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及財務管理范文
時間:2023-11-21 18:16: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管理學及財務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財務管理;經濟水平;經濟效益;會計學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之中。財務管理也是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財務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如:企業財務管理的合理性會促使企業加強管理和核算、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從而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系統有效的財務管理是為了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1 財務管理目標的必要性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要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它是從事財務管理活動的根本指導。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財務管理是研究企業的資源和行為的管理,是企業管理中不可缺的部分。經濟的發展使得經濟環境日益復雜,企業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當前電力企業發展日新月異,電力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越來越高,為了電力企業綜合實力和的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新形勢下加強財務管理目標的確定勢在必行。
2 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重要性
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財務管理目標決定了一個單位建立什么樣的財務管理組織、應該遵循什么樣的財務管理原則,運用什么樣的財務管理方法、以及建立什么樣的財務指標體系。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決策的最基本準則,每一項財務管理活動都是為了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而開展的,因此,無論從理論意義還是從實踐需要的角度看,研究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具體準確地表述和界定財管理目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3 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手段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受到企業管理思想、管理目標的制約。本來,由于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活動中的一部分,二者的目標當然是有一定差別的,一般把企業管理的目標表述為盈利、生存、發展,但是由于財務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價值管理活動,所以企業管理目標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內在差異 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很小的甚至可近似地認為二者根本上是一致的。比如,利潤最大化就是典型的財務管理目標,而一般人們關于廠商利潤最大化的行為假設顯然是指企業管理的目標。也正因為如此,有人就把企業價值最大化當作企業管理的目標。
我們理解財務管理目標,應把握財務管理活動的邏輯基礎即管理授權,因此,雖然我們承認它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理論的起點與核心意義,但它不是什么假設,企業財務管理由于其授權關系問題,必然服務于企業管理活動。因此,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由企業管理活動來決定的。從系統論的角度看,企管理與企業財務管理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整體目標決定部分目標,這是顯然的。總之討論財務管理的目標,必須是以企業管理活動為起點的。
4 財務管理的學習
通過對總論的學習,我們知道企業財務會計的目標主要是以對外提供企業財務報告的形式滿足有關方面和層面的決策對企業會計信息的需求。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保證企業財務報告的質量,因此需要制定專門的會計規范。
財務會計學是指主要以對外提供企業財務報告的形式來滿足有關方面的決策,對企業會計信息的需求為主要目標的會計學。企業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適應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在社會生產中,會計一方面對生產過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及勞動產品的數量進行記錄、計算;另一方面則要對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分析、控制和審核,以促使人們節約勞動耗費,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我們應在日常的企業財務管理中認真的學習和應用。
總之,我們要通過企業財務管理的學習及研究,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有更深入的認識。要從根本上認識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及控制方法,知道諸如商標權、專利權之類的知識產權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玲;;關于企業管理中心的探討——財務管理還是價值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1年08期
篇2
【關鍵詞】統計學;財務管理;財務能力分析
統計學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通過利用概率論建立數學模型,收集所觀察系統的數據,進行量化的分析、總結,并進而進行推斷和預測,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它被廣泛的應用在各門學科之上,從物理和社會科學到人文科學,甚至被用來工商業及政府的情報決策之上。由于統計學不僅運用了數學知識而且也涉及到許多其他專業的只是,因此統計學被應用到了許多學科的各個領域。隨著統計學的發展,統計學作為一種有力的分析工具逐漸被應用于各個領域,財務管理在公司運行中一直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財務管理涉及到許多數據,作為分析數據的工具,統計學必然要運用于財務管理。
一、統計學在財務管理學習中的應用
(一)利用概率分布圖進行數據分析
在財務管理中分析數據時有時需要做概率分布圖,如通過收益率概率分布圖可以得到各種可能結果的收益率,進而進行更好的財務決策,風險相同的情況下選擇收益較高的方案。概率分布圖越集中、越尖,那么預期值與實際結果接近的可能性越大,背離預期收益的可能性越小。由此,概率分布越集中,股票對應的風險越小。
(二)預測企業的收益率
通過企業以往的相關數據,建立模型,可以預測企業未來的收益率,因此便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投資或者選擇經營方案。
(三)通過計算標準差和變異系數來判斷
數據的精確度利用標準差這一度量概率分布密度的指標來準確度量數據的精確性,標準差反映的是樣本內的個體的離散程度,通常作為判斷分布程度的指標,標準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在企業進行投資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標準差的大小來判斷收益的穩定性,一般情況下,標準差越大,代表企業的回報穩定性越差,投資該項目的風險越高,相反,標準差數值越小,表明企業投資該項目的回報穩定性越好,投資該項目的風險越低。同樣標準差也可以用于企業資本結構分析,基金股票分析等。然而,有時候進行比較的兩組數據的參考標準相差過大或者測量尺度相差太大,此時運用標準差進行比較便沒有太大意義,誤差會很大,因此需要用變異系數,所謂變異系數是指用原始數據的標準差除以原始數據的平均數,得到的數值,用變異系數進行比較可以排除標準或者參考性不一致的特點,反映數據離散程度的絕對值,其數據大小不僅受變量值離散程度的影響,而且還受變量值平均水平大小的影響。變異系數可以同時反映收益和風險,因此,故在處理兩個或多個具有顯著不同預期收益的投資項目時,他是一個更好的風險度量指數。
(四)在財務能力分析中的應用
1.償債能力分析
企業償債能力就是指企業償還賬務的能力,企業償還債務能力的高低直接可以體現企業的財務風險的大小。按債務償還期限的長短,又將其分為短期償債能力與長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通常設置以下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或酸性測驗比率;現金比率。長期償債能力指標有:已獲利息倍數;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有形凈值債務率。
2.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企業獲取營利或者利潤的能力,以及對經營成果分配的能力,企業盈利能力的高低直接體現了企業的財務結構和經營成果,盈利能力好的企業具有更優良的財務結構和經營能力。企業盈利能力高意味著企業的經營與規模就會有更好的發展。一般企業盈利能力指標有: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資產總額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權益利潤率。股票上市公司除上述指標外,還可借助以下指標:每股盈余;每股股利;市盈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利支付率;留存盈利比率。
3.資產運用效率分析
資產運用效率是指企業對自身資產的運用能力,良好的資產運用效率可以使企業的現金流和長期資本得到良好的循環和回報,資產運用效率體現的是企業的利潤獲取能力,資產運用效率越高表明企業的資產周轉速度和質量越高,獲取利潤的能力越大,反之,企業的利潤也就越低。資產運用效率指標有: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
4.綜合財務能力分析
綜合財務能力分析是結合企業各項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總體的變化趨勢進行綜合分析,得出企業整體的財務狀況,上述的三個指標只是從某一方面來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而綜合財務分析是進行的整體的全面的系統的分析,具有更高的參考價值。綜合財務能力分析的指標有杜邦模型中的權益報酬率和計分綜合分析法的實際得分。以上企業財務能力分析指標的計算和分析都離不開統計學的相關知識和工具。
二、在財務管理學習中如何更好地學習統計學
(一)重視統計學的學習
由于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對于統計學的認識程度不夠,無法深刻認識到統計學在財務管理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好統計學的方法論對于財務管理數據處理的便利性,大家只是普遍認為統計學是統計學專業應該掌握的知識,因此大家往往不會認真去學習統計學,而且財經類學院開設的統計學課程往往只是把統計學比較簡單的只是或者與財務管理比較相關的知識介紹給大家,往往學習程度太淺。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統計學知識,更好地學習財務管理,必須強調統計學專業的重要性,把統計學重視起來,才能更好地在財務管理學習中運用好統計學,在企業財務分析中,運用好各種指標。
(二)將統計學與財務管理更好地融合起來
長期以來,財經類開設的統計學課程主要是介紹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統計整理,統計調查,統計指教,綜合指標,時間序列,抽樣推斷,相關分析等社會經濟統計學內容為主,與財經類學科的專業知識聯系不夠,而且大多數情況下,只是選擇性地講解一部分知識,原理性的內容有時候并不會去介紹或者學習。如此以來,便不能把統計學只是學好,只是學個皮毛。統計學只是介紹一種方法,如何將這種方法運用到財務管理中,需要將統計學的方法論與具體的實例或者案例相結合,如此以來便能更好地理解統計學與財務管理的內容,既能學會處理數據的方法,又能更好地理解財務狀況。如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的數據項目等各種指標來學習了解綜合指標;銷售預測和資金需求量的預測可以作為介紹學習動態數列的趨勢預測法的案例;結合投資決策的實例來學習了解標志變異指標。結合財務管理專業的背景,通過分析和解決財務問題的實例,既能加深對財務管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能提高利用統計學只是進行財務問題分析的實際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蔣惠鳳.財務管理專業統計學教學模式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7:175-176.
