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師教育敘事范文

時間:2023-10-25 17:24: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音樂教師教育敘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音樂教師教育敘事

篇1

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教育主要是根據課程改革以及教師教育教學活動需要,不斷提高教師技能水平,增加專業實踐知識。中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教育在其發展過程中,僅僅注重提升專業技能,在大堂課教學過程中造成繼續教育缺乏針對性;過度講授專業知識,使得繼續教育的課程缺乏靈活性,結果導致中小學音樂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不高,繼續教育的效果不突出。第一,繼續教育缺少針對性。中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教育缺乏針對性,主要是從大堂課的形式展現出來。中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教育主要是通過骨干型教師的經驗傳授獲得理論提升,以大堂課的形式對教師進行理論培養和實踐教育。然而,在繼續教育過程中,由于每個音樂教師在自身成長過程中所處階段不同,必然要求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活動,而不能采用“一刀切”和一種教學模式,甚至采取一樣的教學內容。中小學音樂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不同,小學主要是啟發學生的音樂感,而中學以簡單的基礎樂理知識進行教學,所以中小學音樂教師在繼續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有區別地進行教育,才能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實現繼續教育的目的。第二,繼續教育缺少靈活性。中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教育缺乏靈活性,主要是從教學內容體現出來。中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教育主要是以知識傳授為主,缺乏實踐性課程教學和鍛煉,導致中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教育缺乏靈活性。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接受繼續教育之前,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音樂教學理論知識,在繼續教育過程中不宜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授。必須認識到,教師進行繼續教育主要是實踐經驗交流和能力提升,還有理論的豐富和技能的創新。繼續教育應當以提升教師實踐能力為主,創造分享他們教學經驗的機會,以靈活的教學方式實現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專業技能成長。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憑借自身教學特點自然而然形成了不同教學風格,教學風格成為每位教師教學水平的顯著標識。而在繼續教育過程中,中小學音樂教師常常要求向專家型教師“看齊”,被固定的教學模塊所限制,這必然阻礙了教師教學風格多樣化發展,顯然不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創新。

2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學音樂教師參加繼續教育是提升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當前,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教育整體水平,能夠持久培育專業教師隊伍,不斷豐富創新教學技巧,實現教師專業能力與教育發展需求相適應。一方面,這是繼續教育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分析中小學音樂繼續教育現狀很容易發現,繼續教育旨在提升教育質量和教師教學水平,傳統繼續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只有解決其中的問題,才能實現繼續教育的目的,當務之急唯有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繼續教育水平。很多接受繼續教育的教師,在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雖然能夠借鑒有用的經驗提升自己的實踐教學,但是沒有任何的創新之處,只是簡單的“模范”有益的經驗,沒有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比如,教師專業成長階段主要是“非關注”階段、“虛擬關注”階段、“生存關注”階段、“任務關注”階段、“自我更新關注”階段,這五個階段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階段,不同的階段要求繼續教育的重點也不同,傳統繼續教育“大堂課”教育模式忽略了教師所處的不同階段,導致教育成效缺失,這也是中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教育需要改革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這也是社會發展對教師的迫切要求。中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克服學生多樣性發展需求與自身能力不足的難題。這樣的困難存在于教學活動之中,具有復雜性和艱巨性的特征。例如,學生音樂學習能力和水平參次不齊,大多數學生從小進行音樂興趣和能力的培養,但也有個別學生沒有接受早期音樂訓練,音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必須選擇合適程度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這無疑是一種兩難選擇。再如,從教育現狀可以看出,由于繼續教育缺乏靈活性,所以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不明顯,教師選擇專業教學策略,往往沒有合適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可以借鑒。伴隨新課程改革,音樂課程的地位和作用日漸重要,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嚴格。中小學音樂教師只有通過繼續教育,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才能實現新課改提出的基本要求,提升學生的音樂領悟能力和樂理知識理解能力,從而有效實現教育目的和教學目標。繼續教育只有從中小學音樂教師發展實際出發,策應專業和技能要求,提升音樂教學的整體水平,才能培育和造就好音樂教師隊伍,進而推動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

3中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教育的策略

篇2

小學的音樂教學主要是音樂欣賞,按照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具有一定的音樂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經典歌曲讓學生欣賞。但由于小學生的音樂知識很少,欣賞能力很低,教學中需要老師作好引導,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欣賞教學中教師不要提出過高的欣賞要求,就是讓學生在美妙的音符中感受音樂的美妙,接受音樂的熏陶。教學中,老師對學生不要過多介紹作者和歌曲的背景,也不要過多地進行曲式理論分析,因為小學生不可能理解各種音樂題材的區別。只需要讓學生在不斷的欣賞中去學會聽,在聽中領悟歌曲的教育意義和藝術價值。過于專業化的講授反而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小學的音樂欣賞課的核心,就是選取有教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經典歌曲和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讓他們享受音樂。 

對于小學生來說,對歌曲的欣賞,只是簡單地欣賞歌曲旋律和歌詞的教育意義。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用聽覺去感知藝術的一種享受和感知。音樂藝術和其他的藝術形式不同,它不像故事和寓言那樣有情節和具體形象的描寫,也不像美術作品那樣有色彩和藝術形象,有的只是抽象的音符和旋律。音樂欣賞需要用聽去感知藝術的內涵。例如,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明天會更美好》《我們的紀念冊》等,具有很強的敘事性,歌曲優美動聽,歌詞淺顯易懂,對小學生能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音樂欣賞教學的目標就是通過音樂欣賞來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教育意義和藝術感染力。許多革命歌曲都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如《黃河大合唱》等。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學生也這樣詮釋音樂作品,這是不對的。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欣賞音樂,讓他們在欣賞中熱愛音樂,并引導學生在音樂欣賞中產生情感共鳴,用音樂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滋潤。 

