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及對策范文

時間:2023-09-07 17:59: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風險管理及對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風險管理及對策

篇1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風險管理對策探討

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業是在近幾年才開始快速發展起來的,2013年是互聯網改變最為迅速的一年,這一年中互聯網上出現了阿里巴巴等目前規模極大的商業金融平臺,如今仍然對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的金融業起到了推動的作用,互聯網金融因為其獨特的性質,更高效于傳統金融業,具有更強的人性化設置,雖然互聯網金融的效果極好,但是在目前還處于發展中階段,在這個階段,互聯網金融有著很多風險因素存在,解決風險是重要發展方式,針對風險管理進行研究必不可少。

一、互聯網下的金融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我國目前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出現時間不長,正處于發展中狀態,在這個階段,不僅需要創新,最需要的就是對金融風險進行管理。現階段,我國的風險管理還遠不如美國以及歐洲,不僅如此,甚至在風險管理上都沒有一個完整的模式,方式的選擇上也處在起步探索的階段上。

依托在互聯網上的金融行業,結合了金融管理和互聯網管理,更多的采用了全新的技術,通過各種互聯網技術進行資金的交易,相較與傳統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行業更加的便捷,它不需要過多的人力,減少了時間上的浪費,為客戶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可以更高效的給客戶提供想要的信息,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二、互聯網下風險管理的對策探討

1.互聯網下的法律制度風險管理對策

法律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保障,完善的法律體系是降低風險的重要途徑,我國并沒有專門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法律制度,所以就需要不斷的將現有的法律進行改進完善,減少利用互聯網進行交易時可能出現的風險。將有利于互聯網上金融行業發展的內容進行法律的制定,國家應該設立一個專門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管理的部門,制定對應的規章制度,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率。

互聯網上的金融行業和傳統行業不同,它的參與者更多,客戶可以選擇的交易的方式更多,途徑更多直接導致風險更大,采用有效的監管進行協調就顯得極其重要。互聯網的功能不同,設立的監管機構也應該是不同的。在幾年前,國家機構就發現了監管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了專門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在利用互聯網的金融行業進行高效利用,將作用發揮到最大化,有效的將金融風險進行管理。在法律上將風險管理進行有效對策的研究,嚴格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進行違法的犯罪行為,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和國家的司法部門進行高效結合,實現網絡金融穩定發展,保證金融的風險管理得以實現。

2.互聯網下的安全風險管理對策

互聯網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就是互聯網的技術,技術是基本。互聯網應該在金融方面設定一個標準進行技術指導,將互聯網的金融行業變成一個整體,方便管理,將整個互聯網系統的安全性能都進行提高,從而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網絡之所以發展的迅速,能夠受到大家的支持,原因之一就是互聯網上的資源極其豐富,將各種資源進行利用整合,建立一個給客戶提供便捷的交易方式的數據庫,在后臺建立一個監管的系統,實時對互聯網上的金融數據金銀監控,防止出現安全問題。信息技術在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的提升,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上都進行著不同程度的技術研發工作,對于容易發生風險以及安全問題的地方加強防火墻或加密等技術的處理,保證金融行業在互聯網上的工作是安全性高、風險低的。

互聯網的金融安全還受到在互聯網上進行金融工作的企業實力的影響,運營商的技術實力強,就可以構成一個強大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保證金融行業在互聯網上持續穩定的發展,選擇自身能力強的企業加入也是對弱小企業的負責,因為技術能力不夠強大的企業,即使加入了互聯網金融機構中也無法保全自身,甚至還會影響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資金安全。

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存在風險的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就是在互聯網上建立一個內部的控制機構,這個機構的作用是盡可能的在風險發生前進行規避;在風險問題發生時降低損失,盡快解決;在風險問題發生后將影響降到最低,并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避免下一次風險的出現。首先要有一個對風險進行控制管理的安全風投部門,設立數據庫進行企業信用的評價工作,對互聯網的金融工作進行實時監控,建立預警體系,在金融風險發生之前進行預測,及時處理,將風險有效規避。金融產品的設計也影響著互聯網的風險,金融產品雖然有著高收益的特征,但同時也具有極高的風險,降低風險的唯一方式就是找到一個收益和金融風險共同的平衡點,將雙方都進行考慮,保證資金的安全性自己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

3.互聯網下的信用風險管理對策

我國市場經濟在迅速發展,互聯網金融也在迅速發展,征信的體系是否完善很是重要,目前,傳統金融的征信體系還不夠完善,因為銀行對貸款對象的信用判斷僅僅是依靠之前的借貸情況進行的,這種體系還存在著漏洞,互聯網上的金融行業可以利用科技,采用電子平臺,對客戶進行信用的判斷以及整體的分析,雖然如此,但是實際上,金融平臺的很多數據并沒有加入到整個征信的體系中,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由此可見,將征信體系進行完善的重要性。征信體系是基礎,還要加以輔助的機構進行工作,建立一個完善的征信工作數據平臺,平臺要求是適合應用于互聯網體系下的金融行業的,在平臺上加入對客戶的信用認證以及等級評估等內容,方便征信體系的進行。

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的最大差距就是大數據,互聯網對于大數據的處理以及搜集的能力很強,將其充分利用,可以有效解決互聯網上金融信息的信用問題,直接的將互聯網上的交易風險降低,切實的將金融服務給客戶創造便利,將服務的范圍擴大。想要將金融信用風險進行規避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對貸款對象進行審查的工作要嚴要求并且標準化。將不同等級的用戶分散開,防止出現風險問題后果嚴重、無法挽回。將貸款標準提高,從本質上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

4.互聯網下的其他風險管理對策

政府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作用遠沒有行業自律的作用大,優勢也極其明顯,行業自律可以對更大范圍的內容體現其作用。在互聯網上的金融業的行業自律甚至可以對整個金融業產生影響,這種情況會帶來極大的風險,所以,出臺一個互聯網上的金融風險的防控對策很有必要。建立一個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管理的協會,給予其促進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以及制定行業標準和規則的權力,并且這個協會應該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發揮引領的作用。還要在金融業中設立專門的領導機構,這個機構的主要任務和目的就是對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建立一定的標準,對實體經濟進行服務以及最為重要的服務社會工作,對于整個互聯網金融業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互聯網中最容易發生的風險往往是帶給消費者的對消費者的權益進行保證很有必要,達到這個目的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在互聯網的體系上要建立一個對消費者進行保護的機制,這種機制要滿足跨行業以及地區的要求;第二種是建立一個用來解決消費者在互聯網上產生的金融糾紛問題,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安全感,降低風險發生概率;第三種是從消費者方向出發的,在根本上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金融消費的安全教育,讓不法分子沒有可乘之機,可以直接有效的減少消費者的權益遭受損害的現象發生。

消費者選擇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前提就是信任,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口碑是最為重要的財富,因為它影響著在互聯網上的金融用戶對企業的信心,也影響著消費者的選擇,在互聯網金融風險中,不可避免的一項就是謠言帶來的不良后果,一個謠言處理不當甚至會影響到這個金融企業的健康發展,不實的謠言是導致企業產生聲譽上風險的主要原因,在互聯網的金融行業發展過程中,對企業的良好口碑進行樹立,讓消費者對企業有著信心,不會在謠言產生后立刻放棄企業,相信企業的聲譽,減少風險發生的后果。

三、結束語

本文主要是針對互聯網上的金融行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分析,主要從信任、法律、政府等方面進行闡述,針對不同的風險種類,探討出合適的、高效的解決對策,將風險的發生概率降低并且有著在風險問題發生后將損失降到最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志洋,湯珂.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本質與風險管理[J].探索與爭鳴,2014,11:65-69.

[2]陳秀梅.論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J].宏觀經濟研究,2014,10:122-126.

