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醫藥行業現狀范文
時間:2023-08-29 17:18: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目前醫藥行業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醫藥產業;風險投資
就目前中國和世界醫藥行業的發展來看,總體說來,醫藥企業在數量上會逐年下降,但從質量來看,每年都在提升。因為現在醫藥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須要加大研發投入,不斷進行新產品的研發,不斷在生活中發現更具有實用性、針對各種疑難病癥的新藥,才會具有較好的競爭優勢,才會在市場戰爭中生存下來。因此,醫藥行業是否有前景,決定于醫藥企業會投入多少,這是關鍵。現階段我國的醫藥行業的研發資金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醫藥行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我國絕大多數制藥企業用于研發的費用僅占銷售收入的1%左右,國外領先制藥行業巨頭的研發投入讓國內制藥商難以望其項背。由于各方面原因,資金短缺已經成為制約醫藥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很多醫藥企業陷入了“創新能力低-資金少-創新能力更低”的惡性循環,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這就要求醫藥行業要不斷的加強技術和產品研發的能力,同時要積極的進行融資,為醫藥行業的運營和發展提供保障。
一、醫藥行業中的風險投資現狀
1.1 傳統資本已不能滿足資金需求
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簡稱VC,在我國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內涵的概念,其實把它翻譯成創業投資更為妥當。廣義的風險投資泛指一切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狹義的風險投資是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投資。從投資行為的角度來講,風險投資[1]是把資本投向蘊藏著失敗風險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旨在促使高新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產業化,以取得高資本收益的一種投資過程。從運作方式來看,是指由專業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資中介向特別具有潛能的高新技術企業投入風險資本的過程,也是協調風險投資家、技術專家、投資者的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種投資方式。
目前我國醫藥研發除了自籌外,主要融資渠道是傳統資本。傳統資本主要包括部門和地方政府資金、銀行貸款和股票市場。就目前現狀來看,政府部門資金畢竟有限,主要流向是基礎研究和重點建設項目,而醫藥行業的高風險性和行業中眾多企業的不良運行狀況,使得從十分注重資金安全性的銀行取得可觀貸款難度日益加大,而作為較理想融資渠道的股票市場門檻較高,雖然二板市場的產生是對中小企業的巨大鼓舞,但是目前大多數醫藥企業尤其是生物醫藥企業在規模等方面的要求遠未達到上市要求。
1.2醫藥行業的風險投資具有廣闊的前景
風險投資對醫藥行業的發展具有這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醫藥企業來說,其發展和運營時刻都需要資金的支持,無論是創新一個新的技術和產品,還是讓很多有潛力有技術的醫藥企業繼續生存和發展都需要資金作為保障。風險投資除了給醫藥企業帶來資金外,還能夠參與到企業的運行中去。風險投資者不僅僅要對風險投資企業的日常經營進行監督管理,同時還要參與到風險企業的日常經營決策、組織結構調整等高層次的重大問題的決策上。同時還要對醫藥行業的技術研發過程進行監督,提高研發的動力,為企業在管理和資本運營方面提供支持,從而來促進和引導企業的發展;協作企業不斷的開拓市場、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市場支持。風險投資在我國醫藥行業具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并且增長的速度也在逐年的提升。可以預測:隨著風險資本的日益壯大,我國較完善的風險資本市場形成在即,我國的醫藥企業也將迎來再次高速發展。
1.3風險投資的發展障礙
目前在我國運用于科技研發的資金來源不太合理,據統計統計局統計企業法人自籌的約占60.9%。國家科技計劃貸款占33.3%,風險投資僅占5.8%。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1)我國法律體系的不完善,沒能夠給風險投資的運作提供一個有利的制度保障。現階段,我國有關風險投資的法律制度極為形式化,不具備實際可操作性,無法滿足風險投資企業的發展需求;2)醫藥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這一定程度上使風險投資企業更加的謹慎,因此要不斷的加強醫藥行業的技術創新,以此來提高風險投資業對醫藥行業的信心。
二、醫藥產業吸引風險投資的優勢
2.1醫藥企業強有力的創新動力
創新動力其實就是風險投資機構對風險投資項目進行評價時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競爭日益激烈行業競爭為醫藥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動力。現在在需求一定的基礎上,醫藥行業迅猛發展,企業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加強技術和產品方面的創新,這無疑成為了推動醫藥行業發展的隱形動力。
2.2相關的技術配套
醫藥尤其是制藥與其它學科的交叉使其發展受到很大制約,不論是上下游技術的相對成熟還是其它行業技術的支持,都將對其技術及產品能否具備產業化前景產生重要影響。我國的醫藥行業研發力量本身就不強,產業化環節還沒理順,而生物醫藥的上游技術與國際的差距并不十分顯著,而下游技術的差距卻很大,這種不均衡性嚴重制約了產業化進程。因此,風險投資項目選擇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就是相關技術的配套問題。相比于分散的醫藥企業,醫藥產業集群具有天然的優勢。集群包括了醫藥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彼此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企業間信息和溝通相對顯得便捷,產業鏈上的某個環節進行了技術上的變革和創新,其它技術相關的企業會被迅速地影響到并做出反應。一個企業進行某項技術創新研究,也會帶動產業鏈相關企業的關注和技術跟蹤,相關技術的配套問題也比較容易解決。因此,醫藥產業集群在技術配套方面占有很大優勢。
三、醫藥行業如何更多更好地引入風險投資的策略
1)對于國家和透支體系來說,首先應該逐步構建和完善知識產權市場和投融資素材的規劃化和多層次化,將技術、產品和資本市場有機的結合起來;其次應該避免過多的政府行為,給創新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政府是市場的管理者,并不是產品創新過程中資金的投入者,政府的職責就是健全各種法律法規,制定合理優惠的稅收政策,對醫藥行業的市場流動做好后盾。
2)對于醫藥行業來說,一是加大投入的力度,形成具有創造力的項目,并對研發的項目進行科學性和經濟行的研究認證,因為這是吸引風險投資的關鍵因素;二是對醫藥行業加強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創新,提高管理水平,逐漸的完善人才管理和財務管理制度,使企業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的運作;三是提高企業和經營者的素質,以此來增強企業的穩定性,為增加風險投資的資金渠道提供保障。
3)對醫藥行業金融管理部門來說,一是完善針對醫藥行業的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建立專門服務于企業的投資決策、咨詢服務機構,建立企業與風險投資機構之間有效溝通的紐帶,規避不必要的風險和損失。二是建立企業創新激勵機制,加大資金、人力、基礎設施扶持,大力倡導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同時建立高效的風險資本運作機制,合理引導資金流向,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總結】
風險投資在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醫藥企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依靠風險資本的增加,在不斷成熟之后增加普通權益性的資本,這樣不斷發展。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現在的金融市場處于低谷狀態,全球經濟不太理想,但是醫藥的需求剛性較強,受到的影響較低,仍然是朝陽產業。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發現,醫藥行業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仍然還會保持一定的增長。資金會自主的尋找防御的地方,醫藥行業也理所應當的承擔了這個任務。所以在金融危機下,應該抓住時機,充分的發揮醫藥行業的優勢,積極的去吸引風險資本的加入,增強研發實力。
在現階段,我國政府以及各企業對此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為醫藥行業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國家利用減免稅收的有關優惠政策,管理風險投資機構加強對醫藥行業的投資。這對于醫藥行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充分的相信,風險投資在醫藥行業領域將大有作為,會讓醫藥行業籌集到更多的資金,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2
論文摘要:薪酬管理制度對人力資源競爭的影響乃至對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作用不容質疑。作為企業核心人物一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及留住他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本文從薪酬方面吸引、留住和激勵優秀的醫藥行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探討。
