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學生資助辦法范文
時間:2023-11-20 17:29: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貧困學生資助辦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認定;貧困生資助體系;貧困程度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8-0011-03
為解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問題,黨和政府從2007年起對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助學貸款、學費減免和“綠色通道”等內容組成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學生及家長對高校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政策的廣泛了解以及貧困生資助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使得高校貧困學生資助工作成為學生和家長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使高校在貧困生認定及國家助學金評選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近年來我院也采取了許多辦法確認貧困學生及貧困的程度,有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實踐中也暴露了一些需要引起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重視的問題,有的問題已經超出了高校學生管理體系所能應對的范疇。本文對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梳理出以下幾點認識。
一、對貧困生資助體系重要性的再認識
2007年9月的《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本科、高職和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決定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意見》中規定“助學貸款”和貧困學生認定工作由高校完成,2009年9月起,“助學貸款”改進為生源地貸款,具體由中國農業銀行和開發銀行操作。但貧困生認定和資助工作目前仍然由高校承擔,由于高校還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貧困生認定制度和辦法,貧困生認定已成為困擾各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一道難題。因此,解決貧困生認定難,建立科學合理的貧困生認定制度,提高資助資金的使用效益,變得異常突出和緊迫。要解決好貧困生認定這個現實問題,就必需盡快建立一套有效的貧困生的衡量標準。
二、現有貧困生認定體系出現的問題分析
1.評定模式單一。目前,我國對貧困大學生的認定沒有統一的模式,現許多高校普遍采取的認定模式為:高校以上級主管部門確定的資助比例為依據,根據各院系或專業的學生數,按照比例確定各院系被資助的人數,各院系再按照同樣的辦法確定各班級人數,然后根據學生申請、班級評定、院系行政部門(黨總支)核實的方式確定最后被資助人員。不可否認這種認定模式具有較好的監督功能,同時也存在突出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一是帶有一定的平均主義色彩;二是受認定比例的限制(平均20%),些專業或班級貧困生人數相對較少,為完成任務把并不貧困的學生也認定為貧困學生,造成資助經費未能用在刀刃上。
2.資助的覆蓋面和經費額度均偏大。財政部、教育部決定從2010年秋季學期起,上調普通高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將平均資助標準由年生均2000元上調至3000元,且覆蓋面占學生總數的20%,在還沒有摸索出一套科學合理的貧困學生認定標準和操作程序的前提下,這樣的資助面偏大,使得有限的財政資金存在浪費現象。我們認為應減小資助的覆蓋面和經費額度,把資金通過設置高校勤工助學崗位,以工資的形式發放給家庭有困難的學生,讓學生通過勞動獲得報酬。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解決了他們的生活困難。
3.真假貧困生難以界定,假冒貧困生現象滋生。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貧困生認定方法,依據的是生源地政府提供的“貧困證明”和由學生本人填寫經當地民政部門蓋章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但一些地方政府或民政部門開具的證明存在很大的“水分”。我們在2010年秋季學期的貧困學生認定工作中,針對個別班級申請人數多而資助名額有限的困境,采取了電話訪問生源地村干部的辦法,結果所有受訪村干部都說自己的學生家庭貧困,之后我們由輔導員召開專門的認定會議,申請人先逐個陳述申請理由,之后由全班學生投票表決,以票數多少來確定資助人。但此種方法對口才好、善于表現的學生以及平時與同學關系好的學生有利。隨著貧困生資助力度的加大,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難度會更大,給高校輔導員和學生管理工作者帶來很大壓力和困擾。
三、對促進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改革與創新的幾點建議
1.要改革貧困生的認定機制體制。建立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貧困生認定指標體系,保證資助資金使用的效益與效率?,F行的貧困學生認定是通過學生提交的由學生所在地行政部門蓋章的“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初步確認貧困生。2010年9月我系對一個班級提交了“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初步確認為貧困的學生逐個電話回訪了當地村委會主任(或村支書),回訪的結果都證實他的學生家庭貧困。這也讓我們認識到改革并完善貧困生的認定機制的迫切性,今后要想做好貧困學生資助工作,需盡快改革貧困生認定的相關政策與措施,力爭使進入貧困生檔案的每一位學生都是確確實實的貧困生。
2.充分考慮不同地區學生由于地域原因造成的貧困。2007年11月,我院由學生資助中心牽頭,院系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和輔導員參加,組成幾個工作小組,對當年認定的安徽省內的貧困學生家庭進行走訪,我帶隊參加了阜陽、淮南兩個地區14名貧困學生的家訪,走訪中發現絕大部分貧困學生尤其是地處太和、界首和臨泉農村的學生家庭確實非常貧困,但也有極個別處于城市邊緣的學生家庭并不貧困。但并未采取進一步且行之有效的措施糾正。2009年暑假,我院又組成四個工作組對福建、四川、山東和黑龍江等省的當年認定的貧困學生家庭進行抽查走訪,我參加了福建省貧困學生的家庭訪問,通過走訪發現地處福建山區的學生家庭,由于交通閉塞家庭經濟情況普遍較差,存在地域性貧困的問題。2012年11月,我院再次組織了對已經認定為貧困學生的家庭抽查走訪,取得了很好的審查核實效果。通過對貧困學生家庭的走訪,我們這些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人深感責任重大,也感到要盡一切可能做到公平與公正,把黨和政府對貧困學生及家庭的關懷落到實處。從貧困學生家庭回來時我們的工作人員連在飯店吃一餐飯都感到來自內心的自責,也讓我們盡己所能給貧困學生以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3.沿用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庫數據。從2010年秋季學期起,中央與地方共同設立國家助學金,用于資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面約占全國普通高中在校生總數的20%。財政部、教育部根據生源情況、平均生活費用等因素綜合確定各省資助面。其中:東部地區為10%、中部地區為20%、西部地區為30%。我們認為,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大一新生的貧困學生認定工作,可部分或全部沿用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庫數據,因普通高中的資助工作,考慮了東、中、西部區域性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將信息延伸到大學,可以克服學科專業及地區間貧困學生分布不均的問題,又能解決新生剛進校,輔導員、班主任短時間難以摸清學生真正貧困與否的工作現狀。對短時間解決高校對大一新生的貧困學生認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4.要加強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隊伍培訓工作,建立必要的經費保障機制。加強貧困生資助工作隊伍的建設是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工作人員的素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工作人員應了解國家最新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等,不斷拓寬知識面,提高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不斷加強現代化辦公學習,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提高工作效率,真正為貧困生排憂解難。
貧困生的資助工作任重而道遠,是構建和諧社會和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如何更加公平公正地解決好這一問題,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貧困學子的人性關懷是值得每一位學生管理者思考和研究的課題,如何鼓勵貧困學生自強自立,家窮志不窮,拓展渠道讓他們有機會通過自身的奮斗開創美好的未來,過一種有尊嚴又自立的生活,需要政策制定者和落實者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張蕊.高校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信息,2008,(15):237.
[2]周延琴.段曉菲.當前我國大學生資助政策問題分析[J].現代企業教育,2007,(12):131-132.
[3]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號)[Z].
[4]藍超英.高校貧困生認定體系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8,(8):63.
