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的應用范文
時間:2023-10-09 17:12: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管理學的應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慕課;管理學;高校;教育現代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也不斷地發展進步,慕課就是隨著社會進步而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授課模式。所謂慕課是指大規模開放性的課程開發系統,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的在線課堂模式。慕課的出現和在大學課程中的推廣能解決大學辦學規模不足,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問題,并且還能讓大學生重復播放和選修自己喜歡的課程。慕課是大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學情,專門錄制出的一些教學視頻,這些視頻依據教育心理學原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利用慕課還能起到有針對性的攻克教學難點、梳理知識體系、建構知識網絡的目的。
1當大學資源不足時應用慕課
現在我們高校教學中,往往由于教室配備不足,又或是教師資源不足,在授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大班化上課現象,以我校管理學教學為例,因為管理學是基礎學科,所以在授課過程中,都是在階梯教室中上合堂,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在上課過程中教師難以關注所有的學生,并且教師為了完成課堂任務,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如果讓學生討論或者探究的時候,還會顯得課堂較為混亂等問題。而如果我們的管理學中引入慕課進行教學的時候,學生可以自己在手機或者是電腦上進行學習,老師只需要錄制相應的視頻就可以,這樣能把老師充分解放出來,讓他們去做更高層次的研究,又或者這些老師可以去專門解決學生之間的疑問,從而解決了大學教學資源不足,教師配備不全的情況,同時因為少了大班化教學的干擾因素,利用慕課進行管理學的教學還能提升課堂效率,讓學生將課堂知識理解得更加清楚,將重難點問題掌握得更加透徹。
2當建構知識體系時可以應用慕課
利用慕課能夠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增強學生的基本能力,構建學生的知識網絡,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益的目的。我們的教學大綱要求提升學生的雙基能力,可見基礎知識和基本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那如何才能真正實現教學大綱所要求的這個雙基呢?首先我們要讓學生熟練掌握管理學教材中的各種概念,以及各種理論,并且要掌握這些概念和理論的基本特點和應用方法。利用慕課可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系統。比如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管理學分成模塊,第一大模塊是認識管理與管理者。在這一模塊中主要是系統的闡釋管理學的概念和核心,對于管理的思路與方法還有基本的技能做一個簡單的學習。而第二大模塊則是制定管理的決策和戰略計劃,這里面我們需要分析組織環境和波特競爭等,并通過案例來研究決策的概念和過程中,并教給學生制定決策的各種方法等等,以此類推。我們將這模塊制作成慕課后放在一定的平臺上,讓學生自由安排時間去學習,去研究,這樣學生既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又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對于慕課進行反復播放和觀看,這樣學習的效果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3當攻克教材重難點時應用慕課
利用慕課可以幫助學生攻克管理學學習的難點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講課的時候,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往往設置容量比較大的課堂,而這么大的課堂容量能被所有的學生都接受嗎?這肯定是不行的,先不說是班級內的學生存在能力和學習方法上的差異,并且班級內的學生也存在著學優生和學困生的差異。即使是對于那些學優生來說,他們也存在不能一時理解的內容,這就是我們教學過程中經常所說的“夾生飯”的問題,出現了“夾生飯”一定要及時解決,如果不能及時加以解決,就會有學生慢慢地變成學困生。慕課有著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進行重復播放,這樣學生課上不能理解的內容,他們可以在課下跟著慕課進行學習,一遍學不好,可以再多次播放,這樣學生的難點就會越來越少,學習的效果就會越來越好。比如我們在進行管理學教學的時候,講到弗魯姆的期望理論的時候,這一大模塊也有著很多理論,學生學習起來會較為困難,弗魯姆認為:人總是苛求滿足一定的需要,并且要設法達到這一目標,如果目標沒有實現,那這就表現為一種期望,這個時候,目標能夠成為個人動機的激發力量。那么這個激發力量可以用下面這個公式來表示:M=V*E,對于這個公式很多同學都能記住,但是對于這個期望理論的案例分析卻讓大部分同學都會搞不明白,這個時候,慕課就能發揮其巨大作用了。總之,高校在進行管理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入慕課進行教學,利用慕課能夠解決師資配備不足的問題,能夠養成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好習慣,并且通過慕課能夠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大學規劃。
參考文獻:
[1]李春,金毅.顛覆抑或融合:慕課與高校傳統教學的關系探討——基于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的視角[J].當代教育科學,2015,(1):6-9.
[2]張千帆,王程玨,張亞軍.大學生慕課學習意向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高教探索,2015,(8):66-70.
