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管理行業發展范文

時間:2023-09-05 17:26: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投資管理行業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投資管理行業發展

篇1

(一)高風險性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主要投入是研發投入。研究是指為獲取并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具有計劃性和探索性。其研究是否能為企業獲取經濟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開發是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于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或產品等,也具有不確定性。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根據市場調研開發的產品,可能遭遇市場失敗。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層出不窮,產品成本可能顯著下降,新產品可能沒有推廣就遭到市場的淘汰。高技術產品的研發周期長、投資規模大、融資渠道不暢,極有可能遭遇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二)高知識型員工比例較大

創新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包括組織方式創新、原材料創新、產品創新、生產方式創新、市場創新等。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環保等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的產品技術含量較高,需要在研究、開發、試制和質量檢驗等方面投入大量的智力資本。基礎研究和開發團隊的形成需要一批專業造詣深邃、占領技術高點、深諳技術應用的知識型員工。因此,科技型中小企業員工隊伍中,高學歷、高技術、高職稱的知識型員工所占的比例較大。知識型員工專有投資較多,人力資源的專用性程度較高,有利于專門創新。

(三)重技術輕管理

科技型中小企業初創者通常是擁有專有技術、專利權等無形資產的科研技術人員,其對企業擁有絕對控制權。技術、人才、資金和管理等要素投入中,技術是核心要素。在股權結構中,擁有技術的人才處于控股股東的位置。因此,企業章程、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治理結構的設計必然造成“重技術輕管理”。即使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精于管理善于經營,如果科技人才掌握絕對控制權,其管理才能也難以有效發揮。

二、風險投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影響

風險投資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是高科技中小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微軟、蘋果、英特爾等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在其產生和發展中,風險投資功不可沒。風險投資在優化融資結構、激勵知識型員工、完善內部治理和降低上市成本等方面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

(一)優化融資結構

企業資金來源于債權人或所有者的投入。負債與所有者權益合理匹配可以降低成本、控制風險,有利于企業的價值創造。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業者通常擁有雄厚的技術,但缺乏企業發展必需的資金。初創期,基礎建設、研發投入、新產品的試制等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產品銷售等主營業務收入尚未形成規模效益,企業內部積累杯水車薪。企業內部管理尚不規范、有效的內部控制尚未形成、內部治理結構尚不完善,導致決策隨意性強、規章制度執行不到位、財務信息不透明、缺乏信譽積累等。科技型中小企業擁有專有技術、專利權等無形資產較多,有形資產較少,可抵押財產較少。高科技企業初創階段通常面臨技術、管理、市場等風險。這些因素均導致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融資結構不合理。由于信息不透明、缺乏信譽積累、長期資產較少、高風險等原因,導致外部資金進入科技型中小企業受限,優化融資結構的空間縮小。政府投資的風險基金或政府扶持風險投資公司,可以給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資金,與此同時參與管理與監督,助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風險投資增加企業有形資產,促使企業規范管理,增加信息透明度,可以減少金融機構的甄別成本等,從而為金融機構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了條件。因此,風險投資可以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

(二)激勵知識型員工

創新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創立與發展的動力,知識資本的形成是創新的根本。知識的有效獲取和知識資本轉化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重點和難點。無論是從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外部獲取知識,還是內部研發形成知識,其關鍵因素是擁有知識型員工。知識型員工具有追求自主創新與團隊意識的融合、挑戰風險與把握機遇并重、需求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忠誠度低流動性強等特點。因此,激勵知識型員工既需要顯性的“勞動契約”又需要隱性的“心理契約”。風險投資利用員工持股、股票期權、相機控制權、對賭協議和離職限制等方法激勵知識型員工。規定員工持股比例是采用“勞動契約”激勵知識型員工。股票期權、離職限制等是利用“心理契約”激勵知識型員工。知識型員工具有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對風險具有較強的控制能力,可以通過相機控制權、對賭協議等改變風險分擔,調節知識型員工的風險偏好,增加知識型員工的收入。

(三)完善內部治理

科技型中小企業通常是創業者一股獨大,享有絕對控制權,缺乏經營管理人才,導致內部控制不規范、內部管理混亂、決策隨意性強、缺乏監督機制。風險投資企業擁有成功的創業者和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專家,有能力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風險投資企業參與管理對風險企業的業務經營、公司戰略、公司治理和社會責任有全面的促進作用。風險資本家通過委派財務總監等高管、財務報告等重要信息的知情權、重大決策的參與權與表決權等參與風險企業的管理,有效地行使對風險企業的監督權。風險資本家如果擁有控制權,那么就有動力聘請業績優良的職業經理人來提升企業的價值。風險資本家持有優先股或可轉換證券能夠減少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風險企業家的機會主義行為。分階段投資中,采用可轉換債券可以遏制風險企業家偏向短期業績的行為。

(四)推動企業上市

風險投資的主要退出方式有管理層回購、股權轉讓、收購與兼并、清算、首次公開發行(簡稱IPO)等。2012年,風險資本市場中風險投資共有177筆退出案例,其中:IPO方式退出124筆,股權轉讓退出30筆,并購退出9筆,管理層收購退出8筆,股東回購退出6筆。①IPO退出方式占總退出比例約為70%,是風險投資的主要退出方式。風險投資家為了高質量盡快收回投資,通常采用篩選、分階段投資、參與管理、監督等方式助推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由于風險投資具有篩選、認證功能,向市場傳遞被投資企業優質的價值信號,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使被投資企業迅速壯大。風險投資機構通過幫助企業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團隊管理專業化水平、建立戰略運營等來促進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完成企業價值增值,培育和扶持企業發展,使被投資企業首次公開上市。

三、風險投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價值創造能

力的制約我國風險資本市場建立時間不長,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價值創造還存在風險資本來源與投資風險不匹配、風險投資與企業融資錯位、參與企業治理不積極、上市渠道不暢等問題。

(一)風險資本來源與投資風險不匹配

政府財政、國有投資公司和未上市公司的投資是風險資本的主要來源。政府財政投資的重心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但資本量有限,國有投資公司的投資缺乏效率,未上市公司的投資是為了利潤最大化而較少關心企業的科技創新,而個人、上市公司、外資、各類金融機構等投入占比較低,風險投資來源渠道狹窄。由于投資于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高、資金量大、回收周期長,這就需要風險資本的來源廣泛、資本雄厚、可用周期較長。顯然,我國風險資本來源與投資風險不匹配。

(二)風險投資與企業融資錯位

中小科技型企業由于高投入性需要大量的資金,而風險資本家擁有大量的資金需要優質的投資資源,風險資本如果能與高技術融合,既有利于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又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然而,風險資本家在追逐“暴利”與規避風險的原則指導下,往往把資金投入具有優秀的管理團隊、核心競爭力、高成長性、投資回報率高、產權明晰和內部控制規范的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在需要大量資金的初創階段,通常產權不明晰、內部控制不規范。這就造成風險資本大量配置個別優質企業,大量需要資金的中小科技型企業得不到發展急需資金的尷尬局面。風險資本與企業融資的錯位阻礙了風險投資和中小科技型企業的發展。

(三)參與企業治理不積極

風險資本投資于科技型中小企業是資本、技術、管理和人才融合為一體的金融創新。風險資本家通過實施對被投資企業知識型員工的激勵與約束、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管理與控制風險、構建并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等措施,增強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這就需要創業成功、懂技術精通管理的人才進入風險投資領域。而我國風險資本市場建立的時間較短,缺少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人才,風險資本家參與企業治理的積極性不高。政府部門對中小科技型企業的投資,主要解決創新型企業的資金問題,它們無能力也沒有意愿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國有投資公司利用國有資產對外投資,具有很大的成本,規避風險意愿強烈,不愿意投資于創業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更不用說參與其治理。未上市公司的投資目的是獲取利潤,投資對象通常選擇成長快、風險小、回收周期短的企業,參與企業治理的積極性也不強。

(四)上市渠道不暢

中小科技型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風險規避等因素造成這部分企業可供選擇的融資渠道有限。企業上市可以籌措企業發展新的資金。企業上市后,受到政府部門的監管,需要披露企業的內部控制、內部治理和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增加企業的透明度,減少信息不對稱,有利于拓寬融資渠道。被投資企業IPO是風險投資的主要退出方式,退出渠道暢通有利于風險資本家的發展、壯大。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多歷史短、發展快、收益波動大等,很難獲得上市資格。發起人股東的股份在股改前不能全流通、禁售期長,風險資本難以及時退出。

四、完善風險投資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路徑選擇

(一)拓寬風險資本融資渠道和優化資本結構

政府資金和國有資本的投入是風險資本的重要來源,在風險資本市場建立初期,這種模式對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所需風險投資不斷增加,融資渠道狹窄、資本結構不合理越來越阻礙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我國居民個人儲蓄居高不下,存入銀行收益低,投資于股票風險大,投資于房地產滋生泡沫經濟,可以嘗試引導個人投資者投入風險投資基金,然后投資于風險投資公司,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大型上市民營公司可以建立專門的風險投資部門,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是富民強國的根本,應引導各類捐贈基金參與風險投資。社保基金、保險基金面臨保值、增值的壓力,應借鑒美國等風險資本市場比較完善的國家的經驗,適時、分階段、漸進引入風險資本市場,以拓寬風險資本融資渠道和優化風險資本結構。

(二)政府引導風險投資于科技型中小企業

2007年,財政部與科技部印發《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2009年,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創業投資企業所得稅優惠問題的通知》。國家政策的引導和稅收的優惠客觀上推動風險投資的發展,激勵風險資本投資于科技型中小企業,但法規的規定沒有細化到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不同生命周期。初創期,研發投入大,收益少,風險大,政府創業投資應引導基金大力扶持,加大稅收優惠力度;發展期,高成長、高投入、高回報,政府應引導民營風險資本投資,為風險投資提供一定擔保,逐漸減少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輔以適當的稅收優惠;成熟期,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全部退出,取消全部稅收優惠。此外,政府應為PE投資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擔保,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與管理建立網絡信息平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產品,或規定政府采購中采購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產品的比例等。

(三)建立風險投資評價體系

建立風險投資評價體系,可以甄別不同風險投資企業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貢獻度,從而引導社會資本的合理配置,以及為稅收優惠、政府引導等政策制定提供依據。清科公司與投中集團分別從募資、投資、退出、業績等方面建立指標評價體系,其指標通常是數據易于獲取的靜態指標,沒有針對風險投資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設計的詳細指標。借鑒福布斯等成熟風險投資評價機構對風險投資機構的排名指標,風險投資評價的指標體系應包括:最近5年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初創期的投資數量、投資總額、參與治理度、貢獻度等指標;最近5年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初創期投資的成功率,成功的標志是進一步引進較多的風險投資;被投資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上市情況等指標。

(四)完善風險資本市場

篇2

通過基金管理公司開展理財業務,在國際資本市場已經成為最普遍的間接投資方式,這種方式通過基金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實現,做到了集合(Pooling)投資。集合投資機制下組成的基金公司不僅僅適用于單純的基金管理公司,也適用于以銀行和保險為主的金融控股集團。保險企業選擇什么樣的投資理財和承保業務權重模式取決于多種因素,一般來說,主要取決于資本市場成熟度、保險法規制度、保險公司組織形式和治理結構。適合的投資—承保權重可以最大化保險集團收益,也可以有效控制風險。在我國的資本市場中,保險業的資金融通功能已經日益凸顯,保險企業在利率市場化和競爭加劇的形式下,運營壓力不斷增大,市場風險不斷顯現,承保利潤空間進一步縮減,于是對投資收益的要求就相應提高了。

即使是發達國家的保險業,保險承保利潤從長期來看也是下滑的趨勢,承保的績效常常只能達到持平,但其作用是吸納了大量的資金和構建了客戶網絡,對資本市場的規模建設做出了貢獻,從而能夠在這個平臺之上從事全方位的金融混業經營業務。對于國內的保險業,隨著市場競爭主體的增多,壟斷局面基本已被打破,多層次、多元化的競爭格局已經出現,剔除市場規模擴張的因素之外,保險業的承保利潤必將呈現出下滑趨勢,發展下去保險行業的邊際利潤會趨向于零,行業內只依靠承保收益這一個車輪運轉的模式已經無法應付市場的動態變化。不開展全功能的投資管理業務,不利于保險業參與國際保險業競爭,在大量外資保險企業登陸我國保險市場后,民族大型保險企業投資不足,賠付率與外資保險企業相比不占優勢,產品價格就會失去競爭性;在未來很長的時期,我國經濟和保險業會持續增長,能將社會資金有效轉化為投資的渠道很有限,保險企業應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開展理財業務,可以填補理財市場的空白,建立新的套利空間。事實上,理財和投資管理能力的高低,體現了保險企業的競爭力,國際上大型保險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投資收益和產品創新方面,而產品創新能力又十分依賴投資市場,投資比重多的保險企業有能力制定更低的產品價格,投資收益差的保險公司則無法留住客戶。

過去由于保險業監管限制過多,限制了保險企業開展業務的靈活性和創新活力,可以說不適應國際保險市場的發展趨勢,現在,開放的步伐加快,我們的資本市場還不夠理性,各個金融機構的投資管理能力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使得資本市場和保險公司的收益管理、保險企業的資產負債管理都是相脫節的。現階段我們發展的約束條件仍然是不配套的制度限制和資本市場條件,等待條件具備了再開展業務是一個很消極的策略,主動突破限制才是上策,瞄準發達市場的發展步伐,借鑒他們的發展歷程,這些原則是對我們很實用的啟示。

保險企業組建基金管理公司也是為了適應國內保險業經營方向的轉型和盈利模式的轉換,保險系基金有自己的專長、資源和投資風格。在過去幾年,證券監管部門為了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出大力培育機構投資人的策略,推出了證券投資基金,并且允許保險行業的資金購買基金,這對于保險企業來說是一種間接的進入基金行業的方式,這等于將國內的證券投資基金又當成了一個投資工具來使用,而這些基金由于自身存在的問題,給保險業的投資帶來潛在的風險。現有的證券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政府政策的傾斜找到生存空間的,比如,基金的管理費與托管費與基金的運營績效不掛鉤,這就缺乏了有效的激勵,同時,投資人在購買了基金以后就失去了對經營權的控制,公司成本極高,還存在道德風險,這些方面都是基金行業不成熟的表現。

保險業在過去幾年就經歷了投資于證券基金的資金過于集中而帶來的收益和損失波動巨大的情形,有時甚至由于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和其它投資機構的破產風險而引發了巨額的投資損失,這些都是間接投資帶來的后果,它已經成為國內保險行業涉足投資領域的重大教訓。因此,保險企業只有組建自己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一方面管理集團內部的證券市場投資,另一方面管理委托的第三方資金和社會公眾募集的資金才能節省交易成本,創造投資收益,發展多元化能力,增強保險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保險系基金公司的組建,除了保險資金運用新渠道的拓展,更在于保險企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銷售渠道的優勢,吸引大量增量資金流入資本市場。保險企業在開展承保業務上掌握著很有價值的潛在客戶,因此保險系基金在募集過程中一定會強于目前的證券開放式基金,2006年銀行系基金在首發過程中獲得超大規模認購就說明了這一點。保險系基金公司組建后,具有一定的廣告效應,可以向市場和客戶傳遞出一個積極正面的信號,保險企業的理財能力和規模更強大、更綜合化了,有助于帶動保費增長和保險業務的發展,增強保險企業綜合實力,為保險企業進一步參與資本市場、開展混業經營積累有益的經驗,進而為向國際化金融控股集團方向的發展邁進一大步,當外部條件更加成熟后迅速擴張業務和市場地域,也會幫助提高保險企業的風險抵御能力,有利于監管水平的提高。

