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資源管理職業規劃范文
時間:2023-09-06 17:42: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土地資源管理職業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作者簡介:陳思(1989-),女,安徽阜南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曹銀貴(1982-),男,湖南津市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講師。(北京 100083)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研究生教改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文在我國教育結構中,研究生教育處于最高層次,也是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與高水平技術人才的關鍵階段。而培養質量作為研究生培養的生命線,則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于199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先后于2003年、2005年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依托學校地學、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學科優勢,強化國土資源管理的“土地評價與規劃”、“土地整理復墾”、“土地信息技術”等支撐技術教育,吸引了一批批生源優秀、基礎扎實的研究生。但是現有培養體系是否能夠應對新形勢下研究生培養的新問題,充分發掘科研能力,提高學術水平,以達到最佳的培養效果,仍需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此次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系統分析法,著重調研在校2009級、2010級、2011級三個年級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本次問卷從研究生基本情況、學習情況、課程設置、導師培養、研究生自身能力培養、就業與職業規劃、建議這七個方面設置,題型包括填空、單選、多選、問答等形式,共計56題。向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在校碩士研究生發放調查問卷79份,問卷全部收回且有效。本文著重分析研究生課程設置與導師培養兩部分問卷結果,了解其培養現狀與培養需求,以對現有培養體系的調整和完善提供借鑒。
一、研究生培養目標
研究生培養的最佳目標是,能夠充分發動學校師資力量和廣泛社會資源,培養出一批在專業領域內扎實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系統專業背景知識并且具有從事科研學術工作或獨立承擔專門技術項目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雖在國家專業設置中屬于公共管理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但從其學科性質來看,該專業是一門兼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性質的交叉學科。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經、法相結合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學校以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始終秉承“特色+精品”辦學理念,強化“五強”人才培養目標,注重加強學生艱苦奮斗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鑒于此,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以寬厚的地學背景和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精神為依托,重視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激發,造就“技術管理”復合型人才。
二、研究生培養現狀與分析
1.生源狀況
招生數量在逐年遞增,男女生比例較穩定,保持在1:2的水平。招生生源中,來自211學校的生源與非211學校生源比例基本持平,與此同時也呈現出緩慢下降的趨勢。其中大部分生源為土地資源管理本專業考生,同時存在部分來自于相關度較高的跨專業考生,如:資源管理與城鄉規劃、GIS、環境工程以及極少數屬于社會科學范疇的專業考生。
2.課程設置
研究生課程目前設置為學位課和選修課兩部分。課程設置在研究生一年級,要求不低于34學分。學位課包括政治、英語、數學、計算機四門基礎課及兩門專業基礎課(合計18個學分)。選修課設置學科熱點類、前沿類課程,由學生根據研究方向和研究興趣自主選擇16學分。
從研究生的學習角度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對現有課程設置以及學分設置比較滿意。其中53.25%的學生認為選修課數量剛好,但仍有32.47%的學生認為選修課稍少,并且可供選擇的范圍和余地較小。55.84%的學生表示,希望能開設一些學科前沿方面的課程。
在專業課程方面,學生們反映希望能更多地學習到土地政策法規、房產經濟等方面的相關知識。隨著行業科研、課題水平的不斷提高,研究生對外文文獻的閱覽量加大。同學們對自身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也相當重視。對于目前的英語課時設置,51.95%的學生認為課時剛好,但同時68.83%的學生希望加強聽說能力方面的培養,以達到真正能熟練運用一門語言的程度。
3.導師培養
相當一部分研究生反映與導師交流甚少。59.74%的學生希望與導師每月匯報交流1~2次,以便及時反映最新的學習動態,并得到導師的指點和建議。
在研究生學習期間,41.56%的學生最希望能夠在導師的幫助下培養自己的科研能力,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選擇由導師引導學生形成獨立的學術思想。
研究生認為出差調研對研究工作很有幫助。最想學到的是業務部門的交流經驗以及具體的工作方法,分別占45.45%、31.17%。
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導師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引導研究生科研思維的形成。從研究生培養計劃的制訂、論文的指導與分析到學生道德修養的培養,導師的科研能力、學術水平、品德修養無一不發揮重要影響。然而,隨著近年來研究生規模逐年增長,專業師生比不斷下降,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在此情況下,學生與導師的有效溝通大為減少,導師對各個學生的針對性培養缺乏有效認知。
4.科研進展
調查顯示,64.94%的學生反映科研項目和論文存在困難,32.47%表示比較困難,難點源于缺乏發現問題的能力以及實踐創新能力。大部分研究生認為自身欠缺學術研究能力,甚至有36.76%的學生表示自身研究能力存在不足。
針對自身的現有問題,大部分同學表示課余時間會加強專業理論及英語的學習,每天花在科研上的時間為4~8小時。然而,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愿意看文獻和寫綜述,各占28.57%以及23.38%。
大多數研究生都對于畢業是否應該發表文章持肯定態度,認為可以鍛煉寫作能力,但對是否發表在期刊觀點各異。