[2]秦紅霞.統計學對財務管理學習的影響[J].統計與管理,2014,07:8-9.
[3]劉杰.企業財務部門統計學調查工作管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22:28.
篇3
一、經濟學的整體發展歷程
經濟學在西方被稱作“社會經濟科學界中的皇后”,并且在出現之初,是伴隨著政治經濟學這一概念一起出現的。然而通過筆者在學習過程中研究發現,不同專家學者對經濟學這一概念持有獨特的看法。而在眾多的經濟學概念中,有兩個概念值得關注,一個概念是美國著名軍事將領馬歇爾提出的,他認為“經濟學是研究人類日常生活一門十分重要的學問,他研究的是個人與生活保持著最密切關系的部分。”另一個概念是羅賓斯教授提出的,他認為“經濟學是從側面研究人類行為的,也就是說研究各種手段和關系之間的一門具體的科學。”。而隨著經濟學不斷發展,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經濟學已經成長為一種總體的概念,即經濟科學。
經濟學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一共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十七世紀誕生以來到十九世紀上半葉這一時期,是經濟學誕生和初步發展的階段。其實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在羅馬等地就已經有關于商品經濟的論述,而真正被當做一個獨立的概念被提出,并且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和重視是在1615年。緊隨其后,古典經濟學又被人們提出,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到了十九世紀上半葉,大量經濟學派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出,在這些學派中,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以及法國的薩意成為這一時期最關鍵的經濟學者。另外,這一時期在德國和美國出現了與傳統英國經濟學完全不同的歷史學派。
第二階段: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一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這一時期,是經濟學理論百花齊放的時期。這一時期因為西方資本主義廣泛發展并且發展十分的訓讀,使得經濟學說呈現出巨大的變化。主要變化表現有兩個,一個是邊際分析的方法以及關于價值的論說開始在西方主流的經濟學理論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另一個變化在于歷史經濟學派不斷發展,出現了制度學派。而制度學派的代表理論是馬歇爾為主的新古典經濟學理論、歷史學派的經濟學理論以及制度經濟學。而在這些理論中,最受到人們關注的是新古典經濟學理論,因為它在二戰之后被改作微觀經濟學。另外,凱恩斯主義則在二戰后被該做宏觀經濟學,由此形成了一個以宏觀和微觀學派為基礎的基本經濟學理論框架。
第三階段: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至上個世紀末,這一時期因為經濟高速發展,全球經濟逐漸連為一體,成長為一整個市場。因此在這一階段出現了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理論,例如貨幣經濟學、公眾選擇學等理論。尤其是出現的新制度經濟學,推動著經濟學朝著縱深的方向進一步發展。
第四階段:自二十一世紀以來。這一階段的經濟學呈現出一種現代化的方式,并且范圍激光,包括著各種應用經濟學以及理論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并且隨著不同課程的相互交融,使得經濟學和其他學科高度融合在一起。
二、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歷程
財務管理理論由兩個大方面共同組成,一方面是財務經濟學,主要是基礎性理論,表現在經濟學領域中主要是微觀經濟學;另一方面是應用型理論,主要是為企業在實踐管理過程中提供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而在財務管理理論中,許多概念都通經濟學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企業就是微觀經濟學說中所涉及的“生產廠商”,企業投資的規模以及整個資本結構表現在微觀經濟學中就是“均衡理論”。另外,管理中所涉及的各種管理效益以及時間成本等,都是從經濟學中各種理性發展條件發展而來的。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財務管理理論是從經濟學,尤其是微觀經濟學中發展而來的。也可以將其看做是微觀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分支。所以財務管理理論指的是對財務進行監督管理,尤其是在財務整體發生失衡的情況下,通過采取一些關鍵性的手段和措施來解決財務資源的具體使用。而之所以能夠達到調橫這一目的,是因為在這一個市場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的還是宏觀的手和微觀的手,并且兩者的目的都在于讓企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謂的財務管理學是微觀經濟學在企業領域發展出來的一個分支,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手段實現企業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
(一)財務管理理論具體的理論體系
通過上文中的敘述,筆者認為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是以整個會計學理論和經濟學理論為基礎的,其中經濟學理論主要涉及的是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理論內容,并且以現代化的統計學和概率學、運籌學內容等知識來完善整個財務管理理論。早在上個世紀末,麥根森就認為整個財務管理理論的框架是由資本結構理論、現代企業理論、管理理論以及微觀市場等多種理論組成的。而此后,韋斯頓則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現代財務管理理論主要是受到均值方差理論、期權理論等理論構成。但通過對上述所有理論的認識和研究來看,這些理論并不是真正屬于整個財務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而應該是與市場金融理論掛鉤。
(二)財務管理理論代表人物及其理論
第一,莫迪格萊尼、米勒與資本結構理論。資本結構理論主要是探討資金籌集和企業財務目標間的關系,該理論認為假設沒有稅務、沒有破產成本的條件下,企業價值和企業資本結構沒有關系,企業股票收益期望值和債務對權益資本的比率呈正相關,企業債務成本與資產報酬率之間的差值越小,股票收益期望值越大。該理論后來成為現代企業財務理論的基礎。
第二,馬克維茨及其資產組合理論。資產組合理論是由馬克維茨在1952年提出,其理論中利用了風險資產的期望收益率及方差,之后他在原理論基礎上不斷完善資產組合理論。該理論的核心在于資產組合,根據投資商的決策合理配置資產,這是現代有價證券投資理論的前身。這就要求投資商要有獨特的眼光,能有效識別市場上的投資風險,合理分配和組合資產資源。
第三,夏普及其資本資產定價理論。該理論誕生于30世紀60年代,是夏普參考馬克維茨資產組合理論提出的,它彌補了資產組合理論缺乏量的分析這一局限性。資本資產定價理論主要是對證券市場上資產的預期收益率及其風險、均衡價格進行研究,重點在于兩者的關系。該理論構建了日系數,可用來衡量證券的預期收益率,其主要目的是實現利益最大化及風險最低。
第四,詹姆斯?托賓及其投資決策理論。詹姆斯?托賓在業界被奉為金融投資決策理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不確定條件下各種資產如何選擇方法。
三、結語
篇4
一、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一)課程設計理念 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充分體現課程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以財務管理崗位工作過程為主線設計教學內容;創設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情境;按職業能力成長規律,設計三段漸進式教學模式。
(二)課程設計思路 按照職業崗位能力的任職要求和職業能力分析,以行動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基礎,緊緊圍繞完成會計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需要,來選擇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情境。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實現教學內容情境化,教學過程工作化,教學載體任務化,教學手段多樣化。企業理財崗位工作過程即教學過程,教學載體是27個學習情境,工作任務是高度仿真的62項工作任務,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教學手段。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課堂與實訓場所一體化,從而為高技能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創造條件。
二、課程內容選取
(一)課程內容選取的總體思路 根據職業資格標準,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確定崗位核心職業能力;根據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確定課程培養目標;根據崗位需求和課程培養目標,選取教學內容。
(1)確定崗位核心職業能力。分析助理會計師、會計師、理財規劃師和注冊會計師的職業資格標準,結合財務管理崗位需求,分析確定的財務管理崗位核心職業能力有:籌資管理能力、項目投資管理能力、證券投資管理能力、營運資金管理能力、利潤分配管理能力、財務預算管理能力、財務控制能力和財務分析能力。
(2)確定課程培養目標。包括: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能夠進行籌資、投資、營運資金管理和利潤分配管理決策;能夠運用財務預算和財務控制方法,進行財務規劃與控制;能夠正確進行財務分析,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溝通協作能力、信息技術能力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
(3)根據崗位需求和課程培養目標,選取教學內容。根據崗位需求和課程培養目標,將籌資管理、項目投資管理、證券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利潤分配管理、財務預算管理、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等內容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提高學生職業適應性,而且為學生考取助理會計師、會計師、理財規劃師、注冊會計師等職業資格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內容及課時分配 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三、課程教學模式