篇2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高職 ;應用效果
中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可以概述為:培養出能夠將所學知識靈活的運用于現實社會的服務、生產以及管理的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作為管理類專業必修課的管理學基礎,課程內容主要體現為基礎性、理論性和實際應用性三方面的有機結合,將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生活案例的探究來掌握管理學基礎知識并能夠學以致用作為高職學校學生的必然要求。而課程中大量的概念性知識點難以理解,學習起來比較抽象,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將“項目教學法”管理學基礎教學中進行推廣。
1“項目教學法”所具特征及其內容
“以項目活動作為課堂教學主線、以教師為主導啟發引導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積極主動參與”是“項目教學法”的幾個主要特點,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過去“教師主動講,學生被動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鍛造了高職學生主動參與項目、自主協作活動、積極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方法。(1)可控制性好。在“項目教學法”實施的項目活動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教師啟發并引導學生參與項目活動的全過程,這樣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練習技能。(2)目標多重性。對高職學生而言,通過實施“項目教學法”,能夠將他們置身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環境之中,使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得到激發,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對課任教師而言,通過實施“項目教學法”,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了現代的教育觀念,從知識的機械傳播者轉型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對高職學校而言,通過全新教學理念的建立,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和辦學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過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改革了管理特點、活動內容、支撐條件、組織形式、考核評價等,逐步完善并重新整合了高職院校的教學體系。(3)高度重視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一個項目活動的順利實施,必然涉及到項目活動開展的方式方法等問題,這就意味著高職學生必須具備結合訂制工藝、原理對項目進行分析的能力,因此,從管理學原理的學習入手成為對高職學生的內在要求。(4)培訓周期較短,見效很快。“項目教學法”通常要求在較短時期內、有限空間里開展,并且及時實施教學效果測評與反饋。
2“項目教學法”在高職學校管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2.1“項目教學法”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讓高職學生能夠有“做中學”的機會
(1)確定項目活動的任務和目標在管理學基礎的教學計劃中,根據各章節的內容不同,制定幾個不同的項目,讓學生以分組的方式來進行項目活動的分析,經過討論后最終確定各組要進行的項目任務。(2)項目活動進行的步驟、方法和形式在項目教學過程中,為了方便對項目的管理和操作,確定了項目目標和任務后,需要對項目的進行形式、步驟和方法進行設計。在“項目教學法”中,一般項目采取分組的形式進行。根據管理學基礎的知識,分組進行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小組協作和團結精神,起到互補互助的效果。并要求各組提供改組的項目計劃、活動步驟及各組員具體分工,每組要求推薦一名組長,以期通過項目活動的開展,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管理方法等知識。活動步驟以開始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三個步驟。(3)項目進行中的問題探討學生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帶領組員一起探討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項目中的問題。并且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能讓學生對管理學基礎的知識進行一個復習,加深知識的印象。(4)項目結果的展示項目結束后,各組采取演說、研究報告、多媒體展示等形式來對項目結果進行展示。并讓每組說出在這個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對困難進行的分析,以及克服困難完成項目的方法。(5)項目結果的評估最終的評估是“項目教學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項目評估是指對完成項目任務情況的考核和評價。項目任務進行的目的是為了讓高職學校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要求每位學生說出這個項目進行中自己在小組中的表現。同時將小組設想為將來工作的企業,加深學生對不同性格人群的不同見解,結合管理學基礎能更好的運用所學知識,達到實踐促學的目標。
2.2管理學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的學生及教師的要求
2.2.1對學生的要求項目任務布置后,課前要求學生復習教材和相關材料,增加知識儲備。教師推薦的材料,應該做好前期的查閱準備。確定項目需要的人數和個性來組建小組,分工合理,能在項目進行過程中互補互助。學生在角色確定后,根據自身的角色來考慮問題。在項目進行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最大的潛能和創造能力。2.2.2對教師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布置項目前,要熟悉項目中企業的工作流程和經營方式。也就是教師要掌握實踐過程,并且有很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夠進行項目教學工作。教師要具備組織項目教學的能力,這體現為自身的專業素養與實踐經驗的結合能力,能夠設計項目任務、對學生進行角色分工、還要能解決在項目進行中出現的困難及問題。同時,教師要對自身在教學過程中有新的角色定位。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項目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評價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建構知識。
3“項目教學法”在管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首先,“項目教學法”調動了高職學校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主動性,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們親身經歷了管理活動的過程。管理學的一些抽象管理理念都能在項目活動中體現出來,提前模擬了學生就業后所面臨的問題與困難。在課堂上將管理知識、管理理念和方法結合在一起,鼓勵每位學生做一名真正的管理者,促進了高職學校學生學習的欲望。其次,項目教學方法拓展了高職學校學生的抽象思維,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學生在參加項目活動過程中,自身也發生了許多改變,為了完成項目活動而提前查閱很多資料,學會了如何進行團隊合作,提升了溝通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4小結
篇3
【關鍵詞】激勵理論 管理學原理 教學 激勵方法
管理學這一綜合性的交叉性學科是系統地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與一般方法的科學,它的目的是為了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從而來提高生產力的水平。這一大學科其實有很多分支學科,例如:經濟管理學、市場營銷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學、酒店管理學、信息管理學等等。同時,它還涉及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問題;因此,很多人都說,管理學其實是一門藝術,而管理學原理也就成了管理學入門的必備,也是管理學教學的首要和基本內容。
屬于管理心理學范疇的激勵理論,作為管理學教學的核心,地位無可取代。在此,本文將先對激勵理論的概念和重要性做一點簡單的介紹,繼而去探索激勵理論在管理學原理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一、概述部分
(一)激勵理論
書上關于激勵理論的定義是這樣的:激勵理論是關于如何采取措施來滿足他人的各種需求或是充分調動他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一些理論原則和有效方法的概括總結。
早期的激勵理論主要是研究“需要”,回答了根據什么才能激發、調動起人工作積極性的問題。它包括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和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理論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它提出了人類有等級層次的需要,并從最低級的需要逐級向最高級的需要發展。這些需要按其重要性可以依次排列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激勵理論中,通過滿足人的需要來實現目標是有一個過程的,即需要通過制訂一定的目標來影響人們的需要,從而激發人的行動。
(二)激勵
激勵,是指一定組織或個人通過設置一些有利條件(更好的辦公環境、更高的薪資等)或一定的懲罰措施來刺激、鼓勵或是約束他人的言行舉止,為的是實現組織預期的整體性、系統性活動,刺激并激發人的一些行為、動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充分展現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從而達到最大收效,即做出最好的成績。
激勵的媒介可以有:音樂、視頻、圖片、景色、言語行為和具體的情境等。因此,激勵做為管理學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它又被認為是“最偉大的管理原理”。
二、激勵的重要性
