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常規范文

時間:2023-10-27 17:52: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常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常規

篇1

【關鍵詞】老年;呼吸系統疾病;人性化護理;效果;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2-0382-02

隨著生活環境的日益惡化,呼吸系統疾病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病程較長,病情不穩定,主要癥狀為呼吸困難、咳嗽、胸痛等,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因而要加強對老年患者的護理,以緩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其中人性化護理是一種科學有效的護理方式。為了探討老年呼吸系統病人人性化護理的效果,本文選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系統疾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系統疾病患者80例,根據護理方式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0例,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在60-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4±5.4)歲,病程在1-16年不等,平均為(10.5±4.1)歲,其中支氣管炎25例,肺氣腫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在60-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9±5.1)歲,病程在1-18年不等,平均為(10.9±4.0)歲,其中支氣管炎26例,肺氣腫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臨床癥狀 (1)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癥狀為咳嗽、呼吸困難、胸痛胸悶、喘息等;(2)實驗室檢查發現53例患者炎癥細胞和白細胞增加,18例血紅蛋白含量減少。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3.1環境護理 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環境保證患者的休養,病房濕度控制在40%-50%之間,溫度控制在17℃-22℃之間[2];要定期進行開窗通風,保持病房內空氣的清新,并且要防止患者吸入有害氣體。要從小細節入手,讓患者感受到護理的人性化。

1.3.2心理護理 患者在患病期間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煩躁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著病情的康復,尤其是情緒低落會嚴重影響呼吸道的恢復。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并且要向患者講述關于呼吸系統疾病的相關知識,從而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感受到關心和關注,從而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疾病。

1.3.3呼吸道護理 (1)指導患者選擇合適的,如俯臥位等,防止頭部過高造成對呼吸道的壓迫,并定期對患者進行翻身和拍背,促進痰液的排出;也可采用霧化吸入和支氣管擴張劑等治療,促進痰液的清除。(2)吸氧治療時要控制患者吸氧的流量和速度,要保證氧氣的濕潤,可以從低濃度開始,逐漸加大氧濃度,防止吸氧濃度過高造成患者呼吸中樞的抑制。(3)保證有效通氣,由于老年患者呼吸系統功能減退,自我凈化的能力較差,因而要建立有效通氣,必要時可采取機械通氣。(4)呼吸訓練,要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適當的呼吸訓練,控制好患者吸氣和呼吸的比例(1:2),保證每分鐘呼吸10次左右,每天訓練2-3次,每次10-15min[3]。

1.4觀察項目和指標 呼吸狀況評分采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4]進行測定,分為呼吸癥狀、疾病影響、活動能力三個項目,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危害越大。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護理后患者SGRQ評分較護理前均有所降低(P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在SGRQ評分上的比較

3 討論

呼吸系統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由于老年患者呼吸道結構出現退行性改變,而且身體機能出現下降,自凈能力比較差,因而要加強對老年患者的護理。本研究中采用人性化護理,從環境護理、心理護理、呼吸道護理、健康指導等方面進行,其中環境護理能夠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促進患者呼吸道功能的恢復;心理護理能夠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呼吸道護理要從小細節入手,保證有效通氣,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從而促進呼吸肌群的運動,增強呼吸肌的力度,改善呼吸功能;飲食指導能夠幫助患者補充豐富的營養,戒煙指導能夠幫助患者及時進行戒煙,從而提高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5]。本研究中人性化護理后患者的呼吸癥狀、疾病影響、活動能力等SGRQ評分降低水平明顯優于常規護理,這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6]一致,說明對老年呼吸系統病人采用人性化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賈淑梅.物理治療及特殊護理對呼吸系統疾病康復的臨床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277-277.

[2]單彩云.布地奈德與沐舒坦霧化吸人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效果觀察與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1(3):656-657.

[3]張蘭艷.護理干預老年人常見呼吸系統疾病[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6):36-36.

[4]郝靈紅,楊青,孫鑒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用藥常見問題及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2012,10(14):1301.

篇2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繼發性呼吸暫停新生兒患者92例,將其隨機分成A、B兩組,A組為觀察組,B組為對照組。每組均46例,兩組患兒均采用相同的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方法,而觀察組給予綜合康復護理方式,觀察并分析患兒的病因,比較兩組患兒經不同護理方式后的護理效果,調查患兒家屬對兩種護理工作質量的滿意程度。

結果:因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疾病較因呼吸系統引起疾病的可能性大,經綜合性護理方式護理的A組患兒的護理效果較經常規護理方式護理的B組患兒的痊愈率及總有效率高,無效率低,P

結論:通過對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的病因分析,對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進行及時的治療,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以此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新生兒 繼發性 呼吸暫停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08-02

