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分析范文

時間:2023-10-16 17:39: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境保護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環境保護分析

篇1

關鍵詞:新形勢;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發展

引言

傳統發展給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嚴重破壞已經引起我國相關機構的高度重視,走科學發展道路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生態環境破壞,還可以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點尋找作出積極貢獻。近幾年,受全球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便是如何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這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會受到影響,還對全球生態環境現狀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解決現有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勢在必行了。

1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1.1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薄弱

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薄弱是我國公民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也沒有引起廣大民眾的高度重視。為數不多的人甚至還認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其無關,認為沒有必要對生態環境保護采取措施,這些消極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嚴重束縛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以此同時,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相關常識也是造成我國生態環境現狀的一大重要原因,這些現象集中體現在以下兩方面。(1)部分地方官員為了在脫貧工作中能夠取得顯著成效,從而忽略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將地方的經濟增長建立在犧牲生態環境上。(2)很多人覺得生態環境保護不在他應盡的責任范圍內,因此認為沒有必要為生態環境保護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生態環境保護隱患不斷累積下來,造成我國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在影響人們生活環境的同時,還嚴重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的發展。

1.2缺乏合理開發資源意識

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行被早期經濟發展模式所遺留下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所制約,盡管已經意識到了生態環境保護鎖具有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比較薄弱,導致不合理開采的事情經常發生。例如在有“工業元素”之稱的稀土開采中也存在這樣的現象,前幾年,部分企業由于稀土的價值較高便大量開發此類資源并出口國外,嚴重缺乏合理開發資源意識。工業所帶來的污染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以此同時,還對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破壞。在資源緊缺的市場迫使下,部分稀有金屬的價格成倍增長,部分商家被其豐厚的利潤所吸引,從而對資源無節制的開采,這些都是我國不合理發展的最好體現。

1.3缺乏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

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的重視來源于生態環境被破壞后給其生活帶來的影響,因此有必要采取相關措施。我們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投入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處于相對劣勢,投入根本不夠從本質上解決生態環境嚴重被破壞的問題,所以做好全方位的投入也顯得特別重要。領導層對環境保護這方面的重視度不高,對于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投入可以說是杯水車薪,挪用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也有發生,由于缺乏資金不能進行合理規劃,導致后續的保護工作無法開展,生態環境所受到了嚴重污染將會是生態系統變得更加脆弱。為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能夠順利實施,必須對現有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治理。

2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

針對目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存在問題,相關部門必須給予足夠重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為我國實現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1提高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實施科學治理

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是造成我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俗話說得好“治標先治本”,必須從根源下手才能過好的解決問題。各級政府部門必須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高度重視,并明白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所存在的遞進關系。合理規劃工業、農業等產業并加大對其管理制度,多方面采取措施來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從而達到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以此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還應該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讓人們充分了解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重要性,這在后續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此外,在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也要做出對應的解決措施,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法律使居民或法人在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科學合理化,對違法此法規的法人給予一定的處罰。

2.2科學治理

我國在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現在已經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在不犧牲環境的前提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發展循環經濟來減少經濟增長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對于很多人來說循環經濟是一個新定義,其主要提倡“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合理化”等先進環境保護理念,也就是循環利用資源進行高效生產,通過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量來改善生態環境現狀。在循環經濟的研究、資源再利用技術、利用程度等方面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提供了一定的指導。因此,我國在發展循環經濟的時候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理論概念,爭取能夠早日實現資源的高利用和降低廢棄物的排放量,讓我國能在保證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能夠實現環境的有效保護。還可以以循環經濟作為指導思想對久產業進行整改或創辦符合當今發展趨勢的新產業,促進我國可持續道理發展。

2.3加強景區環境的保護力度

我國最常見的現象之一便是旅游熱,在我國現在的發展形式看旅游業可謂非常好。不少的旅游景點都是由原始森林開發而來,這些旅游景點盡管保留了原始森林的基本風貌但是被開發過后存在許許多多的生態環境問題,如大量原始植被被砍伐、河流上飄滿“白色垃圾”等都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在旅游景點開發階段,大量污染物排放主要來源于施工方案缺乏科學性。與此同時,施工過程中所發出的噪音嚴重影響周圍動物的正常生活,甚至有可能造成生物鏈不平衡,原始森林內食肉動物的減少致使食草動物數量急速增加,對景點內的植物進行啃食,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進一步加劇。對于旅游開發應該對其進行研究,合理開發旅游業有助我國經濟增長,但是應該合理開發旅游項目,與旅游業有關的部門要嚴格監督旅游公司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協助資源部監管旅游開發,只有這樣才能兼顧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保護。

3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并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已經是大勢所趨了。提高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科學治理環境污染、加大對景區環境的保護力度等都是比較有效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以此同時,還可以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來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將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肖曉英.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創新性的策略分析[J].地球,2016(2)

2宋艷玲.淺析發展循環經濟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1)

3汪芳琳.皖江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生態補償策略———以安徽池州市為例[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5(1)

4王彬,孫克園.探索新形勢下的生態環境保護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5)

篇2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許多大中型企業紛紛崛起,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于是人們開始研究利用輻射技術來處理某些污染物,本文介紹了輻射技術的機理,以及輻射技術在環保方面的應用,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環境保護;輻射技術;分析;探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high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many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the rise, br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n people started to study with radiation technology to deal with some polluta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chanism of radiation techniques, and radiation technology in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has the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adia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explore

中圖分類號:O571.4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類也經歷了原始社會,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以及信息社會多個時代。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生活的各方面都在不同程度發生變化,可是伴隨工業化而不斷產生的各種有關環境的問題也越來越不容忽視。因此如何緩解環境問題是當今科學界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雖然多種常規處理方法已經比較成熟,但對于處理水體中化學性質穩定或危害大的污染物仍不能得到解決,現在急需發展一項新的技術用來處理此類問題。

伴隨核物理技術的進步,輻射技術也經歷了極為深刻的變革,并且在很多科技領域內引起深遠的影響,產生了很多分支學科。此外輻射技術同其他學科相互滲透,又形成很多交叉學科,例如輻射不育消滅害蟲,輻射育種,以及放射性測定技術等等。近幾年來,自然環境問題愈加嚴重,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也猛烈增加,并且污染是成指數增長的,這毫無疑問會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甚至直接威脅社會、經濟之間的平衡。輻射技術可作為當代一種全新的污染處理手段,因為其具有安全、可靠、無二次污染等優點,有著極好的發展前途,備受關注。國際原子機構將輻射技術于環境保護當中的應用列入新世紀原子能利用的重要領域[1]。

二、輻射技術及其原理

應用輻射技術來治理環境污染一般都是在常溫壓下進行的,工藝比較簡單可靠,而且具有處理能力高、對環境無影響等特點,因而輻射技術有極大的應用前景。

1.輻射化學概念

輻射技術指的是通過由輻射源發出的射線以及粒子照射到水流上而引起水質產生變化的一種技術。它是在輻射化學的基礎上產生的,因為中子可以令被作用的物質發生輻射性。然而因重電荷粒子僅有極為有限的穿透能力,所以在環境保護當中所常用的電離輻射僅有兩種類型,也就是γ射線以及加速電子。

2.輻射源分類

(1)γ輻射源

γ射線即放射性核元素在其衰變過程當中所發射出來的一類電磁波。這些放射性核元素所放射出的γ射線就能量而言,可能為單一的,也有可能為多種能量。此類放射性核元素的衰變規律為指數定律:

A(t)= A0e-λt

式中, A(t)為在t時刻放射的強度, A0為初始放射強度,λ即衰變常數。對環境進行保護的應用當中,一般都希望放射強度是越強越好。當前應用最多的γ射源一般為60Co的輻射源,其放射性強度一般可以達到百萬居里。

(2)電子束源

電子束輻射法即利用加速器所產生的高能量電子束來處理水中有毒、有害物質的一種方法。一般根據它能量作用的模式可分為兩大類:一類即高能量電子束本身穿透介質對污染物來進行處理,另一類即通過高能量電子束來轟擊高原子金屬產生輻射或者X光來對污染物加以處理[2]。

3.輻解機理

在物質吸入輻射后,其中的分子和原子被電離或者激發,形成了離子及激發分子,與此同時在水中或有機物中產生自由基,然后激發分子、離子以及自由基來驅動粒子從而發生鏈式化學反應,從而達到降解目的,當中化學機理是十分復雜的。輻射降解的原理可用輻射誘發氘和氫的反應加以說明:

H2+D22HD

此反應時通過下屬具體過程實現的:

H2H2++e-

H2H2+ (激發粒子)

離子會快速的以離子、分子的反應方式來與未電離開的分子發生頻繁反應:

H2++H2H3++H

它的產物H3+再與氘反應從而引發其它離子以及分子反應以形成鏈式反應:

H3++D2HD2++H2

HD2++H2H2D++HD

H2D++D2HD2++HD

它們可能會重復幾千次直到因為失去鏈增長離子并與雜質反應或者得到非離子型產物而終止,最終成功輻射降解。在進行降解的物質中,不管是有機體系,水溶體系,或者氣態體系,輻照過程當中的離子分解中和或者自由基重合這一系列反應都為構成化學輻射降解過程機理的一些典型反應。

