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范文
時間:2023-11-20 17:55: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質疑討論,營造創新氣氛
創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就是好奇心強,遇事好問個為什么。而質疑討論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積極狀態,思維更加活躍。質疑是創新意識的萌芽,討論是智力火花的迸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出質疑討論的話題,激勵學生去發現問題,啟發學生去解決問題,讓學生由不敢提問到善于提問。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啟發學生自己討論,當他們遇到疑難無法解惑時,老師才給予適當的點撥。討論時,要抓重點,拎要領,方能節省時間。
二、充分地使用教材,激發創新意念
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一個以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的建構過程。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首先要研究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動向,體察學生的學習情緒,診斷學生的學習障礙,從而確定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教學對策。
三、整合知識,拓展創新空間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它集中表現在善于深入地思考問題,能從復雜的表面現象中,發現和抓住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因此,整合知識、抓住其內在聯系是培養思維深刻性的主要手段。
例如:學生學過分數的約分、通分后,思維往往停留在“基本法則”的淺層認識上,如果能適時揭示它們之間的本質聯系,讓學生悟出兩者都是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只不過所取的角度不同,前者取“同時縮小相同的倍數”,后者取“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就能把學生的認識引向高度。
四、融合師生關系,培養創新勇氣
西方有句諺語:你可以把馬拉到河邊,但你卻無法使它飲水。同樣我們可以使學生坐在教室,卻不等于讓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臨界狀態。因此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師生之間的接觸、碰撞和溝通,創造出民主和諧自然的課堂氣氛,在師生信息傳遞、情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本身的情感對整個教學工作的情感活動起重要的能動作用。學生的創新意識常常出現在這種溫馨的氛圍中,有的也許很幼稚,有的也許太不“入格”,但這些都是學生創新思維的閃現,必須加以珍惜。教師要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和學生建立起和諧、朋友式的師生關系,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都有一種輕松感,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贊揚和鼓勵。這樣能使學生煥發出自尊、自強、自我實現的需要,有利于學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在講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時,可先出示兩個圖形,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有的同學用割補法把兩個圖形重合起來比較,還有的同學用1平方分米的單位進行測量。我在肯定了同學們積極想辦法、開動腦筋的同時,又提出新問題:“要想知道雷山民族廣場的面積、貴州土地的面積還能用這樣的方法嗎?”同學們便領悟到這種方法太麻煩,也不實際。那么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呢?得到老師欣賞和贊揚的同學們又產生疑問,引起思考。疑問使學生萌發求知的欲望,開始了新知識的探求,探求的開始正是創造意識喚起之時,創新正是從這里起步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傾聽、學習、吸收他人的觀點,尊重不同的意見,對困難和挫折要有堅強的毅力;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思維障礙,領悟思維策略,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五、創設情境,增加創新機會
在學習過程中,情境能夠給老師一個講解知識的平臺,給學生提供一個立體的、多角度的思考天地。教師要把思維過程分解為一個個由淺入深的階梯,設計成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拾級而上,使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引發其積極思維,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教師備課的重點就是設計好有效的問題,起到綱舉目張的效果。
例如在講《圓的周長計算》一課時,我首先請同學們用學具分別測量出大圓、中圓、小圓的周長。當學生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時,提出“圓形水池能立起來滾動嗎?”迫使學生不得不另辟蹊徑,想出了“繩測”的方法。這時我又一次設疑,將一個白色小球系在繩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轉,提出“這個圓的周長還能用繩子繞一圈嗎?”實踐證明了“滾動”和“繩測”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計算圓周長的普遍規律呢?這又一次激起學生創造的欲望。學生們認真操作、觀察、思考、實踐,終于發現了“圓周長總是比它的直徑3倍多一些”的規律。
篇2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A-0027-01