管理心理學一直把激勵看成是“持續激發動機的心理過程”。有了激勵,才會有動機;有了動機,才會有行動;有了行動,才會有達到目的的可能性。而一般來說,激勵的水平越高(方法越得當),完成目標的努力程度和最終的滿意程度也就越強,工作效能也就越高;反之,激勵的水平越低,則被激勵的人就會缺乏完成組織目標的動機,工作效率也就會相應的降低了。同時,激勵的程度越深,努力程度就會越大,積極性也會越高,最后的收效也就越好;反之,激勵的程度不夠,那么離目標的實現就會更遠。
從現如今管理學原理教學的課堂情況來看,這種比較枯燥的理論學科知識的教學普遍會讓高校大學生們產生厭煩、不重視,甚至有些抵觸的情緒。但是,它作為最基礎的課程,重要性和必要性不用多說,而如何讓學生自愿且輕松的接受它、好好的學習它就成了教師們應該考慮的問題。激勵,作為“持續激發動機”的主要來源,此時此刻,它應該得到絕對的重視,只有通過激勵的辦法才能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度。
三、具體的激勵法
針對管理學原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普遍出現的問題,教師應該適當的采取一些激勵措施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而依據大學生的年齡層次、心理狀態和主要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因素來說,可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嘗試一下以下幾種激勵方法。
(一)目標激勵
所謂目標激勵,就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設置一定量的適當的目標,并以此為誘發因素,刺激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一個個目標的逐漸實現其實也是學生自身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設置一個目標:每節課都會點名,只要同學能做到每節課都來,無任何曠課記錄,那平時成績都給90分;同時,只要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無論對錯,每回答一次期末成績加兩分。這樣的目標是設置給學生的,如果他們能達到這些目標,那么期末的分數就會很高,學分就能順利拿到,這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但是,教師在設置目標的同時也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要選擇學生們感興趣或者是很重視的內容;不僅如此,在目標實現之前教師應該與學生約定好,目標的實現是與一些獎勵掛鉤的。只有這樣的目標設置才會是真正意義上有效的。一旦出現以學生們的興趣和重視度為基礎的目標,再加上目標實現后的獎勵保障,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是可以被充分調動起來的。
(二)情感激勵
每一個人都是有感情的獨特個體存在,人對情感的需求也是明顯而強烈的。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采用情感激勵的方法。相對于目標激勵法來說,可能情感激勵法更為有效,情感激勵更容易引發人的情感共鳴,從而能很大程度上的激發人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和學生之間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濃厚的師生情就可以起到情感激勵的作用。教師若能放下自己教學者高高在上的身份,以朋友的姿態和學生交心,平時多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盡量在課堂上營造溫暖、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鞏固和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化。師生關系和諧了,學生才會聽教師的教導,才會更重視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
(三)榜樣激勵
榜樣激勵是比較直接的激勵方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名人的經歷、勵志的故事等,或者是直接選擇一些身邊的學習榜樣,例如學校的、學院的、各專業的比較優秀的學生,用他們切身的經歷和事跡作為激勵班上學生的“原料”,起到激發學習動力和增強信心和“斗志”的作用。
結語:
在管理學原理的教學過程中,若教師能合理把握學生狀態從而選擇正確、適當的激勵方法,那么就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動機,也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科學合理的將理論和具體的實踐結合起來,做到適應時代潮流,建立更完備的更具創新性的激勵體系。
【參考文獻】
[1]李勇.管理之有效激勵[J].安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0)
篇4
關鍵詞: 參與式教學 管理學教學 實際應用
一、參與式教學的概念
20世紀90年代參與式教學被引入中國,研究參與式教學的學者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他們對參與式教學的概念和定義也是各有所重,有的把它看做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有的把它定義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有的把它定義為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混合體。根據西北大學2008屆畢業生馬文川碩士論文《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參與式教學的調查研究》的解釋,我認為它是一種強調老師和學生全身心投入“教”與“學”活動中,師生在客觀平等的條件下,完成知識建構、情感體驗及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除了擔當傳播知識的角色,更多的時候是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協作者。
二、管理學教學引入參與式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管理學教學引入參與式教學的必要性
1.管理學學科特點
管理學是一門交叉性、綜合性、應用性學科,涉及心理學、教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學科的知識的學科,而參與式教學就是帶領大學生了解這個學科的第一個向導。授人以漁勝過授人以魚,參與式教學可以幫助大學生完成探索知識的心理構建。
2.管理學的教學內容
管理學這門課主要包括計劃、組織、控制、激勵、領導、協調、創新等內容,并涉及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管理的發展史,延伸研究組織文化、比較不同國家的管理和管理發展的趨勢。理論空洞乏味,講解起來學生如墜霧里,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設計、搜集相關資料、講授相關知識,會使他們在學習中體會管理的實踐意義。
3.管理學的教學目標
第一層目標是通過教與學幫助學生獲取基本理論知識,對管理學的作用和發展史有比較清晰的感知;第二層目標是通過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層目標是通過優化學生的知識構建模式,激發學生的自我超越意識,達到創新發展的效果。參與式教學能為實現這三個教學目標提供非常好的保障。
(二)管理學教學引入參與式教學的可行性
1.大學生的學習現狀
大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便面臨人生的第一次大轉折。他們已經厭惡了從幼兒園就開始的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他們更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探索和發現科學知識,以達到適應社會的目的。但他們又被傳統教學模式深深束縛,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方式學習。參與式教學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廣闊和安全的學習空間,不僅能夠自我學習,而且不用擔心在學習中產生迷茫的時候無人指點。
2.參與式教學的良好效果
雖然研究參與式教學的老師不是很多,但是研究者的數量在不斷增加,這和參與式教學的良好效果是分不開的。所以,在管理學教學中引入參與式教學是可行的,應該鼓勵更多的老師參與到其中。
3.社會大環境的改變
參與式教學由于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對教學設施和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國民經濟的發展,大學教學設施的不斷改善,學校管理者觀念的不斷更新,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全人教育、素質教育理念的悄然興起,為實施參與式教學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
三、參與式教學在管理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概括講授整本教材和教學目標
一般情況下,我會先告知學生這門課程的整體框架和學習重點,再通過一支鉛筆的用途、非洲賣鞋等小故事,轉變學生的固定思維模式,幫助他們快速融入課堂學習中,并通過同學們的討論和演講證明這門課在他們整個學習生涯和人生規劃中的重要性。
(二)分組
我班有49位學生,分8組,7個組為6人,1個組為7人。準備8張相片,7張相片剪成6片,1張剪成7片,放在一個紙箱中。讓每位同學隨即抽取一張紙片,拼圖成功的同學為一組。
(三)成立公司
一個組就是一個公司,根據個人演講、互相討論、毛遂自薦等方式選出總經理、人事總監、財務總監、營銷總監、社會責任總監、采購總監等職位。制定公司的組織圖、標識、口號、主營業務、廣告主題等。學生在課下完成以上工作,上課時直接進行公司展示。每個公司展示時間為5―8分鐘,全體成員都要上臺講解自己職責內容,其他公司按照評分細則打分,最后評選出最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公司。
(四)教學任務安排
我把管理學思想發展史和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分為八個小節,由八個小組負責講解。我把計劃職能、組織職能、控制職能、激勵職能、領導職能、協調職能、組織文化、比較管理分配給八個公司。每個公司的任務就是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把課程內容講解清楚,每位成員都要上臺講解,其他公司負責打分、評講和提問。我把教學目標、大綱、PPT、搜集資料的渠道發給每位“老總”。我主要講解第一章基本概念和最后一章未來的管理,并且在回顧課程重點的同時增加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內容,確保學生學到最多,為以后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用12周完成任務,我用6周完成總體教學目標。
(五)上課點評和討論
有的小組分工明確,課下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們采用講授、案例、圖片、動漫、視頻、互動、提問、討論等方式授課,圓滿完成了教學計劃和任務。有的小組分工不明確,備課不充分,同學上講臺讀幾段教材了事,整個公司士氣低落。有的小組可能由于總經理溝通能力有限或者組員內部矛盾,造成總經理一直很忙,其他的組員參與度不強。每節課前35分鐘講解理論知識,剩下的時間是活動或討論。如果學生講解知識有偏差或占用時間太長,我就會主動干預課堂。