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是指新生兒呼吸停止超過20s,心率減慢等一系列的危險征象,可發生于任何胎齡的新生兒。通常由不同疾病或其他附加因素引起,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所引起,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兩種,通常以繼發性為主,嚴重危害了患兒的健康,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兒將會因為長時間缺氧而導致腦細胞的死亡,甚至危及了患兒的生命[1]。臨床發現,患兒的護理措施與患兒的病情與康復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繼發性呼吸暫停新生兒92例,所有患兒經臨床確診,均排除原發性呼吸暫停的可能。將其隨機分成A、B兩組,A組為觀察組,有患兒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為3~15d,平均年齡為(7.1±4.3)d。B組為對照組,有患兒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齡為2~17d,平均年齡為(6.9±4.5)d。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情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兩組患兒均采用常規治療,A組患兒給予常規的護理方法,而B組患兒給以綜合護理方式,具體的護理方式如下[2]:①因新生兒體溫過低時,可誘發呼吸暫停,對此類患兒到醫院就診時,采用保溫箱對患兒進行保溫恢復,時時采用人工檢測系統對患兒進行監測。②當患兒的血糖過低時,可抑制患兒的呼吸中樞,使患兒的腦細胞代謝發生障礙,故在護理患兒時,當患兒出現低血糖情況后,適量適時的及時為患兒注射葡萄糖溶液,控制流速,保證患兒體內的葡萄糖含量達到正常標準。③當患兒的肺部功能受損時,使呼吸系統產生影響,導致患兒體內的氧供應減少,為保持患兒的呼吸道通暢,適時為患兒吸入超聲霧化的藥物,保證患兒的動脈血氧分壓維持在50~70mmHg。④新生兒的喂養情況也是一類容易忽視的問題,喂奶時,注意喂奶的速度,配合腹部按摩,減少患兒嘔吐情況的發生。臨床診斷分析患兒的病因,觀察對比兩組患兒經不同護理方式護理后的康復效果及患兒家屬的滿意程度。

1.3 觀察指標。經臨床診斷觀察并分析92例患兒的病因,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分為以下幾種:①痊愈:患兒癥狀消失,健康狀況恢復趨于正常。②有效:患兒癥狀得到緩解,健康狀況恢復趨于正常。③總有效:總有效=痊愈+有效。④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而患兒家屬對不同護理方式的滿意程度采用百分制來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2.1 患兒因不同疾病引起繼發性呼吸暫停的例數見表1。表1結果顯示,因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42例,所占比例為45.65%,因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50例,所占比例為54.35%。

2.3 患兒家屬對兩組患兒經不同護理方式護理后的滿意程度比較。觀察組患兒家屬的滿意程度平均評分為(97.8±0.6)分,對照組患兒家屬的滿意程度平均評分為(92.3±0.4)分,觀察組的評分較對照組高,P

3 討論

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是一類新生兒常見病,此病往往伴隨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極易發生惡化,嚴重威脅到了患兒的健康及生命安危[3]。引起新生兒發生繼發性呼吸暫停的疾病分為呼吸系統類疾病和其他系統類疾病,其中以硬腫癥、胃食管反流、敗血癥、縱膈氣胸引起疾病的可能性較大。及時防治及治療新生兒發生繼發性呼吸暫停,采用綜合護理方式對患兒進行全方位的護理[4]。表1結果顯示,因呼吸系統疾病引發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較因其他系統疾病引發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少。其中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吸入綜合癥、濕肺、新生兒肺炎、肺出血、乳糜胸、縱膈氣胸、先天性肺囊腫等,其他系統疾病包括:HIE、顱內出血、化腦、先天性心臟病、壞死性小腸、胃食管反流、貧血等。表2結果顯示,經綜合性護理方式護理的患兒的護理效果較經常規護理方式護理的患兒的痊愈率及總有效率高,無效率低,并且患兒家屬的滿意度也因護理方式的改變而提高。此外,還應該嚴格遵守消毒和無菌技術原則,防止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發生其他類疾病的感染。一旦患兒發生呼吸暫停時,應及時給予患兒及時的搶救措施,具體做法如下[5]:①清理患兒的呼吸道;②給予必要的氧供應;③病情嚴重時采取插管搶救。盡力盡早的幫助患兒脫離生命危險,防治因缺氧缺血產生的新生兒腦損害,從而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總結以上所述,臨床醫療工作者應給予患兒正確的病情判斷,對患兒進行全面的綜合式護理,幫助患兒康復,提高患兒的康復率,從而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崔艷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8):1716-1717

[2] 幸娟.嬰兒撫觸防治早產兒呼吸暫停臨床觀察[J].小兒急救醫學,2003,10(6):381.

[3] 崔艷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的護理[J].護理進修雜志,2009,24(18):1716-1718

篇3

【關鍵詞】 霧化吸入;小兒呼吸系統疾病;臨床效果

在兒科中, 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為一種在冬春季節常見的疾病, 其主要出現在幼兒和學齡前的兒童群體中, 且具有病情發展迅速的特點, 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和缺氧等為該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 給患兒正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在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臨床上霧化吸入方法具有一定效果, 其對患兒臨床癥狀具有良好改善作用。針對該種現象的出現, 作者為進一步了解分析霧化吸入配合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療效, 特從本院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中選取74例進行研究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 并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其中, 治療組37例, 男25例, 女12例;年齡3~8歲, 平均年齡(5.51±1.04)歲;病程為3~6 d, 平均病程(4.43±1.01)d。對照組37例, 男24例, 女13例;年齡為4~7歲, 平均年齡(5.03±1.11)歲;病程4~7 d, 平均病程(5.05±1.21)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本次研究選取的74例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入院后均采用補液吸氧、祛痰止咳和抗感染等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對于出現體溫>38℃的患兒, 應采用降溫方法對其進行處理, 同時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在此基礎上, 治療組患兒采用萬托林霧化吸入治療, 對照組患兒采用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 對比兩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1. 2. 1 對照組患兒采用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 患兒霧化吸入普米克令舒(AstraZeneca PtyLtd, 批號為301846), 1次/d, 0.5~1.0 ml/次。