篇2
關鍵詞: 貧困大學生現狀影響社會支持網絡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普遍實行交費上學,貧困生現象日益突出并呈上升趨勢。認真研究貧困大學生的現狀以及貧困對其的影響,積極構建和完善貧困大學生的社會支持網絡,成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一個重大而緊迫的現實課題。
一、調查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為全面了解貧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現狀,從整體上把握他們對貧困的認知及對人生和社會的態度,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和單獨訪談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信息和數據收集。本次問卷調查實際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27份,回收率為85.4%。調查院校為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輕工業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經濟干部管理學院和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等5所類型不同的省屬本??圃盒?基本涵蓋了目前高校各種類型貧困學生的情況。
二、調查結果和分析
(一)貧困大學生的生活狀況和經濟來源
1.生活費用很低。在接受調查的427名貧困學生中,貧困生每月花費在200―400元之間的290人,占67.9%,其中每月花費在300元以下的達到237人,占55.5%;每月花費在200元以下的占到20.1%。學生花費占主導地位的前三項分別是:伙食費、日用品、書籍等學習用品。目前,貧困大學生的生活狀況令人堪憂,20%左右的貧困學生僅僅能夠維持吃上飯。
2.家庭普遍貧困。2008年全國農村居民平均收入4761元(山東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41元),年收入786―1067元的為低收入人口。從調查可以看出,貧困大學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000元以下,達不到全國農村居民平均收入的占60.9%;低于2000元的占44.5%;低于1000元的低收入家庭占22.2%。由于貧困大學生的經濟來源是以家庭為主,國家和社會在這方面所能提供的支持和幫助相對比較少,因此家庭的貧困程度是決定學生生活現狀的主要因素。
(二)對于貧困的認知及其影響
貧困,既是一種現實狀況,又是個體的主觀感受。貧困大學生個體對貧困的主觀認知,對于他們應對貧困和克服貧困帶來的消極影響具有重要的作用。
1.多數貧困大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貧困,并且能夠努力降低貧困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調查的情況來看,選擇“把貧困當作人生的一種磨練”和“要靠自己的知識與能力來改變貧困現狀”的人數達到了99.3%。這種積極的態度能夠促進學生在身心方面健康成長,同時幫助學生積極面對目前的暫時性困難,并主動尋求幫助去渡過難關。有70.7%的貧困學生認為“較少因經濟困難而感到情緒低落”,有68.1%認為“家庭經濟條件對自身身心健康的影響一般或比較小”,有80.1%認為“自我意志會帶來克服困難的勇氣”,有45.9%“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有83.1%表示“奮力爭取美好的前途”。
2.學習勤奮努力,但貧困對他們的發展也具有制約作用。從調查的數據看,有12.2%的貧困學生的學習成績處于班級前3名,76.3%的學習成績處于班級前20名。可見貧困并沒有顯著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有26.0%的貧困學生準備報考研究生,有27.4%打算??粕究?有25.5%參加了自學考試,有24.1%報考了職業資格認證。有67.4%的貧困學生認為“貧困激勵自己積極進取,自我發展”,只有3.5%的是被動學習,沒有動力。但是,只有25.5%的貧困學生的學習動力來自于“以后為社會作點貢獻”,“為報答父母及親戚朋友的關懷”的占63.0%,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對貧困學生關愛和資助的力度不夠。
3.貧困對于人際關系的影響。在人際交往和參加集體活動方面,有75.9%的貧困學生認為經濟貧困不會影響到個人的人際交往,有92.5%能夠主動參加集體活動,有61.1%與宿舍同學關系很好。這說明貧困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總體上比較正常,貧困大學生沒有明顯地因為貧困而影響與同學的人際關系,也說明目前不論貧困與否,大學生都基本能夠正確面對自己或者他人的貧困。但是,貧困學生在“通訊費”和“人際交往”方面費用支出很少,對于他們的發展性人際交往勢必會產生影響。
(三)獲得社會支持的現狀和貧困大學生的愿望
了解貧困學生獲得社會資助的現狀和對外部支持的愿望,政府、學校和社會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構建完善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網絡,提高工作的實際效果。
1.貧困大學生獲得社會支持的現狀。從調查的結果看,有70%以上的貧困學生得到過國家助學金、勤工儉學、助學貸款等方面物質上的資助,但有24.6%的貧困學生從來沒有得到過社會的經濟幫助。社會力量對學校、學生的支持與幫助在西方國家的教育體系里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國這一比例還非常低。
2.貧困大學生對社會支持的愿望。68.9%的貧困學生對資助方式的傾向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收益。同時,有50%左右的貧困學生抱有獲得國家助學金、減免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的愿望。
3.現有資助方式的不足。自1994年以來,中央財政采取多種辦法包括動用總理預備金,專門用于資助高校中經濟困難的學生,經過各級各有關部門的努力,高校已初步建立起以獎學金、學生貸款、勤工助學、社會資助、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為主體的對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體系。但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現有資助方式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學生貸款、勤工助學、國家獎助學金和社會資助等方面。
三、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的建議
確保教育公平是政府的職責所在,也是全社會的責任所系。只有發揮好政府、民間力量和全體民眾的合力,教育才會逐漸公平。做好貧困學生的社會支持工作,政府統籌和政策導向是根本,建立有效管理機制是關鍵,社會廣泛參與是基礎,保障學生成才是目標。
(一)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1.完善貧困學生資助法規。政府是維護和促進教育公平的社會主體。國家應盡快制定完善解決貧困學生問題的相關法律,科學界定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個人等在貧困生社會支持網絡中的權利和義務,明確各種資助的內涵、主體、范圍、原則、方式、程序和法律責任,形成高效有序的資助工作體系,使貧困學生資助工作有法可依。
2.進一步完善助學貸款制度。建立以助學貸款為主體的資助體系,設立貧困學生短期無息、低息生活費貸款,實行貸款方式多樣化與多品種化。針對不同貧困狀況大學生,可采取完全無擔保貸款和有擔保貸款兩種形式。要由政府出面給貧困學生貸款做擔保,承擔拖欠風險,解除銀行的后顧之憂,減輕學校負擔。
3.將貧困學生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范圍。政府必須建立起完善的相關政策支持系統,將貧困學生納入當地的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范圍,從而實現政府維護教育公平的重要職能。
(二)發揮高校有效整合支持資源的主體作用
1.合理、科學、全面地確認貧困學生。界定貧困學生是開展各項資助工作的前提。高校要建立一個科學、規范、全面的評定體系,既要有定量的調查,又要有定性的標準??梢愿鶕驹合档奶攸c,設立一個較為具體的“在校學生生活狀況調查表”,利用學生互相之間都比較了解的優勢,讓學生結合貧困證明和平時的了解情況,給各位學生一個評價和打分。然后,班主任或輔導員召集各班班長、生活委員和各宿舍舍長,給出判定,綜合衡量,最終確定出貧困學生名單。
2.科學整合運用資助資源。要運用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科學整合國家、社會、學校等提供的資助資源,根據每一位貧困學生的實際需要,努力為其量身定做資助方式,盡力提供獎、貸、勤、補、減的有效合理的物質幫助,提高資助效果。比如對特困生可以增加助學金或減免學費,而對于一般貧困生而言,則可以通過勤工助學的支持方式。
3.重視非正式資助渠道的開拓。高校要積極主動地“走出去”,“請進來”,加強對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宣傳,為貧困生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同時,要按照社會工作“助人自助”原則,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學生“精神脫貧”教育的力度,引導他們正確看待貧困和資助,培養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自助的意識,既不要因為貧困而悲觀厭世,抱怨生活的不公,又不要因為接受了資助而產生自卑心理或依賴心理,積極勇敢地面對和克服現實的困難。
(三)發揮社會力量的輔助作用
1.大力募集社會資金資助貧困學生。幫助貧困學生減輕來自經濟、社會和心理的巨大壓力,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募集社會資金來資助貧困學生,具有極大的潛在開發空間。政府要在社會捐資免稅方面進一步放寬政策,鼓勵以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名義在高校內設立專門獎學金,獎勵那些成績優異但家庭困難的學生。要引導有條件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為高校貧困生提供做助研、助教、助工等勤工助學機會。
2.加強教育基金會建設。充分發揮教育基金會在匯集社會資助資金、有目的地進行資助方面的作用。目前,我國教育基金會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尚處在初級階段,無論是規模還是資助范圍,都還難以與社會需求相適應。應盡快完善我國基金會運作管理模式,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法規體系,保障教育基金會的合法權益;完善基金會內部運營機制,實行基金會專家群體管理,規范申請程序,實現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實行基金會財務情況對外公開制度,提高基金會運行的透明度。
篇3
關鍵詞:貧困生認定;望、問、查、訪法;勵志教育
家庭貧困學生是指學生及其家庭難以籌措到資金支付學費以及其他在學校中發生的費用。貧困生一般占在校學生的20%,他們的存在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關注。面對日益突出的貧困生教育和資助,國家、學校、社會經過多方的努力,制定了一整套的獎、勤、助、貸、減的政策,這些無疑為貧困生帶來了福音。但同時,也為高校學生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
1 當前認定辦法中出現的問題
當前我校的貧困生認定辦法是在地方政府開具貧困證明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班級民主評議,報院系審批,經學校批準后予以認可,并有資格享受國家的相關資助。該程序已經較為合理,但是在具體的工作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1.1 貧困證明不能反映學生貧困的真實性
作為一所面向全國招生的高職院校,學生生源情況復雜,學生家庭的真實情況,輔導員很難獲悉。同時,由于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均衡,也為貧困生的認定造成了一定的干擾,并降低了貧困生證明的可信度,即使有三級證明,也不能完全說明其家庭經濟問題。
1.2 班級民主評議難以全面反映情況
在當前貧困生的認定過程中,采用班級民主評議的方式,希望有效的借助班級同學的觀察,真實、客觀的反映班級貧困學生情況。事實的情況往往是一些真正的貧困學生,由于心理上的自卑和性格上的內向,在班級民主測試上不愿意說出自己家庭的客觀情況。而一些性格外向,家庭一般的同學,卻在講臺上勇于自我表現。同時,完全依靠班級同學的評定,其中也避免不了一些能虛作假行為,這些都客觀上造成了認定工作的困難。
2 望、問、查、訪法在貧困生認定上的應用
為了有效的解決在貧困生認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思考是否能夠建立一整套做法、通過相關教師的工作,真正的將貧困生認定工作落到實處。為此,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總結出望、問、查、訪的方法。
望,就是在開學之初,由輔導員仔細的觀察每位學生及其學生家長的衣著、使用物品等情況,這一情況,往往是對該學生經濟家庭狀況的最直接的反映,以此為依據了解班級學生的家庭狀況。
問,就是在開學進行貧困生建檔時,結合申請的學生及“望”的結果,重點對學生進行交流,落實其家庭的基本情況,并將結果反映在貧困生建檔表中。
查,是指輔導員老師在檢查宿舍的過程中,重點檢查申請貧困生建檔同學的物品情況,這些是其經濟情況的最直接反映。
訪,是指有條件的情況下,直接對貧困生的家庭進行家訪或者向宿舍同學征求意見,了解其平時的生活、學習及思想狀況,作為貧困生認定的依據。
通過以上步驟,可以基本框定班級貧困學生的范圍,在此基礎上再開展學校既定的程序性工作,能夠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3 基于感性認知的貧困生認定方法的工作要求和效果