(六)課后總結
每家公司講完后,我會問他們感覺如何。有的小組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有的小組則非常自信地說他們是最棒的。所有公司講完之后,我會做一個總結。以前是直接公布結果,第一名公司的成員會很高興,成績不好公司的成員則會受到打擊影響自信心。現在只是把公司分數作為考試成績的一部分,不再在課堂上公布孰優孰劣,而是讓他們猜測哪個公司最好。每一個公司都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為以后的授課和案例分析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七)理論講授和案例分析
由于前期的自我學習和講授,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因此我采用快速回顧所有知識點和重要知識點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構建他們的理論框架。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會主動參與討論,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案例。比如,講到激勵章節時,同學們會以宿舍衛生為例,證明語言激勵的積極作用。
四、管理學教學引入參與式教學的利弊分析
(一)管理學教學引入參與式教學的弊端
1.學生不會備課和準備材料,他們經常給老師打電話或者發郵件求助,耽誤老師很多的課下時間。
2.這門課程主要在大一、大二開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是很強,老師要嚴格維持課堂秩序,控制課程進度。
3.學生自身素質參差不齊,授課效果難以保證一致性。老師要充分備課,提前到達課堂,準備好多媒體設備,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隨時應對課堂出現的各種情況。
4.參與式教學要求老師管好自己的思路和嘴巴,對學生的評價要積極和鼓勵,對于習慣用傳統式教學授課的老師可能是個挑戰。
(二)管理學教學引入參與式教學的好處
1.因為學生們很好奇他們的同輩是怎么授課的,所以會更加仔細地聽講。他們的聽課是學習和比較共存,所以會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
2.學生們通過學習和講解理論知識學會了認知事物,在小組內部分工、協調、備課、授課的過程中學會了做事和合作,在分析案例和互相討論中學會了企業的生存法則。
3.學生有機會在公眾場合發表對某一事物的觀點和看法,幫助他們克服自我、樹立自信、學會表達與溝通,并從中獲得知識和學會尊重。
4.學生在課堂上人人平等,每位同學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避免了傳統教學鼓勵優秀同學多發言等隱形不公平待遇的存在。
五、結語
雖然把參與式教學引入管理學教學中有利有弊,但總體來說還是利大于弊。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和師德水平,堅持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遠大理想的有志青年,為國家的昌盛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希望更多的老師把參與式教學引入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幫助他們學會學習,而不僅僅是學習知識。
參考文獻:
[1]馬文川.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參與式教學的調查研究.西北大學優秀碩士論文,2008.
[2]張廣兵.參與式教學設計研究.西南大學優秀博士論文,2009.
篇5
關鍵詞:案例教學;企業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9-0231-02
1案例教學與企業管理
1.1案例教學
“案例”譯自英文Case一詞,醫學上譯作“病歷”;法學上譯作“案例”或“判例”;在商業或企業管理學中,往往譯作“案例”、“實例”、“個案”等。案例教學法是指以案例為教學媒介,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對案例提供的客觀事實和問題分析研究,提出見解,做出判斷和決策,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筆者在大學從教以來,一直主講企業管理這門課。在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中,教師憑借粉筆和黑板做系統的講解,通過教師的口頭表達、板書、手勢及體態語言完成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的中心是教師,學生只是認真地聽、做好記錄,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對于獨立思考能力日趨完善的當代大學生來說,難以形成有效的能力培養,很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教學則完全不同,它是通過學生在自學、爭辯和討論的氛圍中完成,教師只是起了一個教練的作用。案例教學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培養“知識型+能力型”復合人才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2企業管理
20世紀初,美國的弗雷德里克?泰羅發明了一套被稱為“泰羅制”的科學管理方法。“泰羅制”是現代管理學的發端和起源,泰羅也因之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在100多年前由“泰羅制”為發端而形成的科學管理思想,深刻地改變和影響了現代企業管理。企業管理這門學科集理論性和實踐性為一體,在指導企業的實際經營活動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一門源于實踐又回饋于實踐的應用學科。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學生如果僅從理論上學習相關知識則難以掌握該學科的精髓,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能更好地應用企業管理學理論解決企業的相關問題,案例教學必不可少。
2案例教學的作用
2.1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執教的是一所高等院校,學生中有一部分人基礎比較差,主動學習的意識不足,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比較欠缺,學生的學習依賴性比較強。因此,在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就成為重要的一環。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的藝術,多啟發和提問,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鼓勵學生在一系列的問題下不斷地開動腦筋,進行思考。案例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將更多地作為“主持人”或“教練”而不是授課人引導討論,讓學生就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并且提出獨到的見解。在討論、辯論和解決問題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活躍了課堂氣氛,實現從“點名要我說”到“舉手主動說”的轉變。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2增加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企業管理是一種特殊的復雜的勞動,現在的學生以后很有可能就是企業的管理者,一個管理者僅知道一些管理理論,而沒有判斷實際事務的能力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在企業管理學課程的案例教學中,案例源于管理實踐,通過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增加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努力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這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及用理論去指導解決企業在實際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3提升學生的決策能力。西蒙說過“管理就是決策”。做一個英明決策的前提是對問題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所有案例都隱含著現實管理中的問題,在尋求解決這些問題方案的過程中,學生要對案例中的信息進行分類組合、排列分析,理清頭緒,揭示問題的根本所在,并要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整個過程學生唱“主角”且獨立完成,教師只起到輔助作用。由于企業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都非常強的課程,案例教學法將真實的企業管理案例引進課堂,使用案例來說明企業管理的真諦,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練兵場”,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了他們的決策能力。
2.4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管理無定論。在課堂上,我們對任何一個案例的分析,都是鼓勵學生多角度地觀察問題,提出自己最具創造力的解決方案。在案例討論的過程中,運用“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們不拘一格、暢所欲言,大膽地提出自己對案例中所示問題的解決方案。最后在所有的解決方案中,我們還要評出“最有創意”的解決方案。例如,在一次關于新媒體的案例中,有學生就提出來利用桶裝水的“桶身”作為媒體來吸引廣告主,這個方案被評為案例課的“最佳創意獎”。值得慶賀的是中信銀行很快就采納了這個創意,并利用“桶身”為自己做起了宣傳,使這個創意迅速地轉化為生產力。這些做法都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3提升案例教學在企業管理教學中應用效果的策略