1. 2. 2 治療組患兒采用萬托林霧化吸入治療, 患兒霧化吸入萬托林(西班牙葛蘭素史克集團公司, 批號為J20110040), 1次/d, 0.5~1.0 ml/次。

1. 3 療效判定標準[1] 顯效:患兒實施臨床治療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和缺氧等臨床癥狀同治療治療前相比消失或是基本消失;有效:患兒實施臨床治療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和缺氧等臨床癥狀同治療前相比出現減輕;無效:患兒實施臨床治療后, 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和缺氧等臨床癥狀同治療前相比沒有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臨床治療過程中收集的相關數據資料加以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對比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 治療組患兒采用萬托林霧化吸入治療后, 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7.30%, 對照組患兒采用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后, 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僅為78.38%。對比兩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采用萬托林霧化吸入治療患兒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采用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患兒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對比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 治療組患兒實施臨床治療后, 未出現氣閉、氣促、煩躁和胸悶等不良反應;對照組患兒實施臨床治療后, 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18.92%(7/37), 其中, 1例為氣閉、1例為氣促、3例為煩躁、2例為胸悶。對比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臨床上, 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給患兒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不利于患兒健康成長。基于小兒呼吸系統中的各個器官發育不成熟, 具有黏膜較為柔軟、氣管狹窄、血管豐富和黏膜纖毛運動差等特點, 因此, 患兒在出現咳嗽癥狀時極易出現黏膜充血腫脹癥狀, 使其呼吸道狹窄, 影響患兒呼吸。針對該種現象, 醫護人員應采用相應治療措施對患兒進行治療, 改善其呼吸狀況。霧化吸入治療方法效果顯著, 霧粒直徑僅為1~5 μm, 便于被患兒肺泡和小氣道吸入, 且該種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含水量, 便于濕化患兒呼吸道, 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提高患兒生活質量, 促使患兒健康成長[2]。萬托林屬于選擇性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 其可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 藥效持續時間可達4~6 h。該藥劑主要是作用在位于支氣管平滑肌上的β2-腎上腺素能受體, 進而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對患兒生活質量具有顯著提高作用。

綜上所述, 在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臨床上萬托林霧化吸入方法效果顯著, 本次研究選取的74例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患兒中, 治療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同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萬托林霧化吸入方法值得在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小麗.霧化吸入在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應用及護理進展.基層醫學論壇 , 2014, 18(15):1998-2000.

篇4

目的: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了該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來治療的60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計算機軟件把6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30例患者。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護理風險管理,比較觀察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患糾紛率為3%,風險發生率為3%,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率為97%,護理人員護理優秀率為100%,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將護理風險管理運用在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可促進患者康復,顯著提高護理效果,可臨床推廣。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呼吸內科;護理工作

在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多種不安全因素,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病情風險,這說明呼吸內科的護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不確定性以及風險性[1~3]。隨著人們對護理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在臨床中得到推廣應用,此種護理優勢是可將病人存在的潛在風險有效減少,但是其應用效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觀察。為研究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選取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來治療的60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來治療的60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22~72歲,平均年齡(43.25±10.23)歲。把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分別3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24~72歲,平均年齡(44.23±10.45)歲。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43.12±10.27)歲。60例患者中肺炎患者1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5例,支氣管擴張患者9例,肺心病患者11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15例,呼吸衰竭患者10例。兩組患者在病情狀況、年齡、性別等方面均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進行送檢痰培養、血常規、血培養,指導患者合理的休息與活動,指導患者適量飲水;保持病房環境衛生,及時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如有不良情況及時告知醫師并協助處理。

1.2.2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患者常規護理基礎上并實施風險護理。主要內容如下:(1)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方式,護理中對患者床位進行護理,定期對患者病床進行維修檢測,預防患者出現劃傷、墜床等不良現象,年齡較大的患者必須有患者家屬進行協助護理。將日常清潔用品放置在離患者病床較遠的位置,防止意外情況。(2)對觀察組患者創建完善的病情檔案,對患者心理狀況、病情等進行干預,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審查。協助患者及時服藥,定時協助患者翻身、拍背等,對患者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患者出現新的病情而加重呼吸系統疾病。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使用不同護理方式進行護理3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分為護患糾紛情況、風險率、患者滿意度以及護理人員操作熟練情況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對收集的所有患者資料和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兩組患者資料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方式進行護理3個月后,我們對兩組患者進行了觀察,經觀察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護患糾紛率為3%,風險發生率為3%,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率為97%,護理人員護理優秀率為100%,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3.討論

當前由于多種原因,導致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人數呈不斷上升趨勢,主要疾病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等。根據相關研究證明,當前對呼吸疾病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有較高風險[4]。主要原因是患有呼吸疾病的年齡較高以及遺傳性疾病等,在臨床中用藥較多并復雜,病情嚴重,有較長的治療周期,所以在護理中有較多意外情況。怎樣在護理過程中將護理有效率提高,將住院時間以及治療時間縮短,是當前重點研究的問題。護理風險管理是護理質量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在護理過程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將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護理能力等有效提高,使護理人員自覺遵守護理工作中的相關條例,將現有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及時發現并加以改善,將護理有效率以及安全率有效提高[5]。本次研究的內容主要是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中的應用效果,經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護患糾紛率為3%,對照組為10%;風險發生率為3%,對照組為10%;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率為97%,對照組為80%;觀察組護理人員護理優秀率為100%,對照組為80%;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明顯優對照組患者,兩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意義。綜上所述,將護理風險管理運用在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可促進患者及時康復,將護理效果顯著增加,可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四川醫學,2012,05(10):906-908.

