、色彩靜物及外國美術鑒賞常識等。四年級主修素描人像、工筆鳥類、平面設計、色彩風景及藝術概論等。五年級主要學習油畫、美術課件的制作、工筆人物、兒童畫及小學美術教育理論、教學法等。
三、專業技能
1.能欣賞,會鑒別
著名畫家潘天壽說:“學藝之道,首在鑒別。”學美術首先要眼高,懂得造型的規律和美學辯證法,將美術學習提高到文化的高度。運用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引導學生理解欣賞什么是和諧、優美、意境、神韻等。在繪畫實踐中明了比例、結構、色彩、調子的高下之別。如欣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充滿著神秘莫測和人文主義的光輝。而米開朗基羅的雕塑給人一種力量之美,大氣磅礴,充滿生機和活力。欣賞印象派莫奈的《日出―印象》,可體會到畫家筆底涌動的色彩,表現大自然光色奇妙的變化。面對齊白石透明的河蝦、徐悲鴻奔騰的駿馬,形神兼備,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2.能寫美術字,會畫簡筆畫
在當今讀圖和鍵盤時代,漢字的書寫功能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退化。去年央視科教頻道的“全國漢字書寫大賽”引起了全社會廣泛的關注。美術字將漢字和美術結合起來,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技巧性,是未來小學美術教師的基本技能,要求學生人人會寫,且有相當的書寫水平。實際上,寫美術字要比寫毛筆字容易。只要有一定的素描功底,寫好美術字就不是十分困難,但要寫出相當高的水平卻另當別論。簡筆畫造型較簡,容易入門,學生較感興趣。學好簡筆畫能為今后的兒童畫輔導打下基礎。簡筆畫重在用線,要求學生畫出均勻、有力、流暢的線,結合有趣的形象,畫得既快又生動。
3.能出黑板報,會設計制作
黑板報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編排黑板報是師范美術專業學生必備的基本功。它涉及構圖、文章內容、書寫、圖案、美術字及色彩等綜合知識技能。且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指導學生編排校園生活題材和青年成長題材的黑板報,要求內容健康,主題突出統一,版面美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設計制作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如制作一個小動物、一個人物、一個建筑物,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耐心細致的工作能力,力戒浮躁和馬虎。設計制作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材以廉價、易得和環保為宜。鼓勵學生大膽創造,變廢為寶。
4.能教學設計,會評價反思
學會教學設計,又稱會寫教案,是畢業生參加招聘考試的需要,也是教師未來從業的需要。首先必須告訴學生教案的結構。如: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時及教學過程等。教學目標應包括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每節課應有一個重、難點,有時重難點是重合的。教學過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可切分為導入、活動(老師和學生)、評價、小結、反思等幾個部分。導入應新穎,可多樣化。而活動部分又是重點,有老師的教,又有學生的學,相輔相成,融為一體。
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初學寫教案者不易把握,要對所教的課程內容進行挖掘,才能抓住關鍵。如教小學生畫樹、花、魚等動植物,可進行關愛自然及環保教育的滲透,又如教《我的媽媽》《今天我值日》等美術課,可進行親情關愛和熱愛勞動的教育。
評價即對學生的作業、作品進行評述和鑒別。以鼓勵為主,但要真誠,實事求是。既不要全盤否定,也不要盲目吹捧,應恰到好處。評價的方式可多樣化,如師評、生評、學生互評等。
反思即教師或執教者對所授課的得與失進行的自我小結。一節課有成功的亮點,也有不足的敗筆,可理解為自我評價的一種方式。一般而言,一個人的教學水平越高,其反思和小結的水平就越高。這正如高考生的自我估分,成績越好的考生,估分越準確。
教學設計可先仿寫,再由學生設計,循序漸進。盡量寫他們熟悉的課題。如《美麗的大森林》《海底世界》《大公雞》等。
教育格局的調整和社會的發展,決定了中師美術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仍在路上,向著既定的目標奮力前行!
