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的基本特征范文
時間:2023-11-08 17:53: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管理會計的基本特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管理會計;問題;解決;趨勢
一、管理會計的基本概況
(一)管理會計的定義
管理會計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的會計信息處理系統。它運用一系列專門的方式方法,通過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制與解釋、傳遞等一系列工作,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并參與企業經營管理。
(二)管理會計的職能
計劃、評價、控制、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報告。
(三)管理會計的形成與發展
以成本控制為基本特征的管理會計階段—以預測、決策為基本特征的管理會計階段—以重視環境適應性為基本特征的戰略管理會計階段。
二、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應用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管理意識薄弱,會計人員素質低下
管理會計不是對企業的核算,而是對企業的管理,需要較強的管理意識。目前領導者管理意識較為薄弱。首先,企業普遍的認為,財務會計才是會計人員最重要的工作,而管理會計工作則顯得不是那么重要。其次,在傳統等級觀念的影響下,企業經營決策者管理意識不強。現代市場經濟要求企業家不僅要懂經營,更要懂會計和財務管理。而目前,大多經營者離這一要求還有很大距離,使得管理會計提供的方案、資料無法發揮實際效力,從而影響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
企業管理者管理意識薄弱,同時會計人員的素質也不高。會計工作人員是負責在實際生活中實施管理會計的,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到企業管理會計的運行質量和效率,和在實際中的運用。我國現階段的會計工作人員存在知識結構不合理,知識層次低,專業方面的知識不全面,職業道德欠缺,會計披露弄虛作假屢見不鮮等缺點,與時代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限制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
解決方法:加強管理者的管理意識,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大力宣傳管理意識的重要性,促進企業管理者加強管理意識。2、進一步改革會計人員使用的教材,完善管理會計的考試系統,并通過引進先進素材來提高會計人員的教育水平,使會計人員教育更加系統化。促進會計人員的教育、培養和選拔。從而教育出一批更適合我國國情發展的會計工作人員的隊伍。3、對會計人員進行定期的會計專業知識以及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保持知識的先進性。
(二)在實際的運用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管理會計的發展與應用與現實中的社會經濟條件息息相關。目前我國的管理會計發展主要依賴的理論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理論。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與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并不相同,所以西方的許多理論并不適合我國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
解決方法:我國的管理會計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研究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理論,做到科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首先我們要做好充分的市場定位,其次要對我國現經濟水平做出合理評估,最后加強管理會計系統研究,構建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系統。
(三)電子化商務在管理會計方面的應用不夠靈活
隨著時代的發展,會計信息系統也走入電子商務時代。電子商務時代的高度知識化、信息化,使企業所面臨的經營環境很可能一日多變,而企業并不能夠適應這種頻繁的變化,企業要求會計信息系統隨時提供各種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決策使用,會計對于這種情況的應對也不是很靈活。
解決方法:鼓勵并推動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利用計算機網絡收集管理會計所需要的信息,并利用這些實時的信息開展管理會計的工作。開展會計工作需要引進先進的會計管理信息系統來處理會計信息,企業通過網絡以及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企業管理的一體化。
三、管理會計的發展趨勢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隨著經濟形勢的轉變和會計理論的不斷完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日漸融合。作為會計系統的兩個分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同的質量特征, 兩者研究對象一致,信息資源共享,方法互相滲透,核算內容交叉,所以嚴格區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界限顯得越來越困難。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實際工作中,始終存在較為的緊密聯系,兩者相互補充、互相滲透、相輔相成。因此,企業迫切需要尋求它們在企業管理和服務中相互借鑒、應用,力求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管理和財務的雙重需要。同時,在知識經濟背景下,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會計中的普遍運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進一步融合不僅僅是可能,還成為了必然的發展趨勢。
(二)發展戰略管理會計
戰略管理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必然趨勢。戰略管理會計是指管理會計和企業戰略的結合,以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為前提,是企業通過戰略的觀點來看待內部的信息,將運用財務和非財務信息作為重點,為企業制定戰略提供幫助。并及時提供決策信息,進行具體控制,使得目標協調一致,保證目標實現。
傳統管理會計主要是對企業內部環境進行決策、控制和考評的,沒有從長遠的策略上考慮,忽視市場,無法適應競爭要求。而戰略管理會計立足長遠,縱觀全局,更側重于影響企業經營發展的企業外部環境,注重可持續發展,所以更加能夠適應當今競爭激烈,熟悉萬變的市場。
(三)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發展
管理會計最原始只是單一的會計學科定位,隨著社會的發展,管理會計也朝著“多元化”發展,變成涉及會計學、管理學、運籌學、行為學、心理學等多門學科的綜合性邊緣學科。管理會計從“一元化”向“多元化”發展有利于吸收和應用其它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使得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中能夠得到更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崔琛.管理會計在我國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山東紡織經濟.2012 (04).
[2]鐘新橋.戰略管理會計——傳統管理會計的新發展.武漢工業學院學報,2001(02).