貧困生認定工作中需要的望、問、查、訪的功夫,需要輔導員教師在工作中具有細心的觀察力和注意力,能夠注意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并且將這些細節記錄下來,以便在貧困生建檔時使用。
貧困生工作是一項國家的惠民政策,若要將這筆資金用到實處,就需要輔導員充分的體察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的要求,將工作落到實處。
筆者在所在的學?;诟行哉J知的基礎上進行貧困生方法的認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在以往,一些家庭不貧困的學生,也會獲得貧困生資助,會引起班級同學的不滿,也會對學校資助工作的公平性照成負面的影響,甚至出現在后續貧困生勵志教育工作中學生積極性不高,影響了整體勵志工作效果。通過這種貧困生認定方法,有效的提升了認定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營造了公平、公正的資助環境,使國家的資助資金真正的落到了實處;另一面激發了受助學生的勵志積極性,同時,使更多的家庭貧困的學生積極勵志,在符合學院的受助條件后,爭取相應的貧困生資助,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2007(5)
[2]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手冊 2009(9)
篇4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 “輸血型”資助模式; “造血型”資助模式
中圖分類號: G42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0)04-0129-03
一、高校貧困生資助現狀
隨著高校擴招,教育費用的逐漸增加以及地區差異、金融危機等的影響,部分工人下崗,農村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在校大學生貧窮比例越來越大。據統計,目前我國普通高校中貧困生比例已達到在校生人數的20%~30%。高校貧困生資助問題日益凸顯,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突出問題。它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內容與和諧社會的具體表現,關系到高校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幫助這部分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強有力的資助政策。
2007年5月13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號),從而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新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新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大力加強,資助覆蓋面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央財政支出由上年的18億元,增加到2007年下半年的95億元,加上地方財政的投入,達到154億元。2008年全年達到308億元。隨著新的資助政策體系全部落實到位,每年國家用于助學的財政投入、助學貸款和學校安排的助學經費將達500億元。全國每年將有大約400萬大學生和1600萬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獲得各種形式的資助。全國平均每100名大學生中就有20多人可以獲得資助,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從過去每人每年平均1500元增加到2000元。每年資助34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約占在校生總數的20%,資助面相當于過去的7倍。國家勵志獎學金每人每年獎勵資助5000元。每年有51萬名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以獲得資助,約占在校生總數的3%,資助面相當于過去的10倍。總資助面由原來的占在校生總數的約2%擴大到現在的全國平均約20%(西部地區高校達到約占在校生的28%),資助范圍已經超出了不少院校的貧困生數據庫中的學生總數。
在教育部舉行的2009年第五次新聞通氣會上,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代表教育部再次做出鄭重承諾:確保每一個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同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2009年全國學生資助工作會議要求,積極配合當地財政、銀監等部門和有關金融機構,大力推進、扎實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力爭在貸款學生人數和貸款金額上有大的突破;要嚴格按照規定從事業收入中足額提取4%~6%的經費用于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綠色通道,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獎、貸、助、補、減、緩”為主體的多元化資助體系等資助政策的實施,在解決貧困生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政府救助貧困學生、維護高等教育公平的堅強決心。然而大家普遍關注的是貧困生的上學難問題,如助學金、貸學金、獎學金問題,大多把目光聚集在經濟問題上,而如何解決貧困生的根本問題,如何使資助資金得到高效率的使用,使資源配置的過程更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即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資助模式的轉變,已成為目前高校貧困生資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輸血型”資助模式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高校貧困比例越來越高的現實情況下,輸血型資助模式的單向、非循環、不可再生性等特點,使得在貧困生資助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投入增量資金,以保證資助效果不至于降低,這使國家、政府、學校長期背上沉重的負擔。而且這種無償資助因要進行貧困生資格認定,認定工作的不合理以及制度的不完善,還導致了許多搭便車行為的產生。“輸血型”資助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弊端:
1.資助目標單一化
目前我國資助相關政策的實施,都是重點圍繞如何解決貧困學生的經濟問題,幫助他們獲得公平教育的機會,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這種“輸血型”的資助模式,以提供經濟幫助為主要內容,通過國家助學貸款或各類獎學金,以解決貧困學生上學難的問題。資助的目標著重體現為經濟解困,而忽視了對高校貧困學生能力、心理的解困。資助工作的最終目標應在于促進貧困學生的全面發展。馬克思對于人全面發展學說中指出:每一個人的智力、體力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盡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和諧地發展,最根本的是個人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使人們都成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通曉整個生產系統的人”。[1]因此,我們對貧困生資助的目標不應僅僅是經濟上的幫助,更應該幫助貧困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教育才能真正公平正義,社會才能和諧發展。
2.資金自我造血功能薄弱
從國外的一些高校貧困生資助情況看,基本上采用了獎學金、助學金、學生貸款和勤工助學等方式,但直接發放現金和減免學費的方式正在淡化,獎學金、勤工助學正在成為各國普遍采用的資助模式。[2]而我國在資助過程中,貸學金、勤工助學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一是沒有抓住并充分利用好資助政策,沒有把資助資金用足、用好,對怎樣走出經濟困境的思路不清、辦法不多、工作力度不大;二是有的資助部門和單位在資助方式和措施還欠實效,容易流于形式和將措施簡單化;三是資助資金來源的單一以及資助工作目標的單一使得資助資金的自身造血功能薄弱。體現在具體資助工作上,就是片面強調經濟解困,重點放在資助資金的投入上,沒有兼顧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忽視了“以商養學”。因此,擴大資助資金來源,將增大資金投入與資金增值保值相統一,實現勤工助學的公司化運作,在實現其助人、育人目標的同時,增加其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整個系統良性運作下去。
3.個人解困能力相對不足
“輸血型”資助模式,重點是將資助經費直接發放到學生手里,給予他們一定的經濟支持、物質支持,幫助他們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而不是著眼于貧困生的未來發展,努力為貧困生搭建提高個人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平臺。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高校貧困生比例高、勤工儉學機會少,經濟困難會導致一部分貧困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果貧困生個人能力和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那么他們個人的全面發展也將受到限制,由于這些原因而導致他們在畢業后出現找工作難的局面,也會影響到銀行貸款的積極性,同時使貧困學生也陷入更深層次的貧困窘境。高校育人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就業能力等四種能力的大學生,使其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相對于物質幫助,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綜合能力的提升更為重要和緊迫。貧困學生的經濟解困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輸血”,學生無法在受助過程中獲得創造收入以及提高能力的機會,并不能實現有效資助,“造血型”資助新模式才是實現貧困生資助工作良性循環的根本所在。
三、合理構建“造血型”資助新模式
在我國總體財力不足、政府無法從財政中撥出更多的錢來資助貧困大學生的現實情況下,如何在當前環境下培養更多或者新的輸血功能,或是在以政府為主導的運行機制下,整合資助各方力量,調動各方積極性,合理構建一種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換的資助新模式,將“扶貧與扶志、扶能”有機結合起來,使整個系統的運作良性循環下去,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1.明確有效資助的目標
首先是經濟解困。貧困生經濟條件的貧乏源于家庭經濟基礎,它不在后天的選擇范圍,貧困生通過自身的努力能夠改變自身的狀況,而國家要做的就是在每個人自我發展的道路上提供有效資助政策,增加經費投入,使學生擺脫相對窘迫的經濟現狀。其次是能力解困。過去我們在很多時候認為貧困生的問題就是經濟問題,其實不然,大部分貧困學生最迫切的問題是提高其綜合素質。如果只是想方法“給錢”而不是加以教育引導其自立、自信、自強去“賺錢”,那么這種解決只能解一時之渴,而且極有可能使貧困生產生“等、靠、要”的依賴心理。最后是心理解困。經濟貧困往往會導致貧困生喪失某些權利和機會,造成他們自卑或不平衡的心理。資助貧困生,不僅對其進行經濟補償、能力培養,同時也要進行心理疏導,促進貧困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2.增強資金的自我造血功能
當前高校經濟困難學生人數有增多趨勢,僅靠學校自身辦學經費與政府支持,完全解決學生上學費用問題非常有限,必須主動加強與銀行、企業、校友、社會熱心人士的聯系溝通,通過國家助學貸款、社會捐款、校友基金會等多種途徑籌措經費以減輕高校的經濟壓力,實現學校專項資助與社會支持扶助相結合;另一方面,也要實現增大資金投入與資金保值增值相結合,在學校高度重視的同時,根據學生人數和困難學生比例加大勤工助學的資助力度,同時又要“以商養學”,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互兼顧,實現資金的自身造血功能。
3.建立“造血型”的資助新模式
貧困學生自身的發展,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有效資助的真正體現,也是公平正義、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理念的重要體現。在對貧困生進行資助時,不僅要解決其上學難的問題,還要幫助其在綜合能力和心理素質方面同時得到提高,從費用上的外援式依賴到自己努力掙錢“自養”式的轉變,樹立一種“自救自助”意識。通過開展培訓講座、勤工助學、社會實踐等活動,為他們提供機會,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就業能力,提高貧困生個人的綜合能力,使之有實力參與社會競爭;并引導其樹立勤儉自強精神、誠信意識、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自我解困。從“輸血型”向“造血型”資助模式轉變,減輕政府負擔,從根本上擺脫貧困,才是助困的最終目標。
經濟貧困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全面發展,這不僅是錢的問題,還是我國寶貴人力資源健康發展問題?;诖?我們提出高校貧困生資助的根本出路是“輸血型”向“造血型”資助模式的轉變,使貧困學生得到更有效的資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70.