篇2

關鍵詞:金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對策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我國金融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豐富資源與發展機遇,管理經驗的交流也為金融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各種保險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等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然而由于管理理論、管理手段尚不成熟,金融企業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著很多風險,財務風險尤其突出,對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與競爭力的提升造成巨大威脅,深入探討分析財務風險管理成因及干預措施,為金融企業安全經營保駕護航。

一、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相關問題概述

1.財務管理概述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活動的一種,指的是企業的專門財務管理人員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之中,運用相關專業知識、手段對企業融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的分配使用以及資金政策等一系列與財務有關的事務的管理,目的在于明確企業資金動態與流向,加強資金管理,合理配置資源,使企業獲得最大收益,促進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與企業穩定發展。

金融企業作為直接整合資源、為實現價值利潤等效流通為目的的企業,與一般的企業相比,對融資投資與資金的利用、資金的周轉有更高程度的要求,即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有更高程度的要求。財產保險公司則是金融企業的典型代表,其以相關財產保險業務為主要經營對象,承擔巨大的風險與償付責任,面對劇烈的市場競爭與強大的經營壓力,財務管理在公司的經營之中顯得尤為重要。

2.財務風險概述

財務風險指的是企業在其財務管理經營活動之中,由于受到各種可控制的或者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響,包括人為的或者自然的因素,在企業融資籌資、投資、資金使用分配中出現失誤或問題,導致于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企業在運用過程中,實際與目標發生偏離,甚至出現了償債能力危機,使企業陷入資金危機,導致企業收益下降。

財務風險在企業的管理經營過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無可避免的,財產保險公司作為經營風險的單位,與其他金融企業相比,由于投保人具有未來的不可預測性,導致財保公司具有特殊性,償付風險可能會使財保公司面臨更大的財務風險。

二、金融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風險

1.金融企業的籌資風險

金融企I的正常運營必須有充足的資金,所以金融企業需要從各處進行融資,以財產保險公司為例,籌資環節關系到財險公司的運營規模、資金周轉與資本結構,如果籌資過程中出現問題,極易引發財險公司的籌資風險,如公司通過借貸方式進行融資擴大公司經營范圍與規模,借貸越多,利息也會越大,負債規模也會過大,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會給財險公司帶來巨大經濟壓力,經分析研究,財險公司出現財務風險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籌資方式選擇不當

在實際運營中,可供財險公司選擇的籌資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銀行貸款、民間借貸、發行債券、發行股票、吸引其他企業與投資商入股等,財險公司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理的籌資方式,使其保持在一定的比例或者范圍之內,如果資金方式選擇不合理,將會導致公司負債過多,面臨財務風險。

(2)籌資規模過大

財險企業為擴大經營規模與經營范圍,提高市場占有率,會過多進行籌資,為償還債務,又以籌資彌補籌資債款,將會陷入無限籌資的循環,致使公司負債規模愈來愈大,公司將面臨巨額債務以及利息,如果公司經營不善,公司可能將面臨無能力償還債款的風險,甚至會導致破產。

2.金融企業的投資風險

金融企業的資金的籌集其真正目的是用于企業的投資,通過投資來獲得更好的收益與利潤。財保公司通過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協議來獲取保費,將保費用于其他產業其他領域的投資,是一種特殊的“融資”方式,與其他金融企業不同,財險公司所收取保費,在投保人發生保險事故時,需要向投保人進行理賠,如果財險企業投資比例過大或者投資時間過長而無法獲得及時收益,在進行保險償付之時可能會面臨財務風險。

(1)投資安全性風險

財險公司在進行投資之時,過多關注其投資領域投資方向可能會帶來的巨大收益,而忽略了對投資對象與被投資方進行考察與全面的了解,忽略了對投資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的考察,進行盲投,如果被投資方經營不善產生虧損或者缺乏信譽,財險公司不僅不能獲得投資收益,還會承擔一定損失,嚴重情況下會導致公司面臨財務管理風險。

(2)投資方式單一

可供財險公司選擇的投資方式與投資渠道多種多樣,如投資房地產、國債等等,每種投資方式將會面臨不同的投資風險與投資收益,市場發展規律下,風險越大的投資方式可能獲得的收益也就越大,如果企業將資金都投入高風險行業,雖然可能會獲得巨額收益,但同時也面臨巨大風險,一旦稍有差池,可能導致血本無歸;如果公司將資金投入低風險行業,如債券,雖然風險小,但將來所獲得的收益也相對較少,無法滿足收益要求。

3.金融企業的運營風險

金融企業在運營過程中也面臨一定的財務風險,財產保險公司以經營風險為生,其在運營過程中保費的測算、保費收取、事故理賠等環節也會面臨財務風險,需要公司管理者進行重視。

(1)保費測算風險

財險公司在市場中面臨巨大競爭,為了盡可能的吸引客戶,擴大市場份額,一些財險公司在保費測算方面缺乏正確的經營理念,以過低的保費來吸引客戶進行投保,在此情況下,保費將不能滿足賠付的需要,財險公司將面臨一定的財務風險。

(2)保費收取風險

保費是財險公司獲得融資的主要來源,保費的收取關系到公司的收入、投資的份額、員工的保障,如果保費因為客戶財務狀況等原因不能及時收取,且應收保費比例過大,將會對公司的實際收益造成影響,給資金周D、事故理賠等造成困難,使公司面臨一定財務風險。

(3)理賠環節風險

財險公司收取保費,對客戶的財產等進行保險,就一定要面臨相應的理賠問題,目前大多數公司的理賠水平不夠高,在理賠管理過程中出現很多漏洞,缺乏高素質的理賠鑒定人員,對偽造事故等事件的鑒定能力不足,使理賠過程中賠付失誤的事件時有發生,給公司造成嚴重財務風險。

三、財產風險管理對策研究

面對各個環節中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金融企業特別是財產保險公司應該如何進行風險的管控,對風險進行有效監控與評估,減少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與帶來的損失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1.籌資環節的風險控制

金融企業要樹立堅固的風險意識,強化公司員工的風險教育,使每一位員工都深刻認識到積極應對財務風險對企業與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金融企業還應該建立一整套切實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設置專門機構對企業財務籌資風險的預測、監控、評估進行管理,提高規避籌資風險的效率,在籌資風險發生之事,能及時發現并上報,便于管理者采取措施,將損失減少到最小。同時,企業管理者應該合理安排籌資比例,將總籌資金額限定在一定范圍之內,保持企業的資金周轉能力。

2.投資環節的風險控制

企業管理者應該根據企業自身能力,在充分考察想要投資項目的安全性、收益度以及被投保公司的經營狀況與信譽度的情況下,慎重進行投資,對投資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深入分析,提前預防。此外,企業管理者應該選擇多樣投資方式與投資渠道,多方面考察比較,合理分配投資比例與投資數額,在保障企業周轉與賠付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投資,盡可能減小投資風險,提高投資的收益率。同時建立專門投資分析機構,招聘專門投資收益分析人員為企業投資貢獻力量。

3.運營過程中的風險控制

金融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應該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避免盲目競爭,對企業安全經營產生影響,在保障收益的基礎上采取正確的營銷策略,設置專門機構負責應收賬款的回收,保障公司的正常運營,對于財險公司,應該提升公司人員的專業素質,建立一支經驗豐富、專業素養過硬的鑒定團隊,減少理賠過程中的失誤,保護公司權益。

參考文獻:

