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特色活動紀實范文
時間:2023-09-25 18:23: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班級特色活動紀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綜合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途徑和方式越來越受到了重視。以地方特色產業為基礎開發和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也越來越得到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
地方特色產業、開發利用、方式與途徑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在充分挖掘學校課程資源的同時,要研究和分析地方條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條件、經濟文化狀況、文化傳統等方面的課程資源,體現課程資源的地方特色。
對于當下的農村學校,在眾多地方特色課程資源中,開發利用基于地方特色產業的相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很有吸引力,也必將很有成效。
1.開發利用基于地方特色產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意義
1.1對于學生有教育作用
興化很多農民就在家門口的工廠里工作,工作條件大多還很艱苦,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是吃青春飯,靠出賣苦力吃飯,干又臟又累的活。任勞任怨,卻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中的堅持認真工作;企業里還有一部分本土出生的各類管理和技術人才,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顯然,這對于學生有很好的榜樣教育作用,可是我們很少有人熟悉他們,也很難為我們學生所知。
1.2對于家長有促動作用
學生可以像廠里的技術人員、甚至企業聘請的專家那樣,搞產品生產研究等之類的“高級活”,這是對多數家長的一次生動的讀書觀念教育,就業觀念教育,成才觀念教育。
1.3對于企業有引領作用
我們不敢奢求本地的企業家都有張謇、陳嘉庚那樣的教育情懷和貢獻,但是企業可以給學校提供良好的活動實踐基地,企業里的各類人才可以給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提供智力支持,做“老師”。車間里的生產技術等都可以成為學生活動研究的主題,而這些必將能夠很好地引領企業家關心、關注教育。
2.開發利用基于地方特色產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原則
2.1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學生不是為學科而存在,它應植根于學生的生活課題。應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課題,應用體現其個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開探究。
2.2體現學校的特色。加強學校特色建設,是促進基礎教育均衡協調發展,縮小校際間差距,實現學校特別是基礎相對薄弱學校的特色化發展的有效途徑。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應立足于學校的特色,并使其成為特色學校建設的重要環節。
2.3反映學校所在地區的特色。綜合實踐活動要善于挖掘地區中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把自己成長環境作為學習場所。在與地方特色企業持續交互作用中,在不斷理解社區中,健康發展。
3. 開發利用基于地方特色產業相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方式
3.1將企業的“人”作為學生的活動主題
一家企業能有如今的規模是一定是經歷了企業主的多年打拼、全體員工的團結合作。學生以企業的“人”作為學生的活動主題,企業家的奮斗經歷、奮斗精神、果敢氣魄及管理智慧等從一開始就感染著學生。“辦企業也是很辛苦”“企業家也是冒險家”“老板還要會管人”。企業里的技術人員好多都是學生熟悉的人,有文化水平高的,也有初中畢業的,主要是他們身上的“鉆”字,使得他們成了業務骨干,而不是完全取決于文憑。很多技術人員熱愛家鄉、回報家鄉、建設家鄉,這些事跡對于我們的學生就是生動的道德教育。
車間里的工作人員就是農民工,學生的爹娘,他們在車間里的辛勞讓他們的子女,我們的學生有了真實的現場感受,豐富而深厚。許多主題就自然一下子涌出,活動自然更為有效 。
3.2將企業的“財”作為學生的活動主題
企業的財務流程的制作,企業的會計報表的編制,企業的財務狀況、員工的薪酬狀況,這些對于學生都是神秘而新鮮,由于直接關乎他們的幸福生活,所以對于他們也是永遠“保鮮”。學生在學習簡單的財務制作,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員工的薪酬狀況中必然影響了他們對財務等職業的了解,加深他們對于認真學習的認識。電腦等設備的使用對于財務工作的重要性等,這些一旦作為學生的活動主題,會給學生一個印象頗深的技術教育、職業教育,進而影響他們的成才觀、就業觀。
3.3將企業的“物”作為學生的活動主題
企業的產品是怎么生產的?原料是什么?生產工藝呢?廢水如何處理?如果這些一旦納入學生的活動范圍,許多書本的知識的價值就會體現出來,學生就會明白知識的重要性。而且一旦實踐了這類活動,學生就會學習到許許多多課本上、學校內、老師那兒學不到的東西。學習的興趣在這些活動中就會得到培養、鞏固。
3.4將企業的“事”作為學生的活動主題
企業的故事有很多,比如不慎排出了廢水,是怎么處理的?學生在這樣的實踐中就會學習到企業的應急管理知識。工人上班時發生了傷害事故怎么辦?思考這個問題,學生一定會明白相關的法律知識,體會到懂法的重要。企業的更新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會讓學生明白創新的重要和艱難。
4. 開發利用基于地方特色產業相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途徑
4.1建立企業活動基地。加強學校與活動基地的聯系,促進“學校與企業”共建,從而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創設出良好的活動平臺。 企業活動基地里的資源很多是學校無法或無力重建的,這就為社會實踐等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活動場所。同是,企業活動基地是固定的,便于活動的組織,保障活動的安全、有效地落到實處。
4.2編寫地方特色產業研究專題材料。編寫地方特色產業的相關材料,其中辦刊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以文本的形式整理地方特色產業資源,以適合課程開發的資源得以集中呈現。這項工作有利于促進廣大教師課程資源的重視,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到基于地方特色產業相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大開發的行列中來。
【參考文獻】
【1】陳時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與案例分析,2005(08)
篇2
我的家鄉武平是一座千年古邑,是純客家人居住地。這里,有美麗多姿的自然景觀,有風味獨特的客家美食,有寓意深遠的民俗風情,有底蘊豐富的百姓古鎮,有非比尋常的傳奇故事……這些為習作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是我們的“源頭活水”。升入高年級后,學生不再滿足于系統的課本知識學習,他們的視野逐步擴大,開始把眼光投向了自然界和社會。教師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因地制宜,設計一些綜合性的專題活動,讓他們參與和體驗,寫以紀實性為主的實用作文。為此,備課組順應時節,就地取材,陸續開展了“了解客家美食”“體驗客家美食”“推介客家美食”“餐桌上的野菜”“野果與童年”“草藥與健康”等六個版塊的習作教學活動。如在“野果與童年”這個版塊,筆者讓孩子們先去采訪大人,了解當地的野果種類,然后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去識野果,采野果,嘗野果。在過程中,學生調動了各種感官,取得了新鮮的素材。從實踐效果看,這注“源頭活水”解決了學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扭轉了學生怕寫作文的局面,真可謂“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二、組織“特色活動”,激發寫作興趣
先體驗,后寫作。找準學生的興趣點,把生活與寫作聯系起來,讓學生充分體會地域文化的特色,感悟客家人生活的智慧,再及時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錄下來,這便是我們遵循的原則?!白鲂〕浴⑵访朗场薄安梢安恕⒆鲆安恕薄罢肮?、憶童年”“識草藥、促健康”……筆者以版塊為中心,以地域文化為依托,逐步推出了一系列層層遞進的特色活動。如在“體驗客家美食”版塊,筆者先讓學生利用周末閑暇時間,學做一種客家美食,再在班級開展客家美食品嘗會,最后,在課堂上通過觀看學生在體驗客家美食的活動中的剪影,講述自己最難忘的一幕,并通過范文引路等手段來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把自己在體驗客家美食活動過程中最難忘的一幕寫具體,寫出自己獨特的體驗。不論是親手制作客家美食,還是分享品嘗客家美食,孩子們都興味盎然。這樣“接地氣”的習作經歷,無疑是有趣的新鮮、快樂?;顒拥娜の缎?,點燃了學生參與的熱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打造“精品課堂”,提升寫作能力
篇3
小學教育技術學論文
一、小學德育的現狀分析