篇3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個性培養;策略
個性指的是一個人在意志、性格、情感、態度、思想等方面與眾不同之處。個性常常是點燃創新火花的引線,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應提倡張揚個性,這也是新課改的客觀要求。但是,由于受到傳統美術教學理念、形式的影響,很多小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未能培養起較好的美術鑒賞能力,進而阻礙他們發揮創新能力,影響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主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養小學生的個性。
一、個性培養的必要性
小學是學生接觸、認識美術的起步階段,小學美術是基礎課程,主要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進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目前,大部分的小學美術教育都側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機械性演練,忽視學生個性的發揮,這嚴重影響了他們審美能力的提高,并使他們缺乏相應的人文素養。
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注重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如此一來,既可提高小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又可夯實全面發展的基礎,讓他們成為具有較高綜合素養的人才。
二、個性培養中的問題
1.重視灌輸理論知識
目前大部分的小學美術教學側重講解美術理論知識,傳授死板的技能,學生常處于被動的地位,缺乏展示個性的機會。孩子的美術作品變成美術技能訓練的成果展示,要求按照統一的標準創作,并且評價孩子作品的標準相對模式化。這樣的固定的畫法通常導致學生的作品風格、審美觀都趨向統一,不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個性。
2.教師過分干預
學生應該是美術課堂的主體,然而現實教學中,教師往往把這一要點拋到腦后,只顧單方面灌輸,甚至過分干預。這種教學嚴重影響孩子個性思維的萌芽、發展。換句話說,目前很多的小學美術教學尚未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以教師為主導的授課方式無形中制約了孩子的創新能力,這樣的教學極其不利于孩子美術創造力的培養。
3.壓抑孩子的個性化鑒賞
傳統的美術課堂缺乏學生表達個性想法的機會,有時部分小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達自己對名家名作的個性化想法,很多的老師都給予否定。這樣既不利于孩子在課堂積極表現,而且使他們的美術鑒賞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也使得他們不得不按照固定的套路進行創作,致使作品失去生命力。
4.課堂缺乏師生互動
在很多的美術教學中,師生間缺乏溝通互動,關于美術教學、學習的交流很少,教師就難以理解孩子的性格、思想,這樣就無法對他們的美術創作進行個性培養。
三、個性培養的措施
1.激發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小學美術教師應當營造各種有利于學習美術的氛圍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孩子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可將歷史、政治等知識和美術聯系起來,使孩子在豐富的知識背景中體會美術的內涵,并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觀察力、想象力,引導小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進行探索。比如,在教學《火紅的向日葵》過程中,教師除了向孩子們介紹向日葵的外表外,還可讓他們聯系科學知識,思考為什么它一直面向太陽,以引導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教師也可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繪畫。
2.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小學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重要階段,因為孩子往往不受經驗的束縛。所以,要想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進行個性培養,教師應當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支持孩子一些新奇的想法,并且可以將美術課堂延伸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并依據自身的想法進行美術創作。例如在教學《影子的游戲》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去了解身邊不同事物包括花草樹木、人物、動物、交通工具、玩具等的影子,然后引導孩子描繪自己觀察到的影子,同時創造機會讓學生展示個性化的作品,比如有的學生給影子添加了色彩,認為影子的顏色隨著心情變化而變化……
3.引導小學生培養個性化的審美
美術作品鑒賞涉及質感、色彩、線條等方面,在此基礎上再體驗其中的境界美和內涵美。然而,在現實情況下,小學生很難對美術作品有全面的審美。因此,需要引導他們去發現,不斷提高他們對美的欣賞和感知能力。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的思維比較固定,缺乏差異性、個性,導致審美觀也逐漸趨同。教師應當鼓勵他們形成個性化的審美,因為對于同樣的美術作品,每個孩子其實都具有不同的審美觀點。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身的想法,同時及時反饋,培養孩子的個性。
4.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個性
篇4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
G623.75
美術是一種造型藝術,視覺藝術,是靜態的再現藝術。它的美是通過線條、色彩、構圖,在二度空間范圍內以動人的造型,來再現現實,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審美情感和審美理想。而兒童繪畫則是人類幼稚階段的一種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孩子純真思想感情的傾訴,也是人潛意識的一種外溢。小學美術課的內容包括繪畫、手工制作、剪貼畫、記憶畫、想象畫、美術欣賞等幾個部分。為了順應兒童愛美的天性,培養學生欣賞美術、學習美術的興趣,增強兒童審美的能力,促使其有美化環境、美化生活的智能,發展兒童關于美的發現能力和創造,指導兒童對于我國固有藝術的認識和欣賞,是小學美術教師責無旁貸的責任。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此談幾點認識。
一、想方設法給學生插上想象翅膀
黑格爾曾說過:“想象是藝術創作中最杰出的藝術領域。” 而在美術教育中, 想象力的培養、 開拓和應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師在教學中, 要靈活運用各種知識,有意識地挖掘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油彩畫的時候,我在教室里播放熱情歡快的民族音樂 《金蛇狂舞》、 深沉悲壯的交響樂 《命運》、 節奏強烈的《爵士樂》等,要求學生閉上眼睛, 用心欣賞, 展開想象的翅膀。隨后,我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然后每組派代表對每個音樂作品進行點評, 其他同學可進行補充。同時,我利用學生的點評, 把這些音樂跟繪畫進行相關聯系的引導。最后,要求學生選一段自己最喜歡的音樂, 用抽象的點、線、面、色彩來表達對該音樂的感受和聯想。 這樣學生往往能創造出千姿百態、 各具特色的畫面。
