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范文

時間:2023-08-04 17:37: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篇1

【關鍵詞】實施;素質教育;途徑

一、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渠道和主陣地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中職學校要以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思想來指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使各學科課堂教學滲透素質教育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同時,根據各專業各學科的特點,有側重地強化某一方面的素質。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實施:

(一)通過德育課著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中職學校要高度重視德育課程教學在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中一方面要通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重點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法制教育入手,培養學生的愛國愛家、法制觀念、社會責任感和團隊精神;另一方面結合行業特點及行業職業道德規范,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

(二) 通過文化課著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是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文化基礎教育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保證,中職學校應開設必需的文化基礎課程,還應根據專業特點,開設綜合性強、適應面廣的基礎性通識課程,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文化課程教學要更加注重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保證必要的社會實踐環節。

(三)通過專業課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嫻熟的專業操作技能。因此,中職學校要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突出專業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切實增強學生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為使學生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除應保證學生有較高的文化起點外,還應著眼于學生掌握寬厚的專業基礎知識,使專業課教學內容上從面向單一專業工種擴大到面向行業崗位群,體現寬基礎的特點。注意與相鄰、相關專業課程的廣泛交叉與滲透,以利于超越與創新。

(四)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技巧與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力求知識灌輸和能力培養并重,不論是德育課、文化課還是專業課都應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培養:1、重視思維方法訓練。一方面提高構成思維諸要素的能力,如理解力、概括力和分析力等;另一方面提高思維的品質,如思維的深刻性、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等。2、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加強各學科教學中的實踐環節,使學生接觸自然、了解社會,培養較強的實踐能力。3、重視學習方法指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關鍵。4、力求健康人格培養。中職學校素質教育要教會學生“做事”,但最基本的是促使其學會“做人”,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責任感、事業心、敬業精神并會與人協作共事的人。5、強化應用能力訓練。在教學中,應注意學以致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踐教學和專業技能訓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

重視和加強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的顯著特征,是其培養人才綜合素質,尤其是專業技術素質的突破口。由于實踐教學具有鮮明的職業針對性,必須根據不同職業崗位能力要求,來制定教學計劃、大綱、實施方案、組織形式、教學方法、考核標準與辦法等。對專業所需的最基本的技能進行有針對性的、嚴格、規范、全面、系統的訓練,使學生所學專業的操作技能達到一定的等級水平,從而掌握從業必須的職業素質,培養學生初步的綜合職業能力。中職學校的實踐教學可采用現場教學、演示教學、教學參觀,也可選擇教學實習、頂崗實習等形式。地點可以設在實驗室、校實習工廠或企業單位;時間上可靈活掌握,內容上可適當安排。這一特點說明實踐教學是促進學生手腦并用、知行結合的關鍵環節,在全面素質教育中的優勢和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中,同樣占有重要地位。如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適應能力、敬業精神、合作精神等,都應通過實踐環節,在現場勞動和實際訓練中逐步得到培養。總之,實踐教學能夠集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技能訓練、能力培養于一體,是中職學校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三、 校園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輔佐途徑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對學生素質的養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是鞏固和擴大第一課堂素質教育成果的基本途徑。校園文化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一)導向功能,通過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倡導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風尚;(二)育人功能,通過獨特的潛移默化過程,使素質教育目標為學生消化、接受,從而實現對學生精神、心靈、性格的塑造;(三)凝聚功能,借助廣大師生認同的校園精神,建立和諧、信任、理解、互尊的群體關系,增強師生凝聚力。

四、職業指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橋梁

中職學生從校園走入社會,職業指導在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增強對未來職業的適應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職業指導實踐中,著重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實施素質教育:

篇2

一、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完成認識上的第一次飛躍

一般的認識活動是“二體”問題,即認識的主體和認識的客體間的關系問題。但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活動,它除了認識的主體(學生)和認識的客體(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外,還有教師在起作用,也就是說,教學過程是一個“三體”問題。在這一認識活動中,學生要認識客體,須經過兩次飛躍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思維加工的材料既來源于外界物理環境,又來源于學生原有的物理認知結構,以思維加工為中介的物理環境與物理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使物理認知結構重新組合,最終使學生形成概念、掌握規律、并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二、素質的判斷和發展形式

目前對素質教育的概念和認識雖沒有統一的觀點,但對素質教育的判斷已趨于一致。人的素質高低可用個體行為表現進行推測。高素質者能對各種環境和事物,尤其對意料之外的或從未從事的或從未遇到的事物與環境,進行正確或較好的處理。這一結論被譽為“當代教育思想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的核心觀點,與“學會生存”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也與日常生活認識是一致的:在自己學過的專業領域取得成績,被稱為“能力強”,而在相當廣的領域中取得成果的人被譽為“素質高”。如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我們根據調查,研究、歸納出了教育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素質的四種方式,它們相輔相成,相互滲透。

三、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方式的保證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學習起著積極的決定性作用,可以說,未來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歸根到底是對教師的要求。無論是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教育內容的組織與要求、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將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教師不會做的事,很難讓學生會做;教師不具備的品質,也很難在學生身上培養出來;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學生;沒有創造性的教師,就很難培養創造型人才。因此教師的科學素質要求很高。

篇3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教師隊伍;建設方法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專業素質、綜合能力的提高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在新課程背景下,要盡快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及綜合能力,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養教師形成良好師德

(一)校長要不斷引領教師,樹立“愛崗敬業”的思想。

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把“敬業”和“奉獻”始終放在首位。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說過:“誰要沒有強烈的感情,就不會有強烈的志向,也不能夠熱烈地把這個志向體現于事業上。”因此,我們教師必須以“敬業”為天職,唯有這樣才能在新課改的大潮中奔騰翻閱;“奉獻”是教師品德的靈魂。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永遠是我們的楷模。

(二)校長要不斷引領教師,培養“熱愛學生”的理念。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神圣職責,是衡量教師道德水準的標尺,更是法律規定給教師應盡的義務。只有老師熱愛學生,學生才會熱愛和信任老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明白“老師的愛”是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奮發上進的精神力量。

(三)校長要不斷引領教師,形成“嚴謹治學”的精神。

現代社會,現代教育,要求教師承擔多重角色,要具有多方面、綜合性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在教育實踐中努力做到:“潛心學習理論,運用理論,不斷鉆研業務,掌握現代科學知識,積極發揚探索和創新精神”。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四)校長要不斷引領教師,塑造“為人師表”的形象。