三、環境保護中輻射技術的應用

1.輻射技術在水處理過程中的應用

輻射技術用于水處理過程中對有機毒物的降解。在水體中常含有難降解的苯、氯苯、苯酚等有機物質,其具有穩定的物理化學性質,而且毒性強,易在生物體富集。傳統的水處理方法無法實現對此類物質的高效降解。近些年來,AOP技術成為水處理領域研究的熱點,其中的輻射降解法以其高效的性能獲得巨大的應用價值和研究潛力。

輻射技術在水處理中降解有機污染物的基本原理是:水體在輻射的作用下分解,產生H•、OH•、H2O2以及eaq-等反應活性極高的物質。H•是極具氧化活性的自由基,而OH•、eaq-則是極具還原活性的自由基。在輻射降解法水處理過程中,主要就是以上三種所涉及的反應。OH•是極強的氧化劑,可以氧化幾乎所有的有機物,eaq-是極強的還原劑,可以迅速使有機物脫去鹵代基。利用輻射技術處理廢水已經在美國、韓國、意大利等國家實現大規模的工業化應用。

2.輻射技術在煙道廢氣治理中的應用

氮氧化物和SO2是大氣的主要污染物。SO2和氮氧化物的主要來源是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燒。眾所周知,SO2的排放與酸雨的形成有很大的關系,而氮氧化物的過量排放導致光化學煙霧的形成。最近幾年,全世界已經采取了從煙道中治理SO2的有效措施,但是對于氮氧化物,由于其反應活性較低,一直很難找到具有實際價值的脫除措施。輻射技術是目前較為有效的脫除SO2及氮氧化物較為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氣體中的SO2、氮、O等吸收輻射過程中電子束的能量,形成激發的離子及分子,其向基態躍遷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自由基,自由基可以與SO2及氮氧化物反應,產生硫酸和硝酸等,然后使用收集器將其收集起來。目前,輻射技術用于煙道廢氣治理中的應用已經從實驗室階段走向工業化應用[3]。

3.固廢處理

在固廢處理當中,對廢塑料與污泥里的病原菌的處理一直是比較棘手的問題。輻射技術在此方面顯現出獨特的優勢。如,日本利用γ射線以及加熱聯用,再由機械磨碎,得到聚四氟乙烯粉末,可作為劑使用。同樣對污泥加以輻射滅菌處理后,可當做肥料用于田地,既能滅菌又能獲得經濟效益。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輻射技術原理以及輻射技術處理某些污染物的介紹,展現了輻射技術對于處理污染物方面的顯著優勢,然而該方面技術還有待提高,需要我們加大力度去研究。

參考文獻:

[1] 吳明紅,卜葶葶,徐剛,郭瑞云. 輻射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J]. 自然科學, 2010,(12)

[2] 劉萍,王永剛. 輻射技術處理環境污染物的研究[J].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10)

篇3

安陽市是我省糧棉種植生產基地,經調查,在全市涉及環境風險源的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在水環境保護目標周邊,且在3類水環境保護目標周邊企業主要集中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在安陽縣、湯陰縣和滑縣等農業產糧區,這些區域內企業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后對該區域的糧產區勢必造成很大威脅。我市大氣環境保護重點風險源企業主要集中在安陽縣、湯陰縣和滑縣等自然村區域。各轄區內的上述企業幾乎全部在自然村中,部分企業距離居民區、學校、機關等區域較近,一旦發生突發環境污染事故,對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會造成巨大影響。

二、安陽市環境應急物資儲備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環境應急處置及應急救援資源不足

從對全市重點環境風險隱患比較大的企業排查情況來看,除了個別停產、搬遷和倒閉的企業沒有“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以外,其他企業均有相關應急物資,但由于條件不同,各縣(市、區)企業裝備參差不齊。環境應急物資包括消防沙、活性炭、干鋸末、石棉被、水泥、石灰、耐酸泵、消防車和救援車等,除了自身防范、救助以外,部分企業還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向周邊事故現場提供一定協助。在調查的122家企業中,有57家建立了“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具有一定自身防范、救援和支援能力。但其他50家只有一些例如滅火器、消防栓和口罩等簡易的“物資”,不能達到向其所在地提供應急援助的條件。有堵漏、收集器材的企業44家,占全部企業的比例較低。最高的湯陰縣擁有該器材的企業也剛到60%。城區擁有該器材的企業數量在本轄區內所有企業中只占12%。有應急監測設備的企業28家,最高的安陽縣擁有該設備的企業也剛到36%,有的區沒有一家企業儲備有應急監測設備。有應急救援物資的企業41家,最高的湯陰縣擁有該設備的企業也剛到70%,安陽縣44%,龍安區38%,其他縣(市、區)15%左右。雖然我市重點環境風險隱患比較大的企業中有一半以上的建立了“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但由于企業重視不夠,各種應急物資儲備參差不齊,自身消除污染事故后果的能力不強,更無法向周邊提供有效援助,大大降低了我市應對環境突發事件的能力。

(二)地方政府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幾乎為零

據了解,目前我市四縣五區尚未在轄區內組建“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各縣(市、區)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根據職責不同,建有一定量的應急儲備物資,包括“防汛、抗旱、搶險、醫療”等方面,但沒有“環境應急物資庫”的建立。個別部門對做好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制約了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工作的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和突發事件易發、多發地區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和應急處置裝備的儲備制度。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與有關企業簽訂協議,保障應急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和應急處置裝備的生產、供給?!蹦壳?,我市政府和各縣(市、區)政府分別成立了以政府牽頭的“應急機構”,但以當地政府牽頭組建的“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還沒有一個,一旦發生“重特大污染事故”以后,將無法保證有效的救援和消除污染。

(三)環境應急物資綜合調度管理機制尚未建立,資源整合、資源共享的局面暫未形成

環境應急物資的儲備建立需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在未發生環境突發事件以前由政府特定部門進行統一監管,發生事故后由政府統一調配。這樣才能做到物盡其用,節約節儉的目的。但目前我市環境應急物資的需求與應急物資庫建設能力極不平衡。經濟較發達地區由于財政狀況較好,應急物資庫建設可能順利、物資儲備相對充足;經濟欠發達地區則正好相反。而這些地區又因為急于發展經濟,常常對一些項目降低門檻,因此環境風險相對較高,在進行應急處置時經常處于被動境地。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由于不能及時提供、調運應急物資,很容易坐失良機,導致損失加大。

(四)物資儲備種類不全、數量嚴重不足,環境應急綜合保障能力亟待加強

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專業性較強,應該儲備符合本地區環境風險的專用型物資,只有根據本轄區環境風險常發類型進行評估、研判后,選擇適合本轄區的環境應急物資儲備,才能做到科學應對,避免浪費。目前安陽市環境應急物資儲備種類不平衡,多數應急物資庫中存放的大都是處置物資,防護物資常常是沒有或很少。同時,處置物資基本都是普適性物資,缺少專業防護和應對物資,針對性不強。

三、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對策研究

(一)盡快建立環境應急物資儲備管理機制,捋順管理職責

盡快對安陽市區域環境風險防范進行評估,找出對本市威脅最大、最多的環境污染事故類型。根據評估結果,市政府制定出臺符合本地區需要的《應急物資儲備管理辦法》,出臺應急物資部門聯動管理機制,建立環保、水利等各部門應急物資儲備庫管理平臺,制定臺賬,統一調度,綜合協調使用,確保各類突發事件處置及時、有序、高效。明確環境應急物資庫建設、管理以及應急物資分類、采購、保管、使用、更新、失效物資處置等相關要求。明確相關管理部門和使用應急物資單位的工作職責,從科學存儲、科學調配和科學使用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出發,建立完善環境應急物資庫的管理體制機制。

(二)盡快建立分區域分等級的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

在全市建立一個區域性的級別較高的“綜合性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以點帶面,在各縣(市)區域內組織建立低于市級標準的“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實現區域內環境應急物資無縫化結合。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故,采用就近采取、就近使用、就近支援的原則從快、高效利用環境應急物資。

(三)合理采購和應用儲備物資,提高物資利用效率

科學地建立“環境應急物資庫”是保障應急物資得到節約和高效使用的唯一辦法。所以既要從科學采購應急物資,避免浪費著手,又要從科學的管理物資考慮。本著節約的原則,環境應急物資采購可采用社會化采購原則,把污染源企業資源納入應急物資庫進行管理。政府可以與應急物資生產企業簽訂購買協議,在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由政府再購買其生產原料、中間產品或產品作為應急物資;也可以由政府先期采購一批可以作為企業生產原料和中間產品的應急物資儲存在這些企業中,由其代為管理,并在生產中使用,從而保證應急物資一直處于更新狀態,避免倉儲物資需要定期更新,而過期物資也需要處置的問題。還必須要求這些企業一定要有固定的物資保有量,以便在發生突發環境事件需要調用應急物資時,能夠由其負責及時運輸到現場。同時,利用污染源企業的應急物資,比如大型運輸設備、推土設備、吊車設備等,平時由污染源企業保管維護,管理部門定期對應急設備現況進行檢查,一旦發生污染事故立即被政府征用,第一時間投入應急處置過程中。做到來則及用,用則能勝,最大程度做到節約采購,高效使用的原則,保障應急處置順利進行。有了環境應急物資后,只有采取有效使用的原則才能提高應急物資使用效率。根據區域環境風險防范評估結果及各地轄區內的工業及環境風險源特點,分區域建立環境應急物資庫;由市級以上環保部門組織建立環境應急特種物資庫,儲備專用設備和物資;把特種物資庫設立在危險廢物處置企業,并委托其管理,這樣既可作為社會化物資用于企業的平時生產,也可在處置突發事故時,由這些企業員工直接帶到現場使用,提高處置物資使用效率。