1前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當前中國市場醫藥已完全放開,競爭愈來愈激烈,醫藥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隨著加入WTO,國際上最大的25家醫藥企業已經有20家直接或間接通過獨資、合資、合作以及收購兼并等方式進入中國醫藥市場,這些國際醫藥大企業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先進的銷售理念、技術研發、管理方法長驅直人、搶占市場,并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我國醫藥行業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目前擁有醫藥企業近3500家,競爭非常激烈。醫藥企業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面臨著兩種重要資源的競爭:一是自身技術裝備、資金實力的競爭;二是人力資源的競爭,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以下簡稱高管人員)的競爭。
薪酬管理制度對人力資源競爭的影響乃至對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作用不容質疑。作為企業核心人物—企業高管人員,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及留住他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很多跨國公司已經把目光對準了中國。在這“春雨欲來風滿樓”的季節,中國醫藥業已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寒意。
落后的銷售理念、薄弱的資本實力、外資公司的業務搶奪和精英人才的紛紛“外流”,使中國醫藥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近兩年來,中國企業界高管人員又不斷出現震蕩,使筆者對中國企業現有的高管人員激勵機制產生反思。如何利用薪酬杠桿,吸引、留住和激勵優秀的高管人員是薪酬管理的重要目標,也是目前中國醫藥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
2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現狀與分析
《中國企業家》雜志在2005年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薪酬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目前中央企業負責人平均年收人36萬元,平均薪酬最高的是醫藥業。平均年收人超過50萬元的行業有5個,依次為:醫藥68.6萬;電力64.7萬;汽車61.9萬;冶金57.8萬和地產57萬。這五大行業也是近兩年景氣度頗高的行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行業的前景都比較好,由于薪酬水平與所在行業景氣狀況的相互關聯性,中央企業的老總薪酬也隨之提高。
調查還顯示,大部分行業的央企負責人平均薪酬水平比員工都高出10倍左右。醫藥企業負責人平均薪酬最高,其員工的平均薪酬更是遙遙領先,達16.5萬。相應地,其高管與員工的收人差距亦排在倒數第二位,為4.2倍一。
《中國企業家))還對對100家上市公司(隨機抽取行業龍頭企業和2004年新上市的公司)2004年高管平均薪酬水平進行了分析,醫藥行業以其良好的穩定性排名第四。
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現在的大環境下,醫藥行業由于其較高的銷售利潤率和成本利潤率,高管人員薪酬水平總體較高。但高管人員和普通員工的收人差距較小。這種較小差距的收人很難達到企業的內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判斷高管人員收人的公平性主要根據收人的“外部市場競爭力”和“內部差距。在醫藥行業,央企高管人員薪酬平均水平和跨國公司(中國區)以及民營企業相比,還是比較少的,這是缺乏外部公平;另外,醫藥行業的央企內部高管人員和普通員工收人差距僅為4.2倍,這與國外企業的最高層和普通員工的固定薪酬收人差距是20-30倍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內部公平很難保證,高管人員的個人績效和對企業的貢獻難以充分體現。
此外,對所披露的薪酬數據,沒有區分“固定薪酬”和“變動薪酬”。這在一點程度上反映了我國企業對高管人員長期激勵的忽視,一方面說明我們高管人員薪酬在宏觀上缺乏政策的支持,比如股票期權的限制和證券市場的治理等,另一方面,企業內部的薪酬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比如高管人員的績效評價、公司治理的完善和薪酬制度的合理制定等。
要解決這些問題,不但要總結以往的管理經驗和教訓,充分認清現狀,還要從戰略的高度出發,著眼于長遠的目標,制定合理的高管人員薪酬管理制度。
3影響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的因素分析
影響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的因素很多,這里主要討論以下因素。
3.1醫藥行業特點首先,醫藥行業是屬于營利性組織,高管人員的薪酬一般是按照會計計量的績效來確定;根據不同的企業類型(國有、外資和民營企業),每個企業的薪酬水平也會有所差異,一般是外資企業最高,民營企業次之,最后是國有企業。其次,由于醫藥行業發展潛力巨大,行業的景氣度較高,因此,給予高管人員長期激勵(股票和股票期權)以留住企業的關鍵人才對企業的發展很重要。
3.2醫藥行業高管人員供求狀況根據微觀經濟學的供求理論,一種商品如果供不應求,它的價格就會上升,反之,則下降。由于高管人員是特殊的職業階層,這種人力資本的形成需要先天的自然察賦加上大量的后天教育、培訓和實踐的投資,因而決定了市場供給的有限性。但市場對高管人員的需求卻在不斷增長。雖然醫藥行業的人才結構是以銷售為主要陣營的行業,但管理人才的缺乏也給醫藥行業參與國際競爭造成了阻礙,也促進了高管人員身價的提高。如果一個行業的職業經理人市場達到了市場均衡,那么職業經理人的市場價格也會趨于穩定,企業在制定職業經理人薪酬時會考慮同行業的平均薪酬水平,以實現薪酬的外部公平,增加薪酬的市場的競爭力。
3,3證券市場的有效性法瑪(Fama)提出的證券市場效率理論認為,一個富有效率的證券市場,證券的價格會對任何能影響它的信息做出及時、快速的反應,股票價格既充分地表現了股票的預期收益,也反映了股票的基本因素和風險因素,所以任何人想通過這些有關信息買賣股票以獲得超額收益是不可能的;3。高管人員薪酬體系中的長期激勵效果都與股票市場效率存在很密切的關系。如果股票價格不能反映了全部與公司有關的信息,高管人員在獲得股票期權獎勵后可能得不到應有的收益。在健康的股票市場中,股票價格的波動,在客觀上可以起到對公司進行評價的作用,也能反映高管人員的經營業績。這樣,企業在進行高管人員薪酬設計時,可以依據高管人員的努力所反映的實際業績制定合理的薪酬水平。
3.4高管人員績效評價高管人員的評價標準有會計標準和市場標準,市場基準原則具有較強的激勵與監督作用,使經理人所追求的利益能夠與所有權人的利益更趨于一致(Finkelstein&Hambrick,1989)。但是,研究顯示高管人員較偏好采用會計標準原則,而所有權人較偏好采用市場標準原則(Gomez-Mejia&I3alkin,1992)`5。會計基準原則下,高管人員能夠進行內部會計報表上的操作,提升其績效表現;市場標準則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經濟因素的影響,對于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所有權人而言,市場基準原則相對而言更有助于他們監督控制經理人的行為表現。另外,非財務性指標雖難以衡量,卻更能反映公司的經營績效,也在高管人員績效評價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經理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創新、客戶滿意度等指標在多因素績效評價模型中也起著重要的平衡作用,可以彌補財務性指標的缺陷。績效評價的過程的科學性,專業的考核人員和規范的考核制度也影響高管人員薪酬的制定。
4構建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制度的建議
根據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現狀及其分析,考慮到影響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的因素,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以構建中國化的醫藥行業高管人員薪酬制度。
4.1增加基本工資在總薪酬中的比例,合理引入長期激勵機制由于醫藥行業是一個相對穩定的行業,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如果沒有發生大的危機,企業的業績會處于一個平穩階段,因此,股票期權的存在價值也就沒有了,可以增加基本工資在總薪酬中的比重以滿足高管人員的需要。但對于處于發展階段的醫藥企業來說,長期激勵機制是留住關鍵人才的重要手段。股票期權能使高管人員成為企業剩余的分享者,把企業經營成果在所有者與高管人員之間進行最優的分配,并由雙方共同承擔經營風險,從而誘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經理人做出符合所有者目標的行為選擇,使經理人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標與所有者效用最大化目標相一致,即實現二者間的激勵相容。
4.2加快醫藥行業高管人才市場的建設一個有效的醫藥行業人才市場對高管有很強的激勵約束效應。市場競爭和制度約束不但使得經理人的行為得到有效的控制,還促使高管人員努力實現自身素質的提高,包括醫藥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和道德素養等,通過市場的監督和制約,高管人員的目標函數也與企業的經營目標趨于一致,并自覺地維護自己的聲譽,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減少短期行為。這樣,企業也具有了追求利潤的經濟理性。
