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活動建設范文
時間:2023-09-25 18:23: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班級活動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此為同事們介紹2個經典的心育活動以供參考。
一、心有千千結
(一)活動目標
1. 建立團體凝聚力。
2. 感受團體內部的相互團結和問題解決以及相互支持。
(二)活動內容
1. 所有人手拉成圈,記住自己左右拉手的人。
2. 主持人喊:“散”,所有人無規律、無規則的走動,直至喊“停”。所有人不得再動,開始連接剛才拉過的手,隨后開始解結。
(三)活動步驟
1. 將全班分成人數大致均等的若干組,分別進行解結活動。
2. 組與組之間合并,進行解結活動。
3. 全班合在一起,進行解結活動。
4. 分享、總結。
(四)活動建議
1. 應該加入時間的限制,制造危機時刻,激發全隊的戰斗力和團結力。
2. 活動場地應選擇室外。
3. 應該確定一個指揮者,有人指揮,才有人服從。
4. 活動中一定要記對自己左右手,不能拉反。
5. 活動時間依據具體情況而定,要充分發揮活動的各個細節進行引導,讓學生思考并分享體驗。
6. 分享總結環節應該是最重要的環節,此環節是建設班級文化的最佳時機。
二、盲人與啞巴
(一)活動目標
1. 感受信任與責任。
(二)活動內容
1. 兩人一組,一個扮演盲人,一個扮演啞巴。
2. 教師要提前選好一條路線,不能太過于簡單,要設置障礙。
3. 跟著教師所帶路線,啞巴為盲人帶路,過程中不能有言語的交流。
(三)活動步驟
1. 將學生隨機進行兩兩分組,其中一人使用眼罩或布條將眼睛蒙住。
2. 跟著教師所引導的路線,啞巴要把盲人安全帶到目的地,不能磕著或碰著盲人的任何部位。
3. 到達目的地后,將所有的盲人和啞巴分別聚在一起,讓盲人尋找到剛才幫助自己的啞巴。
4. 分享。
(四)活動建議
1. 教師的引導路線要具有一定復雜度,但要注意安全性。
2. 路程中間設置觀察員,監督各組的情況,記錄特殊的幫助方式。
篇2
一、引導學生參與打造班級物質文化,促使學生發現美
班級物質文化是初級文化層面,也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礎和載體。老師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促使學生一起來布置班級環境,用心裝飾和美化班級。使學生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且利用這些物品來美化班級,打造一種整潔美觀的班級環境,讓學生在發現美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增強學生熱愛班集體的情感,使學生獲得心靈上美的享受。例如,老師每周五下午放學之后,都組織學生進行大掃除,讓學生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同時,鼓勵學生把自己認為最美的物品帶來裝飾教室,或者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廢棄物品進行加工,制作各種優美而富有內涵的手工作品,用自己的雙手來美化班級。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加強對學生創作作品的指導,讓學生不但可以從生活中發現美,還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變廢為寶,體驗創造美的快樂。另外,老師也可以通過黑板報、墻報、手抄報的形式,以“美”為主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展示生活中的美,讓學生感受創造的樂趣,滲透正確的審美觀念,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
二、組織學生共同建設班級制度文化,教會學生踐行美
初中學生恰好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尤其是對于農村初中學生來說,由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薄弱甚至缺失,一些學生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通過組織學生一起建設班級制度文化,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讓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美丑形成正確的認知,學會正確審美,并且真正落實到行動中,讓學生感受行為之美。例如老師組織學生一起制定班級文明行為規范,開展不文明行為的自查自糾活動。組建班級文明督查小組,制作文明行為規范的表格,讓學生平常對照執行,并且接受同學的監督,做好記錄,每周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老師應定期對班級中的文明建設情況進行檢查,對于班級中的不文明現象進行批評,讓學生認識到文明行為的美好之處。同時,在班級同學中選出表現優秀的學生,樹立班級文明標兵,給予大力的表揚,鼓勵班級中在文明行為上有進步的同學,讓學生正確認識美,學習同學中的文明行為之美,從而見賢思齊,端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鼓勵學生營造班級精神文化,幫助學生體驗美
班級的精神觀念層面的文化建設對于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同時,思想觀念決定行為習慣,班級的精神文化也會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產生不可估量的重要影響。老師通過以身作則,尊重愛護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建立起來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教育學生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幫助,營造健康向上的班級精神文化,實現學生從思想觀念到行為習慣的全面轉變。例如老師組織學生在班級內開展互幫互助活動,讓學生自愿結成學習互助小組,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在課內外進行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感受快樂,也讓接受幫助的學生學會感恩,促使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和諧的關系,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同時,開展好人好事評比活動,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幫助別人,從行為之美上升為精神之美,感受心靈之美。另外,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共同提煉一些體現班級核心價值觀念的精髓,例如“平等”、“友愛”、“勤奮”等,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到這些文字背后的文化內涵,從而使這些班級獨特的文化觀念得到每一個學生的認同,真正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生活的導航燈,讓學生感受精神之美。
篇3
一、“走出幼兒園,擁抱大自然”,讓父母和孩子在美麗的大自然中盡享親情
1. 走進大自然,更深切地感受我們的環境,并且從自身做起維護我們的環境衛生,撿掉落的樹葉?;顒右约彝閱挝贿M行分組,各組成員搜集廣場上各種樹木的落葉,并一起把它們制作成漂亮的樹葉粘貼畫。大家共同把自己組的畫合作完成,各有特點,各有主題。
2. 2013年5月,我班組織了親子游園活動。讓幼兒走進大自然,擁抱大自然,認識大自然,更加熱愛大自然;并讓幼兒感知大自然因受季節更替的影響產生的變化。而且孩子們和父母、老師一起拿起風箏,放飛夢想,擁抱大自然。
