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競賽的方法和編排范文

時間:2023-11-21 18:14: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育競賽的方法和編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體育競賽的方法和編排

篇1

1.1研究對象:獨立學院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實習的管理。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通過收集和整理有關的文獻資料,來為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2.2訪談法:通過對實習單位相關人員及專家的訪談,來收集研究資料。

1.2.3調查法:通過對獨立學院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實習效果的調查,來充實研究的內容。

2結果與分析

2.1獨立學院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實習的準備與條件配備

依據獨立學院本科教學計劃的設置及要求,于學生的大四年級的第一學期進行實習,實習為根據學生要求統一安排,實習點分為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市級體育事業單位及企業,實習期間與實習單位共同建立了兩個實習基地,為今后學生的實習實踐環節的完善奠定了條件。根據校企合作的精神及意愿,畢業班的實習某公益型的體育企業,其設施完備,條件一流,所承擔的全部為社會體育活動及服務。而在體育行政部門實習的學生也是到與社會體育活動組織和管理的職能部門,整個專業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對口、效用性強、分布合理的要求和標準,為學生的實習保駕護航。

2.2獨立學院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實習的過程與范圍

獨立學院學生所在的實習單位當中,所分配到的崗位及工作范圍與本專業息息相關。在某公益體育企業實習的學生,所實習的內容包括社會體育活動的組織、社會體育產業的經營與管理、體育設施的管理與評估、社會體育培訓與教學。在體育行政部門實習的工作包括社會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社會體育活動的方案設計與執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與管理,在整個實習的過程當中,學生能夠得到了大量參與到社會體育當中進行親身模仿、親自管理、親力親為的機會,同時得到相應指導教師的大力指導。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運用,運用的目的是為了展示,展示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承認,因此,實習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讓社會了解社會體育專業學生、考驗學生、使學生被用人單位所接受的過程,其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就業及學校的聲譽。

2.3獨立學院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實習當中所遇到的問題

2.3.1實習時間對學生來說是考驗

按照專業實習計劃及市場需求,同時也是該獨立學院第一批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實習,因此在實習的時間上較為靈活。根據實習單位的要求,實習為期一學期,相對于體育教育專業最長為40天的實習,時間跨度較長,因此對學生來說是個考驗。正是因為過長的實習時間,使得學生在實習崗位上產生了煩躁、倦怠甚至焦慮,對圓滿結束實習工作帶來了不可忽略的影響。

2.3.2學生在實習當中的能力表現

在實習的工作當中,主要的匯集了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社會體育活動組織、體育競賽編排與管理等內容,從而檢驗學生的專業知識把握程度及該獨立學院的教學水平。在社會體育共服務當中,90%以上的學生能夠按照理論的指導,做好了場館運營、維護的工作,耐得住了天天面對高級場館的寂寞;在社會體育工作的組織當中,在體育行政部門實習的學生能夠遵循了社會體育發展的規律,做好了方案的設計與執行;而在體育競賽組織編排當中,體現出了學生能力的短板,即能夠熟練掌握多項社會體育競賽編排的能力稍有欠缺,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通過實踐的檢驗,也為獨立學院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提供了有效的指導,今后的教學應更加注重學生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

2.3.3實習過程的管理需盡善盡美

管理過程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市場規律是決定實習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在實習管理當中,不僅是對實習的對象、時間、信息等要素的管理,而且也是對社會評價的一種提升。與體育教育專業的校園實習相比,社會體育實習所面向的對象與范圍是形形的人、物,比教育實習的環境復雜,因此在管理過程當中,單純依靠社會的力量來對學生進行指導、評價,不足以體現實習的效果。管理過程需要責、權、利相結合,才能發揮社會實習的最大效用。因此可以效仿教育實習的模式,以社會是否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創新能力、社會適應等能力的要求為標尺,對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實習實行一對四或一對五的指導教師負責制,并完善相應的學校、社會相結合的激勵制度,才能為學生在當中學有所獲,避免用人單位將他們當成免費勞動力來使用的尷尬。

2.4獨立學院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實習工作的優化建設

2.4.1完善教學計劃,保證實習的時間實習過程不僅是讓學生達到畢業要求的過程,同時也是為學校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聲譽過程,對于新興的獨立學院的辦學模式,這種社會接受程度往往會為學校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社會體育專業的涉及面較廣,如在保證學生的實習時間之前,教學主管部門應認真落實好學生的學業完成情況,才能讓學生安心地完成實習,否則在實習當中的會出現不同的聲音,進而影響實習的效果與評價。

2.4.2加快完善激勵機制由于社會體育專業的招生人數不如體育教育專業多,同時在師范院校的獨立學院當中對社會體育專業的開設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在對社會、學生、學校、教師的激勵當中,應完善激勵機制,與實習基地的建設相聯系起來,利用鼓勵、表彰的形式來為實習提供良好的條件,進而激勵社會、個人盡力為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能力發展、就業提供平臺,實現實習的目標。

2.4.3利用教學課程改革的機遇來提升學生的能力及水平在實習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要展現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尤其是對群眾體育賽事的組織,對社會體育專業學生要求如此,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也如此。在對實習學生進行的單盲調查當中,社會體育專業學生有76.92%在工作中接觸到了競賽的組織編排,僅有11.54%的學生在編排工作當中做到了準確、快速;82.13%的學生認為自己還未能掌握一些新興、熱門、開展廣泛的項目的編排方法;74.15%因為不熟悉編排方法而失去了較好的發展機會。而在體育教育專業的實習學生中,有78.52%在其中接觸到了學校運動會、課外體育比賽的編排工作。通過實習,為獨立學院體育專業的教學的啟發是,在對學生競賽組織編排課程的設置當中,改變“泛而粗”的觀念,增加課時,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保證學生的實踐課時,要“求實不求寬、求精不求雜”,做到“多而全,全而熟,熟而快”,對于每個項目,要反復熟練地引導學生去掌握;對于當今社會體育活動中流行的項目,要更加快速準確地將競賽編排好。

3結論與建議

3.1獨立學院的社會體育專業實習要遵循校企合作,社會效益為先的原則,制定好嚴格的能符合社會考查需求的實習時間,并遵照執行才能取得良好的實習效果。

3.2獨立學院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實習管理不能完全依靠社會的力量來進行管理,需要加快建立相應的激勵與評價機制,借助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的機會來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機遇。

3.3實習過程的管理當中要注重學生行為、思想的教育,積極為社會營造一個了解和承認學生能力的環境,增加學校的知名度。

篇2

關鍵詞: 普通高校校內足球聯賽 競賽體系 賽制改革

隨著“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的成功舉辦,足球運動為高校校園帶來了勃勃生機。為充分挖掘大學生足球聯賽帶給校園的這一份快樂足球資源,完善校內足球聯賽競賽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對普通高校校內足球聯賽的競賽體系進行了探討,以便對普通高校足球聯賽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海南參加校級聯賽(“足協杯”和“系級杯”)的24支足球隊的教練員和運動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我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的競賽規程,以及有關高校足球改革的文獻50余篇。

