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生物的啟示范文
時間:2023-08-15 17:32: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科學生物的啟示,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圖書網絡環境;服務;引導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經濟的到來,科學研究向縱深領域的發展喚醒了人們強烈的信息要求;具備嶄新的知識結構,掌握新的學習與科學工作方法,把握科學技術發展的社會需求,這是社會對當代大學生提出的新要求。
一、高校圖書館的作用
在高校正常教學過程中,教學的內容限定于專業課的學習,這對于當代的大學生所要求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當代大學生必不可少的要求,需要了解本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最新科研成果,需要了解相關學科知識來補充,也需要其它各科知識來豐富自己、充實自己,要完成這樣的學習,需要高校圖書館這個課堂來完成。
人類已進入了信息時代,圖書館現代化進程加快,圖書館應發揮自己的優勢,大學圖書館是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人類知識的寶庫,是尋求知識,追求理想的良師益友,是現代大學生的教育課堂。
圖書館為學生的另一個課堂,一方面配合課堂教學開展服務,另一方面為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展服務,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培養健康的閱讀興趣,提高文學欣賞水平,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閱讀需要,正確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吸引更多的學生到圖書館來度過課余時間。
二、圖書管理者的素質要求
對于高校圖書管理者,不但有著服務于學生,做好圖書、資料的借閱工作,還有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的義務,向學生宣傳、展示、傳遞科學文化知識,提供文獻服務;圖書館是一個巨大的“信息源”,數以百萬計的館藏能否為讀者充分利用是目前高校較為關注的問題之一。為使館藏文獻這個“信息源”充分發揮作用和效益,為教學科研、為大學生素質教育提供優質高效的文獻服務。對圖書管理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工作中認真學習。了解高校內各專業的基本知識,各專業的發展情況,及時、準確的將信息提供學生,提供學生對相關知識學習的途徑,使學生在專業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全面提高館員的文化業務素質,熟悉館藏,掌握現代化技術手段,還應懂的些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為讀者當好參謀。要求館員樹立“讀者至上”的思想,以熱情的態度及淵博的知識接待每一位讀者。堅持把讀者服務工作與培養世紀人才的大目標統一起來,并貫穿于圖書館的各項工作中,形成全員育人的良好機制和文明氛圍。
圖書管理者對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知識要求要關注,引導、教育學生在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的同時還要學習和了解為人處事、企業管理、社會發展、法律法規等,使學生成為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朝氣蓬勃、思維敏捷、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從理論中汲取營養,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掌握正確的方法論,培養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努力做勇于和善于創新的先鋒。
三、新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
圖書館高雅的文化環境和文明的服務,還對培養大學生的良好素質起著春風化雨的作用與效果,使他們在無意識地領悟人生的真諦,約束自己的行為,發揮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質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終生受益無窮。對于大學生來說,這種無形的教育比有形教育更容易接受,這種配合教育有時比課堂教育更有效。我們要抓住這個有利條件,將大學生素質教育貫徹到各項服務育人的活動中去。
當代知識的交叉性和綜合性趨勢,要求人們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加強人文、社科方面的修養。新的科學理論、科學技術不斷涌現,高新技術發展、普及迅速,從事社會科學的人就更應該了解和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常識,而不是只了解每個具體的專業中極小的一部分。世界聯系增強,對外開放擴大,國際信息交流頻繁,都要求人們結合工作要求盡量多地掌握外語。
四、發揮高校圖書館課題的作用
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提供各類知識的源泉,圖書管理人員服務和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的作用,肩負著為教學科研服務的重任。高校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就是教育職能和情報職能。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素質,也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職責,開展大學生素質教育,圖書館是除教室以外的重要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文化陣地,圖書館以其豐富的館藏為基礎而開展的各種文獻信息服務活動,均和育人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都滲透著育人的內容,產生著育人的效應。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化管理,高校圖書館形成了自己內部的網絡管理體系,學生的知識學習,在圖書館以外的網絡系統也可以完成,為學生創立了便利的條件,打破了以圖書為資料來源的格局,為大學生素質教育及專業學習提供極大的方便。做好高校內各種資料、文獻、圖書的網絡工作,是當代高校圖書館的主要工作內容,在網絡的導讀內容上,不但注重專業書籍、專業刊物的導讀傾向,還增加了德育、美學、馬列著作、名人傳記、愛國書籍、企業管理、法律法規、財務經濟等相關的知識,引導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領域全面的發展,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廣大學生是圖書館文化的享受者,對學生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對于養成健康、向上的學生素質所起的作用比直接的教育指導更大和更有效。大學生通過有目的地閱讀優秀書刊,受到感染、熏陶,從而達到陶冶情操、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的目的,使得高校圖書館在高校起到教學、育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淑梅.以人為本是圖書館管理的基礎[J].國外情報科學,2004,(5):43.