二、音樂欣賞教學要精心設計 

小學音樂欣賞課內容和形式的教學設計,一方面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去安排規定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小學生音樂欣賞的愛好和興趣,選擇小學生自己喜歡的歌曲。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小學生對經典歌曲的欣賞興趣不高,對那些傳統的歌曲也缺乏興趣。這并不是因為學生不喜歡這些歌曲,而是我們傳統的教學形式學生不感興趣,那些單一的聽錄音,教師的教唱形式,學生都很反感。這種音樂常規課堂滿意度直線下降的原因在于教學的形式,而不是教學內容。這種情況確實和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消極態度相吻合。這就要求教師在音樂課的教學設計中,要從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形式兩個方面進行精心設計。保證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既能有自己感興趣的音樂內容,又有適合學生學習特點的音樂欣賞形式。 

(一)欣賞教學中聽的教學設計 

1.單純聽的教學設計 

雖然學生的記憶力比較強,但他們非常容易受外界干擾,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單純的聽來加深印象。在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關的問題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你喜歡歌曲中那幾句歌詞?哪一段旋律最好聽?聽到這個音樂讓你會想到什么?等等。讓學生在欣賞中感知音樂形象。 

2.對比聽的設計 

對比聽是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的思維。學生基本上在老師的引導下都能對音樂加深印象,比如“動”和“靜”的對比,使學生在音樂中充分感受體會這種美,掌握這一知識。 

3.類比聽的設計 

類比聽是在對比聽的基礎上進行的,例如學生做完之前“動”和“靜”對比后,再聽一些其他的類似的音樂讓他們歸類,從而加深學生的感受。 

(二)學唱的教學設計 

學唱即動口。在音樂欣賞中,動口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時常想到這首曲子,才會“戀戀不忘”。 

1.體態律動的設計 

小學生在唱歌時喜歡一邊唱一邊動,在唱到高興時還會跳起來,有的還會大聲地唱。音樂欣賞中,安排一定的歌曲,要求學生跟隨音樂的節拍一邊唱一邊跳,也是一種很好的互動形式。有的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會情不自禁的搖頭晃腦,晃動身軀,甚至手舞足蹈,這是本能的自然流露。在音樂教學中利用律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引起學生的互動,也是學生抒感的一種途徑。 

2.即興表演的設計 

演是最能體現自身價值,發揮創造性,體現教學民主,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方法。在教授《梁?!窌r,請學生表演主人公“草橋結拜”,學生參與率很高,課堂氣氛活躍,效果非常好。 

篇3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情感素質;培養方法

關于音樂教育與人的情感發展及人的人文素養的關系,許多教育家都有過精辟的論斷。蘇霍姆林斯基,這位對中國教育有深刻影響的前蘇聯教育家就曾說:“音樂教育———這不是培養音樂家,這首先是培養人?!蔽覀兊泥弴毡?,有一位音樂教育家,叫鈴木,他也強調:音樂教育的首要目的“不是刻意的培育一些少數偉大、杰出的所謂‘天才’,而是希望透過音樂教育把一個小孩提升到擁有一顆高貴的心靈與完美的人格到優秀的程度,而事實上這也是每一個人所應追求的目標”。德國音樂家奧爾夫,也表達過類似觀點,他說:“音樂應該同其他學科一樣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因為音樂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想象力和個性。”早在幾千年前的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的名言,其共同之處在于都強調了音樂教育之于人的情感健康發展、人格完善等的重要意義。也就是說,在人的培養發展過程中,音樂不可或缺。小學音樂是基礎教育中重要的素質教育課程之一,通過該課程的實施,不僅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技能和音樂審美能力,而且要使他們的情感得到陶冶,人文素養及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我就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情感和素質的培養談一些看法。

一、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學生情感

最具情感的藝術就是音樂,所以它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感及審美情趣上的作用不可小看,也不可替代。一部音樂作品,是作曲家情感的宣泄,是音樂家靈魂的寫照。每一個音符,每一個節奏,演化出的都是音樂家內心的高尚情感。我們聽音樂,聽到的不是音樂本身,而是音樂背后的豐富情感內容。因此聆聽貝多芬的慢板樂章,我們會不自覺地進入沉思;聆聽施特勞斯的圓舞曲,我們會自然而然地體驗到愉悅,甚至邁開輕松的舞步。古今中外,每一部稱得上優秀的音樂作品,背后一定有一個高尚的靈魂和情感在支撐,無論是中國的《二泉映月》,還是西方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樂,我們聆聽,都能隨之獲得情感升華,人格也會提到純凈。正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說:“節奏與音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深入心靈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他們就會用美來滋潤心靈,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沒有這種適合的教育,心靈也就會因此而丑化?!币簿褪钦f,音樂的創作源于情感的驅動,大凡有影響力的音樂作品,都飽含作者的豐富情感內容。

