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籃球教學計劃范文

時間:2023-11-09 17:47: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籃球教學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籃球教學計劃

篇1

關鍵詞:小學籃球;單元教學計劃;實踐

一、問題的提出

浙江省教研室組織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疑難問題”專題研討,主要議題是對浙江省編寫的“必學內容”單元設置合理性的研討,其中包括內容確定、課時分配、目標與重難點的制定以及教學策略的選擇等。本次研討,水平一(一年級上冊)展示的是小籃球原地拍球單元的教學內容。安排的4課時內容依次是:第一課時:球性練習,激發興趣;第二課時:從問題出發,學習原地拍球,確定的重點是五指分開,自然彎曲;第三課時:節奏、高度變化下的拍球;第四課時,拓展,花樣拍球。在研討中,以下問題成為本單元的疑難之處:①本單元的內容該怎樣定位?該單元的教學價值是什么?②拍球與運球區別在哪里?③本單元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究竟是什么?④設計的練習手段是否符合運動技能學習的特點,甚至會不會對動作學習產生負遷移的影響等問題。筆者通過對浙江省金華市四所小學進行跟蹤研究,就水平一小學籃球原地拍球單元,提出有效的單元教學計劃,通過分析單元計劃和教材,科學把握了拍球教學的作用,為小學階段其他學段的籃球教學提供了借鑒,有效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單元教學計劃的分析

單元教學是在集中的時期內,對練習內容進行系統學習或階段學習的教學方法。單元教學的核心是技術傳授。單元計劃里有個框架問題,其包括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內容問題。但它的問題具有層次性,比教學目標更深層。還有就是它設計的單元計劃,是要求學生自主、協作學習的,具有創造性、創新精神,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信息能力、協作能力、探究能力。這是21世紀教育發展的需求,也是社會的需求,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已成為了教學的主流。一個好的單元教學計劃,不僅使教學安排緊湊合理,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很好地表現出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知識層次;同時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一定的運動技術、技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單元既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又是教學內容的“集合”或“板塊”。 教學內容的“承上啟下”是單元計劃的特點。承上――即學生的原有經驗和基礎,為后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啟下――即學生需要發展或達到的目標。承上啟下,既體現在縱向的單元與單元之間,亦體現在單元內部的課與課之間。也就是說,單元之間、課次之間應體現一定的順序性和遞進性。小學生在其幼兒班的活動教學中已初步接觸了籃球并有了相關的游戲活動。經過對兩所城市學校(1980人)、兩所農村學校(620人)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城市:94%的學生(一年級)知道籃球運動,73%的學生已經接觸過籃球。農村:38%的學生(一年級)知道籃球運動,22%的學生已經接觸過籃球。從小學體育教材(九年義務教育現行教材)來看,籃球各項技術在小學低、中、高段教學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一、二年級為5.88%,三、四年級為5.88%,五、六年級為7.8%。拍球是幼兒園的運動項目,學生擁有“拍球”的經驗。但農村與城市的學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筆者認為:根據不同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一年級第一學期安排原地拍球的內容:拍球用手指觸球而非手心,通過手指(前后、左右)撥球、拋接球等熟悉球性、控球,從而培養學生的球感,發展學生的協調、控制能力,起到拍球向運球過渡的作用,為第二學期學習規范運球技術奠定基礎。

三、教材分析

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一直保留著“拍球”這一學習內容。大綱時期的教材體系以各個運動項目的編排為主,教材選擇主要來自于對經驗的判斷和相關體質健康數據的分析。新課程以領域目標構建課程內容為設計思路,為我們選擇內容與編排教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下面筆者結合運動技能領域和身體健康領域的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運動技能領域在水平一僅提出“初步掌握簡單的技術動作”,水平二“會做簡單的組合動作”,水平三“初步掌握基本技術”,水平四之后提出“發展運動技能”。“動作―動作組合―技術―技能”是運動技能領域所提出的發展目標。拍球則屬于球類中的單個動作。

身體健康領域目標提出:“要根據學生體能發展敏感期的特征,側重發展某些體能。”水平一重點發展柔韌、反應、靈敏和協調能力。

根據幼兒園教學大綱及早期教育理論的提示,幼兒選擇拍球這個內容,其意義在于增加幼兒手肌力、加強手臂的靈活度、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及平衡能力等。小學一年級學習拍球是通過這個載體發展學生用手指控球的能力。

拍球屬于小肌肉群參與為主的精細化動作,主要涉及橈側腕屈肌、掌長肌等。由于低齡兒童的神經發育還未成熟,對肌肉活動的支配與調節還在完善中,所以,在課堂上就出現了低年齡段兒童在拍球中,不能很好地利用手腕、手指控制球,視覺注意范圍小,難以在復雜環境下進行拍球的情況。同時,拍球也不是籃球項目中的基本技術,但這個練習可以發展低年齡兒童的基本活動能力,如本體感知能力、眼手協調能力等。筆者認為:一年級上冊安排拍球,既要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與經驗,更要考慮為之后學習運球打下良好基礎。

四、課堂觀察

通過對四所學校的聽課觀察與省研討課的情況進行對比,概括如下表。

從下表中課堂觀察的對比來看,筆者認為:拍球雖是幼兒園的運動項目,也是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籃球運球技術的前奏與過渡,因此將拍球引導用手指觸球而非手心作為重點比較符合運動技術掌握和教學的規律。

五、實踐與思考

經過一年的思考與實踐,筆者認為一年級上冊的原地拍球單元計劃,可以按以下思路進行設計:

(1)單元定位:設定教學目標的同時將分為幾課時完成整個教學過程。以本單元為例,第一課時主要設計一些學生接觸球的方式與方法,讓學生與球建立一種感情。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學會手指自然彎曲用手指觸球而非手心的拍球方法。第三課時主要讓學生在節奏拍球和高低拍球中鞏固拍球,提高學生對球的控制力。第四課時設計一些花樣拍球、拍球比賽、拍球展示等拓展性練習,提高學生對拍球的興趣和能力。單元計劃既要解決課時單獨解決的問題,又要考慮課時與課時的梯度性和關系。第五課時對學生進行考核與評價,達到檢測和鞏固的目的,提高學生的自信。從教材的結構著手,利用系統的整體原理,編排教材,溝通教材之間的聯系,使每一節課不再是點滴零散的“知識點”而是一個知識鏈。

(2)重點與難點分析:每一節課讓學生學習什么知識點。著重突出運動技能、鍛煉手段、發展體能與身體健康的學習目標,梳理出各課時學生學習籃球的目標。

(3)教學策略:怎樣將每一節課的知識點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手段、措施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愉快學習、完成單元定位的教學目標。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可以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這樣既滿足了多數學生的求知欲,也為部分具有運動天賦的學生提供了更高程度的教學。①利用悅耳動聽的音樂創設籃球學習的趣味性。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音樂,如:兔子舞、NBA,CBA拉拉隊音樂、自編籃球操,起到增加學生的情趣,活躍課堂氣氛,優化課堂環境的作用。這既提高了學生對籃球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準備活動的效果,為基本部分籃球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②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增強籃球學習的趣味性。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在籃球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誘導的方式,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環境氛圍下,激起學習的興趣。游戲競賽的方式更是刺激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籃球游戲培養了他們的團隊精神、合作精神以及集體主義榮譽感,同時利用學生的自強心理,培養他們勤奮學習、刻苦鍛煉的習慣。③利用恰如其分的教學語言增強籃球學習的趣味性。筆者認為教師應采用新穎的語言或激勵的語言去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新鮮感。例如,一年級學生對球性不夠熟悉,在練習原地拍球時,教師應采用語言提示:“拉拉球、眼看前、拍好球”。讓學生在重復的練習中由始至終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教學自然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④利用豐富多彩的情景教學增加籃球學習的趣味性。情感總是在情景中產生,良好的教學情景的創設,不但能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而且還能激發其強烈的好奇心。如:行進間變方向運球,在途中擺設幾個障礙作為標志物,然后教師講一段小故事,讓學生憑借想象在情景中繞過障礙把球運到目的地,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愉快學習中完成了練習任務。

參考文獻:

[1]孫民治.籃球運動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篇2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水平也隨之快速提高,國內高校也紛紛認識到籃球課教學的重要性。體育教育教學也隨之快速改革,籃球課教學為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基礎,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革教學方式,以有效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不過國內高校籃球課教學課時少,但實際教學內容很多,這使得學生學習難度大,學生對此沒有興趣,學習效率與教學成績也得不到提升。本文探討了高校籃球課教學采用專項化活動性游戲和組合技術的實驗,并提出了實用性應用措施,為高校籃球課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高校籃球課教學 專項化活動性游戲 組合技術

