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研究法范文

時間:2023-10-19 17:18: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案例研究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育案例研究法

篇1

關鍵詞:法治教育案例教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法治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法治觀念和法律素質的重要內容。這就需要我們“基礎”課教育者正確把握法治教育的教學目標,積極探索教學方法,使“基礎”課中的法治理念內修于心,外顯于行,切實實現培養大學生法治意識的教學效果。

一、“基礎”課法治教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案例教學法又稱個案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鍛煉的方法。案例教學法最早在 20 世紀初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管理課程的教學中采用,我國于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引入并運用于經濟、管理等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教學。在法學教育中,案例教學法歷來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所謂案例,就是現實生活中某個真實發生的典型事件的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 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只有當案例所蘊含的理論問題與教學目標相關聯或相一致時, 才能稱之為教學案例[1]。

“基礎”課注重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有較強的實踐性。在“基礎”課法治教育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第一,“基礎”課法治教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能激發學生對法治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法治精神。

案例把“基礎”課程中法治知識點的抽象內容具體化,把真實、典型問題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因此,通過案例教學,能增進學生對法治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去思考和分析案例背后的法律問題,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法治理念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法治精神。

第二,“基礎”課法治教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容易使學生將法治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社會的法治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從而實現培養法治理念的教學效果。

“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教學目標,一方面強調學生在法治方面理論知識的提升和知識結構的完善,另一方面更強調學生運用法治思維的能力培養,讓法治思維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而案例教學法,正是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與現實實際緊密結合的有效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主動運用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中的現實問題密切聯系的過程。在“基礎”課案例教學中,學生能設身處地地感受一種教學實踐情景。這種實踐情景能使學生清楚地認識法治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解決了現實實際問題,也培養了自身的法治理念。

二、“基礎”課法治教育案例的遞進式教學組織

以典型的案例為導入,展開“基礎”課法治教育案例的遞進式教學組織,能實現案例教學法在“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有效運用。具體來說,就是用典型的案例中基本案情反映的法律事件,為學生提供一種虛擬的教學情境,將案例情境帶入課堂,讓學生通過自己對案件的欣賞、解讀和分析,在小組討論中充分展開論證和思辨,在模擬法庭中扮演特定的法律角色,通過訓練學生的法治思維,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遞進式教學組織中,展開“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學,應合理設計案例教學的具體環節。

第一,學生查詢資料環節。

學生查詢資料環節是案例教學是否成功展開的前提。教師通過以多媒體或網絡平臺等形式給出案例的基本案情后,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案情的積極性,并結合法治的基本知識點,給出幾個大方向的問題啟發引導,如案例背后的法治思維問題,要求每位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詢案例中的法律知識點,探知案例中的法律問題,找出相關法律知識點,如人權保障和正當程序等,記錄疑惑之處,為下一個環節的討論和庭審做好應對的準備。這種做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

第二,課堂案例討論環節。

課堂案例討論環節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并提高學生法律表達能力、論證能力和法律推理能力。在這個環節,教師要先根據學生自主學習中總結的法律問題的相似性,將學生進行分組,一般以8-10人為一個小組,采用小組研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在充分討論交流中發現和解決法律問題。如針對案例中的法律至上、權力制約、公平正義、人權保障和正當程序等知識點進行思考的同學,分別組合成小組。學生要利用自己查詢搜集到的有關案情和法律知識材料來進行論證問題,說服其他同學,并提出自己的法律觀點。這個環節教師主要起到組織者的作用,在分組后教師要巡視各個小組,鼓勵學生結合案情進行推理與提問,引導學生在合理的課堂時間內給出一定的交流討論結果,并最終聽取各個分組代表的案例討論匯報。

第三,模擬法庭審理環節。

在小組案例討論的基礎上,由各組選出代表,扮演模擬法庭中的各個法律角色,如法官、公訴人、被告、證人等,展開模擬法庭的調查、辯論和裁決等審理實踐環節。這個環節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自主學習法庭審理中的程序規則,準備法庭審理中的訴訟文書、辯護詞等法律文書,并展開課余的模擬法庭審理演練,在課堂模擬法庭中充分展示其法律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法律論證能力。尤其在法庭辯論階段,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靈感,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案例的播放過程,教師可以情景假設某一庭審過程,引導學生代表圍繞案例中的法律問題展開模擬法庭審理的設計和演練,運用“公平正義” “正當程序”等法治理念進行法律推理,最終實現在課堂上展現一場精彩的模擬法庭。

第四,教師總結點評環節。

通過課堂案例討論環節和模擬法庭審理環節,同學們基本上對案例中的主要法律問題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總結和點評,這也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要指出學生在資料搜集、案例討論和模擬法庭審理等環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值得表揚的地方,做好對學生培養法治思維的講解,引導學生積極掌握“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同時,針對社會輿情的各種正負面的信息,教師應從正能量的效果加以正確積極的引導。

三、“基礎”課法治教育案例教學組織中的注意要點

選用典型的案例,展開“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在教學培養目標方面,“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學應實現培養學生知識、情感和行為“三位一體”的法治理念。

一切教學法包括案例教學法在內,都是實現教學目標所采取的手段和途徑。方法服務于內容,案例是為了揭示理論,它是提升課堂效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舍本逐末,以手段代目的,為了方法而方法[2]。因此,在“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學中,不能為了案例而講案例,而要實現培養學生法治理念的知識、情感和行為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從知識層面上看,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要進行對法治知識點的法理解析。如2015年修訂版“基礎”教材從法律至上、權力制約、公平正義、人權保障和正當程序五個方面來概括法治思維的基本特征,其學理基礎是將法律、權力、價值、權利和程序視為治國理政的五個基本要素。因此,“基礎”課教師要在案例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充分挖掘案例中有關法律、權力、價值、權利和程序等五個要素上的法治知識點問題。

從情感層面上看,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在案例交流、辯論和分析法律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情感,堅定學生深層次的“認同法治、尊重法治”的法治態度,最終實現以法治信仰作為培養學生法治理念的高境界要求。

從行為層面上看,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發現法律問題能力、進行法律辯論和推理能力、表達和溝通能力以及解決案例中法律問題的能力等,并在法治實踐能力的培養中,真正使“基礎”課法治教育中的法治理念知識內修于心,外顯于行。

第二,在教學原則方面,“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學組織中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教師在 “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主要是組織、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的開展案例分析、討論活動。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要自主學習,查閱相關法律法規,搜集并整理有關材料,針對案例所涉及的法律問題,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充分論證其合理合法性和操作可行性。這將加深學生對相關法治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助于學生法治理念的培養。

第三,在教學導向方面,“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案例教學中老師應正確解讀案例,實現正能量價值觀的教學導向。

如果說,在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中,典型案例的正確選擇是前提,那么,案例的正面解讀則是關鍵。案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正面或負面的信息,只有正確地進行價值觀的解讀,才真正實現案例教學的教育效果。“基礎”課法治教育中,教師應結合案例案情因素和社會輿情,給學生進行正能量的說理和引導,及時消除負面信息帶給學生的負能量感受,從而引導學生以積極、正確的態度看待司法公正和培育法治理念。

總之,以典型案例導入,通過查詢資料、案例討論和模擬法庭審理等遞進式教學組織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在靈活生動的案例教學中實現“基礎”課法治教育的教學目標,使典型案例與法治課程的基本知識點融為一體,使案例相關人員與學生的法治情感融為一體,使案例解析與學生法治理念融為一體,從知識、情感和行為三個層面實現“基礎”課法治教育的知識理解、法治情感的體驗和法治理念的培養。在建設“法治中國”的大背景下,“基礎”課法治教育也要與時俱進,積極培育學生學會用法治思維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把法治理念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而提升其自身的法律修養。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案例教學法 存在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C-0134-02

周大森在《現代教育技術與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中提出: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向校園的延伸,促進了教育技術的高速發展,形成了以多媒體、網絡、人工智能、虛擬仿真等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在中小學,也在大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經濟法是一門理論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其教學目標是為適應信息社會和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培養既具有系統的經濟法專業理論素養,又具有理論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如何實現經濟法課程的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可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進傳統的經濟法案例教學法。以下本文試針對傳統法學本科經濟法案例教學法存在的教學手段單一、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和教師主導性不足等問題,提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革傳統的案例教學法的具體策略。

一、傳統的經濟法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關于經濟法案例教學法的研究仍強調多舉例和多分析案例,而沒有深入開展研究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師生互動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案例選擇不夠經典,分析手段單一

在傳統的經濟法案例教學法中,單純針對某個知識點的案例選擇較多,而選擇涉及某章某節的系統理論知識的案例較少。分析時一般先由學生做口頭分析,再由老師點評。導致案例教學的趣味性不強,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強