那么,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聆聽,從音樂的旋律變化中體味到其中包含的情感,與之產生共鳴。為使學生充分體會到音樂中的情感內容,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充分理解音樂中的歌詞及旋律變化。有一位老師的做法值得借鑒,在欣賞《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時,先讓學生聽兩遍,讓學生初步體會其中感情,很多學生很快說出“喜悅”、“歡樂”、“幸?!钡仍~,能說出這些,說明學生通過旋律正確體驗到了這首歌曲中的主基調情感。而這樣的情感如何通過旋律表現出來呢?接下來就是教師分解說明并演示了。在分解說明中,這位教師通過自身演示說明了每句歌詞旋律走向趨勢與情感起伏變化的關系,說得生動形象,情趣盎然,學生很快體味到每一句歌詞中蘊含的情感內容。分解說明完成后,再讓學生反復聽錄音,閉著眼睛體味每一句歌詞中的情感,學會調節自身情感,使自己與歌曲產生共鳴。學生理解了情感,帶著情感體驗欣賞音樂,才真正從音樂欣賞活動之中獲得審美享受,獲得莫名的愉悅感,進而培養起對音樂的興趣和熱受情感。與此同時,學生的心性從中得到陶冶,情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在歌曲學唱中培養學生情感

在學唱歌曲時,為了唱出感情,同樣需要充分理解歌詞中對應的旋律特點和蘊含的情感內容。教師在教學生唱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歌詞中的情感因素,力求唱的時候有相應動態和表情。比如教學生唱《王二小》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關于王二小的故事,了解其慘遭日本鬼子殺害的背景,以此建立起基本的情感基調。整首歌并非一種情感狀態從頭貫到尾,而是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比如開頭“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里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樣的內容是陳述性的,重在以平緩的情感敘述事件。從“九月十六那天早上”開始,故事的敘述開始漸漸沉重。當唱到“敵人把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我們那十三歲的二小,可憐他死得這樣慘”這部分時,情感應是深切悲痛之感。在這部分,如果學生體會得當,則應有欲淚之感。這樣一句一句,逐步引導學生從局部到整體,充分體會歌中所含情感,并努力將情感表達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情感素養會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培養。

三、通過角色扮演助推情感培養

兒童歌曲很多都是敘事性的,適于表演。為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適當組織角色表演十分必要。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要表現出一種童真和歡樂,讓一位女生扮演采蘑菇的小姑娘,根據歌詞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表情,做得好不好,可以讓其他學生評判。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學生會慢慢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內容。角色扮演由于現場感強,且有較強的互動性,因此學生往往樂于參與。學生在參與中情感上會有更深入體驗,能得到更好的升華。這樣的方式,不僅使學生的音樂能力得到增長,還使他們的情感和審美能力得到提升,更使動作協調能力得到發展。綜上,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以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和塑造完善的人格為目標的,所以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體味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素養,提升審美能力,陶冶其高尚情懷。

參考文獻:

[1]付晗.淺談音樂教育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J].通俗歌曲,2013(11).

篇4

【關鍵詞】研究性課堂;研究方式;轉變

研究性課堂,是我校師生所一致倡導的課堂,與傳統課堂相比,她改變了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了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樣的課堂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沉悶與束縛,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與創新精神。自然,教師的研究方式,也應該因為研究性課堂而轉變。

中小學教師的研究方式過去往往模仿專業理論工作者的研究方式,以理論研究為主,按照研究規則,遵照學術標準,重在描述解釋教學現象,建構教學理論,落腳點在研究上。而現在許多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選擇研究方式,無意追求宏大的理論建構,而是從自身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然后通過反思或分析解決這些問題,落腳點是在教學,是為了教學而研究?;谘芯啃哉n堂的研究,使教學研究方式本身變得更為多樣和豐富,課題研究,被看作是改善教學過程和提高我校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

1 研究性課堂中一般的研究方式

1.1 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一種操作起來比較容易的研究形式。它以學校為研究基地,以實際教學中生成的問題為研究課題,以學校和教師的發展為研究目的,與以往的教學研究相比,它更有利于體現教師進行研究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促成教師從教學型、經驗型向研究型、專家型的轉變。教師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作為研究對象,持續不斷地對教育和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從而積累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著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專業發展是基于認知情境理論的“實踐智慧”的發展。我校教師進行的行動研究是在課堂中研究“課堂”,在突出研究情境與研究內容的整合,在課堂的情境中研究課堂教學。從課堂上去解讀,不難發現,其中深含的是課堂研究的價值取向。這就是我們的一開始提出的“課堂教學的理想追求”,我們追求理想的課堂;繼而提出的“課堂品質:有效教學的新追求”,我們追求的是具有高品質和高質量的理想課堂。這種明確的價值取向,讓我們的研究視角、研究思維一直聚集在課堂。我們常問:我們的“課堂”研究了嗎?因此,我們進行“課堂觀察”,觀察師生的研究情境,研究行為;我們進行“課堂解讀”,一個課例一個課例地進行分析;我們進行“課堂試驗”,比較不同的教學設計,比較不同的教學方法,比較怎樣的教學更能引導學生的研究;我們不斷迸發“課堂創意”,減少改革中課堂的低效行為,創造、完善課堂的研究性教學行為;我們進行“課堂追問”,我們進行“課堂敘事”,我們進行“課堂觀察追蹤”……行動研究使教師的研究比日常行為具有更嚴格的程序,從而使教師的行動建立在一個合理的基礎上,確保實踐得到提高,教學行為得到改善。

1.2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對“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從而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和改進工作的方法。它是一個教師專業素質持續發展的過程,它能夠促進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我們采取專項會診和微格課堂的方式,對課堂進行“望聞問切”,對課堂進行案例研究,可以針對一節現場課,一節錄像課,一個片段,教學中的一個環節進行案例研究。我們把醫學中的“會診制度”運用到案例研究中去,“會診”的主體是年級組、學科組甚至跨學科的老師,“會診”的對象可以是某位教師的某堂課,可以是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專項會診活動有很多,比如有效聽課的會診、關于有效備課的會診、課堂作業設計專項會診、命題與測試的專項會診、資料補充有效性的專項會診、教學前概念的研究會診……