以上活動的開展,不僅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交流,而且還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發展其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環保意識。更加讓幼兒感受到了集體生活的樂趣,增強了集體意識、集體觀念,促進了親子感情,并進一步了實現家園共育。
二、廢物利用,和幼兒、家長一起為環保做出努力
1. 把家長請到幼兒園,進行親子手工制作。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變廢為寶”,一批廢舊的易拉罐、空瓶子、舊報紙、舊光碟、舊布,在家長和孩子的手里變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把這些作品懸掛到活動室和走廊里,讓孩子們明白一些用過的物品并不是簡單的把它們當作垃圾處理掉,而是可以進行再次利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甚至能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
2. 家園共筑連心橋,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為了增強孩子的環保意識,加強環保的宣傳力度,我班在“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展了以“家園共筑連心橋,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為主題的親子環保教育系列活動。通過家長和幼兒共同布置墻飾宣傳畫“細菌的傳播”,讓幼兒了解亂扔垃圾等現象的危害;通過游戲、觀看錄像、圖片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鼓勵幼兒爭當“環保小衛士”;與家長配合引導幼兒觀看有益的電視節目《動物世界》、《綠野尋蹤》等,通過直觀的圖象,讓幼兒感受地球爺爺所受的危害,萌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利用家園聯系欄,向家長宣傳環保知識,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促進家園教育的同步。
3. “我是環保小衛士”問卷調查。這是環保活動的總結和經驗再現,給孩子和家長共同做的一次問卷調查。問卷分為兩部分,寶寶回答的題和爸爸媽媽回答的題,寶寶和父母的題都相對有區別,各都適合于兩類人群。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接受了環境保護的教育,而且在家園互動過程中,家長朋友從自身做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我們的地球,給孩子、給社會一個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三、“愛從這里出發”,請家長參與班級建設
1. 創設“愛從這里出發”的家長專欄。讓家長朋友們切實的參與到我們的班級建設中,做到我們教師與家長之間和各位家長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我們老師和家長共同來學習、交流,創造和養育這個板報,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我們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通過這個活動也讓我們更加了解到家長朋友們更多的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知識,希望開展哪些方面的活動,以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安排一些“家園共育”的活動,更好地促進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的合作關系,也更加鼓勵家長朋友成為教育的真正創造者,使他們感受到自己也是這個班級的建設者。
2. 積極開展親子系列活動。
(1)征集班訓。學期初始,首先向各位家長朋友們征集班訓,以孩子的口吻說出,內容積極向上,健康活潑,具有對孩子們積極的引導作用。最終確定內容為:我能行,我真棒!我特別有禮貌,特別愛學習,特別愛勞動,特別講衛生,特別守紀律,我愛我的老師,愛我的小伙伴,幼兒園就是我的家,老師就是我的媽媽!
(2)設立“好孩子信箱”。請家長投稿寫關于孩子在家里的表現,可以是孩子在家里的優秀表現,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困惑、心得、好的處理方法,家長針對孩子的某一現象、事件所作的思考等,可以每天都寫,也可一段時間寫一次,相當于對孩子的一份成長紀錄。
篇4
關鍵詞 研究生 班級建設 參與體驗式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85
Abstract As the basic organizational form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the class is the main organization carrier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self education, self management and self service, 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themselves determine the traditional class construction guidance mode has not adapted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lass construction work.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graduat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put forward to participate in the experience activity boost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class construction mode, namely in the establishment phase to be guided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to provide a platform, and make good use in the mature stage.
Key words graduates; class construction; participate in experiential activities
研究生班級的建設對研究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但在實際工作中,研究生作為一個文化水平高、民主參與意識突出、自我管理能力較強的群體,加之群體內部年齡層次差異大、生源結構復雜、學習生活習慣不同等特點,研究生班級往往缺乏活力和凝聚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作為行政事務的通知工具存在,無法真正發揮研究生班集體應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本文以西南交通大學為例,開展“研究生班級建設情況調查”,借以了解開展研究生班級建設存在的問題。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950份,回收有效問卷890份,其中758份來自碩士研究生,132份來自博士研究生。調查內容包括班級設置情況、班級制度建設、班級活動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和主觀評價等。
1 研究生班級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 制度建設不完善,過程不透明,執行不到位