篇2
關鍵詞: 小學科學教學 教學實踐 有效教學策略
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自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途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探究的重要性已得到廣泛的認識和重視,科學地使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知識的增長。那么,小學科學怎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呢?筆者結合多年從事科學教學的經驗談談在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的一些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究
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睂τ趯W生進行科學探究來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創設各種能激發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有效途徑?!昂玫拈_頭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在科學課的開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實驗探究。
例如:在《生物的啟示》這節課中,我創設問題情境,請學生欣賞一段《珍珠港》電影中飛行員駕駛飛機在夕陽中自由飛行的畫面,在優美的畫面欣賞中,我問學生:“你們想飛嗎?”學生都回答說“想”!于是我告訴學生人類從古至今都沒有停止過飛翔的夢想。接著講述了飛機的發明史,提到更早時候古人從飛鳥身上得到啟發而發明飛行的最早雛形工具,引導學生觀察飛鳥和飛機哪些地方相似,古人為什么能從飛鳥身上得到啟發?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你知道魯班是怎樣發明“鋸”,瓦特怎樣發明“蒸汽機”的嗎?你從哪些生物上得到啟示?等等。通過創設這樣情境,激發學生對科學事物的關注和熱愛,引發學生探索、研究科學事物的興趣和欲望,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二、玩中體驗,樂于探究
探究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小學生探究欲強,但探究能力相對較弱。玩是兒童的天性,讓學生在課堂中玩,目的是讓他們異想天開,從玩中求知、求真,玩出科學的真諦。如,教學《壓縮空氣》一課,上課時,我出示一支空氣槍,“啪”的一聲子彈射了出去?!跋胪鎲幔俊边@樣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學生在興致勃勃地玩空氣槍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問題,因為一部分學生玩成功了(空氣槍的子彈能射出去),而一部分學生沒玩成功(空氣槍的子彈不能射出去),這樣學生就能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子彈為什么能射出去?”“子彈為什么不能射出去?”學生帶著自己發現的問題,興趣盎然地進入了下一步的探究活動。再如,教學《點亮我的小燈泡》一課時,我給學生提供一個電池、一個小燈泡和一根電線,要求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辦法,把小燈泡點亮,然后把小燈泡連接的方法畫在科學文件夾上。學生對這一實驗很感興趣,各個小組有序地投入到合作學習中,很快完成了任務。這樣,學生在合作中邊玩邊學,在玩中體驗,不僅在心理上獲得了安全感,精神上受到了鼓舞,而且思維更加活躍,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給足時空,自主探究
陶行知先生說過:要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嘴、空間和時間,并且給予充分的營養。學生自主探究不是簡單地驗證某個事實或結論,而是要從具體的客觀事物中,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討論等多種活動,發現豐富的事實。這樣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物質變精神的發展過程不是三五分鐘所能解決的。要讓學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獲取盡可能大的收益,教師要給足學生獲取事實的時間,要給夠學生整理加工事實的時間。學生要通過語言把各自收集的事實及對事實的看法進行相互交流,在認識上經過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思維加工過程,并達成共識,必須有足夠全體學生廣泛參與和相互間充分交流的時間。如《固體的熱傳導》一課教學時,教師給學生提供火柴桿、凡士林(凡士林遇熱會熔化),提問學生,你準備借助材料怎樣來研究?火柴桿有幾種粘法?凡士林還可以怎么涂?你還能設計出更新更好的方法嗎?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自行設計了許多有創新價值的實驗,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創新,讓學生自己去說去做去表達,使探究實驗活動真正落到實處。
四、評價激活,深化探究
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學習始終保持愉悅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由于不同年齡階段,因此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樣,所表現的每個側面程度也不一樣。只有評價內容適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我在課堂中善用評價激勵語,如:“××同學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知道得真多!知識真豐富!我們大家要向你學習!”,等等。對于學生的回答,無論恰當與否,教師都應及時作出評價,一個充滿贊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輕輕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使學生心潮澎湃,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自然能夠深化探究,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要真正上好一節科學課,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智慧,引導學生手腦并用,用活動來帶動思維,用思維來改善活動,使學生能規范、科學地動手操作,通過自行探究獲取自然科學知識,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從而真正發揮實驗的效應,凸顯科學課的教學功能,演繹出教學的精彩。
參考文獻:
[1]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篇3
隨著信息技術的到來,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深入小學科學課堂,并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變革?!犊茖W課程標準》指出:“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不是為用而用,首先必須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是教學過程與方式的有機成分。”科學課是一門“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啟蒙課程,提倡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認識和理解世界,但由于學生動手能力不足或科學器材不足,很多觀察內容或動手實驗難以完成或根本無法進行。只好用“黑板實驗”或“口頭實驗”來代替,既不形象又不得學生理解,在運用了 PhET互動式仿真模擬實驗軟件后,許多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2 軟件簡介
PhET互動式仿真模擬實驗軟件來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PhET計劃(Physics Education Technology project),即物理教育科技計劃的簡稱,該計劃主要基于Java和Shockwave、Flash技術開發,通過建立互動式仿真模擬實驗科學網站(http://phet.colorado.edu/),提供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及地球科學等模擬試驗,供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使用。
該軟件主要是研究仿真技術如何改進物理及其他理科教學,通過趣味互動幫助學生理解深澀難懂的概念以及蘊藏的數理關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適用于理解枯燥的抽象概念和規律(運動學、拋物線、 可逆反應等概念);觀察極其微小的(原子、電子)或極其巨大的對象(太陽系、冰河等);記錄反應速度太快(核反應)或反應速度太慢(溫室效應)的實驗數據;使用實驗器材昂貴(MRI核磁共振造影)或重復進行不同參數條件的測試的實驗(熱、化學反應速率等);具有危險性的實驗(觸電、易燃性、放射性等實驗)。
3 應用案例
下面以PhET互動式仿真模擬實驗軟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案例――“直流電路組裝套件”實驗為例,了解該軟件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應用。PhET的直流電路組裝套件中所有元件和儀器都和實際非常接近,在連接上也可隨意擺放,學生利用各種元件組裝好電路后,即可查看電路的運行情況,只要各元件連接正確,電路便可接通,學生可以很形象地看到電在電路中的運行,利于學生完整、清晰且準確地建構電路的模型。如圖1所示,如果學生連接錯誤,造成短路,在現實中,只能看到小燈泡被燒毀的一瞬間的景象。而在PhET中,學生可以看到電路著起熊熊大火的景象,如圖2所示,非常形象直觀。通過仿真模擬實驗,學生在實際動手組裝電路時就變得相對容易一些。