教師的言傳身教能在無形中感染學生、引領學生;教師的良好品格、道德水平、敬業精神,會使學生可信可親;教師的率先垂范、說到做到,使學生可敬可佩。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正視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二、引領教師確立新的觀念

(一)校長要引導教師學會學習。

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知識的呈現方式多樣化,可選擇性強,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同時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也就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迫使教師不得不學習新知識、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

(二)校長要引導教師學會合作。

首先學會教師之間的真誠合作,教師之間只有真誠合作才能得到“心理支持、新的想法、示范力量”同時才能“減少負擔、減輕壓力、支持變革”;其次要學會和家長合作,教育是一項學校和家長共同的事業,只有家長和教師積極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大成效;第三是學會和管理者合作,教師在實踐中總結出好的經驗、好的做法以及遇到的困惑,應及時向管理者匯報,通過和管理者合作探索新的方法。

(三)校長要引導教師學會研究。

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可以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及可持續發展,同時可以不斷增強教師的職業樂趣、價值觀及尊嚴感。校長要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課題研究”、“教研活動”、“自我反思”、“對話交流”等活動,而且堅持經常,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教師就會成為專家。

三、幫助教師不斷提升素質

(一)積極實施“研訓一體化”校本培訓模式。

校長要鼓勵教師參加“校本研究”,努力把教研工作和教師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讓教育研究回歸教育實踐,回到教育生活,回到教育事實本身。

(二)要鼓勵教師通過“網上資源”學習,網上交流,實現資源共享。

(三)積極實施“集體備課”制度。

以“教研組”或“學科組”為單位,開展“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共同研究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方向,明確教學目標,靈活應用教材,更充分地挖掘和擴充課程資源,更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教法。

(四)堅持開展“教學反思”活動。

反思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其本質是教師對其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探究,經歷發現問題,明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反思,特別就共同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分析、思考,找出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并在實踐中嘗試解決問題,引導教師更理性地進行研究。

(五)積極組織“對話交流”活動。

重視師生對話,實現師生平等交流,和孩子們同歡樂同成長。學校還應積極引導教師之間展開對話,使教師之間坦誠相待,都愿意向他人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說自己的教學活動,積極主動地與他人進行思想碰撞,在對話交流中,取長補短。除此而外,學校還要定期組織開展“教師和專家對話交流”活動,定期聘專家來校就教師們通過“合作”還難以解決的問題,給以指點引導,幫助解決。

篇4

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

誠然,體育課在很多地區和學校確實不受重視,而且現在社會多種思想文化的激蕩、新舊價值觀、激烈的競爭、物質生活的懸殊等都沖擊著體育教師的心靈。但是我們體育教師更要堅定自己的信念,改變部分同事對學科權重不均衡認識,踐行“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狀元”的真理。把體育教學當成一種職業,一種事業,一種理想,一種追求,只有全身心的投入,走進學生心中,才能收獲成功與快樂。

2、要有獨具匠心的教育觀

新課程要求體育教師應具備創新意識,新的人才觀、質量關。每節課都應該“別有用心”,這樣的課學生才愿意主動上。新課程倡導體育課堂氣氛活躍,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引導學生學中玩、玩中樂、樂中育,從而達到增強學生體質,不斷優化技術技能,培養學生學生的各種能力以及公平競爭、團結協作、信任與責任等意識。教學中要為學生創造機會,不斷創新教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和情境入手,教學內容和情境主題,創造出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更加豐富的運動體驗。讓適宜的創意為教材服務,要求教師根據教材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思維,對傳統的教學進行全面的突破、創新,讓每個教材都具有全新的教學寓意和練習情趣。例如障礙跑可以設置成“快速搶險”、“重建家園”等“景”,若再用適宜的背景音樂,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想像思維、求知欲望、學習動機和情感,使這種學習的欲望與教師的導向產生共鳴,通過教學過程的師生、生生等多邊互動形成共振,去滿足學生的身心需要,實現教學目標,最終才能形成教師獨具匠心的風格。

3、與時俱進的廣博文化知識

廣博的知識和良好的專業理論知識是體育教師進行常規教學的有力保證,這種知識還需要不斷補充“血液”,使這種知識充滿生命力。例如在教授跳遠、投擲技術時,結合物理知識中的拋物線原理進行講解技術,再用飛機升空作比喻,分析起跳或投擲的角度就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又如:在講授籃球運動時,將籃球運動的起源、發展以及姚明、林書豪等優秀運動員的運動技術進行簡單講解,學生對該項運動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欲就會隨之而來。

可以說現在所提倡陽光體育和終身體育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因為體育項目多,每一個項目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項目特點,而且體育教學還涉及到教育學、生物學、測量學、心理學等多門學科。所以體育教師要不斷學習與時代相吻合新知識充實自己,提高綜合素質。

4、具備自創體育器材的能力

筆者調查,各個學校的體育器材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欠缺,即使有的學校體育器材相對較多,但是我們總上這些內容的課程也難免感覺枯燥與乏味。我們該怎樣自制器材呢?首先在材料的選擇上:我們選擇的的材料是安全衛生的廢舊材料為主,如繩子、木頭、編織袋、廢舊橫幅、紙等,因為這些材料耐用、安全。

其次,我們選擇的材料要是學生喜歡的材料,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探索發現學生的興趣,從而有選擇的去制作學生感興趣的教具。同時在一件成品完成后,我們也不能就此滿足,我們還需要根據學生“玩”的情況不斷對我們的器材進行更新,比如廢舊的羽毛球拍的不斷演變成現在結實耐用的“曲棍球桿”,不斷滿足了教學的需要,真正達到學生鍛煉身體的目的。

最后,我們教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自制器械發揮家長的作用,家長的層次個不相同,他們也許會有其他的奇思妙想,可以讓我們的材料更加豐富,同時也增進了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感情,讓學生更有興趣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