(四)環境應急物資管理要科學化、合理化要嚴格按照應急物資的分類和儲備要求進行

篇4

【關鍵詞】環境問題 環境保護機制 優化探究

現階段,環境問題愈發嚴重,環境保護問題也因此成為國家在社會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前所未有的上升趨勢,因此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管做出什么決策,都有可能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所以,既保證經濟的高速發展,又能做到環境的保護,成為影響現階段國家更好更快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此,國家應采取一系列措施,對環境進行有效地治理,同時保證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我國環境保護機制的現狀和問題

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而在此過程中環境也受到污染破壞。在我國,生活污染和生產污染,并列為對環境影響最大的兩個主要問題。

(一)生活污染

隨著國民GDP指數的上升,人們消費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大幅的提高,正因如此,生活垃圾的產出量也大大上升。在農村,一些資源被不恰當的利用,比如秸稈、果皮等被用來當燃料直接使用,而這些現象在農村十分常見。在城市,超薄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使得其在掩埋處理過程中難以迅速降解,這就直接導致了土地污染。如采取燃燒的方法處理,后果更為嚴重。正是這些生活垃圾的產生和消耗不平衡,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質量。而生活垃圾的產量也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年遞增的,這樣就直接導致了惡性循環,從而使得人們的生活質量下降,嚴重影響城鄉的發展。

(二)生產污染

作為生產大國,我國在生產方面產生的垃圾量十分巨大。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生產以粗放型經營為主,在發展的過程中卻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例如,我國煤炭行業大多采取先開采后治理的方式經營,而開發之后,大多數都為了利益而把保護環境放在一邊。農業方面,由于一昧的追求高產,人們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這就導致了土地干結,同時下雨過后會進一步對水源進行污染。生產污染大多是人們不經意之間造成的,而正是在不經意之間,對人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工業中產生的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而不治理,會直接影響到空氣質量,進而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而農業方面,使用化肥農藥的蔬菜水果等食物,會直接或者間接通過食物鏈到達人體內,使人體聚集大量毒素,最終影響人的健康和壽命。因此生產污染造成的影響也是十分嚴重的。

二、優化環境保護機制必要性分析

(一)現階段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由于生態環境具有脆弱的特點,因此必須完善環境保護機制。從我國現階段的環境情況來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環境保護方法多種多樣,但是最有效的就是對環境保護機制進行優化。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調查發現,我國環境保護機制仍然不夠完善。環境污染不僅對人身體造成危害,同時還影響著我國政治、文化、經濟的健康發展。在日常生活生產中,人們往往對那些潛在的污染源并不重視,看不到它們造成污染后的危害,然而量變引起質變,最終對人和社會造成危害。因此,我國環境保護機制的優化勢在必行。

(二)造成的污染難以治理

從目前的環境污染來看,大多數環境污染難以治理。而這主要是因為污染物成分難以分析、污染時間長造成的。在我國,大多數環境問題做不到預防,只有在惡化之后才真正的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是此時才開始治理為時晚矣。比如,一些工廠為了節省處理成本,把大量工業廢品運輸到荒郊野地進行填埋處理。早期并沒有出現什么問題。久而久之,污染量超過了土地所能處理的范圍,土地逐漸板結,出現鹽堿化現象,導致該片土地百年內都無法恢復原樣。而這些正是因為環境污染發現的晚造成的。因而防患于未然,優化環境保護機制便顯得十分重要。

三、如何優化環境保護機制

國家對工業進行合理的布局。在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生產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與此同時農民不斷涌入城市,加重了生活污染。因此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布局以解決這些問題。加大城市綠化投入,保證居民良好的生活環境;要有序有目的地發展,有計劃地對土地進行占用,從而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國家加大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以及資金的投入,對環境治理采取積極的態度。自從建國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上的。因此在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的今天,國家理應對環境保護予以重視,出臺相關政策,完善環境保護機制,適當的降低經濟發展速度,投入大量資金支持環境的治理,使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在發展過程中,企業是環境破壞的主體。一些企業違背法律道德,為了利益不惜破壞環境。因此保護環境,企業責無旁貸。企業應主動對環境進行保護,建立自己的環境保護機制,保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既快又好。同時企業也應該自覺及時上交環境保護責任險,并在環境治理方面,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這樣才能順應發展潮流,減少環境的污染。

四、結束語

在環境問題越來越明顯的今天,環境保護機制的優化顯得格外重要。這就要求國家和企業和個人對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加以重視,國家應該出臺相關法律措施,采取合理布局,對環境保護機制進行優化;企業需要主動承擔起環境保護的責任,在發展過程中不忘保護環境;作為社會居民的我們,必須具備環境保護意識,從小事做起,不用超薄塑料袋,盡量少使用煤炭等傳統能源。只有這樣對環境保護機制進行優化,環境問題才能更快更好地解決。

參考文獻:

[1]王婭楠,唐敬麗.分析環境保護機制的優化探究[J].商,2014,(10).

[2]孫濤,郭文,陳曉慧.江蘇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環境保護機制及其政策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3,(03).

[3]溫宗國,王迪,周愛國,陳吉寧.跨國石油公司環境保護機制的比較分析[J].油氣田環境保護,2008,(03).

篇5

一、環境保護稅的概念和理論基礎

(一)環境保護稅概念的界定

環境保護稅是基于保護環境的目標,對破壞生態平衡或造成環境污染的行為主體征收一定稅額的財政手段,稅收所得作為環境保護的專項資金。環境保護稅能有效地矯正環境的負外部性,通過價格信號改變納稅主體的生產行為和消費行為。行為主體為了規避稅負,會有意識地減少污染排放,達到保護環境的效果。

(二)環境保護稅的理論基礎

外部性理論、公共物品理論與可持續發展理論三大理論,為環境保護稅的研究和征收提供了理論基礎,具有指導意義。

1、外部性理論

環境保護稅的理論研究始于外部性理論。外部性的本質是一個經濟主體(企業或者消費者)的經濟活動對另一個經濟主體產生的一種不能以市場價格機制反映的外部影響。由于環境的價值無法量化,經濟主體的污染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但經濟主體并未對此承擔付費的責任,這就是外部不經濟。因此,市場不能有效地對環境問題進行調節,只能由政府運用稅收手段,彌補個人與社會成本的差額,讓破壞環境的行為主體承擔環境成本。如果政府的征收水平與污染行為的環境成本相等,那么行為主體的私人成本就等于污染行為的社會成本,實現外部成本的內部化。

2、公共物品理論

環境作為公共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難以界定其產權主體。所有經濟主體都能自由地使用產權,過度利用環境資源。最終就導致了資源不能有效利用,過度使用以致稀缺;污染不能得到控制,逐漸演變為環境惡化的結果。當產生環境問題時,由于產權主體不明確,導致沒有人來承擔責任。因此,政府要承擔起相關責任,作為自然環境的產權主體,利用政治手段與經濟手段,解決環境問題。

環境的公共物品性質,可能產生“免費搭車”的現象。當城市的環境問題嚴重時,有少數人付費去治理污染,而其他未付費的人也能享受到治理后的效果。征收環境保護稅,能解決這個問題。

3、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的含義為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條件下,環境資源可持續的使用。不但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且不損害后代人的利益。是以環境保護的視角,促進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核心是可持續性,在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同時,也要正確處理好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經濟的增長,而忽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要保護和改善環境,不能超過自然的承載能力。合理開發與節約使用不可再生資源,例如石油、煤炭與天然氣等;循環使用與研究開發可再生資源,例如風能、水能與太陽能等。

外部性理論、公共產品理論與可持續發展理論都是環境保護稅的研究理論,其中,公共產品理論是出發點,可持續發展理論是導向,外部性理論為環境保護稅的制定施行提供了理論根據。

二、國外環境保護稅的經驗借鑒

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為了控制污染、保護環境,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開始采用環境保護稅手段,并且成效明顯。

(一)國外環境保護稅的發展歷程

國外的環境保護稅的發展歷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這段期間環境保護稅基于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對污染者收取監控行為的成本,是補償成本型的收費。征稅對象以廢棄物以及污染等顯性污染為主,稅收的種類包括用戶費和特定用途收費兩大類,例如荷蘭的廢水排污稅和垃圾處置稅。環境保護稅的雛形基本形成。

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這段期間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實施綠色稅制,排污稅、硫稅與碳稅等稅種逐步提出實施并完善。環境保護稅逐漸成形,財政功能日益顯現。

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后):這段期間環境保護稅迅速發展,不斷改進和完善,實現全面完整的綠化稅制的目標。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時代主題。

(二)國外環境保護稅經驗的啟示

國外環境保護稅的理論與實踐,對我國開征環境保護稅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對我國的環境保護稅有研究價值與借鑒價值。

1、開征環境保護稅要結合實際考量

環境保護稅的稅基與稅率等要素的制定,要立足本國的國情。各國的社會發展程度、環境現狀與環境治理的目標都不完全相同,這就決定了環境保護稅的制定不能一概而論。事實上,各國的環境保護稅的制度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同地區的規定也有區別。開征環境保護稅要結合本國國情,確定切實可行的政策目標,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環境保護稅制度。

