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11-21 18:16: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內科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對我院心內科2008年收治的200例患者進行統計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23例,女性患者77例,患者的年齡區間在50—9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歲。本組患者中:54例患者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病、52例患者診斷為心絞痛、47例患者診斷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33例、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時有165例患者伴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疾病,46例患者伴有腦血管疾病。
1.2方法首先針對以往存在的安全問題設計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200份,經審核100%有效。調查內容如下:醫院的設施環境、收費標準的公開化問題、護理規章制度(護理人員配置、工作流程等方面)、護士綜合素質(操作技術、服務態度、患者個人隱私的尊重與保護、護士的法律意識等方面)。然后針對問題通過實行改進的護理措施護后,觀察護理效果。具體改進的護理措施如下:①加強心內科護士業務技能訓練,不斷提高護士整體素質。②公開收費標準,消除糾紛隱患。③嚴守崗位職責,健全規章制度④強化法律意識,規范護理記錄。⑤提供人性化的服務環境。⑥加強職業道德,規范服務行為。⑦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改善超負荷工作狀態等。
2結果
2.12008年心內科護理事件共發生20例,其中10例患者屬于護患溝通矛盾;6例事故是由護理工作的原因導致的護理差錯,其中2例患者屬于發藥時間錯誤、2例患者屬于擺藥錯誤、標本送檢及設備操作不當發生導致的護理差錯各1例。由醫院的環境及患者本身原因造成的護理差錯有4例。
2.2問卷調查統計根據問卷調查,患者對護士的技術操作水平要求最高(共有118人選擇此項),占59%,其次為收費標準的公開化有108人選此項(54%),要求提高護士服務態度的有88人%),改善病房環境的有71人(35.5%),需求更多護理人員配置64例(32%),要求尊重個人隱私的有50人(25%),要求規范護理記錄有2O人(10%)。
2.3采取相應對策后取得的效果根據存在的安全問題
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后改進的護理措施用于護理該200例患者后,取得了顯著效果,184例患者表示護理過程很滿意,6例患者表示滿意,10例患者表示一般。并且在護理中未發生一例護理糾紛(僅有一例差錯性事件:墜床)。
3討論
篇2
關鍵詞:心內科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42-02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越來越多,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之一。由于心內科疾病患者的年齡跨度較大、病情復雜的特點,因此心內科的護理更具有其復雜性。因此,作為醫療工作的關鍵環節,護理工作要努力適應現代化的總體趨勢,向心內科住院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治療效果。我們根據168例心內科患者的臨床護理結果,總結了我們的護理體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筆者選定我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心內科患者168例,其中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79例,年齡42~72歲,平均(49.3±8.7)歲。心絞痛患者38例、冠心病患者94例、心律不齊患者16例,心肌梗死患者20例;伴發高血壓病患者74例、糖尿病患者29例、支氣管哮喘27例。
1.2 改進措施的護理。
1.2.1 心理護理。心內科患者經常出現恐懼、抑郁、焦慮和絕望等負面的心理影響,進而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不利于患者的護膚。對此,針對不同患者不同癥狀,我們認真評估患者的心理問題,并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主要應用安慰、鼓勵等手段為患者排解不良情緒,并清晰透徹的為其分析病因以及治療后進一步的發展趨勢,為患者及時做好健康教育指導,盡量降低負面的心理反應,使患者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讓患者從心理上建立康復的信心。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時候,醫護人員應及時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生活狀況,比如睡眠及進餐情況,用藥后有無不良反應等,對發現和了解到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進行解決。因為護理人員的安慰帶有權威性,能夠穩定患者的情緒,為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安全感,以此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
1.2.2 特色護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護理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做好個性化的特色服務,例如,對患有皮膚水腫的患者,經常協助患者變換,并保持床單的衛生整潔,預防褥瘡發生;對患者因為呼吸困難而造成的發生口干口臭,應加強其口腔護理,提醒其每日用生理鹽水或漱口液清潔口腔;還有一部分患者沒有很好的衛生習慣,不愿開窗通風,再加上家屬的頻繁探視,導致室內空氣渾濁,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應保持病房內空氣良好的流通,并保持良好的溫度、濕度適宜,預防交叉感染,創造一種溫馨的人性化環境;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各項檢查或治療操作前應詳細的向患者解釋操作目的,讓患者及其家屬對此能夠有所了解。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還要做到給予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護理中向患者及家屬說明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原因、病情發展以及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提高責任感,使得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形成良好的醫患關系,能夠讓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
1.2.3 營養護理。患者在患病期間由于身體和心理上的各種原因,大多出現營養不良的癥狀,并在治療期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厭食現象,我們在護理時要為患者準備一些細軟、易消化的食物,盡量的避免用力進食或咀嚼,并建議患者做到少食多餐,每餐不必過飽,這樣既能夠為患者提供身體做需要營養而又不會導致過分的勞累。
