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學習重點范文
時間:2023-09-15 17:33: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語文學習重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漢字;教師
小學的教學讓小學生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遠大志向,學習讀、寫、聽、說,學習數學的各種基礎運算和簡單的公式模型,同時也能使我國的少年從小就接觸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以后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對于我國現在大多數小學來說,語文課占教學比重相對較大,因為語文能夠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能夠增加漢字儲備,學習句式語法等知識。小學的語文教學為小學生學習我國傳統文化打下基礎,學生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漢字,更多的詩詞文章,了解語法句型,增強其表達、閱讀和背誦能力。我們中國人講究說漢語,寫漢字,這兩樣都有著很豐富的內容,小學語文就是培養小學生的這兩種能力,并且以不同的內容和形式展現給學生們。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大多是教師以課本為中心課前備課,再把書本上新出現的文字講授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記憶或者背誦文章段落,通過作業和課前考查等形式讓小學生完成課堂所布置的任務。隨著時代的進步,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甚至是教學大綱都有所改善和調整,教學的工具也有了時代的特點。但是總體上看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1.學生壓力過大。小學生,大書包是現在小學存在的一種不正常現象。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的壓力過大。雖然現在一直提倡“小學生減負”,但是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學生的作業量一直沒有減少,甚至在增加。很大一部分教師認為,要想學好語文,就要多讀、多寫、多背誦,所以課堂上講完教學內容,老師會布置很多的家庭作業,如,新學的漢字、詞匯每個寫十遍,文章背誦段落抄寫,詩句抄寫等等。很多小學生為了完成作業,不得不寫到很晚,而學習的效果不是非常明顯。這種“填鴨式”作業教學,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還使小學生為作業而苦惱,小小的肩膀背著大大的裝滿作業本的書包,有著很大的壓力。
2.課堂氣氛沉悶。語文往往是被認為非常枯燥、乏味的學科。小學生原本應該是天真快樂的,在語文課上也應該是積極踴躍、歡聲笑語的狀態。但是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中,孩子們很少有輕松愉快的感覺,有的只是冰冷的文字,嚴格的考試,老師的督促和檢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提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只是在維持好課堂紀律的同時照本宣科的講授課本內容。小學生沒有課堂的自由,不能夠與老師形成互動,導致課堂氣氛沉悶。
二、小學語文教學重點
1.減輕學生負擔,改善教學方式。小學生本不應該有那么多的作業負擔,作業的數量在慢慢地侵蝕著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生最可貴的地方就是他們天真快樂,學習能力強。如果只是一味的用枯燥的課堂和繁多的作業來對其進行語文教學,那么必然會使小學生的天性很快泯滅,淪為作業和考試的奴隸。因此,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是,減輕學生的負擔,改善教學方式。只有尋找到更好的教學方式才能使小學生對語文學習提起興趣,對知識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這樣老師也就沒有必要留很多的家庭作業來填補課上的不足。
2.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上文提到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氛圍過于沉悶,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下怎么能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小學生又怎么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所以本文認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另一個重點應該就是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能夠達到老師開心教學,學生快樂學習的效果,同時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在課上,老師與學生融洽相處,學生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在課下,小學生與老師相互交流,這樣學習才不會疲憊,教學也不會顯得機械僵硬。
3.鼓勵式教學。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啟蒙階段,他們還不懂事,不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他們往往更愿意聽到鼓勵和夸獎的話語。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應該包括激勵和鼓勵學生學習的鼓勵式教學。這種鼓勵不是一味的贊揚和夸獎,而是在孩子學習比較出色的時候,或者是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務的時候,給予適當的鼓勵,給他們學習下去的精神動力。這樣比一味的懲罰效果要好的多,也能使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
三、結束語
教學的重點除了課本的知識以外,還有很多內容。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內容上都能達到教學目的的要求,但是關于教學的形式和課堂的氛圍卻常常被忽略。少兒是祖國的花朵,教育需要從少兒抓起。只有健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快樂學習,開心成長。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生活都有著很重要的幫助,只有抓住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才能真正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洛倩.創設良好的英語氛圍,提高學習興趣[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
[2]顏移秧.職專思想政治課新課導入淺析[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6).
[3]錢霞.注意各個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09(5).