班級制度不僅是班級建設水平的標志,而且是班集體得以向更高水平發展的有力保障。在調查中,39.66%的研究生認為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可以積極推動研究生班級的管理和建設,34.88%的研究生認為完善的制度需要強有力的執行力才能達到效果,僅有5.09%的研究生認為班級管理制度對班級建設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僅有19.17%的被訪者所在班級的班級制度健全并得到了嚴格的貫徹實施。而表示自己所在班級有班級制度的研究生中,僅有19.03%的人積極參與了班級制度的制定,其他人或從來沒參與過,或僅參與過公示過程,或者參與了沒有發言,導致班級制度并不代表成員意愿。研究生班級制度的執行力也大打折扣,致使班級制度沒有任何效力和意義。
1.2 班級活動缺乏新意,參與度低,活動流于形式
班級活動是班級建設的直接載體。但是研究生在經歷過本科階段的各種學生活動后,一般的班級活動如講座、參觀、體育活動等已經不能再吸引大家的注意,調查中,36.40%的研究生認為形式老套、缺乏新意是目前班級活動開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且有36.97%的研究生認為占用了自己的時間,影響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與此同時,班級活動參與度低是研究生班級建設中存在的普遍而突出的問題。調查顯示,35.51%的研究生班級的活動參與度在50%~70%。參與度低又直接影響到班級活動開展的質量、影響力以及成員積極性。
1.3 班級軟文化建設乏力
班級文化包含班級制度、形象設計、班級管理等,最能體現班級個性和班級整體形象。從調查情況看,研究生班級軟文化建設嚴重乏力,僅有23.03%被訪者的班級擁有統一的班級標識。在班級統一形象缺失的情況下,班級凝聚力建設失去了文化基礎,班級成員不容易從統一的形象符號中產生認同感、找到歸屬感。
1.4 班級聯絡方式網絡化,利弊兼具
調查中,90.90%的被訪者班級以QQ群作為班級共同的展示窗口;57.19%的被訪者采用短信或電話形式與班級成員進行聯系;66.07%的被訪者采用飛信、QQ等網絡工具與班級成員進行聯系。這種網絡化的聯絡方式既有優點也有著對班級建設不容忽視的弊端。
網絡、電子通訊方式可以即時、快速、便宜地與班級成員進行跨時空、跨地域的聯系,這解決了研究生群體因學業繁忙、經常出差等問題對成員間聯絡造成的麻煩。但是網絡、電子通訊工具的共有弊端就是,容易疏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信息誤讀、情感淡化。網絡的人―機―人的傳播模式,讓班級成員之間的印象僅停留在了文字、語音等抽象符號上,很難加深成員之間的了解和情感。
2 影響研究生班級建設的因素
以上問題的產生存在著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研究生群體的特性和班級建設之間的矛盾、研究生學習生活群體和班級劃分群體之間的矛盾。這兩個矛盾的交叉影響,導致研究生班級凝聚力建設困難,班級活動組織乏力等根源性問題。
2.1 研究生群體與班級建設之間的矛盾
(1)研究生群體特性和班級建設之間的矛盾。一方面,在研究生階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基本穩定,價值取向呈多元化,注重自主自立意識、競爭意識、開拓創新意識的培養,并崇尚務實,講求實際,對自己未來的設計較為重視。另一方面,研究生群體的年齡差異大,部分研究生有一定的社會工作經驗,群體內部個體差異大、心理發展不平衡。這容易導致研究生組織紀律松弛,集體參與意識淡化,不愿意接受統一的集體行動。
(2)研究生學習生活群體和班級劃分群體之間的矛盾。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以年級橫向建立研究生班級――學生入學時間、畢業時間相同,便于行政事務上的管理;也有利于不同研究方向同學間的交流和學習。但是以科研學習為重的研究生往往在實驗室、課題組的時間較多,這又導致班級功能弱化為通知發放等行政功能,部分同學游離在班級外部。
面對此類問題,部分高校學生工作研究人員提出了研究生班級縱向建制,即將同一導師和實驗室(或科研組、課題組)的研究生劃入同一班級??v向建制雖然能夠加強成員間的交流,但是這種建制必須充分發揮導師在其中的指導作用,而且不利于成員的對外溝通交流,同時會降低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
2.2 研究生班級活動經費多來源于個人
調查顯示,74.83%的被訪者班級的經費來源于同學上繳的班費。這種收繳班費的形式存在著經費數額不穩定、收繳花銷不透明等問題,也容易讓班級成員因班費開支對班級產生抵觸。針對班費問題的調查中,68.43%的研究生認為經費有限是目前班級活動開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而且比例高于其他選項;23.71%的研究生會因為“費用自理,加重經濟負擔”而不愿意參加某項班級活動。盡管班級建設情況和班費不是正相關關系,但數據說明班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班級的建設。
2.3 班級日常工作缺乏系統性指導
在本次調查中,31.12%的被訪者所在班級在日常工作中無人給予指導;43.71%的指導來自于輔導員,24.61%來自于高年級同學,21.35%來自于導師;無人指導的班級占到了被訪者的近1/3。從結果可以看出,給予班級最多指導的是年級輔導員老師。單一的指導通道一旦不暢通,將造成班級建設無方法和經驗可依,容易偏離思想政治教育主線。
3 將體驗式活動引入研究生班級建設全過程
3.1 班級建立階段
一是通過活動,樹立班級意識。在開學之初即班級建立之初,以研究生新生班級為單位的集體性活動,讓研究生在活動中盡快熟悉自己的班級成員,有一定的班級集體感,幫助研究生班級邁出集體建設的第一步。二是通過項目,確立建設目標。由于研究生個體差異大,班級建設缺乏主動性,需要有一股外力的助推和約束。可由學校層面建立“研究生班級專項建設基金”,既為研究生班級建設提供了專項支持,也可以有計劃地指導班級開展相關活動。這樣,將主動權交給研究生班級,可以充分發揮班級的集體創造力、在活動中提高班級凝聚力。
3.2 班級發展階段
一是通過訓練,培養骨干團隊。研究生班級干部骨干是研究生班級建設的中堅力量。在班級建立之初,對于新上任的班干部要開展系統化的培訓。一要讓班干部認識了解研究生班級的特點和工作難點;二要培養班干部的團隊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領導能力;三要培養班干部的創新能力,能夠創新班級建設形式,提高班級建設水平。二是通過展示,打造示范班級。研究生班級建設沒有固定的教材和統一的模式,班級取得的成績不容易展示出來。這就需要學校為發展階段的研究生班級提供一定的展示、交流平臺,讓研究生班級在展示中匯報成績,在交流中相互促進。如開展班集體答辯會、班長論壇等展示、觀摩類的活動,提升班集體成員的榮譽感,增強班級凝聚力?;顒又械慕涷灐咐€可以作為素材進行編纂整理,指導之后的新生班級開展班級建設工作。
3.3 班級成熟階段
研究生班級在經過研一、研二兩年的建設之后,基本進入一個成熟的運轉階段,班級活動頻率相對減少。此時,學校應該善于利用成熟班級的建設成果,發揮班級在就業、畢業教育階段的作用,讓研究生感到來自班級的力量和溫暖。比如: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就業經驗交流會;通過班級信息平臺就業信息,引導班級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良好的擇業風氣。
研究生班級作為“組織育人”的基礎組織形式,其建設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群體中的學風建設、軟環境建設。而研究生班級一般只有二至三年的周期,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有效地做好研究生班級建設工作,學校需要根據研究生群體的特點,在體驗式活動中指導研究生班級開展建設工作。同時,學校的整體引導工作還需要學院的配合,在建立階段加以引導,在發展階段提供平臺,在成熟階段善于利用,才能為研究生班級的建設“護航筑能”,讓研究生班級在引導和指導中切實發揮班級的主體性作用,真正實現研究生班級內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參考文獻
[1] 錢廣,王守偉.高校研究生班級管理精細化探索與實踐.研究生教育,總第191期.