1.3 結果。通過對本組患者采取改進后的綜合護理后,使護理人員改變了以往的護理思想和服務理念,護理工作在整個實驗期間的明顯減少了護理差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68例患者經過治療及上述護理之后,顯效(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139例(82.7%),有效(癥狀有所減輕)21例(12.5%),無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無改善)8例(4.8%),總有效率94.2%。采用改進后的護理措施,使護理工作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使醫護間的關系得到改善,為醫院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幫助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促進了患者身體健康的恢復。
1.4 數據的統計學處理。本調查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以(X±S)的形式表示數據均數,計數資料采用組間t檢驗,各指標率的變化結果采用組間的X2檢驗,P<0.05為統計學有顯著差異。
2 討論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實行以患者為中心的綜合護理活動,既要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同時也要為護理人員提供一個專業的護理環境。作為一個動態連續的過程,要保證各項護理工作的良好運行,就必須要以護理的質量為核心。由于心內科疾病具有發病急、病情重的特點,這就要求接診的護理人員必須在短時間內迅速的了解病情,并及時有效地做出護理診斷。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既要全方位地考慮患者的病情,又不能忽略那些潛在的護理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大量新項目的引進,使得護理工作的技術復雜程度和技術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醫院應該經常性的組織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術素質,盡量避免由于對護理儀器操作的不熟練而帶來的護理風險和護患糾紛;護理人員還應學習和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有關知識,加強對心血管疾病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我院心內科實施改進護理的過程中,我們改變了以往的護理模式,提升了護理工作的業務水平,為患者提供了優質的護理服務。同時憑借護理模式的轉變,進人本科室的患者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關懷。改進后的綜合護理方式,能更好地滿足新形勢下的護理需求,真正解決患者的難題,值得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篇3
一、心內科病人的心理狀態
深入地了解心內科病人的心理狀態是有的放矢地做好心內科病人的心理護理工作的重要前提,護理人員必須熟悉掌握心內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點才能做好心理護理。經過多年的臨床護理工作實踐,筆者認為,心內科患者主要有以下三種心理狀態。
1、從健康人到患者心理狀態的轉變。患者一開始大都有僥幸心理,即不肯承認自己真的患了疾病,遲遲不愿進入患者角色,一旦被確診,又不能接受病情事實,不少患者此時的心態已無法正確地進行自我定位,并由此向恐懼、焦慮的心理轉變。
2、恐懼及憂慮。由于疾病來的突然,自覺癥狀明顯,患者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因而往往產生緊張及焦慮。與此同時,患者對入院后進行的必要診斷方法和綜合治療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醫療操作中會產生恐懼和不安心理。
3、喪失信心。隨著病情變化,患者的緊張、焦慮、憂愁、憤懣、急躁、煩悶等消極情緒也經常出現。他們過分關注身體感受,過分計較病情變化,一旦受到消極暗示,就迅速出現抑郁心理,有時還可產生悲觀厭世之感。
二、如何做好心內科病人的心理護理
做好心內科病人的心理護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醫生、護理人員和病人家屬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使醫療和護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發揮出最佳的生理效應和心理效應。
1、要建立密切的護患關系。心理護理是在護士與病人之間進行的,因此能否取得病人信任,建立密切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成功的關鍵。護患關系是一種建立在相互尊敬、相互信任基礎上的平等合作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主要是通過護理人員在與病人接觸過程中的言語、行動、神情、態度去影響病人而建立起來的。在與病人的交往中,護理人員應以誠相待,熱情友好。從病人入院開始,就要如對待親人般誠懇、周到的生活服務,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給病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使病人產生一種親切感和安全感。在取得病人信任的前提下,針對不同心理狀態用最恰當的言語,減輕和消除消極情緒或麻痹思想,清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在日常護理中,要引導病人遵守醫囑,堅持治療,調動病人積極的心理因素,提高內在的自身康復能力;多關心體貼病人,經常和病人談心,掌握疾病的發生規律,減少復發,有利于早日康復。同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認真嚴肅,動作輕柔,以樂觀開朗的情緒感染病人,使病人一進病房就感到有好轉的希望,切不可松夸、懈怠、慌張,以免增加病人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
2、要促進病人間良好的人際關系。病人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盡快幫助病人幫助熟悉和適應環境并促進同室病友間的互相了解,建立起病人間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病人間彼此交流有關疾病的各種情況及感受,盡快使病人適應新角色;在生活上還可以相互關心、照顧;在精神上相互支持、鼓勵,盡快解除恐懼、焦慮心理,共同增強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
3、要爭取家屬、親友、領導的支持和配合。要及時與病人的家屬、親友、領導取得聯系,在主動介紹病人情況的同時,做好思想溝通,特別是要讓病人家屬正確地對待病人的疾病,必須講明他們在病人面前言談舉止要恰當,盡量避免用不良情緒去影響病人,應給病人以關心、愛護、細心照料,以利于消除病人孤獨、焦慮的心理。
4、要創造良好舒適的治療環境。良好舒適的環境對積極抵御消極心理和穩定病情能具有良好的效果。要充分利用環境因素,創造良好的醫療氛圍,盡最大努力使病室內溫濕度適宜、整潔、安靜、舒適,與病人和藹地進行語言交流,有效地調節病人的心情,最大限度地減少病人心理緊張的刺激,使病人感到生活在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環境中,有利于病人安心住院治療。
