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課程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09-28 18:08: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管理學課程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管理學課程的特點

篇1

一、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課程教學的意義

所謂《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教學,是一種在教學實踐中產生與發展起來的實證型教育培訓方法。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課程教學,有利于養成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獨立思考的習慣,使他們通過分組討論和全班交流,鞏固和深化所學的理論,也有利于整合師生智慧和資源,經驗共享,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行政管理現象的技能,實現教學目標和培養人才的目的。

1.驗證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行政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必須設置合理,才能適應學生學習需要,形成合理的學生知識和理論結構,科學、合理、有效地解讀現實行政管理和改革實踐活動。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的一個目的就是檢驗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能否培養學生從事本專業實踐所需要的知識、理論和能力。只有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科學、合理、有效地解讀現實個案,才能驗證專業課程設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提供學生置身于復雜現實行政管理環境的體驗

案例課程教學,讓學生由“局外人”變成“局中人”,使他們體驗到實際政務操作的各種壓力和復雜性。行政管理專業的理論教學課程,讓學生認識大量行政管理理論知識,學會理論分析能力。但是學生無法得到真實行政管理活動的體會。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提供實際案例,通過情景模擬,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體會,形成局中人的自我認同,對行政管理實務的復雜性和壓力做好心理準備。

3.培養學生解決行政實務問題的獨立思考習慣和能力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是行政管理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培養學生初步職業技能,溝通理論與實踐,把認知性和感受性學習融合起來的一種課程教學。通過行政管理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達到培養學生應用學科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獨立思考習慣和能力。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課程教學以案例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性學習和研討為核心,以知識的靈活應用為關鍵,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參與性,通過案例教學,能夠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改善其思維模式,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意識,習得解決行政管理實務的各種技能和方法。

4.培養學生與他人的互動溝通與合作能力

與人互動溝通和合作的能力是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重要能力。通過行政管理案例教學,學生可以認識到,行政實務的解決,受到行政公共性規律的約束,不是單個人通常可以解決的,它必須整合行政管理系統所有的資源。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學課程整合了全體學生和老師的智慧和能力,形成綜合運用集體能力和資源解決實務問題的一種行動模式,在此過程中,為了達到整合全體師生智慧與能力,學生必須習得與他人溝通與合作的能力,既要同教師進行互動溝通,還有與學生互動溝通,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行為能力。

二、《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課程教學的特點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課程教學從程序上看,通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先簡要講授相關公共行政理論,而后分析印證有關理論。接著引入與所講授行政理論密切相關的行政案例,介紹案例背景,引導學生分析,把握切入點,給出分析方法。接著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要求學生獨立思考,以案論理。

1.重案例選擇

行政案例教學是通過對行政案例進行考察和分析,使學習者獲得有關公共行政管理實踐的知識和經驗,并提高和增強其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課程,案例是課程的核心,沒有案例不是案例教學,沒有恰當的案例也不是案例教學,對案例的精選是案例課成敗的關鍵之一。

2.學生討論為主

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發揮主導作用,而學生才是活動的主體,是第一位的。案例教學跟非案例教學課程的根本區別在于,案例課程有相當比重的時間和環節讓學生針對案例反映的行政管理問題進行深度討論。這個討論是以學生為主體。討論環節包括個人發言、小組討論、全班集中討論和辯論,小組討論和集中討論都有相當數量的學生發言。討論和發言的環節多,量也比較大,決定討論的時間占用也相當多。但是無論是小組討論還是集中討論,都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主角,教師原則上并不參與討論,更不提供所討論問題的標準答案。教師責任是為學生討論提供必要的知識和理論背景解釋,并為學生就相關知識、理論和問題提供解答釋疑。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教學以學生討論為主,旨在培養學生對案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獨立能力和案例體驗,這是非案例教學所無法獲得的教學效應。

3.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不干預也不放任

在案例討論中,教師必須激活學生創造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向“權威、書本、教師”挑戰,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開放、自由地討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多種方式適當地啟發、引導,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多向思維,抓住學生討論中的“奇思妙想”,引發有分歧的觀點,激化思維碰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案例教學實現多向度的充分交流而具有生機和活力。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但是不強制學生,不放任學生,也不限制學生。

4.重理論深度提煉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不能為分析而分析,必須上升到一個理論高度。案例教學中,在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的基礎上,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得到充分交流與碰撞,使理論得到深化和提升。教師雖不參與具體討論,也不提供問題解決的權威答案,但是教師在引導、指導學生討論,以及最后環節的課堂教學總結中,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將案例教學的理論深度盡可能地闡述和演繹。

三、存在問題

篇2

關鍵詞: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學

一、“管理學”在旅游管理專業中的地位與要求

1.核心基礎地位

我國1997年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審核授予學位的學科、專業范圍劃分的依據。同時,學位授予單位按本目錄中各學科、專業所歸屬的學科門類,授予相應的學位。在目錄中,旅游管理是屬于管理學學科門類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因此,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最后拿到的是管理學學位。

旅游管理在我國是一個年輕的學科,最早由上海旅游高等??茖W校于1979年開設旅游專業,隨后,南開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學校也相繼開設相關專業。時至今日,幾乎每個本科院校均開設了旅游學科的相關專業,旅游專業一度被看成熱門專業。但是,直到上世紀的90年代初,旅游專業名稱還不統一,全國各地出現了諸如:賓館管理、風景旅游、森林旅游、旅游歷史與文化等各種稱謂,畢業生最后拿到的是經濟學、文學、工學等學士學位,1998年以前畢業的旅游專業碩士拿到的是經濟學學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從1998年開始,把旅游學科統一劃歸到管理學門類,國內與旅游相關的專業開始重視“管理學”課程的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生與博士生入學考試幾乎都把“管理學”列為考試課程,因此,“管理學”受到旅游專業師生廣泛重視,而成為旅游學科的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

此外,從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學計劃可以發現,四年制本科教育中開設的核心課程中屬于管理類的還有:“飯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區管理”、“旅游市場營銷”等,即管理類的課程占得比重很大,因此,“管理學”在旅游學科中處于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學好“管理學”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2.開設目的與要求

由于旅游管理專業多門核心專業課程都屬于旅游企業管理類課程,因此,這些課程開設的前提是學生要有一定的管理學知識作為基礎。旅游管理專業本科開設的“管理學”,又稱為“管理學原理”,主要是一門系統地研究管理活動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學。開設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應用這些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為將來進入社會、參加實際管理工作奠定初步基礎。

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涵蓋多方面的內容,同時又處于不斷發展與變化之中,因此,要求學生能比較系統地掌握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管理學基本框架和知識體系,培養管理思維,鍛煉其應用管理學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本科生學習“管理學”現狀分析

1.“管理學”的多科性特點與學生的學習階段不匹配

“管理學”的內容包括經過高度概括和抽象出的對各類管理活動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在方法上,“管理學”需要綜合運用現代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從“管理學”與許多學科(經濟學、數學、工程技術學、心理學、生理學、行為科學、運籌學等)的相互關系來看,它是一門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需要綜合利用上述多種學科的研究成果。因此,“管理學”具有多科性或綜合性特點。

“管理學”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是后續專業課的先導課程,因此,一般在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開設。這個學習階段的大學生剛剛踏入大學校門一個學期,可能還沉浸于考上大學的沾沾自喜中,學習缺乏計劃,自學能力不強,沒有養成良好的大學學習習慣。然而,“管理學”涉及多種學科知識,剛上大學半年的大學生不可能掌握這些知識,因此,學生普遍反映其綜合性強,不容易學。