美術教育是一種智力活動的教育,將美術視為一種認知活動。重視在經驗的層次中,訓練學生的感知能力,訓練學生在現象世界中發現異同現象的能力,并依次對現象世界進行分類,從而上升到一般化的概括。同時,通過美術教育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以助益一般智力發展。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我們過多地強調基本功的訓練,以臨摹為主。老師依據教材或自己的認識在黑板上或紙上畫好范圖,然后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學生學得被動、消極、機械乏味,阻礙了學生個性和想象的發展。由于孩子年齡小,認知有局限,往往圖畫的局部與整體兩方面難以一一顧及,即便是竭盡全力也往往是事倍功半,難盡如人意。所以,我在講解形體結構、色彩、物體的大小和構圖等知識的時候,不把基礎知識當成“緊箍咒”,而是采用引導啟發的現代化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創造、把隱藏的潛能發揮出來。在記憶畫、想象畫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對那些稚拙、純樸、生動的兒童畫,不要認為技法表現不好而修改或否定,讓孩子畫其所知,而不是畫其所見,兒童畫沒有對錯之分,只要表達了自己純真的感受都是真實的,就是好作品,鼓勵學生勇于想象,善于想象,讓學生進行體驗性、探究性學習,尋找更生動有趣的內容和信息,拓展藝術視野,使繪畫變得更有趣,內容更豐富,作品更充滿活力。
二、千方百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讓其小作品美化生活
美術在特質上是一種動手的實際操作活動,必須培養學生一定的描摹和制作能力,以適應未來廣泛的職業需要。美術的生命在于創造,美術活動既遵循邏輯思維,更重視反常的、逆向的和發散的思維。美術具有超時空的重組性表現特色,適合發揮想象和思維的自由性,容易突破人的思維定勢和對事物習以為常的觀念,產生新的認識和發現。因此,在手工制作、剪貼畫的教學中,我重視了訓練學生的能力,通過工藝學習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美化生活和手工制作的能力。書本世界是現象的世界,而手工制作則讓抽象世界的美變得更具體、更現實。我讓學生在立體構成、紙版、正面多面體造型、線材構成、面材構成、塊材構成等訓練中,既了解了立體構成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各種造型的構成方法,又提高了對各種設計中形式美規律的認識,提高了設計能力和審美能力。讓孩子們用滿腔熱情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色彩斑斕的大自然中、鮮活有趣的奇妙想象中,親手打造出各種作品,裝點、美化生活,從中獲得創造并取得成功的樂趣。
三、恰到好處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孩子的創造成果,都希望得到教師和同伴的肯定。過去,當學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時,教師一般都是拿著學生的作品點評,讓學生欣賞,如果這時能用上投影儀展示作品,對學生就會有更大的激勵。當孩子創作的作品通過投影儀出現在屏幕上時,孩子們都歡呼雀躍,興奮不己。這時學生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課堂氣氛也達到,同時也激發了學生較為持久的創作欲望。利用幻燈和投影這兩種教學手段就能夠改變傳統美術課的生硬枯燥。鮮亮的色彩、生動的畫面就能有力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玩中學、W中玩,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便于我們把知識和美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的心間。比如畫小鳥可先將小鳥畫好,然后按需要把它裁剪為頭部、身體、尾巴、翅膀四張,再以一張小鳥的完整圖像為低,示范時在投影儀上拼保小鳥的整體圖像,還可做成可抽動的燈片,在教學中隨意變換頭部、身體、尾巴、翅膀的位置,拼出形態各異的小鳥,從而展示出生動鮮活的畫面,有助于培養兒童觀察事物的能力。
四、深思熟慮巧設教學情境,感化學生學習情感
小學美術教學可分為四個部分:視覺感受、審美心理變化、意象感受和心理共鳴。 即在美術欣賞或創作中先產生視覺,再有了意象和心理的感受,最后產生情緒心理的共鳴。產生審美上變化和共鳴的外在因素就是這里所說的情境,要使學生產生美的感受,內化學生情感就必須重視對教學情境的設置,使學生融入到教學氛圍中去,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欣賞中國畫時,教師可以在教室懸掛一些有代表性的古、現代的中國畫,讓學生置身在中國畫中,引起學生的欣賞和學習欲望。在欣賞中國畫的時候,教師還可播放一些優美的古典音樂,結合與之有關的古詩詞對學生講解這些畫的背景、繪畫者經歷等,達到情境融合的藝術境界。這樣,既渲染了學習氛圍,又幫助學習欣賞中國畫的色彩淡雅、墨分五色的藝術特色,以此來能更好地內化小學生的情感。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學習興趣;接受能力;學習習慣;主動性中圖分類號:G623.7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257-01卡爾威特曾經說過:孩子能在繪畫中學到精益求精的好品質,也在繪畫中耐心和自信。由此可見,幼兒美術在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其優良的品質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小學一年級是學生接觸美術、學習美術的啟蒙階段,教師引導的好壞對學生美術觀的形成、美術能力的提升和美術水準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中,教師除了充分考量學生的智力因素外,對于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和探索,也是構建高效優質小學美術課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1.優化課堂內容,培養學習興趣
俗話說:玩是兒童的天性。而對于剛剛步入小學的一年級學生而言,其具有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理解能力低、接受速度慢等特點。因此,在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情感、學習基礎等多方面因素,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代表性強、層次鮮明的教學內容,來增強美術課堂的趣味性、靈活性和生動性。從而在科學、合理、有效的美術指引下,逐步培養小學生"愛美術、學美術"的學習熱情,同時,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學習氛圍中"邊玩邊學",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例如:在學習色彩基礎知識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多看一些色彩構成簡單、層次簡單明了、表達主題單一的圖片、動畫和實物,從而在引導學生區分顏色、認清色彩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色彩感、層次性和審美水平。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臨摹卡通形象、畫出簡單的圖案、為圖形涂色等形式,來幫助學生提高美術創造能力和美術空間想象能力。這種層次鮮明、富有梯度性的美術課堂,不僅能有效激發小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為小學生進行美術創造、拓展美術想象力構建了良好的學習空間。
2.加強思想教育比重,以德育人
