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5: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概念闡述
1.對系統及系統論定義
“系統”一詞,來源于古希臘語,是由部分構成整體的意思。今天人們從各種角度上研究系統,對系統下的定義不下幾十種,如“系統是諸元素及其順常行為的給定集合”,“系統是有組織的和被組織化的全體”,“系統是有聯系的物質和過程的集合”,等等。一般把系統定義為:由若干要素構形式聯結構成的具有某種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論認為,整體性、關聯性、等級結構性、動態平衡性、時序性等是所有系統的共同的基本特征。這些既是系統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觀點,又是系統方法的基本原則,表現了系統論不僅是反映客觀規律的科學理論,而且具有科學方法論的含義,這正是系統論這門科學的特點。系統論的核心思想是系統的整體觀念。貝塔朗菲強調,任何系統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不是各個部分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系統的整體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新特質。他用亞里士多德的“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來說明系統的整體性,反對那種認為要素性能好,整體性能就一定好,以局部說明整體的機械論的觀點,同時認為,系統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著,每個要素在系統中都處于一定的位置上,起著特定的作用。系統論的任務,不僅在于認識系統的特點和規律,更重要的在于利用系統特點和規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創造一系統,使它的存在與發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說,研究系統的目的在于調整系統結構,協調各要素關系,使系統達到優化目標。
教學過程的優化理論最早是由前蘇聯教育科學院院士,當代著名教育家和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提出的。體育教學過程的優化是指運用系統論的方法和整體性的觀點來研究體育教學過程,綜合考慮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完整有序地研究體育教學過程中各個因素的相互促進作用,力求使體育教學過程從整體上發揮最優功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學過程的優化就是教師從具體的實際條件出發,確定教學效果和時間精力消耗的雙重質量指標,選擇制訂實施的最佳教學方案,并根據相關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體育教學活動過程,從而達到最大效益的工作系統。這一工作系統的實質就是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去克服不利條件因素的影響,讓正面效應最大化,負面效應最小化,從而最終實現教學效果的理想化。它的特點有:高效率,整體性,主體性,聯系性。
二、體育教學過程優化分析
1.體育教學過程的各要素及自身的優化
教學過程的各個因素和環節共同共同組成最優化結構,并作為一個有序的系統發揮其整體最佳功能,從根本上會制約體育教學的最終效果。因此,建立有序的系統結構是體育教學過程優化的良好途徑。
體育教學目標就是體育教學所要達到的結果,它反映了體育教學的價值取向,為體育教學指明了追求的方向,是體育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它可分社會目標和個人目標。我國的體育教學目標就是從育身到育人的轉向,通過學校體育教學形成培養終身體育價值觀,讓學校體育融入社會、家庭。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更新體育教學觀念,提高專業知識素養,制訂適切的下位目標,改進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交流和及時反饋,適當調整。
體育教學內容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各種身體練習等,它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培養人才的質量,是完成體育教學目標的主要憑借和重要保證,是構成體育教學過程和決定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體育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我們要做到內容的優化遵循科學性、思想性、實用性、娛樂性、民族性等基本要求,并充分挖掘地方和各學校的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選擇出符合本校及學生體育實際的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完成體育教學的具體方法。它大多取決于教師的水平和素養。就是說他們對教學目標的認識和把握,還有他們自身的教學特點與經驗。它的優化要求教師要有很高的敬業和奉獻精神,并能客觀地去思考,充分地去理解目標。同時現代體育教學還要求學生也可以同教師一起商量,以體現學生的主人地位,實現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模式。
體育教學環境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活動場地,各種體育教學設施,學校體育傳統風氣,以及良好的課堂氛圍,等等。當然也包括學校教學以外的大環境,如社會體育輿論和體育活動的開展和政府對體育的重視宣傳,等等。體育教學環境的優化以是一個大的社會問題,我們應該引起重視,使我們的社會文化,尤其是體育文化最佳化和普遍化。
體育教學反饋就是指教師和學生雙方在主要圍繞教學內容和方法而表現出來的,包括測驗和考試教學評價,以及教師對學生在課堂內外的表現的觀察,也就是學生的學習和體育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科學的引導,尤其是在技術的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百分百的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個性。
體育教學的評價是體驗教學過程中的關鍵之一,也是體育教學過程優化的難點。我們只有秉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用科學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看待學生的成績,體育教學過程優化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2.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協調及優化
在討論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協調及優化的問題時,我們首先要認識理解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也就是教學環境的開放性,運動技能學習的重復性,承受身心負荷的雙重性,人際關系的多邊性和教學效果的綜合性。只有認識了這些特點,我們才能更好地去分析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才能使它們更協調地發展。目標的制訂要結合學生的身體心理等各方面的需要和發展要求。體育教學目標要多元化、人文化、個性化和具體化。我們要努力做好各階段之間的銜接,使教與學的目標都能很合理地轉換,并做到具體明確,便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體育教學反饋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能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如果沒有了科學、及時、真實的反饋,我們的教學活動及優化的過程就根本開展不了,體育教學將陷入兩難的境地。好的反饋能給教學活動帶來希望和活力,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和進步。評價同樣重要,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優化活動中,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和發揮其各要素的作用,使之達到良好的促進和一種優化的動態平衡狀態。
三、結論與建議
我們只要充分認識并了解了體育教學的過程及相關的因素,使每一個要素都能充分發展,體育教學過程必將得到優化。它的實現是與科學的組織教師教的活動,學生的學的活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我們要做好這一切,就要在全面地考慮到體育教學規律,現代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體育教學的內外軟硬環境和條件下,使得教學過程朝著我們的既定目標努力,充分發揮其內部各要素之功能,使其效率最大化,并認真綜合各種有利因素和條件,使一切為實現最佳教學效果而運動,達到一種相對動態地發展的最佳結果,實現教學過程的自我優化。
參考文獻:
[1]樊臨虎.體育教學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2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只有實現整體教學模式的改變,才能順應時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小學體育教育中也是一樣,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效率,并進一步強化整體教學效果。本文從課前、課中和課后的角度探討了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重點,旨在更好地輔助相關小學體育教師優化升級基礎教學行為。