較強的體育科研能力

科研水平是衡量體育教師理論水平、學術水平和業務水平的重要標志。讓體育教師徹底告別“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讓頭腦的發達遠遠優于四肢的發達。因為體育教學科研工作具有探索性、創造性的特點,所以作為體育教師應拓寬思路強化科研意識,明確科研內容,不斷學習,逐步加深對體育教學領域內各種規律和特點的認識,掌握科研新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質和能力。通過科研,教師可以了解體育科學發展并運用體育教學客觀規律、深化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有效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

及時、幽默的應變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雖然我們教師在課前的備課過程中都能做充分的準備,但在課中還可能出現“不測風云”。體育教師的應變能力常常能幫助教師擺脫教學中的困境,若能再加上及時幽默的語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是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教師往往會碰到很多新問題,及時、幽默的應變能力就成為教師超常智力的表現。例如,筆者在進行足球遠距離射門教學時,偶爾把足球射到了門柱上,沒能射入球門,常規傳統的做法就是不說什么了,學生也能理解。我當時就靈機一動:“唉!上周我和國家隊男子足球隊一起踢了一場球,沒想到國家男足的技術和運氣會有那么大的傳染性!”類似的幽默方式委婉地承認了自己的失誤與不足,同學們也欣然接受了,更有效激發了學生必須要掌握精準射門技術的決心和信心。

生動、流行的語言表達能力

篇5

關鍵詞: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教師素質培養

作者簡介:任愛珍(1971-),女,江蘇常州人,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

項目來源:本文系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大學教育研究院2010年度高職教育研究資助課題“高等職業院校內涵建設的要素分析”(編號:CDGZ20100031)成果這一。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35-0100-02

執教者所具備的基本品質和能力是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1],這里的基本品質和能力就是指教師素質,綜合各類概念的闡釋,這里我們把教師素質歸納為教師在育人過程中,建立在一定生理條件基礎上的穩定的必備的職業品質,是教師職業形象、育人知識、育人能力的綜合反映。教師素質是在一般生理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經過后天科學訓練、系統培養與反復實踐而形成的。[2]

一、高職內涵建設的主導與核心要素分析

(一)高職院校教師素質的主導性和核心要素的地位決定其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水平

1.課程建設的核心地位決定了教師素質是內涵建設的核心要素。課程建設是內涵建設的基礎環節之一,與之相適應的是教材及課堂教學質量,而重組與開發課程必須重視人的解放,解放人的思維、人的靈魂和人的個性,只有這樣課程建設才能發揮它的整體化功能。而人的因素決定著內涵建設基礎性環節的主導與核心要素,因此,高職院校教師素質是具有統率作用的主導性和核心要素。

2.專業建設的主導性地位決定了教師素質是內涵建設的主導性要素。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專業建設的好壞及其運行體系的構建的科學與否,對于形成學校內部運行和管理框架、推動學校獨有的辦學特色的形成、以及辦學質量與水平的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重要的基礎建設,專業建設必須適應市場需求,針對企業的崗位特征或崗位群來設立,因此高職院校的每一個專業都應該配備足夠數量和專業水準的專業帶頭人及骨干教師,他們是教師資源建設和開發的核心和中堅。因此專業建設需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專業帶頭人必須具備特定的素質和能力:一是具有專業開發和發展能力,對高職人才定位與發展趨勢、專業發展形勢和目標、專業發展要求等具有前瞻性認識;二是具有專業研究能力,對本專業建設方面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背景,有明確的專業研究發展方向;三是專業建設能力,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組織和帶領本專業教師在本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加強已有專業建設,并具有根據市場和社會供需狀況開拓具有潛力的新的專業的能力。

(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素質及其培養的獨特性

1.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能力和教育教學的獨特性。借鑒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我們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通過鼓勵和支持教師參與企業,深入企業,并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形式,加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培訓等措施提高現有教師的“雙師”素質;另一方面從企業事業單位引進具有實踐工作經驗、同時又具有深厚理論功底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實教師隊伍。

由于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獨特性,造成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的稀缺性,因此也決定了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結構具有專兼結合的特點。高職教育能否辦出特色,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專業教育實踐教學環節上是否真正培養出高技能的實踐操作型人才,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及其所配備的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是重要影響因素。因此,高職院校聘請一部分企業管理人員或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來承擔實踐教學任務或實習指導教師,縮短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與一線操作的距離,實現真正的零距離崗位要求。

2.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培養的獨特性。高職院校對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是從事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工作的廣大教師,因此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的開發也就具有了獨特性:

第一是基礎性。高職院校具有職業性特征,教師的素質必須應對千變萬化的技術革新,不斷提高教師的能力和素質,為教學和科研提供高素質的師資力量,才能不斷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是高職院校本身的發展和促進高職教育的基石,也為教師本人的職業發展和未來成長奠定基礎。

第二是需求的變化性。高職院校教師是從事教學與科研活動的人群,作為人力資源,它又是一個具有多質而又統一的概念,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品德素質、文化素質、智能素質、技能素質和審美素質等,這些素質是自然性與社會性、經濟性與政治性,個體性與群體系的交融,這就決定了對高職院校人力資源開發要具有系統性與多樣性,復雜性與綜合性。

第三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性。高職教師素質的培育和提升,必須考慮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和教學的內在規律,要根據教師專業背景和個人素質等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開發,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和實踐教學水平。

第四具有較強的開拓性和合作性。高職院校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求加強專業建設,并根據社會需求調整專業設置,開發新的專業,這就要求教師能適應專業建設的需要,不斷探索新的學科領域,完成知識結構的更新與調整,提升專業建設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專業建設也要求教師團隊之間要增進教師之間的合作,只有成員能夠意識到團隊凝聚力的形成,才能實現團隊合作大于個體之和,主動提升自我的學習能力,以滿足團體的創新性和創造性要求。因此注意團隊的凝聚力、團隊領導的影響力、科學激勵措施及團隊工作目標及團隊共同價值觀等的建設對于促進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增強為企業和社會服務能力以及提高人才培養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第五是教師素質培養的系統性。教師素質的培養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工作,從規劃到制度,再從制度到操作策略,再從方法到培養效果的評估,都需要全盤考慮,綜合論證。因此在教師素質培養方面需開發一套相對完整的教師素質培養的規劃,不但要重視學歷培養,也要重視非學歷培養;要制定一套相對穩定的規章制度,用來規范教師素質的培養、培訓;不但要重視專業知識的培訓,更要重視教師專業化素質、實踐教學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形成教師素質培養的評估制度,重視培養效果,隨時反饋培養的結果,提高教師素質培養的效率。