3.1因材施教,選編合適的案例。“定位”對于一切工作都很重要,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作為大學教師,應懂得“因材施教”這個道理,知道不同的對象要用不同的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企業管理案例的選擇亦是如此。比如,對于民族院校來說,要針對民族院校學生的特點,緊密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在選案例時做到難易適中。只有選擇與他們現在或將來密切相關的案例才能真正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思考,才能達到教學目的。比如,我經常選擇諾迪康藥業、電力、電信、礦業等企業作為案例。同時,也選擇其他一些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來供學生們使用,這樣使學生們在分析案例時既感到一種親切感又能學習到當今企業最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另外,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建立適合自己學生使用的本土化的案例庫,我國的市場經濟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我們在現實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都與國外的不盡相同,本土化的案例能很好地表現當前中國企業的文化、機制和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對教學來說更具有現實意義。
3.2 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在管理案例的分析中,教師扮演了“主持人”、“發言人”、“導演者”的角色。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導演起了關鍵的作用,同樣一節案例教學課是否成功,教師的作用不可小視。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明確教學的內容,對教學程序和大方向進行控制,同時還要對同學們的發言進行點評、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等。所以,教師的案例教學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案例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企業管理案例教學需要既要懂得企業管理理論,又要具備實戰經驗的“雙師型”教師。而目前很多教管理學的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就當老師,只有理論知識,缺乏企業的實戰經驗和技能,這導致案例教學中對于企業實際場景的模擬缺乏真實感,從而導致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案例討論乏味,使案例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提高其案例教學水平和能力。具體的如設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提高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技能,更新教師知識結構,以適應案例教學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鼓勵教師走出校門到企業鍛煉,增強感性認識,增加教師參與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機會,進而提高教師的案例教學水平。
3.3 校企聯姻,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場所
篇6
論文摘 要:案例教學法是管理學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基于此,主要從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作用、教學基本環節以及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基本問題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獲得更好的管理學教學效果。
一、案例教學法與管理學的關系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最早倡導,采取的是將案例引入商業教學的方式,這些案例都是來自于商業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這種方式有助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課堂討論、主動學習。可以說,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采用啟發式教學的學習過程。它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以案例為基本素材,通過教師的引導,不斷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從而對案例當中的現象及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得出結論,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實踐情況的了解和處理能力的的一種教學方法。
管理學是管理學科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它是學習其他經濟管理類課程的重要基礎,它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獨立的現代管理觀念和具備相應的管理技能。它既要求學生遵從相關理論和原則,又要求權益應變,是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學科。因此,學生僅學習課本當中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鍛煉綜合能力。而案例教學法正是一種為學生在課堂上創造一個仿真環境,使學生利用所學理論創造性地解決實踐中的管理問題的重要教學方法。
二、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作用
1.案例教學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法需要學生自主思考,相互討論,才能最終解決問題。這需要學生在課余世界閱讀更多的書籍、報刊、雜志,開闊視野,學以致用。為此,學生變被動地聆聽為主動地查閱,積極地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將有所提升。
2.案例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最明顯的優勢在于使學生的視野更為開闊,思維空間更加寬廣。因為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往往是教師作為主導,以教師的想法為基礎,教師的思維水平決定了授課過程的空間感,學生往往也存在著依賴心理,很難真正達到思維水平的進步。而案例教學法,給了學生廣闊的平臺,學生可以借助自己的能力,提出更有創造性的見解,充分提高思維水平。
3.案例教學法將理論結合實際,做到學以致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局限于課本,從理論到理論,學生學得再好也無法很快適應實際工作。而案例教學法在理論與實際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使學生很快能夠理解知識、熟悉知識、運用知識,并且可以對學校之外的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在進入社會之后,其適應能力也可以大大增強,這與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是密不可分的。
三、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基本環節
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包括三個基本環節:教學案例的選取與編寫、教學案例的課堂分析與討論、教學案例的總結與歸納。
1.教學案例的選取與編寫。這個階段是整個案例教學過程是否成功的前提和重要基礎,因此教師在課前要認真準備,精心選取。如果之前已經建立相關案例庫或有很多相關資料,那么應當從中仔細甄選,認真選取和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相符的案例。如果目前沒有非常適合的案例,那么可以將身邊的故事或報刊、雜志、網絡上刊登的事件進行整合,編寫案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具有相當的文字功底,并對管理知識有較好的了解,從而提高案例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2.教學案例的課堂分析與討論。這個階段是整個案例教學過程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首先應當將案例進行介紹,必要時應配合紙質文本或幻燈片,讓學生切實了解所要分析的場景。接下來,學生們可以分組初步討論,完善自己的觀點,之后全面向大家闡明自己的解決方案及原因,借助頭腦風暴法使得每個觀點都得到全面解釋。最后是學生互相點評,共同退出最合理的方案。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到控制時間,積極引導,合理安排進度。
3、教學案例的總結與歸納。討論階段完全結束以后,教師應當就整個過程以及討論的最終方案進行點評,這個過程既要解決案例中提出的問題,同時還要針對學生的思維過程及討論水平提出建議,以期在下一次案例教學過程中有階梯式的進步。
四、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應調動學生課前準備和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學生的參與熱情是案例教學法是否有效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師應在課前大力宣傳,課中積極引導,課后給予肯定。這樣一方面保證學生有參與的熱情,另一方面學生也會仔細體會,多次回憶,加深印象。
2.教師應控制課堂節奏,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課程中所占的時間比例并不是很多,30%左右即可。每一次的時間也以50分鐘以內為最佳。在這有限的時間中,教師要合理分配時間比例,力求不超時,也不冷場。在案例教學過程的第一階段,也就是教師介紹案例、提出問題及推出規則階段,一般以5—8分鐘為宜。第二階段,思考及分組討論階段的時間也不宜過長,10分鐘左右就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思想,完善方案。第三階段,集中方案階段,因為是利用頭腦風暴法展現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所以至少需要15分鐘的時間來完成。第四階段,評價方案及推選方案的過程,為了讓同學參與選擇,也需要10—15分鐘的時間。最后,教師的總結發言,5分鐘可以將結論及評價進行完畢。
3.教師應充分準備及合理點評。案例設置之處,教師應充分運用多媒體將文字、圖形、圖片、聲音等直觀展現給學生,創建模擬場景。討論之中,教師應合理過渡,既不影響學生判斷,也不會跑題或耽誤時間。討論結束,教師的點評應客觀準確和積極鼓勵。一方面要客觀評價案例教學的過程及結論,另一方面也要對學生正面鼓勵,保護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期今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文華,周寧,馮保慶.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原理》課程中的應用[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1).