5、要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內容。單調的病房生活往往使病人感到乏味、枯燥、甚至煩悶、焦慮。因此,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安排一些活動,以豐富病人生活。對手術病人要安排其早期活動,慢性病人安排散步、太極拳、欣賞音樂等,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消除病人對自身疾病的緊張、焦慮心理,能起到良好的心理調節作用。
6、要加強護理宣教。讓病人適當了解有關疾病發生、發展以及治療康復的知識,使其有正確的認識。護理人員應想方設法,盡可能地將病人消極情緒轉變成積極情緒,正確看待病情,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在進行護理操作前應向病人說明操作的目的,步驟及在操作中可能產生的不適,這樣既可能消除顧慮,又能取的病人的合作;
篇4
在心內科,由于患者具有年齡跨度大、治療依從性差、疾病變化快、病種復雜的特點,護理更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如何對心內科護理安全進行較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有效提高護理安全的防范對策,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是心內科護理管理者需要探討的問題。
1.心內科護理中存在的潛在風險
1.1 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護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職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識教育,長期以來醫療傳統習慣使護士工作處于醫療服務的主導地位,護士只重視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而忽視潛在的法律問題。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法律問題,對護理工作還不能從法律高度上認識,主要表現為對護理文書重要性的認識不足,護理記錄單記錄不全、不及時或超前記錄,重要的病情變化及治療、用藥后的觀察沒有記載等。這些問題容易引起醫療糾紛,并導致在處理醫療糾紛中不能提供有利的證據而處于被動地位。
1.2 服務觀念不到位
護理人員服務觀念不到位是護理糾紛的重要原因。社會的進步,在醫院體現在患者健康意識、法律意識不斷加強,他們對醫療、護理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心內科疾病復雜、變化快,多數患者對自己用藥情況大致有數,病情變動時很敏感,經常詢問,有些護士不能做到耐心解答。有時診斷、治療較困難,療效不滿意時患者不理解,護士與患者接觸時間長、機會多,容易把怨氣發泄到護士身上,從而產生醫患糾紛。
1.3 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醫院實行護士聘任制
部分護士臨床經驗不豐富,只注重護理技術操作,缺乏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不能準確實施整體護理,難以滿足患者的心理、健康需求;另一方面,隨著新技術、新項目的大量引進與開發,護理工作的復雜程度和技術要求相應增高,如不能及時根據技術進步與專業發展的情況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提高護理技術水平,會給護理人員形成較大的工作壓力,導致護理工作技術方面風險加大,影響護理安全。
2.心內科護理問題的應對策略
2.1 提高護理人員法制觀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強化
護理人員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進行經常性的法律知識教育、安全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等,健全和完善各項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規范工作流程,加強規范化培訓,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觀念。在繼續教育中廣泛開展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進行經常的規范培訓,通過法制教育,引導護士學法、懂法、知法,依法行醫,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要利用各種會議、交接班、晨會、查房等時機進行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隱患,時刻保持一種“如履薄冰”的工作態度。要認真抓好新分配人員和進修、實習護生的崗前教育,把醫療安全教育作為崗前教育的重要內容,為實施安全護理打好基礎。要加強護理病歷書寫質量,保證護理記錄內容真實性和可靠性,堅決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護理技術操作規范,讓護士認識到違法的后果,加強責任感,懂得自己該做什么,如何去做,從而維護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權益。
2.2 加強專業培訓
提高業務素質扎實的專業知識,嫻熟規范的醫療護理技術是護理安全的基礎。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和醫療設備的更新、新技術的發展,需要護士不斷充實、更新知識,對每一次治療護理、醫囑、操作規程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具備扎實的號業理論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術,才能增加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敏銳的觀察力和應急處理能力,有效避免差錯事故,遇到危重患者做到心不慌、氣不急、手不抖、腿不軟,頭腦清醒,在最短時間內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安全保障期。重視專業理論學習和技術操作訓練,了解和掌握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并掌握最新的護理質量標準和要求。繼續教育要形式多樣化。要求心內科護士必須熟悉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搶救治療及護理,心肌梗死患者的監護,溶栓和嚴重并發癥。如室顫、心源性休克等疾病的搶救配合,熟練掌握心電圖、心電監護技術,掌握除顫器的使用方法,利用業余時間反復模擬練習,掌握心律失常知識,達到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過硬的操作技術、快速的反應能力。
2.3 管理部T應對醫護人員進行合理配置
對醫護人員配置的合理與否也會影響到心內科護理工作的質量,要結合患者及護士的實際情況對醫護人員進行合理安排,對于一些重癥患者要安排具有良好專業素質和技能的護士來進行護理。搶救物品必須完備,作到四定:定人保管、定量儲存、定位存放、定時清點維修。有效利用安全防護措施,地面有防滑設施,創造一個安全有保證的就醫環境。
2.4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溝通是減少護患糾紛的前提,尊重是溝通的基礎
對患者就醫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要理解和支持。將各項告知制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講解,使他們能自覺遵守,配合治療和護理,減少不必要的糾紛。實現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的目標。
結語