按職業成長規律,將教學過程由低級到高級劃分為單項情境實訓、校內模擬綜合實訓和校外實訓基地綜合實訓等三個階段,形成“三段漸進式”教學模式,如圖4所示。
(一)單項情境實訓 該階段的教學內容包括62項工作任務,重點培養學生的單項理財能力。每項工作任務都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將每個班分為6-10個學習小組,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6個階段進行,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具體教學過程如圖5所示。
(二)校內模擬綜合實訓 該階段可分為項目綜合實訓和企業經營模擬實訓兩項內容,重點培養學生的虛擬綜合理財能力。項目綜合實訓通過創設虛擬企業,模擬完整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情境,完成從資金籌集到財務分析各環節的綜合工作任務。企業經營模擬實訓通過直觀的企業沙盤,提供一個完整的仿真學習環境,讓學員在游戲般的訓練中體驗完整的企業經營過程,培養學生財務決策的全局觀念和團隊協作精神,感受企業發展的典型歷程,感悟經營思路和管理理念,實現知識從分散到綜合的初步轉化和遷移。
(三)校外實訓基地綜合實訓 該階段可采用頂崗實習的方式進行,達到理論與實踐完全融合,重點培養學生的真實綜合理財能力。
企業認知實習、專業調研貫穿于三個教學階段中,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三個階段的學習,實現職業教育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四、課程教學形式
(一)案例分析 采用案例的方法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通過剖析財務管理案例,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財務問題的能力。
(二)模擬實訓 一是自主構建Excel模板進行財務決策。將在理論課中學過的各種數學模型利用Excel所提供的各種工具轉換成計算機模型,并自動進行財務決策。這種方式既大大提高了教學的信息化程度,也提高了學生利用Excel自主建模的能力,為學生就業后從事財務管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二是網中網財務管理實訓教學軟件操作。學生通過操作財務管理教學軟件,能夠體驗不同工作崗位上角色,完成單項實訓和綜合實訓。三是證券模擬操作。通過證券模擬軟件和網絡股票模擬操作,熟悉股票投資的全過程,體驗股市的高風險、收益的不穩定,為將來從事證券工作準備條件。四是企業經營模擬對抗訓練。學生分別組成若干個管理團隊,互相競爭,每個小組的成員將分別擔任公司中的重要職位,每組要親自經營銷售良好、資金充裕的企業,并要連續從事2至3個會計年度的經營活動,企業結構和經營管理的結果將全部展示在模擬沙盤上,復雜、抽象的財務理論以最直觀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這將有助于學生了解企業的業務流程和科學決策程序。
(三)校外實習 一般有假期實習、基地實習和畢業實習。假期實習是利用寒暑假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調查研究一些實際問題或到企業中工作;基地實習是定期組織學生到實習基地實習;畢業實習是在大三的最后一個學期安排一個月的時間讓學生到單位進行全職實踐。
(四)畢業設計 以畢業論文的形式實踐財務管理的專業知識,具體取決于畢業設計選題,在選題范圍內實踐財務管理知識。
五、課程教學方法
根據課程特點,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探索和改革,注重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教育教學成果,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斷創新。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階段,課程教學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境式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教學法等。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 由62項工作任務來驅動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創設虛擬理財情境,按照“提出任務-分析任務-自主協作完成任務-交流評價”的教學過程進行教學,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就是教學過程,實現“教、學、做”的統一。
(二)案例教學法 通過與企業共同開發或借鑒經典財務管理案例,每項工作任務都以典型案例引出,經過一個“引出案例—明確任務—分析案例—解決問題—任務拓展”的完整過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境式教學法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所描繪的情境,設計出形象鮮明的影像、圖片,輔之以生動的文字,并借助音樂的感染力,再現教學內容的情境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師生在此情境下進行一種情境交融的教學活動。本課程創設高度仿真的10個學習情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四)角色扮演教學法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學習情境中扮演籌資、項目投資、證券投資、利潤分配、財務預算與控制、財務分析等不同工作崗位的職業角色,以提高學生社會能力和分工協作能力。
(五)專家進課堂 根據教學內容,定期或不定期邀請專家來學校授課、舉辦講座,為學生介紹學術前沿知識、企業財務管理的新技術、新方法和經驗感受。這樣不僅能使該課程教學及時抓住財務管理學術研究領域的前沿動態,而且能讓學生間接感受企業財務管理的實際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六、課程教學手段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過去傳統的單純在課堂上灌輸知識的教學方法,把多媒體授課、網絡輔助教學、利用先進的實踐教學軟件教學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課程信息量,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一)設計虛擬理財情境,實行情境化教學 創設虛擬公司和虛擬理財環境,讓學生在財務管理實訓室或利用財務管理實訓軟件模擬完成現實財務管理崗位工作,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情緒,實現知識能力有效遷移。
(二)利用Excel、財務專用計算器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工具,課程組自行開發基于Excel的財務管理系統,引入財務計算器作為計算工具,實現財務管理決策的自動化和無紙化。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工作任務的不同,采用手工計算、創設Excel模板計算和利用財務計算器計算三種計算方式,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信息化水平。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本課程教學在財務管理實訓室進行,師生人手一機,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此外,本課程還建有精品課程網站,師生可充分利用網絡課程教學平臺,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和師生交流互動。
七、課程教學考評方式
考評方式靈活多樣,平時評價與集中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相結合。考評內容包括校內單項情境實訓考評、校內項目綜合實訓考評、企業經營模擬綜合實訓考評和校外實習考評四部分,分別占50分、15分、15分和20分。評分依據分為實訓態度、實訓中的表現、協作精神、作業質量、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等六部分,分別占10分、20分、10分、30分、15分、15分。具體計分辦法如下:(1)單項情境實訓考評實行分組考評,考評實行百分制,教師考評和學生互評各占50%。其計分公式:單項情境實訓成績=62項工作任務的算術平均分數×50%。(2)項目綜合實訓考評實行分組考評,考評實行百分制,教師考評和學生互評各占50%。項目綜合實訓成績=項目綜合實訓分數×15%。(3)企業經營模擬綜合實訓考評實行分組考評,實訓成績由系統自動產生,第一名得15分,每降低一名減1分。(4)校外實習考評,由實習基地指導教師和校內領隊教師相結合的方式按個人考評。考評實行百分制,每項實習任務100分。每項校外實習任務成績=實訓基地指導教師評分×70%+校內領隊教師評分×30%。校外實習成績=9項校外實習任務算術平均分數×20%。(5)學生實訓總成績=單項情境實訓成績+項目綜合實訓成績+企業經營模擬綜合實訓成績+校外實習成績。
[本文系高凡修主持的河南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濮陽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
篇5
關鍵詞:法商管理;財務管理;教學方法;變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9-0044-02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經濟轉型的時代,更是一個法商結合的新經濟時代,法制化和規范化是這一新經濟時代的主要特征,企業的經營活動是以各種法律規范為前提的,同時國家的各種法律法規也時刻影響著企業的商業經營行為。基于新經濟時代對人才的這種新的需求,我們從法商管理雙重視角研究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方法,這對當前我國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是一種觀念的變革,對如何培養真正的“精商明法”的法商復合型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指導意義。
一、法商管理的含義及其特征