篇5
第一條補助范圍和對象
享受“兩免一補”資助范圍內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寄宿制學生
第二條資金來源
(一)市、縣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貧困學生生活費補助工作以縣為主組織實施,資金由市、縣財政分級負擔,由市本級及三縣根據本區域內享受寄宿制生活費補助的學生數、補助標準和各自應承擔的比例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二)教育部門接受的捐贈;
(三)動員社會各界獻愛心等;
第三條補助標準
補助標準按學生一年實際在校天數,一般按239天據實補助,原則上每生每天補助1元,資金籌措困難的,可先按每生每天0.5元補助。市級將按各縣實際發放標準補助50%。
第四條補助對象申報、審核、公示程序
享受生活費補助的寄宿制貧困家庭學生,應與“兩免”同時申報、同時審核、同時公示,各縣要嚴格執行資助政策公開、資助對象公示等制度。
第五條補助資金撥付
(一)每學期開學后一個月內,縣教育、財政部門根據各學校上報的補助寄宿制學生生活費相關審核材料,填寫《合肥市農村中小學補助寄宿制學生生活費統計表》,審核無誤后分別上報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二)經市教育、財政部門審定后的貧困家庭寄宿制學生生活費補助專項資金,由市財政按現行財政管理體制撥付到縣級財政部門。
(三)縣級財政部門在收到市級財政部門撥款后15個工作日內,連同本級安排的補助資金以及審定的享受補助生活費的學生數和學生名單,將資金分學期打入各學生家長的補貼農民資金卡中。對于是孤兒的學生,則直接打入其監護人帳戶,并注明是寄宿制學生生活費補助資金。
第六條補助資金的監督和檢查
(一)各縣要加強對寄宿制學生生活費補助資金的監督檢查,重點檢查補助資金是否按時撥付到位,是否真正落實到符合規定的貧困家庭寄宿制學生手中,確保資金??顚S谩?/p>
(二)對于經費使用不當、弄虛作假、、虛報冒領、套取資金、挪用以及拒不落實補助資金的,將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并相應削減該縣有關教育專項經費。
篇6
學校資助工作保密自查自評報告【一】 根據省教育廳、財政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對我省學生資助工作進行檢查的通知》(晉教材[2009]1號)、臨汾市教育局等部門《關于對全市學生資助工作進行檢查的通知》(臨教計統[2009]2號)文件,為進一步總結我院學生資助工作經驗,及時發現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結合我院實際,我們首先安排了對學院各系部學生資助工作的檢查,學院黨委書記親自動員部署,資助領導組辦公室主任親自安排工作。要求各系嚴格按照文件精神認真進行自查,其次對有關處室的資助具體工作進行了檢查,在全面檢查的基礎上,形成了我院的自查情況報告。
一、資助工作政策宣傳貫徹落實情況
1、加強領導,健全領導機構
學院下發了《關于成立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領導機構的通知》(臨職院[2007]45號),成立了資助工作四級管理機構(院、處、系、班)。國家助學金實行法人代表負責制,書記秦國杰是學院資助工作第一責任人;各系主任均為領導組成員,是本系學生資助工作第一責任人;從不同的管理層面,對學院助學工作各負其責。學院領導組辦公室既是資助管理機構,又是處理日常事務和受理咨詢舉報的的辦事機構,辦公室主任由學生處處長擔任。配備專職人員和專門設備具體負責學生資助工作。
2、領會精神 吃透資助政策,
學院積極組織參與助學資助工作的師生,全面學習國家和省有關助學金資助政策情況,結合學院實際,制定了我院國家助學金管理辦法、家庭困難學生的認定以及國家助學金申請、審批、發放工作流程。
3、廣泛宣傳、家喻戶曉
在招生宣傳時就將國家這一惠民政策宣傳到千家萬戶,學生進校后,學院又組織班主任在班級進一步廣泛宣傳,同時也利用教室板報、櫥窗、展板等進行宣傳,使黨的政策深入人心。
二、助學金發放與管理情況
1、規范申請、審核流程
我院制定了《中專學生國家助學金發放管理實施辦法》(臨職院發[2007]58號),明確了國家助學金資助對象是具有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在校一、二年級所有農村戶籍的學生和縣鎮非農戶口的學生以及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助學金按學年申請和評定,按月發放。學生進校后以系為單位組織填寫《臨汾職業技術學院國家助學金申請表》,并遞交相關證明材料,學院以系為單位受理學生申請,組織初審,并將初審結果在學院內進行不少于5個工作日的公示。公示無異議后,上交院學生資助辦公室,由學校將《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受助學生匯總表》報至臨汾市教育局審核。
2、及時規范、發放到人
學校為每位受資助學生分別辦理銀行儲蓄卡,直接將助學金發放到受助學生手中。工作中三令五申,一再強調,不得以任何實物或服務等形式,抵頂或扣減國家助學金。學院為學生辦理銀行儲蓄卡,不得向學生收取押金等費用。學校于財政資助資金到位后,立即組織人員對享受國家資助同學的個人信息再做一次核查,力求準確無誤,及時將國家助學金發放到受助學生手中。我校二00七年秋季學期可以享受的學生2038人所有資助金額已發放到位,二00八年春季學期發放助學金1982人次,所有資助金額共301.5萬元已全部發放到位;2009年我院上學期共有受助學生3371人,根據資助資金到位情況分兩次發放。第一次資金于1月到帳,計1340250元,我校于3月底把這筆助學金發放到1710名同學銀行卡中,平均每生750元,共計發放1282500元;第二次資金因尚未到帳,因此還沒有造表發放。
3、建立規范的臺帳
學院資助管理辦公室建立專門檔案,將學生申請表、受理結果、資金發放等有關憑證和工作情況分年度建檔備查,帳目清楚。
4、關于5%經費的提取、管理和使用情況
學院依法辦學,規范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學費,并從事業收入中提取部分經費,主要用于困難學生資助和意外傷害賠償,出臺了《關于設立學生意外傷害賠償和救助基金的實施意見》設立專戶進行管理,我院近年已提取了50多萬元進入了專戶,用于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費減免、校內獎學金、助學金和特殊困難補助、意外傷害處理等方面的開支。我院目前為止,已實際支出專項經費計81.6876萬元(大寫:捌拾壹萬陸仟八佰柒拾陸元整)。手續完備,帳目清楚。今后仍將繼續按試行辦法積極實施校內助學金和特殊困難補助的申請、審核和發放。
三、舉報投訴電話的設置和舉報投訴的處理。
我院為做好學生資助工作,公開設立舉報投訴電話03573087555,設立了院長郵箱和院長熱線,對學生舉報投訴的事情保證在三個工作日內進行積極調查和妥善處理,確保整個資助評審、公示發放程序的公平、公開、公正。
四、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管理系統應用情況
關于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我院領導高度重視,所有的專業會議和統一培訓,我們都派專人進行學習,目前系統運行應用情況正常。所有有關學生資助工作的統計報表及情況我們都能做到及時準確上報。
五、學生資助工作的經驗和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我院在學生資助工作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在這項工作中,對于學生申請助學金檔案,我們采用各系審核,報院資助中心再審,學生處(領導組辦公室)最終審核、公示后群眾監督的三審一公開辦法,同時,定期以系為主自查和不定期院領導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資助管理體系進行全方位的嚴格管理。
對于家庭困難學生申請各類助學金,我們制定了規范的工作流程,及時準確的掌握全院貧困學生的具體情況。并與主管院領導進行溝通,力爭做到盡量及時幫助確實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
我院學生人數較多,流動性較大,實行的是院系兩級管理體制,學生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多在教學系部,助學資助管理工作的組織與實施,環節較多,核實學生情況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工作量,發放過程中難免存在有拖拉現象。同時,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管理系統與國家助學系統目前尚處于逐步成熟、不斷完善的階段,相互銜接不夠緊密,邏輯關系不夠精準等,又加大了我們的工作任務量和審核負擔,希望能夠盡快使其更趨完善,操作更加簡便,把學生資助工作真正做到更好。
學校資助工作保密自查自評報告【二】 為認真貫徹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保證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學校根據《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關于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有關政策的通知》和《京山縣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困難學生享受免費教科書、免除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下面對資助貧困學生工作情況自查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xx年秋季在籍學生共231人。一年級40人,兩免生9人,收費標準40元/生,收取31人教科書金額1240元,20xx年人平退教科書金額17元,共退527元;二年級37人,兩免生6人,收費標準40元/生,收取31人教科書金額1240元,20xx年人平退教科書金額17.5元,共退542.5元;三年級39人,兩免生11人,收費標準85元/生,收取38人教科書金額3145元,20xx年人平退教科書金額31.2元,共退1154.4元;四年級38人,兩免生8人,收費標準85元/生,收取30人教科書金額2550元,20xx年人平退教科書金額31.5元,共退945元;五年級43人,兩免生9人,收費標準85元/生,收取34人教科書金額2890元,20xx年人平退教科書金額35.5元,共退1207元;六年級34人,兩免生6人,收費標準85元/生,收取28人教科書金額2380元,20xx年人平退教科書金額36元,共退1008元??傆嬐丝?383.9元。
20xx年在籍學生236人,住宿生124人,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500元/人,貧困寄宿生15人,共發放7500元。
20xx年在籍學生228人,住宿生118人,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500元/人,貧困寄宿生35人,共發放17500元。
20xx年在籍學生218人,住宿生110人,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615元/人,貧困寄宿生25人,共發放15375元。
20xx年在籍學生140人,住宿生76人,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750元/人,貧困寄宿生15人,共發放11250元。
二、主要做法
1、宣傳資助政策。
在校內和學生所在村、組張貼布告宣傳相關資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戶曉。
2、成立資助貧困學生評審領導小組