1.2.2問卷調查法。

對海南省8所普通高校參加校級聯賽的教練員和運動員發放問卷880份,回收有效問卷810份,回收有效率為92%。

2.結果與分析

2.1傳統校內足球聯賽競賽體制的弊端

傳統競賽體制是完全由體育部包攬全部工作。雖然工作人員之間易于協調,工作開展迅速,但是單憑教師來組織比賽,工作量太大,也影響了體育部教師的其他教學和科研工作,同時造成學校經費緊張等諸多問題。在參賽隊伍方面,由于缺乏對參賽隊伍的賽前培訓,參賽人員運動水平不高,各隊比賽成績完全寄托在個別“優秀”的個人表現上,比賽中“外援”人數超標等舞弊現象日漸嚴重,結果觀看、關心校內聯賽的學生逐年減少,參與人數逐年下滑,甚至許多院系已不再報名參加比賽,嚴重影響了足球運動在高校的推廣普及。

2.2改革競賽體制

2.2.1調整組織管理形式。

改變以往體育部包攬全部工作的模式,可由體育部承辦,校團委協辦,贊助商給予經費支持。由承辦單位體育部管理學生足協,工作決策權歸承辦單位,具體工作細節由學生足協負責實施。學生足協主要負責比賽籌備、經費預算、起草規程、組織報名、抽簽編排、布置場地、成績統計、成績公布等工作。承辦部門可委派體育學院足球教師臨場督導。同時校團委發揮作用,積極協辦好足球聯賽。這種方法既能鍛煉在校大學生的工作能力,又能減輕學校體育部門的工作壓力。

2.2.2加強對參賽教練員的培訓。

筆者在我校足球教研室教師的積極配合下,對我校所有參賽隊教練統一進行培訓。高校足球教師的執教水平,直接關系到賽制改革的結果,優秀教師是我校進行賽制改革的基本保障。筆者還調查了我省部分高校的足球師資狀況,被訪的32名教師均為兼職教練員,其中未參加中國足協各級教練員培訓課程學習的占34.4%,具有執教專業球隊經驗的僅有2名,執教范圍僅限于本校或本地區足球隊的占93.75%。因此,要想培養出優秀的足球人才,提高高校足球整體水平,對各級別教練員的培訓工作必須加快步伐。

2.2.3改革裁判工作。

在組織足球比賽中,裁判員的委派是至關重要的,用人得當可使賽事進行得更加順利。除了賽前請體育專職教師為所有學生裁判進行業務培訓外,裁判組還將比賽分為兩個類型:小組循環賽,主要用達到一定裁判等級的優秀學生裁判來執哨,體育教師到場監督、指導裁判工作;關系到各隊小組出線的關鍵性場次或是淘汰賽,均由足球教師擔任主裁判,以保證比賽中判罰的公證性和準確性。另外所有裁判員均享有由組委會提供的小額經濟補助。

2.2.4多渠道籌集比賽所需經費。

經費的籌集可在校團委的組織下,通過三條途徑籌集比賽經費:一是學校行政經費中的一部分體育競賽經費,這是組織比賽的基本保證。二是學生足協收取各隊的參賽報名費。三是爭取得到社會的經濟支持,尋找企業或贊助單位的贊助。

2.2.5培養足球骨干,改進比賽方法。

由于普通高校沒有體育專業,從事足球專業的“體育資源”較少,高校必須充分利用本校足球隊隊員的骨干帶頭作用,由體育教師對他們進行統一培訓,再由教師分配3名校足球隊隊員到各系科球隊擔任足球教練員。各院系上場參加比賽的隊員只能是本系學生,并且所有校隊隊員均不能上場參加比賽。這樣的組織形式將使校內聯賽成為各系科普通學生之間的激烈較量。各院系隊的教練員利用業余時間組織所在球隊進行訓練,以提高隊員的足球水平。體育教師僅對訓練方案進行指導,具體訓練工作由學生完成。

3.結論

3.1賽制改革有利于足球在高校的普及

通過兩年賽制改革的實踐,新的競賽體制使我校的足球聯賽煥發了生機。具體表現在:參賽球隊的增多,觀眾人數明顯上升,比賽結果冷門迭報。這大大提高了各參賽單位的熱情,同時也得到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3.2加強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賽制改革使學生業務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他們在專業技能傳授,工作的組織、協調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加強,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足球骨干。

3.3賽制改革服務于“高水平運動隊”

學校足球聯賽賽制的改革,為校足球代表隊輸送了大量足球人才,他們為學校贏得了許多榮譽。鑒于成功運作了本校足球聯賽的經驗,我校計劃將這套改革方案用于其他運動競賽項目。

通過兩年的賽制改革,我校學生在足球知識普及與提高過程中形成了良性循環的機制,改革工作在普及運動知識、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秦志輝.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隊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中國體育科技,2002,(11).

[2]李祥.學校體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3

【關鍵詞】培養 體育骨干 體育教學 能力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9-0209-01

體育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教學過程,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體育教學場所幾乎都在室外,課堂空間比較大,教學中學生精力容易分散,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紀律性較差。尤其是部分學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個人素養相對不高,再加上部分教師對學生疏于管束、事假或病假不能上課等多方面的因素,要上好一節體育課僅靠教師一個人去組織安排是遠遠不夠的,體育教師往往組織教學時顧此失彼,因此,充分發揮體育骨干的作用,使體育課教學有一定的組織性。

1.選擇學生體育骨干

1.1選擇學生體育骨干的標準

體育骨干,指體育運動技能基礎好的學生,能在小組學習中起到示范作用,能較快地掌握教師所教的動作技能且能指導和管理同班或同組同學學習的這部分學生。體育骨干要滿足的五個條件:一是技能基礎好,掌握動作快。二是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起到較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三是有較高的道德品德,樂于為集體做事的熱情,能夠熱心為同學服務。四是有遇難不退,具有工作毅力。五是具有個人的人格吸引力,有一定的威嚴、威信。

1.2物色各班三至六名體育骨干

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對可以培養的3-6個體育“苗子”做逐個了解,找他們談心,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并在了解談心過程中加以引導,以堅定他們為集體、為同學做事的決心。

2.培養體育骨干的作用和必要性

2.1體育骨干的作用

體育骨干的作用通常可以協助教師布置教學場地、設計準備活動,組織簡單的教學活動、實施教學中的保護和幫助,同時做好紀律、安全監督;收發體育器材;擔任課堂教學組織或比賽的裁判工作;針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同學們對體育課、體育老師的意見、想法和建議,通過和同學們溝通及時向體育教師反饋意見和建議,是老師和同學們之間上通下達的信息通訊員。

2.2培養體育骨干的必要性

2.2.1有意識地讓他們擔任力所能及的工作

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合適機會來培養體育骨干。如:課前讓他們先了解課的任務、要求、內容以及所需的場地器材,并讓其根據教學內容協助教師布置教學場地、設計準備活動;在隊列隊形練習時,教師可鍛煉體育骨干課前對隊列隊形的組織能力,使教師節省時間等。其次,在分組練習中,體育骨干的作用尤為突出。體育教師往往只能照顧到一組,其余組就能在體育骨干的帶領下進行練習。再次,課前器材的準備、課后器材的送還,體育教學中的同學之間的幫扶,也要體育骨干的組織和協調,這樣也有利于形成一種良好的體育教學狀態。 通過安排體育骨干擔任這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可讓體育骨干進行組織和安排,這樣既加強了師生聯系,也使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培養。

