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范文

時間:2023-08-04 17:36: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

篇1

1社區醫院護理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社區醫院護理質量管理人員管理素質較低:目前,社區醫院由于人員配置不足,護理質量管理人員多是從在社區醫院選出來的優秀的護士,這些人員在學校及工作后很少接受系統管理知識的培訓,從而欠缺科學嚴謹的管理知識。社區醫院護理質量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多以自己經驗作為標準,造成一些弊端和誤差

1.2社區護理質量管理中缺少合理的考核考評體系:目前,大多數社區護理主要由各個醫院或者本地的衛生單位負責,盡管衛生系統了發展社區護理的相關文件,但并未明確制定規章制度及評價指標。衛生機構或者醫院領導均把臨床擺在第一位,而輕視了社區護理,導致社區護理質量評價處于雜亂無章,均是自發形成的考核考評體系。

1.3考核過程中忽略了社區醫院服務的社區居民的重要性:與國外發達地區相比,我國的社區護理人員還沒有真正從以疾病為中心調整到以患者為中心。指標與質量評定及指標的制定缺乏務實性,違背了現代倡導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忽略了以醫院內護理調整到以社區家庭護理,因此目前社區醫院護理質量管理體制來看,在制定指標時未以社區居民為核心,僅強調患者適應社區醫院制度,而社區醫院未適應患者需求。在評價護理質量中忽略了社區居民對護理質量的訴求及感受,脫離了實際與群眾。

1.4社區護理人員對質量管理疲于應付:大多數社區醫院護理質量評審多采用事后查,考核內容多為護士記錄來評定護理質量,因此在考核時,很多護士為了應付檢查,補寫記錄,甚至篡改記錄,護士把考核看做包袱,疲于應對;同時,由于衛生資源分布不均,對社區醫院物力投入較少,投入到社區護理上的資金更少,導致社區護理人員績效獎勵制度未有相應的財政支持,績效難以準確執行,很難調動社區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因此社區護理人員很難重視護理質量的管理,不能起到提升護理質量的目的。

2對策

2.1加大對社區護理質量管理人員的管理培訓:現任的社區護理質量管理人員因為欠缺護理管理知識,致使在管理過程中會出現盲目性與偏差。因而對于管理人員的培訓很有必要,管理素質培訓后進行必要的考核,考核通過者允許上崗,從而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

2.2建立健全社區護理質量管理考核考評體系:社區醫院的健康發展應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作保證。隨著城鎮居民的醫保的建立,相關部門應考慮怎樣能夠和社區醫院充分結合,充分利用社區醫院的醫療資源為居民服務,讓每個居民都能得到快速、便捷、高水平的社區衛生服務,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持續發展。因此,衛生部應促進有關部門增強對社區護理的管理,建立科學嚴謹的質量考核考評體系。

篇2

    關于自收自支的事業試點單位和在人才服務中心存檔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的有關問題,京勞社養發〔2000〕64、67號文件和京勞社保發〔2000〕151、150號文件作了明確規定,相應的軟件程序也修改完成,市、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啟動此項業務。現將有關具體問題補充通知如下:

    一、凡按京勞社保發〔2000〕151號文件規定,填報了《試點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繳撥情況結算表》和《試點單位補繳補撥核定表》并經養老保險處審核蓋章的試點單位,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已經發生的繳撥基金額,由市人事局基金管理部門統一與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結算;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尚未發生的應繳應撥金額,由試點單位與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直接辦理補繳補撥手續:補繳基金由試點單位按養老保險處審核的應繳基金額通過支票結算,補撥基金由市社保中心依據養老保險處審核的應撥基金額直接撥付到試點單位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上或以支票形式結算。

    二、基金結算完后,市社保中心將書面通知試點單位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據通知中下達的金額數,通過表二、表三為該單位職工補建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的個人賬戶。試點單位填報的表三中的個人賬戶匯總數(加有匯總程序)不得大于通知中個人賬戶匯總數。建庫工作一次性辦理完畢,此后不再辦理試點單位個人賬戶的補繳、補撥、補填工作。

    三、試點單位在填報表二時,“增加原因”欄填“其他”,“人員類別”欄填“事業2”;在填報表三時,“單位月人均繳費基數”和“職工月繳費基數”欄均不填數,由程序自動生成。

    四、試點單位從2000年1月起,按京勞社養發〔2000〕64號文件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由于2000年繳費滯后,其應繳基金各區(縣)可按現行管理辦法通過表四、表五、表十六補繳、補撥到位。

    五、試點單位及在人才服務中心存檔人員按全額繳撥方式收繳、支付養老保險基金。由于這部分基金需單獨記賬,正常繳撥后,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匯總月報和表五時,將這部分基金以“事業2”為基金性質匯總上報。在為其建立單位信息庫填寫《北京市養老保險參統單位登記表》時,“經濟類型”欄亦填寫“事業2”。試點單位及在人才服務中心存檔人員正常繳撥后的個人賬戶管理、職工轉移、退休清算等按本市養老保險現行規定執行。

    六、按京勞社保發〔2000〕150號文件規定,執行京人險〔1996〕379號文件規定的市、區(縣)人才服務中心,將填寫的《試點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繳撥情況結算表》和《試點單位補繳補撥核定表》審核后報市社保中心,市社保中心將依據表中應繳基金直接與市、區(縣)人才服務中心結算。基金結算完后,市社保中心將書面通知人才服務中心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據通知中下達的金額數,通過表二、表三為按京人險〔1996〕379號文件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的職工補建1996年7月至1999年12月的個人賬戶。人才服務中心填報的表三中的個人賬戶匯總數(加有匯總程序)不得大于通知中個人賬戶匯總數。建庫工作一次性辦理完畢,此后不再辦理按京人險〔1996〕379號文件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的職工個人賬戶的補繳、補撥、補填工作。