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不強,上課前一般不會主動預習新授的內容(即使老師布置了預習的內容,若沒有強制要求,學生往往不會去看),對理論知識掌握得不夠全面深入,導致對案例中涉及的理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進行分析時,抓不住關鍵點,對于裁決結果不知從何入手,很難做到知識的靈活運用和融會貫通,最后一般都由老師來做深入分析。

(三)教師的主導性不足

現在高校一般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教師的教學任務一般較重。加上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一般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去琢磨多手段多方法進行案例教學(雖然現代教育興起了慕課和微課教學模式,但僅憑單個教師的熱情而沒有團隊的力量是很難做好的。)同時高校教師也不會再像對中小學生那樣對大學生的學習多加管理和督促,課堂上也不會管得太嚴。結果導致課堂氣氛一般比較低沉,聽課的效率不高,案例教學的效果不好。

二、解決經濟法案例教學問題的對策

(一)結合教學內容與大學生特點精選案例

經濟法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法律課程,要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案例教學法是主要方法之一。其關鍵是要精選案例。應針對大學生崇尚新奇、愛挑戰難題等特點,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來選擇經典案例。一般來說,經濟法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市場監管法與宏觀調控法兩部分,可針對這兩部分重點教學的章節內容挑選經典案例(經典案例既要具有“針對性、新穎性、專業性和綜合性”,而且要盡量是“貼近學生實際、新近發生的”)。精選案例后,靈活運用啟發式、討論式、實踐式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

例如,在講解普通合伙企業的設立條件時,筆者運用啟發式案例教學方式。上新課前用多媒體展示相關案例,并提出問題,如“該案關于普通合伙企業的設立有何不合法的地方?”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講授完相關的知識點后,再讓學生分析課前提出的問題,學生就能將不合法的地方分析得條條是道。

又如,在分析不正當競爭行為時,運用了討論式案例教學方式。在課前將最新司考題中涉及幾種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經典案例發給學生預習,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學生一聽是司考題,而且是多種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分析,積極性很高。在課堂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終得出了較全面的分析結論。這既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也開拓了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司法口才表達能力。

還如,在產品質量法的教學中,采取實地調研的方式,事先聯系好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進行調研,帶領學生查閱、分析實務部門中關于產品質量問題的經典案例。這種教學方式既有利于克服學生社會經歷淺的矛盾,又能給學生留下充分的空間,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當然,由于教學課時的限制,一個學期只能組織一次實踐學習。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案例教學,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首先,運用多媒體演示經典案例視頻與相關的知識點,圖文并茂,有聲有色,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記憶與理解,使得學生對經濟法學這門體系龐雜、法律法規眾多的課程有較直觀系統的認識和理解。例如,學習反壟斷法時,挑選最新案例視頻《行業協會牽頭,麗江旅行社價格壟斷被罰》,學生看完后明白了行業協會的非法壟斷行為及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再如,針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消費者協會職能,挑選經典案例視頻《電腦商家狀告中消協》,學生看完后能深入理解消費者協會的職責所在。

其次,運用微課教學方式進行案例教學。例如,制作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微課。在微課中先播放幾個王海式的“知假買假”的典型案例,接著布置討論的話題:“‘知假買假者’是否是消費者?能否得到商品價格的四倍賠償?”然后播放分組討論的情形與結論(分為肯定與否定兩種觀點),最后是教師的點評。這樣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a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

(三)發揮教師的主導性,組織學生模擬審判經典案例

模擬審判需要花費師生較多的時間與精力,這就需要健全的教學體制保證教師的主導性,引導學生進行模擬審判。在績效工資制度中應分配給實施模擬審判案例教學的老師一定的課時補貼,同時也應給參加模擬審判的學生計實踐課程學分,這樣就能調動師生進行模擬審判經典案例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土地管理法時,模擬審判“土地權益確權糾紛”案例。課前事先給學生分發案情,學生都愿意參加模擬審判,自行分配好角色,分別飾演原告和被告(兩個有土地權益爭議的村委會的法定代表人)及其人、法官、書記員等角色,設計好書、辯護詞和判決書,并在課外排演幾次,最后在課堂上正式表演。由于教學課時的限制,一個學期也只在課堂上表演一次,但是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其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

總之,在經濟法案例教學中采取多媒體、微課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精心設計、制作經典案例和多媒體課件,運用實地調研、模擬審判等教學實踐活動,能精彩演示、再現典型案例及其相關理論知識的重點、難點。這種案例教學模式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但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學習氣氛,使學生能系統掌握經濟法的理論知識體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周大森.現代教育技術與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J].教育評論,2015(6)

[2]陸建軍.淺議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構成要素[J].教育與職業,2015(33)

[3]侯婧璇.傳統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應有機結合[J].中國教育學刊,2016(9)

篇3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10-0007-03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于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近幾年來受到了包括法學在內的不同學科的高度重視。法學界已經對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達成了共識,案例教學法已經成為各個法律院校首選的旨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2015年5月7日,《教育部關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意見》中指出,“案例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案例為基礎,通過呈現案例情境,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理論、形成觀點、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這是教育部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界定案例教學的基本含義,并將案例教學視為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因而,精心遴選和編寫適合教學對象的教學案例工作是實施真正的開放式、互動式的案例教學,提高法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教學案例遴選與編寫的意義

(一)實施互動式案例教學基本前提

互動式案例教學法的有效實施有賴于合適的教學案例,沒有合適的教學案例,案例教學法就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沒有多大的區別。在這種教學中講授是主要方式,案例是輔的,實際上是舉例教學,其本質還是傳統的講授法。互動式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特點就是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整個教學過程由學生自主分析和討論案例,最后由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各種觀點進行客觀公正的點評。因而,遴選適當的教學案例并進行合理的編寫,對互動式案例教學法真正取得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溝通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有助于提高法學教師的實踐反思能力

互動式案例教學中,教師仍處于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因為無論是案例的遴選和編寫還是案例教學的組織,都要由法學教師付諸實施。案例教學需要法學教師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分析實踐中發生的典型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這是提高法學教師實踐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能夠反思相關法學理論是否為實踐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支撐,相關領域的法律規定是否健全、完善,從而有助于提高法學教師對實踐問題的洞察能力和解決能力,這與教育部在《教育部中央政治委員會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中所強調的案例教學法的重要地位以及加強法學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不謀而合。

(三)有助于建設法學教學案例庫

目前不少法律院校都開始重視教學案例庫的建設和完善。法學教學案例庫的建設有利于法學教師共享教學資源,切實開展互動式案例教學。教學案例庫有別于案例數據庫。教學案例庫收錄的案例必須是經過法學教師精心編寫的,涉及全部教學環節的典型案例。因此,組織法學教師參加教學案例的遴選與編寫,將對法律院校建設和完善具有專業特色的教學案例庫,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教學案例遴選與編寫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法律院校對教學案例的遴選與編寫對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意義達成共識,也開設了案例教學的專門課程。如延邊大學法學專業從2013年開始設置了“民法案例討論”、“刑法案例討論”、“行政法案例討論”、“經濟法案例討論”等專門的案例教學課程。從上述課程的學時分配來講,總學時32學時均為實訓學時,但是在教學案例的遴選與編寫環節中仍存在不少問題。

(一)教學案例來源有限

實踐中不缺少典型的案例,“案例的收集、整理、加工、更新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腦力勞動,還必須有足夠的財力支持”[1]。而一些教師選擇案例的方式比較隨意和簡單,往往是上網收集或者運用已經出版的案例教材中的一些案例作為教學案例,很少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當地人民法院審判過的案件、未進入司法程序的事件或者非訴執行案件等。

(二)案例未經編寫直接運用

案例教學中采用的案例應當是經過教師精心遴選和編寫的,即在事先擬定好教學目的、教學計劃、通過案例要解決的問題及預期效果等的基礎上付諸案例教學的教學案例。而不少教師選擇未經編寫的案例直接適用于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仍是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達不到互動式案例教學法所應具有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案例編寫不規范

“就目前的法學教材而言,以實際案件為素材編寫的案例分析書籍雖然也不在少數,但專為提高學生案例分析能力而編寫的‘教學案例’則極為罕見,值得反思。”[2]目前,將實踐中發生的典型案例有機和科學地融入相關課程的案例教材較少,一般教學案例的編寫主要包括主要案情及爭議焦點問題分析,法學專業本科生的案例教材采用了這種撰寫方式。這種編寫方式未能完整再現案件事實,內容比較簡單,學生比較容易得出結論。因而仍適合于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的案例教學法,不適合開展互動式案例教學法。因為教師事先已經提出了案件爭議的焦點,忽視了實際案件的處理中事實的認定和尋找法律依據等問題,從而不利于激發學生案例分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教學案例遴選和編寫的構想