2.2.2增強體育骨干的示范作用

體育項目新的技術動作學習時大都要求示范。但有些動作部分教師年齡偏大,示范動作不太適宜,利用體育骨干進行示范,顯得更好。一些較難的動作,體育骨干一般身體素質較好,教師課前進行指導,他們也很容易掌握。課堂上由體育骨干作示范動作,就會增加其余學生的自信心和競爭力,激發強烈的運動欲望,有助于學生較快地學會動作。

2.2.3對體育骨干進行理論和實踐培訓,培養體育骨干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

通過舉辦不同形式的理論培訓班,使體育骨干懂得部分競賽項目規則和裁判方法、各體育教學常規項目的編排方法和記錄成績,投擲項目丈量成績的方法及田賽、競賽的成績公告方法;讓體育骨干試著嘗試擔任班級小型比賽的編排、組織、管理等。在學校舉行的各項目比賽和運動會中,根據教師的培訓,如何更好地對本班級參加比賽時做好充分的編排、組織,為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和空間,使他們有更多的“前臺”亮相機會,教師只在“后臺”做指導,使學生在參與組織各種體育競賽活動過程中,信心得到充分培養。

2.2.4培養體育骨干堅定的信念,心態保持“常溫”

教師就要把培養體育骨干的重點放在“保溫”上,多給予鼓勵和肯定,使他們為集體辦事的決心和熱心長久下去,并促使其熱心變成恒心。體育骨干難免因為一些原因,直接或間接地失去繼續堅持下去的信心,這時體育教師要幫助體育骨干調節好學生情緒、學生關系、學習與工作矛盾的關系,教育他們發揚“汲取失誤的主客觀原因,鼓勵他們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一旦發現有阻礙體育骨干工作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和解決。這樣體育骨干的工作熱情就會保持,避免因工作失誤或學習上的挫折而打“退堂鼓”。

3.體育骨干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體育骨干的培養是處在動態中的平衡,即體育教師對體育骨干是在挑選中使用,在使用中培養;而體育骨干是在自己工作、學習的實踐中逐漸加深對體育教師的理解和信任,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識素養和人文素養,進而在體育教師的指導、幫助下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

二是要一分為二地評價學生所做的工作。對體育骨干所做的每個任務的完成要給予充分及時的反饋和中肯的評價,而對于偶爾出現的一些語言不文明、工作方法上的失誤、處理問題的不適宜方法或手段等,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所在,讓體育骨干認識到自己的言行不當,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妥,注意引導學生及時的發現錯誤并改正錯誤,提高體育骨干的綜合素質,也對提高教學質量有一定的作用,同時也才能使他們更好地成為體育教師組織開展好學校各項體育活動的得力助手。

總之,體育課應該是“嚴而不亂,活而不死”,一堂好的體育課,學生好像是風箏,要讓他們既能放得開又能收得攏。在“放得開”與“收得攏”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體育骨干的示范作用,是保證課堂教學高效、順利開展的重要措施,也能提高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質量,進而提升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形象。

參考文獻:

[1]魏立新.《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體育骨干的作用》[J].瓊州大學學報, 2013年12月28日, 第10期第 6卷

[2]施正惠.《如何培養學生體育骨干及其作用》[J],科技信息2009年第15期

[3]唐萬明.《巧用體育骨干》[J],中國學校體育,2008年07期

篇4

【關鍵詞】普通高校;體育專業;社區體育指導;可行性研究

體育健身已成為社區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之一,社區體育指導員逐漸占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增長幅度較大,但在大多數地區仍然不能滿足需要。 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年齡結構不合理,大多都是由離退休人員擔任。而且在功能結構上的比例也存在著差距,管理型人才多于指導型人才,這種事實的存在造成對社區居民體育休閑健身的指導率偏低,參加體育活動的群體大多數是處于自發和無序的狀態。社會體育指導員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學歷層次較高的體育專業人才。而高校體育專業的學生作為專業技術人才,其專業的運動技術能力,豐富的群體活動組織和管理經驗,科學的健身訓練指導,如能參與到社區體育中,無疑為社區體育的發展起到添磚加瓦的強大作用。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互聯網(Internet),湖北大學圖書館、中國知網優秀碩博士論文數據庫、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收集材料,并查閱了體育學、體育專業生就業、社區體育等學術期刊上發表的相關論文及大量可結合本研究的專著。

(二)訪談法

通過與正在從事社區體育指導的指導員、從事社區體育指導的體育專業的學生及未從事社區體育指導的學生的交流溝通,向他們了解體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情況,校外實踐狀況以及社區體育指導現狀,。

(三)邏輯分析法

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組合、梳理,并進行分析,用歸納、演繹等邏輯分析法,剖析我國大學體育專業畢業生參與社區體育健身指導的可行性。

二、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參與社區體育健身指導的可行性

(一)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

根據當前學校對于體育專業的學生所制定的崗位標準,高校體育專業的學生經過專業系統的學習,掌握著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心理學、訓練學、保健學等豐富的體育學科知識,因此能夠依據不同人群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運動負荷,以及不同恢復手段,科學合理的制定健身計劃,達到有效健身的目的。社區人群構成復雜,存在著不同的年齡階層、不同的體質、不同的健身需求,需要有專業技術人才對其進行指導,才能夠做到有效合理的健身。

(二)高校體育專業學生精湛的專業技能

作為體育專業的學生,每個人至少都掌握1-2項精湛的運動技能,對所從事項目的運動技術原理和運動規律都是了然于心,能夠嫻熟的講解和示范,進行正確的指導,其舒展大方、協調有力的技術動作,往往能夠吸引人們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掌握正確的運動技術能夠使鍛煉的效果達到最大化,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并且能夠激起人們對所從事運動項目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促進體育鍛煉意識的提高。體育專業學生擁有著不同的專項,豐富了社區體育的健身內容,能夠滿足各類人群的鍛煉需求,尤其是能吸引青少年人群參與到社區體育活動中來。

(三)高校體育專業生擁有豐富的教學實踐和運動訓練經驗

體育專業的學生在校內經常參加教學實習,也熱衷于校外培訓與實踐,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根據個人不同的身體和心理特點,知道如何更快、更有效的掌握運動技能和身體鍛煉的方法和手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地指導模式,如果把獲得的指導模式嘗試運用到社區體育來一定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從哪個方而來看,人都是具有差異性和相似性,如何根據不同人和人群的特質進行有效地教學或指導。

社區體育要想有成果,不能僅僅發展大眾健身這一塊,還應該擁有自己社區的運動隊伍,參與運動競賽,讓更多的人了解社區體育,融入到社區體育文化中來。例如在美國非常重視社區體育的競賽,社區有不同的運動隊伍,有半專業或專業的教練進行指導,通過訓練,參加各類比賽,提高社區的品牌和知名度,促進社區各成員的交流,推動著社區健身的發展。我們應該借鑒體育發達國家做法,讓有著運動訓練經歷的體育專業的學生參與進來,組建和指導社區運動隊伍,通過參加各類比賽,提高體育對社區文化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健身隊伍中來。