篇7
管理學的理論發展始于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進入20 世紀80 年代,傳統的管理理論受到了挑戰。最典型的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發展經濟最重要的資源與驅動力,傳統管理強調的土地、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與知識相比,在創造財富方面,難以比擬傳統的生產要素邊際報酬遞減理論,似乎在知識這個生產要素上面難以得到體現。知識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可以理解為各種信息的有機集成,而且往往依附于人本身。而管理的實質是一個知識的集成、人員的組織協調過程。因此,管理學原理的學習者需要通過任務型教學來掌握知識集成的途徑和以價值、文化為特征的新的管理理論的內涵。
二、當前的管理學原理課堂教學現狀及其主要特點
在當前的管理學教學中,存在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在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二是學習管理學原理的學生本身社會經驗與工作實踐也不足,覺得管理知識比較空洞與抽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合作性學習、情景演練、模擬決策等,給學生提供一條參與教學過程的途徑,將學生引入到正確的學習思路上來,積極地將當前有關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社會、企業等涉及管理學知識的信息與事件整理成教學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可以有效解決管理理論與社會實踐的兼容問題。主要特點如下:
(1)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師生關系表現為二元對立。教師自認為,也被學生認為擁有淵博的知識;相反,學生自認為,也被教師認為一無所知。教師站在講臺上講授教學內容,學生則認真記筆記。這種站在講臺上的教師與洗耳恭聽的學生是二元對立的,沒有對話與交流。教師總是課堂活動的中心,學生的一切行為必須圍繞著這個中心進行。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兩者之間很難交流。
(2)教學內容完全照搬教材,教材是圣經。課堂教學中教師教教科書,學生學教科書。在規定的時間內教完教科書,教師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學完教科書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教材顯然成為教學的中心。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最關心的是學生對教科書中的知識懂了沒有,學生最關心的是自己對教科書中的作業能否順利完成。知識成了目的,成長與發展被置之腦后,教學失去了教育的色彩。而目前高等學校管理學原理教材的編寫主要參照國外相關教材,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把教材當圣經,教學內容不能脫離它的原文原意。然而管理學理論日新月異,昨日科學的管理理論今日可能不正確,如法約爾管理過程理論認為,管理過程由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組成。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經營國際化等外在環境和對管理內涵的認識的變化,管理過程除上述構成部分外,還應包括創新、激勵等管理行為。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批判吸收、融入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價值觀,與教材對話。當前這種把教材當圣經式的管理學原理課堂教學既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也不利于教師教育個性的發揮。
(3)教學方法單一,以傳授為主。即使偶爾使用其他方法,也只是有其形而無其神。如當前教師在課堂上也經常使用討論法,但討論的主題和進程都是由教師控制的。討論的內容限于認知性問題,教師關注的只是單純的對知識的感知、理解和應用,缺乏哲理的啟悟、潛能的誘發、生命的助長;問題的思維含量或智力價值不高,多是將課本的知識陳述轉換成問題形式,答案就在書中,不過是對課本知識的變相復制;學生被剝奪了問的權利,實際上課堂教學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應該來自學生,因為只有它才能反映學生的需要和困惑。
三、任務型教學簡介
所謂“任務”,簡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過程中,學習者始終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任務的參與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也是一種互動的過程。為了完成任務,學習者以“意義”為中心,盡力調動各種資源進行“意義”共建,以達到解決某種實際問題的目的。完成任務的過程催化了學習者自然的和有意義的學習應用,營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習者技能習得和內化的支持環境。所設計的任務,往往以一系列活動的形式,由學習者通過小組完成或學習者與教師共同完成。課堂任務以小組活動為主要特征,它能增加學習者技能操練的機會,提高學生技能習得和交流的質量,活躍課堂氣氛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活動至少應具備以下特征:
(1)以意義為中心,而不是以操練某種意義不大,甚至是無意義的語言形式為目的。
(2)任務的焦點是解決某一交際問題,這一交際問題必須與現實世界有著某種聯系,這種聯系應是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
(3)任務的設計和執行應注意任務的完成,即問題的解決。任務完成的結果是評估任務是否成功的標志。
四、“任務型”教學環節
任務型教學可分為3個環節:
(1)任務前。教師先介紹主題和任務,幫助學生回憶或學習有用的理論、原理和技能等,明確學習任務,促使其產生學習或使用技能的動機。
(2)任務環。學生在教師的監控和指導下,完成相應的任務,進行理解、交際等真實、自然、有意義的活動。這一環節又包括:任務――學生執行任務;計劃――各組學生準備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情況;報告――學生報告任務完成情況。
篇8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行政管理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2)23-0158-02
一、引言
案例教學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式的教學相長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法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對培養學生能力和提高學生素質有效的教學方法,并且在大學教學中已引起了普遍重視。它以生動的形式打破了長期困擾課堂教學的以灌輸式為主的僵局,將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的教學方式引入課堂,從而形成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的開放式的學習氛圍,一改過去被動的學習,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創造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鍛煉和提高。
行政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學科特點決定了課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推動教學法改革的必要性,既是遵循課程教學規律的內在要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二、案例教學法在“行政管理學”教學中的價值
1.有利于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和發展人是教學工作的指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要服務于學生的“學”。然而,在傳統的行政管理學教學中,教師習慣于把教科書當做唯一的教學資源,利用知識和權威操縱和主宰著課堂教學,成為居高臨下的管理者,學生只能被動服從,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的僅是一個存儲既有教育知識的“容器”。
2.有利于營造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教學氣氛.在行政管理學教學中利用案例教學,徹底改變了師生之間單向、一維的知識授受關系,學生和教師依據教學案例中所呈現的案例,實現了師生互動、集思廣益。尤其是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變苦學為樂學、厭學為愿學、“要我學”為“我要學”,為課堂教學注入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可有效解決教師在課常上獨白、學生靜坐洗耳恭聽的被動、沉悶乏味、單調的教學場景。此外,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的培育和營造,有利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形成輕松、積極、自然和健康的心理狀態,使每個個體的內心都洋溢著滿足感和成就感。學生生命世界的豐富和完善,反對來促進和強化了良好課堂教學氣氛的創設,在案例教學中彰顯出生命的活力和意義。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新能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案例教學法側重啟迪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并非單純的知識獲取。“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他們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打破學生思維的惰性和定式,拓寬他們的思路,讓學生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分析同一個案例;另一方面,對于學生在分析案例時閃現出的思維火花,也適時地給予指導和點撥,促使靈感或頓悟生成。