作者簡介:
白婷(1990—),女,江蘇淮安人,現就讀于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篇2
關鍵詞: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目標 信息質量特征
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是與管理會計目標聯系在一起的,是根據管理會計的目標規定出評估管理會計信息的基本標準,作為管理會計選擇的依據,因而它是管理會計目標同管理會計程序和方法之間的中介。
深入系統地探討管理會計的信息質量問題,積極構建科學完善的特征體系,頗具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本文在吸收和借鑒國內外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筆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研究綜述
國外研究成果
國外對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討論,是基于“為內部管理人員服務的信息”而展開的。
1987年,美國新出版的由海爾康編寫的《管理會計》一書,對管理會計信息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新的見解,認為有價值的管理會計信息應具有相關性、準確性、及時性、可理解性和注重成本效益原則等特征。
1988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的《論管理會計概念》(征求意見稿)中又提出了對提高決策者信息質量有益的六個管理會計概念和標準:經管責任;可控性;可靠性;增量性;相互依賴性;相關性。
國內研究成果
李天民教授根據管理會計的實質是以決策為中心的共識,把管理會計的指導性原則(即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對決策有用的原則:分為首要的和次要的兩類。
對信息質量的約束原則:重要性原則;群眾性原則;成本效益相配比原則。
對信息用戶的原則:可理解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公允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國內外有關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方面的研究成果之間既有優點共享,也有特色新解。但它們亦有些共同不足,比如沒有將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之特色表達出來,對質量特征的描述尤顯原則化、零散化等等,這既不便于人們的理解與把握,又難于充分發揮管理會計之效能。鑒于此,本文擬對該論題作進一步的深入探討,嘗試構建一個相對系統完善的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以期對理論創新及實踐拓展有所裨益。
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
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管理會計目標的具體化,那么管理會計的目標又是什么呢?對此眾說紛紜,觀點不一。筆者將管理會計目標分為三個層次:最終目標層――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基本目標層――培植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體目標層――全面提高企業的多元化職能管理效能。
圍繞這一目標體系,管理會計信息應包括兩個層面的質量特征,即戰略層面的質量特征和戰術層面的質量特征。戰略層面的質量特征包括戰略性、競爭性、動態性、系統性、可持續性、激勵性;戰術層面的質量特征包括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包括一致性)、可理解性和公允性,其中相關性又包括及時性、靈活性與適應性,可靠性又包括準確性、可核性及中立性。另外,無論是戰略層面的信息質量特征還是戰術層面的信息質量特征都要受到決策有用性的目標導引、成本效益性的原則約束以及重要性的壁壘檢測。為便于理解,我們將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用圖示予以進一步描述(見上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較現有研究成果,該設想獨具一定的特色,除將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構建成一個多層次的體系外,還從戰略的高度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亦即提出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還應具備戰略層面的要求,這也正是管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有別于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關鍵所在。鑒于戰術層面的信息質量特征眾多文獻已有闡釋,下面僅就戰略層面的信息質量特征略加說明:
戰略性就是指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能夠反映企業的發展戰略或為企業的發展戰略提供必要的導引。一方面借助管理會計這一信息系統來評價企業現行戰略的科學性、有效性和適應性,另一方面通過管理會計參與決策職能的發揮來擬定企業應對內外部環境發展變化的新戰略。
競爭性是指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應能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植與提升有所裨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植與提升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充分挖潛與創新精神的高度滲透方能實現。可以說,管理會計在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植與提升中是非常重要的,將大有所為。究其原因,主要是決定于管理會計在提供信息、參與決策方面所獨具的比較優勢,即能夠提供頗具競爭性的信息。
動態性是指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要具備動態化屬性并要求管理會計本身能夠動態地提供信息。現代社會是一個以變化為永恒主題的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因而企業要適應這樣的動態環境就必須也“動”起來,企業各個方面各項職能都必須有動態理念,當然管理會計及其信息也不例外。緣于“動態化”所產生的問題只能通過“動態化”的方式來解決,“動”的越快越妙就越有成效。
系統性是指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要有層次性、整體性、協調性和開放性。對管理會計信息的系統性要求主要是基于信息論的思維而形成的,在充滿激烈競爭的環境下,企業所需要的信息相當龐大,既包括自我經營發展的信息,又包括競爭對手的有關信息以及行業的乃至整個社會的相關信息(當然這些也并非單由管理會計提供),客觀要求系統性約束。
可持續性是指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要能反映并預測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就這一問題,我們也許可以從管理會計的新領域這一視角予以理解。比如環境會計、人力資源會計和社會責任會計,這些管理會計的新領域無不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規范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大的方面說是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小的方面講是為了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而管理會計在提供信息時要特別突出信息的可持續性特征。
激勵性乃是說管理會計信息要能充分調動企業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現已逐步深入到宏微觀管理實踐當中,管理會計也應將這一新理念引入其中。比如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的全員參與性,分權管理以及行為科學理論融匯管理會計的創新性發展,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對“人”這一因素的高度重視,當然激勵正是“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目標追求。可見,激勵性也應成為新經濟條件下管理會計信息的重要戰略層面的質量特征。
參考資料:
1.孫茂竹著,管理會計的理論思考與架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篇3
一、戰略管理會計的內涵及主要特征
“戰略管理”概念自從70年代末首次被提出以來,已成為理論界與實務界研究的熱點。對戰略管理的推崇引起了管理觀念模式的深刻變革,作為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管理會計也逐步向戰略管理會計方向發展。盡管英國管理學家Simmonds在1981年就提出“戰略管理會計”,但戰略管理會計還處于摸索階段,對其內涵的理解也還有分歧。Simmonds將戰略管理會計描述為“提供并分析有關企業和其競爭者的管理會計數據以發展和監督企業戰略”,強調注重外部環境以及企業相對競爭者的位置和趨勢,包括成本、價格、市場份額等,以實現戰略目標;Bromwich和Bhimani在一份CIMA研究報告中將戰略管理會計解釋為“提供并分析有關公司產品市場和競爭者成本及成本結構的財務信息,監控一定期間內企業及其競爭對手的戰略”;而CIMA的正式術語將戰略管理會計定義為“這樣的一種管理會計形式,它不僅重視內部產生的信息,還重視非財務信息和與外部相關的信息”;Clarke將戰略管理會計的主要因素歸結為“從戰略角度提供有關公司市場和競爭者信息,同時也強調內部信息”。盡管對戰略管理會計的定義多種多樣,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都涉及到戰略管理會計的一些基本要素,體現了戰略管理會計的一些基本特征。
