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健康課程方案范文
時間:2023-11-30 17:27: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育健康課程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采用問卷調查與數理統計法,分析了韶關學院舊的會共體育課程學習效果評價方案的弊端,并構建了一種符合新《綱要》要求的評價方案,使評價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體育學習評價在體育課程改革中起著導向和質量監控的重要作用,評價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日本和美國等先進發達國家在體育學習評價方面呈現出一些共同的趨向,從傳統的注重終結性評價向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強調個體評價,淡化一般標準評價,注重學生個人進步度評價;評價內容多元化,注重情感態度的評價;強調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的有機結合,使體育學習評價更為客觀全面(1l。教育部2002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要強化激勵、發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人評價內容。體育課程學習效果評價是課程評價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導向和教育作用,對于促進學生發展和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因此,為適應當前全面實施新《綱要》、全面推行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針對韶關學院舊的公共體育課程學習效果評價方案的問題和弊端,構建一個綜合的、動態的大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效果評價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2005級、2006級公共體育課程的學生進行教改試驗,并從2005級、2006級各隨機抽取四個選項教學班共400人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研究新的公共體育課學習評價方案的可行性及對學生體育課學習成績的影響等。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近10年來有關教育評價、教學論和體育課程學習效果評價等方面的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體育課程學習效果評價的現狀,為本文的研究提供參考借鑒。
1.2.2問卷調查法
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總計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92份,有效回收率為98%。
1.2.3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韶關學院公共體育課程學習效果評價方案的構建
2.1舊評價方案的弊端
韶關學院公共體育課程舊學習效果評價是學期末對學生所學的運動技能進行達標與技術評定的考核,教師按照考試標準對學生進行終結評價(見表1)。然而,根據“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審視當前的公共體育課程學習效果評價方案,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學習效果評價內容方面,過分注重體育運動技能的評價;在學習效果評價方法上過分注重定量評價、終結評價;在學習效果評價形式上采用單一的教師對學生的外部評價等等。這些問題或多或少導致了相當多的學生對體育課產生畏懼,甚至厭惡情緒,使部分學生體驗不到體育課健身快樂和成功的樂趣。因此,對我校現行公共體育課程學習效果評價方案進行深人分析研究,改變體育課程學習效果評價觀念,設計一個適于學生體育學習實際的新評價方案已勢在必行。
2.2新評價方案構建的指導思想
“綱要”將大學體育課程目標分為兩個層次五個領域,兩個層次包括基本目標和發展目標;五個領域包括社會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和社會適應目標。因此,大學生體育課程評價內容應與課程目標相一致,大多數學生必須達到基本目標,而少部分學有所長的學生可在基本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綱要”提出了以學生為本、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注重對學生評價的全面性、人文性,強調體育課程學習評價的過程性、激勵性、發展性等;評價內容從運動技能的評價深人到學生的態度、情感、參與、合作等方面,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在評價方法與形式上,重視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評價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表現,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判斷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進教學;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個性的機會,鼓勵和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培養學生自我認知、自我教育的能力。
2.3新學習評價方案的提出
教改的基本要求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既要評價學習能力,又要評價其情感因素和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既要評價學習的結果,又要評價學習的行為過程;定量評價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每個學生都充滿自信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體育課程的達成目標主要包括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運動技能等方面,所以評價的內容既有顯性的,如身體健康狀況、運動技能、運動成績等;也有隱性的,如積極程度、態度、興趣等。其次,評價方案中的指標應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學生,充分肯定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身的潛力,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濃厚興趣和活力,從而優化學生的心理,促使其全面發展。
新評價方案主要包括參與程度、身體健康程度、情意表現、身體素質等指標,且身體素質,運動知識與技能、技術兩項指標所占的比例較高(見表2)。體育課程學習效果的評價方案,最終目標就是使學生在校期間掌握一至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練就健康的體格,形成良好的思想、意志、品質,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滿懷自信地走向社會、立足社會。
由于公共體育為多項目的選項課教學,每個項目的教學形式、運動量不同,為避免學生耐力素質下降,增加中長跑作為耐力素質考核指標,所占的比例也比較大,因為這樣對學生的自我鍛煉增加了強制性,在滿足學生選項課需求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力量、耐力素質的提高,促進了心肺功能的改善和人體基本活動能力的提高。評價標準采用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因為此標準有一定難度,學生只有通過堅持鍛煉才能通過,而體質健康標準低,不利于激勵學生鍛煉的積極性。
注:多元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巧%)、學生互評(15%a )、教師評價(70%)。
體育課程就是對學生進行身體教育,其本質就是要求學生健康,即身體、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新方案運用學生自身縱向比較的進步評價有效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課上課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只有這樣,才能最終達到大學體育的目標,所以,選取參與程度、身體健康程度、情意表現作為評價指標。另外,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進步幅度這項指標對他們具有激勵作用,而對學有所長,參加校級以上體育項目比賽并獲得名次的學生,附加分指標設置體現了大學階段課程目標的自由度和個性化。
3新方案的效果分析
制定方案后,于2007年1月對2005級學生使用新評價方案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評價方式有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最后教師參照自評和互評給出最終評定,并發問卷200份調查;并于2007年7月對2006級學生使用新的評價方案,之后同樣發問卷200份進行調查。
評價中,學生自評是學生對自己進行綜合評價,主要側重于自我縱向的評價,教師可通過學生的自評更加客觀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尤其是在隱性評價內容上,對學生的態度、興趣、愛好、課外參與程度等了解得更具體;學生互評主要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如以教學小組為單位,或以教學班中所在的各行政班為小組單位進行橫向對比評價,由于學生之間相互了解,因此評價更趨于客觀、準確;教師評定結合橫向與進行評價縱向,新方案中,更強調對學生縱向評價為主,重點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起到激勵作用。
