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規劃范文
時間:2023-11-02 18:04: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為貫徹落實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城鄉規劃工作的決定》和市政府《關于城鄉規劃分級決策與審批的規定》文件精神,進一步統籌城鄉規劃,協調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傳統特色,切實發揮城鄉規劃對城鄉景觀與環境建設的調控與引導作用,促進城鄉建設整體規劃上水平,建筑設計出精品,提升城鄉文化品位,現就進一步提高城鄉規劃與建筑設計水平提出如下意見:
一、全面放開城鄉規劃與建筑設計市場,加強設計方案征集工作
全面開放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市場,推行城鄉規劃與建筑設計多方案征集和優選工作。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結合建設項目情況,廣泛吸納、邀請國內外高水平的設計單位,鼓勵資質高、信譽好的設計單位參與我市城鄉規劃和建筑設計。城鄉規劃與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據有關法規制定配套的管理辦法和運作程序,規范設計方案征集、評議、監督和協調工作。
為提高設計方案水平和質量,城鄉總體規劃、專項規劃、重要區片詳細規劃的編制,要在符合資質要求的基礎上,根據規劃項目情況結合設計單位業績綜合比選確定規劃編制單位,吸納先進的規劃理念和設計方法,做到高起點規劃。重要地段成片開發項目的詳細規劃設計和單體(群體)建筑設計方案,公共建筑規模10000平方米以上或沿城市主要道路、重要景觀節點、城市公共綠地、廣場周邊及對景觀有特殊要求地段的建筑單體,一律采取廣泛征集、專家評議的方式優選設計方案。一般地區的建設項目,也要通過多方案比選的方式確定設計方案。優選的規劃和建筑設計方案要體現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完善配套公共設施,營造優美城市景觀,本著“經濟、實用、美觀”和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原則,統籌兼顧社會、經濟和環境綜合效益,提高城鄉景觀品位與內涵,展現地方文化特色。
二、嚴格規劃決策運行程序,提高城鄉規劃與建筑設計科學化水平
城鄉規劃與建筑方案設計的決策,實行“部門問策、專家議策、社會征策、規委決策、陽光亮策”的運行機制。通過建立部門協調聯動、專家技術咨詢論證、廣泛征求社會意見的運行程序,確保城鄉規劃建設的全面性和科學性。設計方案的評議應在綜合城鄉規劃管理要求、專家評議意見和建設單位意見的基礎上確定推薦方案。
城鄉規劃的審議決策,按照規劃事項實行由市規劃委員會、市政府、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分級審查決策工作制度。城鄉規劃審批與規劃實施的管理,除需要上報國務院和省政府審批的城鄉規劃之外,按照法定要求及程序,實行市政府和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兩級審批工作制度。
強化市規劃委員會審議決策程序。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規劃道路紅線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市區河道景觀控制規劃方案和整治規劃方案;規劃道路紅線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兩側各100米范圍內,占地5公頃以上或單體建筑規模10000平方米以上、以及規劃道路紅線40米以上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周邊的公建項目及城市重要地段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建筑設計方案;占地10公頃以上的居住小區及重要工業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方案;古城區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劃定的7處建設控制地帶以及東、西大街、城隍廟街、北大街等傳統歷史街區規劃、建筑設計方案,在組織專家委員會評議后,需提交市規劃委員會審議決策。
強化城鄉規劃公示制度。規劃方案編制完成后,應結合項目情況采取適當方式進行公示,廣泛征求專家和公眾意見。審批后的規劃成果,應予以公告。經規劃許可的建設工程,要將規劃許可內容和要求在現場進行公示。
三、強化城鄉規劃管理,確保規劃和建筑設計嚴格落實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充分采納專家評議推薦意見的基礎上,要結合城鄉規劃管理相關要求,認真做好設計方案審查審定工作。為確保設計方案的深化落實,無論獲選方案設計單位是本地,還是外埠的,單體或群體建筑施工圖設計,原則上由獲選方案設計單位負責。城鄉規劃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做好設計方案征集與施工圖設計合同審查等相關工作的銜接和協調。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總平面圖和施工圖設計,應嚴格按照經依法審定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建筑設計方案進行。對于建設單位或設計單位擅自變更已經審定的設計方案造成建設工程設計總平面圖、施工圖設計與審定方案不一致,違反有關要求,導致設計水平下降的,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責令改正,若拒不改正,且屬于不具備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條件的,將不予頒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對于不認真落實規劃設計條件和有關規范要求,弄虛作假、違背職業道德進行設計的,應予以警告,問題嚴重的,有關部門要追究單位和設計人責任。
篇2
推進城鄉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為切實推進我市的城鄉一體化工作,進一步加快提高城鎮化進程,縮小城鄉差距,圓滿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城鄉一體化工作任務,按照全省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的統一要求,現就推進**市小城鎮發展和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先是按照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的總體要求,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以完善城鎮和村莊規劃為龍頭,以體制創新為動力,以鎮容鎮貌、村容村貌整治為抓手,以構建城鄉統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為重點,試點引路,統籌發展,努力加快城鎮化進程,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城鄉一體化工作任務。
二、目標任務
(一)全面加快小城鎮規劃工作
按照“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注重實效”的原則,結合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做好城鄉一體化規劃與鄉鎮總體規劃的銜接,全面加快小城鎮規劃工作。其中:20**年底以前完成所有建制鎮的總體規劃修編;已提前完成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鄉鎮,要逐步做好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20**年前,全市所有鄉鎮完成新一輪的規劃修編工作。
(二)切實加強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繼續抓好小城鎮的道路、供排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垃圾中轉站、公廁、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其中:
1.20**年底前,全市所有鄉鎮全部實現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其中1個鄉鎮完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的建設,1個鄉鎮完成污水管網建設;20**年底以前,有2個以上的鄉鎮完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建設,5個以上的鄉鎮完成前期調研、選址、論證、設計工作。
2.城市區的供水網絡要向建成區延伸,到20**年使整個城市規劃區全部用上自來水。城市規劃區外的各鄉鎮要加快實施集中供水建設,20**年底前建成使用,有條件的鄉鎮可考慮建設自來水廠,并高起點規劃供水網絡,向中心村延伸。**鎮、**鎮、**鎮等要著手實施熱力、煤氣等與城市區的并網工程,力爭20**年底前并網使用。
3.按照小城鎮總體規劃的設置標準,20**年底以前,全市所有鄉鎮完成標準化公廁和垃圾中轉站建設任務。
4.按照主干道路燈設置率100%和亮燈率98%的標準,科學實施小城鎮道路亮化工程。20**年底以前,有8個以上的鄉鎮鎮區實現道路亮化達標,20**年底以前所有鄉鎮實現道路亮化達標。
5.按照**市園林鄉鎮標準,大力開展小廣場、小游園、道路綠化、庭院綠化、通道綠化和農家院房前屋后綠化建設活動。20**年底以前,5個以上的鄉鎮達到**市園林鄉鎮標準;20**年底以前,10個以上的鄉鎮達到**市園林鄉鎮標準。
6.20**年底以前,全市小城鎮主次干道要全部完成硬化,建成區范圍內背街小巷的硬化率達到80%以上,每個鄉鎮要建成一條三級以上標準的出口路。在20**年底以前全面實現行政村“村村通水泥(油)路”目標的基礎上,將此項工作逐步向自然村延伸,實施聯網路建設。
7.20**年底以前,各鄉鎮要建有2000m2以上的集貿市場和具有一定規模的便民超市各一處。
8.20**年底以前,在4個建制鎮完成農民集中居住區的試點建設工作;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20**年前,完成全市所有建制鎮的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工作。
(三)堅持抓好小城鎮鎮容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在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三清兩建四改四化”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小城鎮公益事業和管理手段市場化,解決小城鎮管理中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和“臟、亂、差”等問題。按照**市小城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達的鎮容環境綜合整治十個方面的34項標準要求,常抓不懈,堅持搞好小城鎮環境衛生、垃圾清運、污水排放、車輛停放、標牌設置、經營秩序、市政養護、管理落實等方面的工作,使城鄉一體化的各項建設、管理工作齊頭并進,務求取得實效。
(四)充分發揮小城鎮的經濟平臺作用
1.加快小城鎮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主體多元、共同參與的城鎮建設投融資新機制,充分發揮政府財力對啟動社會投資的杠桿作用,探索對農民按規定建房給予類似城鎮購房貸款的信貸措施;提高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項目的產業化水平,積極吸引外來資本和民間資本參與城鄉建設。
2.引導產業和人口向小城鎮集聚。按照“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村居民向城鎮集中”的思路,一是要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新安置辦法,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通過宅基地置換、實物或貨幣化安置等途徑,使農民低成本進入城鎮居住生活。鎮政府所在地的村要積極進行住宅集中統一開發,逐步取消宅基地。二是按照“土地集約、項目集中、產業積聚”的要求,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做好工業園區、物流園區、農業產業化園區的規劃管理和園區的標準廠房、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三是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向小城鎮延伸,以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
3.提升小城鎮建設水平。加快鎮區建設,加強鎮容鎮貌,以城鎮化帶動城鄉一體化。積極做好農村集鎮和建制鎮規劃管理和建設工作,要求在建設項目辦理用地手續前必須先辦理規劃許可手續,通過“一書一證”和“一書兩證”的辦理,切實有效的保障城鄉一體化的順利實施。
4.加大招商引資,激活鎮域經濟。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走項目帶動、產業支撐、特色建鎮的道路;要根據各自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特色經濟,形成特色小城鎮。采取優惠措施,引導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第三產業經營管理領域,特別在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垃圾轉運以及賓館、飯店、集貿市場、便民超市等方面,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開放建設、經營市場,工商稅收每年增長25%以上,第
二、第三產業產值增長25%以上,到20**年,第
二、第三產業所占小城鎮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分別達到28.7%和35%的水平。
三、具體措施
為保證我市城鄉一體化工作的健康順利進行,確定**鎮、**鎮、**鎮、**鎮等四個建制鎮為我市的城鄉一體化工作試點鎮。各試點鎮要按照近期目標要求,在村鎮規劃、垃圾處理、道路、公廁、垃圾中轉站、亮化、綠化、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按照20**年和20**年兩個時間界限,率先實現任務達標。要不等不靠,創造性的開展工作,主動加強與市直有關部門的聯絡與溝通,主動通報情況、爭取政策、反映問題、總結經驗,努力開創試點工作的新局面,為我市城鄉一體化工作的全面推進,走出一條符合我市實際、富有**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之路。