資助工作政策性強,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把好事辦好,讓群眾滿意,社會滿意,讓最困難的家庭子女受益,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其他領導和班主任等為成員的評審領導小組,健全監管機制,確保專項資金落到實處,順利推進義務教育階段資助政策,體現資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保證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不受經濟影響,能認真學習、完成學業。
3、確定資助范圍和對象。為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貧困學生,并優先考慮以下幾類:
(1)、孤兒(含艾滋孤兒)、烈士子女、優撫家庭子女等無直接經濟來源的學生;
(2)、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難的;
(3)、父母雙殘或單殘,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
(4)、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
(5)、家庭成員長期患病或喪失勞動力,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
(6)、殘疾家庭子女、殘疾學生;
(7)、家庭被鎮民政辦列為特困戶,持有特困證,難以維持基本生活者的子女。
(8)、雙下崗職工家庭子女,家庭為民政部門確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者的子女。
(9)、低收入、家庭經濟絕對貧困,無力支付在校寄宿生活費用成員的子女。
3、資助對象認定程序。
(1)、公開資助信息。宣傳資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戶曉。
(2)、資助申請。貧困家庭學生家長(監護人)填寫《貧困家庭學生資助申請表》交村委會審核后上交學校。
(3)、評審及公示。評審小組對申請資助的學生家庭貧困程度進行審核,擬定受助學生名單并公示;公示期內,如有異議的,評審小組對有關情況進行重新審核。
(4)、上報。學校根據公示無異議的受助學生名單,填寫好《京山縣貧困學生認定匯總表》上報。
(5)、資金發放。資金到位后,學校及時將補助資金足額發放,并履行好領款簽字手續。
4、享受資助的學生每學年評定一次,根據農村貧困家庭脫貧、返貧的實際情況,對受助的貧困家庭學生作出適當調整。
三、存在的問題及改進辦法
1、貧困學生認定難度大。由于種種原因,學生不能如實說明家庭情況,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工作中不易把握。
2、資助名額有限,致使少數貧困學生暫時不能享受資助。
資助工作是一項愛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項十分嚴肅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學校將關愛留守生,教師訪萬家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全面覆蓋,深入到每一個學生家庭宣傳政策,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經濟狀況,一如既往地嚴格執行政策,使資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個貧困家庭的子女,讓領導滿意、家長滿意
學校資助工作保密自查自評報告【三】 根據 《x省教育廳關于開展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資金管理情況檢查的通知》(x教民辦發[20xx]84號),按實際情況,現特將我校中職助學金工作自查匯報如下:
一、指導思想
自20xx年底國家開展中職學生助學金工作以來,在x市教育主管單位的關心和支持下,我校認真貫徹財政部、教育部制訂的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財、教【20xx】84號)、《省財政廳 省教育廳貴州省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實施細則(試行)》(黔財教〔20xx〕94號)等文件精神,加強學校國家助學金資金監督管理,確保國家財政資金安全使用,發揮有效作用。我校積極有序的開展工作,不斷完善以國家助學金工作,并成立了助學金工作領導小組,嚴格按照程序評選,嚴格按照發放程序組織發放,將助學金名額全部向全校師生公示。且已于20xx年開始按照市財政局、市教育局文件精神,將每次國家助學金全部及時發到學生銀行卡中。學校已將歷年各班級學生申請表、受理結果、資金發放等有關材料和工作情況建立專門檔案,專人管理。
二、學生助學金的評審
我校凡享受國家助學金的學生均符合國家助學金的申請條件。按國家有關文件精神,凡農村戶籍中職學生均可申請國家助學金,對x市城市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是通過以下途徑認定:屬于低保戶的;屬于殘疾人家庭的;下崗失業家庭的;居委會、街道辦事處或父母單位出具家庭貧困證明的。我校不存在虛報學生人數、將不符合條件的學生申報套取國家助學金的情況。
三、 我校國家助學金管理與發放工作基本情況
一)、20xx20xx年度報告
20xx20xx年度成立助學金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彭x(監督、管理)
副組長:李x(指導、審核、監督、組織、管理)
組 員:
張x(具體負責全國中職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工作及信息、資料收集、審核、上報工作)
田x、黃x(學校財務人員負責資金領取及發放)
一、二年級中職各班主任:
06級(1)班羅x、田x、06級(2)班朱x
07級(1)班劉x、07級(2)班孔x、07級(3)班盧x
20xx20xx學年的助學金發放情況
1)、20xx-20xx學年初,我校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在校生共x人,其中20xx級x人、20xx級x人、20xx級x人。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受國家助學金資助對象為06級、07級(共x3人),具體情況如下:
2)、我校20xx年元月第一次上報應得國家助學金人數x人,(每人兩月計x元)收教委撥款x,x元,實際支付人數2x人,付款金額x,x元,本次結清。
3)、第二次上報應得國家助學金人數x人(每人共三個月x0元),收教委撥款1x,x元,實際支付人數x人,付款金額105,x元,本次結余x元。
二)、20xx20xx年度報告
1、助學金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彭x(監督、管理)
副組長:李x(指導、審核、監督、組織、管理)
組 員:
張x(具體負責學生信息、資料收集、審核、上報工作及全國中職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工作)
田x、黃x(學校財務人員負責資金領取及發放、專賬建立)
一、二年級中職各班主任:
07級(1)班劉x、07級(2)班孔鳳珠、07級(3)班盧x
08級(1)班羅x、08級(2)班袁x、07級(3)班周x
2、 20xx-20xx學年的助學金發放情況
1)、20xx-20xx學年初,我校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在校生共x人,其中20xx級x人、20xx級x人、20xx級x人。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受國家助學金資助對象為07級、08級(共271人),具體情況如下:
2)、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的助學金:第三次(20xx年7月份),上報應得國家助學金人數x人(每人x元)收教委撥款x,x元(本期應收撥款1x,x元,除去上期結余x元)實際支付人數x人,支付金額x,x元,本次結余4,x元,兩次共結余5,x元。
3)、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的助學金: 我校20xx年9月至11月第四次受助國家助學金學生人數x人,(每人x元)收教委撥款1x0元。實際發放學生人數261人,發放金額1x元。待發學生x人,待發金額x元(已附帶待發學生花名冊)。第五次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受助國家助學金學生人數x人(每人x元),教委撥款x元。全部發放到學生銀行卡上,無結余。
三)、 20xx20xx年度報告
(格式如上面)
四、 我校國家助學金管理程序
根據x市教委、x市財政的指導精神,我校對國家助學金的管理實行申請、審批、報送、發放等嚴格程序,明確規定國家助學金發放到學生本人銀行儲蓄卡中,一律不得以實物等形式抵頂或扣減國家助學金。且分門別類地建立專門檔案,將學生助學金發放有關憑證和工作情況檔案存檔備查,確保公平、公正、公開。由于中職學校學生流動性比較大,為了解各班當月享受國家助學金的學生人數,每月由班主任把本班受助學生的名單報送到校資助管理中心,資助管理工作人員根據班主任所報的名單,到班級逐個確認。要求專管員在當月初發送電子表格,紙質報表必須經校領導簽字后,加蓋公章呈送教育局職教科和財務科。
20xx年開始發放形式為銀行卡,為盡量減少學生負擔,我校積極與銀行協商,在為學生辦理國家助學金的存放銀行卡時,免收手續費和年費共計10元,讓利于學生,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優惠政策。這些舉措都進一步落實和深化了中職學校國家助學金發放與管理。
五、嚴格執行政策,加強剩余資金管理
自開展國家助學金工作以來,我校認真核實每位學生的申請,詳實核對信息,核對受助學生人數,學校對于國家助學金實行財務專業管理。助學金發放后剩余的金額,均存放在學校賬戶,從未有過虛報人數、弄虛作假、套取財政專項資金或擠占、挪用、滯留國家助學金的情況,學校從未發生以實物或服務等形式,抵頂或扣減國家助學金行為。結余助學金及時上報處理。
六、工作中的幾點問題
學校的中職資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1、學生對申請資助需要那些材料不能及時上繳,材料不齊全,個別轉學學生的原就讀學校故意刁難不及時辦理手續,導致不能及時申請助學金。
2、學校至今仍未建立助學金??顚す芾怼?/p>
3、學校對于宣傳的力度還應加強,讓學生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
4、我們發現有的學生拿到資助后,有亂花錢的現象,以后我們應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懂得國家資助來之不易,應花在對學習有幫助的地方。
七、 幾點建議
1、由于中職生的助學金是以銀行卡的形式發放,但目前中職學生年齡偏小,對于銀行卡方面的常識較少,常出現銀行卡丟失或被盜后不知所措情況。建議適時開展學校和銀行組織的講座活動,幫助學生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2、信息審核過程中,存在著部分學生確實在本校,但與其他學校出現學籍重復不予積極配合且有故意刁難的現象,影響了這一部分學生的助學金發放,建議國家和省教育廳制訂針對某些學校學生學籍的專項政策法規。
八、 《全國中等職業學生信息管理系統》中存在的問題
篇7
[關鍵詞] 高校貧困生 資助體系 育人 構建
近年來,在貧困助學工作上,政府、高校、社會各界做了大量的工作與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隨著貧困助學工作的不斷深入,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接踵而來,特別是部分貧困大學生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誠信、感恩等品質的缺失顯得尤為突出。因此,有針對性地、有效地做好高校貧困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把育人與貧困資助工作相結合,是一項重要而亟待解決的任務。