(四)體育業學生豐富的群體活動和競賽的組織管理經驗

學生是參與學校體育的主要群體,學校體育部門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和加強學生之間的社會交往,通常會根據學生不同興趣愛好而組織各類體育競賽和體育社團活動,體育專業的學生往往是群體競賽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例如每年校內和校際比賽體育專業的學生都會參與隊伍訓練和比賽的組織管理工作,通常也會參與各類比賽的編排和組織工作,有的還兼任裁判工作。對于學生體育社團的各類活動體育教專業的學生也是給予指導和支持,使得各類群體競賽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生活。社區體育想要取得更好的發展,應利用體育專業學生所具備的體育活動的經驗和組織優勢,讓各類健身活動有組織的開展,并進行規范性的管理,使其具有延續性和長久性。要想豐富社區體育文化生活,除了開展各類運動項口,也可以利用體育專業生豐富的群體競賽組織經驗,有目的、有步驟的組織各類群體競賽,起到強大的宣傳和促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3].教育部.2003

[2]向紹舉.成都市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動現狀及發展對策[D].成都體育學院2010

篇5

關鍵詞:籃球;籃球裁判;培養

籃球裁判能力是體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專業能力,體育專業學生是籃球裁判隊伍的后備力量。因此,探討如何培養與提高籃球專修學生的裁判能力,對于增強裁判隊伍的素質建設及提高學生就業后組織教學、比賽能力有著深遠意義。

一、影響籃球裁判執裁的因素分析

1.裁判員對規則的理解程度。裁判員對規則和裁判法的學習和理解程度不深是裁判初學者產生錯、漏判的主要原因。

現代籃球運動是高速度、高強度、激烈對抗下進行的運動,因此比賽場上隊員之間發生身體接觸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裁判員根據規則精神,正確理解運用規則,從而辨清楚哪些是正當接觸,哪些是不正當的接觸,哪些要判罰,哪些不用判罰等等,往往這些是裁判初學者最難理解和掌握的,所以必然會影響判罰的準確性。

2.臨場視野范圍大小。臨場裁判員在場上要觀察的內容很多,如進攻隊員動作與防守隊員動作,有球區域情況和無球區域情況,自己管轄區和公管區域及另一裁判員的管轄區域,場上十名隊員和另一裁判員所處的位置,場內與場外(記錄臺、球隊席等)情況等等,這些都取決與裁判員的視野。裁判員視野范圍的大小影響著判罰的準確性。

3.選位與移動的準確與否。籃球裁判員臨場工作中的選位與移動是臨場中看清、判準、罰對的主要因素之一。比賽中,裁判員的錯判、漏判和反判,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移動不及時,關鍵時刻搶不到最佳位置和角度所致。因此,只有在正確的位置上去觀察和評估比賽,才能做出正確的宣判。

4.區域分工配合。裁判員的區域責任分工模棱兩可,該自己管轄的沒有去執行是籃球裁判初學者普遍存在的一個通病。籃球是一項對抗激烈的集體項目,很多動作都是一閃即逝,如果裁判員分工不明確,視野范圍就容易重合,從而影響裁判員的區域分工與配合,并直接影響到臨場判罰的準確性。

5.臨場經驗的豐富程度。臨場機會太少,沒有經驗,是籃球比賽裁判員產生錯、漏判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名有經驗的裁判員,不僅對場上十名隊員和球隊席作觀察了解,還要與配合的臨場裁判員、記錄員密切配合,只有全面觀察、協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比賽的裁判任務。一些初學的裁判員在場上跑動積極,但卻不到位,而且目的性不明確;由于角度不好,很容易出現錯判、漏判。行話說得好:“裁判是吹出來的”。因此不斷總結和豐富臨場經驗也顯得很重要。

6.臨場的心理狀況。臨場前出現情緒淡漠、態度失振、自信心不足。裁判員一旦出現以上幾種情況后,則表現為情緒低落、心情不佳,體力明顯下降,無精打采,知覺和注意力也明顯減弱,甚至不想參加即將開始的臨場工作。在訪談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學生裁判員在臨場執法時想法過多,患得患失,缺乏自信心,懷疑自己的執裁能力,怕觀眾起哄,怕球隊的不滿。一旦臨場中偶爾出現失誤,或者控制比賽場面遇到困難時,情緒馬上緊張起來,進而出現越吹越亂的場面,由此產生了自卑的心理,影響執裁水平的正常發揮。

7.裁判員的身體狀況。健壯的身體是保證裁判員順利完成臨場工作的前提。現代籃球運動的特點是速度快,高空爭奪異常激烈,技術、戰術變化多端。據統計,臨場裁判員在一場比賽中要奔跑移動3000-4000米的距離。沒有良好的身體狀況是無法完成好裁判任務的。

二、培養學生裁判員的方法

1.對學生裁判進行職業道德、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品德與職業道德構成籃球裁判員的主要道德素質。他們初次接觸籃球裁判知識之前,要讓他們知道,一名合格的裁判員首先應該具備合格的裁判職業道德,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力求做到公正、準確無誤,絕不能有偏袒之心。力求裁判員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公正執法。籃球是一項身體直接對抗的集體項目,在雙方利益沖突時充當場上的法官,缺失了公正就不可能準確行使裁判的職能,而失掉了準確性,裁判工作必然成為眾矢之的。

2.強化裁判法規的理論學習。教師進行課堂講授,要求熟讀規則,掌握裁判方法,對裁判中疑難問題要重點解答,并利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規則和裁判法有一個直觀形象化的理解。因此,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要研究規則、理解規則和通曉規則的解釋。此外,在理論學習的同時,還必須全面地掌握籃球技戰術發展的最新動態,以便在臨場實踐過程中,對比賽雙方技戰術的變化而相應地側重自己的位置和角度及重點注意區域和對象。

3.通過模擬教學比賽來鍛煉學生基本裁判能力。在基本掌握籃球比賽規則的理論知識后,開始進行裁判實踐。首先通過臨場實踐,掌握裁判員的跑動路線、選位方法以及鳴哨的技巧,熟練使用裁判手勢。其次,通過模擬比賽的方式,鍛煉學生臨場執裁的能力,培養場上的裁判意識,并在實踐中進行指導,做好傳、幫、帶等工作。最后達到獨立執行裁判規則的能力。

4.通過正式比賽累積臨場實踐經驗。結合籃球運動快速多變的特點,不僅要求裁判員具有快速反應能力、裁判能力、手勢和鳴哨的協調配合,還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在關鍵的比賽中,圍觀人數多,氣氛熱烈,比分接近的情況下,要排除干擾、秉公執法。這就需要裁判員增加實踐經驗,多吹、多看、多總結。在學校舉行的各種籃球賽事中,組織裁判學習中各方面表現好的擔任裁判工作,通過正式比賽的鍛煉,提高運用規則的能力,達到獨立完成裁判工作的水平。