篇3

1.從總體上看,中國保險業風險管理水平較低,風險管理理念不強。

第一,風險管理作為一種管理職能還基本上沒有被融于保險管理中,保險經營基本上還是財務型控制被動經營。第二,保險業總體決策和保險公司決策在相當程度上缺乏風險管理理念,保險的粗放型經營、以保費收入作為經營業績的硬招標的決策思路對的保險發展仍起著決定性作用。第三,保險風險管理技術水平低,風險評估、保險信用等級評定缺乏有效的評定標準,風險控制和風險融資的方式相當有限。許多保險公司根本就沒有防災防損部門,在有防災防損部門的企業中,其人力與財力的配備不足。第四,在保險風險控制過程中,事后控制為主要控制,對風險的事前控制重視不夠。第五,在保險監管方面,主要還處于事后監管階段,監管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前瞻性,監管重點仍在費率等上,對關系到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風險資本比率、再保險安排、資產配置等監管力度不夠。

2.較為注重顯性風險管理,對隱性風險管理重視不夠。

第一,在業務發展導向上,注重規模和速度,強調業務增長量,忽視保險發展的質。由于我國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設立主要是根據保費收入增加額為依據的,保險法規和保儉監管部門對保險費地位的過份強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商業保險公司把保費的追逐作為主要經營目標。保險公司在實際展業中,重保費,輕理賠;在保險市場競爭中,以保險價格進行惡性競爭,盲目承保、劣質承保并存;在保險險種開發上,以占取市場份額作為主要手段,對保險產品風險的管理控制重視不足。

第二,在保險發展導向上,某些方面還存在著保險決策和保險經營中的短期行為,對保險業發展及保險公司發展戰略長遠性不夠;在公眾對保險的信任度方面,保險業未能充分重視惡性競爭、保險中介制度混亂、保險欺騙對公眾產生不度;在制度建設方面,對保險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法律基礎建設重視不夠,一方面表現在保險法在某些方面存在著缺陷與不足,另一方面保險法已不能完全適應開放條件下保險業的發展,一個有效的保險法律體系還未基本形成;在保險文化建設方面,保險公司文化建設滯后,保險文化傳播缺乏創新,保險公司的形象度和美譽度構建急需加強。

3.較為注重內生風險管理,忽視外生風險管理。

第一,部分保險公司不重視對公眾信任風險的管理。

第二,對保險開放、民族保險安全的風險重視不夠。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對中國保險市場進一步開放中的各種風險進行管理研究不足,忽視中國保險業發展過程中的內在的根本制約。

第三,部分保險公司較為重視公司內部風險管理,而對保險同業的規范競爭、有序競業的風險管理重視不夠,保險同業組織的作用還相當有限。

第四,對保險中介組織的風險管理力度不夠。部分保險公司無視保險中介的有關法律規定,不顧中介機構經營資格、業務水平、職業道德狀況等條件進行中介展業,表明保險公司對中介組織風險管理與保險公司自身的規范經營都應加強。

第五,缺乏對保險欺騙進行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保險欺騙給保險公司造成的損失日趨加大,在中國保險理念不強、法律意識淡薄的國度里對保險欺騙的風險管理需在制度完善和技術創新上加大力度。

4.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風險管理決策缺乏依據。

保險經營是在大量可保風險前提下運用大數法則對可保風險進行分散,各類風險數據、損失數據是保險經營的數理基礎,在相當程度上也可以說,風險數據、損失數據是保險經營的保險資源。保險經營依據這些保險資源從事保險展業,通過展業擴充豐富這類資源提高保險經營水平和展業范圍。因此,在和實踐中都要求保險公司(包括社會)建立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對這類保險資源進行保護、開發和利用。我國相當部分保險公司有效的風險信息系統都未能建立,這將可能導致保險經營決策缺乏合理依據,使保險經營缺乏合理的數理基礎。從某種程度上,這將可能導致道德風險和逆選擇的增加。

5.風險管理理論滯后,風險管理人才不足。

在我國,風險管理理論發展滯后,風險管理人才不足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保險風險管理既包括風險投資、保險購買和管理、安全、賠償金管理、索賠管理,又包括公共關系、市場服務、培訓員工、提供法律咨詢等內容;既包括對保險公司的硬件失誤風險和軟件失誤風險的管理,又包括組織性失誤風險和人的失誤風險的管理;既包括保險公司內部風險管理,又包括保險業風險管理;既包括保險經營顯性風險的管理,又包括保險經營隱性風險的管理。只有建立起全面的風險管理觀,才能推動和實現保險業有效的風險管理。

二、目前風險管理狀況對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影響

1.保險業風險管理及保險經營風險管理弱化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基礎;

近年來40%的保費增長率是在粗放型經營模式下,在風險管理未能有效實施的情況下實現的,在這種經營模式下,重視保費增長速度與資產負債管理重視不夠并存,保險公司總資產增加與凈資產減少同在,保險市場規模擴大與保險業務的利潤水平逐步降低并舉,增加保費的快速增長與較多風險的累積相隨,這不僅有悖于保險業風險承擔、風險分散的宗旨,而且大大影響保險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2.保險經營風險管理功能弱化將不利于深化社會公眾對保險的信任,保險信任和保險信心是各國保險業發展的生命力所在。

近保險發展的共同基礎是社會公眾對保險業的信心和信任,這是決定保險需求的根本因素,因為信心和信任是保險理念培育的良性土壤。因此,保險公司必須建立真正地為社會公眾分散風險、為社會公眾提供各種風險管理服務的經營理念,真正地實現保險經營與保險風險管理的融合,以增強和鞏固社會公眾對保險業的信心。特別是在目前風險分散途徑多樣化的情形下,增強社會公眾對保險業的信任和信心對現代保險業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3.保險經營風險管理的弱化將使保險業在國際保險市場中缺乏競爭力,導致中國保險業在對外開放和加入WTO中處于更加不利的局面。

從中國民族保險可以看到,中國民族保險業是在中國本身缺乏商業保險理念和商業保險技術機制、在國外保險公司對中國保險市場進行掠奪和控制的不利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這種特定的歷史路徑制約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因此,在中國民族保險實力不足、現代民族保險發展缺乏一定制度環境和制度基礎的條件下,民族保險業更應注重自身的穩健發展,大力加強保險發展的制度建設,培植保險理念。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實現民族保險發展從量的增加到質的升華,增強民族保險業自身在國際保險市場的競爭力,逐步有序地實現保險的國際化。

三、對策

1.實現保險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制定穩健的保險產業發展政策,為中國保險業風險管理構建良好的宏觀環境。

保險業發展要實現根本性突破首先必須實現從粗放型經營方式到集約型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走出重速度、輕質量的惡性循環,把保險發展引上穩健、健康的軌道,進而逐步增強民族保險業的綜合實力。也只有在經營方式根本轉變的前提下,才可能制定出穩健的保險產業發展政策。

穩健的保險產業發展政策是中國民族保險業發展的基本戰略前提。首先保險產業政策必須建立在中國特定的和人文背景上,只有在這種根基上培植公眾的保險意識,構造保險制度環境,完善保險制度,開發保險資源潛力,滿足公眾的保險需求,才能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保險業發展道路。其次,保險產業政策必須體現可持續發展性,堅持可持續發展性,才能有效地開發中國潛在的保險資源,才能實現重速度、輕質量的粗放型經營方式到集約型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只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真正實現保險業本身的宗旨;只有堅持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逐步樹立和增強公眾對保險的信任感。再次,中國的保險產業發展政策,必須把戰略管理、經營管理和風險管理融于一體,政府應以較高的戰略眼光來發展保險業,保險業在政治經濟中的特殊地位要求政府對保險業實行低稅政策,改變中國保險業稅負較重的局面,對一些投資型產品的開發可考慮稅收優惠或遞延稅收政策,對外資保險公司的稅收政策應考慮到有利于民族保險業的發展和中外保險的公平競爭;保險業應堅持經營管理和風險管理相結合,實現保險真正地為社會經濟、社會公眾服務宗旨;保險產業政策還必須考慮到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可考慮建立區域性的保險產業政策與統一的保險產業政策相結合的保險產業政策體系。