3.1新評價方案對學生體育價值取向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91.3%的學生認為新評價方案能夠培養體育興趣,85.5%的學生認為能夠提高參與體育的積極性,97.7%的學生認為能夠培養終身體育意識與習慣,94.3%的學生認為可以培養合作精神,77.3%的學生認為可以提高和改善人際關系的能力(見表3)。從總體上來說,絕大部分學生認為新評價方案對他們有積極的影響作用,激發了他們對體育的濃厚興趣,上課積極參與練習,課外積極參與鍛煉,養成了良好的鍛煉習慣,并從中享受到了體育的樂趣,同時培養了合作精神、提高了交際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認為新評價方案不能提高人際關系能力的學生人數占22.8%,認為不能培養合作精神的占10.8%,反過來說,還有部分學生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未能達到目標,或沒有意識到體育課程的目標并努力達成,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體育教師應積極啟發、引導、教育學生如何在體育運動中學會與人交往、團結合作、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還有14.5%的學生認為新評價方案不能提高體育參與度,主要原因是部分學生本來就已經有經常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另一部分學生雖然有體育意識,但由于時間、場地等原因沒有真正自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
從以上分析中得知,學生對新評價方案的評價是積極的、肯定的。
3.2新評價方案對學生體育成績的影響
新舊評價方案對學生體育成績影響效果的比較(見表4、表5),結果顯示:新舊評價方案對05級全體同學體育成績平均分影響的差異不顯著,但總及格率(60分以上)、良好段的比例(76-89分)、優秀段的比例(90分以上)顯著提高,及格分數段(60--75分)的比例和不及格率顯著下降;06級體育成績的總及格率和不及格率變化不顯著,但良好段的比例(76--89分)、優秀段的比例(90分以上)有顯著提高,及格分數段的比例( 60--75分)顯著下降。分析表明,新方案使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就可達到及格或者更加優異的成績,對學生有強烈的激勵作用,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培養自信和提高體育興趣,以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本研究制定的體育課程學習效果評價方案符合當前“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評價理念,也符合《綱要》的指導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理論價值,適應現時普通高校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效果評價的發展趨勢。新評價方案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可操作性,評價內容包括學生的體育參與程度,身體健康程度,情意表現,身體素質,運動知識與技能、技術,進步幅度等指標,強調過程性評價,改變了過去只以運動成績作為終結性評價的方法。新評價方案的實施使學生體育成績有了顯著提高,說明新評價方案對學生有明顯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學生只要培養興趣、積極參與、養成習慣,就能取得好的體育學習效果。新的評價方案對我校教學改革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益參考。
篇2
論文關鍵詞:新時期;體育教師教育;改革審視;理論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的師范教育已有百年歷史,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社會進步與教育的進步奠基在中國師范教育的發展基礎之上。
體育教師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體育教師教育的研究。體育教師教育作為教師教育的下級綱目,是指對體育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即在對體育教師的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通盤考慮,整體設計,體現了對體育教師的教育是連續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我國于1980年至今,先后出臺了5套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課程改革的總體特征是:培養目標得到擴展,更適應社會需求;課程結構進一步優化,各類課程的結構趨于合理,特別是選修課程和學科類課程得到加強,教材得到更新。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與以往頒布的《課程方案》相比,體現了21世紀普通高校本科體育教育專業改革的時代特征。幾年來,其運行的效果如何,有哪些經驗與不足,這是研究的初衷,也是本文研究的意義所在。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體育教師教育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比較分析等多種科研方法進行研究。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3.1我國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歷史發展的總體概況比較
3.1.1我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分類與學時分配的比較從表1中的數據分析可知,5套教學計劃在專業課程方面的分類和學時的分配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1980年計劃中專業必修課課時與4年總時數的比例高達67。8%;1986年和1991年計劃中專業必修課學時稍有減少,分別為53。8和53。6;1997年方案中專業必修課課時為44。7;2003年方案中專業必修課課時減少到41。3,縱觀我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主干課程的發展歷程,主干課程由高度的計劃性演變成宏觀的指導性。
3.1.2我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內容結構的比較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是為培養目標服務的。課程結構是所設置全部課程相互之間的分工和結合,是教學計劃的核心。人才培養通過專業教育來實現,而專業之間的差別就體現在各自不同的課程結構,及由此而決定的不同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上。課程體系是高校專業教育的核心環節,是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確定來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教學文件。200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不僅成為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體育教師,還應成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體育工作者,突出培養復合型體育人才。我國專業院校對術科比較重視,因此術科的比例下降得不是很多,而師范院校對學科比較重視,其下降比例是所有院校中最多的。北京體育大學、沈陽體育學院和山西大學與國家教育部的課程方案基本上保持一致,都接近63:37這個比例。其中武漢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的學分中學科與術科的比例與學時中學科與術科的比例是幾乎持平。但是武漢體育學院學分中學科與術科的比例大于1,可是學時中學科與術科的比例卻小于1,而師范大學很明顯則把學科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這種學科類學時的比例結構勢必影響我國體育人才培養的技術水平和技術教學能力,因此有待于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的實踐研究。
3.2我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比較分析
課程體系是指一個專業所設置的課程互相間的分工和配合,實現專業培養目標依靠全部開設課程的協調和補充,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所培養人才的質量。對2003年方案分析和比較可知,在必修課程的設置方面,2003年方案中必修課程為1126學時,6O學分,其中包括主干課程和一般必修課程兩類,均比以往方案所占比例小,有其更大的靈活性、可塑性和指導性。
方案中任選課程分為理論學科和技術學科兩類。共列出47門課程,而且這47門課程,絕大多數都是新型的、針對性較強的、課程內容與體系小型化和規范化的課程。任選課可拓寬學生的視野,并有可能在某一領域有所深入,設小課,開設不同層次的課程供學生選擇,其目的是擴大信息量,切實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實際需要。課程數量多,供學生選擇的范圍廣,自由度也就增大,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在有限學制、學時里,既要增加新的內容,又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之間的矛盾。小型化課程一般具有微型化、前沿性和研討型的特點,能體現出體育教育專業發展與研究的最新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知識視野的擴大。