2.“管理學”特點的一般性與學生的學習興趣錯位

“管理學”作為一般管理學,區別于“宏觀管理學”和“微觀管理學”,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動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礎理論學科。因此,“管理學”是各門具體的管理學科的共同基礎,具有一般性特點。由于“管理學”的內容以基礎理論為主,案例分析為輔,因此,盡管學生們知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注:老師一開始就告訴學生,“管理學”是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生、博士生入學考試的必考課程),但是,由于基礎理論部分占的比例較大,因此,不適合大量使用案例教學法。然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不少學生感覺管理學枯燥,難以理解。

3.“管理學”特點的實用性與學生管理實踐不足的矛盾

“管理學”以基礎理論知識為主,主要講述管理過程的基本原理與一般方法,但是如果我們結合身邊的客觀現實去認真思考,則會發現我們每個人都處于某一個管理系統中,該管理系統是按照管理學的基本原理、規律和方法建立起來的,只是我們缺乏管理思維而不善于發現而已。因此,管理學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可以很好地指導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但是,剛入大學半年的大學生不但缺少多種綜合知識,而且缺少管理實踐,所以,根本沒有管理思維。此外,他們對自己所屬的旅游管理專業僅接觸了半年時間,專業方面的知識也非常有限,因此,“管理學”課程實踐活動不宜在旅游企業中長期開展。但是,如果在其他的工商企業中開展實踐活動,學生會說和旅游企業無關而沒有興趣。

三、教學改革思路

“管理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均較強的課程,但是由于其開設的時間較早,學生缺少管理方面的感性認識和對旅游管理知識體系的整體理解,因此,一般在課程學習前期興趣濃厚,后期則興趣減弱,熱情降低。作為任課教師,應在這門課程的整個教授過程都引導學生保持高漲的熱情,比較深刻地理解管理學原理和規律,培養管理思維方式,避免出現不少旅管高年級學生后悔當初沒有認真學,現在意識到重要想再跟著一年級學生重學一遍的情況。筆者結合自己10多年的“管理學”教學經驗,從以下幾方面探討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

1.耐心細致,適當補充相關學科知識

由于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時間較短,管理學又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心理學、市場學、統計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知識,這個階段的大學生根本不具備這些知識。而且,他們對旅游管理專業方面的知識也掌握得非常少,可能還沒有養成課后自學的學習習慣。因此,要求教師循循善誘,耐心傳遞包括學習方法、相關學科知識和專業知識等在內的各種知識,彌補因該課程開設時間早給學生造成的綜合性強、難度大方面的不足。

2.理論講授為主,案例教學為輔

鑒于該課程的理論性強,學習者是一年級學生,缺乏相關的各種知識與對管理活動的感性認識,因此,課堂教學應以理論講授為主。在課程學習早期,教師應放慢速度,深入淺出,多用通俗語言和學生熟悉的身邊例子來講解,讓學生感覺管理學不難理解,使其盡快熟悉相關的管理原則與理論,形成管理思維習慣。在課程中后期,可適當加快速度,精講難點重點,增加課堂討論的時間。例如,對于組織部門化基本形式之間的比較這個教學重點,教師僅對職能部門化、矩陣型結構等精講,然后,設計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各種部門化的應用對象是什么?對應于現實社會哪些組織中的部門劃分?一個組織能否獨立使用某種形式進行部門劃分?等等。這樣,課堂教學就把單純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教師、學生為兩個中心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其辯證思維能力。 在理論講授的基礎上,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理論聯系實際,在課程中后期適當引入案例教學。具體可通過分析知名成功企業與旅游企業管理方面的例子,引導學生正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管理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3.主次分明,增加學生的管理實踐

“管理學”由于知識點較多,受學時所限,不可能一一深入學習,因此,作為任課教師,一定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精髓,分清主次。例如:在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這一節中,需要學生掌握古典管理理論的兩個重要代表人物——泰羅、法約爾的管理理論。對于這兩個學習重點,學生會感覺法約爾的14條管理原則難度較大,不易理解。因此,要求教師首先用貼近現實生活的最通俗的語言轉換難點,使學生容易理解,如統一指揮原則,可用一個媳婦只能有一個婆婆,否則她將無所適從來打比方;然后,通過舉例說明學生最熟悉的自己所在的班集體是通過設置班長、學習委員等管理角色正常運轉的;最后,舉旅游飯店中崗位設置的例子來說明在一個組織中要層層負責與匯報。這樣,學生就會對這條管理原則有比較透徹的理解,能夠聯想到現實生活中一些現象,使管理學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對于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可通過教師設置問題、學生自學、教師總結的方式來培養其自學能力。

為了防止抽象的純理論傾向,解決“管理學”的實用性特點與學生管理實踐不足的矛盾,應該增加學生的管理實踐活動。具體可通過以下四種方式:(1)引導學生在課程學習前期與中期利用課余觀察生活,理論聯系實際,透徹理解管理理論。(2)在課程的中后期,教師設計管理活動,指導學生模擬扮演各種管理角色去解決管理問題。(3)通過組織學生去比較知名的大中型企業如新飛集團實地參觀、聆聽、感受,學習其管理理念、企業文化、管理流程。(4)在本校的旅游專業實習基地如旅游飯店、旅行社、景區開展短期實習,主要學習這些旅游企業各自的運作模式、部門劃分、人力資源配置與激勵、管理制度等。通過上述多種管理實踐方式,使學生認識到管理理論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通過實踐反復檢驗理論、發展理論。

參考文獻:

[1]肖培恥.“管理學”課程教學使用模擬教學法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4):86-87.

篇3

關鍵詞: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

1.“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的現狀

特色是由事物賴以產生和發展的特定的具體環境因素所決定的,且顯著區別于其他事物,有自己的風格和形式。定位是為了得到更好的發展,適時確定某一事物在一定環境中的具置。由此可知,特色定位則是為了得到更好的差異化發展而在目標受眾心中占據其獨特的、有利的位置。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是一所依托地處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的吉首大學的于2002年興辦的新興獨立學院,其辦學層次介于一本、二本與高職、高專之間。由于辦學歷史不長,缺乏母體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上師資力量薄弱,特色定位意識淡薄,在管理學課程教學計劃上,雖有課程設置,但缺乏能力、素質培養方案;雖有理論教學安排,卻無實驗、實訓教學安排。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僅有教師的課堂講授,少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教學效果的評價上,也只有學生的考試成績,缺少學生自己運用管理理論進行實際管理的項目和成果。正是這樣,經濟管理專業開設的管理學課程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競爭優勢,學生在其工作崗位上也表現出磨合期長,難以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管理學作為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要求其課程教學必須突出學生的業務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诙ㄎ焕碚?,對管理學課程教學進行特色定位,不僅能使此課程對學生更具吸引力,還可以提升此課程的前瞻性和實用性,進一步促進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彰顯自身特色,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通識素養寬厚、專業基礎扎實、職業技能熟練”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2.文獻綜述