篇2
關鍵詞:精心組織;抓住重點;復習質量
中圖分類號:G42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9-00-01
小學語文畢業總復習,是對整個小學階段所學語文知識的復習和鞏固,也是使學生語文能力再提高的過程。進行小學語文畢業總復習,應首先依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全面把握復習的內容,以教材為憑借,突出復習重點,選擇合適的復習方法,從而達到鞏固基礎知識、豐富積累、提高能力的目的。
為此對小學語文復習課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一、有計劃
復習計劃就是復習過程中的明燈。它能幫助教師和學生認清復習方向,同時便于教師進行全局調控。在短暫的復習時間里,充分利用好時間是關鍵,教師要熟悉總復習的內容,把握好復習內容的重點與難點,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缺口制定相應的復習計劃。建議這樣給復習劃分階段。
第一階段:信息收集、全面疏導。信息收集:包括教師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建議、成績數據統計、學生已有的積累、需要掌握的知識等。
全面疏導:對語文知識進行系統歸類復習,如字詞、句子、短文閱讀、寫作等,它是復習過程中的重心,用的時間最長,起著全面鞏固知識的作用。
第二階段:針對性復習:第一階段的復習中,學生仍然還有部分的知識不夠牢固,那么在第二階段我們就可以根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復習,進一步收窄學生的知識缺口。
第三階段:模擬測試:完成前兩階段的復習我們可以進行模擬測試,通過結果分析,給復習作最后的調整。
要注意的是三個復習階段教師都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要全盤只演示解釋,而忘掉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有方法
在復習過程中,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實。對字詞句篇、標點等各種知識和聽說讀寫等能力培養的標準要清楚,在復習訓練中要嚴格落實“課標”中的要求。復習的過程要踏踏實實,嚴格指導,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不能走過場。要講求實效。復習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每一個復習環節都要精心設計,精心安排。
基礎知識的復習是最繁瑣的,內容多,量大。復習時如何避免機械重復,而又行之有效呢?此時可以采用兩步制,將知識分層次復習。簡單的要學生在家里完成復習,教師抽查。如字.詞的復習。每天要求學生安排五分鐘的默寫時間,教師通過告訴學生第二天抽查的內容,掌握學生每天的復習量,并要求學生結成復習小組,互相督促,當天的復習任務必須當天完成,形成生生互動的良好風尚。詞語的理解可以放到課文復習中去,并要求學生上學必須帶字典,不懂,不能先問,要自己查,小組商議,討論,直至弄懂,不能留尾巴。在此同時,教師還要不失時機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從文章中找出關鍵詞語,讓學生分析理解,這樣既能增長學生的能力,又能開闊學生的眼界。
(二)活。所謂“活”,就是要在復習中,引導學生通過“變式、變序、綜合”的方法,把知識活學活用。在“活”中求得扎扎實實的復習效果,在“活”中提高學生的能力,在“活”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
基礎知識中比較復雜的語法知識。小學不要求教師明確地講授各種語法知識,只要求學生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如:關聯詞語的使用,比喻、排比、擬人、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都是很籠統地描述。如果單純靠老師講,學生死記術語,學生就不易正確理解、靈活運用,會出現較多問題。可以采用課堂上將課本上的相關例句引導學生分析,掌握方法;課下要學生分組,利用手頭的復習資料查找相關的題目,并進行分類。課堂上,變老師問為學生問,而教師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以及學生的質疑,采用抓重點難點的方法復習,講解。并根據反饋情況,進行相應的指導,布置相應的練習。
(三)抓聯系,找規律。要積極引導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注意發現知識之間縱向和橫向的聯系,抓住聯系。在聯系中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在聯系中掌握學習方法和規律。閱讀理解和寫作都是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考察,因此可以把閱讀理解部分的復習與作文練習相結合。
閱讀理解部分的復習包含課文的理解,段篇章的分析。對于課文的理解,應首先要求學生再讀課文,再一次去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要求學生必須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抓有特色課文的進一步學習,理解,品詞析句,去感受語言的魅力,學習語言的運用。復習實際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課本中的許多文章在講授時,總覺得意猶未盡,在復習中可以再一次去回味,學生的理解就會更深一層,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同樣,在課外閱讀練習時,可以將閱讀訓練和作文練習同時進行。在閱讀訓練中,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教師要求自己準備文章,然后小組討論,根據文章類型、內容出題,并給出正確答案。再經由教師審核,組與組之間交流,這樣一個班如果有十個學習小組,十套題就出來了,這樣可以節省復習的時間,增加復習的容量,提高復習的效率,可謂“三贏”。
三、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應該以復習舊知,溫故知新,培養能力為主要目的。
(二)處理好教材與資料的關系,教材是專家們經過反復論證,精心設計的。訓練是有針對性的,且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因此,復習時應以教材為主,資料為輔。
篇3
一、教會學生從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收集材料
要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要讓學生感到有東西可寫,就要教會學生如何收集材料。如在春天來臨之際,為了讓學生寫好《春天來了》,我特意帶領學生到金湖觀察周圍景物的變化。學生通過觀察體會,寫出了自己親眼所見的真實感受。于是,“湖邊柳樹發出嫩綠的新芽,就像春姑娘的綠辮子。微風一吹,春姑娘就跳起舞蹈,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湖面靜靜的,好像一塊透明的玻璃。有風的時侯,湖面又會泛一層層波紋。”有的學生到寶華公園去找春天,也寫下了“滿樹的梨花你擠我碰,滿樹的桃花笑盈盈地望著我們。”有的同學到了蒙自,看到了“田野里一片嫩綠的麥苗,像綠色的地毯一樣……”這樣的好句子從學生的筆下悄然流出了。教師要真正地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實地觀察、體驗生活,才能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
二、通過教學內容,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提高習作能力最好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完文章后,進行多種教學環節,養成勤于動筆的習慣,從中找到作文的樂趣。《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主要是教會學生留心觀察事物,才能寫好習作。那天上完課恰好下大雨。于是,我帶同學們在走道上觀察下雨時的情景。同學們通過觀察,寫出了許多好的句子。如“雨打在窗戶上,就像用鞭子狠命地抽打著窗戶。”“雨落在球場上,立刻濺起一朵朵喇叭花。”“有的同學脫下衣服頂著,有的老師跑到屋檐下躲雨,有幾個調皮的小同學,干脆在球場上玩水……”就這樣,一句句生動有趣的句子從同學們的筆尖下流出來。還有的同學通過觀察后,是這描寫蘆薈的,“蘆薈的葉子長得厚厚的,上面有許多白色的斑點,葉子邊上長著小刺。用小刀輕輕地割一片葉子,上面立刻會滲出許水。涂在手上涼涼的,很舒服。” 這樣,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習作水平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把寫作與閱讀、積累結合起來,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方法。
三、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多方位、多角度地進行訓練
