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危機案例分析范文

時間:2023-11-21 18:14: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債務危機案例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債務危機案例分析

篇1

關鍵詞:破產重組 破產和解 債務終止 確認原則

根據《企業破產法》規定,破產案件申請和處理包括三種途徑:破產清算、破產重組、破產和解。申請重組包括兩種情形:A、在資不抵債或不能支付的情形下;B、在具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情形下。債務人申請破產和解包括兩個時點:A、陷入不能支付的困境,主動申請破產和解:B、法院受理破產申請(無論由誰提出)后,債務人可申請和解。

一、法律法規分析

1、有關債權、債務終止確認的原則

破產重組或破產和解中涉及的有關債權、債務,屬于金融資產或負債。相應的,破產重組或破產和解中有關的債權、債務的終止確認原則,均應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第25條至29條的有關規定。例如,與《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6》相比,新修訂《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中進一步明確指出,對《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規范下的債務重組中涉及的金融負債和金融資產,只有在滿足《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所規定的金融負債和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條件時,才能終止確認。

具體而言,重組債務的終止確認條件為:該金融負債的現時義務全部或部分已經解除的,才能終止確認該金融負債或其~部分。即當且僅當該負債(或該負債的一部分)消除時(即,當合同中規定的義務解除、取消或到期時),債務人才能將該項負債(或該項負債的一部分)從資產負債表內轉出。

在金融負債全部或部分終止確認的,企業應當將終止確認部分的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對價(包括轉出的非現金資產或承擔的新金融負債)之間的差額,計人當期損益。

2、有關重組債務終止確認的具體條件

債務重組或和解結果具有不確定性,會計處理也存在著不確定性。因此,如上文所述,有關重組債務、和解債務,僅當滿足《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第26條至29條的有關規定條件,才能終止確認。

二、相關問題在會計實踐中的具體處理辦法

筆者認為,破產重組的債務重組完成日,應以重組計劃監督期結束、重組計劃被完全執行(或債務人有能力完全執行)為確認標準,才能終止確認有關債務、并確認有關債務重組損益(營業外收入)。破產和解的債務重組完成日,應以和解協議被完全履行為確認標準,才能終止確認有關債務、并確認有關債務重組損益(營業外收入)。

以破產重組為例,具體而言,只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才能認為債務重組已完成(有關協議履行完畢)、債務重組收益已實現:

1、按期制定并表決的重組計劃,經人民法院裁定批準或直接批準

情形包括:各表決組均通過重組計劃,且人民法院裁定批準;或部分表決組未通過重組計劃,但經申請后人民法院直接批準(應符合《企業破產法》規定的六項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經人民法院裁定批準的重組計劃,并不能保證債務人依法不再承擔對計劃減免債務的清償責任,如《企業破產法》第93條規定:如果債務人不能執行或者不執行重組計劃,經申請人民法院裁定終止重組計劃執行的。債權人在重組計劃中作出的債權調整的承諾失去效力。

2、債務人在規定的監督期內(包括經人民法院裁定延長的監督期限內)。重組計劃被完全執行或債務人有能力完全執行

重組計劃的執行期間很可能在一年以上,因此不能下“重組計劃被完全執行”的結論。如會計仍堅持在重組計劃被完全執行時確認重組損益,則又不能反映債務人未來很可能的債務清償金額,不利于反映債務人的資產負債率,不利于債務人的未來經營。而破產法規范重組的立法宗旨在于保護債權人利益的最大化。若會計不確認很可能的負債,則直接影響債務人的經營,間接影響債權人的利益,或者說,債權人的利益并沒有得到保證。因此,可以考慮替代的標準,這就是要求債務人有能力完全執行,有能力的標準包括:(1)債務人的經營方案是可行的;(2)債務人取得了第三方,特別是控股股東的財務支持。

三、相關案例分析

1、ST海納(會計師:浙江天健會計師事務所)

破產重組的債務重組。以重組計劃監督期結束、重組計劃被完全執行為確認標準,終止確認有關債務、并確認有關債務重組損益3.68億。

2007年度財務報表附注有關披露:2007年9月,因面臨債務危機,浙江海納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破產重組,并被法院宣告進入破產重組程序。根據債權人會議通過并經法院批準的《重組計戈4草案》,浙江海納及重組方在按申報債權本金的25.35%清償后。剩余本金債權、全部利息債權和其他債權予以減免。2007年12月,因本公司重組計劃已在重組計劃期內執行完畢,經法院裁定,浙江海納管理人監督職責終止,按照重組計劃減免的債務,浙江海納不再承擔清償責任;并且重組方承諾。對在本次破產重組中可能存在的未申報債權,如果經法院確認,由重組方按照重組計劃規定的同類債權的清償條件負責清償,因此,導致浙江海納出現債務危機的連帶擔保責任得到解除。

2、ST浪莎(會計師:四川華信會計師事務所)

篇2

一、現行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作為金融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金融風險管理的教學一直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金融風險一般是針對金融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及證券公司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操作風險以及其他相關金融風險。單從老師的“教”很難讓學生掌握基本管理方法,應該讓學生以“學”的方式促進學生對基本知識點靈活掌握,讓學生更能自主的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2]。金融工程專業是一門建立在金融學、數學、計算機基礎上的學科,以研究金融衍生品為主,以工程學原理、系統學原理為理論基礎,以專業構建和完善金融體系為目標,是一門系統研究虛擬市場的專業[2],對實際操作方面是有做相應教學要求?,F有的金融風險管理教學中也缺少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只掌握了理論基礎卻無法再實際中應用,這也是現行教學方式所存在的另一方面的問題。所以,教學改革必須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二、教學方式改革初探

(一)改進理論教學方式

理論教學是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石,沒有理論學習就不具備實踐基礎。一般理論教學往往枯燥無味,如何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自主學習一直是目前高校理論教學的短板。專業課大多設置在第三學期以后,這也就意味著學生掌握基礎課程之后,有能力參與專業課的學習與研究。所以,理論教學除了注重教授教材知識外,還需要調動起學生的求知積極性,教學方法上采用多樣式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式、參與式以及探討式教學。例如,在講授金融風險種類時,可以精選國內外相關實際案例,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更清楚判別金融風險種類。教材內容多數屬于滯后信息,而現在的本科學生大多屬于信息化意識較強的90后,如果只按照滯后信息灌輸教學內容很難吸引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式教學方法主要是讓學生們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找到積極參與的樂趣,通過閱讀查詢大量相關信息也可以讓學生更為全面的了解金融行業相關風險管理知識,讓學生從被動的“要我學”轉變成主動的“我要學”?!皡⑴c式”教學是一種由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的教學方式,其特點是改變教師一言堂的教學形式和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定位[3]。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思想也可以積極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學最重要是需要學生的自主“學”,而學生最大的優勢在于他們能多方位的發現新信息化時代里的新知識。因此,互學型的參與式教學會使學生更有信心參與學習并為以后深入的研究學習打下基礎。在改變現有教學方式的同時,也應當多借鑒國外大學經驗及教學理念,如CDIO理念也可以積極應用于金融風險管理教學方式之中。CDIO教學思想起源于美國麻省理工和瑞士皇家工學院從2000年開始研究的新型教學理念。CDIO主要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主要是提倡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以實踐為載體的新型教育理念[4]。雖然CDIO教學理念多適用于工科專業,但金融工程專業也是具有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潛在熱門專業,因此,應該將此觀念應用于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教學中去,培養學生更深層次的創新能力、個人能力以及與社會協調的能力。

(二)加強實踐教學

金融風險管理是一門與實際聯系緊密的學科。金融風險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從馬科維茨投資理論可以知道獲得高額收益回報就必須承擔一定風險,而這些風險都是無法通過分散化方式進行消除。所以必須認清風險以合理方法有效管理風險。金融風險管理的思想都是以量化風險的數理方式來進行管理,因此除了理論教學之外,也要加強實踐教學。比如精選金融風險建模相關教材便可以讓學生正在接觸到風險管理的實際工作中去。通過實踐上機課程讓學生們使用Excel、VBA等軟件學會量化信用風險的工具;通過股票、期貨風模擬交易讓學生了解股票市場以及其面臨的金融風險。通過一些實訓操作可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也為畢業后從事金融相關聯專業打下前期基礎。

(三)課堂外學習

信息技術的發展也豐富了傳統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多渠道學習機會。金融風險管理屬于交叉學科,其中內容與金融學、投資學及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品等學科內容有重復部分。應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接觸相關的網絡公開課、慕課及微課等各種課外學習方式更全面的掌握金融風險管理相關知識。學校也可以多組織專家或者相關從業人員的主題講座,讓學生們能從實際出發了解學科,做到有的放矢的學習。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每學期組織研討會,找出與金融風險管理貼近的主題,讓學生們自主討論并從中拓展知識面。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產生興趣并且能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四)豐富考評方式

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學習后,也需要用有效的方式檢驗學生掌握程度,通過考評也能及時為老師提供依據,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但單從幾次考試不能完全體現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必須豐富考察形式??荚u形式應多樣化,比如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討論課發言、期末考試、實驗報告等多種形式多方位考察學生。這樣便可以從基礎知識到分析能力等各個方面綜合評價學生,也可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能力,達到人才培養目標。

三、結束語

教學改革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本文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堂外教學以及考評方式四個方面改善現有的教學模式,從理念到實際仍需要經歷推行磨合。總之,我們應該突破傳統,在各個方面完善金融風險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不但掌握了理論知識,也提升了實踐能力,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發展的金融風險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國際金融 實訓教學 實踐 改革發展

近些年不少的高等教育機構都紛紛采用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為主的教學模式,逐步與國際接軌,真正的實現“國際貿易”的本質,實踐教學是經濟管理教學創新的需要,也是學科發展的需要,更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改革教學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成為新一代教學機構發展的重點。

一、國際金融教學自身存在的缺陷

(一)雖然模式上有了一定的轉變,但是大體上并沒有較大的改觀

目前雖然有多媒體教學,但是總體上沒有克服傳統教學方式單一的缺點,仍然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和其他大多數經濟管理類專業課一樣,多媒體課件僅僅類似于黑板,只是以課件代替板書,仍然以講解為主,缺乏模擬實踐教學,學生對于抽象的知識無法獲得感性認識,從而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教學素質缺陷導致教學效果打折扣

國際金融教學難度較大――金融本身就是抽象的知識,而國際金融的實踐教學卻是要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這就需要大量配套的教學材料和仿真的實訓設備,更重要的是還需要老師具備在企業、銀行、證券以及保險公司從業的實踐經驗,從而幫助學生課堂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進行施教,這就需要老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素養,以及學校對于國際金融實訓基地的投入,這個對于中職類學校而言,難度往往較大。