其一,戰略管理會計重視外部環境,重視市場,將管理會計視角從企業內部擴展到外部環境。從價值鏈角度來講,成本動因可能影響價值鏈各個環節,包括公司外部環節。也就是說,對于某個因素的變化,由傳統管理角度即公司內部角度往往并不能看出它的好處,但它可能在價值鏈的前端或后端創造價值。戰略管理會計是“面向市場”甚至是“市場驅動”的會計,因為市場是企業創造利潤、與對手面對面競爭的場所,戰略管理會計將管理會計視野拓展,以有助于直接面對新的市場挑戰。在此思想下,必然涉及到有關市場的三個基本要素:競爭者、顧客和產品。戰略管理會計要盡量獲取有關這三方面的信息,包括財務信息(如成本、價格等)和非財務信息(如產品青睞度或品牌忠誠度等),這些信息與企業內部收集的信息一樣,都是為了獲取持續的競爭優勢。
其二,戰略管理會計注重整體性。戰略管理是制定、實施和評估跨部門決策的循環過程,要從整體上把握其過程,既要合理制定戰略目標,又要求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密切合作,以保證目標實現。企業管理是由不同部門完成的,必須以企業管理的整體目標為最高目標,協調各部門運作,減少內部職能失調。相應地,戰略管理會計應從整體上分析和評價企業的戰略管理活動。
其三,戰略管理會計體現了動態性、應變性以及方法的靈活性。任何戰略決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要根據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進行相應調整,以保持企業戰略決策與環境相適應。為了適應這種需要,戰略管理會計采用了較為靈活的方法體系,不僅要聯系競爭對手進行“相對成本動態分析”、“顧客盈利性動態分析”和“產品盈利性動態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如產品生命周期法、經驗曲線和價值鏈分析等。
二、傳統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會計之間的差異
(一)從管理會計研究對象的范圍上看,傳統管理會計是內向型的財務信息系統,而戰略管理會計是外向型的綜合信息系統。
篇4
關鍵詞:
現代管理會計已從傳統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綜合多種學科的邊緣學科。它作為現代會計的一個分支,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會計包括決策分析、預算編制、成本分析以及責任會計的推行等。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發展的趨勢是會計工作的重點由過去單純的“資產計價,確定收益”向“目標與控制”管理轉化,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會計轉變職能,及時反映管理所需要的事前、事中的財務信息。這些決定了企業應用管理會計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管理會計應用的現狀
就目前狀況看,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其效果還不很令人樂觀。其主要問題在于:
一、理論研究不夠。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科學,我國會計界對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嚴密的基本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仍停留在簡單方法的介紹方面,忽視理論系統研究,缺乏對實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
二、實際應用效果不太明顯。由于理論體系尚未形成,實際運用起來也是有選擇性的。比如有些企業只知道簡單粗略運用量本利分析或是進行責任中心核算活動等;
三、會計人員適應性差。由于基層會計人員素質低下,會計管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初級階段,加之企業高層管理者沒有深刻理解現代管理會計知識,使得企業開展管理會計活動受到冷漠,甚至他們對管理會計的實用性和效益性還存在疑慮。那么,企業管理怎樣才能走出困境,使現代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管理中廣泛應用,發揮其作用?筆者認為,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特征,應認真加以思考。
加強管理會計理論基礎研究
一、進一步深化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構建適合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現代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管理會計在我國的運用和發展時期較短,其理論研究更是缺乏完整的基礎理論,管理會計的內容使人們誤解為“雜亂無章的堆砌”。為使管理會計形成理論支持的體系,其理論研究內容應包括:管理會計概念、基本特征;管理會計服務對象;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管理會計的目標、假設、原則、程序、方法;管理會計核算的內容。
二、制定管理會計準則。
為了將管理會計應遵循的原則、觀念與實際應用的方法融為一體,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會計體系,迫切需要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會計基本準則》。準則的制定,可以設立全國性的民間協會組織來完成。各企業單位也應建立相應的研究機構,針對各地區、各行業的實際情況,根據管理會計基本準則制定適合自己行業或單位的具體實施方案。
三、開展案例研究。
管理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一方面,我們應注重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廣泛應用的實際經驗,要善于總結提高,要將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加以歸納、提煉,以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另一方面,我們要善于吸取行為學和組織學的研究成果,將之應用于管理會計學科之中,進行綜合分析,以探索出一套能夠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多種學科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推行管理會計制度,完善企業管理
管理會計是企業管理的主要組成內容,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說,沒有管理會計的有效運用,企業管理也將成為一紙空文。
一、合理劃分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管理會計的中心環節就是控制,它是一種對企業內部進行適時控制的會計。為了達到這種控制,我們需要對企業產品成本構成進行定性劃分,即固定和變動兩部分。對某一產品成本的核算基礎,應依據相關范圍而定,不能對某一產品成本一經確定就成為法定成本。比如,員工工資在某些生產環節是固定成本,但在另一階段卻又是變動成本。
二、以“目標成本”為起點和核心,深入挖潛增效。
管理會計區別于傳統會計,在于管理會計既注重對成本的“數量管理”,也注重對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追蹤分析,能夠從源頭上尋找到產生差異的數額及原因,從而達到持續降低成本的目標。因此,我們在對企業成本進行目標管理時,首先要把成本管理的每一項目深入明晰地落實到每一個具體作業環節上;其次,我們對每一生產環節的標準成本制訂,應有科學性和可行性。
三、全方位進行成本控制。
我們應充分運用量本利分析法、投資決策分析的回收期法等管理會計方法,認真推行責任會計制度,將企業成本控制與責任部門有效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目的。責任會計制度的建立,各有側重,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l、科學地制訂責任目標成本,分解成本指標。產品成本目標的確定,可以根據同行業先進水平確定,也可采取市場法來計算,即“售價—目標利潤—稅金費用”,并將產品質量、生產費用及數量、結構指標按照一般獨立生產經營企業的常用方法逐級分解。
2、建立責任中心。責任中心(利潤中心、費用中心、結算中心、投資中心)建立后,還應對內部轉移計價方法、折舊提取方法、費用攤銷期限、存貨計價方法、資金成本計算、責任中心績效會計報表等作出規定。其總體原則要求是全面貫徹權責利相結合的要求,達到責任明確,獎勤罰懶。
篇5
[論文摘要]本文從介紹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現狀入手,剖析影響管理會計在我國應用的因素,最后對其在我國今后的發展作了進一步的思考。
我國會計界對財務會計,尤其是對財務準則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以及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與研究,但是卻缺乏對于管理會計的重視。