一、當前高校貧困生的心理特點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分析。由于貧困生的家境各異,影響他們性格形成和心理發展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所以家貧困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復雜多樣的。
1.自卑心、自尊心與虛榮心并存
自卑是貧困生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貧困生所有心理問題的根源。同時,貧困生自尊心普遍比較強,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尊重,然而由于貧富差距的懸殊,物質需求的匾乏,他們擔心同學因此看不起自己,形成一種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但是,這種強烈的自尊和自卑促使他們產生一種虛榮心。為了掩飾內心深處的自卑、維護面子上的自尊,有些貧困生不顧家庭的承受能力,大手大腳花錢,不斷購置衣服、化妝品,在各種聚會或者消費場所大把揮霍,表現出與現實條件不符的舉動。
2.人際交往的閉鎖
由于自卑,缺乏自信心,部分貧困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防御和戒備心理很強,他們通常表現出沉默寡言、自我封閉等特點。他們不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對班級集體事情漠不關心,把自己排除在集體之外。他們怕在眾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與他人缺乏深層次的交流。長此下去,會導致他們缺乏集體榮譽感,養成孤僻、自私等性格,甚至性情怪異,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
3.依賴心理重,缺乏自立精神
由于客觀環境的限制以及青年一代“自立自強”意識的落后,使部分貧困學生認為,社會、學校、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不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不愿意參加學校安排的勤工助學活動,一味等待父母節衣縮食,等待學校的生活困難補助,等待社會各界為自己提供資助,把希望都寄托在別人的身上,自己卻抱著“等、要、靠”的思想,缺乏自強自立的精神和責任感,形成了依賴的性格和依賴心理。
二、當前高校貧困助學工作與育人工作相結合的必要性
1.部分貧困生自身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缺失
在各高校不斷加強貧困生資助工作力度的同時,大學生自身的責任意識和誠信狀況,卻是令人甚為擔憂。部分貧困生由于害怕承擔責任而表現出責任意識的淡薄,更為嚴重的是出具虛假貧困證明,助學貸款到期不還,惡意欠費、助學貸款成為助長消費等情況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學校和家庭誠信教育的缺位影響了學生誠信品質的養成。目前,大多數高校只關注學生的就業率,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關注甚微。有的學校將誠信教育排除在基礎工作之外,有的學校在誠信教育中搞形式,走過場,隨意性強, 沒有把誠信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最終導致大多數貧困生道德意識產生了大的滑坡。
2.助學政策使貧困生產生較強依賴心理
首先,國家資助貧困生的基本政策是“不能讓一個大學生因經濟貧困而輟學”,但這政策缺乏激勵學生上進和督促學生自立的功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貧困生把“貧困”當作資本,不愿通過獎學金、勤工儉學來獲得資助,不愿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完全依賴學校和社會的資助,養成了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成了經濟貧困和思想貧困的“雙困生”。其次,個別家長和學生利用國家、學校的優惠政策謀私利,欺騙學校,把學校資助看作“不拿白不拿”,想方設法擠進貧困生行列,侵占了真正貧困學生的利益。甚至有部分學生用助學金吃吃喝喝,購買奢侈品,鋪張浪費,嚴重影響貧困生體系的公信力和實施效果。
3.高校扶貧只停留在經濟層面,忽視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由于貧困生的種種心理特點,在越來越多的貧困生身上出現拿到資助金后大手大腳揮霍的現象。有宴請同學來進行人際交往的,有購買奢侈品來滿足虛榮心、擺脫自卑感的,還有談戀愛揮霍,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與目前我國高校資助體系更多的偏重解決學生經濟困難,而忽視對學生思想、人格等各方面狀況的密切關注以及缺乏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無關系的。
三、構建以教學育人為主體的貧困生資助體系
1.完善勤工助學制度,提高貧困生自立意識
近年來,勤工助學成為資助貧困生的重要手段,是避免學生產生等、靠、要等依賴心理的有效途徑。高校應通過完善勤工助學制度,加強勤工助學管理,進一步激發貧困生自立自強、敢于奮斗的精神。一方面,高校應創造條件,大力增設校內勤工助學崗位,使更多的貧困生有機會通過自身的勞動來換取資助。另一方面,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或社會關系,拓展校外勤工助學基地,擴大資助渠道,為貧困生爭取更多的社會資助。最后,應優先安排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并適當提高其資助報酬,將資助工作做到實處。在崗位設置上,可以將勞務型崗位與智力型崗位相結合,教學活動與科研活動相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
2.加大獎學金力度,激發貧困生學習熱情
第一,高校應加大獎學金力度,擴大獎學金的受獎面,從而激發貧困生學習熱情,發揮資助工作實際效果。例如增加勵志類獎學金的數量,通過以勵志類獎學金為主助學金為輔的形式,進一步完善現行貧困生資助體系。以獎學金作為主要的激勵方式和資助手段,不僅能增強貧困學生自立自強的意識,還能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上獲得提高。第二,學校還可以通過對學生在科技項目、學科競賽獲獎以及發表文章等給予表彰和獎勵的方式,將貧困生資助體系與學生學習研究結合起來,體現資助與育人的功能。
3.加強誠信、感恩與自立教育,培養貧困生社會能力與責任意識
(1)誠信教育與助學相結合
近年來,為使國家助學工作能健康穩健地開展起來,許多高校正不斷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一方面,要把誠信教育納入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并作為重點來開展,要多途徑、多層次地開展誠信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誠信文化。例如通過開展誠信主題活動、專題報告等讓學生了解誠信的重要性。同時高校應將誠信教育與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誠信自律的道德觀。另一方面,又需要完善社會信用制度來規范學生的誠信行為,形成合理的他律機制。例如,建立大學生個人誠信檔案,把大學生在校德行情況、信用紀錄、違紀情況等紀錄建檔,作為學生評優、入黨、就業推薦等的依據,并隨時對學生進行監督檢查,對誠信守紀的學生給予利益保障,而對弄虛作假的學生給予相應的懲罰,讓大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誠信對個人、對社會的重要性。自律與他律二者相互結合能讓誠信觀念深入人心,促使學生培養誠信的品質。
(2)感恩教育與助學相結合
高校在資助貧困生時,不僅要幫助他們解決經濟上的困難,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目前,許多高校已經意識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把該教育擺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學校對貧困生進行資助時,要讓學生學會感激幫助他人,感激國家,在接受幫助的同時也主動幫助他人,用自己的努力回饋社會。這對于完善他們的自身素質和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有著重要的作用。學校還可以通過樹立感恩典型,讓他們真正理解感恩的重要性,將感恩意識轉化為感恩行動來回報學校和社會。
(3)勵志教育與助學相結合
勵志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高校應通過定期為貧困生舉辦各類勵志專題講座、組織學生觀看勵志電影或專題片、參加各類社團活動或社會公益活動等形式,引導他們奮發圖強,激勵貧困生自尊、自信、自立,形成自強不息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貧困生健康成長
貧困生由于其特殊情況和面臨的艱難處境,存在心理障礙的比例相對較高。因此,對貧困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高校各學院的輔導員應特別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對有心理危機的學生,要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幫助其消除消極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健康的人格。其次,定期開展文化、科技、體育等各類活動,引導貧困生積極參加,讓貧困生的煩躁、自卑等負面情緒得到有效疏通。同時,高校還可以通過心理健康中心這個平臺為貧困生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提供心理咨詢,讓他們掌握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最后,一個和諧的、團結向上的集體對貧困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是十分重要的。同學間的交流與溝通、關懷與包容能讓貧困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化解孤獨、抑郁等不良情緒,以切實保障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總之,高校應加強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將資助工作與教學育人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和引導,激勵他們在逆境中自立自強,把貧困的不利因素轉化為自我激勵,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順利完成學業。
參考文獻:
[1]張曉琴.“資助”與“育人”:助學指導工作的必然選擇[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113-116.
[2]田剛健.開展“反哺”教育,加強高校貧困生的責任意識與感恩意識[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4):20-21.
[3]曹玉建.關于完善高校貧困學生經濟資助體系建設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08,(19):193-194.