一、觀察――培養創新意識的起點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需要,即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究者。而對于兒童來說,這種需要更為強烈。”作為教師,要通過對這種需要的有效引導,培養孩子們細致觀察的習慣,使之成為孩子們創新的起點。
例如,我在上小學二年級數學1~4的乘法口訣時,在孩子們學習了3的口訣后,引導他們仔細觀察3的乘法口訣特點。孩子們通過觀察發現,3的乘法口訣每句的第一個乘數依次是1、2、3,第二個乘數則都是3,而結果是后一句比前一句多3。發現了3的乘法口訣中的奧秘后,學生開始根據教師給出的情景圖,主動地創編起4的乘法口訣。正是因為有了觀察發現作為基礎,學生們才會有創編4的乘法口訣的欲望。
可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孩子們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
二、游戲――培養創新意識的“魔術”
小學生的思想往往不受約束,具有大膽創新的特點,然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卻在不斷地扼殺孩子們的這種創新思維。在新課改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通過趣味性的游戲,創設游戲情景,激發孩子們的創新意識。
例如,我在教學《認識物體》時,是這樣展開的:預先請孩子們每人都帶上一些好看的紙盒、易拉罐或小方塊。把他們分成學習小組,運用已經學習過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圖形的知識,合作搭建一種自己喜歡的新圖形,看哪一小組搭得又好又快。在同學們都搭好圖形后,由各小組派代表講解本小組搭出的圖形是什么、用了哪些物體以及每種物體的形狀等。同時由教師和同學代表作為評委,對各組的圖形進行評比。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充分發揮了創新思維,在大膽想象和合作交流中搭出了很多富有創造性的物體。
可見課堂游戲寓教于樂,讓孩子們獲得了直觀的體驗,增加了對知識的理解。
三、想象――培養創新意識的“翅膀”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然而想象力概括了整個世界的一切,并且推動著知識的進化,是知識的源泉。”魏晉時期著名數學家劉徽求得圓周率3.1416,就是想象助了他一臂之力。劉徽先把圓想象成正六邊形,然后使圓內正多邊形的邊不斷增加以盡量與圓重合。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建立在對正多邊形與圓關系的大膽想象,也就沒有劉徽“割圓術”的提出。
例如,我在教學小學二年級《乘加,乘減》時,先給學生展示前面三個魚缸中各有4條小魚,而最后一個魚缸只有3條小魚的情景圖。學生們很快就列出了乘加算式,然后我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最后一個魚缸不是3條,添幾條最容易計算?學生想象添1條最好計算。接著有學生就指出添的這1條不能放在結果中,要減去。過了一會又有孩子說那為什么不把前面三個魚缸中都去掉1條魚,這樣每個魚缸都剩下3條,最后再把去掉的3條補上就可以了。我一聽對啊,暫且不說他的方法好不好,但是他能想象出去掉和補上的過程,而且比第一個學生的想象更復雜,就很值得表揚了。
可見,孩子們在充分發揮想象的同時,也是他們不斷創新的過程。在教學中,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有利于提高孩子們的創新能力。
四、靈感――培養創新意識的“助推器”
靈感是人們長久探究某個問題時,在不經意間,或受到外來刺激的情況下,意外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靈感往往帶來創造。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善于捕捉和誘發孩子們的靈感。對于學生“旁門別類”的提問、標新立異的構思、與眾不同的發現等不能輕易否定,要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
例如,我在讓同學們比較、、的大小時,同學們大多使用常規的方法,把三個分數先轉化為同分母的分數,然后再來比較大小。這樣的方法比較復雜而且效率很低,顯然不是最佳辦法。我鼓勵孩子們大膽創新,尋找更簡便的方法,但他們好像處在“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又不能”的境地中了。于是,我引導孩子們不妨改變思維的角度:倒過來看看這幾個分數。有的同學嘗試著把分數倒過來看,忽然就獲得了解題的靈感:“能不能把這幾個分數轉換成同分子的分數呢?那樣也是可以比較大小的。”正是這倒過來一看,誘發了孩子們的靈感,瞬間的靈感使孩子們獲得了創造性的解題思路,使他們產生了探究的動力。
篇3
[摘 要]:創新教育是當代教育的一個重點,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當今科技日新月異,各國之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數學是科技發展的基礎,數學教師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數學教學 創新意識 培養
創新教育是當代教育的一個重點,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當今科技日新月異,各國之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數學是科技發展的基礎,數學教師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任務。下面就筆者所教《解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一節的具體做法略談。
剛剛學完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這是一節習題課,同學們都在認真做著課后習題以及基礎訓練上的題目,偶爾有同學舉手提問,也都一一解決。
“老師,這道題不能做!”忽然有一位同學邊舉手邊脫口而出,“這道題條件不夠,不能做!”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這樣一道題:解關于X的議程,ax=b,我笑了,課本上出現的解關于X的方程ax=b都注明a≠0,而這道題沒有條件。“沒有條件,我們能不能創造條件呢?”我問了一句。那同學似有所悟。我想:讓同學們一起討論討論如何?于是,我把那道題抄在黑板上,問同學們該怎么辦?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討論,收到了意外的教學效果。
生1:老師,這道題沒說a≠0,沒有意義,不能做。
生2:這道題能做,我們可以假設a≠0就可以得到x=b/a
生3:那么我們要假設a=0呢?