    七、補繳金額的利息按現行程序中根據市政府1998年第2號令規定設定的計息規定執行。

    八、移交前調出的試點單位繳費人員和人才服務中心存檔人員可持原人才中心開出的個人賬戶轉移單或原存檔單位開出的繳費證明(樣式附后),由現單位勞資人員到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個人賬戶的認定和補記,其后繳費按2號令執行。

    九、建立離退休人員數據庫,試點單位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職工退休后,試點單位和人才交流中心在填報《北京市按月領取養老金人員登記表》時:

    1.“退休前工資欄”數與“基本養老金”欄數一致。

    2.“比例”欄填“100%”。

    3.“基本養老金”欄含國發〔1978〕104號、國發〔1989〕82號、國發〔1993〕85號、京人工字〔1987〕第11號、京政發〔1985〕62號規定支付的金額。

    4.“基本養老金補貼”欄填其他欄未涉及的經審核應由統籌支付的金額數。

    5.“調整機制”欄填1996年至2000年離退休人員增加生活補貼的口頭通知金額數。

    6.“統籌負擔”欄填經勞動行政部門審批的由統籌支付的養老金。

    7.“生活補貼”欄數含京人工〔1988〕31號、人事局1992年8月11日口頭通知、人事局1994年1月29日口頭通知、京人退〔1995〕583號規定支付的金額。

    8.“困難補貼”、“企業負擔”欄不填數。

    9.“價格補貼”欄填1985年工改前退休應支付的53元;1985年工改至1993年工改期間退休的填48元;1993年工改后退休的不填此欄數。

    10.“其他補貼”欄含洗理費、書報費及京國工改〔1994〕10號規定的50元。

    11.“建國前補貼”欄填按勞人險〔1983〕3號規定的金額數。

篇3

關鍵詞:城市社區;社區治理;公民參與

社區治理的本質是確保公民在社區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公民參與社區治理,能夠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學和民主,并且能夠監督社區各種行為與活動,從而防止社區公共權力的濫用。同時,通過多元社區治理主體之間的民主協商來實施社區公共事務管理,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的利益,從而促進社區生活的和諧穩定。

花溪區A社區(以下簡稱“A社區”)是2012年貴陽市推行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之后,花溪區成立的兩個城市社區之一,社區服務中心相比于以前的辦事處,能更好地服務于社區內的城市居民,為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各種便利。社區治理是治理理論在社區建設中的實際運用,公民在社區治理中應該是積極的“參與者”和“治理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A社區治理中的公民參與情況并不容樂觀。花溪區A社區的公民參與情況在貴陽市城市社區中極具代表性,因此,探究A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存在的問題,剖析其原因所在,以提出解決相關問題的對策建議具有重要意義。

一、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的現狀

1.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取得的成效

A社區服務中心根據自身規模、管理體制以及社區建設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區建設思路,把公民參與作為城市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社區參與投入機制逐步完善。公民參與社區治理離不開物質支持和硬件設施。A社區是由政府財政全額撥款的正科級事業單位,社區建設的資金預算每年由財政局、民政局、組織部共同編制,并且每年年底對使用的情況進行專項監督,這使得公民參與社區治理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保障了社區項目的順利推進。

(2)公民參與內容不斷豐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現代城市社區的居民需求日益增加,社區服務中心在社區文藝活動、社區救助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在社區文藝活動方面,創立了“社區出錢物,物管出場地,居民出節目”的運行模式,保障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在社區救助方面,如果社區服務中心有非專業性的崗位空置,社區低保戶則優先錄用,等等。社區成員通過社區服務的參與形成了社區的社會救助制度。

(3)公民參與形式日益多樣化。隨著社區建設的發展和進步,社區原有的公民參與形式已難以適應社區治理的需要。A社區服務中心創立了信息化值班快車、居民議事會快車和網絡社工快車為主體的“三大快車”特色服務項目,其中居民議事會快車以電話、網絡等工具為載體,通過在社區網站中設置“公民參與”專欄等方式,創新了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形式。

2.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存在的問題

A社區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廣度和深度都還不夠,基本上屬于較低層次的參與,這與社區建設的客觀需要不相適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意愿不強,參與率低。社區公民自愿參與社區活動或事務的程度,是社區開明程度、健全水平和活力效度的綜合反映。目前,社區治理中的公民參與是一種社區服務中心動員、社區公民執行的狀況,公民參與率總體偏低。

(2)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內容有限,以非政治性參與為主。除選舉外,A社區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內容基本局限在非政治性事務上,所謂非政治性參與是指公民參與的社區事務多與政治不沾邊或關系不大,如參與居委會組織的文體健身活動、環境整治活動、治安巡邏活動,等等。社區內的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機會能參與到社區的政治性事務中去。

(3)社區治理中參與主體單一,社區精英主導社區重大事務。對于一般的社區事務,參與主體主要是退休老人。而社區內的重大事務,參與主體則主要是社區內的“精英分子”,即社區內各單位代表、社區居委會主任、社區內的人大代表、區領導及少量的居民積極分子,這樣既不能充分提高社區治理決策的科學民主性,也不能對社區公共權力的運作進行有效監督。

二、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的意愿不強、參與內容有限、參與主體單一等問題,受諸多因素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受傳統思想觀念和現代生活節奏的影響

一方面,在傳統觀念的束縛下,人們己經習慣了接受政府的大包大攬,對于社區治理的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社區公民的意識薄弱,認為社區治理是政府的事情,只需要政府來管理就好,因此,不會積極參與到社區會議和社區監督等社區治理活動中去。

另一方面,由于現代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學習、工作、娛樂活動等占據了人們的大部分時間,社區的很多公民就沒有時間來參與社區治理,這導致了公民對社區的作用和功能認可度不大,尤其是占社區常住人口中的流動人口,更是缺乏社區意識,社區公民對社區的認同度較低。在傳統觀念和現代生活快節奏的影響下,公民的公民意識和社區意識薄弱,參與社區治理的內在動力不足。

2.參與理性不足,普遍存在“搭便車”的心理

根據公共選擇理論的觀點,人是利益與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在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社區建設時會較多地考慮自身的利益,與自己利益有關的社區事務,參與熱情就高,反之則低。總之參與的功利性較強而理性不足,而且多數人都有“搭便車”的心理。