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在行政管理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圍繞共同的教學目標,一般以小組討論和集體學習為主要形式,要求調動每個學生參與案例的分析和討論,給予每個學生以平等地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和自由,改變了教師在教學中唱獨角戲的局面,加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尤為重要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能使學生接觸到來自其他同學的對案例不同的視角和想法,訓練了學生的換位思考能力,學會與他人分享多樣化的主張和觀點,養成虛心傾聽他人意見的良好習慣,有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
三、行政管理學教學中選擇和運用案例教學的原則
1.真實性原則。真實性是案例最重要的特點,案例具有客觀性和真實性的特征。教學案例源于實際和實踐,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或故事的縮影,是對現實教育情景的真實記錄和描述。一方面,要求教師篩選真實的行政管理學故事作為教學案例;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勤于觀察,善于記錄,不斷收集原材料,精心編寫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反映教育現實的教學案例。
2.問題性原則。問題是案例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因,案例是對實際情景中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的描述。每一個案例中都包含一個或多個需要解決的沖突和矛盾。在教學過程中選用案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案例中內含了大量極具啟發意蘊的不確定性和問題性。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問題并組織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剖析和論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質疑,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流暢性和深刻性,拓寬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增強學生直面復雜教育情境的問題意識,培養和提高他們思考、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本領是案例教學的重要旨趣。
3.典型性原則。案例的典型性是指案例在教學中的代表性,能夠反映某一類行政管理現象和行政管理事實的本質屬性。只有在教學中以典型案例為主線,緊密結合教育的兩大基本規律——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的發展來安排和設計案例,涵蓋所要學習的行政管理知識,呈現與教材內容有密切聯系的行政管理情境和行政管理事件,通過師生雙方對案例的共同分析和探討,較好地體現案例本身與所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才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把握和領會,開闊學生分析和聯想的思路,歸納和概括出共性的和規律的東西,積極主動地進行理解、整合和內化,并將之運用于今后特殊情境的學習中,發現新知識的生長點,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4.實用性原則。案例教學必須結合時代特點和當前教育的熱點、前沿問題,符合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并切實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逐漸學會運用行政管理流派或行政管理模式中所體現的行政管理主張或觀點,深入分析復雜多變的行政管理事實或行政管理現象,并歸納、整合和消化行政管理學理論中的那些“不確定性”的知識,不斷更新與完善認知結構,增強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最終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融會貫通。
篇9
關鍵詞 《客戶關系管理》 故事教學法 原理與特點 應用方法
一、引言
管理W是一門源于實踐,并且極其復雜、抽象的學科。其中,《客戶關系管理》課程是管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程,需要管理學教師應用科學的方式來開展相關工作,提高其課程的水平與質量。而故事教學法就是這樣一種方法,對于《客戶關系管理》課程教學工作來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我們需要對于故事教學法的基本原理與特點,以及故事教學法在《客戶關系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進行科學的研究與分析。
二、故事教學法的基本原理與特點
“故事教學法”指的是將教學內容置于一定的故事情境中來開展有關的教學工作,使得教學內容更加靈活方便,最終完成教學目標。從產生的過程來講,故事教學法是在傳統的發現學習、建構主義教學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在教學中應用有效的故事,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將必要的教育思想與價值理念滲入故事中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反思,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故事教學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故事教學法的開展使得教學內容充滿了生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文化與學習能力;第二,故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為學生將來的學習與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1]
三、故事教學法在《客戶關系管理》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方法
(一)結合教材精心選擇故事
對于故事教學法在《客戶關系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問題來講,需要教師在結合教材的基礎上,精心選擇故事,來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具體來講,首先,教師需要依據教材的內容與故事教學法的原理,充分應用現代的網絡科技與生活中的書籍、報紙、雜志、周刊、電視等各個渠道積極尋找故事,并且與管理學知識完美融合,制作出科學、有效、幽默、生動的故事。[2]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周邊的學生進行故事的收集與整理。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有獎征集的方式,讓自己的學生與學校中其他專業的學生一起開展收集企業創業經歷的活動。一方面,通過這種方式鍛煉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創業精神,培養了他們的才干,有利于他們將來的學習與發展。再次,通過定期開辦講座與交流會的方式來收集故事。例如,管理專業所在的商學院可以定期聘請專業的學者或者是成功的企業家來校進行經驗交流與專業知識的講述,管理學專業的教師就可以通過這種模式對他們講到的故事進行整理與編輯,再合理地應用到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最后,要充分發揮教師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捕捉新故事。例如,實時留意周邊的新聞事件,并且詳細地進行記錄與整理。通過以上四種方法,教師完成了故事的收集工作,接下來需要對故事進行科學的選擇。第一,選擇與教材知識貼近的故事;第二,選擇具有真實性,可以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故事;第三,發掘故事的深刻含義;第四,符合《客戶關系管理》課程的專業性、探索性、實踐性標準。[3]
(二)進行課件的科學制作
管理學的教師需要對于準備好的故事進行科學化的制作,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可以從以下兩點著手:第一,應用網絡多媒體的方式將選取好的故事制作成PPT形式的課件。再如,《客戶關系管理》課程教學的教師需要有充分的信心與足夠的耐心,將大量的圖片、音樂,以及教學中的難點、疑點在故事型的課件中進行充分體現。第二,在制作故事型課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吸收網絡上或其他渠道故事型課件的長處,使得自己的故事型課件具有眾多的優點,對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水平發揮出最大的作用。[4]
(三)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將故事教學法在《客戶關系管理》課程教學中進行充分的應用,需要教師自己發揮出優勢,通過對故事的講述使得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有利于故事教學法教學效果的實現。例如,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的故事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董明珠在進行客戶關系管理中以敢于堅持原則、實事求是著稱。一次,董明珠的哥哥在有關方面的影響下找到董明珠,訂購大批量的格力空調。但是,當時格力空調的市場配額已經完成,無法進行新的市場供應,如果接下了這筆交易就需要與其他方面的客戶毀約,最終董明珠堅持原則,沒有答應哥哥的合作,從此兄妹倆的感情陷入僵局。因此,教師進行《客戶關系管理》課程的教學工作,就需要將這樣的故事應用到教學過程中,講述客戶關系管理的真諦是敢于堅持原則,用踏踏實實的經營態度與客觀真誠的服務宗旨與客戶進行合作,實現企業的價值與個人的價值。[5]
四、結語
對于《客戶關系管理》教學中故事教學法的應用問題進行研究,有利于教師應用合適的方式收集、整理相關故事,并且應用恰當的方式在教學中進行表達,提高《客戶關系管理》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作者單位為黑龍江糧食職業學院)
[作者簡介:王晶(1975―),女,黑龍江五常人,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哈爾濱商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參考文獻
[1] 沈惠敏.“案例教學法”在《客戶關系管理》課程中的應用[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34-36.