5.由單純的裁判員向籃球競賽組織管理者方向培養。為了提高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結合籃球裁判員的培養,在裁判員的業務水平達到一定的水平時,可以讓他們承擔校內各級比賽的組織編排、裁判以及管理等工作的全過程。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系統的訓練和培養,使他們完成由單獨的裁判員到競賽的組織管理者的轉變。當今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各校逐年擴招,體育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單靠體育教師確實很難滿足學校各種體育競賽工作的裁判工作,因而在體育院校加強學生籃球裁判的培養是很有必要的。

三、結論與建議

近年來高校連年擴招,體育教師的教學任務越來越重,單靠體育教師已遠遠不能滿足各種體育競賽裁判工作的需要,為了正確引導和提高高校籃球競賽的運動水平,建立一支群眾性的裁判隊伍,已成為當務之急。在學校培養一支精湛的學生裁判隊伍,大膽啟用學生中的籃球愛好者擔任裁判工作,既能緩解教師裁判力量緊張的矛盾,同時,也有力地配合了籃球課的教學,提高了學生的籃球技戰術水平和欣賞水平,增強了學生對籃球裁判知識的了解。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使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積極參與意識得到加強,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和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體育自身的文化內涵、多元功能、實踐特征,為高校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基礎。而在學生中進行籃球裁判的培養過程,就是一種很好的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的實施過程。

參考文獻:

[1] 薛嵐.論籃球運動的本質特征及發展趨向[J].北京體育

大學學報,2OO1,(3).

[2] 孫衛兵.籃球裁判員如何在臨場執裁中保持心理穩定[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6).

[3] 吳星,申懷松.從新籃球觀探討高校籃球文化建設[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3).

篇6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定西市安定區八所中學(定西市第一中學、定西東方紅中學、中華路中學、公園路中學、英才中學、內管中學、口中學、寧遠中學)為研究對象,以八所中學部分體育教師與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收集近年來排球教學的相關資料,以及有關甘肅排球教學與訓練的科研成果。

(2)實地調研法

走訪定西市安定區上述八所中學,實地訪談相關學校體育教師、學生。

(3)問卷調查

設計問卷圍繞目前中學開展排球教學的現狀,發放教師問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18份,有效率為90%;發放學生問卷20份,回收率為95%;有效問卷18份,有效率為90%。

二、結果與分析

1.定西市安定區八所中學排球教學現狀

(1)體育教師的整體情況

定西市安定區八所中學體育教師共有60人,其中定西中學13人、東中11人、中華路9人、公園路5人、英才6人、內管6人、口5人、寧遠5人,學歷專本科基本持平,碩士研究生在所有的中學所占比例為百分之二,促使更多的教師要不斷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排球教師在八所學校中存在短缺,排球教師在整體的項目中所占比例較薄弱僅有25%,籃球教師所占比例為38%,田徑教師所占比例為37%。

(2)開展排球課的教學時數

調查顯示:目前,定西第一中學實施新課改開展排球活動,有50%的學校每學期教學時數為6-7節,每節45分鐘;有30%的學校每學期教學時數為5-6節;有20%的學校每學期教學時數為2-4節,這是因為各學校根據自己的情況開課,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定西第一中學每學年開展排球月活動課。期間校園內學生均參與排球運動,并創編排球操、組織各種排球比賽,公園路中學組織排球趣味比賽,師生共同參與自墊球、自傳球,極大地促進了該校排球水平的整體提高。

2.教師及學生對開展排球運動的態度

(1)教師對開展排球運動的態度

通過對高中排球教師教學態度的調查分析,當前高中里彌漫的應試教育其實正是社會中功利化影響下形成的應試文化的表現。對學校工作的評定主要是升學率的高低,而體育課并不作為高考的科目,所以被視為“副科中的副科”,在這種情況下,高中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的忽視也在所難免。同時,面對新一輪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不少中學體育教師沒有了明確的方向,得過且過。在體育教學中也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使他們覺得沒有成就感。因此,當前的高中體育,在體育教學中出現“重訓輕教”“懶散”和“放羊”等現象就不足為奇。

(2)學生對開展排球運動的態度

通過調查發現開展排球的學校學生均能對排球保持較長時間的興趣,學生對排球的興趣還是很高的,主要原因為激烈程度不高更適合女生運動,隔網運動沒有身體接觸,不易受傷,女生更喜歡排球中的墊球,傳球,男生更喜歡扣球及比賽在比賽中盡享排球的樂趣。

(3)定西市安定區八所學校開展活動的設想

篇7

論文關鍵詞 體育能力 教學質量

論文摘 要 中學體育教學是基礎體育教學之一,是連接小學體育和大學體育乃至終身體育的一個關鍵所在。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和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這是每位體育教師的職責,也是體育教學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一項重要任務和研究課題。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該為怎樣培養學生體育能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不斷獻計獻策。

一、體育能力

體育能力包括:一般身體活動能力,獨力進行鍛煉的能力,審美能力,自我醫務監督與評價能力,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二、體育能力的培養是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

(一)體育能力是一個人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素質和體驗等諸因素的綜合能力,并在參與具體體育活動中可體現出來的各種鍛煉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據中學生年齡特點,體育能力的培養必須建立在教師鉆研教材的基礎上,使教學內容和方法服從于目標,服務于目標,教學手段上注重誘導、激發與調節、控制,在不斷改進和革新中做到多樣化、生動活潑、富有情趣。激發學生內在力,使自覺參與主動投入,在主動參與中體驗成功、感受喜悅,促使能力的形成,鞏固并發展。

(二)現代教育強調終身教育,終身體育作為一種新思想,是受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隨著體育功能、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觀念、行為的變化而產生的。當代社會人們對體育需求的日益高漲,科學鍛煉、終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會體育的新潮流。學校體育應以終身體育為主線,以學生終身受益為出發點,著眼未來,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

(三)重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和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也就是將學生的個體行為納入終身體育行為方式,拓寬了學校體育培養目標的內涵,在培養學生個體行為的基礎上發展體育特長,使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知識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有利于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與提高。

三、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

(一)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

上好體育課要著眼于逐步提高身體素質,同時培養學生體育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健體,能掌握一些健身的科學方法。例如,我在上排球傳墊球一課時,先讓學生大膽地嘗試、體會,小組互相討論合作,在嘗試中動手、動腦,主動向老師提問,然后經過老師的引導、示范,使學生能領悟新的教學內容,能主動地去繼續學習,用自己的語言、動作表達出自己對新知識的看法、觀點和主張,并在身體練習中創新學練方法。

(二)學生運動能力的培養

一般來說,運動能力水平越高,身體的協調性越好,掌握運動技術、技能就愈快,增強體質的效果也就愈顯著。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盡可能大量采用多種練習手段,每一節課都應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有目的地發展學生的一、兩種運動能力。教學形式上,應盡可能地做到新穎多樣,生動活潑,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能夠把體育課中所學到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鍛煉身體的實踐中去。

(三)獨立鍛煉能力的培養

以往的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上課完全依賴教師,課堂教學始終都是按照“一講解,二示范,三練習,四糾錯,五提高”進行,學生自始至終都在按照教師的意愿行事,使學生離開教師就不知該怎樣進行鍛煉。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運動技術并不等于具備了獨立進行科學鍛煉的能力,我們不應過多束縛學生,在把各種技術方法傳授給學生后,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按照自己對技術的理解進行活動,并在練習活動中得到提高。