蒙臺梭利曾經說過:孩子的智能發展有其關鍵期,抓住關鍵時期進行科學、系統的教育是培養超級智力結構的重要一環。由此可見,在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小學生的美術教育進行科學、規范、有序的指導,同時也應針對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上課態度不認真等行為,加強對學生思想教育的比重,從而在逐步培養小學生必備的美術素養的同時,促進其意志品質、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例如:在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聽音樂、看課件、做游戲、編故事、版畫展等形式來豐富小學生的美術課堂生活。如:在學習有關祖國風光的章節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講解一下自己去桂林、泰山、北京等地旅游的所見所聞,并提倡學生大膽的用筆將自己的所見所聞通過繪畫來表達出來。最后以繪畫展出的形式將學生的作品在班級上展出,并評出一二三等獎。這種思想教育與美術教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形式,不僅能提高小學生通過繪畫表達自己情緒情感的水平,同時在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美術思索的過程中,積極促進學生從無意想象到有意想象,從再現想象過渡到創作想象的能力和水平。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德育與美術素養的同步提升的最終教學目的。
3.豐富實踐活動,綜合素養協調發展
塞尚曾經說過:文學家是以抽象化了的,即以觀念來表達自己。但是畫家以素描和色彩把自己感受和知覺到的具體化。由此可見,增加課堂美術實踐活動的比重,是促進學生動筆、動腦、動手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動手制作卡片、制作橡皮泥卡通形象、班級涂鴉墻制作等方式,鼓勵小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想、所學通過各種各樣的美術形式表現出來。從而在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的過程中,逐步提升小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小學美術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美術知識的講解、美術圖片的欣賞上,更應讓小學生在參與美術欣賞、進行美術創作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美術實踐水平。例如:在學習運用形狀和色彩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自己選取自己喜愛的卡通形象、圖片、形狀和事物等進行臨摹、添畫、記憶畫、想象畫練習等,這種有步驟、分環節的小學美術創作不僅能有效提升小學美術課堂的活躍性、靈活性和生動性,同時也為小學生"畫喜愛的畫"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此外,教師可以帶來小學生到植物園、野外、動物園進行寫生活動,讓小學生在觀察實物、感受美的過程中,激發自身的創作熱情,從而畫出具有生活氣息、生動靈活、色彩艷麗的美術作品。
4.多鼓勵、勤激勵,樹立學習自信心
羅伯特特拉弗斯曾經說過:教學是一個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是區別于其他任何表演藝術,這是由于教師與那些觀看表演的人的關系所決定的。因此,在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中,教師應通過語言鼓勵、親切交談、眼神激勵等方式來鼓勵小學生多發言、多創造,從而在幫助小學生消除美術課堂畏懼心理的同時,幫助小學生樹立美術學習自信心和自豪感。
鼓勵的語言、親切的舉止是幫助小學生打消美術學習畏懼心理,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規律,充分調動其非智力因素,促進其智力發育、開發和提升。例如:在學習欣賞、評述美術作品時,教師可以運用圖片、視頻、影像等資料為學生播放優秀作品創作、制作過程,從而幫助學生開拓視野、豐富美術知識。如在學習《漂亮的拉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畫筆描繪出自己喜歡的拉花形狀,并按照書上的制作方式進行制作,而后通過小組賽的形式,評出一二三等獎。而后對小學生的色彩運用、制作精細度做出一一點評。在評價中應本著"多鼓勵、勤獎勵"的原則,鼓勵小學生多動筆、勤動腦。從而讓小學生在教師的鼓舞中,樹立自身的美術優越感和自豪感,進而為其"樂在其中"自覺進行美術創作營造良好的美術氛圍。
篇6
1.從美術教育理念上看,很多院校搞不清自己培養的學生到底是未來的畫家還是教師,因此,自覺不自覺地沿襲著傳統的美術教育理念———偏重美術的純技能性訓練,以把學生培養成為未來的畫家為目的,重視學生的繪畫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學生教育實踐技能的培養。學生在純藝術的環境下也就只能注重繪畫技能的訓練,其他方面無法涉足。
2.從教學內容上來看,美術教育專業的教材內容陳舊,師范性不突出,教學模式更是單一。教育的內容是教育觀念的體現,美術教育的特殊性決定其內容不僅具備純技能性,還要具備藝術性、趣味性和時代感。因為,“內容的綜合性更能明顯拓寬學生的知識和思維,展示出素質教育的思想”。然而,現在很多學院的美術教育專業只是偏重素描、色彩和其他純美術技能的訓練,輕視教學實踐能力的教學,不注意把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使之成為一種實用技能,以便將來能夠更好地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造成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社會需求脫節,不能適應職業的需求。
3.從師資力量配置上來看,大多數的美術教師是非師范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他們學習的是純藝術性的繪畫技巧,沒有進行過美術教育技能的訓練,本身就缺乏實際的教學技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自覺不自覺地偏重美術技巧教學而忽略對學生教學技能的培養,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了,要想改變這種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不管現實怎樣,美術教育專業的目的或者說責任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大多數畢業生能夠走上中小學美術教師這個講臺,成為傳播我們本民族文化精神與藝術品位的人。所以,必須從根本上扭轉美術教育專業辦學偏離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方向,不斷調整和改進教育培養模式,為培養新時期人才而努力。
二、美術教育課程體系改革要回歸美術教育本原
美術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是指擁有美術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夠從事中小學美術教學與研究及藝術指導等一系列工作的復合型藝術人才。他們要具備這樣的素養:一是能夠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基礎知識和技能是一切造型專業的基礎。二是要擁有好奇心。作為未來的教師要善于學習新知識,最重要的是要有創新精神,善于把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三是要善于表達。作為教師要能夠把知識傳播給學生,甚至要身體力行。要想把普通的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成美術教育專業的人才,需要社會、學校、教師等方方面面的配合,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首先,學校要確定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理念,改變整個美術教育專業向美術專業靠攏的傳統觀念,摒棄過去那種重視眼前價值輕視長遠價值、重視顯化價值輕視潛在價值、重視物質價值輕視精神價值的陋習,發揮美術教育專業本身的特點與長項,為社會的長遠價值培養美術教育人才。