[2]張曉英.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3,31(04):268-269.

[3]安艷麗.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療,2014,02(03):156-157.

[4]岳艷玲,殷波濤.湖北省某三甲醫院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管理效果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4,09(02):30-32.

篇5

【內科實習自我鑒定范文1】在呼吸內科輪要二個月了,現把二個月的工作表現總結如下:

從臨床表現上來看,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我發現,大多數呼吸系統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鳴、發熱、氣急等表現,這些表現往往缺乏特異性,它們有可能是感冒、支氣管炎等輕癥的表現,也可能是重癥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臨床癥狀,如果不進一步檢查確診,很可能就會導致延誤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對待呼吸系統的疾病,不能僅憑病人的某一臨床癥狀或體征而想當然地作出臨床診斷,而應進一步地進行必要的檢查,取得確實可靠的臨床資料,通過嚴謹正確的臨床思維,慎重地作出診斷。

事實上,呼吸系統疾病病種繁多,但歸納起來可分為感染、腫瘤及結核三類。感染疾病按病原學分又可分為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等,腫瘤主要是肺癌,其它類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嘗無明確歸屬的疾病,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見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詢問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問病史的一般方法外,還應該注意學習呼吸系統疾病在問病史方面的特點。呼吸器官強大的代償功能以及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特點之一,如果不對本身缺乏特異性的癥狀進行詳細的了解,就很難對進一步的臨床檢查及診斷提供有用的資料,所以在問病史時往往滿足于病人有什么癥狀,而忽視了對這些癥狀的進一步了解,使得臨床資料缺乏應有的價值,例如,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這一臨床表現,如果僅僅滿足于病人有咳嗽這一癥狀,而不進一步的深究,這種臨床資料對于疾病的診斷的作用顯然是十分有限的。

如果對咳嗽這一癥狀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時間長短;咳嗽的性質是干咳還是有痰;咳嗽的規律是陣發性還是持續性,是偶發性還是反復發作;其程度是輕還是重;聲音的大小、頻率的高低;與氣候及氣節的關系;是否有晝夜節律性;與、運動的關系等問題,通過如此的細致的了解后,就會發現,盡管許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種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別的,發現和認識這些差別,將會為疾病的診斷及進一步檢查提供有效的臨床資料。

在治療方面,由于呼吸系統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見,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應用十分廣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治療的關鍵,因此,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適應癥、體內代謝途徑、毒副作用,以及聯合應用的協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關知識也是很重要的。

【內科實習自我鑒定范文2】在中醫科的實習即將結束,在這一個多月的實習期間,我遵紀守法,遵守醫院及醫院各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工及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對待病人和藹可親,態度良好,努力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應用于實踐。在此過程中我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和臨床經驗,盡力提高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工作的能力,不斷培養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我在本科室實習期間,遵守勞動紀律,工作認真,勤學好問,能將自己在書本中所學知識用于實際。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基本掌握了中醫科一些常見病的護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從一個實習生逐步向護士過度,從而讓我認識到臨床工作的特殊性與必要性。以前在學校所學都是理論上的,現在接觸臨床才發現實際工作所見并非想象那么簡單,并非如書上說寫那么典型,好多時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時在工作中的經驗積累,所以只有扎實投入實習,好好體會才能慢慢積累經驗。

【內科實習自我鑒定范文3】在內一科實習一個月了,我深刻感受到心血管內科在整個醫院,乃至人們生活中的至高地位。當今社會,心血管疾病嚴重影響者人們的健康,它和人們的飲食、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一旦患病,就將終身服藥,所以預防是很關鍵的一步。人們往往不注意這些,只有在身體出現嚴重危害的時候,才會前來就診,尤其在農村是很常見的。

在實習的這一月中,我對心血管疾病有了更深的認識,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通過這一個月的學習,我知道了:高血壓病人來了常規要做心電圖,拍胸片,做心臟彩超發現微小病變,還有實驗室檢查,治療上不但要降壓,而且還要抗凝,降脂,擴血管等等對癥綜合治療。在實習的這一個月中,我也見到了很多的病例,比如: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血管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疾病、心包炎等。對它們的治療也有了一定的掌握,這對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讓我很有深感的是:病人來了常規化驗血糖,通過實踐證明,這是非常好的一種做法,尤其對于低血糖昏迷病人,如果在其它地方,也許就會給予高糖口服,這不但加重病人的病情,也許還會造成病人死亡。這點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實習學員學習的。

在實習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一個心內科醫師必須掌握的技能,心電圖分析是最基礎的,還有心肺復蘇,常見藥物的運用,如利尿劑、強心劑、擴血管藥物、正性肌力藥物、平喘藥物等。對醫師素質的要求也很強:

⑴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 心血管疾病,發病兇險,危及患者生命,要快速進行搶救及治療;

⑵要有高度負責的態度 心血管疾病其起因十分復雜,要求醫師應時刻關注疾病變化;

⑶要有十足的耐心 心血管疾病發展變化非常不穩定,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應及時并耐心的講解;

篇6

【關鍵詞】 綜合性護理; 重癥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無創呼吸機

doi:10.14033/ki.cfmr.2016.33.04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3-0094-02