[2] 王軼,陳怡露,何曉瓊.工科類研究生班級建立形式分析與探討.文教資料,2007(2中).
[3] 呂淼華,勞俊華,鄭秀娥.規模化培養條件下的研究生班級建設探索.中國高教研究,2004(9).
[4] 徐.漣漪式碩士班級共同治理模式.文教資料,2009(2上).
[5] 于淑華,莊巖,于德華.發揮網絡優勢 加強研究生班級建設――研究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新探索,2005(9)總第137期.
篇5
【關鍵詞】民辦院校 活動 對策
近幾年來各高校為實踐校園文化建設都做出過不懈的努力, 也總結了許多經驗, 特別對于實現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總體目標中的校園文化活動建設, 各本科院校更是倍加重視, 各類校園活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然而相對于民辦院校而言,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就要遜色得多,所以必須總結不足,采取對策進行改進完善。
一、民辦院校校園文化活動現狀
由于民辦院校歷史短, 學校文化積淀明顯不足, 加之職業教育整體處于探索之中, 因此造成民辦院校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定數, 尤其是對職業教育基本規律和運行環節探索的全力投入,使得校園文化活動建設成了一個并不被十分看重的問題, 相當一部分民辦院校對校園文化活動根本不進行計劃和設計, 可以說大部分民辦院校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完全處于隨意性和盲目性之中, 嚴重制約了校園文化活動育人功能的實現。
(一)校園文化活動缺少文化內涵
目前由于民辦院校學生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他們對高雅的校園文化采取漠視的態度, 加之活動指導者們對校園文化活動的認識不足, 沒有針對民辦院校學生具體情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使得校園活動普遍缺少文化內涵, 現有的一些活動多是一些通俗的娛樂性活動, 所有活動都只是以一種偶然的、個別的形式為滿足學生在過于呆板的生活中對娛樂的要求而進行的調節性活動, 這種活動只是讓學生自己去玩、去樂, 沒有引導學生去體味文化內蘊, 無法起到育人的效果。
(二)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單一
民辦院校的生源中, 既有文科又有理科, 既有普通高中又有對口職高(中專), 既有中專、高中起點的生源又有五年一貫制的初中生源, 這種文化基礎的差異加上一部分學生對文化內容無興趣或少興趣的現狀, 使得民辦院校文化活動指導者們感到無從入手, 為了迎合學生, 他們只是組織一些單調的娛樂性活動。殊不知, 這種淺層面缺少文化引導的單一形式的娛樂性活動, 長久延續會導致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誤解, 甚至導致對嚴肅文化的拒絕。因此, 必須改變這種單一的淺層的活動局面, 要注重研究學生的興趣與活動所滲透文化內容和形式, 不僅要注重活動內容的多樣性還要注意活動形式的多樣性, 使活動成為既包含娛樂又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活動。
(三)課堂教學與文化活動的相互滲透不夠
大學校園的中心工作是課堂教學, 它作為校園文化建設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內容是必需的, 但如果僅有這一種文化形式和內容, 對于實現民辦院校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卻是遠遠不夠的。素質教育的主要特點是:除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功能以外, 還可以通過課余時間將一些教學內容滲透到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之中, 使理性的文化內容之外, 增加更多適合于青年學生興趣的文化內容。對于民辦院校而言這一環節就顯得更為重要, 因為民辦院校的課程基本上都是些實用性和操作性極強的內容, 必須通過學生手腦并用才能完成, 而促使它們完成的最合適的形式就是校園文化活動, 情趣性的文化活動與課堂的理性文化融為一體, 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攜共進, 從而真正實現民辦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但是, 目前我們很多民辦院校還是改變不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只是采用課堂教學傳輸知識的單一模式, 從不將課堂內容引入校園文化活動之中。因此, 民辦院校應該把富有情趣、適合青年學生性格特點的文化內容引進到校園文化活動中來。
二、民辦院校校園文化活動對策
(一)制定相關制度,構建和完善院、系、班三級校園活動組織體系
民辦院校起步晚,處于轉型、磨合過程,各種制度還不夠完善,尤其是文化活動制度更顯薄弱。因此,制定相關制度使文化活動與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工作掛鉤是不可或缺的,且必須下大力氣抓。校園活動相關制度的建立涉及多個方面。其中,構建和完善院、系、班三級校園活動組織體系是一項基礎工作,也是開展好校園活動的有力保證。院系班三級組織體系包括院團委學生會、系團總支學生和班團支部班委會。院團學在校園活動中主要是規劃、主辦全院性的大型活動。每個學期應該根據國家、社會、學院的要求提出學院校園活動的指導性和建設性意見,對整個學期的活動有一個宏觀的安排和策劃,并結合社會、學院實際需求舉辦兩、三場大型活動。
(二)形成校園活動形式的多樣化