關鍵詞:
小學體育教學;高效性;教學方法
一、優化課前準備
對于教師來說,基本的備課過程就是對整體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的深化認知,教師要提高備課階段的重視程度,集中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進行準備。并且在實際課堂內容準備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建立完善的教學機制。首先,教師要不斷進行自我提升,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備課,使整體教學設計符合教育標準。教師要集中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對于小學體育教學來說,主要鍛煉的就是學生的基本體育素質,教師要優化基礎教學方法,通過日常生活進行課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好地配合教學。其中,教師可以適當添加一些競技類的體育項目,促進學生形成良性的小組競爭意識,從而助力學生完成相應課堂內容的學習,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和學習動力,利用多元化的教學設計輔助學生更好地參與體育學習[1]。
二、優化課中教學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實現整體教學內容符合課標基礎的同時,滿足教學方式方法的優化升級。
(一)因材施教,實現差異性教學。
素質教育明確提出,課堂的主體必須是學生,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優化的教學設計,并且要保證學生的學習體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教師要充分發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輔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差異性特征進行教學優化。由于體育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動態,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細致的觀察,了解學生的基本特點,有的學生十分好動,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有的學生對于體育項目表現膽怯,有的學生參與度非常高,等等,教師要通過信息和數據的匯總,有效地將學生進行合理化分類,保證多數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都能得到有效鍛煉。并且,教師可以采取競爭機制,促進學生樹立競爭意識,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構建更加高效的體育教學模式[2]。
(二)創新方法實現設問式教學
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利用設問模式進行優化升級,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在保證基礎學習內容強化的基礎上,優化集中相應的學習結構建設。教師要利用有效的教學問題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引導,通過層層分析和問題設置,輔助學生在技能優化的同時,優化學習模式,并利用有效的問題設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深化教學目標,強化學習技能。教師要在設計基礎教學內容和問題的同時,保證控制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并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行進一步的知識建構,滿足學生對整體體育教學內容的內化需求。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保證對基本技能進行優化的升級訓練,并且形成系統化的教學結構,根據教學情況設置問題。另外,教師可以利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對學生布置教學任務,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基本體育技能,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學習目標,而且要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3]。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基本學情建立更加優化的模式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動態化發展。并且,教師要利用學生對各類新鮮課題的好奇心,積極研發游戲教學、任務教學、分組教學等教學方法,實現整體教學目標。
三、優化課后鞏固
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教師要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后,輔助學生建立更加健康的體育素養,在實際教學結束后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保證學生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并且適當設計一些學生能夠完成的課后活動。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保證足夠的愛心和責任心,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并充分獲取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教師要充分發揮體育的學科優勢,建立更加優化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措施,在課堂中及課后進行良好的教學設計和延伸,保證體育教學的常態化,并且在實際生活中實現優化的示范作用。教師要結合課后要求完成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要實現教學結構的優化運行和課堂教學效果的強化,教師就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使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基本學習特點及體育教學的學科優勢建立更加優化的教學措施,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特點應用教學方法。只有通過更加具有時效性的教學路徑,才能保證整體體育教學效果的強化。
作者:張瑞 單位:常熟市海虞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陳思奇.美國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的特點與啟示[J].體育學刊,2005,12(05):101-103.
篇3
關鍵詞:體育教學 整體性 思考
1、前言
體育教學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基本途徑,其實施過程及其效果與多種因素相關。但對于相關因素的認定,目前國內說法不一,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不等。根據系統“要素—結構一功能”基本理論,不同觀點指導下,必然產生不同的整體效應。本文試圖從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出發,通過認識和理解體育教學及其過程,客觀地分析并確定其基本構成因素及其職能,并根據系統原理和效益原則,就如何實現體育教學整體效應進行討論。
2、增強體育意識,確立體育課的重要位置
縱觀我國學校教育的目的任務主要是通過各科教學活動實現的基本事實,教學與學校教育并存。體育作為學校教育中的一種,始終與其教學活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只有抓好體育教學工作,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實現,顯然是無可非議的。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體育課的有關規定性看,它是從小學到大學唯一連續開設的必修課,具有長期性和連續性;它必須依照并達到國家統一頒發的《體育與健康鍛煉標準》的基本要求,具有強制性和統一性;它有固定教師、班級、課表上課,有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基本保證,具有可實現性、穩定性和實效性:它用于教學的總時間在學校各科教學中排名,小學第三、中學第四,乃至大專院校也占有相當的比重,足以顯示其重要性;并且它還是唯一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的學校體育組織形式,有其明確方向性。這些都充分展示體育課在學校體育中的核心位置和由此必將對學校體育的存在與發展產生的關鍵性、決定性作用。并且體育作為一門教育性課程,包括了納入學校教學計劃的體育方面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各種活動,承擔著學校教育中一個方面的目的任務。因此,搞好體育教學就成為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它既是師生應盡的義務,也是教師從事勞動和學生享受體育教育的一種權利。因而,理當端正態度,確立體育課的重要位置。
3、把握相關因素及其職能