上述教學案例的遴選和編寫存在的諸多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實施效果。因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規范教學案例的遴選和編寫工作。

(一)擴大教學案例的來源

選擇適當的案例是編寫優秀案例的前提條件,也是推行互動式案例教學法首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適合教學對象的案例會使案例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法學界認為,教學案例可以從《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人民法院案例選》、《中國審判案例要覽》、地方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媒體追蹤報道的案例中選擇。遴選的案例應僅限于中國本土發生的案例,

需要引起法學教師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各種渠道公布的行政案件雖然具有權威性、典型性等優點,但一般都經過了人為的加工裁剪,研究主體在很多時候實際上根本無法掌握案件的全貌,因而未必是最為理想的案例分析文本”[3]。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其他類型的案件同樣如此,直接影響教學案例的編寫,因此,在遴選這些案例時應慎重。筆者認為法學院校應與當地的法律實務部門建立相互合作的互動機制,從法律實務部門直接收集發生在當地的典型案例。這種收集方式既有利于降低編寫案例的成本,也有利于收集完整的案例素材。因為案件發生在當地,編寫人員可以詳細地調查和了解案件發生的背景。

此外,案例的遴選中既要重視經人民法院裁判的案件,也要重視未進入司法審查程序的事件和非訴執行案件。如《行政法案例討論》課程也可以選擇“深圳驅逐治安高危人群事件”、“杜寶良事件”、“拖欠勞動報酬案件”等未進入司法程序或者雖進入司法程序但未經人民法院裁判的事件和非訴執行案件作為教學案例。

(二)遴選教學案例的原則

1.真實性。勞倫斯則認為“一個好的案例是一個把部分真實生活引入課堂,從而可使教師和全班學生對之進行分析和學習的工具。一個好的案例可使課堂討論一直圍繞只有真實生活中才能存在的棘手問題來進行。它是學術思緒馳騁的依據。案例是對一個復雜情景的記錄,必須要把這一復雜情景解剖分析再如實復原以使人們能夠理解它”[4]。依據真實性原則教學案例應選擇實踐中已經發生的真實的案例或事件,不能隨意杜撰。如美國法學院校因為“生活化的真實案例具有可信性和借鑒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對知識的渴求,也可以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到對現實生活糾紛的預防和解決上”。課堂上的案例均來自法院公開記錄的判決。真實的案例有助于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在中國本土經常發生的案件,了解我國立法、執法及司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時代性。時代性指的是案件發生的時間不能太久遠,應密切結合當前社會的熱點法律問題選擇案例。案例越是新穎,越容易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也會更好。當然在某些情況下為說明法律發展過程,選擇舊法下的典型案例也是必要的。如“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案”收錄于《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9年第4期。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12月25日又將此案例作為“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38號”予以。可見,此案例雖然發生時間久遠,但其判決內容對全國各級人民法院的審判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作用。

3.典型性。典型性指的是應選擇實踐中經常發生

的,通過現有的法學理論和法律法規難以有效解決的反映社會現實的案件。如最高人民法院的政府信息公開十大典型案例等。典型案例對于學生法律職業倫理的培養和法律專業技能的訓練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典型案例,使學生了解相關法學理論研究現狀及不足,剖析案例中所反映出來的制度層面上的深層原因,進而思考解決對策。

4.關聯性。關聯性指的是教學案例所包含的法律問題的解決與學生所學過的相關法學課程的理論和法律法規緊密相連,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參加案例討論的積極性。同時案例的難易度也應與學生的知識水平相適應,使學生能夠全面、準確地把握和分析案例中涉及的主要法學理論及法律問題。

5.爭議性。爭議性指的是案例應具有一定的爭議

性,不能過于簡單,不能只得出一個正確答案。美國的一位大法官曾經說過: “我們能夠做出最終判決并非因為我們判決正確, 相反, 我們之所以判決正確, 是因為我們享有終審權。”[5]因而遴選的案例法律關系應較為復雜,涉及的法律和理論問題較多。這有助于為案例教學中將學生分組進行對抗式的辯論和討論留下空間。因為案例并未預設標準答案,學生通過討論可以思考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性,“在針對現實問題的分析的基礎上,學生對于自己的理解力和判斷力增加了確信,這是成為法律人的一個基本方面”[6]。

(三)教學案例編寫的內容

在遴選教學案例的基礎上,編寫優秀的教學案例是開展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基本前提。教學案例的編寫應緊密圍繞著如何在案例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問題展開。具體來講,教學案例的編寫應規范化,具體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案例名稱與案例正文。應結合案例中出現的突出事件,以簡短的語言概括案例名稱,以便在教學案例庫中檢索。案例正文應包括案件發生的背景、案件起因、主要內容及相關證據材料等。案件發生的背景應概括說明案件發生的有關背景,說明案件發生的特定原因和社會環境等條件。編寫案例應以未經加工的原始素材為基礎,從最開始的法律關系入手,對于案件事實給予充分的說明。應以時間和案件事實相互交融的方式敘述,內容應詳略得當。案例的編寫應客觀,忠實于案件事實。教師要保持中立,不能加入自己的觀點或者評論,否則會影響學生的判斷,不利于發揮學生分析案例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編寫案例的語言應準確、規范、邏輯性強,有助于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弄清案件事實。

2.教學指導手冊。教學指導手冊是為指導教師組織案例教學所提供的案例的使用說明。教學指導手冊應包括教學對象及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時間、教學內容、預期效果、思考題和實踐題及參考文獻等。

教學目標是互動式案例教學實施的方向,是通過互動式案例教學預期要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教學目標應明確使學生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學計劃是實施互動式案例教學的總體規劃,是結合教學時間設計的每節課的討論內容安排。教學計劃應包括完整的課前、課中及課后計劃。教學時間一般應安排2—4學時。教學內容是按照教學計劃的安排,實施互動式案例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師應事先把案例討論涉及的具體問題梳理清楚。預期效果是指在實施案例教學之前,教師事先對案例教學的實施效果的預先判斷。對預期效果進行研究非常重要,因為案例教學結束后在教師反思的環節,教師只有將預期效果和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相比較,才能對整個案例教學的效果予以總結和評估。

圍繞案例涉及的爭議焦點問題,應列出若干思考題和實踐題。思考題和實踐題的設計不能太直接、簡單,應帶有啟發性,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參考文獻的主要作用在于雖然是案件分析,但不能簡單依據法律法規解決案例中出現的問題,應結合相關的法學理論及法學家的不同觀點,使學生深入了解規范和學理的前沿動態,并積極思考現存問題的解決路徑。

篇4

案例教學教學法案例分析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一個具體的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的情景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起源于1920年,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所倡導,采取一種很獨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學法,這些案例都是來自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和實踐,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施之后,效果顯著。1986年,美國卡內基小組在《準備就緒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教師》的報告書中,特別提出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課程中的價值,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而國內教育界開始研究案例教學法則是在1990年以后才開始的。

一、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和意義

通過對案例分析與教學方法的比較研究,發現在近幾年的課題研究、實踐和反思中深刻地感受到,對大多數教師而言,最為突出的問題不是不為,而是不能。特別是有追求的青年教師,更要解決不能的問題,以此來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能力。教師教學素質提高離不開教育教學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實現成長。學校既是教師專業生活的場所,又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地方,因此教學案例分析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佳手段。

在案例研究中,教學圍繞研究的課題,積極扎實地開展對某具體教育教學對象或現象進行觀察與分析,通過分析研究對象的個別性,方法的綜合性,內容的深入性,可保證教師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條件對研究對象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研究,為課題研究提供詳實的第一手資料。

二、案例教學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

1.撰寫教學案例

要撰寫教學案例,首先要明確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標題在教學案例中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個好的標題能夠提高人們的閱讀興趣和對案例內容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標題可以是單一的,一句話、一個短語來表達觀點、概括情境、點明內容;也可以是復合型標題,除主標題外還有副標題(對正標題的內容加以說明、補充)。

任何一個教學案例都有它特殊的背景,包括環境、教師和學生,對象不確定,過程不可復制,結論不能套用。在撰寫案例的時候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并且要準確的介紹教材版本、學制、學科及課題,重點要說明案例中故事發生特殊原因和條件。教學案例的主體部分就是除了把案例教學中的核心事情寫清楚,還要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如何在對話互動中發現、提出、思考和交流問題的過程寫詳細、具體、清晰,尤其是與主題有關的細節―學生的情緒反應與教師的內心感受進行真實的描述,成為教學實踐的真實再現。最后,在記述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評價與反思。就是對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的看法與分析,來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總結利弊得失和啟示。