關于定位,1969年美國著名市場營銷學家和廣告專家艾爾•里斯和杰克•特勞特在美國《產業行銷》雜志上發表了名為《定位是人們在如今仿效市場上所玩的游戲》一文,指出廣告創意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麥迪遜大街上流行的新把戲是定位。[1]1972年在《廣告時代》上發表《定位新紀元》一文,隨后圍繞“定位理論”發表了一系列闡釋性文章,“定位”一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1980年在其經典專著《定位:廣告攻心戰》中指出:“在傳播的叢林沼澤中,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集中火力于狹窄的目標,實施市場區隔?!盵2]1996年杰克•特勞特又與史蒂夫•瑞維金在聯發表的集大成之著作《新定位》中列出了消費者的五大思考模式,幫助企業抓住消費者心理。[3]自此以后,“定位”一詞被廣泛使用。我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引入“定位”一詞并迅速運用于高等教育研究領域。[4]國內學者歐陽白果[5]認為獨立學院法學專業特色定位應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體現地方需求特色,以立足實際、揚長避短為原則,在強化應用型同質基本特色的基礎上,突出異質的差異特色。蔡勁[6]認為一方面應根據本地的自然資源和文化特色開設場域課程與本土化的課程;另一方面應根據本地的人力資源多方聯盟特色,充分發揮社區對學校的帶動作用,鼓勵學校課程創新。黃海燕[7]認為特色定位的科學性、合理性直接關系到高等學校自身發展的戰略選擇,應通過特色定位尋找差別、識別差別并顯示差別。林祥檉[8]認為特色化就是要避開與強校、強勢學科相同的發展方向,走自己的路,在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尋求獨特的發展方向和路徑。特別是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每一所高校的每一個學科專業都要找準發展方向,在具體方向上形成自身特色。譚海、毛淑華、諶洪茂[9]認為特色是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基礎上,達到“人有我?!钡某潭取;谏鲜鰢鴥韧鈱<覍W者對于特色定位的研究,結合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經濟管理專業開設的管理學課程教學實際情況,運用定位理論,從學生的心理與差異化競爭的角度,探討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的具體途徑,必將進一步推動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3.“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的理論基礎

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應以學生心智為出發點,去尋求一種獨具他特色的定位,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若從學生心理層面考察,“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應直指學生心智,在其心理階梯上尋找到一個有利位置,或者重新構建一定的心理階梯。這個位置能夠給學生一個簡單、快樂的學習理由,同時也是學生面對復雜管理信息環境壓力時一種便利的解決途徑“。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中所運用的數列代碼中的位序代碼,也應代表著一種學生評價的排序和量度。而且“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還應考慮到學生一方面可能會受到其原有心理結構的制約,另一方面新的管理信息又可能會對他這一心理結構進行修正和改變,最終形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心理位序序列。其次,若從學生富有競爭優勢的角度考察,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更要體現出鮮明的“競爭導向”,即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10]也就是要實施差異化的管理學課程教學,這樣才能真正受到學生的喜歡,也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管理創新意識,培養出深受企業青睞的具有應用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級管理人才。

4.“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的具體路徑

根據上述“管理學”課程教學特色定位應遵循的心理基礎理論和差異化競爭理論,落實到管理學課程教學的具體特色定位,應堅持“立足并強化應用型基本特色,構建并突出異質特色”的基本思路。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對“管理學”課程教學進行具體的特色定位。(1)“管理學”課程教學目標應突出應用性與創新性。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應用型人才”“分類管理”等概念。2012年,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實施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突出了新建本科高?!暗胤叫?、應用型”的特點。2013年1月,教育部開始啟動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和應用技術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工作。2014年2月,總理在國務院常務理事會上提出“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建設轉型”的觀點。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特意提出“鼓勵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學校時定位為應用技術類型高?!?。[11]其實,在此相關政策出現之前,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就曾經認為地方本科院校、民辦本科院校以及獨立學院,均應走應用型的道路。由此可知,獨立學院應該培養應用型人才,但這與職業院校培養的職業型應用人才有所不同,應該定位于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相應的“管理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制定也應緊緊圍繞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來展開。其具體體現在管理學教學目標上,就是培養理論扎實、管理實踐能力強的一線中高層管理人才,并在此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根據其管理類專業的不同特點和用人單位的不同需求,分別制定更具針對性和指導性的教學大綱。唯有如此,獨立學院才能在管理學課程教學目標上突出應用性與創新性,在人才培養上體現出獨特性、實用性,最終實現獨立學院在應用技術類型高校中的定位優勢和持久的競爭力。(2)“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應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教材是傳授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的主要載體和基本依據。因此獨立學院管理學教材的建設,既要體現獨立學院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又要具有獨立學院學生自身的特點。教材內容的編寫應突出“寬基礎、重實踐、強能力”的培養要求,在具體內容的選擇上應緊貼用人單位的需求變化,精心選編課程內容和結構。首先,理論的編寫應符合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結構和特點。其次,教學案例的取舍應體現實際管理實踐的發展變化,突出前瞻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在管理學教材的建設上還要重視整個課程體系的全面構建。整個管理學教材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包括主教材、多媒體課件、網上課程互動平臺、案例庫、學習指導書、標準化試題庫等一整套教學資源的構建。[12]總而言之,在“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上,無論是選取、編寫還是講解,都要結合最新的用人單位需求、符合獨立學院學生自身的條件,這樣才會真正體現其前瞻性和實用性。(3)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應體現動與靜的結合。在具體的管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保證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傳授之外,教學的重點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管理思維、分析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而作為培養學生能力主要手段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有案例教學、實驗實訓教學、專業課程見習教學。在案例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取、編寫、應用針對性強的真實案例,通過真實案例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激發學生主動去分析、探尋,以培養、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驗實訓、專業課程見習教學中,應主動帶領學生深入管理實踐第一線,到企事業單位去觀察、體驗實習,鼓勵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判斷、分析、診斷現場實際管理問題,增強學生的實際管理應用能力。(4)管理學課程教學方式應嘗試微課與MOOC的形式。微課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視音頻。微課既適合學生自主學習,也適合教師教學使用。MOOC則是指“大眾公開在線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它有完整的教學活動,一般由課程介紹頁、教學視頻、教學習題和教學論壇四大核心要素構成。MOOC可以整合多種社交網絡工具和多種形式的數字化資源,形成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學習者不受時空限制,依托互聯網即可在家學習,能夠滿足大規模學習者學習需要,師生之間還可以及時互動?,F階段互聯網的應用已經相當廣泛,教師可以結合90后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其優越的成長環境,充分利用高校已有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平臺,共享當前火熱的教育資源,大力發揮專業教師的特長,大膽嘗試以微課與MOOC的形式進行管理學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徹底打破傳統、呆板的教學方式限制,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管理學課程教學在某種程度上變得妙趣橫生。(5)管理學課程教學效果應有項目開發與作品的呈現。大一新生往往對管理學這門課程沒有任何基礎,所以應以其熟悉的學習、生活環境為例,開發此管理項目。首先可以讓他們以班級或寢室為單位,寫出自己所在組織的主要成員,各自擔任何種角色,擁有哪些權力和承擔哪些相應的責任。其次畫出自己所在組織的組織結構圖,接下來讓他們做好本組織本學期的活動計劃,然后讓他們按計劃開展自己組織的活動,在活動進行中要充分體現管理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五大職能。最后上交一份財務報表,體現自己組織本學期開展活動的收入來源和費用支出,同時附上一份活動總結,寫出自己組織的活動經驗和教訓。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比較直觀地反映出“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5.結語

管理學是一門基礎理論課,其理論的產生和發展與更廣泛的社會科學基礎(文化、生產力水平等)密切相連?!肮芾韺W”又是大一新生最先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學生普遍對此抱有較高的期望。[13]所以,“管理學”課程教學的特色定位既要遵循“管理學”課程本身的規律與特點,同時又要讓學生對此課程學得滿意。為此,學校必須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大膽改革與創新,教師也要對學生所在的家庭、班級、協會、學校等組織中所存在的管理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了解與分析,結合這些學生所熟悉的管理問題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議和想法。這樣可以使管理學理論在“管理學”課堂教學中得到較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3]李寶元.廣告學教程(第三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2]嚴學軍,汪濤.廣告策劃與管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7]黃海燕.江蘇高職院校特色定位差異化發展研究[J].江蘇高教,2014,(5).