一、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現狀
20世紀初,伴隨著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而產生了管理會計。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會計得以在國外大中型企業中迅速的推廣與應用。管理會計是提供價值增值,為企業規劃設計、計量和管理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系統的持續改進過程,通過此過程指導管理行動、激勵行為、支持和創造達到組織戰略、戰術和經營目標所必須的文化價值。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以及會計體制改革,會計學界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財務會計領域,造成了管理會計的理論相對滯后,并且其在實踐中也遇到了許多需要不斷改進的問題。
二、影響管理會計在我國應用的因素
(一)我國社會制度及管理體制的特殊性
我國目前仍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市場體系還很不完善。轉軌經濟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現為政府對于企業經營的過度干預①。政府對于企業的干預通常出于政治目的。正是這種特殊性造成了我國管理會計的應用環境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異,但是目前我國的管理會計仍舊處于對外國理論的介紹與引入階段,所以使得一些先進的管理會計理念在我國“水土不服”。
(二)沒有形成規范、健全的管理會計基本理論體系
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是偏重于方法而忽略理論結構,偏重于具體問題的分析而忽略了整體性。但是理論體系作為任何學科的基礎,它的全面與系統是其獨立存在并推廣應用的關鍵。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對于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并不注重體系的研究,而我國管理會計仍處于對西方理論的翻譯和介紹階段,并且和企業管理實踐相脫離。所以,我們重復別人的多、開創性少,專題研究多、理論體系研究少,使我們在管理會計研究上難有更大作為②。
(三)學術界缺乏興趣,實務界缺乏重視
近些年來,我國會計學界的主要研究領域都集中在財務會計方向,例如對環境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還在圍繞量本利分析、預測、決策、績效評價、激勵機制而展開。同時,對于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經驗缺乏系統的總結和理論的提升。雖然管理會計引入我國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但是迄今仍未在實務界得到全面的推廣與應用。這主要表現在:企業領導或財務負責人觀念陳舊,只重視事后的算帳、報帳工作,不重視管理會計③;企業會計人員掌握管理會計知識有限,相當一部分會計人員不了解管理會計,管理會計在我國沒有引起多數企業的重視④;管理會計的一些方法,如短期經營決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責任會計等在企業中得到了一定的運用,但從總體來講,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應用有限⑤。
三、對于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未來發展的思考
(一)加快建立管理會計協會
在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均早已設置了管理會計協會,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和建立管理會計科學并且提供一個管理會計的專業組織。
1.建立管理會計協會可以加強會計學術界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的研究和體系的構架。同時,未來管理會計會向多學科、綜合性方向發展,管理會計學界可以依托協會進行與其他相關學科的交流活動。
2.管理會計協會的建立可以加強學術界與實務界之間的交流,從而從根本上改變目前我國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局面。學術界可對實務界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具體分析、深入調查研究,從而將西方管理會計理論與我國實際相結合,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理論。實務界可以將在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與學術界相互溝通,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并可以將學術界的最新理論成果在幫助指導下迅速的投入生產實踐。
(二)加強管理會計教育
理論界要針對高等教育的各個階段與管理會計理論的最新發展編寫與之相適應的教材,經濟院校不僅要把管理會計作為專業主干課設置在會計學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還要在其他相關專業中開設這門課程,力爭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并掌握管理會計理論。只有讓企業領導對于管理會計具備一定的基本認識,使其意識到管理會計在企業未來生存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們才會在今后的工作共關注管理會計在預測、決策、規劃、控制中所發揮的作用,才會真正的將管理會計理論應用于企業的自身實踐。超級秘書網
總之,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化以及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必然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其理論和方法必將得到完善。通過廣大會計人員和教學、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⑥,相信未來管理會計在我國一定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注釋
①Roland,G,TransitionandEconomics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2000
②潘飛等:《論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在我國的發展和展望》,《上海會計》,1999年11期。
③孟凡利等:《管理會計應用:現狀、問題與應有的改進》,《會計研究》,1997年第4期。
④暨南大學會計系管理會計課題組:《中國管理會計透視與展望》,《會計研究》,1995年第11期。
⑤何建平:《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透視》,《會計研究》,1997年6期。
⑥原國家經委副主任袁寶華于1983年1月召開的“學習外國管理經驗的座談會”上提出的學習外國管理經驗的16字方針。見1983年1月22日的《經濟參改》。
參考文獻
[1]潘飛,文東華。《實證管理會計研究現狀及中國未來的研究方向》,《會計研究》,2006年02期
[2]余緒纓。《管理會計學科建設的方向及其相關理論的新認識》,《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年02期
[3]潘飛,徐健兒,張麗萍。《論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在我國的發展和展望》,《上海會計》,1999年11期
[4]孟焰。《面向21世紀的中國管理會計》,《會計研究》,1999年10期。
[5]王建勝,朝來東。《知識經濟下管理會計的應用和發展》,《北方經濟報》,2007年8月2日23版
篇6
Abstrac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had a great impact 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which made it faced more challenges, that required constant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o improve the overall capability of the accounting staff.
關鍵詞:財會理論;基本特征;創新思考
Key words: accounting theory; basic characteristics; creative thinking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4-0157-01
1根據現代經濟發展對知識資源的日益依賴,我們可以對知識經濟的本質特征做出如下認識
1.1 知識為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其它生產要素都必須靠知識來更新,靠知識來裝備,一切發展都以知識為基礎。一切財富都是知識的結晶,知識已成為決定生產力、競爭力、經濟成就的關鍵因素。
1.2 知識這種特殊的生產要素,是無稀缺性的,越用越多,越用越豐富。
1.3 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主要是通過信息表現出來的。信息技術的開發傳播是知識經濟的關鍵因素。信息已不僅是媒介,而成為商品,為買而賣以求獲得利潤。