1.教師傳授了一定的技術方法后,讓學生自己按照對技術的理解進行活動。

2.體育課的準備部分、整理部分可讓學生輪流帶。

3.課外活動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選擇組織。

(四)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對技術規格及練習的講評,提供判別標準,明確練習要求,是培養學生形成自我評價能力的基本方式。有自我評價能力的學生,根據練習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去尋找解決或改正的線索與辦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

(五)體育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

利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及各種體育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例如讓學生參與運動會的組織、編排工作,或擔任各種競賽的裁判工作。通過實踐,豐富知識,提高組織管理能力。

(六)體育欣賞能力的培養

在體育教學中將體育欣賞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熟悉和了解國內外大型運動會及各類專項體育比賽的基本情況、基本技術和戰術要點及裁判法等。要求學生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了解體育的過去和現在,展望體育的未來,什么是體育的精神和宗旨,并崇尚體育道德,樹立正確的體育觀。

現代學校體育應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著眼于終身鍛煉身體的習慣。因此,作為中學的體育,應注意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為奠定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堅實的基礎,使我國的學校體育教育得到更大的創新與改進。

參考文獻

[1]劉紹曾.體育教學改革不應忽視的一個問題[M].教學研究與探索. [2]王林.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學習方式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02.

篇8

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教育實習;實習現狀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課題是以天津體育學院2011級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教育實習現狀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借助圖書館、網絡數據庫等,查閱與體育教學文獻資料,收集并整合所得資料以支持自己的觀點。

1.2.2問卷調查法

根據論文需要,對天津天津體育學院2011級體育教育專業66名參加集中教育實習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實習期間采用同學、導師介紹等方式發放并回收問卷。共發放問卷66份然后共回收66份,有效問卷64份有效率為96.97%。

1.2.3訪談法

設計訪談提綱,預約訪談時間,對2011級實習生進行訪談,體育教學課程開展的具體情況了解。

1.2.4數據統計法

對回收調查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并進行歸納整理。

1.2.5邏輯分析法

運用比較,歸納等邏輯方法,對其進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天津體育學院2011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集中實習的現狀調查分析

2.1.1集中實習的準備情況

根據實際調查得知,教育實習準備工作主要在,練習隊列的練習75.00%;田徑各個項目基本技能60.00%;學習教學教法55.00%;語言表達能力48.33%;其余20.00%。在知識和技能儲備上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掌握實習單位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備適應各種不同的教學環境達到應對自如。

2.1.2集中實習的實施情況

2.1.2.1集中實習的地點分布

教育實習基地是開展教育實習工作的基礎,是保證教育實習工作順利完成的必備條件,調查如表2所示,2011級體育教育66名實習生分布在南開區的第二南開中學24人、第九中學4人;河西區的梅江中學3人、實驗中學28人、環湖中學4人;河東區的第四十五中學1人;靜海縣的靜海實驗中學2人。

2.1.2.2集中實習的時間保證

我校2011級所有體育教育專業實習均是一次性的集中實習,一般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都安排在第7學期實習,部分考研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安排在第8學期。實習過程中前1―3周分配導師看課學習授課經驗,4-14周實習生獨立授課完成相應教學任務并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實習正常時長為14周,考研的實習時間為8周。

2.1.2.3集中實習的實習方式

此種形式的優點是有利于實習目標、實習計劃以及實習內容的相對統一,便于日常管理,易于保障教育實習的整體質量。

2.1.2.4集中實習的實習內容

教育實習內容由實習單位安排,最多的是體育實踐課安排田徑、球類技術占56.7%;課間操55.00%;課外活動36.70%;體育競賽的組織28.30%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要不間斷地進行教學實踐學習特別是教師基本功訓練、教材教法研究、模擬教學、比賽編排等的方面學習。

2.1.2.5集中實習的知識應用

集中實習運用知識面廣闊,包含了田徑(跑跳投)、籃球、排球、武術、健美操基本技術;各種賽事編排、教案的編寫。通過調查:教案的編寫上存很多問題,重難點不明、組織細節考慮不夠、體育繪圖、編排欠缺;教學設計存在具體的教法、學法、過于簡單,需要不斷完善等。

2.1.2.6集中實習單位的管理

(1)按時到校:上午8:00準時報到,下午4:00―5:00授課結束;課前準備工作:整理教案、器材,、準備上課;課后及時和指導老師會面,導師作總結、評論指導上課過程的優缺點。給予建議改進自己的組織教學能力、編寫上課教案等。

(2)課程安排:每周每人14-16節課,空余時間相互觀摩優秀老師上課:學習上課組織管理、教學教法、說課等能力的鍛煉。

2.1.3集中實習的效果評價

2.1.3.1對實習前培訓工作的評價

據調查我校對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習前的準備工作內容是隊列隊形、口令的練習,基本技能教學模擬指導有限,教學經驗有限很多學生認為實習前期準備太倉促很多關于教學教法的知識和技能不能很好地領悟和掌握。應該豐富實習前期培訓內容并明確培訓目標。

2.1.3.2對于實習單位指導老師的評價

事實證明,實習指導教師在教育實習中處于主導作用,對教育實習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指導教師的指導方法、頻率都對實習生的實習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否則實習生無法從根本上認識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2.1.3.3對實習生自身實習過程的評價

91.67%的實習生提高自己語言表達能力;56.67%提高自己的示范動作;46.67%提高課堂組織能力;38.33%實習生提高自己對學生及自我情緒控制;36.67%提高課堂設計能力;教育實習從不同方面各種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篇9

高校學生 體育社團 素質培養

高校體育社團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體育社團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將會間接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作為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上海交通大學,一直以來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開展學生體育活動的宗旨,該校認真貫徹“健康第一”思想,給予學生體育工作以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并利用學校先進的網絡技術為輔助手段,開展學生體育社團活動,校園體育文化正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一、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社團概述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體育活動有著良好的傳統,1980年,該校率先成立了第一個學生社團組織――上海交大足球協會。1986年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學生體育總會(以下稱“體總”),經過16年的建設、探索、總結,已經成為一個擁有1室、6部、32個單項體育協會,逾6000名會員的大型學生體育社團,全面構建起了交大學生體育社團網絡。

二、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社團特點

1.體育競賽與體育文化相結合

每年由“體總”舉辦的各類活動近80項,各類活動從制定規程到宣傳發動,從組織編排到臨場執法,從名次確定到頒獎活動乃至場地器材的準備等,所有的工作由體總和下屬的部(室)、協會的同學來完成。再加上各協會內部的各種小型多樣的體育活動,達40多項,這些活動不僅滿足學生各種需求,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和選擇的機會,同時弘揚了校園體育文化。

2.社團工作與網絡相結合

上海交通大學有著先進的網絡技術和豐富的網絡資源,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交通大學就率先在上海,乃至全國范圍內,利用校園網BBS空間開辟了體育網絡論壇板塊,這一行為在學校里產生了積極反響,得到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廣大同學的熱烈歡迎。