[5]歐陽白果.論獨立學院法律人才培養與法學專業特色建設[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28(10).

[6]蔡勁.臺灣地區特色學校發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33).

[8]林祥檉.天津市屬高校特色化發展的路徑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4,(5).

[9]譚海,毛淑華,諶洪茂,等.信息工程專業培養計劃及其特色定位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10]刑以群.管理學(第三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355.

[11]劉彥軍.中國特色應用技術大學:內涵、外延、路徑與展望[J].職業技術教育,2014,(31).

[12]關光輝.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10).

篇4

關鍵詞: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課程;教材編寫

一、管理學基礎課程已有教材的局限性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生產、管理一線培養應用型人才。由于目前招生體制的限制,高職院校只能在本科院校錄取完畢后,從剩余的考生中招錄新生,因此不得不承認高職院校的新生素質普遍比本科院校的新生差。盡管目前管理學基礎相關的教材非常多,但相當數量版本的教材理論性太強,不能貼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實際,導致學生難以讀懂,這也造成了一些管理學教師在教學上的困難。因此,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課程教材一定要克服這些不足,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高職高專管理學課程教學的新特色。

二、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課程教材的編寫思路

管理學基礎既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于沒有任何社會實踐與管理經驗的學生來說,要完全領會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教材的編寫,應該始終圍繞一個管理學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展開:即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如何對其所在的組織進行有效的管理。

(一)突出體系,結構完整

對于將來要走向社會,特別是能夠成為管理者的年輕大學生而言,按照管理過程的邏輯體系對教材內容體系進行安排是合理的。因為管理者的責任在于對其所在的組織進行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旨在達成組織目標,而由組織所處的環境、管理主體、管理客體構成的管理系統又有眾多的不確定性,有效管理就在于通過合理的管理手段減少不確定性帶給管理目標實現的影響,這些基本手段包括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因此,高職院校管理學基礎教材內容總體應該由兩大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管理學概論,包括管理與管理系統、管理思想及其發展;第二部分為管理職能,包括計劃、組織、領導、控制,與此同時也要強調企業道德與社會責任,以此構建內容體系。

(二)內容安排有序,注意增強教材的可讀性

管理學基礎教材內容應該按照管理工作的順序安排,自認知管理起,經計劃、組織、領導、控制,落腳于企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如此的體系安排,使得讀者能夠從宏觀上比較清晰地把握管理學的主旨、研究對象以及總體脈絡。

(三)章節體例新穎,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需要緊緊圍繞高職教育的教學規律與教學特點,在內容、結構、編寫體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和創新,力求教材能夠適應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特點和規律,但同時也需考慮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寓教于樂。基于此,在教材編寫時,每章內容均應該以導入案例開頭,以管理游戲結束,在章節中通過設置“管理故事”“相關閱讀”“案例分析”等教材理論的延伸欄目,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訓練意識、互動意識、交流意識等。

(四)內容觀點應適時更新

管理學基礎課程不僅是會計學本科專業的必修課,還是工商管理??聘鲗I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只有將當下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涵蓋,再將當前管理工作實踐融入到教材中,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使學生掌握現代管理的基本原理與管理方法。

(五)語言表達通俗易懂

在編寫教材時,應按照高職教育“必需、夠用”的理論教學要求落實,確保教材內容全面地概述管理學的基礎知識。管理學理論知識較多,加之學生對企業和社會缺少一定的認知,致使學生學起來比較抽象。而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便于學生掌握新知。同時,管理學基礎課程還涉及一些實踐內容,學生只有順利的完成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才能投入到技能訓練和素質拓展中。

三、結語

管理學基礎課程的教材既要有助于學生對管理理論知識的整體把握,同時也要有助于提升學生運用管理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其教材不僅僅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壓縮,而要力求抓住管理實踐的精髓,在內容、體例等方面做到題材新穎、突出案例、注重運用。

參考文獻:

[1]蔡翔.《管理學》課程教材編寫的改革思路[J].教育與現代化,2007(3):41-44.

[2]賀石,包斯琴.談《企業管理學》教材建設中的使用問題[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0(增刊1):444-445.

篇5

引言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管理學》課程是其核心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是高職培養學生技術技能和創新精神的關鍵環節。但高職旅游專業《管理學》課程的實踐教學一直是其較為薄弱的環節,學生通過學習往往能夠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論知識,卻缺乏從管理理論的角度觀察、分析和思考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旅游管理專業《管理學》的課程性質決定了其具有一般性、藝術性、學科綜合性和實踐應用性等特點,要求課程教學要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既要注重基礎,又要強化實踐、不斷創新,幫助學生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

一、旅游管理專業《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的作用

實踐教學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的生命線,以應用性和綜合性為特征的管理學課程必須重視實踐教學,它對旅游管理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是理論教學的延續與深化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管理學》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管理與旅游管理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綜合運用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初步具有解決旅游管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養成管理思維模式和綜合管理素質,為以后學習旅游管理其它專業課程打下基礎。而實踐教學相對課堂理論教學而言,具有直觀性、啟發性和探索性等特點,通過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具備基礎管理知識的基礎上,獲得規范的管理操作技能,形成開放的思維方式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管理學》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補充和深化,是實現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

(二)是培養應用性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是應用性與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其培養目標的側重點是具有極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尤其注重對理論知識和理論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能力和領悟能力的培養?!豆芾韺W》課程實踐教學正是在建立管理知識基本思維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管理問題,并能夠依據相應的理論知識判斷分析現實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管理學》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

(三)是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是綜合性較強的專業,既要求協調組織的控制能力,又要求統籌全局的計劃能力等。如:組織旅游活動按照標準制定路線、吃飯、住宿、服務等詳細規劃;旅游途中的人際關系、意外事故、臨時問題等的應變和控制。作為一名合格的旅游技術人才,僅僅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或職能,是很難滿足工作要求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具有復合型管理技術技能的人才。《管理學》課程實踐能夠通過系統的學習管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鍛煉學生中不同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是集培養知識、能力與素質于一體的有效途徑。

二、旅游管理專業《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的問題

在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管理學》課程教學的調研中,發現其課程實踐教學既有地域特點,又有一般現象。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

(一)教材內容的專業性不強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工具。目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管理學》教材大都使用經管類通用教材,教材內容的受用面較大,相似程度較高,與旅游管理方面的相關管理實踐案例較少,不能充分體現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特點,與后續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銜接緊密型不足,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形式比較單一

受教學理念、教學管理方式與教學考核等方面的影響,旅游管理專業的《管理學》課程教學主要以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方式為主,這種教學形式強調知識的嚴密性、系統性、完整性和邏輯性,具有固定的教學步驟和明確的應試目標,確立了教師的主宰地位和學生的被動接收地位,使學生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但忽視了知識的實踐性和時代性,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學習積極性難以得到發揮。

(三)實踐教學偏向于口頭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這已經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廣泛認可,但正真在教學上仍然偏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時較少,而且實踐內容往往也以課堂討論的形式開展,沒有達到實踐性的目的。

(四)考核形式傳統單一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計劃中對《管理學》的考核主要是采用筆試的形式,考核內容多是針對所做的筆記和課堂講授的原理規律的背誦。雖然學生通過了考試甚至考試成績很好,但在實踐工作中仍不能較好的運用這些管理學知識,學生的管理實踐技能沒有被培養起來,偏離了學習管理學的根本目的。

三、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的建議

《管理學》實踐教學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針對上述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和改進