PhET互動式仿真模擬實驗軟件中還有大量適合小學科學使用的實驗案例,如:“聲音”實驗案例可以研究聲音的傳遞等現象、“能量的形式和轉換”實驗案例可以直觀地看到各種不同能量之間的轉換過程等。教師可以對 PhET互動式仿真模擬實驗軟件的源代碼進行下載存儲,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研究和改進。
4 應用啟示
篇4
一小學科學教學導入原則
導入環節的設計并沒有固定的形式與要求,但是要想使導入環節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發揮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首先要對學生情況和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再參考以下原則進行設計[2,3]:
(一)目的性與整體性相統一原則
科學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包括科學知識、過程與方法、科學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即“三維目標”[4]。一方面,導入的目的性主要體現在為每節課的“三維目標”做好鋪墊,使其能夠順利實現。雖然在導入環節不能完全涵蓋“三維目標”的要求,但應該就其中一個方面進行設計。另一方面,導入的目的性還體現在要緊密圍繞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為學生理解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服務。導入雖然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導入的整體性指導入要與整節課的教學活動相匹配,要與教學活動的其他環節形成有機的結合,讓導入為后續教學活動開展發揮引領作用。導入環節固然重要,但是在實施中要注意時效性,時間應控制在3-5分鐘;導入環節的內容不應過于繁瑣。在科學課教學中,導入要堅持目的性與整體性相統一原則,應在堅持教學整體性的前提下,進行有目的的設計。例如在講教科版《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一課中(本文所涉及的課都來自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材),以學生播報近期國內外與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有關的新聞為導入,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并開始思考生物多樣性的意義,為實現“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打下基礎。
(二)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統一原則
導入的科學性指導入設計應以教材為依據,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前期知識水平。科學性在實際教學中往往以班級為單位,根據不同班級的特點對導入內容、教師講授進行一定的調整,使得導入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導入的趣味性指導入設計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要生動有趣并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內容。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的導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更能促使學生思考導入環節所呈現的問題,為學習重點難點知識起到促進作用。在科學課教學中,導入要堅持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統一的原則,教學實際中要以科學性為主,趣味性為輔的原則進行。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呈現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在講《我們周圍的空氣》一課,用“覆水能收”的趣味實驗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濃厚興趣。在本節課最后讓學生試著去解釋導入環節中趣味實驗的現象,即由于倒放的玻璃中蠟燭燃燒消耗了氧氣,從而使得大氣壓把周圍的水壓進倒放的玻璃杯中。以此讓學生對大氣壓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三)直觀性與啟發性相統一原則
導入的直觀性指通過教具演示、觀看視頻等方式,讓學生運用感官直接獲取相關知識。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認為小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他們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但需要具體事物輔助其理解。導入的啟發性指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所講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有所領悟??茖W課的學習往往要通過實驗獲得數據或現象并對其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導入時要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與途徑。在科學課教學中,導入要堅持直觀性與啟發性相統一的原則。直觀性是啟發性的基礎,啟發性是直觀性的目的。當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后,可通過設問等方法調動學生已有知識并以此為基礎展開教學。例如在講《定滑輪和動滑輪》一課時,利用旗桿模型模擬完整的升旗過程,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定滑輪的作用。通過老師的提問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定滑輪的作用,讓實驗開展更加有的放矢。
二小學科學教學導入方法
教學導入方法的選擇要以上述原則為指導,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恰當的選擇。選擇合適導入方法對于整節課的順利開展是至關重要的。目前課堂導入方法主要以下幾種[5,6]:
(一)復習導入法
建構主義理論提出要在學生的舊經驗基礎上建構新知識。所以在講新課時,對上節課的重點內容進行復習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講《滑輪組》一課時,先通過提問等形式讓學生回憶起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特點,再引出本堂課的講授內容。這樣可使學生順利的完成知識遷移,讓學生思維更加的順暢。
(二)實驗導入法
實驗導入法可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進行實驗演示,另一種是學生親自操作。前者主要是一些操作較復雜、有一定危險的實驗。例如在講《化學變化伴隨現象》一課時,教師用金屬鈉與水反應后再滴入酚酞試劑,使得整杯水變成粉色。這個實驗現象明顯,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反應后水的pH值較高,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后者所進行的實驗操作簡便易行,可以讓每位同學親身體驗。例如在講《運動與摩擦力》一課時,讓學生進行“拉不開的雜志”的游戲,讓學生感受摩擦力。在小學階段盡可能選擇一些趣味實驗,這符合杜威和皮亞杰提出的游戲符合小學生對新事物認知方式的論斷。
(三)多媒體導入法
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向學生展示不宜觀察的實驗現象或幫助學生理解教師的講解。例如在講《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觀看地震的視頻,讓學生對地殼運動有所了解。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依賴多媒體。應與其他的教學方法相結合[7]。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一些有趣且有意義的游戲軟件也可以應用到日常的教學。通過這種深受學生喜愛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改善教學效果[8]。
(四)問題情境導入法
有效的問題引導要與學生的前概念相關聯,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明確主體的研究內容,將學生的思維盡可能的集中到關鍵問題上,為學生的實驗探究提供一個有力支點[9]。問題情境的來源可以是教師提出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提出的[10]。例如在講《減慢食物變質速度》一課時,讓學生匯報在課前對于超市中冷藏和冷凍區食物種類和食物產品包裝的調查結果。并提出學生對于這樣儲存食物的原因,引導學生思考哪些因素可能與食物變質有關。除了上述提到的導入方法外還有故事導入法、古詩導入法等。在實際教學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三總結
導入環節是一節課中的重要一環。教師通過3-5分鐘的授課內容要讓整節課進入主體內容的探索和調查階段,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決定了導入環節設計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導入的設計與授課教師的學科背景、興趣愛好等方面有關;還與不同班級的前概念水平和所授課程的教學目標等方面有關。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參考本文所提及的導入設計原則與方法,將導入環節設計的既有效、又生動,為整節課的順利進行做好引導性作用。
參考文獻
[1]曹秀菊.新課程背景下高師特色課程“小學科學課實用教學法”的開設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3,(10):146-148.