二、國際金融實訓能力的培養

新時代的發展下,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實踐及綜合能力的培養,不能采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記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必須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改良原有的教學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注重課堂教學,鍛煉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國際金融這門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針對其具體金融業務進行模擬操作。具體如下:通過解讀外匯市場行情,運用外匯交易方法:即期、遠期、掉期、套匯與套利、外匯期貨、外匯期權、互換交易等來幫助個人、企業或者銀行來進行外匯風險管理,規避匯率波動風險;通過學習貿易融資業務:福費廷業務、保理業務、出口信貸業務的運用來幫助進出口企業合理收匯和付匯,從而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學生在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投融資部門做應用型金融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豐富教學案例,鞏固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在實際的背景和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去積極思考問題,主動探索,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自2008年6月起,源于美國的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蕩,最后,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的次貸危機;以及自自2009年以來在歐洲部分國家爆發的債務危機――歐債危機。通過讓學生分析危機產生的原因,探討歐債危機和次貸危機的關系,從而提出一些能夠緩解或解決危機的具體措施等,做到讓學生主動分析這些具有熱點實時性的案例,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三)深化校內外實訓,培養學生專業技能

目前,國內的高校已經逐步普及的教學模式為: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加強了學生技能訓練和能力鍛煉,且營造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以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國際金融涉及的內容雖然比較抽象,但是和現實相聯系的知識也比較多、可操作性較強,提高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必須將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相結合。校內實訓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結合模擬教學軟件,讓學生模擬相關角色,身臨其境感受逼真的職業氛圍,培養學生多思、多問、多說的習慣,來增進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校外實訓,可以通過到企業、銀行、證券外匯公司的參觀學習,進行現場的操作等,結合課程教學目標而開展系統性實踐性教學,來檢查學生對于國際金融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及培養學生國際金融實踐的專業操作能力。

(四)多種語言教學,真正實現國際化

國際金融是存在國家與地方上的貿易關系,因此針對語言溝通上的缺陷,需要教師在語言上面方便學生以后的就業做出指導,目前英語是國際化語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最起碼也應該做到“雙語教學”,真正意義上實現“國際化”。但是,在深度學習英文中,一定要擺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一定要以國際金融實訓基本原理和理論為主,不要轉變成了英文的側重學習,這樣不僅沒有實現效果上的提高,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另外教師本身一定要明白雙語教學的實質,避免造成學生對雙語課程內容掌握過于淺顯,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剛,林錦峰,李方敏,易霞俊.項目教學法在高職國際金融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經濟,2012年21期

[2]賀麗麗.案例教學在國際金融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1年18期

篇4

【關鍵詞】高職金融學 實踐教學 教學設計

高職金融學的課程設置是指在學生在熟練掌握金融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貨幣金融政策和當前的金融現象進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釋,使學生能夠判斷出貨幣金融的發展趨勢,為后續的金融學專業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金融學的基礎課程抽象性強、概念繁雜,理解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教師應該加強金融學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強對金融知識的理解,激發出學生對金融知識的學習熱情。

一、引導學生進行模擬實踐,分析實際案例

在高職金融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實際案例分析是最常用的教學活動方式,教師可以把案例分析與理論教學相互穿插、交叉進行。教師可以在學生學過理論知識以后,利用案例分析的形式來做內容匯總和理論拓展,也可以利用案例分析來作為課前引導,引出所講內容,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貨幣形態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對美元/日元、人民幣/美元、英鎊/美元等進行核心價格區域分析,然后進行概念講述,引出等價交換、貨幣的性質以及商品與貨幣的關系的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貨幣的演進規律進行討論分析,讓學生討論“銀行卡算不算貨幣,貨幣最終會不會消失”等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討論,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貨幣相關概念的理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當前國際金融熱點或國內的經濟金融現象進行案例分析解讀。通過這一實踐活動讓學生對金融現象多加關注,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歐洲一些債務危機和一些貨幣政策問題等,教師都可以拿來作為金融案例分析的話題。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實體實驗室讓學生進行模擬經紀公司和股票交易的實踐訓練。教師可以把學生課堂學過的理論知識和重點內容在模擬實踐中進行仿真訓練,讓理論聯系實際從而達到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的。在模擬訓練中,教師可以設定若干個練習項目,并對訓練提出具體要求。比如對于模擬股票交易教師要設定具體的數額,并進行一個階段的實際交易,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盈虧情況、選股依據、技術面分析思路以及投資心得、經驗教訓等,對相關的理論知識有一個更直觀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文字寫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進行實際模擬訓練。比如在學習信用形式內容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六個模擬實踐情景創設的任務,讓學生分成六組用抽簽的形式任意抽兩個進行情景創設,使學生通過扮演真實角色來增強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把學過的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增加了知識的實用性。

二、分析職業特點就業需求,設計模塊內容

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是以就業為導向,這就要求教師采用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要能夠適應就業崗位的需求。一般高職學校的課程都是學科性的,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這不利于使教與學完全達到一致。因此教師根據就業崗位來設置課程模塊,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高職的專業設置中往往在一個大專業下分出許多子專業,如在金融專業下面分有投資理財、金融管理、證券交易等具體的專業方向,而這些專業群有著同一的專業方向,他們的專業模塊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性。但這些專業對應的工作崗位和具體專業任務又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劃分課程模塊時既要相互聯系,又要根據不同的崗位、任務分別教學。教學實踐活動要從低年級開始,教師要讓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從低層次模塊開始學習,在掌握了相應的工作技能后,循序漸進的進入高層次模塊進行學習,使學生的工作技能進一步得到提高。

高職的模塊化教學要以培養就業能力作為教學核心,實踐教學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得到全面發展,使學生具有核心專業能力與特色能力,能夠根據具體的行業要求發揮出自己具體的專業能力。比如在金融行業中學生要具備較強的務管理能力、銀行業務結算、投資理財等能力。模塊化實踐教學目前還在探索、嘗試階段,缺乏標準、規范的教材,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將教材與模塊實踐相結合,自己編寫出模塊實踐教學的教材體系,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對于模塊教學的課程設計,教師要根據行業的就業要求來確定實踐教學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工作崗位把實踐課程分為崗位認知、校內實習、校外實踐三個模塊,給每個模塊設置五到六門相關課程。教師要通過實施模塊化實踐教學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三、構建綜合教學評價體系,引導實地調查

在高職金融學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可以安排學生對實際社會金融現象進行實地調查,以此來增加學生對某一金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學生了解社會經濟金融現象的發生原因以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提出相應的措施策略。比如教師在對貨幣供求這部分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讓學生自由結組對當前物價情況進行實際調查,讓學生走進農貿市場、大型商場、超市、飯店、路邊小攤等場所,對當前的農產品、服裝、飲食、家電、交通、文化等物價變動情況進行實際考察,然后通過總結形成調查報告,制作成PPT在課堂上展示調查結果。項目實地調查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PPT的制作和講解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把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當前高職教學實踐中需要重點改革的應該是評價、考核方式。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的考核方式還停留在簡單的理論知識考核模式上,這不能完全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不能體現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我們要打破重理論輕實踐的考核模式,采用理論掌握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學生課程的實際掌握情況以及水平能力進行科學的評價。比如教師可以規定金融學的理論分數占總評價的30%,實踐能力占60%,加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比例,另外10%成績根據學生的專業技能考核以及競賽、創新活動的表現進行評價。教師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多元化綜合評價體系,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高職院校金融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財務杠桿概念;財務效用;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0月28日

一、財務杠桿概念

財務杠桿是指由于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杠桿效應。在一定的稅前利潤范圍內,債務融資的成本是不變的,隨著息稅前利潤增加,單位利潤所負擔的固定性利息費用就會相對的減少,從而單位利潤可供股東分配的部分會相應的增加,普通股股東每股收益的增長率將大于息稅前利潤增長率。

二、財務杠桿的效用

一般講,企業經營中總會發生借入資金。企業負債經營,不論利潤多少,由于企業負債籌資而產生的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債務利息是不變的。于是,當利潤增大時,每一元利潤所負擔的利息就會相對地減少,從而使投資者收益有更大幅度的提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為財務杠桿作用。但是,當企業息稅前利潤率小于借入資本的利息率時,借入資本所賺得的利潤還不足以償還借入資本的利息,需用企業自有資金來支付利息,從而使自有資金利潤率降低。其結果是企業不得不以減少權益資本來償債,損害所有者的利益。

三、企業運用財務杠桿應注意的問題

(一)將財務杠桿視同為企業負債。在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財務杠桿是通過負債來起作用的,二者之間相互依存。但是,這容易使人們產生“負債決定財務杠桿的存在與否,財務杠桿決定是否負債”的疑問。負債是發揮財務杠桿作用的前提,但有了負債,并不一定能夠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同時,負債也不僅僅局限于財務杠桿的使用,還可以從企業實際情況來考慮。

企業的盈虧平衡點需要提高,企業運用財務杠桿負債籌資經營,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必然增加企業的債務利息負擔。由于利息費用屬于固定費用的性質,債務使用越多,財務杠桿也越大,企業在實際籌資過程中必然會有籌資費用的產生,從而計入固定營業費用中的固定籌資費用也越多。企業綜合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是等于固定成本總額除以加權平均貢獻毛利,故勢必使企業的綜合盈虧平衡點墊高了。

(二)忽視財務風險,過度利用財務杠桿。在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我們經??吹狡髽I之間的杠桿收購、杠桿并購情況,這兩個情況的實質都是通過負債獲得更多可用資金,都強調財務杠桿的正效應。然而,任何資金的獲得和使用都是有條件和代價的。借款的最直接代價就是利息,利息的固定性決定了不管企業將來收益如何、有沒有足夠的資金都要償還。因此,借款可能同時帶來財務杠桿雙重影響:未來經營效益增長的情況下,財務杠桿會加速這種增長,形成杠桿利益;而未來經營效益下降的情況下,財務杠桿使這種下滑進一步加劇,給企業資金帶來更多壓力,企業必須承擔到期無法支付借款本息的財務風險。因此,在關注企業獲得資金的基礎上,更要關注資金未來的使用情況,注重財務杠桿的負效應。

(三)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

1、合理控制風險。根據風險與收益同在和風險與收益同增規律,財務杠桿在增加權益資本收益的同時,也在增加企業的則務風險。所以,企業的負債比率應當保持在總資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轉折點,而不能無限地擴展。