除了專項會診,我們還采用“微格課堂”的方式。所謂“微格課堂”,“微”即微小,而“格”既有探究,又含有定格的意思?!拔⒏裾n堂”,首先意味著縮小、意味著聚焦,將關注的視野定格在40分鐘中的某一個關鍵環節,因為小了,所以看得更真切、更細致;其次意味著探究,我們在觀察的基礎上反饋、分析,在反思的前提下改進、重構;最后“微格課堂”也承擔著訓練的任務,選取一個環節人人上臺演練。在一次由我校承辦的省級英語展示活動中,三位英語老師分別執教了“An English friend”“What’s your job?”“Open Day”三個片段,通過這樣的微格課堂進行引導學生自主提問、通過角色體驗激發學生表達欲望,營造會話情境等研究。

篇5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的主渠道。結合全國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創立的課堂“六步”教學法,盤錦市中小學實施“定向自學、釋疑探究、互測自結”的“三段六步”課堂教學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從音樂學科特點出發,結合盤錦教學模式,在欣賞教學中獲得了一些心得。

欣賞教學是整個音樂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對學生審美意識的發展,審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重視音樂欣賞教學已經成為每一位音樂工作者的共識。于是有關音樂欣賞方面的教學方法也逐漸多起來,但即使再多教學方法的出現也掩蓋不了現在中小學音樂欣賞的教學現狀:從教師的主觀感覺出發;以一成不變的素材為主要內容;不注重學生求異思維的訓練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把學生放在“欣賞者”而不“鑒賞者”的地位。目前正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而對素質教育這個大而無邊的概念,很多老師感到無從入手,我認為:音樂欣賞教學中,運用盤錦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不鍛煉學生的求異思維也許能幫你走進素質教育的殿堂。

一、定向自學,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音樂

一些老師認為教材上的曲目都是精選的經典作品,學生沒有理由不喜歡。但事實上是“100%的學生喜歡音樂,而80%的學生不喜歡音樂課;絕大多數學生喜歡唱歌,但卻很少唱教材中的歌”。

喜歡與不喜歡只是學生的個人感覺,但是眾多個人感覺的集合便形成教育現象,面對這樣的教育現象我們只能因勢利導,積極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學中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音樂,并說明原因;教師要善于使古今結合、中外聯姻,打破一成不變的內容。根據調查,中小學生大都偏愛通俗歌曲和現代流行音樂,學生喜歡通俗音樂正是因為它的淺易性的易接受性,教學中如果老師尊重學生的事實,把一些學生喜愛的、優秀的通俗音樂引進課堂,并且進行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引導,逐步豐富他們的欣賞知識和音樂鑒賞能力,就一定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欣賞習慣。

二、學生幫助老師找到合適的教法

我們上學時《音樂教學法》告訴我們音樂欣賞課應該分幾個步驟,如何去上,于是我們畢業后便像一個個外科醫生,拿著手術刀肢解作品,在不斷不休地向學生講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以及德育滲透,而忽視了音樂的藝術性、審美性。教師與其用一種毫無美感的單調手法亦或喋喋不休的枯燥語言向學生講解《國歌》的歷史意義及藝術價值,不如讓學生在《國歌》聲中仰望五星紅旗飄揚在香港上空,他們似乎聽到了12億中國人咚咚的心跳,似乎看到所有華人潤澤的雙眸。

我們的教學方法應是強調“學會學習”,“學會學習”的重要性是許多著名教育家所共同提倡的。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與其把學生當作天津鴨兒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寶庫和宇宙的寶藏。”困此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運用獲得的知識去解決面臨的新問題的能力。

當然,掌握作品曲式方面的理論和作品相關的內容是音樂教師必需的基本功,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最大限度地發掘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教師一定要從“生本位”出發,自己當好導演,學生充當演員,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甚至教師可以故意設計一些“障礙”去鍛煉學生的邏輯判斷能力,在真假共存中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

三、釋疑探究階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對音樂作品的見解

每一個教授過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老師大概都讓學生去聯想皎潔的月夜和流動的月光。所以在學生的心目中《月光》便成了寧靜、安詳的代表作了。筆者做過一種嘗試:在欣賞《月光》之前先不提及貝多芬和標題,完全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最后真正能和月光相聯系的不過幾人。有的說心里有些悲傷、凄涼;有的說好像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有的說聽了后半部分心情非常激動不安。事實上貝多芬也并沒有把《#D小調奏鳴曲》定名為《月光奏鳴曲》,而是后人根據自己的理解才命名的,如果我們僅僅從標題出發,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而且也曲解了貝多芬的初衷吧?

四、互測自結階段,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創意

篇6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師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和教學全過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p>

音樂教學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展開的。此外,音樂教材中還教育學生愛家鄉、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愛科學,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尊敬師長、互相友愛等,從多種角度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音樂教學應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斷發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強德育意識,從備課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師應當牢固地樹立德育意識,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

有些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屬顯性教材,如:《我們多么幸?!贰ⅰ俄炞鎳?、《咱們從小講禮貌》等。而還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擔》,《小烏鴉愛媽媽》、《看龍船》等歌曲,被稱為隱性教材。這些教材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和理解。如:歌曲《看龍船》表現了端午節熱烈緊張的賽龍舟場面和興奮激動的心情。在學唱時,除了讓學生了解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外,還應聯系祖國美好的今天,引導學生分析歌詞,理解“屈原爺爺看見了也會笑得胡子翹”的深刻含義。