3.3我國體育教師培養課程制度討論的熱點
近幾年在師資培養中出現許多熱點討論的問題:比如如何正確處理體育教育專業的“師范性”與“適應性”;體育師資培養目標的規格要求是什么?從我國社會現實出發,如何尋求體育教育專業考生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的最佳結合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在教師培養課程制度上表現為:課程設置中學科與術科的關系問題,選修課與必修課的比例問題等等。
3.3.1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當然是體育師資,然而,近年來由于強調提高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社會適應性”。體育教育專業的師范性被削弱了,體育師資培養質量下降了,尤其是在學校體育發展日新月異、新課程改革方興未艾的今天,許多從體育院校畢業的大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以后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學校體育的要求,似乎對學校體育改革“兩眼~抹黑”,很難適應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為此強烈呼吁體育教育專業必須大力加強“師范性”。這就給課程設置提出了公共課、專業課和教育類課程的比例問題。
3.3.2關于術科和學科的關系問題,也是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始終沒有解決好的一個問題。誠然,這兩者的比例不是固定不變的,但總應該有個主次之分。近半個世紀來術科和學科此起彼伏,從三七開到倒三七,翻來覆去,爭論不休。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既有其相同點,又有其不同點。體育教師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師的標志,就是既能夠使用文字語言進行講解,又能夠使用形體語言進行示范。換而言之,體育教師如果不能進行正確、恰當的技術示范和指導,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失去了自我價值,也就同時喪失了“體育”的品牌。這就要求作為體育教師不僅要掌握廣博的理論知識,特別是有關體育健康方面的知識,而且還要注重運動技術的學習和技能的提高,掌握牢固的體育專業的基本技術、技能。理論學習與技術學習并重,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圓滿完成新課程目標對體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3.3.3對在體育師資培養中“一專’’與多能的問題不同的看法反映在課程設置上是術科中普修與專修的關系。誠然,對“一專多能”的要求,從總體來看,認識基本是一致的,但對“一專”與“多能”的理解及其關系上,卻存在不同的聲音。如今由于整個術科被削弱了,“導致學生一專也不專”,“多能也不能”,才是體育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悲哀。此外我國體育教師培養課程還存在在課程名稱上缺乏科學性和嚴密性,學科名稱上缺乏規范性,在選修課上和國外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問題,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些問題將會更加清楚和明朗起來!
四、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給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考
篇3
一、存在問題:
1.雖然課改已經實施多年,但發展很不平衡,還有部分教師重視不夠、對什么是體育課程標準、體育課程標準與體育大綱有什么不同根本不了解,個別教師連體育課程都沒有認真閱讀過。因此,課堂教學方法依然比較陳舊,無法體現新課標準的觀念和目標。
2.課程標準是以目標體系為主,沒有具體教學內容,包括教參也只是供參考。所有的實施方案都必須老師自己制定,所制定的計劃還必須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當教師一下子失去了照搬照抄的教學大綱和教師指導用書時,感覺到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困難重重。因此只有加強對課程標準的學習,全體教師共同來研究制定方案,才能逐步適應新課標的要求。
3.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才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是當前老師最困惑的問題。很多老師要么還是以競技體系為主的教學方法或者干脆學生喜歡活動什么就活動什么,采用“放羊式”的教學方法。我們只有通過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盡快找到符合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的切人點。
二、認真學習《標準》,轉變教學觀念
首先體育教師應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和體育課教師用書,通過學習進一步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以及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盡快地理解、執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制定出實施課程標準的方案。應該包含學生體能、學生興趣、愛好、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方面,供教師設計時參考,更好發揮教師的創造性。
三、把課程標準落實于教學中
體育與健康課要貫徹①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②.激發和保持學生運動興趣;③.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④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強調在設計體育課時是否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過程中是否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應該承認,課程改革給體育課教學帶來巨大的變化:第一,教案的改進,廣大體育教師打破了傳統四段式的編寫方法,有的采用流水式的寫法、有的運用主題的形式進行編寫、有的根據課程標準的領域目標進行編寫,各種各樣的教案形式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全新理念。第二,體育與健康課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了使我們的體育教學能夠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師應加強交流相互學習、討論,以教研促課改。討論內容主要在以下六個方面:
1)如何深入挖掘體育教材的娛樂性,也就是教材的魅力所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如何解決好怎么教學生才愛學的問題。3)如何幫助學生選擇適宜的層次目標。4)如何轉變教師的角色,建立一種民主、和諧與親密的師生關系。5)如何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6)如何讓學生獲得運動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篇4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理念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開足開齊體育與健康課程,強化課外鍛煉。通過考試的杠桿和導向作用,讓學生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掌握1-2項運動技能,養成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習慣。
二、基本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
實施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科目學業水平考試,目的是引導學生上好每一節體育與健康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促進學生養成終生受益的體育鍛煉習慣;引導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促進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銜接、興趣培養與技能提高相促進。
(二)漸進性原則。
實施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科目學業水平考試,是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教學的一次新的嘗試。各市和學校應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完善高中體育與健康科目學業水平考試制度。
(三)公平性原則。
公平公正是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科目學業水平考試的基本要求。考試要程序規范,標準統一,結果公正。
三、考試性質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科目學業水平考試為合格考試,是普通高中學生畢業的重要依據。申請同等學歷人員不用參加體育與健康科目學業水平考試。
四、考試內容與考試方式
高中體育與健康科目學業水平考試,采用“運動參與+體質健康測試+運動技能測試”方式進行。
運動參與和體質健康測試是“過程性評價”,運動技能測試是“專項運動技能評價”。
