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業前景范文

時間:2023-08-04 17:36: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品工業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食品工業前景

篇1

關鍵詞:小麥胚;研究進展;存在問題;應用前景

小麥胚約占小麥籽粒質量的2%~3%,是小麥籽粒生命的源泉,含有極其豐富且優質的蛋白質、脂肪、酶、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多種微量生理活性物質。它是小麥粉加工廠的主要副產物之一,其資源潛藏量相當豐富,我國每年約有30~50萬t的小麥胚量可供利用開發,但一直以來,小麥胚這一寶貴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隨著人們對營養要求的不斷提高,小麥胚的營養價值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紛紛圍繞著麥胚油脂、麥胚維生素、麥胚蛋白以及一些生物活性物質,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利用,開發出許多以小麥胚為原料的食品或保健品。

1小麥胚在食品工業中的研究開發進展

1.1小麥胚油及其應用小麥胚含油率11%左右,提取的麥胚油富含維生素E、亞油酸、亞麻酸、二十八碳醇以及多種生理活性組分,是一種頗具營養保健作用的功能性油脂,可用于食品、生物病蟲害防治劑、制藥以及化妝品配方之中。小麥胚脂肪的開發研究主要圍繞麥胚油的提取、微膠囊化和維生素E的提取濃縮等三個方面進行。提取方法是獲得高質量麥胚油的保障,決定著油品質的好壞。傳統提取方法主要是用有機溶劑進行提取,其次是壓榨法。近年來對超臨界CO2或亞臨界提取麥胚油進行了研究,Shao等[1]用響應面法優化出超臨界CO2提取小麥胚油的最佳工藝條件為:萃取壓力35MPa,溫度50℃,萃取劑流量22.5~25L/h,提取時間為1h,萃取所得最大麥胚油得率為10.15%。宋國輝等[2]以液化丙烷為溶劑,通過正交試驗對亞臨界萃取小麥胚油的工藝進行了優化:萃取時間65min、料液比1∶8、萃取溫度45℃,此時的油脂提取率為88.68%。微膠囊化技術是一種利用天然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為壁材,以活性物質作為芯材,保護被包裹活性物質的良好手段,其應用于麥胚油的開發之中,可以更好地保護小麥胚油的生物活性,國內很多研究者采取不同手段對麥胚油的微膠囊化進行了研究。何嬌[3]通過噴霧干燥法對麥胚油進行了微膠囊化,實驗得出:大豆分離蛋白和麥芽糊精的配比為1∶1、芯材添加量為40%、總固形物質量分數25%,小麥胚油微膠囊化的包埋率為89.5%。翟穎絲等[4]以大豆分離蛋白和麥芽糊精為壁材,用蔗糖酯和單甘酯為乳化劑,采用乳化-噴霧干燥法對小麥胚油進行微膠囊制備,實驗研究出小麥胚油微膠囊制備最佳工藝條件為:均質壓力34MPa、進風溫度181℃、進料泵速7.6ml/min,該條件下小麥胚油微膠囊包埋率為88.03%。微膠囊顆粒表面結構完整,具有較好的包埋效果。小麥胚油是良好的VE來源,VE的富集和濃縮成為其開發應用的另一個熱點。Yang等[5]對VE營養油制備方法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超臨界CO2萃取壓力為33MPa,溫度為45℃時小麥胚油有最高的VE含量;在壓力為19MPa,溫差為9℃時VE濃集效果最好。師景雙等[6]對傳統溶劑法浸提小麥胚中VE浸提條件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試驗得到最佳的控制條件為:乙醇體積分數為95%,浸提溫度為70℃,料液比為1∶3,浸提時間為120min,此時的浸提效果最佳。

1.2小麥胚健康飲料

小麥胚蛋白質質量分數高達30.2%左右,其中清蛋白18.9%、麥醇溶蛋白14.0%、麥谷蛋白0.3%~0.37%、水不溶性蛋白30.2%。不僅蛋白質含量豐富,氨基酸全面平衡,且易于被人體吸收,是很好的優質全價蛋白質營養源,在營養學上具有重要意義[7]。制作麥胚飲料不僅能夠更好地利用麥胚中的蛋白質,而且更利于人體吸收利用。根據制作工藝,麥胚健康飲料可分為非發酵型和發酵型兩種類型。在非發酵型飲料的研發中,李濤等[8]以小麥胚、乳清蛋白為原料研究了新型運動型飲料,通過單因素和正交試驗確定出了飲料的最佳配方為:小麥胚汁100g、低聚麥芽糖8g、無機鹽1.8g、乳清蛋白1.5g、黃原膠0.075g、檸檬酸0.02g,此條件下的飲料質地均勻,清爽可口。肖玟等[9]研究了小麥胚蛋白復合保健飲料的生產工藝,采用正交試驗設計方案和模糊數學評判確定出該飲料和復配穩定劑的配方。最佳組合為:澄清的混合汁質量分數60%、蜂蜜4%、蔗糖3%、檸檬酸鉀0.3%,復配穩定劑的配方為羧甲基纖維素鈉0.40%、卡拉膠0.15%、黃原膠0.30%,所得的飲料品質和穩定性最好。發酵型飲料的研制主要是通過添加不同種類的益生菌,利用菌種的活性來獲得穩定的小麥胚飲料。王宇飛等[10]以小麥胚和芝麻為主要原料,添加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進行了植物蛋白發酵飲料的制備,通過正交試驗確定乳化穩定劑的最佳組合和最佳發酵工藝參數。小麥胚乳和芝麻乳的最佳調配比例為1∶2,最適發酵條件為:接種量7%,發酵溫度42℃,發酵時間12h。此條件下生產的產品同時兼具乳酸發酵植物蛋白飲料應有的芳香。李永平等[11]對麥胚面包發酵飲料進行了研究,實驗選用新鮮麥胚和面包渣為原料,先接種酵母菌、后接種乳酸菌進行發酵,結果表明,酵母菌最優發酵條件為:烘烤過的麥胚粉30g、面包渣250g、砂糖量10%,酵母菌添加量2%、發酵溫度為28℃、發酵時間1h;乳酸菌最優發酵條件為:乳酸菌添加量1.2%、發酵溫度為44℃、發酵時間8h。

1.3小麥胚面制品

小麥胚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不僅能夠改善焙烤食品的外觀、口感和風味,而且還能提高產品的營養價值。幾乎所有以小麥粉為原料的焙烤食品都可以添加小麥胚。小麥胚可以通過擠壓處理,也可以直接以片狀或者粉末狀、粒狀添加到小麥粉里制成各種麥胚焙烤食品,以增強食品的營養價值,平衡各種氨基酸,補充小麥粉賴氨酸的不足。不僅如此,在谷物食品中,麥胚還能提供許多質構性的功能。

1.3.1小麥胚面包和餅干

面包和餅干是小麥胚產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研究者往往通過在面包和餅干的制作過程或是原料中添加小麥胚,以提高產品的感官或者營養品質來獲得新產品。Sidhu等[12]研究了在高纖維吐司面包中添加脫脂小麥胚,實驗表明,添加7.5%左右的小麥胚制得的面包,感官和營養品質都高于全麥粉面包。孫小凡等[13]以面包專用粉為主要原料,添加小麥胚粉、酵母、面包改良劑、白砂糖等輔料,采用一次發酵工藝生產面包,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確定小麥胚粉保健面包的最佳配方為:面包專用粉100.0g,小麥胚粉8.0g,面包改良劑0.4g,酵母2.2g,白砂糖7.0g。Arshad等[14]對小麥胚餅干進行了研究,通過在小麥粉中添加0~25%小麥胚的理化指標和營養特性的比較,得出用脫脂小麥胚替代15%的小麥粉生產出來的餅干的理化和感官評價最佳。

1.3.2小麥胚饅頭和面條

小麥胚不僅可在烘焙產品中添加,而且還可直接加入到小麥粉中制作饅頭和面條。韓俊俊等[15]研究了小麥胚粉加入量對饅頭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饅頭的白度和比容均隨著小麥胚粉含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趨勢,饅頭硬度先平緩后上升,在加入量為6%時饅頭的感官評分最高。姚娣等[16]研制了小麥胚特色營養掛面,結果表明,特色營養掛面的最佳配方是:紫薯粉質量分數10%、小麥胚粉質量分數5%、銀杏葉粉質量分數1.5%,預干燥溫度30℃、主干燥溫度40℃、完成干燥溫度20℃、壓片6道、干燥時間4h,所制作的掛面有較好的品質。小麥胚富含多種營養物質,不僅可提取營養成分、制作麥胚產品,而且可與其他食品原料混合在一起制作新型的麥胚產品,如麥胚醬油、麥胚豆腐、麥胚大豆粉以及小麥胚豆奶等;也可用來制作麥胚嬰兒食品或者老年食品包括麥胚米粉和麥胚鈣片,或者制作麥胚休閑方便食品,如小麥胚速溶泡騰片、小麥胚能量棒、麥胚咀嚼片等;還用來制作強化型麥胚糊系列產品,或者將小麥胚粉添加到湯料中替代淀粉、小麥粉等粉料。國外已經開始往番茄醬、馬鈴薯粉內添加麥胚粉來作為增稠料,日本和東南亞地區也已成功地采用麥胚替代大米或大豆來作為發酵基質,開發出了一些發酵食品,如日本豆醬和日本米曲等[17]。

1.4小麥胚抗氧化性的研究

小麥胚除了含有較高的優質蛋白質以外,還含有谷胱甘肽、二十八碳醇、黃酮類化合物、麥胚凝集素、維生素E、鎂、泛酸、磷、硫胺素等多種功能物質,是一種難得的天然保健食品資源,已被證實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勞等活性,國內外研究者已經圍繞小麥胚的抗氧化性進行了大量研究。Zhu等[18]研究了不同脫脂條件下小麥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結果表明,用70%的乙醇脫脂的麥胚具有最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而100%乙醇脫脂的麥胚具有最高的還原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利用小麥胚中蛋白質的降解物制備抗氧化肽是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Cheng等[19]研究了小麥胚蛋白水解物的體外抗氧化作用,研究結果表明,1.20g/L的小麥胚蛋白水解物,在亞油酸體系中顯示出78.75%的抑制脂質過氧化物的能力,0.6g/L的水解物對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為75.40%,0.50g/L的水解物顯示出63.35%的清除亞鐵離子的能力。鵬等[20]利用堿性蛋白酶酶解小麥胚粕制備了抗氧化肽,實驗表明,在料水比1∶12.3,加酶量0.8%,酶解時間2.1h的條件下,制備的抗氧化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達到49.78%,水解度為22%,水解液中肽質量分數為1.9%。

2小麥胚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雖然小麥胚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但目前高附加值的利用卻非常低,原因在于小麥胚開發利用中還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2.1小麥胚的不穩定性

由于小麥胚脂肪含量較高,并且富含活性較高的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以及附著的微生物,導致小麥胚極不穩定。這就要求面粉廠應配備具有一定處理規模的穩定化設備。但實際生產中,穩定化設備多存在成本高、能耗高、效率低的缺點。目前的穩定化方式的原理均是降低酶活或者水分,以延長小麥胚儲藏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保質期,但都對小麥胚的營養成分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21]。穩定性問題嚴重制約了小麥胚的開發利用。因此,對小麥胚進行穩定化處理的研究,延長保鮮期,對于小麥胚的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是十分必要的。