多渠道的傳播媒體,小學生獲取的信息來自四面八方,紛繁復雜,這勢必對學校德育產生激烈的沖擊。而家長往往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獲得技能的多少,而對于受到學校重視的德育不感興趣?,F在的孩子普遍都是獨生子女,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子女溺愛,使他們養成了養尊處優的態度;同時社會受各種文化的影響和沖擊,賭博游戲機、打斗音像片到處泛濫,這直接給學校德育帶來了嚴重的負面沖擊。現代社會里,我們的小學德育工作如何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跟上時代的腳步,已經成為小學德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問題。與現代教育技術相整合無疑是適應了時代要求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介入,可以使得學校德育工作教育效果更加顯著。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小學德育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拓展德育渠道,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是進行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可行之道。我們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設紅領巾廣播站和校園電視臺,以班為單位,輪流制作節目,節目內容讓學生自己決定,學生撰稿、拍攝,錄制校園新聞、校園動態,利用班隊活動,通過學校閉路廣播電視系統向全校師生播放。學生在觀察、采訪、拍攝、觀看節目過程中,能受到正面教育,接受反面鞭策。如可拍攝學生保護花草樹木、撿拾垃圾等文明行動的鏡頭,也可拍攝學生進到花壇里玩耍、隨手亂丟紙屑的鏡頭,配上解說詞在學校播放,使學生明白保護環境要從身邊做起。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班級管理現代化。
學校是由一個個班級構成的,有好的班風,才能有好的校風。在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中,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管理班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生的學籍網上管理,各種通知通告、活動方案安排網上,班級考核情況及整改意見措施網上反饋,各種報表網上傳遞,班級管理和班隊活動紀實網上交流等,這樣會使信息傳遞快,管理規范,效率高。另外,學生、班級的先進事跡和各種成績榮譽網上宣傳,學生的各類作品網上欣賞等,能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網上德育。
現代教育技術積極地反映了科學技術的進步,本身具有強烈的時代科技特色。21世紀互聯網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是我們看到有少數學生卻沉溺于網絡游戲中不能自拔。我們可以建立網絡興趣班開設網絡活動課,指導學生處理好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系、休閑娛樂與學習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將時間和精力用到學習和創造當中去,讓學生從被動地沉溺網吧接受各種信息轉為主動地學習和利用網絡學習文化知識上來。另外,還可通過網頁制作比賽、電腦報比賽,為學生提供舞臺,讓他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就感。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德育課堂教學效。
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眱灮虒W過程,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身臨其境,可以多角度地撥動學生的心弦,多方面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多渠道地獲得信息,從而提高德育課堂教學效果。品德課上我們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一些抽象枯燥的理論,變為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自覺接受品德教育。如“我身邊的環境”一課,課前把學校的環境和本班學生愛護環境的照片配上聲音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效果很不錯。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架設家校溝通的橋。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深入人心。為了學校、教師、家長及時溝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動孩子的全面發展,我市很多學校建立了“家校通”系統,為學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途徑,也為教師、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提供了快捷、方便、經濟的方式。我們還通過校園網站,與家長在網上交流,形成家校聯手、齊抓共管的局面,達到育人的目的。
篇4
新區老年大學先進事跡材料
新區老年大學是由市老年大學和原經濟技術開發區老年大學合并成立,現有校舍面積13500平方米,分3個校區、5個教學系,共開設60個專業、233個教學班,在校學員8200多名。此外還設有鎮(街)、新型社區、養老院和駐區高校等8所分校。作為蓬勃發展的國家級新區中的一張重要“名片”,多年來,我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和老干部局的堅強領導下,始終不忘初心,扎實工作,先行先試,開拓創新,先后榮獲“全國先進老年大學”“全國示范老年大學”“全國老年遠程教育示范區”“全省老年大學先進示范?!薄叭±细刹抗ぷ飨冗M集體”等稱號。
一、精心辦學,先行先試
著眼服務大局,豐富活動載體。堅持以辦老干部、老年人滿意的教育為己任,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校發展建設獻計獻策,著力解決老年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傳播正能量,連續三年參與全市老年教育系統“樹長者風范、做風范長者”評選活動,評出市級“風范長者”67名。積極搭建平臺,豐富校園文化,籌集資金,在全市老年大學中率先安裝了LED屏幕等現代化設施,打造功能齊全的文化活動場所,近三年來舉辦各級老干部文化活動近百次。著眼提質增效,助推教學改革。在課程設置上,注重教學內容的知娛合璧、教學目的的古今通幽、教學特色的中西鑒賞、學制安排的長短并蓄,形成了專業齊全的教學體系。在教學設施上,實現“三個率先”:在全市率先開展電化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在全省率先形成面授教學、電化教學、遠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全國率先達到能點播、能直播、能互動、能監控、能評價“五個能”目標。在教師管理上,修訂完善《教師管理制度》《教師考勤考績制度》,造就了敬業精神好、團結協作好、教學效果好的百名教師隊伍。在教學管理上,既把握宏觀管理、規范管理,又注重細節管理、痕跡管理,打造溫馨舒心的學習環境。在課題研究上,立足“五個緊緊圍繞”,推進理念辦學,形成了以教書育人為本質,以服務老年人為本分,以新區地域為本色的理論研究成果。撰寫的紀實報告《盡孝與分憂》入選全國老年大學系統“五個十工程”。著眼管理創新,改進辦學機制。不斷適應老年教育發展要求,實行黨支部領導、校委會決策、校長辦公會執行的工作機制,先后推出了分教學系管理、課程結業制、信息化管理、大數據管理等得力舉措,探索了老年大學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方法。分教學系管理,按照專業相近的原則,將60個專業劃分為5個教學系,由管理人員兼任系主任直接管理到班級,改變了以往只是由教務處宏觀管理的狀況,細化了分工,落實了責任,提高了效率;課程結業制,將所有專業設置為初級班、中級班和提高班3個層次,分別設置2-3年不等的教學年限,學員學業期滿必須結業,鼓勵學習新專業,打開了擴大學習新知識的窗,解決了“老生出不去,新生進不來”和“教師不好教,學員不好管”的狀況;信息化管理,實行學員報名、注冊、信息采編一體化,新學員持身份證報名,老學員持學員卡報名,實現了學員報名注冊“一卡通”,學校查詢學員信息“一點通”;大數據管理,建立了教師管理、教學管理、文件資料管理的大數據庫,便于信息查詢、檔案管理、資料使用,為構建可操作、可持續、可復制的老年教育模式提供現代智能支持。
二、弘揚文化,善作善成
注重品牌建設,培育校園文化。文化品牌是辦學的靈魂,師生的啟迪。我校遵循“學之終身、行之終身”校訓,崇尚“黨政主導、創新引領、公平開放、服務社會”理念,弘揚“先行先試、善作善成”精神,追求“樹長者風范、做風范長者”目標,出版校報、文集、畫冊,設立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展示牌,精心打造了“桑榆春風”文化品牌。注重精神傳承,崇尚老有所為。因勢利導,積極組織扶弱濟困活動,弘揚正氣。近年來,先后組織老年大學師生開展公益性慈善捐助近百次,籌集善款70余萬元;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0多次,上萬人參與,多名學員被區里評為“感動青島十佳人物”和新區“十佳道德模范”稱號。去年,一名學員因車禍生命垂危,老年大學組織全校師生緊急獻血、捐款救助,社會贊譽廣泛,被評為新區“十件文明好事”。如今,校內弘揚正氣、扶危濟困、勤儉辦學、愛校如家已蔚然成風。注重搭建平臺,展示學有所成。積極搭建班級交流、學校教學成果匯報、外出參賽演出等平臺,最大程度滿足廣大老干部和老年人展示學習成果的迫切愿望。自2016年起,我校與《老年教育》雜志社聯合,在全國老年大學系統首創《老年教育》知識競賽活動,該項活動抓住學員學習雜志的興奮點,找準訂閱雜志的結合點,達到了“以賽促學、以學促訂、以訂促用”的效果。
三、服務社會,有為有位
篇5
一、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著名教育家艾瑪遜說:“教育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班主任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和自尊心,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老師尊重學生,應該從簡單的禮貌語言開始,見到同學打招呼,學生幫老師完成了事情說句“謝謝”,會使師生感情和關系更加融洽和諧;老師對所有的同學一視同仁,老師的包容之心既會讓成績優異的學生得到發展,又會讓后進生受到鼓舞;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只要學生的個性不違法,老師就沒必要非按照老師的要求塑造學生,老師就應該為其提供學習的環境和平臺;多贊揚、少批評學生,欣賞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贊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呵護他們的每一次與眾不同。在這樣一個和諧的班級氛圍中,學生會快樂地成長。
二、培養優秀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級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是搞好班級建設的得力助手。既要建立堅強的穩定的班集體,又要把班主任從煩瑣的班級事務中解脫出來,那就必須有一批團結在班主任周圍的優秀學生干部。在培養班干部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培養他們平等、自律、責任和競爭意識,同時,要求班干部在工作中注意工作方法,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