(一)選擇合適的教材

教材是學習課程的基礎,在選擇教材時,要根據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針對社會和行業發展與需要,結合后續課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突出專業特點和課程要求的《管理學》教材。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也可以組織專業教師和行業、企業專家編寫適合區域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管理學》實踐教學教材,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首位,設計種類和數量豐富的實踐案例。

(二)增加實踐教學內容

在《管理學》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中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量和實踐環節,多鍛煉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素養;并針對實踐教學的知識點確定實踐教學的內容、目的和組織形式,避免實踐教學的口頭化和形式化。

(三)構建實踐教學的總體思路

按照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管理學》獨特的學科特點,融“理論與實踐”于一體進行實踐教學思路設計,包括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案例、習題與相關教學資源等。理論教學注重課程知識結構的提煉,實踐教學重點把握基礎理論與發展前沿和實踐的融合,有意識的給學生提供大量擴充性和相關性的實踐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豐富實踐教學方式

在實踐教學中,要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學生為主導,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團隊練習、角色扮演、管理專題辯論等方式組織實踐教學,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習效果;在現代教學技術下,采取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手段,設立高度仿真的實踐場景或真實的管理情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與協作精神。

1.案例教學法。選擇核心知識點對應的典型案例,案例兼顧示范性、應用性和實戰性,并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境中,通過案例分析、課堂討論進行指導,引導學生獲得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2.情景模擬法。將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濃縮為虛擬環境,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模擬旅游途中游客意見不統一的決策游戲,通過模擬加深學生對管理決策知識的認識。

3.團隊練習法。根據班級人數分成若干團隊,每個團隊指定主要負責人,并給各團隊提出任務,根據任務完成情況討論分析問題,教師對其指導。

4.角色扮演法。是用演出的方式組織開展教學,設定某個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其中的角色來培養學生分析解決某一類管理問題的能力。

5.專題辯論法。把某一知識點或者旅游管理中出現的實際現象設置為論題,進行組與組之間的辯論,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性。

(五)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

篇6

[關鍵詞]藥事管理學;教學模式;合理運用

中國分類號:R9

藥事管理學科作為藥學學科派生的一門較為年輕的學科,與藥學學科其他二級學科有較大差異:它是應用社會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與行為科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研究"藥事"的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體系,因而藥事管理學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會科學性質[1]。

1教學之困境

藥事管理學是藥學類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是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主要科目,在本校為藥學院所有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學生在思想上能夠重視藥事管理學這門課程的學習。同時,藥事管理學由于內容涉及了有關藥品生產、流通、使用、監督的各個環節,其中所涉學科門類交叉,并且包含諸多的法律、法規與管理制度的內容等方面原因,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雖能明確其重要性,卻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從而導致課堂氣氛沉悶、考前突擊記憶、考后立刻遺忘的教學困境。由此,如何走出這一困境,進行有效的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2教學模式演進

藥事管理這本課程于19世紀初形成于美國,我國高等藥學教育簡歷藥事管理學科體系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30~60年代,主要是間斷引進英美和前蘇聯課程;第二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至今,藥事管理學科逐步成為了中國高等藥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藥學教育的基本學科[1]。從這一時期起,業內人士對藥事管理學的教學模式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2.1傳統教學

藥事管理學的教學長期固化為"講課+考試"的模式,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就使得學生形成了單一地、通過課程考試的學習目標。學生欠缺自主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不能達到學以致用。

2.2實地觀摩

實地觀摩模式是一種更加貼近實際藥學工作環境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帶領學生去到諸如藥品生產企業、零售藥店以及醫院藥房等地進行見習,師生進行實地觀摩、學習。學生通過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以及親手觸及的方式,結合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思考總結。

2.3CBL教學

CBL(Case-BasedLearning,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方法)教學模式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啟發式教學模式,它以典型案例作為基本教學素材,圍繞教學大綱中要求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案例分析討論提出相應觀點,做出獨立判斷或提出決策[2]。隨著我國藥事管理教育的發展,CBL教學模式已經成為藥事管理學課程種頗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模式。

2.4情景模擬

此方法又稱作"游戲教學法",它通過教師設定某種特定的情境,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實現教學目的和要求。在實現情景模擬教學之前,要求設計者預想各種角色,在某個假設的情景中活動,并依照各個角色所處的情景和不同的問題作出決定,通過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情景中去感受這些復雜性與變化規律,把學習內容遷移并應用到實踐中去。目前,情景模擬教學方法在我國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實踐中還處于探索階段。

2.5PBL教學

PBL教學(Problem-BasedLearning,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以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式和啟發式的教學模式,是國際上較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3]。通過PBL教學模式,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學生的主動性、團隊精神、交往能力和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3教學實踐中的合理運用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同時,結合藥事管理學課程特點和教材特點來看,絕大部分篇章以概念、法律法規、管理規范等文字性內容為主。通過教師的不斷"教課",讓學生做到簡單地理解記憶不難;通過普通的試卷考試達到一般的記憶效果的檢測目的也不難。但是要讓學生對藥事管理學課程產生興趣,更加有效更加深刻地理解這類內容,僅憑這樣的單一教學模式是遠遠不夠的。

其他幾種教學模式中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主動參與。實地觀摩是一種更加貼近實際藥學工作環境的模式,不只可以幫助學生提前了解未來將要從事藥學工作,還可以為他們創造與見習地的藥學工作人員進行探討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教學模式的操作階段應當是學生有了一定的藥事管理學基礎理論知識以后,此方式并不適合貫穿藥事管理教學的始終。CBL與PBL教學模式均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平等對話和積極研討等形式,合理運用這兩種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面對復雜藥學實踐問題的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2]。這兩種模式教學活動中應當注意案例的典型性與實效性。如在講授假藥劣藥問題時,可結合"花旗假藥案"的典型事件或其他相關事件;在講到藥品合理定價時,可結合某些國家基本藥物"斷貨"的現實情況,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在此類問題上藥企、醫生、患者以及相關藥品監管部門是如何共同發揮作用的。情景模擬的教學模式具有游戲性、假設性、遷移性和實效性等特點,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如,在講解藥學人員職業道德一節時,結合藥事管理史上的典型事件"普強實驗"來做情景假設,將學生分作三個大組,一組扮演法官等公職人員,一組扮演普強公司董事,一組負責觀察記錄和角色扮演后的提問。因為這種形式下學生的參與度更高,也使得學生更具有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動性。然而,這樣的教學方法也有它的限制條件[4]:(1)模擬效果受到班額制約,小班授課時,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機會。當授課規模較大時,學生參與機會和教師對模擬情境的控制程度都會隨之下降;(2)活動的開展受到課時數限制,藥事管理學的課時數有限,開展情景模擬往往需要一定的準備、排演時間,這就與有限的教學課時產生了沖突。

4結論

任何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優勢和限制條件,在我院的教學實踐中證明了,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單獨使用都難以滿足藥事管理教學實際需要。務必加強多重教學模式的綜合運用,發揮不同教法的教學優勢、不斷探索教學規律。同時,切忌只關注教法本身,盲目地貪圖形式上的花哨、熱鬧。在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法,增強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也應當適配合教學效果檢查,及時優化、修正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楊世民.藥事管理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4-8.

[2]解雪峰,呂雄文.加強藥事管理學實踐教學的新思考[J].安徽醫藥,2008,22(11):1114-1115.