2.2產品開發過程中無法形成規模效益

我國小麥胚資源的潛藏量雖然豐富,但原料分布不均勻、質量參差不齊,且許多小麥粉廠受限于設備配置不齊全、提取工藝不成熟和相關研究匾乏,使得小麥胚在產量、提取率和純度方面與國外相比較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另外,提取后的小麥胚如麥胚油在開發利用過程中,設備投入成本較高,出油率低,并且沒有成熟的技術用于工業化生產,雖然超臨界CO2出油率較高,但處理量較小,導致小麥胚油很難大量的生產。麥胚產品由于其自身口感和品質特性的限制,直接以脫脂麥胚分離蛋白作為一種食品功能配料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而且蛋白質的功能性質還有待改善,如何將優質蛋白質從脫脂麥胚中分離,從而獲得高純度天然蛋白質仍是探索的重點。

2.3抗氧化機制的研究不夠深入

抗氧化肽是小麥胚利用研究的熱點,但是其分離純化方法還存在較多的局限性,目前,測定抗氧化能力多為體外的化學評價研究,而體內(動物模型)抗氧化能力的研究較少;抗氧化肽雖然對多種疾病顯示出了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但其抗氧化機制還有待深入研究,如何從小麥胚中提取具有更高活性的天然抗氧化肽,以及闡明這些抗氧化肽的作用機制成為了目前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3小麥胚開發應用前景展望

我國是糧食大國,小麥胚的潛藏量相當豐富,小麥胚作為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食品原料,理應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縱觀國內外小麥胚開發研究的現狀,制約其發展前景的關鍵就在于怎么解決這些開發利用中的問題,而這也成為麥胚繼續開發研究的方向。在麥胚的穩定化方面,通過研究尋找既方便又經濟且對麥胚營養成分和功能性質破壞小的穩定化條件,延長麥胚的保鮮期仍然是麥胚研究的重點;通過改進技術和改良生產設備,如何在不損害油品質量的情況下,盡量多的提取麥胚油將是麥胚油生產利用的主要方向;如何通過某種改性或者多種改性方法相結合進一步改善麥胚的功能性質,生產改性麥胚,可作為麥胚研究的一個新的重要方向;麥胚整體作為配料在食品中主要應用于焙烤及面食制品,拓寬麥胚的應用載體范圍,并對改性麥胚在其應用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將會對推進小麥胚的基礎研究以及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總之,通過合適的加工方法、合理的生產工藝,延長麥胚的保鮮期,改善麥胚的功能性質和營養品質,拓寬麥胚的應用渠道,積極地開展麥胚應用研究,充分發揮這一可再生副產物的經濟價值,將對推動我國農業和食品工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ShaoP,SunP,YingY,etal.Responsesurfaceoptimizationofwheatgermoilyieldby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extraction[J].Food&BioproductsProcessing,2008,86(3):227–231.

[2]宋國輝,孫強,張麗霞,等.亞臨界萃取小麥胚芽油工藝研究[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5(1):31-34.

[3]何嬌.不同筋度小麥胚芽油的超臨界萃取及其微膠囊化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4]翟穎絲,潘麗軍,牛麗亞,等.小麥胚芽油的膠囊化制備[J].食品科學,2012,30(18):93-97.

[5]YangHP,CaoYH,WanZM,etal.StudyonthemethodsofextractingvitaminEfromthewheatgerm[J].FoodScience,2003,24(12):74-78.

[6]師景雙,王成忠,趙乃峰.從小麥胚芽里提取天然維生素E的試驗研究[J].糧食加工,2010,36(3):33-38.

[7]李建軍,黃開紅,單成俊.小麥胚蛋白質的研究進展[J].糧食與飼料工業,2010,(5):7-9.

[8]李濤,陳雪勤,雷雨.乳清蛋白-低聚糖型小麥胚運動飲料的研制[J].糧食與飼料工業,2015(6):20-23.

[9]肖玫,李毅念,肖鄭宏,等.小麥胚芽蛋白復合保健飲料的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2):411-414.

[10]王宇飛,馮沖,王少鵬,等.小麥胚芽和芝麻蛋白發酵飲料的工藝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4):13375-13377.

[11]李永平,于麗微,馮哲.麥胚面包發酵飲料的研究[J].飲料工業,2014(2):7-9.

[12]SidhuJiwanS,AL-HootiSuadN.Effectofaddingwheatbranandgermfractionsonthechemicalcompositionofhigh-fibertoastbread[J].1999,67(4):365-371.

[13]孫小凡,曾慶華.小麥胚芽粉保健面包工藝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0,31(1):96-100.

[14]ArshadMU,AnjumFM,ZahoorT.Nutritionalassessmentofcookiessupplementedwithdefattedwheatgerm[J].FoodChemistry,2007,102(1):123-128.

[15]韓俊俊,劉長虹,何學勇,等.小麥胚芽粉對饅頭品質的影響[J].糧食與食品工業,2012,19(6):55-57.

[16]姚娣,劉方,陳軒,等.特色營養掛面的研制[J].安徽農業科學,2014,16:5239-5242.

[17]葛毅強,蔡同一.小麥胚芽及其綜合利用的研究進展[J].糧食與飼料工業,2000(8):3-6.

[18]ZhuKX,LianCX,GuoXN,etal.Antioxidantactivitiesandtotalphenoliccontentsofvariousextractsfromdefattedwheatgerm[J].FoodChemistry,2011,126(3):1122-1126.

[19]ChengYH,WangZ,XuSY.Antioxidantpropertiesofwheatgermproteinhydrolysatesevaluatedinvitro[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6,13(2):160-165.

[20]DiaoD,HuangJ,FengJ,etal.Thetechnologyresearchofan-ti-oxidationpeptidepreparationbyalkalineproteasehydroly-zingwheatgermmeal[J].農業科學與技術(英文版),2014.15(2):182-186.

篇2

【關鍵詞】和逸性 工業產品 室內建筑環境

引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購買了越來越多的工業產品,這些產品充滿了室內各個空間,過多的產品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室內空間,而且使得室內整體環境產生不和諧的感覺。因此在設計產品時,不能只考慮在某個產品上增加使用功能、色彩、形態等,而應該從用戶生活的整個室內環境整體構架,為人們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方法,使用戶在這種舒適的環境下享受生活。因此,需要依據和逸性理論,從新統籌規劃,把工業產品與室內建筑環境相融合,創造一種用戶期望的、更加寬松、舒適的室內空間使用環境。

1.和逸性的定義

“和逸性”是指滿足于消費群體的某一產品包括物化的和非物質化的,能夠達到消費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滿足,即讓消費者具有品位和價值的享受。在“辭海”中,“和”寓意投契、融合符合協同會、滿之意。“和”表征著人與產品、與環境和諧與融洽的關系;“逸”寓意釋放超邁安閑,逸樂之意。“逸”表征了人在享受產品與環境所創造的和諧空間擁有的積極的精神體驗。和逸性的最終境界和目標則是為了求得“人一機一環境”相互間的“中庸”,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說的“不偏不倚、恰到好處”之意。

2.產品與室內建筑環境融合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都有所提高,人們的需求也不斷的增長,各種工業產品相繼生產出來,滿足了人們的這些需求。但是大多數產品都是獨立的放置在室內空間環境中,不但占去了大量的室內空間,而且破壞了人們和諧的視覺感,長期在這種眾多產品包圍的環境中生活,用戶會產生不舒適感和煩躁感。例如,現在衛浴產品在功能、技術和外觀上都有較大的創新,而且各式各樣的衛浴產品被生產出來進入用戶家中,眾多的衛浴產品不但占用了衛生間大量的空間,而且對整體環境產生不和諧感。因此,采用逸性理論解決這些問題成為一種必要,在設計時,應該從用戶的需求出發,統籌的考慮整個室內空間環境,把工業產品與室內建筑環境相結合,給用戶真正營造“人一機一環境”相互協調的生活空間。

3.以用戶為中心

產品與室內建筑環境的融合性要以用戶為中心,通過對目標群體進行訪談及設計調查,來了解他們的期待、心理需求及生活習慣等等,只有全面的了解目標用戶,才能設計出符合他們心里期待的產品。例如,在設計時,先根據《關于中國居民分群范式(China-Vals)的研究》選取適合的人群,人群選取后,采用人群條件細分找出這類人群的特點、喜好、生活特征等,并制定訪談及目標群體調查問卷,對這個目標群體足夠多的人數進行問卷調查,這樣的調查結果才是穩定的,從問卷調查中發現目標群體的價值觀、期待、生活習慣等等,最終建立用戶模型,作為設計的最終指南。

當前用戶生活的室內空間被各種工業產品包圍,這些產品給用戶的生活的確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是也給用戶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需要根據所得出的目標用戶模型,從用戶的訴求出發,運用和逸性理論,構建和諧的“人一機一環境”生活空間,使用戶真正的享受寬松、舒適的室內空間環境。

4.產品與室內建筑環境的融合

產品與室內建筑的和逸性不是機械的把二者組合,而是要打破當前產品技術與建筑技術分離的狀態,將二者統籌規劃,達到工業產品與室內建筑環境最大的和諧匹配,并且符合目標用戶的價值觀、期待、審美等,真正為用戶提供一個和諧舒適的室內空間環境。筆者通過文獻總結出: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意大利館采用透明的混凝土材料,白天時陽光透過透明的混凝土照射進館內,形成一個半透明的效果,使得建筑內部空間光照明亮,而且透明體可以制成不同的顏色,在透明混凝土內也可加上LED燈,該透明混凝土材料的采用,不但在強度上達到了建筑的要求,而且材料本身可透光,能夠滿足室內對采光的需求。英國館從外面看上去像巨大的“蒲公英”,建筑表面具有6萬多根透明亞力克桿,這些透明的亞克力管將白天的陽光采用太陽光導入器引入,到了夜間,每根管子端頭的LED將室內點亮,為場館室內提供照明。世博主題館采用水源及地熱泵系統,墻面上種植垂直綠化,為整個建筑遮陰,整個建筑在屋頂采用雨水收集系統,當雨水回收灌溉時有效的帶走建筑的熱量,使得場館室內達到溫度適宜的效果,這些系統的采用,達到了現代工業化產品與室內建筑環境的融合性。

篇3

1食品工業中的常見生物技術

1.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基于分子遺傳學的理論建立的,又叫做DNA重組技術。對于來源不同的基因,基因工程根據預先設計的藍圖,借助于分子及微生物學,按照現代化的方式,實現雜種DNA分子的體外構建,通過活細胞的有效導入,完成生物遺傳特性的全新轉變,從而達到獲得新品種的目的。在現代生物技術發展中,基因工程是關鍵組成,食品的包裝、保藏等多個環節,都可以將該技術應用其中,實現包裝材料的改變,達到降低食品生產成本的目的。同時,將基因工程應用于食品貯藏中,既是一種貯運方式的創新,也能獲得食物貯藏期的有效延長。以延熟番茄為例,該種食物的生產就應用到了轉基因技術,以調控乙烯合成途徑這一辦法來使乙烯的合成得到有效抑制,達到番茄延遲成熟、貯藏期延長的效果。

1.2細胞工程

細胞工程中涉及多項生物學理論,既包括現代細胞生物學,也包括發育、遺傳學,更對分子生物學方法進行了運用。作為一種生物工程技術,細胞工程基于人們的需求,按照預先的設計,實施細胞層次的遺傳操作,對細胞內含物進行重組,對細胞結構進行重組,從而實現生物功能以及生物結構的科學轉變。通俗來講,細胞工程主要是完成新物種的快速繁殖,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有效應用了組織培養、細胞培養等生物學辦法,引入了基因移植技術、核質移植技術等多項技術。作為一種科學研究辦法,生物工程的多個領域都可以看到細胞工程的滲入。在食品工業發展中,細胞工程更是得到了廣泛的科學利用。