對于學校的體育教學,體育部門上并無統一定論。就體育本身而言,無論是《體育理論》,還是《學校體育學》和《體育教學論》中,雖都有過界定,但其說不盡同。歸納起來,其共同點是①體育教學是根據學校教育計劃和《體育與健康鍛煉標準》安排進行的;②體育教學必須向全體學生傳授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人體運動技術技能,并通過學習掌握和運用的過程,鍛煉學生身體,形成多種身體技能,提高機體工作能力,增進健康,增強體質;③體育教學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過程”;④體育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過程”。從“三論”觀點來看,體育教學過程則是教師在特定的環境中,把從《體育與健康鍛煉標準》、教材、體育文獻和教學論中獲得信息和有關學生體質、健康、體能、技能、智力和心態方面的信息,加工成教學信息,用一定媒介手段將其傳輸給學生;學生接收從教師、教材及其它來源(如報刊、電報、同學群體等)中得到的信息,將其加工(如認知、體驗、反復練習和運用等);再按教學目標要求和教師的要求,用答問、練習、測驗、運用等方式,把學生關于掌握《體育與健康鍛煉標準》教材質量和效果,反饋給教師(當然也同時反饋給學生),教師再加工傳輸,學生再接收并加工,如此控制往復,直到全面實現體育教學目標。若從體育管理學角度分析,則又可將體育教學過程視為一個“確定目標——組織實施——評估效果”的過程。總之,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動態過程。因此,潛心探求其相關因素,協調其關系,就成為事關體育教學整體效率和效益的首要課題。鑒于上述認識和理解,考察體育教學過程及其效果的相關因素,凡是從事過體育教學的教師都不難發現,它至少與教師、學生、教材和媒介手段等因素相關。對此,國內習稱教學的“四大要素”,早已形成共識。但仔細加以考察之后,就會深刻感覺到,上述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應有發揮,又當怎樣發揮其功能才會使體育教學過程的整體效率更高、產生的效果更好,實實在在又無時無處不涉及到一個評估的問題。評估事關效度,離開評估的體育教學無疑是盲目的,必然影響實現教學目標的速度水準。若再從管理學角度觀察,體育教學過程中,管理者教師和被管理者學生都是人,而人是管理的核心,其積極性則是管理的動力。且人的積極性發揮程度與管理效能成正比。而科學評估則直接影響到師生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的程度。顯然,評估又是體育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此外,上述五個因素的職能活動一般都是特定的教學環境中發生,即言之,離開了特定教學環境,體育教學同樣無法進行或沒有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學校體育館里經常幾個班擠滿一堂同時上課,被此內容不一,形態各異,顯得鬧哄哄、亂紛紛,講解聽不清,觀看示范注意不集中,散開練習還隨時可能發生傷害事故;有的班級受“文化至上,升學第一”影響嚴重,體育課上學生要動不動,伯出汗耗體力影響文化課學習;有的教師間、師生間、學生間關系緊張,彼此缺少理解與支持等,類似這樣的環境,斷定不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至此,筆者認為教師、學生、教材、媒介手段、評估和環境都是直接影響體育教學過程及其效果的主要因素,缺一不可。它們的性質和功能彼此獨立、相互區別又相互作用,集合起來構成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堪稱一個系統,其整體功能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它們的性質與職能似可分別概括如下:
教師,與學校與教育并存,是活的知識技能載體,有思想有情感,不能為其它任何現代化教學手段所取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顯然只有教師才能具體決定教什么和怎樣教,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全面的,甚至是永恒的。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要隨時分析過去、把握現在、面向未來,并通過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綜合思考,圍繞實現體育教學目標作出決策、制訂具體目標計劃,安排學習條件,提供教學信息,選擇課堂教學內容及傳輸手段方法,評估體育教學過程,尤其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實地領導執掌體育教學過程,協調各種關系,不時了解、激勵、教導、指引和影響學生,因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的作用。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是教學信息的接受者。學校教育目標,全部教學設計均指向學生、落實在學生身上。在強調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積極參與、公平競爭、團結協作等公民意識作用下,學生應該而且必須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這是因為學習過程中的認知、體驗、運用及健身、健心的過程,除學生自身外誰也無法代替。但學生同時又是被管理者,只有當他們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智力、非智力和體力上全面投入,積極協同配合并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體育教材,既是教學的基本內容,又健身健心的重要手段方法。它以體育與衛生保健相結合的體系建造,包含了向學生傳授的知識和技能,灌輸的思想和觀念,培養的行為和習慣,集中反映了學校教育目標的基本要求和價值標準。既是傳遞的信息又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目標和成果;是預期達到的,也是實際的。因而,教材的建設與執行對學生的現在和未來發展有著深刻而長遠的影響。
媒介手段,凡指教學過程中,教師用來直接或間接地向學生傳遞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的、刺激學生學習活動的各種交流形式或工具。包括講課、講解、示范、教具模型演示、多媒體技術、討論、輔導、答疑、練習、游戲、比賽以及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等,其主要職能是傳遞信息,促進學生學習。
評析,即指評價與分析,包括總結性評析和形式性評析。前者以作出總結為目標,關心教學實施的結果;而后者則以為教學實施過程提出改進意見為目標,關心的是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診斷與計劃調節。通過評析,揭示體育教學過程及其結果的有效程度,既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教學活動中學生所取得的成績,便于作出鑒定、區分等級、預言其未來發展;又為有關教學策略、手段方法提供效能資料,以指導調整具體教學目標計劃、實施手段方法以及評析過程本身,確保體育教學沿著目標方向發展。環境,凡指為體育教學活動提供的背景。包括學校所處的自然環境、校園風氣或社會環境、學生集體環境、師生群體環境、教師集體環境以及具體的課堂環境,其主要表現為對待體育及其教學的態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與影響,集體的價值標準,集體內部的交往,外部聯系以及有關物質條件特點等。無論是客觀存在的,還是可以由教師操縱的,它支撐著整個過程,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其結果。
4、樹立整體觀點追求整體效應。
前已述及,體育教學過程及其效果至少受到六個方面因素的作用與制約,這些因素又都處在不斷變化發展中,且每一因素的變化都會引起其它因素的變化和整體的變化;而整體目標的變化發展,又會要求各個因素發生相應的變化。這就揭示駕馭體育教學過程至少必須思考兩個層次方面的問題。其一,從微觀上看,在具體教學工作中,就要根據各因素互為條件、相互作用產生的各種變化所構成的千變萬化的教學情境,實行動態對應協調。事實上,有經驗的教師總是以每一具體教學情境的獨特性為依據,確定具體的教學內容、目標、手段方法及評估標準,不時運用反饋調節其教學行為,以增強體育教學過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并為此創造積累了大量有益的經驗。它集中反映了教師們出色的工作,已引起了廣大體育教師及其主管部門的普遍重視,并視為搞好體育教學的得力舉措常抓不懈。對此,我以為不無道理。這是因為教師既是教育者、組織者、管理者,又是具體操作者,對體育教學過程及其效果負全面責任,起著決定性、關鍵性作用。其二,從宏觀上看,就要樹立整體觀點,提高整體效應。這因為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十分復雜的動態過程,且幾十年體育教學實踐表明,盡管廣大體育教師不辭辛勞地工作,可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果仍然很不理想,顯示原因決非單方面的。據1999年9月至2003年8月實地考察蘇北鹽城、淮安,連云港和蘇南的鎮江、南京、常州等28所中學后發現,其中只有17所中學有環形田徑場,而6校田徑場上僅有一個沙坑;只有5校(8.6%)能基本保證雨天上體育實踐課;95%以上體育教師感到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數量不足而不方便組織體育教學;初三、高三畢業班停上或少上體育課學校比例分別為69%和89%;教材使用比例,田徑、籃球占89.11%,武術2.91%,韻律體操舞蹈0.57%,器械體操0.98%,典型學校的體育課經常是“教師發球,學生自由”,觀察58節體育課,69.83%屬于“放羊”,課上學生練習密度很小,初中19,86 %—25.2%、高中17.6%—27.3%;專項練習密度更小,如跳遠5.55%—7.4%、跨欄5.2 %—6.9%、投籃4.2%—7.9%,學校課外體育活動,10校占17.2%無法開展,70.6%學校經常只有少數學生活動,業余訓練絕大部分是田徑,78 .9%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只對代表隊訓練和比賽感興趣。