二、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培養的策略和途徑

(一)調整教師隊伍總體數量及素質結構

目前國家統計資料表明,我國高職院校的生師比隨著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是逞下降趨勢的,師資數量相對學生數量的增長是緩慢的。教師數量的不足使絕大部分教師疲于應付繁重的教學任務,既沒有更多的精力完成教育研究及科學研究,也沒有時間完成自身素質的培養及完善,教師成長緩慢,不利于學院及教師自身的發展。加之高職教育發展所需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數量相對迅速擴張的規模顯得嚴重不足,造成師資結構的不合理,大量的技術性、技能型的“雙師”素質教師嚴重不足,因此,引進的教師同時應該考慮調整教師素質的結構。更多注重實踐操作型人才的引進。

(二)教師素質的培養要有系統性和規劃性

一是統籌規劃教師素質培養方案;二是形成制度性規定,建立教師培訓體系,教師培訓工作與教師考核掛鉤;三加大資金培訓投入力度,改變資金較大比例投向設備和硬件設施建設的傳統,把有限的資金更多地投向教師素質的培養的軟件建設上來;四是增加培訓的針對性,有針對性地對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實踐教學能力、課程開發能力、新技術應用能力以及新專業開發能力的培養與培訓,激發教師的潛能、主動性和積極性;五是教師素質培養的系統性,教師素質的培養必須要形成一種長效機制,從規劃到制度,從制度到實施,從實施到評估都要系統化。

(三)教師素質培養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大

1.教師素質培養途徑要加大。我們不但要加強教師素質的校內培訓,還要與企業合作,讓實際的職業崗位培訓與教師素質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鼓勵教師到校辦實訓基地、校辦工廠、工學結合合作企業以及兄弟院校等一切可能提升教師素質的資源共享的地方進行教師培訓,使我們的教師素質培養本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2.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加大。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的職業性特征要求高職院校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士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但真正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兼職教師大多也是企業的骨干,如何吸引企業的優秀骨干來校任教是我們教師素質培養的一大難題。因此,增加兼職教師的比例,建立過硬的兼職教師隊伍,逐步實現實踐技能課由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并維持這一兼職教師隊伍的穩定,顯得非常艱巨。

3.教師素質培養的內涵要加大。教師素質的培養內涵很廣,一是知識要素,如:學歷、職稱、學科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心理學知識;二是技能要素,如:專業實踐能力、信息采集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創新能力、語文表達能力、使用教學媒體的能力、溝通能力;三是獨有的個體要素,如職業道德、核心價值體系、主流價值觀、崇高的品質、正確的社會動機、自我控制能力、社會責任感、自信、誠信正直、正確的驅動力、關愛學生等個性特征。而且大多高職院校對教師素質的培養更加關注知識要素和技能要素,對于個體要素關注很少,一直以來存在這樣的誤區,總認為個體要素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是不需要學校進行培養的,其實教師素質的提升與教師個體的成長是是伴隨著學校發展的過程而成長的,如果學校不去關注教師的各方面的成長,教師的素質的提升是有限的,因此教師素質的培養內涵非常豐富。

(四)構建培養效果的監控體系與保障機制

1.建立教師培養效果的監控與評價體系。把主要從事高職院校管理、教學和研究的教師,分別按職位性質進行分析,確定不同職位工作內容和不同職位對任職者的不同要求,進行詳盡刻畫,概括完成工作過程的特征要素,如按知識、技能、潛質、工作環境、人際關系等進行分析,根據各指標的不同權重進行設計,確定其所要培訓的內容,以及對把教師素質的培養效果進行監控與評估,以保證教師素質培養的效果。

2.建立教師素質培養的組織和制度保障以及改革薪酬激勵機制。教師素質培養的好壞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如高層管理者的支持、專家和復合型人才的參與、技術發展、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以及規范的組織和制度保障等。只有形成合理的有效的培養機制,才能把教師素質培養形成一種長效機制。而任何一種長效機制都必須有激勵機制作為保障和后盾的,其中薪酬激勵機制是最直接的動人和最有效的杠桿,因此形成重實績、重貢獻的薪酬分配制度是激發教師內在工作動力的關鍵。分配必須與崗位、能力、業績緊密掛鉤,改革傳統的基于資歷或職位的薪酬體制,教師素質培養過程也參與到分配體制中去,教師素質的水平高低從薪酬水平的高低上來體現,促使教師在競爭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和水平,從而提升學院的核心競爭力。

三、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培養體系的構建

(一)國家對高職院校師資培養法規的建設。高等教育近三十年的發展中,高職院校享受的經費投入遠遠低于普通高校的經費投入,國家教委等頒發的教師培訓的文件中,專門針對高職教師的規定更是少之又少。學校層面也沒有形成規范的教師培訓體制,“雙師”型教師教訓在政策、經費上都不到學院的大力支持,培訓經費上采用學校、個人分攤制,學校鼓勵教師培訓,但是卻把經費的壓力轉嫁到教師個人,另外,學校為了規模發展,擴大招生,增加的學生數量更是導致教師超負荷工作,一定程度上也影響教師數量和教師素質的提升。

(二)建立切實可行的高職教師素質培養的保障制度和配套政策。目前,還我們還沒有制定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標準,也沒有建立具有權威性的“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體系,更沒有形成有關的評審制度,更談不上建立如何建立切實可行的高職教師素質培養的保障制度。因此,國家有必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教師素質培養的保障機制。

“雙師型”教師在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福利待遇等方面還沒有專門的政策和制度,難以體現“雙師型”教師的價值,更難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實踐能力考評體系尚未建立,對高職教師實踐能力考核空白,因此很難促進高職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3]

(三)改革人事薪酬分配制度和聘任制度,讓薪酬水平的高低體現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兼職教師的聘任不受人事編制的限制。

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征決定高職教育是一種高消費的教育,目前保證足夠的經費投入是解決高職教育素質培養的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分配有限的經費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改革人事薪酬分配制度,讓薪酬水平的高低體現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能使有限的經費發揮更大的效能。

改革現有的人事聘任制度,兼職教師的聘任不受人事編制的限制,這樣有利于廣泛利用社會資源,形成一種長效機制,達到“引之能來”,“來之能用”,為高職院校的師資來源開拓一條很好的通道,有效提高辦學效益。[4]