2、開征環境保護稅要逐步進行

環境保護稅的開征對經濟影響重大,需要市場主體慢慢去適應。美國和丹麥的成功經驗表明,環境保護稅的初期稅率均較低,征收對象范圍較窄,給企業與居民適應的過程,之后隨著經濟發展的情況與環境保護稅政策的實施情況逐步提高,稅率提高,征收范圍擴大。按照這種方式,有利于降低開征環境保護稅的風險與阻力。

3、環境保護稅的設計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功能

環境保護稅的稅制設計要使維持生態平衡,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在實踐中實現。美國和丹麥為使環境保護功能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稅制定多種稅收優惠制度,鼓勵污染者減少污染的排放量。我國開征環境保護稅應借鑒成功經驗,確保環境保護稅的環境保護功能實現。

三、我國開征環境保護稅的利弊分析

開征環境保護稅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潮流趨勢,具有保護生態環境的導向作用,是企業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驅動力。但在我國當前形勢下,開征環境保護稅有利有弊,要求權衡利弊,科學合理地進行。

(一)有利影響

1、環境治理資金的稅收來源

治理環境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環境保護稅作為稅收手段,能為政府提供一定的公共財政收入,作為環境治理的專項資金?;I集的資金將用于治理環境問題,建設與管理環境設施。

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表明,當一個國家環境治理投資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01――0.15區間內,說明環境問題的得到基本處理與控制;當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0.02――0.03區間內,說明環境的質量有所提高。因此,為了減少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切實達到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則需要有充足穩定的資金支持。發達國家的環境保護資金投入占GDP的比例達到1.5%――2%左右,其中美國達到了2%,德國達到2.1%,日本有2%――3%。

我國近年來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資金投入見表3.1:

從上述數據看出,我國環境治理投資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一直較低,直到2010年才超過1.5%,與國際水平仍相差一段距離。雖然我國的環境保護資金投入呈逐年遞增趨勢,但仍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投入比重。根據國際經驗的結論,我國近幾年只是達到基本控制環境惡化的趨勢。環境保護投入水平的偏低是導致了我國這十年來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成效不明顯,污染控制與環境改善的進度緩慢的主要原因。

實證研究表明,OECD國家的環境保護稅占稅收收入的比例呈增長態勢,環境保護資金充足,環境保護稅的作用逐漸增強。部分OECD國家2008年至2010年環境保護相關稅收占稅收收入總額的比例。觀察總體,2008年6.84%上升至2010年的7.31%,增長了0.47%。從各個國家來看,2010年比例最高的為14.98%(土耳其),最低的為3.18%(英國)。在26個國家中,只有四個國家沒有增長。從這些數據來看,環境保護稅在稅收系統中的占有重要的地位。

開征環境保護稅,是運用稅收手段的強制性,來籌資用于環境的保護,是最為可靠而且有效的方法。

2、促進保護和維護生態環境

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主題下,當務之急是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環境保護稅本質目標是防范和治理環境污染,具有稅收調節的作用,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環境保護稅采用價值規律,將環境的外部不經濟內部化,對可能使生態環境受到污染破壞的行為進行稅費征收的措施。只有環境保護稅的征收標準大于治污成本,才能達到抑制環境惡化、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

對于生產者,環境保護稅的開征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利潤減少?;诶硇越洕说睦碚?,生產者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會減少污染排放,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向低污染產業方向發展來減少稅負。對于消費者,環境保護稅促使消費者減少使用污染的產品。環境保護稅加重了產生污染的消費品的成本,以致消費品的價格也相應提高,稅負最終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消費者購買或使用破壞環境的產品或者服務,就要為該產品或者服務承擔環境成本,消費更高。所以,消費者會有意識地避免該類高價消費品,減少使用甚至不再購買這類的消費品,轉而使用清潔產品。長期以往,使消費者養成綠色消費的習慣。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環境保護稅的開征都會對環境治理的改善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環境保護稅的開征最終能達到保護環境與治理污染的目的。

根據西方各國的經驗數據表明,環境保護稅有利于保護和維護生態環境。例如挪威的碳稅,自開始施行,工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下降了21%,居民使用的機動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下降了2%到3%。工業企業采取技術創新的措施,讓每桶石油造成的污染減少了百分之二左右,降低了90%的排污量。丹麥的二氧化碳稅,制定了二氧化碳的等級標準,對供暖等的征收水平有所提高,在短時間內丹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下降了280萬噸。另有對廢棄物課征的稅種,使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比例增長了一倍,掩埋比率的下降比例超過一半,環境效應非常顯著。北歐五國制定了含鉛汽油與無鉛汽油的差別稅率,使含鉛汽油從市場退出,污染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明顯降低??梢?,環境保護稅能引導經濟發展的同時協調生態環境,遵循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3、防止外國進行污染轉嫁

外國企業為規避本國的環境保護稅,必然將污染產品轉移至低稅甚至是無稅的地區。中國作為世界的制造業大國,在無環境保護稅的背景下,外資企業將在我國投資建立污染密集型的產業,進行污染轉嫁,嚴重危害我國的環境。

從統計年鑒的數據可知,外商的直接投資主要流向第二產業,對制造業的投入就占第二產業的九成以上,其中多為制造業中的污染密集型產業。當外國資本大量涌入加快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也隨之加劇。

因此,我國有必要開征環境保護稅以防范污染轉移的問題。環境保護稅將提高了污染企業的環境成本,以此抑制破壞環境的產品與技術向我國的轉移。

4、鼓勵企業采取節能減排技術,提高效益

環境保護稅的計稅標準取決于環境保護費用的高低,環境保護費用的高低又由環境的污染與破壞程度所決定,換言之,納稅主體的應納環境保護稅稅額取決于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程度。這種標準有利于抑制高污染低效益的生產方式,迫使企業通過科技創新轉向低污染高效益的生產活動。對于小規模低效益的高污染企業,征收環境保護稅會進一步加大生產成本,若不采用新技術,則無法維持經營。

從長遠角度分析,企業進行技術革新,減少污染、提高效率,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增強企業的經濟與社會雙重效益為目標,充分發揮出技術革新的優越性。

5、有助于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環保產業與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

環境保護稅有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一方面,開征環境保護稅不利于污染企業的發展,環境成本的增加導致企業的生產成本相應提高,利潤率降低。企業若沒有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可能導致企業縮小規模。對應污染產業來看,行業規模也可能出現整體萎縮。

另一方面,環境保護稅激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鼓勵開發環保產品,間接地推動了環保產業和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另外,環境保護稅的稅收所得將有部分用于發展環保產業,通過財政補貼以及稅收優惠的手段,激勵、鼓勵、支持環保產業的規模壯大。同時,企業引入環保設備,環保產業的利潤有較高的提升空間。這項政策使環保產業被重視,鼓勵資本向環保產業和再生資源產業轉移,形成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二)不利影響

環境保護稅作為經濟手段,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受市場經濟逐利性、盲目性的影響,環境保護稅的優勢無法全部發揮。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要想充分實現環境保護稅的功能與作用,就一定要全面考慮環境保護稅的不利影響。

1、環境保護稅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對環境保護稅敏感的一般生活用品,是日常生活所必須的消費品,可能導致環境保護稅在分配上的不公平。以碳稅為例進行實證分析,不論作為生活質量的標準指標的是收入或是支出,碳稅的附加稅負都會伴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產生累退效應。根據美國的消費支出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對富裕的家庭,附加稅負擔僅占收入的1.5%;對收入中等的家庭,附加稅負擔就占收入的5 %;對貧窮的家庭,附加稅負擔則上升至收入的10.51%。環境稅的累退性將導致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從而產生其他的社會問題。在制定環境保護稅政策時,必須考慮分配效應,盡可能的降低對低收入群體帶來的負面影響。

2、環境保護稅對企業的影響

環境保護稅限制了生產中的污染行為,企業必須采取技術革新的措施用來降低環境保護稅的支出。但在實際中,減少污染排放、治理環境問題的新技術,具有長期性、高風險、高成本的特點。企業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與盈利能力,不一定選擇進行如此長期并且成本風險都巨大的投資。

環境保護稅同污染嚴重的企業影響更大,污染產業萎縮,短期內,生產企業會進行轉移從而導致失業率提高,引起社會問題。

3、環境保護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篇6

1工程背景

1.1地下儲氣庫工程

世界上第一個地下儲氣庫工程于1915年在加拿大建成[1],其中利用枯竭氣藏作為儲氣空間是應用最廣泛的儲氣方式,約占儲氣庫工程總量的3/4。地下儲氣庫的建設目的是為了適應高耗氣地區的用氣儲存需要和實現調峰功能,以提高供氣效率,緩解供氣管線輸氣能力不足的壓力,并使枯竭氣藏存儲空間得到利用。1969年,大慶油田利用枯竭氣藏建造了薩爾圖1號地下儲氣庫,是我國第一個地下儲氣庫工程。至本世紀初,隨著我國東部地區經濟、城市化的迅猛發展,為緩解天然氣供氣緊張狀況,各地開始大量建設地下儲氣庫工程。根據資料預測,至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耗量將達到1600億立方米,需建設的大型地下儲氣庫達30座以上[2]。

