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科普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4-06 21:50: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教師科普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根據上述重要意義、困難與問題,我們的工作計劃與具體實施歸納如下。
(一)教學內容
根據幼托或小學生生長發育和疾病譜特點,精選下列內容系統講授:
1.兒童生長發育和常見疾病防治科普知識,包括:兒童生長發育規律與各階段正常生理指標范圍、兒童各年齡段分期及其特征、兒童常見疾病分類簡介、兒童用藥原則與注意事項、常見病護理要點和疫苗接種注意事項等。
2.兒童各系統最常見疾病診治基礎,比較詳細歸納與描述包括:①急性呼吸道感染;②腹瀉病;③過敏性疾病;④頭面部疾病(結膜炎、中耳炎、鼻炎、齲齒等)等臨床表現、早期癥狀特征、隔離防護措施、就醫前準備事項和住家治療要點。
3.急性損傷與院前急救。急性外傷緊急處理原則與方法,心肺復蘇規范方法步驟與轉運前處置細則,應對災害事件的科學自救措施等。
4.季節性傳染病。在兒童期常見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學習相關疾病的預防和協助診治技術,如春夏季的手足口病、夏秋季的細菌性痢疾、秋冬季的甲型流感等。
(二)教學安排
1.教師隊伍。教研室組成以兒內科為主,包括小兒外科學和骨科學的,教學能力較強,具有講師及以上(副教授、教授)資格職稱的多名高年資臨床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共同商討教學目標要求、具體教學方法,并根據各位教師的臨床專業,安排教學內容。
2.授課對象。為探索經驗,并盡早使幼教單位受益,首批學員選擇具有一定兒科醫療保健知識的,所屬地區所有幼托機構和小學的衛生老師。此外,由于學齡前期和學齡期兒童在生理和病理學方面均存在一定差異,故將幼托機構教師和小學教師分成兩批,在同樣的教學內容基礎上,針對幼托機構的學齡前期兒童和小學的學齡期兒童的特殊性分開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
3.教材編寫。以兒科學教材為基礎,根據課程內容,編制教學大綱,在此基礎上分別編寫適合于幼托機構和小學老師學習與掌握的,兒內科與兒外科相關章節教材供參考學習與課后復習。
4.教學順序。授課順序為前述所列的:①兒童生長發育和常見疾病防治科普知識;②急性損傷與院前急救;③兒童各系統最常見疾病診治基礎;④在特殊時期的相關季節性傳染病防治。以循序漸進,并前后呼應。
5.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開展包括:①理論教學:以理論大課形式,系統講授各章節。②實踐教學:采用我院模擬教學中心所備兒科學模具,開展各項急性損傷和心肺復蘇等院前急救培訓。③師生互動:以討論的形式,解答學員關于教學內容和日常工作中的常見問題,消除普遍存在的認識誤區。
6.考核方式。為提高教與學的質量,客觀了解教學效果,培訓結束前舉行筆試考核,問題內容涉及課程中的關鍵理論問題和臨床操作要點。采用開卷考試形式,學員可參考講義教材答題,以進一步提高對于重點內容的掌握程度,并熟悉教材內容分布,有利于提高今后參考閱讀效率。在閱卷評分的過程中,也能使我們及時發現與解決共性問題,以利不斷提高今后辦班的教學質量。
7.后續工作。經過上述系統教學與師生互動,使我院兒科與學員單位建立必要的聯系,以便隨時解答學員在工作中所遇問題,也為今后在學校進一步開展科普宣傳和技術指導,以及各種形式的醫校聯動創造條件。
(三)教學管理
1.組織工作。所屬區教育局牽頭,經我院教學管理處下達,由兒科教研室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由區教育局安排合適的時間,組織各幼托機構和小學教師參與學習。
2.質量管理。①學習質量:區教育局相關部門將學員結業考核成績與是否合格,均納入教師執業技術培訓計劃之中。②教學質量:兒科教研室根據區教育局所收集的各單位學員反饋信息、課堂師生互動和結業考試成績,了解教學質量,酌情改進教學計劃與方法。③教學管理:由我院教學管理處督查教學過程,將教學質量納入各位教師的年度工作業績考核之中。
二、結果
1.顯著教學質量
通過前述認真思考、計劃落實和管理考核,我們成功地舉辦了一屆,為期一年的幼教老師兒科學知識講座和實踐操作指導培訓課程,總計學員近300人。幼托機構和小學衛生老師分班教學(分別為48學時),均獲得較為顯著的教學效果。體現在:①考核成績:每次書面考核答題質量高,均能夠得到100%的合格率。②后續效應:學員在此后工作中,能夠更有效地開展兒童常見疾病的預防、早期發現和協助醫院診治工作,并與授課教師保持聯系,隨時解決疑難問題。或推薦青年教師參加我們計劃的下一屆培訓,為學員單位的兒童健康保健工作做出一定貢獻。③科普宣傳:部分老師課后邀請我科醫生為幼托兒童和小學生家長進行科普宣傳。④總結提高:根據結業書面考試和區教育局所收集的學員建議,獲得教學質量的客觀信息反饋,有助于不斷促進教學方法改進與質量提高。
2.先進經驗推廣
通過本次培訓課程的教學效果與后續效應,使地方政府的教育局、衛生局、醫院教學管理部門和兒科學教研室均感受到,此項幼教老師的兒科學技術培訓課程意義重大、具有顯著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值得繼續開展,并可能在其它區縣進行推廣。
3.促進醫學教育
在本單位舉辦針對于校外學員的高質量醫學教育項目,也為在校學生或接受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和全科醫師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通過高質量講授與培訓課程,充分展示科室的醫教研綜合實力,了解兒科學的重要地位與發展前景,使更多的學生關注兒科。以往我校醫學院畢業生罕有選擇兒科作為專業方向的不利局面,近年來得以明顯改觀,每年均有多名本科生立志報考兒科學研究生,或七年制和八年制的長學制學生選擇兒科作為碩士或博士學位專科培養方向。完成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也有強烈的愿望繼續留在本科室工作,加入到兒科臨床醫師行列。此外,通過促進醫學教育質量提高,也使教研室成功申報高層次教學研究項目,并總結經驗發表高質量教學論文。因此,成功舉辦高質量校外教育項目,也能有效促進醫學院校的醫學教育事業進步與發展。
4.后續工作計劃