[2]康曉燕.淺談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入原則[J].呂梁高等??茖W校學報,2002,(03):68-69.
[3]賴慧民.小學數學課堂導入原則及策略研究[J].知識窗(教師版),2013,(01):50.
[4]鄒俊.論小學科學課程“三維目標”的整合[D].云南師范大學,2005.
[5]季宗飛.例談物理課堂的有效導入[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5,(11):35.
[6]林忠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導入方法新探[J].小學教學研究,2011,(17):40-41.
[7]張春玲.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整體教學效率與效果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7.
[8]水卿梅.教育游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9]劉占蘭.加拿大小學科學教育對我們的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06,(12):85-89.
篇5
關鍵詞:中小學生物教師;教學;創新觀;智力;創新思維
人類社會的生存與進步離不開創造, 創造是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無論是自然領域還是社會領域都是如此。同時注意,這里所說的價值性僅指那些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相一致的創造。從個體成長的角度講, 創造能夠滿足人們的成功需求, 是個人實現其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這要求創造者是一個主體性高的人, 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自覺性和主動性。
生物教師的職責和工作方式是用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使學生的創造潛力發揮出來,成為具有創造性思維特征和創造能力的創造性人才。這決定了對教師的創造素質的要求側重在他的與創造活動有關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及創造品格等方面。
一、 教師要組織創造性的教學活動
培養創造性人才, 除了要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外, 還應具有以下幾方面知識:
1、開放綜合的知識背景
創造實踐活動表明,任何一項創造都涉及了多門學科的知識, 即使是專業創造,也非這門專業所能單獨完成, 是多種學科綜合研究的結果,,是科學與人文、自然與社會的完美結合。許多自然領域的科學家有著豐厚的人文知識底蘊, 愛因斯坦的小提琴技藝就與他在物理學方面的貢獻齊名。這一方面說明知識、科學本身的綜合特點?!×硪环矫孀C明人的知識量、信息量與創造思維、創造力有密切聯系。廣博豐厚的知識背景是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必備的條件。
2、腦科學知識
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左右兩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認知特點,左半球具有嚴密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理性認識突出; 而右半球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非理性思維突出[3]。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需要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理性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密切配合,是大腦兩半球功能協調一致發展的結果, 缺少任何一個方面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教師了解創造活動發生的生理機制是指導學生創造性活動的認識前提, 教師就可能在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給學生提供發展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條件。
二、 教師創造性的教學要以學生為本
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教學的具體情景出發,靈活地處理自己與學科知識、教材、學生間的關系,通過科學組織教學過程, 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等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 展示出的非凡高超的教學能力。突出表現在以下兩點:
1、引導學生心理發展的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 學生的發展經歷了依靠引導,自主發展的轉變過程, 教師的引導是實現這一轉變的重要環節。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穩定的心理特點、把握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的動態心理變化,才能有針對性地予以引導。為此,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創造潛力并給以積極暗示。心理學研究表明, 每個學生都有創造潛能,創造型教師注意在教學中通過各種形式暗示學生具有創造力, 滿足學生的創造欲望和成功的需求,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暗示,對自己的創造能力充滿信心, 始終保持較強的創造動機。其次,發現學生的創造萌芽并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創造力具有多元性, 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能是課堂上創造性的見解,也可能是課外獨具慧眼的發現,還可能是創新的動作等。當學生流露出創造性的信息時,教師要迅速捕捉到并根據其特點采用創造性的方法進行培育、誘導, 激起他進一步創造的欲望,完成創造性的活動。
2、靈活處理教材的能力
首先表現在處理計劃和現實間的關系上。具有創造能力的教師具有較強的駕馭教材的能力和敏銳的課堂反應能力, 既遵循事先制定的計劃和任務,又不拘泥于已有的計劃或既定的程序, 而是根據課堂的信息變化機智地改變教學計劃,加快或減慢教學活動的節奏, 補充或刪減教學內容。其次表現在處理教材與學生發展間的關系上。在課本知識與課外知識、教材觀點與個體經驗、社會現實產生矛盾時,創造素質高的教師能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既重視課本知識的學習又不停滯在具體的知識傳授和反復強化上,而是以課本知識為中介,將學生的思維,興趣引向課外那無邊的知識海洋,當教材所包含的思想觀點、價值觀念等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時,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接受教材的觀點, 而是抓住機會,讓他們談自己的看法和文章的局限,使學生對書本知識有辯證的態度,機智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發散思維。
所謂教師的創造品格, 是指有利于創造力發展的,能保證創造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品質。這些品格特征不僅影響教師自身創造能力的發展, 而且影響著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傳統生物教學重教輕學, 學生的學習缺少自主性和個性, 這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 在教學知識時, 不能用科學家、教師、課本的權威壓服學生, 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構來完成, 以他們自己的經驗、信念為背景來分析知識的合理性。學習知識不能滿足于教條式的掌握, 而是需要不斷深化, 把握它在具體情況中的復雜變化, 使學生走向思維中的具體。因此, 教學應堅持以學為主, 將學作為教的出發點和歸宿,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教學實踐中看,創造型教師都較重視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知識,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自己的經驗嘗試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有利于學生的探索精神,自主性、創造力才能的充分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興趣;科學素養;培養