籃球運動最早屬于活動性游戲,而隨著籃球運動的快速發展,技戰術水平也飛速提高,促使籃球運動發展為競技性極強的體育項目,但籃球運動健身與娛樂性質并未改變。籃球比賽中的進攻、防手均為整套技術性動作構成,所有技術應用均是組合應用,學生不可能于短時間內習得規范且高水平的競技動作。因此,探討高校籃球課教學采用專項化活動性游戲和組合技術的實驗,對高校籃球課教學水平提升有著極大推動作用。

一、以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讓學生保持興奮及動作不斷強化非常關鍵,這也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籃球技術的重要條件,籃球專項化活動性游戲應強調寓教于樂,引導學生于游戲中習得基本戰術與技術組織,將教學與娛樂更好的融于一體,讓教學更好的體現技術、體能、職能。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愉悅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大腦保持興奮,以便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籃球技術。籃球組合技術不是單一技術疊加而成的,其是運動員為了達到攻守目的而采用的綜合動作,此項運動強調運動員于日常訓練中不斷練習,并充分加深學生對技能與技戰術的印象。但具體而言,機械性重復訓練會導致學生大腦神經疲乏,最終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組合技術應強調于教學中融入新元素,引導學生將各種技術有效結合,以便提高學習效率與教學效果。

二、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掌握籃球技術

籃球課專項化活動性游戲及組合技術可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籃球技術,籃球運動中的技戰術是不同的,技術動作強調的是跑、搶、投、運球、傳球、接球等,這也是重要的基本功;而技術強調的是加強技術動作效果技巧。采用籃球課專項化活動性游戲極具趣味性,且其新穎性與多樣性特點十分顯著,其與專項活動息息相關,可更深層的刺激學生的大腦神經,并確保其于興奮狀態,這也是實際教學中最關鍵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掌握籃球技術動作,以便有效提高學生的素質。專項化活動性游戲及組合技術可將技術動作融于 各種游戲中,這樣學生邊可于游戲中獲得技能與技戰術,且學生學習也不枯燥,并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

三、以因材施教提高學生比賽能力

我們通常所說的比賽并不是正規籃球職業聯賽,僅是指學生可打一場比賽,最簡單化的比賽。學生大都是初學者,其水平與能力、技術均有限。比賽中涉及多次進攻與防守,這時則產生了組合技術。以專項化活動性游戲及組合技術教學方法進行籃球教學,此種方式極具實效性,可有效提高實際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學習并掌握籃球技術的能力。

四、以未雨綢繆培養學生籃球意識

籃球意識強調的是運動員從事籃球活動時,通過大腦思考而得的特殊技能與能力,其可反映籃球運動規律性。籃球技術訓練時,教練應引導學生反復練習基礎動作,要讓運動員形成正確的運力定型,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技能與知識更好的融于訓練中,遵守比賽技術應用基本規律與訓練,并注重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知識熏陶,從而將學習與練習更好的結合。運動員比賽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技戰術,將自身能力更好的轉為運動中。專項化活動性游戲及組合技術教學法,可有效培養培養學生的籃球意識,以便提高學生籃球意識,從而強化學生的應變力。

五、以與時俱進強化學生體育能力

教育教學工作務必與時俱進,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基本運動技術與技能,以便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但傳統體育教學根本適應不了現代化社會經濟發展,多是為學生傳授分解運動技術,其內容十分枯燥,但體系又非常龐大,實際教學根本不注重學生的各方面需求,更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專項化活動性游戲與組合技術可更好的滿足現代化社會中的學生多元化需求,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此種教學方式均強調教學以人為本。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置適當的游戲,幫助學生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校籃球課以專項化活動性游戲與組合技術教學,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籃球技術。本文探討了高校籃球課教學采用專項化活動性游戲和組合技術的實驗,并提出了實用性應用措施,強調以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掌握籃球技術和因材施教提高學生比賽能力,注重以未雨綢繆培養學生籃球意識、以與時俱進強化學生體育能力,為高校籃球課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張立濱.淺談情境教學法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時空.2015,22(1):53-55.

篇3

關鍵詞:赤峰市;實驗小學;籃球運動現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288-02

如何普及與提高青少年籃球運動水平,是籃球人才培養體制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對赤峰市實驗小學、實驗三小、實驗四小等三所學校籃球運動的開展情況進行了一次較為詳細的調查。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赤峰市實驗小學、實驗三小、實驗四小等三所學校,每個學校100人,共計300人。每個學校男女比例按50%發放。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讀《籃球運動高級教程》并查閱2000年至2014年在“中國期刊網” 中收錄的與本研究相關的20篇文獻資料,了解國內發展現狀。通過閱讀來加深對青少年籃球現狀的了解,為發現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法做基礎。

(2)問卷調查

向赤峰市實驗小學、實驗三小、實驗四小等三所學校的學生發放問卷300份, 回收問卷300 份, 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為286份(男生118份、女生168份), 有效率為93%

(3)數理統計法

采用數理統計法對問卷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

(4)邏輯分析法

利用邏輯分析法,對各種問題歸納、類比、綜合后進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建議。

(5)訪談法

走訪了赤峰市實驗小學、實驗三小、實驗四小等三所學校的體育教師和學校主管體育教學的負責人和部分學生家長,與他們探討赤峰市實驗小學籃球運動的現狀。

二、結果與分析

1、赤峰市實驗小學籃球運動現狀

(1)對赤峰市實驗小學、實驗三小、實驗四小等三所學校的研究對象的調查

表1 研究對象情況一覽表

對赤峰市實驗小學、實驗三小、實驗四小等三所學校3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年齡在8-9歲之間的人數是145名,占總人數的48.3%,年齡在10-11歲之間的人數是155名,占總人數的51.7%。

(2)對赤峰市實驗小學、實驗三小、實驗四小等三所學校籃球師資、場地設備情況的調查

由表2可以看出,6位體育教師中,籃球專業畢業的教師4位。年齡在35以上的有4位。雖然籃球專業的教師占半數以上,但因教師年齡較高、學校的教學目標等因素,使籃球活動(包括訓練)開展不起來。由表3看,第一中學籃球運動場地使用緊張,體育教師的籃球教學目標也不能很好的完成。

2、赤峰市實驗小學、實驗三小、實驗四小等三所學校體育課籃球教材安排情況

通過對赤峰市實驗小學、實驗三小、實驗四小等三所學校的調查發現,三所學校體育課的籃球教材,作為選用教材,它是有教學計劃、內容、進度、時數比例等。由于中學體育課是以班級進行的,人數多(每班30人左右)、場地小(一個班級一個籃球場)、器材少,所以有大部分的教學內容不能實施,教師也管不過來。按教學大綱進行籃球基本技術傳授。對一些較難組合技術和一些戰術配合,如跳起單手投籃、搶籃板球、防守技術等技術,攻守戰術,基本沒有教學計劃和時間。

3、赤峰市實驗小學學生參加籃球活動的情況。

(1)赤峰市實驗小學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喜愛情況

根據表4可以看出, 赤峰市實驗小學、實驗三小、實驗四小等三所學校300位學生對籃球活動非常喜愛(166人)和喜愛(75人)有171人,占調查學生的91.93%。從調查結果可知,赤峰市三所實驗小學學生對籃球運動是很喜愛的,但因為體育教師的籃球教學方法、場地器材的不足、籃球運動的技術高等不一的原因,造成赤峰市實驗小學籃球運動開展比較難。

(2)赤峰市實驗小學學生參加籃球運動的時間

由表5可以看出,赤峰市三所實驗小學學生每周籃球活動在2小時以上的有187人,占調查學生的73.65%。2小時的有32人,占調查學生的17.2%。從結果可以看出,三所實驗小學學生每周參加籃球運動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在該校組織籃球活動是有一定基礎的。但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又與籃球的開展有著重要的關系,怎樣分配好學習時間與籃球活動的時間是關鍵的所在。

(3)赤峰市實驗小學學生參加籃球運動的形式

根據表6可以看出,赤峰市三所實驗小學學生參加籃球活動的主要形式有三樣,其中籃球課的人數比例是100%,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和課外自主安排時間參加籃球運動的男生人數比例也很高,分別占77.9%和73.7%。由調查結果得出,赤峰市三所實驗小學學生參加籃球運動的主要時間在籃球課和課間休息時間為主,所以學校的體育教師完全可以利用以上2個時間多組織學生進行小的籃球競賽,以加強學生對籃球運動的了解和興趣,并給予系統的指導,這樣將會對發展赤峰市實驗小學籃球運動帶來骨干力量。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1)籃球運動場地過小,籃球器材、設施不齊全,以及學生人數過多都給籃球的教學帶來困難。

(2)赤峰市實驗小學學生對參加籃球運動有比較高的熱情和興趣,參加的動機也比較集中主要是因為興趣、愛好和強身健體。

2、建議:為了更好的開展赤峰市實驗小學的籃球運動,本文在參考大部分學生與該校體育教師意見的基礎上,提出如下影響赤峰市實驗小學籃球運動的發展對策:(1)影響赤峰市實驗小學籃球運動開展最重要的原因是各種軟硬件因素,其本質原因和學校領導的支持予否有很大關系;(2)加大對籃球器材的場地的投入,減少教師授課的學生數,使每個學生在上課時都有充足的活動空間和器材。

參考文獻:

[1] 施興昌.思維訓練在中學籃球教學中的運用[M].