(一)運動參與。高中學校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制定學生體育課程學習及課外體育鍛煉考核辦法,在每學期末對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出勤率、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成績、課間體育活動參與情況等進行評定或考核打分。
(二)體質健康測試。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部署,在每學年上學期,采用統一的測試設備、統一的測試軟件,通過集中測試、集中體檢或體質達標運動會等方式,由學校或第三方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測試。測試成績評定不合格者,在本學年度準予補測。
(三)運動技能測試。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相關規定,由學校對學生在田徑、游泳、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健美操、武術等項目中的一項運動技能進行測試。
田徑測試內容:100米、400米、跳遠、跳高、鉛球(任選一項)。
游泳測試內容:50米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任選一項)。
籃球測試內容:運球+變向運球+上籃。
排球測試內容:墊球入框+定點發球。
足球測試內容:運球+變向運球+射門。
乒乓球測試內容:發球+正手攻球+反手推擋。
羽毛球測試內容:正反手發球+擊高遠球+劈殺。
網球測試內容:底線發球+正反手擊球。
健美操測試內容:基本功(包括縱橫劈叉、正側高踢腿、下腰、屈體分腿跳)+自編成套動作展示。
武術測試內容:基本動作+套路+器械。
場地器材、測試規則、評分標準由各市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相關項目比賽規則統一制定。
五、考試對象與時間
凡具有普通高中學籍的在校學生均應參加體育與健康科目學業水平考試。
“過程性評價”時間為高一、高二學年和高三上學期,具體評價時間可根據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確定。“運動技能測試”時間學校自主確定,在高三上學期末完成。
六、考試組織實施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科目學業水平考試,學生運動參與、體質健康測試和運動技能測試三項成績呈現方式均為“合格”和“不合格”。三項成績每次均達到合格標準,成績視為合格,一項不合格或缺考,成績視為不合格,不得頒發畢業證書。考試成績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中分項如實記錄。
體質健康測試和運動技能測試成績不合格者,可參加補考,補考合格的成績記為“合格”。
在高中階段,參加縣級教育、體育部門舉辦的運動會和單項比賽,獲得個人、團體項目前六名的學生;參加市級及以上教育、體育部門和全國中學生體育協會、山東省學生體育協會舉辦的運動會和單項比賽的學生;獲得三級運動員及以上等級證書的學生,均可給予免測專項運動技能。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實施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科目學業水平考試是強化體育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加強體育鍛煉,不斷增強學生體質的重大舉措。各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要根據本實施辦法制定本市高中學生體育與健康科目學業水平考試實施細則,建立起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方案、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部署、高中學校負責實施的考試制度體系,并于2018年2月底前報我廳。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對過程性評價和運動技能測試成績進行隨機抽查復核,對弄虛作假、徇私舞弊者,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二)加強教學管理。各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嚴格落實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嚴禁壓縮課程授課時間,確保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程。加強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將學生在校內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納入教學計劃,與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相互銜接、互為補充,滿足學生體育愛好和特長發展的需求,提高學生專項運動能力。
(三)建立結果公示與抽查制度。學校要在校內公布學生運動參與、體質健康測試、專項運動技能測試單項成績和總成績,并將有關情況向學生家長通報。學校在公示相關信息時不得泄露學生個人隱私。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對學校組織的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結果進行實地、現場抽測,確保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的公平、公正和準確、有效。
(四)明確免、緩考及其它特殊政策。因病(或殘疾)不能參加體育與健康考試的學生,持縣級以上醫療單位證明(或殘聯頒發的殘疾人證明)和學校證明,到主管教育行政部門辦理申請免試手續,經核準后方可免試。免試分為全免和半免兩種。經醫療單位證明,各考試項目均無法參加的學生,可以申請全免,全免考生成績按合格等級計算;經醫療單位證明,無法參加部分項目考試的考生,可申請半免,半免考生免試項目成績按合格等級計算,非免試項目成績按實際考試成績計算。學校應在考試前將享受免試的學生名單在校內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免試考生的證明材料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中記錄,原始材料存檔備查。
篇5
關鍵詞:課程方案 改革 實踐
1.問題的提出
一直以來,高師體育院系的教學方式和培養模式深受到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一直沿用以競技運動為主的教學手段和教材教法,其造就了大批專項運動成績突出的體育人才,充實了中小學的體育教學,但是遠遠不能滿足現階段社會對體育人才的迫切需要,隨著終身教育思想的興起和全民健身計劃的進一步實施,體育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終身體育思想正逐步替代以競技運動為主的健身方式,因此,如果我們還停在以競技運動為主的培養模式,就落后于時代的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的課程方案的指導思想必須轉變到以終身體育教育思想上來,對原有的課程方案進行調整和改革。本文通過對T高師體育院系課程方案改革前后的比對分析研究,以期對高師體育院系課程方案的改革實踐提供進一步的實證參考與借鑒。
2.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2.1研究對象:以培養體育教育的T高等師范院校的體育院系課程方案作為實證研究對象。因為高師體育院系體育專門人才培養體育歷史,其課程理念與方法等均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2.2研究方法:比較分析法,數理統計法
3.結果與分析
3.1課程方案改革基本情況的前后對比研究分析。為滿足社會對體育人才的培養需要,T高師體育院系自2007年起對原來的課程方案進行了調整和改革,優化了各級各類課程的分配比例,充分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通過課程方案改革前后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分配比例的對比分析研究得知:課程方案對必修課和選修課學時所占比例和所學科目上作了調整。必修課的學時總數由原來所占比例的82.3%調整到72.6%,減少了近10百分點,而科目總數由28個上升到36個,增加了8個必學科目。其中,公共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的學時總數的比例調整的幅度較大,分別下降了5.7%和3.4%,而所學科目總數由原來的8個和16個分別增至9個和21個。在選修課中,專業選修課調整的幅度較大,學時總數比例上升了6.9%,所學科目總數由原來的9個調整為12個。由以上的統計分析來看,課程方案的思維模式一改過去以運動技術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到了適合于終身體育的教學模式上來,根據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的配置,在確保完成基礎核心課的教學的基礎上,調整了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學時總數和所學科目總數的比例,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把學生培養成多能一專,一專多用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3.2課程方案改革前后基礎核心課教學效果的對比研究分析。對學生的田徑和籃球普修課的運動成績及技術評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課程方案改革前后學生在基礎核心課上取得的成績基本在同一標準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改革前所取得的成績,當然這與教師們的努力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以及學生的身體條件差異和努力程度是有關聯的,但是主要說明在課程方案改革后,在基礎核心課上仍可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并沒有偏廢這些科目的學習。在此基礎上,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各類專業和非專業選修課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廣泛興趣和愛好,擺脫了以前單純以競技運動為主的老框框,在增設了如體育經濟學、運動營養學和保健推拿按摩等實用性強交叉性的課程科目,不但擴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自身素質,為適合終身體育的需要和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3.3課程方案改革前后學生學習興趣變化的調查分析。對學生對所開設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學習興趣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課程方案改革后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明顯提高。