3.社區治理行政化程度過高,公民參與權被邊緣化

社區服務中心由政府直接領導,社區治理依然處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但政府并沒有將公民作為參與社區治理的主體,而是將公民作為治理的對象,包攬了社區的大多數政治性事務,因此,政府依然作為一個管理者的角色而存在,以行政的方式對社區進行著管理。但社區公民僅僅作為一個旁聽者與傳答者的角色參與,較少擁有發言權,而發言權大多被掌控在政府和社區“精英分子”手里,因此,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權利被邊緣化了。

4.社區治理活動的宣傳方式滯后, 宣傳效果不佳

社區服務中心對社區治理活動的宣傳上 ,對普通的老百姓大多數是以社區的告示板、社區網站的形式通知。但是大部分社區公民對告示板和社區網站上的內容關注度并不是太高,往往在規定的時間內忽視告示板和社區網站上通知的事項。此外,對于新創立的信息化參與方式,很多社區公民并不了解,這就使得社區現有的參與方式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三、增強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的對策建議

通過對A社區公民參與社區治理存在問題及其原因的剖析,針對存在的相關問題,要通過以下方面加以解決:

1.培育公民意識和社區意識,增強公民的參與理性

社區公民有了較強的公民意識和社區意識,能自覺地將這種意識變成行動,提高自身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增強公民的參與理性。關于這兩種意識的培育,首先,社區服務中心應該通過標語、宣傳欄、培訓會等形式,向社區公民宣傳公民意識和社區意識,并且要大力宣傳有關社區建設的相關情況,加強公民對公民意識和對社區的認知和認同,喚起公民的參與熱情,而社區公民則應配合社區,積極學習和參與,實現自身兩種意識和參與素質的提高。其次,要不斷提高公民的社區滿意度。社區服務中心在處理社區事務時,尤其是對于與社區成員利益密切相關的事務,應同社區成員充分協商。最后,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要注意日常工作的細節,熱情服務群眾,以提高群眾滿意度,增強公民的社區歸屬感。

2.轉變政府觀念和職能,尊重公民的主體地位

政府服務社區并不是要包辦所有的社區公共事務,更不是要指揮、干預社區的正常運作,而是要發揮自身優勢,整合社區資源,促使社區健康、順利地發展,要做到“少干預、多服務、下社區、辦實事”。一方面,政府應樹立正確的社區治理觀念,破除政府機構中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的陳舊理念,要意識到行政機關本身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沒有人民的授權就沒有公共權力的存在。另一方面,政府要實現權力的下放,政府機構要從本職工作開始,做好其行政服務工作,充分尊重公民的合法權利,把職、責、權、利四方面統籌起來,讓社區來行使本該由社會行使的職能,加強公民參與權的落實,實現管理方式從傳統的“掌舵”向新型的“服務”的轉變,積極推進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全過程。

3.完善公民參與保障機制,促進公民參與的法制化

第一,政府要把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納入相關的制度和法規,完善公民在參與的相關程序,使得公民在參與社區治理過程中能夠得到相關政策的指導。第二,要完善社區公民參與的監督機制,社區政務要通過多種渠道及時向公民,便于公民監督的實施,要充分重視公民的建議和意見,并且政府要將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情況納入社區績效評估的一環,通過績效評估的方式激勵社區服務中心對公民參與的重視。

4.建立多元化的溝通渠道,創新公民參與平臺

現今網絡和通信技術發達,除了電話、社區網站中的“公眾參與”專欄等溝通交流渠道,社區還應該善加利用信息化交流工具,可以通過建立社區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時下比較流行的網絡溝通平臺的方式,加強與社區公民的溝通交流。這些方式比電話、社區網站參與平臺等形式更加便捷,在為公民提供了一個新的建言獻策的平臺的同時,能吸引更多的公民參與其中。在社區治理活動的宣傳上,要注重社區治理活動宣傳上的時效性,利用好社區告示板等傳統的宣傳方式,使公民能及時了解到社區治理活動的最新情況。

社區治理是實現“善治”最基礎的途徑,而公民參與是社區治理的本質要求,它有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降低社區治理成本,同時也能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推動社區建設的協調發展。在今后的社區建設中,政府和社區服務中心要充分重視公民的主體地位,積極推動社區治理中公民參與形式和內容的創新,不斷拓寬公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廣度和深度,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及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唐忠新.社區治理 國家治理的基礎性工程[J].決策與信息(中旬刊),2014(09).

篇4

關鍵詞:社區治理 治理理論 善治

一、社區治理的理論依據和現實意義

全球治理委員會于1995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我們的全球伙伴關系》中,對治理做出了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概念界定:治理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個人和機構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它是使相互沖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并且采取聯合行動的持續過程。 治理理論打破了社會科學中長期存在的兩分法傳統思維方式,強調管理是一種有效互動的合作過程,認為公民社會也是合法權力的來源,同時,治理也是當代民主的一種新的形式。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其本質特征在于它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一種新穎關系,是兩者的最佳狀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單位制的解體,街居制向社區制的轉變,政府主導下的傳統社區管理方式已經不能有效解決城市社區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正是在此背景下,社區治理應運而生。在社會資源的配置過程中的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使得國內外學者紛紛將希望寄于治理理論,而建立在國家和市場基礎上的有效的治理--善治--是彌補國家和市場在調控和協調過程中不足的有效手段。善治是一種最好的治理方式,是國家權力向社會的回歸,善治的過程就是一個還政于民的過程。因此社區治理的現實意義即是走向善治,實現合作共治。

二、D市城市社區治理的實證研究

1.調查方法

本文采取實證研究的方法,通過電話采訪和走訪民政局相關部門(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科、社會組織管理科、社區管理辦公室)、查閱D市政府信息公開的政策文件和在典型社區(二女橋社區、望海社區、新壩社區)發放調查問卷(對象為社區居民,紙質調查問卷60份,電子調查問卷40份,回收問卷94份,其中有效問卷92份)等形式對D城市社區整體情況和典型社區進行統計分析和實地調查。