三、抓目標管理,建設一個團結和諧、奮發上進的班集體。
首先依據全班學生的心理、生理年齡特點和學習情況,確立切合全班實際的管理目標,然后圍繞班級目標,指導學生制定出與個人情況相符合,又與班級目標相配套的個人目標。同時探索有效的措施,在學習和生活中,引導同學們實現班級和個人的雙重目標。這樣,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必能形成團結和諧、奮發上進的班風。
四、抓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绷己玫牧晳T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一是從老師自身做起,言傳身教,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二是從細節做起,從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抓起,糾正他們存在的不良習慣;三是要持之以恒,反復訓練,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適時給予表揚,使他們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增強信心。
五、抓學生責任意識,樹立學生主人翁精神。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用各種形式使每個學生成為集體的主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培養學生高度責任感和競爭意識。首先要培養一批有威信、有能力的班干部,鼓勵他們大膽管理班級,使他們有團結協作的精神,并由他們調動一批有熱情、有責任心的同學分工負責紀律、衛生、學習等方面的具體工作,從而帶動整個班集體的每一位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其次,實行班干部值日和學生值日“雙軌值日制”,相互激勵,相互監督,實施全員管理,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六、抓規范管理,形成紀律約束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以制治班,強化紀律意識。班主任要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學生手冊》,特別是學生管理規定和德、智、體表現紀實綜合測評實施辦法。班級還可以另外制定必要的班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班干部的崗位責任制,日常考勤制度和班級活動參與制度。這些制度結合一定的激勵措施,會更加有效。當然,這些規章制度和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措施,主要由班級成員共同商議建立,體現班級特色和班級文化。同時,“寬”、“嚴”適度,既要達到管住的目的,又要不激發學生的矛盾,從而達到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目的。
七、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質。
篇6
(一)通過實踐調研,改革課程設置
幼兒園需要什么課,我們就開設什么課,學生哪個方面薄弱,我們就強化哪方面的訓練。如,結合本專業實際、學生現狀和崗位需求特點,我們積極采納了老師們的調研成果,歸納整理了幼兒園關于學生教學實踐的意見,經過專家指導,及時調整了課程設置,全面優化課程結構,解決了課程設置與崗位需求對接的問題。增開了《幼師應用文寫作與訓練》和《幼兒教師口語溝通技巧》兩門課;把奧爾夫音樂師資認證培訓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掌握常規藝術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能取得奧爾夫師資認證證書,實現了學生向一崗多證、一專多能方向的發展。
(二)通過排練演出,改革常規教學
我們針對部分專業課實操性強和應用廣泛的特點,大膽創新了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如《幼兒文學》和《兒童舞創編》課的教學就采用了邊排邊教、以演代考的形式。即以各自的成熟作品為教學依托,教師沿著分析范例-解讀要點-指導排練的路子實施教學,學生則沿著欣賞作品-學習要領-排練鞏固的路子學習。學期的學習成果則通過“幼兒文學課程匯演”和“兒童舞創編專場展示”檢驗,演出即考試。
(三)通過切身體驗,改革職業素養教育
一是組織園長講座和優秀畢業生匯報會。來自園長的“愛—幼兒教育的永恒主題”講座,透徹地闡述了一個幼兒教師所必備的職業素養。案例真實,說服力強,可信度高,教育效果好。優秀畢業生匯報會,則采用學生現身說法,從學習經歷、崗位奉獻和創業實踐等方面講述了一個幼兒教師具備的事業心和文化科學知識等基本素質的重要意義。直指要害,震撼力強。
二是組織課前十分鐘故事會。幼兒教師需要與家長、小朋友和同事之間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我們通過每天的故事會,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心理素質。
三是開展“人人在崗”活動。即把班級工作細化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達到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干事,人人擔責任的目的,強化學生對班級、對他人的責任感,提高其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
(四)通過比武競賽,改革職業能力訓練
一是組織學生技能比武。根據各年級不同時期專業學習內容的不同,我們分年級、分時段設立比武項目,共涉及聲樂、舞蹈、鋼琴、試唱、手工、墻飾、美術、講故事、課件制作、即興彈唱、兒舞創編、教育活動設計、三項全能和六項全能等14個項目。班級推薦報名和專業科賽前抽號相結合確定參賽人選,改變了少數人參賽的局面,實現了全體學生人人參與技能比武的目標。
二是組織幼兒創意課間操比賽。二年級《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課,除了掌握常規健康教學方法以外,期末組織體現幼兒特色的幼兒園創意課間操比賽,深化健康課的教學。
三是改革五大領域教法課的評定辦法。改變過去五大領域教學法課考試只看教案的辦法,對成績的評定全部采用課堂聽講、教案質量和教學活動組織錄像三部分成績共同組成,且教學錄像成績占很大的比重,充分體現教學基本功的重要性。
四是全面開展基本功大練兵活動。除了聲、舞、鍵傳統訓練項目之外,增加聽說、故事、手工、鋼筆字、墻飾、簡筆畫、即興彈唱和兒童裝飾畫等的訓練,并將日常訓練成績計入期末總評,以此調動學生參與基本功訓練的積極性。
五是用生動的方式組織專業展示。根據崗位需要,結合教學進程和學生特點,用生動和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職業能力展示。二年級下學期舉行美術作業、邊彈邊唱、聲樂三個專場技能展示。美術作業包括兒童畫、簡筆畫;邊彈邊唱包括自彈自唱、伴唱、學生伴奏,教師或學生演唱,既演唱兒童歌曲,也演唱藝術歌曲;聲樂專場展示包括合唱、表演唱、聯唱和獨唱等。三年級上學期舉行墻飾與手工、幼兒童話劇專場、兒童舞創編專場和綜合教學成果四場展示。
(五)通過細化管理,改革職業素養說教
一是組織了幼兒園模擬管理。我們除印發學習了市級機關幼兒園規章制度外,還組織了幼兒園模擬管理,實現了向實踐的延伸教育。即把每一個班作為一個幼兒園,班主任即“園長”,學生即“幼兒教師”。通過體驗,促使學生加強自律,理解學校嚴格管理的良苦用心,適應未來崗位需要。通過制定模擬管理制度、安排先行試點、全面總結提升和適當使用模擬管理成績,實現了學生與“崗位”的“親密”接觸和對未來職業的初步了解。
二是實施了公寓規范化管理。灑掃庭除是一個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生活技能。為了使學生能熟練掌握這些技能,我們在遵循學校規章制度的基礎上,總結并實踐了70個字的《內務整理規范》和《宿舍值日規范》。我們通過對學生實施強化訓練、反復操作,使之養成了井井有條的做事習慣,公寓管理水平明顯改觀,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
三是制定了教學實踐管理辦法。教學實踐管理辦法包括帶隊教師職責、學生組長職責、學生教學實踐考核辦法、幼兒園信息反饋制度和學生量化管理辦法等。系列管理制度的實施,使教學實踐井然有序,學生在實踐中增長了本領。
(六)通過深入一線,改革執教方式
通過比武和社會實踐提高教師的執教素養。在課改的過程中,教師的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此,提高教師的執教素養是課改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我們通過組織專業老師開展技能大比武,組織技能老師與學生同臺展示,強化專業老師的教學基本功;通過組織專業老師到幼兒園參加社會實踐鍛煉,使老師們進一步了解幼兒園對教師職業素質、職業能力的要求,為今后培養合格幼兒教師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業務基礎。
篇7
我國的民俗文化博大而精深,由此確立了課程題目“自然涵養天性 民俗厚積文化‘項目’課程支架幼兒發展”,進一步地深入研究、感知、探索。
概念界定
自然 一是廣義上的“自然”?!白匀弧钡淖畛鹾x是指非人為的本然狀態。到了近代,“自然”則主要指存在者之整體,即自然物的總和或聚集。到了現代,哲學家提出作為生態系統的自然概念――生態系統是一個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組成的生命共同體。在哲學上,“自然”指的是自然界、物理學宇宙、物質世界以及物質宇宙。在當今,自然既可用作名詞指具有無窮多樣性的一切存在物,也可用作形容詞指天然的、非人為的或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強的。
二是教育上的“自然”。在中國教育思想史上,自然概念最早出現在《老子》一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老子所說“自然”一詞并非指自然界及其狀態,是為了能夠順任自然,自然并非外在于道,道本身就是自然。老子所強調的“自然”是要求統治者應該效法自然,行自然之政令,使人類社會得以自然而然地發展,老子是讓人們回復原初的自然生活本能,并不是要把人們引向神秘、玄虛的形而上世界。在西方亞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有關自然教育思想,所謂的自然就是保持事物的本質、本性。盧梭系統地提出了自然教育思想,認為“自然”一詞是指世間萬物要保持其天然面貌、不被外界所干預的意思,教育上的“自然”指的是教育要順應幼兒的天性,遵循幼兒發展規律。
當前教育上提出的“自然”一詞,是對應試教育下違背幼兒發展規律,以成人價值觀為導向,在機械統一模式下培養出的幼兒各種弊端的批判而提出,指的是教育要順應自然,以自然的本來面目來教育幼兒,順應幼兒的本性發展路線展開的教育。