2.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首先,要選擇符合教學目標的教學案例,這樣有助于學生獲得知識和提高某種技能。挑選的案例一定要真正來源于生活,具有可信性和典型性,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所選的案例要有代表性,通過案例討論以達到理解理論的目的。

其次,要根據新課標中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與學生進行互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發言,對學生發言中的論點隨時進行引導、點撥和補充。再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考核,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從而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三、中小學教學案例實例分析

一年級數學課上,老師讓同學們做課本上的一道題。題目是看圖列式,左邊圖上畫了一棵大樹,樹上有5只鳥,樹的旁邊畫了3只鳥(頭朝樹)。學生當即寫出算式:“5+3=8”,表示“樹上又5只鳥,又飛來了3只,一共是8只”。右邊圖和左邊的圖一樣,只不過小鳥頭的方向是朝向遠離樹的一邊。這是學生也當即寫出算式:“8-3=5”,“表示樹上原來有8只鳥,飛走了3只,還剩下5只。”在課堂教學進行得很順利的時候,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說,他列的算式還是“5+3=8”。老師就問:“難道你沒看見頭朝左邊表示加,頭朝右邊表示減嗎?”我們發現在教學中,老師曾經做過很多這樣人為的規定,“實線就表示合并,虛線就表示去掉”“看見總和共就加,看見剩下就減”。如果把此案例用于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發言得出為第二個圖為什么是8-3=5而不是5+3=8,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發現規律找到正確的答案,而不是一概而論“頭朝左邊表示加,頭朝右邊表示減”。通過啟發引導式的教學,教師應該像學生傳授的是一種學習的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的所謂“公式”。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學習此教學案例,不僅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并及時加以糾正,也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在中小學推廣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中小學教育在教育體系中處于一個基礎的地位,在這個階段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等,對于學生在以后的高等教育中起到一個強有力的推進作用。如何能夠提高中小學教育的教育質量,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深思的問題。新課標明確提出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在中小學教學中,正確的實施案例教學法能有效地完成“三維目標”。在案例教學法中,首先,教師要經常撰寫、搜集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定期與同事交流案例心得,從中發現自己教學的不足之處,同時吸取好的教學經驗以補充到自己的教學中,使自己的教學更加完善。其次,是教師圍繞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精心挑選教學案例在教師的策劃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深入角色進行案例的分析,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方法符合青少年的認知規律,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良好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思考、分析、討論,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筆者在小學、中學、高中三種不同年齡特征、不同心理特征的受教群體中走訪、聽課、調研,最后得出結論:案例教學法在中小學教學中的運用是卓有成效的,它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宗旨。應該在現有的案例資源中進一步發揮每一位一線教師的主體作用,使我們的教學案例逐漸系統化、成熟化,為我們的中小學教學法注入新鮮的血液,增加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建筑教學 應用 研究

一、案例教學法概述

案例教學法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習者知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即將已經發生或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作為個案形式讓學習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提高學習者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在運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案例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給予的案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和引導性,案例的內容必須符合具體教學環節的需要,通過合適的案例設計指導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應用的評價標準就是看通過加強對案例的設計,學生們是否能夠因此受啟發更好的學習到課本中的知識,并且案例可以幫助同學們記憶知識點。建筑工程類專業的課程一般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研究的是從工程實踐中體現出來的普遍規律。授課教師應具備實際的工程經驗,講課時根據自己經驗和體會講解課程,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建筑工程的理論,但在新開設建筑專業的學校內,具有多年實際工程經驗的教師卻屈指可數,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上好課的關鍵就是如何恰當的選取案例。通過案例分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掌握那些在教學過程中容易感覺到枯燥、乏味的理論,這樣既彌補了教師實際工程經驗的不足,又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目前案例教學法在建筑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及舉例分析

目前案例教學法在建筑專業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步驟主要是首先由學生自己準備所要學習的建筑專業知識點,接著由建筑專業課老師給予比較有引導性的案例,由學生閱讀這些案例并結合建筑專業知識進行相關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同時在建筑專業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的合理應用還要求學生根據案例情況進行討論,最后由老師結合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綜合講解。教師在建筑專業教學應用案例教學法時,要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思考和總結,通過學生的專業知識總結并通過進一步的理解案例的內涵,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和掌握程度。

實踐中,案例教學法在建筑專業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最重要的也是第一步的工作就是精選建筑案例。案例的收集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例如通過教師自己的實踐經歷進行案例的提取,也可以通過一些報刊雜志等媒體來提取案例,建筑專業老師可以結合書本知識進行有意識有針對性的典型案例設計,對自己設計的案例一定要具有現實性,并且要在建筑知識原理基礎上進行設計。此外建筑教師對于案例的收集過程中要對相關案例進行分類總結,通過對自己設計或者收集的典型案例進行歸納總結,尋找最典型的建筑案例。

建筑知識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提供案例時在方式方法上要進行巧妙構思,要掌握數倍于學生的背景材料,討論中要引導控制討論,同時要避免完全由教師控制討論,這就要求在建筑專業知識教授過程中,在利用案例教學法的時候,還應注意傾聽學生們的踴躍發言,同時由老師給予發言學生們適當的引導,這樣可以使所有學生都參加討論,討論結束時要鼓勵大家做好討論總結,也就是說總結也并非一定要由建筑專業教師進行,教師通過綜合評價對建筑專業學生的總結給予評價,另外在建筑專業知識教學過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還應注意對教師給出的案例給予一定的延伸,通過觀察事實進行分析,得到更好的延伸應用,積極發揮案例延伸的效果。如圖為案例教學法在建筑專業知識教學中的一般流程圖:

案例分析的內容應以工程實踐所用材料為主,根據教學需要進行加工改造,編制具有實用性的工程案例。如講授材料強度和水的關系的時候,可以應用這樣的案例,某地發生歷史罕見的洪水,洪水退后,許多磚房倒塌,其砌筑用的磚多為未燒透的多孔的紅磚。結果分析是這些紅磚沒有燒透,磚內開口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吸水后,紅磚強度下降,特別是當有水進入磚內時,未燒透的粘土遇水分散,強度下降更大,不能承受房屋的重量,從而導致房屋倒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作為未來的工程技術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又如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過程中,往往教師自己講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同學們不能真正理解,大腦里面也沒有比較明顯的安全風險意識,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很多具體的建筑施工安全案例來描述這一點的重要性,例如通過描述具體的案例:北京某公司在新疆某地投標承包了一棟寫字樓工程,鋼框架結構,面積78000M2,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腳手架的支撐失穩導致施工工人從高空摔下,當場死亡,這樣就能給同學們比較實際的案例理解,使得同學在以后的工作過程中能夠更加重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再對這一事故原因進行分析,腳手架和模架倒塌的主要問題是支撐失穩,許多施工企業在模板工程施工前,沒有進行模架設計和剛度驗算,只靠經驗來進行支撐系統布置,使支撐系統的剛度和穩定性考慮不足。有的鋼管材料銹蝕或磨損嚴重,還有的局部彎曲或開焊等,使鋼管承載能力下降,也極易發生支撐失穩現象。另外,不少施工工地的技術負責人沒有對操作工人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加上有些工人素質較差,施工現場管理混亂,操作人員沒有嚴格按設計要求安裝和拆除支撐,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通過以上的事故分析達到對進行案例延伸的作用。

三、案例教學法在建筑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中的問題及對策

目前案例教學法在建筑專業教學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但是仍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在建筑專業知識教學過程中,對于案例的設計不夠典型,建筑專業老師給出的部分案例往往不能滿足建筑專業知識的教授。案例教學法在建筑專業教學中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師不能很好的講述案例,由于建筑案例開闊性比較大,在建筑案例教授過程中,教師容易講偏,不能正確的抓住案例講述的重點,所以最終不能很好的達到案例教學法在建筑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面對案例教學法在建筑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中的問題,可以通過以下策略來解決科學合理的設計建筑專業案例,使得案例具有典型性,這就要求建筑專業老師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建筑案例設計;其次在建筑專業知識案例討論中要盡量去除主觀臆想的成分,老師要控制討論氛圍和方向,引導建筑專業知識的討論方向,注重技術性、實質性問題的研究,并且要十分注意培養建筑專業的邏輯分析能力,不要僅僅停留在表面上,要更注重實質效果;建筑知識案例教學中要一定有相關的建筑專業理論知識和行業標準作基礎,這樣就能更好的達到案例教學法的效果。