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和體育民辦院校的特色,校園活動的內容很廣泛,諸如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軍事訓練、新生入學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咨詢、技能、娛樂等等。我們可以把這些內容科學合理地分成不同系列、不同層次。例如,可以分成思想教育、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等三大系列,形成院級、系級、班級三種層面??梢允莻鹘y活動系列、創新系列;還可以是個人賽系列、團體賽系列等等?;顒有问揭栏接诨顒觾热荻嬖?,形式的設計要與大學生的年齡特點相適應,要與他們的“體育”特色相契合,并與時代氛圍、季節、場合、人數、環境相協調。多姿多彩的活動形式,不僅能增強活動意義的可接受性,滿足學生社會交際、文化娛樂活動等方面的需要,還可以敦促學生求知、好勝、向上,自覺地在活動中塑造健康的人格,陶冶道德情操,發展自身素質。譬如,思想教育類的活動可以采用主題演講、講座、參觀訪問等形式;專業技能類的活動采用現場比賽或成果展覽等形式;綜合素質類采用“藝術節”的形式,每年每次具體內容可以不同。另外,建設校園活動離不開創新、離不開時代氛圍。我們可以結合社會現實問題、國內外重大事件、重要節日、學生的急切需求等舉辦專題講座、模擬招聘、信息。
總之,以發展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為出發點和歸宿,是校園文化活動設計者努力的方向。實踐證明,建立和完善管理體系制度,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質量、有特色的校園活動,不僅能達到寓教于樂的育人目的,而且對民辦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參考文獻:
[1]馮清華,楊東峰.寓教育于校園文化活動之中[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增刊):168.
篇6
今年10月13日是第27個國際減災日,xx區民政局組織各街道精心策劃,緊緊圍繞“提升抗災能力就是拯救生命——老年人與減災”主題,開展防災減災教育活動,進一步營造社區防災減災的宣傳氛圍,喚起廣大社區居民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在災害中對老年人的關愛,向老年人群普及推廣防災減災和自救互救的技能,最大限度保障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確保全區安全穩定?,F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為了在本區范圍內開展“提升抗災能力就是拯救生命--老年人與減災”主題宣活動,進一步推動各街道、社區的防災減災宣傳工作,推動防災減災工作的向老年人普及的進程,xx區減災委員會辦公室于9月29日就向轄區內的各街道下發了關于做好2015年國際減災日主題宣傳的通知,主要目的就是讓街道、社區結合敬老活動的重陽節,把老年人作為救災工作的重點關注對象和救災知識普及對象。各街道、社區也要緊緊圍繞活動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向群眾宣傳減災救災知識和技能,宣傳對于老年人在災害發生后給予特別的保護和救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傳老年人自救的意義、途徑和方法,使基層干部、工作人員、特別是老年人了解掌握疏散逃生的知識和技能,增強自防自救能力,提高面對災難的應急能力,真正達到提升抗災能力就是拯救生命的效果。
二、 形式多樣、宣傳到位
此次國際減災日,本區轄區內各街道、社區緊緊圍繞國際減災日活動主題,內容多樣,形式豐富。xxxx等街道通過橫幅標語、檣繪展示、展板展示、宣傳窗等板塊集中宣傳,向居民發放減災救災的宣傳資料,向老年人宣傳與老年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防災減災知識;段塘、望春和鼓樓等街道則是通過現場咨詢、發放宣傳資料、志愿者便民服務、文藝表演等活動,讓老年居民熟悉避難場所及撤退路線和如何開展預防、自救、互救等技能,向居民宣傳對于老年群體在災害發生后給予特別保護和救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防災減災了解不清楚的老年居民,志愿者們還會耐心地對他們進行講解。雖然活動形式不一,但宣傳活動積極到位,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吸引了廣大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群的參與,讓居民更加了解防災減災重要性,提高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三、結合重陽、構筑安全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速,社區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日趨明顯,老年人的失能、半失能比例不斷上升。老年人由于受年齡和體能的所限,在防御災害方面有相應的脆弱性。在此次宣傳活動中,針對老年人群體的特殊性,結合重陽節敬老開展不同形式宣傳活動,來向老年人群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構筑老年人的安全體系。鼓樓、南門、白云等街道通過文藝節目,用普通居民自編自唱的歌曲、越劇等方式來向老年人普及減災知識;西門、江廈和月湖等街道通過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滅火器、報警和自救來提高老年人的逃生技能;望春、段塘等街道則是通過知識講座和咨詢會吸引老年人,讓他們熟知防災小知識。同時,各街道結合今年“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的工作經驗,認真進行了總結梳理,并對今后如何開展好防災減災工作進行了研究,對不同層次人群怎樣快捷高效地應對防災工作進行了探討,確保國際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以有效的載體來呈現。
篇7
在這個假期中的我參加了班級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次的活動,讓我感觸很深。
7月31日這天,有著蒙蒙的小雨,我和我們班的幾位同學,一起在裕華路上鏟除小廣告,在少年宮對面,有很多很多的小廣告,我們拿上小鏟子,竭盡全力的得來消滅他們。涼風陣陣,陰雨綿綿,可是我們絲毫不覺得冷,我們都覺得我們這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終于這些小廣告被我們都消滅了,但是我們誰都不太高興,因為我們想,這些小廣告只是城市里的極少的一部分,這些貼小廣告的人們,把城市的街道,當成自己的廣告背景,這樣子不是太過分了嗎?