生4:假設a=0也能做,我們可以假設b≠0,則方程無解。
生5:既然可以假設b≠0,就可以設b=0,則a=0,b=0,那么0x=0,則x可以取任意值。
師:剛才,同學們討論得很激烈,動腦筋想出了好幾種答案,到底誰的答案正確呢?(生爭相回答,同意某一同學的)
師:好,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看應該是怎樣的答案。(分組討論,氣氛熱烈)
師:好,哪一組來說說你們討論的結果?
A組:我們認為這道題的答案不確定,因為題目中沒有條件,所以,剛才幾位同學的答案都有可能,都應該是正確的。
B組:我們組認為,上面幾種答案都不對,都不完整,應該分三種情況解答,也就是:(1)當a≠0時,x=b/a;(2)當a=0,b=0時,x的解有無數多個;(3)當a=0,b≠0時,無解。
C組:我們組同意B組的意見,應該分三種情況。(其他組也紛紛表示同意B組)
師:看來,同學們都同意B組同學的意見,老師也同意。既然題目中沒有給出確定的條件,我們就應該把所有情況都列出來,完整解答,哪位同學能上黑板來完整地解出來?(兩名同學自告奮勇上黑板板演)
師:根據剛才這道題的解法,哪位同學來板演一下這兩道題呢?(師出示題目,解方程(1)(a+b)x=a2-b2;(2)b(b2+ax)-a2(x+2b)=b3-2a3。同學們積極舉手,兩名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快速解答,多數同學做得既快又準)
評析:這只是一個數學片斷,是這節習題課的拓展與延伸,本節課我借用學生問的一道題,讓其自己動腦思考,互動討論,親自動手演練,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同學濃厚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本節課有如下特點。
一、打破思維定勢,進行發散思維
在學生們學解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議程時,一般每道題都有括號加注,類似于a≠0、m≠n等條件,所以學生們受這種思維定勢的影響,一見到沒有條件的題目就感到無從下手,這節課放手學生自己討論,引發了同學們爭論和探索的興趣。
二、教師要營造一個創新思維的環境,以學生為主角,讓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創設情
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以獨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打破常規
同學們根據思考得出了不同方案,激起了好勝心。每位同學都認為自己正確時,又分組討論。在討論中,使結論進一步完善。然后又列舉類似的題目,進一步加深印象。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是活動與學習的核心,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思考解答多于教師的引導,整個過程教師僅僅是組織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出現,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展現了課堂教學的新理念,同時由于結論是學生自己動腦總結得出,讓學生體會到主動學習的樂趣。
三、注重思維含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創造源于想象,想象為實際的創造活動指出方向,想象是創新活動的工具,想象是創造活動能否成功的決定因素。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必須激發孩子們的想象欲望,培養創新意識,創造和諧氛圍啟發學生想象。使他們的想象更豐富、更新穎、更符合社會需要的發展。在教學中,老師應該設立不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維,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自由。達到“情境共鳴溝通,信息反饋暢通,思維活躍流暢”的最佳意境,以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適當做些開放性題目,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數學學習成為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
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從數學角度對某些日常生活、生產和其他學科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或者對某些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在其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獲取、發展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以及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四、精心設計練習,激活創新意識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是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數學練習必須精心設計與安排,除了由淺到深、難易適度、逐步提高、突出重點、做好題型搭配外,還應當設計引起具有創新意識的問題,以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要創新,需要足夠的感性材料,這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練習,為學生創新搭橋鋪路。
五、轉換角度辟路徑,發展創新意識
篇4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意識;人才培養;探究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0-0004-01
創新意識是創新實踐活動的基礎和靈魂,是創新型人才必備的最重要的素|。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創新意識人皆有之,只不過是有的人得以發揮,有的人仍處于開發階段而已。對于學生來說,創新主要指創造性學習,即在學習活動中獨立思考,產生新設想、新方法、新成果。教師要改變那種教學僅僅是傳授書本知識的傳統觀念,真正把教學當作學生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下面,從走進生活、感受和體驗數學的樂趣,發現問題、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參與活動、逐步形成創新的意識等方面,研究數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走進生活,感受和體驗數學的樂趣