3.校內群體活動與校際體育競賽相結合

每當一項賽事結束,承辦比賽的“體總”下屬協會都將評選出該項賽事的最佳陣容,并在此基礎上成立、調整、充實各協會的代表隊,參加校際間的體育競賽。該校圍棋、象棋、網球、排球、武術、棒球等協會曾多次代表學校參加上海市大學生比賽,并取得優異成績。

4.校內各種協會交流與兄弟院校之間的交流相結合

每學期“體總”都會舉行不少于3次的各部部長、各協會會長的聯席會議,相互交流學習,促進提高。此外大多數協會都與兄弟院校經常交流,擴大了協會的影響。

5.校內體育活動與社會全民健身相結合

各個體育協會,在開展學校體育活動的同時,利用一定的時間,參與社會的全民健身活動。該校裁判部曾多次參加了多種大型比賽、企業賽等多項校外賽事的執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三、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社團建設和管理的經驗特色及問題分析

1.經驗特色

(1)領導重視,支持、投入力度大。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交大體育社團近些年來一直健康、穩步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學校從指導思想到相關政策,一直支持和鼓勵學生體育社團的發展,為社團工作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氛圍。學校將體育社團工作納入全年教育工作計劃,并撥專項經費,保證社團活動的正常開展。

(2)科學化管理,體制健全。為了充分發揮體育社團的作用,理順相互之間的關系,完善社團運行機制,該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使學生體育社團的管理工作目標明確,有章可循。同時,指定一名專職體育教師擔任社團的管理指導教師。這些措施使社團保持著正確的發展方向,對社團的管理也落到了實處,保證和促進了學生體育社團的持續健康發展。

(3)網絡技術與體育社團工作有機結合。為了進一步加強體育社團開放性建設,上海交通大學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已經有32個體育社團陸續在BBS上開創自己的論壇,這種新型的活動方式突破了傳統的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彌補了實體體育社團缺陷,促進了成員之間聯系。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對于體育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培養社團骨干,不斷提高質量。上海交大很注重體育社團學生干部的培養,制訂了詳細、系統的培訓計劃,并定期開展對他們的培訓,要求干部們了解學生社團的指導思想、特點、工作方法、基本原則以及組織管理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切實提高其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

2.存在的問題

(1)網絡與實體社團的結合程度低。上海交通大學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通了BBS,并且開設了體育板塊,這種組織方式傳播迅速、動員能力強的特性給實體社團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便利條件,但是在缺乏有效的監督力量和手段的情況下,社團成員的自覺性和自控能力降低,導致組織活動的質量下降,這會不利于實體社團的發展。

(2)單項社團之間發展不夠平衡,良莠不齊。目前,上海交通大學共有32個單項體育社團,有些社團規模大,活動多,影響力大、自身減少完善,但也有部分社團,新學期開始后經過一段時間或者組織幾個活動后便處于停滯狀態,影響了體育社團整體水平的發展。

(3)體育社團管理人員和技術指導人員缺乏。上海交通大學一共有2名兼職管理教師,這對于32個單項體育社團管理工作的需求是遠遠不夠的;社團中,無技術指導的占42%,其余社團的指導教師往往因自己的教學工作而不能更多地投入體育社團的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體育社團的健康發展。

(4)社團發展缺乏有力傳承。上海交大的某些社團的學生負責人不關心下一任社團核心成員的選拔和培養,只注重自己在任時的功績,導致下屆負責人上任耗費大量精力做重復工作,出現了社團活動質量逐漸下降,甚至無法開展活動不良現象。

(5)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淡薄。上海交通大學的社團登記、注冊都是由校團委負責,沒有向學校安全保衛部門備案,因此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

四、結論

體育社團與文化社團、體育社團與其他部門、體育社團與網絡網絡、體育社團與學校及社會之間的有機結合是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社團的主要特點。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社團的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規模,同時也總結出了一些成功經驗。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社團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諸如單項社團之間發展不夠平衡,良莠不齊、體育社團管理人員和技術指導人員缺乏等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敏堅.高校學生社團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06,(7).

[2]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總會.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社團管理規章.

篇10

關鍵詞:學校體育;體育舞蹈;團隊精神;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804.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10)06-0073-03

Application of sports dance i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team spirit

CAO Fei-fei1,WANG Fei2

(1.Center of Art Direction,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61,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dissected the reasons for sports dance being able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team spirit in such aspects as highlighting personality, coordinating operation, enhancing cohesion, establishing intrinsic institutional norms, as well as establishing good communication,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team spirit in terms of teacher assurance, curriculum setup, teaching plan establishment,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school sports;sports dance;team spirit;college student

體育舞蹈融音、體、美為一體,受到大學生的青睞。體育舞蹈符合當代大學生對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培養團隊精神。

1體育舞蹈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團隊精神

霍斯特•邁斯柏格指出:“體育舞蹈不像體育運動那般激烈,也不像舞蹈那般柔和,它兼有文化娛樂的內涵和體育競賽的形式,在西方被認為是永恒的真正藝術。”[1]體育舞蹈既能體現出舞蹈的手、眼、心、意的統一,又能體現出體育的“力度”、“速度”和“幅度”,所綜合表現出來的是將力量、速度、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融為一體的對稱、和諧、統一、整齊的健康美。體育舞蹈自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以來,不僅在群眾中得到廣泛開展,并逐步普及到學校,甚至成為一些學校的必修課。體育舞蹈具有的一些特性,使其有利于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1)張揚個性――打下團隊精神的堅實基礎。

團隊成員的個人工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對團隊而言同等重要,個人工作能力是推動團隊發展的縱向動力,而團隊精神則是橫向動力。雙人舞是體育舞蹈的主要表現形式,男女各經過一段時間的單人基本功練習再進行搭伴雙人配合,最終成為一體。男子健壯有力、修長、穩健的陽剛之軀和女子勻稱有致、曲線優美的陰柔之體在強烈對比與協調中顯示出絕妙的和諧統一。在這一過程中,給予舞伴充分表現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和空間,使其能力最大化。雙人舞講求配合不是要求舞伴相互遷就和犧牲,而是使他們的個性都可在合作中得到張揚,在高度明確協作意愿和協作方式的基礎上產生真正的內心動力。

2)協同合作――形成團隊精神的核心。

團隊精神的形成,有賴于充分分析團隊成員的優勢和劣勢,通過合適的組織形式將每個人安排至合適的崗位,使其協同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潛能。體育舞蹈對于提高練習者的協同合作能力是顯而易見的。在習練和競賽過程中,由于男女搭檔的身體形態的差異性和男女動作在步法、方向、移動、旋轉、音樂、風格及表現力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差異性,要求兩人在練習過程中不斷的磨合,相互交流,產生協同效應。

3)提高凝聚力――達到團隊精神的最高境界。

任何組織群體都需要凝聚力,團隊成員的凝聚力是從松散的個人走向團隊最重要的標志。體育舞蹈給予練習者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創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使其心情舒暢、精神愉悅,逐漸形成共同的行為習慣及行事規范。體育舞蹈練習者在長期的語言和肢體上的交流中能夠形成相同的習慣、動機、興趣等,從而產生共同的使命感、歸屬感和認同感,進而產生一種強大的凝聚力。這種強大凝聚力的形成使得他們具有明確的協作意愿和協作方式,不僅使練習者具有共同的目標,而且使練習者形成來自于達成共識的價值觀和文化理念的自覺內心動力。