課堂作文限制了學生的寫作動機,這樣容易使學生失去寫作興趣。而課外練筆則相對不受限制,學生可以自由地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抒發自己的情感,比較靈活。學生只要有了材料、有了寫作動機,就可以提起筆來自由寫作。這樣就能全方位、多方面地發展學生的寫作興趣。如有的學生在觀看了州慶放禮花后寫道:“有的禮花像星星一樣閃閃發光,飄落下來。”“有的像流星一樣拖著長長的白尾巴掉下來。”有的同學去了建水燕子洞后寫道: “最讓我驚心動魄的是攀巖絕技表演。表演者從地上,沿著峭壁往上爬。他有時手腳并用,有時先伸手抓住巖石,再伸腳踩穩,奮力向上攀。稍不小心掉下來,就會粉身碎骨。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擎天玉柱。那棵鈡乳石就像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高高聳立在那里。”有的同學看到個舊的夜景后寫道: “每當夜幕降臨,個舊燈光點點,像一顆顆閃亮的小星星。彩燈勾畫出的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偉輪廓,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學生每到之處都可以靈活習作,記錄自己的見聞,談論自己的感受。
四、用心去體驗生活,激發寫作動機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只有真正的去感受生活,有了寫作的原材料,才會覺得寫作也是一件趣事。因此,我將習作指導融入在學生喜愛的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去活動中體驗,豐富自己的感受,激發他們的寫作動機。因此,為了讓學生寫好一次活動,我特地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籃球比賽來進行指導。我先讓學生觀察同學們打球時的動作、神態,特別要留意那讓人歡呼一刻。然后再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要求將自己打球時的動作、心情和想法記在腦里。隨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加工整理,鼓勵他們說自己的真實想法,將心中的感受一吐為快。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習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五、在給學生評語中,要多表揚學生,才能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篇4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習習慣 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一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那么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小學語文學習習慣概述
(一)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內容
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包含的內容較廣,既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說普通話的習慣、認真觀察的習慣、愛護公共財物的習慣等等,還包括學習時的習慣,如:及時復習、提前預習的習慣、學會重點記憶的習慣,敢于提出質疑的習慣等。這些習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有重要影響。
(二)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特點
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具有長期性、自發性、兩面性的特點,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反復,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斷糾正學生錯誤的學習習慣。盡管在短時間內就能形成好的學習方式,但是要想延續成一種習慣還需要長期的堅持,一旦中止就會前功盡棄。例如,在練字時堅持最重要,只要堅持下去才會有所收獲,如果中間有間斷,那么以前的努力可能就會白費。學習習慣是一個自發的過程,習慣一旦養成,不用依靠外界干預或自己的意志力,學生便會自覺遵守。好的習慣有利于學生的成長,而壞的習慣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反作用。基于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以上特點,教師應當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始終,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直至這種習慣在學生中固定下來,成為學生自覺的潛意識。
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影響
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對學生以后的深入學習有重要影響,小學階段對學生的教學重點主要集中在習慣的培養上。小學階段由于沒有升學壓力,對學生的成績要求沒有那么高,只要完成基本的文字識記和知識的積累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小學階段學習習慣的培養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小學階段是學生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一旦形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就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長遠發展。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基本語文知識的前提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主要教授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等語言積累和運用方面的知識,但是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成熟,自我約束和控制力較差,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時明確學習方法,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學習習慣。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學習方式還沒固定化和模式化,因此,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學生在這一時期的特點。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的前提條件,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主要培養學生對漢字的識記和書寫能力,在寫字時正確的握筆方式和坐姿對學生的書寫有著重要影響,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把字寫得又快又漂亮。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寫等表達能力的培養應該放在首位,閱讀和寫作不僅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其中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視野,還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此外,在做閱讀理解題目時,好的閱讀習慣和解題習慣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講閱讀題時就應該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此后在多次的練習中反復強化,最終使學生形成固定的習慣。
(二)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重要影響
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交際工具,是思維的載體,語文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重要影響。而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學生愛上學習,輕松學習,并在實際應用中運用自如。學生在語文課上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惠及其他學科,盡管有些學科間的差異很大,但是學習方法是相通的,學生可以舉一反三,最終達到融會貫通。
(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培養健全的人格是小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學生的性格特點往往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有人甚至認為“性格決定命運”,性格除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外,外部環境至關重要。積極的學習習慣可以培養學生樂觀開朗的性格,相反,消極的學習習慣會讓學生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條理清晰,詳略得當,那么生活中也會是一個主次分明的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迫切需要。