心內科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工作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護理工作的質量,因此,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才能使護理工作健康穩步的向前發展。隨著護理人員自身的不懈努力及監管部門的有效配合,心內科護理工作必然會邁向更高的臺階,從而為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心內科;失眠;護理
文章編號:1009-5519(2008)13-1937-03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回顧性分析我科近年來住院患者由于環境的改變、噪聲、疾病本身及焦慮等原因導致失眠,有文獻[1]報道發生率高達64%。失眠可引起心跳呼吸加快,血壓上升,心肺腦血流量增加,導致心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筆者對90例失眠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對照研究,旨在探討采用護理干預措施降低失眠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7年2~9月入住的心內科患者,住院第二天進行睡眠質量調查,包括一般資料失眠程度和分類、睡眠自行診斷表。排除智力、語言及人格者入選失眠患者90例,男38例,女52例,年齡32~86歲,按入院順序雙數為干預組,單數為對照組,各45例,兩組患者按年齡、性別、病情、失眠程度和分類進行均衡性檢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預組(綜合性護理組):統一標準,由2名經過培訓的護士實施護理干預措施。
1.2.1.1 創造良好睡眠環境[5]:患者住院后,對新的房間、床鋪、不熟悉的環境、擾人的噪聲、不舒服的光線等均可延長入睡的時間,使有效的睡眠時間減少,因此,我們想盡辦法滿足了患者睡前的要求。環境保持安靜,科室實行夜間護士值班制,協助護士完成部分患者的生活護理,減少陪護率及外在流動人員。溫度適度,保持室溫20 ℃左右。燈光適宜,說服患者不開燈睡眠,或者開地燈,護士查房時用手電筒。工作人員操作、走路、說話、開關門時要輕,護士上班一律改穿醫院統一訂做的膠底護士鞋,不能拖鞋走路,工作人員避免在辦公室里大聲說話。
1.2.1.2 睡眠衛生指導: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制定一個較規律的作息時間表,鼓勵患者睡前在疾病允許的情況下,略做活動,睡前盡量放松四肢,并向他們指出過飽、空腹及煙、酒、茶、咖啡刺激性的食物不利于睡眠,鼓勵患者睡前飲用牛奶200 ml,睡前洗漱,臥床患者協助其完成。
1.2.1.3 刺激控制訓練法:患者有睡意時才能上床,若上床15~20 min不能入睡則應起床,無論夜間睡眠時間長短,清晨準時起床,對臥床患者更應注意睡眠-覺醒的刺激訓練,干預日間的睡眠,盡量使患者日間保持覺醒狀態。
1.2.1.4 減輕生理不適:10例患者由于胸悶、頭痛等不適影響入睡。解釋疾病有關知識,放松情緒,必要的情況下及時告知醫生應用藥物治療。
1.2.1.5 心理疏導: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設法找到引起擔擾、焦慮的內、外因素,以消除病因。對焦慮、緊張的患者進行松弛訓練,以上45例患者在針對失眠原因的護理基礎上,根據要求;14例按摩背部,涌泉穴按摩,20例予熱水泡腳,8例飲少量熱開水,3例看書調節。
1.2.2 對照組(常規護理組)通過護理巡視聽取患者意見,給予常規的心理護理及不能入睡時告之醫生,應用安定片口服。
1.2.3 評價指標:采用患者自我評價和客觀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綜合評價。患者對睡眠的主觀感受:讓患者在睡眠0級(無睡眠)和10級(曾有的最好睡眠)之間分級[2], 0~2級為無效,3~5級為一般,6~8級較好,9~10級為很好。睡眠的客觀評價:進行護理干預后當晚,值班護士每30 min對患者的睡眠情況進行觀察,記錄睡眠參表[3]:入睡潛伏期(指從上床睡覺起到NREM睡眠第一階段持續5 min時),覺醒次數(指睡眠當中醒過來并維持清醒狀態達1 min以上的次數),全睡眠時間(從睡眠到早晨醒來所經過的總時間,去掉中間醒來所占用的時間)。
2 結果(見表1、2)
3 討論
3.1 患者的睡眠:整體護理是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包括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美國護理學專家Henderson[4]指出,滿足患者休息和睡眠是護理工作的一項基本職責。所以實施整體護理需從關注患者睡眠做起。據報道,56%的患者住院第一天失眠[2],心內科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環境、心理等原因引起失眠率為64%[1],嚴重影響了住院患者的身心健康,應引起護理人員的高度重視。目前,國外對失眠的護理研究較重視,國內報道較少,隨著整體護理的不斷深入開展,護理人員知識結構不斷豐富,會越來越引起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
3.2 正確評估是實施干預的前提:干預前要進行睡眠質量調查分析,找出影響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措施。本組4例臥床患者睡眠-覺醒周期紊亂,給予刺激控制訓練法建立良好的睡眠周期,使睡眠明顯改善。5例患者有多種影響因素,經認真分析研究,其心理問題最為主要,經心理疏導,并配以其他措施,效果明顯。
3.3 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是實施干預的保障:加強護士的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責任感及同情心,做到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因為護理干預的實施需要護士有較強的責任心、同情心、良好的溝通能力,同時還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及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調查[1]顯示,33%的失眠由噪聲引起。而醫院夜間的噪聲主要源于醫護人員在病房內大聲交談,醫護人員走動、開關門、接電話、移動桌椅的聲音;工作安排不合理,頻繁打擾患者,也會影響患者的睡眠。
3.4 科學的實施方法是干預成功的關鍵:實施方法因人而異,采用個別指導、示教、示范等方式,將睡眠衛生宣教知識印成宣傳卡分發給患者,對于自理能力較差的老年患者,要協助完成睡前的準備工作,守護在患者身邊進行指導,直到入睡。同時在干預措施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鼓勵患者參與,通過自我評價及護士的客觀記錄共同評價睡眠質量,同時修正護理干預措施,使之更為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設立《睡眠質量評估表》,及時記錄睡眠情況。
3.5 提高了患者對護士的認可:塑造了優質服務的良好形象。在綜合性護理的過程中,良好的溝通能及豐富的專業知識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取得患者信任的前提,只有得到患者的信任及認可,干預措施才能得以順利進行。在干預護理過程中,即幫助患者解除了痛苦,又提高了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參考資料:
[1] 胡 敏,刁惠民,越咸麗,等.心內科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50.
[2] Dines Kalinowski CM. How to improve the sleeping of Patients in ICU?[J].Nursing,2002,32(2):326.
[3] 庫寶善,莊鴻娟.失眠與睡眠[M].北京:中國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127.
[4] 徐歸燕,計惠民. 失眠患者的護理[J]. 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4,13(3):103.