在小學教育階段如何使小學生學好科學課,養成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興趣是關鍵。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教師要充分利用科學課得天獨厚的優勢,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兒童學習研究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把學習科學跟運用科學的具體目標聯系起來,實現培養小學生科學興趣的基礎教育目標。
一、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良好的學習氛圍是關鍵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強烈、求知欲旺盛,一旦遇到感興趣的問題總要弄個究竟才肯罷休,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用體驗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和行動來影響和感染學生,啟發他們更加關注身邊的科學,讓他們更好地在生活中學科學。運用問題情境、游戲情境、故事情境等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主動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有機地展開教學。
如何運用問題情境,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出一個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中進行科學探究,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例如:在《生物的啟示》這節課中,我創設問題情境,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動物世界》節目中鳥兒在夕陽中自由飛翔的畫面,在優美的畫面欣賞中,我問學生“你們想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嗎?”學生都回答“想”!于是我告訴同學們人類夢想飛翔的愿望自古至今都沒有停止過。人們從飛鳥的身上得到啟發而發明了飛機,從而實現這個夢想,可以在藍天上自由自在的飛翔。接著,引導同學觀察飛鳥和飛機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引發學生思考:人類為什么能從飛鳥身上得到啟發?除了從飛鳥身上得到啟發發明飛機以外,你還知道哪些人類從生物身上得到啟示的事例?通過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啟迪學生對科學事物的熱愛和探索的興趣和欲望,培養喜歡科學的思想感情。
如果科學課能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探究欲,使學生在智力、交際、能力等方面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制作電磁鐵》一課時,在學習了制作電磁鐵的方法之后,我利用學生在課上制作的電磁鐵和其他一些小學具,設計了一個看誰的電磁鐵更有力的游戲,讓每個小組選出本組同學認為磁力最大的電磁鐵進行磁力大小的比賽,而且,每組同學都有一次進一步改進電磁鐵的機會,這樣,不僅讓學生在游戲中愉悅了心情,加深了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又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使知識得到拓展延伸,增強了學習科學的興趣。
二、以科學課堂為主要陣地,以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為載體
學生要想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課堂無疑是最好的陣地。這就給科學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把握好自己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課前認真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這樣才有助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在短短的40分鐘內學使學生學到科學研究的方法,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
可是科學教材內容非常抽象,概念化的知識非常多,對于小學生而言毫無樂趣可言。我們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并組織豐富多彩的科技實驗和制做活動,因為這些才是他們真正喜歡的感興趣的事情。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和體驗獲取知識、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學中,多為學生創設動手實踐的機會、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獲得進一步發展和提高。
教師要學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天然條件,開展各種活動。由于教育資源的有限,使科學教學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教學。比如利用身邊的小動物和植物開展制作動植物標本活動,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植物的生長過程,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更重要的是開發了身邊的教育資源,一舉多得。
三、建立良好師生感情,帶動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感情。因為感情有助于使學生產生興趣,如果學生對老師有感情,走得近,那他們就會對那個老師所教的課產生興趣。感情越深,走得越近,興趣越會越濃。因此,在上課時,教師一定要做到語言和藹可親、教態笑容可掬、輔導耐心細致,使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敬,就像自己的親人。還要能夠正確對待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不隨意批評學生,更不能挖苦、諷刺學生,以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挫傷學習的積極性。
四、積極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教師應做到及時發現,并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正面的評價或及時的糾正、引導。教師要多多鼓勵學生,這樣既能使學生感覺到老師帶給他們的溫暖,又能使學生覺得老師時時刻刻都在關心他、注意他,從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培養良好的師生感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但是,要切忌批評學生,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多地對學生進行正面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對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也會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學生興趣
“在一切有條件的地方,科學課程的教學應盡可能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這是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對科學課程教學手段的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為當今教育教學工作實施的必要手段,它不但為科學教學開辟了廣闊的天地,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科學信息,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所以,教師要以教材為中心,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豐富的網絡資源服務于學生的科學學習。要引導學生養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學會主動探究與思考,學會借鑒與選擇。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現代媒體器材的應用能力,鍛煉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強學習信心,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利用教材中的實驗,激發學生興趣