二、保險企業參與基金管理業的可操作性

我國經濟的增長是保險業和投資管理行業發展的最終保障,給予了保險企業組建基金公司獲得成功以最大的可行性。目前經濟增長的關鍵在于可持續性,如果剔除了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保險業和資本市場的發展被廣泛接受的結論是:前景非常樂觀。對于發展經濟、增加社會的和諧性,保險業和資產管理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功能。當前,金融管理層和整個社會都認識到了發展資產管理的重要性,這為保險業涉足基金業創造了很好的宏觀政策條件。

發展是硬道理,我國必須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又必須保證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經濟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社會保障體系同時也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這些任務僅僅依靠財政資金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必須尋求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其它的資金渠道及保障方式來應對這些問題的挑戰,保險和投資基金行業可以幫助應對這些挑戰,它們通過金融資源整合不僅能把流動性儲蓄變成長期投資,還可以幫助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用于發展社會保障,從而有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除了經濟環境之外,保險企業組建基金管理公司的可行性還來自以下若干方面:

(一)我國保險產業發展健康良好,截至2006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5641.4億元,增長14.4%;累計賠款、給付1438.5億元;保險機構總資產達到1.97萬億元,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隨著保險業投資渠道的逐步擴大,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7785.4億元,其中購買證券投資基金余額達912.08億元,保險機構已經成為基金市場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對市場發展起著支撐的作用。

(二)政策法規和監管的支持是當前開展保險系基金業務的有力幫助。《保險法》、《證券投資基金法》的頒布,《證券法》、《公司法》的修訂,使得國內目前金融法律環境逐步完善,這為保險系基金獲得合法經營牌照提供了基本的合規性,特別是“國十條”的頒布,更是為保險業混業經營開辟了道路、指出了戰略方針。

(三)有可供借鑒的國際保險業基金管理公司運作的成功經驗。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去規劃下一步戰略,由先進資本市場的經驗提供參考,發達國家的經驗適用于所有市場經濟的環境。

(四)目前保險企業持有大量的證券投資基金,在市場沒有更好的避險工具的前提下,遇到市場下跌必然會出現流動性風險,給保險企業帶來贖回風險,這種風險很有可能直接轉化為保險企業的償付能力風險,保險企業如果組建了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首先可以管理運作自己的保險投資,直接介入國內的證券市場,這就減小了交易成本和化解了一大部分風險。

(五)我國基金管理行業即將發生巨大的歷史性發展是基于我國資本市場巨大的潛在需求,雖然我國的資本市場還達不到發達資本市場的成熟與規模,但我國保險業組建基金管理公司后除了開展集團內部保險資金的運營外,還有很大的第三方資產管理的需求。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國資本市場向規范化發展邁進了一大步,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市場的演進是在慢慢發展的過程中積蓄著力量,潛在的市場力量將成為不斷規范我國資本市場的動力,必將啟動國內第三方資產管理的巨大的發展空間,這個空間有巨大的前景可供保險基金管理公司參與其中。

(六)我國保險業要做大做強、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向多元化、專業化方向同時發展,但保險產品多元化和專業化需要相應的投資管理和資產管理能力來保障,在發達的市場里,投資管理與保險業產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二者不可能獨立地發展,而是相輔相成的,優良的投資管理能力是保險企業不可或缺的。

(七)專戶理財將是國內基金管理公司在近期及未來即將開展的一項很重要的業務,目前國內的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已經在厲兵秣馬,基金公司期望通過這項業務拓展自己的市場,特別是一些具有較強的研發、投資管理實力和較好客戶基礎的公司,通過開展這類業務能夠更好地拓展新的客戶群體。保險企業在自己的客戶網絡上開展專戶理財類似順水推舟,一旦組建起基金管理公司,開展此項業務是很便利的,對于保險企業來說,特別是對于保險企業的大型機構客戶,專戶理財的潛力和前景巨大。

(八)大型保險企業普遍具有龐大的營銷網絡和結算體系,為營銷開放式基金,包括贖回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不需要通過銷售機構代替完成。

(九)大型保險企業多年來在管理保險投資、組建資產管理公司方面已經積累了經驗和建立了一定的管理框架和培養了一批專門人才,通過適當的兼并收購和合資戰略,進入基金業有很高的可行性。

總之,保險企業組建基金管理公司有利于保險業務的健康發展,可以增強保險企業的競爭力,擴大保險企業的資金融通職能,使保險企業的投資人和被保險人受益。隨著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商業銀行組建基金管理公司的優勢已經顯現,為保險系基金開辟了先河。保險資金實力的壯大和運營能力的提高已經表明我國保險企業組建基金管理公司的內在條件日漸成熟。國內大型保險企業組建基金管理公司符合保險資產管理業務發展的趨勢和國際慣例,有利于促進保險資產投資多元化,將有助于保險業實現做大做強的愿景。

三、保險系基金管理公司的組建模式

保險企業組建基金管理公司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功能作用,盡可能地占有金融資源,并在整合的基礎上形成多元化業務框架。參與保險資金運營、開展外部資產管理,這兩個方面的職能是建立保險基金管理公司的首要工作。保險企業設立資產管理公司從事這兩方面的任務是國際慣例,保險企業全資或控股的資產管理子公司除了擔任保險企業內部的可投資資產管理外,經過批準還可以從事專戶委托資產管理、證券基金管理、產業基金管理、年金管理、信托投資、投資咨詢、保險資產負債的證券化、IPO承銷、金融租賃、證券經紀等業務。這樣的全能資產管理子公司有利于提高保險企業的資產管理水平,也有利于保險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的互動和協調發展,從而形成保險企業的新的業務增長點,推動公司整體業務的發展。保險的資產管理公司從事保險資金運營和外部資產管理的權重以及資產管理公司的組織結構,是依據各個國家的保險投資領域和經濟發展情況、證券市場成熟度和市場的資金可獲得情況決定的。我國大型保險企業已經設立了自己的資產管理子公司,但不是從事全功能的混業經營業務,所以目前在面臨申請新的業務過程中,組建基金公司有三種可選擇的組織模式,組織結構及特點如下:

(一)基金管理公司作為保險企業(或者保險集團)的新創辦子公司,與其它子公司(包括資產管理公司)并列的模式。該種模式強調基金管理公司的獨立性,作為新發展的業務,從申報批準到管理模式,到投資管理的策略和風格上,新的基金管理公司與現有的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現狀、定位和公司特長的安排有很多的區別,在股權投資組成方面也是完全不同于現有的資產管理公司股權構架。現有資產管理公司有自己的股權結構,這與保險企業目前運用資本市場和投資銀行手段進入基金業所要求的股權模式是有所不同的,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如何統籌兩個公司的治理結構的問題,使得兩個實體的目標不沖突,都能夠沿著集團股東價值最大化的方向努力。

即將組建的基金管理公司和現有的資產管理組織模式不同,基金公司是需要把公司切割成基金股份向公眾發行,由基金持有人擁有,現有的保險基金管理公司業務無法做到這樣的股份切割和公開發行,兩個業務的商業運營模式完全不同。其次,目前國內金融體系是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將基金管理公司與資產管理公司在一個平臺上并列運營開展兩種業務,即自有保險資金投與第三方資產托管業務,可以有效跨越兩個監管領域。但是這種獨立的基金公司設置模式是一個過渡的模式,在幾年之內,當我國的監管政策發生變化,基金管理業務也建立了市場地位后,基金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應該合并為一體,這是通過過渡實現轉型的一種可操作方式。

為了使保險機構快速地、有利地進入基金管理領域,一個可行的保險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權結構建議為:保險企業控股51%,國際基金管理公司控股29%,國內大型商業銀行控股20%,這樣的股權結構,有利于借助國際著名基金管理公司的品牌效應、投資管理經驗和技術、專門人才以及國際市場的窗口,在未來資本項目逐步開放的情況下,獲得全球化投資的先機;吸引國內的國有商業銀行或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投資人,可以加強銷售力量,發揮保險業和銀行業在市場的互補作用,解決基金托管渠道,節約交易成本和減少成本。這樣的股權結構的策略是強調保險企業迅速成功地進入基金管理行業,成為行業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不是單純著眼于從基金行業的經營里賺取管理費,因此,是一個面向未來的策略。

(二)基金管理公司作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下轄子公司(即保險集團公司的孫子公司)模式。該種模式是將保險基金管理公司設置于現存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下的子公司模式,考慮到未來的發展,資產管理的范疇即將拓寬,對資產管理的概念和經營范圍在混業經營開展起來以后,將會重新定義。保險資金運營和外部資產管理之間有一定的業務交叉,可以共享一些內部資源,進行統一管理。保險企業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也是為了最終做到與國際接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第一步的任務,也是最基本的階段性使命是為集團內部各子公司提供服務,受托管理集團內部的保險資金;完成好這個使命后,再力爭把握時機拓寬業務范圍,積極謀求保險行業內其它公司保險資金的委托理財,在時機來臨之后實現跨越式發展階段,即向國內外機構或個人發行公募基金產品,實現全方位、多結構的理財產品線,這與基金管理公司的定位就達到了吻合。讓基金管理公司具備獨立法人資格,有利于初創時期的激勵和對投資人的回報,畢竟目前我國保險業還處在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政策下,獨立法人結構有利于分離業務、施加防火墻、更好地實施風險監管等措施。

(三)直接頒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管理經營執照的模式。該種模式是最為直接的組成模式,管理成本最小,組織形式與國外保險控股集團的組織模式是一致的,資產管理公司兩方面的業務在財務報表內合并處理。但是要注意到,資產管理公司在內外兩個方面的業務既有重合的交集,又有相互排斥的補集,難于權衡目前的股東結構、基金管理部門新的專業能力和現有業務框架之間的安排,難于做到使內部保險資金運營任務和外部資產管理業務相協調,難于做好基金公司的激勵機制,能否使現有資產管理公司人員與新的業務人員工作和薪酬安排相協調也是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為基金管理是一個高度人力資本密集的行業,高質量的基金管理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源,做到與國際接軌應該成為保險基金管理公司在醞釀成立時的一個基本方針。這個組織模式的難點和工作量表現在資產管理公司股權的重組方面,如何充分利用保險企業的資產優勢和整合能力,在當前基金業兩極分化,內資、外資基金公司并行競爭現實狀況下,更顯現出進入戰略的重要性。引進新的股東,帶人支持基金業務的新的資源,包括體制、品牌、市場窗口、人才、理財技術和經驗,這些應該是保險企業組建基金公司時選擇合作伙伴的重要考慮因素。資本投入的大小不是引進保險基金管理公司股東的主要考慮因素,因為基金管理不是資本密集型行業,而是知識密集型行業。

如前所述,在一個資產管理公司下開展保險業務和基金管理業務,有悖于分業經營的政策,特別是資產管理公司的保險資金運營業務無法做到像基金業務那樣切割股份,進行公募,所以,在第三種組織模式的框架下,只能開拓專戶理財和企業年金管理等新業務,并創新自己的投資類產品推向市場,這屬于一個折中的方法和邊際突破政策限制的方式,應該看作是保險業進入基金業的權宜策略。

篇3

2013年,海富通基金成立10周年。提及海富通,業內很多人會將其看做一家具有特殊風格的資產管理公司。它,從不高歌猛進,但穩扎穩打,業務發展均衡多元;它,匯聚中外合資基因,經歷外方股東更換,但管理團隊出奇穩定;它,每年花錢邀請國際評級機構“年檢”,低調耕耘海內外機構業務創出一片天。

作為一家專業的資產管理機構,海富通自2005年獲得首批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資格開始,規模逐年攀升,已經為全國80多家大中型企業管理著超過226億的企業年金資產,并于2010年獲得了社保投資管理人資格。海富通管理如此重要的國家和企業養老資產究竟有哪些獨門秘笈?

日前,筆者與海富通掌門人田仁燦先生進行了一次深入對話,如果說從2003年到2013年這十年間,海富通以其專業、穩健、和諧的文化特質成為業內合資基金公司的“樣本”,那么未來十年基于“全方位資產管理公司”的目標,海富通將會如何布局?海富通領跑企業年金業務的背后又是基于怎樣的企業文化邏輯?海富通團隊穩定性的源泉來自哪里?

海富通基金總經理田仁燦為我們一一揭開謎底。

企業年金符合長遠戰略定位

海富通基金從成立之初即定位為“全方位的資產管理公司”,而企業年金業務無疑是符合公司長遠的戰略定位。

從《基金法》原有體系來看,公募基金是資產管理業的起步級別,然而從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邏輯來看,基金既可以管理采取公開發行的方式的產品,也可以管理采取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募集的產品;資管業務本身并無太多藩籬和約束,每家機構可以選擇符合自身發展戰略的路徑。對海富通來說,養老金業務在追求長線資本利得的同時兼顧保證本金的安全,完全符合其專業穩健的戰略定位。

海富通在致力于做好公募基金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與主營業務相關的領域,不僅是企業年金,還有專戶業務、社保業務、QFII投資顧問業務(目前海富通已成為全球最大的QFII管理人之一)。

由于客戶在收益需求、風險偏好與風險承受能力、專業度等方面的不同,企業年金業務與公募業務之間存在著許多差異,這些差異也導致了對組合管理方法的很大不同。

企業年金客戶非常重視投資管理人的管理透明度、風險把控能力、投研和服務團隊的專業素養,著重于公司投資管理能力以及業績平穩成長。

海富通自成立以來便把機構業務置于與公募業務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也使得海富通長期以來接受著資管行業最為細致、嚴厲的考驗和磨練,這種磨礪也成就了其健康良性的成長形態。

企業年金作為長線資金一個最大的好處在于相對比較穩定,這也反過來給海富通帶來了經營上的穩定性。海富通作為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同時也是一家經營性的公司,必須實現一定的盈利目標以維持團隊的再投入。而長線資金與資產管理人之間會形成一個正向的、良好的互動,這也反過來促進企業年金業務的穩定性與長遠發展。

如果再上升到一個高度,企業年金作為我國養老體系中的一個關鍵補充事關民生,工作必然要求非常細致嚴格,但是其在管理費方面卻沒有優勢。海富通作為資產管理人,長期以來堅持做好企業年金的投資管理工作,也是其勇于承擔社會責任與使命的體現。除了在企業年金領域承擔起社會責任外,海富通還參與了為希望小學捐款、植樹造林、資助民工子弟學校等公益活動。

因此,無論是機構業務、養老金的特征還是對團隊技術的要求和專業性的觸動,企業年金都是符合海富通基金長期穩健發展的戰略目標的。

領跑者背后的文化邏輯

海富通基金領跑企業年金業務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資產管理行業一不靠先天資源,而缺乏技術壁壘,歸根到底以人取勝,以企業文化留住高質量的人才,以良好的內控制度防范行業風險。海富通的文化正是“專業人做專業事”的文化,表現出來的正是難得的沉穩。

對于資產管理行業而言,投資作為一個特殊的產品,它無法在某一個時點進行界定,產品的優劣度和吸引力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投資是一項艱苦卓絕的工作,而人在其中扮演著價值創造者的角色,并且這種價值必須是可以復制的。良好的業績只是一個必要的條件,而不是完全的成功因子,而復制同樣業績的能力才是充分的條件。

海富通作為一家合資基金公司,集結了國內外眾多的高素質人才,不同背景的員工也會帶來不同文化的沖擊,十年沉淀留下的只有“專業”兩字。以專業為標尺,員工會摒棄那些等級觀念、部門利益,回顧過去10年,海富通打造了一個以人為本的文化——尊重團隊成員,良好溝通,在寬松的、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凝聚團隊的力量,使得大家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努力,即長期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海富通的企業文化比較注重的一點就是如何打造一支能夠長期和投資者交流的團隊,在此基礎上為投資者提供可以復制同樣業績的能力。

對于海富通來說,一個好的企業文化,首先要尊重團隊的成員,這就需要在互動的基礎上溝通與傾聽,實現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傾聽、相互交流、相互包容;讓員工感受到以人為本。

海富通基金成立10年來,已先行具備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條件:打造了一支凝聚力很高、穩定性很強、能夠和投資者長期溝通互動、能夠不斷了解投資者需求變化、同時也能夠為投資者創造出符合這些需求的新產品和服務的優秀團隊——這也是海富通成立以來便一以貫之地去努力創造的文化氛圍。

對話田仁燦

Q:您如何解讀正在到來的大資管時代?