黃武雄認為,兒童身上有幾種自然特質:首先,兒童具有洞察復雜事物的特征的能力。如語言的學習對于成人來說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啊,但是幼小兒童在學習母語時卻是那樣的自然而然。這說明兒童具有在具體的情境中,敏銳的抓取事物或語言整體特征的能力。其次,以無畏無休的體驗,參與世界的秩序,換取最真實的知識。第三,免于偏見的限制,即好奇心與一種面向世界的開放心態。(自然在本課題中是指幼兒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充分與戶外環境及材料互動,自然而然地形成活動,是一種兒童天性的的流露與釋放。它與教師在教學計劃指導下高控幼兒的學習是截然相反的。)
基于生物遺傳動力反饋簇理論體系,自然教育是解決如何按照天性培養孩子,如何釋放孩子潛在的能量,如何在適齡階段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的均衡發展的完整方案,解決兒童培養過程中的所有個性化問題,培養面向一生的優質生存能力、培養生活的強者。一句話,所謂自然教育就是順應人的自然本性、個性和發展規律所進行的教育。
天性 《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積靡使然也”為“天性”一詞的漢語出典。此處“天性”概念自身的內涵雖然尚未充分顯明,但它無疑是作為一個與“后天積習”有所區別的概念而出現的?!疤煨浴敝械摹疤臁碧N涵了天性概念的一個基本維度:天性首先是指人“先天”具有的,或“自然”所賦的品質或性情。“先天”在哲學上指先于實踐和經驗,即離經驗而存在著為先天,由經驗而出為后天?!白匀凰x”在生物學的意義上則與遺傳這一概念密切相關。
鑒于以上兩點,本研究將天性概念界定為:人先天具有的,獨立于人的后天經驗而存在的,通過種族的遺傳而形成的,人類所共有或個體所獨有的性質、性情、性向、性好等。
告子云:生之謂性。廣義的天性即通于“生之謂性”意義上的“生性”:只要是人生而即有的,自然所賦的,稱之為人類的天性。但從概念史的角度看,天性卻又逐漸演化成了一個更為狹義的概念:它不僅“泛指”大自然所賦予的,“人”性所賴以形成的全部“生性”,它更“專指”自然天成、相對固定、不易被改變而經常表現為特定的性向、性好等形式的那部分“生性”。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層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根源,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必須從民俗文化入手。民俗文化是行為和價值觀念的復合體,反映著人類的生存智慧和意愿,是民眾對過去的記憶、現實的感受、未來的憧和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與向往,并通過民眾自身作為載體進行傳播而形成生生不息的知識體系、行為體系和價值觀念體系。民俗文化是人人持有、享用、承續和創造的文化,是最公平的文化系統。民俗文化有著重要的生活實用價值,在民眾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知識的獲得、文化的承續、關系的調節、行為的實現、身心的歡娛、精神的平衡、審美與生命意識的流露等等。
民俗文化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所創造和積累的文明成果,是人類長期發展創造,承載著豐厚的知識。民俗文化自成一體,通過社會生產生活不斷繁衍、更新和傳承,它是人類永恒相伴的文化體系,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基層文化,是文化之根,起著文化的奠基性作用,不可小視。它反映了社區和集體的人群意愿,世代相習和傳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現象,包括民俗戲曲文化、民俗工藝文化、民俗飲食文化、民俗節日文化、民俗裝飾文化、民俗繪畫文化、民俗音樂文化、民俗歌舞文化等。作為民族未來的希望,幼兒應從小學會尊重和理解民俗文化傳統,并在將來繼承和發展民俗文化的精髓。
幼兒民俗文化教育值得提倡,民俗文化教育具有文化傳承的作用,具有培養民族審美情趣和民族情感、形成民族價值觀和民族自尊心、增強民族凝聚力、培育以及弘揚民族精神、保持和彰顯民俗文化特質、傳承民俗文化的作用,具有知識教化、道德教化與審美娛樂作用。它是最早影響兒童社會化的決定性因子,是兒童社會化的自然之師。民俗教育是一種國情教育,具有培養幼兒積極情感的作用,具有建設我國特色學前教育的作用。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在實現兒童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
教師支架理論 支架原意是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腳手架就是工人們在建造、修葺、或裝飾建筑物時所使用的能夠為他們和建筑材料提供支持的暫時性的平臺或柱子等,是一種臨時性的支撐架構。
支架式教學最初產生于探索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研究中。在國外特別是西方國家早已把支架理論引用到教學過程中,而且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近年來,國外眾多學者對支架式教學進行了具體系統的研究,內容如下:卡茨登曾明確指出,支架式教學具有廣泛的適應性。瑞德研究證明支架式教學是一種理想的、適宜于個別化教學的干預方式。迪克森等提出,支架式教學是系統有序的,包含了提示的內容、材料、任務以及相應的教師為改善教學所提供的支持過程。普利斯里等認為,支架式教學是根據學習者的需要為他們提供幫助,并在他們能力增長時撤去幫助。這是關于支架式教學目前最為廣泛接受的觀點。荷蘭的Winnips對支架有相當全面的研究,他在研究中也提及到支架在各種教育媒體中的應用,但沒有深入展開。美國的Lauren Resnick認為現代教育的目的已經不再是傳授知識,而是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問題解決者。他們認為,支架式教學很好地滿足了這一需要。
我國的專家學者也對支架式教學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程度框架構建的探索,其中成果最顯著的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何克抗教授和華東師范大學的祝智庭教授、閆寒冰博士等為代表的專家們。他們認為學習支架的作用就在于幫助學生順利穿越“最近發展區”以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通過支架(教師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幫助,管理學習的任務逐漸由教師轉移給學生自己(學習過程被內化),最后撤去支架。總的來說,國內外支架理論的發展已相當成熟,國外的研究并已在向各領域滲透。但大部分研究都只是局限于課堂教學中,在游戲中研究得較少,特別是支架理論在幼兒游戲中的應用更是鳳毛麟角。而支架理論不僅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同時兼具較高的實踐意義,故將此理論作為課題研究必不可少的理論基礎。
自主學習 宋乃慶等人提出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控制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主動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陳虹娟提出幼兒的自主學習是指孩子在幼兒園中,在老師的鼓勵和支持下,按自己的想法和心意,選擇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為方式,獨立地來接觸信息,獲得經驗,提升認識,自主地發展的學習過程和方式?,F代兒童學習觀認為,孩子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學習,是使孩子身心獲得自由、全面、和諧的發展的學習。本研究中的自主學習,是一種開放型的自主學習。在借助前人的基礎上,幼兒自主學習是在項目活動中,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心意,選擇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為方式與同伴、與材料充分互動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幫助與支持下,在信息認知、技能獲得、氣質形成、情感受益等方面自主地發展的學習過程和方式。研究中的自主學習,更多是指向學習的品質,即強調幼兒應有強烈的學習興趣,有主動學習的表現,善于發現問題并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而不是等待和依賴教師的幫助等。
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強調,活動過程中尊重、鼓勵幼兒興趣,注意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追求活動性、探究性的課程思想,倡導綜合性的活動,且要求活動內容從幼兒角度出發,選擇符合兒童天性的主題來編制網絡圖,使幼兒興趣及教學內容都能得以延伸?;顒舆^程中以幼兒為主體,這樣將幼兒的興趣生成活動,能更好地實現“幼兒的主動、探索性學習與發展”。項目活動最初來源于教師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的把握,對《指南》《綱要》目標的熟知;同時結合幼兒實際生活經驗的活動內容。原則上,孩子年齡越小,探索的題目橫向相關性而不是縱向相關性就越顯得重要了。橫向相關性,指的是為兒童進入下一個班級或下一所學校做準備的學習;橫向相關性,只對現實經歷有積極意義的學習活動。
項目教學課程總目標
在項目理念下,依托自然環境、材料,保護幼兒童真,順應幼兒天性發展,融入民俗元素的項目課程,尊重幼兒年齡特點及學習方式,充分利用幼兒園、家庭及周邊教育資源,最終實現:通過對自然、社會、自我、文化等項目課程內容的體驗,幼兒產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使幼兒養成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的良好學習品質。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讓幼兒終身受益。
項目活動年齡階段分目標
制定適宜的目標是幼兒教師開展活動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及關鍵環節之一。一般來說可以從三個維度來思考和制定,即情感態度、方法能力、知識經驗,因此圍繞項目活動理念下民俗文化課程的開展,年齡段目標圍繞以上三個維度進行。(見表一、表二、表三)
幼兒園主要研究
幼兒園一直以來依托北京市幼兒快樂與發展課程,開展綜合性主題活動研究,組織開展各項活動。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依據《綱要》目標、幼兒興趣、季節特征、節日活動等選擇主題內容,通過預設主題活動目標,涵蓋五大領域活動內容進行教學計劃的設計,并實施。這一過程中,看到的是教師對幼兒年齡特點、課程與教材的把握。《指南》頒布后,強調“以幼兒為自主發展主體”的活動。本園借助“項目教學法”開展各項活動。