醫藥行業人才的匾乏并不是短期現象。長期以來醫藥商業屬于國家壟斷行業,在制藥行業大量涌人外企之后,醫藥分銷業仍然沒有開放。7年前中國剛剛開始對內開放醫藥商業,正式的對外開放是從2003年開始。封閉的環境使得醫藥商業長期停留在指定批發和門店銷售階段,自然不能吸引人才。要加快醫藥行業高管人員(包括生產管理人員、銷售管理人員等高級管理層)人才市場的建設,必須完善相應的機制,比如人才測評機制、人才流動機制、信息流動機制和市場約束機制等。人才測評機制可以保證職業經理人人力資本價值的正確評價;人才流動機制可以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信息流動機制可以增加市場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市場約束機制可以減少人的非規范行為,從而減少成本。其中,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是內在統一的,缺一不可。約束機制強調的是內在的約束,而不是外在的約束。比如,具有激勵性約束效用的股票和股票期權就是一種內在的約束,而那些制度或者契約都是外在約束,不能從根本上起到約束作用。
4.3加強信息披露程度公平性,提高證券市場效率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對于上市公司就是所披露的會計信息應具有充分性,并且其披露的內容對所有信息使用者來說是公平的。它應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公司的會計信息必須充分、真實、及時地披露;二是此信息必須公平地披露給所有信息使用者。假設在有效的證券市場中,某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能公平地在信息使用者之間進行披露,則每個投資參與者從該信息中獲取的超額預期回報為零,在這種狀態下我們認為會計信息的披露相對于投資者是公平的;反之某會計信息事先被少數人掌握,則他們就會利用這種信息的不對稱來操縱證券價格,謀取暴利而使另一些人蒙受損失,我們認為是不公平的。
證券市場的低效率主要來自于我國制度的缺陷,當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之時,制度建設的步伐卻沒有趕上來。作為制度建設的主體,政府有必要加大市場制度建設,增大市場容量,通過強制性制度變遷,力圖縮減起步較晚的證券市場與發達國家的成熟證券市場之間的差距。市場自身發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政府是主要的推動力量,作為制度安排的主導力量,為了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的效率,必然要推進證券市場制度變遷,矯正證券市場的制度缺陷,推動證券市場向市場化方向發展。
4.4科學評估高管人員績效要對醫藥行業高管人員進行有效的制度監督和約束,首先要建立一套高管人員績效評估體系。由于企業的高管人員有較大的控制權和較高程度的自由決策權,科學的評估體系將成為高管人員管理工作績效的重要標準。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企業成熟的、系統的績效評估體系,以提高我國績效評估的科學性。首先是根據醫藥行業的經營特點明確高管人員的角色和責任。不同的行業,高管人員的關鍵責任會有所不同,對醫藥行業來說,除了營利外,更多的是社會責任。其次是確定業績目標、評估方法和評估標準。業績目標應與企業的短期目標和長期規劃相結合,評估標準也盡量客觀、公正,評估方法的選擇可以根據高管人員職位的不同來確定。最后,評估程序的公正也很重要,因為這將決定被評估者對績效評價的認可和評價以后自身修正的努力程度。
篇3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醫藥消費市場,中國醫藥行業擁有成長為全球品牌的市場支撐。
醫藥業乃朝陽產業
專家預測,未來5年中國醫藥產業整體將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到2009年,產業規模將由2004年的3476億元增長到7100億元。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五大醫藥市場。 ——信息來源:北京日報。
商務部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醫藥產品進出口總額達256.4億美元,其中進口118.4億美元,同比增長18.5%;出口138億美元,同比增長28.1%。
摩根大通副總裁顧宏地分析指出:2005年,中國化學制藥公司總銷額190億美元,只占世界份額的2%,年人均支出不足15美元。中國醫藥行業未來發展前景良好。
昆泰公司首席執行官丹尼斯吉林斯預計,到2030年,全球上市的醫藥公司市值將達到6萬億美元,其中1萬美元來自中國與印度占16%甚至更多。
醫藥業成就世界級品牌的資源優勢
幾千年來,中藥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中藥的“望聞問切”成為經典的中醫診斷方法;而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中醫學大師不僅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更是以其精湛的醫術和臨床醫治效果,使中醫比肩于西醫。 ——這是我國醫藥業成就世界級品牌的認知資源。
而中醫藥的全球產值達130億美元,中國僅占3%,日本、韓國占了90%左右,我國的提升空間非常巨大。
中國有13億人口,這一龐大的人口數字已經為國內醫藥業成就世界級品牌打下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目前,我國藥品制劑的產能達到全球第一,原料藥、抗生素、維生素等大類藥品的產量都排名世界第一。
——這些是醫藥業成就世界級品牌的現有生產優勢。
醫藥行業營銷觀念滯后阻礙了行業大發展
宏觀層面,國家政策對醫藥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阻礙:
一、國家對醫藥業的定位不明確。中國有13億人口,醫藥業在國家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應當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撐產業之一,但是,國家沒有進一步明確醫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二、政府對醫藥衛生的投入不足:深層原因是政府對公共事業投入明顯偏低,導致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艱難,我國對醫藥健康的投入只占政府公共支出的17%,發達國家卻占40%以上,看病貴、難的原因在于,醫療資源結構失衡,財政投入不足,醫療保險發展緩慢,藥品流通秩序混亂,公立醫院逐利明顯,醫療市場監管不力;
三、改革措施不到位,政出多門。
相比較而言,國內醫藥行業的營銷觀念不僅落后于國內IT、通訊、家電等行業;更是落后于跨國醫藥企業。
主要表現在:
企業戰略定位缺失。
目前,國內醫藥企業缺乏清晰的戰略定位,也缺乏對戰略定位的堅持。
比如,全球最大的制藥企業美國輝瑞公司,其戰略定位為:創新性企業。其每年投入新藥研發的資金高達76億美元,占其年銷售額的15%。相應地,其每年的新產品貢獻度也達到50%以上。
又如,中美史克,其戰略定位為:中國OTC藥品市場治療疼痛的領導企業。他的產品陣容都在此戰略的統領之下,新康泰克、芬必得,康泰克清等產品都是屬于OTC藥品、而且都是治療疼痛的。
國內的醫藥企業卻面臨戰略定位的缺失,以國內銷量第一的哈藥集團為例,沒有一個很清晰的企業戰略定位,所以,其經營只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關注點在于短期經營效益,沒有長期的戰略部署。
產品研發,很少進行發明性專利藥品研發;普遍地,研發費用僅占銷售額的1%左右,而跨國公司的這一比例高達10%以上。不注重研發帶來了另一個后果,低成本的仿制藥品充斥了市場,企業之間以價格與廣告作為競爭的焦點,處于低層次的競爭格局,整個行業的競爭優勢無法形成。
品牌建設,缺乏長期的科學的品牌管理戰略,把廣告資源集中于粗放式的廣告投放,未能有效地建立起穩定的品牌形象,也沒有建立起清晰的品牌區隔。有的企業如哈藥集團已經建立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但缺乏品牌美譽度,品牌建設被簡單地理解為促銷廣告。
公共關系,國內醫藥行業企業普遍缺乏公共關系管理體系,未將公共關系納入整個企業的經營戰略進行科學規劃,一旦出現危機,就會傷及企業的根基。
中美史克是公共關系管理比較成功的企業,由于其應對得當,在康泰克危機中,企業經營未受到致命損傷。
而三株,則因一場危機而轟然倒地。 第二部分 中國醫藥企業營銷之怪現狀
這些怪現狀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
怪現狀之一:重視產品廣告,輕視品牌建設
相關數據表明,中國醫藥行業的廣告費用在全部行業中排行前三位。而其廣告的主要投向則是產品推廣,在品牌建設方面,幾乎沒有企業投入資源。因此,國內醫藥行業的市場規模雖然十分巨大,但行業集中度并不高,最大的十家所占銷售份額也僅占20%左右。在全球醫藥行業中,前十家所占份額卻高達70%左右。
怪現狀之二:產品研發投入不足,持續發展能力有限。
國內醫藥行業企業普遍在新產品開發方面投入不足,全國4000多家企業的研發總費用約為40億元人民幣,占銷售總額的1%,而輝瑞制藥一年的研發費用高達76億美元。新產品研發投入不足,嚴重阻礙了行業的持續發展能力。
怪現狀之三:市場化較高的OTC市場關注度不夠。
在國內醫藥行業的銷售體系中,醫院是主銷渠道,而對醫院的營銷主要是人際關系的營銷,更直白地說,是利益營銷,這直接導致企業的營銷成本居高不下,而人力資源方面的投入則十分龐大。
在市場規模達800億元/年的國內OTC市場,則主要由中美史克與西安楊森等外企所占領,國內企業在這個龐大的市場,僅有很小的市場份額。
怪現狀之四:龐大的市場催生不了一個強勢的行業。
每年4000億的市場規模,在所有的國內行業中,都是一個極大的市場空間,但是,這個龐大的市場,卻孵化不出一個強勢的行業,主要原因在于,行業的領導企業不突出,未能引導整個行業向著健康、科學的方向發展。
結論:中國醫藥市場具備了龐大的市場空間,足以支撐中國醫藥行業的發展壯大,問題是,行業缺乏一個甚至一群能夠引導行業發展的領導企業(群),在OTC市場上,中國醫藥企業應該放開手腳,投入更多資源,從經營理念、產品研發、營銷體系建設、品牌建設等方面逐步改善,才能培育起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第三部分 精確定位——創立領導品牌
時勢呼喚領導品牌
宏觀上講,任何一個行業、或者任何一個群體,遲早會產生其領導者,“國不可一日無君”,“群龍不可無首”正是對領導者的呼喚。在醫藥行業,也必將產生其領導者。
成為醫藥行業領導品牌的必備條件
一、整體實力超群;
二、產品研發能力強大;
三、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
四、能夠為行業制訂游戲規則;
五、公眾形象健康、正面,具有良好的親和力。
六、持續不斷地、科學地向社會傳達企業的正面信息。
為什么一定要成為行業領導品牌?
一、行業領導者能夠保證其經營效益與未來發展的持續性。
二、行業領導者擁有制訂行業游戲規則的特權。
三、行業領導者能夠占據行業最優秀的資源;
四、行業領導者擁有對行業的決定性影響。
如何創立行業領導品牌?