A:大資管時代會更具多樣性,對過去的體制會產生一定的突破,一批有想法的專業資管機構得以進入突破性的領域。

大資管的優勝劣汰法則會得到更充分的展現,這也迫使市場從更深層次去理解什么才是“好的資產管理人”。

在更為充分的市場競爭中優勝者會脫穎而出,由于它不是靠牌照、行政許可等外部力量競爭的,而是靠專業能力勝出的,因而這種優勝者是有市場價值的。

Q:您如何看待過去10年海富通中外股東之間的合作?

A:對于合資基金公司來說,中外股東雙方首先要對“什么才是好的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公司所追求的目標”等問題達成共識。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其他問題都只是技術問題。

對于海富通來說,中外股東在這個問題上的嚴肅性保障了合資基金公司長治久安。

對于外方股東的貢獻,最重要的在于治理結構、內控體系、運作方法等方法論領域,這恰恰是一個新興市場所最需要的,可以避免一些彎路和比較激進的做法。

外方股東也帶來了一些不同的思維方式,使得海富通不再沿襲傳統中國式的管理。

Q:海富通有哪些積累可以開啟下一個10年?

A:過去10年是海富通的一個團隊的記憶;我相信海富通在未來10年會有更突出的表現。

首先,過去10年有收獲也有教訓,其中的經驗教訓、利弊得失是最難能可貴的;

其次,海富通的團隊已經一起協作了10年,這些共同經歷也帶來了溝通協作的效率,而這種效率就是海富通的生產力;

再次,海富通始終不渝地追求自己的長期目標:打造一支能夠長期為投資者提供優秀的投資管理服務并且能夠復制同樣業績的團隊;

最后,海富通目前已涉足了所有基金公司能夠涉獵的領域,在某些方面還有突出的表現,這些都是海富通作為一個全方位資產管理人的重要平臺,它為大資管時代的競爭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Q:您是如何布局未來業務的?

A:有一個定位很明確,那就是我們一定會做好資產管理業務,這個是核心業務。基于此,海富通未來的業務布局也會始終圍繞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即主營業務,而對于一些距離我們主營業務甚遠的領域,未必會太多關注。

篇4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工程造價管理;發展方向;管理模式;可行措施

從廣義上,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是屬于建筑業的附屬產業,而狹義上,其專業內容則主要是從經濟角度和管理手段方面對建筑行業的主體業務――工程建設,進行全過程的投資控制管理。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分投資管理和價格管理,投資管理是從項目立項開始實行管理工作,從項目規劃、方案設計,到估算、概算、施工預算,每一項工作都在為項目的實施進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這一部分在建設過程中也稱為前期項目。另外價格管理是通過施工過程的開展而產生的,當施工預算有了以后,它就作為了價格管理基礎依據的一部分,與招標文件、投標文件、施工合同一樣,具有法律牽制和指導性作用。而價格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進度、質量等,是可持續發展的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中最能體現其發展方向的一個重要環節。影響工程造價的各種因素在建設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這導致整個工程項目的結算價與預算不可能一致,并持續處于一種不穩定的狀態,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工程造價管理必須是針對工程建設全過程的動態管理。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筑行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先后立法并實施了招投標制、項目法人責任制、建設監理制、施工工程合同管理制,利用不同的法律制度在建筑行業內形成相互牽制促進發展的模式。我由研究國內外建筑業發展的情況中了解到,從建國初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開始發展的概預算,演變到今天市場經濟體系下的工程造價管理,在建筑業不斷發展并成為國民生產中最重要的一項的情況下,工程造價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并逐漸成為建筑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發展要演變成什么樣的管理模式才能與現今全球化經濟下的新型建筑業相適應,并可持續發展呢?

一、 國內外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現狀、模式與特點分析

1、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現狀

自1985年成立中國工程建設概預算定額委員會以來,國家的建設工程造價行業也不斷的飛速發展,在1990年時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成立,這是一個基于原中國工程建設概預算定額委員會演變以來的一個針對建設造價管理機構。1996年由國家人事部和建設部創制建立的注冊造價工程師制度,以規范有機整合造價管理行業。從這十多年的發展來看,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正逐步轉型,于2005年建設部提出為了進一步規范管理基層工程造價類專業技術人員,將以往的預算員統一改為造價員,從級別上低造價師一個級別,有編制資格而沒有審核資格,并且全部歸口管理于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有獨立的規章制度,從而一改過往底層造價人員管理不規范的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程建設已經開始編制并使用工程建設標準定額,各個地方也依國家的標準定額為基礎,根據自身的地方政策、物價水平和生產力指數等,編制出各省的地區性定額,有部分省市更會依據市場信息價格每季度人工材料價差數據和材料廠商指導價格,用以平衡并規范造價管理工作,并作為一個統一的指導性文件。另外,國家建設部于2003年首次了《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自此開始的建設工程施工招標投標過程中,都要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法。《清單規范》的實施,在建設工程計價領域,徹底改變了我國實施多年的以定額為根據的計價管理模式,從而走上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而自《清單規范》實施多年后,國家建設部于2008年對已使用多年的舊有《清單規范》作為一次整合更新,將原有的歧義項和新的專業劃分得更加細致,也有了更充分的說明。各省也為新的清單規范編制了全新的定額,這為我國工程造價管理行業的發展建立了里程碑式的意義。

2、 國外工程造價管理的模式與特點

在市場經濟下高速發展的今天,國際社會上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有著各自的社會經濟管理體系,而這些國家的建筑行業發展也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更新技術和管理模式。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在國際上的管理模式即使經濟管理體系類似亦各有不同,但其在規范管理、科學管理、程序管理的機制上上卻是有著雷同之處,并形成一些共有的合同管理范本,如FIDIC合同。這是為了保證建設工程的順利進行,這在大多數國家或地區政府、社會團體和國際組織中都制定了相關標準的招投標程序、合同文件、工程量計算規則和仲載方式告示。使用這些標準的招投標程序、合同文件,能便于投標人熟悉合同條款,減少編制投標文件時所考慮的潛在風險,以制造不平衡報價。當有爭議發生的時候,也可以依據慣例執行合同文件所附帶的爭議解決條款來處理糾紛。標準的合同條件能夠合理公平的在合同雙方之間分配風險和責任,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無法履行合同所造成的額外費用支出和相關爭議。

二、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的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模式

1、工程造價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然的趨勢,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更新快,每個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會因應其發展,給工程造價管理帶來很多新的計價和管理模式。工程造價管理軟件越來越多,造價人員對于以軟件計價的管理模式也逐漸傾向于依賴,有些造價人員甚至在沒有軟件的狀態下無法對工程造價進行審核或編制,對其中的費用、費率等更是不甚了解。以這樣的技術和信息接收能力,對其在造價行業的競爭和發展是極其不好的影響,這往往會造成影響足以令一個項目處于崩潰邊緣。工程造價管理軟件被大量使用,對行業的發展有利也有弊,利的是加快的工程造價的管理者的工作效率,簡化了很多程序上的紕漏;弊的是漸漸真正對造價無經驗的造價人員走進這個行業,從而造成很多建筑行業在造價上的糾紛,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紛爭。專門從事工程造價管理軟件開發研究工作的軟件公司也在這樣的趨勢下得以發展,形成建筑行業虛擬產業鏈的重要環節。

2、加強法律、法規建設管理,與國際慣例接軌。相繼實施《建筑法》和《招標投標法》讓中國建筑行業的管理走向了規范化,而工程造價管理作為工程建設項目的一部分,相關法規也應當貫徹執行。但國家法律只能對工程造價管理從宏觀上制定相關規范,根本無法對工程造價的細節工作也出具相關的規范管理,因此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從了在工作上加強對法律法規的認識外,自身也應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貫徹與理解,更甚者應熟悉或了解國外通用性或針對性的相關法律法規,力爭從軟件方面提高自身國際競爭力,不要只著眼于國內的范疇。中國建筑業參與國際競爭己有不少成功例子,從設計和技術開發方面均有先例,工程造價本身對于開拓國際市場也有其優勢,至少國內注冊的造價工程師是國際承認的職業資格,而取得該資格的行業人員卻是少之又少。面對處于通變的國際市場,熟悉國外通用規范和特有法規,才能真正的能提高中國建筑業、造價管理行業于國際市場的地位,同時也將受到國際法律的保護。

3、規范國內工程造價咨詢市場這是一個廣泛的課題。面對現今繁多的咨詢公司,對于從事該行業的造價管理人員的培養與技術能力的革新,道德觀念的理解與行為制約,都必需通過實踐與職業考試對其全面技術能力的掌握有一個較為合理的評估。但對于提高咨詢服務單位人員技術水平和專業技術資質等級,單從業績、人員配備、機構規模、投資資金方面對這些企業進行評級多有不合理。真正的評級,應從管理質量、類似工程指標對比、造價人員自身價值體現、企業整體工作理念與發展方向進行合理有效的評級才能真正促進整體行業發展。但現今處于這渡時期的法律法規尚未對該行業有一個明確的規范管理,而是多借用建筑行業相關法規,繼續下去將造成咨詢行業與建筑業內部矛盾,未能對兩個行業實行公平有效的分化管理,也會大大影響造價管理行業的持續發展。

4、推行以工程量清單報價為主要模式的無標底合理低價中標方式,是造價管理人員對施工企業成本分析和企業能力的一項重要體現。越是能以較低價格的投報工程價的,多是在行業中有一條模式鏈,規范的施工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設法減低成本提高報價競爭力,這些都是國外成功的工程量清單報價體制下的先決條件。工程量清單是國際通用的計價方法,也是無標底合理低價中標的主要計價模式,也是我國改革招投標制度的方向,但通過地區經濟情況和平均水平制定定額卻是目前國內的通用模式。定額與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是不相符的,但作為完成單項工程的消耗量標準,它是客觀且科學的。既然定額是標準,其屬性是法定的,那么如果將定額的消耗量作為行業通用計量標準是比較符合實際的,但其價值還是應該以指標和經濟價值水平設定一個最低標準,再由施工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報價,這樣才能真正的可持繼發展造價行業的可取性。

篇5

實施管理轉型的戰略意義

國防科技工業管理轉型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體現。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調整改革國防科技工業體制和武器裝備采購體制,提高武器裝備研制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質量效益”。從歷史上看,我國國防科技工業體制經歷了計劃經濟軍事供給型到中央部門管理,由中央部門管理到省市分級管理,又回到中央部門為主管理的多次變化。每一次變化都是為保證國防建設,加強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解決當時體制上存在的突出問題,1998年后我國國防科技工業體制初步實現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但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以及政府職能的逐步調整,特別是武器裝備采購體制的不斷改革,國防科技工業體制中許多不完善的方面凸現出來,需要加以改進。為此,必須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的總體要求,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推動和實現國防科技工業管理轉型,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發展規律的組織模式、制度安排和運作方式。管理轉型是實現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升級戰略的必然要求。

國防科技工業“十一五”規劃提出了轉型升級戰略,其主要內容概括起來講包括四個方面的轉型、兩個方面的升級,即:建設模式、體制機制、科技發展、增長方式的轉型,以及技術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從相關關系來看,轉型是途徑,升級是目的。從本質上看,轉型是制度安排的變動,是由一種制度狀態向另一種制度狀態的過渡和變遷,體制機制轉型是管理結構和運行模式的創新和變革過程,意味著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必須從根本上加以改變。所以,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機制轉型作為關鍵環節和主要因素是確保轉型升級戰略順利實施的根本所在,處于基礎性地位,具有保障。國防科技工業管理轉型既是體制機制轉型的重要內容,也是體制機制轉型的主要途徑。沒有管理轉型的實現,體制機制轉型就是一句空話,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升級戰略就很難取得實質性進展。可以說,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升級的攻堅就應該以管理轉型為突破口。管理轉型是解決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中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以來,國防科技工業適應國防建設以及武器裝備發展的需要,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政策法規制度等方面不斷改革,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但是,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更多的深層次問題顯現出來,一些矛盾變得突出。比如,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與政府和軍隊體制的銜接不暢,軍地職責和相互關系需要進一步明確,政府管理重心和管理手段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需要等。這些問題和矛盾嚴重制約了國防科技工業的長遠發展,都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必須加以解決。究其原因,既有傳統觀念的束縛,也有部門利益的阻礙,還有客觀條件的限制,但根本問題是缺乏科學的改革理念、改革思路和改革辦法。因此,迫切需要以又好又快為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統攬改革全局、統籌改革發展,通過體制機制轉型特別是管理轉型推動國防科技工業在發展上取得實質性的創新突破。

國防科技工業管理的特征

國防科技工業管理既包括我國行業管理的一般內涵,也體現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特殊要求。

我國目前實行的行業管理。

我國目前實行的行業管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全社會同類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規劃引導、生產協調、全面服務、法制監督的管理方式,在總體上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制定行業發展規劃,作為政府部門實施行業管理的首要環節和重要方式,干預、引導行業的形成和發展,促進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和行業總體經濟效益;二是制定并實施行業發展政策,具體包括行業結構政策、行業組織政策、行業技術政策、行業布局政策等;三是組織和協調行業經濟技術協作,協調企業縱向的、橫向的經濟技術合作,提供政策咨詢和服務,組織產品質量評定,發放生產許可證,推廣應用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等;四是收集、分析、處理、行業信息;五是組織開展行業人才的交流與培訓,通過建立各種培訓機構、開展各種訓練活動,不斷向企業輸送各類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促進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從職能分工的角度看,大體上前二項為政府部門的職能,后三項為行業組織的職能。

國防科技工業管理的特殊性。

管理定位上的特殊性。由于軍品的雙重特性(公共性和市場性),以及軍民結合產業對軍品的溢出效應,決定了國防科技工業的產業性質既不是純公共產業,也不是完全競爭產業,而是屬于準公共產業或準競爭性產業。這就決定了國防科技工業是一種特殊行業,政府必須對其進行管理調控。為此,國防科技工業管理在定位上應該是政府為主體,對行業保持必要的調控力度和調控手段,政府“有形的手”與市場“無形的手”并重發揮作用的格局。中外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歷史實踐證明,政府管理調控在各國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沒有合理的政府管理調控,國防科技工業不可能發展得又好又快。管理內容上的特殊性。我國國防科技工業一方面承擔國防武器裝備的研制供給,另一方面在和平年代又承擔著我國諸如航空、航天、汽車、船舶、電子、核能等重要產業發展的重任。國防科技工業行業管理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一是制定和實施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戰略(包括國防科技工業的結構、布局、組織等);二是對國防科技工業實施投資管理;三是對軍品科研生產活動進行管理(包括規劃計劃的制定實施、關鍵技術政策的制定實施、預研和型號研制的管理、國防科研生產經費及資產的管理、民的推動、國防科研生產人力資源的管理等);四是進行軍品采購管理(包括國內采購政策的制定實施、軍品采辦的管理等);五是進行軍貿管制(包括軍品出口、軍工技術轉讓、軍工國際合作的管理等)等。正是由于國防科技工業特殊的管理要求,使得國防科技工業管理轉型變得更加艱難和復雜。

管理轉型的主要制約因素

首先,在經濟管理理念,一是傳統的計劃經濟思維方式發揮著較強的慣性作用,“全能政府”的意識很深,過于強調國防科技工業的特殊性,面向市場、利用市場意識和能力不足;二是在管理理念上,一方面,重審批、輕監管,工作重點過多地放在投資管理和項目審批上,對軍品市場缺乏系統有效地監管,另一方面重管理、輕服務,行業指導和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夠、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三是在發展理念上,重型號保障、輕行業自身發展,發展目標更多地圍繞型號設計,從國防科技工業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角度考慮不夠、辦法不多。第二,在管理體制上,政府和軍隊相關部門的關系還沒有完全理順,主要表現為:一是對于整合國家工業和科技資源,促進跨行業、跨領域專業化的高層決策協調體制不健全。二是多頭管理,部門利益難以協調和統一,從企業國有資產和國防資產的管理關系看,國防科工委無資產管理權限,以及軍工企業改革重組未把國防科工委核準作為國資委審批的前置條件,實際運行中出現了難以有效履行軍品能力管理職能問題,阻礙了集團間專業化重組的發展。第三,運行機制不健全,傳統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仍然在國防科技工業占主導地位,在制定并執行規則方面,制度供給不足、創新不夠。投資體制改革滯后,雖然國務院出臺了《國防科技工業投資體制改革指導意見》,但還缺乏相關的配套法規制度。