2、合理確定負債。不能超過企業經濟實力超額負債,主要在負債時機、負債比率、負債結構、降低負債利率等方面下工夫。

3、提高息稅前收益率。企業必須注重擴大再生產和挖掘增效潛力,通過減少資金占用,加速資金周轉、合理配置資產加速企業盈利能力的增長,從而提高企業的權益資本利潤率,發揮財務杠桿正效應。

4、建立相關償債制度。主要是建立償債基金,妥善安排還貸時間,分析企業償債能力。

四、財務杠桿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

(一)合理舉債,借債有度。主要應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息稅前總資產利潤率應高于負債利息率,這是前提;另一方面資產貸款負債率(貸款總額與資產總額之比)一般掌握不超過 50%(隨行業不同而略有差異)。負債方可以靈活多樣,力求低成本吸收資金,高效率使用。

(二)優化資本結構,弱化債務籌資風險。我國金融市場的現狀,決定了企業的融資環境,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即負債結構。企業應該衡量負債經營對企業是否有利,一旦確定了應該進行負債經營,就應隨之確定負債的額度和比例,前提是根據企業所屬的行業及經營情況進行論證。從理論上說,當企業的負債總額與權益資本總額相等時,企業就有足夠的償付能力。只要經營利潤增長穩定,企業就有足夠的償付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企業就可以保持較高負債率以獲得財務杠桿利益。針對由利率、匯率變動帶來利息額的變動進而影響財務杠桿作用的風險,應認真研究資金市場的供求情況,根據利率和匯率走勢,把握其發展趨勢,并據此做出相應的籌資安排,規避籌資風險。

五、財務杠桿案例分析

韓國第二大集團大宇集團1999年11月1日向新聞界正式宣布,該集團董事長金宇中及14名下屬公司的總經理決定辭職,以表示“對大宇的債務危機負責,并為推行結構調整創造條件?!表n國媒體認為,這意味著“大宇集團解體進程已經完成”,“大宇集團已經消失”。

大宇集團1967年由金宇中創建,初創時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和出口。20世紀70年代側重發展化學工業,80年代后向汽車、電子和重工業領域投資,并參與國外資源的開發。經營范圍包括外貿、造船、重型裝備、汽車、電子、通訊、建筑、化工、金融等,有系列公司29個,國外分公司30多個。大宇集團曾經為僅次于現代集團的韓國第二大企業,世界20家大企業之一,資產達650億美元。在一代人的心目中,金宇中及其大宇集團是韓國的象征。然而,就這樣一個曾經輝煌的大公司,由于超速發展,背負了高額的債務。在1999年,由于經營不善、資不抵債被迫向法院申請破產,2000年12月,大宇汽車亦宣告破產,成為韓國歷史上最大的商業破產案。

大宇集團破產原因:1、錯誤判斷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大宇集團錯誤的判斷形勢,繼續大量借外債擴張,使得公司面臨風險很高。由于風險過高,集團無法生存;2、政府盲目支持,從1萬美金做布料貿易起家,在發展初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使得他很容易從銀行得到各種貸款用于兼并其他企業,從而使企業快速發展。正是這一路高歌的兼并把大宇集團送上了絕路。

從財務角度分析其倒閉的原因,大宇集團倒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財務杠桿的負作用在作怪。1997年年底韓國發生金融危機,根據財務杠桿原理,為了降低財務風險,企業應該減少利息支出,,而要減少利息支出就必須償還債務。其他企業開始變賣資產償還債務,以降低財務杠桿系數。大宇集團非但不減少債務,而且發行了大量債券,增加了他的財務負擔,更增加了財務風險。

大宇集團的事件給我們的啟示:財務杠桿效應是一把“雙刃劍”。當總資產和利潤率大于借款利率時,舉債給企業帶來的是積極正面的影響;相反,當資產和利潤率小于借款利率時,舉債給企業帶來的是消極影響。我們應從“大宇神話”破滅中吸取教訓,加強企業自身管理的改進,及時從多元化經營的幻夢中醒悟過來,清理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無關的資產和業務,保留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相關的業務,優化企業資本結構,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六、結語

通過對財務杠桿在企業中的應用分析,我們得到財務杠桿是在企業負債經營下起作用的,而且利用得當財務杠桿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但是,企業財務風險必定會隨著企業利用財務杠桿而加大。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厭惡風險的。所以,財務風險是不應該被忽視的,企業要盡量控制財務風險,確保企業生產經營安全。由于財務杠桿的作用,財務杠桿率越高,財務風險也越大。在這里我們提出財務風險問題,希望企業在利用財務杠桿過程中加以注意和規避。

主要參考文獻:

[1]袁春麗.財務杠桿與財務風險防范[J].企業管理,2012.

篇6

關鍵詞:財務杠桿;資本結構;投資決策

財務杠桿又可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者負債經營,它是投資者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而在這種利用中,只要企業在籌資中通過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可以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財務杠桿在企業的現實經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企業投資收益率大于負債利率,財務杠桿作用會使得資本收益由于負債經營而絕對值增加,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大于企業投資收益率,且債務資本比例越高,財務杠桿利益越大,所以財務杠桿利益的實質便是由于企業投資收益率大于負債利率,由負債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潤轉化給了權益資本,從而使得權益資本收益率上升。反之,如果企業投資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負債利率,那么負債所產生的利潤只能或者不足以彌補負債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權益資本所取得的利潤都不足以彌補利息,而不得不以減少權益資本來償債,這便是財務杠桿損失的本質所在。

財務杠桿的選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資本結構從而對一個企業的興衰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文就已有資本結構理論進行總結,并對其進行評價,借鑒國內外資本結構理論的成果,由此引出我國企業應該在應用財務杠桿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理論回顧:現代資本結構理論及其評價

(一)現代資本結構理論和其發展的最新趨勢

1、MM理論

1958年,美國經濟學家弗蘭克·莫迪格萊尼和金融學家默頓·米勒提出MM定理,并在隨后的十多年里不斷修正改進,前后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MM理論1——資本結構無關論即假設不考慮稅收情況下,企業無論以負債籌資還是權益資本籌資,企業總價值都不受資本結構的影響;第二,MM理論2——資本結構有關論,是考慮公司所得稅的MM理論,認為因負債利息避稅利益,企業價值會隨著資產負債率的增加而增加,當100%負債時企業價值最大,故理論上企業最佳資本結構為100%負債;第三,MM理論3——米勒模型,是同時考慮公司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時的MM理論,認為企業所得稅提高時,資金會從股票轉移到債券以獲得節稅效益,此時企業的負債率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個人所得稅提高,并且股利收入的稅率低于債券利息收入的稅率時,資金則會從債券轉移到股票,此時企業的負債率降低。該理論暗示的一層含義是:現實的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因而資本結構很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正是基于這一推斷,財務杠桿與企業投資之間的關系一直受到金融學界的關注。雖然MM理論數理邏輯嚴密,是現代資本結構理論體系創立的標志,但難以得到實踐的驗證。

2、基于成本的資本結構理論

1976年簡森(Jensen)和麥克林(Mecking)將成本理論引入到財務學分析,分析股東與經理之間、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探詢公司資本結構與成本之間的關系。

(1)股東與經理之間的成本。外部股權融資是現代大型企業的典型特征,企業規模龐大,企業中的經理人通常只持有一部分或小部分企業股份,他們只能享受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所產生的部分利益,而要承擔相應的全部成本。于是經理會平衡個人管理投入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入,它是管理層的最優決策,那么,相對沒有外部股權融資的企業,有外部股權融資的企業則會降低經理的管理投入,從而降低企業價值,這就給外部股權融資企業帶來成本,它可體現為管理懈怠、利益侵占等。

(2)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成本。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實質是源于股東的有限責任、源于股票的期權性質。股權是公司給予股東隨時可以買賣的權力,股東承擔有限責任,企業股權可看成是企業資產為標的的資產的看漲期權,一旦企業存在違約風險,債權人和股東之間就會出現利益沖突,如資產問題或風險轉移問題、投資不足問題等,都反映可能導致企業因債務融資而做出次優投資決策,形成企業債務成本。企業可以通過消弱債務價值與企業資產風險之間的關系,有效降低債務成本。

3、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發展的最新趨勢

無論是債務融資還是股權融資,企業的融資行為都離不開資本市場這個溝通資金盈余者和資金短缺者的重要場所。不過,從前面的回顧可以看出,資本結構理論的發展似乎沒有給予資本市場以足夠的關注。近年來,一些文獻開始重新考慮資本市場環境對企業融資行為的影響,如動態資本結構權衡理論、市場擇時理論(Market-timingTheory)和基于市場微觀結構的資本結構理論。

(二)資本結構理論的評價

西方資本結構主流理論以企業價值與資本結構之間關系為核心,不斷拓展延伸對企業融資行為的研究,從MM理論創立,到權衡理論、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等的提出,理論體系得以發展豐富,許多時候后者往往是在對前者研究的修正與延伸,各種理論有其既定的假設前提且存在一定的邏輯關聯。從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的發展及其最新趨勢可以看出,目前資本結構理論研究開始越來越傾向于研究資本市場的微觀因素,如交易成本、交易行為、流動性和信息等對資本結構造成的影響。這為我國資本結構理論研究提供了一條很好的思路。事實上,作為上市公司融資的場所,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選擇產生重要影響,我國學者對此一直沒有給予足夠重視,而且,我國資本市場存在著諸多有別于國外的特征,如企業債券市場不發達、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時并存、實行指令驅動的交易機制、市場監管不完善等。為更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我國公司資本結構形成規律,應該把國外先進的資本結構理論與我國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將有助于促進我國資本結構理論的發展。

二、案例分析:財務杠桿之濫用與韓國大宇集團的倒閉

韓國大宇集團是金宇中先生于1967年靠借來的10000元美金創立的。1997年,美國《財富》雜志將帶領大宇集團的金宇中評為當年“亞洲風云人物”。然而,在大宇集團世界化經營風光無限的背后,卻是企業的大舉借債,這個龐然大物逐步踏上了靠借債度日的不歸路。1997年7月,大宇集團宣布因負債800億美元而破產,這是韓國歷史上金額最大的一筆企業破產案。

大宇集團倒閉的主要原因就是企業對財務杠桿的濫用。1997年年底韓國發生金融危機,根據財務杠桿原理,為了降低財務風險,企業應該減少利息支出,而要減少利息支出就必須償還債務。其他企業開始變賣資產償還債務,以降低財務杠桿系數(即降低財務風險)。大宇集團非但不減少債務,而且發行了大量債券,增加了它的財務負擔,更增加了財務風險。此時,它的借款利率已經遠大于其資產利潤率。1998年其債務危機已經初露端倪,1999年前幾個月其資產負債率仍然居高不下,1999年7月該集團被韓國4家債權銀行接管,一度輝煌的大宇集團實質上已經倒閉??梢姶藭r,大宇集團的舉債經營所產生的財務杠桿效應是消極的,它不僅未能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反而因巨大的償付壓力使企業陷入難以自拔的財務困境。