篇4

教學工作過程中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做到出全勤,從不無故遲到、早退。工作中貫徹教育方針和新的教學理念,按課程計劃要求,結合新課程的理念和學生身心發展的,制訂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認真備課,面向全體學生扎實地開展工作,帶領學生上好課,搞好課余活動,熱情指導學生開展各項健身活動。保證了學生在一小時體育鍛練時間,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園文化建設。

一學期以來,帶領學生參加街道運動會、在校組織開展籃球隊,與初中學生進行籃球友誼賽。為了更好的發展我校的乒乓球水平,在校建立乒乓球俱樂部,增加學生們的愛好和興趣,并舉行乒乓球比賽。

現在是不斷學習的時代,而不只是一本專業的書。在領導的鼓勵下和各教師的指導下,注重個人各方面有關教育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教學中做到反思,理論聯系實踐中應用等方式,加深對課程的理解和領會。

在教學計劃中主要運用下列四點:

第一、重視小學生生理機能變化規律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認識這個規律可以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使學生正確的鍛煉身體,促進健康的成長。認識規律創設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計劃。

第二、教學過程別重視人的語言表達的培養。一個動作讓學生自己從體會到解說,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體會再到解說。這樣解決了單調教師講解說,也做到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導。

第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第四、教學別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利用體育教材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自覺性、組織性、紀律性、集體榮譽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頑強的精神等。

對七彩陽光廣播操工作小結:

開學初我重點抓了廣播操,經過一個暑假,對廣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時抓緊復習,一旦學生養成壞習慣,在糾正就困難了。因此,我主要是通過以下幾點對廣播操進行教學的。第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養學生重視做操、自覺做操、堅持做操、認真做操的良好習慣。第二,運用多媒體和教師正確示范。示范是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通過示范能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通過多媒體和教師的對主要的講解,讓學生在腦海里正確的再象。第三,講解要少而精。我在廣播操教學時的講解,主要是結合我的示范動作,讓學生加深對動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準確。第五,糾正錯誤動作要及時。另外,在各班主任的直接幫助下,所以,使我校小學的廣播操質量,在很短的時間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提高的基礎上,所有教師都能以身作則,跟學生一起認真的做操,給學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篇5

一、指導思想

本期的體育教學工作在全面貫徹《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實施《新課程課標》下,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學生情況分析

作為剛剛步入新學習環境的初一新生,由于他們來自各個校風不同、師資要求有異、體育風氣有別、場地器材條件有差異的小學,這就自然形成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深淺不一、基礎不一、身體素質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學生對新的學習環境還不是很適應。感情豐富而強烈,表現為情緒波動性大、不穩定,不成熟。因此,在進行初一的體育教學時,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預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統一認識,打好基礎,使原來體育素質較較好的同學能樹立新的拼搏目標,而對于體質較差的“困難戶”能在新的環境下樹立自信,發揮長處,增強體質。

三、教學目標

(一)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

1、體育與健康課程解說,中學體育教學常規要求;

2、田徑運動簡介與規則介紹

3、體育鍛煉對促進健康的價值

4、常用運動負荷的測量與方法運用

(二)運動技能

1、隊列與體操:原地隊列,行進間隊列,第一套中學生廣播體操,徒手體操。

2、快速跑技能:各種跑的練習,不同距離的快速跑,接力、追逐跑游戲等,建立正確跑姿;

3、耐久跑技能:正確的呼吸方法,不同距離的自然地形跑;定時跑,定距跑;800米至1000米跑;發展耐力速度;

4、發展跳躍能力與跳高技術:建立正確的縱向跳躍概念;各種發展彈跳的練習,助跑縱跳摸高;跨越式或其它過桿技術的介紹和練習;

5、球類

(三)發展體能

1、發展速度素質:結合快速跑技能,運用各種跑的形式進行;

2、發展耐力素質:結合耐力跑技能,運用不同距離的耐力跑練習,跳繩等;

3、發展跳躍素質:結合跳高技術,運用不同形式的跳躍練習;

4、力量素質:持重物的健身練習;

四、教學措施

(一)教學改革

1、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轉變體育教學觀念。

2、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3、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4、開展民主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5、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改革評價制度。

6、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1、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2、堅持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

3、堅持班級體育鍛煉,廣泛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

4、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發展學生的個性,堅持自覺經常鍛煉身體。

(三)課間操:間操是學校的窗口工作,它能展示出學生的精神面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學校與體育組相關人員一起督促廣播操。

(四)開展探究索性學習。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讓其去探索、去發現,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健康的思想觀念、領悟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包括觀察、發現、學習、練習、小組合作交流等。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理解動作概念,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

附:教學進度

第一周至第四周:第一套中學生廣播體操

第五周:田徑——快速跑

第六周:田徑——蹲踞式起跑

第七周:田徑——跨越式跳高

第八周:足球——熟悉球性練習

第九周:足球——簡單的踢停球

第十周:足球教學比賽

十一周:籃球——胸前傳接球

十二周:籃球——原地及行進間運球

十三周:籃球——單手肩上投籃

十四周:籃球:教學比賽

十五周:體操——技巧

十六周:體操——單杠

十七周:田徑——中長跑

十八周:期末考核項目練習

篇6

記者在現場看到,測試全部采用電子器材,數據實時無線上傳。學生人手一張學籍IC卡,采用流水線形式、按測試路徑順序參加各項活動的測試,每個測試項目都設有多臺儀器,學生可選擇任意一臺儀器進行測試。每測試完一項,測試人員便在其手背上蓋一個紅色的小印章,蓋滿6個不同標志的印章后則表示該學生測試完畢,學生可以到自助查詢機查詢體質測試及視力數據。

據北京市教委體衛藝處王東江處長介紹,此次測試賽有以下特點:

1.完善測試賽抽簽規則,使測試結果更公平、科學。按照學校辦學規模,采取分層抽簽測的方式,統一從市教委“CIMS系統”庫提供的學生學籍信息中,隨機抽取參加測試賽的學校,再隨機分別抽取被抽測學校中小學五年級、初中二年級、高中二年級各年級中所有自然班中注冊學生,使測試結果更具代表性。同時,優化了測試流程,測試結果實時查詢,有效提高了測試效率和透明度。各學校測試數據不再單獨向教育部上報,而只向北京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服務網上報。

2.增加了視力檢測,全面檢測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為破解學生不良視力檢出率及超重和肥胖學生的比例持續上升的難題,測試賽專門增加了視力檢測,并對不良視力檢出率和標準體重檢出率進行單獨統計,為解決學生體質健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供對策和思路。

3.給學生提供運動處方,引導學生科學參加體育鍛煉。今年嘗試將運動處方電子化,通過網絡平臺將測試結果和運動處方傳輸到學生家長的手機客戶端,為學生制定科學的鍛煉計劃,隨時隨地指導學生日常的體育鍛煉。

北京市從2007年開始,每年進行一次中小學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目的是為了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把體質健康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指標之一。今年北京市委6號文件中將“中小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格等級以上比例”列入《北京市區縣經濟社會實績考核指標評價體系》中,作為區縣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測試檢驗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推進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效果,督促區縣政府、學校、家長關心學生體質健康,共同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本刊記者李海燕/報道)

歡迎訂購《萬達奇體育健康課教案編輯軟件》升級版

萬達奇體育健康課教案編輯軟件基于體育教師教學內容研發而成,本軟件涵蓋了大、中、小學體育教師所需的所有內容。包括:足球、籃球、排球、體操、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網球、武術、舉重、游泳及田徑所有項目等。并包括上千種圖形、上百種游戲及素質練習方法、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步驟。以數據庫的方式將其集成、歸納、分類,內設模板,可用word粘貼,選取教師所需內容。為體育教師編寫教案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體育課的教學質量。使用本軟件5分鐘即可完成一份圖文并茂的標準化體育課教學教案。

本軟件同時還編入了奧運學堂室內課教學課件,奧運學堂以奧林匹克運動的12主題為框架,3大體系為核心構成,其中包括奧林匹克思想體系、組織體系、活動體系。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采用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展現了一曲生動活潑、體系完整、神圣、浪漫的奧林匹克精神樂章。該軟件的研制成功堪稱為體育健康課教案編寫的一次革命。

產品特點:系統全面、圖文并茂、操作簡便、適用性強,可用于powerpoint和電子讀物。

統一售價:230元/套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11號首都體育學院1-2-202郵編:100191

詳情請登錄:

聯系人:李婧

聯系電話:010-82099973 13910950613

QQ:120086196

歡迎征訂2013年《體育教學》雜志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5-2410

國內統一刊號:CN11-3145/G8

每冊定價9元,全年108元。

訂購方法:

1.郵局訂閱:在當地郵局直接訂閱,郵發代號:82-10

2.編輯部訂閱:將匯款直接匯至:北京市北三環西路11號《體育教學》編輯部,郵編:100191,聯系人:田有惠

3.銀行匯款:銀行賬戶:北京市工商銀行北太平莊支行;戶名:首都體育學院;賬號:0200010009088202047

4.支付寶訂閱:網址:

編輯部對訂閱30份以上者實行優惠措施,具體辦法和本刊編輯部田有惠老師聯系。

采編系統:.cn/

雜志論壇:http://.cn/

電子信箱:

聯系電話:010-82099033

QQ群:102969666

2013年《體育教學》系列選題公告

“實案選登”欄目是廣大教師的忠實朋友,也是《體育教學》雜志的品牌欄目,欄目的實用性、借鑒性和可操作性很強,因此受到一線教師的歡迎。2013年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廣大讀者奉獻更多、更精致的教學設計和案例片段,希望大家多給我們提寶貴意見,讓實案選登欄目真正成為一線教師心目中的品牌欄目。

一、第1期(小學:耐力性游戲,民間鄉土游戲;中學:耐久跑途中跑)

1.教學設計主題:小學:耐力性游戲,民間鄉土游戲,以發展耐力為主,主要呈現片段和設計的意圖,以及教學中所要注意的問題。

中學:耐久跑途中跑,在提高耐力素質的前提下,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呼吸、擺臂等方法,主要呈現教學中的載體以及科學鍛煉的方法,闡明設計意圖和教學特色。

2.回音壁:小學、中學:對2012年各期主題選登設計的回顧與分析,可以選一個片段(2012年刊登的設計)進行分析,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實踐的價值在哪里,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在哪里,該如何修正。

3.單元計劃制定:途中跑技能單元設計,單元設計關注于課時的科學切分,教學策略的實用性,以及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的合理把握。

二、第2期(小學:接力跑游戲;中學:途中跑)

1.教學設計主題:小學:接力跑游戲。中學:途中跑教學實踐設計跟進,根據第1期的單元計劃、設計教學,主要提供輔助方法。

2.回音壁:小學、中學:對2012年各期主題選登設計的回顧與分析,可以選一個片段(2012年刊登的設計)進行分析,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實踐的價值在哪里,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在哪里,該如何修正。

3.單元計劃制定:小學:基本運動能力單元教學計劃的制定;中學:單元教學計劃的制定(球類:排球、籃球),只要分析制定的意圖,不用加教學設計,可以選一個技能進行制定,分學段進行。

三、第3期(小學:走、跑、滾翻、攀爬等基本運動能力;中學:籃球、排球)

1.教學設計主題:小學:根據單元計劃設計基本運動能力片段選登,可以是走、跑、滾翻、攀爬等基本的運動能力,分析基本部分教學的輔助方法和提供活動的載體,注意設計意圖的分析,為什么這么設計,主要分析理由。中學:根據單元計劃制定的情況和教學的實踐,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籃球:(1)急停急起;(2)體前換手變向運球;(3)單手肩上投籃。排球:(1)上手傳球;(2)正、側面下手發球。

2.單元計劃制定:各類滾翻。

四、第4期(中小學:“課課練”身體素質提升的片段設計;準備活動的片段設計)

1.教學設計主題:小學、中學:“課課練”身體素質提升的片段設計,主要是內容的選擇和編排,并要滲透運動技能,有設計意圖的分析。

中學:準備活動:行進間徒手操的編排片段設計;小學:準備活動:注意力、熱身游戲片段設計,提供設計意圖。

同時接收第3期單元設計中提到的教學設計來稿,內容為小學:基本運動能力提高設計,主要技能為滾翻,中學為墊上技巧中的各類滾翻教學設計,也可是相關技巧。

2.單元計劃制定:中學:立定跳遠、雙手正面頭上投擲實心球;小學:快速跑。

五、第5期(小學:快速反應游戲,快速跑游戲;中學:中考項目:立定跳遠、雙手正面頭上投擲實心球設計)

1.教學設計主題:中學:典型中考項目:立定跳遠、雙手正面頭上投擲實心球設計,以及相關的素質練習(片段設計)。小學:快速反應游戲,快速跑游戲。

單元計劃來稿:小學:各種滾翻的單元計劃設計;中學:各類墊上技巧單元計劃設計。

2.單元計劃制定:中學鄉土內容:武術;小學:武術操、繩、毽子等。

六、第6期(小學:武術操編排片段設計;中學:武術套路教學設計)

1.單元計劃主題:小學:武術操編排片段設計;中學:武術套路教學設計。設計時主要不是寫套路的內容,而是教學的方法,如,圖解法、小組合作分層練習,并關注隊形的調動和組織,教師示范面的轉換等等,主要是教師教法的分析。

2013年第4期單元計劃制定的教學設計跟進,小學快速跑設計,中學中考項目,也可以是當地特色的考試內容。

篇7

但我們往往又會發現,馳騁在籃球場上的還只是一部分的學生,在高考的壓力之下,大多數學生對籃球的喜愛最多也就是停留在場邊看球。這種現象應當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們深知,籃球運動對于高中生來講無論是身體發育還是品格形成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他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而且能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熱情陽光的氣質、形象,對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意識也很有幫助。

既然籃球教學對高中生有著如此重大的意義,那么針對高中生對籃球運動參與程度不高的現狀,我們怎樣才能提高他們對籃球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走到球場,一展自己的颯爽英姿呢?

一、在籃球課堂教學中合理引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對籃球的興趣

一般來說,高中階段的學生追星的心理較為濃重,我們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完全可以采取“明星效應”的教學手段來提高他們對籃球的興趣。隨著姚明、易建聯、王治郅先后在美職籃中的出色表現,中國內地對NBA的了解越來越多,喬丹、麥迪、科比一系列美職籃明星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這些高中生的心里更會產生較大的影響。這時,我們適時地再加上一些籃球女明星的故事,如:中國的隋菲菲、葉莉、苗立杰等等,曬一下葉莉和姚明的幸福生活照,筆者相信,一定會激發他們對籃球的興趣,使他們拿起籃球,走向球場。

二、提高高中體育教師的教學水準

現在的教育界流行這樣一個理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筆者深信這一點,并且以為,在當今的高中體育課堂上許多體育教師的不適當的教法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籃球這項運動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一部分教師就從心里認為,高中生自然就應該以學業為重,只有體育生才應該每天轉在球場上,這種心理根深蒂固,必然就要在課堂上自然流露,在這種心理暗示之下,學生本來就不高的積極性也便被無情地抹殺。

其次,許多體育老師的口德不好,動不動便滿嘴粗話,引起許多學生的反感,由于反感教師,進而影響到學生對籃球這項運動的興趣。

再次,一部分體育教師的業務素質不夠過硬,不能根據高中男女生的身體狀況的區別來分別制定有關的教學計劃和訓練內容,而往往教學方式單一,男女生訓練內容一刀切。比如胸前傳球距離的控制,對于男女生而言就有不同的區別,女生的力量不夠,技術動作體會不到,更不要提隨著男女生身體發育、力量增長的區別而調整不同的訓練手法了。

針對以上種種情況,教育管理部門就應當認真反思一下自身的管理體制與考核辦法,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源頭上制止其不良行為,以便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喜愛,促進高中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三、針對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籃球場地、器材和規則

因地制宜,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特點,適當地對籃球運動的場地、器材、規則做一些適當的調整,以便于不同身高的學生在參與籃球運動時都能夠獲得更多的自信,進而激發他們練習籃球的積極性。

調查研究表明,很多高中生從心里是非常喜歡籃球這項運動的,只不過在參與其中的時候,由于其難度較大,不能及時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找不到自信而逐步冷卻了對籃球的熱情。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完全可以針對實際情況對身高較矮的學生所需的籃球場地、器材和規則做一下適當的調整,以有利于他們的參與。

篇8

第6期:評課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評課技能是指體育教師在看課與記錄的基礎上,對體育課進行整體的、部分的、專題的剖析,發現亮點、指出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較為熟練的教學行為方式。為便于廣大體育老師展開討論,本專題擬定了以下幾個具有針對性的話題:

①如何整理聽(看)課的記錄(按什么思路進行整理:是優缺點?教學流程?還是專題)?

②評課的視角有哪些?小學、初中、高中評課重點有何側重?

③有哪些評課技巧?應如何對待評課過程中的不同觀點?

④年輕教師的評課技能應如何培養與訓練?您有何獨到經驗與技巧?