2.調查背景及概況

近年來,D市以“組織和諧、文化和諧、利益和諧、人際和諧、環境和諧”為根本出發點,以創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為目標,不斷提高社區服務水平,扎實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

截止2013年5月,D市全市轄14個鎮,368個村委會(其中含75個農居),42個居委會,總人口115.23萬人,總面積23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1.6萬畝。目前,市區現有5個街道、22個社區,常住人口21萬人,市區建成區面積26平方公里。先后創建省級文明社區2個、和諧社區3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10個、綠色社區3個,地市級社區建設示范社區17個。《D市“一委一居(村)一站一辦”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到2013年,D城市社區全面建立“一委一居(村)一站一辦”社區管理新體制,農村社區達標率達80%;到2015年,農村社區“一委一居(村)一站一辦”達標率達100%。2013年D城市社區已全面建立“一委一居(村)一站一辦”社區管理新體制,農村社區達標率達82%,已達《辦法》規定水平。

3.問題及原因分析

D市城市社區在組織架構、規章制度、人事管理安排、公共服務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成果,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現代社區管理的標準,但社區治理還未在這個長江以北縣級市中唯一的中等城市里深入人心,與已在全國很多城市得到良好實行的成熟社區治理機制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社區治理主體單一。在D市城市社區生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隨著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入,社區問題越來越復雜化、多樣化,而社區治理的主體仍然停留在政府“一家獨大”的局面,政府全能型的主導地位并沒有改變,政府部門對于社區方面還沒有實質性的放權,只是交給社區居委會來承擔社區管理的相關工作,忽視了社區中其他治理主體的地位和作用。

D目前在民政局登記備案的社區民間組織有30余個,而實際上這些民間組織與社區的聯系仍然是停留在書面層面,實際操作意義上能夠真正起到社區治理主體作用的社區民間組織少之又少。社區居民也因為“熟人社會”的逐步瓦解而很少參與社區治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管理的積極性不高。缺少了社區居民和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等社會團體的力量,便缺少了政府與公民社會的良性互動與合作,公共利益不可能在這樣的模式中最大化。

篇5

一、高度重視,及時部署。縣上會議后,我們按照縣治理辦的要求,成立了此次環境治理進社區領導小組,召集各社區書記、主任以及駐社區領導、干部召開了環境治理進社區工作會,進行安排部署,會上指出了目前各社區在環境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明確了整治重點。辦事處會后,各社區立即行動,召集社區干部、居民小組長、網格管理員、公益性崗位人員進行安排。

二、強化宣傳,全民參與。各社區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采取板報、標語、宣傳單、廣播等形式對環境治理進小區、進樓院、進家庭進行宣傳,讓廣大居民共同參與。共辦板報專欄8塊,標語2條,社區利用廣播每天早、中、晚進行廣播宣傳。各社區還通過“六聯機制”中的衛生聯潔,每月評選先進衛生文明戶,帶動居民廣泛參與。

三、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為使此次環境治理進社區落到實處,辦事處采取領導、工作干部包社區;社區書記、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各社區采取社區干部包大網格,居民小組長包小組,網格管理員包小網格,公益性崗位人員包街、小巷和小區,使社區內環境衛生的治理有人督促、有人清掃保潔。

四、突出重點,全面整治。辦事處目前有小區133個,其中有物管小區103個,無物管小區30個;背街小巷141條,老舊院子(城中村)4處,尤其是1、2、3、4、5還房小區以及清家堰社區的統拆自建房全部是開放式小區,給社區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為了使環境治理進社區工作落實,社區組織居民小組長、網格管理員、公益性崗位人員重點對責任區內“垃圾亂扔、廣告亂貼、攤位亂擺、車輛亂停、雜物亂堆”進行整治,尤其對小區內的“牛皮癬”、垃圾亂扔以及責任區內的衛生死角進行了清理整治。共清除衛生死角110余處,“牛皮癬”2252張,電話號碼35000個,整治陰陽溝550米,下水道455米,清淘化糞池10口,清除小區內綠化帶、公共場所雜草及垃圾76處約3噸。通過整治,各社區的環境衛生得到了較大提升,效果比較明顯。

五、加大投入,強化保障。為了使此次環境治理進社區順利開展,辦事處在有限的經費中向各社區下撥了5000元整治經費,主要用于購買整治中所需的物品,如涂料、銀粉、香焦水、灰刀、毛刷、桶等工具。

六、加強督查,逗硬考核。為了搞好此次環境治理進社區工作,辦事處治理辦專門抽出2人堅持定期不定期到社區辦公區域、小區等責任區進行明查暗訪,對檢查出的問題在網上進行通報,并限期整改。并將此次進社區活動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對做得好的進行加分,做得差的進行通報批評并扣減年度目標分。

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牌:

一是居民參與環境治理的熱情不高,表現在亂丟、亂扔、亂吐、亂停、亂放等現象時有發生;二是“牛皮癬”整治仍然不徹底,今天剛整完,明天又貼起了,況且現在越貼越高;