三、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主要手段
(一)教師和家長相互配合并及時溝通
習慣的培養需要貫性,小學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僅集中在課堂上,還應延伸到家庭中,教師應該針對每位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與家長及時溝通,讓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習慣有一個長期的追蹤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可能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是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陪伴就能很好的彌補這一點。
(二)機智幽默的教學方式和豐富多樣的手段
教師在糾正學生的學習習慣時,不應采取強硬的手段,而是應該運用幽默的語言、豐富的手段改正學生的不良習慣,這樣既不會使學生產生反感,而且還能調節課堂氣氛。
篇5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小學語文教育;意義分析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及個人情操陶冶的基礎教學項目,在學生價值引導及成長成才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隨著素質教育推廣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小學語文教學與生活的結合更加密切,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中得到了有效的貫徹與實施,而陶行知則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先導,其生活教育理念與思想實現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與教學水平的拔高。新時期做好小學語文教育中生活教育的分析與貫徹顯得尤為重要。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提出與闡述
陶行知作為我國優秀的教育學家,其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成為當今小學語文教育的指導思想,尤其是其生活教育理論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學指導作用。而陶行知先生本人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也付出了畢生的精力,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貫徹自己的教育理論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最為核心與重要的理論體系,該理論堅持三大原理,分別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我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本質上是三大教育原理的體現,明確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色,將語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上。語文作為母語課程教育項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學難度大,教學周期長,教學過程潛移默化,教學影響深遠持久。生活教育理念就是弱化語文知識教學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將語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學生對現實語文材料的接觸上,鼓勵學生參與語文實踐并掌握語文運用的規律。語文教學不斷凸顯其社會性功效,總結說來,語文教學來源于生活并與生活同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要求我們以生活為教育內容,以生活為教育目的,以生活為教育過程。教育的對象、環境、最終目的都要圍繞生活而展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模擬生活化的教學場景,讓學生細心觀察,自覺感受,增強語文教學的社會敏感性,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品位生活。
二、生活教育對小學語文教育意義分析
(一)教學目標生活指向化,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
生活教育理論規定小學語文教育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學生生活常識的培養與學生道德情操的提升,因此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質的提升。小學語文教育目標帶有明顯的生活化氣息,可以帶動教學理念與教學氛圍的轉變,一定程度上弱化語文系統知識的講解與灌輸,可以以新穎生動的生活化教學形式調動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增強小學語文教育的吸引力,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轉變。我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側重于語文知識,側重于課堂紀律,側重于應試考試成績,抹殺了小學生的個性,忽視了小學生特殊的生理與心理特點,不利于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如果教師引導有誤,很容易造成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心理陰影。我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還帶有一定的封閉性,與自由開放的時代特征相悖,長期開展下去造成小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的教學尷尬。因此生活教學理論對小學語文教育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通過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的生活化調動小學生語文學習與課堂活動參與的熱情與積極性。隨著教學目標與生活的緊密融合,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長期的語文學習體驗中積淀起語文學習的人文素養,從而實現自我道德水準的提升與改進。
(二)教學情境生活模擬化,增強語文學習生動與趣味
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與教學素材,生活當中處處存在語文教育。這也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論證。語文來源于生活要求我們在開展語文教育時,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育時必須做好教學情境的生活化模擬,為小學生營造真實生動的教學場景,通過再現教學場景,增強語文教學的生動性與趣味性。此外,通過教學情境的生活化模擬,可以幫助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借助“生活的回憶”與“生活的模擬”自然地融入到小學語文學習中。語文教學中的很多知識背后是生活現象與生活場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細心觀察,仔細留意就會發現生活現象、生活場景與語文學習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生活場景的模擬再現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把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生活教育理論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實現傳統課堂氛圍的積極改造,用更加生動與趣味的語文教育推動語文素質教育的改革。小學語文教育中情境模擬的生活化可以借助多媒體音視頻資料進行補充與完善。例如在學習《月光曲》時,可以搜集《月光曲》的相關音頻資料,讓學生在欣賞《月光曲》美妙旋律的基礎上增強對音樂的感受與把握,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營造月光下的靜謐唯美氣氛,讓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將課堂學習與生活中月光之美相結合,感受到生活與語文之間的密切關系,并在生活體驗中增強對文學的把握。強趣味性與生動性,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了有效的調動。
(三)教學內容生活氣息化,加深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