后續工作內容包括:①補缺:對于第一期未能出席培訓者,舉辦第二期培訓,以確保本區幼教老師兒科學教育全覆蓋。②深化:與教育局相關部門協商,考慮對幼托機構和小學的非衛生老師崗位的骨干教師和管理者,進行適當兒科學知識宣傳與普及的可行性與計劃性。③提高:根據學員結業考試和學員對于教學過程與質量的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與提高教學質量。④推廣:兒童血液病診治研究是我們上海市同濟醫院兒科的臨床特色之一,并于近期成功申報獲批上海市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兒童常見血液病診治技術推廣》。在此項目的完成過程中,也已借鑒本項目的一些共性經驗。同時,也可在適宜技術在周邊區縣醫院兒科推廣過程中,介紹我們對于幼教老師兒科學教育的方法與成果,為周邊地區開展類似教學項目提供經驗。⑤研究:在我們兒科教研室完成目前在醫學教育研教學研究項目過程中,將此類幼教老師培訓內容與成果納入其中,并總結經驗申報有關幼教老師兒科學技術培訓專題的教學研究課題。
三、總結
國家人事部《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文件已有近20年歷史,此后衛生部也先后多次《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和《關于加強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均有效促進了各行業專業技術人員和醫護人員的職業技術教育,然而尚未見有關由醫學院校附屬醫院臨床科室或教研室開展對各級學校教師舉行相關學科醫學知識教育,尤其是對于幼教老師進行兒科學進修培訓的經驗報道。從本文前述意義與實踐成果可見,開展此類醫校聯合的學校老師醫學知識培訓項目存在顯著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雖然,目前國內師范院校均設立必要的生理衛生課程,幼教機構衛生老師也具有一定的兒童健康保健與疾病防控專業知識。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與生活質量提高,兒童疾病譜與社會需求將發生相應轉變,常見流行性傳染病(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株血清型變化與新型有效藥物的問世,也將導致疾病在流行、臨床表現和防治方法等特征發生改變。因此,不但在崗醫護人員需要不斷接受教學醫學教育,幼教機構老師也需要不斷接受新的醫學理論和臨床知識。并且需要通過正規統一培訓,以達到各級幼教機構教師相關知識掌握程度的基本統一。
雖然,兒科學具有各種特殊性、各單位教師相關知識水平參差不起、醫院與學校的工作性質存在差異,使此類教學活動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與質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難度。但通過我們上述的思考與實踐,均顯示能夠合理解決上述困難,并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篇2
1、學生放假時間
*市中小學校、職業學校學生寒假時間從2010年1月15日至2月28日,共44天,2月26日為到校日,3月1日正式開學。
2、教師放假時間
*市中小學校、職業學校教師放假時間從2010年1月21日至2月24日,共34天,2月25日正式上班。1月18-20日為市、縣(市)區及學校組織教師統一集備時間。
二、寒假工作要求
1、加強寒假工作領導,落實假期工作責任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要把假期工作做為學校教育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視。要成立假期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假期工作計劃,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假前要召開專門會議,對假期工作進行具體安排。各學校要將假期工作計劃、領導小組名單、值班值宿安排以及聯系電話及時報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寒假期間嚴格落實值班制度,學校領導要帶頭值班,做好值班記錄,保證信息暢通。重要情況和重要信息要及時上報,不得瞞報、遲報和漏報。
2、抓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假期活動
要在學生中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誠信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八榮八恥教育、習慣養成教育。扎實推進以“文明禮儀進校園、文明行為進社會、禮貌感恩進家庭”為主要內容的“三進”工程,繼續教育學生遠離,不接觸、兇殺等不良的影視作品、書刊,不進“三廳一社”和社會網吧,不參加危害身心的游戲活動,不唱灰色童謠,反對封建迷信活動。以安全、法制教育活動為抓手,開展“小手拉大手,共建和諧*”道德實踐活動,結合“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敬老助殘、參觀訪問等教育體驗活動。
為了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各學校要自主設計或積極參與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種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活動。結合市科協、市教育局制定的“科普之冬”工作安排,有計劃地開展科普知識講座、發明創造、科技制作、科學實驗等活動。學校要有計劃地面向全體學生開放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微機室及其它專用教室、文體設施。各縣(市)區教育局、各基層學校要利用好寒假時間,繼續開展“城鄉互助手拉手”及深入農村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3、樹立“安全第一”思想,確保師生假期安全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要高度重視安全工作,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在放假前組織人員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開展學校安全大檢查,徹底排查各類安全隱患。寒假期間,切實加強學校安全管理,做好防火、防盜等安全防范工作,尤其要加強重點部位和重點時段的安全巡查工作。
各學校要通過《致家長一封信》或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通報假期時間安排,對學生普遍進行一次安全、健康、法制等方面的專題教育,指導學生關愛生命、保護自己。重點防范交通、食物中毒、火災、過冰溺水事故的發生,特別是加強“兩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的安全教育。各校、各班級要與學生建立通暢的聯系方式,隨時掌握學生的有關情況,同時,要督促家長承擔起假期安全監護責任。