關于法商管理的概念,目前學術界并沒有達成統一的共識,有關法商管理的研究文獻也很少,我們根據少量文獻資料和有關學者的觀點,從字意上來理解法商管理的概念,認為法商管理是一個綜合了“管理”、“商”、“法”三層含義在內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它是在經濟轉型背景下通過人們長期實踐所形成的一種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是一種的全新的管理理念。與傳統管理手段相比,法商管理通過綜合運用法學和管理學的相關知識,對企業的商業經營進行預測、決策、計劃和控制,從而使企業的商業經營更為規范和合理。可見,法商管理測重于從商業經營規則和法律法規規則兩個方面加強對企業業務經營活動的管理,這顯然是對傳統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突破與創新。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法商管理可以有效地分析與防范企業商業風險和法律風險。一個投資項目的管理,按傳統的商業管理模式我們要對它進行各種商業分析,比如投資報酬率、盈虧臨界點等財務指標的計算,顯然,這是傳統商業管理的分析方法。從法商管理的角度看,任何一個投資項目除了要進行商業分析以外,還要進行相關的法律風險分析,因為任何一個投資項目都會涉及到相關的法律條款。因此,學校必須要求學生進入企業,這樣也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平臺,以便于學生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分析與防范企業的商業風險和法律風險。
2.法商管理進一步規范了企業的商業行為。眾所周知,企業的商業經營活動必須是在合法的前提下進行的。企業依法從事商業經營活動,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是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利益主體,其在進行商業經營的過程中,必然要與政府、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客戶、供應商等企業外部經濟利益相關者發生各種經濟利益關系。而企業內部的這些經濟利益關系,又必須要通過相應的法律來調整和規范,如合同法、票據法、公司法、勞動法、會計法、產品質量保證法等。這也就是說,企業的經營管理離不開法律的調整和規范。因此,法商管理和以往傳統管理相比,進一步規范了企業的商業行為。
3.法商管理完善了法律運作。法律是保障企業進行經營活動的利器,任何一個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進行經營管理時,不僅要有法律思維,而且還要有商事思維。而法商管理恰恰融合了“法”和“商”兩種思維,這說明法商管理這一新的管理理念不僅要求企業要有按照法律的邏輯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而且還要有按照商人的理念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因此,法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規范了企業的商業經營,而且逐步完善了法律運作,從而為保障企業能夠自主經營以及為企業創造規范、公平、和諧的市場環境提供了有利條件。
4.法商管理使得企業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在當今法商結合的新經濟時代,每個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如技術環境、法律環境、經濟環境、金融環境都發生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意味著每個企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法律和管理問題。顯然,法商管理這一新的管理理念的提出,為企業有效地協調和處理各種利益沖突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從而規范企業的各種商業行為,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法商管理對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迫切要求
隨著2010、2012、2013年三次中國法商管理高端論壇的相繼舉行,法商管理已成為提升中國企業競爭力的一種新趨勢,法商管理思想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已日益凸顯。因此,具體如何提升中國企業的法商管理能力,高校如何通過創新活動推動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培養法商復合型管理人才已迫在眉睫。這就要求我國高等院校應當轉移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重心,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法學、管理學、經濟學、金融學等相關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相關基礎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而在達到這一目的,各高等院校的財務管理教師在財務管理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就必須引入日常經濟生活中生動活潑的理財案例,以便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復雜多變的理財環境,從而掌握在既定理財環境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真正實現理論和實踐的“零距離”。
三、法商管理背景下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方法變革的設想
由于法商管理的迫切要求,這就需要各高校財務管理教師在組織財務管理課程的課堂教學中,以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果為中心,以培養真正的“精商明法”的法商復合型管理人才為目標,積極創新教學方法,開展多樣化教學,以確保我國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1.強化學生學習財經法規知識的能力。目前,在我國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忽略了財經法規知識的講授。但在當今法商管理時代,法制化和規范化是企業進行商業經營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做到“精商明法”,即不僅要懂經營、會理財,而且更應該懂得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如何經營和理財。因此,各高校教師在組織財務管理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強化學生學習相關財經法規知識的能力,以便使學生畢業后能夠成為法商復合型管理人才,適應法商管理時代的需求。
2.積極推行項目教學法。由于財務管理是企業組織財務活動和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綜合性經濟管理工作,而財務管理學,則是以企業為出發點,研究企業資金運動及其體現的經濟利益關系的一門經濟管理學科,該學科不僅涉及的內容多而廣,而且其實務也復雜。因此,如果各高校財務管理教師在組織財務管理課程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按照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分成若干個教學項目來組織教學,勢必會大大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感官能力,從而可能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不斷加強和完善實踐性教學。《財務管理》作為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均較強的課程,只有在教學中實施有實用性和針對性特點的實踐性教學,才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工作能力,從而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社會競爭力,真正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為此,我國各大高校應不斷加強和完善實踐性教學。當然,學校還可以分批、有計劃地組織學生深入企業實地參觀學習,以便了解和掌握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環節和體制。
4.不斷提高講授法教學質量。傳統的講授教學方式盡管有一定的缺陷,但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比如可使教師自由自在地發揮其講授才能,課堂教學方式靈活自如,師生互動較好。當然,講授法不應當是單純的灌輸式,而應該是引導和啟發式。所以,我們應當變革《財務管理》課程純理論的講授方法,輔之以理論與實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引入相關財務案例,以便使學生熟練掌握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
5.不斷豐富課堂教學手段。由于財務管理課程具有操作性強、政策性強、公式多、涉及到很多的教學案例等特點,如果僅采用傳統教學手段,必然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差,而且大量板書也浪費時間。基于這種情形,高校教師在組織財務管理課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既可以大量節省板書時間,而且多媒體課件豐富的動畫和圖片,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增色。
總之,在經濟轉型背景下,法商管理是一種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它將是我國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在這個關鍵的轉型時期,高校傳統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法商管理時代的需要,因此,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必將成為法商管理時代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法商復合型級高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梁捷.應提升企業法商管理能力[N].光明日報,2010-12-02.
[2]王春英.財會案例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及解決方法[J].商業經濟,2008,(10).
[3]張旭東.教學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改革思路[J].會計之友,2008,(9).
[4]法商管理成企業競爭新思維[EB/OL].中國廣播網,2011-09-07.