篇7

[關鍵詞]財務學科;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7-0002-01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管理的需要,許多學校根據需要設立了財務學科,其中建立和完善我國財務管理的理論、學科、課程三大體系,是總結財務管理活動規律和實踐經驗的關鍵。當前財務學科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并逐漸在各大院校開設。一個更大的問題是探討財務管理課程體系設計,并分析該體系實施過程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問題。

一、財務學科的意義

財務管理是一項獨立性很強的科目,因此,學習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相關學科各方面的理論知識與技能。首先要明確財務管理專業的定位與合理安排,財務管理學科與相關的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金融學等學科長期交融,所以確定財務管理學科與其相關學科的關系是進行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環節。我國目前多數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定位不太明確,專業特色不明顯。因此,無論財務管理專業還是從專業發展、政府相關規定以及從其工作性質來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科都偏向會計學。

二、財務學科存在的不足

1、課程體系缺乏專業特色

財務管理專業一般情況下是在會計學、金融學、工商管等相關專業基礎上開設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也基本上是表現為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當前財務管理專業的特點仍然表現為會計專業的特點或者具有會計專業的很多痕跡,無法體現出財務管理專業本身的專業特色。在有些院校中還把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列為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與財務管理專業大大不符。另外很多學校的財務管理專業教師缺乏具備財務管理實踐的教師,無法將財務管理的教學理念貫穿于教學之中。

2、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課流于形式,表現在:第一,缺乏具備財務管理專業實踐的教師,很多教師大多是從事會計專業的教師或從事金融學專業的教師;第二,財務管理專業沒有專門的實驗室,基本上是以會計崗位、金融崗位、證券模擬或綜合會計崗位來代替。第三,雖然很多大學也建立了一些實訓基地但無法達到財務管理專業實習的真正目的。

3、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中課程體系設置不盡合理,多數大學財務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是會計學,財務管理、財務分析、金融學、投資管理學等課程較少。這種課程設置體系很顯然沒有根據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和培養目標設置課程體系。此外課程內容的重復和交叉極大地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而且對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科建設與發展也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財務學科的設計思路

1、專業基礎課程設置

高等教育各專業開設專業基礎課的目的是為后續開設的專業進行奠基的。要想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扎實全面的能力。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必須涉及到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以及金融學等與財務管理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專業基礎課的設置主要包括:經濟學、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基礎會計學、貨幣銀行學、統計學、經濟法、稅法、財務軟件、證券投資等。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學生容易掌握財務管理專業相關的經濟管理的基礎理論與方法。

2、財務管理知識層次的規定性

任何學科的研究都是由初級到高級、由實踐到理論不斷推進的。所以財務管理學可以劃為初級財務管理學、中級財務管理學、高級財務管理學、財務管理專題等。

3、財務管理環節的規定性

財務管理表現為一個循環過程,是一種有意識的系統的管理活動。財務管理一般分為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等幾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階段。按照財務管理環節,財務管理學可分為財務預測學、財務決策學、財務預算學、財務控制學、財務分析學等。

4、與認證教育課程接軌

職業資格認證教育一方面符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打造有豐富興趣愛好的職業化人才,因此,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應充分體現這一特點,開設與職業資格認證教育相接軌的職業資格課程。

四、財務學科課程體系構建

目前,很多高校教師從事財務管理學科建設工作,他們大多來自不同的學科領域,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不同的知識結構使得財務管理專業的學術特色和執業特色缺少色彩,不同人員進行的財務管理學科課程體系設計往往都帶有各自學科內容。在開設這門課程時,許多院校往往是根據自己的師資力量,而不是本專業能夠開什么課程出發,所以導致不同高校在財務管理課程體系設計上差別很大,阻礙了財務管理專業的發展,也不能夠滿足社會對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

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中要明確三個問題:該專業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教育賦予受教育者什么樣的特質才能夠代表教育價值取向?什么樣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手段能滿足社會未來發展的需要?根據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可將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成四個層次: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因此,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的設置應包括: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管理學、戰略管理、法律、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稅務會計等。專業必修課應包括:金融市場理論與實務、財務管理、投資學、財務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管理、跨國公司財務、公司價值評估等。

五、結語

培養學生對財務管理與相關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一是以綜合案例的形式加以體現,將財務管理與會計學、金融學等相關知識融合在一起,可以開設財務管理案例分析、納稅籌劃分析、財務報表分析、會計知識專題講座等課程;二是開設沙盤實驗課程、企業報稅課程、操盤手訓練課程、以及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等,以滿足學生畢業與上崗零過度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志輝.優化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想[J].才智,2008(1).

篇8

1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管理學屬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結合的交叉性綜合學科。現代管理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以及授課對象特點的變化,傳統的管理學教學模式受到較大沖擊與挑戰,具體表現為:課程吸引力不足。部分90后學生對于管理學課程的認識存在誤區,有的認為管理學課程過于抽象以至于空洞,沒有什么實在的、可見的價值;有的則認為學習管理學很容易,就像學習歷史等文科課程一樣,主要依靠期末的背誦與記憶,導致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英語、數學、計算機等課程上。教學內容不夠具體與形象化。一些年輕教師由于沒有從事管理工作的實踐經驗,對于管理學理論的體會和解讀難以形成個人深刻且豐富的科學總結,再加上授課對象缺乏對商業社會的感性認識,容易使教學內容顯得單調乏味,缺乏吸引力。教學方法單一。管理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管理思維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如果僅僅采用灌輸式的理論講授與文字類的案例教學方法,容易導致課堂氣氛單調沉悶??己朔绞狡乇痴b記憶。如果把管理學的教學過程視為一個系統工程,那么課程考試無疑是對學生學習效果最重要的控制和監督手段之一。當前高校管理學考試的主要問題體現在依然偏重于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以掌握重復既定教科書內容的準確程度為評定標準,雖有平時成績,但比重較小,考查內容簡單,許多學生喜歡把所有復習的時間都拖到期末,突擊應考。

2教學設計及其實施過程

針對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近些年《管理學》的教學改革受到各大院校的重視,并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改革思路和路徑。我校將團隊模式引入《管理學》課堂,在現有教學改革經驗基礎上,借鑒最新團隊建設與管理的相關理論,根據90后學生的性別、學習特長和性格特點,將學生組成5人-7人的學習團隊[2]。配合各章的教學內容,布置相應的主題,輔以相關的激勵政策和考核機制,讓學生在微型組織(團隊)中深切學習和體驗管理的各項職能,接觸到各種管理困境,一方面可以促使團隊成員之間齊心協力,互相幫助,揚長避短,各盡所能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另一方面讓學習團隊之間互相競爭、互相挑戰,形成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氛圍[3]。課題組在2014級管理類大一新生1-6班中實施了《管理學》的教學改革。首先,將6個班級204名新生分成3個教學班,每個教學班含2個班級,人數控制在60-70人之間。這樣的安排既有利于調動課堂氣氛,讓任課教師在有限的管理幅度下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但又適時保留競爭的余地。其次,讓學生隨機組成5-7人的團隊,每個小組要考慮男生和女生的搭配。隨機性分配可以保證公平性,也更符合現實社會中組織的情況,大多數情況下每個人都是被動加入一個團隊,然后從適應、磨合、沖突到主動融入。分配結果為每個教學班有12支管理學團隊。再次,每個教學級配置2名課長,采用先報名、后面試確定的方式。每名課長負責管理6支團隊。每支管理學團隊選出1名組長,由小組自行決定。最后,設計與教學改革配套的考核方式。每位學生的成績組成為:個人考核占60%,團隊考核占40%,另外,平時考核占50%,期末考試占50%。這樣的成績設計目的是為了防止學生“一考定終身”,期末突擊復習,考完忘光,注重形成性評價和效果評價相結合。關于團隊考核,在2014級教改班布置了4次任務,難度由淺至深。分別是:①團隊建立。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給自己的團隊取好個性化的名稱、口號,并設計標識與團牌;制定好團隊目標,組長職責和組員職責;制定好團隊的制度和激勵措施。每支團隊以PPT的方式展示成果。第一輪團隊任務的特點是預熱,讓每支團隊初現雛形。②聯系管理學各個章節的主題,布置不同的任務,如:挑選你經常接觸(作為其員工或顧客)的一個組織,評估它們的組織文化;分析小米手機所處的外部環境;研究全球環境中蘋果公司的管理特點;結合科學管理理論提倡的時間研究、動作研究,尋找實際學習、工作、生活中用其改進的例子等。第二輪任務的特點是緊貼教材知識的難點和重點,每個主題采取隨機抽簽或主動報名的方式,確定2支管理學團隊,給予兩周的時間完成,然后選擇理論課前的15分鐘進行演示,最后其他團隊點評以及教師總結。這樣的安排有利于其他團隊觀摩,取長補短。③讓學生討論所在團隊建設過程中存在哪些優點和哪些缺點,并撰寫一份增進團隊凝聚力的策劃書。第三輪任務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反思前兩次團隊表現,促進組長與組員、組員與組員之間的溝通。④給予3周時間調查、尋找校園/醫院/企業中的管理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這是團隊考核的終極任務,難度最大,也是系統考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與應用了《管理學》各章所講授的知識,是提升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試金石。學生只有依靠團隊的力量才能圓滿完成終極任務的各項要求。