教學內容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學內容的選取與安排直接關系著語文教育的最終成果,因此必須主動做好小學語文教育內容的布置與設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體現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最主要的教學指導意義則是使得教學內容富于生活氣息,通過與生活的結合實現學生情感體驗的加深。語文教育具有自身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知識性學科,更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升華,以情感的體驗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小學語文教學承擔著低年級學生價值引導的關鍵作用,加上低年級學生思想的不穩定性與性格氣質的可塑性等特點,語文情感教學任重而道遠。大量的教育調研發現,做好語文教育中的情感教學主要依靠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語文教學內容應該突破既有局限,以廣闊的生活天地為背景,從自然人文生活中尋找語文教學內容的素材。小學語文教育應該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現實生活。報刊、影視、電視、網絡廣播及各種形式的演講與辯論會等都可以成為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來源渠道。這些貼近生活,富于生活氣息的語文教學課程資源對現有的語文課堂知識教學起到有效的補充,學生面對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對知識產生既有的熟悉感,更容易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此外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與把握更到位,他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既定的語文教學知識,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實踐教育,其思維與動手能力得到雙重提高的背后是語文情感體驗的升華。例如陶行知先生給母親買的手表需要修理,他為了增強學生對求知與探索的科學精神的情感體驗與把握,帶領學生觀察修表的全過程,生活案例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效素材。例如在學習《火燒云》時,可以選擇有火燒云的天氣帶領學生在操場上觀看火燒云,邊觀看邊記錄,對比蕭紅的描寫,從而獲取對火燒云變化多姿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四)教學開展生活實踐化,增強學生動手與操作能力
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決定了語文教學內容的延伸性。語文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時間、課上內容,語文教育更應該延伸至課下的實踐活動中。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理論教學與基礎教學階段,那么實踐教學則是語文教學的延伸與有效補充,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兩者缺一不可。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忽視了實踐教學,實踐教學一直被當作可有可無的輔助教學,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再次強調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將實踐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結合起來,通過有效的課堂補充,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增強學生的動手與操作能力。他所遵循的理念是打開學校這個“鳥籠”,讓學生像小鳥一樣自由翱翔于天空,讓學生自由地感受實際生活和實踐,可以說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另一意義體現。要想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有效組織與開展,必須發揮教師引導作用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動手操作積極性。通過課堂的字音、字形、詞語、寫作等知識的系統學習,教師善于發掘發現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點,以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點為指導組織小學生課外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小學生通過書籍的閱讀、活動的參與豐富語文學習,并養成自覺綜合性學習的好習慣。例如在學習《錢學森》這篇文章后,小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就通過查閱資料了解錢學森的各種事跡與事件,在完成課堂基礎教學后,教師可以以小學生對錢學森事跡的了解與把握開展“學習名人,走近偉人”的班級主題活動,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心目中的名人與偉人,講講喜歡名人或偉人的理由等,可以是班級演講會,也可以是班級辯論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通過每位學生的參與,讓學生把握更多的名人事跡,豐富自己的語文學習視野并增強對偉人的品行認可。小學生在分享與交流的過程中明白更多的道理,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這樣的語文實踐教學活動比教師單方面的知識灌輸要有效果的多,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增強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學生的實踐參與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再例如學習《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自己養爬山虎或者其他植物,小學生在呵護照顧植物的過程中會更容易地發現植物的點滴變化,可以引導小學生將植物的變化用文字及圖片記錄下來,利用集體作文課的時候進行點評分析,小學生在親自參與植物種植及呵護的過程中,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單純追求語文課堂的知識性教學,對實踐教學過分忽略將導致語文教學的不平衡性,也不利于小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與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要求我們必須做好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教學,用生活實踐貫穿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與操作能力。
三、結束語
陶行知作為我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其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豐富的語文教學經驗,其部分教學理論對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學還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其中備受社會關注的當屬其生活教育理論。作為其理論的精髓,對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逐漸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本文在闡述生活理論的基礎上,從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內容及教學開展四個方面提出了生活化的嘗試,明確了該理論對當今小學語文教育的指導意義,也為小學語文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作者:岳婷婷 梁玉敏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何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對高職語文教學的啟示[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張英云.徜徉生活:語文教學的新境界———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德育,2010,12:32-33.
[3]陳志祥.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性———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2,08:51.