篇6
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我國的職業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會議確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措施。總理指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需要大力推動專業設置與專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積極進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做到學以致用。”
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圍繞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發展潛力大,培養系統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財務、金融管理方法,具備分析和解決財務問題的專業能力,能夠在各類企事業單位、證券和金融機構從事財務管理與咨詢、財務分析、證券投資、會計核算等工作的財務管理應用型專門人才。
為了更好地落實總理提出的“三對接”與“雙證書”制度,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管理類人才,必須加強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積極探索適合專業培養目標需要的、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體現高職本科教育特色的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二、VBSE實訓平臺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實踐教學的影響
1.VBSE實訓平臺簡介
管理類學科跨專業綜合實訓平臺(VBSE)是在仿真的、復雜的、動態的商業社會環境、部門機構環境中,以真實的工作任務模擬、真實的角色人物和相應高仿真的辦公設備及文檔資料等來訓練學生的專業業務處理能力、交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綜合運用多種管理分析工具及模擬技術,將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融為一體,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形成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完成知識到技能的轉化,完成培養學生與企業無縫對接的實戰技能的專業綜合實訓平臺。該平臺為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提供了豐富而實際的財務管理業務,從公司的組建、運營以及經營成果的分配等過程均貫穿著財務思維和理財活動,這為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提升專業實踐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為本專業學生“鍛煉思維,實踐智慧,提高素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基于崗位勝任能力模型的財務管理專業核心競爭能力分析
(1)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
崗位勝任能力素質模型指的是擔任某一特定任務角色所需要具備的勝任力的總和,它是勝任力的結構形式。財務管理的專業素質要求從業者在掌握財務管理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理財目標,組織好企業的投資、籌資、資金運營與利潤分配等各環節的財活動,處理好與股東、客戶、供應商、債權人、債務人等的財務關系。財務管理的核心素質要求從業者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和對工作的強烈責任感以及自我學習的能力。財務管理的綜合素質要求從業者具備積極的心態,良好的寫作能力、組織與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成為一個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全面發展的經管類綜合人才。
(2)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能力分析
通過對近三年來用人單位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要求來看,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核心競爭能力主要體現在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兩方面。專業能力為掌握財務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學、經濟學以及本專業的理論前沿和發展趨勢,具備分析和解決財會與金融問題等方面的工作能力。綜合能力為具備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具備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和熟練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并能進行業務處理;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接受實踐教學的系統訓練,具有良好的職業精神,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VBSE實訓平臺對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促進作用
通過以上對財務管理專業崗位勝任能力和就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分析,我們發現在財務管理實訓教學過程中,VBSE實訓平臺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基于VBSE平臺的財務管理實踐教學是以學生職業能力為導向而構建的,以分小組建立公司而進行企業運營活動的經管類綜合課程。由于企業的運營過程中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該平臺為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提供了全面而真實的經濟業務,學生針對不同的企業(如制造業、供應商、物流商、外貿公司、銀行等)進行融資、投資、資金運營、利潤分配等財務管理活動。學生在學習財務管理專業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通過利用該平臺的財務管理實踐操作,提升了學生的財務管理專業素質與核心素質。另外,VBSE實訓平臺作為校內專業綜合實訓平臺,彌補了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在校外實習與見習過程中,較少接觸到財務管理專業核心業務,實踐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升等缺點,為學生將來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基于VBSE實訓平臺的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設計
VBSE實訓平臺的引入打破了傳統財務管理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了“將企業搬進課堂”,將實際業務和理論知識緊密結合,實現了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無縫對接。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設計如下:
(1)基于“準職業人”標準的財務管理實踐教學
所謂“準職業人”標準是指用人單位對員工在崗位勝任能力方面的標準,它包括知識、技能、態度、經驗等層面。在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的背景之下,用人單位對經管類專業畢業學生的“準職業人”標準更加嚴格,相對于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職本科來說是機會與挑戰并存。從云南省就業市場對高職本科經管類專業學生“準職業人”標準可以看出用人單位青睞于道德素質高,知識覆蓋全面,實踐能力強的全面發展的學生,而基于VBSE平臺的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對學生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知識水平、實踐能力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所以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緊扣“準職業人”標準進行實踐教學。以工作項目與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以企業現實的財務管理活動為主,體現基于職業崗位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理念,實施“教、學、做”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新模式。圍繞企業的真實財務活動將本課程設計為財務管理基礎和財務管理實務兩大主線。獲得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理性認識,并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
(2)采用“模擬公司制”進行實踐教學
首先,在班級授課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劃分模擬公司,要求學生以“準職業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包括遵守上班秩序、衣著職業裝上課、小組成員的個人績效和公司財務績效有密切關系、期末的考核依據小組成員的貢獻大小進行考核等;其次,為了使模擬公司的業務和授課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財務管理實踐教學中的每一次作業如財務管理目標、財務管理環境、財務風險與收益、資本結構、企業籌資、企業投資、營運資金管理等都是公司的業務,;最后,每個小組的成員除了自己遵守“職業人”標準以外,還需要對本小組其他成員遵守“職業人”標準進行相互比分,教師根據每個小組成員的表現酌情增減分數。
2.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
(1)基于企業內部環境仿真環境下的財務管理技能實踐教學
在VBSE平臺設置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建公司,分別設置總經理、財務總監、銷售總監、生產總監、研發總監、財務會計等崗位,在企業環境、人員配置、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等方面與現實企業設置基本一致。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身臨其境地依據公司的戰略制定相關的財務戰略,處理與經濟活動相關的財務活動。基于企業內部環境仿真環境下的財務管理技能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八個模塊,以企業運營流程為主線,對資金運營全過程進行注重對財務管理技能的培養。
具體財務管理技能的實踐內容主要為:①財務戰略制定:在企業組建公司后,要求依據企業戰略制定財務戰略,撰寫財務戰略報告,并在企業資金運營過程中執行該財務戰略;②財務規劃與預算:在企業運營之前,編制財務預算報表,每一期運營結束后進行,編制預算執行情況表,并對超出預算過多部分進行分析與總結,撰寫報告;③籌集經營資金:要求撰寫籌資方案,依據籌資方案進行籌資,對所采取的籌資的優缺點進行評價;④投資項目管理:要求從財務管理方面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并選擇適當的投資項目和投資方式;⑤應收賬款管理:制定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并在企業運營管理過程中執行應收賬款管理辦法,并對應收賬款管理的結果進行評價;⑥成本費用控制與管理:要求生產成本、相關費用進行控制與管理,要求每一期結束后對成本費用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為更好地進行下一期的成本控制奠定基礎;⑦業績評價:運用合理的業績評價方法對企業的業績進行分析和評價;⑧結算經營成果:制定企業的經營成果分配方案,如制定股利政策等。
(2)基于企業外部商業社會全仿真情境下的財務思維訓練的實踐教學
在VBSE平臺設置了企業外部商業社會的全仿真情境,如政府(工商局、稅務局、財政局、管委會等)、銀行以及供應商、制造商、物流商、外貿商等同類競爭者,不同的經濟主體之間存在不同的經濟關系,各企業在這樣一個高仿真商業社會下進行博弈。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在這樣復雜多變的財務管理外部環境中,需要隨機應變地根據不同情況和不同企業迅速進行財務決策,同時需要和不同的經濟主體進行溝通,這樣的實踐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VBSE平臺提供的企業模擬運營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獲得對財務活動、資金流運轉的全面認識,體會財務管理內容的主要模塊和相關流程,幫助學生掌握應對在現實中可能碰到的各種管理問題的有效辦法,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在成功中領悟真諦,培養學生的戰略思維、管理能力及團隊精神。