二、寓德育于音樂藝術美之中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中音樂教學大綱》明確提出:“音樂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边€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于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p>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于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曲式、和聲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歌(樂)曲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學唱《國歌》時,除了讓學生了解它的歌詞意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號角式的呼喊,再三強調的“前進”,后半起的急切吶喊及三連音的運用等音樂本身的特點,既準確地表現了歌曲,又激起對祖國無比熱愛之情,進而樹立時代責任感。同學們在演唱時嚴肅、自豪、情感真摯,可謂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學歌》是一首以教師護送學生放學離校為題,盡情抒發了學生對教師熱愛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時,應注意到三拍子的敘事性及抒情性,引導學生充分投入感情,動情地歌唱。“教師辛苦了,教師再見了……”學生在演唱時情真意切,充滿了對教師滿腔的愛。在生動的感情體驗過程中,受到藝術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學的全過程

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

要制定切實可靠的音樂常規來訓練學生講文明、有禮貌的好習慣。從學生步入音樂教室、師生問好、坐站姿勢等都要養成一定的規范動作,以培養遵守紀律、舉止文明、尊老敬師的良好行為,基本訓練要通過發聲練習、節奏訓練,聽音練耳等培養學生和諧統一的良好心態,新課教學要結合教材采用多種方法,使德育內容有機地滲透在教學中,課堂小結要面向全班各類學生,鼓勵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通過這些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行為。

四、寓德育于各種課型之中

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學、讀譜知識,欣賞教學和綜合訓練等,教師要分析這些課型的特點,寓德育于各種課型之中。

課本中的唱歌教學所選用的歌曲內容豐富題材,體裁廣泛,演唱風格多樣,歌曲的優美旋律與生動活潑的語言學生愛聽愛唱,教育內容最容易被兒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同時,也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和睦相處,整個唱歌教學的過程,就是通過歌曲,藝術形象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過程。在進行樂理、視唱、練耳教學時,要注意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同時,加強對審美能力的培養。在逐步了解音樂語言及表現情感的過程中,激發音樂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

音樂欣賞教學通過對古今中外音樂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健康的情趣,開闊視野,提高鑒賞能力,培養高尚的情操。特別是通過對我國民歌、民族音樂的欣賞,使學生熱愛祖國民族音樂文化激勵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時,結合今年抗戰勝利五十周年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欣賞教學時,要使學生身臨其境,去享受歡樂,感受痛苦,去憤怒地遣責,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就能喚起他們愛國主義的感情,讓他們感到勞動的自豪,學習生活的愉快,英雄行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心靈的凈化。

五、寓德育于各種教學手段之中

結合教材講音樂故事,將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趣聞軼事,作品珍聞等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講,在學生細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結合教材做音樂游戲。游戲是兒童最感興趣的活動之一,它使兒童的個性得到充分表現,有助于培養兒童堅毅的性格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品質。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數哈蟊等游戲,不僅使孩子們感受到愉快的音樂氣氛,而且還從游戲中受到啟迪。

結合教材做律動、歌表演,這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特別受低年級同學的喜愛。它通過形體動作表現音樂,加深了對音樂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樂用這個民族典型的舞蹈動作來表現,加深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熱愛。而集體舞表演更是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篇7

[關鍵詞] 小學 語文教學 審美教育 探微

審美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它具體是指通過形象熏陶,啟迪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靈魂。正所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有著不解之緣。將美育滲透到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獲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使學生在心理上更加成熟,人格上趨向完美。但是,教師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呢?高金嶺老師認為“學生審美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在感受美、鑒賞美的活動中對審美對象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聯想力等心理活動;一是學生在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活動中形成的各種能力。”這就為我們的美育教學指明了方向,語文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導學生品味和欣賞美,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增強美的享受,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一、讀經典課文 品語言之美

小學階段所選課文中,有較大一部分都是經典的美文,對這部分文章的合理使用、深入挖掘,能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語言之美。我們祖國的語言生動優美,博大精深,表情達意準確、細膩。可以講所選課文都體現了這些特點,通過讀這些經典文章,一定會讓學生獲得好的語言訓練,得到美的熏陶。

比如:人教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課---《燕子》,就是這種文章的代表。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課上時間加強閱讀,從中讓學生學習語言、品味語言。上課伊始,我使用多媒體,先配樂讓學生看相關畫面。

當學生們伴著音樂看到燕子在春風中上下翻飛,歡快鳴叫時,他們產生了強烈的閱讀欲望。這個時候,我并沒讓他們馬上就讀,而是又放了一遍經典朗讀。到這時,學生的閱讀期待就很強了。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閱讀朗朗上口,富有韻律美、節奏美,是對學生審美的一種很好的訓練,并且得到了美的熏陶!因此,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進行品味和欣賞,從而感受美的味道,增強對美的享受。

二、誦古典詩詞 賞意境之美

中國是詩的國度,幾千年的文化歷史積淀,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璀璨的詩歌文化遺產。它語言凝煉含蓄,意境深邃,倍受人們的喜愛。它以簡練、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讀詩讓我們了解了曠夫之悲、閨婦之怨、征夫之愁等等。學習詩歌的價值不僅在于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小學階段幫助學生多積累一部分詩詞,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會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北竟澩ㄟ^對古詩特點及教學方法的梳理,希望能為老師們今后的古詩文教學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1.古詩的特點

小學階段所學古詩一般有兩大類:敘事詩和抒情詩。敘事詩以敘事寫人為主,如《雨過山村》、《小兒垂釣》、《送梓州李使君》等;抒情詩是以抒發作者感情為主的,如《靜夜思》、《憫農》等,這類詩歌用極為有限的詩句表達盡可能多的情思,言短情深是其特色。