其次,要加強師資隊伍的教育素養的培養,激發教師的潛力。韓愈在《師說》中講到:“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把教師比喻成“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美和崇高的事業與新一代之間的橋梁”。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也說過:“太陽底下再也沒有比教師這個職業更高尚的了。”教師作為社會文明的顯示器,它肩負著教育興衰的歷史使命。“教師”一詞最初是專指年老資深的學者的,后來才把教育學生的人稱為“教師”,也就是說教師應該先是對自己的專業有著深入細致乃至廣泛的研究后再把它傳播出去的人。美術教師的本職工作是美術教學,而非美術創作。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幾個方面:必須有寬泛的專業知識,掌握必要的課堂管理手段,有精確的語言表達能力。美術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教師在其中扮演著“教育者”“管理者”“研究者”等多種角色,教師教學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教學目的完成的質量,因此,它不可小覷。同時,美術教師除了向學生傳遞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與思想品德,這是為人師表的責任與義務。但是,現實中由于種種原因,美術教育專業教師綜合素質不高,教育科研能力薄弱的局面一直存在,美術教師對自己是專業畫家還是教師的身份認識非常模糊,所以很多教師雖然專業技巧純熟,但是重專業創作而輕視教學研究,在課堂上無法向學生傳遞美術教育的知識,這既阻礙了學生的學習,也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因此,加強教師隊伍的訓練,激發教師的潛力是勢在必行的。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個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用在教師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只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真正符合未來社會發展的美術教育人才。
三、基于師范性質的課程體系創新
從廣義上講,教學課程體系是指教學計劃內、外的一切活動范圍和過程。從狹義上說,它是指一個專業所設置的課程及其相互分工的結構框架。課程體系的設計不僅是教育理念的呈現,而且是專業水平的體現,更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因此,一個合理的課程體系不僅要有完整的系統體系,更要有時代感,“因為時代性是美術教育思想的核心”。好的課程體系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知性能力以及思想習慣。引導學生在不同領域掌握獲取重要知識的方法。跳出狹窄的一技一能的專家式的思維方式與觀點。培養學生獨立判斷,選擇重要的價值(美,正直)而愛之、樂之,堅持的精神與習慣。通過這種訓練,大學生才有可能稱之為現代知識人”。美術教育就是圍繞如何培養合格的美術教師這個中心點展開教育活動的。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一直沿用傳統的美術院校的課程體系,培養模式也受到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教育類課程在其中比例嚴重失調,沒有體現出師范教育的特性。經常出現美術教育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與美術專業學院培養的學生毫無差別的局面。在課程設置上也是按照美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開設課程,即前兩年學基礎課、兩年后開專業課的教學模式。前兩年的基礎課程由公共課、美術專業課、教育理論專業課三大部分組成,而美術專業課的基礎課多為素描、色彩等等,大三開始分油畫、國畫、工藝設計等等。美術專業的技能課程在大學四年里占了太多的比例,美術教育的理論課與教法培訓課程比例失衡,其他有關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課程更是微乎其微,這完全是美術學院的課程體系的重現,遠離了國家所規定的專業培養目標,偏離以綜合素養為基礎的美術教育安排。在這種理念下,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們只能是學技能再學技能,造成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繪畫技能上要與專業美術院校學生一爭高低的局面,混淆了他們的價值取向與職業追求。我們認為,基于師范性質的美術教育課程體系創新設計,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設計必須突出師范教育性質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改變大一大二基礎課、大三大四專業課的模式。縮小基礎課即素描、色彩的比例,這些課程學生們在高考之前已經學習了很多年,其基本功已經比較扎實了,進大學后再原封不動地學習,只能是浪費時間。二是加大美術教育性質的課程比例。這些課程是由教育學、心理學、美術教法組成的,過去這類課程往往是作為大課來教學的,主講老師一般由公共課教師擔任。這些教師熟悉整體的教育學知識卻并不熟悉美術教育的特點,因此,只能用書本上的理論作為教學指導,用普遍性指導特殊性,缺乏時代感與專業性,更沒有針對性,完全脫離了美術教育課堂教學活動的實踐意義,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要改變傳統,就要打破過去美術專業課程與教育基礎理論課程互不相干的局面,整合兩大類課程體系,讓具有美術教育專業知識的教師給學生上美術教育學的課。這樣一方面可以強化美術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身體力行的方式遠遠勝過空洞的說教,這也將直接影響學生在校學習和今后的教育教學能力的形成。
(二)培養學生做未來教師的意識
一是丟掉過去那種高高在上的教學模式,增加與中小學美術教學有關的課程。讓學生們了解國家對中小學美術課程的要求,加大綜合技能的培訓,如畫、折、疊、塑等課程安排,增加講授、演示、練習、談話等教法職業能力的練習,讓學生提前進入臨界備戰狀態,為今后走向社會培養自信心與競爭力。二是設立“創作”課程。把“畢業創作”改為一門連續的“創作”課程,其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整合、創新,然后找到表達的方式。改變以往創作課程在大四階段完成的傳統,從大一開始隨著基礎課的進程而逐漸跟進。同時,在這門課程里還要增加欣賞課、構圖課、符號學、色彩學等課程的比例,培養學生整體思考與觀察的能力。另外,讓學生有自由選擇創作種類的權利,無論什么類型的作品都是他們四年學習的積累與呈現,不能像以往那樣只是油畫、國畫等基礎類課程作品展,失去了創作的性質與意味。
(三)完善學分制建設
學分制打破了學年制的限制,成為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方式,但是現行的學分制其實是學年學分制,它的框架是在一個學年內完成的學分指標,如果學生要修完學分必須得讀滿四年的書。學年學分制最大的優點是能夠充分反映出學生所受訓練的質量的要求,但是它最大的缺點也是這個———用時間的長短來衡量人才的能力。而完善學分制建設,就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時間與精力的前提下,推行彈性學時制和自由選課制。所謂彈性學時制,就是以學歷教育所要求的基本年限為參考,但又不完全受年限的嚴格限制,學生修滿所要求的學分后即可提前畢業。所謂自由選課制,就是允許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和專業,甚至可以跨專業選修課程,校際之間相互承認學分。
(四)積極推進校際間資源共享