3.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方法
VBSE平臺提供載體,使課堂組織體現“做中學、學中做、團隊學、賽中學”的特點,課程開始時就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每組6人),整個教學過程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秉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以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使教學由“知識灌輸型”轉變為融合“教、學、做”為一體的互動式教學,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通過情景模擬、角色體驗、案例分析、實訓操作、視頻觀摩等多種手段,使學生體驗仿真理財情景,強調學生做中學、學中做,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
四、基于VBSE實訓平臺的財務管理實踐教學效果反饋
篇7
【關鍵詞】 財務管理; 教學內容; 邏輯體系; 重點難點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改變了企業資金運動的規律和特點,也促使以資金管理為核心的財務管理工作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時帶來了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促進了財務管理研究、教學的發展。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教育部于1998年將財務管理列為管理學下的獨立專業,同時,財務管理也成為經濟管理相關專業的一門基礎課。這些變化為財務管理教學帶來許多新的問題。本文從市場經濟下企業資金運動規律出發,對財務管理教學內容安排的邏輯思路進行探討,并對相關的重點、難點的講解方法進行介紹。
一、市場經濟下企業資金運動與財務管理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被看作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一種經濟組織,因此,企業的核心目標自然是利潤最大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必須能有效地組織生產被市場接受的產品或服務,并將這些產品或服務推銷出去,實現利潤。而這一切都需要通過資金的流轉來完成。財務管理則是圍繞企業目標而進行的有關資金的管理,同生產管理、銷售管理、采購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一樣,是實現企業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資金管理同采購、銷售和人力資源一樣,要通過市場來完成。通過市場,企業必須解決籌集多少、如何籌集其所需要資金的問題,接下來,企業要解決如何分配和有效使用這些資金,并給企業帶來增值的問題,具體流轉如圖1。企業通過金融市場采用權益或負債的方式籌集其所需要的資金,根據事先選定的投資項目,將籌集資金在長期資產和流動資產間進行分配。通過人工,利用固定資產將材料加工成產品,產品的銷售為企業帶來現金的流入。最后根據權益和債務契約分配利益。在整個現金流轉的循環中,財務管理工作就是解決如何遴選投資項目、如何為這些投資項目籌集所需資金、企業經營活動成果如何分配的問題,以及日常經營中資金的管理和控制。財務管理教學應考慮如何合理安排相應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二、財務管理教學內容安排的邏輯體系
在財務管理教學中,如何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容易接受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從現有的教材來看,國外的教材多從財務報表分析開始,而國內的教材多從財務管理的原則出發。對于初次接觸該專業或外專業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本文根據企業資金流轉的規律和筆者對財務管理的理解以及教學的經驗,對財務管理教學內容做了如下安排,如圖2。
在內容安排中,第一部分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財務管理在企業中所發揮的作用,財務管理的內容以及職能。在此基礎上指出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既然將財務管理的目標界定在企業價值最大化,因此就要讓學生掌握什么是企業價值,如何計算。要理解企業價值,就要掌握不同時點的現金如何加總,因此在第二部分介紹貨幣的時間價值、風險與收益。進而講述如何評估企業價值。在評估價值時,影響企業或一項資產價值的有分子和分母兩個因素,在分子里,主要是相關資產所帶來的現金流。而在分母里,是所采用的折現率,它由時間價值和風險決定。
既然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企業價值,因此,要增加企業的價值,企業應該如何選擇投資項目呢?即投資決策。在講述投資決策評價的方法時始終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而為什么的標準就是是否能夠增加企業價值。而企業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既要考慮它所帶來的現金流,又要考慮分母中的資本成本。
在企業選擇確定了投資項目后,企業需要籌集資金。如何籌集資金呢,當然必須是能給企業帶來價值增值的籌資方式。而籌資方式影響企業價值主要是通過影響資本成本的,因此,籌資應圍繞資本成本最低來進行。所以在籌集決策部分,講述了資本成本及其計算方法后,重點講解資本結構理論。
企業籌集資金,通過將資金進行投資后獲得利潤,這些利潤是屬于投資者的。在個人獨資和合伙企業中,對于利潤的處理并不復雜,但對于股份公司來說,就存在要不要將利潤分配給股東、以什么方式分配以及分配多少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標準仍然是是否影響企業價值。以這樣一個思路講解股利政策。
上述內容是財務管理的核心,即圍繞企業價值最大化如何選擇投資項目、如何籌集投資項目所需要的資金,在投資項目經營獲利后如何分配。而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更多的是面對日常的資金管理。因此,接下來介紹企業日常財務管理工作,即流動資金的管理。最后是報表分析、財務計劃與財務控制。
三、重點、難點的講解
在確定教學內容安排邏輯順序后,接下來筆者將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各章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梳理。
(一)總論部分
總論部分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對財務管理有個總體認識,掌握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職能,財務管理的目標、內容以及其與相關學科(會計學、投資學、金融學等)的關系。教學的重點是財務管理目標、內容、職能以及與相關學科的關系,難點是財務管理目標。
在微觀經濟學中,企業被視為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組織,因此,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具體到財務管理活動,學生很容易理解利潤最大化這一理財目標,但對價值最大化目標很迷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例題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來理解。例如:假定兩個企業A和B,其經營期均為三年,各年獲利情況如下:A企業一到三年的利潤分別為300萬、200萬和100萬;而B企業的利潤分別為100萬、200萬和300萬,其他情況相同。作為投資者或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如何評價這兩個企業的業績呢?通過討論逐步引入時間因素和風險因素,讓學生理解價值最大化這一理財目標。
(二)財務估價
財務估價是將價值最大化這一理財目標具體化和操作化的基礎,也是連接財務管理目標與投資、籌資等財務決策評價方法的橋梁,因此是財務管理這門課的基礎,也是重點。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理解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報酬基礎上,掌握如何計算系列現金流的價值,并將其應用在債券估價和股票估價上。教學重點是貨幣時間價值、債券估價、股票估價和風險報酬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教學難點是貨幣時間價值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在貨幣時間價值的講解中,首先要強調其本質:從投資者的角度,是對其推遲消費的一種補償;從企業的角度,是投入再生產而帶來的增值。因此,不同時間點上的現金不能簡單相加,從而來理解復利終值、復利現值、年金終值、年金現值的概念及計算方法,并將其應用于債券的估價中。
在掌握債券估價的基礎上,應該如何給公司發行的股票估價呢?通過股票與債券所帶來的現金流特點比較,讓學生理解股票所帶來的現金流的不確定特點。在對不確定的現金流折現時,不能用估價債券所用的折現率,從而引入風險的概念。如何衡量風險以及對風險的補償?通過實際市場中兩個股票的投資分析來講解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三)投資決策評價
通過財務估價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如何計算系列現金流的價值。對于企業來說,其價值就是一系列現金流的折現,即V=。價值最大化目標就是要使這一折現值最大。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企業應該如何選擇投資項目才能夠帶來增值?投資決策評價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價值最大化目標下的評價方法:凈現值法、現值指數和內涵報酬率等。教學難點在于如何讓學生理解凈現值大于零、現值指數大于1以及內涵報酬率大于折現率的投資項目可以給企業帶來增值。而這依賴于學生對財務估價內容的掌握。
(四)資本成本與資本結構
資本成本與資本結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理解資本成本概念基礎上,掌握資本成本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進而掌握資本結構理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于相關資本結構理論。
資本成本是指企業使用投資者投入資金而給予投資者的報酬,因此,投資者的報酬也就是企業的成本。企業如何籌集所需資金才能帶來價值最大化,從上述折現公式可以看出,當然是以較低的資本成本來籌集資金。在比較企業兩種籌資方式――負債和權益的特點后,講解不同籌資方式及其組合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講解順序從完美市場下的MM理論逐步擴展到權衡理論、委托理論等。
(五)利潤分配與股利政策
企業獲得的利潤是所有者權益的一部分,可以以股利的方式支付給投資者,也可以留在企業。對于管理者來說,究竟要不要給投資者支付股利、支付多少是必須面臨的決策。本部分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在理解股利理論基礎上,掌握影響股利政策的因素,進而掌握現實中的股利政策。
(六)營運資本籌措與管理
在實踐中,財務管理除了面對投資、籌資與股利分配等決策外,更多的是對營運資金的管理。財務人員要確定籌集到的資金多少投放到長期資產上,多少投放到流動資產上;要確定不同資產所需要資金用什么方式來籌集;以及現實中如何管理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因此,本部分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如何確定營運資金的規模、如何籌措營運資金以及如何管理營運資金中的應收賬款、存貨等重要項目。
教學中,要從企業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出發,讓學生了解資產中流動資產與長期資產各自的特點,同時了解流動負債與長期負債的特點,進而掌握資產的期限結構與負債的期限結構對應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講解營運資金規模的確定以及營運資金的籌措政策,則學生更容易接受。
財務報表分析、財務計劃與控制部分內容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而學生對這部分的理解依賴于對上述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結束語
經濟環境的變化和金融創新的加快使得企業理財所面臨的環境越來越復雜,新的業務和內容不斷涌現,財務管理教學所涉及的內容不斷增加。如何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鍛煉并提高學生應用和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陳志勇.財務管理專業主干課程體系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5(1).