篇6
【關鍵詞】 心內科;用藥安全護理管理;體會
藥物是否安全使用直接關系患者的預后,甚至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藥物也是重癥患者搶救治療的主要措施,在臨床使用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各種藥物間的相互作用而發生一些不良反應[1],所以加強護理工作中安全用藥的管理尤為重要。本文就我院心內科96例患者采用安全用藥管理所獲得的成效作出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心內科住院患者96例,均符合心內科患者的診斷標準,患者的病程為3個月-9年。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39-70歲,平均年齡41.3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45.1歲,兩組患者的病情、病程、年齡、性別等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①分餐、按時發放口服藥,特殊藥物要按照要求發放于患者手中,保證床頭無剩藥。②靜脈輸液藥物按照三查七對原則核對輸液粘貼等標記,化藥和靜脈穿刺時加強無菌觀念,抗生素要現化現用。③輸液巡視卡掛于輸液架上,調整好輸液速度并記錄于輸液卡上。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護理的基礎上加強用藥安全管理 ①加強護士對法律知識的學習,提高用藥安全的意識: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過程中,是醫囑的執行者,為減少各種差錯和醫療糾紛的產生,要求護士操作中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的原則,工作中也要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并定期的檢查考核[2];一般臨床用藥過程中出現的安全問題,并非護士業務水平的問題或操作技術上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護士缺乏自我約束力和責任感,所以對于醫護人員的操作規程要嚴加管理,并對護士的職業道德加強教育,培養護士的慎獨精神,做到工作時檢查與不檢查時一樣,領導在與不在時一樣,并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年終考核評分;平時工作的閑余時間要組織所有護士加強藥物知識的學習,心內科作為一種特殊的慢性疾病科室,最好建立常見藥物的說明書,并制作成電子版或紙質版以方便查閱,對于各種藥物間的配伍禁忌護士要熟練掌握,科室如果出現新藥,要組織全體護士學習,在晨會上加以閱讀和識記,減少給藥差錯的發生;心內科患者的危急病人多、突發事件多、搶救機率高,有的搶救需要二、三個護士所以為防止忽視疲勞造成差錯和醫療糾紛的發生,護士長盡量采用彈性排班制度,并設置一個備班,這樣不僅有利于護理人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可以體現護士長的人性化管理,有效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②精確藥量:心內科需要輸液泵、注射泵的幾率很高,使用中輸液和注射速度一定要精確,醫院成立儀器調配中心,將醫院所有科室的注射泵、輸液泵等設備采取統一保養和管理的方式進行調配使用,可以隨時的滿足科室需要,以保證可以合理、充分、高效地利用醫療資源[3],保證特殊藥物、特殊人群輸液速度的準確需要。③藥物配伍的禁忌:心內科患者的病情變化快,危重患者臨床用藥種類繁多,所以在用藥的過程中要注意藥物間的配伍禁忌,在必要的情況下要同時建立2-3條靜脈通路為不同藥物的輸入提供方便,同時兩組液體的前后輸注配伍禁忌也要密切注意;對于一些新的藥物間配伍禁忌要仔細查看說明書,并在臨床操作時認真觀察藥物配伍時有無變色、沉淀、析出結晶混濁、等現象,比如心內科臨床常用的丹參酮ⅡA磺酸鈉與鹽酸氨溴索、氯化鉀、左氧氟沙星等都有藥物間的配伍禁忌,配伍后的析出結晶、混濁現象,都會引起輸液器的近頭皮針處堵塞。
1.3 統計學處理 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以P
2 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差錯事故、醫療糾紛發生情況具體見表1:
由表1可見,觀察組患者的治愈率為25.0%,好轉率為64.6%,對照組患者的治愈率為14.6%,好轉率為37.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合理用藥是臨床醫療和護理工作中一項復雜、艱巨的任務,這不僅需要臨床的醫師、藥師、護理人員積累浩瀚的臨床經驗,掌握豐富的臨床知識,還要掌握各種藥物的藥理作用、藥物的配伍、藥物的吸收和代謝過程、了解藥物可能會引發的不良反應,并可以熟練地解決存在的問題;所以,臨床醫護工作者要努力把安全用藥的工作真正做起來,真正達到利國利民的目的[5]。
參考文獻
[1] 曾良花.神經內科安全用藥護理分析[J].臨床護理,2012,2(16):152-162.
[2] 雷敏.心內科護士給藥安全的探討[J].中國健康月刊,2011,30(3):10-11.
[3] 毛惠娜,劉雪琴.我院安全用藥護理管理及成效[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0):87-88.
篇7
摘要目的:探討持續質量改進在血液標本采集管理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3年1~6月常規護理質量控制時采集的3150份標本作為對照組,并選取質量改進后2013年7~12月采集的3420份血液標本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血液標本采集的合格率及患者對服務質量的滿意率。結果:實施持續質量改進措施6個月后血液標本采集合格率從實施前的95.24%提高到98.16%;患者對護士服務態度滿意率由90.56%上升到99.44%,對采血技術滿意率由86.11%上升到97.50%,兩組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持續質量改進能提高血液標本采集的合格率,確保臨床檢驗正確率,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持續質量改進;血標本;應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62
作者單位:274500荷澤市山東省荷澤市東明縣人民醫院心內科
許素英: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隨著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血液各項化驗檢查廣泛應用于臨床,血液標本采集的正確與否及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進而影響住院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1]。臨床護士如何正確采集標本,是醫院加強安全管理,減少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技術水平的關鍵環節。2013年4月我院心內科針對血液標本采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實施持續質量改進,收到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6月常規護理質量控制時采集的3150份標本作為對照組,質檢科同期調查360例患者對本科室采血技術和服務質量的滿意情況。選取2013年7~12月采集的3420份血液標本作為觀察組,質檢科調查360例患者對采血技術和服務質量的滿意情況。兩組血標本檢驗項目有血常規、凝血系列、血生化、空腹血糖等,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質量控制,觀察組則實施質量持續改進,具體如下:
1.2.1成立質控小組成立護士長、質控員、責任護士參加的質量改進小組,建立和健全血液標本采集質量管理的標準與要求,重新制訂采集血液標本的流程。