一般而言,財務杠桿是指由于固定性財務費用的存在,使企業息稅前利潤的微量變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大幅度變動的現象。企業盈利水平越高,扣除債權人拿走某一固定利息之后,投資者(股東)得到的回報也就愈多。相反,企業盈利水平越低,債權人照樣拿走某一固定的利息,剩余給股東的回報也就愈少。當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況下,投資者不但得不到回報,甚至可能倒貼。由于利息是固定的,因此,舉債具有財務杠桿效應。所以,從根本上說,大宇集團的倒閉是財務杠桿的消極作用影響的結果。

大宇集團在政府政策和銀行信貸的支持下,走的是一條“舉債經營”之路。試圖通過大規模舉債,達到大規模擴張的目的,最后實現“市場占有率至上”的目標。由于經營不善,加上資金周轉困難,舉債不僅沒有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并且使公司的總資產利潤率小于利潤率,巨大的償付壓力使企業陷入無法解脫的財務困境。

三、結論

由上文對資本結構理論的總結和對大宇公司破產原因的分析,對于我國企業在運用財務杠桿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得到以下結論。

(一)企業應根據所處的環境確定合理的負債水平

大宇集團高負債的資本結構導致的破產的例子使我們清楚的看到,財務杠桿發揮正效益需要在贏定的范圍之內,當企業投入某一數額的資金可以產生一定稅前利潤水平時,企業應及時合理調整其資本結構,據此提高企業的每股收益水平,即前面所說的“分餅原理”。只有當總資產利潤率大于借款利率時,才會給企業帶來有利的積極的財務杠桿作用;反之,將會給企業帶來負面、消極的影響。任何企業不能無條件地從事舉債經營。在財務決策中,應該首先對資項目進行嚴格的可行性研究,通過可行性研究把握市場和把握項目的盈利能力;在此基礎上,再根據項目的盈利能力謹慎選擇相應的籌資模式,以充分、合理利用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效應,提高企業的每股收益水平。

(二)財務杠桿水平的利用必須與公司預計實現的現金凈流量相匹配

MM資本結構理論中的無公司稅模型認為,公司的價值取決于公司未來所創造的現金凈流量,與企業的資本結構無關。雖然我們認為MM的這條定理所設定的假設條件與現實有著遙遠的距離,也無意評價資本結構是否影響公司價值。但MM理論卻揭示了企業發展最為本質的一條鐵律:增加企業價值、增強公司持續發展能力的根本途徑是增強企業獲取未來現金凈流量的能力。盈利能力強的企業有著選擇各種財務杠桿利用政策的機動性和靈活性,能夠更好地駕御財務杠桿的利用,能夠更好地控制財務杠桿利用不當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篇7

關鍵詞:鄉村債務;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972(2013)01-0075-06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僵化的農村財政體制導致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一方面農民承擔的稅費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國家每年為收取農業稅費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十分龐大,結果導致農業稅費收取特別無效率。因此,國家從減輕農民負擔、規范農村收費行為和增加農民收入為出發點,進行了全國范圍內的稅費改革。第一個階段從2000~2003年將所有的農業稅費全部轉化為農業稅來征收。改革后,幾乎所有的農業提留統籌和集資收費全部取消,同時作為過渡,農業稅提高了幾個百分點以保證村委會的正常運轉;第二個階段從2004年開始,全國逐步免除了農業稅。

農業稅的免除的確減輕了農民的稅費負擔。與此同時,稅費改革卻切斷了村一級的財政收入,這不僅會影響到村民自治和村莊日常運轉,而且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村財務的有力保障。政府轉移支付就成為農村財政收入的最重要部分,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截留、挪用、改變用途等違紀現象發生,由此導致鄉村財務狀況的不平衡。

對鄉村債務的成因已經有比較深入的研究,王佩君和譚博(2007)、李偉(2008)、馬文杰和馮中朝(2004)等普遍認為鄉村債務形成有五大原因:一是興辦公益事業;二是盲目投資興辦鄉村企業;三是墊交稅費;四是沉重的利息負擔;五是鄉村的日常運轉。還有學者施從美(2006)認為鄉村債務的形成原因是包括政治體制上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導致的。對于鄉村債務的直接成因,任子俊和李庭(2011)基于某一個縣的實證分析認為,經濟發達的村債務大多形成于早期籌集資本發展經濟,償債能力強,所以債務比較輕;而經濟發展緩慢的村債務基本是為了籌集資金維持日常運轉,償債能力弱,因此債務負擔較重。

關于鄉村債務的現狀,學者普遍認為我國鄉村債務巨大。如白景明指出,在省一級單位中,鄉村債務總額有的達279億,有的省鄉村債務總額也相當龐大。李偉(2008)對于四川達縣的研究認為鄉村債務不僅龐大,而且增長速度快,鄉村的償債能力弱。而對于鄉村債務的治理,賈康等(2002)、陳錫文等(2005)和中國基層政府財政改革課題組(2006)從財政體制創新和建立農村公共財政等角度提出化解鄉村債務的途徑。

農村鄉村債務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案例分析或者個別地區的一般性描述,缺乏具有全國代表性數據的支持。本文試圖利用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樣本數據來描述分析鄉村債務狀況及其形成原因,并據此提出政策建議。

二、數據來源與樣本說明

我國村級財務數據只有單一的個別地區,或者是全國范圍內加總的數據。雖然有許多學者,如李偉(2008)和張白鴿(2007)等使用這類數據作了一些分析,但我們認為深入分析這類問題有必要進行全國范圍內抽樣的第一手資料的數據收集。為此,西北大學“中國農村公共投資與公共服務調研”課題組于2012年4月從村(社區)一級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謫查數據。調查組在全國具有代表性的5個?。ńK、四川、陜西、河北和吉林),運用隨機分層抽樣的方法選取了101個樣本村。首先,調查組共分為5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省的數據收集。調查小組在每個省隨機選取5個縣,作為調查的樣本縣。調查組再將樣本縣的所有鄉(鎮)根據人均工業總產值按照降序排列,分成高、低兩個組。然后,在每個組中隨機的選取一個鄉(鎮)。最后,同樣在每個鄉(鎮)按照村人均純收入將村莊分為高低兩個組,然后在各個組中隨機選取1個村莊。這樣,我們最終選取了101個村莊作為樣本村(見表1)。

村財務狀況的調查問卷是由村主任或者村會計來訪談完成。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2011年村莊的債權債務情況、債務的來源和欠債的原因等。

三、鄉村債務現狀特征

(一)鄉村債務總體狀況

1.實際凈債務明顯高于村莊的平均凈債務。從調查的總體狀況來看(見表2),村莊的平均債務為41.46萬元,村莊的平均凈債務是村莊平均債務的一半為22.51萬元。村莊的平均實際凈債務是指村莊的債務減去可以收回的債權的平均值。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村莊的平均實際凈債務比村莊的平均債務少4.14萬元,但是明顯的高于村莊的平均凈債務,說明村莊的債權大多數是收不回的,預期可以收回債權的村莊只有42.57%,而且在可以收回債權的村莊里只有少數的村莊收回債權的比例超過30%。

2.負債面廣,規模大。在全部的樣本村中,負債情況相當普遍而且數量龐大,只有10%的村莊沒有債務。從省份來看,四川省的村莊平均債務最低,只有15.61萬元。其他省的村莊平均負債都在30萬元以上,吉林省的負債更是超過了60萬元。從村莊平均實際凈債務來看,吉林的村平均實際凈債務是最高的達到54.74萬元,江蘇、四川和吉林三省的平均凈債務明顯的低于平均債務,說明村莊擁有很多債權,只是在現在的情況下,無法收回債權,導致這三個省的債務龐大??偟膩碚f,村莊的債務不僅龐大,而且分布面廣,這種情況如果不得到盡快的解決,會嚴重地影響到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不利于新農村建設。有些地方擁有很多債權卻無法收回,這是造成債務龐大的一個原因。

3.村莊的債務負擔極不均衡。將村莊的債務按照規模進行排序,可以看出,村莊債務負擔之間存在了很大的差距。在101個實際調查的樣本村中,債務在0~5萬元的村莊有34個,其中12個村莊沒有債務負擔,占所有樣本村的33.67%;債務在5萬元~10萬元的村莊有15個,占總比的14.85%;債務在10萬元~20萬元的有11個村莊,占總比10.89%;債務負擔在20萬元~50萬元之間的有18個村莊,占總比17.82%??偟膩砜矗瑐鶆招∮?0萬元的村莊占到了78%,此外剩下的23%的村莊債務超過50萬元,最高的債務有700多萬元。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鄉村債務的嚴重性不是一個局部的現象,而是一個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問題。部分農村地區的債務是相當嚴重的,村莊擁有的債權收回的可能性和比例都比較小,所以村莊債務的問題不僅會影響鄉村公共事業的投資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到農村的長期穩定。

(二)債務來源分類

一般來說,村莊債務由上級政府、金融機構、工礦建筑企業、拖欠人員工資、個體工商業或私營企業、村民和其他債務七個部分組成(見表3)。就全部樣本村來說,村莊總的平均債務為41.46萬元,其中債務來源最多的前四位是金融機構17.02萬,村民7.54萬元,工礦建筑企業6.55萬元,上級政府3.44萬元,分別占到總債務的41.05%、18.19%、15.80%和8.29%。從我們的調查了解中發現,這些債務80%以上都是從90年代開始累積的。其他債務有3.34萬元,大部分都是村干部的墊資。

債務的主要來源金融機構中,河北的債務比例最高達到了77.51%,也就是說河北的村債務中有33.32萬元都是金融機構債務。其次是吉林省24.63萬元,陜西省21.10萬元,這三個省的金融機構債務明顯的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村莊的債務很大比例是金融機構債務。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來說,四川和江蘇兩個省樣本村的金融機構債務比較少,分別只有3.76萬元和1.90萬元。

村莊債務中村民債務比例也較高,占總債務的18%。其中吉林和江蘇兩個省樣本村的債務中村民債務分別是14.20萬元和10.11萬元,而且其他三省的村民債務都比較低。在工礦建筑企業債務中,四川和吉林的債務分別為13.43萬元和8.57萬元。在上級政府的債務中,吉林省的債務最多7.75萬元,其次是四川和江蘇兩個省樣本村的上級政府債務較多。