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興趣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教師要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促使學生在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創新實踐能力。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新課改以后的數學教材突出聯系生活實際內容,要求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體驗生活給數學課堂提供的豐富素材。例如,教學“生活中的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他們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然后領學生到校園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培養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思想情感,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二、發現問題,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
許多數學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發現和提出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實踐發現前人已經發現的數學問題,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必急于提出問題,而應創設一定的數學情境或提供一定的實例,讓學生通過實踐自己發現和提出相關數學問題。青少年學生有著與生俱來的探索心理,總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發現者、探索者。可見,學生能否從數學角度觀察現實生活,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是數學創新意識強弱的重要標志。新數學教材引入卡通動物參與的各種生活情境,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例如,教學“采松果”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故事引入法引出新課:森林里住著松鼠一家,小松鼠每天和媽媽一起去采松果,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各采了多少個松果?然后教師出示松鼠母子采松果的畫面,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圖中有什么,并讓學生結合畫面中的數字,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一共采了多少個?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幾個?學生邊提問題邊列算式,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問題。這樣的教法,能使學生在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學習數學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參與活動,逐步形成創新的意識
數學規律往往是人們在實踐中發現數學問題之后提出來的,然后通過科學實驗加以驗證。如果學生能經歷同樣的實踐活動,或許也能發現數學規律。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加以驗證。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得到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動手實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數學教材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努力給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教學“買文具”一課時,教師可先用課件演示“文具店”里琳瑯滿目的商品,然后問學生:“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文具店買自己喜歡的商品,愿意嗎?”這樣,就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了。接著,教師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兌換人民幣,并讓學生拿人民幣到文具店去買自己喜歡的商品,從而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人民幣。在輕松愉快的音樂聲中,學生分組進行模擬活動,欣賞和使用自己喜歡的文具,課堂學習氣氛十分熱烈。這樣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在主動的、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建構新知,發展能力,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四、結束語
創新型國家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落實與實施,需要創新人才。每個學生都有創新潛能,教師要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當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用創新教育的思想從事教育活動,時時刻刻注意采取各種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就一定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徐鳳茹.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5(06).