篇8
【關鍵詞】大學生資助;公平;問題研究
一、大學生資助體系中存在的主要題
(一)社會資金參與度不高,我國貧困大學生資助經費主要來源于國家的財政撥款和高校自籌,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參與程度較低,社會資金投入很少,所占的比重在3%左右。從我國目前社會力量對高等教育的資助來看,雖然己經有不少企業、名人以及校友在高校設立各類獎助學金,但相對于發達國家的社會資助力量而言明顯不足,不僅在資助數額上無法與其相比,我國在資助形式上也較為單一、缺乏“靈活性”。美國的資助體系下有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捐助高校貧困生可以獲得減稅和免稅,以及其他的一些政策優惠,我們目前還沒有這些來自官方的政策優惠,所以我國高校的資助資金主要還是來自于高校所在地方政府的撥款,我國社會企業包括國營企業和私營企業對高等院校的捐助及對貧困大學生的直接資助都很少。
(二)伴隨經濟的不斷增長,政府部門對高校的投入逐年得到保證,而貧困生對助學貸款的申請就不穩定,現在商業銀行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設立諸多限制條件,每年都只有很少一部分貧困生能夠通過銀行的助學貸款審核。而且,按照政府開支明細,正常高校每年應該從學費收入中拿出10%用于資助貧困生以及相關扶貧項目。1999年以后全國高校連續擴招,入學人數逐年攀高,相應的貧困生人數也呈現上升態勢,大部分高校在實際預算支出上沒有財力來實行資助政策,有的即使執行了資助政策,也顯得捉襟見肘,導致資金短缺嚴重。社會力量參與度不夠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高等教育資助體系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二、大學生資助體系不公平的表現
(一)貧困生認定標準不完善。據教育部統計,當前我國大學生中貧困生所占比例為30%,處于絕對貧困線以下的高校貧困生所占比例為15%,大約有300多萬學生。依據《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貧困大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性意見》的有關規定,高校工作者把高校貧困大學生進行了劃分,貧困情況按當地生活水平標準程度分為了普通困難、中度困難和特別困難。但這種實施辦法在實際劃分過程中,欠缺一個有效的參照數據作為參考標準,或者說標準不統一,不能來確認高校貧困生的貧困程度,容易在高校貧困生認定中造成相對的不公平對待。
(二)政府資助相對不足。目前,雖然政府資助作為高校經濟貧困大學生資助資源的最主要部分,同時政府不斷加大資助額度和增加項目,但是仍然會出現一些盲區。這主要是由于:一是區域性經濟發展較不均衡,貧困大學生在不同地區的數量、貧困程度都存在很大差異,目前國家獎助學金相對于一些邊遠地區、民族地方的高校,還遠遠沒有達到資助的比例;二是國家獎學金雖然有8000元,但是針對的對象是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而非特定的經濟貧困學生群體。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以及國家助學貸款,雖然面對的是經濟貧困學生群體,但是相對于一些專業6000元左右的高額學費,根本無法解決學費和生活費問題。
三、完善我國大學生資助體系公平的措施
(一)動員社會資金,拓寬資助資金的籌集渠道。我國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的經費主要由國家劃撥財政資金或者由學校自籌,來自于社會力量的資金,如企業、個人的捐贈相對于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特別少,據統計,2013年末我國社會力量對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的貢獻僅有3%左右。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高校中貧困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而國家所能提供的資助資金是有限的,不能全部解決他們的實際生活困難,資助資金短缺是制約大學生資助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經驗都表明,要想解決在校學生的經濟困難問題,單單依靠政府的資助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包括企業、民間機構以及一些社會團體,應該大力倡導企業和個人進行資金捐助。我國要進一步完善大學生資助體系,就要積極拓寬資助資金的籌集渠道。政府要提供各種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提供的助學崗位不能局限于校內,也可以是校外企事業單位的助學崗位;學校要積極利用多方面的校友資源,如制定校友通訊錄,定期舉辦校友會,加強校友之間的聯系等,使資金實力雄厚的校友能夠積極捐資助學,全面推進各項資助計劃,做到多渠道、多方法籌集資助資金。
(二)完善資助認定標準。如何對面臨經濟困窘的大學生以及他們所遭遇的資金缺口進行全面、科學的認定,是大學生資助體系建設中面臨的最突出任務。貧困生認定也是各高校在確定受資助學生時首先面對的難題。為提高學校對貧困生界定的科學性,需要制定一個具有實際效能的規章制度和科學標準,各高校需要對學生的經濟狀況進行及時更新,做到每年對學生的經濟情況適當的抽樣調查,全面及時地把握貧困生的具體情況,科學判定并及時調整貧困生的認定標準。在此基礎上,修訂有關貧困生認定的程序和辦法,并根據具體情況和師生的意見,適時進行調整。此外,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資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實現資助信息共享,提高資助工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結束語
社會公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更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面對我國家庭貧富差別不斷擴大的社會現實,為了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也能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高校貧困大學生的資助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這些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在保障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牛小甜.高等學校學生資助制度公平性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篇9
關鍵詞: 貧困生;資助;路徑;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2-0089-02
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的根本途徑。促進教育公平,必須解決好農村和貧困家庭孩子教育問題,扶貧要扶智,治貧先治愚,想方設法解決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面臨的實際困難[1]。2015年,《關于聯合開展高校學生資助情況調查與檢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定期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格復核,并抽選部分經濟困難學生家庭進行實地復核。將貧困生認定工作與經濟困難學生家訪工作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高校貧困生認定程序和工作體系,對改善高校資助工作現狀,探索符合高校實際情況的精準資助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現狀
(一)貧困生認定基本情況
貧困生認定工作是實現精準資助的基礎。學校根據困難學生本人及所在家庭所能籌集到的獎金情況將學生劃分為困難和特殊困難。家庭經濟困難(含一般困難)學生是指不能同時既提供學費、住宿費,又提供在校的生活費者,需要依靠貸款或其他資助完成學業。家庭經濟特殊困難學生指本學年學費、住宿費需通過國家助學貸款繳納,同時需要資助維持在校期間生活費者。
(二)貧困生家訪工作內容
為了解貧困生家庭情況,加強家校溝通,宣傳黨和國家的資助政策,學校持續開展貧困生家訪調研工作,資助工作人員赴重慶、四川綿陽等西部城市,以及宿遷、連云港等江蘇所轄區縣的部分貧困生家庭進行了實地家訪,截至2016年7月,一共走訪3?。ㄊ校?2個區縣的貧困生家庭112戶。家訪對象以特殊困難的農村貧困生家庭為主,通過實地走訪,為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給予不同程度貧困生相應資助提供了參考依據。
1.家庭經濟情況核查。通過實地考察貧困學生家庭成員組成、住房條件、收入來源等實際經濟情況,了解家庭遭受自然災害或突發意外事件等情況,對所認定的家庭經濟困難等級進行復核,為進一步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提供真實依據和有效參考標準。家訪對象絕大多數位于我國西部地區、蘇北地區及其鄰近區域,經濟情況相對落后;從家庭戶口類型來看,19戶為城鎮戶口,93戶為農村戶口,受地理位置、文化教育等因素的限制,家庭經濟條件并不寬裕。
2.工作調研及政策宣傳。通過實地與受訪學生及家長進行交流,加強對國家及學校資助政策的宣傳,探訪學生及家長對國家、學院及學院相關資助政策的了解情況,鼓勵學生爭取獲得更多的獎學金和其他渠道的資助。在與家訪對象的交流過程中,學生對國家資助政策以及學校資助工作的了解情況存在差異。學生或家長對資助政策比較了解的約1/4,絕大多數了解自己所獲獎、助學金;學生對資助工作的建議和意見中,近1/10的學生希望可以通過更多渠道加強對資助政策的了解。因此,工作人員在家訪過程中加強了對國家及學校資助政策的宣傳,重點介紹國家助學貸款、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各類獎、助學金及勤工助學等資助政策。
(三)家訪調研結果
1.困難等級認定結果準確度。112名學生中,共有低保家庭10戶,單親撫養的有11人。家庭人均年收入0.3萬元以下的28人,家庭年收入3萬元以下的72人。多數農村家庭的房屋破舊、家具簡陋,城鎮家庭的房屋裝修簡單、電器和家具較陳舊;從學生家庭實際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與困難等級認定結果相一致。
2.家庭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根據家訪情況來看,這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主要包括父母收入低、家人中有患病、家中上學子女多、家中有零收入的老人需要贍養、家中有欠款以及家庭受自然災害使家庭財產損失較重。從整體來看,81%的家庭經濟困難原因是父母收入低,其次是家中有人患病,比例超過50%。此外,家里有零收入的老人需要贍養、上學子女多以及遭受自然災害等也是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合計比例約50%。家庭經濟困難往往由多個原因共同組成,53%的家庭貧困原因為二項,24%的家庭貧困則由三項及以上原因組成。
3.突發性事件對家庭經濟的影響。部分家庭遭受了對家庭經濟影響較大的意外情況,42戶家庭發生意外事件共57項次。其中,出現家人去世、傷殘情況的25戶,受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的12戶,其他意外情況主要有意外事故、下崗、投資失敗等。這些突發性事件均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造成了較嚴重的影響,甚至是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
二、完善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路徑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格的認定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核心和基礎,資格認定是否公平直接決定了整個制度的公平與否[2]。做好家庭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對于有效合理公正地分配使用有限的資助資金、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維護社會公平、建設和諧社會起著重要的作用[3]。
(一)健全貧困生認定體系
1.完善貧困生認定體系。為更加科學地開展貧困生認定工作,應明確流程、細化標準,制定和完善相關學生經濟狀況認定的規章制度,開展高校貧困生認定體系的研究,結合上級提供的指導性意見,以及在實地家訪過程中積累和總結的經驗,圍繞學生戶口類型、生源地、父母職業等家庭成員情況以及家庭收支情況等指標,通過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辦法,構建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高校貧困生認定綜合評價體系,為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的認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實行貧困生資助數據動態化管理。為確保資助工作的持續性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庫應是一個保持基本穩定的信息庫,但也不排除部分學生家庭因突發事件等情況而使家庭經濟狀況有了較大的變化。因此,貧困生信息庫應該實行動態化管理模式,即在每學年或學期初進行認定審核,形成貧困學生信息庫,掌握所有貧困學生所獲資助的基本信息,調研學生在校期間消費情況,同時通過家訪等形式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互動,及時了解學生家庭所在地的建檔立卡情況,確保每一名貧困學生能夠及時、足額獲得相應資助。
(二)強化資助工作監管力度
1.加強資助工作隊伍建設。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需要建立一支以校級資助中心工作人員和學院輔導員為主體,以班主任、學生干部為輔助的資助工作隊伍,應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從而使工作人員在思想上重視貧困生認定和資助工作,依據認定流程和材料來進行綜合認定。同時強化資助監管工作,使資助政策真正落實到需要資助的學生身上,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此外,資助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學習、加強理論研究,健全和完善學校資助育人體系。
2.探索參與式資助項目。參與式資助是以新時期教育發展為背景,以提高學生資助質量為核心,以資助項目管理為手段,通過師生互動、平等參與來推動實施的資助管理新模式。開展參與式資助項目應堅持陽光操作,并借助資助社團提供的感恩、實踐等育人平臺[4],探索資助育人的路徑,實現以資助育人效果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參與式資助在給予學生資金和物質幫扶的同時,還給予了學生認知上的指導幫助以及精神上的鼓勵和情感上的互動,在支持學生成長的同時,通過方法上的指導,促進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促使他們積極樂觀地度過大學生活[5]。
(三)開展資助宣傳教育活動
1.開展誠信教育。不斷改進和創新宣傳方式,對國家資助政策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誠信教育為主體,組織開展畢業生誠信還貸宣傳等活動,引導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誠信意識,傳遞青春正能量。通過新媒體和“資助誠信”專題網站等宣傳平臺,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在貧困生認定、獎助學金申報及還貸過程中堅守誠信準則,確保精準資助工作實效。
2.加強感恩勵志教育。積極開展感恩勵志教育,通過評選“十佳學生”、開展資助系列主題征文活動,將優秀貧困生事跡材料匯編成冊予以表彰宣傳,樹立典型,
在全校范圍內形成勵志勤學的氛圍。并推進受助學生感恩教育,鼓勵受助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義務實踐工作,將感恩勵志教育有機滲透到教學和貧困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與道德品質的培養過程中。
三、展望
實現貧困生精準資助,重點在于提高貧困生認定工作的精準度。目前的資助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開展貧困生家訪核查工作時,選擇便利抽樣法的形式,其隨機性較大,不能完全體現認定結果的準確性。開展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研究,通過與資助工作者訪談交流、貧困學生家訪及問卷調查等途徑,探究促進資助認定工作公平、公正的對策,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體系,進而實現對貧困生的精準資助。
參考文獻:
[1]翟振元.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深入 學習貫叵敖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 貫徹同志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N].人民日 報,2014-09-10.