一、煉內功。進行企業硬件軟件的建設。
二、改觀念。樹立以品牌建設為中心的企業經營理念。
三、強推行。建立推進品牌建設的內部組織。
四、重公關。在重視產品促銷的同時,更應重視企業與社會各界的公共關系建設。
五、貴持續。要把品牌建設作為企業的戰略,制訂長期的規劃與部署,一步一步地實現戰略目標。
六、常審視。在創立領導品牌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個審視制度,及時校正執行過程中的問題。
創立國內醫藥行業領導品牌的途徑
篇4
關鍵詞:醫藥市場;營銷渠道;策略假設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3.0025.02
藥企能否健康發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而營銷渠道是否暢通更是重中之重。這幾年我國醫藥企業的流通渠道經歷了很多變化,這就導致了以前的那些舊的營銷渠道無法支持目前企業的正常發展,營銷渠道的管理改革勢在必行。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里面,營銷工作的好壞是能否取得優勢的關鍵因素,而渠道模式的選擇則直接影響到營銷工作的好壞,只有找到最適合企業的營銷管理模式才能在市場的劇烈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1醫藥渠道相關概念以及基本理論
1.1營銷渠道概念
營銷渠道指的是能夠將產品從生產者手中轉移到消費者手中的機構或者組織。也就是藥品從生產商到消費者手中所經歷的相關的渠道、組織以及個人等等,其中包括批發商、零售商,與此同時,生產者和消費者由于是渠道的發起者和最終接受者,一般也會被納入其中,顯而易見,營銷渠道對于醫藥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1.2營銷渠道的作用
從渠道的功能來說,主要在于:(1)增強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開支;(2)使得消費者方便接觸到;(3)與消費者的協同作用;(4)降低經營風險。
在營銷渠道得到有效發揮其功能的過程中,各類渠道成員出現在營銷的過程中,承擔一種或者多種功能是必須的。從某些方面來說,渠道的進一步發展是由于發現了更加有效的職能分配的辦法,只有這樣能夠使得營銷過程中涉及的各項職能,在參與營銷活動的各大企業之間發揮自己的作用,從而使得企業能夠順暢的進行營銷活動,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
1.3營銷渠道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當前,我國的醫藥行業正在進行轉軌,醫藥市場跟消費者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我們必須看到下面的一些趨勢:(1)我國醫藥行業發展面臨持續上漲的趨勢。自從進行了改革開放,我國的醫藥行業的增長速度一直很快;(2)藥品渠道新的變化趨勢勢在必行;(3)OTC藥品也將會同步快速發展;(4)醫藥行業數量將進一步減少,企業規模會越來越大。
2我國醫藥企業市場跟渠道分析
2.1我國醫藥行業的現狀
加入世貿組織后,由于面臨世界各國的大型醫藥企業的劇烈競爭,我國醫藥行業面對的對手異常強大,與此同時,這幾年來生物醫藥技術的發展異常迅速,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多機遇和危機。主要是以下這幾方面:(1)前景十分光明。(2)與醫藥行業相關法規的逐步完善使得醫藥行業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3)營銷渠道的相關管理理念過于落后。在改革開放等等相關觀念的熏陶下,我國醫藥企業的相關營銷渠道管理意識不斷增強,企業越來越關注自身渠道的管理,但是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著無法彌補的差距。
2.2藥企內部營銷渠道面臨的問題
最近幾年,醫藥市場的供求關系每天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供過于求的情況發生在醫藥行業的各大市場,競爭非常慘烈,營銷渠道所能賺取的錢日趨減少,這種情況使得企業必須更加重視渠道成本的減少。過往的模式是三級模式,營銷渠道所要經過的中間商太多,是典型的金字塔分布。這種結構在靈活性和適應性方面存在著無法彌補的缺陷。
(1)渠道規模太小。
醫藥渠道規模小,市場覆蓋力嚴重不足,深度太淺,營銷過程經常不夠順暢,效率不高。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哪一家商業公司可以覆蓋全國的醫藥流通市場,就連實力十分強勁的上海醫藥股份公司和中國醫藥集團也都只是區域性的商業集團公司,無法實現覆蓋全國的目的。我國藥品批發企業的最大弱點就是多小散差。多,指的就是小型醫藥企業數量多。小,當然就是指的規模很小,年銷售額很低。散,指的是很多小的醫藥企業分散在鄉鎮中。這就更不利于醫藥企業對于市場的變化作出及時準確的判斷。忽視了市場的風云變幻,忽略了對于營銷渠道的維護和修繕,這必然導致渠道規模小,效率更低,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2)經銷商選擇上的偏差。
經銷商的選擇目前也存在競爭,獨家買斷的方式已經過時了,靈活多變是現在商業格局的顯著特點,其實也就是說靠一家經銷商就想控制住市場是不可能的,所以,往往在一個地區就需要多個經銷商或者多條銷售渠道,競爭方式更是變幻莫測。而且不同的經銷商所擅長的經銷模式是不一樣的,有的精通零售,而有些的則比較偏愛分銷,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產品調整應對不同的經銷商的策略。同一個產品同一個區域經常需要不同的多家經銷商,更需要經常考察它是否符合我們這個產品的要求,從而減少片面銷售的格局。
2.3終端存在巨大缺陷
有一句話說得好,得終端者才能得天下,由此可以終端建設非常重要,醫藥渠道也不例外。零售終端多是我國的特點,但目前我國的終端建設存在很多問題:(1)首先,目前我國最重要的終端還是在醫院,醫院仍然是對于醫藥企業來說最重要的終端。(2)藥店所占份額少,采用電話、電郵進行營銷的方式很少。我國的醫藥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很存在很大差距,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國的管理經驗的欠缺,營銷方式的落后,也更進一步導致了中小型醫藥企業的營銷方式的簡單,再加上物流體系也跟不上步伐,大部分醫藥企業根本無法進行統一購進和配送。(3)連鎖藥店規模小,一般連鎖藥店都只能在本省市內部經營。這就存在很多地方保護的情況,不利于藥店的做大做強。政府的相關部門要鼓勵這些企業突破自身局限,盡量往外省市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做大做強。但是地方保護主義還是嚴重危害了連鎖藥店的發展,大部分的省市審批機關在對外省市的藥店進行審批的過程中往往會設置很多障礙,這不僅使得競爭受到壓制,同時也會限制本省市的醫藥企業的發展。
2.4醫療機構分配不均
雖然我國現在有醫院一萬多家,床位也有二百多萬張,醫療衛生人員也有三百多萬人,看上去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但是鄉鎮醫療機構發展還是十分不健全。最嚴重的問題是城鄉分布不均,鄉鎮醫療機構對于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過低,比較高的是城市里面的醫療體系,農村的缺陷很多。
2.5交易成本太高
醫藥流通過程中一般主要有兩種銷售:藥品和醫療器械。產品從出廠再到消費者手中一般需要經過很多環節。在營銷渠道中每一個渠道都會發生費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企業的營銷人員為了使得自己的產品能夠快捷的通過每一個環節,一般都會通過回扣這種方式,回扣現象的存在使得交易環節的成本過高,從而導致消費者很難承擔藥品的價格,從而影響藥品市場的正常發展,進一步就會威脅到企業的利潤,制約了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
3醫藥營銷渠道構建以及改進
3.1營銷渠道建設以及改進方案
營銷渠道目標應該與產出相關。對醫藥行業來說,建立好自己的營銷渠道是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占去有利地位的重要保證,而構建營銷渠道最重要的就是要確定好目標。對于渠道建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企業能夠掙錢,其次就是獲得消費者的支持。確定了目標之后,之后需要確定的就是改進營銷渠道所應該遵循的原則:(1)高速通暢原則,營銷渠道能夠盈利的基礎是渠道的不堵塞以及效率高;(2)雙贏原則,如果希望企業能夠做大做強,就需要企業時刻將顧客利益考慮在第一位。在追求自身利潤的同時,同時需要考慮消費者以及經銷商的利益;(3)優化終端原則,終端也就是最末端,是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最后一個場所,是非常重要的;(4)共同發展原則,營銷渠道的構建必須符合國家的政策和市場走向,最終實現和諧發展。
3.2醫藥營銷渠道的改進
(1)并購重組,增強實力。
面對我國目前醫藥企業存在的規模小、盈利能力差的特點,這就需要醫藥企業并購重組的速度加快,更進一步提高企業自身的實力。一方面,通過產權重組的方式,提高資本存量的利用效率,使得資本能夠盡量都被利用到效率較高的存量上來,從而能夠實現資本的增值;另一方面,有收購能力的企業則可以利用資金的優勢,實現規模效應進而能夠更有效的降低成本,取得集中利用更多的資源,擴大自己的優勢。我國的醫藥企業應當從自身出發,立足于市場,運用市場機制組建出一批能力更加強大的企業集團,只有這樣才能與跨國企業集團進行抗衡。當然同時也要重視中小型企業自身的優勢,向著自己的特色發展。
(2)注重研發創新。
我國醫藥企業的研發能力普遍很弱,我國的醫藥企業必須直面這個軟肋,加大對于新藥研發的資金投入,從而能夠營造一個大家都開始重視新藥研發的良好氛圍。增強科研院所與有資金的大型企業的溝通合作,使得產品的研發不只是停留在試驗中,更重要的是能夠轉變為成果,給大家帶來福利。這就需要制藥企業和研發機構不斷通過良好的研發條件吸收更多的研發精英進來。只有這樣企業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研發水平,給企業自身帶來更大的福利,同時也給全人類帶來好處。
(3)向著伙伴型關系的轉變。
以往的渠道關系是我就是我、你就是你的關系,意思就是每一個渠道里面的企業都是獨立的,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不惜犧牲別的渠道的成員的利益。而在伙伴類型的渠道關系中,廠家以及經銷商之間的關系由你我的關系轉變為我們的關系。各銷售渠道的企業之間實現一體化,使得渠道成員為實現大家共同的目標努力經營,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
[1]楊政.營銷渠道成員行為的整合模型[J].南開管理評論,2000,(4):64.68.
[2]周筱蓮,莊貴軍.營銷渠道成員之間的沖突與解決方法[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22.26.
[3]王朝輝.營銷渠道沖突類別、原因及其解決方法[J].江蘇商論,2002,(9):58.59.