篇5
關鍵詞:數學創新;培養
一、營造學習氛圍、激活創新靈感
作為一名教師,在近20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認識到只有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才會積極思考,才敢于大膽發言,只有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以延續和發展。那么,如何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是一個“我講你聽”單純知識的傳授者,但在極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最重要的任務恰恰就是把教師自己由傳授者變為引導者、設計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能夠處在無拘無束、心情舒暢的狀態之中進行學習。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以涌現。教師只有把課堂教給學生,把問題交給學生,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做到創新,才能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其次,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相信他們都能夠成功,使每個學生都充滿學習的信心。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回答問題時,不管他們回答得是正確還是錯誤,教師都不能只是簡單地辨別答案的對錯,要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多考慮每一個學生思考問題時與他人的不同之處,然后對其進行肯定,哪怕它只是一個小小的錯誤,也是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一個過程,我們不能單純地對其進行批評,這樣會極大地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對學困生、后進生更應該加倍關注.要想辦法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樹立自信。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真正激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第三,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以及眼神兒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學生真正感到老師可親。
二、重視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多引導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尤其是應用題的多種解法,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縱橫聯系,達到相互溝通,深化知識,靈活和變通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目的,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找到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最佳方法,培養開拓創新的意志。
三、鼓勵動手操作,培養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大腦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積極的、最富創造性的直域,依靠抽象思維與雙手精細的、靈巧的動作結合起來,就能激起這些區域積極活躍起來。因此,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即要重視直觀教具的使用,還要盡可能的讓學生參加實踐操作活動。僅教師的演示,沒有學生的親自操作,學生獲得的知識還是比較膚淺的,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加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才可能使所有學生獲得比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儲存和提取信息。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得到培養,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見親自參與、親自實踐是何等重要,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學生生命整體的體驗和發展的過程,在學習活動中,如果有多種感官的參與,可提高大腦的興奮性,促進建立暫時聯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實踐操作,讓學生手、口、腦等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在活動中發展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讓學生動手操作,有的學生將牙膏盒的面剪下來比較;有的學生在紙上描出長方體的各個面進行比較;有的學生用直尺量長方體的棱長……學生通過剪一剪、量一量、畫一畫、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初步了解長方體各個面的特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直觀感受長方體的各個面、棱之間的特點。學生在操作中,“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又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的工具。”同時,學生又實現了自我創新,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四、精心設計練習,拓寬創新渠道
開放題指條件多余而需選擇、條件不足需補充、或答案不是唯一的題目。精心設計開放題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篇6
“創新,就是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創新,就是獨立思考,推陳出新;創新,就是打破常規,另走新路;創新,就是破舊立新,創造特色。”人的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敢破敢立,大膽猜想,勇于實踐的主體意識是創新的前提。可見,創新是和個體主動參與聯系在一起的。沒有個性就沒有創新;沒有實踐也就沒有創新。所以,數學課堂教學應側重學生的主動參與,應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從而使其主體意識得到提高,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應從以下幾點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一、轉變教師的位置
教師應由知識的占有著,講述者,變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在素質教育下,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認識主體——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沿著既定的教學目標,通過教材這一客體的學習認識客觀世界,并進行新的發現和創造。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樹立新的人才觀,教育觀,質量關,學生觀。真正認識到教師“導”的實質內涵,不做知識的占有者,時刻牢記教師的教育對象是生動活潑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傾聽者。教師應該調動他們的思想、情感、創造性。重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展地位。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結果。例如,在介紹數學的公式,幾何的定理時,要注重推導的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有被動的聽眾轉變為知識的探索者。
二、立足于生活,提高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出產蘊涵著數學的知識和道理。在數學的學習中脫離不開現實生活。現代課堂的教學絕不僅僅是把學生訓練成解題的工具,而是應服務于生活實踐。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針對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提出一系列有價值的能引發思考得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歸納、合作、交流、猜想等探尋問題的解決之道。