[2]吳迪.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的公平性分析及 建議[J].高教探索,2010,(2).
[3]蔡紅建,薛單,王兵團.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問 題的探索[J].中國青年研究,2009,(12).
篇10
一、高等學校貧困生現狀分析
高等學校貧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費用或支付有困難的學生。其劃分標準一般為低于學校所在地政府規定的當地居民的最低標準。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安徽某財經大學中經濟困難的學生數占在校生人數的10%~20%,平均為15.6%,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調查還顯示,安徽某財經大學貧困生的月生活費遠低于市政府規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費,其中男生基本月生活費為150元,女生則在100元左右,有的甚至更低。因此可以看出貧困生的生活支出根本無法滿足其受教育費用的要求,有的甚至已經威脅到其基本生活費用的需求。根據以上調查情況分析,貧困生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高校貧困生中有90%以上來自農村或邊遠貧困地區,說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這是產生高校貧困生現象的基本原因。2.絕大部分貧困生的家庭收入來源于純農業收入,無其他副業收入或固定收入(其中含部分下崗工人家庭),可見父母收入來源的差異也是產生貧困生的重要原因。3.部分貧困生家庭屬單親或超生家庭,單親和超生也是造成貧困生的原因之一。4.高等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隨著我國高校招生實行并軌,規模逐年擴大,幾年來學費等教育費用不斷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貧困。
二、做好高等學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應堅持三個轉變
筆者認為應從各高校實情出發,做好高校貧困生的工作,讓有限的資助經費得到充分有效地使用,使廣大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健康成長。當前,各高校必須調整現行大學生資助政策、自主觀念和方式上實現以下三個轉變:
(一)變單純發揮資助的經濟功能為經濟和教育功能并舉
困難補助與勤工助學融為一體增強資助力度,鍛煉貧困生戰勝困難的品質在高校,大學生資助始終是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的重要渠道。但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有的貧困生因為可以定期從學校得到困難補助金而養成依賴困難補助的心理,甚至不珍惜國家發放的補助金,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從長遠來看,教會學生如何去掙面包比僅僅給他們面包要有意義得多,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渡過眼前的經濟困難,更能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鍛煉學生戰勝困難的品質,使學生受益終身。同時加大獎學金發放力度,激勵貧困生成才對學業優異、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發放獎學金,也是資助貧困生的一條重要途徑。加大獎學金的發放力度,使貧困生不僅能以此支付學雜費,還能用以補貼生活,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將有助于優秀的貧困生集中精力地完成學業,將來更好地回報社會。
(二)變無償資助為主為有償資助為主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對大學生進行有償資助比無償資助更能收到資助的效果,增強自主工作的有效性。過去我們對貧困生發放困難補助金,對待特困生實行減免學費。但由于我們很難準確了解學生家庭的經濟情況,實際情況往往是,有的貧困學生認為無償地接受資助相當于施舍而羞于申請困難補助,盡管經濟上捉襟見肘也得不到及時資助;而有的非貧困生反而鉆漏洞,用虛報家庭經濟狀況的方式獲取困難資助,甚至申請減免學費,導致有限的資助經費沒有得到有效地利用。而將無償資助轉變為有償資助,采取勤工助學、實行貸學金的制度等資助方式,就能為真正需要資助的貧困生提供經濟資助,使資助經費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教育支出是人力投資的重要形式之一,受教育者個人是這項投資的直接受益者和最大獲益者,其獲得成就的可能性在接受高等教育后會成倍提高。申請貸學金將使學生能夠貸用自己將來的錢而不依賴過去積蓄來投資現在的學業,這種投資提前收益而后償還。學生如果形成了教育投資的觀念,就能更好的理解和利用貸學金這種有償助學措施來投資自己的學業。
(三)變完全依賴政府資助為在堅持政府資助為主的同時,開拓社會資源
在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繼續依賴政府下撥學生資助經費已經不能完全解決日益突出的貧困生問題。所以,在堅持政府資助為主的前提下,高等學校應積極開拓社會資源形成新的大學資助經費來源渠道,爭取更多的社會團體和個人關注并資助貧困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知識經濟時代即將來臨之際,大學已從社會的邊緣走向社會的中心。大學與社會,尤其是和產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越來越直接。大學是全社會的大學,它在以其人才、知識和信息的優勢服務于社會的同時,也需要在辦學資源上得到廣泛的社會支持。大學生是有知識、有技術的高層次專門人才,他們有能力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服務于社會,同時得到社會的回報。因此,高等學校應與社會各界,尤其是產業界建立起廣泛溝通與合作的橋梁,在更好地為社會培養人才,為社會需要服務的同時,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來提高自身的辦學能力,包括對貧困生資助的能力。
三、高校開展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具體措施
安徽某財經大學堅持完善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的資助體系,通過學校各種配套政策的引導,培養貧困大學生的自強自立精神和誠信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樹立正確的資助理念本著高等教育機會均等、高等教育回報率和成本分擔的受益者原則及承受能力的原則,安徽某財經大學確立了以勤工助學為主導,貸款為主體,獎、貸、補、勤、免五位一體聯動助學的資助政策。實行有困難先貸款、真困難,表現好,再減免的資助辦法。以政策實施來引導學生的自強自立精神,破除學生等、靠、要的思想。同時,以貧困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為目的,特別重視對貧困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精神關懷,把教育引導學生自信自強及奮發進取納入學校資助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明確資助工作的職能劃分加強資助工作的機制和制度建設,安徽某財經大學勤工助學和獎貸基金等學生工作經費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學生工作部和研究生工作部負責。學工部具體負責本專科生的獎學金、國家助學貸款、貸學金、勤工助學和困難補助等學生工作經費的管理使用工作(研工部具體負責研究生的獎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困難補助和三助經費的管理使用工作)勤工助學和獎貸基金等學生工作經費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由校計劃財務部負責,各部門通力合作、互相監督、共同配合做好學校的資助工作。
(三)大力宣傳高等學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方針、政策,加強大學生的自強、自立教育,積極探索貧困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結合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開設了我國宏觀經濟形勢、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與中國教育、我們與小康同行、大學生的消費分化與資助政策、誠信人生和國家助學貸款等專題教育活動。對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國情教育、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的教育,幫助困難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社會的貧富分化現象,教育學生以振興中華為己任,肩負起時代的重任,樹立遠大的理想。針對困難學生中存在的思想敏感、壓力沉重的現象,教育學生正確區別物質富足和精神富裕兩個概念,通過自強自立教育和艱苦創業教育幫助他們擺脫精神貧困。在教育形式上注重點面結合,開展了包括心理輔導、懇談會和個別談心、榜樣教育、社團活動等多種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使大學貧困學生自卑感較輕,自立意識較濃。根據2006年10月的一項調查,有48%的困難學生首選國家助學貸款和校內貸學金來解決困難,有的困難學生首選勤工助學,兩項合計占75%。同時,該大學創造條件為貧困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特困生享受雙優政策,即優先推薦崗位,優惠計取報酬其每小時勤工助學報酬可達5元。
(四)確立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的資助體系早在國家助學貸款全面推行以前,就積極探索由銀行、企業、個人等參與的貸款助學模式。國家助學貸款全面推行以后,學校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積極推進國家助學貸款工作。
1.政策配套。認真研究在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條件下各種資助途徑的分層次資助方式和合理配比。重新制定該大學本??茖W生資助工作條例,明確各項資助經費的管理辦法和資助措施,把申請國家助學貸款作為獲得校內貸學金、困難補助、勤工助學雙優政策等的首要條件。并從困難補助專項經費中劃撥一塊專門用于國家助學貸款學生自付部分的利息補助。
2.服務設施。國家助學貸款一推行,該大學在三個校區及商學院設立了國家助學貸款服務機構,招聘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勤工助學,協助學校和銀行受理國家助學貸款的咨詢、申請、簽約、確認等事務,既方便了同學,又有利于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宣傳,同時還保證了政策的統一性和手續的一致性,為銀校助學貸款項目合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銀校合作。主動與經辦銀行保持密切的聯系,努力協調同學需求和銀行實際操作中存在的矛盾,努力保持校區間、銀行間政策的統一簽訂。銀校合作協議明確了雙方的責權義務,建立了銀校定期例會制度,分析情況、研究問題并建立國家助學貸款風險基金。經過溝通,雙方理解不斷加深,分歧不斷減少,各經辦銀行克服了許多困難,延長申請時間、減少審批環節、加快貸款到位,形成了比較理想的合作關系。
4.誠信引導。結合形勢政策課的教育教學,開設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學生經濟資助政策的教育專題。結合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的宣傳教育開設了誠信和信用制度建設講座,編印專門材料,開展以發揚求是精神、秉承誠信美德為主題的誠信教育活動。從國家助學貸款的歸還情況來看,根據經辦銀行提供的數據,近四年來校內貸學金也有很高的還款率。學生畢業前一次性還款率超過98%。由于措施得當,該大學國家助學貸款工作進展順利。只要是符合條件的申請者都能得到貸款。國家助學貸款逐漸成為困難學生資助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