(四)圍繞校內培訓,結合校外實訓基地,與企業合作,用工學結合方式引導教師素質培養。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的發展出路,在與企業進行長期穩定的合作過程中,從企業聘請一線技術專家來學校做兼職教師,有利于帶動專任教師的實踐經驗的增加,對于企業,有利于培養將來企業所需的人才,保障了企業的利益,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5]

(五)制訂切合實際的培訓評估系統,積極轉化成果。高職教育教師素質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每個學校的情況都不一樣,應該針對本校教師的具體情況,特別要考慮如何使教師和學生成為富有創造性的質量保障參與者及受益人,使質量管理人員的工作重心落到強化師生質量意識、激發師生教、學的積極性,幫助師生掌握教、學的規律,提高教、學的藝術上來。[6]開發出切合實際的教師素質培訓課程,并將培訓的效果進行鞏固,運用科學的理論、方法和程序對教師培訓主體和教師培訓過程及其實際效果進行系統考察,對教師培訓中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每個過程不斷進行調控,以促進教師培訓向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方向發展,保證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培養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2]王立國.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素質標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7-9.

[3]于愛紅.論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99-101.

[4]王杰法.論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戰略[J].教育與職業,2007(11):147-148.

篇6

關鍵詞:信息素質教育 創新模式 高校圖書館

信息素質(information literacy, 簡稱IL)是指人們獲取信息、出來信息,并且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良好的信息素質不僅是大學生競爭能力的一種體現,更是處于信息時代的大學生所就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1.我校現在已經開展的一些信息素質教育模式研究

1.1新生入學的入館培訓

每年我校新招收本科生為4000人左右,研究生有2000人。我們圖書館通過散發宣傳小冊子,傳單等來向新生宣傳一些很基礎的圖書館的常識。例如圖書館工作流程(通常都是借還書環節),藏書的分類體系,檢索方法及規章制度等。另外我們還進行分級培訓。就是對助理輔導員和新生代表進行集中培訓。然后由他們在分頭回去和其他廣大新生進行比較詳細的培訓。通過這個入門階段的培訓使新生對圖書館的機構設置,服務體系,工作流程等形成一定的認識。這個各大高校都已經開展此項模式。

1.2開設文獻檢索課

應教育部的要求在各高等院校以圖書館為基地來組織教學,我校圖書館開設了《文獻檢索與利用》這門選修課,不僅是對對高校圖書館提出的新任務,也是對我們工作的促進。這門課現在是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來擔任,主要是從講述文獻與文獻檢索的基礎知識;主要檢索工具書的內容、結構及查找方法;主要參考工具書的內容,作用及使用方法;數據庫等一些基本知識方法等。這種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優勢和不足,我認為應該建立一支由館員和專業教師相結合的信息素質教學課程的教師隊伍,發揮各自的特長,由館員承擔信息利用基本原理課的教學工作,而由專業教師承擔專業檢索工具的教學工作。

1.3定期開展一些專題報告,簡稱為一小時培訓

我校的專題講座按照內容大致可劃分為四種類型:一事數據庫講座,介紹圖書館各種數據庫的使用;這個主要是我們請一些數據庫商來進行培訓;二是不同類型文獻使用講座,例如,如何檢索學位論文、如何查找會議文獻、如何檢索CSSCI收錄的文章、專利檢索等;三是不同學科信息檢索講座;例如,如何檢索經濟類信息、如何檢索法律類信息等;四是文本編輯等學校科研過程中常用軟件的使用講座;例如,word軟件、power point軟件等。由于講座時間教學時間短,一個月四次,內容一般是介紹性的,不深入,所以在課后還會有咨詢臺等可以負責答疑等。

1.4 BBS網上答疑及網絡培訓

我校圖書館的信息咨詢部門專門有一個BBS小組,專人分工負責及時解答網上(圖書館主頁上的留言板)讀者提出的使用圖書館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此方法具有及時性和交互性的特點。網絡培訓使把相關內容制作成各種形式多媒體課件掛在圖書館主頁上,發揮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生動直觀的特點,直接與讀者進行點對點的交流和培訓。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知識點進行有的放矢的自助學習。

1.5開展與讀者相聯系的文化活動

在每年的讀書日這一天,我校圖書館的館長都會親自帶隊進行讀書宣傳活動。我們會在事前印制多份有關學校圖書館的宣傳資料,主要包括學校數據庫的各種介紹以及針對我們學校特有的經濟方面的各種信息的查詢及檢索等方面的內容。指導同學們學會利用學校的數據庫等各種電子資源為自己寫論文或是查詢各種信息。還會宣傳圖書館舉辦的各種有關讀書的文化活動,包括讀者聯誼活動,讀書知識競賽,名人名著推薦,還有文化名人紀念講座等。形成提高讀者信息素質教育的文化氛圍與環境。

2.取長補短,其他高校優秀創新模式研究

2.1網絡檢索競賽

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子2008年起開始舉辦大學生網絡檢索競賽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四屆。主要是由圖書館、校團委、教務處、學生會聯合舉辦。競賽形式分宣傳報名、培訓、預賽和決賽四個階段。參賽隊伍按學院為單位組隊進行,,先由圖書館老師進行培訓,講解競賽的形式、規則,互聯網信息資源,前沿的檢索技術和方法等。然后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形式為網上題庫答題,在統一時間、統一地點進行答題,采取計算機自動判卷,內容涉及機場知識和時間檢索操作類。經過預賽環節激烈的角逐,最終有6個隊進入決賽。決賽形式為大屏幕出題,學生作答。內容大都是考察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題目,不僅考察隊檢索知識的掌握,還考察對網絡信息的熟練程度等。由于競賽形式新穎,而且內容實用,極具互動性。大學生們反應非常熱烈,積極參與。通過該項競賽活動,大學生的網絡檢索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進一步加強了,我覺得這種教育模式非常新穎,融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非常適合大學生口味、具有競爭性、激勵性、榮譽性等特點。可以借鑒和參考。