4.對高師體育系課程方案改革的對策措施
4.1提高認識開拓思路,是課程方案改革的前提。我們的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體育的范圍來認識,而應著眼全民健身計劃和與國民體育相銜接來考慮問題,以終身體育教育為目標,探索出培養新時代體育人才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只有這樣,我們的體育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成為國民體育的基礎,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教育才能落到實處而卓有成效。
4.2提高教學質量,是課程方案改革的核心。面對終身體育教育這一形勢,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應朝著多樣化發展,我們的教育工作應該充分的實踐三個基本、五個終身的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更應給學生一種理念,特別要培養學生的自我設計和自我評價、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自我運用體育環境和條件組織群體活動等各種實用體育能力,培養出具有良好的體育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的體育人才。
4.3制訂科學的教學大綱和選擇實用的教材,是課程方案改革的重要保證。在教學大綱的制訂和教材的選編上,要破除以掌握運動技術為主的體育教學觀念。選編能結合終身體育鍛煉的教材,徹底改變目前教學內容脫離大眾需要,重競技而輕理論的現狀,合理安排與終身
體育目標相配套的教材。教材體育盡可能從促進大眾健康角度來考慮,加強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實踐性與知識性相結合,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形成合乎群體需要的教材體系。
5.結語
篇6
隨著學科課程改革的深入,體育與健康課程越來越得到學校、社會和家長普遍重視。大家也都認識到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才是他們人生發展的第一要素,只有有了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深入學習。然而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加之體育教學與健康課程開發不夠深入,中學體育課大都是引導學生簡單地活動一下,有時甚至被其他學科所代替,所以要想提高體育教學的課堂效率,除了要促進教師端正教學思想,還有必要拓展對體育訓練的研究,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學,因為拓展訓練是提升中學生團隊精神與競爭力的集體活動,跟傳統的中學教育相比,是較為新穎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方式。當然由于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在研究過程中還要注重因地制宜,從現實出發,具體來講一般可以從幾個方面做起。
一、教師要結合實際制訂出合理的課程拓展研究方案
要想做好一項課程研究開發,首先要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和不懈的努力。結合目前的情況,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研究,作為學校和體育教師首先要制訂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案,找出各地學校中的優勢和存在的不足。毋庸置疑,在目前中學校內,缺乏體育教師是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要想拓展中學體育教學,首先要把培訓體育教師放在第一位,通過培訓,讓廣大教師端正思想,認識改革體育課堂教學的必要性。這樣才能為體育拓展研究找到出路,把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拓展落到實處。
二、教師要注重對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在創建現代化學校的實踐過程中,各級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對學校基礎建設的投資,然而學校在人、財、物三個方面是不可能做到均衡發展的,這就需要廣大體育教師能因地制宜地抓好對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創造性地開展體育教學的基礎。在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的過程中,各地的情況是不同的,所以作為學校可以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在某一方面進行一些有效嘗試,因陋就簡,挖掘出地方特色來。如在體育器材開發上,各地學校可以結合本校實際,制作簡易器材,改善教學條件。例如,可以用廢舊的鐵锨桿、用廢舊足球、棉紗和沙子等制作實心球等。人的創造能力在于激發,只要能調動廣大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智慧,他們就能開發出有效的教學資源,用于服務教學。此外,在體育課程的開發上,教師除了按照教材對學生進行訓練,還可以組織學生搜集有關的體育信息,研究一些單項比賽技能,創辦一份有使用價值的《體育信息報》,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
三、教師要結合實際對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評價進行改革
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成績的評定不像語、數、英等科目那樣可以用分數來衡量。它的評定內容包括所學習的知識技能、學習態度、情感變化與合作精神等,為了更合理地對學生進行體育與健康的評價,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做起:一是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定,讓他們對自己的運動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等情況認定能達到哪一層次。二是組織學生互相評定。三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定。總之,只要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和范圍內達到相應的要求,學生的身心素質得到發展,就證明課堂教學是有效的,同時就證明這樣的拓展研究是可行的。
在對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的過程中,還應關注對一些特殊個體的評價,因為中學生的發育正處于青春期,學生個人體質狀況、情感的差異以及對事物的分辨能力和所受環境的影響都決定著他們體育與健康成績的體現,所以教師只有關注個體的差異,才能更好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思想,才能真正地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當然對學生健康教學的評價進行改革還應與其他學科對學生的評價之間相聯系,相互借鑒其中長處才能讓整個評價體系得以更加完善。
四、體育與健康課程拓展訓練研究還要注重家校之間的聯系
體育與健康課程拓展訓練研究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在進行這一研究改革中,更需要廣大家長的參與。因為學生的成長會受到一些環境的影響,不同的學生家庭狀況是不同的,廣大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成長發育更需要合理健康的營養,因此,通過家校聯系可以讓廣大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體育與健康學習中的表現,同時在開展一些體育活動如能邀請家長們參與,他們也能看到孩子們的具體表現,這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拓展研究可以提供更為詳細的材料,這也為家長培養孩子提供了最為直接的參考。