1.4 知識經濟是以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的經濟。知識、智力等無形資產在經濟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目前,許多發達國家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無形資產,已超過了總資產的60%,而創造財富的主要力量是從事科技勞動的人員。知識階層成為社會的主體,人力資源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
1.5 知識經濟時代的根本特征在于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觀念創新、以及其它方面創新的互相結合,創造性勞動才是人類進步的真正動力。
2知識經濟的形成與發展對管理會計的影響
知識經濟到來,使會計所處的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使企業目標多元化。當工業經濟進一步向知識經濟轉變時,企業為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應以服務于“社會本位”的最高層次的多元化因素作為經濟目標。而管理會計恰恰能更有效的為較高層次的經營目標,為實現根植于知識經濟社會的“社會本位的多元化企業經營目標”服務。二是“決策支持系統”轉變為“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服務。三是管理會計將從“財務會計”的“二維結構”和“三維結構”轉變。即研究過去也研究未來。四是更適合“知識經濟資源”的研究。
3知識經濟環境下管理會計面臨的挑戰
3.1 對會計目標、確認、計量及控制體系的挑戰。這是由知識經濟的無形化所引起的,知識經濟的無形化即表現為投入資產的無形化,也表現為知識產品和企業資產的無形化。
在控制主體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控制體系也必須進行相應變革。
3.2 對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挑戰。①對傳統會計成本分類和分配方法提出了挑戰。在知識經濟形態中,強調產品的個性化。這種生產品種的多樣化與傳統工業經濟中的產品單一化和批量化生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產品成本的分配也必然要做相應的改革,也就是說傳統的成本分配的分批法、分步法已不適應新經濟形態中產品生產成本分配額要求。②對收益處理方法的調整。③使企業風險處理陷于困境。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收益與風險都呈極大化特征,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新技術開發成功就意味著能夠獲得巨大市場收益,開發失敗就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管理會計如何處理科學研究開發所造成的損失,既影響宏觀經濟的運行又影響企業的利益。
4知識經濟條件下,管理會計創新的構想
4.1 構建適應知識經濟要求的會計模式。現有的會計模式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已不適應經濟時代的要求。因此,會計理論界必須研究新的會計模式。新型會計模式的建立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要求按照知識經濟的客觀規律,對會計模式的各個組成要素賦予新的含義。
4.2 研究和引入新的會計計量手段。由于知識經濟的時代會計計量重心要從有形資產轉向無形資產,從財務資產轉向知識資源,其中的最大障礙就是會計計量問題,傳統的計量手段無法適應知識經濟要求,因而,在計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變化,在會計系統中采取多種計量手段,是科學而現實的正確選擇。
4.3 盡快將人力資源會計納入管理會計系統。人力資源的研究已有三十多年,由于涉及到經濟理論、會計理論以及計量等一些“”問題,它依然未納入財務會計大堂。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勞動的知識價值如何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應是該時代財務會計的重要內容。
4.4 變革財務報告。現行財務模式是一種非黑即白的模式,即在會計報表中反映的事項會計上可確認。并從傳統財務報告的墨守成規中“解套”,較好的適應知識經濟對會計的要求。
5知識經濟社會中會計人員必備的基本能力
5.1 終生學習能力。種終生學習能力,第一個層次是有效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即基本的閱讀與交流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通過學校教育完成,這是終生學習的基礎和前提,第二個層次是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即通常所說的自學能力,即對一些基本的、簡單的、職業的新知識,通過自身的學習達到更新的目的。如何通過有效的方式,高效地查閱、提煉、組織有用的信息,在不熟悉的環境中認清、解決問題,依據某些不確定的事實做出判斷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第四層次:組織與協調、溝通的能力。在知識社會中,知識的專業化分工將越來越細,同時對協作的要求也越來越強,要求會計人員必須與其他人的協作中完成團隊的目標。
篇7
關鍵詞:現代企業;商業管理會計;戰略分析
商業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商業管理中想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商品的流通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這些作用主要體現在經營管理上,要對基本的經營管理進行基本的分析和研究,利用貨幣計量的方式來提升企業的經濟水平。在企業的發展中,商品流通的過程中,就面臨著會計和企業之間的運行規律,現代企業商業管理會計主要是以商品的流通為基礎,在此基礎上,才能夠進行商品的運行和流通。隨著國際競爭力的不斷加快,我國在現代企業商業管理會計的戰略上也要不斷的進行改進,這樣的發展模式在整個過程中是極為重要的。
一、現代企業商業管理會計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力度不斷加大,開放深度不斷拓展,企業參與市場經濟的意愿和程度有了顯著的提升,大量的股份制企業、集團公司以及外商投資企業相繼出現。但我國現代商業企業一直面臨著國內、國外不同市場的機遇與挑戰,并且這一趨勢還將長期存在,尤其是隨著一些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的跨國企業全球布局的進一步加強,我國現代企業將遭遇更加嚴峻的考驗。而為了能夠取得競爭的優勢,除了要關注外部市場和競爭對手的意圖和行動外,還應對其自身的戰略進行調整和優化,商業管理會計戰略便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現有的會計制度能夠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同時也能夠滿足國家轉變政府機關職能與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需要,促進了商業企業的不斷發展。
二、現代企業商業管理會計的地位分析
1.要適應不同階段的發展要求
在現代企業的發展中,面臨著很多問題,因此企業要將根據自身的戰略進行不斷的調整,不同的階段,企業的經營戰略有著一定的差異性,這樣也就導致了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財務問題,企業的財務管理戰略也要滿足基本的要求。企業的財務管理戰略要將重點放在資金上,資金與企業的經濟發展有著緊密的關系,伴隨著企業投資規模的不斷加大,從開始的摸索,到不斷的成熟,企業都要是在戰略上進行基本的調整。如果到了衰退時期,就要在經營戰略上進行基本的調整。從而完成企業的戰略轉型。
2.要符合現代企業的戰略管理要求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明確經營戰略的根本含義,與營銷戰略、生產戰略共同的構成了企業發展中的基本戰略,并且需要結合具體的實際,完成企業財務管理的戰略部署,經營戰略作為決策性戰略,必須要根據對手的變化特性不斷的調整,在企業的發展中也是極為關鍵的。從戰略的目標上來看,企業的經營戰略為其他戰略的成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3.符合現代企業的決策行為模式
現代企業在財務決策上行為上還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在這樣的風險,一定要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商業管理模式的管理會計,這樣的現代企業商業管理會計從戰略需要上來看,一定要按照風險程度進行具體的劃分,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形式:在不確定的狀態下的決策,在這樣的條件下,需要結合具體的需要,只有決策者制定了比較長遠的方案才能夠提高財務戰略管理的作用,在這一積極性因素下,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實際與財務具體的情況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使企業的商業管理會計可以順利的實施。另外一種就是確定狀態下的財務決策,這種財務決策模式中,所有的方案都是已知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方案的概率都是相同的,這種確定性的方案作為決策者是無法預料哪一種結果會發生,確定方案的特征就是如此。
三、現代企業商業管理會計的基本特征