理清了綜合主題活動中,項目理念下的活動選取 一是項目活動的選擇與類型包括:
與幼兒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項目內容:童話故事、兒童城、蛋糕房、超市等。
民俗文化項目的探究,如:書、北京小吃、茶館、印刷博物館、皮影戲等。以及項目活動過程中民俗文化符號融入剪紙、扎染、水墨畫、青花瓷等,幼兒園地處城鄉結合部,老北京民俗文化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且便于項目活動過程中實地考察、探究活動的開展。
二是大型主題活動的開展――將園所活動與班級活動進行有機的整合。
按季節分:“校園DIY――綠植課程”“夏日親水節”“自然課程”
按節日分:“民俗節日課程”“黃村一幼民俗文化節”“禮儀課程”
按學期分:“小腳丫走天下”“幼小銜接課程”“親子、趣味運動會”
每學期伴隨活動:“陽光區域游戲課程”“茶館”“安全課程”等。
例如:園級開展大型活動,將班級內的特色活動提升新的高度,各種大型活動中,增加幼兒體驗、參與的機會。每個學期末的項目展示周,孩子們會在年齡班級范圍內進行經驗分享、區域共享等。民俗文化節,就是將班級內學期初與幼兒共同選擇的民俗特色內容,與美工區進行整合,感知民俗文化中民俗語言、民俗藝術等。
探索出適合我園活動的項目教學“五?五”式發展路徑 在項目教學的教育實踐中,通過不斷探索,支持幼兒在項目活動中發展,本園探索出了項目活動的五段式實施路徑即:導入――觀察體驗――探索發現――合作交流――回顧展示。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與豐富,最終形成了以五段式實施路徑為縱向內容,以幼兒預期發展價值、教師支持策略、幼兒關鍵經驗獲得、案例、整體概述為橫向的項目教學“五?五式”發展路徑。(如表四)
首先,縱向內涵。第一階段即導入環節,紀實活動的引入階段,目的在于引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確立研究項目更重要的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調動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第二階段為觀察體驗階段,《指南》說明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直接經驗為基礎,要最大限度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經驗獲得需要?!边@一環節中,孩子們通過多種感官進行體驗。如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幫助幼兒對項目活動中的內容進行廣泛的認知。第三階段為探索發現環節,其內涵為: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兒真正的探索始于對答案的追求,是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探索答案的過程。第四階段為合作交流,其內涵為:培養幼兒合作意識的同時,重視交流的作用。交流是孩子們獲得經驗的一條途徑,交流是探究過程、結果、結論的表達,也是同伴分享,傾聽同伴意見,或進行討論、爭論、達成共識的過程。第五階段為回顧展示,其內涵為:回顧是回想過去,思考過去發生的事情,幫助幼兒歸納總結、提升經驗,同時起承轉和,引領新的開始。
其次,橫向內涵。幼兒預期發展價值:以教師角度,敘述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預期達成的目標(以列條目的形式)。
教師支持策略:教師從教學實踐過程當中總結、歸納、高度提煉出來理論方面的核心詞組(舉例:觀看視頻、談話活動、故事導入等)。
幼兒關鍵經驗獲得:以幼兒角度,表述在導入環節獲得的關鍵經驗(以列條目的形式)。
案例:按照項目進展順序列出案例名稱。
整體概述(現狀分析):(幼兒方面)此階段完成后對幼兒整體分析,通過幼兒此階段表現,能夠為下一階段提出問題――起到啟合轉承的作用;(教師角度)通過觀察幼兒,對幼兒活動支撐的引入。
梳理出“循環‘Z’型幼兒行為觀察與教師支持策略”記錄表為觀察抓手 項目開展過程中,每一環節向下一階段進行時,需要教師通過對幼兒的行為觀察,進行有效支持的策略。為方便教師教學策略的實施及案例的梳理,經過教研,形成了《幼兒行為觀察與教師支持策略記錄表》。表格在實踐過程中,起到的是工具的作用,而這個工具的三方面內容的作用才是教師真正讀懂幼兒和有效支持幼兒發展的關鍵。教師在“看到――讀懂――支持”三個環節中來實施有效教育的過程,恰恰是支持幼兒從原有關鍵經驗向新的關鍵經驗循序漸進發展的過程。
“看到”對于教師而言,是在靜靜看、仔細聽、用心想的一個過程。
“讀懂”是通過幼兒的典型行為表現及其典型行為本身的意義,同時通過教師自身教育經驗和關于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和心理以及學習方式等豐富的知識,分析幼兒潛在的隱形的學習品質。是教師實施有效教育之前,鏈接“看到”到“支持”部分的關鍵點。
“支持”是懂幼兒之后,做出的支持應該更會伴隨幼兒濃厚的興趣、奇妙的想法、大膽的嘗試、積極的思考以及他們自信的發現。在“Z”型循環支持路徑過程中,充分利用和發揮好工具的三個作用,就會促進幼兒自主的發展。 “Z”型循環中:核心為學習品質,圓周上一個個活動建立橫縱聯系,這些聯系的活動,向外指向幼兒的學習方式,向內指向了幼兒的學習品質,一個案例就是一面“蜘蛛網課程”,教師尋找到了學習品質之間、領域目標之間、活動之間,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的聯系,但將此聯系回歸到項目活動的開展中進行利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探索項目活動開展中,呈現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主題環境的構成 好的教育環境似教科書,《指南》中深入體現了“幼兒自主發展的理念”基于對幼兒園環境創設核心價值的考慮,教師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更加注重觀察幼兒的表現,分析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重視研究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式,致力于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目標物化于環境之中,促進幼兒自主發展。
室內環境創設包括項目環境階段性展示:呈現孩子們在項目活動過程中的記錄、見聞、經驗提升等內容,教師會根據本班項目內容進行環境裝飾,大體在色彩、形狀上有所區分;安全、衛生保健墻飾依據每月活動的主題及班內幼兒興趣需要等進行布置;區域互動墻飾,年齡班的不同,互動的內容也大有不同,如小班呈現區域規則,介紹玩具等;中班將目標與區域活動相結合,體現在與材料的互動方面,大班是區域的規則性更強,介紹玩具的玩法等內容。整體室內環境呈現平鋪效果,且幼兒作品展示效果不突出。如何更好地區分各個班級的文化特色,仍需要從細節上著眼。
課程評價
幼兒自主發展評價 本學期,本園借助“區域游戲中幼兒典型行為識別與教師支持策略的實踐研究”,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幼兒的學習品質及典型行為進行了觀察、支持與梳理,并依據《指南》中發展目標條目進行對照,進一步形成了3-6歲幼兒發展的評價體系,為課程評價提供了依托。同時在評價過程中,幼兒園會與白愛寶幼兒發展評價體系、幼兒成長檔案結合,盡可能保證評價的客觀、真實、全面。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 “Z”型循環支持系統中,教師的“看到――讀懂――支持”三個環節,在其專業發展中,不斷修煉就是為了使教師能夠靜心觀察幼兒行為,伴隨幼兒一旁學習,之后,依靠自己的理論認知要用心去分析幼兒,全面深度解讀幼兒,不僅要能分析出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和學習情況,也能通過幼兒行為察覺到幼兒隱形的發展方向和存在的問題。之后,對幼兒做出有效、豐富的支持,而通過這些支持的內容,教師學會了反思。案例梳理的過程中,老師們做出支持的量,體現出支持的深度,而預設支持活動形成的面,能夠看到支持的廣度。教師支持的深度、廣度與案例的積累構成橫縱網絡,形成自身成長發展的評價體系。
篇8
注重專業特色,強化實踐技能。立足專業特色和學生實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不但是深化專業學習的重要渠道,也是強化和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的重要載體。正是專業學習和校園文化活動的有機結合,才實現了二者相互促進、互為影響的良性融合。一是結合專業特點,大力開展深化學生專業實踐活動。通過校內的實踐平臺,以凸顯專業特色、張揚學生個性、拓展專業實踐、提升綜合素質為目的,先后組織開展“狂歡Party”英語角、“華音杯”外文影視配音大賽、“魅力講壇 智慧人生”說課比賽、“時尚+元素”建筑藝術模型大賽、“金秋”音樂會、“數字魅力”數學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培養了學生學習與思考的綜合能力。二是結合學校實際,實現課堂與實踐的完美對接。目前,華銳學院有不少在建工程,土木工程系結合這一實際,積極探索開發了“課堂進工地,工地設課堂”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實踐運用實現了無縫對接,既豐富了課堂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也使實踐教學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進一步深化和拓寬了學生的專業學習,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注重職業發展,強化指導服務。近年,大學生就業問題備受關注。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對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愈加重視。基于此,學院以招生就業部為主導,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特點,堅持以“分類指導,分層發展,優化組合,多元并進”的服務理念,實現就業服務和就業指導從“重末端”到“重過程”的轉變,取得了較好成績。學院先后組織實施了“未來公務員計劃”,以計劃將來做公務員的學生為主體,在就業指導課設置、就業政策、就業信息上給予傾斜,實施“導師一對一”制度,指導和規劃學生4年的大學生活;開設“放飛夢想”考研論壇,各系結合實際,為計劃繼續學習深造的學生在專業學習、公共課學習、考研學習場所、考研心理輔導、考研學習信息收集及考研初試、面試等所有環節給予一站式的指導和幫扶,積極為考研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提供周到的服務;開展“志愿服務基層在行動”活動,主要針對那些志愿到西部和基層從事支教、支邊、支衛等工作的學生,在地點選報、考試準備、知識儲備等方面給予指導和服務;實施“我想當老師”計劃,旨在為那些計劃將來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在課程設置、師德教育、師范技能、實踐實習等方面給予側重和指導;舉辦“創新創業 成就未來”創業設計大賽,主要針對今后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通過學校為他們搭建先期創業平臺,進行創業實踐,以鍛煉創業能力和積累創業經驗。以上活動使學生從入校開始就確立目標,明確定位,選擇、規劃和設計學習、職業發展方向,有選擇、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分類分層學習和實踐,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夯實了專業基礎,提升了就業適應力。2012年,學院學生考取公務員20余名,考取碩士研究生344名(錄取率達19%),考取農村特崗教師100余名。