1.3酶工程

在生物技術中,酶工程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技術,主要實現的是物質轉化。就酶本身而言,是具有一定催化作用的,在生物反應器內,利用酶的這一作用,就可以實現物質的轉化。

1.4發酵工程

在生物技術組成中,發酵工程同樣是不可缺少的。在發酵工程中,借助現代工程技術辦法,通過對微生物特定功能的科學利用,實現對某一生產環節的有效控制,或是就此產生一種新的需求物質。

2生物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分析

2.1肉類食品中的生物技術

在肉類食品生產中,通過生物技術的科學應用,既可以施行對肉類食物資源的有效改造,又能夠實現對肉類傳統加工工藝的創新,從而使肉制品功能得到進一步增加、肉類加工深度得到更大提升,推動肉類生產的產業化發展。

2.2果蔬保鮮中的生物技術

現階段,在果蔬保鮮技術中應用較為廣泛的就是化學殺菌劑以及冷藏的處理方式了,然而,這樣做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端。一方面,使用化學殺菌劑,果蔬中的殘留會對食用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威脅;另一方面,化學殺菌劑的長期使用,植物病原菌也會出現抗藥性。鑒于此,需要用另一種果蔬保鮮處理方式來取代現在應用較為廣泛的化學殺菌劑,而且,新的果蔬保鮮處理還最好是對人體健康沒有毒害威脅的,同時又具有高效防腐效用的,生物保鮮技術就能夠很好的滿足這一要求,國內外都加強了對這一保鮮技術的研究。據相關研究顯示,茄子保鮮中應用木霉發酵液能達到極好的保鮮效果。實驗發現,在20℃至25℃的貯藏溫度范圍內,茄子果實如果被木霉發酵液處理,可以保鮮貯藏長達20天。

2.3飲品中的生物技術

在飲品生產中應用生物技術,不僅可以使飲品的風味得到有效改變,也會使飲品品質發生變化,對于產品質量的提升發揮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飲品產業發展中,生物技術的應用是非常廣的。據相關研究發現,在南瓜汁乳酸發酵飲料生產中,以5%的乳酸菌接種量1:1.75的南瓜漿和水配比,分別向里添加7%以及0.05%的蔗糖、蛋白糖,給以40℃以及8小時的發酵條件,由此得到的飲品,不僅可以保持穩定的外觀,還有著酸甜適中的獨特口感,深受大眾歡迎。

2.4食品添加劑中的生物技術

當前,科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在食品添加劑生產中,生物技術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成為新型生產技術。在各種食品添加劑生產中,如何更好利用生物技術,成為國際研究熱點。國內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績。比如在牛奶生產中,尤其是在雙乙酸奶味香精生產中,可利用雙乙酸乳酸乳桿菌進行發酵。向發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CuS04,可增加雙乙酸活性,而添加一定量的0.1%檸檬酸鈉,可抑制雙乙酸還原酶。因此,制備的奶味香料,具有雙乙酸的純正奶油香味。

2.5食品包裝中的生物技術

現階段,在食品工業發展中,食品包裝也更多的應用到了生物技術。而且,在包裝食品毒理檢測以及食品的防腐方面,生物技術應用也取得了效果。食品檢測中的生物技術評價食品品質、開展食品質量監督、實施食品生產監控、加強食品研究等,在食品檢驗的多個環節,生物技術檢測都得到了較好的應用。尤其是在食品衛生檢測環節,生物技術的應用為提升食品質量做出了重要貢獻。比如,對于蔬菜食品,可以通過免疫分析、活體生物分析等生物技術辦法來檢測藥物殘留。同時,在藥物殘留檢測環節,利用生物芯片技術也能獲得準確的結論。再如,對于食品中是否含有病毒污染的檢測,通過核酸聚合酶連鎖反應這一生物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擴增DNA和RN斷,從而獲得需要的檢測數量。除此之外,將基因工程應用于食品檢測,通過DNA指紋技術,食品原料是否摻假就可以準確的鑒定出來。而且,通過DNA指紋技術,也能判斷出牛奶飲品中是否含有微量毒素。

3生物技術應用于食品工業的前景展望

在高新技術中,生物技術雖然興起沒有多長時間,但卻在社會生產發展的多個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對于全球性重點關注的問題,如能源問題、污染問題、糧食問題等,都可以通過生物技術的應用得到科學的解決。可以說,生物技術出現而帶來的種種經濟、社會效益是無法預估的。而隨著生物技術的繼續發展,將其運用于食品工業,也必然會出現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4結語

篇4

最近,廣州市食品工業辦公室組織召開了廣州市食品業迎千禧、入世貿戰略對策研討會。會上,專家們指出,隨著中國加入世貿,食品業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食品業的定位問題非常重要。

與會專家及企業家對廣州市食品業的現狀與差距、壓力與機遇、發展重點與前景等方面進行了認真探討,為食品企業如何練好內功、發展自我、應對入世等提供了可貴思路。

專家指出,21世紀食品工業將向著“衛生、安全、營養、方便”方向發展,應重點開發方便食品、營養保健食品、老年食品、出口食品、傳統食品等。廣州市將成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應進一步發展食品原料工業、啤酒工業、肉類制品工業、食品添加劑工業、水產品加工業、調味工業和罐頭工業等。同時不斷采用高新技術,開發快餐食品、速凍食品和“藥食同源”的保健食品,開展食用菌種植及深加工,實施“大豆行動計劃”等。

同時,與會者還認為,在食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努力搞好“產學研”相結合,增強企業的后勁。

篇5

工業旅游概述

工業旅游是基于傳統旅游模式的創新,是對企業建筑、生產環境、產品工藝流程、企業文化等進行綜合開發,用以吸引旅游者前來參觀和體驗工業作業過程,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教育等多方面效益,是一項融觀光、趣味、知識、休閑于一體的體驗之旅[2]。工業旅游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而中國工業旅游的發展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國外學者對工業旅游的研究集中在工業遺產旅游方面,中國則側重于工業企業的生產過程和廠區景觀,多數學者研究的課題主要包括工業旅游的意義、理論、特點、內涵、開發條件,在中國出現的背景和中國工業旅游開發模式類型、項目設計、開發策略以及特定工業城市或區域的旅游開發等問題[3]。中國旅游局2001年制定了《工業旅游發展指導規范》,并于2002年試行了《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工業旅游示范點檢查標準(試行)》,由此可見工業旅游的重要性及其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國食品工業旅游的誕生及發展現狀

中國食品工業旅游在中國從產生到發展不過短短十余年,還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相關的理論研究非常落后。目前可以查詢到僅有侯冰[4]、盧偉紅和聶小榮[5]、宋軍令[6]的幾篇研究文獻,研究主題都是針對個案進行的,主要是特定地區發展食品工業旅游的優、劣勢條件分析,以及采取的措施等,內容比較籠統,難以實現普遍性的應用。從實踐來看,迄今僅有少數大型食品企業開展過零星的“食品工業旅游”,以參觀企業車間及企業文化博物館為主,旅游者大多為企事業單位及學校等集體組織,參觀過程內容單一,缺乏趣味性、互動性及科學普及內容,而且活動基本上都是應景舉辦的,缺乏時間的持續性。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可圈可點的例子。具有新加坡背景的益海嘉里集團在這方面起步早,而且相應的活動多,形式多樣。2006、2007、2010年,益海嘉里集團數次邀請新聞媒體參觀該集團的加工工廠,請媒體實地監督金龍魚產品的生產過程,零距離見證益海嘉里嚴苛的食品安全生產措施,從源頭見證產品的品質。迄今為此,僅該集團下屬的金龍魚已在中國建設了14個體驗式生產企業,累計接待30多萬人次[7]。2009年,經中國旅游局驗收,伊利集團成為中國4A級旅游景區[8]。2012年,武漢市憑借中國中部最大的國家級食品加工區———吳家山開發區,該區聚集了140多家國內外知名食品企業,包括蒙牛、統一、百事、益海嘉里、華潤、天喔、歐麗薇蘭等,開發了首條食品工業旅游線路,食品工業旅游方興未艾。

正確認識食品工業旅游

與普通旅游不同的是,食品工業旅游是一種以社會效益為主,經濟效益為輔的旅游模式,不能以追求旅游利潤為目的,甚至可以適當對該活動進行資金的貼補。因為通過有組織的參觀各類食品工業企業,可以使游客零距離了解食品加工的全過程和企業的文化,豐富其食品安全知識,提高了企業的品牌知名度和產品認知度。參觀者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影響了更多周邊的人群,培養出忠誠的消費群體,從而獲得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和企業知名度,為企業贏得比廣告投入更高的經濟回報。從某種意義上說,從企業廣告投入中截取部分資金,投入到工業旅游中更為劃算。近年來,頻頻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眾多消費者對中國國產食品產生恐慌,單純的說教已無法輕易消除他們的疑慮。而食品工業旅游可以讓他們親臨現場、親眼目睹,從中見證企業食品安全管理的規范和嚴謹,見證產品的優質。在持續開展工業旅游的過程中,企業及其員工會長期保持謹慎、規范的工作態度,保持工作環境的整潔和衛生,久而久之,由被動成為習慣。而且在與消費者接觸過程中,可以搜集到更多更直接的市場反饋,以及消費者的建議和消費新需求,企業可以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使之更加貼近市場,并進一步贏得市場。食品工業旅游的基本屬性還是“旅游”,不能脫離旅游的屬性單純進行生產過程的參觀,還要注重食品工業旅游過程的趣味性、互動性、知識性和體驗性。在整個行程安排中要充分考慮參觀者的感受,對食品安全知識的傳播也不能采取填鴨式的灌輸,不僅內容要淺顯易懂,還要有趣味性、科學性,最好進行互動活動;在參觀過程中不僅要看,還要品嘗,還要有DIY的環節。

食品工業旅游的主要內容

1良好的生產環境是關鍵

開展食品工業旅游勢必為游客提供一個干凈、衛生、整潔的旅游環境,這就對食品企業的硬件設施提出更高要求。企業食品生產環境必須符合操作規范,最好參照國外模式打造花園式工廠,參觀通道的規劃要確保透明,還要絕對避免參觀過程中對生產環境的二次污染,真正為游客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食品之旅。

2食品知識的普及是主題

旅游者參觀生產過程、體驗生產實踐僅僅是食品工業旅游的部分環節,只有通過適當的食品知識普及,才能使消費者科學地認知企業的產品。知識普及的內容可以是食品加工常識、食品安全知識,還可以穿插一些大眾感興趣的養生食療方法;這些內容要簡明扼要,要深入淺出,要有趣味性;食品知識的普及不僅要在簡短的講座過程中進行,還要在旅游全過程中精心安排,使參觀者受到潛移默化的知識傳輸。但切忌過分進行企業廣告宣傳或片面夸大自身的產品,更不要對同行或同類產品進行毀謗,這些都會導致參觀者的反感。被參觀企業的優劣要靠消費者耳聞目睹,生產出來的食品質量要靠消費者品嘗。

3旅游安全是保障

開展食品工業旅游,要重視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游客參觀過程的人身安全和企業生產過程安全。在旅游接待前要籌劃好行程,杜絕任何可能導致消費者人身傷害的漏洞,①提前向游客強調安全注意事項,②要安排專職工作人員對游客在企業參觀過程中全程進行安全防護。企業自身的安全問題不僅要防止參觀過程的二次污染,還要采取有效的企業保密措施,避免游客誤闖企業內部核心機密區。針對部分工藝,應提示游客禁止拍照。此外,還要合理布局旅游線路,確定適度的旅游環境容量。