篇7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有效途徑。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會達到廢寢忘食,欲罷不能的地步。游戲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適當運用游戲于課堂教學中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習興趣,兒童喜歡多種形式的游戲,教師可在游戲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興趣愛好。如我在上《魔幻的顏色》一課時,讓孩子認識三原色、三間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講話,孩子們是很難接受的。于是我就考慮出這樣一種做法: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彩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玻璃試管內,再拿三個空試管,一齊放在試管架上。課堂上讓學生認識三原色時,把三種彩水展現在學生面前,講什么是間色和間色是哪兩種原色調配成的,就拿試管做演示。當我把兩種原色彩水倒入一個試管內一晃動立刻變成間色時,學生邊拍手邊喊出聲來。做法雖然很簡單,但形式較為新穎,孩子們象看魔術一樣看老師演示,興趣很濃。讓學生做實驗,“紅色+黃色”會成為什么色,“紅色+藍色”會成為什么色,“藍色+黃色”會成為什么色,兩種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調成的間色有什么不同?這樣學生記得牢,記得深,又證明了知識的科學性,同時學生又學會調色方法,效果很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繪畫藝術。
二、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教學是教和學的活動的統一體。教學方法既包含教師的教法,又包含學生的學法。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是實現從教到學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應有系統地把學法指導與學習過程聯系起來,使學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參與學習,進行創造。因此,應加強學生的各種能力培養,以下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觀察能力的培養,敏銳的視覺感受和正確的觀察方法是繪畫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學生認識不到這一點,因此在作畫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忙于涂抹自己的畫面,畫的多看的少,這時教師就應該調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有步驟,分層次地仔細觀察,并說出繪畫對角的結構、顏色、明暗等規律性的繪畫因素,經過多次反復的訓練以提高學生敏銳的感覺事物的能力。學生在繪畫中觀察比較自然和具體對象后,思維就有素材,接著以自身體驗進行繪畫就水到渠成。如《校園里的花》一課,先讓學生看看校園里各式各樣的花,再看看畫家筆下的花,最后看看以前小朋友畫的作品。進行比較,感知畫面的處理、提煉,創作作品。
2.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 想象是創作的源泉” 世界上許多創造發明都是從想象開始的。繪畫教學中,我們可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拓展想象空間,在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間創設一種“ 不協調” ,使學生在探索的樂趣中尋求知識,培養想象力。引導學生在基于繪畫主體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地合理地想象,充分發揮小學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兒童的語言,天真爛漫地表現他們的內心世界,盡管每個人最后得出的結果不同,作品的風格、表現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就應該給予肯定的鼓勵,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如《大人國與小人國》一課,教師可有意識的講述關于大人國與小人國的童話故事,把學生的思維越遷越寬,讓他們仿佛進入了想象中的大人國與小人國的共同游戲,學生進入情境后,就會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3.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動手操作是小學美術學科體現得最為充分的一個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貼畫中,它要求學生手腦并用、畫、剪、粘貼缺一不可,充分調動了學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們始終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對成功的期望中進行。如《靈巧的手》一課,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并在此基礎上搜集各種可利用的材料,將各種材料運用剪、折、貼、卷、插等制作方法加工成各種畫面,鼓勵學生求新求異。因此,它也是訓練兒童良好心理品質的一個有效手段。
三、注意滲透德育
篇8
1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增強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教育逐漸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美術學科是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鑒賞能力。然而,在現階段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大多數的情況都是教師負責講解知識,然后在黑板上繪畫,學生在聽完相關知識后,會按照教師的繪畫流程,進行臨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以臨摹水平為標準。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陷入被動學習的環境中,有很多學生原本對繪畫的興趣很濃,都習慣通過自己的想象,來畫畫,但是教師對其的評價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動性。長此以往,學生對美術課程失去興趣。實際上,在小學階段開設美術課程的目的在于鼓勵學生獨立創新、自我發掘,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但是當前的美術教師并沒有為學生提供太多的機會,部分教師也沒有認識到存在的問題,仍然在實行傳統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因此應該轉變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能動性。
2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增強學生能動性的有效措施
2.1 在小學生創設良好的美術課堂氛圍