(一)規劃編制和小城鎮建設試點工作
1.**鎮、**鎮、**鎮、**鎮等四個試點鎮要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于20**年前編制出近期建設規劃、重點區域和街道的詳細規劃。
2.要通過“市場運作、政策引導、財政補貼、部門支持”等措施,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在20**年底前完成**鎮、**鎮、**鎮、**鎮等四個建制鎮的農民集中居住小區建設;20**年4月1日起,全市13個建制鎮鎮區停辦農戶宅基用地審批手續。
3.嚴格執行小城鎮建設“一書兩證”(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村莊建設“一書一證”(選址意見書、建筑許可證)制度,強化小城鎮和村莊建設工程項目的規劃審批工作。同時,抓好**鎮、**鎮、**鎮、**鎮等四個城鄉一體化試點鎮的規劃執法試點工作。
(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1.20**年底前,四個試點鎮按鎮總體規劃設置標準,完成垃圾中轉站和公廁的建設任務。
2.20**年底前,**鎮完成污水處理管網建設項目,**鎮完成無害化垃圾處理場的建設項目。**鎮、**鎮完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的前期調研、選址、方案論證、設計工作;20**年前,**鎮要完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的建設,**鎮、**鎮、**鎮要完成污水處理廠建設工作。
3.各鄉鎮要加快實施集中供水建設,爭取20**年底前建成使用。
4.20**年底前,四個試點鎮和**鎮、**鎮、**鎮要完成小城鎮規劃區域內的所有背街小巷的道路硬化工作。
5.按照“近期目標任務”中有關道路、排水、公廁、路燈、綠化等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任務要求,各鄉鎮結合實際工作開展情況,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6.把好村鎮建設規劃選址關、施工許可關和建設質量安全監督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將建筑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向村鎮延伸覆蓋,建立村鎮建設質量安全責任體系。
(三)鎮容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篇3
關鍵詞:農村;社區建設;實踐探索;啟示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9-0039-02
2007年11月,國家民政部公布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市、區)共251個,滄州市唯一的入選者就是青縣一家。青縣為此在農村社區建設創建活動中承擔六項任務:一是推動農村社區管理機制和工作機制的創新;二是制定農村社區發展規劃,探索農村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三是推進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四是開展農村社區互助服務;五是組織農村社區建設的宣傳和培訓;六是進行農村社區社會服務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政策研究。歷經五年,到2012年底,青縣已經把345個行政村規劃為78個中心社區(包含11個鄉鎮、農場駐地和13個城郊社區),初步勾畫出“以縣城為中心,以各中心社區為大小網點,以快捷的路網相連”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宏偉藍圖。
一、科學編制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抓好農村社區整體建設布局
青縣管轄六鎮四鄉和一個國營農場,345個行政村,總人口40萬人,其中居住在縣城的大約10萬人,散居在農村的大約30萬人。多年來的二元化結構造成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遠遠落后于城鎮,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方針,面對新形勢,青縣縣委、縣政府提出了“以社區建設為主要載體,加快統籌城鄉建設步伐”的工作思路,按照“就近合并、中心聚集、節約資源、利于發展”的原則,積極構建以縣城為龍頭,以中心鎮、中心村為基礎,將基礎設施投入及公共服務向中心鎮、中心村傾斜,促進土地向規模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經過認真調研論證,編制了《青縣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將全縣城鄉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建設、公共服務等作為一個整體,一體規劃、統籌建設。把345個行政村規劃為78個中心社區(包含11個鄉鎮、農場駐地和13個城郊社區),初步勾畫出以縣城為中心,以各中心社區為大小網點,以快捷的路網相連的城鄉一體化發展宏偉藍圖,同時配套制定了實施辦法。各鄉鎮、農場根據縣域總體規劃分別編制了各中心社區的詳細規劃,縣相關部門分別編制了路網、水網、文化、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實施的建設規劃,增強了規劃的可操作性。
二、以鄉村城鎮化為目標,夯實農村社區建設發展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
一是抓實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鄉村道路、電網改造、集中供水、集中供氣、休閑健身廣場等配套建設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截至目前,馬廠鎮的王勝武屯、陳缺屯、東姚莊、耿官屯、范官屯5個村建設集中供氣工程,總投資3 000多萬元,項目全部完成后將有8個村的村民實現集中供氣;投資7 000萬元實施13個集中供水工程,共涉及296個村,使全縣農村全部喝上了安全水,并實現了24小時集中供水。交通路網建設上,圍繞“六縱六橫、兩環、兩中心”的路網格局,幾年來,全縣共投入2億多元實施了28條、總里程260多公里的鄉村路橋建設。電力設施建設上,投資1 200萬元使15個村通過了電氣化村達標驗收。同時,全縣還新投資400多萬元,實現了有線電視村村通;投資210萬元開通了11個鎮(鄉)“網絡工程”網站;投資600多萬元建設了30多個高標準的休閑文化廣場,并安裝了健身器材等設施。
二是抓好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建設。自2007年以來完成了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投資750萬元實施了4所中小學的教學樓建設,15所小學的校舍改造工程。投資800多萬元實施了7個鄉鎮衛生院的升級改造,32個農村衛生室的達標升級;投資560萬元新建鄉村衛生站15個,促進了城鄉人民共享文化建設的成果。
三是抓好產業布局規劃。按照工業向園區集中,加工農業品向主產區集中的原則,規劃了縣經濟技術開發區(該區2009年被確定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韓商工業園區、覺道莊工業集中區、木門店物流園4個大型工業園區;同時,還規劃啟動了紅木家具市場、縣蔬菜批發市場、小洋人工業城等十幾個中小型工業集中區。
四是抓好城鄉勞動力就業及社會保障。青縣是率先實行“新農合”和“新農保”的試點縣,目前,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了98%;“新農保”在完成首創試點的基礎上2009年成功與國家標準對接,并獲2009年國際政府創新獎提名獎。目前“新農保”參保率達到100%。同時,青縣還建立了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各培訓組織對農村富裕勞動力、城鎮失業人員建立起統一的就業培訓、指導和服務。
五是抓好農村新民居建設。青縣把農村新民居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主要抓手,積極引導、強力推進,取得初步成效。全縣共有32個村(社區)被列為省級新民居示范村,13個村被列為市級示范村,其中雙廟堤、打虎莊等4個村被指定為省級新民居建設先進村。
篇4
上半年,建設規劃工作根據縣委、縣政府和市建設規劃局的統一部署,以開展“重點工作推進年、建設形象提升年”活動為載體,圍繞統籌城鄉規劃建設,推進城市化,帶動城鄉一體化的總體目標,努力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提升隊伍素質,使我縣城鄉規劃建設工作得到進一步提升。
㈠優化城鄉規劃
現版縣城總體規劃確定的規劃區面積為44.1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4.36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12萬左右。
進一步完善縣域總體規劃,兩規銜接上報市局審查;開展縣城總體規劃人大審議后完善工作;進一步完善縣工業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縣城中心區詳細規劃、行政中心建筑設計;完成08—12年縣城住房建設規劃;開展單元控規編制,完成控規單元區規劃圖;根據新農村建設工作要求,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正在編制18個。
㈡強化規劃管理
出了城鄉規劃工作例會、城鄉規劃公示、規劃條件核實、城鄉規劃督查等四項制度。監察力度較前幾年空前加強,落實了建設項目跟蹤監察責任制度、行政處罰案件集體審議制度,推行“陽光執法”,將有關辦事程序、處罰標準、處理結果和舉報電話公示于眾,增強執法工作的透明度,限制自由裁量權,逐步統一了處罰標準。共查處違章案件49起,處罰違章建筑面積42458平方米;拆除50起,拆除面積21174平方米。
㈢完善城市功能
1、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進展順利。
污水工程:污水處理廠通過加大推流器等措施已解決氧化溝積泥現象,并于4月份再次投泥成功,污水處理廠運行能力已達到規劃設計能力。兩座污水提升泵站已開始正常穩定運行,已完成綠化工程、柴油發電機等配套設施招標。管網調整文本已完成初稿;待實施管網工程正在編制預算;運行管理機構:已擬定兩套方案報縣政府討論,暫未通過。
開展了橫溪、白塔污水廠建設前期工作。
供水工程:城鄉供水一體化一期管網工程正在可研報批;環城南路西延段已通過驗收,仙清線段開工建設。上半年新建供水管網7公里,新增受益人口近一萬。改造等供水管2里。
城市道路:建設東路工程已完成前期審批;西門橫街工程已委托設計;環城北路西段和西二路、西三路、省耕路工程正在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東路基本完成雨污管及路基工程。
2、城市綠化、美化工作。
城市公共綠地面積40萬平方米。
完成了楊梅進城工程;基本完成了城區綠化養護制度改革,實施了城區綠化養護招標承包;開展了南峰公園南側山體滑坡處理的設計和預算工作;完成龍皇山崩塌工程圖紙審查、預算編制、立項等工作;完成縣城春節節日氣氛營造工作;對城區排水排污設施進行了一次全面疏通;
3、縣城供水狀況良好,出廠水綜合合格率為100%,為廣大市民安全用水提供了保障。
㈣規范行業管理
1、房地產管理
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
目前我縣共有房地產企業21家,其中二級2家、三級8家、四級11家,上半年銷售收入5.5億。
結合去年開展的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工作繼續對我縣的房地產行業進行專項檢查,規范了我縣房戶開發企業的一些不良行為,促進我縣的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今年以來我縣房地產行業開發量約為28萬平方米,計預售建筑面積16.52萬平方米。
新增了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民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物業管理:
經過各相關部門及開發公司的共同努力,對錦繡明珠、玫瑰城兩個小區的業主委員會選舉順利進行,并正式成立了業主委員會。
對今年新核準預售的香格里拉、西門片區拆遷區等5個項目進行物業管理企業的公開招標選聘。
拆遷管理工作:
對我縣今年計劃拆遷的項目進行疏理,并通過縣政府下文報市建設局備案。
西門片區一期一批拆遷項目拆遷許可證辦理延期手續,同時對四戶被拆遷戶的拆遷進行裁決,并舉行了強制搬遷的聽證。
保障住房管理工作:
開展了我縣城市保障住房對象的調查摸底工作。
出了我縣廉租住房、經濟適用房、資金管理辦法等三個保障住房政策,并已報縣政府審定。
首批4200平方米經濟適用房,已落實建設地塊,近期將進行拍賣。
2、建筑業管理
至今,我縣共有建筑企業19家:土建9家、市政5家、交通2家、裝璜2家、古建1家,其中一級企業3家。上半年產值13億,居全市第6位。
完成一、二季度安全隱患排查、節能檢查、質量通病檢查,檢查工地40個、企業16家;開展了6月安全月活動,加強安全知識宣傳。
企業資質申報工作順利開展。
起草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建筑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按市局規定推行新的評標辦法,逐步推廣工程量清單招標法。
繼續推行了欠薪保障金制度,全縣至今未發生一起民工欠薪上訪事件。
㈤提升隊伍形象
根據“形象提升年”活動要求,結合縣里開展的“服務工業、推進項目”百日行動,我局開展了多項有助服務效能提升的工作:
1、為積極推進“服務工業、推進項目”行動,進一步加大對工業企業扶持力度,有效處置累積的企業違法建設遺留問題,破解企業發展制約要素,我局本著服務經濟、依法行政、適當變通、簡化程序原則,制定了《縣工業企業建設遺留問題處理意見》,現已上報縣政府,正在征求各部門意見。
2、開展科室之間服務競賽活動,擬實施各科室及服務窗口作風評議專題行動,并在內部評議的基礎上,通過行風監督員座談會、人大政協提議案辦理三見面會議等,加強溝通,虛心聽取社會各屆對本單位的意見建議,并進一步落實整改。
3、開展了創業創新、解放思想大討論,找差距,求破解。
4、完善四項機制:健全簡化審批工作機制;規范行政執法工作機制;理順科室內部流轉工作機制;完善保廉工作機制。
二、問題和不足