四、總結

建筑專業知識是一門比較綜合的學科,在建筑知識教授過程中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教學,因此必須應用建筑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是為建筑專業知識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它應該是要具有典型性,而且應該與所對應的理論知識有直接的聯系。但是案例教學法應用在建筑知識應用中要經過深入調查研究,不可以憑自己的想法設定,只有不斷的解決案例教學應用在建筑專業知識教學中的問題,才能更好的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艷華.案例分析法在經濟法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0(5)

篇6

關鍵詞:管理學 案例 教學 課程 應用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11-163-03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上個世紀20年代的美國,一位大學的教師在管理學的課程中增加了諸多的案例,這些案例全部來自于企業管理中的真實事件。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啟發學生,而且極大的提高了課堂的價值。到了21世紀,已經有很多的學校和教師在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了,而且這種教學方法也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肯定。

1 使用案例教學法的原因

1.1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管理學融合了社會學、金融學、經濟學、營銷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不但具有一定的難度,而且本身理論性很強。大部分學生都缺少管理的實際經驗,所以對課堂免不了會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一旦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那么就會影響課堂效率。這就需要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選擇一些生動而有說服力的管理案例,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案例教學法舉了一些生動而真實的案例,創建了一個情景課堂,通過模擬企業的環境,讓學生閱讀案例,并且自己查找資料,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討論。這樣就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此外,這還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維能力,真正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1.2 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管理學的教育目標是培養管理應用型人才,要使學生成為應用型的管理人才,就必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過去的管理學教學方法忽視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僅僅只進行了簡單的理論知識的灌輸,這樣就不能夠達到教學的根本目的。但案例教學法完全不同,它通過對教學進行引導,進一步的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還必須通過發散式的引導,不斷的完善案例教學法的內容。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必須充分地把握好引導的尺度,不能完全的進行指導,但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

1.3 提高教學的質量

大部分的管理課程都存在效率不高、質量很低的特點,而且課內的學時也不夠充足。但案例教學法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法,它需要較多的時間來進行教與學的互動、實踐,教師將學生按照組織管理職能等角色分成不同的組,進行模擬和實踐。這樣不但解決了課堂授課時間有限的問題,同時也將管理學的內容進行了延伸,更好的滿足了學生不同層面的學習要求,此外也大大的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1.4 提高教師的素質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學課程,還能夠極大的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水平,教師通過各種渠道挑選出學生感興趣,并且符合實際情況的案例,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并且還根據學生的不同反應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知識。這不但需要教師非常的熟悉案例,而且要對案例所涉及的相關知識也非常的了解。因此,教師也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和研究,所以案例教學法大大的提高了教師的素質、能力以及水平。

1.5 管理學課程內容比較抽象

管理學的課程內容都很抽象。因為管理本身就是一項很復雜的活動,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人,而人的心理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只有符合了人的心理需要,正確的影響了被管理者,管理活動才能順利的進行下去。但是管理實踐中的許多道理都難以直觀的表現出來,讓人聽起來難免會產生一定的抽象感、枯燥感,而且檢驗的結果也不便于量化。如果直接的進行授課,學生會感覺難以理解,因此必須實行案例教學法。

1.6 知識的應用性非常強

管理學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應用性,要檢驗學生是否真的學到了管理學知識,必須看學生是否將理論、方法運用得到了實際中去。但一般的教學法普遍存在運用性不強的特點,而案例教學法能夠還原管理的現場,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實踐和探索。這樣一來,學生在將來進行實際應用的時候,就會游刃有余。因此,為了提高知識的應用性,必須要使用案例教學法。

總之,在管理學課程中使用案例教學法,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與創造性。因此,教師必須在原有的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進,選擇合理而真實的案例,鼓勵學生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見解或者看法,實現與國際教育的接軌。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2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現狀

2.1 沒有合理的選擇案例

如果不合理的選擇案例,那么就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以及效果。但目前一些大學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案例選擇不合理,找不到典型的案例。比如美國一些大學管理案例雖然比較多,但是這些案例只能夠針對工商管理碩士使用,對于一些缺少實踐經驗的學生來說,這并不適宜。另外,我國的案例教材所能夠提供的案例只能是來自于國內的企業,而且案例的內容不詳細,甚至被編寫教材的人修飾過。所以,這也是案例教學法出現的一大問題。

2.2 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欠缺

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和能力,否則就不能夠勝任教學的需要。我國的大多數教師都是從高校直接走入教學崗位的,很少有經歷過企業管理實踐的,雖然理論水平當然會很高,但是往往會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這會影響到管理學課程的效率和質量。另外,教師因為自身的素質和水平不夠,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會感到吃力或者難以勝任。

2.3 教師沒有認真的落實案例教學法

因為案例教學法涉及的東西比較多,而且非常的復雜,要求學生和教師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上面,否則就很難達到一定的效果。很多教師沒有認真的對待,既沒有在課前進行準備,也沒有在課后對案例進行概括、總結,這就使得案例教學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敷衍和應付的心態,甚至也懶得去思考這些案例,使得案例教學達不到應該有的效果。

2.4 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參與進去

案例教學法也需要學生充分的參與進去,同時案例教學法的效果也取決于學生的能力、素質、知識、水平。大部分學生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而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參與進去,既沒有進行模擬和仿真,更沒有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這樣一來,學生的參與度就不夠,甚至不能充分地將知識理解和吸收進去。

3 管理學課程案例教學法的運用

3.1 案例演示

案例演示指的是教師設計一份問卷,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確定了案例對象以后再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規定學生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查找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老師可以在學生的作業中挑出一些比較好的,讓學生做成幻燈片的形式來上臺演示。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其他同學也可以進行提問,提出自己的質疑,讓進行演示的學生來回答這些問題。案例演示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了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也進行了互動。

比如,教師在管理學課程當中講述戰略管理的SWOT模型這一章節的時候,可以選擇三星、華為、移動、沃爾瑪等大型企業的案例來進行分析,先要分析組織當前的優勢以及劣勢,讓學生明白,優勢和劣勢都和商業環境的變化有非常大的關系。然后再詢問學生,怎么樣應對這種商業環境的變化,才有利于組織的發展。要求學生將想法和做法全部制成幻燈片在班上進行演示。這樣一來,就能夠使學生迅速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

3.2 框架式案例教學法

這里所說的“框架式案例教學法”,指的是讓學生把其所學知識作為一個系統來進行整體上的把握。說得簡單點,也就是先將專業課程的主要知識點以圖表的形式從開始到結尾橫向的勾畫出來,對“框架”中的基礎技術進行比較完整的介紹,從而將其作為教學內容的總體框架。在講解每一章的新課程之前,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將課程的框架體系進行重復以及強化,這樣加強了章節與章節之間的內部聯系。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把握框架式教學中的理論知識,教師可以用案例來引導,并且提出理論問題,這樣就能夠充分的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運用過去學過的知識來進行思考和分析。另外還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先提出一些案例,利用案例來加深理論知識的把握,這樣能夠讓學生將理論知識學習的更加穩固,更加扎實。

因為理論知識比較的抽象,甚至難以理解,因此必須要配以形象、生動、合理的材料和案例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因此,有必要在管理學中的知識結構框架內加入一些案例,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思考問題的能力。

3.3 團隊任務案例教學法

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團隊或者小組,小組中的每一個同學都必須負責一項工作,大家配合完成任務或者案例。因為當前的大學生將來必須要進入企業或者團體,所以在大學期間,就必須要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

教師首先要進行劃分學習團隊,可以按照學號、宿舍號來劃分,也可以按照綜合表現、個性來劃分,如果學生想要自由組合,那么則需要尊重學生的意愿。每一個小組或者團體的人數大概在5-8人左右,由小組學生自行選擇組長。一般的團隊任務都屬于比較大的管理案例,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會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才能夠完成。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準備好題目,另外還要指導學生對案例涉及的一些情況、知識進行查閱,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明確案例分析的目的。最后,教師還要準備一些關于案例的點評,通過點評還原管理的真實場景,這樣就培養了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管理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提出不一樣的想法,或者沿著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從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3.4 多利用網絡資源

充分的利用網絡資源,能夠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而在大學的管理課程中,課內學時普遍不夠,但案例教學法卻要求教師和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和交流,因此,必須要充分的利用網絡資源。比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按照組織管理職能等角色分成不同的小組,通過網絡進行模擬和實踐。這樣就可以增加課內學時,同時因為網絡具有跨越空間的功能,所以也可以對案例教學進行延伸和拓展,讓學生和教師進行即時的交流,這就使得課堂效率被大大的提高了。

3.5 建立激勵機制

采用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果,必須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這樣就能夠提高教師的積極性。

(1)應該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鼓勵教師實行案例教學法。學科帶頭人也應該進行示范,大力的倡導教師使用這種方法,如果教師的授課效果比較好,那么還應該組織其他的教師對教學進行觀摩和參考。

(2)制定出教學的規范性制度,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完成一定量的案例教學。

(3)給教師一定的工作補貼,肯定教師的教學成果,并且定期評選出優秀的教學案例。這樣一來,就使得教師的積極性被大大的提高了。

4 總結與體會

由于管理學課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而且涉及了金融、經濟、營銷、社會等各方面的知識,另外管理學還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如果缺少了實踐做支撐,那么就達不到一定的效果,而且應用性就非常的差。只有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基金項目: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公安高校行政管理專業課程案例教學應用機制研究(湖南省高校教改課題2013-564))

參考文獻:

[1] 連佳芳,胡聰,王海波,等.案例教學法在藥事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47-48.