國防科技工業管理轉型初步設想

主要內容。

國防科技工業管理轉型是指國防科技工業行業管理職能的轉型,主要包括管理對象的拓展、管理重心的轉移、管理方式的轉變、管理職責的調整和管理模式的更新。管理對象的拓展。針對全國統一的產品和技術市場,國防科技工業管理對象由過去面向軍工單位的一元化對象轉為未來面向全社會所有承擔軍品任務單位的多元化對象。管理重心的轉移。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重心將從計劃和項目管理向戰略和政策管理轉移,以制定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戰略和國防科技工業產業政策為重點,充分發揮對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戰略導向、產業導向、政策導向作用。同時,針對管理上的薄弱環節,重點加強國防軍工資產管理、軍品市場準入管理、特殊領域的反壟斷監管等。管理方式的轉變。一是由運用行政手段為主轉為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結合,加大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進行國防科技工業管理的范圍和力度,有選擇性地減少行政干預手段;二是由微觀管理、直接管理為主轉向宏觀管理、間接管理為主,強化企業經營發展的自,切實維護企業發展中的合法權益。管理職責的調整。主要是指要適應發展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改革的要求,按照政府機構改革的統一部署,進一步明確與政府和軍隊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減少職能交叉,健全相互間的協調溝通機制,理順幾個方面的關系:一是要理順與軍隊相關部門的關系;二是要理順與政府其他相關部門的關系;三是要理順與企業關系;四是要理順軍工產業與民用產業發展的關系。管理模式的更新。進一步完善國防科技工業管理模式,由面向軍工單位的管理向面向能力管理的轉變,健全運行機制。根據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要求,加強機制創新,比如改革國防科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管理,促進國家財政性投入轉型、建立健全國防高科技項目投資風險決策機制等。

篇6

梁啟超在百余年前于《少年中國說》中的一番名言,深邃地點破創新的雋永含義。無創新,即無生命力,國內公募基金業正是在不斷的創新思維和行動中,尋求突圍。

5月2日,國內首只短期理財基金華安月月鑫開始募集,這是國內公募基金業界首只明確提出參考收益率區間的基金,它的創新問世,意味著繼貨幣基金之后,投資者又增添了一條尋求低風險、正收益的通道。

同時,通過基本恒定的投資組合大類配置和資產期限與產品期限完全匹配,短期理財基金不僅能大大降低投資波動的風險和流動性,也將大大增加預期收益實現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在投資者心目中重新樹立基金專業投資的市場形象。

令《投資者報》關注的是,在公募基金業近幾年發展停滯不前的困境下,將創新聚焦于有著龐大需求的中短期低風險理財市場,意味著基金公司正在邁進現代資產管理公司的戰略轉型目標。

將公募基金帶進理財市場

經過十余年的努力,雖然我國公募基金業取得了超常規的跨越式發展,成就矚目,但行業發展依然面臨較多困難,如基金產品缺乏持續的賺錢效應等。而短期理財基金的出現,將彌補這一缺憾。

《投資者報》采訪獲悉,與市場曾經或現存的其他短期理財產品相比,其最鮮明的特征是,提高了產品的透明度。

首先,在信息披露上增加事前公告。以華安月月鑫為例,該基金提示“在基金申購前3個工作日,會公告計劃投資組合清單和參考收益率區間”,“在建倉完畢后也將披露實際組合比例”;其次,該基金約定參考收益率。

上述兩項內容的增加,不僅提高了基金運作的透明度,同時,亦可讓投資者結合自身對基金計劃投資大類資產的運行趨勢和回報預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資金管理,既有利于激勵基金公司提高市場研判能力,也有助于投資人增強風險控制的主動權。

為何有了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短期理財基金還要孕育而生?在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王看來,三者產品定位與運作模式存在互通有無的關系。

“產品定位上,短期理財基金填補了當前已有的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之間的市場空缺,能充分利用債券的利率期限結構理論,完善固定收益類基金的生命周期,滿足基于流動性偏好、市場預期和期限偏好差異的各類投資需求;此外,運作模式上,短期理財債基借鑒了貨幣基金按期分紅的收益分配模式,又引入了債基封閉運作的投資模式。”

通過采用運作周期滾動的方式,短期理財基金力求為市場提供一種結構透明、策略恒定、分紅可期、收益預期明確、費用低廉的基金品種,以開放式基金類封閉運作的形式填補目前部分短期銀行理財產品退出造成的市場空白,減少基金經理主動操作博取資本利得給投資組合帶來損失的風險。

提高投資者認同度

在現有債券基金產品線條上,短期理財基金在產品運作上擁有兩個突出的特點:純債性質與強化分紅。

一方面,其短期化決定了投資組合中不太可能加入風險較高的權益類資產,將更突出債性。

歷史數據顯示,純債基金的收益回報相對穩定。如面對2008年的債券大牛市和2011年的平穩市,多數債基未能取得債券利息及再投資收益,說明操作思路未能及時調整,依然圍繞股票市場等待超額收益。

“反觀債券市場表現較好的2005年、2008年和2011年,純債基金在這三年中均超越債券基金的平均回報,更好的詮釋了債券的價值。純債基金連續9年獲得平均正收益,簡均計算,純債基金的年收益率為4.89%,如果按照這一平均水平進行復利計算,實際年收益為5.96%;如果按照純債基金實際年平均凈值增長率計算,復利收益也已達到年均5.85%的水平,而貨幣基金僅為2.65%。”

無論主動型還是被動管理型,更多純債性質的基金發行,均能為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提供更多選擇。

另一方面,短期理財基金要爭奪短期理財產品市場,需要做到定期分紅,因為基金投資必然存在業績波動,短期理財市場比拼的是穩定的收益預期。

如果沒有按期分紅條款,短期理財債基的發展會類似于市場上已有的超短債基金、中短債基金,在收益預期上低于久期更長的債券基金,同時在靈活性上又輸于貨幣基金。

王認為,強化分紅不僅有利于滿足市場需求,還能激發管理人的主動投資能力。短期理財債基沿用貨幣基金的按期分紅模式,有利于發揮主動投資管理能力,提高投資者的認同度。

拓寬業務模式 響應客戶需求

《投資者報》注意到,將創新聚焦于有著龐大需求的中短期低風險理財市場,既符合基金公司向現代資產管理公司轉型的戰略目標,也符合當前客戶投資理財的客觀真實需求。

具體而言,這類產品將創新聚焦于有著龐大需求的中短期低風險理財市場,有助于改變基金行業目前對于股票市場的過度依賴,是基金行業向領先的現代資產管理行業轉型的里程碑式探索。

推出主要投資于中短期固定收益品種的固定組合基金產品,在我國嚴格的基金監管體系下,投資組合透明,投資風險可控,應可成為中短期理財產品的有效替代。同時,有利于進一步拓寬基金公司的業務模式,擴大基金資產規模。

固定組合基金創新品種,還借鑒了美國單位投資信托定期化組合資產固定的特點,投資組合固定透明,投資品種期限匹配,有利于回歸固定收益投資的本源。因此,固定組合基金產品的創新風險基本可控,是符合我國債券市場發展方向的創新品種。

有生命力的創新既是技術、制度或產品的重大突破,也是客戶真實需求的響應。由于這類產品全面滿足客戶不同風險層次的需求,是基金行業服務理念的一次重大轉折,充分體現了基金公司的社會責任,代表了行業持久發展的方向。

篇7

【關鍵詞】證券投資基金,金融證券,金融監管

一、證券投資基金簡介

(一)證券投資基金的概念

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它通過發行基金證券,集中不特定投資者的資金,委托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進行證券資產的投資管理,以股票、債券、外匯、貨幣等金融工具為投資標的,并以獲得投資收益和資本增值為投資目標。可見,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領域主要限于證券市場,投資者承擔同樣的風險,享受同樣的收益,收益不固定,現代信托關系是證券投資基金運行的基礎,投資者通過認購證券投資基金單位享有相應的參與權、受益權、剩余財產分配權等基金持有人的權益。

(二)證券投資基金的特性

1、證券投資基金以具有公開市場交易價格的金融證券為投資對象。證券投資基金主要從事的是證券投資,這與非證券投資基金如創業(風險)投資基金主要進行非證券化的股權投資具有很大不同,也有別于一般性的生產和銷售型公司以及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

2、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組合投資工具。證券投資基金實際上是由所投資的各種證券構成的一種投資組合,投資者購買基金相當于購買了“一組”公司的股票或不同資產類別的組合。組合投資的好處在于:實施多元化投資戰略,分散投資風險。通過多元化投資戰略,投資基金一方面可以集中龐大的社會資金和投資者眾多的優勢,使每個投資者面臨的投資風險降低;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不同的投資對象和證券之間的互補性,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資風險。

3、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間接投資工具。一方面它以其他金融工具為投資對象,另一方面投資者又通過基金證券的方式間接進入證券市場。更重要的是,基金的管理者與委托者(投資者)處于一種分離狀態,這種分離減少了基金委托者對受托管理方的干擾,從而使基金管理者能夠更好地專注于投資管理。

二、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基金治理問題

1、基金關系治理與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基金關系治理發生在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之間的信托關系之中。它通過一系列的合約和制度安排,對基金關系的三方當事人的行為進行必要的激勵、約束和監督,從而實現基金利益相關者,特別是基金持有人收益的最大化。而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主要發生在基金管理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各專業委員會之間,并通過有關職能安排、議事規則和內部制度來解決。其治理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東利益最大化,提高基金管理公司的運作效率和代客理財的市場競爭力。

2、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治理存在的問題。證券投資基金的治理結構是協調基金相關利益方之間經濟關系的一套制度安排。對于我國目前所有的契約型基金而言,其相關利益方,包括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契約型基金的治理結構包括相互關聯的三個方面:一是控制權的分配與行使,二是相關利益方的監督與評價,三是激勵機制的設計與實施,前兩者構成基金治理的核心與基礎。但從我國基金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治理結構存在結構性缺陷,未能形成對基金持有人、管理人和托管人相互制衡的金三角關系,不利于保障投資者權益,我國基金業治理結構的完善仍然任重而道遠。

(二)法律法規不健全,市場監管不力

1、基金監管缺乏完善的法律支撐

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的法律建設明顯滯后于基金業的發展,現有的法律法規遠不能滿足基金規范的需要。盡管我國已經有了《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信托法》等法律規章制度,但是未建立起以《證券投資基金法》為核心、各類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相配套的較為完善的基金監管法律法規體系。

2、證監會對基金的外部監管存在缺陷

證監會在基金監管方面一直處于被動狀態,致使我國基金業存在大量不規范的運作現象。主要是因為證監會內部管理機構設置不完善,而且證監會對基金的監管重點一直停留在基金的業績方面,忽視了基金的信息披露和對投資者的保護。

三、解決證券投資基金市場問題的主要方法

(一)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

1、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改善證券市場最基本投資對象―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不僅僅是為開放式基金提供有力的支持,也是整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基本保證。面對中國股市上市公司素質普遍較為低下的狀況,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以改變。監管部門應始終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為根本任務來抓,嚴把上市審核關,促進上市公司的規范管理。

2、發展三板市場,鼓勵優質公司上市。三板市場可以為中小企業開辟新的融資渠道,降低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扶持一大批優質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可以為優秀企業家搭建更大的舞臺,使中國的優秀企業家隊伍迅速壯大;增加上市公司和原始股票數量,改變一級市場嚴重供不應求的狀況,同時為主板市場和二板市場源源不斷地培養和輸送優質上市企業,保證全國性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健全基金監管制度

1、堅持以風險信息披露為導向的市場化的監管思路。從我國的監管實踐來看,基金監管的改革方向也明確了市場化的監管思路,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比如在基金治理監管上,開創了激勵相容的監管模式,在基金銷售監管上搭建了基金銷售機構的監管規則體系。

2、在基金管理公司設立上,降低準入門檻,擴大對內開放,并同時建立退出機制。從我國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看,基金管理公司設立的審批制依然有其必要性。但實踐也證明,基金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有實力,有長期投資理念的主要股東的支持,而由于《證券投資基金法》的限制,目前的基金管理公司股東主要集中于證券公司、信托公司和部分商業銀行,不利于基金市場的充分競爭,因此應當適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擴大證券投資基金的對內開放,讓基金市場競爭更加充分。

參考文獻:

篇8

稍早一次的喧囂在去年,即博時總經理肖風卸任。這一次,漩渦的中心卻是位于北京金融街通泰大廈的華夏基金公司,準確地說,是其總經理范勇宏和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二人的雙雙離去。前者14年如一日小心翼翼地把華夏基金公司締造成行業第一,后者則是所管基金業績六年增長超過1000%以上的最明星的基金經理。

談及回報率,華夏基金公司的業績神話從來都與王亞偉聯系在一起;但華夏基金公司卻從來與范勇宏聯系在一起。

“沒有王亞偉,華夏基金最多少兩只賺錢的基金,但沒有范勇宏就沒有了華夏。”一位基金公司總經理對《投資者報》記者談道。

種種跡象表明,范勇宏時代的華夏基金公司大幕已徐徐落下,把下一個時代的華夏留在旁人的想象里。

大幕的另一頭要追溯到14年以前,即1997年的一個寒冬,時年34歲的范勇宏惜別身名顯赫的華夏證券東四營業部,開始籌備基金公司。

故事就由此展開。

范勇宏出山籌建華夏

1998年4月9日,周四,在西長安街靠近公主墳的北京壽松飯店5層,華夏基金公司悄然誕生。沒有隆重的儀式,沒有媒體聚光燈,沒有現場剪彩,沒有現代化的商務接待,更沒有金融街威斯汀的巨型吊燈。

就在這個租來的面積只有500多平方米的簡陋空間里,范勇宏、王亞偉、江暉、、戴勇毅、郭樹強、林浩、滕天鳴和張后奇等一干年輕人一起暢想著公募基金的藍圖開始創業,主人公之一王亞偉時年僅27歲。

現在這幫“開山元老”還留在華夏基金公司的,包括王亞偉、滕天鳴、張后奇、林浩均已晉級為副總經理;離開的,要么在其他基金公司獨當一面,如郭樹強執掌天弘基金公司、安居泰達宏利基金公司,要么在陽光私募開辟了領地,如戴勇毅創辦北京德豐華投資管理限公司、呂俊創辦從容投資管理公司。

據當年參與了籌建華夏的人士透露,當時的總經理人選有多個,包括現任天相投顧時任華夏證券副總裁的林義相,但最終,全國最大、最賺錢的營業部華夏證券北京東四營業部總經理范勇宏成為不二人選。

14年前的公募基金行業,完全是一張白紙,無論在制度設計上還是投研流程上,均“摸著石頭過河”。市場對公募基金行業的定位,也頗為模糊。在那個莊家盛行乃至猖獗的年代,公募基金實質上也扮演了莊家的角色。

公募基金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從1998年到2000年,“老十家”全國性基金公司開啟了國內公募基金的先河,并初步建成了投資研究、產品設計等業務體系。從2001年到2005年,“理性機構投資者”公募因普遍存在“對倒”、“倒倉”等黑幕而備受詬病,整個行業遭遇了信任危機,然而這期間,公募開始普遍接受“價值投資”的理念,同時開放式基金的誕生為整個行業帶來了生機。