1.2文96地下儲氣庫工程

中原油田文96地下儲氣庫項目是榆林-濟南天然氣管線的配套工程。該儲氣庫整于河南省境內,儲氣空間利用既有文96氣藏,包括文96主塊、文92-47塊兩大板塊,儲氣地層屬砂巖類。除利用既有枯竭氣藏空間外,其新建工程還包括集注站、井場、輸氣干線、集輸管線等內容。

2地下儲氣庫環境保護驗收流程及內容

a)驗收流程。根據現行環境保護驗收管理相關規定,建設項目建成投產前,應首先進行竣工環境保護的驗收或備案。對于地下儲氣庫工程,納入生態影響類項目進行管理的,其環境保護驗收主要流程包括委托編制驗收調查報告書(表)、驗收(或備案)申請、批準(或準予)驗收(備案)。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驗收調查報告書(表)的結論,符合驗收條件的直接批準驗收或備案;對存在問題的則限期整改,視結果給予驗收(備案)。b)驗收內容。環境保護驗收的內容依照HJ/T394-2007《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導則生態影響類》中所提出的具體點、項實施,并由有資質單位編制調查報告。驗收的主要內容:①工程變更情況。比較工程的主要技術指標、工藝、數量,以及線性工程的選線是否與環評報告書所評價的相關內容一致或基本一致;②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及效果。包括主體工程綠化措施及效果、水土保持設施,生態敏感目標的保護措施。臨時工程的恢復,并需要達到相應的恢復效果;③污染防治措施落實情況與效果。包括生產廢水、生活廢水收集、處理設施或措施;廢氣處理及處置措施;固體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的收集、儲運與后期處置設施及措施;高噪聲設備的降噪措施等;④環境管理。除具體的環境保護設施及措施外,還包括工程運營階段環境管理體系的建設情況、環境管理制度、臺賬管理情況等;⑤環境風險防范措施與應急預案。涉及易燃、易爆等危險品的建設項目,應編制運營期突發事故環境風險應急預案,作為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的一部分納入風險防范管理。即驗收內容還包括環境風險應急預案的編制情況及有關環境應急設施建設、物資儲備等[3]。除上述內容外,現行環境保護驗收(備案)一般還要求建設單位進行環保信息公開、開展公眾意見調查。

3地下儲氣庫項目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要點

以中原油田文96地下儲氣庫工程為背景,該項目施工、運營均采用目前國內外較新的通用技術,其建設、運營工況具有代表性。項目現已通過了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分析驗收工作的全過程,可總結的技術要點如下。

3.1線性工程

a)線位變更核查。文96儲氣庫工程敷設的輸氣干線、集輸管線共計約30km,線性工程環境保護驗收的關鍵是線位的變更情況核查,即線位走向與環評比較是否存在重大變化。驗收的依據是環評文件,實際工程線位與環評階段的設計比較如果發生重大變化,則相應的工程量、穿越區域將發生明顯變化,其產生的環境影響、環境敏感保護目標、應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也與環評階段的評價、預測存在較大差異,導致驗收時無法給出環保措施落實情況的結論,或者需要系統的、重新評價環境影響。在本項目中,管道工程實際較環評報告中設計長度縮短了約5km,其原因是在局部地段管道取直,以及埋深變化引起的管道坡度變化使管道長度減少。此項變更未引起環境影響的重大變化,不構成重大變更。存在線位重大變化的項目應該在變更初期對相關環境問題進行評估,完善落實相關資料補充、報備手續,在驗收階段才有利于順利通過。b)環保施工工藝。一般的線性工程環境保護驗收內容主要是對施工臨時設施、占地的生態恢復及其效果,例如施工面復耕、綠化等,在施工階段已經基本落實,通常不存在遺留問題。驗收中關注的重點是線性工程環保施工工藝的采用情況。在本項目中,對輸氣干線穿越河道的施工,根據環評文件要求應采用定向鉆施工,可明顯減小大開挖作業對環境的破壞,屬于重要的環保措施,驗收過程重點核查了定向鉆施工的金堤河地段的工程情況、跡地恢復等內容。c)環境風險防范與應急措施。對涉及易燃易爆品的建設工程,環境風險防范與應急措施的核查是環保驗收的重要環節。其關鍵點包括兩方面:一是嚴格核實針對管道沿線環境敏感目標如居民住宅、學校等房屋和場所的安全防護措施、搬遷措施的實施情況;二是截斷閥室的設置情況,除滿足安全管理要求外,還應滿足環境保護主要是對特殊敏感目標的保護要求。截斷閥室的設置往往是該類工程環保驗收中較容易被忽視的內容。

3.2站場

集注站、井場屬于站場工程內容,以污染影響為主并主要集中在運營期。針對各項污染因子的驗收技術關鍵包括如下。a)生產、生活污水的處置工藝和排放去向。站場污水中生產、生活污水根據其成分、排放量的不同,環評文件中均提出了明確的處置工藝、設施要求,驗收環節重點核查相應設施的建設和使用情況,其工藝、規模是否能夠滿足廢水處置的要求。廢水排放去向往往根據處置工藝和達標要求決定,必須執行環評提出的排放去向要求。文96儲氣庫集注站污水經處置后要求排入周邊的油氣田污水處理站,進行深度處理后用于回注地下。b)廢氣排放達標情況。驗收重點關注各類廢氣排放的達標情況,并且需從采氣期、注氣期分別開展監測工作。文96集注站運營期站場廢氣主要為兩部分:一是采氣期三甘醇加熱裝置燃燒天然氣產生的有組織排放廢氣;二是集注站的設備、管道產生的烴類的無組織排放,和偶發性的放空火炬燃燒產生的煙塵、廢氣等無組織排放。c)降噪設施及達標情況。在噪聲方面驗收關注壓縮機、空冷器等高噪聲設備的降噪措施的落實情況,包括減振、防護措施,吸聲、隔聲材料和廠房的建設等,并需通過監測考察場界達標情況。d)危險廢物處置。在固體廢物方面,除一般的生活垃圾、檢修垃圾處置的基本驗收內容外,其關鍵是核查危險廢物是否有相應的處置渠道及其可行性、依法合規性。文96項目中集注站內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棄礦物油、危險化學品等即屬于此類,驗收過程重點核查了相關危廢的處置去向并需在驗收文件中附相應的委托處置協議。e)地下水環境影響調查。驗收中需重點考察新建鉆井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情況,與環評文件中的現狀調查進行比對,給出地下水環境影響的結論。文96項目涉及新建注采井14口,采用了新型的負壓射孔技術[4],使鉆井作業時間縮短,孔壁防護強度明顯提高,從環保方面其施工技術起到了減少地下水水文環境破壞的作用,并在運營期有效防止油氣對含水層的污染。

4結論

a)地下儲氣庫線性工程部分環境保護驗收應重點核查管線線位的變更情況,與線位走向緊密相關的是工程對臨近保護目標產生的環境影響、環評文件提出的環保措施;管線施工采用的環保施工工藝及其達到的環境保護效果;環境風險防范與應急措施中的沿線敏感目標保護措施的實施情況,以及截斷閥室的設置。b)集注站、井場等站場工程驗收中,生產、生活污水重點關注其處置工藝和排放去向,應嚴格按環評文件提出的要求落實;廢氣、噪聲排放按要求需監測達標;固體廢物則以對危險廢物的處置為核心,考察其處置渠道的可行性,并做到依法合規;要通過對施工工藝進行分析、開展監測等判斷鉆井工程在施工、運營階段是否對地下水環境造成不利影響。c)我國地下儲氣庫工程在竣工階段環境保護專項驗收評估方面的技術研究目前開展較少,隨著大量的儲氣庫工程逐步進入完工使用階段,國家環境保護驗收政策和技術的變化和發展,對相關的技術研究和積累,乃至于建立儲氣庫工程相關的驗收技術體系具有較為迫切的需求。

作者:李新剛 單位:中國石化中原儲氣庫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吳忠鶴,賀宇.地下儲氣庫的功能和作用[J].天然氣與石油,2004,22(2):1-4.

[2]許德全,牛樹偉.對地下儲氣庫生態環境的監測[J].油氣儲運,2003,22(4):57-59.