一是規劃技術力量薄弱,規劃滯后;二是仍然存在管理盲區,規劃管理質量不高,監察隊伍力量不足,違章建設形勢依然嚴峻;三是城市基礎設施投入欠債多,建設主體不明、管理體制不順,功能建設滯后,道路擁堵、停車困難等問題仍比較突出;四是城市建設中存在資金、拆遷方面的困難,經營城市理念缺乏,國有資產分散,無序開發、分散建設嚴重,不利于規劃的有效實施。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找準根源,認真對待,著力破解。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加強貫徹城鄉規劃法,著力構建城鄉規劃新體系
加快規劃深化工作,重點致力于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的編制以及在編各項規劃的深化完善、上報審批,主要規劃內容有:一是縣域、縣城總體規劃的報批;二是縣城中心區、西環路以西高速公路出口區域、老城區、工業新城及其它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三是住房建設規劃、縣城給排水系統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社區用房規劃、“四線”規劃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四是新農村規劃及行政中心建筑設計。
在繼續做好各項規劃深化、完善、報批工作的同時,還要重點做好以下各項工作:爭取建立縣規劃委員會,重大規劃的審查、調整通過規劃委員會討論、論證,確保規劃合理性、嚴肅性;加強規劃成果管理,嚴格報批程序,徹底扭轉以往重編制輕報批的不良局面。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完善城市功能
1、加快重點區塊、標志性建筑和住宅小區建設
要把縣城中心區建設作為城市見變化出形象的主窗口,集中力量抓推進;要把代表性建筑和住宅小區建設作為城市見變化的重點之一,要抓開工、抓進度、抓竣工,加快豐滿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2、加快推進城市路網工程
路網工程是城市框架建設和功能提升的重點,要努力拉開主干道,打通斷頭路,緩解行車難,方便群眾出行。積極籌集資金,加快實施南五路中段、西門橫街南段、建設東路、東路等城市道路建設工程;努力做好改造工程前期準備工作。
3、加快生態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進一步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年污水處理量達到設計能力的60%以上,新建污水干管8.15公里;同時,加強污水工程運行管理,改善我縣城市生態環境。
二是啟動中心鎮污水廠建設及20個村的污水處理工程建設。
(三)加強實施民生工程,著力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加強城市居民住房保障。一是完善政策體系,要盡快出經濟適用房管理辦法、廉租住房保障辦法、廉租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二是盡快完成廉租住房保障對象和經濟適用住房供應對象調查;三是完善住房建設規劃,制定年度計劃;四是建立廉租住房專項資金專戶;五是完成上級下達的年度建設任務:經濟適用房10000平方米、民工房1000平方米、人才公寓1000平方米、廉租房2000平方米。
加強農村農民住房保障。繼續實施“農村住房解困工程”,做好80戶農村困難家庭危舊房改造;本著實際、實用原則,完善村莊規劃,修編農房通用圖。
繼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爭取新增農村受益人口3萬以上。
(四)加強城市管理,著力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管理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要堅持建管并舉,向城市管理要變化、要形象。
一是繼續開展城區環境綜合整治,避免臟亂差現象;調動、發揮街道、村居主體作用開展城中村整治。
二是加強綠化、亮化、美化工作。
三是開展違法建設專項整治行動。違法建設仍是當前建設矛盾的焦點,也是群眾反應的熱點,不僅嚴重影響城鄉規劃、影響城市形象,而且影響到社會公平,要借城鄉規劃法頒布實施的時機,多部門聯合開展專項整治,剎住違法建設歪風。
(五)加強行業管理水平,著力推進建筑業、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要象抓工業企業一樣繼續抓好建筑業發展工作,重點在規模經濟和建筑節能上有新突破。一是努力培育本縣建筑龍頭企業,提高企業資質等級,擴大經營范圍,增強企業競爭力。二是加強節能把關,要注重源頭管理和過程管理并重,把牢審圖、現場施工、驗收關,多措并舉推進建筑節能,為節能減排作貢獻。三是規范市場,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重視工程質量監管。
同時,要抓好房地產業發展工作,完善并嚴格執行住房建設規劃,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切實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應,保持房地產市場基本穩定;抓好康居示范工程建設,促進住宅品質提升,把住宅小區建設擺到重要位置;貫徹物權法,探索建立物業矛盾調解機制,強化物業企業服務功能,促進物業和諧。
篇5
Abstract: Now city planners are paying a good deal of attention to town-country integration and its planning. The concepts of town-country integration and its planning, the goal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wn-country integration are approached. Then, the framework of town-country integration planning, such as planning range, level,deadline, goals, principles, tasks and contents is emphatically discussed.
1 我國城鄉一體化及其規劃的提出
與城市相區別,鄉村指的是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嚴格地說是指城市建成區以外的空間地域系統[1].城鄉兩個地域的人口分布、職能、景觀、土地利用特征及相對隔離程度等背景差異,引起了城鄉之間的差異性發展.從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來看,城鄉關系必然要經歷三個發展階段[2].第一階段,鄉村發展為城市發展提供資金和人力資源,這是鄉村支援城市,城市的擴大再生產有賴于鄉村生產剩余的階段;第二階段,城市與鄉村各自獨立發展,這是城鄉矛盾已現端倪且日趨擴大的階段;第三階段,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社會經濟活動開始超越城鄉兩個相對隔離的單元而相互滲透,人類社會逐漸進入城鄉界限模糊,城市與鄉村融合的時代[3],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城鄉一體化”.
從全球范圍來看,發達國家的城鄉關系已進入第三階段.而我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與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目前多數地區已進入第二階段(少數地區正在向城鄉一體化方向邁進),城鄉矛盾日益成為當今中國的社會問題之一:其一,城鄉三大差別有重新擴大的趨勢;其二,城鄉經濟布局不合理,產業結構趨同化;其三,城鄉建設無序,生態環境惡化;其四,城鄉人地關系日益緊張;其五,城鄉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其六,城鄉結合部矛盾突出.
面對這些問題,只有借鑒發達國家城鄉一體化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我國城鄉的不同優勢與作用,突破城鄉二元結構的束縛,通過城帶鄉、鄉促城,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共同、持續、穩定且協調發展,最終達到城鄉融合、共同繁榮的目的.在我國,關于城鄉一體化的研究從提出到現在已持續了10多年(發達國家關于城鄉一體化研究則持續了50年),正值城鄉一體化研究方興未艾之時,“城鄉一體化規劃”又應運而生.
目前,國內城鄉一體化規劃主要是結合城市規劃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通過調控城鄉土地的使用,使城鄉發展相互銜接;或通過把農田、水體和森林作為綠地景觀引入城市,并建立區域基礎設施,使城鄉融為一體.有學者認為,諸如此類的規劃,“事實上是為了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最終目標而編制的一種區域發展和建設規劃,將其直接稱為‘城鄉一體化規劃’似乎不甚妥當”[4].的確,這兩種規劃均有其必要,亦均有其局限.城鄉一體化本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的復雜系統,它包括城鄉社會、經濟及自然等大系統,涉及城鄉社會制度、產業結構、生態環境、物質環境建設及城鎮體系等20多個子系統.因此,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一體化規劃起碼應該從城鄉政治、經濟、社會、人口、文化、生態、環境、技術、信息、住房和土地空間等角度出發,進行綜合的、整體的、動態的且開放的規劃.但鑒于城市規劃人員的精力和知識面之局限性及其專業特長,目前只能針對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問題或迫切需要,希望通過城鄉物質環境建設規劃對于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作用與調配能力,來引導城鄉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有序發展,達到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目的.目前一些地方的城鄉一體化規劃,其內容過于簡略,除簡單地描述城鄉一體化的內涵與特征之外,僅從地域空間形態上分出城鎮密集區、開敞區和生態敏感區,或分為城鎮建設區、基本農田保護區、農業風景區及山林保護區,達不到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目的.
2 我國城鄉一體化的目標體系
無論是作為過程還是結果,城鄉一體化都應建立其長遠而明確的目標體系.
a.城鄉空間布局的高度融合.即城鄉兩個地域實體融合成一個連續統一的、網絡狀的、多節點的、可滲透的“區域綜合體”(Regional entity).
b.城鄉功能結構的高度互補.“一體化并不等于中心———外圍經濟的消失,僅意味著二者高度相互依賴”[3].首先,在功能上,城市向鄉村傳輸商品、資金、技術與信息,并提供生產和生活資料,而鄉村則分擔城市的農副產品供應以及風景旅游基地等部分職能;其二,在產業上,鄉村圍繞城市的主導產業而發展配套工業或直接為城市服務的交通運輸、倉儲修配、房地產等第三產業;其三,在市場上,城鄉互為資源、互為市場,鄉村是城市的生產資料、技術、資金、工業品市場,而城市則是鄉村農副產品、郊野旅游、建筑材料與勞動力的廣闊市場.這種互補性關系,既使鄉村可以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直接參與城市的經濟運轉,成為城市經濟發展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時也使城鄉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避免相互爭奪資源.
c.城鄉生態環境的高度協調.通過建立前述的區域綜合體,統籌安排有污染工業的布局,協調城鄉環境保護與整治,并在各城鎮之間以大片的農田保護區、觀光農業和綠化帶相間隔,既明晰城鎮建設的用地范圍,又為整個綜合體構筑良好的生態環境,形成城中有鄉、鄉中有城,相互滲透、相互協調的“田園城市”.
d.城鄉基礎設施的高度共享.主要是建立快速便捷的城鄉交通體系,通過全天候的交通線路、舒適的交通工具、廉價的收費及周到的服務,使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聯系密切[5];同時,也建立高度靈敏的網絡信息服務,把現代通信技術普及到鄉村的各個角落,實現城鄉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促進城鄉空間以及人口、經濟的融合.
e.城鄉人口流動的高度通暢.我國以往的城鄉二元結構戶籍模式作為一種封閉的、限制性的戶口管理方式,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保證國家工業化進程起了重要作用,但它阻礙了城鄉合理的、必要的人口遷移與流動.而人口流動通過對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促進城鄉經濟發展,提高宏觀經濟運行效益;從長遠來看,它還可以縮小城鄉差別、擴大社會交往、增強社會活力,促進鄉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發展.因此,要盡快進行全面的、實質性的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允許農民向縣城以上的城市轉移,實現城鄉人口流動的高度暢通.
f.城鄉政治文化的平等.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鄉村居民都是社會大家庭的成員,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文化權利.因此,要盡快消除我國工業化初期所形成的城鄉社會分化及伴生的城鄉對立狀態,建立公平合理的城鄉關系,通過各種社會扶助活動和義務教育渠道,培養鄉村居民參與社會活動的素質與能力,盡快消除城鄉居民在參與政府決策方面的差別.要使鄉村居民從“鄉下人”的陰影中走出來,真正認識到自己在社會大家庭中的地位與作用,并真正融入社會大家庭.此外,還要大力保護和繼承廣大鄉村地區的優良傳統文化,以保持其發展的延續性.
g.城鄉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促進鄉村生活方式與生活狀態的不斷改善,使鄉村基本達到城市生活狀態且共同提高,也是城鄉一體化的目標之一.它主要表現為:鄉村居民在收入水平與就業機會方面達到與城市居民相同的程度;鄉村居民接受與城市居民相等的教育;享有與城市居民一樣的醫療保健、勞動保險與社會保障;擁有同樣的文化娛樂條件.
3 我國城鄉一體化規劃的框架內容
3.1 城鄉一體化規劃的范圍、層次與期限
我國城鄉一體化規劃的目的在于改變過去那種就城市論城市和以城市為中心的城鄉分割的規劃觀念,把城鄉居民點、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網絡作為區域整體來進行統一規劃,從城鄉全局來協調與解決城鄉一體化發展問題.因此,我國城鄉一體化規劃應該突破地域界限,覆蓋城鄉所有土地.具體而言,其規劃范圍應該包括中心城市建成區、郊區以及市行政管轄的廣大鄉村地區與小城鎮,使城鄉人口、土地、空間、水源、能源、信息、景觀與基礎設施等城鄉資源實現合理配置與控制保護.為此,其規劃層次當屬宏觀或中觀層次.