在平時騎車上學的時候,總感覺掃馬路的人很討厭,他們掃的時候塵土跑到了路人的身上。但我現在想來,這些人是應該讓我們敬重的,請問在他們掃馬路的時候,是誰沾土最多?我們只是今天為社會做里一點貢獻,而他們是年年日日都在做。
我們身為這個社會中的一員,要學習掃路人的精神,而反對前者的做法。
篇8
摘要:為更好地推進高校的健康校園建設工作,本文以“高校與社區共建和資源共享”為突破口,在努力構建和諧、文明、安全的健康校園上下工夫,在提高校園師生身心健康、環境健康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與探索。
關鍵詞:高校;健康校園;社區文化;共建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1)-20-0192-01
自2008年重慶市實施“五個校園”建設以來,重慶市各級教育單位積極響應,為建設好“五個校園”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筆者獨辟蹊徑,就健康校園建設如何實現與社區互動與共建做了一些探討和努力,希望能起到見微知著的作用。
一、高校與社區共建健康校園的重要意義
社區是千家萬戶共同生活的場所,每個人都置身于特定的某一個社區范圍,也是每個學生必須面臨的“社會空間”。社區連接著社會的發展和個體的發展,馬克思曾說過:“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鄙鐓^中的社會、文化、教育、衛生、治安、人際、鄰里關系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成長的環境和質量。加強高校與社區共建,就學校對學生的教育而言,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因此,堅持以高校與社區互動、實現“雙贏”為出發點,進一步密切教育與社會的聯系,搭建高校、社區共建新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探索健康校園建設,建立高校與社區的伙伴關系,實現資源共享,一方面運用社區資源充實學校健康教育內容、提升健康教育品質,另一方面將高校打造成為社區的體育運動資源中心,為提高社區居民健康意識提供智力支持。發揮學校與社區互補作用,從多個渠道著手,以增進高校和社會的融合度,提升學生、群眾的身心整體素質。
二、高校與社區共建健康校園的方法和途徑
1.建立和健全高校與社區共建保障機制
建立和健全高校與社區共建的運行保障機制主要是為推進健康校園建設創造條件,優化環境。首先應領導重視。無論是高校還是社區領導都要站在提高全民身心素質,共建健康和諧社會來認識這一工作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健全組織機構。要保障共建工作的順利進行,組織機構的健全是活動長期穩定開展下去的重要措施,是工作落到實處的關鍵;三是要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動力和激勵機制。高校與社區的共建要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經?;捅仨氃谶\行過程中建立起動力和激勵機制。
2.推動高校與社區設施與資源的共享
高校的優美校園和充足的教學資源可為社區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閑健身環境。圖書館、體育館和各類體育運動設施等可向社區居民開放,實現物質資源共享;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學校―社區”學習平臺,充分利用高校教學資源,開辦社區學校以建立成人繼續教育機制,為社區居民提供精神食糧,進而更好的服務社區、服務社會。
3.建立健康促進干預管理網絡
為保證建設“健康校園”工作落到實處,高校可與社區所在派出所、街道辦、城管等部門聯系,共同參與健康促進干預活動。通過加強對學校周邊衛生環境的治理,保證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與社區、派出所聯合建立護校工作機制,每天24小時派出巡防隊在校園周邊巡視,檢查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各類不穩定因素,將犯罪扼殺在萌芽狀態,保證師生和社區居民的身心安全;共同創建控煙學校和社區,分三年逐步實現無煙學校(社區)的目標。
4.以社區醫院為依托,走醫療服務共建之路
在高校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要充分利用社區醫院,建立社區醫療服務站,經常性的組織社區醫院醫護人員進學校開展醫療咨詢服務活動,為師生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高校的學生則可以經常進入社區養老院、福利院開展慰問活動,為生活無依的老人和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有利于這些老人和小孩的身心健康,推進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
5.以理論為先導,開展社區與高校心理健康座談和交流
社區、高校通過黨建工作聯席會和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等制度,共同學習和交流,共商對社區居民開展愛祖國、愛城市、愛學習、愛社區為主要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校園文化進社區的方法,在社區舉辦圖片展覽、科技、藝術成果展示、宣講等活動,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影響和提高社區的文化品位,促進社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開展與檢察院、法院等兄弟單位的聯誼活動,進行法制教育;通過高校心理教師開設心理咨詢室、開辦心理健康講座等方式,提高社區居民和學校師生的心理素質。
6.高校與社區聯合開展體育健身活動,提高身體素質
針對目前社區居民體育能力比較薄弱的特點,學??梢猿浞掷脠龅?、器材、人力資源的優勢,開辦各種類型的體育培訓班,尤其注意按照性別差異、年齡差異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延伸體育課堂。通過開展“與愛同行、快樂成長”,“小手拉大手”健身活動,吸引青少年和社區家庭參與健身;與各社區結合評選出“體育健身示范家庭”,形成以一帶十、以十帶百的家庭體育健身氛圍。
三、高校與社區共建健康校園需解決的問題
1.管理體制與持續發展的問題
高校與社區畢竟分屬不同的管理體制,這種共建從某種程度上分析是建立在學校、社區單位領導自身重視基礎上。隨著領導成員的變化,原有的共建關系就會發生變化,如何持久有效地開展這一活動,這需要一定的體制保障,僅靠具體操作單位領導的重視和積極性是不夠的,上級領導的支持如果缺乏體制的保障,共建是不可能深入持續發展的。
2.評估機制問題
目前開展的共建很多只是松散的協調共建關系,不屬于各方條塊管理中的實體,其績效沒有評估,做好做差都無所謂。如果將其列入高校、社區各方常規工作的評估內容,必將有利于共建工作的開展。當然,作為評估項目就必須制訂評估的指標和要求,這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
3.經費問題
高校與社區共建健康校園需要經費,這是實際問題。在已進行的共建活動中,涉及的活動經費基本上是高校支出,然而高校并沒有這塊預算,經費只能來自公用經費,因此經費的缺乏也制約了這一工作的開展。如果把基層單位的共建列入工作目標,通過適當的形式,下拔一定的專項經費,或通過評估獎勵一點,或利用現在的社區與高校調控使用,都能促進共建的開展。
參考文獻:
篇9
一、舉辦單位
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中國教育技術裝備》雜志社。
二、征文內容
(一)教育裝備行業文化建設:
1.教育裝備行業文化的概念、定義、內涵與外延;
2.裝備文化與行業文化的邏輯聯系;
3.行業文化建設在教育裝備建設、管理工作中的定位、功能、作用;
4.教育裝備行業文化、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與建設策略探析;
5.中國教育裝備行業文化的發展歷史與特征;
6.政策、法律環境對教育裝備文化形成的影響;
7.教育裝備企業文化建設實踐研究;
8.中外教育裝備行業文化比較研究。
(二)教育裝備國際交流:
1.教育裝備機構、行業協會、裝備企業對外交流工作實踐研究;
2.教育裝備國際交流歷史與發展;
3.教育裝備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實踐研究;
4.國外教育裝備技術創新、新技術應用、標準體系建
設、管理發展觀察;
5.國外創客教育、STEM教育等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三、征文要求
1.主題明確,論述規范;
2.注重歷史與現實考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可關注研究教育裝備行業文化建設、國際交流工作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也可注重微觀層面實踐研究;