嚴格控制大型集體活動,禁止大規模的集體外出活動。如果必須舉行,要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和安全預案,經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后方可操作。各校要建立健全假期安全工作制度和報告制度,實行校長負責制,通過學校、家庭和社區聯系網絡,消除安全隱患。一旦發生意外事故,要妥善處理,并在第一時間上報,以有效保證師生安全。
4、做好學生寒假防控甲流工作確保不爆發大的疫情
各校要高度重視寒假期間學生甲流防控工作,嚴格按照教育部、衛生部印發的《學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預案》文件要求認真落實,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工作,防止學生重癥病例出現。
寒假前要利用家長會開展一次防控甲流學生和家長共同參加的宣傳教育活動,讓家長知曉對重癥甲流病例的預判;提醒家長在寒假期間不要帶孩子到人員密集場所聚會,積極配合社區做好防控工作。要繼續堅持報告聯系人制度,寒假期間如有爆發疫情和重癥病例出現,及時向當地衛生疾控部門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開學前各級各類學校要做好學生返校前甲流防控相關工作。
5、合理布置寒假作業,確保師生休息時間
各中小學校要與學生家長溝通,指導家長科學有序地安排學生的假期生活,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減輕過重的學習負擔,指導家長不要盲目讓子女參加社會上的各種補習班,要在保證子女健康成長、提高素質上下功夫。大力倡導和積極鼓勵廣大教師利用假期為“學困生”義務補課。鼓勵優秀學生與“學困生”結對子,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為保證廣大師生有充分休息和自由活動的時間,各學校要嚴格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有關規定,適量、合理地布置學生的寒假作業。確保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參加社會實踐、社區勞動及體育鍛煉。中等職業學校要結合學生實際,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積極倡導學生通過調查、考察等活動,撰寫調研報告或探究性(研究性)小論文。各學校要確立假期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并充分利用假期開展實踐活動。開學以后各學校要組織專題匯報,并將完成情況記入學生的考核記錄。
6、加大查處力度,制止教育“三亂”行為
寒假期間是亂辦班、亂補課、亂收費行為的易發期和活躍期,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干部、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三亂”的危害和治理“三亂”的緊迫性、必要性。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規定的“五堅持”和“五不準”。嚴格執行市教育局、市監察局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對亂辦班、亂補課、亂收費行為的八條處罰規定》和《*市教育系統二十條禁令》,嚴禁學校、教師違反規定進行亂補課。各縣(市)、區教育局要堅決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整治“三亂”行為。各縣(市)、區教育局要加強對“三亂”行為的稽查力度,公開查處“三亂”工作的舉報電話,假期中,市、縣(市)區教育局要組織稽查小組,認真查處亂辦班、亂補課、亂收費等違紀行為,對頂風違紀的“三亂”行為要公開曝光,一經查實,嚴肅處理。
7、組織好政治業務學習,積極做好開學準備工作
各單位、各學校要認真抓好干部教師的政治、業務學習。利用假前、假后的有效時間,認真組織學習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體現教育均衡、公平原則,認真謀劃新一年的工作思路。要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同時,要不斷提高對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認識,做好教師培訓、教材培訓工作,確保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的健康發展。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安排一定時間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教基〔2001〕17號)、《教育部關于當前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教基一[2009]7號)精神,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勇于參加教改實踐,努力開創基礎教育改革的新局面。
廣大教師要搞好家訪。家訪數量要占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做好家訪記錄。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師要重點做好此項工作,針對假期農村初中輟學易發和高發的特點,組織走訪,嚴格控防,抓好寒假期間的控輟保學工作。要重視和安排好進城務工農民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和殘疾學生的寒假生活,各中小學校要及時了解和掌握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認真解決他們在假期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工作。開學后,教育行政部門要對教師家訪工作進行檢查。
篇3
——桐鄉市XX小學創建嘉興市級綠色學校工作總結