2.培植健全的保險意識,完善保險法律制度基礎,為中國保險業風險管理提供制度支持。

保險風險管理不僅僅是一種風險識別、衡量、控制、融資的技術,還在于風險管理制度是一種保險制度安排,提供對風險管理的制度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培植健全的保險意識是構建中國保險制度基礎的一個永恒主題,保險意識的培植一方面需要保險公司規范的經營作風、良好的社會形象的凝聚力和輻射力來實現,另一方面,社會各界對保險意識的傳播也有利于保險意識的培植和增強。

法律是風險管理的制度基礎,保險法律制度完善程度決定風險管理水平高低及其績效大小。目前應著手解決保險發展與保險立法滯后的矛盾,彌補《保險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同時抓緊時間構建完整有效的中國保險法體系(包括《保險業法》、《保險合同法》、《外資保險公司市場進入與監管條例》等)。

3.實施全方位風險管理制度,強化社會風險管理理念,是中國保險業風險管理的重點。

保險經營方式的轉變、保險法律制度的構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中國的特殊體制背景下,保險經營方式轉變、保險法律制度構建應與保險業全主位風險管理實施同步進行。中國保險業全方位風險管理包括對物的風險、行為風險與心理風險管理、制度風險與人的風險的管理、顯性風險與隱性風險的管理、內生風險與外生風險的管理、風險信息管理系統與風險預警系統的管理等。

在強調風險核保管理的同時,須強調逆選擇風險和道德風險的控制;在注重保險產業發展風險管理時,應特別注重決策風險的管理,克服目前保險發展的短視心理和短期行為;在制度風險的控制上應堅持內控制度、同業制度與監管制度三管齊下,在人的風險控制上,既要控制管理內部人風險,又要控制中介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再保險人和保險投資機構投資者的風險;在內生風險與外生風險管理上,要積極探索怎樣對保險開放中出現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和有效管理,對中資保險公司與外資保險公司的稅收風險加以重視。總之,在整個保險產業發展、保險制度構建過程中都必須把風險管理制度和風險管理理念融于這一過程中。

篇4

1 急診科護理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急診服務需求量和醫院急診實際處理能力之間的差距 我院急診科在吉林省四平市所在地,經常參與市突發事件的處理,如大批車禍、食物中毒,必然導致瞬間醫院急診實際處理能力的相對不足。

1.2 搶救儀器沒有處于備用狀態 如果搶救儀器無專人管理、不全面、擺放凌亂,設備故障等都是護理差錯、糾紛的導火線。

1.3 各項規章制度沒有落實到位 工作中有章不循,甚至簡化操作程序。三查十對雖然內容背得熟練,但卻不去查對,憑主觀經驗估計行事等。

1.4 護理記錄缺乏動態變化,專科性、及時性不夠;錯記、漏記。

1.5 掌握專科的急救知識不全面,如對腦外傷患者沒有及時觀察瞳孔變化而發生腦疝;對各種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顫不能準確判斷;對遲發性出血缺乏預見性的觀察。

2 對策

2.1 急診科設值班、二線值班人員,24 h待命,隨時處于應急狀態。當大批患者來診時,值班人員應迅速通知護士長,由護士長組織人員。需他科支援時,值班人員應迅速通知院總值班或院長,迅速啟動醫院公共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護士長全盤指揮急救,快速有預見性地作好準備,使整個科室工作協調,任何一個環節發生疏漏均易引發護理風險。

2.2 搶救儀器管理

2.2.1 專人管理每臺儀器有專人管理,每天檢查一次,包括檢查各部件的完整、儀器的運作情況及其清潔、消毒、保養等,并在每臺儀器設備使用記錄本上作好登記。

2.2.2 專班負責 根據護士長的排班,每天由1號位護士負責清點、檢查,包括消毒、安裝、檢測工作,使各種儀器時刻處于良好狀態,并作好登記。如發現儀器有任何缺損或故障,立即向護士長或院設備科取得聯系,盡快排除故障,以便使用。

2.2.3 為便于儀器的學習應用,我們為儀器繪制了簡單的圖示及表格化文字,包括各部件名稱、操作步驟,可能發生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等,懸掛于相應的儀器上,簡單明了工作學習都方便。

2.3 規范工作程序及規章制度

2.3.1 強化風險意識,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在急診護理風險管理過程中,提高承擔高風險的義務,強化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將高風險因素降至最低限,建立護理告知制,危重患者轉科交接記錄,規范護士在轉運重患者過程中保證安全的方法。

2.3.2 要求每位護士養成謹慎、周密的工作作風,嚴格執行三查十對制度。經常組織護理人員學習一些醫療糾紛案例,從中吸取教訓,同時狠抓易發生差錯的幾個環節,如節假日、周末交接班時、人少工作忙、新調入急診科的護士。

2.3.3 規范急診護理文件書寫 急診護理文件是為患者進行搶救治療,實施護理及患者病情動態變化的記錄,是護士執行醫囑實施搶救治療的主要依據。尤其對“三無”人員(無意識、無陪人、無資金)更應高度重視。漏記、錯記等均可能造成日后爭議的法律問題。

2.4 加強業務學習,培養急診科護士的預見性、主動性和獨立性。我科在護理人員培訓上運用抽調輪訓,科室強化培訓等辦法,對常見的急救技術隨時考核,每季理論考核、模擬訓練一次,成績均記錄在個人業務檔案內。護士長每月組織業務學習4次,搶救病例討論1次,晨間提問每周6次。,都能預測患者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及應采取的措施。

2.5 制定突發事件及急診搶救預案 針對急診科特點,我們有針對性地制定突發事件護理應急預案,以盡快采取相應措施最大限度保護患者生命安全。

篇5

信貸資產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銀行的經營效益,從而關系到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因此,加強信貸管理,真正降低不良貸款數額和比例,優化不良資產結構,成為當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2我國銀行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作為信用中介,銀行面臨的最主要風險無疑是信用風險。我國銀行信貸管理問題的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行業整體理念和機制的不科學,二是銀行具體操作和執行的不規范。一方面,基層銀行一般會收到來自上級銀行派發的貸款額度指標,其發放貸款帶有一定的完成任務的性質。而基于我國目前的銀行績效考核制度,銀行管理中普遍推行“零風險”的風險管理理念和“終身責任制”的激勵約束機制,這就使支行傾向于多放貸款,隱匿和推遲風險暴露。此外,對于政府的指令性貸款項目,銀行往往疏于審核,難于追究。另一方面,銀行內部信用評級操作相對落后,不僅偏重于對受評對象過去而不是未來償債能力的評估,還缺乏對具體行業的分析。另外則是風險量化管理的落后,很多信貸人員對于在險價值VAR、信貸矩陣等概念還比較陌生,更談不上運用。

在原有的國有制產權結構模式下,我國的銀行被當作國家機關,而不是一個具有獨立產權、經營特殊商品的企業。因此,這種長期以來由國家所有、國家經營的政企合一的制度必然導致政府直接或間接地干預銀行的具體經營活動。而政府的這種干預往往是不承擔具體經營責任的,也就不可能以經濟效率的原則做出科學決策,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政府往往為了維持低效率的國有企業而以行政方式促使銀行向這類企業投放無法收回的貸款,加劇了銀企債權債務關系的惡化。最近幾年,在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之后,國家開始有計劃地推行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革,邁出了提高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第一步。股份制改革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諸如內部經營機制不健全等種種遺留問題仍未得到很好改善。在長期的國有制產權結構模式下,銀行的經營受上級和政府的雙重控制,經營自受到很大制約,導致銀行內部缺乏合理的激勵機制。此外,銀行自身對有效防范信貸風險也缺乏應有的責任感,風險管理水平依舊不高。我國銀行從內部管理機制來看,缺乏自我約束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因此,不良資產“名降實增”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2.1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信貸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視對管理者的管理