第7期:動作示范與講解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動作示范”是體育教師的“看家本領”,但動作示范技能的培養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首先,掌握熟練的運動技能是前提;其次,還要掌握動作示范的各種技巧,如時機、方位、目的等。而講解則是通過教師簡潔有效地講述動作結構、原理、要領、方法,使學生有一個準確的動作概念認知。講解與示范同等重要,也是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為基本的能力,但講解技能的培養有時比動作示范技能的培養更難。本期討論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

①動作示范與講解有哪些注意要點?

②口訣化講解是一個較好的講解方式,各種常見運動技術有哪些常用的口訣?

③年輕教師的動作示范與講解技能培養途徑有哪些?

第8期:口令與隊伍調動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口令與隊伍調動是體育課教學中最為常見的現象之一,也是體育教師具備的重要技能,但近年來在體育教師各類教學技能比賽中有關這個方面的技能比較薄弱,尤其是在青年教師中比較欠缺,因此,本期討論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

①口令與隊伍調動運用的要求有哪些?

②口令與隊伍調動有哪些好的案例?

③口令與隊伍調動技能應如何訓練與培養?

第9期:運動技術診斷與錯誤動作糾正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動作是正常的,特別是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動作,錯誤動作的出現也是必然的。體育教師的作用就是善于觀察學生的動作,發現錯誤,分析原因,并施以良好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使學生少走彎路,快速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術。但是,要掌握運動技術診斷與錯誤動作糾正技能也有很大的難度,本期討論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

①舉例說明如何發現學生的錯誤動作?

②運動技術診斷的視角有哪些?如何才能準確診斷運動技術?

③年輕教師如何培養運動技術診斷與錯誤動作糾正技能?

第10期:保護與幫助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由于體育活動本身的特性,體育課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敏感的問題,也正是這個問題迫使體育教師或學校領導為了確保學生的安全性,而把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運動項目拒之于體育教學內容之外,這對于促進學生的身體發展具有較大的損失。安全問題的確很重要,但既要確保正常的教學,又不要發生傷害事故,體育教師的保護與幫助技能就顯得特別重要了。本期討論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

①實例分析各類有一定難度的動作教學過程中的保護與幫助?

②動作教學的保護與幫助有哪些方法與技巧?

(3)如何培養體育教師動作教學的保護與幫助技能?

第11期:場地器材布置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場地器材布置是體育課堂教學所特有的一項任務,體育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線條、顏色、器具等把場地裝點一新,讓學生一進入課堂,就有一個全新的直覺與美感,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為愉快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本期討論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

①場地器材布置的原理與作用有哪些?

②實例分析場地器材布置有哪些技巧?

③體育教師的場地器材布置技能如何培養?

第12期:課堂師生溝通與突發事件處理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課堂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師為輔,生為主,教是為了更好的學。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輔助、引導、服務于學生的作用。如果在課堂中學生思維受阻,教師又不及時疏導,勢必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因此,教師積極引導、保持學生思維流暢,才能使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也能使課堂氣氛活躍、濃厚。本期討論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

①不同性格的教師如何調整自己以適應體育課堂教學?

②實例說明師生溝通有哪些技巧?突發事件處理的原則是什么?

③年輕教師如何培養課堂師生溝通與突發事件處理技能?

“課改解讀”專欄選題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已正式頒布,接下來各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工作也將陸續展開。認真學習、探討新版的課程標準,也將對于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此,我們希望能夠了解更多的一線體育教師、教研員以及學校管理人員對新版課標的看法,發現課標的變化之處,領會課標的精神思想,分析課標的具體要求,總結課標的優點與不足。總之,無論從什么層面,什么視角,什么背景亦或什么基礎出發,您的觀點和想法都是我們期待的,同時它也將為接踵而來的課標培訓和教學實施奠定基礎。

第6期:您怎么看待新版課標中“課程內容”的說明,這些內容與實際教學中的內容有什么關系?

注:此專題討論在《體育教學》論壇(bbs.省略)進行,欲參與討論、查看詳情請登錄論壇“課改解讀”欄目。學校體育理論專家、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杜曉紅博士作為此專欄版主將組織大家在線討論與交流。

“實案選登”專欄選題

“實案選登”欄目為進一步提高實用性、針對性、互動性,2012年對刊登形式進行重新改造,將以“教學設計+自我分析+網友點評”的多元形式呈現。教學設計:可以是完整過程,也可以是教學片斷。完整篇包括目標、內容、結構、時間、次數和預計內容;片段式呈現最有特色、操作性強的設計步驟部分,并配教學反思文字論述,包括設計意圖、注意事項和教學特色等,避免一些套話、空話和大話,只需要加入實踐后的一些注意點即可。自我分析:需要老師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剖析,針對教學環節、練習手段、組織形式,簡明扼要分析其設計的優點是什么,符合什么樣的教學規律。網友點評則是編輯在初步定稿的基礎上,把稿件呈現在《體育教學》論壇(bbs.省略)的 “教案選登”版塊,進行網上討論交流,屆時我們將選擇一些精彩點評同步刊出。

第6期:經典教學設計匯總

這一期將收集2012年上半年各地區的經典教學設計,主要以片段的形式呈現,篇幅將縮減,但版面會有增加,參與的作者將增多,并有一些互動。

第7期:跳躍類項目

跳躍類項目在現行中小學體育教材中以立定跳遠、蹲踞式跳遠以及跨越式跳高等項目出現,但由于教學手段與方法的程式化,趣味性不是很強,因此學生不怎么喜歡此類教材。本期希望老師們能夠在以往的基礎上求新、求變,通過設計練習、借助器材等手段讓學生產生新鮮感,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可以更好吸引學生參與這一類內容的學習中來。

第8期:籃球教學

籃球教學包括中小學教學中各種球性、運球、傳球、投籃、技戰術配合以及一些籃球的拓展類游戲等。對于這些教學設計需要注重教學步驟、方法的有效性,突出重點、難點的解決措施。由于不同學校在場地條件上存在差異,老師們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對籃球學習內容作出設計,以便不同條件的學校加以借鑒。

第9期:排球教學

以往的排球教學設計,更多體現了技能教學的過程,對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借助同伴互助、提高技能學習的有效性還研究不深。所以本期希望老師們能夠更多探索運用典型的新型學習方式來進行排球教學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習方式運用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學生學習與教師指導,追求教與學的有機統一。

第10期:民族傳統項目

武術作為民族傳統項目的代表,在學校層面開展的情況并不如人意,雖然在教材中一直存在,但缺乏引導和推廣,我們迫切需要這方面的經典設計來為大家做出典范,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武術教學的特點、注意點。同時老師們也可以把自己已經引進課堂的地域性項目教學設計呈現出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與分享中國的民族文化。

第11期:耐力性項目

進入冬季,正是耐力素質發展的最佳時機,教師們可以圍繞發展耐力素質為主題,力求改變耐力素質枯燥、單一的形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知識儲備,設計趣味的游戲,或創設適宜的情境,讓學生在快樂中進行有一定運動強度的耐力練習。

第12期:經典教學設計展示

篇9

學校體育工作確立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為工作依據,加深對體育新課程的學習和理解,把握新課程的精神,領會新課程理念,創造性地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實施體育新課程改革,加強實驗研究,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面向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充滿智慧的教育,促進學校體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工作目標

1、加強學習,提高體育教師師德修養及業務素質。

(1)參加校內外政治學習,提高教師黨員的帶頭示范作用,培養全體教師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和主人翁責任感,樹立把教育當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教育就是服務的教學思想,并有為我校體育教學的提高而奮斗不惜,奉獻不止的崇高品質。

(2)積極參加各級各類體育新教改的理論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看課、評課、開課等形式進一步提高教師運用體育新課改的理念來上課的能力。

(3)積極參加“吳江市小學體育新教改協作組”的活動,加強與兄弟學校的經驗交流,進一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訓練水平和管理能力。

2、積極參與體育新課程的學習,提高對新課程的理解和應用。

(1),組織集體備課、理論學習,業務培訓等活動進一步加強對《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和新課標理念的理解,提高掌握運用新課程設計的能力!

(2),認真學習并制定學期、學年、單元教學計劃!

(3),開展教學研討課、公開課,加強組內學習交流;積極參校市和各兄弟學校的開課、聽評課活動,提高教學水平。

3、抓好女籃、田徑隊、圍棋、門球、籃球隊訓練,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

本學年吳江市的體育比賽項目較多,任務較重,要及時抓好運動選材和訓練工作,采用科學訓練,積極提高運動員的水平,爭取更上一層樓!

三、工作安排

9月份

(1)組織新課程理論學習,各教師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校隊訓練計劃

(2)女籃、田徑隊、乒乓隊、圍棋隊、門球隊開始系統訓練

(3)組織教師積極準備,認真參與吳江市“A”級優質課的評比活動。

(4)各教師制定相關課題研究活動計劃、方案。并進行理論學習。

10月份

(1)組織新課程理論學習,積極組織參與片新課改的交流活動

(2)組織召開全輔導區田徑運動會。

(3)積極開展全校性新課程開課學習交流活動,加強對新教材的理解和運用!