每一部畫作,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來鑒賞都會有不同的意義。在小學美術的課堂上,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某一部有爭議的作品展開討論,或者抽取一個話題來討論。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夠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并給出理由。學生可以在討論的過程中,增強對美術的理解,這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美術的途徑之一。同時,教師觀看學生討論時,可以進一步地了解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看法,對美的鑒賞與理解等。這對于后續的課程安排、課堂設計都會起到一定指導的作用。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之間的討論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形成一個輕松、預約的課堂環境,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2.2 小學美術教師應該注重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具有差異性。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能力,因材施教,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夠受到教師的鼓舞,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因材施教也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它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積極性與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激發出創作的靈感。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自己比較擅長的中國畫,可以選取生活中的常見風景進行創作,以此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發揮,通過繪畫來表達記憶中的一幅風景圖,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實際上,同一個命題下,許多學生表達的思想并不相同。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對學生作品的觀察來挖掘其具備的潛力。比如,有些學生能夠良好地運用色彩,使各種色彩可以協調的搭配,也有些學生善于組織構圖,教師可以先肯定學生的能力,然后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個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培養創新精神,推動其個性化的發展。教師只有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們提供更大的創作空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主觀能動性才能夠進一步得到發展與深化。
2.3 精選圖片,讓學生去品味
如果一堂美術欣賞課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講,那將是一件非常無趣的事情。所以針對小學生年齡特點,課上要適時留出空間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做課堂真正的主人。美術課程是的目的在于學生能夠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達到視覺上的美感,并對美術作品的真假、創作年代、藝術質量的高低的識別與確定,或者是對各種美術現象,美術思潮的分析與評價,在美術課上,教師對美術作品圖片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美術作品圖片的選擇要具有典型性,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一組雕塑的圖片,這一組圖片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雕塑,其中包括市中心步行街的雕塑,還有購物公園內的景觀雕塑,以及學校內的雕塑等,所以在看見圖片時,學生會產生一種熟悉感與親切感,這會立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自然而然地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2.4 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程度,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在小學教育階段,美術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課堂之上只有讓學生融入其中,才能夠使其有所領悟,否則一切都只是浮于表面。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可以加以引導,讓學生學會基本的操作,而后讓學生自行發揮想象隨意操作,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此保證教學有效性。比如教師在講解“閃光的煙花”一課時,應該首先講解繪畫煙花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巧,并且要求學生預先準備好各項工具,比如畫筆、涂料等。而后鼓勵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繪畫自己生活中見到的各種煙花,或者是自己想象中的煙花,不拘一格這就給予了學生充分的信任,讓學生自由發揮,最大程度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對一些經典的、著名的有關煙花的畫作進行講解,深入剖析繪畫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便為學生日后學習創作指明方向最后學生相互點評,教師點評,給予學生支持與鼓勵,以此讓學生真正的對美術產生興趣。
篇9
關鍵詞 小學 美術教學 作用
美術教學是對小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學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美術教學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
美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而美術教學是進行美育的一個重要途徑,美術教學可以逐步培養小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新課標規定:老師要“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和雙基訓練的關系”“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落實好美育是貫徹新課標精神,完成美術教學任務的基本要求。
1.啟發小學生感受美。感受美是指人們憑借感受器官對美的事物的感知。感受美是人們進行審美活動的出發點,是欣賞美、創造美的前提。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啟發小學生感受美,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小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使小學生獲得對審美對象的感受。
2,引導小學生欣賞美。欣賞美是指人們對美好事物審美趣味的領略活動,是人們在感受美的基礎上,引感、想象、理解、對審美對象進行分析評價,使人們明確該審美對象“為什么美…美在什么地方”,并受到陶冶性情、凈化心靈的情感教育。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欣賞美,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基礎,認真安排教學過程,精心設計提問方法,引導小學生欣賞美,從而實現小學生對藝術美的欣賞。
3,激勵小學生創造美。創造美是指人們在感受美、欣賞美的基礎上,運用某種藝術形式或表現手法,創造出美的事物。創造美是審美能力發展的最高層次。在美術教學中激勵小學生創造美,要注意向小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造型技能,要注意培養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習慣。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既注重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突出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促進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小學生能大膽地進行藝術的創造。