3.文稿形式可根據選題需要靈活設定,可以是理、專業性研究,也可以是回顧性、總結性文章;
4.文章以4000~6000字為宜,征文電子版發送至郵箱;
5.為便于聯系,請在文章最末注明作者姓名、性別、單位、職稱/職務、聯系電話、電子郵箱。
四、評價激勵
(一)評選程序:活動組委會將在征文截止后組織專家評審,評審結果將在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網站、《中國教育技術裝備》雜志公布。
(二)獎項設置。
活動獎項: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
名,優秀獎若干名,組織獎若干名。
活動激勵:上述獎項均有證書,并對一、二、三等獎獲得者給予稿酬獎勵。
五、其他事項
1.征文時間截至2017年5月10日;
2.獲獎部分文稿在《中國教育裝備行業藍皮書(2017版)》《中國教育技術裝備》公開發表;
3.征文內容如有研究價值,可列入下年度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教育裝備研究院課題。
六、聯系方式
1.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 王瀛
電話:010-59893195 傳真:010-59893200
篇10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是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但當前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存在班級成員集體觀念缺乏、學風日益淡化、班級成員心理不健康等不良狀況。為此,要通過分析其出現的原因,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和立德樹人的要求,從主體、理念和內容、空間三方面來尋求解決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問題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校; 90后大學生;精神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5)08-0083-02
收稿日期:2014-12-05
作者簡介:曾慶亮(1970—),男,江西永新人,西華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政治學研究。
基金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當代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SC12E014)
關于高校班級文化的概念,學者們給出了多種觀點:物質精神說、意識形態說以及群體亞文化說等。在此,高校班級精神文化主要是高校輔導員通過引導班級全體成員參與集體生活、學習以及日常交往所形成的符合他們身心特征的共同思想特征、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的綜合。班級精神文化集中體現為一種團隊精神,側重反映了班級全體成員的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其互動性、滲透性和傳承性對班級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但當前我國高校班級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出現了諸多問題,需要在深入分析中加以解決。
一、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歷來備受高校的重視,在實踐中不斷得到了發展。但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出現了諸多問題。
(一)集體觀念缺乏,班級凝聚力弱
當前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主體是90后大學生,他們集體主義觀念缺失,班級凝聚力弱。主要表現在:首先,他們多為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烈,社會意識淡薄,在自我表現中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其次,他們具有獨立的行事作風。在各種活動中,部分學生對班級活動表現出無興趣,與班級想要通過組織活動來凝聚大學生的目的和想法相背離。最后,網絡是大學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與網絡互動頻繁,客觀上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依賴相對減弱。因此,當前高校學生集體意識弱的特征弱化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二)班風學風日益淡化
90后大學生是當前高校大學生群體的重要力量,是我國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重要人力資源。但當前高校班級存在學風日益淡化問題,有調查顯示:“在學習風氣上,以及格為其學習目標的學生占56.11%,而對學習無目標的學生約占到10%。”[1]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首先,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中成長起來的90后,難以適應更注重學生進行自我合理安排、獨立計劃和合作學習的大學教育模式,對學習減少了興趣。其次,大學有多種活動,學生們更愿意將時間用在參與活動上面。最后,他們主體意識強,喜歡獨自學習,缺乏合作精神。這樣,班級的學習風氣就處于分散的狀態之中。
(三)班級成員心理健康存在問題,人際關系不和諧
當前高校大學生群體主要是90后,他們處在一個復雜的社會、學校和家庭環境之中,自身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首先,他們大多為獨生子女,受到家里長輩的寵溺,缺少集體生活并難以適應。其次,當前大學生大多是通過電話、網絡來實現與他人的交往,容易與班級成員造成隔閡,選擇自我封閉。最后,宿舍是班級的一個小的組成部分,宿舍成員的生活習慣、地域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容易引起矛盾,造成人際關系不和諧。
二、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存在問題與其各組成部分作用的發揮受限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高校輔導員的引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發揮有限
一方面,高校輔導員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缺乏示范和引導。首先,輔導員自身面臨來自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對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其次,部分輔導員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難以將教育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缺乏相關經驗。除此以外,高校輔導員對班級未形成和諧民主的精神文化建設氛圍負有責任,難以使學生體驗到精神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高校學生在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參與不足。第一,他們重視個人的主體意識,忽視集體意識。第二,他們的價值觀多元,功利性明顯。當前高校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一方面深受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具有實用性和功利性的西方思想和價值觀的洗禮,對其主導價值取向產生了偏移。第三,他們人際關系淡薄。目前大學實施的是學分制,這加劇了學生的自我封閉。他們沉迷于網絡世界,難以融入到現實的人際交往中。
(二)班級活動理念滯后,內容單一
班級活動理念滯后。班級活動理念指導班級活動的執行,而班級活動理念與現實的班級活動有一定差距。當前高校實施的是學分制,但高校班級活動理念與學分制認可所有學生在智能以及個體意向方面的差異存在距離。班級活動理念滯后,忽視學生發展的差異性。