篇7
一、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滲透
1、培養愛國主義思想
在備課時,我努力做到挖掘教材,揭示“知識點”和“德育點”的內在聯系,在教學中把二者結合起來。同步進行。通過多種手段向學生滲透愛國思想,能夠做到曉之有物,情有所動,具體、形象、生動。并聯系英雄李向群的感人事跡,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從小立志報效祖國。長大后隨時準備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
2、進行科學自然觀的啟蒙
教育充分利用自然科學內容的多樣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進行科學自然觀的啟蒙教育。通過教學有關水、空氣、動物、地球和宇宙等知識,讓學生感知自然界是由物質構成的;通過指導學生做各種觀察記錄,使學生領悟到自然界中的物質都在永恒變化著,并且變化是有條件的,使學生對淺顯的唯物辯證思想有初步的了解。啟示學生物質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物質是不滅的。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是相互制約的、相互聯系的。
3、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自然教學中,要通過大量的觀察與實驗,造成一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德育環境。要抓住學生思想的閃光點,向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教育,形成科學求實的學風。在自然課的教學中,有很多的觀察或實驗,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而使學生產生誤解。因此,應特別注意教育學生要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
二、寓德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
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第二課堂活動,有利于活躍學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發展個性,收到課堂教學難以收到的教育效果。為此,我根據學校情況,側重抓了采集制作標本、制作學具、實地考察等活動,并結合李向群精神,從中進行有目的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教育:
篇8
【關鍵詞】信息技術;興趣;好奇;創新
整個國家綜合素質的提升關鍵在于如何引領中國的中小學生整體知識水平的提升,在最基礎的小學科學課程的授課教學環節中,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上課已成了主要的授課元素。結合自己在科學授課的過程中,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開始的新課,引領孩子感興趣的接受。
三年級是學生們學習科學課的起始年級,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學興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就要從孩子們的心理入手,從多方面多角度的引領學生們對新課的喜歡,解決這一關鍵,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充當了重要的角色?,F代信息技術的信息量大、多種媒體的使用能夠帶來更直觀的效果、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大的豐富學生的視野??梢栽黾訉W生的想象力開拓大腦,有力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茖W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使靜態的教學內容變為動態的畫面,加上鮮艷的色彩引起學生注意,用直觀的圖形及和諧的聲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而又具體,使科學教學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從而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下主動地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體。孩子們便能正確的接受。如我在上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動物》課時,便給學生播放了《人與自然》的視頻:圖文、聲像并茂的多媒體展示,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便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熱烈,為新課的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好奇的心理 激發學生們的找尋。
小學生天生的好奇性足夠引起他們對事物的興趣,新奇的東西會吸引他們不由自主的去用耳朵感受,去用腦子思考、去用手觸摸。使用多種探尋的方法找到正確的答案。三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到科學課,他們還不懂得用多種感官去發現事物的特點。而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恰恰彌補了學生的這一缺點。通過觀察地球的全貌,讓學生們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去思考,一系列的猜想,從遠處看,從近處看,去不斷證明自己的猜測,最后通過判斷、思考知道了地球上藍顏色的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水,而教師從視頻搜索出水的情境,孩子們在欣賞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好奇的情理,從而會產生對水的研究。好奇與興趣便自然而然的激發出來。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增大。對于自然界的科學用心的感受。而現代信息的使用無疑成了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而在《動物的卵》一課當中,多種多樣的動物的卵的認識這一內容學生是不可能在課內籌集到足夠豐富的觀察材料的。那么,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通過瀏覽專題網站可以獲得多種有關動物的卵的信息,從而構建對于動物的卵的認識。
三、激發學習的興趣 提升科學的學習效率
在小學科學教材中,尤其是高年級的課程里,抽象的內容很多,如像月食、宇宙知識、動植物的生長過程等。這些內容對小學生而言,都是陌生而且不容易理解的。以前在這些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只能靠講解,條件好的學校也只是利用掛圖、幻燈片來輔助教學。將多媒體技術引入科學課堂,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像融于一體的特點,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學《地震》一課時,先播放一段關于地震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大地劇烈震動,房屋倒塌,道路錯位,樹木被連根拔起的景象。學生被這恐怖的畫面驚呆了,他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憾。此時再讓學生分小組說一說這是一種什么現象,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關地震的情況說給同學聽一聽,然后再從現實中來推測在什么情況下會發生地震,最后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地殼的不斷運動,在地下的巖層受到承受不住的地球內部的壓力的時候,地殼發生了斷裂,這時地震就發生了。由枯燥的理論知識,到圖文并茂的多方面感官感受。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習科學的興趣。學習的效率大大提升。
四、努力的學習科學 不斷的創新科學