總之,拓展訓練以其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進入中學體育課,為中學體育課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時也為今后體育課程內容和方法的改革開闊了視野。拓展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可以增強體能,塑造冷靜果斷、堅忍不拔、勇于探索、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嚴謹認真的做事態度。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教學改革;教學原則: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035-0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規定“幼兒一天在園必須保持二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其中體育鍛煉時間保證一小時。”[1]從《綱要》與現實幼兒教育中都可看出幼兒體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問題是我國多年的學前教育專業對專業學生的幼兒體育教育能力的培養都重視不夠,其表現是專業培養方案沒有作為課程列入計劃中,只是在《幼兒教育學》課程中從理論方面講述一些章節,這并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幼兒體育教育能力。2010年對于學前教育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把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2]從國家關心重視學前教育的程度講,這是學前教育歷史的最好時期,也是學前教育重要的發展機遇。體育對幼兒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它關系到幼兒的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也關系到民族人種與社會人力資源源頭質量。因此,選擇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體育教育能力培養作為研究課題,在湖州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2010級兩個班級進行近兩年的課程改革實驗,其實施方案與結果如下。
一、制訂可行的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本課程以“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3]作為指導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大學體育課開設的主要目的是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本科教育普修體育課兩年,上百個課時。本課題改革是在不增加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總課時的前提下,利用現有的兩年普修體育課時,加入幼兒體育教育內容,較系統、全面地傳授幼兒體育教育知識,培育幼兒體育教育能力,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綜合素質與體育能力,為幼兒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務。
1.教學改革的目的與目標。本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大學體育教學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培養體育能力,提高幼兒體育教育的意識與行為,培育適應幼兒教育需要的具有較高體育教育能力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本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是:通過大學體育課的學習,增強體質,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培育體育能力,學習掌握基本的體育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獲取幼兒體育教學與戶外活動的體育教育技能;提高個人健康與幼兒健康教育的意識,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揚體育精神,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熱愛幼兒體育教育工作。
2.教學原則。為了保證課程改革教學目的與目標的實施,在教學中必須遵循的體育教學原則是:一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原則,二是以運動技能為主的原則,三是注重體育教育教學技能培育的原則,四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五是以創新幼兒體育教育為主的原則。
3.教學時數分配。湖州師范學院本科專業教學計劃2007年以來學前教育專業普修體育課的教學時數都在124~136課時之間,兩年完成,共4個學分。依據2010級學前教育專業計劃的體育課教學時數是124節,結合課題改革目的,將實施多年的體育選項課改為以培養學前體育教育能力的課程教學方案,其方案的具體教學內容時數分配如下:
表1?搖教學內容學時分配表
4.教學內容。理論部分:體育的內涵和價值,幼兒體育活動的心理和生理變化特征,幼兒體育活動的基本內容和幼兒體育活動設計的規律、原則與方法手段;幼兒基本體操內容、作用、創編、教學方法手段等;球類運動的產生、發展、分類,游戲創編、設計與教學方法;民族民間體育的基本內容、作用,民族體育的繼承和弘揚等理論內容。技能部分:基本體操以徒手體操、韻律體操、體操游戲等為主;大球運動以拍球、運球、球操、游戲等為主要內容;小球運動以拍球、對接、球操、游戲等為主要內容;民族民間體育以武術基本功與基本動作、仿生、游戲等為主要內容。
5.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整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關系著教學工作的成敗、教學效率的高低和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因此,教學方法問題解決得好與壞,就成為能否順利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本課程的教學方法的選擇主要以培養運動興趣為主,通過教學使學生盡快掌握這些方法,學有所用。教學方法分為:①游戲法:“對兒童進行身體鍛煉應當多采用游戲的形式。”因此,體育教學中在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時,盡量采用游戲方法,培養幼兒體育教育的興趣與愛好。②比賽法:比賽法既可學習體育知識,提高體育能力,又可開發智力,對學生或幼兒的發展來講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③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現代教學理論很受重視的、適宜在幼兒教育中推廣的方法。④發現法:是指學生在學習體育的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驗證性活動、思考、討論和聽講等途徑去獨立地探究學習,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不同的運動項目、技術、手段向學生提出條件,要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等形式去創編一些徒手體操、輕器械體操套路,創設體育游戲、體育競賽形式等體育活動內容。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幼兒體育教學創新設計組織的能力。
6.教學組織形式。根據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學組織形式采用自然班教學形式。實際上課時則采用整班、小組與個別教學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組織教學。這樣做既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又有利于創造未來教學環境,培育幼兒體育教學組織能力。
7.評價方法。根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原則,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采用總結性評價的方法。具體評價內容與方法如下:
表2:體育教育能力考核評價內容、分值與方法
二、結論與建議
1.結論。幼兒園常態型的體育活動組織形式是早操活動、體育課、戶外體育活動。體育活動的基本內容主要有基本動作練習、基本體操練習、體育游戲和運動器械練習四大類。從幼兒體育教育的實際出發主要培養如下幾種能力:①培養學生基本體操的創編能力。②培養學生體育游戲的組織與設計能力。③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通過上述教學過程多角色的實踐,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自信心和責任感,培養了學生的教學組織能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示范能力、創新能力等體育能力。
2.建議。①為了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的體育教育能力的培養,利用專業培養方案普修體育課,將幼兒體育教育能力培養作為內容列入教學中實施,其方法是可行的,建議可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專業推廣應用。②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或相關學校共同聯合組織編寫統一的體育教材,供體育教學專用和作為幼兒園教師的體育教育指導性參考資料,有利于幼兒體育教學科學發展。③建議社會主管部門、學校、幼兒園、家長都要樹立幼兒體育是幼兒教育第一位的教育觀、價值觀,這有利于幼兒教師的體育教育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EB/OL].[2002-10-12].http///gongbao/content.
[2]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EB/OL].(2010-11-21)[2010-11-24].
http:///zwgk/2010-11/24/content_1752377.htm.
[3]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國法法制出版社,2010.