11月份

(1)組織新課程理論學習,參加學校各業務培訓學習。

(2)全校學生素質考核,作好分析比較統計

(3)開展冬季三項活動競賽,并選好各項目的運動員,進行集中培訓,

(4)組織參加吳江市小學生冬季三項比賽。

(5)匯總學生素質測試成績。

12月份

(1)學生身高、體重、視力測試并匯總

(2)結束學生考核

篇10

關鍵詞:體育課程;指稱;教材;對話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90(2012)03-0113-05

研讀賈齊先生在《體育與科學》2010年第6期“關于體育課程若干基本概念之指稱對象的考察”一文(以下簡稱賈文)與相關的文章,深感我國體育課程理論的匱乏與完善建設的必要,賈齊老師的文章在深化學校體育與體育課程理論方面可謂獨樹一旗,其意義與價值在此不再贅言。基于百家爭鳴的視角,本文針對賈文中的三個基本觀點進行討論,以期通過對話,實現深入探討之目的。

1 問題之一與討論:有關課程內容與教材定位的思考

賈文首先提出的第一個矛盾是:“比如在一節體育課中,教師圍繞‘籃球的運球’組織學生進行了相關的練習。那么按照現在通行的說法,這節課的教材(或內容)就應該是‘籃球的運球’。但是,當我們進一步追問時,問題就出現了。因為在該節課中,學生所進行的身體練習實際上包括‘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等三種不同的具體形態,那么這節體育課中的教材(或內容)是相同的還是不相同的呢?” 如果認為是不同的,就與這節體育課的教材(或內容)是籃球的運球這一判斷發生了矛盾。而若認為是相同的,那么這顯然不是對這三種不同形態身體練習的指稱,而是對其共性的指稱。因為按照后者的邏輯,意味著體育教材(或內容)不是具體的存在而是抽象性的存在。那么,到底應該是依據事實上的不同,還是應該依據其共性上的相同進行判斷呢?”[1]

在這段話中,若按作者的思維邏輯,“籃球的運球”與課堂教學中的“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的指稱確實存在著合理對接的兩難困境,但我們從另一個視角來分析,可對以上兩者之間的指稱做一合理解釋,并有助于理解課程內容與教材之間的關系(注:為了與賈文討論的一致性,本文的課程內容所指就是教學內容)。

首先,我們從教材的緣起進行思考。由于體育與運動的概念一直以來都處于探索階段,沒有權威性的定論。因此,此處的“體育”含義主要沿用與“身體教育”相關的詞意,且與“運動”含義不同。作為體育教學的教材,它是組成體育教學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教師——教材——學生),而教材的上位概念是課程內容,那么課程內容的上位概念呢?不難推理,應該是運動素材。運動的素材很多,有形形的運動項目、競技項目、身體娛樂與健身項目等,但并不是所有運動素材都可以成為課程內容,只有那些適合于青少年身心需求、適宜于課程教學的運動素材才有可能被選擇并作為課程內容。

因此,運動素材與課程內容之間存在著上位與下位、多與少之間的關系,一旦課程內容被確定,那么課程內容就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當然從運動素材到課程內容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課程內容中可不斷增加新的運動素材)。

按賈文引用他人劃分的課程內容來看(注:劃分與分類有本質的區別,確切地說,應該的劃分,而不是分類):中國的課程內容為(田徑、體操、球類、武術、舞蹈、游泳等),日本為(田徑、體操、球類、武道、舞蹈、游泳等),英國為(田徑、室內競技、器械體操、游戲、越野跑、游泳、野外活動、舞蹈等),前聯邦德國為(田徑、器械體操、一般體操和舞蹈、游泳、球類、擊劍和柔道等)。若以籃球為例,課程內容的第一層面是“球類”;而第二層面的課程內容則是“球類”中的“籃球”、“足球”、“排球”等;籃球中的各項技術(如傳球、運球、投籃等)與戰術又是課程內容劃分的第三層面,這樣的分步劃分與思維邏輯是沒有問題的,那么問題在哪兒?

問題就在于課程內容的繼續劃分是無窮盡的,即“籃球運球”還可以劃分為“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體前變向運球”和“轉身運球”等等,其中“原地運球”又可以劃分為“1分鐘原地運球”、“5分鐘原地運球”等等,那么到何處為止才能窮其盡呢?其次,課程內容要劃分到哪一個層面才能稱之為“教材”?這是我們最關心的也是討論最核心的問題。但在賈文中前后都沒有看到這個結果,因此,筆者想以此作為切入點,深入探討課程內容與教材之間的關聯。

要理解課程內容與教材之間的聯系,我們還需要對“教材”的本質與定位進行一翻考察。

教材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指課堂上和課堂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比如,課本、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補充練習、輔導資料、自學手冊、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光盤、復印材料、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節目、幻燈片、照片、卡片、教學實物等等。教師自己編寫或設計的材料也可稱之為教學材料。另外,計算機網絡上使用的學習材料也是教學材料。總之,廣義的教材不一定是裝訂成冊或正式出版的書本。凡是有利于學習者增長知識或發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稱之為教材。狹義的教材就是教科書。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從目前來看,教科書除了學生用書以外,幾乎無一例外地配有教師用書,很多還配有練習冊、活動冊以及配套讀物、掛圖、卡片、音像帶等。[2]

從以上廣義和狹義的教材概念來看,主要的區別有兩點:一是課堂資料還是課外資料;二是僅指教科書還是其他所有的教學材料。按體育學科理解,雖然學校體育是副科,用不著諸多的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補充練習、輔導資料、自學手冊、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光盤、幻燈片等,雖然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化,一些輔助教學材料也適應于體育教學,但體育教學還是主要以課堂教學材料為主體(其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學生連教科書都極少使用),因此,筆者以為狹義的教材概念比較適合體育教學,這里實際上也包含了練習冊、活動冊以及配套讀物、掛圖、卡片、音像帶等一些輔助材料。

我們了解教材概念的主要意圖并不是陳述“教材”是什么,而應透過教材概念的描述,進一步探析構成“教材”需要的條件與課程內容劃分之間的關聯。

先考察的是課程內容的指稱。什么是指稱?在語義學中,“指稱”(reference)通常被用來解釋名詞或代詞和用他們來命名的具體目標對象(object)之間的關系。所提到的目標對象被稱作文字的“指稱對象”(referent)。[3]因此,課程內容的指稱有多種不同層次的含義,課程內容的具體劃分如下圖所示:

以籃球為例,所呈現課程內容的第一層面首先是“球類”,第二層面是“籃球”課程內容,第三層面是“籃球運球”、“籃球傳球”、“籃球投籃”課程內容,第四層面是 “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課程內容。當然,前已所述,我們還可以把“原地運球”再劃分為“1分鐘原地運球”、“5分鐘原地運球”、“在同伴干擾下原地運球”等等,但這樣劃分下去是沒有止境的,課程內容要劃分到什么程度才能演變成“教材”呢?

筆者認為課程內容劃分到第三層面或第四層面時,課程內容就成了“教材”。其主要的依據有以下三點:

第一,課程內容要成為教材應具備第一個條件是:課程內容(或學習的經驗)需要劃分到一個相對獨立的結構,其結構內的各子項既具同一屬性、且密不可分,是同一內容的不同表現形式。這個結構可直指我們通常講的“單元”。

什么是單元?“流行的單位是單元,使兒童的思維活動有一個段落,將教材或學習經驗構成一個個有機的單位,謂之單元。單元包含兩個側面:一是依據兒童的思維結構與過程,進行教材與學習活動的程序設計的單元構成側面;二是依據這種計劃,指導兒童的思維活動,以形成一定的概念與技能的單元展開側面。”[4]體育課程內容的劃分也存在這個道理,處于第一層面的課程是田徑、球類、體操等,其中的球類雖是一個獨立的單位或結構,但是組成“球類”的各子項如籃球、排球、足球等是互不關聯的,其屬性雖皆屬“球”,但卻屬于不同性質的并無直接聯系的“球”;劃分到第二層次的課程內容是“籃球”,雖然組成“籃球”的各子項如“運球”、“傳球”、“投籃”等同屬“籃球”,滿足了“各子項同一屬性”的條件,但是籃球中的各子項中“運球”、“傳球”、“投籃”的技術不同,即各子項技術皆是較為獨立的教學單位,沒有本質性的關聯,如“籃球傳球”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段落,它與“投籃”沒有本質的關聯。只有把課程內容劃分到第三層次的籃球運球、籃球投籃、籃球傳球等時,“籃球運球”既是一個獨立的經驗單位,同時,組成“籃球運球”的各子項“轉身運球”、“原地運球”“運球突破”等的屬性既皆屬“籃球”,且各子項相互關聯,是同一完整技術的不同表現形式,同時,它們的集合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籃球運球”教學單元。若該單元學時為3,那么單元內的3次課就是一個相對完整、獨立的學習單位。這時,“籃球運球”就是單元教材,“體前變向運球”等則是“課”的教材;如果“籃球運球”單元只有1學時,那么“籃球運球”就直指“教材”,也就是說,此時的“籃球運球”既是“單元”教材又是“課”的教材,并不需要再繼續劃分了。那么,課程內容具體要劃分到第三層面還是第四層面呢?這就要看課程內容的難度了,較為容易的課程內容(單元課時為1)劃分至第三層面就形成了單元或課的“教材”,難度較大的的課程內容(單元課時為N)則需要劃分至第四層面才形成課的“教材”。 因此,筆者認為“單元”和“課”是區分“課程內容”與“教材”的邊界點。還有一個問題需要繼續追問,為什么不能繼續劃分到第五、第六、第七層面才形成教材呢?這與以下提供的依據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要成為教材應具備第二個條件是:組成“教材”的各單元與課次需要按一定的編排方式排列并構成一個有機的邏輯關系。