3實施效果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團隊管理模式在《管理學》課程的應用效果,課題組對于教改班的204名學生進行了在線問卷調查,最終192名學生完成了調查。第一部分了解學生對于教學設計的反饋:①關于團隊任務的數量。31.8%的學生表示最好為3次,38%的學生表示最好為4次,可見一個學期的課程布置3-4次團隊任務是適宜的。②關于每次任務平均完成的時間。49.5%的學生選擇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而定,41.1%的學生認為2周的時間剛剛好。③關于團隊任務的類型。44.3%的學生最喜歡理論聯系實際的題目,27.1%的學生喜歡用情景劇來表現的管理問題,而文字型的案例分析題只有8.3%的學生選擇。④關于團隊課堂的環節。61.5%的學生最喜歡團隊展示,其次是同學之間的互相點評(占25.5%),再次是教師講解(占13%)。這表明學生喜歡自己精心完成的團隊作品有機會展示,同時反映教學相長,學生對于其他同學給予建議的認可度不亞于教師最后的點評。第二部分重點搜集學生對于所在團隊的想法:⑤關于所在團隊內部交流的順暢性。59.4%的學生反映很順暢,可以及時得到組長指示,也可以及時反饋自己想法,4.2%的學生表示不順暢,有時候不知道別人在干什么,有想法也不知道找誰去說。⑥關于參與團隊合作時的感受。85.9%的學生表示團隊合作交流過程很有意思,學到不少東西。⑦關于完成團隊任務遇到的最大困難。43.2%的學生認為是任務方面,有時難度較大,33.9%的學生認為是組員方面,個別組員參與熱情不高,對布置的任務完成不到位。這恰恰反映學生已經體會到管理的核心要素是處理好“人”與“事”的關系,理解任務,調動組員積極性,發揮集體智慧是每次團隊任務獲得好成績的關鍵。第三部分調查團隊課堂帶給學生的感受:⑧關于管理學團隊課堂實施效果。感到非常滿意的學生占29.2%,比較滿意占59.4%,一般占10.9%,比較不滿意占0.5%,總體滿意程度高。⑨關于通過團隊課堂學生得到鍛煉與提升的能力。問卷設置了多選題,結果顯示教改班學生認為以團隊為載體,與其他興趣、性格互補的同學一起完成復雜的團隊任務,并撰寫報告,制作PPT/視頻,進行課堂展示能使他們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包括自我認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任務執行力,PPT、視頻等多媒體制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創新創意能力等。其中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提升最快,而創新創意能力與PPT、視頻等多媒體制作能力是他們未來最需要繼續提升的能力。

4體會與思考

篇9

關鍵詞:管理學 教學改革 探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5-131-02

《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它既具有應用的廣泛性與實踐的藝術性的特點,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抽象特點。要把這門課程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論,又能在實踐中靈活應用,激發創新意識,即達到“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的教學目的,就要求管理學老師要正確安排教學,不斷摸索與總結設計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提高管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管理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普遍重視管理學科的研究,在理論研究和解決實踐問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管理學的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師生關系表現為二元對立。教師自認為,也被學生認為擁有淵博的知識;相反,學生自認為,也被教師認為一無所知。教師站在講臺上講授教學內容,學生則認真記筆記。這種站在講臺上的教師與洗耳恭聽的學生是二元對立的,有對話與交流。教師總是課堂活動的中心,學生的一切行為必須圍繞著這個中心進行。教師與學生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兩者之間很難交流。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羅?弗萊雷所指出的:(1)教師教,學生被教;(2)教師無所不知,學生一無所知;(3)教師思考,學生被考慮;(4)教師講授,學生順從聽講;(5)教師作出選擇并將選擇強加于學生,學生唯命是從;(6)教師做出行動,學生則幻想通過教師行動而行動;(7)教師是學習過程的主體,而學生只純粹是學習客體。

2.教材選擇重理論、輕實務,缺乏優秀的案例輔助教材。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理論性的教科書只能讓學生學習管理理論、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而無法使其領會和品悟管理的藝術、管理的真諦。懂得管理知識并不意味著能在實踐中正確應用與靈活應用,過分重視理論教材,輕視相關輔助教材(如《管理學案例》),選擇和配套是目前高校管理學課程教材的主要問題之一。另一方面,高質量的管理學教材很多,相適應的管理學習題、管理學案例與管理學游戲難覓其蹤也是導致上述現象的原因之一。

3.教學以課堂講授為主,方式單一。當前管理學教學方法存在許多弊端,大多數高校在管理學教學中普遍沿襲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基本上以單一的教師講授形式進行。這種傳統的授課形式雖然便于管理知識的系統講授和學習,但也造成諸如“理論與實際脫節”,學生參與感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等一系列眾所周知的問題。管理是科學,又是藝術。管理的藝術性在于管理科學的實踐性。那些厚積薄發的管理智慧僅僅靠教師講授、學生聽課是遠遠不夠的,哈佛大學著名的管理學教授查爾斯?格拉格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得出結論,僅僅聽管理理論和講座,是無法提高一個人的管理技能的。

二、《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1.教學中建立師生平等對話關系。人與人之間天生是平等的,教師與學生之間也是平等的。對話式教學以師生平等和教學民主為基本前提,體現著平等對話和民主協商精神。教師更多地扮演顧問和伙伴的角色。教師要從居高臨下的強勢位置上走下來,走到與學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關系中來。這種朋友式、伙伴式師生關系的建立是管理學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和關鍵。教師必須從心底出發接受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并對自己的意見表示懷疑。學生理應尊敬老師,忠于老師但不能“愚忠”。

2.教學方法多元化,講授法、討論法、案例教學法并存。教師在運用講授法時,注重講授內容新、深。教師講授不應拘泥于教材,不能只重視已定型的理論觀點,而應該講一些當今國際熱點管理理論與實踐。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只有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是好的教學”。內容淺薄與陳舊的教學會降低學生的認識興趣,為學生所討厭,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課堂討論法就是在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下,師生圍繞一個討論主題,發表意見,展開討論,其目的在于加深和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發展與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是把管理實踐中的典型案例進行處理后引入課堂,讓學生根據案例提供的背景資料分析案例、討論案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案例教學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逼真的練兵場,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地經歷一系列管理事件和問題,接觸各種各樣的組織場景,通過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加深了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感覺能力和反應能力,提高了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采用“講座”、“報告”形式,讓學生與成功人士面對面交流。為了讓學生及時了解管理學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和變化趨勢,應從其它知名學府聘請專家、學者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座及報告,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及管理學理論的動態變化。從知名企業和實習單位請來長期從事企業管理工作的成功人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證,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與專家、學者面對面、近距離地交流,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另外,也便于教師與社會各界進行適時溝通,掌握和了解更多的第一手資料,為以后授課積累大量的素材和信息。