篇6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程教學; 質量提高
G623.2
一、前言
結合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實際,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有很多,要想有效的做好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工作,就應當從重點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以及調整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使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能夠在針對性整體性和時效性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保證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能夠得到有效的開展。特別是在整體教學質量和整體教學效果上能夠得到持續提升,滿足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
二、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1.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應做好教學內容的選擇
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應當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培養,而要想做好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就應當做好教學內容的選擇,其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當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做到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語文興趣培養的整體效果。所以,在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是關鍵,應當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興趣教學的需要,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
2.找準學生的興趣點,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中,應當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使選取的教學內容能夠針對學生的興趣點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活動能夠在整體實效性上得到全面的提高,滿足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因此,根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經驗,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應當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保證教學內容滿足教學需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3.采取靈活、活潑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看,應當在課堂中采取靈活活潑的教學方式,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之內獲得良好的語文知識教學,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使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主動跟隨老師的步伐,采取有針對性的學習措施,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所以采取靈活活潑的教學方式,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
三、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應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1.根據課堂教學需求,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課堂氛圍的構建十分重要,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在課堂教學中對課堂的氛圍比較敏感,如果課堂氛圍相對枯燥,那么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就無法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影響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基于這一認識,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應當根據課堂教學的現實需求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在師生之間營造一種相互信任的課堂教學氛圍,推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
2.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
基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需要,以及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表現,應當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在這一氛圍中獲得有針對性的教學,并且消除學生的消極思想,使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教學計劃順利的進行教學內容的推進,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課堂氛圍達到預期目標,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有良好的表現。
3.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下學習,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
除此之外,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還有助于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下學習,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能夠在身心放松的環境下有效地學習語文知識,達到掌握更多的語言知識點和提高語文理解能力的目的,從這一點來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應當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并將課堂氛圍的構建作為衡量課程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只有認識到這一點,并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進行課堂氛圍的構建,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和有效性。
四、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應調整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1.根據學生的語文基礎,調整教學模式
隨著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不斷深入,學生的語文基礎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這一前提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應當對教學模式進行適當的調整,應當根據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在課堂中的實際表現調整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方式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教學方式能夠更好的滿足語文課堂教學需要,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模式支持和教學模式保證,達到提高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2.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評價
從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來看,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雖然滿足了課堂教學需要,但是隨著教學形式的變化,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進行評價是十分必要的,經過對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評價,能夠掌握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適用性,以及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關系是否緊密,只有掌握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這一特征,才能保證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質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3.根據評價結果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方法的針對性
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評價之后,我們可以得出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否滿足教學需要的結論,并且根據評價結果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調整,使教學方法能夠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緊密結合,提高教學方法的針對性,并在適當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全面的創新,保證教學方法能夠達到預期目標,提高教學方法的使用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是滿足課堂教學需要和提高課堂教學整體質量的重要手段。
五、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是重要的教學目標,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質量,除了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之外,還應當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并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調整,使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能夠在整體效果和針對性上得到全面的提高,更好地滿足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使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能夠得到有針對性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沈紅;付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J];時代教育;2013年10期
[2]向利;;小學語文課改中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4年21期
[3]史增民;;新課程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困惑及對策[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年06期
[4]霍衛華;;探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J];課外語文(教師適用);2012年08期
篇7
關鍵詞: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興趣;重要意義;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習能力較差、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的小學生來說,良好的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動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具有教學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以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一、新課標下培養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的重要意義
目前,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所以,在新課標下的理念下,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地位,積極改進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中的重點[1]。小學生的生活經歷很少、認知能力較低,語文知識基礎薄弱,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閱讀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而且,小學生處于成長初期,心理尚未成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閱讀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促進小學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新課標下培養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1.創造閱讀環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所以,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積極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營造合適的閱讀教學環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例如,在學習《瀑布》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技術,下載瀑布的聲音,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之前,進行播放,讓學生仔細傾聽瀑布流動的聲音,引導學生想象一下瀑布流動時的壯觀場景,然后讓學生描述一下自己心中的瀑布形象,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豐富閱讀素材,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和生活經歷有限,其語文知識積累較少,而在教學過程中,一味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會縮小學生的閱讀空間,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合理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積極豐富學生的閱讀素材,不斷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引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2]。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按照新課標的理念,合理組織課外閱讀活動,并且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以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小學生互相討論一下自己的讀后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層內涵,以培養小學生的思想感情,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推薦小學生看《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等書籍,以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另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際能力,適當補充閱讀材料,以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推薦小學生看《故事大王》《漫畫》《少年百科知識》《十萬個為什么》等書籍,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
3.傳授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可以增強小學生的閱讀信心,提高小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傳授合適的閱讀方法,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以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插圖、實物或者視頻等,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分析能力,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難易程度,采用范讀、精讀的方式,進行講解,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取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4.開展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興趣的形成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所以,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發展需求,合理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引導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3]。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心理狀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閱讀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固定的一天定為“班級閱讀日”,讓學生自由討論自己所閱讀文章的內容、情節和感受等,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閱讀是豐富學生語文知識積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活動的重要意義,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以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紅梅.關于農村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培養對策的初探[J].課外語文,2014,02:90.