小學階段所選詩詞,大多簡單明了,但是,因為學生文學鑒賞基礎差,針對古詩的教學應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重在引導。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多背,多談感受,教師適當點撥就行了。這種做法也是由古詩文的特點決定的。

2.想象教學法

古詩教學給了我們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再創造。學生在讀古詩時,對詩中描繪的各種形象大都見過,這時,可利用想象根據詩意把大腦中記憶的各種意象進行再造組合,從而在大腦中創造一個新的畫面。這樣不僅對詩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3.意境引導法

在教學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具體教學方法有如下:一是介紹作者及背景,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把握作者作詩時的特殊心情去讀詩去理解。二是聯系現實生活,拉近距離,搭起入境橋梁。三是運用直觀法,通過出示幻燈片、圖片和錄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游園不值》一詩: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在本詩的講解中,我對詩歌進行了深入挖掘,從或失意、或欣喜的作者心態剖析,到深層哲理內涵的挖掘,循序漸進,逐步講解,學生感覺收獲很大。

三、設典型情境 學會創造美

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甚至學生今后的發展影響深遠。教師應該在這方面多下功夫。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彼v的也是這道理?!笆陿淠景倌陿淙恕?,應成為我們教師的座右銘。工作中,在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上多下功夫,一定會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力量和源泉。“寓教于樂”不能只成為一句空話。教學中抓住重點結合點,巧妙設立情境,給學生創造的機會。比如:《燕子》一文,在講解燕子外部特征時,一方面我讓學生積累相關描寫語言;另一方面,我讓學生發揮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即興描繪一種自己喜歡的鳥類。實踐證明,很多學生說的不錯。無意中,學生再創造美上,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作為老師,對學生的這種進步,我感到非常欣慰!

總之,小學階段學生審美意識、審美能(下轉第312頁)力的培養提高,需要教師做出很大的努力。只要我們多角度立體教學,勤思苦練,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兆嶺.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J].文教資料,2005(5)

[2]王素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預習”導讀的幾個步驟[J].教育評論,1998(6)

篇8

一、賞析詞句,品味語言美

感受美是一種重要的審美能力。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說:“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蔽覈Z言博大精深,生動優美,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所選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語言精品,各顯特色。我們應引導學生品味和欣賞,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推敲揣摩,體味感悟,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習《可愛的草塘》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草塘景色的句子,并進行相關課件展示。學生邊欣賞邊贊嘆。就著這股興奮勁兒,讓學生品讀,學生讀得抑揚頓挫,生動形象。尤其讀到物產豐富“棒打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這部分時,學生更是精神飽滿,如臨其境,因為他們與作者在思想上產生了共鳴,在賞析語句中品味到了文章的語言美。

二、創設情境,感受意境美

意境,是中華民族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審美理想境界。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美的文章,其中有許多可探尋的意境。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感性經驗不足,知識水平有限,往往難以直接入境。教師可采取多種有效手段,創設情境,把學生引入美的意境中。在教學《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時,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這一句,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學生說仿佛看到了小草蔥綠,小溪清可見底,一對老人正喃喃低語、攜手相伴……當我提到“大兒……中兒……最喜小兒……”時,學生興趣盎然,七嘴八舌議論感受到父慈子孝、一家其樂融融的場景。學生沉浸在安適恬靜的畫面里,沉浸在自己創設的美的氛圍中,沉浸在詩中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美中,對這首詞的理解加深了。

三、精心制作課件,領會形象美

在審美教育中,審美對象總是以具體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有些課文,學生可以依據語言文字,經由想象,直接浮現出作品所描繪的形象,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如朗讀《一去二三里》這首詩時,播放節奏輕快、泉水叮咚般的樂曲營造氛圍,把學生帶進純樸的自然風光中,領略田園風情。有些記人敘事的課文,美好的形象能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充分利用文中插圖,幫助學生讀悟,揣摩他們的言行,透過表面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知人物的形象和心靈,從而產生蓬勃向上的熱情和追求上進的激情。

四、動情傳情,激感美

小學課文多表現為對真善美的愛和對假惡丑的憎,敘事、寫景狀物常常直抒胸臆,酣暢淋漓。美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只有學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才能獲得精神愉悅的美的享受。語文教學離不開一個“情”字,課文本身蘊含著感情,因此,必須激發起學生內在的情感,才能取得較好的美育效果。要使學生動情,教師必須先動情。教學《長城》時,我先敘說狼煙四起、殘酷無情的古代戰爭,再動情講敘孟姜女哭倒八百里長城的民間傳說,讓學生想象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繁重勞動,再現長城蜿蜒盤旋,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壯觀景象,再造長城的意象整體,將教材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激發學生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美和對祖國的熱愛。

五、吟詠誦讀,體現音樂美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自然有雄奇的山峰,廣闊的原野,奔騰的江河,歡快的溪流,寒來暑往,鳥語花香,如何引導學生品味這一幅幅有立體感的藝術圖畫?朗讀是重要的方式。朗讀不僅有助于理解思想內容,而且能體會到語言的韻味和音樂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的思想內容,結合生活實踐和個人情感的體驗,表情述意,朗讀時就能進入文章的境界,很自然地將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抒發出自己對文章美的感受。我教一年級小朋友學習兒歌《小小的船》時,把黑板布置成藍天的樣子,掛上新月,誘導孩子們仰望星空賞月,邊看邊想象詩歌中的美景,跟著錄音磁帶瞇上眼睛,輕輕搖擺身體表情朗讀《小小的船》。整節課學生都十分投入,兒歌內容也清晰、形象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篇9