由于支行行長任期不定,可能在所參與貸款未到期的情況下調離本行。而不良資產的出現有潛伏期,在貸后跟蹤工作徒有形式的情況下,貸款未到期之前它是“良性資產”。這便容易助長行長采取掩飾、拖延策略,導致不良資產的上升。同時,一些基層行長權力過大,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部分行長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此外,目前我國銀行業的風險約束機制不盡合理,對防范風險的正向激勵不足,對資產損失的負向約束明顯,正是這種經營目標的考核辦法不科學,助長了行長經營決策中的短期行為,為了完成指標任務,不得不采取違規的做法。

2.2基礎管理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漏缺嚴重

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后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漏缺。信貸檔案是銀行發放、管理、收回貸款這一完整過程的記錄,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僅對貸款的風險分析造成困難,也構成了依法收貸的障礙。

2.3信貸員風險意識薄弱,辨識風險能力不強

首先,由于支行的信貸指標會下派到每名信貸員,信貸員本身肩負完成任務的壓力,而貸款數額的多少也是衡量其績效的重要指標,不少信貸員會有“能貸就貸,不能貸創造條件也要貸”的想法,這無形之中增加了不良資產產生的風險。其次,一些信貸員缺乏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無法根據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判斷其生產經營和資金運用狀況,因而不能對貸款方案做出及時調整,盲目支持項目,甚至向一些已經資不抵債的企業繼續發放貸款,導致逾期還貸,甚至形成呆賬、壞賬。另外,目前銀行對信貸員業務能力的考核大多流于形式,不少信貸員不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仔細、全面地開展貸前調查、評估工作。

3改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對策

風險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通過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改善銀行的信貸管理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積極改善宏觀經濟環境,為銀行管理創造良好的條件是前提;在全社會建立起嚴謹的信用體系,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是優化風險管理保障;而加強銀行自身的內控管理則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準確理解和把握銀行風險,將風險管理運作機制和制度建立在科學的理念上,最終將會產生良好的風險管理績效。

3.1改革現有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激勵約束機制

我國目前許多銀行推行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激勵約束機制,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中都是站不住腳的。它鼓勵了銀行制造虛假績效以及掩飾和推遲風險暴露的行為,最終導致了原本可以規避的潛在風險,轉化為現實損失。為此,應當設計有關機制,鼓勵風險揭示,并嚴懲掩蓋風險的行為。

3.2借助社會力量,綜合治理

我國商業銀行除了面臨不良貸款及比例“名降實增”的問題外,還面臨不良貸款結構呈現的劣變趨勢。在損失、可疑、次級這三類不良貸款中,損失類是無法收回的貸款,對銀行的負面影響最大。2007年,損失類貸款占不良貸款的比重從2003年的27.64%大幅攀升到46.33%,在短短4年中增加了19個百分點。因此,在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必須緊緊抓住信貸結構調整的機遇,以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為依據,積極調整信貸結構。看企業經濟效益,必須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政策進行遠期預測;看產業政策,則要結合企業自身狀況和近期效益。分析條件是否成熟,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確保投向和投量準確無誤。此外,還要建立并完善防御信貸風險的法律保護機制和企業經營機制。

3.3合理設定貸款目標,規范政府行為貸款額度的設定必須合理,并且要有一定的彈性。基層銀行需要有一定的自進行調控,不能僅僅是“為貸款而貸款”。同時,要明確政府的職能定位,繼續完善政府的投融資體系,使其對基礎性公益產業的投資與政策性貸款區分開來,不與商業性金融機構的業務混同,從而改變產業政策調整成本集中于金融機構的狀況,逐步拋棄不當的行政干預行為,減少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發生。

3.4加強銀行自身內部控制管理

構建全面的風險管理模式,堅持審貸分離,全面實現后臺審查批準和前臺營銷投放的專業化和獨立化,真正做到相互制衡。同時強化風險審計檢查,這是構建完整的風險防范體系,強化風險監督功能的重要舉措。

篇6

關鍵詞:企業財務風險;風險管理; 對策

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防范財務風險是加強財務管理,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的重要工作。在挑戰和機遇并存、效益和風險同在的市場競爭大環境下,我們要客觀地分析和認識財務風險,采取各種措施來控制和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并不斷完善財務風險的管理工作,從而實現企業的健康、順利與可持續發展。

一、當前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

1.資產負債率偏高,加大項目成本的投資風險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企業不合規范地進行各種各樣的借債行為,卻忽略了從財務預算方面去考慮分析,對的項目沒從征地成本上、資金運作上、經濟效益的回報率及稅收籌劃上作細致的財務預算,疏忽了成本控制,從而加大項目成本的投資風險,影響了經濟效益,使得企業普遍存在資產負債率偏高的問題。

2.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內部財務關系不順

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負債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例過高,資金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另外,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潤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

3.財務涉及面廣,管理難度較大

當前我國企業所反映的財務關系比較復雜,企業的財務關系一般表現為企業與其投資者、政府稅務、審計等管理部門、債權人、債務人、企業職工及內部各單位之間的經濟關系。由于企業的經濟活動中會有大量的、頻繁的資金往來結算活動,所以涉及面比較廣,承擔的風險和責任也就相應的大。

二、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1.資本結構比例不恰當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長期資本構成及其比例關系。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將使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中國企業大部分生產經營資金的來源為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我國企業財務結構普遍存在著資產負債率較高,銀行貸款過多的問題。長期負債較少,短期負債過多,企業對銀行的依賴很大。企業過分依賴銀行,當出現支付危機時,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資成本加大。可見,中國企業資本結構存在比較大的問題。

2.成本費用控制實施不力

企業成本管理工作是復雜的。征地和拆遷補償費、前期工程費、基礎設施費、建筑安裝工程費用、公共配套設施費和間接費用等一系列項目的成本費用都需要管理。企業項目周期長,風險成本控制過程復雜,環節縱多,一些企業只注重項目的進度和質量,忽視成本管理基本數據的收集,導致金融部門不能進行有效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和財務預算偏差大,管理中缺乏凝聚力,對企業利益造成嚴重影響。

3.企業監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諸多企業監管制度存在諸多漏洞,主要表現在:一是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尚未建立起來,下屬子公司對母公司仍存在過度依賴和缺乏成本控制意識的現象;二是投資決策制度不科學,由于集團內部風險決策的權限不明確,或者完全放松對子公司投資決策權的控制,造成子公司權限過大,投資失控;三是財務報告披露和處理制度不健全。我國眾多企業母公司不能經常性地收到子公司的財務報告和報表,很難及時對其做出正確評價和考核;四是集團內部財務審計不健全,我國不少集團公司沒有專設審計部門,即使有審計部門也不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對子公司進行財務審計,往往是等到子公司出現大的漏洞或嚴重問題以后,母公司才知道,結果已造成不可挽回的風險損失。

三、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對策

1.增強企業處理風險的能力

從美國的次貸危機中,我們可以積累很多應對危機的經驗。其中,如何增強企業處理風險的能力,是值得中國企業深刻的回味和思考的。市場風險的不確定因素是非常復雜的,增強企業處理風險的能力,需要不斷思考、設計、謀劃。例如:市場上大多數企業朝著規模化、集團化的方向發展,而企業聯盟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能夠化解風險,防止金融危機的發生,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企業需要對市場進行詳細分析,采取預防措施,考慮到每個業務項目的不同,采取的措施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風險防范戰略,這是最好的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