篇7

[關鍵詞] 淡水漁業 環境保護 生態養殖

[中圖分類號] S93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289-01

1 淡水漁業環境概述

在我國社會經濟、工業快速發展及人口密度不斷增大的情況下,部分地區水環境的生態系統功能逐漸退化,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對淡水漁業健康發展產生了嚴重威脅。再加上人為捕撈,使得部分淡水湖泊生態系統功能急劇減弱,各類水環境危害現象發生頻率愈來愈高[1]。同時,部分淡水漁業養殖模式較為落后,資源消耗較大,容易影響水體質量,并且排污、凈化措施不夠到位,導致淡水環境當中營養元素如磷、氮等含量較高,進一步加劇了水質惡化??傮w上來看,我國部分地區淡水漁業環境發展形勢不容樂觀,急需完善,相關保護工作有待加強。

2 影響淡水漁業環境的相關因素分析

淡水漁業環境污染并不是由單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主要涵蓋了以下幾方面因素[2]:(1)養殖物。多數淡水漁業養殖戶會選擇殺蟲劑、殺菌劑等藥物來控制養殖水生生物病害;利用殺藻劑、除草劑等來抑制淡水植物生長,并且會采用殺雜魚藥物來控制非養殖類動物生長。在我國部分地區,淡水漁業是主要產業之一,整體養殖規模較大,所投入的養殖藥物量也十分巨大。部分養殖戶缺乏科學的用藥習慣,甚至存在濫用藥的行為,再加上宏觀監管工作不夠到位,容易出現水體污染、水環境生態失衡等各種問題,反而不利于淡水漁業健康發展。(2)養殖飼料。淡水漁業養殖過程中,無論是何種養殖方式,都需要投入一定量的養殖飼料。這些飼料不可能完全被所養殖的生物消化掉,部分會殘留在水體當中。相關研究表明,市面上大多數養殖飼料在水中浸泡時間超過半小時以上,其損失率接近40%。部分大規模漁業養殖基地每日投入的養殖飼料數量較大,很多未能夠被水生生物正常消化的養殖飼料會不斷累積,容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在一些水域較深的區域當中,一些飼料會沉入水底,這部分飼料會消耗水體當中的養分,容易滋生大量厭氧生物,會讓水底生態結構受到影響。(3)工業廢水及城市廢水污染。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導致工業廢水及生活廢水排放量愈來愈大。部分城市的污水處理方法并不科學,技術相對落后,導致淡水環境及其資源受到持續性的污染及破壞,影響了淡水漁業發展。

3 加強淡水漁業環境保護的有效策略

3.1 大力發展淡水生態養殖產業

傳統淡水漁業過于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對淡水環境保護不夠重視,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提升產值。經過一段高增長期后,漁業經濟會逐漸放緩,并且淡水漁業環境破壞程度變得愈來愈嚴重,漁業產品質量也會不斷下降,這與可持續發展理念顯然是相悖的。淡水生態漁業彌補了傳統淡水養殖的缺陷與漏洞。以草魚養殖為例,可采用集約化精養技術進行養殖。在一定規模的淡水水域中以網圍的方式實施集約化精養,通過投放大規格魚種,以養殖大規格成魚的方式來提升養殖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3]。又如,在生態養殖當中可采用軟體動物控制開發技術。部分淡水水域水質及底質較肥,可為軟體動物創造一個良好的發育環境。軟體動物不僅能夠凈化水質,還能夠成為部分魚類或水生生物的食物,為漁業資源開發奠定了基礎。結合軟體動物生長需求,實施針對性的養殖方案,能夠實現濾食性魚類與軟體動物互利共生。通過生態養殖,不僅能夠保持穩定的水產業經濟產值,還能夠加強淡水漁業環境保護,有利于實現淡水漁業可持續發展。

3.2 加強淡水漁業生態環境監測工作

加強淡水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能夠及時反映出淡水漁業的實際環境狀況,便可提前采取一定措施來控制水環境污染。根據水域污染程度、污染因素及污染源情況,相關部門可制定保護性政策,避免淡水漁業環境受到持續性破壞。同時,要建立相關預警機制,并完善應急處理機制,及時、客觀地反映出漁業污染事故。地方政府要加強區域漁業環境檢測網絡建設,形成聯網監測機制,進一步擴大淡水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范圍,并將相關監測信息公開化、透明化,實現社會化監督。

3.3 加強淡水漁業水環境污染控制工作

相關部門要發揮協同作用,相互配合,加強淡水漁業水環境污染控制,包括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及生活污染等方面。首先,要加強污水排放監管。在排放所有工業廢水、養殖廢水及生活污水前必須采取凈化措施,達到排放標準后,才允許排入淡水環境當中。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大監察力度,若發現違規排放行為,以法律為后盾對違規對象進行嚴懲。其次,要大力推廣科學水產養殖技術。由相關部門指導養殖戶科學用藥、科學飼養,合理控制養殖藥物投放量及飼料投放量,避免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等問題。另外,要加大污染源普查力度。在落實污染源普查及治理的過程中,還要選擇合適的生態修復技術來修復水體,并做好相關修復評價工作,持續改善淡水漁業水環境質量。

4 結語

在淡水漁業養殖數量及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相關環境保護問題也變得日益突出,并愈來愈受到社會關注。為此應通過發展淡水生態養殖產業、加強淡水漁業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及污染控制工作,對淡水漁業環境進行持續性治理,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鐘文武,王文玉,孫i.云南省淡水漁業環境現狀及保護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17):290-292.

篇8

 

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不斷邁進,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是在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加劇,嚴重阻礙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進程。因此,積極探索農村環境保護的對策,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有利于建設經濟繁榮、環境優美、文明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秦皇島雖為華北地區著名的旅游城市,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但秦皇島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仍較為突出。目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已成為秦皇島市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計劃中環境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1.秦皇島農村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環境保護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是長期以來農民的生活習慣和環保意識的缺乏等原因,仍使農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污染著農村環境。

 

1.1農村生活污染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也日趨增多。農村生活垃圾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由食品類有機物組成的廚余垃圾;一類是玻璃瓶、塑料瓶、塑料袋、包裝紙等包裝類垃圾。經調查,大部分村莊都建有公共垃圾池,較以往隨便丟棄垃圾的情況有所好轉。但是,距離公共垃圾池較遠的房屋前后、田埂、山坳、路邊、溝渠等處卻可見到隨手亂扔的生活垃圾。特別是一些開通農家樂旅游的村莊,游客所扔的垃圾隨處可見。這些垃圾長期露天堆放,腐敗后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造成大氣污染和嚴重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并滋生對人畜有害的蚊蠅等。目前,秦皇島市每個農村日產生活垃圾約3噸,全市生活垃圾日產量約為2800噸,生活垃圾污染嚴重[1]。

 

1.2農業生產污染

 

1.2.1畜禽養殖污染

 

農村養殖業戶的增多,養殖規模的擴大,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嚴重的農村環境污染。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特別是飼料喂養的畜禽糞便中氮磷化合物的含量更高。這些糞便隨意露天堆放,不能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會發酵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氨氮、甲烷等有害氣體,既污染空氣又對農村居民健康造成影響。隨意堆放的糞便,若隨雨水進入江河湖泊或滲入地下,會造成嚴重的水體污染。秦皇島市農村普遍存在養殖業水體污染現象,全市約有十萬人口受到養殖水體污染的影響。

 

1.2.2農藥、化肥及地膜污染

 

農藥、化肥和地膜的使用是農民提高農作物產量的重要途徑。但是過量的使用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雖然大,但是利用率卻僅有三分之一左右,多數農藥及化肥都在使用中流失或浪費了[2]。

 

過量的農藥會使大氣、土壤以及水體受到污染,果蔬中殘存的農藥也會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農藥的噴灑殺死了危害農作物的病蟲害,同時也殺死了其他一些動、植物和昆蟲,造成了農村物種多樣性的減少。

 

化肥的過量使用,嚴重的破壞了土壤的結構,造成了土壤板結和地力下降,使出產的植物營養失衡?;手械牡⒘椎葻o機鹽隨水進入到水體,可以造成嚴重的水體富營養化和淺層地下水硝酸鹽超標,長期飲用會嚴重危害人和動物的健康。

 

地膜很難完全清理干凈,不僅造成觸目驚心的“白色污染”,還會對土壤造成污染。殘存在土壤里的地膜很難降解,會影響土壤的通透性,阻礙農作物根系對水分和營養的吸收,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減產。同時小部分地膜在分解過程中,產生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3]。

 

1.2.3工業企業污染

 

隨著城市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強,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都開始向農村轉移,成為農村環境新的污染源。近年來,各類工業園區、開發區在農村地區悄然興起,各種工業企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和噪聲直接污染了農村及周邊地區的環境。這些工業企業排放的“三廢”已成為秦皇島市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秦皇島市盧龍的盧龍鎮、撫寧的撫寧鎮、昌黎的朱各莊鎮等都是工業污染較為嚴重的鄉鎮。

 

2.秦皇島農村環境保護的對策建議

 

由于農村環境保護的監管不夠、農民的環保意識和環保技術的缺乏等原因,造成了上述環境問題的出現。綜合各方面原因,建議從以下方面開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以促進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2.1加強環保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農民是農村生活的主體,農民的思想認識和生活方式是農村環境最直接的影響。因此,必須通過各種媒體、文藝宣傳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加強對農民環保知識的普及,讓農民了解環境污染的危害,意識到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使農民自愿主動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

 

2.2建立公共基礎設施,防治生活污染

 

建設和完善公共環境保護設施,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處理工作。生活污水可以按村落劃分,集中收集,納入城市污水管網進行處理。條件好的村落,可以鼓勵建設生物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達標后循環使用。農村生活垃圾分布較為分散,應建設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設施。引導村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并定點堆放,特別是電子廢棄物、有毒有害物的回收與處置,并增加可回收垃圾的回收渠道,提高綜合利用效率。

 

2.3強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

 

應改變規模小、分散的畜禽養殖模式,將廣大農戶散養的畜禽集中起來,科學規劃、統一飼養,便于統一對畜禽糞便集中處理,便于預防重大動物疫病,確保畜禽產品的安全,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2.4推廣生態農業,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攻堅戰,是確保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農作物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引導農民發展生態農業,從減少農藥、化肥和地膜的使用入手,在源頭上控制污染物進入生態環境。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肥、生物有機肥,調整化肥與有機肥的使用比例,合理施肥。積極推廣安全、高效、低殘留的生物農藥,禁用高度、劇毒農藥。提倡