與此同時,作為一項長期的政策性工作,它可以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中的縣、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或以單個或多個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經濟區規劃或城市郊區規劃范疇(可以作為專項規劃單列).城市總體規劃及其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制定應充分考慮城鄉一體化規劃要求,城鄉一體化規劃也要與總體規劃同步進行,以便及時反饋彼此的要求.城鄉一體化規劃在規劃期限上不同于城市總體規劃,它是對未來長時期一體化發展的目標戰略規劃及原則性指導,因此,它有發展時序,但沒有具體年限,既可以和城市總體規劃同時修編,又可根據動態需要因時修編.
此外,它與城市經濟區規劃(一種按經濟區域屬性分類的區域規劃)的區別,除了它的規劃范圍
通常小于城市經濟區(可能等于以單個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經濟區)以外,其目標追求也有所不同,城鄉一體化規劃還特別關注城鄉政治文化的平等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它與郊區規劃的區別也有一些類似,郊區規劃所追求的是其與市區的雙向互補和互為依存的關系,通常建立在農副產品、生態環境、土地空間等方面為市區所提供的支持,兩者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把城鄉一體化規劃的目標及相關內容納入城市郊區規劃,則可以大大彌補當前城市郊區規劃之不足.
3.2 城鄉一體化規劃的目標與原則
作為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城鄉一體化規劃,理應以前述城鄉一體化的目標體系為目標,盡管不一定能全面實現,但如下規劃原則仍應注意.
a.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可持續發展是涉及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和諧文明的新的發展觀.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城鄉一體化規劃應保持規劃結構的彈性和靈活性,使城鄉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和最大可能的節約,并加強城鄉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城鄉基礎設施的協調發展,延續和發展優秀的鄉土文化,避免城鄉社會空間的分割與對立,使城鄉物質環境與社會環境持續、有序且協調發展,并實現良性循環.
b.共同進步的原則.即充分重視鄉村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跳出傳統的以城市為中心的發展模式,樹立城鄉共同進步的發展觀,確立城鄉在區域經濟社會中的平等地位,建立各具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促進城鄉各項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
c.長期性、整體性與地域性的原則.即立足于長期漸進的發展,注重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避免短期行為,注重各城鄉地域的特性和差異性,因地制宜地提出城鄉物質環境建設的整體框架.
d.動態性與可操作性的原則.即根據動態需要不斷進行結構調整,同時采用系統方法區分輕重緩急,著重研究經過選擇的關鍵問題,以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
3.3 城鄉一體化規劃的任務與內容
鑒于當前城鄉規劃的重點仍在于物質環境建設規劃以及規劃人員的精力和知識面的局限,作者擬從城鄉物質環境建設角度選取下述可操作的主要規劃內容.
a.城鄉規劃結構.積極調整城鄉布局形態,形成多層次、多節點、網絡狀、連續式、疏密相間的、相互滲透的、點線面相結合的區域綜合體.其中,各城鎮可作為大小不等的“點”,各種交通軸線、林帶水系、電力電信走廊可作為“線”,而廣大的鄉村地區則為“面”.
b.城鄉用地布局.在明確城鄉功能結構與發展方向的基礎上,把縣、市域所有建設用地和不可建設用地進行統一的區分和原則性的布局,使城鄉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和最大的節約,真正體現“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在建設用地中,著重進行各級城鎮及開發區的用地布局,應將所有的用地規劃進行相應的修改和調整,確定合理的人口密度和用地強度.要在全面統籌的基礎上,通過用地布局積極引導與宏觀調控城鄉經濟發展的功能定位、行業選擇和拓展方向,避免重復建設、無序競爭和區域內耗,同時也防止城市的無限蔓延.
此外,還要相應確定電廠、變電站、高壓走廊、大型水廠、污水廠、煤氣廠、垃圾填埋場及墓地等區域性市政設施的位置.在不可建設用地中,又可分出永久不可建設用地(包括所有的一級保護高產農田、生態綠地、水源地、隔離綠帶、防護林地、風景林地、文物古跡、自然保護區、農田水利建設用地等)和規劃期內的不可建設用地(一般農業區,含二級保護農田、菜地、副食品基地、林地、園地、水產基地等),在重點保護前者的同時作好后者的保護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c.城鄉交通體系、基礎設施及防災抗災規劃.在城鄉一體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交通體系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它強化了城鄉間的分工與協作關系,促進了城鄉空間網絡的發展,使城鄉一體化結構形態得以完善.城鄉交通體系主要包括公路、水運及鐵路,其中與城鄉一體化關系最直接的是公路網絡,它可分為聯系中心城市與各城鎮的干線公路、連接各城鎮間的支線公路以及村級路網等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相結合,構成多層次的有機高效的公路路網,可大大便利城鄉居民的工作與生活出行.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是加快城鄉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關鍵,它包括城鄉聯網供水(建立村級管網,將自來水分送到各村),污水相對集中、分片處理(每鎮或幾個鎮建一個污水處理廠,經兼村并點后的鄉村居民點可建立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一鎮一變,一村一線”的供電網路,桿線電纜到村的電訊網絡,水利工程以及學校、公園、運動場等設施建設[6].這樣,按城鄉一體化原則統一規劃、分期建設、逐步聯網,既能避免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又可避免設施不配套或分布不均勻的狀況.深入研究城鄉各種致災因素,合理規劃城鄉生活空間,建立城鄉防災體系,通過一定的工程措施,提高城鄉抗御災害的能力,盡量減少災害損失.
d.城鄉環境保護與景觀生態規劃.環境污染是影響未來城鄉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在當前,第一,要根據城鄉環境的合理容量制定污染物排放指標,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第二,要優化城鄉工業用地布局,把同類污染源集中到同一工業小區進行集中整治,或通過調整產業結構限制排污大、能耗多的企業發展,使城鄉企業向高效、低耗、無污染方向發展;第三,為防止各級城鎮出現失去控制的、攤大餅式的用地蔓延現象,要制定合理的綠色空間指標,嚴格保護和大力建設城區周圍的環狀或楔形生態綠地,并使其與城區內的綠地相互融通,共同形成完整的城鄉綠色開敞空間系統;第四,開展農業景觀建設,在保護山林水體的同時,充分利用山坡洼地、路網水系進行普遍的大地綠化和林網化,使多樣化的農業景觀既作為農業生產的前提條件而發揮生態效益,同時也成為重要的城鄉旅游觀光、休閑度假資源.
e.兼村并點規劃.村莊兼并是我國農業集約化、鄉村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有力手段.因此,要按照既有超前意識,又因地制宜、節約用地的原則,選擇一批交通方便,靠近區域基礎設施網絡且具有較好發展條件的中心村,兼并其周圍零散的自然村落,以徹底扭轉目前我國鄉村居民點密度大而規模小、土地浪費嚴重、服務對象分散、現代化程度不高的局面,為鄉村城鎮化發展奠定基礎.
城鄉一體化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行政管理、經濟手段、政策體系等調控機制的作用.因此,城鄉一體化規劃還要注重關于體制改革、政策法規、財稅金融、宏觀管理、規劃協調、指導監督、發展時序等一系列問題的研究,特別是要加強關于動力因素、發展時序和資金投入等問題的研究,并提出合乎實際的規劃實施建議.
參考文獻
[1]張小林.鄉村概念辨析[J].地理學報,1998,(4):52-55.
[2]陸學藝等.社會結構的變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3]楊榮南.關于城鄉一體化的幾個問題[J].城市規劃,1997,(5):41-43.
[4]薛德升等.有關鄉村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等幾個概念的辨析[J].城市問題,1998,(1):2-4.
篇6
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20*年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進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政辦[20*]16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做好我市村鎮規劃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
村鎮規劃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加強村鎮規劃建設,有利于促進城鄉一體化和農村現代化進程;有利于引導廣大農民逐步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
二、總體要求
要把村鎮規劃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著力點,努力推進村鎮建設由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轉變、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由加快發展向又好又快發展轉變,使村鎮建設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鮮明、環境更加優美。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科學規劃。
按照《城鄉規劃法》要求,切實抓好村鎮規劃的編制、實施和管理,保證規劃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行性。村鎮建設規劃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起來,堅持節約集約用地。
(二)突出地方特色。
村鎮建設要體現地方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文化底蘊。要結合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確定相對統一的建筑風格,做到自然、人文景觀與現代氣息相互交融,創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時代氣息的新型村鎮。
(三)注重生態保護。
村鎮建設要與經濟建設、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實現村鎮建設與經濟效益、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四、目標任務
20*年,完成市域村鎮體系規劃;*鄉、*鄉、*鎮、*鎮、*鎮等5個試點鄉鎮完成規劃修編工作;*鎮*鎮、*鎮、*鎮完成規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0個村莊的規劃工作;20*年前完成全部村莊規劃工作。各鄉鎮要做好垃圾處理示范項目試點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科學制定規劃。
根據農村生活人口減少的現狀和村莊逐步遷并的趨勢,以及交通、通信、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供水排水、垃圾處理等情況,科學編制村鎮建設規劃。按照有利于生產生活的原則,加大村莊整合力度,引導村莊集中、統一建設,提高土地使用率。住宅單體設計要經濟實用、造型美觀。
(二)創新發展模式。
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凡能夠商業化經營的要實行有償使用、企業化運營。要盤活基礎設施等有形資產、公用設施冠名權和廣告權等無形資產,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
(三)嚴格監督管理。
規劃的編制、審批與調整要實行民主決策,按法定程序進行。各鄉鎮、辦事處要成立專門的村鎮建設管理隊伍,切實加強監督檢查。建設項目要依法實行統一管理,小城鎮建設項目必須經市建設主管部門審批;村莊建設一律先報后批,先批后建。同時,要嚴禁亂收費、私自辦證等違法行為。
篇7
一、近五年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調查與分析
通過對改革開放20年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歷程的理性思考和認識,我們認為從*年起,隨著國家糧食定購政策的逐步放開,經濟結構開始進入了加速調整的時期。農業產業化經營起步,主導產業、工業園區、新城開發和民營經濟相繼興起,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條件逐步改善,城鄉經濟社會逐步走上了良性運行的道路。
1、城鄉經濟快速增長,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20*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了28.4億元,比*年增加13.1億元,年均遞增13.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了7.76億元,比*年增加2.*億元,年均遞增6.3%;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了7.45億元,比*年增加2.94億元,年均遞增10.6%;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了13.19億元,比*年增加8.14億元,年均遞增21.2%。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年的37.5:29.5:33調整到了27.4:26.2:46.4。在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農業增加值在全區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這表明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20*年,全區人均GDP達到了8281元(折合1001美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全區GDP的比重為26.2%,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勞動力的比重為51.4%,按照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霍利斯·錢納里的判斷指標衡量,目前我區正處于工業化的前期階段,已開始進入工業化社會;全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了72.6%,人口城市化率達到了40.5%(按常住人口計算),標志著城市化的特征已初步顯現。