2.2實現基于blog的信息素質教育

在信息高度發展的今天,Blog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傳輸信息的工具已經悄然成為網絡達人的一個信息傳遞的重要工具。在高校圖書館Blog可以作為在線的教學和用戶虛擬學習,研究的平臺。也可以成為用戶網絡學習的信息導航平臺和圖書館與用戶之間進行交流互動的一個平臺。這種以博客的方式來進行信息素質教育模式具有一個開放性,形象性,交互性和個性化的特點。也是符合現在這個網絡時代的很先進的模式。這種方式現在已經被很多高校采用。

3.結束語

高校圖書館在素質教育中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圖書館為大學生素質教育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擁有豐富、高品位、高質量得館藏,不斷滿足大學生多層次、全方位的信息需求。另外,為大學生提供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信息素質教育模式也是高校圖書館應當具有的服務項目。讓大學生在眾多的模式當中選擇適合自己,為自己所需,能為自己所用的來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質。為將來的工作,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利偉 網絡檢索競賽—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新模式.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 2012.(4)

篇7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公民要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能夠獨立運用科學方法來處理科學問題。而科學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與年齡及心理成長息息相關,這也是心理學的學科特點。在科學學習過程中與心理學實驗相結合是很必要的。

 

一、小學科學素質教育的拓展

 

小學科學素質教育指的是在小學科學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形成端正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知識的不斷更新,在與時俱進的時代背景下,能夠準確地掌握科學知識,樹立科學思想,在日后的科技發展過程中,能夠綜合運用,具備科學技能,而不是簡單地具備科學知識。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宏觀的操控能力,整體把握“公民科學素質”的推進。

 

二、小學科學教育與心理學實驗的結合實例分析

 

小學科學的前身是自然課,對照《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是培養國民科學素質的學科。注重科學探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啟蒙階段,到成熟階段,從接觸植物、動物再到整個自然界的生物,發展的變化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而心理學中,結合年齡特點等,與科學學習接軌,辨別科學知識中的真偽科學是有必要的。例如,在學習植物中,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對周圍事物都能細心地觀察,對掌握植物的特征保留已有的經驗,所以,學習中能夠喚起記憶,教育者應結合這一特征,應用經驗心理學與經典心理學,大膽開拓學生的眼界,不拘泥于教材,為日后的植物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小學科學素質教育與心理學實驗結合的前景發展前瞻

 

小學生對事物的喜好大多數取決于事物的表面,沒有良好的科學規律性,學生雖然沒有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但是在生活中能夠不自覺地觀察,生活中的注意力要比課堂上的注意力更春風化雨。教育者要把握這一特點,對客觀事物分析時,使學生獲得感知,例如,動物的特征,對動物的特征可以從興趣出發,引導學生設計觀察的順序,從外部特征、生殖特點與對外界的反應能力等,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形成良好的科學習慣。小學科學課是集觀察與實驗于一體的綜合學科,未來教育者在實施教學活動中,充分地利用心理學知識,是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必要的。

篇8

關鍵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思維品質;關鍵素質

一、核心素養及思維品質的內涵

福建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最基礎、最具生長性的關鍵素

養,就像房屋的地基,它決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養的形成具有關鍵期的特點,錯過了關鍵期就很難彌補。”而初中恰好是學生英語核心素養養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形成起著關鍵作用。語言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看待問題的方向,這在一個人的長期發展中顯得至關重要。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和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二、該課堂如何體現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胡波老師這一堂課設計巧妙,環環相扣,富有邏輯性和創新性,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包括掃讀、跳讀、精讀,但是胡老師的目的遠不于此。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胡老師不斷培養孩子的思維品質,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

1.思維品質的靈活性

胡波老師剪出一個漂亮的“幀弊忠入課文。胡老師的剪紙引入方式自然巧妙且新穎,富有創新性和靈活性。隨后的小視頻又讓學生更加了解用英文講述中國文化。課堂結束時,胡老師總結,希望孩子們要從平凡事物中發現美,同時他將事先準備好的兩張紅紙條貼在之前寫關鍵詞的紅字條上,一個大寫的醒目的“美”字,便在黑板上呈現了。最后,他還以一首押韻詩歌,讓孩子們一起誦讀,并配以背景輕音樂,倡導要做一個有心人。整堂課設計靈活,展現清晰,無形中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思維品質的批判性

在引導學生閱讀時,胡老師讓學生花一分鐘時間掃讀課文并找出文章的結構,在核對答案環節,他問學生是如何找到答案的,深度挖掘孩子的思路,助其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并形成批判性思維。在精讀第四段后,其中一組孩子們拿起思維導圖進行展示,圖片中間是一個可愛的中國泥人娃娃,周圍以樹狀結構清晰地展示了本段的關鍵詞。學生報告該組成果后,胡老師予以表揚,但他同時問孩子們:“How can you make it better?”其余學生紛紛提出可行意見,比如可以多加一點顏色以及報告者應該更加自信一些。

這個環節能夠很好地培養孩子們自主合作學習探究能力、動手

能力。

3.思維品質的創新性

文章一共有四段,第三段由胡老師引導孩子們以思維導圖(mind map)的方式,圍繞貼在黑板上剪紙“幀弊鄭將本段的剪紙文化內容以樹狀結構鋪陳在黑板上,看起來栩栩如生,清晰明了。在給孩子們示范了思維模式導圖精讀后,他鼓勵孩子們分小組探究完成第四段的思維導圖,孩子們熱情積極地參與。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十分新穎,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合作完成思維導圖,并且富有創造力。

三、教師應該具備哪些關鍵素質

1.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及時轉變教學思路和方法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龔亞夫先生認為,“‘結構+功能’的教學路子根本就沒有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核心素養培養,所以教師要在備課中學會設計如何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優良品格、行為規范等活動。”而不是一味的“滿堂灌”,只注重詞匯和語法,教會學生寫句子,記敘就行,而是要學生學會自學,學會用英語進行

思維。

2.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英語學科思維品|主要是指邏輯思維水平和批判思維水平。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具備培養這兩種思維品質的理論和實施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是學好各學科和處理日常生活問題所必須的能力。英語學科的邏輯思維能力對聽、說、讀、寫幾個方面的語言能力提高都有很大幫助。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批判思維、動手能力等,對學生的后續發展很有裨益。