4開發產業鏈式旅游模式

單一企業開展食品工業旅游,不僅在人力、精力上投入太多,而且消費者會因為可參觀內容太少而游興疲乏。最好在食品企業相對集中的區域內進行多個企業的聯合,可以進行直線型組合,也就是說,被參觀的幾個企業之間有產業鏈關聯。比如,同樣處于食品企業上游的種植、養殖基地,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食品包裝材料生產廠,以及食品生產輔料的生產商(如調味品企業等)。這樣可以使游客的旅游內容更加豐富,他們可以了解到整個食品產業鏈,而且各個企業還可以分擔游客接待的工作壓力和資金投入。筆者建議,這種產業鏈式的食品工業旅游可以由各企業派出代表聯合辦公,聯合運作,旅游過程由指定的專業旅行社派員派車進行,企業僅僅需要專業配合。

寧鄉食品工業概況

寧鄉縣位于湖南省會長沙市周邊,隸屬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為2012年中國百強縣(排名第61名)。寧鄉經濟開發區已建成中國首家安全食品示范園區,液態食品企業和休閑食品企業占優勢,以打造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液態食品加工基地為目標。近年來,隨著本土食品龍頭企業加加集團的上市,樂福來、洽洽、絕味食品等一大批食品重大項目的落戶投產,食品產業增速明顯。寧鄉處于長沙市半小時經濟圈內,公路、鐵路、水運十分發達,而且對周邊縣市,乃至江西的市場輻射力和影響力較強,為該縣開展食品工業旅游一日游等主題旅游形式提供了交通優勢和市場優勢。寧鄉的土特產相對較多,如寧鄉花豬、溈山擂茶、溈山豆腐、溈山毛尖、野生干魚、祖塔七星椒等。但就旅游特產而言,還缺乏品牌效應,沒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特色旅游產品。

寧鄉開展食品工業旅游存在的問題

1發展食品工業旅游的觀念落后

目前,寧鄉部分食品企業認為食品工業旅游只是一般政務交流活動中主體的變換,僅僅是參觀考察的主體由政府官員或業內人士轉換成一般普通游客,同時認為工業旅游很難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且發展食品工業旅游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和較強的依附性,對企業自身的硬件設施要求高,綜合效益見效慢[9],故而對此持觀望態度。

2旅游產品單一,無法滿足市場多元需求

寧鄉食品工業旅游的發展還處在萌芽階段,其旅游產品類型的開發尚處于萌芽階段,大多數產品都停留在簡單參觀的層面上,無法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少數開展食品工業旅游企業的項目編排單一,缺乏調動游客積極性和參與性的活動內容,導致游客普遍體驗度較低,游興不高[10]。6.3專業旅行社介入少,企業缺乏專業團隊目前寧鄉個別企業零星開展的試探性工業旅游,還停留在企業行政人員接待,引導參觀、品嘗和解說的簡單層面,缺乏對旅游行程的前期精心規劃與準備。旅游過程也缺乏專業旅行社的介入,即使有旅行社參與,也僅僅是負責游客的征集和迎來送往,參與度極低。

寧鄉縣發展食品工業旅游的對策

1政府積極引導

政府應積極引導和扶持其發展,發揮國內外旅行社和星級酒店等相關部門的接待優勢,全力助推食品工業旅游發展,在全省乃至全中國范圍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政府首先應對全縣食品工業旅游資源進行全面摸底,掌握具體情況,將部分具有發展潛力和市場看好的優勢資源納入到寧鄉整體旅游規劃之中,并以此制定統一的食品工業旅游規劃。根據寧鄉各主要食品工業企業的不同特點以及土特產的原產地區域特色,統一規劃,整體開發,避免企業和地方各自為政,重復開發,無序競爭。例如,可以將食品工業旅游實施企業———加加食品到青島啤酒(長沙公司)之間、企業到傳統旅游景點(如,溈山茶葉公司到溈山風景區之間)以及企業到縣城之間進行統一的、高標準的旅游規劃建設,完善旅游載體功能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形成規模效應,使食品工業旅游成為寧鄉縣的一道獨特的風景[3]。

2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

根據寧鄉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發揮以下5個區域優勢,開發食品工業旅游的不同模式。寧鄉經濟開發區聚集了包括青島啤酒、加加集團、臺灣宏全、洽洽食品、法國樂福來、小洋人乳業、皇室食品、華潤飲料等在內的30多家知名企業;2012年10月,又引進了小洋人食品、絕味食品等項目,基本形成了液態食品、休閑食品等食品產業集群。園區內的知名食品企業完全有能力組建一個園區食品工業旅游協會,發揮園區這個綜合平臺優勢,來開展液態食品、休閑食品工業旅游。寧鄉縣食品工業園以本地鄉土食品加工為依托,利用已建成的正農古街,通過前廠后店的模式推介寧鄉土特產,同時利用園區周邊良好的生態環境(五指湖自然生態區)、正農古街完善的城市配套和園區內工業企業的工廠原型、建筑外形、設備設施、工作場景、生產工藝流程、企業文化及科學的管理體系,重新進行科學的定位規劃,建筑裝潢上趨向鄉土仿古,引進民間藝人和手工藝現場制作,間雜民俗歌舞俚曲表演,打造鄉土食品一條街。青龍寨養殖示范園建設項目是寧鄉花豬品種資源保護和產品開發項目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設計規模為年出欄生豬1萬頭,總投資3000多萬元。古典式建筑形式、現代防疫環保技術和傳統的原生態有機養殖方式為設計理念,形成一個集養殖生產、旅游觀光及寧鄉豬文化展示為一體的原生態、環保型養殖綜合示范園。屆時將形成產學研一體的科學生產流程,并附帶有相關配套設施,園區將分為生產區和生活區,生活區內有辦公大樓、賓館、豬文化博物館等旅游配套設施;生產區有豬舍25棟,全部采用青磚青瓦房仿古風格。屆時將通過示范區的窗口展示,加速寧鄉花豬“國肉”品牌的推廣。溈山國家級名勝風景區是佛教禪宗五派之一溈仰宗發源地,以密印寺、世界第一大佛密印大佛、密印峽谷、溈水漂流、溈山毛尖馳名。溈山產茶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就已著稱于世。伴隨溈山風景區的開發,在現有溈山毛尖品牌優勢之下,新添工業旅游配套設施,新建茶文化博物館,將茶文化與佛教禪宗文化緊密結合,發展食品工業旅游與休閑度假游相結合的新型旅游方式。位于寧鄉南部的灰湯溫泉,是中國三大著名高溫復合溫泉之一,療養休閑歷史悠久,配套設施齊備。利用溫泉周邊池塘養殖的魚、鴨子,肉嫩、骨酥、髓多、味美,被譽為“湯魚”、“湯鴨”,為明清兩代皇室貢品。依托灰湯景區的溫泉資源、療養設施與灰湯貢鴨加工產業相結合,游客在療養休閑過程中,通過參觀游覽充分了解貢鴨制作的整個工藝流程、生產環境、衛生狀況、企業文化,并獲得體驗品嘗自制食品的快樂,同時,游客還可以頎賞到灰湯奇妙的自然風光、秀麗的山水和享受溫泉泡澡的愜意。

篇6

[關鍵詞]食品貿易;食品安全;改革開放;競爭力

中國是一個食品生產和食品消費大國,食品工業是對外開放較早的行業。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食品工業增長迅速,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逐漸上升,有效地參與世界食品資源配置戰略,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中國不斷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和制度,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立法和標準體系建設,對食品實行嚴格的質量安全監管,積極推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食品安全狀況不斷改善,有效地增強了中國食品貿易競爭力。作為世界貿易大國,中國在食品安全控制和促進全球食品貿易健康發展方面正在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中國食品貿易競爭力

與食品安全體系的變遷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食品工業,制訂了一系列支持食品工業發展的政策,促進食品工業的發展,使食品工業形成門類齊全、技術不斷進步、產品Et益豐富、運銷網絡較為通暢的生產經營體系,成為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大產業。

中國食品貿易發展迅速,出I:1食品安全程度也大幅提高,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建設資金和外匯。截至2007年底,中國共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44.8萬家,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食品工業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1.中國食品貿易競爭力不斷增強

本文采用國際通用的考察貿易競爭力的指數:世界市場份額(WMS)、貿易競爭力指數(TC)、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以及產業內貿易指數(GL)來分析改革開放30年中國食品貿易競爭力的變遷。

從世界市場份額考察,中國食品出El的絕對貿易額呈逐年上升趨勢,世界市場份額的變化比較平穩。1985年中國出口食品的世界市場份額為2.13%,此后緩慢增長,1990年上升至2.49%,2000年。

2002年均維持在3%以上,但是2003年開始又有所下降,到2005年跌至3.61%,2006年略有上升,為3.69%。與此同時,食品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卻呈現出下降的趨勢。1986年食品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17.08%,此后不斷下降,1990年為12.67%,2000年降至5.44%,2006年進一步降為2.88%,低于同期世界食品出口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水平。這與中國世界市場占有率的逐年上升并不矛盾,因為世界市場占有率的上升只說明中國食品出口相對于世界食品出口的上升,并不能說明中國食品工業與國內其他產業相比更具有競爭優勢,同時這也與技術含量高的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成為拉動中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的主要商品以及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長緩慢的現實相符。

貿易競爭力指數(TC)主要從產品進出口的數量來分析某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具有簡單、直觀、明了等特點,能夠快速反應產品在某一時點或連續某一階段的競爭力變化。考察中國食品貿易競爭力指數可以發現,中國的食品貿易競爭力整體水平不高,并且正在呈現逐年下降趨勢。1985年,1989年間,中國貿易競爭力指數不斷下降,從0.42降至0.15,1990年開始回升,從0.26升至1993年的0.54,為歷史最高水平,1994年以后又開始下降,到2004年出現負值,2005年僅為0.07,2006年略有回升,為0.1。從中國食品出口與進口貿易額的差額來看,中國是食品的凈出口國,除2004年外,1985年一2005年間中國食品貿易差額均為順差,其中1994年最高,食品貿易順差達到71億美元,到2005年降至30.94億美元,2006年食品貿易順差為49.47億美元。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指一國總出口中某類產品所占份額相對于該產品在世界貿易總額

中所占比例的大小。1985年一1991年間,中國食品RCA指數大于1.25,中國出口食品具有較強競爭力,但是1992年以后,中國食品貿易RCA指數逐年下滑,1998年以后低于0.8,國際競爭力很弱,并有繼續降低的趨勢。2001年中國食品RCA指數降為0.7437,2002年~2006年分別降為0.6804、0.6030、0.5117、0.4946和0.4608。

產業內貿易是指同一產業內的產品(主要是制成品)通過外部市場與內部市場在不同的國家

或地區間形成的雙向流動。國際上最常用的產業內貿易指數是格魯貝爾一勞埃德指數(簡稱GL指數),GL指數越小,表明產業間貿易比重越小;GL指數越大,表示產業內貿易比重越大。采用GL指數公式計算中國產業內貿易指數可知,中國食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是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的。20世紀80年代基本以產業間貿易為主,進入90年代產業內貿易指數不斷增高,2001年為79.41,2003年為87.51,2004年、2005年、2006年均高出90的水平,產業內貿易特征非常明顯。

2.中國食品貿易的世界地位不斷提升

全球食品產業主要集中在美洲、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規模化和集中度突出。

隨著食品貿易格局由傳統格局向現代格局的轉變,發達國家在食品貿易格局中日益占據主導地位。根據WTO公布的貿易統計數據,目前世界十大食品出口國為:美國、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西班牙、中國、意大利、加拿大和英國;十大食品進口國為: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荷蘭、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和中國。中國是唯一進入食品進出口貿易額前十位的發展中國家。