隨著近年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人數的不斷增多,臨床上對該類患者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該病屬于受氣流限制的肺部疾病的一種,氣道不暢和呼吸道感染是該病的主要癥狀,會對患者后期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本次對合并出現重癥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期間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4年11月-2016年5月選擇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的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的合并出現重癥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9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23年,平均(10.4±7.5)年;患者年齡53~89歲,平均(66.6±7.2)歲;患者體重43~79 kg,平均(53.8±8.4)kg;呼吸衰竭發病時間1~17 h,平均(7.5±2.4)h;觀察組中男24例,女20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22年,平均(10.2±7.8)年;患者年齡51~86歲,平均(65.9±7.4)歲;患者體重45~73 kg,平均(53.2±8.6)kg;呼吸衰竭發病時間1~18 h,平均(7.2±2.8)h。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上述相關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規呼吸系統疾病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在無創呼吸機治療期間實施護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根據呼吸機的參數為患者調節鼻罩或面罩,調節到患者感覺舒適為止。采用綜合性護理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在無創呼吸機治療期間實施護理,主要措施包括:(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癥呼吸衰竭的患者接受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前,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的可能性較大,相關護理人員應該將通氣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進行詳細的說明,講解治療期間正確配合的方法,減少不良情緒;在實施治療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患者會由于面罩所產生的影響,導致不能夠正常與他人進行言語交流,使不良情緒狀態明顯加重,護理人員此時可以通過手勢、筆談等方式與其進行溝通,增強其安全感。(2)護理:相關護理人員需要幫助患者對治療期間的進行合理的選擇,避免患者的頭頸肩不在同一水平線上,使口鼻腔保持暢通狀態,使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改善。指導患者采用半臥位或坐位進行休息,但在飽餐狀態下不能夠選擇該,以免誤吸等不良事件發生[2]。(3)病情觀察:在通氣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生命體征、神志意識、呼吸頻率等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及時排痰并定期對患者的血氣分析變化情況進行監測,發現異常應該及時告知有關醫生進行處理。(4)并發癥護理:對固定張力和位置進行適當的調整,可間歇性的打開面罩,以使患者的癥狀表現得到緩解,在最大程度上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主動咳嗽,必要的時候可以幫助患者對口鼻分泌物進行清潔。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選擇兩組研究對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治療效果、對呼吸系統疾病通氣治療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時間和臨床通氣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等四項內容作為觀察指標。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治療結束患者出院當天,以不記名打分方式了解護理服務滿意度,100分為滿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分以上為基本滿意,80分以上為滿意。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顯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癥狀徹底或基本消失,呼吸功能和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恢復正常;有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癥狀明顯減輕,呼吸功能和血氣分析指標水平的改善幅度超過50%;無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癥狀沒有減輕,呼吸功能和血氣分析指標水平基本沒有改善,或病情惡化[3]。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分析均經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治療效果

對照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治療總有效率為70.5%;觀察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治療總有效率為9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對呼吸系統疾病通氣治療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79.6%;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時間和臨床通氣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比較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8.94±2.57)d后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正常,該組通氣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為(12.39±3.15)d;觀察組患者在治療(6.10±1.32)d后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正常,該組通氣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為(9.07±2.14)d,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對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水平較為低下,受外界環境變化所產生的影響較大,呼吸道感染后并發呼吸衰竭的可能性會明顯加大,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響[4-6]。目前無創正壓通氣機已經成為在臨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實施治療的一種主要方法,且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改善通氣障礙是目前臨床上公認的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實施治療的基本原則,臨床研究表明使用通氣機可使患者后期的生活質量和病情的控制效果得到顯著性改善,在對患者實施通氣治療的同時,還應該對其生命體征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定期定時幫助患者翻身,對坐臥位姿勢進行及時的調整,使患者能夠以舒適姿勢來接受治療,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提高護理滿意度[7-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吳羽玲.無創呼吸機治療呼吸衰竭臨床護理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8):234-235.

[2]殷憲玲.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4):106-107.

[3]梁梅英,陳廣雪,梁永祥.無創呼吸機治療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J].吉林醫學,2015,36(16):3608-3610.

[4]孫永梅.無創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o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7,20(10):1207-1208.

[5]陳玉蘭.無創機械通氣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及護理[J].臨床和試驗醫學雜志,2010,9(2):159-160.

[6]陽艷.使用無創呼吸機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1):79-80.

篇7

【關鍵詞】老年患者;呼吸內科;住院護理;問題與對策

老年人伴隨著年齡的增加其機體器官功能逐步退化,當其發生呼吸系統疾病時會出現一系列護理問題。尤其呼吸內科的住院老年患者大多數都患有慢性疾病,治療周期長,反復發作,常使得患者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給臨床治療護理帶來困擾。因此,本文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38例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常見護理問題,并就其護理對策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間在我院呼吸內科接受治療的38例住院老年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齡58-83歲,平均68.2歲。其中慢性支氣管炎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大葉性肺炎1例,患者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呼吸困難、咳痰、咳嗽和咳血等。

1.2方法

回顧性分析3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病例記錄總結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由相關的護理專家和醫生進行審閱、修改和制定相應的調查問卷,共發放38份調查問卷,并在規定的時間內收回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軟件錄入調查數據,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8份,在規定時間內有效收回調查問卷38份,有效回收率為100%。依據回顧性分析和調查分析結果可知,在呼吸內科老年患者住院護理中常見問題如下五類,分別是心理護理問題(86.84%)、日常護理問題(71.05%)、皮膚護理問題(55.26%)、飲食護理問題(42.11%)和用藥安全問題(42.11%),見表1。