班級活動內容單一。班級活動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源泉和動力,是班級開展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機制。高校班級活動內容單一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班會和團會內容枯燥單一,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班級活動內容開展形式單一。
(三)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空間受限
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不同場地。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網絡成為高校學生除宿舍、班級和校園外接觸最多的虛擬空間。當前高校開展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空間主要集中在班級、校園和校外等實體空間,利用網絡虛擬空間的寥寥無幾。
三、解決當前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問題的有效路徑
面對當前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日益突出的問題,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要堅持與時俱進,秉承“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一)發揮輔導員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1.輔導員要發揮“引導員”作用。首先,高校輔導員要協調處理好各方面壓力,重視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按照蘇霍姆林斯基的說法,在集體活動中先進的思想發揮得越充分,班級就越優秀。在對高校學生開展道德教育的時候,要將學生個性的培養與集體活動相融合,一方面培養學生個性,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樹立集體主義意識[2]。其次,高校輔導員要不斷自我“充電”,掌握和運用相關知識。高校輔導員有兩個基本職責,除了要在班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要進行學生事務管理工作[3]。因此,他們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提高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最后,高校輔導員要培養和諧民主的班級氛圍。輔導員要及時把握學生動態,有效地調節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矛盾。
2.學生要發揮主體作用。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于要加強自我教育。首先,高校學生要不斷進行自我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理想是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高校學生擔負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使命,是“中國夢”的引領者和主力軍。一方面,高校學生要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思想的熏陶,提高自身思想素養;另一方面,高校學生要明確自身的理想追求。其次,學生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出:歸屬與愛、交往、自我實現等都是人基本的心理需要,因此,學生要利用多種渠道,提高學習和運用心理健康知識的能力。最后,學生要主動發揮主體作用。高校學生要積極主動發揮其在組織開展班級活動的主體作用,全面參與班級活動的籌劃、準備、實施和評價整個程序的各個環節。
(二)創新班級活動理念,豐富班級活動內容
1.創新班級活動理念。班級活動理念對一個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形成和發展至關重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和班級活動組織者要更新教育觀念,把握主流思想。首先,高校輔導員和班級活動組織者要更新教育觀。輔導員在肯定學生存在主體差異的基礎上,通過開展一些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班級活動,激發學生的潛能。其次,高校輔導員和班級活動組織者要把握主流思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下,以班級活動幫助90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最后,高校輔導員和班級活動組織者要在班級活動中引入人本理念和激勵理論。人本理念注重對人本身的尊重,注重對人性的正視[4]。激勵理論在于通過目標激勵、獎懲激勵和榜樣激勵,激發學生積極參與[5]。人本理念和激勵理論的引入,激發了學生動力,促使其把外部刺激轉化為指導自己的自覺行為。
2.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班級精神文化建設需要通過班級活動來獲得發展。班級活動的有效開展在于其內容對班級成員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班級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要滿足學生身心發展和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需要。首先,改變傳統主題班會和團會活動內容單一、形式僵化等狀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班級精神文化建設質量。其次,可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其他活動,如學術創新活動、文娛體育活動、專業實踐活動和趣味知識競賽等合作型活動[6]。在輔導員的指導和班級全體成員的共同參與下組織和策劃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旨在使學生得到鍛煉,提高團隊精神。
(三)充分利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現實和虛擬空間
1.充分利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現實空間。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現實空間依然是班級文化活動開展的主陣地。除此以外,班級文化活動還需要進一步向外擴展,占領社會這一更為廣闊的地域。高校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國家和社會為促進青年發展而提供的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和服務社區活動。
2.開發利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虛擬空間。網絡是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陣地,高校輔導員要利用網絡這一與學生聯系密切的平臺,開發以高校學生為主的文化型、教育型、趣味型班級交流網站,以一種方便有效的、資源豐富的網絡教育形式對高校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在高校班級文化中居于核心與靈魂地位,通過班級主體地位的充分發揮,班級理念的創新,班級活動的拓展和班級空間的擴大,高校學生能夠認識到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并樂于積極參與。
參考文獻:
[1]朱廣生.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現狀與對策[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2]楊麗艷.蘇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10).
[3]李愛民,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基本內涵及實現路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2).
[4孫劍.人本理論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工作研究,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