[2] 劉淑蓮.關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構建與實施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05(12).
篇8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odel in undergradu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 we investiga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 in Chinese higher academies. Furthermore,we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關鍵詞: 財務管理專業;現狀;問題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status;problems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6-0216-02
作者簡介:任翠玉(1973-),女,吉林通化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
0 引言
財務管理作為一門課程已有較長歷史,而作為獨立專業的歷史并不長,根據教育部(1998)頒布的專業指南,財務管理才作為管理學下的二級學科被列入了本科專業目錄,許多院校陸續開設了這一專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雖然在學科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財務管理的專業定位、課程設置和實際教學上還存在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1 我國大學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現狀調查
1.1 樣本選取 為了使調查對象具有代表性,本文選取了國家級會計學重點學科廈門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八所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作為調查對象,研究我國財務管理專業建設情況。所選取的樣本具有以下特征:
1.1.1 學校性質 廈門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校屬綜合類大學,其余的五所大學為財經類院校。
1.1.2 專業的綜合實力 所選的八所高校的會計學均是國家重點學科,設有碩士、博士學位,均屬于國家首批設立MPACC的院校。
1.1.3 地區分布 八所高校分別位于我國東、西、南、北、中五個地區,這樣取樣降低了由于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等因素對調查結果的誤差影響。
1.2 現狀調查
1.2.1 財務管理專業定位和設置情況 財務管理專業究竟是把它定位于經濟學還是管理學,是近年來專業設置問題中討論較多的一個話題。人們對財務管理專業的認識持有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財務管理專業是區別于會計學、金融學專業的一個特色鮮明的專業,有的認為財務管理專業特色不明顯,應該作為會計學專業或金融學專業的一個方向。國內各高校在專業設置和院系機構設置上也體現了這種認識上的差異,財務管理專業或設在管理學下的會計學院里,如上海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或設在管理學下的企業管理學科下,如廈門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1.2.2 培養目標定位 依照2000年國家教育部對財務管理專業的指導性教學方案,國內各高校也都紛紛出臺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各高校在對培養目標的具體描述上有一定差異,如,中國人民大學的培養目標是“著力培養具有綜合的組織協調能力、扎實的財務專業基礎,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上海財經大學為“培養掌握財務管理基礎理論和實務,具有從事企業投資、籌資和日常資金運作等分析、決策和咨詢等能力的高級財務管理專門人才”;中央財經大學為“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法律和理財、金融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在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等,但在培養人才類型上大多強調培養高級專業人才。
1.2.3 專業課程設置情況 目前,國內高校本科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一般都分為三個層次,即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其中專業基礎課一般包括基礎會計、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基礎學科。各高校專業核心課設置基本形成兩種模式:一種是按照財務管理的層次來劃分,分為財務管理學原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等;另一種是按照財務管理環節設置課程體系,分為財務理論、籌資管理、投資管理、成本管理、財務分析等。專業選修課一般包括成本管理、審計學概論、風險管理、個人理財等課程。
2 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2.1 財務管理專業的定位與范疇需要進一步厘清 在調查統計的樣本中我們可以看到,廈門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財務管理專業下設在管理學院,而其他5所財經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下設在會計學院,按照目前我國本科專業的學科劃分,財務管理與會計學應屬于管理學下工商管理的二級學科,也就是說財務管理同會計學的學科地位是并列的,但專業設置卻在會計學院下,這不能不讓人引發歧義,是否財務學要從屬于會計學?雖然1998年財務管理專業已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列于工商管理學科,但是教師、學生、組織結構等并沒有獨立,因此在培養目標、教學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面都會缺乏專業特色。因此,財務管理專業必須先厘清專業定位問題,徹底地從會計學和金融學中獨立出來,才會形成獨有的學科特色,才能為財務相關工作培養和輸送財務專門人才。
2.2 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有待進一步明確 目前大學本科教育正在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從目前我國“五大”專業教育層次(即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大學本科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分工來看,大學本科教育是培養具有較為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并具有一定創新意識的專門人才。與此相適應,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層次應定位于培養財務管理專門人才,而非傳統定位的財務管理高級專門人才。從八所高校的調查分析結果來看,大多數都是參照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目標要求,強調精英教育,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加入WTO后,市場對各類專業人才的知識層次、能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大學本科期間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知識比較有限,實踐經驗也比較匱乏,難以滿足高級專門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為大學本科階段培養的財務管理專門人才,主要應從事較為復雜的財務管理實務工作,而不是直接從事高級專門人才所從事的教學科研工作,即使是研究型大學培養的本科生也只能說是具備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一定基礎。另外,雖然現代高等教育強調“通才”教育,但是由于社會專業化分工的客觀存在,要求教育領域中專業設置的必要性,同時也決定了所培養的人才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才,即“通才”加“專才”。因此,現代財務管理培養目標需要進一步明確,由專門化人才教育轉向大眾化人才教育,并在專業知識方面加強教育,致力培養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關專業的基本知識,能在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公司理財和金融等相關工作以及教學、科研等工作的一般專門人才。
2.3 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需要調整 從八所所調查的高校課程設置上來看,在滿足“厚基礎、寬口徑”的原則下,各高校課程設置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可能與各高校的教育環境及面對的市場需求不同有關,但從整體上來看,課程設置體系上還存在一些問題:①部分課程存在內容交叉重復。如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界限一直無法確定,國際金融和國際財務管理在匯率方面的內容也存在重復,中級財務管理與成本會計在內容和方法體系上有邊界交叉和重復現象。重復的內容一方面會浪費學生的時間和教學資源,另一方面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②專業課教材五花八門,有的學校采用國外原版財務管理教材,有的學校則采用本校自編教材,教材不同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難易程度的不同。③課程設置難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目前的財務管理是以資本市場為背景,以上市公司為對象,但對非上市公司適用性差。在課程內容上則以企業投融資為研究重點,而對企業實際所需要的內部財務運行與控制則沒有關注。改造和擴展現有的財務管理課程體系是一個十分迫切但又難度很大的問題,首先應捋順財務管理與相關學科的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財務管理與上游學科和下游學科之間的關系;其次,處理好國內教材與國外教材之間的關系,單純依賴國內教材或美國版財務管理學都無法解決理論與實際脫節問題及其在中國企業的適用性問題,因此應內外結合,構建結構合理的財務管理課程體系;再次,滿足金融市場需求豐富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經濟全球化及我國市場化進程的深化要求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公司財務這一范圍。從課程內容來看,國際財務管理、外匯風險管理、金融機構風險管理、金融衍生工具、企業重組、兼并與收購等課程或知識點也應在財務管理的專業課程中有所體現或受到重視。
2.4 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需要改進 由于財務管理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和企業內部經營的千差萬別,是讓學生更多的掌握專業知識,還是應該讓學生在掌握基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更多地提高專業素養和面對復雜環境的應變能力?從目前各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看,大部分學校都將主要精力放在專業知識的灌輸上,能力培養沒有被提到應有的重視水平上。
筆者認為,有必要對財務管理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革,以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①教學形式多樣化。對于財務管理課程的講授,除了傳統的課堂講授外,應廣泛采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財務模擬、專題研討、影像教學、公司訪問、專家講座等多種教學形式。尤其在案例教學方面應下大功夫,案例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哈佛大學商學院管理專業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總共要系統的分析研究800多個案例,內容涵蓋管理的所有領域,效果極佳,深受學生的歡迎。②教學手段現代化。努力創造條件,運用時實行情系統、計算機網絡等高科技手段,選用或自行開發適合我國使用的各類財務管理教學軟件,進行財務管理情景的計算機模擬教學,改變單純的“粉筆加講稿”式的狀況,提高教學效率和水平。③部分課程課座化。各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普遍存在理論功底見長、實際經驗不足的情況,今后要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工作,可以請一些企業集團、上市公司、跨國公司等財務專家擔任課座教授承擔部分課程教學。
參考文獻:
[1]溫素彬,彭敏等.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市場需求狀況的調查分析[J].會計之友,2009(12).