注重學術交流,強化教學實踐。加強學術交流和科研活動對優良學風、教風和校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蒲信c教學的結合以及將研究精神注入教學過程,對于提高師生科學素養,強化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是通過“請進來”,為師生“傳經送寶”。學院一直重視和支持學術交流活動,先后邀請了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教授、西南大學博士生導師郭聿琦教授、信息工程大學姚世軍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趙毅力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曾慶強教授、河南省人力資源資深研究與培訓專家羅繼武、南京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丁曉鐘等一批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作報告,進一步活躍了學術氣氛,加強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建設。二是通過“走出去”,進一步拓展教師科研視野。學院每年都會選派一定數量的青年教師參加省內外舉辦的學術交流會、報告會等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拓寬學術交流渠道,創新教學科研模式,增強教學科研效果。如外語系主任羅德喜教授應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邀請赴西安參加了主題為“突出教學特色,關注師生發展”的全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研討會暨《新視界大學英語》出版首發式,并作了題為《大學英語教學特色與教學發展》的專題發言。
注重素質提升,強化品牌活動。學院通過開展各類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活動,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不斷推進學生活動系列化、精品化、品牌化建設,努力培養專業牢、實踐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全面提升了學生工作的內涵建設和精細化管理,切實實現“省內外有影響、有特色的獨立學院”的辦學目標。學院通過組織舉辦“同在一片藍天下”“獻出一支筆的力量”和“學習雷鋒——我們在行動”的志愿服務、實踐實活動,以及學習貫徹十精神系列專題活動,黨校、青校、團校和學生干部培訓班(簡稱“三校一班”),大學生素質拓展趣味運動會,“與信仰對話”形勢政策教育活動,“活力校園”女生月系列活動,“青春溢彩”手工藝作品大賽,“感恩,共享美好校園”誠信教育活動等,積極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學風濃、校風好、教風正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漸形成,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和認可。學院先后榮獲了“河南省第二屆優秀志愿服務集體”“河南省五四紅旗團委”“河南省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信陽市■河區青年文明號”“信陽市優秀志愿服務工作集體”“信陽市五四紅旗團委”等諸多榮譽稱號,專題報道《信陽師范學院華銳學院“三校一班”助推學生成長成才》曾被團中央、團省委網站轉載,《大別山下團旗飄揚——信陽師范學院華銳學院青年志愿者服務工作紀實》一文被《河南教育》2012年第3期刊發,同時被《科學理論發展與實踐》一書收錄。
注重安全教育,強化防范措施。安全是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前提和保障。學院始終以打造平安和諧校園為目的,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加強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則,從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和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入手,豐富安全教育活動形式,創新安全工作思路方法,強化安全工作防范措施,全力營造一個安全、文明、健康、和諧的育人環境。一是注重預防,完善安全制度建設。為了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安校園”建設中,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群防群治”的方針,建立健全各種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應急機制,包括《學生外出活動管理暫行規定》《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實施辦法》《門衛管理制度》《學生公寓管理規定》《學生公寓管理違紀處分條例》《重大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等,不斷完善安全工作的責任體系、監管機制和運行機制,努力實現安全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與長效化,使校園更加和諧、安寧。二是強化責任,提高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學校以主題班會、班級團日活動等為載體,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應急教育、自救互救教育、自我防身、交通安全及其他有關安全常識的教育;重點抓學生公寓“五查”(即查安全、查文明、查衛生、查學習、查生活)活動,杜絕宿舍違章用電;要求輔導員每周必須為學生上一節安全教育課,要求有課題、有教案,每月一次安全主題班會,每學期一次安全知識講座或法制教育報告會;為輔導員訂發了《大學生安全教育》《安全警示錄——大學生安全教育讀本》等教材,普及安全知識;舉辦交通安全圖片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舉行大型的“珍愛生命,遠離傳銷”簽名和教育活動,開展法制教育講座,舉辦消防滅火演練和安全疏散演習,開展以“抓整改、保安全”為主題的“百日生產安全大檢查”活動,發放傳染病預防宣傳資料等。這些活動不但培育了校園安全文化,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解疑釋惑,疏解心理問題。學校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情景劇”大賽、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周等活動,既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識,也達到了“關愛心靈、健康成長”的教育目的。
百舸爭流千帆競,長風破浪正當時。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十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我們要以十精神為指引,聯系實際,注重實效,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構建和諧校園,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不斷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大繁榮、大發展,積極努力建設和打造高品位、深內涵、有特色的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品牌,進一步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凸顯新時代條件下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篇9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不斷加強和改進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性和深入性,我校于2010年11月22~26日舉辦了題為“滋養心靈 快樂成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周活動。
本次心理健康宣傳周的主要活動有學生和家長的專題講座、心理主題班會、心理原創作品征集活動、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展示、心理健康宣傳咨詢日及心理影片展播,旨在營造全校心理健康氛圍,加強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必要的心理調適方法,形成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此次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的參與性高,取得了預期的成效。
一、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紀實
11月22日在升旗儀式上,學校心理教師秦艷霄的講話拉開了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的帷幕。同日下午,初一、初三年級各班舉行心理主題班會。初一年級班會主題是“初中生活,我準備好了”,初三年級班會主題是“心新向榮”。本次初一、初三的主題班會均由各班的心理委員主持,班級氣氛熱烈,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踴躍,有效解決了心理困惑。