2.A君與南蠻姜亦煒

3.忘帶鑰匙崔亞博

4.踏雪謝凌志

5.我愛我"家"俞虹鶯

6.掛吊針記楊世宏

7.讓青春的翅膀隨夢飛翔——學生工作側記徐忠奎

8.才女好色魏曉婷

9.經典的生命力散文選刊(理論版) 崔海亮

10.元代文人生命之歌——散曲龔永標

11.余秋雨"從歷史懷疑主義到歷史參與主義"之評析沈韜

12.試論魏晉詩歌中彰顯的俠義精神之嬗變藺梅芳

13.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吳琳瑛

14.從跨文化視角看翻譯語境及其移植趙敏

15.淺談孔子之"仁"禹慧平

16.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左光華

17.愛國宣言曹希柱

18.新農村文化建設視角下的網吧市場現狀與管理張寶珍

19.談音樂表演藝術的情感體驗張昌通

20.美術教學改革初探潘秀妹

21.淺談中學班級管理藝術姬書明

22.淺析中學生行為習慣的規范化廖德珍

23.淺議張叔良與近代蘇州報業龐紅舟

24.救救孩子——對開展生命教育的幾點認識曹木

25.暢想大學生思想素質工作體系的提高劉孟榮,王亞

26.春風拂面楊柳青細雨潤心桃李開——淺談班主任的情感教育藝術姚長猛

27.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個學生一個世界——新課程改革下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聶紅

28.我國服裝品牌發展與運作模式初探張朝陽

29.芻議交際用語牽手高考試題陳秀紅

30.解讀寫作背景感悟文章主題陸斌

31.對等腰三角形分割問題的教學研究與反思高興平

32.行動為導向教學模式下的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初探竇俊霞

33.情感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丁紅

34.揭開作文神秘的面紗李小萍

35.素質教育理念下的中學政治新課改趙愛紅

36.新課改理念下中學化學有效教學的策略丁紅

37.巧用留白藝術,昭顯語文個性林建國

38.探究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教學張冬梅

39.數學教學離不開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劉獻龍

40.巧析古詩詞劉華

41.賞析創新示范課《鄉愁》譚正坤

42.尋異路探古文勝景——高中文言文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王瑞紅

43.散文選刊(理論版) 英語教學與文化意識培養王秀琴

44.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白靜

45.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馬慶明

46.淺談語文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張熒

47.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初探秦浩

48.探究如何提高高中英語寫作能力趙會霞

49.試論體育的智育功能陳長義

50.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的科學素質教育崔文華

51.中考作文復習的現狀及應對策略淺探朱詠菊

52.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的作用趙鑫源

53.整一塊菜地,播下數學的種子于士春

54.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興趣培養韓靜

55.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思索黃學勤

56.新課程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兩種類型鄭民生

57.淺談語文課堂的素質訓練尹娜娜

58.淺談如何解決學生習作中的漢式英語郭鳳娟

59.如何培養職專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劉玉紅

60.淺談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劉愛霞

61.淺談任務型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杜麗麗

62.語文活動課的探索任廣豐

63.巧用多媒體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王會超

64.淺談新課改下的化學課堂設計孫造

65.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愉快教育張志強

66.淺談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培養劉復建

1.怎一個"情"字了得——說劉云散文仵從巨

2.走進三毛的真情博愛世界劉麗麗hHTTp://

3.自我沉淪的代價——論畢飛宇近作中女性的悲劇命運郭廷梅

4.愛的味道——比較閱讀《致橡樹》和《我愿意是急流》李雪

5.生命的贊歌——談金波童話陳曦

6.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詩歌《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讀后任敬偉