創新的思維是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比較、加上合理的想象,產生的新思想,新觀點??茖W課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門新興學科,許多重大的發明都是在質疑的引導下,通過創新而最終實現的。科學課的積累,使我們對創新有了新的認識。只要積累了經驗。對事物的重新認識,才能激發創新的意識,這就在于平時的培養,通過多種方法的靈活運用,從而大大提升知識面,為后天的創新積累財富。小學階段是學習新知的重要階段。接受新鮮事物的黃金階段,充分利用好這一時段,而多媒體的最大特點就是信息量大,學生們通過一系列的查閱、尋找、思考便能提升知識的儲備。大量的信息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得以尋找到答案。我在教授鋸的發明時,用多媒體以精美的圖形制作,形象、生動為學生展現鋸的研制過程,從而激發了學生依照自然界的生物進行發明創造。在課件展示中,我適時的引導學生們仔細觀察葉子的邊緣,從中發現問題,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學生便會產生思考,討論,從中得到啟示,從而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靈活的課件展示,從細小的環節給孩子們無限大的想象空間。培養了各方面的能力。學生正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提升了學習的空間。
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將學生的科學學習至于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助他們不斷的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并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科學課堂教學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F代教育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的的優化整合,更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他們猶如身臨其境,喚起了他們探索科學奧秘、學習科學知識的激情,將大大的提高教學效果。更好的提升國民整體科學素質的提升。
篇9
創新是主旋律——淺談少兒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嚴斌
農村小學品德學科開展社會調查探微張敏
談中考數學復習策略康煜翔
芻議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王皓
淺談文言文教學雷澤晶
創德育環境促幼兒發展張曉紅
興趣是學生語文學習的真正動力王富存
高中物理新課程理念的教學實施建議東方青年·教師 趙麗梅
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張寶剛
談談課改下高中生物之有效教學李建軍
學生養成教育七字訣卿深林
閱讀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觀體驗楊燕平
以讀為本讀中訓練張崢
淺談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研究于曉梅
淺談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景鳳琴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熊愛梅
淺議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畢艷云
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質疑謝文成
談地理課堂教學藝術張士平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化學科學素質東方青年·教師 周國華
我的班主任工作淺談于曉梅
校本教研直面地理高效課堂李文玲
小學班主任經驗總結孫麗雙
淺談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結合趙秋燕
學生運動損傷事件的分析與啟示湯謙
新課改下的小學和諧德育之我見馬剛
淺談如何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劉斌
小班幼兒品德教育初探史書文
在品德課中體現德育思想李曉翠
追求個性發展創設活力課堂錢憲宇
談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汪威強
一片丹心獻教育李文莉
影響高中生參加體育活動因素的調查研究賈萬玉
淺議小學生"傾聽"素養的培養董學磊
語文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周粉娟
自主,給學生一片天陳春裕
讓情境成為你課堂的"魔法棒"杜桂萍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孟春萍
教師言語錘煉四重奏周新桂
淺談導數在中學數學的應用唐國劍,唐福根
淺談雙語教學的現狀與對策邊巴卓嘎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有益嘗試東方青年·教師 李兆柏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的轉換張春霞
淺談高中數學應用問題的教學吳炳友
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途徑和方法馬龍
初中新課改中數學教師的作用薛平濤
思想品德課五步教學法馬龍
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賴運明
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因勢利導巧妙教育羅文華
初中數學新課改中教學方式初探薛平濤
正確認識以人為本推進科學發展王文霞
讓學習資源,花開于語文教學的百花園曹郡蓉HtTp://
加強教學反思,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安祝懷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李玉芬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雷武
音樂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羅文波
改革體校學生的評價體系真實反映學生的學業水平王暉
數學課堂要讓學生動起來蔡啟雄
淺談數學語言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曹云
讓生活走進課堂陳偉
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周萍
打磨細節,向數學素養的深處漫溯張月蘭
語文課堂應成為師生的樂園謝潔
關于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杜小艷
試論多媒體CAI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東方青年·教師 馮子微
閱讀教學,貴在品讀付紅梅
淺談復習課教學的策略李強
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王慶
管窺識字課堂——低年級科學認讀的實踐與探索蔣雙英
談作文教學中周記的潛移默化作用付紅梅
淺談小學語文朗讀訓練王小燕
關于初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體會洪梅,李海江
教師轉變角色"三者"談朱長君
課文后練習要落實在課堂上張永勇
謹防評價天平失衡李慧麗
話說科學課堂點撥李戊遠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東方青年·教師 劉巧玲
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四步走"李賀巖
試析師愛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張悅,李美素,李巖,張議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劉桂香
談新課標下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劉燕
淺談小學低段體育教學彭建平
淺談班主任工作中的經歷教育張麗君
淺談差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轉化教育于麗薇
篇10
[關鍵詞] 中師教育 現代小學教師 培養
隨著師范教育由三級到兩級轉變的完成,小學教師的培養過程中,高師的培養模式被不斷引入,“學科性”、“學術性”逐步加強,然而,在小學教師的培養上似乎并沒有出現令人期待的效果。面對現實,我以為小學教師培養質量的提升,不能僅僅高師培養的經驗中獲取支持,還應該認真總結過去中師教育的經驗,在傳統教育中尋求現代小學教師培養的動力。
一
首都師范大學曾提出,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應該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學,定“格”在本科。無論是培養??茖W歷、本科學歷的小學教師,其核心應該是一致的,那就是要為小學教育輸送教師。換句話說,服務小學教育應該成為小學教師培養的永恒主題。正是在這一點上傳統中師為現代小學教師的培養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1.知識的綜合性。中師教育的過程中,尤其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的中師教育,要求為小學教育培養全科的小學教師,中師的畢業生到小學后不僅要教書,而且要做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不僅要教語文,也要教數學;不僅要教文化課,而且要教體育課、藝術課(音樂、美術)。因此,在中師教育中,高中的課程全部納入到中師的課程計劃之中,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歷史,一個不拉,樣樣齊全,以滿足小學各個課程教學知識的需要。