從世界市場份額考察,根據WTO公布的貿易統計數據計算,在十個國家中美國的出口食品

世界市場占有率始終排在第一位,荷蘭在國際市場貿易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從2000年開始,超越法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食品出口國,法國出口食品的世界市場份額居第三位。中國出口食品的世界市場份額變化幅度也不大,始終介于2%。3.3%之間。

從Tc指數考察,根據WTO公布的貿易統計數據進行計算,美國的Tc指數水平較低,從1990年的0.17下降為2006年的一0.07。這是因為美國在大量出口食品的同時,也大量進口食品,2002年出現食品貿易逆差,2005年的逆差為111.75億元,美國從而由一個食品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中國、法國、加拿大均為世界食品凈出口國。

從食品出口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考察,根據WTO公布的貿易統計數據進行計算,1990年一2006年期間,美國食品出口RCA指數一直保持在0.9~I.2之間,貿易競爭力水平一般;荷蘭食品的RCA指數較高,介于1.8—2.2之間;法國RCA指數均高于1.4,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中國RCA指數由1990年的1.38跌至2005年的0.49,貿易競爭力一直處于下降趨勢,這與食品出口在中國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不斷下降相吻合。

從食品產業內貿易指數考察,根據WTO公布的貿易統計數據進行計算,美國、西班牙、中國均屬于食品產業內貿易指數水平較高的國家。以2006年為例,美國食品產業內貿易指數為92.59,西班牙為96.67,中國為90.26;法國、加拿大、意大利次之(見表1)。

3.中國食品貿易結構多元化并呈現較高集中度

中國食品出口貿易結構變化的特征表現在各類食品貿易的規模和比重的變化上。根據WTO公布的貿易統計數據進行計算,從1995年~2005年各類食品的貿易規模和比重變化上來看,增減變化的趨勢和幅度差異均比較大。1995年水產品出口規模位居第一位,出口占比29.2%;其次是畜產品,出口占比為25.16%;蔬菜出口為第三位,出口占比19.17%;水果的出口占比為5.08%。到2007年,水產品出口仍居第一位,出口占比33.29%,蔬菜出口上升到第二位,出口占比21.27%;畜產品出口下降為第三位,占比為13.80%;水果出口躍居第四位,占比為12.78%;糧食出口占比從1991年的1.17%上升為2007年的7.59%。茶葉和堅果的占比比較穩定,但是干果的占比呈不斷下降趨勢。

中國食品進口結構變化較大。1995年食用油籽僅占中國食品進口的1.14%,到2007年,占比已經高達37.2%,貿易規模居中國食品進口第一位;植物油進口占比較為穩定,1995年為25.38%,到2007年下降為20.89%,居食品進口第二位;畜產品1995年進口占比為15.36%,2007年為20%,居第三位;糧食進El曾居中國食品進口第一位,但是到2007年已經降至第六位,占比從1995年的37.69%下降為2007年的1.66%,是波動最大的進口食品。

4.中國食品貿易地區分布較為集中

中國食品出口到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主要出口市場相對較為集中。從地區分布看,亞洲始終是中國食品最大的出口市場。2005年亞洲市場占中國食品出口總額的67.84%,2006年為62.69%,2007年為60.83%;歐洲是中國食品第二大出口市場,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別占到中國食品出口總額的14.7l%、16.3l%和18.11%,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北美洲為中國食品出口第三大市場,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別占中國食品出口總額的11.86%、13.76%和13.59%,也呈現緩慢上升趨勢;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出口市場較小,三個大洲合計占中國食品出口的5%左右,未來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從單個出口市場考察,2005年.2007年日本、美國、香港、韓國和俄羅斯始終位于中國內地食品出口市場的前五位。五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合計占中國食品出口的57%。從出口的國家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分布看,2005年。2007年日本仍位居中國食品出口市場第一位,占中國食品出口的23.85%;歐盟(25國)居第二位,占中國食品出口的13.44%;美國居第三位,占中國食品出口的11.97%;東盟(10國)居第四位,占中國食品出口的10.63%;韓國居第五位,占中國食品出口的9.82%。日本、歐盟、美國、韓國是中國食品的四大出口市場,其出口額在2007年合計占中國食品出口的59.41%,說明中國出口市場集中度很高。

5.中國食品工業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

中國食品工業開放較早,吸引外資較為廣泛,外資進入形式多樣。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就鼓勵國內食品企業以合資、合作、補償貿易等形式參與國際貿易,同時還接納了部分行業的跨國公司以獨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在這種政策支持下,食品工業成為吸引外資的重點行業之一。此后,隨著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加入世貿組織,跨國食品公司來華設廠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并普遍開始采取長期戰略、全國戰略和本土化戰略,著眼于在中國境內的整體布局和長遠發展。位于全球食品工業前50位的大型跨國公司大多已在中國各地區設立了合資公司、獨資公司、研發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等經濟、技術機構。中國食品加工業對外聯系的提高反映了食品加工業國際化的趨勢,同時也反映了在資源和市場兩個方面,食品工業對國際經濟環境依賴性的增強。

6.中國進出口食品安全體系不斷完善

中國政府一直把加強食品質量安全擺在重要的位置。中國不斷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和制度,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立法和標準體系建設,對食品實行嚴格的質量安全監管,積極推行食品安全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進出1:1食品安全法規體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等8部法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等8部法規、《進出境肉類產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等18個部門規章、國家食品標準1800多個(其中強制性國家食品標準634個)、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近746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中國非常重視食品出IZ:l安全的管理問題,食品出口需經過五個步驟:對出口食品的原料種植、養殖基地實施備案管理;對出口食品的生產企業實施衛生注冊制度;在生產過程當中,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口食品的生產過程實施全過程監控;出El食品還要按要求加貼符合要求的標簽或標識,以便進行追溯或對問題產品的召回;在出口前,中國還要逐批進行檢驗,合格的才可出口。如果進口國有要求的話,還會為食品出具官方證書。無論是在產品的生產、流通、進出口等各個環節上,還是在立法、執法、監督、管理等各個方面,中國都采取了非常負責任的態度,建立了從食品生產到出El的全過程管理體系。

中國與有關國家建立的食品安全合作機制在促進雙邊和多邊食品安全合作、保證進出口食品安全、解決各方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中國食品貿易競爭力的前景展望

根據WTO公布的世界貨物貿易數據,1980年世界食品貿易規模為2238.32億美元;1990年世界食品貿易規模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達到3155.59億美元;1995年世界食品貿易規模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達到4526.85億美元;2003年世界食品貿易規模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達到5514.96億美元;2004年世界食品貿易規模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達到6321.91億美元;2006年世界食品貿易規模突破7000億美元,達到7548.37億美元。龐大的世界食品貿易規模、富有潛力的世界食品市場前景、食品貿易的迅速增長,為包括中國在內的wro成員國的食品出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中國食品工業將逐步進入加速成長期的中期階段。這主要是由于國際國內食品需求量持續增加,尤其是中國居民收入由較低水平進入持續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食品工業的產值、從業人數及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都將不斷增加。中國食品貿易狀況取決于食品工業的發展,因此,未來應從食品工業產業結構的優化、產業關聯度加強、產品結構優化和產業組織結構優化等方面發力,來進一步提升中國食品貿易的競爭力。

1.中國食品工業產業結構優化

中國現行食品工業體系中。屬于嗜好類產品的煙草加工業的比重較高,特別是利稅比重很高。將食品屬性很弱的煙草加工業包含在食品工業體系內,因其利稅等經濟效益指標貢獻很高,抬高了以平均值衡量的食品工業的經濟效益水平,掩蓋了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和飲料制造業經濟效益偏弱的現實。如果將煙草加工業排除在外,食品工業的地位和經濟貢獻將明顯降低。食品工業的經濟貢獻過度依賴嗜好類的煙草產品支撐,反映了我國食品工業結構欠佳。

未來中國食品工業發展的重點行業包括糧食加工業、食用植物油加工業、果蔬加工業、肉類加工業、水產加工業、乳制品加工業、飲料制造業、制糖工業等行業。中國食品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包括構建食品工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發展食品裝備制造業、建立現代食品物流體系、完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高新技術研究與應用的比重不斷增大,將促使食品工業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包括膜分離技術、微膠囊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超微粉碎技術、微波技術、超高壓殺菌技術、冷凍干燥技術、食品生物技術在內的食品高新技術能夠不斷開發出新食品材料,實現食品營養質構的人工重組。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與食品工業緊密相關,將成為中國未來食品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2.中國食品工業與前后向產業關聯度增強

食品工業的發達程度取決于產業鏈各環節的競爭力,它不僅取決于食品工業本身的企業組織效能和技術研發能力,還取決于前向的投入原料的農業、投入生產設備的裝備制造業以及后向的包裝、運輸、儲藏、銷售等行業的整體競爭力。中國食品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涉及多個產業部門。原料生產、食品加工和制造以及食品流通和消費分散在各大產業中。食品工業布局與農業生產布局銜接不緊密,農業生產與食品加工生產互為促進的機制尚未建立起來,造成原料供應與食品工業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目前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是3:1,中國僅為0.5:1;發達國家深加工用糧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在70%以上,中國則只有8%。未來國際食品市場競爭的核心將集中在加工業的規模和科技水平方面,即通過實現規模經濟和提高核心競爭力來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為此,就需要推進規模化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發展食品加工業,建立現代食物產業,在大力發展優質食物生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人工種植養殖的各種初級農產品資源,拓寬加工范圍,開拓加工領域并積極開發野生資源。同時,還要加強食品加工業與金融、保險、信息、運輸等相關產業的有機聯系和協同效應。

3.中國食品工業產品結構優化

中國食品消費已經由量的追求轉向對質的追求,向質量、營養、方便、安全的目標轉變,食品消費結構變化加劇,對食品制成品的需求迅速上升。食品生產企業必須牢牢把握新時期食品工業發展的變化趨勢,順應消費市場的需求,制訂既有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發展規劃。

中國食品工業中食物資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產品少,附加值低,正處于成長期。目前中國加工食品占消費食品的比重僅為30%,遠低于發達國家60%至80%的水平。優化食品工業產品結構,提高居民食品制成品消費水平,向精深加工發展,進行多品種、多層次、高附加值的加工,使加工食品方便化、適用化、系列化、多樣化。運用新技術大力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適合不同消費者飲食特點的傳統食品,實現傳統食品現代化,現代食品國際化。畜牧、養殖、采集、水產等勞動密集型食品產業,中國特有的可食資源、地方特產禽畜、果蔬、黃酒、白酒等特色資源食品產業,中國烹飪餐飲產品、保健食品、名優食品等風味食品產業,均具有獨特優勢,具有較好的貿易增長前景。食品業應注重對國際市場的分析和跟蹤,根據市場需求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努力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改變和增加花色品種,增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更應加強食品安全,帶動多類食品產品提高質量、檔次,增強中國食品在國際市場的貿易競爭力。

4.中國食品工業產業組織結構優化

中國食品工業的生產集中度明顯低于發達國家水平,中小企業比例高,技術水平低,同質化嚴重,價格競爭激烈,利潤空間狹小。食品行業的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的資金有限,主要從事食品生產活動,缺乏研發機構和經費投入。隨著行業整合及行業成熟度的提高,行業利潤向大企業迅速集中,行業龍頭企業將擔當起行業資源整合的重任,積極適應消費升級、注重品牌培育、渠道建設與管理績效持續改進的中國本土優勢食品企業。中國作為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大國,食品加工企業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上面臨著發達國家食品加工業的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中國食品業需要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強的食品企業和產業集群。