觀察大專院校體育課21節(42學時),教學內容上二項基本教材16節,一項基本教材的2節;課上教師講述教材對學生身心作用者4節(占23.2%);運用評估指導學生、刺激其積極性者7節,占三分之一;絕大多數教師只重技術技能教學,而不能同時兼顧教育、教養雙重任務。且所實地考察的大學和中學的79節體育課,僅23節(占29%)是在單獨教學環境中進行,甚至有2—4個班擠在相鄰場地或擠滿一堂,在彼此干擾情況下進行教學。這些現象進一步揭示當前體育教學實踐中,的確存在包括學校領導在內的不少薄弱因素和薄弱環節,這就要求根據系統原理和效益原則,首先要下決心改善薄弱因素,使各因素同步發展,并逐步完善各項功能指標體系,使其在原來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因為只有個體功能指標好,其整體功能指標也才可能同樣好。進而言之,體育教學過程的整體功能,又并非各相關因素功能簡單相加,也不是無原則和無節制的追求某個單因素的突出才可以獲得的。例如,教育者好,而“英雄無用武之地”,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好,全部競技化、標準化,而學生不愿投入或投入不積極,或根本不適應班級授課需要;學生積極性高或班主任不支持或學校不予重視或根本不創造環境、條件等,都不會產生好的整體效應。因此,必須在追求各因素同步發展的同時,努力促進其協同配合,優化其組合結構,使之在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前提下,充分發揮其各自功能,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集體矢量,即“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總之,由于認識上、操作上的原因,各因素在發展速度和水平上存有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各因素間的有機結合上,尚待研究的問題也許更多。但為了從根本上全面大幅度增強體育教學過程的整體效應,加速體育教學目標實現,對其相關因素實行“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實乃當務之急。
篇4
關鍵詞:體育教學;游戲教學;應用概述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應用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以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特點,使小學生能夠全能發展并且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日益要求學生全方位能力的新的教學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日益提升。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同樣要求體育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方法的應用,而游戲化教學既能夠益智身心,又能夠使小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體育能力,無疑是最適用于小學生體育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筆者在簡介體育教學的游戲化教學的基礎上,具體概述小學體育中游戲教學的應用。
一、體育游戲化教學簡介
游戲化教學是兼顧教學方式與教學精神的一種教學策略,該教學策略注重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簡單有趣的益智游戲,使得學生能夠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學習變成一個輕松自在的過程。雖然游戲化教育的主要教學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各種益智游戲,但是游戲化教育最重要的教學特點卻是在游戲的同時講求規則。游戲化教育是針對自然狀態下的放任而提出來的相應輕松的教學方法,其精髓在于避免了正規教育的強制性教學壓力,實現了游戲對于教學的服務功能
二、小學體育中游戲教學的應用概述
雖然體育游戲教學是一種玩與學的有機結合,但并不意味著體育游戲教學就是單一地帶領學生做游戲,玩游戲。相反的,體育游戲教學是要求學生在玩的過程中能夠掌握相關的體育動作要領和體育游戲技能。本文呈現的體育游戲教學是呈現階梯形式的一個分層次的教學方法。首先要求學生能夠在游戲中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術動作,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夠掌握簡單的體育技能,最后要求小學生能夠掌握相應的體育基本技術。
在要求小學生掌握基本體育動作方面有幾個重要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穿插相應的益智游戲,以培養學生對于走、跑、跳、翻滾等基本技術動作的掌握。具體的益智游戲可以選擇兩人三足、跳皮筋、短接力賽跑等等,其中兩人三足游戲為首選,這些游戲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平衡能力得到鍛煉,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在要求小學生掌握簡單的體育動作方面,要求教師在教給小學生分解體育動作的基礎上進行基本技術動作的教授,也就是進行簡單的體育技能技術動作的游戲化教育。這一點要求教師能夠以自身的動作示范為主要教授方式,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示范的基礎上得到提升和進步。以球類射門為例,教師可以模擬出各種球類現場場景,要求學生根據場景模擬射門方式,這就是游戲化教育中的情景游戲教學。
在要求小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游戲化教學方面,要求教師能夠將以上的兩個步驟進行升級,使教學內容以培養小學生掌握體育基本技能為目的。以球類競技中的足球教學為例,如果體育游戲化教學的第一個階段是關于走跑跳的訓練,第二個階段是技術動作的教學,那么在第三個階段就是完全的游戲化教學,此時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進行一場球類競技游戲,最終實現游戲化教學的最終目的,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篇5
摘 要:小學生的體質是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體質的提升訓練,不僅是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體育教學提出的重要要求,同時也是體育課程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師要從小學階段學生身體發展的階段特點出發,強化身體素質能力培養,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基于此,對小學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體質提升的教育教學方法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探究,以期為現代小學體育教學活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生體質;教學方法;意義分析
身體素質是學生首要培養的第一素質,是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能否形成健康心理及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的關鍵基礎。小學體育課程是對學生體質能力進行訓練的關鍵課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體育課程在小學生體質提升方面的效能發揮并不明顯,需要結合小學生身體素質特點,從實際出發,注重對學生體質的提升教育。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體質提升的意義解讀
人的體質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規律性,小學階段的學生處在身體素質發育的關鍵階段,具有十分明顯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特點,在小學體育教學中P注學生體質提升,首先對小學生體質發展階段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合理的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對學生的身體運動負荷、身體素質進行鍛煉和培養,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身體的生長發育,適應身體發育的階段性和規律性特征。其次,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體質提升還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有了好的體質,才能夠承擔一定負荷的學習壓力,才能夠精力充沛地參與到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才能夠獲得好的成績、好的發展。另外,小學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體質提升也是實現小學體育課程教育意義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組織過程中要優先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進行鍛煉,不斷提升小學生的體質。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鍛煉和提升學生體質的方法和途徑
1.強化學生力量訓練