2.素質的全面性。在中師的課程計劃中,除了上述的高中課程外,還增加了語文基礎知識(相當于大學的《現代漢語》)、書法等課程,音樂、美術課程的課時數也大大超過了高中,音樂中包含樂理、視唱、琴法等內容,美術中包含素描、水粉、簡筆畫、手工制作等內容,有的中師還將中國傳統詩文的誦讀引入教學,納入到小學教師培養的要求之中。中師校園非常重視環境育人,強調“讓每一面墻壁說話,讓每一棵花木表情”,走進中師校園既可以聽到朗朗的書聲,也可以聽到悠揚的琴聲、歌聲;既可以看到矗立的校風教風學風、名人警句,也可以看到老師學生的書畫作品。宿舍內務整齊劃一、教室窗明幾凈,其間學生自行設計的作品布置,無一不在傳達著校園主人的廣泛全面的素養。
3.培養的實踐性。中師的校園是一個活動的場所,學校規定住校學生每天集體跑步出操,全體同學每天早自習推廣普通話,每位畢業生都要通過學校自行設計標準的三筆字、普通話、琴法、視唱、美術作品過關。教務處每年都開出諸如書法、朗誦、古詩文誦讀、小學奧數、素描、國畫、手風琴、二胡、琵琶、小提琴、鋼琴等興趣小組。在老師的帶領下,校園里的每棵花木,學生都為它掛上學名、科目種類、特性等的介紹。團委學生會每周都組織朗誦、講故事、演講、三字、足球、籃球、乒乓球、排球、班級黑板報、學習園地、團一角等比賽或評比,每周末還有豐富多彩文娛晚會。中師校園也是一個教學實踐的場所,中師生不僅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還要學習語文、數學、思品、音樂、美術、自然、體育等教材教法課;不僅有學校安排組織的有計劃有目的的一日見習、一周見習、實習,還有各班必須有一個聯系的小學班級,每周定期到小學幫助任課老師、班主任組織學生學習、參與學生活動,教學實習前不僅可以看到學生備課、小組試講等場景,還可以聽到學生學習體育老師隊列訓練的口令聲。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中師教育中,時時強調學生的教師意識,在學生日程行為規范的實踐中,滲透教師的品格道德、文明言行的要求,“身正為范”成為中師校園師生共同的行為準則。
二
從傳統教育中汲取營養,并非簡單的回歸中師,甚至停留在中師教育所構建的框架上,而是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和小學教育的發展需要,建立起小學教師培養的本科的“格”。
傳統中師的知識的綜合適應了小學教師知識綜合化的客觀要求,也與目前新課程改革“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的現實需要相吻合,但是這種綜合是基于高中知識的綜合,這種綜合顯然無法滿足現代小學教師學科知識標準的需要。但是,小學教師培養高等化過程中,應該堅持學科知識綜合化的特點,在突出學科性的過程中,始終不忘綜合化,尤其是將人文知識、科學知識融入到小學教師培養的課程體系之中,以學科綜合課程和必修、選修等形式,培養素質健全的小學教師,以此促進小學教育的素質化。
傳統中師畢業生全面的素質培養,順應了過去小學教育教師缺乏的需要,客觀上也有順應了小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的要求。雖然傳統中師全面素質培養,對全面內涵的理解比較狹窄,尤其是對小學教師專業技能的理解帶有比較濃重的“工具技能”的色彩,現代教育對教師職業基本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正確理解全面素質的概念基礎上的全面素質培養,依然應該成為小學教師培養的主要方向。尤其是當前小學教師培養普遍忽視學生學科知識和教育學知識外的人文素質、藝術修養、科學精神、創新意識的今天,重提全面素質的培養,更加有利于推動小學課程改革的實踐和素質教育向縱深開拓。因此,小學教師的培養,有必要通過教師培養氛圍的營造、教學資源的整合、課程模塊的設置與開發,推進未來小學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
傳統中師實踐教學和實踐活動,體現了教學技能習得性的特點,造就了一批批適應小學教育需要的新師資。但是隨著對教學技能理解的深入和能力培養模式和方式的改進,這種“夏練三伏,冬練寒九”的機械訓練的方式,顯然無法滿足現代小學教師培養的需要。然而,問題的關鍵是,在小學教師培養的當今,不是要放棄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是恰恰相反,我們在培養高層次的小學教師的過程中,應該在對小學教師職業基本功進行重新界定的前提下,更好地用科學的方式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實踐能力培養效益,增強教師在教學原則和教學規律的指導下,更加全面地駕馭教育教學。不僅要在課程的總量上,增加實踐性的內容,而且要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評價體系的構建等方面,積極推進實踐性教學;不僅要在顯性課程上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而且在隱性課程,教學環境、學習氛圍、學生活動等方面造就實踐性訓練的有效機制。
三
中師的教育并非沒有一點點學術,只是學術缺乏必要的理論的指導,學術的成果缺乏應有的理論的歸納和提升,難以形成促進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強大推動力。
當今教師的專業發展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課題,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力不僅影響了教師個體的成長,而且影響了整個教育的發展?;貧w傳統,在傳統中尋求小學教師培養的動力并不是縮小教師成長空間,而是要為教師成長建立更為堅實的平臺。
教育學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教師的教學效能與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準備并不成正比,二者的相關度極低(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小學教師培養的學術層次的差異,并不是單單建立在學科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更重要的是建立在以教育專業知識為基礎的實踐技能和教學實踐的反思成長上。
這樣的理論成果已經為國外的許多教育機構所接受,并且在實際的教育文件中得到體現。新西蘭教師協會2007年4月公布的《新西蘭教師教育畢業生標準》,從專業知識、專業實踐和專業價值觀與專業關系三個維度,建立了教師教育畢業生的7個標準,除了第一個標準“教師教育畢業生知道叫什么”中涉及學科知識外,其余更多的是教育學知識和教育學知識的運用與實踐。英格蘭從2007年9月起開始實施的《英格蘭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為合格教師、普通教師、優秀教師、資深教師、高級技能教師分別制定了標準,從內容上看,融合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技能熟練模式和反思實踐模式兩種模式。與我國相近的越南教育與培訓部,2006年10月公布的《越南小學教師標準》,把小學教師從人格、意識形態及政治觀點維度,知識維度,教學技能維度三個維度,分為初級教師、高級教師和首席教師,建立起了教師專業發展三個層級。為界定和交流“什么是有效的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機制,同時也為教師的專業學習與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教師個體的實踐知識、實踐智慧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教師的實踐知識和實踐智慧通常是以案例知識、緘默知識、教育敘事或真實課堂情景中的問題解決能力等方式存在,具有不確鑿性和情境性。因此,在小學教師培養中繼承中師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領導能力、教學評價與控制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小學教師“格”的提升,是小學教師學科專業知識的提升,更是小學教師教育理論水平、教育理論指導實踐能力和實踐反思能力的提升。換言之,小學教師培養的學術性,體現在教育實踐中,而主要不是學科專業研究上。
中等師范在走過了百年歷史后,在中國的師范教育體系中消失了。但是,它只是一種教育層次的消失,其百年積累的小學教師培養知識的綜合性、素質的全面性、培養的實踐性的經驗,不僅不能消失,而且應該在高等教育培養小學教師的過程中得到繼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教師專業標準研究項目組.越南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世界教育信息,2008,(9).
- 上一篇:高中歷史知識點擴展
- 下一篇:思想政治風險點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