這一時期也是華夏基金的奠基期,范勇宏提出“研究創造價值”、“為信任奉獻回報”等口號,實際上承載了其對公募基金行業的體會。

具有歷史意義的股權分置改革在2005年啟動,整個資本市場煥然一新,基金行業也進入了大發展階段,到2007年,公募資產規模從3000億元左右一躍達到超過3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30%以上(目前不及10%)。

2008年開始,公募回歸理性并再度反思,有人稱之為“還舊賬”時期,雖然產品數量猛增至1000只,但行業資產規模迅速下滑,并連續三年在2.3萬億元左右徘徊。

華夏基金公司的發展,也未能脫離行業發展的整體進程,尤其是前三個階段。至2007年,華夏與南方、嘉實、博時等基金公司亦難分軒輊。

范勇宏給華夏留下的遺產

華夏成為公募基金行業的翹楚,并非偶然,其中的一些基因不乏可取之處。

2007和2008年是華夏兇猛發展的兩年,也正是在這兩年,其 “大哥”地位一舉確立。

2007年基金銷售火爆,根據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現有基民中超過六成在這一年涌入。為了迎合基民的“瘋狂”,當時包括嘉實、南方、廣發等基金公司旗下60只基金參與了拆分。

此時的范勇宏卻做了一個相反的決定,華夏基金不但沒有拆分,還暫停了部分基金的申購。在當年10月10日至15日,華夏紅利、華夏回報、華夏優勢增長、華夏藍籌核心暫停申購、轉換轉入及定投業務,此時上證綜指已至6000點。

事后證明,此舉極大地保護了沒有任何風險意識的基民,即使在2008年廣發、博時等大批贖回乃至凈資產縮水過半的情況下,華夏旗下基金贖回甚少。

沒有大比例拆分,2007年,華夏卻憑借優異的業績奪下了行業“大哥”的交椅。這一年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以226%的回報率第一次奪得行業冠軍。另外華夏平穩增長、華夏優勢、華夏紅利業績回報均超過150%,排在所有基金的前20位。良好的業績使華夏資產規模超過2600億元,躍居行業第一,比當年第二名博時高出400億元,雖然2008年華夏規模下滑至1900多億,但與當年第二名嘉實的距離,已拉開達600億元。

對整個行業而言,這是極為生動的一課。

2001年前后,華夏提出“研究創造價值”,華夏基金公司在投研方面一直不惜血本,是公募基金行業較少的以自己獨立研究為主的基金公司。

據范勇宏在2008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述,當年,華夏基金公司投研隊伍已經接近100人,另據《投資者報》記者獲悉,目前華夏基金公司員工超過700人,投研隊伍超過170人,這其中研究員在70人左右,按照每人研究30家上市公司計算,華夏基金公司的研究隊伍基本覆蓋了所有上市企業。

這遠遠超過規模僅次于華夏的嘉實基金公司和易方達基金公司。據記者了解,目前嘉實、易方達的總人數以及投研人數分別大概為370人、70人和400人、100人。

中信證券的華夏生意

然而,優秀的華夏基金在中信證券眼里,充其量是生意之一。

范勇宏之所以與中信證券矛盾暗結,最為關鍵的是中信憑借強大的資源頻繁“玩弄”華夏的股權,不顧公司經營而從中獲利。看著一手養大的孩子任人宰割自己卻無能為力,產權所有人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矛盾就變成了常態。

中信證券并非華夏基金公司的創始股東。

1998年,華夏基金公司成立時的發起股東有三家,分別是華夏證券、北京證券、中國科技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范勇宏來自大股東華夏證券,后來華夏證券倒閉被中信證券重組。

據時任華夏證券副總裁的林義相透露,籌建華夏基金公司時,華夏證券拒絕了67%絕對控股,而與北京證券、中科信托分別以55%、35%和10%的比例持股,目的就是避免一家獨大。

2002年底華夏股權巨變,但依舊回避一家獨大,因此輾轉分拆成四家,包括北京市國有資產公司(35.725%)、西南證券(35.725%)、北京證券(25%)和中國科技證券(3.55%)。

直至2006年始,中信證券展開拳腳收購華夏基金公司。這一年,其以3.3億元從北京國資公司、北京證券手中分別獲得華夏35.73%和5%的股份;2007年,又以1.6億元從北京證券手中收購華夏20%股份;此后,又分別以3000萬元、4億元從科技證券、西南證券購入華夏3.55%、35.73%股份。

不到兩年,中信證券僅掏了9.2億元就收購了華夏100%的股權,華夏創始期就擔心的“一家獨大”變成了現實,這是范勇宏不愿意看到的。

此后,2007年12月底,中信證券又以股權收購的方式100%控股中信基金,并與華夏基金公司合并。總共10.3個億,中信證券完全把華夏基金公司收入囊中,而華夏基金公司2008年全年的凈利潤就達到12.2億元,一年不到,中信證券不但撈回本錢,還開始盈利,2009年、2010年華夏基金為中信貢獻的凈利潤分別為11億元、10億元。

再沒有比這更好的生意了。

中信證券入駐華夏基金公司,無論從管理品質還是投研支持上均對華夏基金公司幫助甚少,至于資金,華夏方面更是不需要。

2009年底開始,中信證券開始轉讓華夏基金公司51%的股權,與此同時,證監會叫停了華夏基金公司的新產品發行,證監會連續四次向中信證券下最后“通牒”,但中信證券直至2011年底才把51%的華夏股權分拆至五份高價轉讓。

據《投資者報》記者計算,僅從2008年到2011年底,華夏基金(包括合并的中信基金)為中信證券貢獻的凈利潤超過50億元,加上轉讓所得的83億元,扣除10億元成本,中信證券往右口袋里裝進120億元,左口袋還揣著寫有“絕對控股”字樣的49%的華夏股權。

對于中信證券,這當然是筆好買賣,然而兩年多時間里,公募基金行業創新史無前例地活躍,受股權轉讓影響,華夏基金公司未發出一只產品,更無從談創新。

再沒有什么比股權變更更能破壞一家基金公司的了。華夏這期間遭遇了許多足以對一家基金公司造成顛覆性影響的事件,但范勇宏力挽狂瀾支撐了下來。

與中信證券分庭博弈

“要做一家負責任的基金公司,應該想清楚自己是站在什么角度為誰服務,我們的服務對象一是客戶,二是員工,三是股東。在出現矛盾時,一是客戶的利益最重要,二是優秀的員工要保住。”這是2008年3月,公開接受媒體采訪時范勇宏的話。

范也承認,這樣做管理層的壓力很大,“但這是我們公司的文化與價值觀,是必須堅持的。” 正是在這樣的堅持下,華夏團隊才在股權動蕩期保持了基本穩定。

作為職業經理人,最利己的選擇自然是股東利益第一,員工利益第二,最后才是持有人利益,這也是目前大多數職業經理人的選擇。

顯然,范勇宏在嘗試一條 “非尋常路”。也因此,范勇宏和大股東中信證券之間的不合乃至矛盾在行業里并非秘密。而二者之間的博弈,也非一人一家之事。在現有單一的公司治理模式下,職業經理與股東之間的矛盾貫穿整個行業,大的有如博時基金肖風與招商證券,小的如天治基金和益民基金等。

“職業經理人天天在行業里混,最能明白公司適合定什么戰略,最能明白客戶利益第一的道理,但這些都是想法而已,最終公司走什么戰略,誰的利益第一,得股東說了算,股東更看重眼前的規模和利潤。”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總經理嘆道。

管理層是否應該實施股權激勵,這是范勇宏與中信證券矛盾最大的地方,但這方面中信證券一直態度強硬,并不買賬。為此范勇宏一直呼吁努力,直至今年借道北京華夏人理財顧問有限公司實現管理層股權激勵的嘗試落敗。

為了持有人利益第一,華夏不僅在投研上投入大量人力,客戶服務上也投了不少。

《投資者報》記者從華夏基金公司人士處了解到,華夏有強大的客戶服務網絡及龐大的人員配備,目前有16個投資理財中心,每個理財中心大約3至5名工作人員,這在業內是獨一無二的。

另外,為了提高服務的快捷性和質量,華夏基金公司諸多后臺軟件均系自己開發,比如其網站直銷平臺軟件,而業內普遍用恒生軟件,這極大地提高了后臺的維護成本。

范、王之后的華夏

對于一個以人為核心的資產管理行業,如今范、王走了,華夏就不得不被重估了,這類似于喬治?索羅斯之于量子基金、彼得?林奇之于麥哲倫基金。

無論王亞偉的投資理念多么惹爭議,其管理的華夏大盤自2005年以來的1178%的總回報是少有人能及的。其管理的兩只基金每年穩定地為管理人創造1.5億元左右的利潤也在估值范疇之中。

“明星制很危險,因為某種意義上,明星代表著一個公司的品牌,一旦明星離開,對品牌損害很大,所以我們不提倡明星,我們提倡明星團隊。”談及對此的理解,上述北京基金公司總經理說。

被“神化”了的王亞偉離職,對華夏基金公司的損失,還不只是其管理的兩只基金每年為華夏創造的1.5億元的管理費,更重要的是大批王亞偉擁躉客戶的流失。

近些年,華夏基金公司凈利潤大幅下滑是個不爭的事實。2008年華夏凈利潤超過12億元,至2011年,凈利潤僅剩6.7億元,其中2011年凈利潤較上一年大幅下滑33.7%,而資產規模排名行業第三的易方達基金公司凈利潤則達6.9億元,首次超過華夏。其原因與華夏資產規模連續下滑不無關系,但更重要的是,華夏700位員工的人工成本不可小覷。

根據中信證券轉讓華夏股權時披露的數據,2010 年華夏基金一年的人力成本就達到6.59億元,幾乎與2011年凈利潤相當。

事實上,從去年華夏基金公司股權轉讓數據來看,華夏的價值被明顯高估。按照中信證券轉讓華夏基金公司股權提供的2010年華夏的凈利潤10.06億元計,中信證券轉讓出的51%的股權,最后摘牌總價為83.44億元,市盈率僅有16.3倍,但2011年,華夏基金公司凈利潤下降至6.67億元,以此推算,市盈率則抬高至24.5倍。

篇9

下一階段,我們可能面對的市場機會有:

上市公司一季報的機會挖掘;

股市回暖帶來的投資資金流入;

低估值上市公司出現并帶來長期機會;

金融創新為投資市場注入活力;

“4萬億”計劃對具體行業的影響……

低谷之下的需求力量之大超乎尋常,就像是美國人民給電視臺打電話要求少報道一些“負面消息”,多提供一些“正面報道”一樣,上漲究竟是下一個機會還是應廣大投資者要求而來的階段性表現?不論機會來源于哪里,總會出現交集。下一個投資季如果可以尋找到固定的機會并通過一定的策略管理,至少可以使資產重新回到穩定增長的軌道。

鄧普頓資產管理公司執行主席麥樸思說:“你要謹慎,但不要錯失機會會。在這么多負面新聞充斥的情況下,人們會傾向于保守。但是我有預感,我們已經在底部,正在為下一個牛市醞釀基礎。”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之后,投資者個人的資產結構迎來了重組的可能。

重組在企業行為里,指改組為上市公司時將原企業的資產和負債進行合理劃分和結構調整,經過合并、分立等方式,將企業資產和組織重新組合。重組行為的普遍優勢可以概括為:資產結構更合理、競爭優勢更集中、發展目標更明確。

這樣的方式,同樣可以應用于個人的投資計劃中:找到不同市場的機會。學習有效的管理策略、控制投資風險。

《錢經》為您從海內外篩選出了多位投資高手下一隊段的策略,幫您重組自己的投資計劃。

正是投資科技好時機

林 羿

目前金融風暴的肆虐,使股海不時掀起驚濤駭浪,許多投資者降帆收網,對洶涌的股市望而卻步,紛紛躲進國債、貨幣市場基金或銀行定存的避風港。然而,一些身經百戰的專業投資者,卻以多年搏擊風浪所歷練出的經驗,在金融海嘯的潮漲潮落中,尋求捕撈和拾掇股海珍寶的良機,創造長線投資價值。

筆者最近集中拜訪了幾位在美國有名資產管理公司任職的基金經理人。他們大多專職投資美國股市,其管理的基金有價值型,也有成長型及專精中小型股的,也有只投資大型股的。他們所奉行的投資理念都是尋求實現長期價值;使用的投資研究方式都是極嚴密、以基本面研究為基礎的“自下而上”(bottom-up)選股法。

分析公司基本面創造長期價值

美國的基金經理認為,現在震蕩不已、短期多空不明的股市蘊藏著眾多投資良機,只有更嚴謹地堅持分析個股公司的基本面,才不會錯失良機。

戴維-沃雷克是一位管理中型價值股基金(Mid-Cap Value Fund)的基金經理。他書房的墻上掛著兩塊黑板,一塊羅列出2008年間他選出但并沒有達到期望值的主要股票;另一塊則標示出他多年總結和提煉出的在股市不同時期中所奉行的不同選股標準和基本框架。這些標準因素主要包括:那些不容易打進的堅實行業中占領先地位、擁有豐厚利潤率的公司和企業。都具有以下共同點,業務規模大、成本低;資產負債表健康、債務少,能經得起長時期的經濟衰退;管理層將股東利益牢記心中,能識別出不斷改進利潤率的機會……

實際上,沃雷克告訴我:“選股方法在目前這種股市情況下并沒有多大改變。雖然時事艱難,但我們始終將風險/報酬的有機平衡銘記在心。”他基金中的重點股包括Nexen、西南航空和Hershey Foods。

Noxert是加拿大一家生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公司,已將數百億美元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使其在從蘊涵豐富油質的礦砂中提取石油的業務方面處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西南航空是目前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沃雷克認為。在目前經濟低迷時期,西南航空有擴大市場占有率的最佳優勢。至于Hershev Foods,是全球食品公司的名牌。金

融危機爆發后。這些股票的表現一直優于指數。

股票品質是核心

約翰?萊納翰,他是一只大型價值股票基金的首席基金經理。他采取一種“防御型”股票和“激進型”股票間相平衡的選股策略。他鐘情的個股包括微軟、3M、HOMEDepot和IBM。“目前的形勢下,最具防御性的股票其估值也最不吸引人。但經濟前景叵測,選擇太激進的股票也毫無道理。”

還有普格利亞,他是我的鄰居,操盤其公司的藍籌成長基金。他也同樣將諸如可口可樂和沃爾瑪這類相對防御性的股票以及Lewlett-Packard和Nlke這類對景氣循環周期敏感的股票混合持股。他還很有膽識地選購了像Franklin Resources和ChadesSchwab這樣的優質金融股。當然。沃雷克也喜歡某些高質量的金融股,“特別是沒有草率卷入房地產泡沫、歷來重視信貸質量,資產負債表上杠桿十分有限的銀行”。他尤其喜歡位于紐約羅杰斯特市的First Niagara Financial Group和位于圣路易斯的Commerce Bancshares。

最后我發現,走訪的這幾位基金經理都很看好科技股。他們皆認為這些股票現在相對便宜,經濟復蘇時會有搶眼的表現。比如,羅伯特夏普斯,這位管理機構成長股票策略的經理,就特別鐘情蘋果計算機:“在新技術的發明創造上領先業界。現金流也十分充足豐盈。”他認為,科技股從本世紀初的網絡泡沫破碎后,在相對的基礎上,就沒有真正地恢復元氣。

“目前,股市似乎在宣稱,長時間里沒有增長的前景。”夏普斯眼神凝重地望著我,“但即便是在艱難時期,有些公司的成長前景也要比另一些公司好。”

投基,中小公司+風格靈活

馬 瑜

2009年以來,基金業績分化的格局出現了重大的變化。在反彈行情中,2008年表現抗跌的基金普遍排名下滑;而靈活風格、積極風格的基金則有明顯提升。一季度基金業績變化中有兩點特別值得投資者關注,這可能預示著2009年全年投資線索的變化:

一,迄今為止,大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普遍業績表現較為平庸。博時、南方、易方迭、嘉實等一線基金軍團旗下偏股基金表現落后平均。在股市風格快速轉換的階段,由于規模較大,投資調整難度更大,業績更難超出平均。二。基金投資風格對業績影響仍然有很強慣性。一貫風格積極的基金,在反彈行情中獲益最多,如中郵、光大等,而長期風格穩健的基金則普遍表現平平,如上投摩根、交銀施羅德等。此外也有部分風格靈活的基金比較好地調整了投資策略,在震蕩市中表現明顯提升。

當然,短期的業績分化并不能代表長期趨勢。如果全年符合震蕩市預期,規模中小、風格靈活的基金可能有更好的業績潛力。從整體業績的角度,德勝基金研究中心分別挑選出一季度業績變化較大的三類不同風格的典型代表。

新世紀基金:靈活調整曙光初現

2009年以來該系基金表現異軍突起,凸顯出小規模基金的靈活優勢。截至3月18日,新世紀分紅和新世紀優選兩只基金的凈值增長分別達到22.27%和30.15%,在同類基金中分別排名第一和第四;從整體表現來看,新世紀成為小盤靈活基金的代表。

配置混合型基金新世紀分紅在2008年的熊市中同樣受到市場下跌的深刻影響。表現并不理想。但隨后基金快速進行投資調整,2008年3季度大幅減倉,業績隨后回升明顯。根據倉位監測,該基金在2008年11月中旬后快速增倉30%,去年底提升至80%左右。奠定了2009年反彈中良好表現的基礎。同樣的配置策略也出現在2008年7月成立的股票型基金新世紀優選上。該基金成立后保守建倉,在11月中旬后快速提升倉位,在建倉步驟上發揮出新基金的靈活優勢。

另一方面,基金的靈活操作風格也體現在對持倉結構上進行積極調整。從投資組合看,2008年下半年新世紀基金在調倉同時也對組合結構進行大幅調整,從主流的銀行、地產等大盤股配置快速調整至醫藥、信息、機械等中小盤股為主的持倉結構。從持倉調整來看。對市場風格轉換把握基本到位。

當然,靈活操作的同時也意味著較大風險,這需要基金管理人對市場變化保持高度敏感。因此,這類小規模靈活基金比較適合積極型投資者做部分配置。

中郵創業:重倉堅守終獲轉機

中郵系基金在最近表現突出,但該基金的業績表現大起大落。背后的原因正是中郵系基金高度激進的投資風格。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始終接近滿倉操作,無論在2007年的牛市,還是200B年的熊市下,中郵系基金都保持90%左右的重倉;二是高度周期性的組合特點,部分強周期股票始終重點持倉。而這些品種在快速下跌后的反彈中漲幅明顯。

整體來看。中郵系基金因激進風格的遺留,在反彈中上漲較快并不意外。中郵系基金也抓住了反彈的機會開始調整高度激進的投資策略;但要修復2008年巨虧帶來的負面影響仍有待時日。從今年的投資預期來看,對一貫高度積極風格的基金仍然要保持謹慎。其下一步策略調整也有待觀察。全年的市場預期是震蕩而非持續反彈,積極風格可能在反彈中獲益最多,但仍然難以避免業績出現大起大落。

泰達荷銀:持續能力尚需觀察

與前兩家業績提升明顯的基金系不同,也有部分2008年的抗跌明星基金在今年表現快速下滑,適應熊市的生存策略在反彈中也凸顯出弱點。其中2008年排名股票型基金第一的泰達荷銀成長最為突出。截至3月18日,泰達荷銀成長凈值增長12.55%,在186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152。

投資風格因素成為荷銀成長業績迅速下滑的主因。一是該基金在資產配置策略上調整相對滯后,倉位配置上依然保持著去年的水平,從3季度迄今倉位水平一直保持在60%附近。熊市下的謹慎策略即使在股市持續反彈中仍然具有強烈慣性。另一重原因則是該基金特定的持股風格,在反彈中未能有效跟進市場風格轉換,導致業績落后。

然而泰達荷銀系其他基金,如荷銀穩定和特銀精選,則在反彈中相對業績有所提升,荷銀市值和荷銀周期則表現穩定。投資風格的不同也使同系基金之間業績出現此消彼長的變化。因此,在后市能否及時調格將關系著基金整體業績表現。對于此類基金,投資者還需耐得住寂寞。

三類基金可分別對應不同類型基金投資者。以新世紀為代表的小規模靈活型基金。有望在全年保持較好的業績,投資者在加倉基金時可重點考察;中郵為代表的高倉位基金風格激進,在反彈中會有突出表現,但下跌時也面臨較大風險,適合承受能力較強的投資者;泰達荷銀等持股穩定、投資策略謹慎的基金,適合穩健型投資者中長期持有。

選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馬 瑜 天 寧

從基金公司彼此的業績分化和來自多家投研團隊的分析報告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投研團隊對市場的前瞻性判斷以及對策略和投資風格的及時調整。在2009年結構性調整市場中會顯得非常重要。

基金公司公布一季報和證券公司二季度投資報告,都給了個人投資者根據專業分析人員的意見調整對市場的判斷、適時調整投資組合的機會。

下面見我們將匯集多位投資專家意見,為您篩出下一季度的投資焦點所在。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QDII有望抄底海外

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樂嘉慶認為2009年市場是一個震蕩市。選股能力強、操作靈活善于擇時的基金將更有機會。

從海外環境來說,美聯署1萬億買債計劃最直接的影響是降低中長期債券的利率,減輕購房人負擔,受此影響國內債券市場中長債也,經歷了一次較大幅度收益率下調的過程。雖然債券市場整體上漲,但是偏債型基金的漲幅還是明顯強于純債型基金。純債券型基金受充裕的流動性影響,短期風險或不大;而偏債型基金容易受股票市場較大影響。在二季度中應結合對股票市場的判斷進行取舍。

QDII基金方面,此輪美國股市的反彈主要是受銀行股帶動,盡管美國銀行尚有大量的表外資產潛在損失,但是在美聯儲推出重大政策改善信貸市場以及伯南克在3月表示有必要時將修改資本和會計準則后,美國市場此輪反彈或不會就此簡單結束。

另一方面,市場經歷此輪大跌,很多股票的跌幅都在80%~90%左右,對市場的壞預期很多已提前包含在股價中,其中不免有很多質地優秀的公司被錯殺。綜合來看,建議已經擁有QDII基金的投資者可仍舊持基不動,而希望通過QDII基金抄底海外市場的投資者可逐步戰略性建倉。

對二季度的宏觀經濟和市場環境,樂嘉慶認為如果今年經濟增長能實現“保八”,則后幾個月的經濟數據一定會大大好于一季度,市場有從前期炒概念轉到預期經濟復蘇的可能。此外,近期國際市場股市反彈勢頭強勁,亦對國內A股市場影響積極。

不過,宏觀經濟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短期看市場的走強缺乏來自基本面和業績的有力支撐,因此行情更多地屬于資金推動型的反彈性質。隨著反彈深入,后續市場中所面臨的獲利回吐壓力將逐步增加。尤其大盤在2300點上方,前期套牢盤的壓力會比較大,因此震蕩可能將加劇,建議投資者在樂觀中應保持一定的謹慎,同時積極關注資源類板塊。

鄧永明:不考慮有色金屬行業

長盛基金的基金經理鄧永明認為,市場仍舊在“超預期”中前行。

國際環境方面,美國政府通過數量化手段開動美元“印鈔機”,將導致流動性再次泛濫的預期。原油、黃金等大宗商品價格可能被貨幣推高到難以想象的地步,引發通貨膨脹(而目前經濟還處于通縮的艱難之中)。新能源產業可能會走上加速發展之路,成為長期跟蹤短期炒作的目標,而大宗商品可能會因預期價格大漲成為目前投機選擇的標的。

對于中國而言,目前通貨膨脹是個災難。

一方面美元貶值使得我國投資的美國國債大幅受損,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加劇經濟惡化,給我國可能通過擴大內需拉升經濟的計劃蒙上陰影,使本應市場預期下半年四季度經濟可能見底的希望落空而導致經濟的再次滑落。進而引發股指的大幅回落。

從具體的投資選擇而言,鄧永明傾向于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將加大組合調整力度,加大銀行保險比例。加大可選消費品比例,把零售行業作為逆向投資的標的抓緊研究。不會考慮有色行業,自下而上選擇能源類公司參與。減持估值偏高的小市值品種。

東吳基金:尋找政策收益型公司

對于2009年A股市場的全年判斷,東吳基金堅持“總體以振蕩為主”的研判。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詳細指出市場的運行可能以三部曲形式演繹走勢:政策、外盤企穩刺激估值反彈一業績壓制二次探底一業績復蘇有望推動市場再次反彈。

在具體的投資選擇上,二季度東吳基金重點關注一季報情況及時調整股票頭寸,因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會給股市一定支撐。東吳的投資總監王炯表示: “投資只能做一種大概率事件,今年以來市場表現不錯,大家對政府挽救經濟的信心也有所增強,我們比去年會更積極一些,但還是保持謹慎而樂觀的態度。”

王炯認為,在目前階段,想對宏觀經濟作出準確判斷是不現實的,寄希望于股市出現反轉也是不現實的。但可以明確的是,在市場系統性風險大幅釋放后。再出現去年那樣的暴跌已經是小概率事件。因此關注的重點集中在了以下四條主線上:

自上而下尋找受益于積極財政政策和政府投資拉動并且需求增長相對確定的行業,重點關注:電力設備、鐵路設備、建筑、建材以及通信設備;

自下而上從公司技術優勢、市場優勢和管理運營優勢等角度,尋找細分行業中業績增長相對確定的公司,重點關注以下行業中的優秀公司:醫藥、食品飲料、保險、商業零售、傳媒;

受益于需求相對穩定并且成本下降、毛利率有望提升的行業,重點關注:電力。

第四條投資主線是估值具有一定安全邊際,存在估值反彈的交易性機會,重點關注:銀行、地產、機械、鋼鐵、有色、煤炭等行業。

匯豐晉信:市場最懷的時刻已經過去

匯豐晉信的研究認為,由于估值合理,但盈利預期悲觀,A股市場將步入相持階段,在反復震蕩中逐步筑底,并且在經濟預期轉好之時孕育反彈。宏觀方面,兩會期間一系列新信息的和近期海外市場的走穩給此輪上漲帶來了穩定的基礎。兩會傳遞出的信息的確給市場帶來了很多信心,在擴大政府投資的同時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振興發展工業行業的同時強調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快醫藥體制、健全社保體制等等政策無不顯示政府正在利用這次金融危機的機會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在微觀層面上。一季報披露會給投資者帶來更好地審視公司質地的機會,那些在危機中抓住機會,打牢基礎,穩步前進的公司會格外受到投資者的青睞。而且,很多上市公司在2008年的年報中對于資產減值、存貨記提等都準備得比較充分。輕裝上陣的2009年,很多公司都可以看到增長,這也將使得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更加具有信心。

具體看好政府投資、節能減排、消費和并購重組板塊。市場蘊含的潛在風險主要在于四個方面:中國經濟硬著陸風險,盈利大幅下降風險。全球經濟蕭條風險,大小非解禁風險。

國信證券:多重確定性中選股

從市場走勢上來說,此輪反彈中許多個股和板塊的最高價位實際已經達到2600~3000點一帶,預計4月份之后市場總體處于整固階段。流動性和刺激經濟政策是主要支點,但題材與政策主題面已全面擴散,堅決規避累計漲幅偏大缺乏基本面支撐的個股。同時采取“交集”策略精選在行業景氣趨勢、產業與區域經濟振興規劃、創新等多重因素占優的個股,增進獲取超額收益的確定性;重點看好上海世博會、海峽兩岸經濟圈以及中西部崛起(含災后重建)三方面的區域經濟主題。事件性題材方面建議關注業績風險釋放后漲幅小的低價重組概念股蘊涵的階段性機會。

從宏觀上而言,預計全部A股去年4季度單季盈利同比大幅下滑35%。全年下滑3%,2009年進一步下滑10%。與2007年時相反,企業利潤同比增長趨勢難以改善,將成為制約二季度市場運行的重要因素,并且導致市場風格難以從題材炒作向藍籌股作根本性轉換。建議重視業績和估值以提高組合的防御性,結合流動性充裕、美股探底回升等環境因素,A/H價差較小的中小銀行和保險板塊有望擔綱重任。

二季度,國信證券研究所的報告言明看好黃金,并建議積極關注業績風險釋放后的有色金屬和低估值的煤炭等資源類板塊。

在采訪中,諾亞財富首席投資策略師李挺生對記者表示,二季度美元和債券的避險價值依舊存在。最主要的理由是其他貨幣和資產的風險仍未完全釋放。他建議緊盯貨幣投放量,需要警惕的是人民幣貶值風險。而A股市場主要面臨的還是大小非問題,釋放出來的大小非一直在市場中積累。同時國內寬松的貨幣政策釋放出的資金一部分通過迂回的方式進入股市,又對大小非壓力有所消減。但大小非積累越來越多,貨幣卻有可能隨時撤出市場。

展恒理財的首席分析師黃寶杰對二季度市場判斷則較為樂觀:在二季度初市場對一季報失望會給股市帶來壓力。利空消息即使在預計當中,在公布出來之后市場還會繼續有所體現。接下來國家政策的效果有望顯現,后期市場情況會有所好轉。總體來看二季度走勢前抑后揚,中間會出現建倉機會。他推薦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于股票,尤其是近幾個月中優勢明顯的私募基金。

泰達荷銀品質生活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史博認為,投資者應該注意在股票資產和債券資產之間靈活配置。二月份CPI和PPI雙雙負增長,而且未來一段時間內這種情況仍將延續,目前的低利率政策難以在短期內改變,考慮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流動性,債券在下半年仍然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債券投資的拐點并不會在今年出現。

股市和地產相繼現底?

涂力磊

房地產是否有復蘇跡象?

我們對行業發展趨勢做出以下判斷:短期內市場需求的饑渴度并不強烈,房價還有下降空間,成交量將逐步穩定并伴隨階段性高峰的反復出現。

真實收入和購房成本之間的變化究竟如何?

這里引用西南證券董先安舉的一個例子:不妨假設購置90平方米住房,按均價5000元/平方米計。若他選擇的是所謂改善型、自住型購房,首付20%,貸款利息7折(5.94%×0.7=4.158%);若是所謂投資型二套房,首付30%,貸款利息1.1倍(5.94%×1.1=6.534%)。考慮收入和物價水平變化,由于多次降息,兩者月供收入比已下降至接近2005年水平。

房地產的春天在哪兒?