力量是身體素質的最直接表現,同時也是衡量體質優良的一個重要指標,強化小學生的力量訓練是小學體育教學關注學生體質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方法。強化學生的力量訓練,為小學生身心發展奠定良好力量基礎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體育教師要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和調查,了解學生身體素質的基本情況,然后制定針對性強的身體力量訓練方法。如果教師沒有進行初步了解就開展力量訓練,很有可能會對小學生的身體產生損害。其次,由于小學生處在身體發展的初級階段,力量訓練需要遵循小強度、高頻率的特點,不能一下子“用力過猛”,否則會對小學生尚未完全發育的肌肉組織產生損害。力量訓練可以融合到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學體育“小球類與游戲”的籃球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往返跑的訓練,對學生的爆發力和耐力進行訓練,強化投籃訓練,對小學生的上肢力量進行鍛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學生的爆發力和耐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然后再進行長跑鍛煉,通過這種階段性的教育、系統性的訓練對學生的力量進行強化訓練。
2.開展高速運動能力訓練
高速運動能力是小學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體質的一個重要途徑,高速運動能力能夠有效刺激小學生大腦中的運動興奮神經和相關的各項運動器官,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體質。但是在實際中,大部分小學生的高速運動能力是有限的,體育教師需要從相關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高速運動能力進行訓練。例如在“小球類與游戲”中足球項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變向跑、變速跑、折返跑等項目訓練,在這些訓練項目中對學生的呼吸、心率和肌肉運動能力等進行訓練,提高小學生的身體調節意識。同時,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在間歇性休息或者是課堂結束階段,教師可以組織蛙跳訓練對學生的高速運動能力進行訓練,在鞏固教學效果的同時,強化學生的身體機能。
3.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
對學生體質的提升,僅僅依靠有限的體育課堂教學時間是不夠的,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從而促使小學生進行自主體育鍛煉,是提升小學生體質的一個重要方法。因此,在“走、跑與游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制定一個步行路程的目標,通過現代的運動APP對步數進行統計,增加小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體質。
小學體育教學中注重對小學生體質提升是體育教學意義深化的根本,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內容,注重對小學生身體力量的訓練以及高速運動能力的鍛煉,并且注重培養其體育鍛煉意識,指導小學生進行自主鍛煉,從而不斷提升小學生的體質,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篇6
注意,是心理學中的一個名詞,其一般釋義為“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可以讓人體敏銳地感受四周環境的變化與刺激,并及時地做出本能的反應。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往往是人們完成某項活動或任務的必備條件。延伸至體育教學與學習中,則是指學生對教師的理論講解、動作示范、練習組織及個別輔導等內容的指向和集中。應該說,從實踐的角度上講,學生的注意狀態在體育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注意狀態是否良好,會直接影響整個教學過程是否順利展開,也會決定學生本人的學習效果的好壞,還可能從根本上左右體育教學的成敗。正如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所言,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抓住或控制好學生的注意狀態,是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
如果學生在體育學習中能夠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注意狀態,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更好更快地進行動作示范和組織練習,可以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使教學過程在和諧的氛圍中順利展開。相反,如果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散漫、隨意搗亂等,則會給教師的教學過程帶來干擾,體育教學的過程自然進度緩慢,更嚴重者,會導致學生的意外受傷。而且,由于學生們平時其他學科的學習任務重,上體育課的時間有限,如果在上課過程中注意狀態不佳,學習的效果不夠好,到期末考試時便很難發揮得好,甚至可能影響學業。更進一步,體育課作為學生學習的一門必修課,其對學生的成績考核也關注學生平時上課時的注意狀態與實際表現。而教師從事體育教學的目的,除了是從知識上對學生進行教導外,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真正熱愛體育,強身健體,培養健康合理的體育意識。學生上課時的注意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對體育課程的興趣與投入程度,如果體育教學中學生注意狀態不佳,這樣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因此,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有責任來仔細思考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注意力分散的表現與原因,并積極探尋能有效控制學生注意狀態的適當方法,以真正提高體育教學的水平。
二、學生注意力分散的表現與原因
1.學生注意力分散的表現
學生注意力分散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呈不斷變化的趨勢。筆者在長期的體育教學中發現,學生注意力分散的現象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1)有部分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積極性不高,對體育教師講課的內容持無所謂的態度,甚至根本不看教師上課時的動作演示,也不參與組織練習,能混過去就混過去,屬于典型的“不作為”;(2)有的學生則喜歡帶著MP4、MP5、手機來上課,上課過程中聽音樂、上網,他們不聽課,也不聽體育教師的忠告,沒有認真的態度;(3)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些學生精神萎靡,完全沒有活動的欲望,立正、稍息等口令動作都不利索,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不能較好地參與到體育課程的學習與互動中;(4)還有一些學生在學習動作時,經常相互打鬧,雖然氣氛比較活躍,但是到真正演練時就不得要領,需要重新教授,可能嚴重影響教學進度;(5)有的同學身體素質不好,有時會出現吸長呼短的現象,而對教學內容的學習沒有過多的興趣,不懂得珍惜體育鍛煉的機會,對體育課程的學習也不怎么重視;(6)有些學生往往對體育器械比較感興趣,但是喜歡隨便玩弄、扔擲,沒有認真學習體育器械的使用方法,不能真正領會體育教師上課的內容,缺乏深入學習的心態;(7)一些學生表情懶散,他們不重視體育學習,有時甚至對體育學習帶有逆反心理,對體育教師也常有所抱怨,上體育課的時候注意力根本無法集中;(8)有些學生自以為對某項體育運動有一定的基礎,便在上課時對體育教師不夠尊重,不屑于聆聽和學習體育教師的上課內容,故意怠慢;(9)一些學生覺得上課內容“不過癮”、教授的動作“不夠帥”或“不實用”,常常為其他同時上課的班級所吸引,沒有將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學習任務中;(10)有部分學生怕苦怕累,做動作時能玩花樣就玩花樣,能來虛的就決不來實的,以為可以瞞騙老師,蒙混過關,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之一,等等。
2.學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
體育教學中,學生注意力分散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而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體育教學中學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主要有:(1)一些學生對體育課沒有足夠的正確認識,認為體育課上不上無所謂,平時也不喜歡參加運動,來上體育課可能只是為了完成學校安排的學習任務,沒有體育鍛煉的意識;(2)有些學生心理素質比較差,承受不了體育教學中尤其是動作演練中的痛苦和疲勞,意志不堅定,容易走神甚至放棄,也難以學到體育運動的精髓;(3)部分學生往往對身旁發生的事情比較好奇,教師上課時如果理論講解時間比較長,就會給學生一種啰嗦的感覺,也容易讓學生被其他事物所吸引;(4)有時上體育課的場地條件比較差,自然環境不好,教學過程中易受到風、沙等的干擾,導致學生上課時沒有積極性,也就無法集中注意力;(5)女生可能會因為月經期到來,心里煩躁、情緒低落,上課時不能跟上教師的節奏,當然,較劇烈的運動也會加劇她們身體的不適感;(6)有些教師本身沒有以身作則,教學態度比較散漫,對學生約束不夠或者教學方式粗暴,也可能導致學生對其產生反感,使班級體育學風得不到良好培養;(7)有些同學因為課外的一些原因,如重要的考試失利、突然的家庭變故等,上課時帶有不好的情緒,難以集中注意力;(8)有時候,體育用具質量差,在上課時出現壞損,使體育教學不能正常進行,也會助長學生的怠慢情緒;(9)有些學生比較內向,對身體幅度大的動作有害羞心態,不想做或者不敢做,怕被同學笑話,尤其個別女同學表現得比較突出;(10)在教學過程中,還可能有偶發的傷痛事件,學生看到后不僅上課的注意力被吸引走了,而且會產生對體育運動的畏難情緒,影響體育教學的繼續展開,等等。