從各省的樣本村債務來源來看,陜西、吉林和河北省的村莊債務中金融機構債務都占到總債務的30%以上。村莊金融機構債務是主要的債務來源,這必須得到重視。此外,工礦建筑企業債務也較多,說明公共投資項目比較多是造成村莊債務的重要原因,其不利于新農村的公共事業發展。

四、鄉村債務的成因分析

(一)鄉村債務的直接成因

為了能了解到造成鄉村債務的直接原因,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關于村莊欠債的主要原因的多項選擇問題,選項包括:(1)公共投資及配套資金;(2)生產性投資失??;(3)村辦企業欠款;(4)日常運轉;(5)拖欠稅費款;(6)其他需要說明的原因。

村莊的共同投資及配套資金和維持村莊日常運轉支出是造成樣本村莊負債最普遍的兩個原因。從匯總的結果可以看出,問卷中所列出的原因,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稅費改革以后,修建學校、改造農村公路、興修農田水利和興辦醫療衛生等公共事業形成了很多債務。在負債的89個村莊中,有57個村莊因為公共投資及配套資金而欠債,占比例為64.05%;其次是由于村莊日常運轉帶來的負債,占負債村莊的21.34%;拖欠款也是村莊負債的普遍原因,占14.60%;由于村辦企業欠款造成的負債村莊,占比例為12.36%;生產性投資失敗也帶來了不少的村莊負債,大約有7.80%。

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因公共投資及配套資金而欠債的普遍性更高。由于發展農村經濟的需要,村莊為了招商引資或改善村莊環境而進行公共項目投資,必然要進行融資產生債務。從省份來看,由于公共投資及配套資金而欠債的樣本村,在吉林、江蘇和四川更為普遍些,分別占比82.35%、72.22%和55.56%,在陜西和河北則相對較低,分別占比為35.29%和45.00%。

拖欠稅款也是造成村莊債務的主要原因。江蘇和吉林有更多的村莊由于拖欠稅費款而欠債,占比分別為44.44%和35.29%,其余3個省份由于拖欠稅費款而欠債的村莊比例相對較低,特別是陜西和吉林沒有一個樣本村由于拖欠稅費款而欠債;為了維持日常運轉支出而欠債的情況,在吉林省的樣本村是相當的普遍,占比例為47.06%,而在其他省份就比較少見,四川省僅有兩個樣本村存在因日常運轉支出而欠債;因村辦企業欠款的情況,更多的發生在吉林省,占比為35.29%,在其他4個省份都不普遍,僅在江蘇有2個和陜西1個樣本村因此而欠債;因生產性投資失敗而欠款的樣本村在各個省份都不普遍,最多的吉林省僅有3個樣本村存在這種情況。

上述分析已經充分表明,樣本村莊的欠債原因呈現多樣性而且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各地之間的差異也比較明顯,這些問題已經明顯的影響到了當前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社會穩定,不僅不利于農村的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投資,而且會成為基層村民自治的社會經濟負擔,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二)鄉村債務形成的制度原因

從表面上看,鄉村債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公共投資及配套資金和維持村莊日常運轉而造成的,但是歸根結底是由于制度上的不健全。

1.政府轉移支付的制度不健全,導致資金分配不均衡。由于制度的慣性,雖然國家實施了稅費改革,取消了農業稅,讓“皇糧國稅”成為歷史,但是,某些制度弊端仍然在鄉村組織運轉中起作用。村莊的收入來源由稅費改革前的自籌變成了現在的上級政府轉移支付,在轉移支付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村莊“尋租”行為。這樣本來經濟落后的地區無法拿出資金進行“尋租”,導致無法獲得轉移支付的資金或者只獲得很少的資金。沒有上級政府足夠的資金支持,如果要進行農村公共事業投資,只會產生金融機構債務或者工礦企業債務。

2.政績考核機制不健全,導致鄉村盲目的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增加了村莊的支出,產生了不必要的債務。

上級政府大力提倡興辦鄉鎮企業,不切實際的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并納入考核獎懲。一些項目便盲目上馬,舉債辦企業。隨著短期經濟的結束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很多企業倒閉,產生了大量的無法償還的債務。同時,為了獲得上級的認可,很多鄉村投資了很多與其財力不相適應的項目,這樣不僅產生了很大的債務,而且所進行的修路、農村水利建設和其他項目的質量同樣很大比例不達標,浪費資源并造成不必要的債務。

五、簡要結論和政策建議

對我國5省101個村的債務分析,可以明顯地看出鄉村債務的復雜性和龐大性??傮w上說,由于多年的公共投資及基礎建設、拖欠稅費和日常運作支出等導致的債務積累現象相當普遍,已經嚴重地影響到鄉村的正常社會經濟活動。在稅費改革以后,這種情況更加突出,大部分村莊的收入來源只能靠上級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然而政府在進行轉移支付的過程中存在不公平的因素,所以有些村莊得不到政府的財政補貼,就會落后于相對富裕的村莊,貧困村由于沒有什么財力爭取上級政府的補貼,就越得不到補貼,這樣的結果是惡性循環,造成鄉村之間貧富差距擴大,不利于農村穩定發展。村莊的日常運作支出又進一步加劇了貧困村的債務危機,所以必須因地制宜地建立保證財政轉移到位的制度,確保財政補貼能起到促進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首先,設立財政專項化債資金??h級財政部門除每年安排專項兌付款外,還應建立化解鄉村債務工作專項資金。由于鄉村債務數額較大,在目前鄉鎮財源建設和村級集體經濟尚未發展壯大的情況下,除鄉村自身努力外,縣財政每年預算一部分專項資金,用于化解鄉村因稅、“普九”、修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的債務。償還債務時,由債權人提供有效借款依據,經縣、鄉財政確認并報縣政府同意后,列入償債專項資金使用范圍。

篇8

關鍵詞:財務管理 可持續增長率 企業增長方式

一、引言

企業要實現可持續增長,如何解決資金的來源,并設計合理的資本結構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部分內容在高級財務管理的教學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內容。根據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的調查發現,如果僅僅根據現有教材,如注冊會計師考試用書《財務成本管理》等教材中的內容去講解,多數學生在學習了可持續增長問題之后,只會簡單的計算,對基本原理仍然心存疑惑,似懂非懂。尤其是對什么是可持續增長,以及為什么用股東權權益增長率來推導計算可持續增長率覺得不好理解。本文主要通過對可持續增長率概念的深入剖析,簡化可持續增長率計算公式的推導,并結合實際案例分析影響可持續增長率的因素,有利于解決教學中的一些難點。

二、“可持續增長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定義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其實質

當前多數《高級財務管理》教材中對可持續增長率的定義是:“可持續增長率是指不發行新股,保持目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不變的條件下公司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碑斍敖虒W中對這一問題的講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沒能解釋為什么要存在可持續增長的問題,它與其他幾種增長模式間有何聯系和區別;二是未能清楚解釋為什么不發行新股,保持當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不變有何內在含義,能得出什么結論等,從而導致學生在理解上的困難。

(二)計算公式推導過于復雜

大部分教材在講解可持續增長率計算問題時,都使用了期初股東權益和期末股東權益兩種方法,但是沒能交代清楚為什么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要轉化為股東權益增長率的計算問題,尤其是在推導根據期末股東權益計算可持續增長率的公式時,過程十分復雜,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存在較大障礙。

(三)分析不夠深入,案例較少

在分析可持續增長率的影響因素時,大部分教材未能充分從提高經營效率(提高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和改變財務政策(改變資產負債率和留存收益率)的角度進行深入剖析,也未能舉例進行說明。

三、可持續增長率講解的基本思路

為了使學生充分理解可持續增長的概念和計算推導原理,在對該部分內容的講解中,筆者認為可遵循概念導引、概念解讀、公式推導和影響因素綜合分析思路展開。

(一)導引:從企業不同增長方式引出可持續增長問題

這部分內容主要從企業增長方式的角度回答為什么要研究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問題。主要思路是:首先是從企業實現增長的第一種資金來源方式回答企業為什么發展慢的問題。當企業完全依靠內部資金積累發展時,資金來源有限,會限制企業的快速發展,以溫州企業為例,由于長期靠內部和有限的、不穩定的民間資金支撐,導致溫州企業規模小,上市企業少,當前經濟發展較為困難,并得出相關結論:僅依靠內部資金的增長是蝸牛的速度,容易失去商機。

其次,結合案例講解主要依靠外部資金實現增長企業為什么容易倒閉的問題,并分別從外部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兩個角度展開。先是講解長期依靠外部債務融資的弊端是導致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斷提高,融資能力越來越差,利息費用不斷上升,財務風險越來越高,并結合光伏產業中的龍頭企業江西賽維和無錫尚德出現債務危機、甚至破產的案例,并使用相關的數據來說明。

對于長期依靠外部股權融資的弊端,主要從理論上分析不斷發行新股會導致企業股權不斷被稀釋,如果沒有好的項目做支撐,則企業的利潤會被攤薄,股價越來越低,如果股價長期低迷,則會被剔除資本市場的角度來展開。

最后,得出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僅僅依靠內部資金增長企業發展慢,容易失去商機,而僅僅依靠外部的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企業會出現財務危機,這兩種增長方式長期來看都是不可持續的。因此,很自然地引出企業如何才能持續、穩健發展的問題,而這正是可持續增長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要注意強調,財務管理僅僅從財務的角度關注企業的可持續增長問題,與經濟學中所談的可持續增長概念是不同的。

(二)可持續增長率概念的剖析

1.觀察可持續增長的表現形式。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可持續增長率的概念,可以先通過簡單的例子引導學生觀察可持續增長的表現形式。如某企業年初資產總額100萬元,其中股東權益50萬元,負債50萬元;預計下一年度需要增加資產10萬元,在增加的資產10萬元中,股東權益5萬元,負債5萬元。并且強調,企業只有在股東權益增加時,才能同比例增加負債。從這個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按照股東權益的增長同比例配置負債的增加就是可持續增長嗎?答案顯然是不一定,那么,究竟滿足什么樣的條件才是可持續增長呢?從而引出以下對可持續增長率中幾個關鍵性假設的分析。

2.不發行新股的解釋。滿足可持續增長的第一個條件是不發行新股。在這個問題的講解中,關鍵要解釋清楚不發行新股在此處的含義。

首先,可以要求學生回答所有者權益類包含哪幾個項目,不發行新股意味著什么等問題。然后強調,不發行新股意味著股本和資本公積不變,股東權益的增加只能來源于留存收益的增加。其次,還可以通過和財務會計內容相結合的方式,拓展學生在這方面的思考。

延伸思考1:假定A企業持有B企業30%的股份,對B企業采用權益法核算,當期B企業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資本公積的金額為1 200萬元。A企業應如何做會計處理?如果A企業根據增加的資本公積來同比例增加負債,是可持續增長嗎?