 

使用可降解的地膜,指導農民合理使用和回收地膜,減少白色污染。

 

2.5加強企業治污,減少工業污染

 

對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進行整頓,特別是產值低、污染重的企業要堅決取締。各工業企業要加大技術和環保設備的投入,對“三廢”要實施嚴格監控,處理達標后再排放。結合農村實地條件,合理安排工業園的布局,鼓勵和支持無污染或少污染企業的發展,盡可能形成生態工業園,以促進農村的可持續發展[4]。

 

3結語

 

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農村環境的改善關系村民的共同利益和長遠發展。但是,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保護農村環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就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要從觀念、經濟等多方面入手,在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同時,改善農村生活面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篇9

    措施,開發利用,發展

    1.生態公益林資源特點分析

    山脈生態公益林是大洋山景區景區森林資源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城區和城郊的森林資源, 主要功能是景觀美化、保健游憩、環境保護, 森林資源特點基本符合功能要求。

    (1)森林覆蓋率高, 喬木林單位面積生長量高、蓄積量大。山脈生態公益林中, 喬木林平均生長量1999 年高達0.27 立方米/畝·年、2003 年高達0.34 立方米/畝·年, 每年林木消耗量少, 所以, 每年蓄積量增加較多, 喬木林平均單位面積蓄積量已從1999 年的5.1 立方米/畝增至2003 年的6.2 立方米/畝, 公益林比較高大粗曠、林相整齊、林分質量良好。

    (2)植物資源豐富、闊葉林比例高喬木林中闊葉林: 較高, 并且闊葉林中有多種樹種混交, 林木生長良好, 其中木本植物179 屬, 喬木類植物126 種, 喬木類中常綠闊葉樹36 種。竹類植物6 屬, 18 種。亞熱帶針葉林: 以馬尾松林為主, 馬尾松林在砂巖、火山碎屑巖分布區尤為集中,其中靈隱寺尚有柳杉、檜柏林分布。常綠闊葉林: 木荷林成片的見于北高峰南側,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青栲、紫楠、大葉錐櫟為主要混交林, 紫楠、楓香混交林較集中分布周圍。落葉闊葉林: 化香、黃連木、麻櫟林在飛來峰等多處的山坡皆有分布。

    (3)生態林景觀優美。生態林是大洋山景區景區自然景觀的主景或背景、襯景,區內有闊葉林、柳杉林、竹林、桂花樹、梅花林、茶園等多種特色知名景觀, 如雙峰插云、九里云松、永清竹浪、天外茶園、靈峰探梅等景點, 都與生態林景觀有關。兩側的紅楠、紫楠、木荷、楓香、毛竹、桂花的林帶中, 生長著眾多的被稱譽為佛門植物象征的娑羅子( 七葉樹) , 以它特有的姿態和花果色彩, 渲染和散發著濃濃的朝香敬佛的佛國氣氛。參考網。九里云松的上層青松、中層槭樹、下層杜鵑花的植物配置, 譜寫了“九里青松十里楓、林下片片映山紅”的意境。

    2.生態公益林的保護

    柔美的山脈輪廓起伏, 瑰麗蒼翠的林相變幻, 豐富的名勝古跡, 厚實的文化積淀, 使景區山脈旅游備受中外游人青睞。提高全社會對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培育、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 可持續發展理念, 是做好生態公益林管理、保護、利用的必要保證。生態公益林在現代更擔負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任務, 因而在種植和上應注重滿足保護及調節環境的功能需要, 要求突出整體的美和大環境美。對于現代城市人整日被包圍在灰色混亂的城市中, 已厭惡了過分的人工環境, 因而希望通過公益林尋回日益失去的天然情趣,實現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生態公益林體現的是一種舒展大方的自然氣息。

    2.1 合理的生態采伐

    生態采伐的原則是,采伐不影響或盡可能不影響森林生態系統,不造成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的損傷。其采伐設計不僅考慮木材收獲,而且要考慮維持天然林固有的生物多樣性、樹種組成和搭配、林相和森林景觀及其功能等因素。參考網。這也正是這種理念與傳統采伐方式的根本區別。生態采伐設計涉及3個層次:林分、景觀和模仿自然干擾。在林分水平上,要系統地考慮林木及其產量、樹種、樹種組成和搭配、樹木徑級、生物多樣性的最佳組合、林地生產力、養分、水分及物質和能量交換過程,使采伐后仍能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確保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充分反映自然- 社會- 環境的和諧及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在景觀水平上,使采伐過程模擬自然景觀特征。模仿自然干擾則是模仿森林在自然生長過程中會自然燃燒或遭遇風倒等現象,通過外力干擾幫助森林成長。如有計劃地人工助燃,可以消滅森林中的病蟲害,燒死一些過密的林下植物。風倒可以形成林窗、林隙,大小不同的林窗、林隙,其實就是多種生物的樂園。

    2.2 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

    自然保護的宗旨就在于管理和保護整個生物界和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大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使之可持續合理利用。保護森林資源,已成為實現自然保護宗旨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自然保護區則是世界各國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手段。中國的自然保護區發展很快,截至2003年,中國自然保護區已發展到1538處,總面積達到1118億公頃,占國土面積1213%。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164處;全國擁有國際重要濕地20處, 面積有303公頃。設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起一定的組織機構、管理隊伍、管理規則和資金來源渠道,有利于防止人為干擾破壞和任意改變林分的經營方向,還有利于保護珍貴樹種,特別是稀有種和瀕危種。自然保護區的發展對環境資源林建設,有很大推動作用。 2.3 不斷推進退耕還林工程 退耕還林工程是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農村經濟的

    一個重要措施, 2002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頒布了《退耕還林條例》。當年,據對全國57個最早實施退耕還林縣的典型調查,工程實施四年來已取得了明顯成效:

    (1)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治理初見成效。57個縣的水土流失面積四年間減少了41. 97萬公頃,沙漠化減少了5. 05%。

    (2)廣大農民從中得到了實惠,增加了收入。1999年到2002年四年間,退耕農戶每人每年平均從退耕還林中得到的收入為241. 37元,退耕農戶人均純收入的14. 7%來自退耕還林。

    (3)促進了土地利用結構的合理調整。1998年, 57個退耕還林縣25°以上坡耕地面積為5016萬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17. 32% ,到2002年,已累計退耕3516萬公頃,其中25°以上坡耕地退耕16. 8萬公頃。

    (4)農林牧產業結構有所調整。57 個縣2002年的林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比1998年提高了117個百分點,提高幅度比全國同期平均水平高1. 6個百分點[ 4 ] ?!笆濉逼陂g,退耕還林工程已經涉及到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500多個縣、6億多農業人口,工程建設區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0%以上,涉及中國生態類型的2個大區(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黃河流域及北方地區) 、11個類型區(熱帶、亞熱帶、溫帶、暖溫帶水土流失區、風蝕沙化區和自然災害頻發區等) 。

    2.4 對森林資源進行分類經營管理

    以生態和社會需求為主,兼顧經濟利用,對森林實行分類經營管理,分類發展。一是按生態、社會和經濟利用的要求,將森林按區域進行分類經營和管理。區域的劃分不是按行政區域,而是按資源的自然特征劃分,更有利于提高資源的管理效率。二是林業計劃體系應有權威性、持續性和有效性。林業的規劃是建立在嚴格的法律制度上的,這是森林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它保證了林業計劃制定和實施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任務明確。三是林業計劃體系將基本森林資源計劃與重要林產品長期供求預測聯系起來,作為林業發展的長期方向和制定林業政策的指南,這樣的計劃體系既突出生態建設,又強調了林產品生產的重要性,用材與生態利用兼顧,有利于引導林產品生產經營者,根據市場供求預測,組織森林培育和經營,使培育與生產不脫節。四是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證林業計劃的實施和目標的實現,使計劃落到實處,并充分尊重生產經營者的權益。

    2.5 加快國有林改革

    第一,明確國有林的地位和作用。國有林的作用已向生態環境、游憩娛樂、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文化教育等多用途利用發展,其地位就是擔負著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提供生態環境支持,同時,也承擔著相當的木材生產任務;第二,改革國有林經營機制,減員增效,提高國有林的經營效益;第三,增強國家對國有公益林的財政支持。中國的國有林承擔著巨大的生態環境保護任務,沒有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強有力的支持,中國國有林森林生態防護功能將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應當增強國家對國有公益林的支持。

    2.6 加強森林防火

    進入80 年代以后, 景區農民生活逐步富裕起來, 燃料結構發生變化, 農戶改燒煤氣, 山上的枯枝落葉、茅草、灌木等可燃物大量積累。同時,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 進入景區的游客量劇增, 許多人上山隨意吸煙、野炊, 香客隨地燒香, 上墳掃墓者上山燒香點燭, 極易引發山林火災。成立森林防火聯防組織各部門協同配合, 各司其職,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落實防火經費建立聯防組織, 堅持目標管理; 加強宣傳教育, 加強火源管理;加大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和森林防火隊員培訓力度, 確保景區已連續二十年未發生森林火災。參考網。