三、有效控制學生注意狀態的方法
基于上文對體育教學中學生注意力分散的表現與原因之分析,下面從基本原則與具體方法兩個方面分別闡述,如何實現對學生注意狀態的有效控制。
1.基本原則
(1)控制學生注意狀態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注意狀態本身便是心理活動的一種,而體育教學與學習對注意狀態的要求較高,故而應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入手,以更好地尋找學生注意狀態控制的有效方法。當然,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心理特點,須因材施教。如有的學生比較內向,在體育學習中手腳放不開,或者動作學習得慢且不標準。針對這種情況,就必須提前打消其顧慮,讓其明白體育學習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一樣的,使其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來學習。再如,有些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有畏難情緒,就應對其加強保護,使其慢慢適應現在的學習內容,逐漸走向開放樂觀的一面。只有將學生的心理障礙消除了,才可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進而較好地開展教學。
(2)控制學生的注意狀態應結合體育課程的特點
學生學習體育課程可能不是基于自己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將自己教授的課程的特點展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如大部分男生對籃球運動比較感興趣,而女生則對籃球運動缺少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籃球運動的技巧做較好的展示,把上籃、投籃、過人的動作講解清楚,鼓勵女生來學習。也可以讓男生與女生配對組合進行練習,使籃球運動得到學生的認可與贊賞。教師如果將體育課程的特點較好地展現給學生,自然對學生注意狀態的控制有所幫助;反之,則難以達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3)控制學生的注意狀態應貫通于整個教學過程
一門體育課程的教學是多方面的,不僅包括上課時的理論講解、動作演示與組織練習等,也包括教學紀律的維護、學生情緒的注意以及對緊急事件的處理等。教師應當全面地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注意狀態的變化傾向,調整教學節奏,以便自如地控制學生的注意狀態。如在理論講解過程中,應重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反復強調理論知識的重點、要點;在演示過程中,應重視學生對動作要領的掌握,盡量放慢演示動作,使學生更清晰明了地學習動作要領;在練習過程中,應把學生的自我學習與改進放在首位,對動作不正確的同學應當耐心地幫助其進行調整,糾正其不規范的動作;當學生紀律渙散、精神不振時,則應適當強調紀律的重要性或者開展趣味性的教學小活動,以使學生重新把注意力放到體育課程中來。如果體育教師能將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較好的把握,認識到各個環節的重點所在,便可以很容易地做到有效控制學生的注意狀態了。
2.有效地控制學生注意狀態的具體措施
在體育教學的實踐中,要有效地控制學生的注意狀態應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努力,體育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活動靈活運用。
(1)準備良好的體育器材
良好的體育器材是展開較高水平體育教學的必備硬件基礎,而準備良好的體育器材也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如教授籃球運動的教師,可以穿一套標準的籃球運動裝,帶來彈跳性好的籃球,向學生進行展示,自然讓學生耳目一新,學習籃球運動的積極性便被調動起來了;教授網球運動的教師,則可以把自己的網球拍給學生進行觀賞,再講解選擇網球拍的標準、球拍換線的做法、球拍維護與保養的基礎知識等。良好的體育器材加上選材的具體知識,一般會給學生以全新的印象,如此,學生的好奇心也就被很自然地調動起來了。
(2)精確演示體育動作
體育教師須能精確地演示體育運動的動作,因為這是體育教學中的關鍵部分。如果教師能將體育動作完美地展示給學生,不僅能讓學生了解該項體育運動的精髓所在,控制學生的注意狀態,而且可以提升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融洽師生關系,使體育教學的進程開展的更為順利,體育教學的目的也更容易達到。如教授長拳的老師可以先給學生演練一遍長拳的主要動作,進而再講解扎馬、握拳、揮拳等具體知識,讓學生對長拳有基本的了解和學習的興趣。再如,教授羽毛球運動的老師,要將羽毛球運動的發球、擊球動作演示到位,并且對學生中不標準的動作進行解讀和糾正。如此,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便可以較好地集中起來,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3)革新學生練習方法
體育教學最終的目的是教會學生體育知識,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和能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自我練習方法的革新,以更好地控制學生的注意狀態。如在排球運動中,教師可以將身高不同的學生進行組合,分配不同的位置,使學生各展所長,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再如,在足球運動的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別,三人組、四人組、五人組等均可,讓學生自由地練習基本腳法,再進行小型的比賽較量,這對調動學生的好勝心會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能促進教學過程的展開。革新學生練習方法,不但可以將體育課程本身的內容寓學于樂,而且可以加深學生的接受程度,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高。
(4)加強對學生的幫助與保護
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幫助與保護。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集中,將具體動作做規范;另一方面也可以樹立教師的責任形象,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便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如有時學生會因為怕痛、怕傷而不敢進行體育練習,教師應予以鼓勵,教會其動作要領和自我保護的方法,讓學生可以比較放松地進行學習。再如有時一些學生可能因為運動負荷太大而產生逆反心理,教師也應給予適當的照顧,以保證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參與熱情。當然,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都應注重對學生的心理開導,關注學生情緒的變化,及時處理突發問題,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對于有效控制學生注意狀態之目的而言,加強對學生的幫助和保護也非常必要,且不可或缺。
(5)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使學生的優點和成就得到肯定,也使學生的不足與缺憾得到矯正和彌補。這是作為體育教師的基本責任,也是有效控制學生注意狀態的不錯選擇。如在長跑運動的教學中,對學生的耐力和信心給予較高評價,以鼓勵他們繼續進步;對體能條件好、跑步速度快的同學,應對其予以表揚,在考核時也可適當關照;對體能條件比較差、跑步速度較慢的同學,不能采取批評與放棄的態度,應幫助其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并尋找鍛煉方法以促進其在長跑運動中有所提高。再如,在跳遠運動中,教師應以教授跳遠的方法和技巧為主,對跳遠成績好的同學和成績有進步的同學進行適當獎勵,并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幫助成績不太理想的同學取得進步。正確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成果,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也相當考驗一名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個人素質與教學品格,須認真對待。
此外,還可以從合理安排教學隊形、增強準備活動的新穎性、提升教學內容的開放性等方面多做工作,以真正對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注意狀態進行有效控制。體育教學中學生注意狀態的調控是保證學生學習效果、實現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的關鍵因素,每位體育教師都需要認真對待、認真總結,保證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有效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全身心投入。
參考文獻
[1] 王龍.體育教學中對學生注意狀態的調控.宿州師專學報,2002(11).
[2] 陳偉津.在體育教學中如何保持學生的注意.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6).