11月23日下午,心理教師尚玉寧為全校學生做了有關感恩和如何調整考試心態的心理健康教育電視講座。列舉事例引導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學會體諒、理解父母;同時介紹了考試的目的,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考試,學習查找知識的薄弱環節,利用考試進行總結和反思。本次講座對廣大學生聯系自身實際調適自我起到了一定的排憂、解惑的作用。
11月24日下午,全校學生觀看了電影《叫我第一名》。它講述了一個患有妥瑞氏癥的人,憑借著對人生的樂觀心態與追求夢想的執著,如愿成為人們眼里妥瑞癥患者不可能從事的職業——教師的故事。此次電影展播,幫助學生們學會了從容地正視、接納自己的缺點,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激發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增強了追求夢想、堅持到底的信念。
11月25日是本次心理宣傳周的“心理咨詢日”,我校邀請到陜西省學校心理學會多位專家為全校學生提供權威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心理測試和咨詢,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了自己,強化了心理健康意識,增強了心理調節能力。
11月25日下午,達博教育向我校愛心捐贈心理實驗器材。捐贈儀式由宋晉安副校長主持,達博教育及我校多位領導出席了捐贈儀式。宋晉安副校長表示我校會充分利用這一資源,讓更多的學生受益,來回報社會的厚愛。
11月26日下午,我校邀請陜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咨詢師、中國兒童基金會委員劉月娥老師,給學校初二、初三年級部分家長做了題為《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講座。劉老師采用體驗式的方式,使家長在活動中感受不良的親子溝通方式造成的負面影響,在笑聲中反思、收益,改變與孩子溝通的心態和方法。
本周全校學生參與心理原創作品征集活動,作品類型包括心理格言、心理漫畫、心理健康教育徽標、心理情景劇劇本等。作品要求主題鮮明,積極向上,具有科學性和創意性。學生們踴躍報名參加,經評委組決定,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這項活動充分展示了我校學生的創作才能和個人風采,起到了引導學生關注心理健康,體會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展板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在心理教師秦艷霄的指導下,初二年級各班心靈導師(心理委員)聯合制作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展板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戰勝恐懼、告別孤獨、微笑每一天、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等主題。展板內容豐富,與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很有教育意義。
二、本次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特色
1.領導重視。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此次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向全校發出通知,要求全體師生全力配合開展工作,保證了活動順利、有序地進行。校園網站也就本周活動進行了相關系列報道。
2.普及性高、參與面廣。本次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形式多樣,包括學生講座、心理主題班會、心理原創作品征集、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展示、心理健康宣傳咨詢日、心理影片展播。每天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向全體學生普及、傳播心理健康知識,而學生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需要選擇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從而達到全員參與、全員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
3.針對性強。對于家庭教育講座,我校選擇了初二、初三年級部分家長參與此活動。11月初我校心理教師對家長進行親子關系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結果并向每位家長發放調查結果和建議,同時家長給予學校反饋。本次參與講座的初二年級的家長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親子關系需調整的那部分人;初三年級各班由班主任在了解班級學生情況的基礎上,每班選擇5名需要調整親子關系的家長參加講座。此次活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選擇需要幫助的家長參加家庭教育講座,可以指導他們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能。
4.充分發揮心理委員的作用。我校各年級各班設置了心理委員兩名,心理教師定期召開培訓會和座談會對心理委員進行培訓,包括專業心理知識的講解和助人自助技能的指導。旨在由心理委員觀察并及時報告同學中存在的異常心理現象,并通過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和同學、朋友間的心理輔導,化解他們的人際矛盾,解除心理困擾,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培訓會上,心理教師就如何制作心理展板、如何支持召開好心理主題班會等對心理委員進行相關培訓。在本次活動周中,心理委員充分發揮自身作用,主動、積極地開展工作。他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以點帶面,帶動周圍同學積極踴躍參與活動,協助學校更加有效、全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邀請校外心理專家。邀請校外心理專家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專業服務,是本次心理活動周的特色之一。周四的“心理咨詢日”,我校邀請到陜西省學校心理學會專家孫愛娟、司曉東、嚴靜和稽亞萍老師為全校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和現場咨詢。周五的家庭教育講座我校邀請到陜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咨詢師、中國兒童基金會委員劉月娥老師,給學校初二、初三年級部分家長做題為《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講座。
三、心理健康宣傳周效果
1.營造了良好校園氛圍。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科普知識,形成了人人重視心理健康、關注心靈成長的良好氛圍,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消除了對某些心理學知識的誤讀。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展板由每班心理委員負責,聯合宣傳委員及其他學生,結合學生們對心理知識的需求,在經過調查、整理資料、設計展板版式后制作,如:《我愛我自己》通過“心中的瓶子”“WE THINK”“量一量你有多少水”“如何愛你自己”和“愛自己愛別人”五個板塊闡述“學會自愛”這一主題,其中針對“愛自己”和“自私”兩個概念的不同進行了明確的解釋,消除了大部分學生對“愛自己”認識的偏見。
現場心理咨詢也使更多的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對于發展、成長的重要性,關注心理健康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有心理困惑可以求助心理老師。糾正了一些對心理學認識的誤區,消除了一些對心理咨詢的誤解,取得一定的效果。
3.增強了學生心理自助能力。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關注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對于心理健康的認識有所提高,逐漸開始接受心理咨詢服務?;顒咏Y束后主動求助心理老師解決心理困惑的學生人數逐步增多。這些表示學生希望在心理咨詢后提高自身心理自助的能力,這也反映出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逐漸深化。
4.提高了家長親子溝通的能力。我校精心挑選200余名需要幫助的家長,針對他們在親子關系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并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召開家庭教育講座。講座后,專家和心理教師一起為家長做了現場咨詢,解答家長們提出的各種困惑。家長們表示:講座很實用,既使自身看到了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又學到了和孩子溝通的技巧。
5.提高了學生對心理學的興趣。課間,各年級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觀心理健康宣傳展板,并學習展示的內容,他們紛紛表示展板內容豐富,與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很有教育意義和趣味性,看后受益匪淺。在心理影片展播后,學生們表示,看到患有妥瑞氏癥的人都可以保持樂觀心態去追求夢想,自己有什么理由退縮和放棄?心理健康教育電視講座糾正了一些學生平時存在的、常見的心理學認識誤區,強化了心理健康意識,增強了心理調節能力。
篇10