[2] 王曉波,劉謙.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A,2013(1):10.

[3] 周敏.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必要性分析[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5):229.

[4] 陳贊琪,鄧壽群.案例教學法在行政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12(12):158-158,179.

篇7

關鍵詞:案例教學;改革;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課程之一,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大學生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基礎》課的根本價值是立德樹人,幫助大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但是《基礎》課“非主流”、“不好上”、“不愿學”等問題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課程育人效果的“瓶頸”尚未完全得到突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這就要求思政課要聚焦“主業”,多采用啟發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教學方法,針對大學生成長發展中的具體問題。案例教學正是結合并運用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為基礎所寫的案例,來進行對教材中理論知識的分析與講解的方法。讓學生在對于案例了解的基礎上,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對其進行分析、討論、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以達到鞏固知識和掌握理論的目的。通過案例分析著力解決學生關心的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真正做到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讓案例深入大學生的靈魂,以期達到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案例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及意義

(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案例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

1.高職高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形勢與挑戰當今時代,學生面臨的內外環境日趨復雜。高職高專學生思想意識更趨多元化,價值追求出現功利化傾向。加之網絡新媒體的沖擊,出現教師與手機爭學生的尷尬現象。學生坐不住、聽不進、學不懂的現狀,使傳統思政課的教學方式受到了挑戰。除去個別教師知識陳舊,高校管理中的重科研輕教學弊端和學生自治力弱等問題外,教師課堂講授精彩度不夠、教學方法單一仍為主要原因。2.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脫節是思政課教學中突出的問題《基礎》課是幫助大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提高道德修養與法律素質的一門必修課程。為了使該門課程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實踐生活,適當的教學方法的使用能夠提高理論課程的實效性。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脫節是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十分突出的問題。案例教學的功能之一就是努力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它對學生思考理論問題以及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著積極的意義。3.案例選取與學生所關心的實際問題聯系不緊密在《基礎》課教學過程中,缺乏典型案例的分析論證,使學生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受到影響。發端于西方的案例教學法,以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優勢,極大的提高了課堂講授效果。自引入中國后,案例教學適應了法學等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特點,提升了大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日益受到高校教師的重視。但案例教學中仍存在案例選取隨意、熱點問題剖析不深、人才培養目標不強和實踐應用欠缺等不足之處。在案例的選取和應用上,往往抽象的案例多,具體實際的案例少;理論講解的案例多,貼合學生現實的案例少;觀念性的案例多,實用性的案例少。以上原因導致高職高專思政課學生難學,教師難教,課程難上的現狀。

(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案例教學改革的意義

當代大學生對《基礎》課有較強的期望值,希望課堂講授能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基礎》課案例教學是提高課堂講授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思想道德修養部分的教學,起到對大學生思想正確引導的重要作用。通過案例使大學生意識到修身的重要性,以案例分析、思考討論等形式為載體,用道德與技能相結合、做人與做事相統一的理念引領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通過法律基礎部分的案例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運用法律的方式處理好各種糾紛問題。教師要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用新方法、新工具、新手段講授相對枯燥生澀的理論知識,在授課的同時方能實現育人和能力培養的雙重效果。把《基礎》課的知識點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講授,不僅讓學生在校學習階段更好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技能和生活能力,更要在學生進入職場前的最后準備階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樹立法治觀念,成為具有較強法律意識的專業技術人員,使其終生受益,顯現《基礎》課的育人作用和更高的實效。

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案例教學改革的思路

《基礎》課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以達到學生立志,樹德,做人的培養目標。而學生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本身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課堂中的參與度和活躍度都不高。案例教學在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和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方面能夠有所成效。鑒于我院學生在理論基礎上相對薄弱,興趣不足,一般的教學案例很難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案例選取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真實事例,特別是挖掘我院學生自己的案例,必然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并且形成我院《基礎》課的教學特色。案例教學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參與,學生學多少與教師教多少成正相關。案例教學在開展過程中,不僅需要形成學生學習的共同體,而且也要求組織師生學習共同體以及教師學習共同體。尤其是在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形成方面,在案例教學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應進一步強化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設,舉辦定期和不定期的研討活動,討論案例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交流案例教學改革的心得,努力將案例教學的改革引導到既關注教學改革的實際效果又注重學術水平提升的良好境界。以教學改革帶動學術研究,以學術研究促進教學改革。

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案例教學改革的組織設計

成立由學院教學副院長牽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案例征集工作領導小組”(見圖一),成員由系行政主任和各相關部門負責人構成。教學案例征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該課程案例教學改革的組織、支持、指導和協調工作。案例征集工作采用選定和志愿相結合的方法,建立“案例教學改革實施小組”,形成參與案例教學改革的基本教師隊伍。目前,實施小組成員主要由思政教研室教師組成,具體負責實施《基礎》教學案例征集與案例分析工作。此外,實施小組成員需在自己所任課程范圍內,考慮課程內容的具體結構,選定適合的內容開展案例教學。在每一學年度,每位小組成員至少開展一個主題的案例教學。后續的改革將在過程中逐步確定。

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案例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法

首先,案例教學內容的選定或開發是經過對該課程內容的系統梳理后做出的。即對本課程的教學,哪些需要通過系統講授?哪些需要通過班級或小組的討論?哪些需要通過案例教學等等有系統的思考。除本學期的案例教學內容外,對案例教學的后續內容也有所考慮。對所選定或開發的案例教學內容,要進行精心的設計,考慮案例教學的實施類型(如:是理論指向、實踐指向;還是技能指向、綜合指向等等。最好能把思考的過程和結果也記錄下來,以便在以后的總結和研究中使用。其次,在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養成收集資料和記錄過程的習慣。對在教學中遇到問題,要及時記下,并努力解決。對一些較為復雜和難以解決的問題,可在實施小組的研討會上提出,由大家共同思考,共商對策。再次,一個主題的案例教學完成后,教師應當就本主題案例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在立足自己案例教學經驗和理論反思的基礎上,撰寫出有關案例教學的教改論文,爭取公開發表,尤其是在高水平的專業刊物上發表。最后,逐漸充實和完善《基礎》教學案例集。在前期案例征集階段,由案例征集領導小組組織全院范圍進行先進事跡、典型人物等有關材料的征集,中期由公共基礎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進行案例整理,分析,匯編等工作。后期在教學案例集形成的基礎上,匯集各類課程相關資源,建立《基礎》課教學案例資源庫,提供給任課教師共享使用。

結語

綜上所述,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基礎》課教學改革十分有必要,通過案例教學改革的有效組織與實施,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思政課堂的教學活力,激勵思政教師的教學與研究,進而促進“教”與“學”的雙向提升。用學生自己的案例去解讀理論,從學生所感、所思、所想出發,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理論解決自身的實際問題,真正實現從“學中來”到“做中去”。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通過案例教學的有效滲入達到育人與能力培養的雙重效果。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5年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篇8

1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教學中,采用最多的是講授法,而內科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目,單純的講授在教學中就顯示出不可避免的問題[14]。①講授法是一種單向的信息傳輸方式,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無法影響所傳遞知識的性質、速率和供給量,如果過多使用,必然造成學生思維和學習的被動[5]。②不能使學生直接體驗到所學知識。③講授對記憶的影響較差,學生常忘記教師所講的許多內容,較長課時的課程尤其明顯。

2案例式教學法的含義

案例式教學法是通過模擬真實的事例,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體驗、分析、決策,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該方法多年來一直被廣泛用于商業和法律課程的教學。20世紀80年代末,案例式教學法傳入我國,逐漸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接受并廣泛運用。案例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其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如同其他基于問題的方法一樣,目的在于發展學生運用與課程相關的知識、觀念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脫離有意義的背景情況而進行的學習相比,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學習。