篇8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 習慣養成
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只靠努力和勤奮,還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堅持下去,一直朝著正確方向邁進。同時,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就很容易出現一些細小的錯誤,有時候很努力卻沒有什么收獲,打擊學生學習激情。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習慣養成,幫助學生高效學習。
一、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意義
小學教育階段,語文學科作為一門重要課程,是學習各科知識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十分關鍵,并且與生活聯系較為密切。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心理慣性,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較小,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十分有限,并且身心特點具有很強的發展性與可塑性,是培養其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特別重視,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小就開始培養,為將來學習與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促進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還能幫助教學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反之,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與效果,甚至影響教學進度,十分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學。
二、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教學要求
第一,自主性,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過程中,讓他們通過搜集、閱讀、整理、分析及實踐與練習,依靠自身努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掌握學習能力。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開放與自由,能夠充分發揮自主學習意識。第二,創造性,創造性往往由多個因素決定,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應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學習形式更加生活化,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需要而向整體,使小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與愛好,應用開放式、探討式與合作式等語文學習方式。第三,科學性,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教師應要求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較為細致,或者注重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通過培養其獨立學習習慣獲得學習成果,從而培養獨立獲取語文知識的能力,以此促使小學生逐步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
三、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主要方法
1.提前預習的習慣。提前預習就是做好提前準備工作,既包括內容的準備又包括心理準備,對于老師要講解的課程提前預習,能夠了解所講內容,通過對教材的提前閱讀,知道哪里是難點,哪里不懂,這樣老師講解時才能有所側重,對重點、難點進行加強,能夠更好地接受新知識,避免“眼前一片黑”的情況。教師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時,可以根據課程安排給學生制訂學期預習、周預習、日預習的分步計劃,對于預習內容及預習多少都有所安排,根據學生基本能力不能過多,也不要過少,取得預習最佳效果。
2.質疑發問的習慣。有了疑問要先獨立思考尋求解答,如果三思而不得其究,則要進行發問,小學生由于年紀尚小,對老師存在畏懼心理,有問題時往往羞于開口,不敢提高,很多時候對于不懂的問題則是得過且過,這樣問題壓在心里,始終得不到解決。教師要和學生拉近距離,和學生打成一片,消除師生之間的障礙,對于不敢問、不善問的學生,要多鼓勵他進行發言和提問,同時鍛煉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敢于在人前講話的能力,不僅向老師提問,還向同學提問,這樣在問答之間,能夠共同促進、共同成長。
3.細致觀察的習慣。在各種活動中,讓學生學會用眼睛觀察,用心體會,只有細致觀察,才會有所發現、有所感悟。養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首先讓學生留心周圍生活。引導并提醒學生觀察,如觀察植物的外形,或觀察動物的動作,或觀察不同事物的區別與特征,可從認知事物的形狀、顏色、氣味等方面入手觀察。
4.勤查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是最好的老師,能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字詞障礙,幫助學生理解文意。因此,有經驗的語文老師通常情況下很“懶”,總讓學生動手查工具書,然后讓學生講解所查字詞的含義;或定期開展查詢工具書比賽,在比賽意識的驅動下,每個學生都不甘落后,非常主動地查詢工具書,這樣學生常常被工具書的威力折服,且對自己的勞動成果記得很牢固。
四、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具體操作步驟
1.控制時空,約束自己。每個人的行為大部分都會受情景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培養學生習慣的時候,應該在學生自制力還沒有達到非常強的時候,教會學生適當控制自己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
2.若有偏離,及時調整。小學生正是玩心比較重的時候,生活環境不同,養成習慣不同,并且有時學生自制力差的時候會有很多壞習慣出現,需要教師有效指導,鼓勵學生嚴格監督自己,還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監督,一旦發現偏離養成好習慣的節奏,就需要馬上做出調整,如學生上課不認真,沒有完成學習計劃時,需要教師給學生開導,引導或調整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3.步入正軌,自由放飛。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制定正確的學習目標,而且朝著正確方向不斷努力,就像一列火車慢慢啟動,然后加速行駛,不斷調整自己的路線,朝著自己預定的終點在不偏離軌道的情況下自由自在地行駛下去。人最困難的情況是養成習慣的時候,只要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學生就可以不用刻意約束自己,才可以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就是習慣成自然。
好習慣一旦養成,學生就會終生受益,課堂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教師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學重要方面加以研究和實踐,為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雖然每個老師的力量微薄,哪怕如一滴水,但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
參考文獻:
[1]朱江.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方法.雪蓮,2015.24.