篇7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各類學科的教學在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的、教學評估上都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體育教學管理作為教學管理中的重要內容既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也是加強學生們體育知識技能和身體素質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對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概念及其目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論述,并針對性的制定一些有效的措施來提高高效體育教學管理的綜合水平。
關鍵詞 高校 體育教學管理 問題 對策
學校教學工作中,體育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教學工作最基本的活動。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工作,不能像其他學科對知識結構的拓展和精神領域的豐富。而體育教學涉及的面較廣,包括日常教學和管理等工作。體育教學參與的人員較多,教學過程處于動態的過程,因此,體育教學過程控制起來相對來說較難。
一、高校體育教學管理
對高校體育教學管理進行分析,首先我們需要對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概念、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畢竟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是教師在長時間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學心得與經驗的總結,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運動技能。能夠將體育教學中的關鍵因素,如人(教師、學生)、物(體育器材)、地點(教學場所)、時間(教學的課時、考試等)等有關內容,有效的結合起來,能夠使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任務更科學的實施管理,這便是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主要內容。其次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是需要注重細節的,如果在管理過程中,有一個環節出現了錯誤,那整個管理過程就難以繼續實施下去。
二、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擁有體育教學管理權限的部門多且分散
我國高校為了加強體育工作,除了設有體育部之外,學校體委、工會、團委、后勤部門以及各二級院(系)等也參與到了學校體育活動組織管理之中,這種多頭分散式的組織管理模式,其實并不利于學校體育工作的統一協調管理,而會在實際工作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與障礙。我國高校體育部一般是以“運動項目+功能”來劃分內部管理部門的,這種劃分會造成管理職責的不清,導致工作中管理權限交叉混亂,也不利于資源的最優化利用。
(二)體育教學制度僵硬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證明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學特點和技能來吸引學生,確保學生掌握體育運動中的各種技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同時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但是由于體育教學制度太過單一、僵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只是感受到了學習的枯燥乏味,學習激情必然逐漸消退,最終將導致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不重視學習。大多數的學生只是要求自己的體育成績能夠及格,不重視課堂上所學的運動技能,致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甚理想。最終必將導致教師教學無明顯教學效果,難以完成教學任務。
(三)體育教師數量不足且缺乏有效的教師激勵制度
由于思想觀念、學校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體育課程的教學任務基本由專職體育教師承擔,極少或完全不聘任非專職體育教師,這樣使得高校體育教師的資源受到極大限制,不能靈活地根據學生和體育課程的需要來選擇體育教師。隨著我國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的日益豐富,學生興趣的多向轉移,固定的專職體育教師的做法已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體育教學的需要,課程與師資、學生與教師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對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問題的改進對策
綜合以上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而言,我們將針對相關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加強管理人員的素質培養
由于人是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主體,所以提高管理者的業務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稱之為“最關鍵的那一筆”,那么我們將如何提升管理人員的素質呢。首先,我們應當在思想上進行培養,提升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關鍵就是對管理人員的專業性、道德素養等內在條件進行提升。其次,我們應當加強體育教學的外在基礎,例如:加大物質上的投入,凝聚更多的力量,一起探討和尋找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來進行教育管理,促使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更加具體、完善。
(二)結合教學實際,遵循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進行管理
對高校體育教學實行管理,既要遵循體育教學的基本規律,也要遵循高校教學管理的原則。對高校體育選項課的課程安排、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等,既要考慮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體發展水平、體育基礎知識技能等特點,又要考慮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專長、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器材以及當地季節氣候特點等實際情況,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便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建立規范、科學的體育教學管理制度
體育教學管理制度是保障體育教學管理工作實施的重要依據和監督的具體標準,建立規范、科學的體育教學管理制度,對于體育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實施以及管理的有效性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具體的做法主要是各大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的體育教學特點,根據國家出臺的相關教學管理政策以及教學改革中關于教學計劃、教學任務、評價機制等內容所作的規定作為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據,務必做到教學管理制度有具體的制度條文,切實地規范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為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做出科學、標準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小學體育;安全教育;融合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以及時代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安全的教育越來越重要,但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小學生安全教育還存在諸多的不足,通過對小學生安全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發現,這一問題的解決有一條可行之路:在體育教學中融合安全教育,搭建以體育教學為平臺,融合其他教學方式的安全教學模式。而如何將安全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有效融合呢?筆者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融合的重要性
我國現今小學生的數量約為2.2億,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因此保障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首要工作。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心理、生理等方面發展不成熟,自我防范意識較差,在社會生活中他們較易受到傷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安全教育工作,使得學生掌握必備的安全知識以及技能t成為教學的重要任務。
在小學安全教學過程中,筆者經過深入的調研以及查閱資料發現,現有的小學教育模式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內容以及教學手段較為單一,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形式化較為嚴重,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提出新型可行性的安全教學方式則顯得迫在眉睫。
小學體育教學是較受學生歡迎的教學科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安全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合,這樣更加有利于加強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學生的安全行為以及習慣,這對于小學生安全教學的開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進行融合
體育課是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主要使學生掌握體育與保健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實現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其具體可分為課堂教學以及課外體育兩大部分。教師應該針對課堂的特點有意識地設計教學環節,從而有效將安全教育在小學體育中融合。具體而言可分為以下兩個部分:
1.課堂教學
體育課的課堂教學主要在課堂中進行,教學的重點主要是理論知識,針對這一部分教學,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側重于讓學生意識到危險的存在,知道要學會躲避危險以及如何躲避、求助等知識,從而為接下來進行實踐教學環節打下基礎。
2.體育活動
在意識層面給學生灌輸了基本的安全意識以后,教師就要通過實踐活動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天性有效地設計教學。
(1)危險場景的撤離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體育課的特點以及功能,在教學設計上加入安全自救技能的培養,如培養學生的跑、跳以及攀爬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撤離,這些項目的進行需要在田徑場上借助爬繩等器械。
(2)簡單傷勢的處理
通過這種能力的培養能夠減少傷害發生后的二次傷害,具體情況包含出血的控制、扭傷的處理等。這一部分應該結合教學場景的出現進行課前教學,在這種情況出現時進行及時的治療。需要注意的是進行這一部分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告訴學生自救要基于自身的傷勢情況以及實際,當遇到較嚴重、自身無法處理的情況時,不要擅自行動,要積極求救等。
(3)互救能力的培養
在我國《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中提出:學校每學期要定時組織學生應對緊急情況進行疏散演練,使學生掌握避險、逃生以及自救的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對于學生自救互救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游戲教學法的方式。
針對常見的危險情況,如地震等,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設計具體的情景,采用一定的教學道具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在教學練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有秩序的意識,從而讓學生學會在緊急情況下能夠互幫互助以及最短時間內撤離危險現場的能力。
當危險發生后對于伙伴的簡單互救知識,教師要加以灌輸。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告訴學生互救要基于自救的前提,因為小學生在各方面發展還不成熟,當危險發生時,他們首先要做到的是保障自身的安全。