在討論教師培訓宣傳工作的意義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對“宣傳”進行理解。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宣傳”的解釋是:對群眾說明講解,使群眾相信并跟著行動;邏輯學大辭典中對“宣傳”的解釋是:一個團體(通常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機構)為了達到影響大眾的目的而運用多種媒體進行的持續的、有組織的游說活動;廣播電視詞典中對“宣傳”的解釋是:傳播一定的觀念和論據以同化特定對象的認知與態度,進而影響、控制其行為的一種努力,宣傳的最終目的是縮小宣傳者與宣傳對象之間在觀點和態度上的距離;中外廣播電視百科全書中對“宣傳”的解釋是:宣傳是人們之間主動傳遞和感受信息的行為;社會科學大詞典中對“宣傳”的解釋是:運用各種符號,傳播一定的觀念以影響和引導人們的態度,以及控制人們行動的一種社會行為。從上述對“宣傳”的解釋不難看出,宣傳的目的是為了影響、同化宣傳對象對某一事物的認知、態度和行為,其本質是一種行為活動,具有社會性、群體性、公開性等特征。由此,教師培訓宣傳工作的意義主要表現在對宣傳對象(主要包括廣大教師、教師培訓同仁)認知、態度和行為的影響上,其重要目的是為了傳播教師培訓項目的相關信息,傳遞一種思想和理念,樹立一種品牌和形象。首先,教師培訓宣傳工作有助于參訓教師了解教師培訓項目的背景和意義、培訓內容和設計思路等,從而建立相關的認知,并在與同行交流時能夠傳遞、傳播合理的信息,從而讓未參加培訓的教師也能間接地了解培訓意義和內容、共享培訓資源,開闊工作思路。其次,有效的宣傳可以幫助參訓教師明確培訓目標,及時端正培訓態度和學習態度,從而促進高效的學習,產生良好的培訓效果,形成廣大教師支持教師培訓工作的良好局面。由于宣傳工作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行為,因此,特色宣傳不僅可以擴大培訓項目的社會影響力、提升培訓機構的社會效益,還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師培訓文化,深化教師培訓模式的改革,促進培訓質量的全面提升。教師培訓宣傳工作貫穿教師培訓項目實施的始終,具有“導培、助培、診培、促培”的作用,明確宣傳工作的意義有助于從整體上把握項目的實施效益,凸顯培訓項目的文化內涵。“導培”即項目辦結合各類培訓項目的特點和學科特色,通過組織舉辦各類活動、開展相關課題研究等方式推動、引導培訓項目特色化實施,并形成相關宣傳性成果,如新疆師范大學在“國培計劃”項目中開展了“國培計劃”課題研究、“國培新起點”系列活動等,從而為“國培計劃”的實施提供了活動導向和研究導向。“助培”指項目辦對部分學科的特色活動和突出做法予以一定的平臺、資源性支持和幫助,并進行重點宣傳,力求整合資源,衍生培訓效益。“診培”貫穿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即項目辦在統籌管理過程中對各學科班級培訓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階段性反饋,做好日常通報,及時宣傳有益經驗并指出存在的問題。“促培”主要指通過訓后跟蹤指導環節挖掘典型案例,加強對“學員返崗后成長和變化”的宣傳和報道。
二、教師培訓宣傳什么
教師培訓的十大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對象變量、需求評價、主題設計、理論建構、內容生成、過程互動參與、任務驅動、團隊建設、效果評價、項目管理。教師培訓宣傳工作則是宣傳這些核心要素的合理性、有效性、針對性、全面性、豐富性、新穎性和多樣性。宣傳的內容主要包括顯性和隱性兩個層面:顯性內容包括培訓課程的設計思路、專家團隊的構成、培訓的硬件條件優勢、培訓形式、培訓成果等;隱性內容包括專家的專業精神和個人魅力、培訓文化建設、學習共同體作用的發揮、項目管理團隊的服務態度和管理水平等。教師培訓宣傳工作的目的不僅僅是對培訓項目本身進行宣傳,更重要的是樹立教師培訓機構的品牌和形象,凸顯培訓的內涵建設,傳遞先進的培訓文化理念,實現培訓的最大化效益。工作處處皆學問,一言一行皆課程。新疆師范大學近幾年來以滿意度問卷、訪談、座談等形式收集了參訓教師的培訓反饋建議和意見,通過梳理反饋信息發現,往往給參訓教師留下深刻印象、啟發最深、感染力最強的并不是教師培訓課程本身,而是一些專家學者的敬業精神和個人魅力、培訓機構的培訓文化、管理與服務的專業化水平等,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稱之為“隱性課程(hiddencurriculum)”,參訓教師在“隱性課程”中所收獲的都是非預期的或非計劃的知識,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等。隨著教育理論研究和改革實踐的不斷深化,人們逐步認識到靜態知識觀在教育上的一系列局限性,開始用辯證性思維、復雜性思維、生成性思維的觀點方法,超越靜態的知識觀,看待教育中的知識本質和性質,認為知識不僅具有客觀性、確定性、普遍性和中立性等基本性質,還具有文化性、不確定性、境域性和價值性等基本性質。教師培訓宣傳工作者應以動態的知識觀看待教師培訓工作,既要關注教師培訓項目中的顯性宣傳內容,也要關注隱性宣傳內容,只有顯形兩手抓,教師培訓宣傳工作才更有生命力。
三、如何通過宣傳工作加強教師培訓文化建設
2015年,國家開始實施旨在“加強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為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國培計劃”從2015年起將聚焦于“鄉村教師”,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區鄉村教師的發展,突出“雪中送炭、重心下移”,綜合運用置換脫產、送教下鄉、網絡研修、短期集中、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等混合式培訓模式,鼓勵鄉村教師在職學習深造,提高學歷層次。面對新變化,教師培訓工作也迎來了改革的新挑戰,如何在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中重塑和優化教師培訓工作的文化形象,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文化建設,將是新一輪教師培訓工作的重要課題。教師培訓文化是考查培訓組織中培訓發展現狀和表現形式的重要標志,教師培訓宣傳工作則是助推教師培訓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設計先行,聚點跟進”“聚焦主題,以賽促訓”“拓展渠道,加強力度”“夯實團隊,開拓創新”等宣傳工作實施策略將有利于助推教師培訓文化的建設。
(一)設計先行,聚點跟進
教師培訓項目有長期和短期項目之分,但無論是長期培訓還是短期培訓,都應在項目實施之前設制定宣傳工作方案,設計宣傳思路,以確保“聚點跟進”。設計是指在創造某種具有實際效用的新事物或者解決問題之前所進行的探究式的系統計劃過程,教師培訓宣傳工作方案的設計與制定也是一個系統的計劃過程。一個完整的教師培訓宣傳工作實施方案應包括宣傳主題、宣傳內容、宣傳媒介、宣傳活動、宣傳成果、宣傳團隊、管理制度等幾大要素,并且這些要素之間是緊密相關、互為依托的關系。宣傳主題往往是根據培訓主題確立的,其主題內容是為了凸顯培訓項目的目標和特色;宣傳內容即宣傳的材料和信息,它是宣傳工作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培訓背景及意義、培訓理念、培訓經驗及特色等;宣傳媒介主要包括報紙、廣播、電視、網站、手機、雜志等;宣傳活動即培訓實施過程中開展的各類活動,如主題研討、主題沙龍、比賽、文藝會演等;常見的宣傳成果主要包括簡報、新聞報道、培訓紀實照片、微視頻、獲獎作品、畫冊、宣傳片等;宣傳團隊指的是負責宣傳工作的團隊成員,即宣傳工作者;管理制度指宣傳工作相關的規定和要求,如人員分配、時間安排、工作要求等。項目負責人在培訓項目啟動前可以召集項目管理團隊對培訓的主要創新做法和特色進行探討和研究,在此基礎上預先歸納實施亮點,旨在為宣傳工作提供宣傳導向,以便在項目實施中聚點跟進,即聚焦創新點和特色之處,從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宣傳工作彰顯培訓文化特色,放大培訓的亮點。
(二)聚焦主題,以賽促訓
主題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不僅包含了某一概念的廣義屬性,而且也包括了某一概念或事物的關系、原則、理論和規范以及此概念之間的關系,其內涵是豐富的,外延是寬廣的。教師培訓項目的主題往往是基于培訓目標而設定的,即培訓主題,如“初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培訓”“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研究能力提升培訓”等。然而,教師培訓宣傳工作的主題往往是基于一種理念而設定的,它所表達的是一種培訓文化理念。教師培訓本身就應該是文化之旅,我們力求組織的每項活動都應有文化意蘊。自2011年至今,新疆師范大學結合不同學段特點、學科特色,在“國培計劃”項目中,開展了“國培新起點”系列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微課程作品比賽、師德主題演講比賽、幼兒園玩教具制作比賽、幼兒美術作品比賽、兒童舞蹈創編大賽、兒童故事創編大賽,講課大賽等,旨在通過一系列的文化活動為參訓教師們搭建相互交流學習、展示學習成果和自我風采的平臺,豐富實踐性課程的內涵,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訓、以賽促用的目的。“國培新起點”系列活動每一年活動的宣傳主題都不同,以“我與國培(2011年)“”祖國在我心中,國培助我(2012年)”“中國夢(2013年)”“幸福教育•幸福生活(2014年)“”在希望的田野上(2015)”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在“國培計劃”項目中傳遞、表達著時代意識,充實、豐富著教師培訓文化,充分激發了教師的參訓動力,讓每一年的“國培”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三)拓展渠道,加強力度
教師培訓宣傳的渠道主要分為內部渠道和外部渠道。內部渠道指的是承訓機構內部的信息傳遞渠道,受眾面往往較小,如一些高校教師培訓項目的承訓學院通過新聞報道等形式在校內進行宣傳。外部宣傳渠道指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站、手機、雜志、電影等媒體進行宣傳。數字時代的到來使得以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等微內容開啟了網絡的微時代,越來越多的碎片化信息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思維,不僅改變著人們對文化的消費模式,也產生了微時代的新的閱讀價值取向。由于網絡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形式豐富、管理靈活、多維互動,受眾面廣等特征,因此,做好新時期下教師培訓宣傳工作需要注重發揮網絡媒體的作用,積極拓展宣傳渠道,加強宣傳力度,不斷擴大宣傳的影響力。其次,教師培訓宣傳渠道應是立體的,即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不同渠道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文化特色和突出做法進行宣傳,這就要求宣傳工作者要開拓工作思路,不僅要宣傳承訓機構的經驗特色,還要關注參訓教師的培訓心聲和成長動態,力求通過對典型案例的重點宣傳進一步凸顯培訓實效。此外,宣傳內容的質量不容忽視,這就要求宣傳工作者高度重視宣傳材料和信息的質量,并積極與媒體記者進行有效、反復的溝通,確保報道內容與培訓的宣傳主旨相統一,增強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準確性,從而進一步凸顯教師培訓文化內涵。
(四)夯實團隊,開拓創新
- 上一篇:班級活動建設
- 下一篇:電子商務技術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