篇5
近年來,醫藥行業頻出,各項政策密集落地,未來的行業形勢走向如何?醫藥企業如何面對新的政策做出新調整?中國醫藥行業運行指數及解讀一直被業內認為是醫藥行業的晴雨表。以下是xx年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醫藥產業增速持續高于GDP
此次結果顯示,近幾年來我國醫藥市場需求旺盛,終端規模持續上升,醫藥行業持續高增長。20XX年我國醫院終端購藥市場規模達到12246億元,其中化藥市場規模7696億元,占比達到60%以上,中藥3848億元,占比30%,生物藥是869億,占比 7%。政府近幾年在衛生的投入逐年加大,從2010年的19980億元一直發展到20XX年的36999.85億元,衛生費用在GDP中的比重也是穩步提高。
廣闊的市場容量是醫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20XX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的市場容量將近4500億元,其中醫療服務市場容量是 21400億元,占比將近50%,藥品市場容量約占40%,器械類占3%。未來在藥品價格改革影響下,藥占比將逐漸下降,醫療服務占比會相應提升。
醫藥工業增速高于GDP增速。自從2011年以來,醫藥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高于全國工業整體水平(高35個百分點),遠高于其他的工業產業。并且醫藥工業在全國工業中的占比不斷提高,從2007年占1.5%到20XX年占2.2%。
結果可以看出,我國GDP走勢和醫藥行業發展走勢相近,在2011年之前的階段十年,甚至放大到二十年,增長速度都比較快。近幾年來增長速度逐漸往下,在緩慢下降。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華雪蔚認為,2017年增速還會進一步降低,主營業務增速預計在11%左右,利潤總額增速約7.5%左右。醫藥行業依然保持較高的行業利潤率,一直在10%上下,遠高于工業總體水平,工業整體水平不到6%。預計2017年依然保持相對較高的利潤率水平,2017年下半年會有所提升。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分析認為,近十年來醫藥行業穩定增長,到去年為止,整個醫藥產業藥品生產收入總金額在2.45萬億,今年預計2.7萬億左右。到去年為止,整個醫藥產業藥品生產收入總金額在2.45萬億,今年預計2.7萬億左右,總量增長很快。
明后年,如果沒有特別大的變化,醫藥行業壓力會比今年大,于明德認為,一是醫藥行業周邊行業壓力大,二醫保費用控費要求強烈。這將導致今年、明年、后年醫藥行業增長幅度比較低。大家應對可能面臨的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充分準備解決、克服困難,要千方百計通過轉型、升級改變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提高競爭能力。沒有積極的出路,永遠不可能走入低谷。于明德說。
2.中成藥發展向好
榜單顯示,從經濟規模看,行業景氣排名是化學制劑、中成藥、原料藥、生物制品。從利潤水平來講,排名是化學制劑、中成藥、原料藥、生物制品。從榜單分析,中藥飲片、衛生材料、生物制品、中成藥未來成長性好,制藥機械、中藥飲片盈利能力強。
華雪蔚分析認為,2017年及十三五重點發展的子行業將是化學制劑、中成藥、生物制劑,中藥飲片和衛生材料分別在大健康產業驅動與在生物創新技術驅動之下將具可預期的成長性;制藥機械則可能成為潛在的行業盈利黑馬。
中成藥跟化學制劑類似,主營業務收入指數和利潤總額指數跟行業整體水平保持一致,并且呈上漲態勢,利潤率高于醫藥行業整體水平。從榜單上看,化學制劑、中成藥、生物制品和原料藥位居利潤總額前四位,只是在排序上略有差別。雖然中成藥的主營業務收入規模逼近化學制劑,我國對中藥發展政策強力扶持,中成藥質量標準不斷提高,未來中成藥發展會更好。中成藥有望超過化學制劑。華雪蔚說。
3.尋找轉型升級突破口
于明德認為,我國醫藥行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轉型升級必須走國際化道路。目前中國醫藥產業過剩,走向歐美市場必須通過國際最高水平的藥品許可,這需要中國藥企提升藥品質量,加強研發,走在國際化前列的藥企,未來不可限量。生物技術將改變現在醫藥產業總體結構。很多重大醫療技術的突破都需要新的生物藥品配合,基因藥物、新型疫苗、單抗體藥物等領域要密切關注,投資生物技術。
世界衛生資源的70%投資在吸煙、喝酒、營養、運動、肥胖、血壓、糖尿病、高血壓等健康因子,這些創造了醫藥產業新的發展契機。在新契機中,對于家政生活服務、醫生衛生康復護理這些方面的需求會越來越高。
要想轉型升級藥企還應勇敢擁抱互聯網。中華海峽兩岸醫療暨健康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喬培偉認為,在互聯網+新生態下,產業布局是企業戰略地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應該思考如何創造客戶價值、如何經營客戶、如何拓展新通路、如何傳遞產品價值、如何運用新科技、如何培養創新人才。
篇6
關鍵詞:中藥產業;現狀;發展
中藥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三大支柱,中藥材即原藥材,是生產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原料。我國是世界中藥資源最豐富的國家,而中藥材產業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也是最具有市場潛力的朝陽產業。
隨著我國對中藥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中藥材種植已被各界關注,而現代中藥的興起無疑給我國中藥材種植業帶來新的發展,目前各地政府相繼出臺大力支持中藥材種植的政策,鼓勵藥農種極種植中藥材。
一、我國中藥產業發展現狀
中醫藥是我國的傳統國粹,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產業是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特色產業。我國擁有豐富的中藥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中藥資源12807種,其中,藥用植物11146種,藥用動物1581種,藥用礦物80種,320種常用植物藥材蘊藏量達到850萬噸左右。全國藥材種植面積超過580萬畝,藥材生產基地600多個,常年栽培的藥材達200余種。這些豐富的中藥資源為我國中藥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提供了基礎的資源保障。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扶持、鼓勵中藥產業政策的頒布、實施,我國中藥產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主要表現出如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是中藥產業產銷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據2012年的《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到2015年,我國中藥工業總產值預計將達5590億元,這意味著年均增長為12%。“十一五”期間,我國的中藥工業總產值實現了22%的增長速度,從2005年的1192億元達到2010年的3172億元。
2.中藥產業在促進醫藥行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從工業產值增長率來看,1995年到2009年十年間,中藥產業的產值增長率為811.2%,而醫藥行業總體的產值增長率為716.5%,中藥產業產值增長率高出醫藥產業約95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中藥產業在整個醫藥行業發展中處于快速發展的地位,能夠有效促進醫藥行業的順利發展。此外,從中藥產業銷售產值所占的比重來看,中藥產業銷售產值占醫藥行業銷售總產值的比重從1995年的15. 98%提高到2009年的25 . 05 %,增長了近10個百分點。這表明:中藥產業己經發展成為醫藥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醫藥行業整體的發展。
3.中藥產業盈利能力逐漸增強。
近年來我國中藥產業、醫藥行業的產值利稅率與成本費用利潤率。除了極少數年份之外,不管是產值利稅率還是成本費用利潤率,中藥產業都明顯高于醫藥行業整體盈利水平。另外,從中藥產業本身的盈利能力來看,中藥產業的利潤率總體呈上升趨勢,這一點從成本費用利潤率很容易看出。
二、當前中藥產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 中藥產業發展水平低下
近20年來,我國中藥產業獲得了較為快速的發展,年平均增長速度達20%以上,年銷售額已突破800億美元。但是,從總體情況來看,我國中藥產業的發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國,醫藥產業僅占全球的7%,天然藥物僅占世界天然藥物市場的3%-5%,中藥出口額不足國際中草藥市場的10%,與我國天然藥物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2003年,全國中藥工業總產值(中成藥和飲片)達810.27億元,占醫藥工業總產值的26.11%,僅占GDP的0.69%。另一方面,中醫藥在國際市場上仍處于尷尬地位,身份難以合法化。由于地位尷尬,使得中醫藥雖然在世界100多個國家有市場,但普遍難以進入國際醫藥和保健品的主流市場,大部分只能在華人圈子里使用。
2.中藥產業基礎薄弱,研發投入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中醫藥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與其他學科相比基礎薄弱,尚不能對有效藥方的作用機制完全解釋清楚,對其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也處于探索階段。同時,中藥產業的生產企業的研發費用投入較低,一般不超過其銷售收入的1%左右,而發達國家相應的研發費用比重是2.5%-4%。由于科研經費投入不足,直接導致了對中藥藥理藥效的研究乏力,無法加大開發中藥新品種的力度,從而制約了中藥現代化產業發展。根據美國制藥協會統計,2000年,美國開發成功一個新藥投入8.02億美元。研發成本的投入占總銷售額的15%以上,而我國遠遠低于這一水平,不足5%。另外,美國需要十多年時間才能研發出一種新藥,而我國一些企業或者研究機構花費5、6年時間都認為過于漫長。風險方面,美國要篩選一萬個化合物,成功率是萬分之二,也就是說,一萬個提出申請的化合物只有1至2個被美國美國食品與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為藥物。
3.中藥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
由于不保護藥品的多家生產,對企業投資新藥的吸引力不大,從而造成中藥企業專利市場轉化率低,中藥企業申請專利較少的現狀。制藥企業是一個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的產業,而這些小企業用于新藥物的開發研究投入微乎其微,技術附加值極高的新制劑的開發也處于落后狀態。因此,為了生存需要,“進行有限的仿制”便成為許多企業選擇的捷徑。目前,我國新藥的審批條件是,只要符合安全、有效的標準就有可能獲得批準,有沒有優勢和特點并不在審批考慮的范圍內,這使每年都會有大量新藥上市,其中仿、改制品種占有很高比例,新藥不“新”。幾十甚至百家企業競相申報仿制藥物或制劑,最終造成大家互相傾軋,爭先降價。
三、中藥現代化、國際化是發展之本
據介紹,我國從“九五”期間開始對中藥現代化戰略進行研究,我國中藥產業走現代化、國際化之路,必須著重解決好三個方面的內容。
1.大力推進我國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中藥產業是醫藥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醫藥行業整體的發展。新醫改方案中明確提出要“采取扶持中醫藥發展政策,促進中醫藥繼承和創新”。因此,必須全面貫徹、落實新醫改中有關中藥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以促進我國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提升。
2.加大中藥產業的科技投入,提高我國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的科技水平。中藥產業是我國傳統的特色產業,要實現其現代化發展,必須融入現代科技創新成果,以提升中藥產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然而,目前我國中藥產業的科技投入遠遠滿足不了其現代化發展需要,嚴重制約了其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因此,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對中藥產業的科技投入,以提高我國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的科技水平。
3.加大中藥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高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國際競爭力。加強中藥知識產權保護是鼓勵中藥創新、提高中藥產業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首先,應努力營造有利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環境,充分發揮社會輿論和媒體的引導作用;其次,為中藥企業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制定合理合法的技術壁壘,有效保護研發者、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權益;最后,中藥企業自身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做好專利、商標、品牌等無形資產保護,積極申報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努力提高中藥產品的信譽和認知度。■
參考文獻
[1]陸銘.我國中藥產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13(44)
篇7
施磊,1992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精密儀器系,曾先后參與創辦上海先達條碼技術有限公司和上海卓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并長期擔任上海卓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2004年創辦上海群科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至今,對于條碼技術在醫藥物流行業中的應用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
記者:自動識別技術與信息系統在醫藥商業企業的物流管理與運作中有哪些具體應用?