總之,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工作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作,體育課作為培養小學生安全意識的一個重要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的特點有效將安全教育融入,從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以及自救、互救的能力,從而使其能夠盡可能地防范以及應對生活中發生的危險,更為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幼師;快樂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10-0013-01
傳統的幼師體育教學由于過于強調傳授體育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及運動成績的提高,片面認為體育教學就是競技比賽和體質達標。在教學過程中片面按專項訓練的要求開展教學,體育教師僅僅重視少數體育特長生的培養,而忽視大多數學生的體育學習。過多復雜的體育教學目的和過高的技術水平要求,使得原本活潑好動的幼師學生因體育課枯燥無味、耗費體力而不感興趣,嚴密的課堂組織和統一的死板要求,更使學生對體育課程望而生畏,另外絕對的課堂評價法,又大大的忽視了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在這種條件下培養出來的幼兒老師,在以后的幼兒教學中如何能上好幼兒體育課讓人們不得不好好思考。因此改革這種落后死板的教學模式迫在眉睫,在幼師體育教學中嘗試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是進行幼師教育教學改革的一種有益的探索。
一、快樂體育的內涵
快樂體育是把體育教學中內在的樂趣,作為體育課堂教學目的和內容來學習的一種體育教學形式,強調要以快樂的學習情緒貫穿教學過程,以達到讓學生熱愛體育,發展個性,形成積極樂觀與向上態度的多重目的。快樂體育保證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同事也充分尊重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認為體育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快樂體育教學一方面改變了傳統體育教學過程中單純對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體力的體育教育觀念,倡導體育課要從情感入手,在發展學生體力的同時進行知識、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另一方面,快樂體育教學改變了傳統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強制灌輸,學生機械學習的教學方法,倡導了符合課堂實際需求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的教法與發現式的學法,也改變了在傳統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學的局面,倡導學生主動地、愉快地學習。
二、實施快樂體育的基本途徑
1.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引導者,要實施快樂體育,必須要求體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深刻認識到快樂體育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因課施教,確保快樂體育教學的實現。
2.改造教學內容。在幼師中實施快樂體育教學,要把傳統的幼師體育教材內容進行校本化、趣味化地改造,簡化教材的技術結構,簡化技術規則和降低技術要求,而更多的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養成終身體育的思想。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的同時,注意課堂教授內容的科學性。因材施教,學校最大可能的增設學生喜愛的、趣味性濃厚的游戲、競賽等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不斷學習。
3.建立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情感是維系和協調師生雙邊活動的紐帶和橋梁,是教學活動的靈魂,體育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將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的身心成長。只有師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學其道”。要獲得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的情感氛圍,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情感不但影響自身的教學活動,而且直接感染著每個學生,教師良好的情感能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幼師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認識水平,教學水平,關心愛護學生,進而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在師生情感氛圍的驅使下,自覺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從而達到學生喜愛上體育課的目的。
4.改善教學環境。備場地、備器材是體育課堂教學的前奏,是上好一節體育課的前提,抓住幼師學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場地、器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產生參與課堂內容的需要和興趣。例如,同樣是一節身體力量訓練課,與其讓學生做枯燥乏味的負重練習,不如讓學生帶上自制的小啞鈴(礦泉水瓶裝上半瓶小砂石),在音樂的伴奏下跟老師做啞鈴操,學生一定會感到輕松自然,其樂融融。愉快情緒的建立是以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為前提的,場地、器材安排的合理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保證。
5.改革教學方法。在幼師快樂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對教學方法進行藝術性的再創造、再加工,靈活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中,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心情愉快地參與到體育課程中來,體驗體育學習中的成功與快樂。可以采用情景法、游戲法、比賽法、目標學習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等多種體現快樂體育教學思想的教學方法引入幼師體育課堂教學中來。
篇10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教學藝術;探究模式
1 普通中學體育教學藝術特征
1.1中學體育教學藝術具有形象性與審美性相結合的特征
中學體育教學中的藝術形象是師生憑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具體生動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形象性是一切藝術表現的基本特性,沒有形象就不成其為美、不成其為藝術。中學體育教學藝術的審美性是指在整個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都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美的愉悅和美的享受。它主要表現在教學設計美、教學過程美、教學語言美、動作示范美、教態美等方面。
中學體育教育不是身軀的單調鍛煉,而是健美體格,完美人格的培育。審美教育同體育教育融為一體,是現代教育的要求和方向。由此看來,審美性特征不僅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而且與現代體育運動的發展趨勢相一致。現代體育運動的審美需求日漸突出,與其說此類項目的運動員是在進行體育比賽,不如說他們是在進行藝術表演。現代體育運動所渲染的濃厚的審美色彩,則為以美育體的藝術化體育教學提供了依據。
中學體育教學藝術的形象性不僅要具體可感,而且要蘊含豐富的審美內涵,使審美對象成為既有生動直觀的感性形象又有理性思維的豐富內涵的審美結合體。形象性和審美性的統一即外在形式和內在意義的完美結合,是中學體育教學藝術表現的最基本特征,它反映了中學體育教學藝術的基本屬性,是與現代教育要求和體育運動的審美需求相一致的。
1.2中學體育課教學藝術具有情感性與娛樂性相結合的特征
中學體育教學藝術與人的情感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可以說它是以審美為基礎的富有情感的藝術。情感是體育教學藝術的生命和靈魂。體育教學中的情感交流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其中教師的教態對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影響極大。藝術化的體育教學要設法使教學情景與教學內容協調一致。體育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僅體現在如何教上,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如何學上,讓學生在思考和自我練習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體驗成功的過程。體育教學藝術不同于其它教學藝術的特點之一就是課中師生自始至終都要融入到他們所共創的歡樂、喜悅、和諧的情感氛圍之中,即要體現出娛樂性。中學體育教學任務除了鍛煉學生身體,強健體魄,傳授體育“三基”,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外,還應包括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快樂、喜悅的情感體驗等。
1.3中學體育課教學藝術具有創造性與個性化相結合的特征
創新是一切藝術的生命,是中學體育教學藝術發展和提高的原動力。創造性是一切美的共同特性。中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學主體所面對的一切審美對象,無一不熔鑄著人的審美創造的精神品格。體育教學藝術是具有創造性的藝術,不是重復重演。作為新世紀的體育教師,絕不能滿足于現狀,滿足于過去成功的教學范例,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時刻審視體育教學發展動向。
中學體育教學藝術是教學主體個性化的表現,它因其各主體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審美觀以及性格、氣質等的不同,從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學風格,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中學體育教學藝術的個性化特征,主要體現在體育教師的教學風格上和藝術創新之中。個性是藝術創新的必要前提,沒有獨具魅力的個性特征,就創造不出新穎獨特的體育教學藝術。
中學體育教學藝術應該是充滿個性的教學藝術,這種藝術不僅鼓勵教師個性的張揚,同時也推崇學生個性的施展。目前我國中學體育教學大多數仍然采用的是統一的教學大綱、統一的教材、統一的考核內容和標準,缺乏對個性發展的鼓勵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如何將體育教學的基本規格、要求與學生個性發展相結合,如何處理好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關系,根據學生自己的身體條件、特長、興趣、愛好,滿足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創造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發展的空間,是中學體育教學藝術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2 探究性教學模式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特征與作用
探究性體育教學模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運動能力和教學效果,還能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2.1激發體育運動興趣
在探究性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通過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把體育教學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把體育教學的時空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經歷問題的提出、概念的形成、結論的獲得和體育知識的應用等過程,大大激發了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同時增強了學生體育運動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2.2提高體育運動能力
在開展探究性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是圍繞著小課題展開的。學生在開放的體育教學氛圍中,通過自主地設計研究問題的方案,通過閱讀體育教科書、實地考察、實驗、訪談等方法收集資料,并通過整理、分析資料得出自己的結論,最后大家分享探究性體育教學的結果。探究性體育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體育運動實踐能力的提高。
2.3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探究性體育教學改變了課堂教學的氣氛,課堂由過去“體育老師的課堂”變成“學生自己的課堂”,學生在積極的課堂環境下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教學目標也由“要我運動”轉變為“我要運動”,這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的健康水平也顯著地得到提高。
- 上一篇: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 下一篇:宣傳傳統文化的活動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體育課程教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