7.論文學創作中的作家創作陳曦

8.再讀《風波》:敘事運動節奏中敘事意味的彰顯王鳳玲

9.悠長的憂,悠長的美——論《故鄉》的美學風格張開翔,李亞欣

10.挪威的森林謝凌志,曾海

11.落后的世情韓松

12.我家寶貝初長成張熒

13.淺談利用圖書館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李榮莉

14.評估在圖書館管理中的作用鐘惠榮,韋武

15.淺談音樂教學中的情感體驗張帥,鐘會菊,劉凌云

16.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互動合作張燕

17.新課標下的音樂教師評價方法初探周恩蓮

18.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因素和改善途徑曹宇,賈紹寧,史建偉

19.論高校的計算機教育張慧

20.淺談古文閱讀教學王愛梅

21.作文教學中的"激情"散文選刊(理論版) 朱捧霞

22.引路,開門——語文教師要努力上好作文教學課趙桂芬

23.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低效行為及改進策略劉小湖

24.淺談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曹木

25.初中科學多媒體教學與思考賈愛云

26.談作文教學中賞識方法的運用寇小敏

27.教會學生查字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李桂娥

28.朗讀——閱讀中的佼佼者羅瑾花

29.新時期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王海朋

30.如何提高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尹功良

31.用數字資源輔助語文教學司園園

32.作文教學,我有話要說劉麗

33.如何提高政治教師自身信息素質李玲

34.高考英語書面表達的備考指南王建青

35.如何創設良好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潘俊彥

36.淺議中學英語"情境體驗教學"劉向榮

37.怎樣上好一堂英語閱讀課劉驍

38.淺議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鄭金濤

39.淺談歷史教學的求異思維劉振文

40.思想政治教學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何偉杰

41.化學學習中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裴紅云

42.初中歷史新課程活動應重視突破學生思維定勢黃美君

43.淺談初中英語口語訓練寧銀海

44.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探索吳偉靜

45.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化物理課堂教學吳永雁

46.健美操的特點及教學模式羅洪濤

47.數學教學中的學生體驗齊娜

48.數學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張安霞

49.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創新及其策略張素斌

50.淺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張曉英

51.高中閱讀教學之我見王榮慧

52.新課標下小學作文教學之我見姬愛芝

53.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幾點體會石蘭蘭

54.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楊春華

55.職校班主任探索德育新思路董劍波

56.科學管理班級的幾項建議陳建仁,孫淑懷

57.散文選刊(理論版)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漫談劉浩永

58.初中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與教學應君飛

59.挑剔的"O"——拼音教學的一點啟示劉新

60.小學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應從興趣開始任建榮,才智

61.談談中學班級管教張秀芳

篇10

關鍵詞:學前教育;音樂教育;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148-01

音樂教育是通過歌曲、樂器、舞蹈等與音樂相關的內容進行學習,獲得音樂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過程。在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對幼兒發展具有哪些重要意義,值得我們進行思考和探索。

一、學前音樂教育概述

將音樂教育獨立于生活教育之外,使其成為學前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個表現之一。這是因為,學前音樂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價值逐漸被教育工作者們所重視,學前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相關研究也在不斷進行。當前,很多幼兒園甚至將音樂教育作為辦學的一個特色,力求為幼兒打造一個更適合他們發展的教育空間。

二、學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1、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幼兒教育不同于小學和初中教育,幼兒是通過感知來進行學習的,因此,無論是進行思想意識、情緒體驗、品德行為等方面的教育,還是進行知識技能、認識理解方面的教育,其前提都是幼兒需要用用與學習材料相匹配的感知能力,而音樂教育正是培養學生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環節。學前音樂教育的內容大多數是接近幼兒生活的的兒歌以及動畫片歌曲,這些音樂作品不僅旋律優美,而且大多數作品都帶有敘事作用,在現代多媒體輔助的幫助下,幼兒音樂甚至可以以畫面的形式呈現在幼兒面前。例如《數鴨子》這支兒歌,其flas色彩鮮艷,任務豐富,能夠使幼兒在聽歌學歌的基礎上,刺激他們的視覺,使他們能夠體會到在“數鴨子”情境中的愉悅心情以及場景色彩的美感。音樂教育在幼兒審美能力培養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從而識別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與丑、悲與喜、是非與正誤;通過聽歌和欣賞歌舞學會認知事物,這都是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賦予幼兒的必要的發展條件。

2、有助于對幼兒進行積極的情感教育

兒童音樂作品以反映兒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積極向上的、健康活潑的思想情緒為主。激勵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說教更能深入人心。例如。兒童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主題曲,會使幼兒聯想起該動畫片中的一些鮮明的角色,聰明的喜羊羊,勇敢的沸羊羊,可愛的懶羊羊以及羊兒們團結、友愛、合作的精神等,在學習和欣賞這些音樂作品的同時,幼兒會對這些角色不由自主地進行模仿,除了動作模仿,也包括了情感和行為模仿,這正是幼兒進行積極性感學習的過程。另外,音樂作品中的節奏以及幼兒根據節奏學會的身體律動發生表達以及肢體表達,都能夠使他們學習到如何通過正面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并且理解他人的情感,這種積極的情感教育,成為幼兒日后情感發展的重要基礎,并且,能夠為幼兒的人際關系交往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提供重要的幫助。

3、對幼兒生活教育起到輔助作用

幼兒生活教育是學前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幼兒生活教育包括了日常的行為守則以及生活習慣教育、與人際關系交往相關的行為教育以及孝道教育等。生活教育關系到幼兒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發展以及后續的各種與心理、生理相關的發展環節,甚至關系到幼兒個人人身安全。為了對幼兒進行高質量的生活教育,學前教育機構采取了各種方式,而音樂教育,是進行生活教育的一種必要手段,同時,也對生活教育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兒歌《好媽媽》就充分地表現出了幼兒如何對母親正確表達愛意和尊敬的方法,很多被寵溺過分的幼兒在學習這首兒歌之后,都會因為模仿以及練習兒歌而對母親表達出合理的尊敬和關愛的行為,這些行為即是幼兒學習如何尊重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家人的表現;另外,兒童歌曲《小紅帽》也教育幼兒“不理會陌生人”這個重要的自我保護法則;還有許多兒歌涵蓋了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兒對這些兒歌進行記憶、理解和實踐的過程,即是幼兒學習如何融入社會生活的過程。

三、做好學前音樂教育的關鍵

1、創設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

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是做好學前音樂教育的必要條件,一些音樂作品的優美旋律以及充分的畫面感需要通過幼兒教師的課堂演奏或者多媒體設備才能夠表達出來;幼兒經常有機會唱誦兒歌,也是鞏固音樂教育結果的重要途徑。因此,學前教育機構應該在音樂教育方面加強教學設施的購置并為幼兒的音樂表達創造條件。

2、重視音樂教師個人素質的提高

音樂教育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性強弱由幼兒音樂教師直接決定,教師對兒童音樂的的作品的理解越深刻、與幼兒交流越多、在課堂中的創造性教學越多,音樂教育對幼兒發展的積極作用就越深遠。因此,學前教育機構應該重視音樂教師個人素質的提高,除了聘任教學能力較強的年輕教師之外,還要重視對校內現有的音樂教師進行教學素養培訓。

綜上所述,成功的音樂教育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其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前教育機構應該從教學環境建設以及師資力量建設方面進一步發展音樂教育,使其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充分地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 薛 可.動畫音樂用于學前教育的探討[J].廣西教育 ,2015(0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