1.生產經營中的動態性
現代商業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會體現出動態性的特征。因為企業生存的環境在不斷的變化,對企業的支持力度也就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需要考慮到企業的發展模式,還要考慮到企業未來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因此商業管理會計要根據企業的需要不斷的調整。現代企業生產經營中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在這樣的風險下,必須要建立起與現代化生產經營相符合的一種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根據生產經營的動態性,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必須要按照生產經營中的具體的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夠使現代企業商業管理會計的戰略更加的完整。
2.經營活動的全員性
在現代企業的發展中,也體現出了商業管理會計的全員性,因為企業的發展中是進行縱向的管理的,不同職能部門之間要共同的制定相應的商業管理會計規劃。商業管理會計要從現代企業的角度來看,財務管理的角度是現代企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每一個階段中都是極其關鍵的,激發企業每一個職工參與到商業管理會計的積極性,從全員性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重要的。
3.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支持性
對現代企業來說,為了最大限度的完成對市場的把控,需要以戰略的視角,通過商業管理會計,體現其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支持性。而為了實現這一點,需要重視企業的理財活動,將其建立在企業的經營活動的基礎之上。通過經營完成理財,通過理財改善經營。這是因為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能夠全面的支持其營戰略,而其中的商業會計戰略、生產戰略和營銷戰略等共同構建了現代企業的經營戰略系統,能夠從全局性的視角,對企業進行財務管理,并保證行動的可行性。
四、完善現代企業商業管理會計戰略的途徑
1.建立商業企業內部的財會管理制度
現代企業商業管理會計是否可以有效的實施,與企業的執行力和制度建設有著緊密的關系。對于現代企業來說,商業管理會計一定要符合相應的法律規范和相關的標準,最大限度的保證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從這一角度來看,一定要從會計基礎性工作出發,對會計基礎性工作進行確切的分析,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保證賬簿、憑證和會計科目可以正確的被使用。在進行記賬的過程中,一定要按照相應的規定和公司的條例進行,最大限度的保證企業的利益。企業使用的會計賬簿是有著規范的內容的,一定要按照財經紀律來保護賬目和會計報表的安全性,建立企業監督管理制度,在保證企業安全性的基礎上,明確各個部門之間的權益和責任,將他們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增強約束力。
2.加強會計系統控制和內部財務審計力度
為了完善企業商業管理會計工作,一定要按照相應的程序和規定進行制度的建立工作,還要要求企業根據會計制度和會計法制定出屬于本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這樣的會計制度與企業自身才是相適應的,在企業不斷的發展的今天,可以不斷的促進企業的發展。還要明確企業賬務管理的程序對企業自身的會計政策進行及時的糾正,避免出現較大的錯誤,全面的實行科學的管理會計制度,實行內部稽核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度。在企業商業管理會計使用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一系列的錯誤,那么現有的制度就會自行的進行糾正,也可以自動的進行檢出,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會計制度的完整性和正確性,現代企業制度一定要根據具體的內容進行不斷的完善。
3.提高現代企業商業管理會計人員的素質
會計人員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職業素質和道德素質與企業從業人員有著極大的關系在,作為會計從業人員,必須要最大限度的保證業務水平正常的發揮,但是業務水平應該與職業道德素質有著緊密的關系。作為現代商業企業管理人員,自身也要具有到道德修養,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到面對各種誘惑,應該有著抗誘惑能力,做到一心為公。除此之外,作為企業管理會計人員,必須要將創新當做是企業的靈魂,如果企業沒有了創新的理念,那么企業是無法正常的生存下去的,也就沒有了任何的發展機會。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商業管理會計工作的順利進行,一定要按照相應的規定進行制度建立工作,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企業的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不斷的進行調整,提升自己的素養,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在工作方法上積極的創新,這樣就可以更高的適應新的理財環境。
五、結論
對現代企業來說,商業管理會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一管理過程并不是十分理想。造成這一事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會與政治的原因,也有經濟因素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此外,不但有外部的因素在起作用,也有內部的管理阻礙了商業管理會計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有必要完善會計準則,強化財政、證券的監督力度,重點解決現代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的風險問題,以及企業的經營方針的貫徹和落實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一個完善、完整的商業管理會計體系,使現代企業能夠在“內外兼修”的過程中實現長足的發展。
⒖嘉南祝
[1]《商業會計》投稿須知[J].商業會計,2013(09).
[2]《商業會計》投稿須知[J].商業會計,2013(11).
篇8
[關鍵詞]管理會計學企業核心能力作業鏈價值鏈
管理會計學從誕生之日起就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并隨廣大理論工作者的理論研究和實務工作者的實踐而不斷充實和完善。但是基于管理實踐而產生和發展的管理會計學一直存在許多重大而未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管理會計學的理論體系、內容體系及課程體系應如何架構等一直妨礙著對管理會計學的進一步深入研究。管理會計學之所以引起人們的爭議,主要在于其管理對象和目標的不明確。不同學者針對這一問題作出了自己的判斷,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內容體系。
目前在理論界比較有影響的觀點有三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型課程體系;以企業核心能力培植為主線構造21世紀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以作業鏈的設計和價值鏈的分析為主線,以競爭優勢的獲得為核心,以價值最大增值為目的,站在戰略角度架構管理會計體系。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型管理會計課程體系。
作為企業會計兩大分支之一的管理會計在當代會計實踐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將管理會計學納入到高校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成為必然,如何設計和構建他的課程體系,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管理會計的內涵并能夠學以致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我國管理會計理論工作者從學生學習出發,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了管理會計課程體系,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吳大軍老師、牛彥秀等老師編著的《管理會計》
(一)背景資資料
管理會計的產生是為了加強企業內部經濟管理,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標準成本系統是成本會計向管理會計過度的分界點,成本性態分析則是管理會計的起點,因此成本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前身。(余緒嬰)在市場經濟日益繁榮的今天,企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成本控制在企業管理中更為重要,作為對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的管理會計學對成本的分析應該說是至關重要的.