2~3個月內市場難以復蘇

經歷2008年地產市場的大幅下滑之后,我們覺得目前房地產市場與先前存在很大不同。最值得我們關注的特征是階段性的成交高峰在不同地區先后出現。我們認為這種成交量連續放大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未來長時間成交持續下滑的趨勢已經不太可能出現。交易量可能更多在一定范圍之內波動。

我們并不認為市場本身能夠在短暫的兩到三個月就實現復蘇,房價泡沫還有待釋放。但最壞的時候正在離我們遠去。

2007年全國房價經歷了一輪超常規的迅速拉高。在短短半年時間之內,全國房價指數從4月的105.4迅速上升到12月的110.5。加之當時A股市場走高,在財富效應的推動下市場需求被極大程度的釋放。

從房價收入比來看,2007年的市場價格存在較大泡沫。這種泡沫的長期存在一方面消耗了需求方的購買能力,另一方面推高了開發商、政府對行業利潤的預期,從而造成地價、房價長期居高不下。在2007年市場達到高點后,2008年房價開始降溫。應該說除了深圳等前期快速上漲地區短期內出現明顯暴跌之外,大部分國內一線城市的下降幅度在10%左右,二三線城市下降程度略微低于10%。因此目前房價的泡沫空間在現有購買力條件下依舊存在,未來還有待進一步釋放。

政策導向決定市場復蘇的速度

對于行業回暖的速度,最關鍵的因素還是看中央的政策力度。2008年中央層面先后出臺“財政部十條”、“國務院三點措施”等政策。還是圍繞適度放松2套房政策,降低房地產交易費用等方面。

地方層面的房地產政策要大于中央,不僅延續了中央對于相關指導思路,還在緩解房地產企業資金壓力、土地開發期限、消費者購房優惠和補貼政策、擴大購房群體等方面給予了更大程度的支持。從行業周期和政府政策力度的相關性來看,往往行業周期落后政策周期3至06個月。因此,前一階段政策效果應該在近期的一段時間開始有所顯現。

由于兩會期間國家并沒有出臺關于地產的更大程度的扶持政策,因此我們覺得后期行業自身修復的可能性更大。

地產板塊投資依然具有吸引力

在行業高漲時期投資地產最大的擔心在于政府政策的利空因素。在行業下滑時期企業本身的資金實力、開發周轉情況、銷售能力和土地成本又成為市場關注的交點。我們認為目前有幾點因素是值得大家看重的:

1 維持地產市場的穩定是中央政府重要的指導思想,近期應該不會出現對行業的利空政策;

2 流動性有所放松,可以緩解開發商資金壓力;

3 A股市場短期的財富效應不容忽視;

4 部分地區成交量放大,有利于地產市場信心提震。

2008年行業各方面指數都經歷大幅度下滑,上市公司業績也出現一定程度下降。這種大幅度下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今年的對比基數。基數的下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壓力。

我們認為,在行業下跌趨緩并逐步走向穩定的時期,在股票選擇上應該考慮硬性條件和軟性條件。除上市公司本身的業績保障、增長幅度、經營水平外,還需要考慮公司的經營模式、資產質量等。因為一旦行業保持穩定或上升,優質的資產和經營模式無疑將是業績快速恢復的有力保證。

財富管理,穿越冬日迷霧

鞠 兵 馬 瑜

記中國財富管理年會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理財總評榜頒獎盛典

春意盎然不能掩飾財富管理面臨的嚴峻環境。2008年為世界資本市場帶來刻骨的疼痛。2009年,世界在反思中迎接挑戰,中國在機遇面前無忘責任。作為中國投資理財第一刊,《錢經》發起主辦“中國財富管理年會論壇”。3月17日,數位經濟學和財富管理實戰專家匯聚北京,集百家之觀沖破“冬日迷霧”。開啟中國財富管理的風云之路。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華商傳媒集團雜志總社總編輯劉衛民致歡迎辭。論壇中,國際咨詢機構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同步了全球及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策略分析報告。面對財富管理市場的新變化,《錢經》雜志的出版人王東表示:“過去的五年是中國財富管理行業成熟發展的五年,也是《錢經》雜志伴隨金融機構快速成長的五年。其間。我們目睹了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并參與其中。可以說,《錢經》既是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觀察者、又是伴隨著金融機構一起成長的參與者。我們的目標就是向市場和讀者傳遞更真實的中國財富管理的未來。”

論壇當晚,2008~2009年度影響力最為深遠的金融企業評選結果出爐――怍為“《錢經》,中國財富管理年會”系列活動的最重磅評選――“第二屆中國理財總評榜”獲獎名單正式頒布。

經過長達一年的評選,由《錢經》雜志聯合全國15家主流媒體共同參與的本年度“總評榜”系列活動,評價范圍覆蓋了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15個主要城市的金融機構。的獲獎名單涵蓋了銀行業、保險業、基金業、證券業四個行業。

年會上,來自全國的十幾家新聞媒體組成“中國主流媒體理財聯盟”代表悉數出席,媒體報道直接影響人群達1億人。

經濟學人眼中的財富環境

2009年,中國的財富管理之路究竟要走向何方?世界經濟格局發生巨變,中國經濟在什么位置?5位經濟學人在中國財富管理年會論壇上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視角分析了中國經濟的現狀,為中國財富管理提供了一個更加立體的宏觀環境闡述。

在反思中穩定發展 楊再平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表示,中國的小康社會建設正處于全面推進階段,人們對個人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強。

幾年來,中國財富管理行業與宏觀經濟發展的緊密關系日益明顯。五六年時間,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現有的財富管機構已經針對廣大居民、企業的財富管理需求,提供較為全面的咨詢服務,診斷工程和投資管理方向意見。財富管理已經成為促進社會財富科學分配與流動的專業平臺。

中國的金融體系也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進入2009年,一部分人已經對金融系統喪失信心。金融危機應該引起更多的反思。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激勵與挑戰并存。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在發展之初就遇到了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是危機也是契機。面對困難和挑戰,人們必須在投資者教育、分享提示、控制投資理財產品的設計,整體財富管理結構,發展戰略等各個層面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廣泛的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銀行業協會,形成自立、協調的財富管理行業體系。盡快提高銀行業從業人員素質,促進銀行業健康發展,推動整個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不斷發展、進步。

“現金為王”時期如何理財? 丁寧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社會發展研究部部長

如果出口下降一半,中國經濟靠什么支撐?選擇之一是持續五年提高糧價,目前不是投資的好機會,而是“現金為王”的時代,請大家看好自己的錢袋,等待復蘇的來臨。

在美元貶值的前景下,我國的外匯儲備還在繼續增加。替代辦法只能是增

加對外實物投資――購買一部分可靠、長期的商品或者服務,包括能源和資源產品。可以與周邊國家合作,用BOT的方式幫他們修鐵路、修高速公路、修石油管道。這樣不僅可以少購買美國國債,而且有利于擴大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交往。當然,所有這些投資項目都需要經過認真評估。

世界銀行最近將對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調低至6.5%――我覺得這個數據比較客觀,這已經是全世界最高的了。面對不景氣,理財觀念必須發生轉變。“現金為王”是指理財行為趨向保守。不貶值或者少貶值就是成功的理財。對財富管理機構和媒體而言,保持信譽是現階段更為重要的事情。對客戶的承諾。一定要符合資本市場發展的趨勢,不要承諾那些做不到的事情。理財是以身家性命相托的,沒有信任就沒有理財這個行業。而誠信是建立信任的基礎。

中國金融危機帶來的“危”與“機” 毛春龍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

對我國來講,經濟發展是基本路線。尤其最近幾年,出現了幾個泡沫――股市泡沫、房地產泡沫,也包括儲蓄的增長。這個過程中,經濟增長有一個特點――勞動力損害性消耗。

緊縮的貨幣政策實際上對宏觀經濟不是很有利。2009年為中國提供了新的機遇:作為貿易和外匯儲備大國,一直處于邊緣參與者的狀態,中國的開放力度會加深。當然這取決于世界經濟本身的開放、透明和公平程度。積極的財政支出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低利率的貨幣政策也提供了機會。而經濟自身是一個低端走向高端的機會。

世界金融危機是經濟本身的調整和升級。從理論上來講,奧地利經濟學更能夠解釋這次金融危機。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給世界很多信心,但是,帶來的消極效應也是值得關注的――主要出現在治理結構上。如果治理結構沒有得到有效調整,就可能會導致某些領域出現無效增長;就如同大工程缺少后續資金,造成經濟發展停滯。

2009年經濟見度而不回升 騰 泰

銀河證券研究所所長

2009年,中國經濟見底而不回升,不悲觀也不樂觀。不悲觀是因為它已經見底了,不樂觀是因為它趴著不動,看不見回升的跡象,沒有牛市但一直有結束性行情,置業不要等得太久。適當投資點兒基金之類也許是比較好的策略。

中國的貨幣政策通縮越厲害,銀行放貸的速度就越加快。只要信貸不斷增長,M1、M2也會不斷增長,必然有一部分會流入股市,未來貨幣政策還應保持寬松。中國產品過剩嚴重,商品連續積壓,出口下降的同時進口下降也很快。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依然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出口轉內銷所致,擠占了外邊的市場。從這點來看,只要西方經濟沒有好轉,中國出口沒有好轉,哪怕是貨幣投放再多,也不會導致通貨膨脹。貶值和出口退稅都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要自我調節,進行結構性調整。這種經濟調整的時間較長。

宏觀經濟要換內容了 常 清

中國期貨協會原會長 金鵬期貨董事長

從當前市場走勢看,中國的股市已經見底,但是無法確認哪個是“底”。一些市場現象應該引起人們高度的重視。

經濟學家的預測都是不準的。但市場是可以追蹤的。去年11月份之后,原材料產品已經見底了。有的出現了50%的反彈,這就已經表明大宗商品已經見底。巴菲特認為,可能過不了一年就會出現通貨膨脹。

進入21世紀,包括中國等新興經濟對世界經濟體增長的貢獻率變化由幾個百分點到現在的二三十百分點甚至更多。這次危機將成為一個質變的契機,人們會見到一個從未出現過的世界經濟增長格局,中國將從經濟大國變成經濟強國。中國將要從金融大國變成金融強國,就需要借鑒國內外的經驗教訓,“認真”地成長起來。2009年,對于投資理財來說是一個絕佳的起點。

來自中國財富管理一線的聲音

作為服務高端的私人銀行業務在中國面臨怎樣的發展前景?中國人又應該如何定位個人理財觀念?本刊記者針對人們對國內外財富管理行業的關注問題,采訪了羅蘭貝格咨詢公司瑞士分公司的合伙人Olaf Toepfer,及其大中華區副總裁曲向軍。

做更“親和”的私人銀行 olaf Toepfer

羅蘭貝格咨詢公司瑞士公司合伙人

只有讓客戶相信銀行所出售的產品才能保持良好的信譽。同時也要看銀行是否具有兌現產品承諾的能力。以投資為重點,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是造成信譽喪失的原因,也是造成目前經濟危機的原因。

應對危機,私人銀行至少要做到兩點。一是針對客戶需求方面來作出回應;同時,私人銀行需要在行動中貫徹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

從中長期看,私人銀行調整工作還有兩個重點。第一點就是如何降低你所提供的產品的復雜程度,從而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如果你提供的產品投資回報率不是很好,就需要重新考慮產品的結構是否合適。甚至選擇將部分產品撤銷。第二點是進一步改進所提品的效率。以一種持續的、可控制的方式來向客戶提品。

期限,投資的真正重點 徐 春

金思維投資咨詢總裁

在風投的角度上看財富,財富不僅是存量產品。也是流量產品。在金融海嘯大環境下,財富管理面臨三方面的機遇――監管環境,投資環境和服務環境。投資銀行變成商業銀行,這意味著金融機構產品會更簡單;對沖基金等“另類投資”在人們的資產配置中會逐漸減少。

這次金融危機中,中國實體經濟受傷害較大,但中國人的個人財富受害較小。作為投資者和財富管理從業人員應該保持樂觀情緒。在財富管理的周期中,首先要想清楚如何保值,第二想清楚如何增值,最后還要考慮到財富轉移。

“期限”是投資理財的真正重點,一定要做到自己和期限匹配。其次要保持樂觀。同時要保證投資理財不是盲目的,而是非常理性的,對長期有一個正常的預期,不要被現在的市場悲觀情緒所左右。

“天賦異稟”的中國私人銀行業務 曲向軍

羅蘭貝格咨詢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

在2008年之前講資產配置沒有人理解,但是牛、熊市轉換下來,很多人意識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目前客戶普遍提出資產保值。策劃慈善事業、藝術品逐漸成為金融投資之外高端客戶的需求。

篇10

保險資金入市究竟影響多大?許多人僅僅算了一個靜態的賬,即按照2004年12月底的數字,保險總資產為1.18萬億元,5%的比例也就是590億元,加上投資連結險的因素,大約也就是600億元左右,對股市的影響十分有限。

從當前來講,這種說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這種觀點是短視的,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保險資金渠道放開后的巨大潛力。以保險資金進入基金投資為例,5年多來,基金成為保險資金除銀行存款、債券之外第三大投資渠道,投資額度從最初不超過保險公司總資產的5%擴大到目前的15%,保險資金對基金的投資份額不斷提高,保險資金投資基金約占基金資產的1/4,占保險總資產約6%,保險業已經成為證券投資基金最大的投資者,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保險業雖然經歷了連續多年的超常規發展,但保險的密度和深度依然不高,未來若干年內,保險市場仍然是我們最具成長力的行業,因此,進入股市的資金也會隨之增加。從國際經驗看,保險資金與證券投資基金一樣,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保險公司未來勢必扮演資本市場重要的主導力量。

現在市場最關心的是,保險資金是不是馬上進入股市、“養命錢”會不會賠在股市、保險資金會有什么樣的投資理念?我個人認為,第一,中國A股市場經過4年熊市的洗禮,股市風險已經在較大程度上被釋放,一些上市公司已經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可以這么認為,在滬市綜合指數1300點以下批準保險資金入市,不僅僅是一種政策姿態,也是給保險資金歷史性投資機會,是保險公司戰略性建倉的良機;第二,監管部門對保險資金投資股市的安全采取了有力的風險監控措施,比如實行托管制度,進行比例限制,制訂投資禁止制度等,對各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內部規章制度也有明確要求。當然,保險資金將面臨著與過去不同的市場,有一個適應過程。只要股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深層次矛盾獲得解決,建立正常的資本市場預期機制,保險資金會加大在股市的投資力度,取得長期穩定回報;第三,在投資理念方面,不同的保險資金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的要求。從共同點看,保險資金會追求穩定收益,關注有持續增長能力的藍籌股,分散投資,均衡配置資產;從不同點看,壽險資金可能會更多要求資產負債匹配,非壽險資金強調資金的流動性,投資型產品則對價值投資要求高。

二、與基金的合作多于競爭

有些投資者擔心,保險資金一旦直接入市,是否會從證券投資基金上進行較大比例的贖回?筆者認為,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從2004年的情況看,保險公司一方面在積極準備直接進入股市,另一方面對基金投資是在增加,截至2004年12月底,保險資金投資基金為67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5%。

保險公司直接入市后,為什么還會投資基金呢?我個人認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從保險公司自身資產組合管理角度來看,在權益投資里面,必然會選擇一些具有成長性和分紅能力的基金進行投資,通過分紅實現投資收益,而且開放式基金分紅收入可以免稅,而投資股票分紅是不確定的。因此,保險資產的投資組合中,必然少不了基金品種。第二,從保險資產的流動性管理角度看也需要投資基金。比如保險公司從開放式基金申購或贖回2個億,都非常方便,但是如果2個億要在股市上買入或賣出,不僅需要較多時間,而且可能還會受到法規限制。第三,從保險資產風險管理的角度看,基金的投資組合能為保險資產過濾一道風險。從今年開放式基金的整體表現來看要優于大盤,投資開放式基金實際上能夠為保險資金降低風險。因此,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后,與基金業將是合作多于競爭。

當然,保險資金入市,會與其他機構投資者一起,正確引導市場投資理念。在二級市場,機構投資者一般都傾向于選擇流通性好有持續分紅能力的大盤藍籌股。但保險資金也會根據不同資金的特點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資理念,比如說壽險資金首先是應該滿足資產與負債匹配管理的需要,財產險資金則相對而言可長可短,靈活掌握。至于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是相對于短期投機而言,并無時間限制,不同性質的保險資金對投資期限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從目前中國股市的實際狀況看,我個人認為,保險資金會從一級市場申購新股和購買可轉化公司債券開始,因為這些投資品種風險相對較小。這應該是保險公司投資和基金投資不盡相同的地方。

三、改變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格局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同時也給基金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帶來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格局的根本變化。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它將要求基金投資更加專業,要求基金公司針對保險資金的特點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更優質的服務。甚至不排除保險公司未來參股、控股基金管理公司。

我們知道,目前基金管理公司主發起人全部是證券公司和信托投資公司。在過去的近15年中,證券公司等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主要推動力量,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這類新興主體的弱點也是明顯的:資本金過小,沒有融資渠道,缺乏自律文化,違規問題突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到今天,客觀上需要像銀行保險這類主力機構加入到機構投資者行業里,為資本市場長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