2.合理實施財務預算

在商業周期的企業仍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主要是因為財務預算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它與企業投資項目的成功與否直接相關,也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造成相當大的負面影響。財務部門應以工程預算和資本預算為前提,合理的安排企業的資本投資項目,成本收入比,利潤和資本調整比例,積極考慮對企業預算前建設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消耗、成本,銷售收入、貸款工作應該有一個詳細的計劃,并根據資本標準的財務預算的使用,以確保投資的決策程序能起到良好的市場效果,讓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避免出現資金無謂的損失。企業的預算,企業財務部門應參照企業的整體運作,對資金的需求和使用作出詳細規劃。

3.實施資金流動性管理

企業項目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完成,因為周期長的特點,往往會給企業的資金使用帶來困難,容易造成資金鏈斷裂,如果資金運作過程的一部分是不正常的,會阻礙連鎖經營,甚至導致破產。這就要求企業對資金的管理引起足夠的重視,根據資金的實際使用效率的計劃安排,確保日常業務以滿足財務狀況,實現資金的有效使用。加快支出的資金周轉,優化庫存結構,利用股票基金數量盡可能減少,從而使有經濟支付能力的企業得到了加強,為提高企業信譽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嚴格控制支出,避免奢侈浪費和使用溢出的現象,保證資金安全,使企業的資金使用達到有效管理。

4.實現資金結構的優化

企業籌集資金可采取多樣化的融資渠道,科學合理的儲備基金的外部盈余分配,有效保障權益資本比例協調。企業的資金使用依照合理的規劃,避免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過大,從而大大降低財務風險。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加強對傳統的融資渠道管理,保證回收資金能夠按時到位,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資金浪費;企業也可以利用股票、債券融資,提高它們的資本儲備,促使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可以吸收許多投資者和企業達成合作,擴大投資者和企業合作項目。這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很有幫助,還可以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財務風險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連剛.財務管理創新[J].現代財經,2008 (11)

[2]王斌.財務系統的風險與對策[J].企業管理,2010(04)

[3]張鐵鑄.探索財政預算改革的思路[J].審計天地,2007(05)

[4]劉笑萍.深化財政預算改革的幾個問題[J].財貿經濟,2011(06)

[5]陳永霞.淺析企業財務風險及防范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年(22).

篇7

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縮寫)也就是所說的重癥加強護理病房,是為一些重患者救治而設立的。將危重病人集中在ICU病房中,在人力、物力與技術上實施最優的醫治方案,保證患者得到最佳的救治[1]。作為一個救治危重患者的場所,ICU是一個高風險的科室,醫護人員所面對的是病情瞬息萬變的人群,如處理不當或不及時,可危及患者生命,相對于其他病房,其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偏高,而且ICU具有拒絕患者家屬陪護的特點,由于大多數家屬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過程缺乏深入了解,極易產生護患糾紛。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存在較多的護理風險[2]。要保證護理工作的安全,應先從預防著手,將風險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的護理服務,做到護患和諧。本院將風險管理運用到ICU病房的護理管理中,經過實踐,取得于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將2012年7月一2013年12月我院收住在實施護理風險措施ICU病房中的132例患者,其中觀察組66例,男48例,女18例。年齡19―87歲,平均(51.0±6.2)歲。對照組66例,男50例,女16例。年齡20~85歲,平均(49.3±6.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建立科學的風險分析系統針對入住ICU的每一例患者,采用失效模式分析英文全稱為Failure Modes Analysis,簡稱FMA,用來分析當前和以往過程的失效模式數據或操作行為,以防止這些失效模式將來再發生的正式的結構化的程序。根據過往無數病例或數據,給每一例患者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可行性預案,并制定相應制度,規范相對應的責任,保證預案的有效實施,把風險抑制在萌芽狀態。

1.2.2規范培訓與自我培訓制度定期培訓專業的知識,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加強對相關法律知識的的學習,提高其自覺落實護理措施主動性;提高其風險意識,時時謹記在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及應對風險應該采取的措施,對可能發生的風險有提前預判的能力。積極參與模擬應急演習,熟練各項在應急處理中需配備的技能操作、設備操作、藥物使用等;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

1.2.3加強醫護目視化管理ICU患者病情重,變化快,結合實際情況,預判性的對每一例患者的制定醫療及護理流程,使責任人或相關人員在巡視時能快速了解患者所處的狀態,同時在應急事件發生時,醫護人員能一目了然的了解相關信息,明確在該事件中應準備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加快應急事件的解決速度,提高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降低處理應急事件時出錯的概率。

1.2.4規范護理文書的書寫護理記錄是重要的法律文書,要求具有規范的書寫方式。

護理文書要堅持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簡明扼要、清晰動態、不重復記錄的原則護理文書應當體現“實時性”,即在完成護理觀察、評估或措施后立即書寫,明確權限和職責、誰執行誰簽字誰負責。同時要提高文書書寫質量,以減少醫療糾紛。

1.3效果評價

對比實時風險管理前后ICU病房的護理情況,內容包括個人理論水平、個人操作護理水平、團隊協作護理水平、文書書寫規范性、應急能力水平、護理風險發生率及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7項指標,每項指標100分,其中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中,大于等于90分為滿意,小于90分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中使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實驗數據均進行T檢驗,把全部患者的性別、年齡等普通性指標進行檢驗,區別細微,無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實施風險管理前后個人及團隊護理水平情況比較(表1)

從表1可見,實施風險管理后,護士個人理論水平、個人操作護理水平、團隊協作護理水平、文書書寫規范性、應急能力水平5項指標均顯著地優于實施前,均P

2.2實施風險管理前后護理風險發生率及患者滿意度比較(表2)

從表2可見,實施風險管理后,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降低,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明顯提高,均P

篇8

[關鍵詞] 出口貿易風險管理對策

一、我國中小企業出口貿易風險管理的現狀

盡管部分企業在加強出口貿易風險管理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就總體而言,我國外貿企業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風險意識淡薄、出口貿易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的情況沒有根本改變。

1.出口風險意識不強,對外交易不考慮風險成本。目前,大多數外貿企業還沿用多年來形成的傳統交易方式,對出口風險的認識還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證業務的層次。實際上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任何一筆交易都有風險成本,在出口成本核算時,必須把風險成本考慮在內。在西方企業里,都設有與財務相結合的專門風險經理,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和充分利用外部的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全面防范出口風險。由于缺乏風險成本的概念,很多外貿企業認為投資出口信用保險要交保險費,是不合算的,往往因小失大,蒙受更大的損失。同時,很多企業過于依賴信用證業務,往往造成喪失不少的出口成交機會。

2.外貿企業應收外匯賬款有增無減,嚴重影響其經濟效益。例如某大公司年出口10億美元,但去年應收外匯賬款就達10多億元,并三分之一逾期,估計相當部分收不回來,每年核銷的壞賬幾千萬元人民幣。由于存在巨大的應收外匯賬款,一些企業潛虧問題嚴重,不少企業往往是名盈實虧。

3.將防范風險與擴大出口對立起來,忽視出口風險管理機制的建設。不少外貿企業經理人員對防范出口風險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存在著單純業務觀點,認為抓防范出口貿易風險必然影響出口業務的發展,因而對出口風險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多數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缺乏防范出口風險有關的知識,對出口信用保險所知甚少,不知道如何防范出口風險。由于存在上述認識上的誤區,外貿企業普遍沒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出口風險內控機制,客戶管理也較混亂,大多采取業務員一竿子到底的做法,出口隱患不斷,收匯安全缺乏保障。

4.對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和其他渠道保險利用不夠。目前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承保量不足,絕大多數企業、絕大多數出口業務都未投保。這雖然與我國出口信用保險政策不完善有一定的關系,但出口企業投保欲望不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利用國外的銀行和保險機構進行承兌或投保出口信用險的更是寥寥無幾。