(二)內容體系
全書以現代企業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為背景,闡明以企業為主體,密切聯系現代會計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考核、評價等職能,系統地介紹了現代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實用操作技術。本書第一部分交待了管理會計的基本原理和傳統管理會計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討論了管理會計各項職能在實踐中的應用程序與具體操作方法。最后集中介紹了管理會計發展的新領域作業管理和戰略管理會計。
(三)我認為本教材從中國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以現代企業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為背景,在內容的組織、體系的安排等方面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需要,真正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而且本書相對于傳統的管理會計教材新增加了作業管理和戰略管理會計,站在前沿的角度介紹了管理會計發展的新領域,應該說是傳統教學型管理會計體系的繼承和發展。
二、以企業核心能力培植為主線構造21世紀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
會計與其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尤其是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的管理會計對企業組織的結構或體制以及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具有依附性。胡玉明老師編著的《高級管理會計》從環境入手,以企業核心能力培植為主線構造了21世紀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一)背景資料
當我們步入21世紀,我們面對一個嶄新的經濟環境,21世紀世界經濟的基本特征從宏觀上看具有國際化、金融化和知識化的特點;從微觀上看,人類社會將從工業社會轉入信息社會,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天有三種力量,它們或者獨立或者合在一起,正在驅使今天的企業越來越深的陷入令多數大董事和經理驚恐的陌生境地。”(邁克爾哈默,詹姆斯錢皮,1998)。這三種力量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三C,即顧客化(Customers)、競爭化(Competition)和變化(Change)。面對這樣的宏微觀環境,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比利潤更重要的是市場份額,比市場分額更具有根本意義的是競爭優勢,比競爭優勢更具有深遠影響的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即企業面對市場變化作出反應的能力。
(二)內容體系
胡玉明老師圍繞企業核心能力的評估、培植和提升,構架了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在第一部分闡述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成本管理會計的新發展,討論了21世紀成本管理會計會計主題的轉變,構造了21世紀成本管理會計的基本構架,并以當前經濟環境的變化為依托分析作業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企業管理上的重大開拓性;第二部分對質量成本管理會計、資本成本管理會計、人力資本管理會計、企業激勵機制與經理人激勵報酬設計等進行了探討;最后展示了中國企業成本管理會計制度的變遷及特色。
(三)這種課程體系應該說以環境作為論述的起點,突出了企業核心能力的培植,全面闡述了管理會計如何為企業核心能力的診斷、分析、培植和提升服務的方法,即采用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綜合業績評價制度并從財務維度、顧客維度、企業內部業務流程、企業學習與成長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充分的介紹。有助于促進企業竭盡全力,鼓足干勁,沿著持續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進,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塑造企業核心能力,創造持續的競爭優勢。對于21世紀的高級管理會計來講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為企業內部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以作業鏈的設計和價值鏈的分析為主線,站在戰略角度架構管理會計體系
自由貿易的發展和企業經營的國際化,使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競爭要求企業進行顧客化生產,采取差異化戰略。孫茂竹老師以作業鏈的設計和價值鏈的分析為主線站在戰略的角度構架了管理會計體系。
(一)背景資料
橫向價值鏈是指將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慮,所有在一組相互平行的縱向價值鏈中處于同等地位的企業之間相互作用所構成的具有潛在關系的鏈條。
企業內部價值鏈是縱向價值鏈分析和橫向價值鏈分析的交叉點。它是提供給顧客的產品的價值形成過程,與作業鏈的形成過程一致。對該價值鏈形成的認識使企業的管理深入到作業這一層次,使企業能夠在所有環節上對資源的耗費進行控制,提高價值增值水平,幫助企業實現經營管理的目標。
(二)內容體系
首先將管理會計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把管理會計分為對所有企業都適用的企業管理會計和只對特殊情況適用的的高級管理會計。第二層是按價值鏈結構把企業管理會計分為戰略管理會計和戰術管理會計兩部分,其中將企業縱向和橫向價值鏈分析作為戰略管理會計內容,內部價值鏈分析作為戰術管理會計內容。第三層是戰術管理會計部分將內容和方法結合起來并體現不同企業的特點和要求。
在章節上可以分成理論部分包括理論框架和價值鏈分析原理、價值鏈分析包括橫向價值鏈和縱向價值鏈、決策分析包括品種決策分析、生產組織的決策分析、營銷管理決策分析、服務管理決策分析、人力資本的決策分析。預算的編制和控制、管理會計報告和業績評價。
篇9
關鍵詞:管理會計學 企業核心能力 作業鏈 價值鏈
管理會計學從誕生之日起就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并隨廣大理論工作者的理論研究和實務工作者的實踐而不斷充實和完善。但是基于管理實踐而產生和發展的管理會計學一直存在許多重大而未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管理會計學的理論體系、內容體系及課程體系應如何架構等一直妨礙著對管理會計學的進一步深入研究。管理會計學之所以引起人們的爭議,主要在于其管理對象和目標的不明確。不同學者針對這一問題作出了自己的判斷,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內容體系。
目前在理論界比較有影響的觀點有三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型課程體系;以企業核心能力培植為主線構造21世紀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以作業鏈的設計和價值鏈的分析為主線,以競爭優勢的獲得為核心,以價值最大增值為目的,站在戰略角度架構管理會計體系。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型管理會計課程體系。
作為企業會計兩大分支之一的管理會計在當代會計實踐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將管理會計學納入到高校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成為必然,如何設計和構建他的課程體系,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管理會計的內涵并能夠學以致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我國管理會計理論工作者從學生學習出發,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了管理會計課程體系,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吳大軍老師、牛彥秀等老師編著的《管理會計》
(一) 背景資資料
管理會計的產生是為了加強企業內部經濟管理,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標準成本系統是成本會計向管理會計過度的分界點,成本性態分析則是管理會計的起點,因此成本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前身。(余緒嬰)在市場經濟日益繁榮的今天,企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成本控制在企業管理中更為重要,作為對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的管理會計學對成本的分析應該說是至關重要的.