中國資本市場所以長期不穩定,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乏機構投資者,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我們可以計算一下:中國A股市場流通市值約12000億元,真正合規的資金也就證券投資基金3000億元。目前證券公司累計虧損2200億元,其資本金僅有約1100億元。而美國資本市場之所以經得起股市大起大落的考驗,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是有大的機構投資者。根據美聯儲統計,1999年美國保險資金(包括保險公司、養老金及退休金)總額約12萬億美元,占美國貨幣及資本市場資產總額的比例高達34.7%,是資本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就中國資本市場而言,新的機構投資者和新的資金從哪里來?必須需要“銀行號”和“保險號”基金管理公司啟航,才能完成資本市場資金結構的根本改善,實現金融資源的最佳組合。國務院的“九條意見”特別強調鼓勵合規資金入市,鼓勵保險公司成為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要求抓緊落實“九條意見”,《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也公布實施,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保險行業未來也會參股、控股或發起設立基金公司,保險集團公司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作為大型機構投資者參與基金公司投資,有利于為資本市場引進長期資金,有利于豐富發展基金產品,有利于基金業的發展和證券市場的穩定,實現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

四、有利于保險業的發展和創新

中國保險業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重傳統保險業務,輕保險資產管理業務。從國際上看,保險業資產規模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第三方資產管理。國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資產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可投資的保險資金;二是通過法律規定,只能由保險公司銷售,具有保本性質、賬戶獨立、面向個人投資者的獨立基金;三是第三方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資金。其中包括一般互惠基金和定向募集的專戶管理基金。許多保險公司管理的資產相當多的一部分來自第三方資金。

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和資產管理市場規模的擴大,保險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也越來越龐大。大多數保險公司或者收購、或者建立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荷蘭國際集團的資產管理公司在全球排名第10,為全歐第5大金融保險集團。它的經營范圍:共同基金、機構資產管理、專業商業/產業投資、房地產投資等方面。截至2000年底,ING資產管理旗下管理的總資產達到5030億歐元,其中約有71%屬于代客管理的資產。2002年12月27日,荷蘭國際集團(ING)的全資子公司荷蘭投資入股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1億元人民幣的注冊資本中持股30%。

美國保德信集團作為著名的保險集團,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人壽保險、養老保險,還提供資產管理、基金、房地產投資等各項業務。保德信集團主要通過旗下兩個基金管理公司從事基金業務,根據公司2003年年報披露的數據,保德信集團資產管理公司的基金業務規模812億美元,盈利為4.81億美元。該公司與我國光大證券合資建立了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

中國保險業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畢竟處于初級階段,整體規模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比重還較小。2003年底我國銀行、證券和保險業總資產分別為27.66、4.98和0.91萬億元,保險總資產僅占我國金融業總資產的2.7%;保險深度也僅為3.3%,大大低于7.8%的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國居民的消費和投資意愿中,購買保險的比例仍然偏低。如央行2003年4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儲戶選擇“更多消費”的比例為33.1%;選擇“更多儲蓄”的占比35.8%;選擇“購買國債”的占比13.5%;選擇“購買股票”的占比6%;選擇“購買保險”的占比9.7%。居民選擇購買保險和投資的意愿依然偏低。

目前我國居民儲蓄約11萬億元,隨著城鄉居民保險意識和投資意識的提高,儲蓄資金分流進入保險領域或其他投資領域的速度將加快。這些金融資產有兩種可能的渠道進入保險資產管理領域,一是隨保險意識的提高直接分流進入保險領域,再進入保險資產管理行業;二是隨投資意識的增強分流進入國債、股票等投資領域。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后,有利于保險公司產品創新,保險公司可以通過發行與保險連結的基金產品等方式分享分流的儲蓄資金,從而擴大受托管理的資產規模,做大中國保險業。(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梅君博士)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國際比較與啟示

提要:

直接入市是各國保險資金運用的共同經驗和重要方式,但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存在很大差異。從結構看,壽險與財險、單獨賬戶與一般賬戶由于資金性質存在很大差異,其股票投資比例也截然不同。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經驗對中國啟示有二:允許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是在新的競爭條件下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二是為有效控制風險,中國保險公司應根據保險負債性質嚴格控制權益投資的最高限額。

直接入市是各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重要方式,研究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差異及原因,分析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經驗、教訓對中國保險業的資金運用及保險資金的直接入市都具有借鑒和啟示意義。

一、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國際比較

(一)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整體性比較

1、橫向比較:國別差異及原因分析

2000年主要國家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比重基本都在10%以上(隨著2000年以來美、歐股市的回調,近兩年,這一比例有明顯下降,如英國目前比重僅40%左右)。但各國股票投資的比例存在很大差異:英國比重最高,達到近60%,美國、法國、德國、荷蘭比重接近,都在30%左右,而瑞士、日本、意大利比重較低,分別僅有18%、16.6%、11%。

為什么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保險產品結構、金融市場結構的原因,又有金融體制、監管制度、會計制度差異等方面的原因。如英國和美國都同為資本市場十分發達、經濟金融體制十分接近的國家,但兩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重卻存在很大差異,英國的比例幾乎是美國的2倍。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差異呢?這主要是因為:

一是兩國保險負債結構的差異。英國投資連接險十分發達,2001年英國投資連接險資產總額達到了6000億歐元左右,占到了整個西歐投資連接險的57%,占本國總保費收入比重也達到了40%以上。而美國年金類產品十分發達,且近年來在總的保費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上升,目前達到了40%以上(根據資產負債要求,年金產品幾乎全部投資于固定收益產品)。而投資性保險只是在1990年以后,隨著美國股市的不斷上升才有了很快發展,從而導致股票投資在整個保險資產配置中的比重有了快速上升。

二是金融市場結構的差異。英國是傳統的金融中心,股票市場發達。而美國雖然股票市場也很發達,但債券市場更具比較優勢。美國債券市場特別是公司債市場特別發達且具有流動性好、期限結構齊全、收益率穩定且相對較高的特點(2003年底美國債券市場規模達到21.9萬億美元,是股票市場的1.6倍,而整個歐洲債券市場規模僅9.8萬億美元,且市場分割、流動性差)。因此,美國保險公司將絕大部分資產投資到了債券特別是公司債,而英國則將較大比例資產投資到了股票。

三是監管制度的差異。英國是保險資金運用最為自由、寬松的國家,監管當局對保險資金運用幾乎沒有任何限制。而美國對保險投資特別是風險性投資監管十分嚴格的國家,各州不僅對保險公司股票投資進行十分嚴格的、直接比例限制(對單獨賬戶不限制),還通過RBC監管等方式對風險性投資進行間接限制(股票的風險資本因子為15%,政府債券為0)。

2、縱向比較:歷史變動及原因分析

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變動具有如下特點:一是美、歐國家保險資金的股票投資比例在1999年以前快速上升,但在1999年之后卻顯著下降。如美國在1992年時該比例僅11.6%,但到2000年時就迅速增加到了30%,此后快速回落,目前僅24%左右。二是與其他各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日本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比例1990年以來一直呈顯著下降趨勢,1992年時比重為21.5%,到1998年時僅為14.9%。

為什么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歐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會出現如此變動呢?為什么日本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變動會呈現出與美、歐各國截然不同的變動趨勢呢?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股市表現是最主要的原因。

20世紀90年代,美、歐主要股市出現了長達10年的大牛市,道瓊斯指數、倫敦金融時報指數、巴黎CAC指數大幅度上漲。但2000年以后,隨著美國網絡股泡沫破滅,美、歐主要股市出現了明顯回落,各主要指數回落幅度都在20%以上,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比重在快速增加后有所回落。

美、歐股市的戲劇性變化推動了保險公司產品結構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美、歐投資性保險產品快速發展,年均增長率達到20%以上,遠高于傳統保險產品5%左右的增長速度,在保險公司產品結構中的比重從10%左右快速上升到了30%左右。單獨賬戶中的投資性保險資金主要投資于股票(比重基本都在70%以上)。2000年之后,隨著美、歐股市的大幅回落,投資型保險產品發展及其股票市值都有顯著回落。

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變動情況卻與同期歐、美有所不同。日經指數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經濟頂峰時達到了36000點以上的高點,但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股市急劇下跌并陷入了長期、持續的低迷之中,目前一直在1萬點左右徘徊。與此相應,日本保險公司也不斷降低其股票投資比重而增加風險性較低的債券資產比重。

(二)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結構性比較

1、壽險與財險的直接入市比例比較

對海外保險行業直接入市進行結構性分析可以發現:壽險與財險直接入市的比例存在很大差異,即使是同一保險集團,其壽險與財險直接入市比例都存在很大差異,壽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比例顯著低于財險。

為什么同一國家甚至同一保險集團的壽險和財險直接入市比例會出現如此顯著的差異呢?保險負債性質的差異是最主要的原因。一般而言,壽險具有投資期限長、具有最低收益保證要求的特點,從而對投資的安全性要求較高,一般要求實行比較嚴格的資產負債管理,因而主要投資于收益穩定、風險相對較小的固定收益類資產,而對股票等風險性資產的投資則比較謹慎。而財險大都是1年以內的短期資金且一般沒有最低收益保證,因而一般要求要有較高的收益和較好的流動性,從而對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重相對較高。

2、一般賬戶與單獨賬戶直接入市比較

對海外保險公司一般賬戶與單獨賬戶資產配置結構對比可以發現:二者在直接入市比例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以美國壽險業為例,美國壽險單獨賬戶中股票投資比重很高,且隨著20世紀90年代美國股市的不斷上漲而不斷上升,目前這一比例達到了近80%。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以壽險一般賬戶股票投資比重很低,僅5%左右,且近年來比重還略有下降。

為什么同一保險公司的一般賬戶與單獨賬戶在資產配置及直接入市比例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呢?保險負債性質的差異是最主要的原因。這是因為:單獨賬戶資金主要來源于變動年金、變額萬能險、投資連接險等投資性保險產品,投保人一般追求較高的資本利得和投資收益,而愿意承擔較大風險。因而其主要投資于流動性較強、風險、收益都較高的股票投資。而一般賬戶資金主要來源于一般壽險、健康險和年金產品,其不僅具有保險保障功能,而且一般還要求有最低收益保證,從而對投資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因而在投資策略上一般采取比較保守的投資策略和嚴格的資產負債管理,主要投資于固定收益產品,嚴格控制權益資產的投資比重并隨賬戶資金來源的結構性變動做相應調整。

二、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國際比較對中國的啟示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國際比較對中國主要有如下啟示:

啟示之一:允許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是在新的競爭條件下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如前所析,雖然各國保險資金在直接入市的比例存在很大差異,但直接入市是各國保險資金投資的共同經驗。即使在基金業十分發達的美國,也主要是中小型保險公司采取委托管理方式進行股票投資,而規模較大的保險公司一般都主要通過自己的資產管理部門或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直接股票投資。

中國保險業正處于發展的起飛階段,保險資金正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加速積聚。據粗略估計,到2010年,中國保險資金可運用余額將達到4萬億元。保險資金的加速積聚對中國保險業日益提出了專業化資產管理,實現保險資金保值、增值的迫切要求。另外,隨著居民投資意識的不斷提高和理財產品的不斷豐富和發展,保險業日益面臨著來自基金、證券、銀行、信托等其他金融產品的競爭。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的不斷兌現,中國的保險市場、金融市場將陸續全面對外開放,國外保險金融機構將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參與市場競爭。屆時,中國保險業將直面來自全球的實力強大、金融服務全面的國際綜合性保險集團、金融集團的全面競爭和沖擊。

中國保險業發展的新階段和面臨的日益復雜、激烈的新的競爭條件對中國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允許保險資金直接入市不僅進一步拓寬了中國保險企業的投資渠道,增強保險企業資產配置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而且還將強有力地促進中國保險企業資產管理經驗的快速積累、專業性資產管理人才的加快培養和資產管理能力的顯著提高。

啟示之二:為有效控制風險,中國保險公司應根據保險負債性質嚴格控制權益投資的最高限額

前述對各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和壽險與財險、傳統保險與投資性保險直接入市比例差異的分析表明:保險負債性質差異是影響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的重要原因。對于保障性產品應實行嚴格的資產負債管理,嚴格控制其權益投資的比例限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整體投資風險。

在這方面,美國壽險業的經驗值得借鑒。美國壽險業對于不同負債來源采取了嚴格的賬戶分類管理,一般壽險、健康險和企業年金資金進入一般賬戶,投資性壽險資金進入單獨賬戶。對于壽險一般賬戶,美國則采取嚴格的資產負債管理,將絕大多數資金投資于固定收益類資產;對于權益類投資則進行嚴格的比例控制。即使在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10年大牛市,美國一般賬戶對股票投資比重并未相應增加,相反還隨著壽險公司負債中年金比例不斷增加而將股票投資比重由1992年時的5.02%進一步降低到了2002年的3.46%(年金幾乎全部投資于固定收益產品)。

中國保險業在進行資產管理和直接入市時應充分借鑒國際保險企業的經驗和教訓,加快樹立“資產負債管理”理念,努力塑造保險資產負債管理文化,在對不同賬戶的資金性質、風險-收益要求、投資期限的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確定不同保險負債的資產配置策略。當前,中國絕大多數保險產品為保障型產品,因此,中國保險公司在進行直接股票投資時,不僅應區分壽險與財產險、傳統險與分紅險、投資連接險,對其分別設定不同的權益投資比例,更為重要的是,對于一般壽險、分紅險等保障型產品應嚴格控制其權益投資的最高比例。(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廖發達博士)

策劃人手記

嶄新格局下的理性思考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是近期金融業界的焦點話題,三大金融監管部門為健全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監管體系,完善穩健運行機制作出了重要的制度安排。目前,于2004年10月頒布的我國《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實施配套文件已全部出臺,相關制度安排和機制建設也已基本形成。

由過去的間接入市,到現在的直接入市,這意味著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所有通道從政策上已經完全打開。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是市場化、國際化大趨勢帶來的新生事物,在入市之初,可能對股票市場影響不大,但若干年后,這一事件無疑將對中國股票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產生深刻的影響。

因此,本版特邀中國人保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的兩位博士撰文,從國內市場前瞻和國際經驗比較兩個不同角度,對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展開深入的理論分析。在此,我們也歡迎更多的業內專家和實務操作者參與探討,共同關注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記錄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進程

2004年2月1日《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意見》提出,要鼓勵合規資金入市,支持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直接投資資本市場,這標志著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政策堅冰開始融化。

2月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在中國保險業創新與發展論壇上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就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兩方面而言,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股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條件。

4月保監會公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使保險公司搭建資金管理運用平臺有章可循。

5月保監會出臺《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控制指引(試行)》。《指引》對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建立運營規范、管理高效的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控制體系,制定完善的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控制制度提出了具體要求。

6月22日首發的我國第一部保險行業發展藍皮書——《中國保險業發展改革報告》認為,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資本市場的時機和條件基本成熟,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時間,取決于研究分析、認識判斷風險及風險控制的各方面技術基礎能否到位。

6月23日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明確表示,要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監管,積極探索與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相適應的監管方式和手段,建立動態的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監控模式。要全面推行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建立投資決策、投資交易和資金托管三分離的防火墻制度。保監會與有關部委和監管部門要加強交流合作,加大監控力度,切實防范系統性風險。

7月31日保監會通知,允許保險公司投資可轉債,可轉債投資規模計入企業債券投資余額內,合計不得超過保險公司上月總資產的20%。這標志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已近在咫尺。

8月20日中國保監會資金運用部主任曾于瑾表示,目前關于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技術準備已經基本完成,正在完成有關法律程序,中國保監會正與有關金融監管機構協同推動此事。

9月12日中國證監會基金部主任孫杰表示,貫徹落實“國九條”六小組之一的發展鼓勵合規資金入市專題工作小組將提出鼓勵長期資金的概念,支持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10月24日中國保監會和中國證監會聯合《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獲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