4.積極運用現代科技,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具有生動、形象、直觀、信息量大等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綜合功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探索能力;同時,對教師熟練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及教學軟件提出了較高要求,有利于教師個人成長。這就需要學校加大投入,建立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此增加教學信息量,提高學時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還可以研制計算機教學軟件,采用計算機模擬教學法刺激學生運用知識的積極性。計算機模擬教學法是通過模擬企業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然后讓學生具體擔任某一角色進行決策,決策實施的結果可用計算機顯示出來,并成為下一步決策的前提條件,可進行單人訓練或多人訓練,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及測試對學生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5.建立校內外實習基地,探索管理學“三個課堂結合”教學模式?!叭齻€課堂結合”教學模式。第一課堂即課堂教學;第二課堂是圍繞管理學課理論教學組織開展的多種活動;第三課堂是社會實踐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第一課堂是管理學課程理論教育的主渠道,為第二、第三課堂提供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論上的指導。在“管理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成效。第三課堂是社會實踐,是第一、第二課堂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另外,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應逐步建立獨立的教學實驗基地。

6.完善教材建設。教材的建設和改革包含教材內容的改革和教材形式的改革兩方面的內容。教材內容的改革,一般指教學內容的改革。教材形式的改革,一是要打破過去單一的文字教材形式,研制和擴大應用電化電子教材,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直觀化,使難以理解的內容通俗化、生動化;二是要注意發揮理論教材、實踐教材、電子教材、網絡教材等各類型教材在專業教學中的協同作用,形成科學的教材體系;三是要充分重視和發揮案例輔助教材對教學的作用,淡化教學中過重的理論色彩,縮短理論與實際的差距。

7.考試、考核方法的改革。本課程各項改革目標的實現,必須有配套的改革來保證。考試不改,課程難改。針對管理學課程應注重實踐性、創造性和實際管理技能培養的要求,本課程應全面改革“期末一張卷”的傳統考核方法,建立新型的教學評價體系。建議采用以下考核方法:口試成績占20%,教師可預先制作題目,學生現場抽簽,口試過程中教師可以追問,重點考核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隨機應變能力;綜合測試成績占30%,綜合測試采用開卷形式,測試內容以綜合案例分析為主,主要測試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試成績占50%,筆試采用閉卷形式,主要測試學生對管理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通過以上多樣化的考核方法,檢測學生綜合素質的真實能力,把學生從死記硬背得高分引導到靈活掌握知識和發揮能力上來,使學生以后能夠適應管理實踐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陳曉東.論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整體性推進[J].職業技術教育,2001(34)

2.單鳳儒.管理課程教學特點與參與式教學模式[J].中國教育改革,2004(10)

3.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四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4.張艷玲.管理學教學模式分析[J].遼寧高職學報,2003(5)

篇10

關鍵詞:高職高專 課程建設 酒店管理 現狀 改革構想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9-112-02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經之路,近幾年圍繞高職高專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高專教學改革一直在推進。課程建設與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各個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創新,是教學改革的重點?!毒频旯芾韺W》是酒店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學習領域課程,是本專業學生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

一、高職高?!毒频旯芾韺W》教學現狀

《酒店管理學》是酒店管理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的專業基礎課,是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它的后續課程有《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酒店營銷管理》、《酒店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本課程與后續課程共同構成酒店服務與管理職業能力素質的培養主線,從而實現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本課程基于酒店中層管理人員及基層服務人員職業能力、工作過程、工作崗位和工作任務來確定課程目標,改變傳統的以“知識”為基礎設計課程,而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依據職業能力的培育選擇課程內容,圍繞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來設計教學內容。

課程內容設計上以“學以致用”為原則,改變原來按照教材章節順序編排內容,真正地根據酒店實際工作崗位需要,按照實際工作情境來設計課程,在原知識結構中進行提煉、取舍,以理論知識“必需、夠用”,實踐知識“實際、實用、實踐”為原則。

經過《酒店管理學》的實際教學,筆者認為此課程在具體實施中存在“三個缺乏”的問題。這三個問題是《酒店管理學》理實一體化課程建設與改革具體實施中面臨的難題。

1.學生缺乏管理學基礎知識。本課程參考學時60學時,課程目標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飯店的起源、演變與發展趨勢;掌握飯店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理解飯店組織結構及各部門人員職責,掌握飯店各管理部門的基本職能及管理過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飯店有所認知,對飯店各管理部門及直接對客服務部門有所了解,為以后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發現,學生缺乏基礎的管理學理論知識,這就給酒店管理學這門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帶來了一些困難。既要講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又要講各管理部門及直接對客部門的管理知識。這樣就造成教學內容多而雜,沒有重點,有些教學內容由于課時所限只能泛泛地講講,不能深入。學生反映整個學期這門課講的內容不少,但重點卻不突出,多而雜的內容很難在腦中形成完整、全面、系統的框架。

2.缺乏實踐性教學環節。在《酒店管理學》課程標準中提到本課程的性質是酒店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涉及面廣、知識更新快、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該課程以當前酒店業崗位的需求為導向,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現代酒店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應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酒店及酒店業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熟悉酒店的基本業務和技能,明確酒店管理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培養掌握酒店管理知識、具有服務意識和經營管理能力,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既然是理實一體化課程,實踐性很強,就應該在課程設計上有實踐教學環節,而目前的“酒店管理學”課程設計卻缺失了實踐教學環節,課程還是偏重理論,難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職業技能。

3.缺乏綜合性的考核方式?!毒频旯芾韺W》在過去的考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問題。常常出現學生“考試背筆記,考完就忘記”的現象。由于理論和實踐脫節,學生實習結束后,對《酒店管理學》的主要內容記憶模糊。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使學生“學完能記住,記住會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將每個任務作為考核項目,既考核理論知識,也考核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進一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綜合性的考核可以通過運用理論知識加強記憶,加強理解,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學到的知識。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特點

1.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開設酒店管理學之前沒有學過相應的管理學基礎,缺乏相應的管理學理念,直接開設酒店管理學就需要補管理學的基本理論這一課,才便于學生理解酒店管理的相關知識。但酒店管理學只有60課時,很難系統地講授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只能粗略簡要地講解一些管理學的基本常識。

2.學習目標不明確。酒店管理學是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由于學生對后續課程的學習不了解,因此對本課程的學習目標也不明確。在原先的課程改革中,對本課程進行了模塊化教學,將本課程分為飯店認知模塊、酒店人力資源管理模塊、酒店市場營銷模塊、酒店服務質量管理模塊以及酒店物資與設備管理模塊。五個模塊雖然包含了酒店的主要部門的管理內容,但是在講解過程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再加上和學生工作實際結合不緊密,學習重點不突出,影響到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3.學生缺乏應用能力。在目前的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上課老師講,學生聽、記筆記,沒有生動的案例教學,純理論講授枯燥乏味,造成學生不會學習,不想學習。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滯后,教學只局限于課堂內教材中,無法真正做到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學校與企業的結合,酒店管理學理論教學不能向實踐教學轉化,在教學中缺乏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由于學生缺乏技術應用能力,一遇到需要進行職業能力判斷的靈活性問題就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