調查項目

例數

比例(%)

心理問題

33

86.84

日常問題

27

71.05

皮膚問題

21

55.26

飲食問題

16

42.11

用藥安全問題

16

42.11

3常見護理問題及對策

3.1心理護理

由于呼吸系統疾病的病程長,老年患者長伴有其他的慢性病,住院治療周期長,起效慢。常導致老年患者常伴有緊張、焦慮和恐懼等消極心態,這可能與患者的年齡、心態和環境有關,心理護理問題是呼吸內科老年患者住院護理的最常見問題。對策:心理護理問題是臨床護理中最嚴重的一個問題,要有效的解決患者心理問題,首要是建立并維持良好的醫患關系,應提供相關疾病及心理學信息,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家屬應重視對老年患者的關心和心理疏導,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幫助患者宣泄情緒和轉移注意力。還需要構建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3.2日常護理

老年患者年齡較大,一般都會存在睡眠質量的問題,另外,身體各項機能也下降嚴重,行動不便,容易導致意外損傷。對策:對于呼吸內科的老年患者,應盡量避免患者單獨居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患者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鼓勵患者在體能允許下多進行適宜的體育活動,改善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

3.3皮膚護理

老年患者多長期臥床,室外活動較少,且因為身體和生理問題,老年患者常常很難翻身,嚴重者將不能翻身。這些情況將會導致老年患者出現很多的皮膚問題,如壓瘡等。對策:保持病房的清潔和通風,保證患者病床的干燥和清潔,鼓勵患者經常做翻身等運動。除了常規的皮膚護理之外,在清潔患者皮膚的時候要注意水溫,并減少使用刺激性沐浴產品。

3.4飲食護理

合理的膳食安排對老年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有重要的意義,合理搭配患者的飲食,以便滿足患者的身體需求,同時,要讓患者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膩等刺激性的食物。

3.5用藥安個問題

用藥安個問題同樣是住院護理中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老年患者由于身體機能和免疫功能的下降,導致每種藥物對患者的效果出現明顯的差異,用藥時對該問題要慎重考慮。同時,老年患者錯服和漏服的現象嚴重。對策:老年患者常忘記吃藥、或忘了己經服過藥又過量服用,所以口服藥必須由護士按時送服,并且要監督患者,不能將藥放置在患者身邊。按時叮囑,避免錯服或者漏服的情況。服藥后要時刻注意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若出現不良反應,應該及時停藥并通知值班醫生進行處理。

參考文獻

[1]那麗秋,王菊賢,吳立靜,等.老年呼吸系統疾病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227-228.

篇8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習慣護理;呼吸功能鍛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表現為進行性發展的氣流受限,嚴重者可發生重癥肺炎和呼吸衰竭。該病的臨床治療目標是延緩呼吸功能損害、預防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在下列研究中,我們分析了生活習慣護理聯合呼吸功能鍛煉對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現匯報如下。

1、對象與方法

對象

將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納入研究,納入標準:(1)明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2)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3)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共納入90例患者,采用隨機分為給予生活習慣護理聯合呼吸功能鍛煉的觀察組和僅給予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每組各4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齡55-69歲、平均61.6±7.9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齡56-70歲、平均61.9±7.8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1.2 干預方式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式,包括常規門診隨訪、用藥指導、氣道功能檢測。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給予生活習慣護理聯合呼吸功能鍛煉,方法如下:(1)通過門診一對一教育的方式讓患者對患者進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健康的飲食、作息習慣,并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2)每日進行2次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鍛煉,每次20 min。腹式呼吸鍛煉時,吸氣動作盡量挺腹、胸部不動,呼氣運動使腹部內陷、盡量將氣呼出;縮唇呼吸鍛煉時,吸氣用鼻、呼吸嘴唇收攏呈口哨樣。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患者的氣道功能指標

干預后4周時,檢測兩組患者的最大呼氣流速(PEF)、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并計算一秒率(FEV1/FVC%);檢測儀器:Jaeger公司生產的肺功能檢測儀。采用改良MRC呼吸困難評分(MMRC)和 6分鐘步行距離(6 MWD)評價呼吸功能。

1.3.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

干預后4周時,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OL-30)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檢驗標準:P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PEF(74.2±9.6)ml/s、高于對照組的(65.4±8.8)ml/s,FEV1/FVC(66.3±8.7)%、高于對照組的(58.1±7.4)%,MMRC(5.1±0.8)、高于對照組的(3.4±0.6),6MWD(388.1±56.4)m,均高于對照組的(317.5±48.3)m,生活質量評分(89.4±13.2)、高于對照組的(78.7±1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我國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在40歲及以上人群中,發病率超過8.2%。根據目前的研究,該病的病因為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顆粒、職業性粉塵、有毒化學物質,可引起小氣道上皮損傷、纖毛運動能力減退、腺體肥大和分泌物增多的病理改變[1]。在此基礎上可出現不完全可逆和進行性發展的氣流受限,伴有小氣道病變和肺實質破壞,可引起長期性反復發作的咳嗽咳痰、誘發性喘息、勞力性氣促[2]。