三、創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信息的傳遞過程,更是情感的交流過程。作為教師要盡可能的給學生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精神放松,神情愉悅,張弛有序,富有變化的情緒中開發智能 ,陶冶情操,從而使學生們能長久保持旺盛的熱情主動參與。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的提高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同時,平等寬容與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至關重要的。師生親近友善,自尊自愛,教師多一些表揚鼓勵,多一分耐心寬容,多一點兒笑容肯定,讓學生沐浴春風,才能更好的發揮主體作用,在課堂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迸發無窮的智慧,激發出其潛在的創造力。
四、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是創造力的不竭源泉
篇7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0-258-01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欲,使學生樂于加入到思考的行列中呢?我結合在教學中的經驗,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愉悅情境,誘發興趣
創設特定的學習情境,對于小學生來說很有必要,因為情境有助于產生想象,從而激發學生嘗試參與和探索知識的欲望。如在教學“比的意義”時,上課開始先讓學生評選生活中有關美的人(從外貌看),然后再讓學生評選認為美的長方形。介紹這一實驗的由來,將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吸引到課堂上來,短短的導入過程,學生由“生趣”漸“入疑”,直到形成欲罷不能的強烈探究愿望,這就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學生的興趣會馬上轉移到新課中來,是啊,到底與比中的哪些知識有關呢?說明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有強烈的追求欲望,他就想去探索、去挑戰,尋求新的起點、高的目標。
二、創設自學環境,讓學生主動學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看你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讓全體學生直接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利用各種手段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去感知材料,獲取知識。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如在教學“圓錐體積計算”時,先出示學習方法:關于圓錐你已經知道了什么?關于圓錐你還想知道什么?自學后,我又知道了什么?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動動手,檢測自己掌握得怎么樣?給出學生學習的方法,關于圓錐我已經知道了什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后又問:關于圓錐,我還想知道什么?面對新知識,先想一想:新知識會包括哪些內容?我想知道些什么?這是有效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激發創造火花的重要源泉。在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時,注意突出個體特征和群體效應。也就是在教學中既要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精神,也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在合作學習中,可以分同桌學習和小組學習兩種形式,學習的方法可以是共同操作、互相討論、互相質疑、互相檢查等。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始終處于一種開放活躍的狀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上有張有弛,此起彼伏,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這種“民主合作型”的教學方法減輕了師生的負擔,既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里主動探求新知識,教師也樂在其中,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創造性地學
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創新的催化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創設各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讓他們大膽、主動地設想、質疑,正如有人說:“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性。說明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有了強烈的探求欲。”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創設問題情境。如教學圓柱表面積計算時,可以這樣引入新課:電腦出示粉刷工遇到的難題,畫面上一位粉刷工人正在粉刷一個柱子,問他該粉刷多大的面積?對于如此的數學概念不必有教師提出,而是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枯燥的數學概念具體化,使抽象的數學問題生活化,有效地調動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創設思維環境,教給創新方法
思維環境是創新的核心,沒有調動起學生積極思維,就談不上思維的集中、求棄和獨創。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重視開發、培養學生的思維,一方面鼓勵學生質疑,另一方面要重視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變,誘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思考和尋找答案,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盡可能獨特的解題方法。
例如,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學生用已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識,用割、補的方法,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但是這種“動”還只是一種“溫故”或者“依舊”,教師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拓寬思路,舉一反三;“除了這種方法外,還有其他的割補方法嗎?”學生就會帶著這個充滿誘惑力的問題,活躍思維、繼續探索、尋找本質的因素,最后導出規范的計算公式,使思維得到了升華,從而也培養了主動探索的創新精神。
數學課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教給學生創新方法的主陣地。數學來源于生活,許多數學問題本身就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發現的,要在數學課上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就要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參考文獻:
[1] 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8
摘要: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發展創新教育,打破傳統觀念,提高創新意識,注重個性培養,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造性的人格和品質,培養出劃時代的人才。關鍵詞:創新教育;創新能力;創造性思維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9024401說:“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培養出了成千上萬的高科級人才,但至今還沒有造就出一個諾貝爾獎的得主,也沒有出現一個像比爾•蓋茨式的人物。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1 創新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創新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是通過對傳統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來形成和實現的。它們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教育的目地和培養目標不同。傳統教育更多的是“傳道,授業、解惑”,能承擔現存事業作為出發點,而創新教育是要求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和教師在教學中地位不同。傳統教師大都采用的是“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的思維不能越出教師的備課范圍。