通過上述案例,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可持續增長的條件之一“不發行新股”,不僅是強調股本和“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不變,而且通過其他形式導致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改變來同比例增加負債也不是可持續增長的形式,滿足可持續增長的條件之一是股東權益的增加只能來源于留存收益的增加。

其次,引導學生思考如下問題:通過留存收益的增加來同比例增加負債就一定是可持續增長嗎?從而進一步實現對教材內容的超越??梢酝ㄟ^列舉以下案例來說明。

延伸思考2:假定A企業年末獲得政府補助1 200萬元,按照會計準則可以確認為當期收益。問:A企業應如何做會計處理?假設不考慮所得說和股利分配,會導致企業留存收益增加多少?如果按照這種形式增加的留存收益來同比例增加負債,是可持續增長嗎?

通過提問的形式,很顯然否定了通過營業外收支等非經常性損益實現利潤和留存收益增加,并以此為基礎同比例增加負債的形式并非可持續增長。從而啟發學生得出結論:嚴格來講,可持續增長情形下留存收益的增加范圍僅指企業通過日常經營活動獲得的收益增加額。

這樣層層深入的講解,讓學生充分領會到對理論概念的把握非常重要。

3.經營效率不變的解釋。這里的企業經營效率不變意味著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不變,然而,一般的教材中對以下兩個財務指標不變意味著什么并未作深入探討。在講解這一內容時,要通過以下兩個財務指標的計算公式和不變條件,推導出相應的結論。具體推導如下:

資產周轉率不變:資產周轉率不變銷售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假定銷售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分別為λ1和λ2,則由資產周轉率不變的假設可以得到:

總資產增長率=銷售收入0 /總資產0 =銷售收入/總資產

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0/總資產0=[銷售收入0(1+λ1)]/總資產0(1+λ2)]λ1=λ2

同理,銷售凈利率不變銷售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假定凈利潤增長率和銷售增長率分別為γ1和γ2,則由銷售凈利率不變的假設可以得到: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0 /銷售收入0 =[凈利潤0(1+γ1)]/[銷售收入0(1+γ2)] γ1=γ2

4.財務政策不變的解釋。這里的企業財務政策不變意味著資產負債率和利潤留存率不變,在講解此處內容時,要通過這兩個財務指標的計算公式和不變條件,推導出相應的結論。具體推導如下:

資產負債率不變總資產增長率=負債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假定資產增長率和負債增長率分別為η1 和η2,則由資產負債率不變假設和會計恒等式可以得到:

資產負債率=總負債0 /總資產0 =[總負債0(1+η1)]/總資產0(1+η2)] η1=η2

利潤留存率不變凈利潤增長率=留存收益增加額的增長率=股利增長率,假定凈利潤增長率、留存收益增加額增長率分別為μ1和μ2,則由利潤留存率不變假設和凈利潤等于股利加上留存收益增加的等式可以得到:

留存收益率=留存收益增加額0 /凈利潤0 =[留存收益增加額0(1+μ1)]/總資產0(1+μ2)]μ1=μ2

5.結論。通過對概念的詳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結論:(1)可持續增長率=滿足特定假設條件下的銷售增長率;(2)銷售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負債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股利增長率=留存收益增加額的增長率;(3)要計算可持續增長率,就轉化為計算股東權益的增長率,而且該股東權益的增加僅僅來源于留存收益的增加。通過以上三個結論,非常清晰的表明,要計算可持續增長率,就需要計算股東權益的增長率,而股東權益的增長,需要全部來源于留存收益的增加。這樣就很自然過渡到可持續增長計算公式的推導上來。

(三)可持續增長率計算公式的推導

1.根據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可持續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計算的公式有兩種:一是根據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可持續增長率。由前面對可持續增長率概念的分析可知,可持續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而股東權益增長率=股東權益本期增加/期初股東權益,由于股東權益本期增加額只能來源于留存收益的增加,所以可持續增長率=留存收益增加/期初股東權益,并且留存收益展開為當期凈利潤與留存收益率的乘積,并結合杜邦公式展開即可得到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公式。這里的關鍵是提醒學生根據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可持續增長率時,要注意權益乘數計算中的股東權益使用的是期初數而非期末數。

可持續增長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強調期初權益)×利潤留存率

建議公式推導出來后通過例題的形式,以手工計算或是結合excel使用計算機操作演示計算,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使用計算機解決大批量計算時的便捷。

2.根據期末股東權益計算可持續增長率的公式推導。根據期末股東權益計算可持續增長率的公式推導一直是一個難點,比如中國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中,對此公式的推導篇幅太大,無論是學生學習還是教師教學,都較為困難。在此,推薦一種簡潔的解決方案。假設企業的可持續增長率為R,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利潤留存率和權益乘數分別為a、b、c、d。則根據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公式可得:

可持續增長率(R)=銷售凈利率(a)×總資產周轉率(b)×利潤留存率(c)×(期末總資產/期末股東權益)×(期末股東權益/期初股東權益)=銷售凈利率(a)×總資產周轉率(b)×利潤留存率(c)×權益乘數(d)×(期末股東權益/期初股東權益)

所以,接下來關鍵是如何解決最后一項期末股東權益除以期初股東權益的問題,根據對可持續增長率概念的分析,在可持續增長的情形下,股權權益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R,(期末股東權益/期初股東權益)=[期初股東權益×(1+增長率)/期初股東權益]=1+R,所以:

R=abcd(1+R)R=abcd/(1-abcd)

權益凈利率(roe)=銷售凈利率(a)×總資產周轉率(b)×權益乘數(d)

所以,R=(roe×c)/[1-(roe×c)]

同理,此處建議公式推導出來通過例題的形式,以手工計算或是結合excel使用計算機操作演示計算。

(四)可持續增長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企業為了持續穩健發展,就需要提高可持續增長率。由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公式可知,在不發行新股的情形下,影響可持續增長率的因素有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和利潤留存率等4個因素。并且,這4個因素都和可持續增長率之間呈正向變動的關系,即這4個因素任何一個因素的增大,都會導致可持續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的增長。因此可以從兩個角度、四個方面分析企業要提高可持續增長率的途徑。

1.從改變財務政策的角度。企業為了提高可持續增長率,可能的途徑之一是改變現有的財務政策,也就是通過提高權益乘數或者是提高利潤留存率。提高權益乘數必然會導致企業資產負債率的提高,財務費用的上升以及財務風險的上升,最終使得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如果無限制提高利潤留存率,則企業就會面臨資本市場的懲罰,因為一個長期不分紅或是分紅很少的企業,最終必然遭到投資者“用腳投票”的懲罰。因為,改變財務政策只是權宜之計,只能使用一時,而不可能長期使用。

2.從提高經營效率的角度。企業為了提高可持續增長率,就需要提高經營效率,而從影響經營效率的財務指標來看,主要有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所以,可以考慮的途徑有:(1)提高銷售凈利率。為了提高銷售凈利率,就必須提高產品價格,同時降低營業成本和期間費用。而要提高價格,如果產品沒有競爭力,沒有創新是很難辦到的。在此可以列舉蘋果、三星等企業在這幾年手機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通過不斷創新擴大市場,并提高價格的例子進行講解。此外,通過國內部分企業通過產品造假的途徑降低成本或是提高價格案例,增強學生對于理解創新重要性的認識。(2)提高資產周轉率。要提高資產的周轉率,就需要提高企業內部管理的效率。包括貨幣資金、存貨、應收賬款和固定資產等的使用效率,減少資金的閑置。而要提高資產管理效率,一方面是改善企業的管理,進行管理上的創新;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

從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提高可持續增長率的最有效途徑,還是落實到“創新”的問題上,包括產品的創新和管理的創新。

四、結論

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講解《高級財務管理》課程中“可持續增長”的概念、計算和影響因素的理解問題。在通常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關注的焦點可能集中在如何計算可持續增長率這一指標上,但是對其定義的內涵、公式的推導緣由以及提高長期可持續增長率的途徑探討有限。我們一直認為,高級財務管理的教學更應該強調的是思想和理念,而不僅僅是公式的記憶和簡單的計算。本文正是在這一指導思想下,采取“抽絲剝繭”般的手法,從可持續增長概念的導引入手,層層深入,逐步解剖可持續增長率概念中的三大假設,并由此推導出計算公式,對如何提高長期可持續增長率進行了探討,最終發現產品和管理上的不斷創新才是提高企業持續增長的最終源泉所在。由于這一部分的講解常常比較抽象和枯燥,建議講解時多結合小的案例和幽默的語言進行,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加深他們對可持續增長率的理解。

(注:本文系浙江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規劃立項課題,項目編號:12JDZS02Z;浙江省教育廳課題的資助,項目編號:Y201120987)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EVA 政府投融資公司 財務戰略 績效評價 激勵

隨著各地方政府發展地方經濟的力度不斷加大,在融資渠道有限、財政收入有限的背景下,由地方政府出資、管控,以其政府信用為背景,通過各種渠道吸引資金,并用于對轄內基礎、公用設施建設的投資。這些政府投融資平臺對解決地方政府部分資金短缺,發揮政府對啟動社會投資的杠桿作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特別是在私人資本難以流動的一些低效益、高投資的民生和社會項目以及較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本文試圖從企業角度出發,為政府投融資公司搭建一套“EVA”思想為中心的經營管理體系,以幫助企業從制定財務戰略到業績評價最后轉化為激勵制度,從而促進企業新一輪發展。