施磊:自動識別技術和信息系統在現代醫藥商業企業的物流管理與運作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就像人體器官一樣,缺失就意味著致殘。
信息系統在不同規模的醫藥商業企業中管理的范圍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進銷存都依賴于信息系統的管理,大型的醫藥商業企業大多采用ERP系統來管理企業的業務,用WMS系統來管理企業的物流、倉庫運作,自動識別技術主要用于物流中心、倉庫的作業系統,同時手持終端則通過接口軟件直接或者間接同ERP系統相聯,用于單據處理等。
記者:我國醫藥商業企業的物流信息化發展經歷了怎樣的過程?需求現狀如何?
施磊:從我們的行業經驗看,醫藥商業企業采用信息系統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業務重組及其信息化改造,這個階段發生的時間在2000年前后,醫藥行業打破了原來的三級批零業務模式,進行了適應現代商業體制的業務模式的改造,同時也推動了業務流程的信息化改造。目前這一階段的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全國范圍內的醫藥商業企業都擁有適合自身業務特點的ERP或進銷存系統,這些產品也經歷了一個二次開發的過程。
第二階段是醫藥物流的現代化改造,這個階段大約在2004年開始,由國家發改委發起的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化醫藥物流中心作為這一階段的標志。由于這個階段的性質,也促進了自動識別技術在醫藥行業的深入推廣和應用。該階段的里程碑就是國藥、上藥、廣藥和北藥等多個現代化醫藥物流中心的建成投入使用,使得自動識別技術在醫藥商業領域應用有了示范案例。目前這一階段還在進行中。從數量上看。需要經歷這一階段的醫藥商業企業還有很多,約占70%以上,但以中小型規模的企業居多,同時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這部分企業也是市場上被重組、兼并的主要對象。從現實結果來看,已經完成第二階段信息化的醫藥商業企業,往往是具備競爭力的市場主體。
目前,信息系統和自動識別技術在大型的醫藥商業企業中應用非常普遍,在中小型醫藥商業企業中的應用也在不斷擴大。醫藥行業作為一個反周期的行業,在全球范圍的經濟危機中依然有強勁的發展動力,對信息系統和自動識別技術產品的需求仍然穩步增加。
記者:貴公司能為醫藥企業提供怎樣的條碼解決方案或服務?
施磊:針對醫藥行業,群科可以提供應用于醫藥物流中心內部各個管理環節的條碼解決方案,如收貨、驗收、入庫、分揀、集貨、盤點、出貨和退貨處理各環節的條碼化作業流程的系統解決方案。同時,我們在此基礎上向終端客戶延伸,提供藥店和藥房的收貨管理的條碼化解決方案。對于醫藥行業企業而言,條碼化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標準化的過程;同時對群科而言,這個過程本身又是一個客戶化的過程。因此,它是一個體現雙方技術觀點融合、互動和合作的過程。
未來群科會在成功為上海醫藥提供服務的基礎上,把醫藥行業作為自身重點發展的領域,今后將針對醫藥行業第三方物流發展的特點,推出相關產品,使制藥企業、物流企業和零售企業能夠更有效地共享信息。更好地為最終消費者服務。
記者:請以貴公司的典型客戶為例說明,條碼解決方案如何幫助客戶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差錯率?
施磊:在醫藥商業企業的物流系統中,條碼解決方案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例如,對于自動化立體倉庫而言,條碼僅僅是一個自動識別手段,其效率主要決定于機械作業的效率。而條碼解決方案能夠大幅提升作業效率的價值,則往往體現在傳統倉庫的現代化改造上。以上海醫藥的川橋路倉庫為例,這是一個傳統的藥品倉庫,提供上海浦東地區部分醫院和藥店的藥品供應。在2003年引入群科系統的條碼方案前,川路橋倉庫有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11人;采用條碼解決方案后,在業務量增長的前提下,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數量減為7人。對于采用條碼解決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作業的差錯率,在這個案例中主要體現在減少了逆向物流的工作量,以及提升了逆向物流作業的效率上。因為醫藥商品的退貨處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業務環節,引入條碼作業可以自動匹配批號、效期等要素,減少了人工作業量。
記者:目前條碼技術在醫藥物流中心的實際應用情況怎樣?
施磊:條碼技術在各行各業包括醫藥物流中心都有比較廣泛的應用。近年來,國內有些投巨資興建的現代醫藥物流中心的適用性較差,表現在:建得起用不起,日常的營運成本過高。從而導致固定資產投資的不經濟。同樣,條碼技術在醫藥物流中心的實際應用中也有類似的問題。條碼技術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一定要視實際的運行模式來定位。
以群科2008年完成的上海醫藥的江楊南路倉庫改造項目為例,這是一個以大輸液和易串味藥品配送為主的藥品倉庫,每天出入庫數量在兩萬箱左右,但是它們都是低值藥品。所以群科和上海醫藥共同測算了條碼化改造的總體投資和日常營運成本后,找到最佳模型后再設計流程,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該項目也獲得了上海藥監部門的肯定。事實證明,合理的模型是根據客戶實際定制的,也像中醫看病問診一樣,需要望聞問切,才能對癥下藥,沒有現成的藥物可以治療。
記者:就醫藥物流而言,與條碼技術相比,RFID技術的應用前景如何?主要存在哪些瓶頸?
篇8
【關鍵詞】學術講座;醫藥專科;開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develops rapidly, some spine difficult problems also appear constantly, but the knowledge which students studied alway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the latest progress and spine difficult problem in industry is paid less attention. For students of medical college, understanding the latest progress and spine difficult problem in industry timely, which is conducive for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ir work and their own growth better.Academic lecture is the second classroom for students to expand their knowledge.Therefore, for carrying out academic lectures earnestly, the school should to set a system and a program, set up management departments equipped with personnel, and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academic lectures.