4)內隱性制度規范――鞏固團隊精神的保障。

團隊精神可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倡導,但以制度形式將其固定或者在制度中體現團隊精神的主旨必不可少。團隊成員的個體行為需要控制,群體行為也需要協調。一個高效的團隊,必須有制度作為保障。制度不僅是外顯性的,還具有內隱性制度。外顯性的規章制度主要是對勞動報酬、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的條文規定。但與此同時往往有些不成文的規定被人們約定俗成地遵守著――即內隱性制度,包括價值信念、倫理規范、道德觀念及意識形態等,這種內隱性制度(軟制度)的控制更為持久,且深入人心。

體育舞蹈主要通過優美的旋律和韻律,給人們帶來人類的融洽、和諧的情感體驗和甜蜜、高雅的生活情趣[2]。學生在體育舞蹈的練習過程中往往受到的不是強制力量的約束(主要來自教師),更多是受到一種氛圍和觀念的影響。這種約束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強制力量,而是軟性內化控制。體育舞蹈的練習過程實際上也是由教師控制其行為,轉向學生對自我意識的控制過程,即由外顯性制度控制向內隱性制度控制過渡的過程。

5)良好的溝通――建立起團隊精神的橋梁。

建立一個好的團隊,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團隊成員能夠及時交流和溝通,傾聽他人意見并且積極回應他人觀點、對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興趣和成就,成員間的價值觀念才能趨于一致,形成團隊精神。體育舞蹈除了能夠將平時慣用的語言交流形式運用到學舞、練舞、比賽和表演等各種活動中,還能將肢體語言也加以淋漓盡致的運用。并且隨著技術動作學習的深入和舞伴之間長期的磨合,交流的機會、手段和形式不斷增加,逐漸形成通暢的信息溝通渠道。

總之,體育舞蹈在張揚個性、提高協同合作能力、增強凝聚力、形成內隱性制度、培養溝通能力方面都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

2通過體育舞蹈課程培養大學生團隊精神的措施

1)教學師資的保障。

教師的自身表現和主導作用的發揮、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體育舞蹈技術的學習和團隊精神的培養。目前普通高校中的體育舞蹈教師大部分都屬于自學成才,很少經過專業化訓練。因此應注重體育舞蹈教師的培訓和進修。由于體育舞蹈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運動,它需要學習、自練和對練。在體育舞蹈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直觀感受很重要,學生的模仿性較強,因此最好由兩位教師配合教學,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團隊精神在體育舞蹈中的重要性。

2)課程設置。

由于體育舞蹈涉及的內容較多、技術性也較強,學生的整體水平較低、基礎較差,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循序漸進、先易后難。應根據學生的性別、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等進行合理分班,選擇教材和教法,做到因人施教。建議實行分層次教學,在大一開設初級課程,達到粗略掌握動作技術。在大二開設中高級課程,逐漸過渡到兩人的配合,以至多人配合的集體舞蹈,達到鞏固和運用自如階段。由于團隊精神的基礎就是張揚個性,個人的技術水平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這一課程設置方式有利于為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奠定基礎。

3)教學計劃的制定。

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將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列入其中。學期教學計劃應遵循先提高學生的個人技術水平,再根據學生的不同技術特點,分析他們的優劣勢,在尊重他們意愿的情況下進行最優化組合,進行雙人舞、集體舞的教學,以提高學生協同合作的能力。教學安排,應遵循先個人練習,再進行兩人配合練習,較復雜的動作先分解練習后再完整練習。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加強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習團隊、團隊間、團隊內部成員間的交流與溝通。

4)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講解與示范、分解教學、領帶教學、口令提示、照鏡直觀等方法,尤其要處理好講解與示范的關系、跟舞與帶舞的關系,使學生在掌握技術動作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形成相互配合,培養團隊精神。在學習的鞏固與提高和自動化階段,除了采用以上常規方法外,還可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和教學比賽法,讓學生參與簡單舞編排練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創造力。編排遵循制定方案――編排――討論――修改――編排的程序,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在對學生的編舞進行指導的同時還應充分利用提問、觀摩、評議和相互交流的方式,加強團隊間、團隊內部的團結與協作。采用教學比賽的方法,檢查和測試學生學習的情況,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技術技能,還能激發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5)教學組織。

在初級課程教學中建議采用集體教學的組織形式。這有利于節約場地和人力,加快教學進程,有助于統一和規范動作;同學之間相互學習、互相比較、互相促進、互相激勵、共同提高,也可以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團隊意識[3]。在中高級課程教學中建議采用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一開始就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分組,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并由組員選舉產生組長,每位組員都能夠明確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和職責。每個團隊通過體育舞蹈組合的編排,由開始的存在不同意見,到在學、練和交流溝通的過程中逐漸達成共識,潛移默化地使得每個成員形成主動參與、傾聽、積極回應他人觀點,對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興趣和成就的價值觀念、形成團隊凝聚力。

6)教學手段。

在教學手段上除采用常規的課堂教學外,建議適當安排電教化和現場觀摩的教學,通過觀看高水平的大型比賽,增強學生對整體動作的視覺效果,使學生能更全面直觀地了解技術動作的內部結構和運動軌跡及方法,并對舞伴之間的配合及舞蹈表現力都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從而有利于學生模仿,加快對動作的學習和掌握,加深對團結協作能力的進一步理解。

7)教學評價。

體育舞蹈課程的教學評價應適當減少對技術內容的評價,而增加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育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團隊精神等方面的評價。在評價方式上采用教師評價、團隊互評、小組內自評相結合的方式[4]。注重過程性評價,對學生進行分階段評價,并且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提示學生對他們的團隊精神進行評價,讓其意識到最終成績的高低,不僅取決于個人能力,還取決于與別人的團結協作。在評價手段上采用小組打分的形式,只給每一個團隊一個整體評價,而不對個人進行評價。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最終形成團隊精神。

8)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普通高校的體育課程每學期36學時,即每周1次體育課。這對于舞種較多、風格迥異、節奏不同、動作技術較為復雜、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的體育舞蹈課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同時團隊精神的培養需要在實踐中獲得,因此應注重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發揮學校及各院系體育舞蹈協會的作用,經常舉辦交流推廣活動,定期組織開展系列表演活動、培訓活動、專題講座等各級各類體育舞蹈活動,使得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在實踐中得到提高,團隊精神得以培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鄭重提出了21世紀教育的4大支柱,即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5]。團隊精神的培養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體育舞蹈作為一種獨特的運動形式,因其默契配合和協同合作等特性,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

參考文獻:

[1] 黃欣加,張敏杰,熊曉正. 從中西體育舞蹈歷史演繹談我國體育舞蹈的發展[J]. 體育與科學,2006(1):25-28.

[2] 豐萍,李衛民,劉建國. “體育舞蹈”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之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4):479-480.

[3] 韋廣忠,梁寶君. 體育舞蹈教學特點分析[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2):123-124.

[4] 呂憲軍,于德江. 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課堂教學評價策略[J].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9(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