隨著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課題項目不斷增多,研究生獲得更多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并在實踐中拓展思維、拓寬知識面,培養對學術問題的獨特見解。目前,研究生平均每年可以參加1~2項科研項目,且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多數來源于立項課題。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部分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較多,但在理論知識積累方面仍有欠缺;參與學術研討、交流會較少,特別是國際、國內高水平的學術會議。這些情況極大影響了研究生創新思維的發展。目前,學生大多參與的是校、院級的科技論文報告會,雖然在學科交叉融合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對于專業的深度探討、交流還缺少良好的平臺。
三、研究生培養建議
本次研究著重分析了研究生課程設置和導師培養兩個模塊的問卷結果。這兩方面是科研與教學的集中反映。在當代研究生教育過程中,科研與教學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最基本途徑。正確認識并處理好二者的辯證關系是培養高質量研究生的關鍵。
要實現中國地質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技術管理”的復合型特色人才培養目標,首先要明確建設重點,并且針對性地完善改進。針對本次調研所顯現的幾個主要問題,筆者認為應在優化加強課程體系、革新教學理念和模式、建立“導師團隊”三方面下功夫。
1.優化課程體系,扎實理論基礎
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完善是高等人才教育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只有通過合理的課程結構、完善的課堂體系、全面的課堂知識才能滿足行業以至社會對高等人才的要求,并進一步為專業建設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根據調查問卷結果來看,筆者認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選修課+實踐必修課”的構建結構十分合理,可以繼續采用,但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重復率較高。如何精簡精選還需進一步研究。其次,選修課當中可以增設一些同學們感興趣的土地政策法規相關的課程,推進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完善專業培養計劃。此外,加設一些專業相關資格考試的培訓課程等,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2.創新教學模式,促進教學相長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對現有教學模式基本滿意。善于借助多媒體手段和轉換師生角色互教互授的學習模式,學生認為相當受益。在帶著問題主動去思考和研究并闡述、討論、調研的過程中培養研究思維。因此,構建一種全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教學方式,是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重點。
筆者在此有以下幾點建議: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被動聽課變為主動學習思考;倡導教、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實踐,將理論知識真正地掌握和運用起來;對課程內容進行延伸拓展,結合學科前沿和社會熱點,組織學生進行調研、討論。
3.組建“導師團隊”,全面培養人才
由于研究生規模擴大,導師帶的學生也多于以往,使得多數研究生反映的“與導師溝通頻率低”、“交流時間少”等問題難以避免。
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團隊式的導師培養模式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由一個學科領域的多位導師有機組成的團隊勢必能夠將學術背景知識、學術思維、科研能力最充分地結合起來,并發揮出更好的推動和引導作用。單個導師由于課題或其他行政事務繁忙,可以與其他導師溝通解決問題。這樣一來,研究生成長在一個高水平、無障礙的學術團隊中,視野開闊,更利于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與課題的選擇;此外,團隊建設將促進研究生的多層次教育,研究生與團隊成員間進行多維聯系,不同的學術領域、多元的技術層次及多樣的科學體驗將研究生教育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同時,建立研究生指導小組,充分發揮導師團隊的整體優勢。此外,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導師要引導學生學習跨學科的知識,指導他們選修交叉學科、綜合學科、橫斷學科、中間學科以及新興學科的課程,使他們領會學科的思想,汲取學科的精髓,逐步成為復合型的高層次人才。此外,構建探討、啟發、互動的交流模式,更多地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結語
本文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著重調研了土地資源管理在校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和導師培養情況,并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完善措施。本文的創新點在于結合生源狀況有差異性地分析課程設置的合理度和導師培養的合格度。研究生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的重點,只有把好這一關,具備科學的課程設置和良好的導師培養,樹立學術意識,培養科研思維,才能發表高水平和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輸出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進而有助于學科的長足發展以及國土資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渠麗萍,李江風,張麗琴等.提高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探索[J].中國地質教育,2010,(1):74-77.
[2]趙華甫,袁春,吳克寧.土地資源管理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建設重點[J].中國地質教育,2009,(2):62-65.
[3]王萬茂.中國土地科學學科建設的歷史回顧與展望[J].中國土地科學,2001,(5):22-27.
[4]王華,李江風,王占歧,等.對土地資源管理學科建設的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2000,(2):24-26.
[5]陳燕施,潤身.關于研究生教育過程中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關系[J].中國地質教育,2000,(3):25-26.
[6]鄧軍.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J].中國地質教育,2007,(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