1.2.2分析不合格標本原因對對照組標本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不合理標本150份,占4.76%,主要有采血量過多、過少,標本溶血、稀釋,抗凝標本中有凝塊;對開展的新項目不清楚,導致用錯試管;加床患者調整床位后化驗單未及時修改床號,匆忙中患者未聽清自己的名字,導致抽血錯誤;護理人員未交代注意事項,導致患者進食、進水,從而影響標本采集,延誤診斷[2]。
1.2.3制定改進措施(1)加強護士對標本采集知識的學習和培訓。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學習血液標本采集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操作流程及采集標本的質量對臨床診斷的重要性,尤其對一些新開展的特殊檢驗項目聘請實驗室人員進行專題講座,將檢驗分析的意義、標本收集的規程等列入護理“三基”培訓內容中;對新上崗和屢次出錯的護理人員,進行專門培訓,重點管理,定期討論、總結經驗,確保檢驗前標本的采集質量。(2)認真落實護理查對制度,杜絕標本錯誤。采血前、中、后均應核對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檢驗項目、檢驗科室、采樣時間,避免張冠李戴。了解檢驗目的,區分標本類別,根據檢驗項目選擇相對應的真空采血管,并貼好標簽,注明姓名、科別和床號等,保持條形碼清晰,避免漏抽、重抽、錯抽。(3)消除患者顧慮,取得患者配合。有些患者不了解化驗檢查的目的,甚至拒絕檢查,護士應從患者的利益出發,根據檢驗的目的,結合患者診療的不同階段向患者耐心正確解釋,告訴患者化驗的結果將是患者機體內在的客觀指標,化驗結果正常與否,與疾病的存在、嚴重程度有著直接的聯系。通過與患者的溝通、解釋取得患者的理解、重視與配合。(4)選擇合適的采集部位,準確抽取血液標本量。選擇正常部位靜脈血管采血,忌在外傷水腫及正在輸液的肢體上采血,更不能通過正在輸液的針頭直接抽血。普通血標本采血3~5 ml,注意一些特殊需要的試管,如凝血功能、DIC、備(配)血必用凝血管且2 ml定標,上不得>2 ml,下不能<1.8 ml;血常規管,有1,2 ml定標,抽血時,一定要嚴格遵守劑量規定,否則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如近年我院開展的血液流變檢測,要求比較嚴格:一是試管要求用肝素抗凝,二是劑量必須在5 ml,三是必須充分混勻,不能凝血或溶血,3個條件缺一不可。(5)制定標本采集指南。將本科室常用的標本采集項目進行歸類,把采集標本的項目、采血量、標本容器的顏色、采集的要求等,制作成表格,條理清晰、便于操作,防止忙中出差。(6)定期組織召開座談會,及時掌握反饋信息。定期組織召開臨床醫護人員、檢驗人員、患者交流座談會,了解標本采集質量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溝通與交流,及時總結經驗,制定改進措施。
1.3效果評價實施持續質量改進6個月后觀兩組血液標本采集合格情況及患者對護士采血滿意情況。
1.4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2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血液標本合格情況比較(表1)
3討論
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的一個危險因素[3],血標本檢驗項目除有血生化、血常規、電解質、肝功能及5項指標等一般項目外,還有血淀粉酶、肌鈣蛋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的血凝檢查,血清肌酸激酶測定等急查項目,血液標本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急救、診斷與治療,因而對心內科護理人員標本采集提出更高要求。
持續質量改進是現代質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在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上,注重過程管理、環節質量控制[4],使血液標本的采集、化驗結果快速、準確,為疾病的臨床診斷、患者的及時診治提供了保障。實施質量持續改進,提高了護士工作責任心,加強了自律性,規范了標本采集、送檢流程,有效提高了血液標本的質量;實施質量持續改進,提高了護士的個人素養,護理缺陷明顯減少,護士在采集標本過程中加強了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縮短了護患距離,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表1顯示,持續質量改進后采集血液標本不合格率由4.76%下降到1.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顯示,持續質量改進后患者對護士采血服務技術滿意率由86.11%提高至97.50%,服務態度滿意率由90.56%提高至99.44%。
總之,血液標本的采集是護理人員的一項基本技能,一份有價值的血液檢驗結果,除了檢驗過程準確無誤外,與標本采集的各個環節密切相關[5]。因此,在血樣標本采集的過程中運用質量持續改進管理模式,可適應患者的需求、科學發展的需要,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范曉芹,黃桂圓,董奕欲.持續質量改進在病區血標本采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0,17(4B):29-30.
[2]劉巖琳,鄧建琴.持續質量改進在血液標本采集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3(36):109.
[3]朱小翠,王穎.持續質量改進在心內科護理安全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4):101-102.
[4]趙雅莉.老年科病人24 h尿標本休集的持續質量改進[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1):76-77.
[5]陳香,趙慶霞,唐婷婷.護理安全管理在門診抽血中心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3):27-28.
篇8
醫院醫生實習心得感悟
非常感謝醫院領導讓我到xx市中心醫院進修,我知道這是領導對我的關懷與信任并寄予了我殷切的期望。這次進修是我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也是對自身的一次挑戰。進修時我帶著明確的學習目的,時刻牢記領導對我的囑咐,學到了先進的臨床理念和技術。通過四個月的進修學習,使自己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提高了業務技能。總結這四個月的學習,中心醫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里的工作節奏快而有序,人員職責明確,學習氣氛濃厚。
通過在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的系統學習,進一步了解了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的基礎知識、最新的診療技術,全面熟練掌握了呼吸科、心血管內科及相關科室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熟悉了呼吸科常規操作如胸膜腔閉式引流、胸膜活檢、經超聲、CT引導下經皮肺穿,基本了解支氣管鏡、胸腔鏡等操作要領。
他們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2次。查房時感覺氣氛和諧,講求實事求是、重視循證醫學證據,很多原則性的問題已達成共識,但允許不違反原則的分歧。中心醫院一向強調綜合治療,查房時,先由一線或進修醫生報告病史;上級醫生仔細閱片,分析可能診斷,進一步檢查及治療方案。這樣能系統的有計劃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療,同時年輕醫生了解很多相關知識。合理的綜合治療是xx市中心醫院高診療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發展,必須重視再教育、再學習及后備人才的培養。每周1次理論學習、治療新進展;每周1次科內學術討論;長期高強度、自覺的學習、交流也是他們長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各學科人員的通力協作是提高診治水平的保證。各個科室都有技術專長,每位醫生也有技術專長,才能使科室的診療水平得到保證。光有好的臨床醫生還不夠,必須有先進的設備和完善的輔助檢查,才能設計出理想的治療方案。同時醫院各科室間的協作也很重要,如手術科室、病理科、診斷科等。綜合實力的突出,才能有診療高水平。