COPD好發于老年人群,由于其本身機體功能較弱、體抗力低下,容易在氣道病變的基礎上發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存治療。在臨床工作中主張通過日常的干預措施來改善氣道功能、延緩疾病進展、預防急性發作[3]。根據現有的臨床資料,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呼吸肌功能是影響COPD患者整體病情的主要因素,因此,通過護理干預措施以改善生活習慣、增強呼吸肌功能預期能夠取得積極的臨床價值[4]。目前,國外已有關于生活習慣護理、呼吸肌功能鍛煉的報道。

我院于2011年開始對COPD患者采取生活習慣護理和呼吸肌功能鍛煉的干預方式,并通過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的病例資料來分析生活習慣護理聯合呼吸功能鍛煉對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旨在為探尋COPD有效的護理方式提供參考。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氣道功能情況和整體生活質量情況可知,觀察組FEV1/FCV、PEF、MMRC、6MWD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就說明觀察組患者的氣道功能得到了更為明顯的改善、生活質量得到了更為明顯的提高。

綜合以上可以得出結論:生活習慣護理聯合呼吸功能鍛煉能夠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積極的治療價值。

參考文獻:

[1]許光蘭,韋艾凌,黃美杏,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辨證分型與相關指標的相關性研[J]. 中國中醫急癥,2011,20(11):1753-1754.

[2]羅登攀,張洪球,徐郁穎,等. 慢阻肺湯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療效研究[J]. 中醫藥學報,2011,3 9(1):94-95.

篇9

耳鼻喉:耳鼻喉是操作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書本里面一帶而過的鼻中隔偏曲矯正術等,在臨床上均非常重要。在此科期間,我不遲到早退,尊敬老師,關系和睦融洽,工作積極主動,在耳鼻喉實習的三周里,我學會了很多,也認識了很多朋友,在帶教老師認真而細心的教導下,我熟練掌握了眼科、耳鼻喉科及口腔科病人手術前的準備、術中配合、術后觀察及護理,學會了眼部、耳部、鼻部、喉部、口腔的常用檢查方法。

急診科:個人自我鑒定:本人在急診科實習期間,遵守醫院及科室各項規章制度,尊敬老師,工作積極,認真負責。實習態度端正,實習動機明確,工作主觀能動性強。在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嚴格“三查七對”及無菌操作,現已了解了預檢分診和院前急救的流程,熟悉了急診常見疾病的護理、危重癥患者的搶救配合,掌握了洗胃、心肺復蘇、除顫等急診專業技術和急救儀器的操作、維護。 基本掌握了急診科常見病的護理常規及鼻飼,吸痰,給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心電監護等技術操作規程。

兒科:在實習期間我遵紀守法,遵守醫院及兒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工及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對待病人和藹可親,態度良好,努力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用于實踐,在此過程中我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和臨床經驗,盡力提高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工作的能力,凍斷培養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經過1個月的實踐我基本掌握了病程記錄、會診記錄、出院記錄等醫療文件的書寫;掌握了臨床兒科的特點及兒科常見、多發病人的診治;掌握了常見化驗的正常值和臨床意義及和各類危、重、急病人的初步處理。在帶教老師的悉心指導下能完成生命體征的測量,新生兒的各項生活護理,以及新生兒培養箱,藍光箱,心電監護儀的使用。希望在接下的科室能更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婦科:我在本科室實習期間,遵守勞動紀律,工作認真,勤學好問,能將自己在書本中所學知識用于實際。認真履行實習護士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關心病人,不遲到早退。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基本掌握了婦產科一些常見病的護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從一個實習生逐步向護士過度,從而讓我認識到臨床工作的特殊性與必要性。以前在學校所學都是理論上的,現在接觸臨床才發現實際工作所見并非想象那么簡單,并非如書上說寫那么典型,好多時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時在工作中的經驗積累,所以只有扎實投入實習,好好體會才能慢慢積累經驗。遵守醫院及科室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實習護士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關心病人,不遲到早退。基本掌握常見病的護理常規及陰.道分娩,產程觀察處理。熟練掌握聽診胎心音,骨盆外測量,陰道沖洗,灌腸等等。

心內科實習自我鑒定

在心內科幾位帶教老師的悉心指導和患者的配合下,我圓滿的完成了實習任務。通過本次實習,我學會了心內科基本的問診方法,查體方式及聽診要點;熟練掌握了給患者做心電圖;基本掌握了看心電圖的要點;熟悉循環系統病癥的基本用藥;旁觀了運動平板試驗和冠狀動脈造影術。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兩份大病歷。由于實習時間的寶貴和短暫,對心內的用藥還不是很熟練,今后應該完善基礎知識,加強對異常心電圖的觀察和比較。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呼吸科實習自我鑒定

我在內科工作了2個多月,從臨床表現上來看,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我發現,大多數呼吸系統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鳴、發熱、氣急等表現,這些表現往往缺乏特異性,它們有可能是感冒、支氣管炎等輕癥的表現,也可能是重癥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臨床癥狀,如果不進一步檢查確診,很可能就會導致延誤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對待呼吸系統的疾病,不能僅憑病人的某一臨床癥狀或體征而想當然地作出臨床診斷,而應進一步地進行必要的檢查,取得確實可靠的臨床資料,通過嚴謹正確的臨床思維,慎重地作出診斷。事實上,呼吸系統疾病病種繁多,但歸納起來可分為感染、腫瘤、腫囊等。

通過學習和實踐,我能夠掌握各臨床病的起因,但是缺少實際操作,能夠知道基本的病理過程,但是缺少更多的學習。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會成為一名合格的***(自己填了),為社會、為人民服務!