篇8
泰州市將于2021年進行中考體育改革,對于改革方案考生必須詳細了解,這樣才能輕松應對體育考試,接下來
1、泰州中考體育考試的時間
每年體育統一考試時間為:4月10-30日。緩試時間為:5月1-10日(游泳項目安排2020年7-8月、2021年4月兩個時間段單獨組織考試)。
2、泰州中考體育考試原則和要求
初中畢業暨升學體育考試按照“公開、公正、公平”和“統一考試項目、統一成績評定標準、統一考試規程、統一現場公布成績”的原則組織實施,并與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相結合,與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版)》相結合,與學生日常鍛煉過程相結合,與學生體育興趣愛好和特長相結合,有利于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促進體育課程改革和發展。
3、泰州中考體育考試項目和分值
初中畢業升學體育成績共40分,初中體育過程性評價為6分,統一考試34分。
初中體育過程性評價總計6分,分兩個部分,一是階段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4分,二是過程性考核等級2分。階段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分兩次測試成績計分,分別為初二上學期、初三上學期,由學校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版)》開展體質健康測試,如實錄入學生體質健康網,達及格以上等級計2分,兩次測試總計4分。過程性考核等級按良好及以上等級2分、合格等級1分、不合格等級0分計算。過程性考核等級依據根據《泰州市初中階段學校學生體育過程性評價實施方案》確定,由各學校組織實施,市(區)教育局進行監督、審核。
統一考試34分由4個必考項目和1個選考項目構成。其中:
第一類必考(8分):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
第二類必考(8分):引體向上(男生)/1分鐘仰臥起坐(女生);
第三類必考(6分):50米跑;
第四類必考(6分):立定跳遠;
第五類選考(6分):籃球運球、排球傳墊球、足球運球三項考生任選一項。游泳項目可替代球類技能考試(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開考游泳項目)。
篇9
本文作者:陶磊殷緒彬蔡旭東工作單位:中國石油大學
長此以往,體育特長生將要被動的承受額外的壓力。一旦處理不好,這種壓力就會造成心理問題影響他們的健康和全面發展。因此,理工類高校針對體育特長生的教育資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強。專業培養方案制定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理工類高校對體育特長生和人文社會類學科的認知普遍存在誤區。只有理工類高校正確認識到人文社會類學科在學校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用發展的眼光,客觀地看待體育特長生,根據每一位學生在文化基礎成績上的差異,逐漸開放不同專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理工類高校針對體育特長生專業設置過少的問題。二是,理工類高校制定體育特長生專業培養方案時,沒能充分考慮教育規律及教育方法,實施了違背個體教育發展規律的培養計劃。因此,高校在制定培養方案時應有的放矢,將體育特長生的專業培養方案單列,科學、合理的結合他們的體育優勢,才能真正實現體育特長生及其體育優勢的可持續發展;也才能從根本上增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進而帶動專業知識的學習,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三是,理工類高校針對體育特長生的教育資源整合工作重視不足,片面追求大局,忽視細節的發展。只有高校充分了解到體育特長生被動承受壓力的來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進而緩解教育資源不公平的問題。
專業培養方案制定的原則理工類高校體育特長生專業培養方案制定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遵循學生學科知識非均衡發展規律的原則;二是體育優勢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三是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教育發展規律的原則;四是專業知識與體育優勢相結合的原則。[3]專業培養方案制定的程序及方法理工類高校體育特長生專業培養方案制定可參考以下程序和方法(見圖1)。第一步,充分理解專業內涵,考慮與體育優勢的結合點。第二步,根據教育評價準則確定專業培養目標;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確定總目標;分解總目標,理順各層次目標的相互關系;及時反饋到專業內涵與體育優勢結合的思路上考察,發現不符合要求應及時更正。第三步,確定課程設置及課程建立、評價準則,構建課程矩陣;及時反饋到專業內涵與體育優勢結合的思路上考察,發現不符合要求應及時更正。第四步,運用AHP層次分析法驗證所列課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時反饋到專業內涵與體育優勢結合的思路上考察,發現不符合要求應及時更正。第五步,根據驗證結果調整課程設置及內容,使培養目標與課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相匹配;及時反饋到專業內涵與體育優勢結合的思路上考察,發現不符合要求應及時更正。第六步,根據確定的課程設置,結合總學時細分各學科的學時及學分;及時反饋到專業內涵與體育優勢結合的思路上考察,發現不符合要求應及時更正。第七步,根據第六步的結果編寫教學大綱。第八步,根據第七步編訂的教學大綱選擇教材。第九步,完成師資配置;用逆向法,由第九步開始倒推,看是否能實現第一步的要求;如果不能應放棄此培養方案,重新制定。專業設置的對策理工類高校體育特長生專業設置可以參考如下方式進行。一是,開放學校所有人文社會類專業,學生自主選擇為主,學校適當調劑為輔的辦法完成確定專業的工作。二是,根據學生高考的數學及理科綜合成績,有選拔性地為理科體育特長生提供相關理工科專業,且開設的專業數量達到或超過學校全部理工科專業的50%。三是,設有體育學院的理工類高校,應允許學生自由選擇學校體育學科所轄的任何二級學科,原則上鼓勵學生選擇非體育專業,以利于體育特長生的全面發展。專業培養方案的內容理工類高校體育特長生專業培養方案的內容應包含以下內容。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學制、學位;主干學科;主要課程;主要實踐環節;學分要求;專項、副項;備注;專業課程設置。其中,主干學科應含兩部分,一是本專業學科;二是體育學。主要課程應含兩部分,一是本專業的主要課程;二是體育學的主要課程,其中專項、副項應選擇本校體育教學部或體育學院所轄的一門專項和一門副項。專業課程設置除本專業的課程設置外,還應包含所學專項和副項的課程設置。
制定科學合理的理工科高校體育特長生專業培養方案是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本研究只做拋磚引玉之用。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至少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應至少將體育學概論、社會體育學、運動訓練學列入必修課環節。第二,應至少將體育心理學、運動解剖學、體育管理學、體育教育學列入限選課環節。第三,實驗或實習環節應考慮加入體育學元素;國家二級運動水平應與學位證掛鉤;畢業學分應比同專業的普招生高出6~10個學分。第四,專項課和副項課程的開設應根據本校體育教學部或體育學院所轄的體育學二級學科所確定。第五,學校在招收體育特長生時應特別注意,只能招收本校所轄的體育學二級學科專項的學生。第六,為拓寬體育特長生招生范圍,學校應適時引進稀缺運動專項的體育教師。參考文獻