三、完善食品安全體系。

提升中國食品貿易競爭力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關注食品安全,目前,除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制定的《國際推薦操作規程:食品衛生的通用原則》及其附錄《HACCP體系及其應用準則》以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也于2005年制定并頒布了描述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使用指導標準——Is022000:2005標準。爭奪食品安全國際標準主導權成為發達國家的戰略選擇,發達國家在國際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和修訂方面,積極爭取承擔起草工作,以保證國際食品安全標準充分體現本國利益。各國政府制定和實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標準f3趨嚴格,但是在具體內容上各國還是存在巨大差異性。這些差異既有貿易保護主義的原因,也反映出各國在風險意識、科學傳統、地理環境等因素上的差別。不同的食品安全標準在國際貿易環境下難免導致貿易沖突。食品安全標準不斷趨嚴成為限制發展中國家食品出口的最大障礙。

建立和完善統一、協調、科學、高效的國家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是未來進一步提升中國食品貿易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

中國食品安全立法既要借鑒國外的經驗,又要立足于中國國情。兼收并蓄國外先進的立法經驗和知識,包括世界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立法的先進思想和理念,食品安全國際組織的指南或示范性標準,以及WTO/SPS和WTO/TBT協議,加快食品質量安全法規以及配套法規的規章起草,依法管理食品生產經營和進出口,監督食品質量,制定無公害食品生產和消費的政策。

2.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與國際標準接軌

中國政府應加快食品安全標準的修訂進程,增強制標的科學性,推動標準的國際化進程,更多地參與國際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建立完善食品生產加工標準體系,從源頭抓起,把生產、加工和出口等主要環節全部納入標準化控制;建立食品市場準入門檻,確保產品質量適應目標市場要求;健全食品質量檢驗檢測和監控體系;建立食品出口企業的信用管理體系;降低檢驗檢疫管理風險及提高產品質量信譽;做好質量體系和環保體系等認證工作,確保出口食品質量等。

3.建立食品安全預警機制

中國應加快信息網絡建設,建立食品安全與食品貿易的TBT/SPS預警機制,完善的預警機制包括檢驗檢疫信息收集、傳播、決策、反饋系統。通過建立國內外技術法律、法規、標準及合格法定程序數據庫、WTO/TBT、SPS通報評議數據庫、出口企業及產品數據庫、專家數據庫和典型案例數據庫,實現查詢、通報、評議、預警和咨詢五大功能,使食品出口企業可充分利用該網絡平臺,方便快捷地了解主要貿易伙伴國家的技術標準、技術法律、法規、技術政策、標準結構的變化動向和國際上技術壁壘的最新動態等信息,對WTO成員國特別是中國主要貿易伙伴國的有關措施、標準和合格評定的信息進行系統全面的收集、研究和咨詢,為國內企業爭取更多更好的國際發展空間。

4.嚴格把關,保障進口食品安全

中國各級檢驗檢疫部門應全面加強進口食品的風險分析工作,嚴格對出口國的食品安全體系進行評估。進一步規范進口食品、動植物產品檢疫審批工作。加強口岸能力建設,提高進I:1食品的檢驗檢疫水平和執法把關能力,對大宗、重點食品要實施進口食品安全監控計劃。加強對進口食品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敏感食品的非法入境行為,查堵非法入境食品的銷售渠道。

5.增強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貿易爭端處理能力

中國政府應盡快具備與食品安全有關的爭端處理能力,善于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根據WTO/SPS協定,有效地排除貿易障礙,在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中解決糾紛,維護中國的貿易利益。

6.積極參與國際食品安全活動.加強食品安全國際合作

食品貿易的增加將會促使食品監管部門對外交往增加,食品安全領域多邊、雙邊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加。中國政府應積極參加各類國際食品安全組織活動,特別是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在采取國際標準的同時,應盡力爭取將本國已具有優勢的項目標準納入到國際標準中去,使國際標準盡量反映中國的意見和要求。同時應注重食品安全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技術專家參與各類食品安全技術培訓、研討、交流和水平比對等活動,并歡迎國外技術專家來訪、學習和培訓。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貿易大國,中國應通過保障食品安全,不斷提升食品貿易競爭力,更好地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際貿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立才,黃祖輝.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農產品和食品貿易關系的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6(1).

[2]白麗,馬成林.世界食品體系的結構性變動與各國的食品安全控制行動[J].中國標準化,2005(11).

[3]王金玉.國際標準競爭的態勢及中國的對策[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5(10).

[4]鮑曉華.WTO.TBT/SPS制度框架和中國產業安全[J].經濟管理,2005(23).

[5]陳衛平,侯曉霞,王長春.中國加工食品產業內貿易的發展現狀與決定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4(9).

篇7

一、發展趨勢

1.國際化、大型化

當前國外主食工業發展大型化、品牌化趨勢明顯。主食品行業屬于微利行業,必須著眼于規模效益,美國、日本及歐洲跨國公司食品工業產值約占世界食品工業產值的50%。由于食品工業內的大部分制造企業加工能力過剩,發達國家食品工業企業數目減少的現象,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發生,并成為世界性共同趨勢。并購是發達食品工業國家的跨國食品公司爭奪市場的重要手段。通過并購,一是可以利用目標企業原有的銷售渠道較快地進入國內外市場,不必經過艱難的市場開拓階段;二是通過跨行業的并購活動,可以迅速擴大經營范圍和經營地點,增加經營方式,促進產品多樣化和生產規模的擴大;三是可以利用目標企業現有的設備、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獲得對并購企業非常有用的技術設備、專利和商標等無形資產,同時還可以大大縮短項目的建設周期;四是可以減少市場的競爭對象。通過生產集中,跨國公司的規模進一步的擴大,國際競爭力日益加強,實現了規模經濟。同時,生產的集中對科技進步具有拉動作用。只有大規模廠商才設有研究和開發機構。如,日本的研究開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0.85%,美國為0.5%,項目和經費支出主要集中在那些大企業。

品牌就是價值,品牌就是競爭力,品牌效應可以給食品企業帶來超額的利潤。如,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德克士等等,這些品牌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無形價值,為企業創造了非常大的利潤空間。國外食品企業采取品牌延伸方式,不斷拓寬品牌范圍,建立和完善品牌體系,隨著各種生產經營主體市場意識的增強,品牌與商標已經從最初所賦予的識別功能和促銷功能向信息傳遞功能、價值功能、形象功能的綜合功能轉變。而不同的消費者對品牌功能的需求往往不同。為了進一步拓展市場,國外食品圍繞核心品牌,建立健全品牌體系,增強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2.產業化、系列化

主食產業及其配套產業融合關聯發展。從產業鏈看,集農、科、工、貿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這種模式對加工商而言,可以解決原料的穩定供給問題,有利于原料基地的形成,并節省交易費用。對農民而言,可以解決農產品銷路的問題,從而避免市場價格風險;從配套產業看,注重食品機械工業與食品工業同步發展。沒有先進的食品機械產品就沒有現代化的食品工業,落后的食品機械必將阻礙食品工業的發展,發達國家主食加工業之所以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精良的加工機械設備。從流通渠道看,食品作為微利行業,食品物流已經成為第三利潤源。在發達國家,許多食品加工企業利用因特網技術來提高購買效率,節約物流成本,發達國家完善的互聯網絡深入到每一個家庭,食品銷售網上交易的數量不斷增加。可見,控制了原材料和銷售終端,也就控制了整個食品產業鏈。而國內,一些公司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以上海煙糖集團為代表,集團確立了“上控資源、中控物流、下控網絡”的戰略思想,以資源和網絡為基礎、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為手段,大大提高了食品的銷售量,并且通過網絡對食品品牌進行宣傳,提升了產品的品牌價值。

3.科技化、知識化

食品加工程度既反映了產業科技水平的高低,也體現著經濟效益的大小。加工越精細,綜合利用程度越高,產品附加值就越高。從作為基礎原料的糧油加工來看,目前,我國專用面粉只有9種,而美國有上百種,日本和英國有數十種,一種原料只能加工出寥寥幾種產品,許多物質的潛在價值就無法實現。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及加工制品的生產以高度的標準化為基礎,各類質量標準、檢測標準和技術規程等都嚴格且具體,貫穿生產、加工、流通全過程,覆蓋率達到98%以上。

食品工業不斷涌現新業態。食品科學是高度綜合的應用性學科,其他科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都會直接或間接帶動食品工業的技術創新。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發展迅速,與食品科技交叉融合,不斷轉化為食品生產新技術,如物聯網技術、生物催化、生物轉化等技術已開始應用于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到消費的各個環節中。營養與健康技術、酶工程、發酵工程等高新技術的突破催生了傳統食品工業化、新型保健與功能性食品產業、新資源食品產業等新業態的不斷涌現。

4.營養化、保健化

注重安全性、營養化、保健性食品的開發。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以及對食品開發能力的不斷加強,人們對飲食的內容、習慣和方式正起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對食品的需求已經由原來單純量的追求轉向對質的注重。安全、營養、方便的食品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為了適應消費者需求變化,發達國家加強了安全性、營養化、功能性食品的開發,優化了食品品種結構,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需求,促進了主食工業的發展。

5.綠色化、有機化

世界各國對食品的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不斷完善安全技術標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并且正向標準化、系列化和產業化的方向發展。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環保意識的增強及有機食品貿易的迅速發展,有機食品將成為21世紀最有發展潛力和前景的產業之一。

二、德國、荷蘭等發達國家發展主食工業的經驗

德國、荷蘭等發達國家食品工業的高速發展,既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又帶動了農業特別是農業產業化和相關產業的發展。發達國家主食工業的快速發展,除了得天獨厚的優越自然環境外,現代食品工業理念、社會濃厚的市場化氛圍、健全的社會中介組織和規范的保障體系、完備的政府服務功能等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是我國主食產業化發展應該借鑒的有益經驗。

1.現代食品工業理念,是主食工業快速發展的基礎

主食工業是由原料種植(養殖)業――加工、制造業――產品銷售業緊密相聯的完整產業體系(主食工業產業鏈)。德國、荷蘭等發達國家在食品工業的發展過程中,注重了主食工業產業鏈的全面發展,形成了產業鏈整體推進的現代主食工業理念。一是政府管理部門整合管理資源,由一個部門統一管理,抓好宏觀協調、監管和公共服務工作;二是圍繞“資源和市場”的國際化,從主食工業產業鏈的整體角度出發,環環緊扣,以“市場為導向”制訂營銷戰略、開展加工生產、發展“市場導向型”的現代農業,實現銷、產、供體系的統一、協調發展。

2.社會濃厚的市場化氛圍和誠實守信的公共職業道德,為主食工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德國、荷蘭等國家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優秀文化沉淀、公共道德升華和社會濃厚的市場化氛圍,為該地區主食工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3.健全的社會中介組織和規范的保障體系,從體制上保障了主食工業的快速發展

一是德國、荷蘭等國家的民間行業、同業協會發達、覆蓋面廣,責、權、利清晰,專業化、社會化水平高,職能作用發揮顯著,產業自律與行業管理規范,有效的建立和加強了政府與企業、市場與產品、加工與種植的連接與溝通,促進了供、產、銷食品生產體系的有效運轉。二是不同層次的科技開發、技術服務、信息咨詢體系,便捷的物流網絡,促進了分工、協作的食品生產體系的形成與完善。三是封閉式的國家食品衛生與安全分析評估預警體系;“縱到底、橫到邊”的以國家食品衛生檢測實驗室為核心,檢測網絡星羅棋布的食品衛生檢測系統;以食品質量溯源系統為核心的產品信息反饋系統;嚴格的執法體系,確保了食品的質量與安全。

4.完備的政府服務功能,維護了公平發展的環境,促進了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有效發揮,推動了行業的協調發展