3案例式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討論活躍課堂氣氛,教師有意識地把學生置于醫生的位置,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責任感。例如在高血壓病的教學中,老師提出以下病例:患者34歲男性,3d前跑步過程中出現了喘憋癥狀,當時休息約5min后緩解,后在次日夜間再次出現上述癥狀,持續數分鐘后好轉。在住院前9h,患者在上網時(凌晨1點多)突然再次出現明顯喘憋,不能平臥,持續不緩解,遂來急診,在急診監護示血壓230/130mmHg,心率110次/min,左肺可聞及少許濕性啰音,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動過速,左室高電壓。既往史:2003年體檢時發現高血壓。自幼體重超重,3年前體重最高130kg.入院查體:血壓210/110mmHg,心率115次/min,左下肺可聞及少許濕性啰音。腹飽滿,無壓痛,雙下肢無水腫。輔助檢查:K3.17mmol/L;肌酐、尿素氮正常;尿常規尿蛋白++;甲狀腺功正常;血皮質醇升高未超過正常1倍,立臥位變化也未超過1倍;心臟彩超:左房前后徑5cm,左室舒張末內徑6.4cm,室間隔及左室壁增厚,左室射血分數29%.在討論中,有的小組認為是原發性高血壓,有的小組認為是嗜鉻細胞瘤,學生在鑒別診斷上進行了辯論,通過辯論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常見繼發性高血壓的種類、主要的鑒別要點、鑒別目的(治療原則不同)等知識。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涉及了解剖、生理、病理、病生、藥理等知識。無形中在學生的大腦中對該章節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4案例式教學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4.1案例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有待進一步明確

與傳統課堂講授式教學相比,案例教學將傳統教學中的單向輸出改變為多向互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定位由單一的授課人變成了醫生、護士、患者。這種角色轉變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理論要求,而且對教師的互動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也提出了較高要求。有的教師對新的教學方式一時難以適應,在幻燈講解上花費時間過多、病例講解不夠透徹等。隨著案例式教學的長期、廣泛開展,教師的經驗逐步增加,這一問題也會得到有效的解決。案例式教學要求教師課前要布置預習內容,提前下發病例以供學生討論準備。學生根據老師要求進行新課預習,準備討論發言稿,查閱文獻等。這樣才可能真正把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

4.2缺乏適用、規范的教學案例

教師在教學案例的選取和設計上還存在案例取材不夠精當、代表性不強,借鑒意義不大等問題。學生反映,有的教學案例典型性、代表性和針對性不夠突出,有的案例面太窄、太專業,有的案例大而空,有的案例過于膚淺,希望選擇的案例應具有借鑒意義和比較特征。

案例是實施教學的基礎,案例的選擇主要依據有3個方面:一是大綱的要求;二是教材的要求,即要依據教材的知識點、重點、難點來確定;三是培訓對象,即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和實踐經驗等。教師在編寫案例時,要針對教學對象實際情況,著眼提高學生對核心問題的理解和把握,進行細研精編。

4.3相對于課堂教學,案例式教學顯得時間不足

我們嘗試采用以下方法提高本環節的學習效果:一是加強教師的督導作用,在布置完任務后要進行課前輔導。二是課堂討論隨機點名發言,其發言情況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這樣也可以對學生的預習起到督促作用。

5經驗及體會

案例式教學注重的是案例,在課堂上串講的時間要嚴格控制,否則會造成學生討論發言時間緊張,表達不充分。在主要討論的病例基礎上,可以再穿插一些小病例,常用于鑒別診斷部分。在下發病例后,教師對學生的督導十分重要。許多學生一時難以適應新的教學方法,顯得比較茫然;另有部分學生對預習抓得不緊。這些現象將極大地影響教學效果。在教學改革的初期,教師仍然處于一種主導地位。隨著案例式教學的不斷深入開展,培養出一批有經驗的師資人員,在教學中必將從以教師為主體過渡到以學生為主體的局面。

【參考文獻】

[1]于美方.大學教學方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4:471.

[2]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克東.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吳疆,王潤蘭.21世紀現代教育技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

[5]李成良,顧美玲.大學教學理論與方法[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5.

篇9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獨立學院

0. 引言

獨立學院的教育承擔著培養具有一定理論基礎,較高綜合素質和較強實踐應用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把學生培養成務實性的一線技術、管理應用型人才”是獨立學院的定位,然而獨立學院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并未充分體現這一理念。《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一門研究隨機現象及其統計規律性的數學學科,它是高等院校理工、經管等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為了解決與人們生活的現實世界客觀事物相關的問題而產生的,因此該課程的最大特點是其應用特色,其理論與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工程的可靠性度量、金融風險、保險精算、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領域,且其內容與方法對學生后繼課程的學習及今后的科研、工作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然而,目前我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教學狀況令人擔憂,許多問題已經到了亟待解決的地步。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地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理論的講解、邏輯的推導以及運算能力的訓練,致使許多學生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學習缺乏興趣。另外,教師常常忽略了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思想和應用的講授,致使學生雖然較為系統地學習了概率統計知識但卻不知道如何應用,誤使學生以為“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沒有什么實用價值”。因此,為增強學生運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適當引入與所講內容有關的實際案例是解決當前獨立學院《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中所存在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 通過案例教學,不僅可以形象地解釋抽象的理論與知識的要點,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而且可以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綜合創新能力,使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知識.那么,怎樣才能將案例成功的運用于教學中呢?

1. 案例教學法的優點

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案例作為教學材料,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最后提出見解、做出判斷和決策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的優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獨立學院學生來說,《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邏輯性強、理論抽象、枯燥難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都盡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在理論分析與定理證明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逐漸被枯燥的理論所消磨殆盡。教師經常在教學中大力宣揚這門課來源于生活,并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但學生始終不明白這些理論到底能用到哪里?怎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案例教學法成功地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聯系起來,把書本上不變的知識應用到了千變萬化的實際問題中,既能加強學生對該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有利于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獨立學院《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采用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堂課”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學中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講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學生從不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不能體現其主體地位。案例教學法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學生之間的討論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因此,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逐漸培養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案例教學中,在教師給出問題的引導思路后,學生要各抒已見,在闡述自己觀點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加強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的膽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案例討論結束后,學生需要寫案例分析報表,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4)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角色發生轉換。教師不再是講授者,而是組織者、引導者,主要負責引導學生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不再是被動的聽課、記筆記,而是積極參與到案例討論中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案例討論中,學生需要與組內成員互相交流,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5)有利于實現教學相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是教學的主導,擔負著把握教學進度、引導學生思考、組織討論研究、進行歸納總結的任務;同時在共同討論中,不但可以發現自己的弱點,還能發現學生知識的薄弱之處,在后續教學中可以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并且教學更有針對性。由于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其中,容易開闊思路,實現教學相長。

(6) 有利于形成師生之間更加和諧的關系。通過案例教學,教師與學生在課后的關系非常融洽,學生愿意向教師請教在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教師也會給與一定的幫助,這樣師生之間亦師亦友,形成了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

2. 案例教學法在獨立學院《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教學中的實施方案

在獨立學院《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教學中,大量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公式的推導會讓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失去興趣,結合案例教學可以使教學形式多樣化,使教學內容生動化。案例教學把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通過生動有趣的內容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2.1.教學案例的選擇

案例教學的成功取決于案例的選擇是否合適。案例不同于一般的例題,必須有產生問題的實際背景,并且為學生所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或編制案例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案例的選擇要具有典型性。要能夠從這個典型案例的解決過程中得出一種分析、處理類似案例的一般性方法,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作用;其次,案例的選擇要具有針對性。教師在課前要根據教學內容與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再次,案例的選擇要難易適中,盡量由簡入難。在教學中,需要選擇不同難易程度的案例來實現教學目的,比如教學初期由于掌握的理論知識相對單薄,就選擇分析已解決的簡單案例,等到知識達到一定量時就可過渡到分析決策型案例,這類案例應作為案例分析的重點。最后,案例的選擇要強調專業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性。教師應選擇緊扣時代熱點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生比較有興趣的、與學生專業相關的、便于實際操作的案例,這樣學生參與討論的興趣才會提高,才能達到案例教學的目的.