    2.7 著力護育養護

    大洋山景區景區山脈終年郁郁蔥蔥的生態公益林充滿生機和活力。群山茂盛的植被得益于當地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氣候, 也是自唐、宋、明、清以來先人們不斷植樹, 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來大規模采取以封山育林和植樹造林為主的經營措施, 禁止進行以木材生產為目的的生產性森林采伐活動, 使得生態公益林林木蔥郁, 濃蔭蔽日, 兼以灌木花草地叢生, 山林野趣油然而生。由于擬松材線蟲危害,為了防治擬松材線蟲, 對有松樹的過熟林應采取適度的林相改造措施, 對有松樹的幼齡樹、中齡樹應采取撫育間伐措施。

篇10

關鍵詞:焦化行業;環境保護;治理措施

焦化行業的污染問題也日益暴露出來。焦化行業的環境污染物主要有:荒煤氣、粉塵、顆粒物、以及污水中的NH3-N,COD。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防治和改善,是焦化工作者肩負的重要使命。

1 焦化企業的污染物

目前,我國煉焦工藝的污染源主要分為兩大類型:一為面污染源;二為點污染源。其中,面污染源主要包括備煤系統(如儲煤倉等)、焦爐以及相關的凈化煤氣的系統;點污染源主要包括鍋爐煙囪、焦爐煙囪及熄焦塔等設備。

1.1 備煤車間以及篩焦車間的污染情況

用以備煤的系統主要包括配煤室、粉碎機、煤坑、煤焦制樣室和帶式輸送機、轉運站等。首先,帶式輸送機將原料洗精煤從洗煤廠直接運送到備煤車間。然后,經過煤的選配,再由破碎機粉碎成直徑小于3mm的微粒。最后,再被帶式輸送機運送到塔頂,進入焦爐中提供施工。在這個過程當中,主要排放出來的大氣污染物為煤粉、煤塵。

1.2 煉焦車間的污染情況

洗精煤從備煤工段輸送出來以后,被輸煤棧橋輸送到煤塔中,再通過給料器裝入裝煤推焦機的煤箱,最后由推焦機從機側輸送到碳化室。在碳化室內經過高溫作用一段時間,餾形成焦炭還有荒煤氣。在此工序中,由于裝煤而產生的煙塵被爐頂的除塵車吸出,經過燃耗和洗滌后形成廢氣排放。而碳化室中的焦炭經過高溫作用后,被推焦機推出,進入熄焦車,再由電機車拉至熄焦塔內噴水,冷卻以后再輸送到篩焦段。在整個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污染:

1)在裝煤過程中產生的煙氣,即在煉焦爐內裝煤過程中由于設備不夠嚴密泄漏出的荒煤氣?;拿簹庵械闹饕煞质墙箟m,為大氣污染物。

2)由于密封不嚴造成焦爐爐體中的廢氣泄漏,這可能是爐蓋和蓋座之間存在微小間隙或爐體的其他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縫。

3)對于濕地熄焦,煤礦企業一般不在熄焦塔頂安裝捕塵器,造成廢氣排放、顆粒物排放的速率、濃度過大,從而產生熄焦煙氣。

4)在推焦操作過程中產生周期性排放的廢氣,如,荒煤氣和推焦煤氣等。

1.3 煤氣凈化車間的污染情況

煤氣凈化車間主要組成工段有冷凝鼓風工段、硫銨工段、粗苯工段、油庫工段以及生化工段等。在這個工段中,如果焦爐加熱時所采用的為凈化不完全的焦爐煤氣,燃燒后所產生的廢氣將產生焦爐煙氣,由煙囪排放到大氣中;而粗苯管式爐如果燃用凈化不安全的焦爐煤氣,廢氣將形成管式爐煙氣,經過15m高排氣筒被排放。蒸汽鍋爐燃料如果采用凈化不完全的焦爐煤氣,將產生鍋爐煙氣,經過25m高的排氣筒排放。因此,煤氣凈化車間排放的大氣污染物主要為二氧化硫、硫化氫、一氧化碳、氨氣以及烴類化合物,主要來源是儲槽容器中的發散氣體以及設備當中泄露的氣體。

2 焦化行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2.1 粉塵的防治

粉塵的防治包括抑塵、降塵、除塵和防護等。

1)進廠煤采用汽運,要求煤車到達卸煤點再將覆蓋層去掉,可抑制煤塵的揚塵和一路的拋灑。同時,露天貯煤,由于氣候條件,風沙大,揚m是極其嚴重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采用室內煤庫進行封閉貯煤,從長遠規劃著想,既防治了揚塵又使得企業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是符合現代化企業的要求。

2)爐頂裝煤時,由于炭化室內呈正壓,必然在煤車一離開的瞬間大量煤塵揚起。另外,現行使用中還發現開關高壓氨水瞬間對集氣管壓力影響較大,因此,爐頂安裝消煙除塵車,采用高壓氨水噴灑進行無煙裝煤來減少粉塵的污染,同時,加強工藝管理以及規范工人的操作可大大減少粉塵的污染。

3)出焦時,焦炭推出的瞬間產生大量粉塵。這可通過地面除塵站來降低粉塵,其除塵效率可達到95%以上,因此采用除塵設備是降塵的最佳措施。

防護是指在各種措施下,粉塵仍不可避免,操作工要佩戴防塵口罩,因為成人一次大約呼吸500mL的空氣,則24h內將呼吸約10000mL的空氣,約為13.6kg。因此,防塵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提高空氣質量,降低空氣中粉塵含量(濃度)對職工健康及焦化廠的清潔生產等都是不可忽視的。

2.2 荒煤氣的防治

焦化荒煤氣可通過以下手段來進行有效的控制:

1)安裝無煙裝煤車利用高壓氨水噴灑進行無煙裝煤,裝煤后對煤孔進行及時封蓋并進行泥漿密封,同時加強管理和規范操作。

2)上升管荒煤氣泄露主要通過及時清除上升管蓋和橋管內以焦油、石墨及其他沉積物,保持壓力平穩。同時對上升管于爐頂連接處進行泥漿密封。這樣可阻止荒煤氣的泄露。

3)爐門的泄露,目前大多采用敲打刀邊爐門,這種爐門結構簡單,投資省,調節方便。但不能消除爐門因熱變形而引起的冒煙現象,采用空冷式爐門改善爐門鐵槽與爐門框因受熱而引起的不協調變形,同時采用帶彈性腹板的不銹鋼爐門刀邊,用小彈簧施加彈性力來調節刀邊的密封性,再配上機械化清掃爐門和爐框的措施,加強管理,定會改善其泄露現象。

4)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焦化工業隨著鋼鐵工業的高速增長發生了具大的變化,煉焦爐在向機械化、大型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的同時,煤氣凈化技術與裝備水平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不僅提高了焦爐煤氣及化學產品的質量,而且使應用焦爐煤氣的領域更加廣闊。對于獨立的焦化廠,除焦爐自身燃用外,有將近50%左右的焦爐煤氣外送,隨著外送煤氣的飽和,外送煤氣量受到限制。因此,焦化廠應從長遠考慮,焦爐煤氣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故將凈化的煤氣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例如用作苯加氫、用作生產炭黑、發電、用于甲醇的生產等,這樣將對焦化過剩的煤氣進行綜合利用,減少放散而造成的環境污染,減少浪費。同時焦爐煤氣將在各行各業充分發揮出潛在的和巨大的經濟效益。

2.3 污水的治理

焦化污水的產生主要來自蒸氨、脫苯、焦油加工等工段。由于焦化廢水含有高濃度苯環有機物,成分復雜,而且還含有高濃度的NH3-N,COD。是典型的難處理工業廢水。經過普通生物法處理,酚、氰等污染物能基本達標,但其中的COD,NH3-N卻達不到排放標準。為滿足經濟發展及環保需要,需對廢水進行有效的處理。處理方法有A/O,A-A/O及短程硝化、反硝化等生物處理工藝。目前,焦化廢水生物氮的A/O,A-A/O工藝較成熟,在我國的焦化行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若工藝參數設計合理,工藝條件控制適當,可取得較好的脫氮效果。但二者還是有區別的,A-A/0法是在A/O系統缺氧池之前加一個厭氧池,起到酸化水解的作用,有利于大分子多環類化合物鏈或環的斷裂,從而提高廢水的生物降解特性。因此A-A/O工藝的處理效果要優于A/O工藝。但A-A/O工藝的水力倍留時間長,基建投資相應也要高一些,并且焦化廠生物脫氮裝置大多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廢水場所有時會受到限制。所以在工藝選取上應結合實際情況及水處理要求,綜合考慮。另外,焦化廢水在進入生化處理裝置之前,一半都經過溶劑脫酚和蒸氨處理,以降低廢水中的酚和氨的濃度。即在化產車間要上蒸氨塔和氨分解裝置來降低生化處理入水中的氨含量,減小生化處理的負擔,使出水水質達到熄焦用水標準,全部進行閉路

循環。

焦化廠廢水雖然已全部閉路循環,但對熄焦車腐蝕嚴重,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正在進行的廢水三期改造工程,就是在原有的水處理設施基礎上,投資450萬,采用A-A/O工藝所進行的改造。相信,改造后的水處理將會對出水水質有很大的改善,可達到熄焦用水標準以減少二次污染,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4 結束語

環境保護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從工藝裝備和科學管理著手,搞好焦化行業的環境保護工作意義重大,除了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還能提供一個輕松、舒適、愉快的工作環境,有利于安全及文明生產。

參考文獻

[1]杜娟.新形勢下焦化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要點[J].能源與節能,2015,(1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