2、城鎮開發建設步伐加快,聚集資源要素的能力顯著增強。近幾年來,隨著新城區的開發建設,城市規模迅速擴大,人口明顯增加,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到20*年底,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與*年相比擴大了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了14.1萬人,比*年增加4.22萬人,平均每年新增人口8440人,每年轉移農村人口3000人左右。與此同時,重點小城鎮的開發建設逐步興起,6個建制鎮鎮區面積平均達到了1.1平方公里,集鎮人口平均達到3200人。其中建成區面積最大的總寨鎮達到了1.9平方公里,聚集人口最多的西洞鎮達到了4631人。城市和小城鎮的開發建設,不僅帶動了建筑建材行業和房地產業的快速增長,而且也帶動了城鎮工業園區的發展。特別是南郊工業園區,目前開發建設面積已達到7平方公里,入駐企業85戶,20*年完成工業產值4億元,占到了區屬工業總產值的26%;清水梧桐苑工業小區,目前開發建設面積已達到2.25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4戶,20*年完成工業產值7240萬元,占到了清水鄉鎮企業總產值的81.3%。上述情況表明,我區的城鎮開發建設與城鄉工業發展已走上了互動融合的道路,城市化與工業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3、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具備了中級發展階段的明顯特征。近些年來,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培育規模化生產基地,主攻招商引資興辦加工流通企業,使農業產業化得到了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奶牛、制種、蔬菜、草畜、林果、糧食等六大支柱產業。20*年底,全區奶牛存欄達到了2.64萬頭,比*年增加2.42萬頭,年均遞增64.4%;肉牛飼養量達到了13.25萬頭,比*年增加5.09萬頭,年均遞增10.2%;肉羊飼養量達到了66.2萬只,比*年增加28.6萬只,年均遞增12%;雞飼養量達到了582.3萬只,比*年增加300萬只,年均遞增15.6%。以洋蔥和溫室(棚)為主的蔬菜面積穩定在12萬畝左右;糧經制種面積穩定在16萬畝左右;經濟林面積穩定在10萬畝左右;糧食面積穩定在20萬畝左右。從調查分析情況看,我區畜牧業正處于高速增長的時期,發展潛力大、后勁足,應該是今后一個時期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撐點。目前依*調整種植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空間已十分有限,今后種植業發展的著力點應放在產業產品的升級換代上。全區建起各類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184戶。其中,乳品加工企業4戶,肉(蛋)品加工企業4戶,種子加工流通企業38戶,蔬菜加工流通企業28戶,果品貯藏加工企業4戶,糧油加工企業96戶,棉花、啤酒花、牧草等加工企業10戶。年加工銷售各類農產品55萬噸,占到了全區農產品總量的65.5%。全區發展起各類合作經濟組織68個。其中在民政部門登記的22個,作用發揮比較好的有7個。總體來看,目前我區的農產品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發展都已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了“公司+中介組織+農戶”的半緊密型聯合體,正處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中級階段。但中介服務組織發展相對滯后,企業與農戶之間利益聯接機制不完善,仍然是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4、城鄉社會事業持續發展,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區共有中小學195所,在校學生48945人。其中農村學校176所,城市學校19所,全部實現了辦學條件標準化,“普九”各項指標均達到了部頒標準。教育資源能夠滿足社會就學需求,但資源布局不盡合理,優質資源向城鎮集中的趨勢明顯。城鄉文化設施基本完善,城市建起了文化中心、圖書館和博物館。農村建成達標文化站17個,村組文化室1461個,廣播電視站19個,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了59%,比*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程控電話入戶率達到了58%,比*年提高了52個百分點。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56個。其中縣級醫院3個,鄉鎮衛生院20個,醫護人員1757人,醫療床位1095張。每千人擁有醫生數2.2人,床位4.6張,初步形成了三級預防保健網絡。但對照全面小康社會的標準衡量,上述指標中大部分都存在差距。
5、基礎設施條件逐步改善,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在城市,重點完
成了道路交通、休閑廣場、污水處理、供水供暖、綠化亮化,以及城市電網改造、住宅小區建設和工業園區的“五通一平”工程。其中,新建拓建道路78公里,城區道路總面積達到了3*.3萬平方米;開辟公共休閑廣場9處,總面積達到了18.5萬平方米;新建公共汽車站3處,公交候車亭27個,開通了10路城市公交;新建自來水廠2座,日供水能力達到了18.4萬噸;新建污水處理廠1座,日處理污水能力達到2.9萬噸;建成集中供暖站93處,供熱總面積達到了291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了2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了5.8平方米;開發建成標準化住宅小區40個,城市人均住宅面積達到了18.4平方米。在農村,累計投資1.5億元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投資5*萬元初步完成了農村公路客貨運“村村通”工程,投資1300萬元配套完善了六個建制鎮的基礎設施,投資2.*億元完成了180項骨干水利工程,投資4350萬元完成了33項生態治理項目。城鄉基礎設施條件逐步得到了改善。
總結分析近五年發展的情況,我們認為,自*年以來,隨著我區產業化、工業化、城市化的相繼起步,城鄉各項改革逐步深化,對外開放程度逐步提高,城鄉交流合作日益加強。特別是黨的*屆三中全會確立“五個統籌”的發展方針以后,在這種大背景的影響和推動下,全區上下統籌發展的意識逐步增強,城鄉經濟社會開始進入了相互滲透、融合發展的萌芽時期,突出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人口城市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最近五年,全區常住人口增加2萬人,增長了6.2%。城市常住人口增加2.6萬人,增長了27.7%。其中,城市人口自然增長3300人,固化外來人口8700人,轉移農村人口1.4萬人。20*年人口城市化率達到了40.5%,比*年提高了11.3個百分點。這表明城市聚集人口的能力在不斷增強,農民追求城市生活的愿望非常強烈。
二是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從城市工業和鄉鎮企業發展的情況看,隨著城鎮工業園區的興起,大批企業項目突破區域限制向園區集中,以往鄉鎮企業與城市工業分割運行的局面被打破,城鄉工業發展的關聯度逐步加深。從第三產業發展的情況看,在城市批發市場為農村市場供給商品的同時,大批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從事三產,逐步使城鄉商貿、服務融為一體,形成了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
三是城鄉發展互為依托的趨勢日益明顯。集中表現在農村主導產業為城市提供原材料,支撐著城市工業的發展。一方面,農村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土地、農產品、勞動力資源,逐步拉長了城鄉產業鏈條,形成了貿、工、農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另一方面,城市為農村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技術和人才,隨著城市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向農村的逐步擴散,發達的城市文明在不斷影響著農村。由此可見,城鄉發展已緊緊交織在一起,互為依托的局面正在形成。
四是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趨勢日益明顯。據不完全統計,*年,各級政府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為50*萬元,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為550萬元,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比為9:1;20*年投入城市基礎建設的資金為2.5億元,投入農村基礎建設的資金為1.1億元,城鄉基礎建設投入比為2.3:1。城鄉基礎建設投資的年均遞增率分別為49.5%和111%。這表明,近年來隨著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被逐步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統籌建設的趨勢比較明顯。
五是城市文明加快向農村擴散的趨勢日益明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鄉文化相互滲透,科技、信息交流日益廣泛,資源共享程度逐步提高,不僅加快了城市文明的擴散和傳播,也帶動了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農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在逐步發生變化,農民的法制意識、健康意識、保障意識和追求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都在進一步增強。
從以上分析可以判斷,我區隨著城鄉產業的逐步融合,經濟領域二元結構的矛盾趨緩,統籌理念開始向社會發展領域延伸,城鄉二元結構逐步突破的趨勢初步顯現。通過近些年的改革和發展,不僅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創造了條件,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城鄉發展中存在的差距和問題
1、城鄉經濟發展上的差距。由于受體制、機制的約束,城市、農村在資源配置和收益分配上不平等。特別在二、三產業發展過程中,城市聚集了各類城鄉資源要素,并取得了較好的收益。而農村只是廉價提供土地、農產品和勞動力等基礎性資源,大量的收益最終落在了城市,從而導致城市和農村發展不平衡,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特征還很明顯。近五年來,全區農業增加值增長了35.4%,年均遞增率只有6.3%;工業、建筑業增加值增長了65.2%,年均遞增率達到了10.6%;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了161.2%,年均遞增率達到了21.2%。由此可以判斷,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增長明顯慢于城市。
2、城鄉居民收入上的差距。20*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達到了758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3810元,城鄉居民收入比例由*年的1.6:1擴大為2:1。同時,有12個鄉鎮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全區平均水平,還有9%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2000元。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8%,農民的恩格爾系數為41.7%。雖然這些年城鄉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總體來看,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在繼續拉大,農民的生活條件遠不如城市。
3、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差距。由于資金投入上的“城市偏向”和缺乏統一規劃,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步,存在著明顯的二元化現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基本依*政府投資,近些年建設步伐越來越快。而農村道路、交通、通訊、水利設施建設相對落后于城市,興辦各類公益事業都需要農民出工出錢。特別在現行財政體制下,區、鄉財政支出壓力逐年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非常有限。盡管每年都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但很難滿足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4、教育、衛生事業上的差距。突出表現在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優質教育資源向城區集中,大量的農村學生涌向城市,導致城市學校班額超編嚴重。農村校點較多,但教學條件不如城市,生源出現了逐年減少的趨勢。城鄉師資水平差距拉大,素質高些的教師多數不愿在農村執教。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差,整體素質有待提高。農村執業醫生相對較少,技術力量薄弱,醫療衛生條件不如城市。特別是村級醫療保健設施簡陋,農民就醫難的現象依然存在。
5、城鄉社會保障上的差距。城市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健全,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逐步得到落實。20*年,城市居民參加養老保險的達到了10646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達到了14122人,參加失業保險的達到了1*0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達到了13890人。農村社會保障基本不落實,目前只為“五保戶”提供了低保金,為部分雙女戶辦了養老保險。除此外,農民均不享受社會保障。近幾年隨著城市的開發建設,城郊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日益突出。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認為,歷史形成的城鄉二元化發展格局,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如果像過去那樣,單向推進農村改革或城市改革,難以有效地解決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現階段要加快城市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立足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統籌考慮城鄉關系和工農關系,著眼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對市場取向的農村改革與城市改革進行整合和并軌,從體制上求創新、機制上求突破,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一體化的核心內容在于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就是要通過統籌規劃、統籌政策、統籌產業、統籌資源等,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別,使城市與農村成為相互依托、相互促進、同步發展的統一體,實現城市與農村的共同繁榮、共同富裕。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目前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調查情況顯示,對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問題,部分干部群眾思想上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推進城鄉一體化不是簡單的讓農民進城,而是要優化城鄉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使農村經濟發展、社會文明和農民生活向城市看齊;推進城鄉一體化不是變相的“劫富濟貧”,不能以減緩城市發展速度、降低城市發展層次為代價,關鍵在于改善城鄉關系,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個模式發展,而是要更好地發揮比較優勢,走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子。要準確把握和認識城鄉一體化的本質內涵,必須走出上述思想認識上的誤區。
二是發展規劃不統籌。集中表現在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發展上各自為政、自成體系,尚未形成城鄉統籌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指標體系,部門之間、鄉鎮之間協調性差,缺乏必要的規劃控制手段;城市、小城鎮和康居工程缺乏統一規劃,重視單項工作的年終進度,不重視社會投資的整體效益,指導工作上缺乏依據,落實工作上缺乏連續性。由于整體規劃不健全,一些具體的發展規劃和建設規劃難配套。如小城鎮建設、康居工程、旅游開發等都沒有總體規劃,目前還停留在探索實施的階段。
三是政策體系不完善。突出表現在支持小城建設和工業園區發展的政策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籌資渠道窄,鄉鎮拿不起,銀行貸不到,土地收益用不上,民間投資進不來;支持社會事業發展的政策不完善,特別是農村公益事業建設項目,除國家投資以外,基本由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負擔,籌資渠道越來越窄。
四是體制機制不健全。主要表現在公共財政體制、城鄉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土地流轉機制、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不夠,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
五是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不協調。從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工業化既是城市化、產業化的前奏,也是動力源。而從我區的實際看,近五年增幅最大的是第三產業。第二產業中,建筑業年均遞增率為21.6%,工業年均遞增率為4.8%,工業增長速度相對較慢。相反,由于大規模的投資拉動,城市發展速度明顯加快。這說明,我區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業化的基礎之上,而主要是*第三產業推動和規模投資拉動的。城市具備了承載人口的能力,但工業不具備吸納更多勞動力就業的能力,使城市聚集資源要素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三、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思路、目標和原則
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大精神為指針,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著眼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統籌城鄉產業布局,統籌城鄉政策體系,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引導工業向園區集中,科技向產業集中,土地向業主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優化城鄉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實施“五大戰略”為重點,主攻“一城四鎮、一帶雙沿”(即:中心城市、四個小城鎮、城郊、沿路、沿山經濟),做強工業增長極,培植城郊經濟帶,壯大農村產業群,努力實現城市與農村、經濟與社會、人口與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目標是:
——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到2015年,全區GDP達到80億元,年均遞增9%,人均GDP達到16000元;工業增加值達到17億元,年均遞增13%,三次產業結構比重調整到21:38:41;全區財政收入達到5億元,年均遞增10%。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全區人口城市化率上升到7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消費結構明顯改善,城市、農村恩格爾系數分別下降到30%和35%左右;電話入戶率達到90%以上,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100%,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0%,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根本改善,城鄉差距明顯縮小,人民普遍過上富足的生活。
——社會公益事業配套完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體系健全,農村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以上;文化設施比較完善,農村文化事業長足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90%以上的農村人口參加社會統籌保障;城鄉公共衛生體系基本健全,每千人擁有醫生數達到3人。
——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城鄉居民思想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基層組織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普遍加強,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全面落實,社會秩序良好,群眾安居樂業。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全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更加協調,社會步入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和諧優化,生活蒸蒸日上的良性發展之路,提前五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必須堅持以下五條原則:
1、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著眼于經濟社會和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充分考慮區域長遠發展與品位檔次的提升,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設計,科學制定完整的規劃體系。要明確分區功能和產業發展重點,合理布局,凸現地方經濟特色。
2、堅持因地制宜,梯次推進的原則。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從鄉村經濟條件、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出發,分區域、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城鄉一體化,做到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分步實施。
3、堅持以人為本、生態環保的原則。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擺在第一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高度重視和認真解決人口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立足當前,科學合理地利用各種自然資源。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遺產,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大效益的有機統一。
4、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既要明確政府職責,注重發揮好政府在城鄉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引導推動作用,又要堅持按市場機制運作,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放開一切可以放開的領域,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的模式,運作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走經營資本、經營資源的路子。
5、堅持城鄉統籌、互補互動的原則。推進城鄉一體化,必須著眼于城鄉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工業化、城市化、產業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不能顧此失彼。既要不斷增強城鎮聚集資源要素的能力,引導人口向城鎮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構筑更高的發展平臺,又要增強農村產業發展的實力,引導科技向產業集中、土地向業主集中,推動土地集約化經營,逐步形成城鄉協調發展,良性互動的局面。
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選擇
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五大戰略的實施:
1、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加快城鄉工業化進程。以園區建設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擴大工業總量,調整優化結構,培植工業支柱,爭創名優品牌,提高經濟效益,做強城鎮工業增長極,拉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到2015年,全區工業增加值達到17億元,年均遞增13%;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1.3%,提高6.7個百分點。一是加強工業園區建設,構筑招商引資平臺。在堅持抓好南郊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的同時,加快實施西郊工業園區開發建設規劃,力爭用三年時間,完成園區道路、水電、通訊、綠化等“五通一平”工程,基本滿足企業項目入駐的要求。進一步理順工業園區管理體制,盡快形成封閉管理、獨立運行的管理服務機制,從入駐手續、項目審批、企業融資、工商稅務、權益保障等方面,為入駐客商提供全程化服務,真正把工業園區建成招商引資上項目的平臺。在此基礎上,逐步完善清水、總寨等鄉鎮工業小區建設規劃,多渠道籌資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狠抓項目建設,擴大工業經濟總量。堅持大小并舉,內外結合,城鄉配套的原則,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的聚集效應,舉全區之力,千方百計招商引資上項目。既要搶抓機遇,爭取國家、省市和外商投資,集中精力發展大項目和重點企業,又要立足資源優勢,突出重點產業,引導和鼓勵城鄉民間投資,發展中小企業項目,培植工業發展的后續梯隊,謀求擴大工業經濟總量。力爭到2015年,工業經濟中園區工業所占比重達到80%以上。三是調整優化結構,培植工業發展支柱。調整的方向是向高新技術看齊,調整的目標是加快產業產品升級換代步伐,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調整的重點是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藥、新型建材和名優家具。逐步拉長加工產業鏈,形成工業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培植一批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四是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為核心,進一步規范公司制改造。要適應市場需求,積極探索實踐,建立出資人制度。逐步完善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大會各司其職、相互激勵、相互制衡的管理機制,切實加強企業成本資金、產品質量和生產安全管理,提高企業運行質量。
2、實施產業富民戰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繼續按照“企業+中介組織+農戶”的模式,以產業發展為支撐,加工企業為龍頭,機制創新為重點,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是壯大農村優勢產業群。在逐步改造提升糧食、林果等傳統產業的同時,沿路鄉鎮主攻奶牛、蔬菜和高效制種,沿山鄉鎮主攻肉牛、肉羊和優質牧草,推動戰略性主導產業規模化擴張,發展集約化經營,培育名品、精品,提高生產效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在此基礎上,積極開發肉雞、菌菇和特色水產養殖,培育農民增收的新亮點。二是做強加工龍頭企業。堅持“扶強、扶優、扶大”的原則,抓好現有龍頭企業發展。特別要支持那些經營機制好、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輻射面廣,與農戶關系密切的龍頭企業,集中精力做大做強。在此基礎上,大力開發果蔬飲品、畜禽產品加工,向農畜產品加工的深度和廣度進軍。三是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要引導龍頭企業、大戶能人、鄉村組織和涉農服務單位興辦各類服務實體,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與此同時,要引導一些有條件的龍頭企業,以入股或租賃的方式固化原料生產基地,把農民的土地納入企業集中經營管理,建立企業、農戶之間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逐步形成緊密型利益聯合體。通過創新完善運作機制,促進土地向業主集中,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提高土地集約化經營程度。
3、實施城鎮帶動戰略,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按照《酒泉市加快城市化發展綱要》的精神和要求,全力配合實施城區道路交通、供水排污、垃圾處理、熱電聯供、文體設施、綠化亮化等十大工程,不斷加強街道、社區建設,拓寬社區服務領域,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在此基礎上,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與中心城市配套的原則,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準確定位,突出特色,加快發展農村小城鎮,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結合我區的實際來看,開發建設小城鎮必須要突出重點、擇優發展。綜合分析六個建制鎮發展的基礎條件、人口資源狀況和區位優勢,我們認為,目前清水、總寨和西洞已初步建起了工業小區,為小城鎮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均地處312國道沿線,區位優勢明顯。尤其是西洞鎮,大部分處于城市規劃控制區以內,具備優先發展的條件,應該體現城市功能分區的特點,與城市配套發展;金佛寺鎮人口相對較多,在沿山區域具有區位優勢,對周邊鄉鎮輻射帶動能力相對較強;上壩鎮雖然人口較多,但距離總寨鎮很近,工業基礎薄弱,應與總寨鎮聯合發展;三墩鎮基礎條件相對薄弱,而且隨著酒航路的開通,區位優勢被逐步弱化,輻射半徑較小。因此,建議優先發展清水、總寨、西洞、金佛寺四個小城鎮。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學制定小城鎮發展規劃。要結合當地和周邊鄉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產業特色、區域特點等,準確定位小城鎮發展方向,盡快修編小城鎮發展總體規劃和建設詳規,用于指導小城鎮建設和發展,做到一次規劃,分步實施,保持建設的連續性。二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在政府投資的基礎上,合理配置和利用鎮區資源,積極建立以民間投資、招商引資為主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實施道路、水電、供暖、環衛和工業小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斷改善基礎條件,增強集聚生產要素和經濟要素的能力。三是積極培育小城鎮的支柱產業。高度重視小城鎮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支柱產業發展,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緊密結合,加快發展工業小區和第三產業,走好強工促農、興商建鎮的路子,聚集生產要素,繁榮鎮區經濟,增強小城鎮自我發展的能力。力爭到2015年,把四個小城鎮建設成設施完善、功能配套、主業突出,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次區域中心,人口分別達到6000人以上。
4、實施城郊開發戰略,培育發展城郊經濟帶。城郊開發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從現狀看,我區城郊資源的開發利用很不充分,一方面,表現在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輻射在城郊,但利用效率不高,沒有完全起到推動城郊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現在城郊大量的果園、水域、濕地、生態風光和閑灘空地等開發層次不高,利用不充分。實施城郊開發戰略,就是要充分發揮城郊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對運行效率低下、甚至閑置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利用,使城郊經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最終達到致富農民的目的。今后一個時期,城郊開發建設要突出走好三條路子:一是借城開發的路子。充分利用城市的技術、信息、市場和人才,開發科技附加值高的產業和產品,在做強園區工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高產奶牛、無公害蔬菜、小商品生產和面向城市的服務項目,逐步把城郊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二是借路辟景的路子。充分利用酒航路、酒嘉路、酒金路和312國道交通便利、人流集中的條件,開發建設休閑旅游景點,帶動城郊旅游業發展。一方面以漢唐博物館、法幢寺、北郊公園、植物園、西漢勝跡園和“天外天”太空城為重點,對環城旅游資源進行統一規劃、集中整合、綜合利用,形成規模宏大、檔次較高的核心旅游景區。另一方面,以海馬泉的開發建設為龍頭,利用周邊水域開發休閑旅游景點,逐步形成功能配套的濕地保護景區;以清水河沿岸開發為重點,健全完善基礎設施,發展民俗風情游覽景點,形成生態風光旅游景區。三是借景生財的路子。在抓好主景區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政策和機制,吸引更多的民間投資參與城郊旅游開發,利用一些閑散的果園、水域等興辦農家樂園。鼓勵農民依托旅游景區(點)發展餐飲、娛樂項目,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和外來人口到農村度假、休閑、消費,繁榮城郊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利用,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同時,要統籌考慮景區(點)開發與農戶小康住宅建設的問題,可以在景區(點)內適量布局一些高標準小康住宅,以緩解城郊用地的矛盾,推動農村康居工程建設。
5、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把科技進步和提高人口素質放在重要位置來抓,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一是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大力推進技術進步。工業方面,要以高新技術工業園區為示范點,圍繞主導產業、骨干企業和重點產品,狠抓科技攻關和新產品開發,廣泛采用先進技術設備和工藝,促進產品更新換代,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農業方面,重點圍繞農業增效和特色農產品開發,加快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引進推廣良種繁育技術、標準化生產技術、節水農業技術、生物工程技術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等,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二是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在穩定現有農技推廣機構的基礎上,按照經營和公益性職能分開的要求,促進一般性技術推廣工作和經營項目逐步走向市場。支持科研單位、龍頭企業和各類合作經濟組織,以多種形式開展聯合協作,建立科研與生產緊密結合的新機制,積極培育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三是著力培養人才。在認真抓好基礎教育、成人教育的同時,突出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素質教育,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和引進人才。尤其要加強企業職工和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著力提高一線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四是加快信息化進程。積極推進科技信息化,大力實施政府、企業、學校和居民上網工程,整合城鄉信息資源,努力建立統一兼容、資源共享、高效實用的區鄉村信息網絡平臺,讓先進的科學技術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使科技轉化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五、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保障措施