美術教學對小學生進行美育,要貫穿在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體現在教學的各個方面。感受美是培養審美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欣賞美是審美能力的深入和發展,創造美是審美能力的鞏固和提高。這三點相互依賴,層層深入。抓好這三點,就基本完成了美術教學中的美育任務。
此外,還要重視發掘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美育。在繪畫教學中就要選擇造型優美、色彩協調、明快而富有意義的實物作為教材。教學過程中帶領小學生到郊外寫生,可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絢麗優美的風光,或鼓勵小學生到生活中觀察、體驗,描繪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養小學生對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的感受和認識能力,使小學生熱愛生活。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小學生追求美、高尚、健康等能力,使小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從而熱愛、維護、創造美好的東西,憎恨、改造丑惡東西。我們要充分運用美術的特點把美術課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接受美的教育,把學生引向健康成長道路。
二、美術教學是發展能力的重要推手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活動不但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開發小學生的智力,促進小學生全面自主地發展。美術教學在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小學生將來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左右半球在功能上有所不同,分工明確。學習美術教學可以使右半腦得到鍛煉,所以美術教學能促進小學生對其他各學科的學習。
小學生進行繪畫練習,首先要觀察對象。觀察是小學生認識對象和描繪對象的主要途徑。學生只有在觀察和認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正確地表現對象。所以,老師在美術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借以培養小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一個受到良好美術教育的小學生,觀察事物時就比較敏銳。觀察是獲取知識的第一步,觀察能力對于從事各項工作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
小學生所有的創造性活動中,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都是極其重要的。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小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促進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創造出頭腦中的形象,進而培養小學生的創造能力。
思維是小學生智力活動的核心部分,小學生的思維發展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美術教學要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具體事物,運用形象思維進行美術再加工、再創作。所以美術教學對于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要重視美術教學對小學生能力發展的功能。
三、美術教學是培養美術技能的切實手段
篇10
當今少兒美術教學出現了幾種怪現象:教學生畫兒童畫的教師越來越多,教美術基礎知識的教師越來越少;畫畫獲獎的兒童越來越多,真正懂美術、會美術的兒童越來越少;各級各類的少兒書畫大獎賽越來越多,真正檢閱美術教學成果的美術展覽越來越少。
這些現象的出現無疑給少兒美術教學帶來沖擊和影響,使少兒美術教學偏離正確方向。少兒美術教學在整個美術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地位,由于當今少兒美術教育忽視美術基礎知識教學,教師為參賽而教畫,學生為參賽而畫畫,致使小學的美術課與中學的美術課嚴重脫節。中學的美術教學與高等美術教育也出現斷層。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映給整個美術教學造成混亂。
造成這種混亂的原因主要有兩大因素。
其一,市場經濟沖擊少兒美術教學。近年來,各級各類名目繁多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少兒書畫展覽、少兒書畫大獎賽、少兒書畫評定會等泛濫成災。據了解,一個學校每年都收到各地各級邀請參賽的通知十多封。什么國際級的、國家級的、省、市、縣的。參加比賽要求每幅兒童作品繳十元、二十元不等的參賽費。據說有的大獎賽一次盈利上百萬、甚至上千萬。這些大獎賽不視作品質量高低,只要交錢基本上都能獲獎。一個孩子把太陽畫成綠色,主辦者說好!有創意,于是就給個一等獎。此外,大賽的主辦者還以各種手段誘惑參賽者和組織者。如給組織者回扣、邀請免費觀光旅游,發組織獎、集體獎、輔導獎、園丁獎等等。
大賽的組織者利用人們的心理牟取暴利。1.由于美術教學沒有統一的考核、評估標準,很多不懂業務的領導把兒童畫作品獲獎的檔次和數量視為教學成果,在工作上大加支持。2.教師評職稱、晉級急需證書,所以美術輔導教師是很熱衷組織學生參賽的。3.兒童好勝心、虛榮心強。這類活動只要教師號召,兒童都積極響應。4.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孩子有特殊愛好,并能獲得獎勵、當然樂意慷慨解囊。大賽的主辦者鉆國家對藝術門類管理不完善的空子,亂收費,亂評獎,亂命名。打著弘揚少兒文化藝術的招牌,以盈利為目的的少兒藝術大賽,降低了藝術的品味,還大大地沖擊了少兒美術基礎知識教學。
二、個人名利思想嚴重,影響少兒美術教學。
很多教師認為美術基礎課教學見效慢挨累不得好,不如搞兒童畫“見效快”,于是學校的美術課、學后班、校外的美術班全教學生畫兒童畫。哪兒有少兒大賽往哪送作品,得了證書學生高興,家長滿意,領導表揚,自己還能得到實惠,可謂名利雙收,何樂而不為。利用教學為自己服務,很多美術輔導教師這幾年就是靠兒童畫起了家。
以上問題不難見出,主辦少兒書畫大賽的發了財,教兒童畫的教師得到了實惠,受害的是少年兒童——我們的下一代。他們真正的美術知識沒學到,由于賽事多、壓力大,文化課學習還受到了影響。
學校歷來是傳授知識的圣地,每門學科的教學都有其自身的科學規律,美術教學更不例外,它不應該受到經濟因素的沖擊與干擾,如果這種現象繼續惡化,會使整個美術事業走向衰退,會成為提高我們整個民族文化藝術修養的一大障礙。
如果我們只顧眼前利益,不對事業負責,不為下一代著想,總讓學生畫簡筆畫、兒童畫、或是為參賽而畫畫,不注重美術基礎知識教學,勢必要把少兒的美術學習引到死胡同。那些只顧個人名利的做法,那些不正確的教學內容會誤人子弟,那些不正規的教學會給少兒以后真正的專業學習和訓練帶來不良影響。
如何使少兒美術教學沿著正確軌道健康發展,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要建立健全少兒美術教學的考核與評估體系。
2.禁止使用非科學,不系統的教材,特別是簡筆畫、兒童畫、兒童國畫等內容。
3.要按現行的美術教材內容講課,特別是素描寫生、色彩寫生、色彩原理、物體比例、結構、透視等美術基礎知識必須讓學生掌握。
4.要理清小學美術教學與中學、大專美術教學的關系。不能只顧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