[2] 孫會,紀蘭.故事教學法在管理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08):157-158.
[3] 石亞娟.案例教學法在《客戶關系管理》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學理論,2014
(11):209-210.
篇10
關鍵詞:公共管理學;教學方法;參與式教學;教學效果
公共管理學的發展雖然不長,卻是一門生命力極強的科學,同時也是一門需要理論結合實際、指導實踐的應用性極強的學科。但就當下情況,公共管理學的課堂教學卻不盡如人意,教師需提高教學質量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以致用。除了課堂動員外,還有一種必要方法就是為《公共管理學》的課堂注入新的教學方法。
一、參與式教學在《公共管理學》教學中的適用性
參與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起源于英國。最初,參與式教學并非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英國社會學家遠赴國外進行國際援研究時,總結的社會學理論。該理論認為:在援助項目推進中,只有讓當地人最大限度地參與其中,才是獲得項目成功的最有力的保障。后來教育學家將這一理論引入自己領域,才逐步形成參與式教學方法。參與式教學的理論依據主要是合作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它強調學生與老師的主體性并重,主張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對問題的解決籌劃中,并其中體會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獲取知識的樂趣與成就,全面激發學生對該專業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參與式教學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本源,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參與能力和課程教學參與意識。誠然,對《公共管理學》而言,主旨就是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和公共精神。《公共管理學》把傳播“公共”理念作為課程目標定位,這為參與式教學提供了無限共融空間的可能。“參與性”是個體意識和公共精神的聯接點,參與式教學是個體對社會責任公共性的倚重。因此,參與式教學與《公共管理學》在“公共精神”領域達成的目標是一致的。公共管理教學的重要責任就是為學生“公共服務”能力的培養提供發育的土壤。
二、參與式教學在《公共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參與式教學法在《公共管理學》教學中的適用性,那么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主動把參與式教學方法融入課堂教學中,并借此充分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轉變教學觀念,把參與式教學真正融入課堂。理論指導實踐,觀念決定行動。因此,要想真正把參與式教學法融入《公共管理學》教學中,教師本身須轉變教學觀念,看清目前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中的不足,充分認識參與式教學方法對于教育教學改革及學生發展的重要性,自覺樹立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的觀念。課余可通過參加教學培訓或講座,提高運該種教法開展教學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把參與式教學落到實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采取策略,引發學生對《公共管理學》的學習興趣。只有有效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才能獲取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對于《公共管理學》的課堂來說,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推動學生參與其中:首先教師要善于設立疑問,這些疑問的出發點是教材中的知識點,但問題可從學生感興趣的關注的話題中引出。通過提問讓學生參與其中,以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其次,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根據教師的設定進行表演,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更多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最后,教師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鼓勵學生針對某問題某案例展開獨立思考和討論,并且推選代表發言,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學生認識并分析問題的能力。
3.善用新教法,把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融入《公共管理學》教學中。參與式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要求比傳統教學方法要求要高,除了課下備課外還需具備組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組織協調能力,需具備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的隨機應變和處理問題能力。因此,教師應主動提高教學能力適應參與式教學。首先,提高運用案例教學的能力。可把教學內容和學生關注的社會問題和熱點通過案例的形式有機結合,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案例分析和研討。其次,提高運用實踐教學的能力。《公共管理學》雖然不能組織學生到公共部門去真正感受,但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模擬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教師可根據本章節的管理內容,設定情景引導學生實現公共管理的現實應用。最后,教師還需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參與式教學方法對教師、學生提出的要求,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
4.改變評價模式,注重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情況的評價。教學評價可增強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激勵學生態度和情感的升華;可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激其情、達其理的功能。因此,教師需認真對待教學評價。在參與式教學中,需改變以往通過期末考試對學生評價的單一模式,應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一方面通過考試了解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時,應注意試卷的改革,不應以死記硬背為主,而應注重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應注重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情況的評價,教師可根據平時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總結,鼓勵學生對改進教學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更充分地推動參與式教學。
三、結語
每門課教學都可以創新,教師必須用熱情且嚴謹的態度對待教學工作,培養真正的人才。參與式教學在《公共管理學》課堂上的運用,除了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外,也能從中讓學生養成主體參與意識、參與精神、參與能力,并遷移到對學校以外的事務的解決上,使得《公共管理學》中的公共精神真正被學生體會并發揚。
參考文獻:
[1]鐘有為,黃偉.“參與式”教學的理論依據和特點[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7)
[2]陳振明.公共管理學的學科定位與知識增長[J].行政論壇,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