從教材的排列角度來看,教材排列是指:“按一定的順序編排一門科目的內容。一般可分為兩種:(1)直線式排列;(2)圓周式排列(螺旋式排列)”[5]以這個視角分析,既然構成了“教材”,就有其特定的排列方式,且具體教材內容之間也就必然有相應的邏輯性,這是由學科特點所決定的,而對于第二層次、第一層次的課程內容而言,卻沒有這樣的規定性,即不需要具體的排列方式,也沒有具體內容的先后、前后的邏輯關系。那么,分解到第三層面與第四層面的課程內容之間就必然具有嚴格的排列方式與邏輯關系了嗎?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了解教材的性質。所謂“教材”是指:“教師與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教學的主要媒體。教材通常按照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的規定,分學科門類和年級順序編輯,其中包括文字教材(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圖表和教學參考書等)和視聽教材。”[6]在上述概念與含義中,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材通常按照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的規定,分學科門類和年級順序編輯”,當然教育學包含各類學科科目,落實到體育學科,那就是說“教材”是“按年級順序”進行編輯的。年級教學計劃即學年教學計劃在落實具體的課程內容時,也是以“單元”作為最終落腳點的,學期教學計劃則落實到了“課”的層面。其實,學期計劃的編排也是把單元中的各課按照一定的排列規則進行排列的,因此,學期教學計劃也與單元緊密相連。據上分析可知,“籃球”是課程內容的第二層面,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與其他的課程內容如田徑沒有什么關聯,但如果把課程內容劃分到第三層面的“籃球運球”之后,“籃球運球”和單元內的各課次(第四層面的課程內容)必然與其他的教材如田徑的挺身式跳遠單元中的各課次(第四層面的課程內容)有著必然的聯系,即各課次先后排列之間的聯系,也就是說,這種邏輯關系既是編制學期、學年教學計劃的主要依據,也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條件。由此可見,第一層面、第二層面的課程內容并沒有實質性的排列方式與邏輯關系,而處于第三層面、第四層面的課程內容就已具備較為嚴格的排列方式與邏輯關系,這種嚴格的排列方式與邏輯關系正好與“教材”的定位是相吻合的。

第三,課程內容要成為教材應具備第三個條件是: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應具有明確、直觀、可操作等特點,以便于教學實施者——教師進行必要的“教材”分析。

按照課程內容的劃分情況分析,當我們把課程內容劃分到第三、四層次時,我們就十分清晰地感受到具體的教學材料了,即把抽象的第一層面的課程內容“球類”與第二層面的課程內容“籃球”轉變為非常具體、直觀、可操作的第三層面的“籃球運球”或第四層面的“籃球轉身運球”。若把“籃球運球”這樣的“教材”呈現給教師,體育教師也就十分明確體育課該“教什么”了;其次,也能展開對“教材”的具體分析,如分析“籃球運球”的概念、原理、運動特點、動作路線、重點難點等內容要素,從而為進一步實施教學打好基礎;但是,僅把第一層面的課程內容“球類”與第二層面的課程內容“籃球”呈現給教師還是遠遠不夠的,此時教師無法對“球類”或“籃球”課程內容的有關原理、步驟、階段、重點難點等內容要素進行分析,因為“球類”或“籃球”還停留在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層面:“球類”包含各種大大小小的球,“籃球”包含“運球、傳球、投籃、上籃”等等各項技術,還有籃球戰術等。

如上所述,“單元”與“課”是區分課程內容與教材的兩個關鍵詞,由于單元是由數次“課”組成的,因此,作為教材,它始于“單元”,也就是說課程內容劃分到“單元”(此處的單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大單元,而是具有實質性意義的內部各子項密不可分的小單元)時,課程內容的稱謂發生了變化,課程內容形成了“教材”,而“課”作為教學過程的最小單位,又是單元中必不可少的成份,“課”的內容也可稱之為“課的教材”。當然,作為學期教學計劃或學年教學計劃,不能把單元中課的次序直接安排到學期之中,必須按照教材的編排方式進行排列,即把各個單元的課拆開并按一定的編排規則進行合理排列,從而構成了具有較強邏輯性的教材。

最后,我們把思路拉回到問題之一的起始點來看看矛盾的解決情況。根據以上分析的結果,筆者認為在問題之一中提出的“籃球的運球”是體育課程內容劃分的第三層面,屬于“單元教材”,而“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是第四層面的體育課程內容,屬于“課的教材”,因為“籃球的運球”單元包含了“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的3課次,至于課的教材“原地運球”之下的劃分如“1分鐘原地運球”、“在另一個同學干擾下原地運球”等等則屬于課中的教學方法內容。(有關教學方法與教材的區別將在下文中闡述);如果“籃球的運球”單元只有1課時,那么,“籃球的運球”既是單元教材,又是課的教材。而“籃球的運球”上一層面的“籃球”和“球類”指稱對象是課程內容,而不是“教材”。

這里還有一種特例需要說明,那就是在高校體育專業中,有專門的田徑教材或教科書、籃球教材或教科書等,是因為高校體育專業教學中課的編排方式具有特殊性,如田徑課是連續排列的、不間斷的,往往一個學期都是田徑課或籃球課,這與中小學體育教學、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

2 問題之二與討論:有關身體練習與學生自我評價所屬“教材” 范疇的思考

賈文提出的第二個矛盾是:“按照當前通行的說法,身體練習屬于教學方法的范疇(即所謂的練習法)。然而按照這種說法對上面那節體育課進行描述或指稱時,就會注意到原本被指稱為教材(或內容)的那些作為身體練習的運球形態又‘變’成了教學方法,從而導致了在相同的背景和語境中使用不同概念指稱同一對象的矛盾。”[7]

在這段話中涉及了幾個重要的概念及其關系:身體練習、教學方法、練習法、教材的內容要素,因此,只有理清這些概念與關系的基礎上,才能明確道理其中所在,并解決矛盾。

首先,我們從分析教材的內容要素入手。當課程內容落實到教材之后,我們將面對什么是教材的內容要素?對于這個問題,教育學理論有不同的表述。如:百度百科中的闡述:“教材的內容要素由事實(歷史上或社會上發的事件過程或者是試驗中進行的過程和結果)、概念(反映客觀事物本質的思維形式)、原理(已經被驗證了的、公認的、不需要加以論證的命題)及它們的內在聯系構成(事實、概念、原理之間的內在關系)。教育大詞典則認為:“教材內容要素包含三個方面:(1)構成知識體系的術語、事實、概念、法則和理論;(2)與技能和能力相關的各種技術、作用方式和步驟;(3)作為世界觀基礎的態度、觀念以及可以激發非認知因素的事實。”[8]結合體育學科,教材的內容要素到底是什么?首先,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是教材的術語、概念、原理、內在觀念等,毫無疑問,這些要素是構成每一門學科的基本特性,那么,體育學科的特殊性是什么?體育教學是一門理論性與操作性兼具并側重于操作性的學科,沒有師生身體的直接參與和實踐操作,就不可能成為體育教學,那么,有關身體直接參與活動這方面的內容要素應該用什么詞匯來表述?是身體練習?運動技術?還是練習方法?這個問題如果含糊不清,就會導致幾個概念之間的混淆,也正如賈文所言的矛盾之二——導致身體練習與教學方法、練習法之間的混淆。