德國、荷蘭等國家各級政府在指導、協調食品工業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制定、修改、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發展戰略,指導和規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強化依法監管工作和公共服務職能,創造和維護了公平發展的環境,促進了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有效發揮,推動了行業的協調發展。

篇8

關鍵詞:膜生物反應器;廢水;膜污染膜

生物反應器(MembraneBio-Reactor,MBR)是一種將膜分離技術和生物處理技術有機結合的新型高效污水處理工藝[1-2]。通過膜組件的高效分離作用使污泥和水徹底分離,出水水質得到優化。針對工業廢水排放量大、CODCr含量高、難降解等特點。MBR以其高效的生物降解能力和良好的出水水質,為工業廢水處理提供了一種有發展前景的處理技術,受到了重視。盡管投資成本和膜污染等因素影響MBR技術的快速推廣,但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成熟,預計在未來10年MBR在工業廢水領域中的應用將更加廣泛[3]。本文將對MBR近幾年在工業廢水中的應用及當前的研究趨勢進行論述,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對未來的發展進行展望。

1膜生物反應器的特點

膜生物反應器具有許多其他生物處理工藝無法比擬的明顯優勢,主要特點如下:①裝置更加緊湊,占地面積小。MBR中活性污泥濃度高,因此容積負荷提高,裝置更加緊湊,此外膜組件替代傳統的二沉池,也縮小了占地面積[4]。②出水水質優良且穩定。能夠高效地進行固液分離,出水不受生物反應器中污泥膨脹等因素的影響[5]。③MBR有利于增值緩慢的硝化細菌的截留、生長和繁殖,系統硝化效率高,且污泥濃度(MLSS)較高。④微生物完全截留在反應器中,實現反應器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泥齡(STR)的完全分離,使運行控制更加靈活穩定。⑤反應器傳質效率高,氧轉移效率高達26%~60%。⑥便于維護管理。相比傳統的活性污泥法,MBR中污泥濃度容易控制,進水流量和水質變化不大[6]。但膜生物反應器曝氣過程等帶來的高能耗,運行過程中由于廢水中帶有的污染物和微生物降解產生的胞外聚合物(EPS)等物質易產生膜污染,導致跨膜壓差(TMP)升高、產水量降低、運行成本昂貴等不利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它在工業廢水中的應用。

2國內外膜生物反應器研究現狀

國外對MBR實際應用的研究起步較早,1969年,美國首次報道MBR應用于城市生活污水處理,隨后成立的Dorr-Oliver公司開發研制出第一代商用MBR,并在船舶污水處理中得到應用。此后,商用MBR研究更加深入,出現了平板式、中空纖維式和管式膜生物反應器。進入20世紀80年代,膜生物反應器廢水處理技術在發達國家迅速發展,日本投入118億日元,進行MBR項目研發,使得MBR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寬。1989年,Yamamoto等人首次提出浸沒式MBR的新工藝,竟而將運行成本大大降低。目前,國際上設計運行能力最大的MBR工程之一,是位于美國華盛頓州KingCounty的使用Ze-non膜組件的Brightwater工程,其設計處理量達到49.5萬m3/d。而到2040年,它的處理量將達到64.5萬m3/d。表1總結了國外主要MBR運營廠家的各類膜組件及性能參數。膜生物反應器技術正以每年10.9%的增長速度拓展自身的應用領域,2010年,全球MBR市場總產值達到11.70億美元,按照這一增速2013年將達到16.0億美元。其中工業廢水處理所占比率達到了30%左右,并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另外自2008年以來,歐洲市場保持每年新增65個MBR工程項目[7]。2012年歐洲的MBR工藝裝置有700多個MBR項目(工業廢水處理能力>20m3/d,市政污水處理能力>500m3/d)啟動,其中2/3用于工業廢水處理。涵蓋了食品、紡織、造紙、制藥、煉油等各個領域。針對工業這類高強度的廢水,MBR的成功應用,也預示著MBR技術已經日漸成熟。全球范圍有超過2500個MBR項目正在運行或建設中,北美地區已有超過258個MBR處理系統在建設中,北美地區的MBR市場也在不斷增長,其增速遠遠超過水處理工藝中的其他技術[8]。另外中亞地區由于特殊的地理因素,對水資源利用率要求高,MBR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東亞地區韓國已建有1400多座MBR系統,日本MBR用于工業廢水處理也達到200余座。我國關于膜生物反應器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相比于全球膜市場每年10.9%的增速,我國近幾年MBR市場出現翻番的增長趨勢。遠遠高于國際平均增速[9]。我國第一個MBR項目是1998年大連大器公司設計的200m3/d的市政污水處理與回用工程[9-10]。目前我國最大的MBR工程是北京清河再生水廠二期處理工程,處理量達到32萬t/d。工業廢水處理量最大工程是天津空港園區廢水,處理量為3萬t/d。MBR在我國的應用涉及多個領域,但主要以處理市政污水、高濃度和難處理的工業廢水為主。除此之外還包括垃圾滲透液、醫院廢水、餐飲廢水等的處理。表2為MBR技術在不同領域中所占市場份額。從表2可以看出,城市污水處理與回用占到了57%,說明我國MBR的應用主要是在處理此類廢水,技術也相對成熟。工業廢水處理領域也占到了41%,大于MBR在國外工業廢水處理的30%份額。說明MBR在我國工業廢水中的應用前景廣闊。為MBR在工業廢水中的應用可以看到,石化廢水占據一半的份額。食品加工廢水和化工廢水也各自占到13.9%和16.7%。三者總和占到工業領域的80%,可見這三個領域是MBR運用最為廣泛的。2004年開始我國開始建造大中型MBR應用工程,目前,我國萬噸級項目超過40多座。而在工業廢水中的應用才剛剛起步,石油化工領域耗水量大,因此率先建造大中型處理規模,實現廢水回用和資源化[11]。我國MBR用于工業廢水處理能力已經超過105m3/d,MBR技術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3膜生物反應器在食品工業廢水中的應用

食品工業原料廣泛,制品類別繁多,排放的廢水水質復雜,廢水量大,處理難度大。主要來自味精和酒精生產中的廢水以及大豆、谷物、牛乳和飲料加工中的廢水。食品行業廢水最大的特點是有機物質和懸浮物含量高,易腐敗,且酸堿程度不一,無毒性。其中含有的污染物包括油脂、蛋白質、糖類、致病菌毒和氮磷化合物,易導致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生生物和魚類的死亡,并引起水中沉積的有機物產生臭味,惡化水質,污染環境。食品行業中產生的廢水少部分來自食品生產本身,大部分是食品生產過程中洗滌和浸泡所產生的。食品行業廢水CODCr一般在300~2000mg/L,NH+4-N在20~600mg/L。我國對于食品廢水的處理起步較晚,以往的食品廢水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但是受到其降解能力的限制,無法滿足國家排污標準[12]。在20世紀90年代引入了外置式膜技術處理食品廢水,隨后傳統活性污泥法與膜技術的集成工藝MBR因其高效的處理能力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在食品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常采用MBR工藝主要包括:UASB-MBR、射流曝氣MBR和多段A/O-MBR等。王蘇南等[13]采用厭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應器工藝處理豆制品廢水,CODCr、NH+4-N、TP去除率分別達到97.06%、97.85%和93.43%。Chen等[14]比較原工藝UASB/CAS和混凝+MBR處理乳制品廢水。結果顯示,混凝/MBR工藝對濁度、COD的去除率分別為99.9%和99.6%,各項指標均優于UASB/CAS。表4匯總了近幾年關于食品工業廢水處理的相關實例,目前,對于食品工業廢水排放標準仍然按照國家頒布的《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要求。將膜生物反應器技術運用到食品廢水的處理,對水質中的CODCr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穩定在95%以上。由于食品制造加工廠多為中小型企業,規模用地有限,采用MBR能有效減少廢水處理裝置的占地面積,由于連續出水穩定,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為企業在減少人員上開支。另外,MBR還具備脫氮能力強、菌體截留率高等優勢。整體而言,膜生物反應器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將會更將廣泛。

4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4.1膜生物反應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相對于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而言,膜生物反應器具有出水水質好、設備占地面積小、自動化程度高及污泥濃度高等優點。但是,不可否認,MBR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使其無法取代傳統的活性污泥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膜污染帶來的高費用和高能耗[4]。膜生物反應器的投資主要來自膜的購置和膜的更換。隨著膜材料成本的降低,膜的購置費也大大降低。膜的更換頻率與膜的壽命直接相關,而膜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膜的更換頻率,增加了膜的更換次數。另外,膜污染造成膜通量下降,致使能耗加大,這是造成MBR高能耗的主要原因之一。膜污染和由此帶來的設備維護和操作費用的提高是制約膜生物反應器技術經濟性和商業化應用發展的主要障礙。②設備運行費用高。較高的能耗是制約MBR廣泛應用的主要問題之一。MBR系統的曝氣能耗占MBR運行能耗的比例達70%以上,甚至高達95%,是MBR運行能耗的最主要來源。由于膜生物反應器內污泥濃度高,生物反應和維持污泥懸浮狀態需要消耗的氧氣量大,其高濃度的污泥環境下氧的傳質效率低。因此如何確定最佳的曝氣量以及提高氧的傳質和利用率,對MBR運行費用的降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③膜產品規格不統一、行業標準不夠完善、技術人員缺乏經驗等問題也阻礙著膜生物反應器的進一步發展。上述問題對于MBR而言是客觀存在的,但一些研究正在減小這些問題對MBR的影響。通過膜材料的改性,選用親水性更好和價格更便宜的材料,減少購置膜方面的費用。另外通過對膜組件和反應器結構、工藝運行條件等參數的優化也能進一步減少膜污染[19-21]。利用無泡曝氣裝置,進一步提高氧氣利用率,減少能耗,對膜生物反應器的應用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相信通過研究的深入,制約MBR的問題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解決,從而成為處理廢水的首選方法。

4.2膜生物反應器的發展趨勢

篇9

關鍵詞:生物防腐劑,乳酸鏈球菌肽,曲酸,應用,發展趨勢

前言:

在食品工業中,各種食品的防腐保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約10%~20%的食品由于腐敗而廢棄,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過去人們常常利用加入化學防腐劑的方法來延長食品的保藏期,但化學防腐劑添加過量可能會致癌,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食品、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歡迎。利用安全的、高效的生物防腐劑代替化學防腐劑已成為一種趨勢。

1.目前常用的生物防腐劑及其應用

1.1 溶菌酶類(lytic enzymes)

溶菌酶又稱胞壁質酶或N-乙酰胞質聚糖水解酶,廣泛存在于哺乳動物乳汁、體液、禽類的蛋白及部分植物、微生物體內。溶菌酶是一種堿性球蛋白,易溶于水,不溶于丙酮、乙醚,作用的最適溫度為45~50℃。溶菌酶可分為以下幾類:(1)葡聚糖型:可降解酵母、霉菌細胞壁組成物質葡聚糖,常用于澄清啤酒、酵母、白酒;(2)殼多糖型:分解霉菌細胞壁成分;(3)甘露聚糖型:分解酵母細胞壁。溶菌酶具有較廣的抗菌譜,對革蘭氏陽性菌、真菌具有較好的抑制效果,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抑制作用相對較差。溶菌酶具有分解細菌細胞壁中肽聚糖的特殊作用,溶菌酶水解球菌細胞壁的作用點是N-乙配胞壁酸(NAM)與N-乙酰葡萄糖胺(NAG)之間的糖鍵,重新構成一種多糖。這種多糖是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經過溶菌酶的作用后,使細胞因滲透壓不平衡引起破裂,從而導致菌體細胞溶解,起到殺滅作用[2]。溶菌酶是一種無毒蛋白質,能選擇性地分解微生物的細胞壁,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作為天然防腐劑用于低度酒、香腸、奶油、糕點、干酪等食品中。有研究表明,添加20mg/kg于低度酒中,可防止產酸菌的生長。