篇6

一、認清社區綜合治理工作新形勢,落實責任抓創建

社區是政府工作的觸角,直接接觸廣大的群眾,做好社區工作,穩定是前提。為了能夠更好的抓好社區綜合治理工作,我們社區一班人深入到基層調查走訪,認真研究,經過梳理,在社會綜合治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為:文化娛樂場所多,存在不安全隱患;流動人口多,容易多發盜竊、現象;下崗職工多,群眾的生活、就醫困難;家庭糾紛多,社會不和諧不安定因素多。同時還存在一些潛在的:例如兩勞釋放人員的生活安置,全/!/縣的大排水問題,環境治理存在死角等方面的問題。社區一班人經過認真詳細的調查后認識到,要想形成一個團結、和睦、祥和、文明的新型城鎮社區,關鍵就是要努力加強轄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我們重點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社區成立了由黨支部書記擔負主要責任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小組,還配備專門負責綜治工作的副主任。在社區內以創建“安全文明社區”為契機,發動轄區居民群眾參與,成立治保會、調解會、幫教小組、治安巡邏隊、治安信息員、法律宣傳小分隊、法律服務站7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組織機構。二是強化居民的法律意識。充分利用會議、橫幅、標語、墻報、永久宣傳欄、舉辦文藝演出、知識競賽等多種途徑,在群眾中開展普法教育,廣泛深入宣傳憲法、民法、婚姻法、計劃生育法、稅法等知識,組織社區各經商戶學習《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倡導“依法治社區、保社區平安”的觀念。并聘請律師進駐社區,開展法律咨詢服務。三是強化群防群治。居委會組織社區居民小組長、社區建設積極分子、退休老干部、流動黨員,建立了居民群眾和居委會維護穩定信息員網絡,成立3個社區服務志愿者隊伍,密切注視社區可防性案件的發生,發現可疑情況,及時向警務室反饋,加大整個社區的全面控制,形成動靜結合、專群結合的治安網絡,保證了社區的安全和穩定。

二、強化社區綜合治理工作新舉措,注重實效抓創建

以緊緊圍繞社區綜合治理工作為重點,積極構建發展型、安全型、文明型、和諧型“四型”社區,創新了社區綜合治理管理模式,維護了社區穩定,為創建安全文明和諧新社區創造了寬松的環境。一是構建發展型社區促穩定。以維護群眾利益為己任,以促進社區繁榮為職責,全面抓好社區工作。以創造性的開展低保、培訓、就業、勞轉等工作,解決下崗職工生產生活問題保穩定。同大慶賓館紅寶石集團等十幾家單位開辦用工大集,輸出勞務上百人。同時,也不斷加強硬件建設,通過積極協調,社區的辦公條件由原來的100平米擴大到600多平米,為了有力的支持社區警務工作,我們率先單獨劃出兩間辦公室作為警務室,為社區警務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條件。二是構建安全型社區促穩定。大力開展了“平安社區”創建活動,組織發動低保戶、黨員志愿者、離退休老同志,組成社區巡邏隊,并堅持經常性的活動,及時掌握了社情動態,從而維護了一方的穩定;結合“維穩創安”活動,開展了對轄區內安全隱患和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工作,共排查不安全隱患9處,通過協調相關部門

通知整改,通過查找根源和作思想工作,以及落實責任人等辦法,不穩定因素都得以有效的控制;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媒介強化流動人員和重點人口管理,登記建檔率達到99以上。三是構建文明型社區促穩定。組建群眾秧歌隊,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匯演、全民健身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成立社區活動中心,利用節假日與共建單位舉辦聯歡晚會,為社區居民營造了一種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氛圍。開展居民的健康安全活動,利用社區醫療點開展便民服務,對“五保戶”殘疾人實行免費配藥,對困難戶藥價減半。退休黨員鄒本舉還開辦了義務針炙理療診所,建立社區病人檔案。在抓好未成年人素質教育過程中,我們成立了學后看護中心,開展了社校共建活動,聘請了校外輔導員,讓孩子們遠離網吧、遠離錄像廳、遠離,健全了“家庭、學校、社區”教育網絡,為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條件。四是構建和諧型社區促穩定。積極化解社區矛盾,消除不安定隱患。注重做好人民調解工作,充分發揮調委會、調解小組、法律接待站等作用,我們把靈泉律師事務所請進了社區,及時化解各類民事糾紛,筑起維護社區穩定的堅實防線。幾年來,社區居委會接待來訪群眾300人次,并創建了“無家庭暴力”社區。成立西南社區青年中心,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為特困戶老人、五保戶、敬老院的老人打掃衛生、收拾院落、拆洗被褥、送煤、送米面。還組織志愿者到糖廠家屬區清淤400延長米、修路200延長米。我們還成立了愛心救助站,保證把接受社會各界捐助的物品及時送給需要關懷的人群!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三、健全社區綜合治理工作新機制,完善制度抓創建

在深入抓好社區綜合治理工作中,我們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方案,并建立健全了各項制度,通過機制保障,確保社綜工作順利有序開展。一是建立了定期接訪制。對于基層和群眾反映的安全隱患,以及不利于穩定的因素,社區社綜領導小組設立專門日期、專門時間接待群眾來訪,聽取合理化建議和意見。二是建立了層級包保制。采取社區領導包片、包委,委主任、委員包重點戶的“層級聯包”制度。尤其是在打擊“__功”等過程中,我們具體包保到人到戶,保證了社綜工作納入日程,抓出成效。三是建立了例會制。社區社綜小組要定期召開會議,定期深入基層調查了解情況,專門研究解決發現和預見性的矛盾和問題,使問題及早解決。四是建立責任追究制。我們本著“防患于未然”的原則,嚴格明確責任和分工,劃分責任區,落實具體責任人,對于由于個人不負責任的造成事故發生的要視情節追究相關人員責任。通過上述機制和制度的有效落實,促進了社區社會綜合治理工作深入開展,取得明顯效果,社區連續兩年來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雖然我們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按照新形勢下社區工作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我們一定借助此次會議的機會,進一步發揮社區警務室的作用,加大工作力度,為構建平安社區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篇7

1 社會工作的基本屬性

首先,社會工作是社會福利制度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人們在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解答與幫助,是社會福利制度好壞的主要體現。其次,社會工作屬于助人為樂活動,因此,社會工作具有實踐性特點,在西方發達國家社會工作過程中,社會工作來源于宗教開展的慈善活動。然而,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工作仍舊以助人為樂為主要目的,以達到社會福利制度的基本要求。最后,社會工作屬于一門專業,并且具有全面系統的知識結構體系[1].