桐鄉市XX小學創辦于1947年,七十多年的風雨歷程,使她在傳承中不斷發展,在進取中不斷創新;七十多年的辦學歷史和積淀,造就了她省示范小學的文化底蘊。有道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如今的**在深化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植根鄉土,立足校本,充分發掘本土名人文化資源,確立了“科學育人,求真求實”的辦學理念,傾力打造“楊園精神育德、科技教育啟智”的“全面+特長”的辦學模式。學校占地面積55畝,校舍建筑面積10237平方米,綠化率約達48%,人均綠化面積約15平方米,校園花團錦簇,四季常青。學校教學區、運動區布局合理,規劃科學;綠草茵茵的足球場與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建筑群融為一體,相映成趣,教學環境優美。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喻示著青春、健康和希望,代表著科學和環保;人類需要綠色,進而呼喚綠色。而作為肩負著培養下一代歷史重任的學校,在傳授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更應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每個角落,積極倡導綠色教育。學校領導深刻領悟到綠色教育的內涵及重要意義。因此,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確立了“播種綠色 收獲希望”的創建理念,深入有效地開展各項環境教育活動。從實際入手,從小事入手,抓環境、轉理念、導行為,使全校師生更加關注自然、關注環保,形成充滿綠色氛圍、充滿生命氣息的校園文化,確實將創建工作落到實處。
一、綠色校園,美化環境塑形象
學校注重強化綠色人文理念,從建立生態型、學習型校園的高度入手,關注綠化工作和校園文化,加強校園環境的建設和美化。在生態環境建設和綠色教育硬件建設方面,學校確定了“三優先”原則:經費優先投入,活動優先安排,設備優先保證。學校給每個班級、每個辦公室都配置了分類垃圾桶,每幢教學樓前也都配置分類垃圾桶,在學校公共區域設置垃圾分類亭,讓師生在生活小事中用實際行動踐行環保。學校的衛生每天早中晚打掃三次,每天由少先隊大隊部組織學生對教室、包干去的衛生進行檢查,并及時地進行反饋。每天的衛生由班主任親自負責,指導學生對教室和包干區進行打掃,人人爭做“環保小衛士”,大家學環保,用環保、做環保,環保教育活動在我校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學校還通過對衛生間用水設施的改造、對樓道電源開關和教室日光燈的更換等措施,使全校的節水、節電工作卓有成效。
二、綠色教育,組織健全有保障
1.組織健全我校自開展綠色學校創建以來,成立了以校長王興炬為組長、副校長梅建強、呂旭英為副組長,各職能處室負責人及年級組長為組員的創建綠色學校領導小組。學校將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列入學校、政教處、教導處、總務處、各教研組、班主任的學期工作計劃。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進行專題學習討論,研究創建工作。
2.職責明確領導小組成員工作明確,職責分明。由學校總務處全面負責校園綠化和日常的維護,政教處負責組織開展環保教育的各項活動,教導處負責環保教育在教學及教科研工作中的有機滲透,領導小組定期檢查指導。領導小組本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積極鼓勵師生員工參與學校規劃,共同制定校園環境和發展的各項措施,使環境教育與學校各部門教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三、綠色宣傳,綠色理念促和諧
我們抓住重大教育契機,深入開展綠色教育宣傳活動,把綠色教育與健康教育結合起來,融入到學校德育活動當中,使師生樹立較強的綠色觀念和意識。
宣傳櫥窗是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是一位永不下班的“老師”。我們在宣傳欄、電子屏幕上開辟環保專欄,宣傳普及環保知識,展示學生環保科幻畫;校園里到處是師生共同設計的節能、護綠文明提示語,讓學生在輕松、愉悅、舒適的綠色氛圍中接受教育。同時,我們還利用廣播站宣傳學生的環保征文、環保活動,每月評出環保之星;通過國旗下講話、班會、晨會、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宣傳綠色環保知識;開展環保教案評比;學校開辟了紙塑浮雕長廊,用廢舊報紙制作的一幅幅生動形象的作品,創設了一種無形的宣傳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教育;充分利用有關的節日,做到環境教育宣傳系列化。
四、綠色課堂,環保意識入人心
學校開展環境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每學期開學之初,學校領導均要研究學校環境教育發展工作,將環境問題,環境建設、環境意識教育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之中,鼓勵教師多渠道傳授環境科學知識,并指導學生參加環保實踐活動,以增強教育實效。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綠色教育的主渠道,豐富學生環保知識是提高學生環保認識和自覺性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學生愛護家園的情感是綠色教育成功實施的基礎。因此學校先對相關教師進行了環境教育課程培訓,進一步增強了學校進行環境教育的師資力量和師資水平,力求在學科教學和教材中滲透“綠色”,教研組在教學過程中挖掘綠色教育的觀點,在教學檢測中包含綠色教育內容,并充分利用現行教材中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綠色教育滲透。語文課上,老師引導學生欣賞優美的風景,陶冶情操;科學課上,組織學生認識研究各種植物和動物,給學生講環保的重要性;綜合實踐活動課上,積極開展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調查實踐,提升環保意識;各中隊利用班隊課開展環保主題隊會,落實綠色理念。
早在幾年前,學校為了普及環境知識,提高人文意識,參與綠色實踐,實現和諧發展,美術教研組成員開發了《紙塑童心》課程。課程作品是結合了美術課程中傳統的泥塑、雕刻技藝,把廢舊報紙制成紙漿,做成了“紙塑浮雕”。經過幾年的努力,紙塑浮雕教學在我校開枝散葉,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學校層面:創編了《紙塑童心》校本課程并在1-6年級的紙塑課堂教學中進行運用;2014年,編印了《紙塑童心》師生作品集;2015年,《紙塑童心》課程被評為桐鄉市首批精品課程;2016年被桐鄉市教育局命名為桐鄉市第六批美術紙塑浮雕特色學校;2017年《紙塑童心》課程被浙江省教育學會中小學美術教學分會入選為優秀拓展性課程;2017年6月,我校研發的紙塑造型藝術獲得了國家級發明專利。在2017年10月,《紙塑童心》課程還被評為嘉興市精品課程。