一、政府投融資公司發展新思路:EVA為核心的管理理念

(一)政府投融資公司的特征和存在問題分析 普遍看來,政府投融資公司的運營過程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特征:政府全資組建的投融資平臺,其權益資本全部來自于政府,具有政府獨資、單一股東的特征。盡管政府投融資公司所有權益資本都來自于政府,但由于財政撥款有限,在其總資本中,權益資本僅占極小部分,而為了滿足其運營中對資金的需求而采取向國家政策性銀行和商業性銀行貸款的方法,帶來了大額的債務資本,最終表現為極高的資產負債率。根據銀監會的統計數據,2009年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為7.38萬億元,同比增長70.4%,占一般貸款余額的20.4%。在2010年一季度的銀行新增貸款中,仍有40%流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經營過程當中,盈利性經營占極少數,絕大多數權益資本及舉債獲得的債務資本都投入了社會公益性項目、基礎或公用設施建設當中,這些投資項目的特點是微薄的利潤和巨大的成本。經營管理混亂,使得其經營過程中投資戰略不完善,導致其投資項目盈利性低;融資渠道單一,僅通過商業貸款,本身造血能力低下,只能用政府撥款來償還所欠銀行債務。投融資理念的落后,有效投資戰略的缺乏,造成公司運營效率低下,運營效益幾乎為零;有效融資戰略的缺乏,造成企業資金的短缺,甚至難以達到公司建立最初的目標:支援市政建設,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的建設當中去;市場化機制的不健全,缺乏完善科學的經營管理,投資和融資的困境,使得政府投融資公司面臨經營困境,自身發展陷入惡性循環。所有這些,都可以看出,當今的政府投融資公司,僅僅是起到一個單純的借入資金,并將資金投放到需要建設的項目當中去這樣單純的職能。2009年以來,國家各職能部門及地方政府對政府投融資公司的發展高度重視,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如加強貸款管理,降低融資風險;地方政府積極整合所轄投融資公司,充實其資本金,完善治理結構,規范運作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視,主要是金融危機后大手筆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所帶來的大規模的地方投融資規模。一方面被動式的大規模投資所帶來的是許多尚不具備條件的項目上馬,在中國特有的“倒逼”機制和2009年商業銀行本身流動性過剩情況下,信貸審批有所松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收入并未以相應趨勢增長,導致財政風險較大。因此,政府投融資公司要進入良性發展,僅靠國家和地方政府引導支持是遠遠不夠的,在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如此發達的今天,更應該用科學的企業管理理論作為引導,制定良好的財務和企業運營戰略,使得經營效果從企業內部獲得根本改善。

(二)在政府投融資公司中引入EVA思想的作用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理論及其分析方法,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和實踐,日益成熟,它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公司業績度量指標,更是一個企業全面管理架構,是經理人和員工薪酬激勵機制,是戰略評估,資金運用,兼并或出售定價的基礎。筆者認為,將EVA思想合理的運用到政府投融資公司的經營管理當中去,應可以大大改善公司運營效率和效果。進一步來說,EVA的內涵通??梢詺w納為四個方面:評價指標。EVA是衡量業績最準確尺度。公司可以把EVA作為全面財務管理體系的基礎,管理決策的所有方面全都囊括在內,包括戰略企劃、資本分配、制定年度計劃甚至包括每天運作計劃。激勵制度。以EVA增加作為激勵報償的基礎,正是EVA體系蓬勃生命力的源泉。EVA增加最大化,就是使股東價值最大化。理念體系。在EVA制度下,所有財務營運功能都從同一基礎出發,為企業各部門員工提供了一條相互交流的渠道。下文將圍繞上述四個方面,結合政府投融資公司具體情況,討論如何以EVA為基礎制定財務戰略,檢驗所指定的財務戰略是否有效,將績效評價結論轉化為激勵制度,使企業進入新一輪的發展。

二、基于EVA的政府投融資財務管理框架

(一)財務管理戰略框架融資戰略是用來規劃戰略期間內融資的規模、渠道、方式、時間等,并實現最優化資本結構和為企業戰略實施提供資金的保障,以解決公司發展需要的資金并通過控制與利用財務風險來達到降低籌資成本的問題,它與公司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大小有關,主要針對的是企業資產負債表右邊的項目。而投資戰略主要解決戰略期間內企業的投資目標、規模、方式和時間等問題,企業籌集的資金有不同的用途及投資渠道,主要針對資產負債表左邊內容。對政府投融資公司而言,投融資戰略是密不可分的,融資是為了投資,融資規模與時間等要依據投資戰略來進行決策,投資的風險與收益預期會影響融資決策的制定與實施。基于EVA思想策劃的融資決策與投資決策組成了完整財務戰略,也是政府投融資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最終都是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二)基于EVA的融資戰略 政府投融資公司的融資活動中很少考慮資本成本,尤其是權益資本成本的問題,這并非資本成本概念和風險意識得不夠,而是籌資戰略的操作體制的問題。在籌資過程中對資本的占用使得資本成本和風險真實的存在,盡管負債率過高,但從資產負債表來看,并不能清楚權益資本的支出,因此大多數政府投融資公司在“利潤”仍高高在上的光環下,對償債能力和現金流關注不多;其次,以利潤或利潤率作為評價管理者業績的綜合指標與籌資決策沒有直接關系,這樣的評價指標又從根本上違背了籌資決策的目標,背離了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總體目標。政府投融資公司在其融資環節體現出以下一些問題:一是政府獨資,資本結構中少部分的權益資本及大量舉債獲得的大量債務資本使得資產負債率高居不下。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財務杠桿的作用,增加利潤,但也會造成過高的財務風險,可能對投融資公司的持續經營產生影響。二是融資渠道單一,融資結構不合理,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和金融機構貸款,單一的融資模式,使還本付息金額逐年增加,抵抗融資風險的能力逐年降低,缺乏自身“造血”能力,而基本靠財政撥款來償還債務。一旦宏觀經濟政策進行調整,“供血”渠道受阻,不僅可能導致企業陷入債務危機,更使政府債務規模不斷增大,最終使地方財政陷入困境。因此,對于政府投融資公司來說,融資戰略的開展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正確認識股權融資成本。股權融資并不是“免費午餐”。EVA中的權益資本成本是一種機會成本,以投資者期望報酬率表示,這個報酬率不應低于金融市場一般預期收益率。EVA與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總體目標是完全一致的;EVA是籌資決策與總體目標的橋梁,提高了經濟增加值,也就創造了企業價值。第二,增強內源融資能力。巨額的應收賬款也是政府投融資公司的一個典型特征。然而根據EVA的理念,賒銷形成的應收賬款是有成本的,這是機會成本的概念。在經濟增加值壓力下,管理者必須努力提高資本運用能力,加快應收賬款的回收,提高流動資金使用效率。企業內源融資能力增強,能提高資本使用效率,企業經濟效益也跟隨著提高。第三,拓寬融資渠道。改變絕大部分融資來源于銀行貸款的單一化局面,探索構建以政策性貸款、資本市場融資(短期、長期債券融資、基金融資)以及項目融資、企業債券、收費權信托、資產證券化等低成本、高額度、靈活多樣的融資渠道。第四,調整合理的資本成本。由EVA的計算可以看出,在運用資本和運用資本報酬率既定時,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越低,經濟增加值越大。公司在達到最優資本結構的同時,必然是達到了其總資本成本的最低,也必是EVA和企業價值的最大。因此,政府投融資公司在面臨不同的融資決策時,可以按照不同融資方案的組合計算得到最低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以達到相對最低的資本成本和企業最大價值。

(三)基于EVA的投資戰略 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企業能否將所籌集的資金投放到收益高、回收快、風險小、高利潤的項目上,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政府投融資公司而言,企業本身經營環節不創造價值,資金幾乎全部投入到項目當中去。普通企業在投資戰略中需要考慮的僅是挑選低成本高回報的項目,而政府投融資公司建立的初衷就是在政府引導下進行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因而對項目挑選范圍狹窄很多,這使得其投資戰略并不能單純的從市場角度考慮。然而摒除以上因素之外,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對投資項目的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評估方式,使得項目預算、項目實施、項目監控各階段互相脫節,很難實現預期的效果;對不同規模的投資項目采用同一評估方式,往往造成企業生產能力的閑置,并遺漏很多雖然規模不大,但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項目;在日常投資決策中,只注重顯性成本,而忽略隱性成本,造成應收賬款等流動資產的積壓、變質和貶值,有時甚至導致虧損。如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投資進程中的問題呢?EVA方法提供了以下一些思路:第一,對項目各階段評估標準的統一。有時造成實施項目最終失敗的原因,并非企業投資方向或項目本身有問題,而是因為對項目評估的各階段采用不同的標準,使得項目前后互相脫節,并最終導致失敗。EVA就可以解決此問題。首先,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預測項目每年可能帶來的經濟增加值,并將其貼現以確定這個項目是否值得投資。其次,對項目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即看此項目是否創造了價值。最后,將項目前后的評估統一起來。以經濟增加值作為評估標準不會再造成項目評估脫節的現象,因為其在進行項目后評估時具有“跟蹤”功能,使項目預期投入的資本及其成本均在后期的實施中給予了充分的反映。只有將項目各階段聯系起來,實現項目預算、項目實施、項目監管的有機統一。第二,對日常投資決策的改進。在政府投融資公司日常投資決策中,可能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是采取寬松的應收賬款政策還是緊縮的應收賬款政策呢?是享受現金的流動性還是收益性呢?對于這些問題,采用EVA方法對它們進行選擇和判斷,答案就非常清楚。經濟增加值考慮資本成本的理念,就是把資產負債表轉化成另一種支出項目清單,這樣管理人員就可以對任何選擇進行成本與收益之間的比較和衡量,從而做出準確的判斷。盡管所籌集的資金注定是要投入到社會公共及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去的,但相對狹窄的項目選擇機會并不代表著不能選擇,并且對于投資項目仍舊需要進行投資可行性、本量利等分析,以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如果公司有較多好的投資機會(EVA>0),公司應盡量采取低股利支付率政策,以使用內部資金,降低資本成本。同時,公司應切實避免通過縮減EVA>0的投資項目來發放股利。

三、基于EVA的政府投融資公司業績評價與激勵

(一)DDM模型為基礎的短期EVA業績評價模型財務戰略制定并付諸實施后,需要檢驗財務戰略是否達到預期效果,也就是需要對企業進行績效評價。在績效評價模型中,最關鍵的因素是股東對企業盈利性評價。作為政府投融資企業,對其經營業績評價最關鍵的因素則是作為股東的政府是否對企業的盈利性給予肯定和認可,這需要其企業近期業績狀況以及業績持續性狀況作為支撐。近期業績狀況可以用以DDM模型為基礎的EVA業績評價模型來衡量,而持續性業績狀況則可以用EVA結合BSC來衡量。近期業績是企業出資人關于企業贏利性評價態度的首要而基本的決定因素。一般來說,“近期”可以定義為企業的一個生產經營周期,并且主要針對財務業績,一些財務指標可以直接用來表示企業的業績,另外近期業績主要是分析各個主營業務的財務業績,非主營業務可不作為關鍵性因素考慮。以DDM模型為基礎的EVA近期業績評價模型,可以很好地運用到政府投融資企業中,彌補常規性財務指標的不足:它是企業以現金流衡量的銷售收入減去全部資本成本后的增加值。經濟學上企業的真正盈利在于其創造的總收益必須彌補全部的機會成本,這樣的盈利才是給企業帶來真實價值的增長。根據費爾薩姆和奧爾森的股利折現模型(DDM),企業的經濟價值(Vt)等于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Vt=??紤]企業特定期間的會計賬面價值的增值,剩余收益Xt(即EVA的原型),及資本成本k,推導出企業經濟價值就可以表示為:Vt=At+。從股利折現模型導出的EVA評估模型,實質是從股東財富增長的角度來評估企業價值,能更有力地發揮EVA績效評價的激勵作用,使被評價者的利益與股東利益趨于一致。企業經營的好壞,取決于其創造的經濟價值是否超過投入資本的價值。企業創造的越多經濟價值增加值,必然會導致更高的市場價值增加值(Market Value Added)即:MVAt=Vt-At=。由此可知,MVA的大小取決于EVA的折現值,因此,EVA是衡量近期績效改善的最好標準,也必然成為以業績為基礎的激勵機制的最佳衡量標準。而政府投融資公司傳統的短期業績評價方法,還停留在會計指標評價的階段。每一個會計期間根據所生成的報表上利潤等相關數據得出在本期間公司經營狀況,以檢驗短期財務戰略是否湊效?;贒DM的EVA模型可以幫助政府投融資公司更加全面的評價本期績效,以為下一期財務戰略的制定和激勵制度的進行提供基礎。