先進的設備及技術也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們基層醫院有許多困擾我們的難題,有了先進醫療設備及技術,會讓我們迎刃而解,豁然開朗。盡管如此,常規治療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療手段。我覺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術、設備,只要能規范的、合理的運用常規技術,開展力所能及的新業務、新技術,也可以使大多數患者獲得滿意的療效。
在科室工作時,能夠感覺到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非常強烈,對病患提出的各種疑問都能合理的解釋并明確告知病情發展及預后。在中心醫院心內科學習期間,極大的開闊了我的視野,特別是他們濃厚的學習氣氛、探索精神,不斷激勵著我盡快地掌握新的理論知識及技術。
4個月的進修時間是短暫的,進修生活是充實而愉快的。雖然進修生活很快結束了,但學習是無止境的,還有許許多多的知識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認真學習和研究。在進修的日子里,學習過程里隨時都伴隨著許多新的體驗以及收獲,給我在這里的生活增加了豐富的內容。我回首這段時光,審視自身的改變。我的專業知識得到了鞏固和增長,學會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和方法;但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收獲還是觀念上的改變。我現在為自己的付出和收獲感到快樂。我決心要把學到的知識和理念帶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中,并在工作中影響帶動同事們,使我院內科的工作水平更上新臺階。
醫院醫生實習心得感悟
在實習期間,本人嚴格遵守醫院及科室的規章制度,認真履行護士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踏實工作,關心病人。不遲到,不早退,努力做到護理工作規范化,技能服務優質化,基礎護理靈活化,愛心活動經常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做到理論學習有計劃、有重點,護理工作有措施、有記錄。
心內科以高血壓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多見,常見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房顫、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房間隔缺損、風濕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心絞痛、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缺血等癥狀。實習期間,在老師的帶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見病的護理及基本操作。按時參加醫院安排的班次及科室的教學查房;微笑迎接新病人。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主動了解病人的情況,及時為病人排憂解難,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
經過這近一個月的心內科實習,使我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提高,在突發病方面,學到了應對的知識和技巧。總之,在心內科實習的日子里,我受益匪淺,雖然我還只是學生,我的能力有限,但我會不斷摸索,用微笑溫暖病人心田,用努力充實我的知識與技能。溫故而知新,用實踐來驗證及鞏固所學心內科知識,同時,也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水平,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
醫院醫生實習心得感悟
實習的時光就這樣匆匆走過,我還沒有品味到在工作中所有的滋味,還沒有學到什么東西,還沒有完全的改善身上的不足,實習的日子就這樣離我遠去了。但是在這段時間的實習生活中,我對自己有了清晰的認知,對未來也有了明確的規劃,對以后的工作有了仔細的了解。
孩子的病其實的最難辦的,因為大人對自己的身體有足夠的了解,能夠用清晰地語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但是孩子不一樣,他們對自己的病癥不了解,所以不能講病情準確的描述出來,而且因為很多的孩子很怕醫生,也很怕打針,不明白、也不懂的'怎么配合治療,給我們在治療的過程中造成了一點麻煩。同時因為兒童的疾病種類和成人的也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是起病時急,一個是來勢兇猛,還有一個是變化的快,因此要求我們在治療時要觀察仔細,判斷情況要準確,再根據病癥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措施。在我實習的過程中,我主要是學習帶教老師在治病過程中的方法:通過細微之處的敏銳觀察確定病情,豐富的經驗確定治療的手段,還有和兒童和諧平等的交流來保證治療的順利,這都是豐富的閱歷才能擁有的工作經驗。
篇9
心內科是醫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醫院心內科有5個病區加一個CCU病區,不僅接診正常的老年慢性病人,還要收治從地縣上轉的急危重病人,有著急、忙、雜的特性。面對危重急癥病人的首診和搶救,心內科病人又往往診斷不明、病情不清、變化迅速,若處理不當,就容易發生醫療糾紛。而病人及家屬容易產生急躁、憂慮、恐懼的情緒,心內科不同于病房,醫護人員有充足的時間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心內,患者及家屬在與醫護人員較短的接觸時間內,還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對醫護人員的每一個細微環節都十分敏感,醫護人員的言談舉止對病人心理都會產生很大影響。造成醫護人員的救治行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屬留下“不被重視”、“急診不急”的錯覺。所以我越發覺得“溝通”在心內科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時,要學會觀察,才善于發現問題的存在,包括對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屬的觀察。通過觀察和溝通學會判斷,對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個準確地了解和判斷,有利于醫護人員救治工作的展開,也為病人爭取了時間。例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可以通過觀察和大致的詢問了解其發病時間及誘因和心前區部位和嚴重程度、既往史等,第一時間初步診斷出其病因為其救治,為病人的救治爭取時間。
在心內科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每件事都是我的經歷,教會我很多東西,無論做人還是做事。當然,想做好一名內科醫生,只會溝通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扎實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快速的反應、麻利的動作,這才是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禁得起考驗的保證。