(二)學生層面:近五年來,由學生創作的紙塑浮雕作品在嘉興市第六屆、第七屆“石榴杯”校園文化藝術節中獲得金、銀、銅獎,在浙江省中小學藝術節美術比賽中獲得二等獎;用紙浮雕形式創作的環保作品,強而有力的視覺效果,豐富的文化內涵,贏得了浙江省和全國級取得別比賽的一、二等獎;還有許多作品在《書畫教育》、《緣緣漫畫》等各類報刊雜志上發表;《鼎》、《吉祥掛件》、《童年趣事》、《昭陵六駿》等我校學生的紙浮雕作品二十余件分別被浙江報業集團和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收藏。
(三)教師層面:我們的老師,在探索中實踐,在總結中反思,撰寫的多篇關于兒童紙塑浮雕創作與教學的論文,在桐鄉市級和嘉興市級的“三項”競賽中獲得一二等獎;老師撰寫的關于紙浮雕教學的課題在嘉興市立項,其研究成果在嘉興市第九屆教科研成果評比中榮獲二等獎;另有兩個課題在桐鄉市立項,現今正在結題階段。我們的美術老師個人設計的立體造型作品《紙雕龍紋罐》在2016年桐鄉市中小學教師書法(美術)作品賽中榮獲一等獎,并選送浙江省參加評比榮獲浙江省中小學教師書法美術大賽三等獎。眾多成果的取得,大大鼓舞了在校教師搞科研創特色的信心,有效帶動了全校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紙塑浮雕在學科中滲透、在學科活動中體現,已經成為我校環保教育活動的一大特色。
五、綠色實踐,綠色思想見行動
1.以節日為契機,開展教育
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地球日”、“植樹節”、“愛鳥周”等主題紀念和活動日,在全校范圍內組織開展各種形式和內容的專題講座和環保宣傳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課外受到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
2.成立環保社團,重視養成
鼓勵學生在校內成立環保社團,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長期以來,學校在全校師生中發出了倡議,開展“五個一”環保節能活動(即種一棵樹,栽一盆花,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五不”習慣養成活動(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不攀折花木,不刻劃桌凳,不污染環境)和美化校園“十無”創建活動(墻上無污跡,地上無垃圾,課桌無刻劃,公物無損壞,言語無臟話,穿著無奇裝,水電無浪費,同學無打罵,教室無喧嘩,校園無吸煙)。通過活動,強化了廣大師生愛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意識。
3.組建活動小組,培養能力
組織環保科技活動小組,利用廢品搞小發明、小制作、環保科幻畫的創作,以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讓他們感受到環保帶來的愉悅心情與生活之美。
4.參加實踐活動,服務社區
近年來,學校一直以家長會、家長學校為主陣地,向家長廣泛宣傳環保。在家長會上,我們向家長闡述了環保的重要性,希望家長能夠帶動身邊的人,投入到環保行動中來。同時我們還組織學生走進社區,利用地球日、植樹節、世界環境日等契機,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的環境宣傳活動;定期到社區宣傳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積極參與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積極參加社區環境保護活動,先后到鳳凰湖、東興街、爐頭集鎮等地方參加“你丟我撿”的社會環保公益活動;積極開展“以物換物”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不僅讓綠色環保理念深植到每一位學生心中,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六、綠滿心田,優美校園結碩果
篇4
[關鍵詞]出版傳媒集團 出版與科技融合 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G23[文獻標識碼]A
2012年9月23—24日,新聞出版總署在北京召開了出版傳媒集團主要負責人座談會,就如何加快技術創新、推進出版傳媒業轉型升級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柳斌杰署長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高度,著眼于新聞出版業改革發展的全局,回顧了出版傳媒集團體制改革取得的成績,作出了出版傳媒集團體制改革即將進入第二階段的戰略判斷,結合中央“三改一加強”的要求,提出了加大出版與科技融合、深化出版體制改革、推動出版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思路、新舉措與新要求。講話還專門部署了出版業迎接十召開的具體工作任務。與會代表一致反映,柳署長的講話高屋建瓴、思路開闊、目標清晰、任務明確,兼顧了宏觀指導與具體操作,為出版傳媒集團深化改革、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會上,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等19家出版傳媒集團的負責同志作了交流發言,此外還有二十幾家單位提交了書面交流材料。大家緊密圍繞柳署長的講話精神,聯系工作實際,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各自的具體做法,歸納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總結了科技創新方面的新鮮經驗,梳理出富有創新精神的發展思路,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大會發言內容豐富、各具特色。現將主要觀點概括如下。
一、樹立科技意識,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科技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與科技融合是增強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從歷史、現狀與未來的發展趨勢看,作為承載信息內容傳播功能的新聞出版業,其發展始終與信息傳播技術緊密相關。當前,科技已經滲透到新聞出版產業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的各個環節,在改造傳統新聞出版產業、提升傳統產業產能的同時,也催生出數字出版等新聞出版產業的新形態,出版與科技融合的趨勢、新聞出版業技術變革與產業轉型同步前行的趨勢日益凸顯。新聞出版企業,特別是作為新聞出版產業主力軍的各大出版傳媒集團,應當著眼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全局工作,認清所處形勢,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的使命感與緊迫感,充分發揮科技對新聞出版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推動作用。