1.2 乳酸鏈球菌肽(Nisin)

Nisin對許多革蘭氏陽性菌,特別是對產孢子的革蘭氏陽性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且對人體安全無毒,因此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前景看好

Nisin分子的物理化學性質及它的毒理代謝和生理功能不僅使它適合用作食品防腐劑,而且在口腔保健、獸醫和藥用領域具有潛力。以Nisin為主要成分的口腔漱口液能有效的抑制引起口腔疾病的乳酸菌,可以預防牙齒炎。Nisin在醫藥方面可用來治療胃潰瘍,其病原菌為幽門螺桿菌,這種細菌對Nisin的敏感,因此可用來有效地治療胃潰瘍,而且可被消化道中的酶降解,避免對腸道微生物帶來有害的作用和獲得抗藥性的危險。

Nisin在乳品業、釀造業、制藥業等工業中的應用已充分展示了其作為生物防腐劑的作用。我國是乳酸菌資源豐富的國家,但對Nisin的研究還是處于初級階段,這也正是給予生產研發工作者的機遇和挑戰,大力進行乳酸菌素的基礎研究和開發應用,利用當今先進的生物技術(如蛋白質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開發新的優良工程菌株。通過對Nisin的性質以及作用機理的進一步研究,加之與食品高新技術的結合,使其作為天然生物防腐劑的應用更加廣泛。

1.3 酸(Kojid acid)

曲酸的發酵和生理生化研究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但對其研究進展一直比較緩慢。 90年代以來,曲酸的應用研究取得越來越多的成績,特別是發現曲酸能有效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可用于化妝品增白因子和果蔬食品防腐保鮮等,因此曲酸產品重新引起人們的興趣。

在應用方面,日本的三省公司已將曲酸大量用于消炎與止痛劑的生產中,國內有廠家利用日本進口曲酸生產頭孢類抗生素。現在國外體系大型的生物技術公司已將曲酸曲霉的應用瞄向有較大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劑方面,例如防止蝦蟹等外殼變黑,切花保鮮,肉食制品護色等。據報道,日本政府已經批準曲酸與其它有機酸如檸檬酸、抗壞血酸混合用于控制多酚氧化酶所引起的食品酶促褐變,國內一些學者也正在進行曲酸在果蔬保鮮方面的研究。

1.4 納它霉素(Natamycin)

納它霉素(Natamycin)也稱游鏈霉素(Pimaricin),是一種重要的多烯類抗菌素,該抗菌素是一種很強的抗真菌試劑,能有效地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長,阻止絲狀真菌中黃曲霉毒素的形成。由于它溶解度低,只能停留在食品表面,因而特別適合用于表面處理,納它霉素不會干擾其它食品組分,也不會帶來異味,可應用于干酪皮、肉制品及焙烤食品表面及飲料、水果、調味醬等。而且,由于納它霉素對細菌沒有作用,因而不會影響干酪和干酪制品的熟化。

1.5 紅曲

紅曲是以大米為主要原料,經紅曲霉(Monascus)發酵而制成的一種紫紅色米曲。紅曲在我國食品及藥物上的應用已有近千年,它是祖國寶貴的科學遺產。紅曲色素對肉毒梭狀芽孢桿菌的營養體細胞壁產生裂痕,使細胞破裂。1600g/Kg的紅曲色素在抑制肉毒梭狀芽孢桿菌上生長能代替110g/kg亞硝酸鈉,用于火腿腸生產的發色工藝中,不僅能達到用亞硝酸鈉制作的顏色,對肉毒梭狀芽孢桿菌還有抑制作用。還有學者就紅曲色素對微生物的抑菌作用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紅曲色素對枯草芽胞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以上試驗證明紅曲霉在其生長代謝過程中能產生具有廣譜殺菌和抑菌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質。

1.6 其它

目前已有相關報道的生物防腐劑還有枯草菌素(Subtilin)、泰樂菌素(Tylosin)等,枯草菌素由枯草芽孢桿菌的一些菌株在合適的條件下產生,對革蘭氏陽性菌有較高的抑菌效果,對酸穩定耐熱性強,可耐121℃,30~60min的加熱條件,而且生產比Nisin容易,可以用淀粉作為營養源,有很強的抗不良環境的能力,因此在食品上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目前在國內尚無生產,也無使用及相關規定。泰樂菌素對革蘭氏陽性菌有強烈的抗菌效果,但在安全性方面還有一定的問題,目前只有用于罐頭食品的報道,但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2.展望

篇10

關鍵詞:小米 小麥麩皮 南瓜 雞蛋 油脂 全脂奶粉

中圖分類號:TS21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3)20-0020-04

餅干是一種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并添加油脂、雞蛋、糖等原料經過調制而成的深受大眾喜愛的方便食品。因其口感酥松、營養豐富、水分含量少、體積輕、塊形完整、便于包裝攜帶且耐貯存,它已成為軍需、旅行等多方面的重要食品[1]。但單一的小麥往往滿足不了人們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2]。膳食纖維作為功能性食品基料被日益廣泛的應用于食品工業[3、4],其中也包括餅干業。將小米代替小麥粉,并添加膳食纖維含量很高的小麥麩皮制成一種全新的營養餅干,以滿足人們對膳食纖維的攝入需求。

小米作為一種雜糧,因其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高,并且各種營養素的吸收率很高,各營養素間組配比較合理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小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并富含鈣、磷、鐵、鋅、鎂、硒等礦物質和維生素。小米蛋白是人體必需氨基酸的良好來源,特別是人體不能合成又不可缺少的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很高[5]。

小麥麩皮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其含量可達麥麩總量的18%以上,是一種理想的食用纖維素源[6]。

南瓜是一種極具營養的醫療保健食品。每100g食部約含蛋白質0.6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5.7g、粗纖維1.1g、灰分0.6g、鈣10mg、磷32mg、鐵0.5mg、胡蘿卜素0.57g、核黃素0.04mg、尼克酸0.7mg、抗壞血酸5mg[7]。南瓜具有補中益氣,排毒,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功效,長期食用南瓜或南瓜制品,可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腸胃蠕動,防止便秘,對糖尿病有明顯的預防及治療作用[8]。

1 試驗材料和設備

小米粉、小麥麩皮粉、南瓜、雞蛋、油脂、小蘇打、加碘食鹽、檸檬酸、香蘭素、全脂奶粉、微型植物粉碎機FZ102、DS-1高速組織搗碎機、遠紅外電提食品烤爐、GZX-GFF-MBS-2(9123A)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

2 試驗方法

2.1 生產工藝流程[9](見圖1)

2.2 餅干的質量評價[10](見表1)

3 結果分析

3.1 單因素試驗

3.1.1 小麥麩皮處理方法的確定

小麥麩皮未經任何處理,即使添加量很少,餅干口感干澀且苦味明顯;當經過加酸加糖蒸煮干燥后,餅干口感較有改善,食之后味較苦;當在蒸煮的基礎上繼續炒制后,不僅去除了苦味,而且使麥麩的香味很好的散發出來,使餅干口感酥松,味道純正。試驗結果見表2。

3.1.2 小麥麩皮粉用量的確定

固定南瓜漿為20g,油脂為6g,確定小麥麩皮粉的最佳用量。小麥麩皮膳食纖維在食品中的用量為5%[11],本試驗中即為4.5g。當小麥麩皮含量≥4.5g時,餅干口感粗糙,當用量逐漸減少時,口感逐漸改善。當小麥麩皮含量為2.5g時,餅干口感不再粗糙而且有麥麩的香味。試驗結果見表3。

3.1.3 南瓜漿用量的確定

固定小麥麩皮粉用量為2.5g,油脂用量為6g,確定南瓜漿的最佳用量。南瓜漿可改善餅干的色澤和組織,當南瓜漿含量≤20g,餅干色澤較淺,組織結構松散;當南瓜漿含量≥30g,餅干色澤深但組織結構松軟,沒有嚼勁。當南瓜漿含量為25g,餅干質量為最好。試驗結果見表4。

3.1.4 油脂用量的確定

固定小麥麩皮粉用量為2.5g,南瓜漿用量為25g,確定油脂的最佳用量。油脂主要改善餅干的組織結夠,使之有明顯的層次感。當油脂用量≤4g時,餅干無明顯層次;當油脂含量為6g時,餅干層次較明顯,但油脂香味不突出;當油脂含量為8g時,餅干有很好的層次感,且有油脂的香味。試驗結果見表5。

3.1.5 焙烤工藝條件的確定

餅干烤制時,調節烘箱上下火溫度均為220℃,烘烤時間5min后,取出餅干在室溫下冷卻,餅干色澤成均勻一致的草黃色,但口感松軟;7min后取出在室溫下冷卻,餅干色澤部分呈現金黃色,口感酥脆;9min后取出在室溫下冷卻,餅干色澤呈現均勻一致的金黃色,口感酥脆,香味濃。試驗結果見表6。

3.2 正交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L9(34)正交表,進行正交試驗,各因素與水平設置見表7,正交試驗結果見表8。

由表7知:從9個處理中可直觀的找出最優配方組合為6號處理A2B3C1和9號處理A3B3C2。比較因素中R值的大小,可以看出B因素即南瓜醬含量是影響餅干質量評價的最主要因素,其次為A因素即小麥麩皮粉的含量,最后為C因素即油脂的含量,即各因素的主次關系為:A>B>C。按照各因素的最好水平,且能滿足餅干高纖維和低油的需要,選為A3B3C1,即餅干的最佳配方是小麥麩皮粉3g,南瓜28g,油脂7g。

4 結論

4.1 麩皮的處理條件:

小麥麩皮粉碎后,通過添加檸檬酸、葡萄糖的水溶液進行蒸煮干燥后,再用溫火炒制20min,既可以去除麥麩的苦味,還能使麥麩的香味散發出來。

4.2 焙烤的工藝條件:

采用較低溫、較長時間的烘烤,爐溫為220℃,烘烤時間為9min。

4.3 餅干的最佳配方:

經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表明,餅干的最佳配方為小米粉50g,小麥麩皮粉3g,南瓜28g,油脂7g。

5 討論

本試驗中所用原料小米粉的面筋含量很低,在韌性餅干、酥性餅干、蘇打餅干等類型中,酥性餅干粉的面筋含量是最低的。但酥性餅干中用糖和油量都較高,試驗中用南瓜來代替糖,并適當減少油的加入,因此選用酥性餅干配方及工藝流程來制作此小米餅干。這種低糖高纖維小米麥麩餅干符合現代人的健康理念,有著比市售餅干更廣泛的適用人群,從而就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趙晉府.食品工藝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11,678.

[2]李雨露,劉世民,齊鳳元.四合面餅干的研制[J].食品工業,2003,6:27-28.

[3]張一鳴,王亞偉,馬麗卿.高纖維低聚糖焙烤食品的開發研究[J].食品科學,2002,23(6):66-69.

[4]張延伸.膳食纖維在食品中的應用[J].食品工業,1997,6:30-32.

[5]趙功玲,方軍偉,鄧清偉.豆渣小米纖維餅干的研制[J].食品工業,2004,6:31-32.

[6]王青莎,王頡,劉景彬.小麥麩皮膳食纖維在食品中的應用[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5,2:81-84.

[7]王成云.食療辭典[M].北京:N-學文獻出版社,1996.

[8]丁云花.南瓜的醫療保健價值及開發前景[M].中國食物與營養,1998(6).

[9]陸啟玉.糧油食品加工工藝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9:13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