2.2案例的分析和討論

在實施案例教學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與要求選擇合適的案例,案例提供給學生以后,以方便討論為原則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對案例進行分析。在學生做好充分準備后,即可進入案例討論階段。案例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出講臺,更要做好一名引導者和組織者。在開展案例討論時,教師要維持好課堂秩序、把握好案例討論的方向和進展,保證案例教學的重點突出,保證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此外,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獨立地應用所學的知識分析案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在討論中,如何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教師要研究的重點。首先,教師應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從學生的表情中捕反饋信息,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引導。其次,要給學生創造一個相對寬松、愉快的課堂環境,有利于學生暢所欲言。案例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讓學生通過討論學會如何接受其他人的觀點、如何與他人進行交流合作,如何理解并借鑒他人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案例教學需要打破常規的教學思維,比起結果,更看重的是分析問題的過程。

2.3案例的總結和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

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對討論的思路是否清晰,分析的方法是否得當,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否正確等進行總結。總結階段是案例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也是堂該課的,教師要綜合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的難易程度,采用不同的策略進行點評,但不進行優先排序,以免使有些同學對自己的方法失去信心。在這一環節中,對學生在討論中暴露出的問題和不足要給予正確的心析,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同時,對于案例討論過程中好的分析問題的思路和獨特的見解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學生在案例討論結束后,要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案例分析報告是一次案例分析課的全面總結,一方面可以鞏固案例討論中涉及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回顧案例分析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和寫作水平。

3. 案例教學法在組織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案例教學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也逐步在各類法學與金融課程中廣泛應用。但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案例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在獨立學院。因此,在獨立學院《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實施案例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適應于教材內容的案例。案例教學法的支持系統是案例,要采用案例教學法,就需要有大量的與教學內容匹配的案例。目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案例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案例教材明顯不足,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搜集資料,圍繞教學內容精心編制符合教學要求的案例教材,為實施案例教學奠定基礎。

(2)教師的案例教學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學法不但要求教師要具備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要對學生在案例分析討論中具有較強的駕馭能力。由于獨立學院的教師結構相對復雜,除了外聘教師外,自由專職教師都是近幾年參加工作的,他們的教學經驗不足,對案例教學更加缺乏經驗,所以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案例教學,不能全面地對案例進行啟發,也不能對案例進行深入、透徹地點評,從而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所以,要在獨立學院《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使用案例教學法,教師就必須不斷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

(3)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學習方法不當。案例教學是具有較高難度的教學模式,在對教師要求較高的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相對較高。案例教學要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但要掌握本課程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廣泛的背景知識和相關知識。對于長期接受“填鴨式”教學的學生來說,案例教學盡管讓他們有了新鮮感,并且對該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對于案例中提出的問題往往束手無策,導致學生不能全部參與其中,學習效果不甚理想。

4. 結語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開放的教學方式,其優點在于通過將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引入課堂,并對其進行具體分析,使學生能夠盡可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而克服了傳統教學法中教師在唱“獨角戲”的不足。案例教學法不主張學生死記硬背,更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處理現實中錯綜復雜問題能力的培養,最終的目的是達到學以致用。因此,案例教學法在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方法所不能比擬的優點。但案例教學法在獨立學院《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中尚處于一個探索階段,還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去思考、完善它。■

參考文獻

【1】傅文.案例教學法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1):72-74.

【2】阮曙芬.獨立學校《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的探索與研究 [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11,13.

【3】趙姝淳.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創新教學模式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1,24( 1):49-52.

篇10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研究生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搖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9-0082-02

一、背景

項目教學法多應用在理工科大學的專業教學及職業學院的職業培訓過程中;案例教學多應用于法學、經濟學和語言學的教學實踐中。

研究生英語教學的現狀是:不同于本科英語教學,研究生英語教學應該更加注重實踐性、功能性以及和科研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英語課程除了自身的語言習得任務以外,還肩負著對學生人文素質和通識知識的拓展。尤其當授課對象為軍校研究生學員的時候,英語教學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培養學員的指揮及領導能力。但長久以來,研究生英語教學始終處于比較邊緣的地位,不受重視,也不夠吸引眼球,教學模式的改革遠沒有大學英語范圍廣、力度大、效果顯著。筆者擔任研究生英語教學多年,也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本文即是一次新的探索。之前的課堂模式多是分頭施行項目法和案例法,但總有不盡如人意的感覺。在對這兩個教學法進行了一定的歸納及整合后,才發現1+1>2的情形也可以出現在語言教學課上。

二、項目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定義及特征

1.項目教學法的定義及特征。項目教學法是近年來從國外引進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高度地契合我國現階段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及培養模式,所以廣受歡迎,在很多高校都有實踐。該教學法最早由美國學者基爾帕特里克于1918年提出,于上世紀70年代風靡德國,得到快速發展,并在德國的職業教育中逐漸形成應用浪潮,先后在奔馳、西門子和大眾公司進行實踐。因此此教學方法也被國內外很多知名企業和各大工科高校看作是培養關鍵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也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在高校廣為推廣。維基教育技術網這樣定義項目教學:項目教學使學習者參與某此能產生結果的項目中去,然而教學過程的主要目標是學習效果而不是項目產出的結果。該教學法主要注重的因素是:學生的自主能力、有規劃有目標的行動、解決問題的途徑過程、相應的社會情境。顯然,它是一種在專業教學中將普適功能教育目標,比如學習方法能力、同學間相互合作能力、獨立完成能力、責任意識等都能表現出來的教學方式。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可以在真實情境中具有具體對象的學習安排。項目教學法的特色之處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顛覆,通常的教學方式都是圍繞著教師、課本、課堂講述知識為中心,現在我們可以把它變成“以學生自主學習、現實中實際操作和項目為中心”。它的重點在于強化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通過對科研項目的具體分析,將教與學的過程演變成一個既有課堂書本的理論指導、又能做到自己動手操作實踐,既有教學目標的總體性、又有教學過程的互動性,是一種相互協作、共同參與的團隊性創造活動。鑒于以上描述,項目教學法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1)學習過程的自主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是其教學法的主要因素,在理想狀態在,每個項目從一開始的創意、標記、實施和最后的項目總結都應該由學生自己親自完成。(2)產品和行動導向。在現實環境中通過行動來獲得典型的實際經驗是產品和行動導向的目的所在。也包括對不良學習環境的辨認,針對其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并加以實施,使缺陷有所改善。(3)在工作實踐中得以學習。我們在完成一項工作產品或提供一種服務,要和理論反思相互結合相連接,不能僅限于動手或機器加工。所以該教學法主要體現的是一種教與學的互動連接,不僅主要關注該學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融入到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從而達到積極地學習、自主地進行知識的建構,以現實的學生生成的知識和培養起來的能力為最高成就目標。

2.案例教學法的定義及特征。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指導下,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及教學目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以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一個出色且成功的案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課堂的效率和氣氛。成功的案例教學包括案例選取、設計,還包括精彩的講授。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分析各種實際案例來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起源于1920年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案例教學要經常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案例教學有很多優點,可以身臨其境地體會到許多假設場景無法獲取的知識和體會。在教學方面來說,案例教學不僅得到了學術界及業界的極大認可,還被迅速推廣到了不同領域包括經濟學、法學和語言等。這充分說明案例教學效果有多顯著。案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其基本思想是:知識不僅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取的,還包括學習者在相關的情景以及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他人的幫助,利用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來獲得的。案例教學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不但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還通過科學合理的案例討論,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還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和其他綜合能力。二是理論密切聯系實際,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案例教學是把實際發生的各種活動加以詳細的分析,把其中抽象的理論具體化,這樣把理論與實際聯系到一起,更容易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三是互動教學,對教師和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制訂符合教學需要的案例資料和教學要求,不能只當理論家,還要領導案例教學的全過程;要求學生具有相關綜合素質并且能夠在老師相應指導規定下積極投入其中,做好相關準備,進而得到有用結論。

三、1+1>2: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在研究生英語教學中的互補應用

研究生英語多以學生感興趣的熱門話題為單元,比如:財富與健康、污染與環保、基因與性別等。一個單元視為一個項目,以30人為一個班級計算,筆者的做法是把學生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輪換承擔項目,從產品目標的設定、產品的設計、生產過程的實現、產品包裝及打包介紹,一條龍服務均有項目組組長帶領項目組成員一起協作完成。而每一個項目下還有很多子項目,又可以由單個或兩個學生來共同完成。以上是項目教學法的大致安排。至于案例教學法,則是在項目的某一點上選取典型案例從而更深入地分析和展示語言能力。比如在“基因與性別”單元中,基因和性別是主要話題,也是母項目,子項目可以是基因也可以是性別,也可以是雙方關系的概述。去年進行到這一單元時,就有學生選取了基因和性別關系這一子項目,使用的案例是男女大腦解剖圖,從醫學的角度分析了男女大腦構造的迥然不同,因而解釋了“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一熱門說法,課堂效果很好。

在做綜述研究時,筆者發現,之前的項目+案例教學法研究中,項目和案例的比例各有不同。但在筆者的教學實踐即項目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的互補應用中,筆者秉持的原則是:前者較宏觀而后者較微觀;前者多是理念,后者多是實踐,這一調整使得課堂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