3.教師應該保持學習的熱情,用前沿的教學方式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胡老師學習剪紙,并在閱讀教學中用到了前沿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由英國人東尼?博贊提出。科學研究已經充分證明:人類的思維特征是呈放射性的,進入大腦的每一條信息、每一種感覺、記憶或思想,都可作為一個思維分支表現出來。它呈現出來的就是放射性立體結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順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最后一段的內容,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課堂效果也因此而錦上添花。所以,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提升教學能力,優化教學方式。

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基本素養,教師要不斷學習,用精心的課堂設計,帶給孩子精神食糧,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思維習慣等。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實踐教育 學生 心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6-0177-02

現在的家長非常寵愛自己的孩子,又特別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他們雖然也很努力地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但往往忽視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普遍輕視勞動和社會實踐,使得現在的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過分依賴父母,缺乏獨立自主、自信的能力。再加上學校普遍關注升學率,追求升學率,從而造成高分低能、文憑高能力低的學生越來越多。而且現在的學生普遍缺乏自主精神,導致自尊、自信程度不夠。這種情況實在令人擔憂。有關資料顯示,以學生平均每天勞動時間長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時間長短、參加體育鍛煉時間長短相比較,我國與其他先進國家差距非常大。先進國家學生比我國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勞動、體育鍛煉要大若干倍。在這種情況下,真正落實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基礎課程改革綱要》精神,踏踏實實推行素質教育、扎扎實實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我們勞動實踐教育總校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來看,社會實踐與勞動技術教育以及整個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對學生的自主、自信、自尊心理素質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自信是指一個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這種自信是發自內心的有理有據的自我肯定。自信程度與一個人參加社會活動,從事社會工作的積極性密切相關,沒有自信就會自卑,其積極性是軟弱的、不徹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積極。廣義地講,自信本身就是一種積極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評價上的積極態度。一個人要成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樣去行動。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自信的表情、手勢、每一個自信的話語都能不斷強化自信在人們心中地位的確立。

自尊是指一個人不卑不亢的自我肯定、自我尊重。既不能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的欺騙和侮辱,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自尊的心理品質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只要不氣餒、不灰心、不放棄、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人們就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贏得人的尊敬并感受自尊的快樂。一般來說,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較高,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別人尊重,也比較能接受個人的不足之處。

自尊、自信形成的關鍵在自主,自主意識越強自尊自信意識自然也會增強。

一、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確立學生的自主意識

總校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開展社會實踐與勞動技術教育活動幫助學生經歷三個階段的演變。即從被動接受參與活動(自在狀態)到愿意參與活動(主動狀態),最后積極參與活動(自主意識狀態),積極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如在小學高年級的環境保護課程中,我們設計的教育活動形式是在登山賞景的過程中通過教師與學生教學互動,喚醒學生的環保意識。由于大多數學生是第一次體驗這種教學形式,剛開始并不知道教師帶他們來到這里的真正目的,只是被動地跟著隊伍前行。這時他們處于自在狀態,大多數精力都被用來觀察、欣賞山中美景。隨著教學的逐步深入,學生們逐漸進入主動狀態,愿意參與教學活動,整個行進路線是經由我們教師精心設計的,隨后就可以利用周邊的教學資源,所以學生們能很快入境。當他們面對無知村民亂砍濫伐的真實場面時,自主意識被真正喚醒,環境意識最終扎根,甚至有些同學想盡辦法要積極采取措施制止此類現象的發生。我區實驗中學初一(1)班吳奇同學在自我評價表中寫道“在這次活動中,我們走進大自然的懷抱,體會到了她的心跳、她的體溫,我們陶醉在其中。但令人遺憾的是以往清澈的小溪快要干涸了,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被破壞了,看著被燒焦的樹干我們心痛不已。”在種植實踐和養殖實踐活動中,學生們通過體驗勞動真正感受到了農民的艱辛和父母養育自己的不易,他們在自我總結中都表示,回到家后一定會更加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想辦法去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可見,學生們的自主意識一旦被喚醒時是多么的令人欣喜。

二、在綜合實踐教育活動中培育學生的自主能力

在自主意識增強的基礎上,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自主能力是學生自我教育所努力要造就的一種能力。我們在教學當中注重把學生的自主教育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活動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素養,引導學生會客觀地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養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的心理素質。

現在的中小學生特點是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然而因為獨生子女居多,普遍存在怕吃苦的“驕”“嬌”二氣,缺乏獨立自理,動手能力差。針對學生的這些弱點,我校精心設計了家庭烹飪課程,學習理論少而精,實踐訓練的時間相對多一些。為了滿足學生求知欲強的要求,教師盡量用啟發式激勵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將生活常識、歷史典故巧妙地融入到教學當中,讓學生經過充分地實踐后,再組織學生分組競賽,讓學生意識到他們的團結協作程度將直接影響集體的榮譽,從而增強自我意識,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很多學生在自我總結中都提到難忘家庭烹飪課堂上的互幫互助,手工水餃制作必須是分工合作,使他們體會到團結協作的必要性。吉林市二十九中學初一(4)班的馮玲同學在自我評價表中寫道“我們每六個人一組,所有步驟都由我們自己完成。我們在自己的勞動中既感受到同學之間團結協作的樂趣,還可以吃到自己包的餃子,雖然這餃子并不是很美味,但我們可以體會到其中的認真與專心致志。”也有很多學生提到了內務整理課程使他們掌握了照顧自己的能力。大多數學生都表示回家后一定要給父母嘗嘗他們自己包出來的餃子,看看他們疊出來整齊的被褥。

三、創造條件為展示學生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搭建平臺,增強其自尊自信

學生的自主能力是要通過社會實踐與勞動技術教學活動來鍛煉和培養的,學校和教師還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各種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成為主角,充分施展他們的才能,鍛煉他們的能力。開展活動的過程,也是學生發揮主體作用,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實踐證明,我們為學生們安排的晚間聯歡會、趣味運動會和成果展示是目前為止最佳的展示平臺。我們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精心設計積極準備,自主活動,滿足學生的需求,培養學生自主能力。

在學生參加實踐教育活動的思想、行為變化反饋表中,總校教師看到:一位二十九中學的初一的女生認為自己平時比較內向,甚至有些自卑,不善于與班主任和其他教師交流。但是她在晚上的趣味運動會中的某項活動表現突出,公布比賽結果后以精神獎勵代替物質獎勵,要求這位女生的班主任親切擁抱一下這位女生。這一擁抱徹底打開了這位內向女生的心扉,使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對自己也充滿了自信,認為自己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覺得老師都很親切近人。還有一位同學說:在這三天我們脫離了父母的嘮叨,擺脫了學習的緊張,開開心心、痛痛快快地放松了三天,不僅增進了友誼,還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還懂得了要更加珍惜糧食、珍惜資源,哪怕是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滴水。這樣的例子很多,有很多學生在聯歡會、運動會和成果展示上懂得了自尊,找到了珍惜、自主意識增強了,自主能力提高了。

多年來,我校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堅持學生為主體,實踐為主線,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教育活動使學生自主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從鍛煉自我、培養自我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陸月勤.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與對策[J].武漢教育信息網,2006年,5月8日.