二、加強出口貿易風險管理對策

外貿企業積極采取措施規避出口風險不僅有利于提高出口的經濟效益,也有利于增加商業機會,拓展貿易網絡和營銷渠道,擴大出口。因此,企業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更要注意采取積極措施規避出口貿易中的風險。

1.樹立風險成本意識。外貿企業上至領導層和管理層,下到普通員工,都要轉變傳統的經營觀念,在大力轉變經營方式、實行以市場為導向的營銷方式的同時,樹立出口的風險成本意識,將出口風險成本納入財務核算的范疇,建立相應的財務會計制度,從而真正將出口風險防范納入外貿企業常規經營管理之中。

2.建立健全的出口風險內控體系。出口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且兩頭在外,易出現問題。如果企業沒有完整的業務管理辦法,一旦出現官司,會造成有理打不贏的局面,尤其對那些只注重電話聯系的企業。另外,由于每年企業的客源在擴大,為了企業在貿易中有的放矢,必然要對每一個客戶建立業務檔案,包括資信度、貿易量等等,逐年進行篩選,降低業務風險。企業應嚴格要求公司員工認真對待在出口貿易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完善合同條款,嚴格按照合同執行,仔細審查各種單證,做到不出任何差錯。客戶資源要集中管理,實行合同章與業務員的分離、放賬與業務員的分離。出口風險管理情況要作為企業領導班子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要以財務等職能部門為核心,建立覆蓋相關職能部門及公司各級業務部門和子公司的全員風險管理體系。財務部門根據公司總體經營目標制定本企業的出口風險管理制度與政策,并對各子公司和業務部門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完善對經營伙伴的評價標準。外貿企業要逐步改革傳統的客戶管理方法,對已有客戶進行分類管理,加強對不良客戶的監控;完善客戶檔案,逐步建立主要客戶的數據庫;對大的外貿企業而言,可以通過自己的直接調查獲得通過一些世界知名的咨詢公司進行調查;中小外貿企業由于規模小,資金和人力都不充足,不太可能直接對客戶的資信進行調查,也不能與成本高昂的世界上知名咨詢公司和銀行的合作,通過他們掌握新客戶的信息和資信情況,擴大客戶網絡,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與其他專業的進出口公司或者其它外貿公司合作,逐步了解客戶的資信狀況。

4.分散風險。各個產品市場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東道國的經濟風險、政治風險、政策變化風險、市場風險和竟爭風險都會對出口貿易產生一定的影響。企業在出口貿易中可以積極地規避某些風險,但有些風險是無法規避的,企業可以通過市場多元化,即開拓多個產品市場,來分散風險,使企業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5.發揮保險的作用。首先,在與買方簽訂購銷合同時約定投保條款,國際貨物通過投保運輸險,將可能發生的損失變為固定的費用,在貨物遭到承保范圍內的損失時,可以從有關保險公司及時得到經濟上的補償,從而避免貨物遠途運輸過程中的損失。其次,要很好研究國家出口信用政策及相關機構的運作情況,對D/P, D/A和OA業務通過投保出口信用險來化解風險;企業可以從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承保國家風險(包括國家外匯管制、政府征收、國有化和戰爭等)和買方風險(拖欠貨款、拒付貨款及破產等)中規避風險。最后,可以通過設在海外的子公司, 在香港出口信用擔保局和其他國家的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投保,其保險費更低、效率也高,有的長期信用證業務還可以通過歐、美有實力的大銀行進行保兌。

三、結束語

加入WTO后,我國所面臨的外部貿易形勢有所改善,但是仍存在很大的挑戰。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內,我們的企業既要適應貿易自由化的發展趨勢開拓發展空間,又要利用世界貿易組織關于發展中國家的特別規則以及,其他規則合理維護我們的正當權益,營造一種公平競爭的環境和機制。力求做到在擴大出口貿易的同時,更好地減少風險。企業風險管理不僅要考慮企業本身,同時也要注重利用國際規則,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贏得更大的企業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商業銀行    風險管理    現狀   對策

        一、風險及風險管理概述

        隨著現代社會活動的復雜,每個人及各類組織每天都要面對各式各樣的風險。但是風險到底是什么,國內外的學術界都有自己的觀點。有的認為風險是機會,也有的認為風險是損失,更有一部分人認為風險既是機會又是損失。根據風險的客觀性、普遍性、損失性和可變性的特征,風險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從主觀角度看,風險是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風險是否發生?什么時候發生?在哪發生?后果有多嚴重等,這些都是不確定的;二是從客觀角度看,風險又是指各種經營活動中發生損失的可能性。這個可能性可以用概率表示,它介于0-1之間。概率為0則不會發生風險,概率為1則必定會發生風險。

        從商業活動層面上,風險可以分為行業風險和經營風險。行業風險是指某一特定行業中與生產經營有關的風險,它受到生命周期、行業波動周期以及行業集中程度的等因素的影響。經營風險可以理解為由于采取不當的戰略、資源不足,或者是經濟環境、競爭環境發生變化而不能實現經營目標的風險。比如操作風險、信用風險、政治風險、流動性風險、環境風險以及聲譽風險等。

        風險管理是一個全面的管理,涉及企業的所有方面。風險管理包括以下幾個要素:調險偏好和戰略、加強風險應對策略(風險降低、消除、轉移、保留)、降低經營性意外和損失、識別和管理多重和跨企業的風險及抓住機遇等。

        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美國花旗銀行前總裁沃特·瑞斯頓曾指出:“銀行家的任務就是風險管理,簡言之,這也是銀行的全部業務。” 由此可以看出,商業銀行是以承擔風險、管理風險來盈利的。近幾年,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已經逐步建立風險管理的體系。但是,與國外同行相比,還存在著相當的差距,從而限制了銀行風險管理系統在揭示和控制方面的作用,阻礙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發展。

        首先,傳統的管理理念與科學的風險管理存在差距。金融業是高風險行業,而我國資本市場還不發達,很多企業的融資都是間接的。因此,銀行的運作空間比較狹小。而且,我國銀行產業主要集中在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風險是一觸即發。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過分追求經營的規模,看重短期目標,把風險控制看成是業務員創造利潤的礙腳石。

        其次,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系統的構架還不完善。我國很多商業沒有制定一套科學的、合理的風險管理規劃,各銀行設置的風險管理委員會也不能盡其所能,風險管理系統僅在某個業務部門有所表現,但是就整個行業而言,它是零散的,缺乏統一管理。一套完整的風險管理程序,首先是要風險識別,然后是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等級和應對計劃,最后是對監察風險。但是在我國很多商業銀行中卻不是這樣操作的。以信貸為例,當客戶提出信貸申請時,信貸部經理首先會調查客戶,收集客戶的相關資料,進行初步審查。信貸經理認可后,收集的資料會送到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管理部門評估和控制風險,并將研究后的資料返還給信貸部,由信貸部決定是否發放貸款。這里只有審查和審批兩個環節,從風險管理的程序看,只有識別風險和評定風險兩個步驟,它沒有制定風險管理計劃,也沒有對識別的風險進行監察。

  第三,我國商業銀行評估風險、量化風險的技術還比較落后、簡單。風險被識別后,接著就是要量化風險,以便制定應對風險的計劃。我國商業銀行量化風險的技術還停留在風險量化的最初階段,而關鍵的一些參數和計量模型,因為成本、技術等原因,還沒有被大部分商業銀行采用。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主要還是制度與資金計劃層面的,比如資產負債指標、頭寸管理等。