其次,需要理清身體練習與教學方法、練習法之間的關系。筆者認為要梳理這些概念及其關系,需要分幾個層次來進行:第一,考察身體練習與運動技術之間的內涵與關系。運動技術是指:“能充分發揮運動員和其他體育活動參與者的身體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特定動作的方法。”[9]顯然,運動技術是方法論,而身體練習所指呢?“是指構成體育手段的各種具體動作。”[10]查閱《體育概論》教科書,沒有身體練習的概念,只有“身體運動”一詞,但書中表述了:“身體運動實際上就是我們習慣所講的身體練習,并認為身體運動比身體練習更貼切。而身體運動是指體育手段的核心部分。”[11]進一步說明身體運動屬于體育手段,但之后書中又指出:“作為體育核心手段的身體運動,也是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基本由不規范,通過不斷地改進提高,最后達到規范的模式而發展,這種規范化的身體運動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體育運動技術。”[11]按這樣邏輯思考,身體運動就是運動技術(這里把體育與運動一詞合起來使用也是有問題的),同時,身體運動是核心體育手段,也是身體練習。因此,通過簡單的梳理,實際上我們所說的身體練習就是身體運動,也是運動技術,只是運動技術是一種規范性很強的身體運動或身體練習。如果以上分析成立,那么筆者認為,“籃球體前變向運球”教材中的一個內容要素是“籃球體前變向運球的運動技術”, 但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身體練習或身體運動,而是具有正確和規范意義上的運動技術。當然,教材的其他內容要素還有“籃球體前變向運球”的相關概念、原理、方法與結構等。

第二,搞清楚運動技術與教學方法之間的區別。雖然運動技術與教學方法都是方法論,但這兩個方法論是有本質區別的。首先,運動技術屬于教材層面的內容,即構成教材的內容要素之一,而教學方法并非是教材的內容要素(關于教材與教學方法的關系將在下文闡述);其次,運動技術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前人留下的經驗與文化,也是學校體育要傳承的體育文化之一,它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管是否實施教學,它都一樣獨立存在著,但教學方法卻迥然不同,它必然與教學實踐聯系在一起,沒有教學實踐環節,教學方法存在并無意義。

第三,分辨身體練習與教學方法的區別。如前所述,身體練習與身體運動、運動技術是同一個層面上且含義相近的概念,只是運動技術的表述比身體運動與身體練習更為合適。然而,由于教學方法中存在著“練習法”之稱謂,容易把教學方法中的“練習法”誤以為是“身體練習”,從運動技術與身體練習或身體運動的區分來看,身體練習可以被運動技術所合適替代,那么有關運動技術與教學方法的區別,我們前已有述,進一步說,運動技術與教學方法中的練習法是不能劃等號的,它們是兩個不同層面上的概念與內涵,即運動技術屬于教材的內容要素,而練習法則屬于教學方法,身體練習又是運動技術的代名詞,因此,可顯而易見地認為“身體練習”與“練習法”不能等同起來。

根據以上分析思路,筆者認為賈文中所提到的“在‘足球頭頂球‘的教學中順序:(1)雙手持球上舉,學習頭頂固定球,體會用前額頂球的動作;(2)兩人相隔一定距離,自拋自頂至對方;(3)二人相距3—4米,將對方拋過來的球頂回去,體會頂球的時機。”[12]這個富有邏輯的教學順序是學生練習方法的步驟,應從屬于教學方法是范圍,并不屬于“身體練習”的概念范疇。一般來說,教學方法還可分解為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雖然體育教學并不能把教學活動完全割裂為教與學的兩個方面,但關注學法更有助于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而上述的練習方法是學法中的一個內容,雖然在練習方法中也存在身體的直接參與或運動的技術含量,如“兩人相隔一定距離,自拋自頂至對方”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學生身體參與的練習,也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但它僅僅是學生的練習方法,與純粹意義上的身體練習或運動技術有本質不同。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推斷運動技術屬于教材的內容要素,教學方法則不屬于教材的內容要素,教材所呈現的是“教什么”,而不是“怎么教”,而教學方法屬于“怎么教”范疇;其次,“練習法”從屬于教學方法,身體練習與運動技術含義相近,因此,教學方法中的練習法與身體練習不能混為一談,練習法不屬于教材內容要素,而身體練習則屬于教材的內容要素。

同理,教學評價也不例外,它與教學方法雷同,是教材之外的因素,不能成為教材內容要素,即教學評價不屬于教材,那么,教學評價中的學生自我評價自然也不屬于教材范疇。

最后,我們還需回到問題之二的起始點來看看矛盾的解決情況:身體練習與運動技術同屬教材內容要素,教材內容要素中運動技術的稱謂比身體練習或身體運動更合適;身體練習不屬于教學方法范疇,身體練習與教學方法中的練習法有本質的區別。

3 問題之三與討論:有關“教材”與教學方法關系思考

賈文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是:“考慮到長期以來我國的通行說法是將示范講解以及身體練習等作為教學方法,而本研究卻將其作為教材予以定位,為了便于進一步理解這一觀點,本部分以一節體育課的觀察記錄為例,就體育教材的分類展開討論。

一、準備活動(略)

二、學習的展開(Ⅰ)

1.教師組織學生領取器材和調動隊形

2.教師講解示范(籃球急停急起運球)以及要求和注意事項

3.學生在慢跑(走)中自主進行急停急起運球

4.教師示范“之”字型急停急起運球,并提出練習的要求事項

5.學生在慢跑(走)中看教師手勢進行“之”字型急停急起運

6.教師針對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提示

7.學生在慢跑(走)中看教師手勢進行“之”字型急停急起習

三、學習的展開(Ⅱ)

8.教師組織調動隊形

9.教師示范(急停急起運球接上籃),并講解技術要點以注意事項

10.教師將學生分四組于四個半球

11.學生進行急停急起運球接上籃的練習

12.教師巡回觀察練習情況并進行提示

13.學生自我評價

按照前面有關體育教材之指稱對象的討論,這節體育課的觀察記錄中除了‘1、8、10’屬于‘教學組織’的范疇外,其他部分都應該歸屬于體育教材的范疇。”[13]

與賈齊老師的觀點不同,筆者認為上述的體育課教學流程不能定位和稱之為“教材”,否則就把教材與教學方法等同起來了,并構成了自相矛盾的困境。其理由有三:第一,賈文中明確指出了教材與教學方法的明顯區別:“教材與教學方法的區別就顯現出來了:在教學過程中將經驗以形態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是教材,而將這些教材按照一定邏輯關系依次呈現的方式則是教學方法。”這段話闡述了教材與教學方法的區別,但在此處卻把體育課記錄(基本是教學方法與流程)定位于教材范疇,似乎又把教學方法與教材等同起來了,有些自相矛盾。第二,教學方法是指:“(1)某種教學理論、原則和方法及其實踐的總稱。可用于一切學科與年級。(2)師生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共同獲得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14]教材與教學方法之間要構成一定的邏輯關聯需要一個中介因素,那就是教學目標,沒有教學目標,形形、五花八門的教學方法的存在與選擇就會失去意義。同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教材內容密切相關;當然還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自身的素質與特長、教學環境條件有關。也就是說,一旦教學目標確立,教學方法就開始被選擇與實施了,并呈現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旦實現了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方法就會隨之失去存在的意義,但教材卻還是依然存在著。也就是說,教材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教學方法是靈活的、多變的,并以教學目標的存在而存在,以教學目標的達成而消失。這就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教材可以相同,若教學目標不同,教學方法與手段則完全不同,教學方法存在的意義在于為教學目標服務。第三,教材只說明“教什么”,而教學方法表述的是“怎么教”,以上所述的教學流程說明的是“怎么教”,而不是教材所呈現的“教什么”,因此,教材與教學方法是兩個不同范疇的內容,應該區別對待。

通過以上的進一步論證,認為課的教材與課中實施的教學流程有本質不同:課的教材寓意著“教什么”,課中實施的教學流程意味著“怎么教”,它們具有兩個不同層面的內涵;教學流程中包含的內容較為豐富,既有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又有教學評價,還有教學要求與教學常規等,這個有序的排列構成了體育教師獨特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流程。

4 結論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明晰了幾個概念及其關系,運動素材是體育課程內容選擇的上位概念與基礎,只有那些適合于體育課程教學的運動素材才可以成為體育課程內容。體育課程內容的劃分具有不同的層次性,以籃球為例,第一層面球類;第二層面是籃球;第三層面是籃球運球、籃球傳球、籃球投籃等;第四層面是原地運球、運球急停急起和體前變向運球等;課程內容劃分到了第三層面或第四層面,就可稱之為單元或課的“教材”。身體練習、身體運動與運動技術含義相近,運動技術是規格化的身體運動或身體練習,它也是教材的內容要素之一。教材與教學方法意味著“教什么”與“怎么教”的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把教材與教法聯系起來的中介要素是教學目標。教材是客觀存在的,而教法是靈活多變的,教法依賴于教學目標的存在而存在,教法因教學目標的達成而消亡。

參考文獻:

[1] [7][12][13] 賈齊,朱妹,李國紅等. 關于體育課程若干基本概念之指稱對象的考察[J].體育與科學 (南京),2010.6:89-92

[2] [3][10] 省略/

[4] 鐘啟泉.現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32.

[5] [6][8][14] 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59, 695, 695.

[9]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香港體育學院編.體育科學詞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