二、以科技創新改造傳統出版產業
對傳統出版的管理、生產和服務等各個環節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是推動出版與科技融合發展的一項基礎工程。各個出版集團根據自身的基礎條件,制定了不同的發展方案。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王濤介紹,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數字化戰略的重點是以集團公司優質資源和核心業務為基礎,通過重點建設綜合平臺融合集團數字化集約經營業務,打造特色服務平臺支撐起傳統出版的產業升級和轉型,共同突顯內容聚集、傳播、交易和服務4大功能。在綜合平臺建設方面,將中國數字出版網(大佳網)打造成集團公司集約化數字內容投送和運營平臺,成為集團公司開展數字出版業務的主體,實現各個平臺的互聯互通和精品電子圖書的投放和數據庫的線上營銷,加強精品化、高端化的人文社科類電子圖書運營平臺的建設。通過自主平臺,自主定價和運營,拓寬電子圖書的銷售渠道。在專業化數據庫平臺建設方面,集團公司將依托較為深厚的內容資源積累,通過技術轉換,把這些資源變為數據庫產品,提高內容的附加值,推出以個性化和定制服務為特色的產品,推動專業和學術出版向縱深發展,既滿足數字媒體的海量要求,又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和全面的信息與知識服務。集團公司將以辭書語料庫和百科術語庫為試點,通過自動化技術手段對數據庫資源進行整理、標注,打造集團工具書應用產品線和百科知識服務產品線,后續有序開展古籍、翻譯、美術、醫學等專業數據庫和應用產品的建設。在促進出版業務轉型方面,集團將積極開拓專業出版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加快傳統出版業務與先進技術的融合,以音樂數字平臺和語聯網平臺的建設為示范,帶動各出版單位形成特色鮮明的數字出版產品線。在國際化發展方面,將充分利用中圖公司進出口業務的優勢,大力建設國際平臺,強化對全球數字出版資源的聚合、保存和利用,打造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數字資源進出口“中盤”。
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朋義介紹了集團在數字出版方面正在進行的主要工作:一是進行數字出版基礎建設。通過搭建內容資源管理平臺,實現生產和管理流程的數字化,提高編輯和出版效率,提高資源重復利用率。該平臺既是編輯和管理工作平臺,又能夠整合生產過程中的內容資源,包括成品和半成品,碎片化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數字資源;同時能夠方便檢索、使用和推送涵蓋多種出版形態的數字內容資源。通過自創、購買、合作等途徑,建設涵蓋多種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素材,分類標引明確、碎片化的、可方便檢索和重復利用的基礎數字資源庫。旗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已將12 000多種教材制作成電子書,主要教材均可通過網絡購買,近2 000種教材提供網絡增值服務,約200種教材提供POD服務。二是建立網絡運營平臺。在基礎教育領域,旗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建設以人教網和人教學習網為核心的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增值,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人教網正在建成全學科的基礎教育資源網站,供全國中小學教師教學使用,注冊用戶已達120萬個;人教學習網提供基礎教育各學科一站式學習解決方案。兩個網絡平臺連接著以新課程標準和人教版紙質教科書為基礎的人教電子書包,為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此外,人教社還在大力打造主要服務于教師和教學管理的人教數字校園平臺,為學生提供精選優質學習參考資源的人教學生資源中心(數字圖書館)。在高等教育領域,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教育部和有關方面的支持下,正在運營著以下三個重要平臺:一是中國大學生在線,它是由全國高校共同參與的、面向大學生的網絡社區,目前已有近200所高校的150萬學生注冊為會員;二是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目前已建立了30個省級分中心和20個市級分中心,近3年培訓了6萬名高校教師;三是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和以“愛課程”(icourse)網站為核心的開放課程共享系統,其中包括1 000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和5 000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在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領域,各社也正在進行數字化平臺的建設。下一步,集團將在此基礎上全面打造全國教育出版網絡運營主平臺。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建堯介紹,結合在傳統科技書刊專業出版方面的優勢,集團正在積極探索新增長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和網絡技術,大力推進出版產業技術創新,努力成為國家科技文獻信息內容服務平臺和國家創新體系知識傳播體系的骨干力量,是集團工作的重要任務。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集團現在已儲備電子圖書近3萬種,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科學文庫”在線服務,“科學e書房”系列產品已完成設計和制作。下一步要進一步豐富數字出版的形態和品種,提高書刊數字化出版產品的比例,加快存量出版物的數字化轉換,籌備科技知識資源數據庫建設,建設綜合性出版物投送平臺和內容資源管理平臺,構建編輯、印制、發行、物流、管理復合出版技術平臺。