篇10

【關鍵詞】素質教育 實踐基地 創新能力 實踐能力

1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的種類以及功能簡析

1.1進行德育活動的基地

德育活動多種多樣,建立德育活動基地的目的在于對高等學校師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利用實踐基地資源(名人事跡、英雄故事、人文資源等),激發師生的愛國情懷、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加深師生對革命事跡的認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2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基地

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在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社會服務。組織學生參加軍訓,學習軍人的優良傳統,不怕苦不怕累,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在社區中開展社區服務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團隊合作意識,認識到做好基層工作的重要性,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參加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提高學生的精神文明素養,提高綜合素質。

1.3進行教育實習的基地

教育實習基地,在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鍛煉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的能力。教育實習基地具有以下作用:(1)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把學生安排到不同的實習崗位中去,讓他們感受職業的光榮感和責任感。例如:對于師范專業畢業的學生,可以把他們安排到中小學進行實習教學,通過與教師和學生的接觸,使他們在教學時間中積累教師經驗,提高職業道德,堅定職業理想。(2)在實踐基地中,通過實踐教師的指導,通過自身鉆研并結合課堂所學,初步掌握工作技能。(3)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獨立開展簡單的工作項目。例如:師范專業的學生通過一定的實踐鍛煉,可以擔任實習班主任的工作,帶領學生進行課外活動,掌握執導團隊的方法。

1.4進行勞動技能教育的基地

勞動技能教育基地,旨在培養高校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端正的勞動態度、熟練的勞動技能以及艱苦奮斗的工作精神。這類實踐基地具有以下幾個功能:(1)以勞促善。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能以勞促善,讓學生在勞動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其積極進取的工作精神。(2)以勞促智。通過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這一過程,增強了高校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實踐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勞動中出現的問題,獨立思考,并在勞動中積累工作經驗。(3)以勞促康。通過勞動技能的鍛煉,可以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增強體能,促進身體健康。(4)以勞促美。在勞動實踐中,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增強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在勞動中找到樂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建設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的意義

2.1為素質教育得到有效實施提供保障

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是高校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了解國情、民情,進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把課堂所學知識落實到實踐中,完善生活基本技能,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長期以來,對于實踐教育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想要有所突破,必須結合實際創造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環境和條件,需要明確的是,今后更多的學習中,有很多知識是在實踐中完成的。因此,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為素質教育得到有效實施提供保障。

2.2為實現“三個面向”“四個統一”做好堅實的政治基礎

“三個面向”是指“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四個統一”是指“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這是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必由之路。加強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使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磨礪意志、鍛煉品格,做真正的“四有”新人。

2.3為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提供必要條件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宣傳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高校應該把這項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使它成為學校工作的生命線,帶動學校的發展。素質教育的核心體現在不斷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因此,各學校要時刻注意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性、時代性、主導性和平衡性,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服務學生相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組織載體建設相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科學管理相結合、將顯性教育與理性教育相結合。其中,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然而,建立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多功能、全方位的實踐基地可以實現師生互動,將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2.4為提高學生勞動技能提供有效途徑

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個固定的實踐基地,它是學生鍛煉勞動技能的源泉。高校學生應該根據專業內容、課程實際,積極參與實踐基地的活動,教師應該定期、及時的在基地中進行考察,發揮好引導作用。通過生產勞動,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增強勞動觀念,為今后的走入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3建設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的幾點意見

3.1規劃合理,布局協調

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整體建設布局關系到師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各種能力的提高,對于學校的改革也起著關鍵作用。所以,各相關部門應該對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將其發展納入學校改革發展整體規劃中,并做好監督工作。同時,要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詳細的規劃和建設方案。在布局中,既考慮當地的實際建筑條件,同時又要考慮學生的活動范圍、設施的使用價值、資金投入的比例等多種因素。整體規劃與布局是否合理,主要是由基地的地理位置和所占比重所決定的,還用綜合考慮其整體作用與其他功能的補充。

3.2基地建設需要內外結合,共同發展,共建互惠

所謂內外結合,一方面是指由學校實踐基地的需要,由校外其他力量承接,提供資金和場地,并負責管理;另一方面是要把校內校外結合起來,既要在校內立足,又要根據實際情況把一些基地建在校外。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是一個系統負責的工程,如果僅靠學校校內的力量,無法把基地的作用發展壯大,而如果僅靠校外的力量,沒有校內力量的扶持,則缺乏系統的管理與監督。所以,需要把校內校外力量相結合,共同把基地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所謂共同發展,共建互惠,指的是校外實踐基地應該遵循與社會、學校共同建設的原則,多方投資、多方受益,互惠是指高校應該為校外實踐基地提供科技服務,共享教育效益,共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輸送更多的人才為基地單位服務。

3.3加強全面建設,不斷更新完善

前文所述的四個實踐基地,既具有其獨特的功能,又相互聯系,互成一體。所以,要對各基地進行全面建設,使之相互配套。共同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略由于客觀原因的制約(資源、資金、場地等),四個基地的發展存在時間上的先后問題,不能一步到位。而且,即使已經發展起來的實踐基地,也應該定時更新設備、增加項目、擴大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完善。

【參考文獻】

[1]周孟然,李良光,楊茂宇,張亞,趙蒼榮.創新實踐基地建設與人才能力培養的研究[J].科技資訊,2007(26):257-258.

[2]陳吉明.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12):9-11,34.

[3]長宏,戚向陽,王剛,張恒慶.實踐基地建設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10):166-1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