在呼吸科以其他科比較,呼吸科的疾病發病的復雜性在臨床醫學中是比較突出的。而且呼吸病中的許多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與生活環境、吸煙史及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如COPD、肺心病、肺栓塞、哮喘及呼吸系統腫瘤等;許多疾病的病因與發病機理還與流行病學有密切的關系,如社區獲得性肺炎,天氣變化普通感冒引起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均有流行病學問題存在。
在診斷方面,完整的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應包括三方面:
①功能診斷;
②病理診斷,包括性質與部位;
③病因診斷,在病因、病理等難于明確時,則僅可得到臨床診斷。
診斷依據除了包括:病史、癥狀、體征、化驗資料、X線、CT等一般資料外,還有支氣管鏡、痰培養等特殊檢查。對于一些臨床表現非常明顯的呼吸系統疾病只根據臨床癥狀和體征也可作出診斷,如COPD的桶狀胸、心源性哮喘等,對于那些早期病癥輕、癥狀不明顯又無典型病史者,則需詳細檢查后方可確定診斷。
篇10
關鍵詞:心肌病;多項心導管;介入術護理
心肌病常伴有嚴重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癥狀[1],隨時會出現猝死的危險。臨床治療中多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結合左室與冠狀動脈造影、DDD起搏器植入術、射頻消融、心肌活檢等多項診斷,及治療性心導管介入術聯合治療,獲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擇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心內科接受多項心導管介入術治療的32例患者,進一步總結臨床護理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心內科接受多項心導管介入術治療的32例患者,其中包括14例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年齡均在34~62歲,平均年齡(50.63±3.84)歲。查體:體溫(36.4±0.5)攝氏度,脈搏90次/min左右,血壓水平(90±4)/(67.2±3.2)mmHg,未聞、病理性雜音,心音中等。心電圖檢查:顯性預激綜合征、竇性心律。超聲心動圖檢查:室間隔心肌、心尖部變薄,表現瘤樣膨出,并且心功能不全。全部患者均接受抗心律失常、擴血管、利尿以及強心等對癥治療,同時在住院6 d后采取左室與冠狀動脈造影、DDD起搏器植入術、射頻消融、心肌活檢等多項心導管介入術治療。
1.2方法
1.2.1術前護理 患者送入監護病房后,緊密監測患者血壓、心律以及心率等指標動態變 化[2],若發現異常應立即記錄并匯報臨床醫師。注意對患者癥狀、神志改變的觀察,積極預防暈厥的產生。迅速建立有效的靜脈輸液通路,并確保其順暢,以利于搶救藥物可以及時應用。心肌病患者合并嚴重心律失常,或出現暈厥,應安排在監護病房。通常患者會存在焦慮、過度緊張的心理,對實施多項心導管介入術治療具有較大顧慮,特別是年紀較小,且將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患者,認真詳盡的為患者解答疑惑,講述手術配合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闡述醫院醫療技術水平、設施,消解患者的內心顧慮,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全力配合手術治療。認真記錄24 h尿量,綜合評估患者術后的心功能改善程度。加強術前常規血化驗、藥敏試驗以及備皮等準備工作。禁止進食2~4 h。
1.2.2術中護理 囑咐患者雙臂平放在大腿兩側,讓身體肌肉處于放松狀態。接通好心電監護、多道生理監護儀,建立有效的靜脈輸液通路。穿刺右股靜脈以后,協助醫生安置臨時起搏電極于右心室處,仔細調試臨時起搏器,以便在術中發生心臟驟停時備用起搏。術中,增強對患者意識、神志、心律、脈搏以及血壓等情況進行緊密觀察[3]。因為術中恐懼、緊張與手術造成疼痛使交感神經興奮,加之心導管的刺激,患者可能會出現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是心臟驟停,所以必須安排專人心電監護,緊密監測患者病情。積極準備好各種搶救藥物、用品,例如吸痰器、除顫器、阿托品以及利多卡因等。給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主動詢問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感受,例如穿刺部位疼痛劇烈,應該提醒醫生追加物,降低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心理壓力。
1.2.3術后護理 緊密監測患者血壓、心電情況,同時也要注意對患者癥狀、意識以及神志等變化的觀察,時刻警惕介入術治療臨床并發癥的產生。①心包填塞征象:采取多項心導管介入術治療相比單項操作,對患者血管、心臟的產生的損傷較大,出現心包填塞、心肌穿孔以及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性更高。術后30~60 min階段很容易出現心包填塞。若是患者產生氣促、胸痛、面色蒼白以及神經軟弱等癥狀,特別是術后伴有持續低血壓的患者,應該及時給予床邊超聲檢查,做出明確診斷。在必要情況下,實施心包穿刺抽液。②對血管迷走反射的預防:采取多項心導管介入術操作時間較長,患者情緒過于緊張,同時還要耐受手術疼痛,或禁食造成的饑餓,很容易出現血管迷走性反射,具體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心率降低、血壓降低、大汗、嘔吐惡心以及胸悶。積極預防,同時準備好搶救措施,常規抽好多巴胺、阿托品放在床邊備用。③注意穿刺部位是否出血。穿刺部位出血是多項心導管介入術治療后易產生的并發癥。注意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發生出血及疼痛,起搏器植入部位的局部張力、皮膚色澤,是否有滲出,皮下是否有血腫等。同時,注意傷口的清潔,準時換藥,及時給予合理抗生素進行感染的預防。
2結果
本組32例患者均采取DDD起搏器植入術、射頻消融、心肌活檢以及左室與冠狀動脈造影等多項心導管介入術治療后,配合周密的護理干預,全部患者均在14 d后病情恢復穩定,得到有效控制出院。
3討論
心肌病患者常常伴有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等癥狀[4],盡管通過積極的治療,及射頻消融術、植入起搏器治療能夠穩定病情,但是并不代表疾病治療的終止,應該囑咐患者必須堅持原發病的治療。在醫生指導下按時堅持用藥,切勿擅自增加或減少藥物劑量,不可自行停藥。護理人員還應教育患者正確自我監測臨床效果,防止情緒過于激動、飲咖啡、飲酒以及勞累等造成不良后果[5]。飲食應保持低鹽、易消化的食物,遵守少食多餐的原則。保證大便暢通,切勿用力排便。注意保暖,以免受涼感冒,避免出現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因為多項心導管介入術治療操作時間較長,同時患者神經過于緊張,導致膀胱充盈過度,手術治療后要求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患者排尿習慣發生改變,所以很容易出現排尿困難的現象。護理人員應該在術前強化患者在床上排便的訓練,在必要情況下結合病情、手術需要安置導尿管。對患者實施起搏器知識的教育時,應指導患者自測脈搏的方法,如果脈搏
總之,針對多項心導管介入術操作的復雜性,實施周密的護理干預,能夠保證手術的成功,提高預后效果。
參考文獻:
[1]章潔岑,熊曉云.介入治療心臟病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護理體會[J].實用護理雜志,2011,18(6):14-16.
[2]許慧,溫澄非.心血管病介入治療致2種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7例[J].實用護理雜志,2011,19(4):9-11.
[3]田風華,李秀英,高俊紅,等.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前護理的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11,18(2):1-2.
- 上一篇:管理學及財務管理
- 下一篇:創新創業意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