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是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成立的全國第一家出版集團。總裁陳昕介紹,面對數字技術給傳媒產業帶來的革命性變革,集團以數字出版技術創新為驅動,通過ERP管理平臺的建設,再造出版企業現代化管理流程,將數字技術融入出版的各個環節之中。包括:(1)數字化編撰平臺推動編輯工作的數字化轉型。針對大眾圖書,集團進行了“基于內容對象的協同編纂和動態出版的技術研究與系統開發”。這個面向作者和編輯的內容生產、加工系統,能使作者和編輯按各自權限遠程參與撰寫和編輯加工,并共享相關資源,完成內容。針對工具書編纂,集團研制開發了“漢語辭書編纂輔助系統”和“大型英漢詞典編纂平臺”,對加快《辭海》、《英漢大詞典》等大型工具書的編纂進程,起到了明顯的積極作用。(2)在印刷、發行、零售、物流等領域,通過植入數字化技術,促進生產效率的提升和效益的最大化。在印刷領域,成立了專門負責POD業務的數字印刷公司,負責追蹤按需印刷技術的發展,完善、拓展POD業務,使之與傳統出版生產手段完全對接。在發行領域,實施了“基于神經網絡智能配送系統研究及應用”項目,以期建立一套針對出版行業大型發行中盤的智能添配系統。該系統將使用當前世界領先的人工神經網絡系統作為核心建模和銷售模擬模塊,實現對銷售品種的自動跟蹤、分析,并提出配送建議,為圖書發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在物流領域,集團于2000年即建立起國內第一家采用現代網絡傳輸技術、達到發達國家圖書配送先進水平的圖書物流平臺。近年又投資建設二期物流中心。該中心實現系統高度信息化、訂單處理和資金結算電子化、倉儲管理智能化,以100億元碼洋吞吐量的規模、完善的功能、先進的設施和管理,成為全國領先、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圖書物流企業。(3)通過實施ERP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出版企業的流程再造。集團于2008年啟動ERP系統,現已有部分模塊全面上線。通過編輯、印務、發行、人力資源、財務一體化的ERP管理平臺,全面優化了集團總部及各級下屬企業的管理流程,實現業務流程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既保證了集團對各級下屬企業實時的垂直管控,也保證了在集團決策層面、下屬企業經營層面和業務層面編、印、發、財、人力資源的橫向協作與溝通,集團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效率明顯提高。
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童健強調,作為國內率先開展信息化建設的出版集團之一,近年來,集團一直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對傳統出版的改造和應用,堅持把數字出版和電子商務作為傳統出版轉型升級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取得了初步成效。集團從2002年就開始了以數字化管理、數字出版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工作,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以財務、成本管理為核心,整合編、印、發、供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了對出版社的數字化管理。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了以連鎖經營為核心的,行業領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RP系統,并在2009年建成國內書業第一個企業信息系統和物流自動化系統無縫銜接的物流配送系統。浙江印刷集團近年在綠色印刷、數字印刷等高新技術改造與應用方面也取得較大進展和突破。數字信息技術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水平、經營能力和勞動生產率,增強了市場競爭力。為進一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2009年集團成立了“數字傳媒公司”,對全集團數字出版和出版信息化業務進行深度整合,實現了從紙書出版、電子書加工、數字樣書庫管理,到互聯網銷售、手持終端閱讀消費的整條產業鏈的數字化貫通。作為國內品種最多的“博庫”網上書店,2011年重組全新上線,配送速度明顯加快,圖書銷量快速增長,其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成了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
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杜金卿介紹,近兩年集團不斷加大對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的投入力度,積極推進編務、印務、發行、財務、人力資源和決策支持六大信息系統建設,實現了管理決策和生產經營的信息化。集團實施了河北數字印刷產業園項目,著力打造石家莊和保定兩大數字印刷基地;以河北出版物發行中心建成運營為契機,推進發行物流網絡化、信息化改造,實現了物流、商流、信息流的一體化,努力實現發行物流和實體書店的升級轉型。實踐證明,對傳統出版的數字化升級改造,既可以提升編、印、發、供等傳統業態的產業發展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又會對發展數字出版、數字閱讀、影視動漫等新業態提供全方位的支撐,對出版傳媒集團的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積極發展新興出版產業形態,創新產品體系
新技術是新業態最強大的催化力量,技術轉化是新興文化業態形成發展的核心動力。