腎內科

一般腎病科的病人重點還要詢問血壓,小便的情況,有無糖尿病史。,然后是個人史,家族史,過敏史,婚育史,女性病人還要問月經史,病人的基本情況。

然后是查體,心臟的叩診聽診,肺部的聽診,重點觀察病人是否有水腫,水腫的位置,腹部的觸診,肝臟的觸診,全身淋巴結的情況。下面說下我們腎病內科的常見疾病,一是,慢性腎功能衰竭,多是失代償其,尿毒癥期,當然最好把四個分期的掌握了,隨之而來的伴隨癥狀,腎性高血壓,腎性貧血,腎性骨病;二是,糖尿病腎病;三是,腎病綜合征;四是,急性腎小球腎炎。

內分泌

每天記錄著病程錄,對于各種疾病的病情和發展情況有了更直觀的了解,理論知識在這樣的實踐中得到了真正的升華。雖然看上去只是很瑣碎的小事,但是通過這些讓我對于疾病所需的診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學會了如何與病人溝通。但是對于糖尿病這一內分泌科最常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了很好的認識。當然,在這倆個多星期中,還有許多別的收獲,比如第一次看了腎穿刺,第一次看了血透的過程,并且知道了連續的血糖測試以及皮下埋針的胰島素注射,有些還自己親手進行了操作。

血液

篇10

方法:選取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隨機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預防性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感染率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結果:經護理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感染人數優于對照組,具有明顯差異(P

結論:在對呼吸內科老年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加強預防護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發生感染,使患者及其家屬更加滿意,值得臨床中借鑒使用。

關鍵詞:呼吸內科 重癥患者 老年人 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235-01

呼呼吸系統(Respiratory System)是執行機體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的總稱。呼吸系統的機能主要是與外界的進行氣體交換,呼出二氧化碳,吸進新鮮氧氣,完成氣體吐故納新[1]。老年患者由于年齡較大,容易感染呼吸系統疾病。預防護理是以預防為中心,以促進和維護老年人群健康為目標,“以人為本”,不斷改進護理工作,滿足病人需要,減低感染患者人數,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現就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60例重癥患者,對其中的30例實行預防護理監護,相關資料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60例患者,采用隨機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在55至79歲之間,平均年齡67.3±2.5歲;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在57至80歲之間,平均年齡69.2±3.2歲。兩組患者在生命體征、病情、年齡、性別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30例患者中:支氣管擴張4例,支氣管哮喘11例,慢性支氣管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對照組30例患者中:支氣管擴張5例,支氣管哮喘13例,慢性支氣管炎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針對性分析,采取相應的藥物治療和護理,及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

1.2.2 觀察組:采用預防護理的方法實施護理,具體護理方法主要包括:

(1)心理方面:老年患者由于長期服藥和飲食控制非常苦惱,思想包袱很重,易產生煩躁、悲觀、失望等消極情緒,針對這一情況,護士應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科普知識時,態度要和藹,這樣使他們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有助于降低感染[2]。

(2)飲食方面:患者應該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產氣食物。飲食宜少量多餐,細嚼慢咽,不宜過飽。哮喘反復發作,由于機體缺氧,使胃腸功能減弱,少量多餐可減輕胃腸負擔,細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禁忌吸煙、喝酒,吸煙等,這樣可以減少因飲食不當而誘發感染。

(3)環境方面:病房內的室溫調至22℃-26℃,保持室內的濕度,并且要避免過多的人員流動,保持病房內將空氣清新,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以便于患者的休息,減少由于環境控制不當而引起感染。良好舒適的環境能夠給病人帶來愉悅的心情,轉移病人的注意力,暫時忘記疼痛。護理人員在對病人護理過程中應盡量態度親切,動作柔和,使病人感到溫馨。

(4)機械通氣:護理人員幫助患處于者適當的,可取半臥位、坐位等,要點在于使頭、頸、肩在同一水平,頭稍向后仰,以有效開放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對痰多、不易排出患者可進行氧氣霧化吸入,也可調節濕化器,增加氣體濕度,可有效減輕患者咽部不適,同時稀釋了呼吸道內分泌物,以利痰液排出,并可減少肺部感染發生。若患者出現咳嗽咳痰劇烈,可先停用呼吸機15~30分鐘,讓患者休息片刻[3],將痰咳出,并及時漱口。若患者在使用時出現鼻塞癥狀,可用0.1%呋麻滴鼻液滴鼻以收縮鼻黏膜血管,等癥狀緩解后再使用呼吸機。

1.3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結果采用t檢驗,P

2 結果

經護理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感染人數為3例,對照組感染人數為8人;觀察組的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具有明顯差異(P

3 討論

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病變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我院呼吸內科在老年患者的預防護理中對患者心理、飲食等方面進行預防指導,緩解了患者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通過對病人采取針對性的預防護理,為病人提供良好、舒適的環境,給病人帶來愉悅的情緒,護理過程中動作盡量動作柔和,態度親切,使病人有家的溫馨感,這樣不僅降低了患者的治療時間,同時也降低了感染率[4]。

綜上所述,在對呼吸內科老年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加強預防護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發生感染,使患者及其家屬更加滿意,值得臨床中借鑒使用。

參考文獻

[1] 胡永華,李立明.人性化護理模式探討[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111-113

[2] 劉雪榮,于普林.130例老年肺結核患者的護理[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1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