【Key words】Academic lecture; Medical school; Develop
醫藥類專科高校,培養的學生專業性較強,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崗位大多關乎人類生命健康,醫藥專業大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技能是他們從事崗位的基礎,但學生在學校所學知識主要是專業基本知識及基本專業技能,對人類疾病最新進展、學科前沿、醫藥行業棘難問題等方面知識的拓展往往不夠。在目前人類疾病病種變異快,危難疾病不斷出現的情況下,讓醫藥專業大學生在校期間及時了解人類疾病最新進展、學科前沿、行業棘難問題等方面的知識顯得極為重要。
學術講座作為學術知識延伸的第二課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醫藥類專科高校開展好學術講座作用多:(1)學術講座能有效補充知識的空缺,知識的學習不是一勞永逸的,學術講座可以有效的彌補學生獲得知識更新不及時的問題。(2)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學術講座是學生第二課堂教育方式,形式更靈活、生動。(3)開展好學術講座能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生專業成長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學術講座能及時傳遞行業最新進展及棘難問題,學生接觸了新知識后,能激發對知識的向往、探索,增強自己從事醫藥行業的責任意識。
目前,專科類學校更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學術講座也只是偶爾開展,存在的問題也較多。
1 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現狀
目前,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存在一些問題:(1)學生所用的教材改版間隔時間較長,知識更新不及時;(2)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興趣不濃厚;(3)專業性前沿知識、最新進展內容涉及的少等。
1.2 學術講座開展現狀
雖然大多數學校都在開展學術交流講座,但專科層次的學校開展的次數一般較少,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1)學校缺乏較為詳盡的針對學術交流講座的管理和開展的規章制度;(2)學校對學術交流講座計劃性不強;(3)教師與學生對學術交流講座熱情度不高,教師不愿講,學生不愿聽;(4)講座的開展主要以請校外的專家講解為主,校內教師開展講座較少等。
雖然,醫藥類專科高校培養的學生大多在基層衛生組織,對學術科研方面涉及較少,但及時了解行業新興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索問題的主動性,高學生不斷專研思考的上進心,在學生走向社會步入工作崗位后,也能更好的開展工作。因此,開展好學術講座有重要意義。
2 開展好學術講座舉措
2.1 設立專門的學術管理部門
雖然專科類高校師生范圍相對較小,但同樣要重視學生拓展更新知識的學習與交流。目前,大部分專科類高校沒有專門的學術講座管理部門,學術講座只是作為一項臨時性的工作。但要發揮學術講座第二課堂的作用,學校應把學術講座作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來開展,要有專門的管理部門及人員負責與外部的交流聯系以及校內的組織計劃管理等工作。
2.2 完善制度,制定計劃,做好總結反饋
學術講座的管理與開展首先應制定相應的的規章制度,使學術講座的開展有章可循。另外,針對大部分專科高校開展學術講座計劃性不強,大部分屬于臨時安排,因此,學校學術講座管理部門應在每學期初制定學術交流講座計劃,對講座內容、開展次數、計劃邀請哪些專家等做好規劃,使學術講座組織開展更規范。此外,學術講座管理部門應針對每個學術講座進行總結,做好結果反饋,對開展了學術講座后的優點、存在的不足、學生聽講后的反應等各方面都要整理記錄,在后續開展工作中取長補短。
開展學術講座不能流于形式,而應切實發揮其開闊眼界、增加學術興趣、增長知識的作用,因此,完善的制度、計劃、總結反饋是必不可少。
2.3 加大宣傳,提高聽講的質量
學生對于學術講座興趣不濃厚,有時候學生聽講座只是為了完成安排的任務,即使聽講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因此,要讓學生清楚學術講座的重要性、學生學習課本專業知識存在不足等問題,另外,教師在課堂中也應多向學生提出當前醫藥行業遇到的棘難的問題,激發學生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行業責任意識。
2.4 內外結合,加強本校教師開展講座積極性
目前,學校開展講座基本是邀請校外的專家學者開展的,形式單一,次數少,而未充分發揮校內教師這一資源。部分校內教師也時常關注醫藥行業最新進展,也時常出去交流學習,對于這些教師學校學術講座管理部門應鼓勵他們開展講座。校內教師多開展講座,既可以節約講座成本,還能使講座的開展日常化,多元化,并促進教師、學生的交流互動。
當然,要發揮校內教師資源,就要求增加教師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教師將對外交流的思想、學到的知識結合自己的思考開展好講座。學校為鼓勵教師開展講座,可以對校內教師開展講座實習獎勵機制,獎勵不局限于物質上的,可以從職稱評定加分這些形式上獎勵。
邀請校外的專家學者開展講座與校內教師開展交流相結合,可以使學術講座在高校活躍起來,形成一種敞開式的教學形式。
篇9
關鍵詞:醫藥制造業 競爭態勢 戰略選擇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醫藥制造業發展迅速,在整個制造業中的比重較大幅度上升。據統計,制造業占全部工業的比重由1993年的84.6%下降為2001年的78.6%,降低了6個百分點,而醫藥制造業占整個制造業的比重由2.1%上升為3.2%,提高了1.1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醫藥制造業在我國整個制造業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藥行業的發展還存在明顯的不足。
醫藥制造業的發展現狀
制藥企業總體創新能力有限。創新是醫藥行業的命脈。醫藥行業的創新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人類健康不斷面臨著各種新疾病的威脅,醫藥行業必須不斷拓展自身開發的領域;二是細菌和病毒的變異使傳統藥物的療效降低,這就促使人類加快藥品升級換代的步伐。醫藥行業又是一個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的產業。由于醫藥行業一直面臨著不斷創新的巨大壓力,因此醫藥企業就必須得加大研究和開發力度。發達國家醫藥業將銷售額的10%~20%用于新藥研究與開發,其研制成功一種新的化學合成藥耗資2-3億美元以上。而我國2003年的醫藥產業的總產值是1200億人民幣,不如國際制藥巨頭默沙東公司一年的產值,而我國整個醫藥工業的研發投入,幾年來都只能在總銷售額的1%左右徘徊。
醫藥產品以普藥為主且技術含量低。普藥,是指較為普通的藥物,具有臨床應用普遍、療效確切、用量較大、價格較低的特點,并且大都為國家基本藥物,普藥的生產廠家大多為缺乏資金實力、研發力量、營銷網絡等基礎的中小企業,所以,與新藥、特藥相比,其技術含量低,由此導致附加值也很低。從總體上看,我國制藥水平還明顯低于國際先進水平,制劑附加值與原料藥的比值是3:1,僅是美國同類比值的十幾分之一。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普藥生產企業的經營效益普遍較差。
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藥品。我國制劑生產落后,以仿制國外新藥為主,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由于我國醫藥行業的創新能力不足,目前在我國市場上流通著的國產藥品基本都不是原創新藥,生產非專利藥(仿制藥)一直是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的支點。事實上,除中藥之外,我國目前的藥品中幾乎沒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品。
醫藥制造業的競爭態勢
由于我國醫藥事業起步較晚,相比國外同業來說,其較低的創新能力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欠缺使得我國制藥行業現階段呈現出特有的競爭態勢:
(一) 行政性進入壁壘較高,壟斷勢力較強
眾所周知,醫藥行業的生產要受到國家行業部門的嚴格控制,其行業內企業均要進行資格審核和獲取許可證。因此與其他行業相比,醫藥行業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早已宣布,在2004年6月30日以前,我國所有藥品和原料藥生產企業必須符合GMP要求,并取得證書。自2004年7月1日起,凡未取得相應類別GMP證書的企業,一律停止生產。特別是新藥的生產,由于存在一定的行政保護,其壟斷勢力凸顯。我國有關管理部門對“新藥”的界定有兩種標準:一是從未在我國批準生產的藥品,二是未被批準在我國上市的藥品。由此可見,我國的“新藥”概念既包括專利藥,也包括我國從國外引進的超過專利保護期的非專利藥。正因為如此,我國對新藥主要實行特殊的行政保護,即“對通過審批的新藥,由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發給新藥證書。”這種行政性進入壁壘使在位制藥企業擁有較強的壟斷優勢,這種壟斷優勢使得企業可以通過制定較高的價格獲取壟斷利潤。
(二)企業經濟規模小,行業集中度較低
企業經濟規模是工業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基礎,醫藥制造業總體上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對規模經濟要求不是很高,但企業的經濟規模對于企業的研發投入、國際競爭力和長期發展都有重大影響。我國過去由于實行地方審批,受地方利益的趨使,各行政區分別審批建立醫藥生產企業,造成全國的醫藥企業數量眾多,但每個企業的生產規模相對都較小,不能形成規模經濟。這種情況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為明顯。雖然近幾年我國企業的平均規模較大幅度上升,但我國醫藥制造業的平均生產規模僅為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企業平均規模的5.6%~28.2%。較低的生產規模和眾多的企業數目導致我國醫藥制造業的市場集中度非常低。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醫藥制造企業CR4為6.85%,CR8為8%,20強的國內市場集中度也僅為42%,而世界醫藥市場上20強卻占據了世界市場66%的市場份額。可以推斷,隨著我國今后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醫藥制造業面臨的國外同業的競爭壓力會日益加大。
(三)競爭方式主要依靠價格手段,技術創新和服務等非價格手段使用較少
因為受到國內用藥水平低、難以進入國外市場、國內醫藥基礎研發薄弱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新藥研究的預期回報率較低,導致我國醫藥制造業的研發投入不足。美國醫藥制造業的R&D強度是我國的7倍。2001年,我國投入的醫藥研發經費僅為14.1億元人民幣,而國外平均一個新藥的研發投入為8億美元。另外,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導致創新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與國外普遍實行的專利保護制度相比,我國對新藥的保護程度存在明顯的差距。而國外醫藥生產企業之所以能獲得較高的利潤回報,是與其因知識產權保護而帶來的壟斷地位分不開的。
(四)子行業間競爭不均衡,優勢部門的優勢不突出