2 新時期,如何做好社會工作的轉型

2.1 以社區工作為主要方向

在開展社會工作的過程中,做好社區工作至關重要,能夠為社區創造良好的生活氛圍,以逐漸改變小區居民的思想意識,在進行社區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開展社區工作的過程中,由于服務的主要群體是小區居民,應不斷調動小區居民工作的積極性,積極投入到社區工作之中,以在小區中轉變自身的社會角色,從小區居民逐漸轉變為社會公民,為小區建設奉獻自身的力量。因此,要想實現社會工作的順利轉型,應逐漸擴大服務的群體,不應局限在小組或者個案,以不斷加快社區工作的進程[2].

其次,在社會工作轉型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培力過程,通過培力以不斷激發社區居民行動的主觀能動性,從優勢視角方面分析,社區培力強調能力建設、資源的鏈接和陪伴成長,因此,在開展社會工作轉型的過程中,應以這三種因素為主要方向。此外,應依據社區群體的實際需要,不斷關注社區居民的受教育情況、生活環境和文化氛圍。在開展社會工作的過程中,應為社區居民建立公共的活動空間,在公共空間建設的過程中,應包括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并且應定期組織社區居民參加各種公共活動,制定議事的基本規則,通過創造這種社區環境,以不斷激發居民的積極性,為社區的改變奠定良好基礎。

最后,在社會工作轉型的過程中,應使公益性組織結構與社區志愿者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而形成一股社會凝聚力,以逐漸形成共同治理的全新格局。現階段,在社會治理的過程中,主要依賴國家的政治權利,或是依據治理人員自身的主觀意愿進行社區治理,這種治理方式不利于激發社區居民的積極性。此外,在社區治理的過程中,參與式模式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舊存在很多問題,現階段,在社區發展的過程中,如果只依賴社區當地自身的力量,而不與外部進行合作,這不利于社區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在開展社區工作的過程中,應積極與政府和市場進行合作,進而不斷加快社區的發展進程[3].

在開展社區工作的過程中,應當依據社區的實際情況,使得公益網絡能夠與社區結合在一起,進而在社區之中形成一股社會力量,為社區治理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礎。

2.2 以社會政策為主

現階段,在開展社區工作過程中,應以社會的基本政策為準,對于社區工作存在的問題,也體現了社會政策存在的缺陷,因此,社會政策還有待完善。在社會工作轉型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好社區工作,還應以社區工作為基礎,為轉變社會政策提出合理建議,以加快社會政策轉變的進程。此外,在社會工作進行轉型的過程中,應以社區工作經驗為主,提出科學、合理的社會政策,進而為社會轉型奠定良好基礎。

2.3 做好權利的分配

在社會工作轉型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權利制約性較差,以及無法保證公民的基本權利,這種權利關系,不利于社會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在社會工作轉型的過程中,應做好權利的分配,確保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到侵害,為確保權利之間能夠得到平衡,就應在社會工作轉型的實踐中,找到制約權利的主要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做好權利之間的分配[4].現階段,在社會工作轉型的過程中,經常會存在以下兩種現象:

首先,由于受到政府權利的干預,在進行社會工作的過程中,大部分都體現了政府的意愿,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其次,在開展社會工作的過程中,主要強調技術性與專業性,卻不能將社區志愿者與社會公益性組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而在社區工作的過程中,不能充分發揮社會工作的優勢。

3 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主要趨勢

篇8

關鍵詞:城市治理;新公共管理理論;社區管理;啟示

究竟什么是城市治理呢?不同的學者觀點是不一樣的。第一類認為治理是一種統治方式,其手段是運用權力對社會資源進行整合。第二類強調治理的過程特征。這種治理是“一種綜合的全社會過程”,它強調以“協調”為手段,而不是協調和控制。第三類認為城市治理是社會關系的一種體現,包括國家和公民、執法者和守法者、政府與可控性的關系。第四類則認為治理是一種值得追求的理想,是為了應對政府自身無法解決的一些重要問題時的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新公共管理理論作為城市治理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對城市管理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治理作為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一種手段,它的實施必然要依賴一定的理論,而新公共管理理論就是這樣一種理論。城市治理從宏觀層面來講,新公共管理理論的運用對于提高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政府的運作效率具有著重要的意義。當然,從微觀層次上來說新公共管理理論的運用對于我國的社區管理和服務同樣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新公共管理理論

(一)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建立在對傳統行政的批判和吸收基礎之上,其主要思想有以下幾點:

第一,新公共管理強調“顧客”導向,要求政府必須對社會公眾作出回應。[1]。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和公眾的關系發生了變化,政府是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存在,積極與公眾互動,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第二,新公共管理消除了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壟斷性,通過引入市場機制,采取企業管理的成功的方法和經驗對社會事務進行管理,將一部分職能轉移到私人部門,從而實現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的目的。第三,新公共管理改革強調管理者的風險意識和應對變化的能力,即倡導企業型的領導者,從而提高管理的績效。第四,新公共管理認為授權或分權的方式是政府進行有效管理的方式。政府應當像企業界一樣,將權力下放到各部門,實現各部門之間的自我管理和相互合作。第五,新公共管理強調績效目標的管理和控制,并根據績效目標對完成情況進行測量和評估。第六,新公共發揮管理重視行政機構和公務員的功能,要求其制定有效的社會政策以促進社會進步。

(二)特征

新公共管理與傳統的公共管理不同,具有自身比較明顯的幾個特征:(1)公共性。這種公共性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新公共管理的對象是社會公共事務和公共服務。其次,新公共管理過程的公共性,在管理的過程中,,其他公共管理的主體會參與到治理過程中來,因此,政府部門不再是唯一的公共管理者。最后,公共管理總離不開公共權力。公共管理的權共管理的過程具有公共性。力是公民及社會成員賦予的,其運用必須服從公共利益,否則將失去權力的合法性。(2)公平性。新公共管理強調逐步以公平正義與管理效率并重,而不是像傳統行政理論那樣過分注重效率。(3)合法性。合法性即在管理的過程中要積極遵循憲法和法律。4)效能性。效能目標的確定應該體現公共管理和公共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5)適應性。任何一個公共管理系統都需要與外部環境相適應,新公共管理理論則強調管理主體的多元性和彼此的相互競爭性,從而及時有效地解決公共問題,促進社會的發展。6)回應性。回應性實際上強調的是公共管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良好互動;一方面要求公共管理的主體要積極加強對公民或社會的關注,另一方面要求公眾參與到公共管理的決策過程中來;同時要求切實尊重和保護公民的權利。