篇10
大學體育課堂的開展和豐富,也成為各個高校近年來積極提高自己大學的競爭力,提高高校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與知名度的一大“寶劍”。不少高校還就體育課程進行大幅度的改革創新,使體育課成為其辦學特色的一大亮點。
2體育課堂改革存在的不足
普通高校為了滿足大多數學生對體育課堂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對體育課堂進行了改革。將體育看分為基礎課、選修課、綜合提高課、體育理論課等內容,但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喜愛。這就表明體育課堂的改革仍存在一些不足。
2.1體育課程的設置缺乏靈活性
目前許多高校進行的體育課堂改革,講體育課程分為基礎課、提高課、選修課和理論課等內容,在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開設基礎課和理論課,讓學生對大學體育的內容進行了解。基礎課又分為太極拳、排球課、籃球課等內容,從整體看來體育基礎課程內容挺豐富的,但對于那些本身對這幾項內容不感興趣的學生來說,就使得他們這一學生課堂氛圍不高,甚至于出勤率都很低。還有就是一個學期的大學體育課只有18節,本身就不多,再加上下雨下雪,場地等多方面原因,一個學期也就只有14、15節課能如期開展,這樣短的時間卻要同時在期末考核時參加這三四項內容的考試,對學生來說算是一項比較難完成的任務。大二開設選修課,但由于目前高校擴張,教學資源的缺乏緊張,使得選修課有些沒能大規模的開展,只是在班級里邊開展,由此引發的有些選修課人數不夠未能開展,和選修課內學生水平良莠不齊等問題,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帶來嚴重挑戰。
2.2課程設置的內容缺乏創新性
高校體育課堂的改革基本方向和改革內容大部分是一致的,有些高校存在照搬照抄別的高校體育改革內容的現象。高校體育改革內容缺乏創新性,全國范圍內高校的體育改革方向呈現基本一致的現象。各大高校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的特色,制定出符合本校校情的體育課堂內容,既能顯出自己的特色,還能就不同地方學生的體格做出合乎健康的考評方法。例如靠近水域的大學可以在體育課程中添加游泳內容,游泳相對于跑步、籃球、足球來說更為貼近學生的生活,游泳這樣的體育課堂能為傳統體育內容添加一絲活力,而且更能帶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積極性。黑龍江,吉林等東北高校也可在體育教學中添加滑冰、滑雪等內容。這樣的改革不僅能為東北死氣沉沉的冬天賦予一些活力,而且也更為本地的學生所接受。在建設綜合型、富有特色的大學中,也能做出一些貢獻。
3對于高校體育課堂改革方法的現狀的反思
近年來,大刀闊斧的改革高校體育課程,盡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原來體育課堂的課程種類單調,課堂效率不高,學生出勤率太低等問題,但是改革方案在具體的實行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這樣的情況引發了我們深刻的反思。體育課堂改革方案的實踐,表明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仍然不是很高,這樣看來,改革方案在制定過程中一定存在一些問題,而具體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具體還要看高校的努力,在這里提出幾點建議。
3.1提高體育教學內容豐富多樣性
高校體育課程的對象主要是大學生,而大學生富有激情與活力的特性,以及不同個性的特點,要求體育課程的內容必須豐富多樣。性別、年齡、所居住環境的不同,都會使得大學生在興趣方面存在著差異,更加要求了體育改革要向多樣性發展。所以,體育選修課程的類型應該有所增加,選修課的豐富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第體育課程的興趣,他們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課程的教學,則會從根本上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則更有利于他們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還可以引進外國的體育項目,滿足學生獵奇的好奇心,進而傳播中西方文化。高校的體育課程可以分為必修、選修的課堂內容類型和課外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選修課,擴大他們的選擇范圍,提高學生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意識,并在體育鍛煉中收獲自己的知識。
3.2轉變體育理念
原來死板的體育教學可能傷害到學生的積極性,產生一種挫敗感,甚至是厭惡的情緒。各個高校應該轉變體育教學理念,實行快樂體育,娛樂體育等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自愿的參與并融入到體育教學中來,變逼迫式、任務式、要求式的體育教學變為自主式、積極式、興趣式的教學。避免學生群體中出現對體育課的厭煩和討厭的情緒,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里自主地、潛移默化地接受和度過體育課堂。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健康的認識越來越深,想要通過體育鍛煉延年益壽的思想也普遍開來。高校應該營造一種健康體育的氛圍,為我國培養出強健體魄的未來接班人。對于體能測試結果比較差的學生可以集中起來,學,針對他們的身體素質設計適合他們的體育鍛煉方案,增強這群弱勢群體的體質,讓他們逐漸樹立起自信的體育心態,并在體育訓練中享受體育的樂趣。
3.3體育場所設施的健全和完善
為了所有學生都能夠在體育課堂上得到體育鍛煉,高校應該完善自己的體育鍛煉器材和場地。體育設施能夠形成人人都擁有,人人都使用的局面。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體意識。而且大家還會逐漸形成保護體育設施的習慣和責任意識。還可以研發新型的體育設備,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和設計,方便教師教學,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創新能力。
3.4體育老師教學方法的創新性
體育老師可以改變原來單調,形式單一的教學方法,采取一些個性化的有特色的教學方法。注重教學藝術,比如語音、眼神、動作和服飾可以富于變化性和生動性,更好的帶動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通過自己的行為,把積極向上,樂觀活潑的精神傳遞給學生。另外,傳統考勤式的平時成績不僅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相反的更容易使得學生形成只報道,不上課的現象,出勤率高,課堂氣氛缺特別散漫。老師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或者游戲,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在活動中鞏固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
4結語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體育課程教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