而創新教育是“學生為主”,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激發他們興趣,更多培養出他們主動創新的學習;教學的方法也有別。傳統的教育是“注入式”的方法,學生聽懂、記下就行了。而創新教育是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讓課堂與社會、自然等結合起來。2 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途徑(1)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自己需要有創新意識。很難想象,沒有創新意識的老師,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只有具備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關鍵在于教師。作為教師應努力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尤其要重視創新能力的發展。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具有創造性的教師總是關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將其積極地運用到教育教學、管理等過程中,有獨創見解,有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師才會贏得學生歡迎,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有希望。(2)創設數學情境,訓練逆向思維。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思考,創設一個什么樣的課堂氣氛,才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發展?首先要克服課堂上老師是主體,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教學模式,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扭轉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力;其次,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互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在班集體中的表現。學生在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讓有的學生處于明顯的從屬地位,應細心把握,責任確定到每個學生,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潛能。(3)打破思維定勢和傳統觀念,提高創新意識策略。楊振寧教受曾說到:“中國的留學生,學生成績好,但知識面不寬,膽子小,認為書的的東西就是天經天義的東西,從不隨便懷疑,與美國學生相比,創新精神明顯不足。”這段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中國當代大學生對傳統與權威過分迷信的缺點。數學的本質是創新,數學教師的教學就是要教的創新精神,展示數學創新的思想與方法,傳授數學創新的事實;學數學就是要學數學的創新觀念,養成數學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掌握數學創新的知識。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數學情境,訓練逆向思維,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惑、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解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批判性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集中體現,科學的發明與創造正是通過批判性質質疑開始。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對老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由于商榷余地較大,更要敢于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并且勇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培養學生對復雜問題的判斷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隨時體現。設計一些復雜多變的問題,讓學生思維更具流暢性和敏捷性,發表出具有個性的見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在每堂課里都要進行各種總結,也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總結,總結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培養學生總結能力,即鍛煉學生集中思維的能力,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使學生準確、靈活掌握各種知識,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作為求異思維的基礎,保障了求異思維的廣度、新穎程度和科學性。培養總結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將總結的機會均等盡可能地放給學生,如總結一個問題總結一堂課的內容,總結一次討論的結果,總結一次辯論的正、反意見等。每次總結,都挑選多位學生發言,要求他們說出自己的獨特理解,不要眾口一詞,隨聲附和。總結完后,讓學生提出自己發現的更深層次的問題,進一步延伸、拓展思維。(4)給學生經常適當的肯定、贊揚、欣賞、鼓勵不可少。學生往往是脆弱的,他人的評價會對他們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數學教師,很難想像一個經常遭到否定、嘲笑、打擊、傷害的學生會喜歡數學,如果沒有喜歡,談何創新?讓學生建立起健康正確的自我形象,產生自我信任,得到肯定、欣賞、鼓勵的學生,比較容易樹立自信和自尊,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感覺。缺乏自愛、自信和自尊的人,常常采取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方式去獲得他人的關注、肯定,為此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從而沒有力量和能力來進行創新。這種影響,常常是一輩子的。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尊重他們,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欣賞他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常用一些表揚的語氣詞,如:“你真太棒了”、“很好”“有進步”等等表示你的關注和贊許。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當然并不僅于以上幾個方面能解決,以上幾點僅是本人的一點拙見,供同仁參考。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創造型、劃時代的人才需我們廣大教師共同努力。參考文獻[1]林鐘敏.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自我訓練[J].昭烏達蒙師專學報,2005,(5).[2]汪林生.創造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篇9
關鍵詞:創新意識;培養;數學教學
一、營造自主學習氛圍,提供創新機會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愉悅、寬松的情緒,對認知具有組織作用。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迸發出創新的火花。一個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關鍵在教師的創設。首先教師要將愛心撒播在學生中間,要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學生,以溫和親切的語言感染學生,以優美的語言調動學生的情感。唯其如此,才能建立師生互敬互愛的民主和諧氣氛。其次,要激發學生創新的動機。數學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很多內容可以引起學生的猜想,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如果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多提供一些活動的空間,讓學生自由地想,大膽地說,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去思考,那么學生就會萌發創新的動機。即使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錯誤,只要是思考了,錯誤也是美麗的,千萬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以寬容的心善待每一個學生,積極地去引導他們。如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時,我首先讓學生進行操作,讓每個同學將手中圓柱的側面想辦法展開,看看最后形成了個什么圖形。很多同學都是先閱讀課文,看看書上是怎么講的,要求怎么做的,然后根據書上的方法沿著圓柱的一條直線展開,最后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對這樣的同學,我在全班大聲地表揚他們,給予肯定。此時,一位同學提出自己展開的是一個正方形。我隨之提問:“這位同學肯動腦筋,不一味相信別人,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那么,同學們想想,什么樣的圓柱體的側面展開才能得到正方形呢?”這時,同學們發現了與自己做法不同的,馬上又動起手來,思維也異常活躍起來,積極討論,紛紛舉手作答,把學習活動推向了又一個。最后,在同學們的討論中得到答案:圓柱的側面積都等于底面周長×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氣氛寬松,活動自由,主體意識強,在興趣中培養了創新思維,為以后的創新奠定了基礎。