二、社區管理

(一)社區管理

社區是人們生活在一定地域內的生活共同體,人們的生活要有序地進行和開展,必然要求對社區內的事務進行管理,也就是所謂的“社區管理”。在我國,社區管理是在由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伴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結構、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以及行為方式等各方面的變化而提出來的。社區管理是指社區職能部門對社區居民對社區的各項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進行的自我管理。

(二)社區工作和管理的現狀、問題

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國的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加強社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改善社區工作人員的經濟待遇以及改善社區辦公環境,積極開展社區服務活動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社區體制的問題,社區資源利用問題,社區建設資金沒有保證,社區隊伍素質不高,社區服務的服務范圍和方式有限,服務效果不顯著等問題。社區工作的問題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行政化現象突出。社區作為基層群眾的自治組織,其主要職責是宣傳教育,辦理居民相關的公共事務,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相關工作,并及時反應居民的意見和建議。然而,實際工作中社區承擔的卻是隨著形勢的發展,目前社區居委會實際履行的職能很多都是與黨委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一一對應設置的,其中包括勞動保障、民政優撫、城管創建、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社區黨建等六大職能。第二,社區建設工作投資機制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社區建設缺乏計劃性,社區建設沒有列入政府的發展規劃,因此缺乏自身發展的專項基金;二是籌資渠道狹窄,資金來源不足,除了來自政府撥款的專項資金外,社區在建設的過程中,經要自行籌集資金。

第三,社區服務工作弱化。當前社區服務工作還不夠完善,除一部分大的社區社區工作開展的比較好外,許多社區存在社區服務基礎設施落后,社區服務體系不完備等問題。此外,在社區管理方面,我國仍然存在政企不分,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區自治管理混為一談的現象。

三、新公共管理對于社區管理的啟示

針對當前我國社區管理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借鑒新公共管理的相關管理理念,我們認為做好當前的社區管理工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1)改革社區現行管理體制。社區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其一要實現自己的功能:為居民群眾提供服務的功能和完成行政管理工作任務的功能。其二,在協助政府工作方面,政府應賦予社區足夠的權力和提供相應的資源來處理問題,并且這個協工作不能是工作任務的轉移。總之,做好社區管理工作,各部門之間要做到職責分明,各司其職,同時又要密切合作,充分發揮社區作為基層自治群體的作用,實現社會主義的民主,同時要增強廣大居民的參與。

(2)健全社區考核和激勵機制。新公共管理認為社區管理應當確立明確的績效目標,既包括組織的目標又包括個人的目標。對于目標的實現程度,要進行測量和評估。首先,要加強對社區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培訓主要是培訓社區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政策理論等等。與此同時,要讓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工作人員的考核過程中來,充分發揮民主。其次,可以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在改善社區工作人員經濟待遇的基礎上,對工作成績突出的社區工作人員應當給予提拔和獎勵,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3)實現社區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改進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社區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除了政府的撥款以外,應當吸引其企業、社會組織的資金,以緩解資金不足的狀況。

(4)提供多樣化的社區服務活動。新公共管理強調顧客取向,社區居民作為顧客,通常會有多種多樣的需求,那么社區的管理者就應當給予居民的需求以回應,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四、總結

綜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論作為在傳統行政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理論,更好地處理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有助于社會的發展進步。基于新公共管理的特點,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發揮他們的特性。政府不能調節的問題盡量交給市場,對于市場無法調節的問題,政府也應當充分自身的作用來調節。在回應公眾需求方面,政府要堅持顧客導向,公眾也應當提升自己管理社會事務的參與度。

總之,新公共管理理論克服了政府傳統管理的弱點,充分發揮了市場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效率,對于我國的社區工作和社區服務意義重大。在平常的工作和管理過程中,我們應當依據實際情況借鑒和運用,充分發揮它的作用。(作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楊明偉,新公共管理理論評述[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5(12):19-23.

[2唐春麗,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啟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09):119-122.

[3]鄧智明,新公共管理在環境保護中的運用[J]法制與管理,2002(11)6-9.

篇9

>> 協同治理視角下的政府公共危機處理 協同治理視角下城市社區組織管理體制的現狀分析及其改革探索 風險社會理論范式下中國“環境沖突”問題及其協同治理論 城市環境責任的邏輯 協同治理視域下的我國智庫發展及其資本提升 公共危機協同治理研究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論下的京津冀環境污染協同治理研究 藥品安全從行政監管走向協同治理的路徑審視 我國城市環境污染存在的問題及其治理措施 淺談城市環境污染的現狀及其治理對策 協同治理視角下城市多民族社區中居民參與存在的困境及路徑選擇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危機協同治理研究 基層協同治理推進路徑和生成邏輯 國際旅游島建設過程中的公共危機協同治理初探 芻議如何加強城市環境污染的治理 治理城市環境污染的建議 分析城市環境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環境污染的治理措施探討 城市環境治理的發展模式與實踐措施 關于城市環境衛生治理的探討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 〔4〕〔美〕理查德?瑞吉斯特.生態城市〔M〕.王如松,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24.

〔5〕 〔6〕〔9〕劉祖云.十大政府范式〔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271-314,289,306.

〔7〕 姜愛林,陳海秋,張志輝.城市環境治理若干理論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08,(5).

〔8〕 范如國.復雜網絡結構范型下的社會治理協同創新〔J〕.中國社會科學,2014,(4).

〔10〕 〔11〕〔17〕〔美〕奧蘭?揚.直面環境挑戰:治理的作用〔M〕.趙小凡,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80-81,164.

〔12〕 趙喜亮,等.中美環保產業對比分析研究〔J〕.中國環保產業,2012,(4).