1、統籌城鄉發展規劃。著眼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強規劃的基礎性研究,形成城鄉一體的規劃體系。從目前我區各項規劃的制定情況來看,我們認為,近期應結合酒泉市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調整,盡快編制《全面小康建設規劃》、《區域城鎮體系規劃》、《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和《農村康居工程建設規劃》。為保證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建議《全面小康建設規劃》由相關部門負責編制,其它三個規劃由政府出面,聘請專家或委托資質較高的單位編制,為各鄉鎮研究制定各自的詳細發展規劃和建設規劃提供依據。應進一步加強規劃制定和實施的依法監督和統一管理,建立嚴格的違犯規劃責任追究制度,切實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和相對穩定性,做到一部規劃管到頭,一張藍圖建到底。
2、健全完善政策體系。一是完善支持小城鎮發展的政策。在堅持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規范培育二級市場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土地一級市場供給主體多元化的機制。在堅決執行國家土地法規、審批程序和規劃方案的基礎上,允許小城鎮規劃區內集體的土地,以入股、出租等形式直接進入土地市場,參與小城鎮的開發建設;對小城鎮在鎮區改造過程中,通過土地整理等方式形成的富余地,允許直接進入土地市場;對小城鎮的企業用地,可以通過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土地置換、分期繳納出讓金的方式合理解決,也可以采取農戶入股或企業租賃的方式解決;小城鎮建設用地的有償使用收益全部留給鎮級財政,統一用于小城鎮的開發建設。探索建立小城鎮建設的多元化投資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打破行業、區域和所有制界限,采取股份制、租賃制、合資經營等多種方式,鼓勵單位和個人投資興建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在統一管理的前提下,實行誰投資、誰所有、誰經營、誰受益,逐步把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推向市場,允許公平競爭,拓寬融資渠道,實現建設投資多元化。二是完善支持工業園區發展的政策。重點是對工業園區實行封閉管理,杜絕外部干擾;園區內資源基本由工業園區壟斷經營,土地收益要適當給園區留一部分;園區上繳市、區的稅收以20*年為基數,五年內增量部分全部留到園區,五年后增量部分按20%留到園區,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完善支持科技創新和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政策。每年安排100萬元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同時,適當安排扶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經費,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四是探索建立公共財政體制。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使財政逐步退出競爭性領域,轉移到滿足社會公共需求上來,把財政資金重點用于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生態建設、統籌全區職業技能培訓和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實行重點小城鎮財政超收部分全部留給鎮級財政的辦法,增強各鎮加強基礎建設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3、探索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在堅持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長期穩定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前提下,著眼于實現土地集約化經營和追求土地效益最大化的目標,支持農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結合我區實際,應主要采取以下七種流轉方式:⑴互換。對零星分散承包地,允許農戶通過調換的方式進行流轉,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⑵轉讓。農戶間通過協商,可直接轉讓全部或部分土地經營權;⑶轉包。有其它經營門路或有特長,不愿種地但又不愿放棄土地承包權的農戶,可通過協商將土地經營權在一段時間內轉給他人;⑷出租。農戶通過簽定經濟合同,在一段時間內可將土地租賃給本地農戶或外地經營者,以提高承包土地的經濟效益;⑸入股。農戶可將土地經營權折價入股,與集體或個人、或企業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建立股份合作制,結成經營聯合體;⑹招標承包。對農戶自愿流轉的土地,村集體經濟組織可統一對外招標承包;⑺委托發包。對那些外出打工或人少地多的農戶,可委托村委會將土地轉包給其他農戶。實踐當中,還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積極探索新的流轉方式,爭取在土地流轉機制上有新的突破。
4、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適應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放活政策,簡化手續,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現行以農業和非農業性質劃分戶口的戶籍管理制度,推行以實際居住地登記為“居民戶口”的城鄉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讓農民享有自由進城和自由遷徙的權力。鼓勵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農村人口在城鎮落戶,落戶后在一定時期內計劃生育政策不變。為使這項改革穩步推進,建議先將城市和“城中村”居民,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逐步向農村推進。建議由公安局研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力爭用五年時間,完成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的工作。
5、深化城鄉管理體制改革。積極適應建立新型城市管理體制的要求,以強化街道管理、發展社區服務為主題,進一步創新機制,完善設施,拓寬服務領域,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對納入城鎮規劃區內的村組,逐步“撤村建居”,促其向社區管理模式轉變。繼續深化鄉村管理體制改革,著眼于集中資源、組團開發、形成發展“拳頭”,積極穩妥地推進撤鄉并鎮、合村并組,逐步實現由行政區劃向經濟區劃的轉變。
6、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進一步調整教育布局,優化資源結構,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全面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大力普及農村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整合城鄉衛生資源,健全以鄉鎮衛生院為主的鄉村衛生服務網絡。深化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落實醫療衛生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兼顧基本醫療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先進文化為導向,創新體制、機制,配套完善設施,鞏固文化陣地,發展文化產業,促進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擴散。通過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7、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重點是突破體制界限,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城鄉勞動力市場。積極探索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機制,逐步把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從城市向農村延伸,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促進農民由土地實物保障向社會統籌保障轉變,力爭到2015年建起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關注弱勢群體,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形成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同步提高的新機制。
篇8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市委全會精神,以農村飲水安全、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節水灌溉示范為重點,保障農村人口飲水安全、農業用水安全;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新機制;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載體,推進民生水利工程又快又好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提高農民收入提供基礎性保障。
二、主要工作目標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十一五”規劃建設內容,解決5萬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5萬畝,灌區渠道水利用系數達到0.5,建設集雨水池水窖5000個;農村水利信息化、現代化水平有明顯提高。
三、工作要點
1、認真抓好2008年第四季新增投資項目建設,確保如期完成任務。
把搞好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的農村飲水安全和大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作為2009年農村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確實抓緊抓細抓好,確保按時完成任務。一是加強項目進度督導;二是加強質量檢查和指導,督促項目單位認真落實項目“四制”,嚴格質量管理,制定和落實項目責任制;三是認真落實項目周報制,按時將進度報水利廳農水處等部門。撫寧、盧龍、昌黎三個有08年新增項目的縣水務局,在認真抓好項目建設,必須保質保量按時完成項目建設任務的同時,要積極向縣主要領導匯報,與縣財政局溝通,落實好配套資金,為09年項目的爭取打好基礎。
2、大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建設。
繼續落實以適度規模的聯村集中供水為主,集中供水與分散供水相結合,構建城鄉供水保障體系,逐步實現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總體思路。一是按照水利部、省廳的有關要求,認真做好2010-2013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規劃,在安排項目年度計劃時,要把城鄉供水一體化、聯村供水和移民村的人飲不安全村往10、11年優先安排。二是確保中央要求的“十一五”規劃任務在2009年全部完成,年內解決5萬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三是從規劃入手,謀劃探索多水源配置的綜合措施,破解山丘區村莊易反復出現飲水困難的難題;四是配合省廳建立農村飲水安全信息系統,實現市局與水利廳信息聯網,爭取縣區與市水務局信息聯網。
3、抓好灌區“兩改一提高”工作。
一是抓好全市大中型灌區2009-2020年節水改造規劃編制工作,特別是要把昌黎縣引灤灌區節水改造規劃擠進省水利廳總體規劃中,破解南石灌區經營管理中的難題;二是抓緊落實好盧龍引青、撫寧洋河灌區2009年節水改造項目建設規模并組織好實施,國家“兩會”結束后,撫寧、盧龍兩縣要把重點工作放在爭取09年大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的投資規模工作上來,要求積極主動地與省、市發改委溝通、到農水司匯報爭取較大的投資規模;三是按照省廳農水處的要求,做好灌區水管體制改革的后續工作。
4、以推廣農業綜合節水技術為重點,推動全市節水灌溉的發展。
以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和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為依托,全面推廣農業綜合節水技術,有序推進農民用水戶協會探索,配合省農水處做好推廣用水計量設施,建立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合理水價等新型用水制度等工作,使農業用水效率有所提高;盡快落實海港區西港節水示范項目、北戴河節水示范項目,力爭年內建成并發揮示范作用;探索糧食生產核心縣昌黎、盧龍節水灌溉項目建設;規范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立項、報批程序、方案審批、材料及工程招標、資金使用、項目驗收等管理工作。抓緊落實引青灌區末級渠系改造、山海關節水灌溉(潮河水污染)、青龍集雨工程項目,聯合市財政共同做好省財政廳、水利廳的工作,使項目盡快實施。認真做好盧龍縣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全國示范縣規劃,爭取列入水利部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示范縣的的試點單位。
5、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完善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
積極組織參加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海河杯”競賽活動;繼續開展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鄉鎮評比活動,完善評比獎勵機制,充分發揮評比的激勵作用,各縣區要認真發動組織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積極參與市政府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鄉鎮競賽工作,確保糧食安全。撫寧縣要在08年獲得省政府“海河杯”一等獎和全國農田水利先進縣的基礎上再接再厲,做好參加08-09年度“海河杯”競賽工作,確保奪杯。在農村飲水安全、灌區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等工程項目中,健全和完善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實行政府補助與農民自籌掛鉤,發揮國家資金的引導作用;推廣農民自主管理新機制,鼓勵和引導農民自愿組織起來,互助合作,承擔直接受益的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和維護責任,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6、穩步推進基層水利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按照批復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縣級實施方案,督導落實人員編制,解決人員工資和辦公經費,確保基層水利技術推廣體系為“三農”服好務。
篇9
1.優化城鄉發展規劃。目標區域一體化,突出以功能區打破城鄉界限,強化縣域規劃的銜接配套,爭取并做好交通基礎設施的無縫對接,強化區域交通樞紐的地位,完善縣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圍繞洋口港、二級編組站等重點區域和重要發展節點以及由此帶來的產業發展,結合我縣的片區規劃和產業特點,完善產業發展和布局規劃;根據交通的拉動引導和產業的發展集聚,進一步優化城鎮體系規劃,重點提升縣城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沿海各鎮和交通節點各鎮的承載功能。開展縣城重要地段城市設計,編制35平方公里縣城規劃區控制性詳規,加快編制和完善縣域供電、通信、物流規劃、縣城歷史街區保護、地下空間利用和人防規劃,深化完善四大工業片區規劃,編制工業片區近期建設規劃、各工業集中區控制性詳規,以及特色園區規劃和建制鎮總體規劃。
2.加強規劃建設管理。確立一級規劃、二級建設、三級管理理念,用科學合理的規劃引導城鄉建設。堅持規劃的先導性、科學性。嚴格規范規劃編制、決策和審批程序,建立健全規劃編制的招標、聽證、公示、評審機制,不斷增強規劃編制的公眾參與度和規劃執行的透明度。
3.加大規劃監督力度。建立以人大、政協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并重的全方位監督機制,強化規劃的效能監察,進一步加大規劃執行的督查和執法力度,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二、突出項目建設,高標準推進城鄉建設