安徽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堅持以文化與教育、內容與科技、資本與資源結合為牽引,大力推動文化內容與高新技術、多元介質的融合、衍生,業務涉及數字技術研發、手機出版、網絡在線出版、影視嫁接、電子書包、3G互動閱讀等多個板塊,在文化與科技融合、實現業態轉型升級方面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總裁王亞非介紹,公司目前正著力推進互動閱讀。實施“BOOK3.0”互動閱讀、幼兒教育類互動電子書《yoyobooks》等項目,整合內容資源,嵌入觸摸手控、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技術,大規模開展3G互動閱讀產品開發,著力打造數字出版全產業鏈。時代新媒體出版社正在并購集團所屬的時代漫游傳媒公司,整合集團動漫人才和資源,形成數字出版整體合力。集團還將逐步整合國內外出版、動漫、游戲以及IT產業資源,建立內容復合開發、多媒介呈現、多渠道嫁接的全產業鏈有效運營模式,打造融合出版社、技術服務與運營商、其他內容需求商的開放運營平臺,擴展數字出版產業鏈。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曙光指出,對技術的認識和運用一直是傳統出版的短板,而要補上這一課,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與技術公司合作,在跨界合作中布局新業態。他認為改制上市對中南傳媒的最大意義,不是募集了四十多億元的發展資金,也不是躍居成為中國出版龍頭股這種行業地位的提升,而是具備了跟世界任何一家公司開展合作的體制基礎和平等的商業機遇,有機會與深圳華為、日本角川、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騰訊網等優秀公司合作。目前,集團與華為組建的天聞數媒公司研發的電子書包已在深圳試用,政企學習產品斬獲首個千萬級商務大單,Read365移動互聯閱讀平臺面世后即獲廣泛好評。與中國移動合作,率先在全國推出的紅網縣級手機報已在湖南71個縣市開通,2012年底將覆蓋全部縣市。與騰訊打造的大湘網于7月16日正式上線,成為湖南最具影響力的生活門戶網站。通過這一系列跨界合作,不僅打開了通往國際傳媒集團的通路,而且基本完成了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數字傳輸通路的新媒布局,走在了中國出版數字化轉型的前列。
北京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借助北京作為國際城市的豐厚文化資源及產業的聚合傳播能力,充分挖掘集團及子公司在圖書、期刊方面的特色資源,探索優質資源的多元開發和利用,打造原創國產動漫精品,拓展新媒體發展業務領域。代表產品主要包括:(1)以《漫蟲記》(104集電視動畫,技術為2D+3D)為基礎,構建一個虛擬昆蟲王國,推出精品圖書、電子書、app應用等多媒介產品系列。同時,開展以昆蟲為主題的旅游、競賽、公益活動,讓《漫蟲記》成為人們“了解自然,觀察自然,親近自然”的科普窗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該項目已通過廣電總局備案,計劃三年完成,面向國內與海外,進行電視和互聯網發行。(2)推出原創動漫品牌——大型系列動畫片《中華美德故事》,計劃制作300集,每集以5分鐘的片長講述一則中華文明傳統道德經典故事,在生動靈活、寓教于樂的方式中,提高觀眾對人性道德的認知力。作為一次新的嘗試,將對漫畫、動畫、圖書、音像制品和特許經營周邊產品進行綜合開發,形成一整套產業鏈。(3)打造“科學養育移動傳媒平臺”,提供手機“父母必讀”。《父母必讀》雜志依靠三十多年來積累并形成的高質量的專業資源,除運營在母嬰領域頗具影響力的父母必讀育兒網外,還編輯了父母必讀專題電子雜志,合作開辦了育兒專家頻道。為更好地滿足現在年輕父母數字養育的需要,于2011年研發手機父母必讀,提供育兒資訊、寶寶中心、微博、語音、電商等系列科學養育產品與服務。2012年1月手機父母必讀1.0(ios版、android版)正式上線,到7月手機客戶端裝機量達到了69萬個。7—10月完成手機父母必讀2.0研發,實現客戶端與微博互動。2013年將研發手機父母必讀3.0,增加基于位置的語音交互系統和基于移動支付的電商系統。2014年底,手機父母必讀裝機量將達到500萬個以上,惠及千萬家庭。
四、準確把握產業內外相關技術的發展趨勢,重視核心技術的開發
新聞出版企業既要跟蹤產業內部已有技術的升級與變革,更要關注與內容生產、存儲、傳播密切相關的產業外部技術的創新與發展,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打破思維定式、發揮主觀能動性,找到并把握住技術變革與產業發展的結合點,將技術的推動、支撐作用發揮出來,切實解放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
為應對新聞出版產業鏈各環節、各領域的業務處理需求的不同,近年來,與新聞出版產業密切相關的技術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這些技術主要包括:一是內容制作、整合和標引技術,包括海量數據的加工與存儲、信息標引、語義分析、多媒體制作及內容資源嵌入式聚合等技術;二是數字內容的多渠道技術,包括數字內容的多終端呈現、多屏無縫銜接的傳播技術;三是MPR技術、智能語音識別技術和智能語音合成技術;四是營銷與用戶服務技術,包括對消費行為收集、分析并反饋給生產端的相關技術與方法;五是電子商務和物聯網技術,包括線上線下互動技術;六是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包括原有的數字水印、數字DNA技術及各種第三方計數與付費等相關技術與解決方案;七是綠色印刷、數字印刷、按需印刷技術,包括新型印刷流程控制技術;八是信息技術,特別是移動通信技術。各出版傳媒集團認為對上述技術,特別是其中的核心技術的發展要有敏銳的眼光、清晰的認識,應積極尋找應用的方向和突破口。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立業之基,興業之本。目前,人才缺乏是制約出版企業推進出版與科技融合的重要瓶頸。出版企業要想實現出版與科技的融合,首先要突破人才瓶頸,培養一大批高端專業人才和實用操作人才。
中文天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少雄介紹了大力延攬人才,扎實培養人才,緊緊依靠人才,推進出版與科技融合的有力措施。一是調整完善人才培養計劃,加大數字出版、電子商務、新媒體等專業人才的比重。二是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符合數字出版、新媒體、產業科技需要的高學歷、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三是聯合國內知名高校,探索成立“中文傳媒學院”,使其成為出版傳媒高級專業人才、管理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在全國同業有影響力的傳媒產業研究機構。四是投入1 000萬元設立專項人才培養資金,重點用于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扶持,建立完善人才保障與激勵機制。通過上述措施,初步建立起一支符合出版與科技融合需求的在數字出版、電子商務和新媒體等方面發揮作用的專業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