篇10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宣傳活動。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城市管理攻堅年”行動宣傳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第32個愛國衛生月活動為全面打贏肺炎疫情阻擊戰營造良好環境的通知》文件要求,廣泛開展城市管理宣傳活動,在轄區內顯著位置懸掛宣傳橫幅6條,各小區處張貼宣傳海報約300余份,發放宣傳單約3000余份,社區設立宣傳站點音頻播放6處,社區LED滾動宣傳5處,2個農業社區廣播宣傳。

(二)持續開展“城市管理攻堅年之環境衛生日”活動。

為深入推進“城市管理攻堅年”行動,改善轄區內城市環境衛生面貌,營造整潔、有序、宜居的城市環境,于每月第一周星期五上午組織各社區兩委成員、網格員、社區部分黨員、志愿者及社區共駐共建單位共組織人員約1300人次,保潔背街小巷700條約10000余米;清運雜物垃圾35余處約20余方;整治陰陽溝5000余米;清除暴露垃圾10處約15立方米;清除街面、交通標識、電桿上及小區樓道內亂貼亂畫“牛皮癬”約1800處12500余條。

(三)積極開展第32個愛國衛生月工作。一是強化清掃、保潔力度,強化病菌滅殺,對轄區內三無院落、無物管小區、公共區域、居民組實施噴灑消毒;二是積極配合第三方專業消殺服務公司集中開展滅“四害”活動,著力提升群眾的愛國衛生思想認識。

(四)加強限養區犬只管理集中整治行動。根據市犬只管理實施方案要求,在轄區內張貼關于加強限養區犬只管理的通告300余份,并在轄區顯眼位置懸掛宣傳標語7副,在人員密集處設立宣傳站點6個,播放宣傳限養區犬只管理通告音頻資料。轄區內共摸底各種品種飼養犬只近800只。

(五)強化生態環境治理。為迎接第二輪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積極做好準備,于4月2日上午召集各社區書記、主任、全處干部,集中召開《街道迎接第二輪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查工作會》,明確工作要求,做到一是各社區加強巡查、保潔,確保轄區內背街小巷、城中村、開放式小區干凈、整潔,垃圾池外干凈無“牛皮癬”、無煙熏痕跡,河道無漂浮物;二是轄區內無秸稈、露天垃圾焚燒現象;三是對省、市環保督查組反饋的問題加強巡查,對新發現的問題及時研究整改措施。

(六)嚴控秸稈焚燒。為切實做好我處2020年秸稈禁燒工作,我處主要做法是:一是街道辦組織召開機關領導干部、各社區書記、主任工作會議,明確秸稈禁燒工作要求;二是廣泛宣傳,利用廣播、轄區民警車載喇叭、橫幅標語、發放宣傳單、干部上門及到田間地頭等形式簽責任書、開展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禁燒秸稈(垃圾)的好處,人人自覺自愿的參與到秸稈禁燒中來,總計發放宣傳單3000余份,懸掛橫幅標語30條,召開廣播會20次;三是加強巡查,辦事處專門確定了4名人員白天、晚上巡查各社區落實情況,發現火點及時處理;四是各社區安排人員定點定位值守、巡查,巡邏人員全力巡查,嚴防死守,發現一處立即制止;五是強化考核、責任追究。制定秸稈禁燒工作方案,與各社區簽訂禁燒目標責任書,嚴格落實責任和考核制度。六是落實工作經費。辦事處在有限的經費里專門為各社區安排了約6萬元秸稈禁燒專項工作經費。

(七)加強城市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網格管理員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進一步明確網格管理員在城市管理中的職責,充實城市管理工作力量,對城市管理工作分轄區分片進行網格化管理,對網格巡查中存在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解決。

(八)加強了“五一”、“十一”節日期間環境衛生的治理。為確保節日期間轄區內環境衛生干凈、整潔,在“五一”、“十一”小長假時期,辦事處在節前進行了安排部署,組織了節前千人衛生大掃除活動。

(九)加強“中原節”期間的宣傳引導。“中原節”期間,辦事處要求各社區利用廣播、小組會議、宣傳橫幅進行宣傳引導,并劃定集中焚燒區域,8月28日至9月2日期間,各社區組織社區干部、網格員、公益崗位人員共150余人在轄區風景區、背街小巷、大道北段兩旁、沿線、綠化帶旁等處進行勸導,要求群眾環保、文明祭祀,不在公共場所焚燒紙錢、燃放鞭炮、拋灑祭品。各社區巡邏人員全天候分片定點防火執勤,發現一起制止一起,以確保轄區內環境衛生整潔,消除火災等安全隱患。

(十)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專項整治。根據上級部門的專項整治活動要求,進一步營造干凈、整潔的轄區居住環境,街道社區聯合轄區共駐共建單位(市派出所、市執法局、城司)對一小區、三小區開展了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主要整治轄區內亂搭亂建、綠化帶亂堆亂放、臟亂差等。從10月20日起,社區組織工作人員對轄區居民進行環境衛生整治宣傳,營造氛圍。對有搭建的居民進行勸導自行拆除,自行拆除不了的將由社區組織統一拆除。并向居民廣泛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11月17日至11月23日社區組織人員對一小區、三小區環境衛生進行集中整治,拆除亂搭建的窩棚34個,搭建的灶臺、洗衣臺共24個,砍除綠化帶雜樹60余根,清運清理的雜物垃圾共63車(拖拉機)。通過此次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活動,有效的改善了轄區的環境衛生面貌,給居民營造了一個整潔舒適居住環境。

二、城市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是城區亂倒建渣現象仍然存在;二是由于利益驅使,仍然有個別居民違法建設;三是對清除轄區內的“牛皮癬”就像打游擊戰一樣,前面清除完了,后面有張貼起了,給社區管理、治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四是1、2、3、4、5還房小區以及社區的統拆自建房全部是開放式小區,部分居民正處于農村向城鎮的轉變當中,總喜歡亂堆亂放,亂曬亂晾;二是個別流動商販占道經營,給社區管理、治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五是個別居民不聽勸導,依然存在不遵守交通等不良現象。