        第四,缺乏風險對沖的工具。國際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金融衍生產品是商業銀行獲取收益、規避風險的重要工具,成熟的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可以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可以促進金融的創新。但是,我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和證券市場目前還不成熟,它們不能為商業銀行提供有效的風險對沖平臺,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向現代化邁進的腳步。

        第五,我國的商業銀行缺少風險管理的文化。風險是企業戰略中不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將風險融合到企業文化和價值中是風險管理重要方面之一。企業文化對企業成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能否把風險意識融入企業文化決定了企業是否能進行成功的風險管理。如果銀行的員工都沒有意識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這種疲軟的風險文化會像管理風險妥協,而這也許是致命的。

        三、我國商業銀行面對風險的對策

篇10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工期風險管理;項目風險

一、項目風險管理所面臨的問題

某建筑工程項目規模巨大,工期持續時間較長,初步估算有兩年半左右,因而整個項目將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在工程建設項目前期,承包商和業主雙方事先已經預料到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必然存在著某些因素以至影響項目的實施。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雙方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做了一些特殊的規定。確定在以下因素存在的情況下,只要施工單位及時向建設單位提出申請,建筑工程的工期可以順延而不需要向建設單位交付任何罰款。這些因素包括:

1.工程量變化和設計變更;2.非乙方原因停水、停電、停氣影響施工造成停工;3.不可抗力(指戰爭、動亂、空中飛行物體墜落或其他非甲乙雙方造成的爆炸、火災、以及協議條款約定的等級以上的風雨雪震等對工程造成損害的自然災害;4.基礎施工中遇到不可預見障礙物或古墓、文物、流沙需處理;5.甲方材料供應不及時,甲方未按時撥付工程款及甲方代表簽認同意給予順延的其他情況。這樣就避免了由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給項目帶來的直接損失。然而由于不影響既得的利潤,因而項目經理更關心的是建筑工程項目的造價而不是項目的工期進度。所以目前關于對建筑工程項目工期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很少會在實踐當中對項目工期進行嚴格的估算和嚴格的控制。而事實上建筑工程項目的工期對施工的費用有直接的影響,工期的延長會使建筑工程項目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都發生改變,從而影響項目整體的費用。因而合理地對建筑工程項目工期評估,在可能的范圍內估算出項目的工期,對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的開展和順利完成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項目風險因素的識別

由于建筑工程項目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因而影響它的因素很多,而且各不確定性因素所引起的后果的嚴重程度也不相同。不確定性因素識別就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橫觀工程項目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縱觀項目建設的發展過程,將引起不確定性的極其復雜的事物分解成比較簡單的、容易被認識的基本單元。在眾多的影響中抓住主要因素,并且分析它們引起投入產出變化的嚴重程度。常用方法有專家調查法(其中代表性的專家個人判斷法、智暴法、德爾菲法)、故障樹分析法、幕景分析法以及篩選―監測―診斷技術。在工程建筑項目中,常見的不確定性因素有:土地和地質條件、氣候條件、材料和設備缺陷、設計范圍不完整、設計結果有缺陷、設備發生改變、勞動生產率發生改變、承包商失職等。

三、不確定風險因素對工期的影響

不確定風險因素包括經營因素、行業因素、市場因素三種因素。這三種因素共同作用影響著施工項目的工期,但在當前的國家宏觀條件下,三者起到的作用對項目工期的影響程度是有很大差別的。其中經營風險對建筑項目的工期影響程度最大,是建筑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不確定性風險影響程度最大的。下面對影響建筑工程項目工期的主要不確定因素具體闡述。

1.氣候因素。建筑施工主要在露天、高空、地下作業,氣候環境等因素對施工工期和施工安全影響較大。如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超標準洪水、地震、暴雨、颶風等。

2.設計發生變化。采用新技術,設計工藝發生變化,設備缺陷等。

3.設備失效。(1)施工工藝的不確定性風險因素:建筑物具有極強的單體化和個性特點。由于設計經常改良,因而施工工藝也必須不斷創新,這樣,建筑的施工工藝就面臨“第一次可能失敗”的風險。(2)設備故障。

4.勞動生產率。(1)施工隊伍素質。(2)勞動用工配套性是否合理:一項工程項目需要許多專業的公眾共同完成。諸如泥沙工、木工、鋼筋工、電焊工等數十種之多。雖然企業在配備工人的時候,都是城市建筑式地配套招用,但由于本建筑工程規模大,故此,需要多個隊伍,因而各個工種在配備方面的配套是否合理是不好預料的。(3)勞動用工動態性:勞務作業是否根據施工進度計劃所確定的施工時間進場作業,并能保持計劃設定的作業效率,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符合質量標準要求的施工任務,經過作業交工或交接驗收之后,即時撤離施工現場。

5.材料延誤。(1)材料質量不合要求。(2)設備供應的不確定性:建筑工程常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鋼材、木材、水泥、砂石料等。這些建筑材料在國內市場上供應充裕,但是,由于生產廠家數量眾多,同樣的材料質量差別大,建筑公司使用不當,可能會影響施工工程質量,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建筑材料的價格不確定性:建筑施工項目總承包的中標價格,包括了建筑材料的價格。由于建筑項目的施工周期比較長,建筑材料的價格可能變動,如果上漲便會減少收益。(4)當地的運輸條件差。

6.地基狀況。勘察資料未能全面正確解釋工程的地質情況,這種因素影響更是不容忽略。

不確定性因素存在于工程項目的各個活動之中,作用于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由于不確定因素對項目工期的影響,使得傳統的項目工期控制方法無法進行。

四、工期風險管理的對策措施

針對以上分析,可以對施工過程中影響較大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控制,從而使得項目的工期得到最有效的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必要時候可以采取如下的抵御風險的相應對策。

1.盡量使項目在操作過程中、在組織結構上達到很高的要求,更主要的是要在軟件建設上滿足要求。包括:具有滿足工程總承包要求的人力資源,強大的市場競爭能力,合格的設計能力,完善的項目管理體系,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能力,在國內外市場中采購機械設備、成套設備和建設物資的能力,足夠的工程總承包協調能力,善于利用社會中介組織的能力,應對風險能力,先進的企業文化等。2.提高法律意識。依法競爭,依法簽約和索賠,依法維權,依法經營,依法抵御風險,依法進行融資和結算等。3.實施人才戰略,進行學習,向員工灌輸工程項目管理知識、建造師知識、風險管理知識、合同管理知識、經濟知識、金融知識、保險與擔保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等,使企業具備大量有技術、懂法律、懂戰略、會經營、通外語、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和高級項目管理人才。4.及早頒布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法規,頒布工程保險與擔保的法規,制定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規范,編制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手冊,建立企業自身的風險管理體系。5.積極采取技術性對策,回避、減輕、預防、分散和自留項目的風險。一是項目回避風險的對策。如果對項目威脅太大,風險量和發生的可能性都很大,企業難以承擔和控制風險,便應當在承包之前放棄承包或在實施之前毅然放棄項目實施,以免造成更大的風險損失。制定并執行企業制度,禁止實施某些活動,依法規避某些可能造成風險的行為,也是風險回避的有效對策。二是項目減低風險的對策。這種對策可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或減少風險發生后的損失量。對于已知風險,可動員項目資源予以減少;對于可預測和不可預測風險,應盡量通過假定和限制條件,使之變為已知風險,再采取措施降低其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風險可以被接受的水平。三是項目預防風險的對策。采取技術組織措施預防風險對策的作用有三個:防止風險因素出現;減少已存在風險因素;減低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四是項目分散風險對策。把風險分散給其他單位,包括業主、分包人、合伙人、投資人、供應商等。五是項目自留風險對策。即將有些不太嚴重的已知風險造成的損失由自己承擔下來。但是自己必須有能力,有應急措施,有后備措施,有財力準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