(二) 內容體系
全書以現代企業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為背景,闡明以企業為主體,密切聯系現代會計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考核、評價等職能,系統地介紹了現代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實用操作技術。本書第一部分交待了管理會計的基本原理和傳統管理會計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討論了管理會計各項職能在實踐中的應用程序與具體操作方法。最后集中介紹了管理會計發展的新領域作業管理和戰略管理會計。
(三)我認為本教材從中國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以現代企業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為背景,在內容的組織、體系的安排等方面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需要,真正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而且本書相對于傳統的管理會計教材新增加了作業管理和戰略管理會計,站在 前沿的角度介紹了管理會計發展的新領域,應該說是傳統教學型管理會計體系的繼承和發展。
二、以企業核心能力培植為主線構造21世紀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
會計與其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尤其是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的管理會計對企業組織的結構或體制以及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具有依附性。胡玉明老師編著的《高級管理會計》從環境入手,以企業核心能力培植為主線構造了21世紀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
(一)背景資料
當我們步入21世紀,我們面對一個嶄新的經濟環境,21世紀世界經濟的基本特征從宏觀上看具有國際化、金融化和知識化的特點;從微觀上看,人類社會將從工業社會轉入信息社會,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天有三種力量,它們或者獨立或者合在一起,正在驅使今天的企業越來越深的陷入令多數大董事和經理驚恐的陌生境地。”(邁克爾哈默,詹姆斯錢皮,1998)。這三種力量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三C,即顧客化(Customers)、競爭化(Competition)和變化(Change)。面對這樣的宏微觀環境,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比利潤更重要的是市場份額,比市場分額更具有根本意義的是競爭優勢,比競爭優勢更具有深遠影響的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即企業面對市場變化作出反應的能力。(二)內容體系
胡玉明老師圍繞企業核心能力的評估、培植和提升,構架了管理會計的基本框架,在第一部分闡述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成本管理會計的新發展,討論了21世紀成本管理會計會計主題的轉變,構造了21世紀成本管理會計的基本構架,并以當前經濟環境的變化為依托分析作業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企業管理上的重大開拓性;第二部分對質量成本管理會計、資本成本管理會計、人力資本管理會計、企業激勵機制與經理人激勵報酬設計等進行了探討;最后展示了中國企業成本管理會計制度的變遷及特色。
(三)這種課程體系應該說以環境作為論述的起點,突出了企業核心能力的培植,全面闡述了管理會計如何為企業核心能力的診斷、分析、培植和提升服務的方法,即采用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綜合業績評價制度并從財務維度、顧客維度、企業內部業務流程、企業學習與成長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充分的介紹。有助于促進企業竭盡全力,鼓足干勁,沿著持續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進,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塑造企業核心能力,創造持續的競爭優勢。對于21世紀的高級管理會計來講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為企業內部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以作業鏈的設計和價值鏈的分析為主線,站在戰略角度架構管理會計體系
自由貿易的發展和企業經營的國際化,使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競爭要求企業進行顧客化生產,采取差異化戰略。孫茂竹老師以作業鏈的設計和價值鏈的分析為主線站在戰略的角度構架了管理會計體系。
(一)背景資料
篇10
管理會計應用的現狀
就目前狀況看,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其效果還不很令人樂觀。其主要問題在于:
一、理論研究不夠。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科學,我國會計界對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嚴密的基本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仍停留在簡單方法的介紹方面,忽視理論系統研究,缺乏對實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
二、實際應用效果不太明顯。由于理論體系尚未形成,實際運用起來也是有選擇性的。比如有些企業只知道簡單粗略運用量本利分析或是進行責任中心核算活動等;
三、會計人員適應性差。由于基層會計人員素質低下,會計管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初級階段,加之企業高層管理者沒有深刻理解現代管理會計知識,使得企業開展管理會計活動受到冷漠,甚至他們對管理會計的實用性和效益性還存在疑慮。那么,企業管理怎樣才能走出困境,使現代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管理中廣泛應用,發揮其作用?筆者認為,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特征,應認真加以思考。
加強管理會計理論基礎研究
一、進一步深化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構建適合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現代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管理會計在我國的運用和發展時期較短,其理論研究更是缺乏完整的基礎理論,管理會計的內容使人們誤解為“雜亂無章的堆砌”。為使管理會計形成理論支持的體系,其理論研究內容應包括:管理會計概念、基本特征;管理會計服務對象;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管理會計的目標、假設、原則、程序、方法;管理會計核算的內容。
二、制定管理會計準則。
為了將管理會計應遵循的原則、觀念與實際應用的方法融為一體,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會計體系,迫切需要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會計基本準則》。管理會計之所以在我國企業界得不到廣泛而有效的應用,其根本原因,就是管理會計沒有形成一個規范核算的游戲規則。準則的制定,可以設立全國性的民間協會組織來完成。各企業單位也應建立相應的研究機構,針對各地區、各行業的實際情況,根據管理會計基本準則制定適合自己行業或單位的具體招生方案,組織有關管理會計和實踐操作的研究工作,為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提供必要素材。
三、開展案例研究。
管理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科學。理論研究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一方面,我們應注重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廣泛應用的實際經驗,要善于總結提高,要將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加以歸納、提煉,以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另一方面,我們要善于吸取行為學和組織學的研究成果,將之應用于管理會計學科之中,進行綜合分析,以探索出一套能夠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多種學科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推行管理會計制度,完善企業管理
管理會計是企業管理的主要組成內容,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說,沒有管理會計的有效運用,企業管理也將成為一紙空文。
一、合理劃分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管理會計的中心環節就是控制,它是一種對企業內部進行適時控制的會計。為了達到這種控制,我們需要對企業產品成本構成進行定性劃分,即固定和變動兩部分。但是我們在對這些費用進行劃分計算產品成本時,既要考慮成本組成的固定因素,也要考慮可變因素。對某一產品成本的核算基礎,應依據相關范圍而定,不能對某一產品成本一經確定就成為法定成本。比如,員工工資在某些生產環節是固定成本,但在另一階段卻又是變動成本。
二、以“目標成本”為起點和核心,深入挖潛增效。
管理會計區別于傳統會計,在于管理會計既注重對成本的“數量管理”,也注重對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追蹤分析,能夠從源頭上尋找到產生差異的數額及原因,從而達到持續降低成本的目標。因此,我們在對企業成本進行目標管理時,首先要把成本管理的每一項目深入明晰地落實到每一個具體作業環節上;其次,我們對每一生產環節的標準成本制訂,應有科學性和可行性。只有經過充分市場調研和技術測試,并且發現執行差異隨時修正后,才能作為標準成本,否則,可能使企業員工產生不當的行為。
三、全方位進行成本控制。
我們應充分運用量本利分析法、投資決策分析的回收期法等管理會計方法,認真推行責任會計制度,將企業成本控制與責任部門有效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目的。其中,責任會計制度的最大優點,就是將企業日常工作分權管理,使高層管理人員集中精力抓長遠,各層管理人員在權限內,放開手腳搞管理,并通過績效考核,發揮激勵作用。責任會計制度的建立,模式沒有固定形式,各有側重,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l、科學地制訂責任目標成本,分解成本指標。產品成本目標的確定,可以根據同行業先進水平確定,也可采取市場法來計算,即“售價—目標利潤—稅金費用”,并將產品質量、生產費用及數量、結構指標按照一般獨立生產經營企業的常用方法逐級分解。科學的責任目標必須滿足的原則:責任目標的可行性;責任目標的明確性;責任目標的可控性;責任目標的激勵性;責任目標的整體最優性。
2、建立責任中心。責任中心(利潤中心、費用中心、結算中心、投資中心)建立后,還應對內部轉移計價方法、折舊提取方法、費用攤銷期限、存貨計價方法、資金成本計算、責任中心績效會計報表等作出規定。其總體原則要求是全面貫徹權責利相結合的要求,達到責任明確,獎勤罰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