按照城鄉規劃,繼續強勢推進城鄉建設。年城鄉建設預計總投資超過50億元。其中,交通建設重點工程14項(高速公路工程1項、干線公路工程2項、縣鎮公路工程8項及農村四級公路、橋梁、綠化工程等),計劃投資16.54億元。城市建設重點工程56項(改造工程15項、改造拆遷工程16項、路橋工程17項、公園、廣場、綠化景觀、公用基礎設施配套工程8項)。計劃投資35.94億元,其中政府性投資8.94億元(區3.9億元,海安鎮1.26億元),社會投資27億元。同時,通過積極向上爭取,做好項目規劃和申報儲備。
1.加快道路橋梁建設,完善大框架。繼續推進高速公路和國道改建工程建設,積極爭取實施通榆運河海安段升級改造工程和寧啟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以及火車站改擴建工程,配合實施海洋鐵路建設。開工建設省道改建工程,建設縣鎮公路8條28公里、鎮村公路200公里,公路綠化250公里,改建農村公路橋梁80座。實施、路、路改造,東路、路(含整治)、路、東路(路至路、路,含至老通揚河水系溝通)、路、南路(含大橋)新建和路南延、大道南延、大道西延、大道延伸工程,大道南延、大道東延、大道北延以及東部產業新城次干道工程建設。
2.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增強吸附力。進一步加大舊城改造和城中村、鎮中村的改造力度。加快實施公司區域、路北側路東側區域、公司區域、水泥制品廠區域、老汽車站區域、等區域改造開發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東大街區域、萬力集團區域、橋北側區域城東側區域、貴都廣場東側區域、油漆市場區域、南路東側路北側區域、南路西側路北側區域、北路西側路南側區域、黃海路北側如海河東側區域、海光路南側鎮南路東側區域、北側鎮南路西側區域、七星湖東側等區域的拆遷改造工程。抓好城市公園、廣場、綠化景觀和社區綠化景點以及亮化工程建設。實施公園(蘇中植物園)、人民廣場、東洲公園、河整治工程、七星湖二期工程和城市亮化、園林城市創建工程建設,切實改善人居環境,增添城市靈性,提升城市品位。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加大、等中心鎮的舊鎮和鎮中村改造力度。積極引導農民棄宅進城進鎮,有序推進農民集中居住重點新社區建設,嚴禁農民點外建房。
3.提升城鎮服務功能,增加承載力。加快完善城鎮基礎設施,抓好供排水、道路、通訊、電力、廣電等基礎設施和商貿等配套建設。實施城市供水管網延伸工程,整合相關鄉鎮水廠,確保農村飲用水質量;實施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加快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建立“農戶收集、鎮村清運、集中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清運體系和集中處理機制,實現縣域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繼續推進城市污水管網延伸工程,實施河整治,完善污水處理收集系統;加快各鎮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實施污水集中處理。
三、強化綜合管理,高品味展現城鄉形象
1.切實加強城鄉長效管理。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和“國家園林城市”為目標,以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為重點,以體制機制建設為保障,大力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三位一體”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長效管理效果,改善農村生活、生產環境,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2.切實加強拆遷安置管理。嚴格執行拆遷補償安置政策,維護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公開拆遷許可辦事程序,強化對拆遷實施單位、評估機構的資質和行為管理,嚴把政策,規范拆遷行為,妥善解決拆遷糾紛,維護社會和諧。
3.切實加強工程建設管理。依法加強工程造價和抗震設防管理,規范招投標活動和建設工程交易行為,嚴格施工圖審查制度,積極落實建筑節能設計,強化工程質量監督,確保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安全。著力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推進保證金制度,明確各方職責,保證社會穩定。
4.切實加強專項安全管理。繼續加強拆除、施工、運輸、燃氣安全等專項治理,強化應急管理,努力做好供水、防洪、交通運輸等工作,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加強監督檢查,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四、創新體制機制,高效能服務城鄉發展
1.實現城鄉建設投入多元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盤活存量資產,包裝城鎮經營性土地和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吸引外來資本或社會資本投入城鄉建設,建立多元化的城鄉建設投融資體制。
2.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確保開通一、二級客運網絡線路,力爭開通1至2個鎮的三級網絡線路,新建城鄉客運一體化站亭20個,確保符合通車條件的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100%,最大限度滿足城鄉群眾出行需要。深化公司化經營改造,推進運力結構調整,開展貨物配載、物流專項整治,培育1至2家專業化物流企業,實現公路、水路運輸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
3.確保房地產業發展良性化。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全面分析現狀,把握發展趨勢,制定有效措施,促進房地產業健康、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相關配套政策,加快推進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的建設,切實解決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困難。嚴格規范農民安置房規劃建設和銷售管理,切實加強房屋產權產籍管理。
4.探索土地資源整理系統化。充分利用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政策,積極化解城鄉建設的土地瓶頸,提高城鎮土地經營水平。圍繞農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約和效益集顯的目標,積極爭取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開展農民“宅基地換城鎮住房、承包地換社會養老保險”的“兩置換”工作,營造有利于城鄉科學發展的和諧環境。
為切實做好年的城鄉建設工作,重點強化以下保障措施:
1.統一認識,營造濃烈的城鄉建設氛圍。進一步加大城鄉建設的宣傳力度,讓社會進一步了解城鄉建設的意義和城市以及縣域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藍圖,增強加快城鄉建設信心和決心,凝聚社會參與城鄉建設的力量,努力營造有利于城鄉重點工程建設強勢推進的濃烈氛圍。
篇10
一、目標任務
2012年底前為重點推進階段,重點改革試驗區,開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工作。內實現城鄉道路交通網絡全覆蓋,即鎮區通暢率達到100%、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達到100%,自然村道路通達率達到100%、硬化率達到90%,探索開行公交車汽車線路,農村客運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完成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或通過區域基礎設施共享解決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問題,完成所有鄉鎮供電設施的改造工作,爭取實現行政村互聯網覆蓋率100%,實現中央、自治區、市廣播電視主要頻道節目和互聯網的全覆蓋,提倡使用管道燃氣和沼氣集中供氣,完成重點江河水系防洪安全工程建設,建成一批節水灌溉工程。
2013-2015年為全面鋪開階段,在全城區范圍內整體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均衡化發展,農村客運覆蓋全城區所有鎮和95%行政村,城區各村鎮自來水普及率達98%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達80%以上、城鎮垃圾實現全收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0%以上,農村污水處理率達到50%,農村灌溉用水利用系數達0.61。
二、工作內容
(一)加快推進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1.進一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配合市加快324國道擴建,到2012年底,完成所有行政村道路及連接線路面硬化,以及50戶以上自然村屯的通屯道路建設,實現城鄉道路交通網絡全覆蓋。同時完善道路基礎設施,重點打造農民集中居住試點區的道路建設。2014年建成城區出入的城市道路。完善試點區域交通網絡、道路設施,啟動通屯硬化道路工程。2015年,建成市、城區、鎮之間的道路路網體系,基本實現市域道路全覆蓋。(城區交通運輸局、農林水利局牽頭,城區住建局、扶貧辦等配合)
2、深化城鄉公共交通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公交站點、客運站和行政村便民候車亭建設,爭取2012年底開行公共汽車線路,農村客運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2015年底農村客運覆蓋全城區100%鎮和90%行政村。(城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城區住建局、扶貧辦等配合)
(二)加快推進供水設施建設
1.積極推進城鄉供水管網建設。重點布局建成供水改擴建工程和雙定鎮供水工程,加快自來水廠擴建工程及備用水源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鎮區供水管網系統。同時積極推進雙定水廠規劃建設,在鄉鎮逐步建立由鎮區向周邊村莊輻射的供水管網,進而實現由鎮區供水企業進行集中供水,爭取2012年底鎮區實現集中供水。積極建設雙定—金壇工業帶的供水基礎設施,加快工業發展。2013年啟動雙定水廠規劃建設工作。2015年前實現全城區所有鎮鎮區集中供水。(城區農林水利局負責)
2.實施村鎮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村鎮集中供水工程,爭取實現集中供水,2012年底實現自來水普及率達100%,2015年全城區村鎮自來水普及率達98%以上。(城區農林水利局負責)
(三)加快推進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1.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建設,重點布局建成城區和區雨污管網改造及積雨內澇地區排水官網改造工程等,進一步完善排水系統,同時推進壇洛鎮、雙定鎮鎮區雨污管網建設工程。2015年前全城區城鎮污水處理率達80%以上。(城區住建局牽頭,城管局、農林水利局,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配合配合)
2.開展農村小型污水處理試點建設。在試點村建設小型污水處理廠(池)等項目,改善村坡生產生活環境。在重點推進階段,村坡污水處理率達80%,2015年底前全城區農村污水處理率達50%。(城區環保局負責,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配合)
(四)加快推進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2012年底,在設立環衛站,推進垃圾中轉站項目建設,逐步建成與其城鎮規模相對應的環衛設施,推行鎮區環衛有償服務制度。開展垃圾中轉項目建設,2015年城區完成各鎮的垃圾中轉項目,垃圾達到全收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0%以上。(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牽頭,城區城管局、環保局、住建局配合)
(五)加快推進農村燃氣設施建設
大力推進以沼氣為主,液化石油氣為輔的農村燃氣設施建設,2015年城區適宜建池農戶入戶率達到80%。(城區農林水利局牽頭,城區住建局,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配合)
(六)加快推進城鄉廣播電視、通訊和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1.2015年前,配合市完成無線數字城市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廣播電視對的節目覆蓋,完成20戶以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直播衛星全覆蓋。(城區文體局負責)
2.完善城鄉通訊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互聯網進村工程,爭取2013年覆蓋改革試點區,2015年前覆蓋全城區所有行政村。(城區經信局負責)
(七)加快城鄉水利設施建設
重點加強試驗區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2012年底在重點區域建成一批節水灌溉、防洪排澇工程。2015年全面完成規劃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城區農村灌溉用水利用系數達0.61。(城區農林水利局牽頭,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配合)
(八)加快村鎮生態建設
1.推進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2012年底前爭取完成城區生態鄉鎮建設規劃編制。2013年在所轄的80%的自然村,達到市級生態考核標準,達到生態鄉鎮建設指標。力爭到2015年,全城區80%的行政村建成生態村,所有鎮建成生態鄉鎮,城區達到生態城區考核標準。(城區住建局牽頭,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配合)
(九)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建設
實施試點區危房改造惠民工程。2012年底前完成危房摸底調查工作。2013年進入實施建設階段,村級基礎設施配套基本完善。(城區住建局牽頭,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配合)
(十)加快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
加快推進重點區域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項目建設,2015年所有的行政村均建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城區文體局牽頭,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配合)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配合協作,明確責任分工
各牽頭和責任單位要盡快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落實目標任務以及分階段的工作重點、工作要求。各責任單位之間要加強對接,努力使相關工程建設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確保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建設。
(二)創新工作方式,下放部分管理權限
根據自治區、市擴權強鎮工作部署,擴大鎮政府部分經濟社會管理權限,進一步落實鎮域內建設工程規劃、建設、管理等權限。
(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1.努力拓寬融資渠道。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原則,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體制。公路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垃圾處理設施、水利設施、廣播電視等項目要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的專項補助,并協調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對不能爭取國家和自治區補助的項目,以銀行貸款為主,積極爭取信貸資金支持。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探索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的補償機制,探索BT、BOT等融資手段,吸引外資和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2.加大財政扶持力度。2012-2013年,城區爭取的上級投資項目要向實驗區傾斜,每年城區財政投入實驗區基礎設施項目不少于200萬元。
(四)建立考核機制,確保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實施
建立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實行目標責任制,量化分解各項工作。加強對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工作的督促檢查,對各項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跟蹤,確保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