篇9
關鍵詞: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嘗試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4-060-1
在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又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缺乏對合作學習精神實質的正確把握,課堂上就會流于形式,結果往往是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靈活分組,科學搭配
結合班級實際學生數和學生學情,將學生分為4人一小組,每個小組中有1名優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學困生。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開展互幫互助活動,讓學困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鍛煉,讓中等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發揮,讓優等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表現,最終形成各顯其才、各盡其能、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小組成員的組合又可以是一個不固定的動態的過程,它可以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讓喜歡學習同一內容或采用同一種學習方式的學生自由組合,靈活搭配,最大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處理好合作與自主的關系,選準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
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學習更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只有在認真獨立思考后,才能在合作學習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對文本有更深層次的解讀。我很反對合作學習任務剛布置下去,便很快地組織學生展開看似熱烈的討論。選準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證。對此我的體會是:個人探索有困難,需要幫助時;在意見不一,有必要爭論時;當學生舉手如林,為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時;當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需要與人分享時,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這時運用集體的智慧,全班同學都積極行動起來,以好帶差,在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就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要關注合作學習中每個成員的參與度
為了使每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我的做法是,要求小組成員在討論前,必須先獨立思考,寫下自己的想法,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主發言人代表發言,主發言人循環產生,組內成交替進行,決不能把小組合作學習演變成“好學生講,差學生聽”的小組模式。
四、在激勵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還記得在一節小組合作學習的觀摩課上,為了調動大家合作學習的興趣,我對全班同學說到:“本節課表現好的同學,老師將會為你所在的小組加一顆星,加滿四顆星,將會收獲意外的驚喜喲!”沒想到我原本不經意間想到的一個激勵方法,頓時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一堂課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課后更有不少的同學圍著我要意外的驚喜,我當然得滿足他們的要求,每個人賞了一個棒棒糖。可見,合理、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既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暢所欲言,又能讓他們體驗到合作成功的快樂。
當然,評價不僅限于課堂,也不僅局限組內,它也可以在組間,它應該貫穿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全過程。
五、小組合作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1.課堂易出現冷場,學生合作不主動。
2.學生合作參與面不廣,尤其表現為優等生參與發言和小組匯報的次數明顯多于學困生,學困生沒有真正參與。
3.學生合作沒有深度,合作學習流于表面而缺乏中對文本的研讀。
4.忽視學情,備課中對合作學習的環節設計不夠精心。
5.小組合作學習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嚴重影響了教學進度。
6.小組學習為了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或教學,或是為了吸引評委和聽課教師而有可能成課堂上一場場上演的嘩眾取寵的“秀”。
六、應注意改進的措施
1.小組合作學習不應該是語文課堂的全部,它不宜成為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
2.要留給學生充分獨立的思考時間。
3.合作學習中保證交流的時間,切不可走過場。
4.明確教師的定位,做好合作氛圍的創設者、合作參與的示范者、合作學習的指導者。
篇10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困難;對策;學習目的
小學語文是一門具有很強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學到中段時期特別注重綜合性學習,重視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小學語文的中段時期是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起著重要作用的一個時期,因此對于小學語文中段時期的學習困難,教師都要盡早發現盡快解決。
一、小學語文中段時期學習困難的影響因素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會發現在某些時候無論怎么引導學生,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始終不好,這個時候就要來分析學生學習小學語文困難的影響因素。本文從小學中段時期來進行分析說明。
1.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對于小學中段的孩子來說,他們剛剛經歷了初級階段的學習,但是在初級階段教師對他們的要求不高,加上學生自我意識還沒有形成,就導致在中級階段學生沒有學習目的,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來學習,加上學生的年齡還小,容易受家長的影響,認為學習就是為家長學的,導致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對待學習不認真。
2.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夠成熟。在初級階段,教師對于小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要求主要是識字,但是到了中段教學的時候,教師會把重點轉向閱讀。在這個階段,小學生只會用感性思維,不能用理性思維來很好地進行小學語文閱讀,這時教師又會教閱讀的基本方法和怎么做閱讀題的一些小技巧,這樣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跟不上,使其自信心遭受打擊,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
3.教師的原因,在小學語文中段有一部分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認真上課,對他們過于嚴厲,導致學生對教師有畏懼心理,同時小學中段學生的心態不成熟,會因為教師的嚴厲就討厭學習他的課程,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失去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甚至從此以后都不愿意學習語文。加上有些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對小學語文教學過于死板,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讓學生覺得語文這個學科太過于無聊,從而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小學語文中段時期學習困難的對策研究
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時進行解決,針對小學語文中段時期學習困難的影響因素來說它的對策研究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于小學中段時期的學生而言,教師要樹立他們的自我意識,讓他們明確自己為誰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樹立起學生的自我意識,才能培養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要讓小學生 認為學習是為了家長,在中段時期學生的思想要比低段學生的思想稍微成熟,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都更強,教師就要在這個時期樹立起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小學語文中段時期,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把他們的學習興趣向探索語文的奧妙發展,讓這些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夠自我學習。比如,現在的小學生都喜歡看電視、玩電腦,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愛好來培養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像在學習神筆馬良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神筆馬良的動畫片來進行一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這篇課文感興趣。
2.小學中段時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夠成熟,思考問題只能用感性的思維,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小學語文中段時期學習的時候,要運用感性的方法去幫助他們學習語文,不要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死記硬背。在進行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教具來幫助自己上課,因為這個時期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停留在對事物的直觀感受上,要用形象具體的事物讓學生加強印象,能夠清楚地記得學習到的知識,慢慢引導他們的邏輯思維從直觀的感受轉向能夠進行一些抽象思維。
3.對于中段的學生來說,教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教師本身而言,他的言行舉止對于一個正在形成自我意識的學生來說特別重要,學生在日常的課堂中會潛意識地受到教師的行為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讓學生以自己為榜樣。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做好道德教師的同時更要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傳遞給學生,從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上語文課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上課環境,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戲來帶動課堂氣氛,用游戲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也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不要經常批評學生。學生如果每天都有進步,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鼓勵,讓學生有一種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比如在上新的課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來朗讀課文或者分角色朗讀,在讀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自信心,讓學生覺得自己可以。
總之,在小學語文中段時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的困難,就要積極主動及時地去改進,幫助學生好好學習,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對于語文“聽說讀寫”都行的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