制藥行業如果按照制藥的方法和原料分,主要可以分為化學制藥行業、生物制藥行業和中成藥制藥行業三個子行業,其中生物醫藥產業是一種知識密集、技術含量高、多學科高度綜合和相互滲透的新興產業,其所需的高投入、高技術及其所具有的高風險特性使該行業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我國生物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基礎較差,但從一開始就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目前我國生物技術已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年銷售額223億元,占醫藥制造業8%。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生物制藥在資金投入、新藥開發能力和技術水平上都遠遠落后于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生物制藥的產業化水平很低。化學制藥行業在我國是相對成熟的,是我國制藥行業中的主力軍,但是由于我國化學制藥主要以普藥為主,技術含量低,其優勢尚未張顯。中成藥作為我國的瑰寶,目前我國中成藥年銷售額578億元,占醫藥制造業的21%。三個子行業中,中成藥和生物制藥的利潤率達11%,超出行業利潤率2個百分點,化學藥利潤率較低。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化學制藥行業的重復建設較為嚴重,導致行業內競爭激烈,藥廠之間競相壓價導致企業利潤率降低;相對而言,生物制藥由于其資本投入要求高形成一定的進入壁壘,中成藥往往由于其配方多為專有技術,也形成了一定的進入壁壘,所以生物制藥和中成藥具有相對較高的利潤率。
醫藥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戰略
(一) 加大化學原料藥的生產和銷售
化學制藥行業目前是我國制藥業中的主力軍,由于我國新藥研發能力比較薄弱,所以仿制藥和原料藥成為主導產品,特別是原料藥,在我國藥品出口中占到了90%以上。盡管當前我國醫藥業亟待提升創新能力,但研制新藥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及較高的風險是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無法承擔的,這一點與國外著名的醫藥企業是無法比擬的。但是我國可以集中發揮在原料藥生產中所具有的優勢,進一步加大原料藥的制造,等到我國原料藥的輸出在全球制藥產業鏈中占到舉足輕重的地位時,就可以反過來影響國際醫藥產業,而國內產業規模的升級也會給研發帶來更多資金。
(二)完善知識產權的保護立法
從國外醫藥企業的發展來看,一個國家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是促使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如上所述,一種新藥從研制到上市常常要經過很長的時間周期,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而且要面對研制失敗的風險,因此醫藥行業較高的利潤回報與該行業所承擔的高風險是相聯的,而為確保醫藥企業在創新成功的同時能獲得較高的利潤,給予醫藥企業必要的壟斷特權是必要的,所以許多國家對藥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非常大,這一方面表現在藥品具有較長的專利保護期,西方發達國家大公司開發新藥的產品專利保護期一般為18年,工藝技術類專利保護期限另外新增15年;另一方面表現在專利期內的新藥價格不予限制,完全聽憑市場決定。這樣就保證了專利新藥可以獲得應有的高利潤,在利潤的刺激下,企業具有了進一步創新的動力,企業之間的競爭促使市場上新藥不斷涌現,整體醫藥水平不斷提高,醫藥產業健康發展。我國已是世貿組織的成員,要促進我國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就應與其他國家的法律制度接軌,為專利新藥創造一個寬松的市場環境,以鼓勵和支持制藥企業不斷研制專利新藥,增強國內醫藥行業的研發能力和經濟實力,確保我國醫藥企業能夠從容應對國外制藥企業的競爭壓力。
(三)推進企業重組和兼并
發達國家的發展已經證明,實施大企業集團戰略是當今各國經濟發展的方向,是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進入21世紀后,這種趨勢日益明顯。從國際經驗來看,一個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主要是基于市場的并購和重組,這一點可以從近年來頻頻發生的金融業和汽車業的大合并中得到說明。但從我國實際狀況來看,在規模達100億美元的我國醫藥市場上分散著3000多家本地企業,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占據領先地位。分散的格局和重復的建設帶給企業的只能是無序的競爭和低廉的價格。因此在國際醫藥巨頭的競爭壓力下,我國醫藥企業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整合,以提高國際競爭力。
(四) 促進中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生產
目前國際上中成藥銷售市場中,日本企業占據了90%的份額,我國中藥業之所以未能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主導地位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中藥缺乏制作的標準化規則,與西藥的制作相比,缺乏完善的質量、技術標準體系,導致傳統的中藥沒有專利,無法在國外市場上獲得認可。國家醫藥產業“十五”計劃鼓勵中藥現代化,我國醫藥企業應積極利用政策的支持,不斷改良中藥的生產方法,推進中藥生產的規范化、產業化和集約化進程,在此基礎上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申報藥品專利,甚至可以采取“以醫帶藥”的做法,通過在境外開辦中醫診所將中藥帶出國門。
總之,我國制藥行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制藥業只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積極應對國際挑戰,才能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多納德•海,德理克•莫瑞斯.產業經濟學與組織[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2.王俊豪.政府管制經濟學導論[M].商務印書館,2003
3.竇爾翔,吳航.構建我國新的醫療價格運行機制[J].中國物價,2003(6)
篇10
【關鍵詞】醫藥行業 無形資產 經營業績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無形資產的發展和創新是社會創新進步的重要舉措,完善和豐富無形資產的會計理論,對于建設創新性社會、創新型國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參考了國內外相關文獻,以無形資產和企業經營業績的相關理論為基礎,采用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醫藥行業在滬市發行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以2009―2011年作為研究時間序列,研究上市公司無形資產和公司經營業績之間的關系,探索無形資產對經營業績的貢獻程度,從而對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的管理、培育和增值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國外學者對無形資產與經營業績的相關性研究比較早,在實證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Amir and Lev(1996)的研究表明,一些傳統的財務指標對他們所研究的移動通訊企業不具有價值解釋能力,而如客戶資源等未入賬無形資產、公司成長性之類的非財務指標與經營業績更具有價值相關性。Gupta and J.Neersaj(2008)提出了廣告營銷和客戶服務費用等無形資產支出是重要的價值驅動因素,同樣也確認了無形資產和經營業績具有價值相關性。國內相關研究目前主要還停留在對無形資產的計量、確認和披露等問題上,無形資產和企業經營業績的相關性研究方面并未引起廣泛關注。薛云奎、王志臺(2001)指出,上市公司披露的無形資產對股價有著顯著的正向貢獻。王軼英、王書林(2010)選取2003―2008年間信息技術行業的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利用面板數據和截面數據模型檢驗無形資產與業績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與固定資產及流動資產相比,無形資產對公司業績貢獻程度顯然更高。生物醫藥類公司作為科技類上市公司的一種類型,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研究興趣。劉振宇、魏鳳(2011)的研究結果表明,醫藥生物類公司無形資產對企業的盈利能力起著顯著的正向相關的關系,模型有較好的擬合效果,因此對企業盈利能力起到了很好的解釋作用。
我國學者在無形資產與經營業績的相關性研究中,大都確認了無形資產和經營業績的價值相關性,這一點和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而且這種相關性具體表現為兩者的顯著正相關關系。相對于無形資產與固定資產對經營業績的貢獻比較,認為前者相較于后者而言,對經營業績所作的貢獻更大。
二、研究假設與模型
1.研究假設。無形資產作為新時代企業重要的價值源泉,它的質量和數量直接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大小。無形資產具有非競爭性,應用更具有廣泛性;無形資產邊際成本非常低,一旦研制出首個產品之后的批量生產成本很小,生產規模不受成本的限制;無形資產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特點,不斷下降的成本更有利于創造規模效益。得益于以上三個特點,使得無形資產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創造能力,成為企業在新時代的價值源泉。為此,本文設定的第一個假設為,假設1: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無形資產和其經營業績呈顯著正相關。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所擁有的無形資產本身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盈利能力的擴大和價值的提升。以醫藥行業為例,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基因技術以及醫藥技術的深入發展,改變了人們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些疾病的認識,改進或提高了某些醫療方法和效果。因此,當前提升企業價值的資產主要是無形資產,而并非有形的固定資產等。本文針對無形資產能為企業經營業績作出顯著貢獻這個普遍的預期,提出了第二個研究假設,假設2:單位無形資產對公司經營業績的貢獻要大于單位固定資產所作的貢獻。
2.研究模型。本文參考Aboody & Lev研究上市公司無形資產和經營業績價值相關性和Aboody,Barth & Kasznik(1999)研究固定資產重估價值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貢獻時采用的模型,在此基礎上,結合本文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建立了兩個實證模型來檢驗假設1和假設2。本文鑒于選取了三個年度來進行實證分析,用模型(1)來檢驗無形資產對當年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貢獻;用模型(2)來檢驗當年無形資產對隨后兩年經營業績的作用。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選取2009―2011年滬市發行的所有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以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公開發行的年度報告為觀察值。為了使得獲得的財務數據更具有客觀性和代表性,制定如下限制條件:(1)刪除2012年1月1日已暫停上市和停止上市的樣本;(2)刪除2009年之前沒有完整財務數據和異常財務指標的樣本;(3)刪除現已被摘牌、ST公司、明顯造假的樣本;(4)刪除沒有無形資產或者無形資產為0的樣本。依據以上限制條件,經過層層篩選,最后選取了47個研究樣本。本文樣本均來源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財務指標來源于《中國上市公司財務指標》(200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