[2]李世輝.基于新理財環境的財務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探索[J].現代大學教育,2009(2).
[3]曾維君.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的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4]趙德武,馬永強.中國財務管理教育改革發展30年回顧與展望[J].財經科學,2008(11).
[5]李志斌.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3).
篇9
1找準財務管理課程的定位標準
財務管理不僅是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其他會計與財務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所以要先對其進行課程標準定位是因為它是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前提,它是指在遵守國家的相關金融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根據金融規律對企業的資金活動進行管理來提高資金的運作效率,合理地處理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與利益產生矛盾的財務。
在明確財務管理課程的定位上,由于其涉及到的內容較多,除了基本的財務與管理外還要有投資、統計、風險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較為繁雜,必須在有一定財務知識基礎之上進行學習。所以財務管理課程設計上首先要在管理學、基礎會計實務、籌劃、成本會計等基礎課程上下功夫,讓學生在了解一些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訓練,如審計、沙盤對抗、會計綜合事務,很顯然這些課程都是偏向于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更多了一些能力上的訓練。而基于目前的就業形勢,課程的定位也要在就業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以企業財務管理的職業需求為導向進行設計,貼近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在確定且要的能力崗位要求之后,就要進行學習任務的布置,要讓學生在學習和任務的完成中實現對于理論知識和職業能力的培養。
2構建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內容
基于目前的就業環境,財務管理的最終目的還是以就業為導向的,這就要求其課程內容應該滿足企業崗位要求,其實踐能力能和職業能力相對接。所以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我們以分層項目化來從最基礎的財務管理基礎知識學起,進一步達到投資管理、財務分析和控制等高級會計等高級知識,要嚴格按照培養學生職業必備的技能和知識為主線來構建一個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理實一體的課程內容體系。這種課程內容體系根據企業崗位所需人才的需求將財務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打散重組,按照不同的職位要求進行知識的選擇,在進行基礎知識的傳授中也要將職業道德融入其中,來培養綜合方面的人才。
具體的課程內容改革從基礎知識開始,即財務管理的基本認知和運用,通過學習財務管理的基礎知識來進行一些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的估算,大致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工作。在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后,就可以進行一般的財務活動管理了,其包括四個典型的任務:籌資、投資、利潤分配和財務分析,這四個任務又可以分成幾項具體的工作。這些教學內容與之前照本宣科逐步推進的內容不同,而是將企業的工作項目與學習任務相結合,將整個教學過程看作是一項業務操作流程,每項業務包括案例導入、任務安排、知識準備、任務實施和能力訓練五個環節,通過將真實的案例運用到學生的能力訓練中,將課程變成真正的工作場所,實行情景模擬,讓學生獲得真實的職場
篇10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學科的本質不同。管理會計是一門為管理而服務的會計,主要是為強化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性、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的。它是企業的經營管理的信息系統,考慮的對象不僅是資金如何高效地物化,還考慮物化后的資源在經營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進行配置。而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企業經營活動實施價值管理,并從管理中處理好企業的各種財務關系。它主要負責管理企業的資金,考慮的重點是如何以較低的成本獲取資金,如何更有效地運用資金。
二、兩者教學內容交叉重疊現象分析
由于上述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所存在的異同,造成高職院校財務專業安排這兩門課程教學時困難叢叢。大多數學校為保證課程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在教材編寫和課時安排上,兩者互不干涉,這勢必造成同一專業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出現大量重復的現象,寶貴的課時浪費在相同的內容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如果兩門課程的任課教師沒有課前進行必要的溝通,這種現象將更為明顯。使得學生無所適從,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學科異同點造成的教學內容交叉重復現象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在教材編寫與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交叉重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資金需要量預測內容重復。分別屬于管理會計課程中的全面預算內容與財務管理課程中的財務預算與控制內容。(2)投資管理內容重復。分別屬于管理會計課程中投資決策分析內容與財務管理課程中的投資管理內容。(3)存貨管理內容重復。分別屬于管理會計課程中存貨管理決策內容與財務管理課程中的投資營運資本管理內容。(4)財務預算內容重復。分別屬于管理會計課程中投資決策分析內容與財務管理課程中的投資管理內容。
三、教學內容重新構建對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處理這個問題的總體原則是:既要將課程之間教學內容的重復狀況予以解決,又要同時兼顧各學科的完整性,突出其本質。使學生清楚認識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是兩門獨立的學科,兩者類而不同。并使各知識點按實務的要求銜接起來,以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
1.不應以取消管理會計課程為解決辦法。目前,高職院校采用的財務管理、管理會計這兩門課程的教材在內容上普遍存在交叉、重復現象。一些管理層主張直接將管理會計課程取消以解決教學內容的沖突,認為這樣簡單有效,還節省了課時。筆者對此持保留態度,認為仍應保留管理會計課程,不能簡單地將其取消。這是基于管理會計在管理科學中日益重要的考慮。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會計工作由經濟過程的反映和事后分析向經濟過程控制和預測、決策轉化,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2.將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課程交叉內容進行整合。作為一門學科研究而言,可以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延伸,與其他學科內容的重復可以說是一種進步,只是在教學中應將其內容與其他學科明確劃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從兩門學科的不同側重點入手。財務管理課程應以資金運動為主線,以資金的籌集、投放、運用、回收和分配為主要內容構建教材體系。而管理會計課程,則應以其職能(規劃和控制)為主線,以經營決策為核心構建教材體系。筆者認為,在此基礎上協調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交叉內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具體劃分建議如下:資金時間價值觀念、風險價值觀念、成本效益觀念、投資管理、資本成本、杠桿原理、財務預算以及資金需要量的預測內容放在財務管理課程講解;而將經營預算內容、存貨經濟批量決策、經營決策分析放在管理會計講解。如前所述,高職院校如再繼續對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兩門專業課程采取各自為戰的方式,分別安排教師進行授課,只會令課程內容重復、沖突的問題日益突出。
- 上一篇:低溫對污水處理的影響
- 下一篇:心內科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