二、挖掘智力因素,培養創新精神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不僅僅要抓好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還應挖掘教材中內在的智力因素,著眼于學生素質能力的提升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樣的,遇到問題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問題解決的途徑能否有更簡便、更快捷、更方便的,答案是不是唯一的等。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一根鐵絲恰好可以圍成一個邊長為8厘米的正方形,若改圍成一個寬是6厘米的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應是多少厘米?”如果按一般方法做題,學生也能夠列出式子,得出答案:(8×4-6×2)÷2=10(厘米)。這種方法無疑是正確的。但是不是有更巧妙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此問題,教師可以從拓寬解題思路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得出不同的解法。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入手去解答。經過學生的思考、討論,自然會得到另外三種解法:(1)8×4÷2-6=10(厘米);(2)8×2-6=10(厘米);(3)8+(8-6)=10(厘米)。這三種方法解題思路巧,應用了長方形、正方形對邊相等的特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環境,不要限制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應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多方位地去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使學生的創新求異能力得到提高。
三、適時進行鼓勵,提高創新意識
篇10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育教學 創新意識 環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204-01
新時期,對于小學階段數學學科的教育教學,學生學習需要創新,教師教學需要創新,創新是教與學的靈魂,是學生和教師雙邊互動的結晶。創新思維寓于小學數學教學之中,小學數學教學應該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必須創造有利于學生創新求異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師生互動才能事半功倍,共同努力才能水到渠成。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作為一名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工作者,經過多年的教學,以及參閱大量的文獻,筆者對于新時期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有著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參考指正。
1 創新意識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創新環境
什么是創新?創新即為創造性思維指導下的行動及其價值的實現。小學生的創新學習活動,不是以產生創新性成果為評判標準的,而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目的的。新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經歷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建構。這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有利的基礎和條件,同時也為創新意識的培養指明了方向。而小學階段的創新意識培養離不開創新環境的構建。心理學研究也表明,良好的情緒能使學生的精神振奮。不良的情緒則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因此,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所謂民主、和諧、平等的學習氣氛。就是要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始終都是充滿朝氣、充滿自信的,帶著愉悅的心境表現自己、完善自己,充分顯示自己的主體性,輕松地完成了學習的被動者向主動者的轉換。學生的學習不應該是一個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構建新知識的過程,通過學生積極努力的探索而產生新的結果。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學生對新知識的主動探索中產生,并在學生主動探索中不斷加以完善的。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所在。因此,作為新時期的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良好的創新環境。
2 情境構建,激發創新欲望
不容否認,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而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交流的唯一途徑。作為新時期的小學教師,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契機,創設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創新欲望。比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筆者總會提供一些開放性、生活性、現實性的信息,讓學生根據教師所創設、提供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創新精神。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總會創設猜想情境。猜想是一種帶有一定直覺性的比較高級的思維方式,要求在面臨復雜的問題情況時,迅速再現知識系統和經驗儲備中的相關信息,經過總體觀察,對問題實質作出大膽的猜想假設和試探,迅速地判斷和推理,力求一下子契入問題的關鍵,迅速地解決問題。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憑著自己的直覺大膽發表不同見解、質疑,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大膽猜想,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偶爾也會創設探索情境。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在學生自主的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新力,作為教師要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角度來鉆研教材、設計教法、組織教學、指導練習,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創新要素。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還創設求異情境。求異思維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對給出的材料、信息從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或途徑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主要形式,教師要善于選擇具體例題,創設問題情境,精細地誘導他們的求異意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自身能力,積極地構建創新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真正的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意識。
3 理論聯系實踐,鼓勵學生勤動手
- 上一篇:文化景觀設計方案
- 下一篇:關于如何保護視力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