(二)“EVA綜合計分卡”:衡量企業持續性業績狀況 前文所述,政府投融資企業短期業績評價可以反映本期財務戰略的實施程度,但對于企業長期的發展來說,需要能夠更全面更全局的評價體系。這就需要EVA與BSC結合的績效評價體系:“EVA綜合計分卡”。結合政府投融資公司的特點,可以做以下設計:第一,EVA放置于“計分卡”的頂端,處于BSC中因果鏈的最終環節。投融資公司發展目標就是實現EVA的增長,其他所有戰略和指標都圍繞其運行。第二,EVA綜合計分卡中引入時間維度。企業要做出未來EVA的預算,包括次年預算、中期甚至長期預算,并在計分卡的時間軸上標明管理者必須達到的目標。第三,任何戰略的部署分解與EVA時間軸緊密相聯,“綜合計分卡”的布局盡量從短期EVA向長期EVA的增長傾斜,這也是EVA與BSC的“綜合”之處。第四,EVA為核心的財務績效評價:即在各個劃分好的時間維度內使用前文所述“DDM-EVA”模型計算本期財務績效。第五,客戶方面績效評價:政府投融資公司主要的客戶關系群就是其投資人和債務人,以及其所投政府項目。追蹤本企業在市場上創造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的能力,并針對企業自身的客戶群體和市場提出價值建議。即一方面考察所接受資金的政府投資目標、債務人和債權人的滿意度,另一方面設法降低投融資成本,更好地留住客戶群。第六,內部業務流程方面績效評價:考察三個核心業務流程(融資流程改進、投資流程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中各項工作的開展是否有效果,有效率,改進業務流程的成本情況。第七,學習與成長方面的績效評價:考察企業是否注重培養員工能力,重視員工個人發展并取得了成果;考察組織信息交流渠道是否通暢、企業內部是否有足夠的溝通;考察企業員工積極性是否被激發,員工之間是否能充分合作。

(三)將績效評價結論轉化為激勵制度有效的激勵制度是對企業本期發展情況的肯定和對下一輪發展戰略的支撐。對于政府投融資公司而言,單一股東即政府,因此作為經理人及員工,無法掌握權益資本的多少,而無論是試圖爭取債務資本的融資活動,還是對社會基礎項目進行建設的投資活動,都并不能切身的體現他們自身的利益。那么,員工在績效評價的結果之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勵制度,以增強企業的向心力,使得所有員工都意識到企業利益與其自身切身相關,最大化企業利益,就是最大化員工個人利益?!癊VA紅利計劃”對政府投融資企業較為適用,考慮經營者制定出預期EVA值,將實際EVA值與預期EVA值進行比較來發放獎金。其公式表示為:B=?茁×EVAF+α×(EVA-EVAF)。

其中α,?茁為比例系數,且α

參考文獻:

[1]劉運國、陳國菲:《BSC與 EVA相結合的企業績效評價研究――基于 GP企業集團的案例分析》,《會計研究》2007年第9期。

篇10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8-0061-03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是主陣地。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普遍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問題,難以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實效性較差,無法更好地實現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尤其是對高職學生綜合職業素質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關注較少。因此,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改革,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成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是新生事物,沒有其他成功的經驗可以參考,要摸著石頭過河,難度很大,但我們還是做了大膽的嘗試。

一、廣泛進行調研活動,尋找問題,確定教改目標

隨著高職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和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們意識到,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教學改革,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由之路。在“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改革、建設要求下,我們根據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交流溝通和問卷調查,發現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不強的諸多原因,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以下幾點。第一,教材缺乏吸引力,不論國編教材,還是省編教材,都是按照傳統模式編寫的,雖有突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教育性,但可讀性不強,學生除了上課看看書,其他時間基本不看,有些甚至上課也不拿書。第二,由于種種原因,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對教材進行解讀,并沒有很好地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把知識體系轉化為信仰體系,只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造成學生形成被動的、單向灌輸的學習狀態,課堂效果欠佳,主陣地作用較差,有時還會出現師生對立的狀態,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起了負面作用。第三,學校對學生的考核也存在評價簡單、片面,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行為的傾向,造成學生課程考試成績與日常政治思想和行為嚴重脫節的現象。相當一部分學生,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僅僅當作一門課來學習,沒有體現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功能,難以達到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效果。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了教改的主要目標:一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教學新體系,逐步形成適合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學新模式;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兩個轉化”,即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知識體系轉化為信仰體系,完成教師組織者、協調者、管理者的角色轉換,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三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確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優勢和特長,解決學生的人生困惑和關注的社會問題,讓學生真心喜愛思想政治理論課;四是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環節,讓教學走出課堂、走出學校,改變課程考試成績與日常政治思想和行為嚴重脫節的現象,讓學生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再當作一門課來學習,而把它變成認識社會、解決人生問題的手段,達到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目的。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相對自由的思考空間和環境,搭建出一個能供學生自主思辨、自主認知的平臺,要通過課堂教學設計促使學生產生共鳴,完成從理論知識的接受到行為實踐、信仰追求的轉變。教師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德識和德能,達到教書與育人的統一,學理論和學做人的統一,培養技能與提升素質的統一,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使其真正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真正受益、終身難忘的課程,實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

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改革,首先從《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開始,由教改團隊的成員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行大膽的嘗試和探索?!端枷氲赖滦摒B和法律基礎。課,主要是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時代精神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展開的。目前,我們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第一,樹立教改理念,明確教改目的,奠定教學實效性的基礎。在教學改革中,教師必須首先建立教改理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才能實現“兩個轉化”,即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轉化。做到“三個結合”,即必須將要給大學生傳遞的理論同大學生規律性的成長需要相結合;必須將課堂內容同社會熱點、大學生人生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他們的引導相結合;必須將對大學生的培養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人才成長的具體需求相結合。教學改革伊始就明確,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改革的重點是課堂教學改革,是在完成育人目標和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從實際需要出發,要更多地考慮“社會需要什么?學生需要什么?”,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為此,我們打破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原有的教材體系、學科界限,重建課程教學體系,在整體課程設計和單元課程設計中,更突出了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如在“人際關系”這一專題中,在課程單元設計中,我們就非常具體明確提出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教學任務設計”、“重點難點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流程設計”、“教學反思、回饋”等內容,對老師、學生的活動,所起的作用、所用的時間都有具體的要求,整個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從一開始就明白,要掌握什么知識,受到什么教育,培養何種能力和素質,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在課前準備課堂學習活動的素材。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學改革效果顯著,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和認可,在問卷調查中,學生100%支持教學改革,學生們談到,“教改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增強綜合實力”、“提升同學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更有團隊精神”、“開拓了思維,有了主見,得到了鍛煉”等,學生的認同為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重構教學體系,實現教育目標,創新教學實效性的手段。《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線,依據大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制觀念培養的一門課程。課程從大學生發展的新階段導入,從人生目標、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以及人生道路上需要處理各種關系等方面進行教育引導,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和實踐性。根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培養目標,我們在教學改革中,重新整合教材內容,分主題進行教學,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內容分為道德和法律兩個部分,又依據每一部分的內容設置不同的主題,內容的取舍完全根據教育目標和學生能力素質培養的要求確定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充當指導者、組織者角色。為了更好地根據不同的主題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每個主題都有課堂單元設計、PPT展示,課堂教學活動分小組進行,學生根據內容提前準備,采用PPT演講、表演小品、演講故事、制作視頻、詩歌朗誦、演唱歌曲、模擬法庭、案例分析,生活回放、專題論壇等方式詮釋課程內容,形式靈活多樣、新穎,充分體現了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知識是主線的教學新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展示了學生的個性魅力和優勢。這種教學模式深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突出。

第三,突出教學特色,提高教改效果,實現教學實效性的目標。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一直在堅持的、比較受學生歡迎的課前“時事新聞一刻鐘”,雖然名稱和形式有所變化,現在有的老師叫“PPT演講”,有的叫“時政論壇”、“話題討論”等,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沒有變。每節課都要針對學生的成長階段和教學內容,在課前進行精心設計,不是讓學生隨意地選取內容,也不是老師代替學生選題,但是要暗示和引導學生選題。通常的做法是,國際、國內、校內各選一題來準備。選取國際新聞,是要讓學生放眼世界,具備博大的胸懷,不做井底之蛙;選取國內新聞,是要讓學生有愛國情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選取校內題材,是要讓學生熟悉本專業、本行業問題,主動關心身邊事、身邊人,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愛心,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這三方面也是要有內在聯系的,不能國際新聞說體育比賽,國內馬上轉入物價高漲,校內又評論學生會選舉。的新聞要由一個主線串聯起來,如國際談論美國債務危機,國內新聞就要找其對相關企業的影響新聞,校內可以聯系這個社會對就業的影響、對物價的影響、對生活的影響等,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舉一反三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新聞完后,讓其他學生先來討論、點評,“這則新聞好不好?新聞的學生講得好不好?好在何處?不好在哪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展示學生的智慧和判斷力。最后,老師進行點評并做記錄,作為學期末的考核指標之一,對表現好的、能獨立思維、有獨立見解的學生加分鼓勵。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教育和鍛煉是全面的,得到了學生的肯定,實效性突出,已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亮點和必備環節。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初步成績,也得到了學院的認可和鼓勵,但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如學生的課外輔導問題、知識容量問題、社會實踐問題、活動經費問題、實效性考核評價問題、學生能力全面培養問題、教學設備保證問題等。因此,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仍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1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